语言学体会

2024-10-10

语言学体会(共11篇)

语言学体会 篇1

中国人才网:大城市的生活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与另一种环境心手相连,渐渐地习惯了校园门前寂静的白杨林,忘记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仰望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发现自己也融入了它们的快乐。

夕阳西下,坐在茂密的核桃树下,丝丝微风拂过脸颊,带着醉人的凉意,披上新装的树叶翩翩起舞――春天悄悄地来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走过了实习支教四分之一的旅程。依稀记得第一次走进课堂,给学生上课时的情景。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瞬间让自己感觉到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如此的重。每次上课,同学们一声响亮的“老师好”,幸福感油然而生。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时不时地会勾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因为在校学习的是维吾尔语专业,来到和田自然和当地百姓、受援学校师生间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第一次站上讲台,第一次当老师,心里既激动又紧张。为了给学生上好每一节汉语课,每天都要认真备课,因为学生的汉语水平不是很好,我必须把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要用“双语”表达:汉语说一遍,维吾尔语说一遍,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但同时也对我的授课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虽然,这对学习维吾尔语仅三年的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我还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汉语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争取每天都有不同的收获。到了实践检验理论的时候了,起初翻译课文遇到了很多麻烦,忽然意识到自己在语言运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经过了一个月的磨练,情况有所改观:翻译上出现的错误逐渐减少,教学方法也有所改进。在此之前都是以学生的身份坐着听课,突然角色转换,自己当了老师,才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艰辛。

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和田,心里难免会有一丝牵挂,一丝想念。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发现自己真的成长了不少,或许远离大城市喧嚣浮华的独立生活会留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思考:思考过去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思考未来该如何做事。在这儿的每一天都被乡村纯朴的民风深深感染着,可能他们在物质上暂时没有城市人的潇洒,但精神上却让人感觉到如此的富有。校园里的所见所闻,有时对自己的心灵就是一次洗礼。三个星期前看到的一幕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到了午休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从书包里拿出从家带来的馕,在水龙头里接一杯自来水,快乐地享受着午餐。从他们的脸上读不出任何抱怨和不满,相反却是一种感恩和满足。此时此刻,不由自主地回忆着我们上学时的午餐,每顿饭都讲究荤素搭配,觉得白开水没有味儿还要换着花样喝饮料,就这样,有的时候我们还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眼前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我的心里生出一丝愧疚。

支教的生活远离家的温馨和父母的宠爱,看似困难重重,其实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走出了校园理想的象牙塔,我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自己做饭,自己生炉子,自己烧开水。可能这一切在来到这里之前我们都不曾面对,但是环境变了,我们必须适应。忽然间想起了临走之前老师对我们的嘱托:在家讲究,出门将就,不要抱怨,不要气馁,把艰苦的生活变成一种人生的体验和享受而不是一种度日如年的煎熬。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在与以往不同的环境里练就着自己的意志,让每一种生活的体验都能转化为我们成长和进步的财富。大城市的生活离我们远去了,我们与另一种环境心手相连,渐渐地习惯了校园门前寂静的白杨林,忘记了大城市的车水马龙,仰望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发现自己也融入了它们的快乐。

和田,我们彼此需要。您需要我们,我们会尽自己的努力,帮助这儿的的学生们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我们需要您,您给了我们人生一种独特的体验,在纯朴的民风中沐浴,在泥土的芳香中沉淀,是您为我们的成长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相信我们,来自师范大学的莘莘学子,我们同样会在这片属于我们的舞台上,挥洒青春,在玉石之都的天空中描绘最优美的轨迹。

语言学体会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住院患者42例, 男22例, 女20例, 年龄最大72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47岁。其中脑出血26例, 脑梗死16例, 均经CT或MRI确诊。病前均智力正常, 言语流利, 阅读、书写能力正常。按失语症分类诊断为运动性失语21例, 感觉性失语16例, 完全性失语5例。失语程度均采用简易失语症检查法 (CRRC) 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 (CRRCAE) 检查。语言障碍分为6级:5~6级为重度:即不能用语言进行实际的思想交流或语言不能使人理解;3~4级为中度:能说单词或短句, 对日常用语可理解, 表达中存在语法上的错误;1~2度为轻度:对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经历能较快地领悟或表达, 对不熟悉的事物或经历则表达困难, 多数情况下无语言障碍, 但有时有理解障碍, 语言欠流畅。根据评估标准, 本组中重度11例, 中度26例, 轻度5例。

1.2 方法

1.2.1 运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运动性失语以语音训练为主。先做好心理行为干预, 运动性失语患者最初多表现为抑郁、烦躁、易怒等, 此时护士应给予耐心开导, 并与家属一起制定训练计划。 (1) 发音器官的训练:先做简单的张口、伸舌、龇牙、鼓腮动作, 再进行软腭提高训练, 指导患者将嘴张大, 教其发a音;舌部训练, 让患者尽量向外伸舌, 反复做伸缩舌运动, 由慢到快, 逐步提高其运动速度, 舌尖舔上下唇、左右唇角, 再做顺向及逆向舔全舌动作;唇部训练, 指导患者反复进行抿嘴、撅嘴训练。本组患者经1周训练, 均能完成训练动作。 (2) 词、句单音训练:跟着治疗师复述, 或者以单词水平表达实用性意思, 适当提示, 如说“吃”, 患者多会接着说“饭”, 最后说出完整单词“吃饭”;1周后逐步训练患者说出单词-词组-短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 逐渐加大难度。重度患者以单词训练为主, 中度的患者以词组、短句为主。 (3) 阅读训练:重度患者将常用物品做成图片与字词相对, 训练患者的阅读理解;轻中度则将适合其发音的生活用语及熟悉的古诗词让其反复跟读, 反复进行语言刺激。 (4) 歌唱训练:选取患者记忆深刻的歌曲, 利用旋律刺激语言的跟唱。

1.2.2 感觉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感觉性失语以提高理解能力训练为主。 (1) 听觉训练:护士与患者采取一对一的形式, 通过患者以往所熟悉的声音进行刺激。让患者听广播、听音乐、听他人读报, 刺激患者的听觉, 强化应答能力, 刺激思维, 增加语言的理解力。 (2) 手势训练:通过患者较熟悉的手势激发其理解能力。如梳头, 护士做梳头动作, 让患者模仿、重复。 (3) 实物刺激:让患者说出所看到的实物的名字, 护士可适当提醒, 反复练习。 (4) 图片刺激:护士用图片边读边示意, 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让患者思考后回答, 以锻炼患者对问题的理解能力。

1.2.3 完全性失语的康复训练

完全性失语康复训练时不应该过于着急, 一般选用适当的难度, 使患者基本能完成为宜。因部分患者的情绪常不稳定, 连续生硬的语言可使患者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疗。可请患者尽可能多地进行自我介绍, 家庭成员介绍和自己的病史诉说等。训练患者的表达能力, 同时指导患者家属配合训练, 可以互相促进效果。康复训练应因人而异, 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2 结果

本组患者采用CRRCAE检查法评价效果。在总共21例运动性失语的患者中, 中度以上患者经过3周~4周时间训练, 掌握一般的词组、短句即能接受跟读或阅读短文的训练, 属明显好转, 另有7例语言能力提高1级, 总有效率达到100%。经康复锻炼后, 感觉性失语的16例患者经6周训练, 有6例患者的恢复不稳定, 只提高了1级, 而其他10例患者效果较为明显, 不但对常用的语句能够理解, 对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较快地表达, 康复疗效也较满意, 总有效率达到100%。但完全性失语的患者, 经过语言康复治疗7周后, 效果均没有运动性失语和感觉性失语恢复得好, 仍有4例经康复后并无明显改善, 1例未完成训练出院。

3 讨论

患者一旦确诊为失语, 应立即进行语言训练, 可加快代偿活动, 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语言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和程度, 根据其类型和程度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 充分调动患者语言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语言训练, 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恢复语言功能的。完全性失语症较难治愈, 对于此类患者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治疗才能取得最好的疗效。而对于运动性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患者来说进行系统的、频繁的语言康复训练是肯定有效的, 通过词汇的反复再现和再积累使患者重新能够与他人交流, 使之回归社会、回归家庭、降低致残率。为取得好的训练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要教会家属语言训练的方法, 使家属能够主动协助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实践证明, 家属的支持帮助是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关于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的体会 篇3

董 琨*

术语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各个学科领域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物化形式,也可以说是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对于现代社会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门学科而言,术语体系既是学科现状和水准的体现,又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催化剂。同时,术语还可以成为不同学科之间相互理解、沟通乃至于跨越、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科学而完善的术语体系,对于社会进步、国计民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昌明,健全的术语体系对于学科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恩格斯曾经这样高度评价术语对于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着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

正因为如此,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就启动了现代意义上的学科术语建设工作。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后,专门成立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二十余年来共构建和审定了几十个学科的术语。新世纪伊始,术语工作扩展到社科和人文学科领域。语言学名词审定,就是顺应整个术语工作与时俱进的大好形势而发动和开展起来的,也是人文社科领域正式而全面开展名词审定工作的第一个学科。语言学与术语学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各有关领导部门 (如全国科技名词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高度重视。更由于其自身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得到了语言学界专家学者的热诚支持,积极介入。时至今日,已经取得了应有的成果。

此次语言学名词的审定工作始于 2001年,为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重点项目。当时有如下几项重要设想:

1.分设若干学科分支。大致根据《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的分类,但“世界诸语言”“心理语言学”等阙如,而增加了“辞书学”“计算语言学”等。实际完成的 13个分支,大抵是在术语建设方面比较有基础或是迫切性比较强的学科。某些分支当时条件不够而未曾开展,现在也已专门立项进行,如语言教学。

2.每个分支均聘请资深的权威专家为首席或主持,由他们亲自动手或组织其他专家 (包括若干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生)具体操作并进行把关。这些首席专家或主持人的单位包括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州外经贸大学等,均为相关领域的学术重镇。首席专家包括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文字学会会长、音韵学会会长、修辞学会会长、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会长、中国辞书学会兼亚洲辞书学会副会长等,其阵容公认为学界的“一时之选”。

3.第一批审定的总条目,控制在 4000条左右。每个分支平均大约 300条。我们的设想是用数量来宏观调控和限制,便于每个分支遴选出比较基本的、重要的以及相对成熟的术语。

4.每一条均列中文名称、英文名称和简明的定义。由于内容“一步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此次审定工作的难度,拉长了完成的时间和进度。在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有不少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是分两步走的,即先确定中英文名称,再完成定义。我们考虑组织这么多专家不容易,宁可慢一些,也要拿出相对完整的成果。

整个工作前前后后进行了八九年之久,这是事先未曾预料到的。在这几年的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语言学,或者推而广之人文社会科学的术语,作为学科的概念,较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所指与能指的对应,不一定带有唯一性。例如:

词(word)既是词汇学的单位,又是语法学的单位;它的下位概念 morpheme,既作为“词素”(词汇·语义学)的英文名称,也作为语法学中“语素”的英文名称。

2)对于某些传统学科诸如音韵学、训诂学,此次的术语审定工作,带有清理或整理的性质。例如“等”作为音韵学中的概念,从来没有较为明确的、统一的界定。

3)某些在国内较为年轻的学科,此次术语审定工作则带有进一步构建学科框架的性质,例如社会语言学。

2.关于语言学名词审定的组织问题,即仅由一个研究所参与,还是整个学界都参与?

我们认为,两种做法各有利弊:前者便于组织、沟通,及时反馈与交换情况,编写成本相对也较低,但是在向学界征求意见时,可能不易取得一致;后者在组织、调度、联络方面工作量较大,编写成本也较高,但是由于已然调动了学界的力量,不同的意见已然在编写过程中得以沟通并基本解决,所以后期的统稿程序可能较为顺利,权威性也比较高。

语言学名词审定工作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负责。基于语言学界的情况,我们采取了后一种做法,即除了本所的专家以外,还广泛动员与组织了整个学界的力量,尤其是高校的力量。此次审定的 13个分支都分别设立子课题,慎重遴选各个分支领域中的权威学者作为首席专家或主要负责人,由他们再去组织所了解的相应领域的专家(大多是相应的学会)完成具体操作 (包括条目的确定、初稿的撰写、反复的审定)。

当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保持与各个分支的及时沟通与联络,尽可能参加各个分支的审定过程中的工作,并且就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编写动态、情况交流,并提出我们的处理意见。事实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3.就整个学界而言,由于不同学术流派的存在,不少术语从名称到含义,都难免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例如语法学的体系就是格外异彩纷呈的。有些老专家担忧术语审定将向某一体系倾斜,这也是我们要着重避免的结果。在审定工作的各个阶段,我们都注意吸收不同学派的专家参加,尽量做到化解矛盾,求同存异。现在的成果在这方面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4.吸收多数专家的意见。某些术语的归属,如有的专家认为“异形词”这个术语应属文字学,而学界一般认为是词汇学问题。最后只能从众放在词汇学部分了。

5.贯彻“四性”原则:

1)权威性,这从各个分支的首席或主要负责人的专家阵容大致可以表明;

2)可接受性,非学界共识而仅仅属于某一学派观点的内容,一般不予写入;

3)科学性,有的内容可能见仁见智,但不能有明显的知识性硬伤;

4)适用性,收入的应该是各个分支基本的、必用的、许用的学科术语。

但是,即便我们反复地作了努力,还是难以完全令人满意,所以本次公布的语言学名词审定成果,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征求意见的性质,而不是刚性的规范。希望将来在学界反馈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语言学研究成果,出版更加成熟的、水平更高的修订本。

我们认为,学科术语审定是一个没有终点的工作,任何阶段的成果都只是一个过程。所以,迄今为止,我们只不过完成了一个初步阶段的工作而已。有知识”,那么实行术语教育的广狭、快慢就决定知识的多少、深浅和力量的大小、强弱,决定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

[1]利奇.语义学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7:48.

[2]李志江.第 5版《现代汉语词典》科技条目的修订[J].辞书研究,1996(1):51-59.

[3]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CrystalD.现代语言学词典[Z].沈家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哈特曼 R R K.语言与语言学词典[Z].黄长著,等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

[6][德 ]哈杜默德·布斯曼.语言学词典 [Z].陈慧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7]中国大百科全书 [Z].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0-1993.

[8]现代汉语词典[Z].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9]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 [Z].4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10]Lyons J.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7-8.

[1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2]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13]牛津简明英语词典 (英语版)[Z].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N04;H083

A

1673-8578(2010)02-0007-02

C语言心得体会 篇4

学习C语言的起步就是学习它的方法规则,如果把它学习得好在学习后面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比如变量,首先要了解变量的定义方式(格式),其意义是什么(定义变量有什么用);其次就是要我要怎么去运用它(我要用什么型式去应用它)。在C语言的命令行中所有的语句都是有它自己的一定格式和形式出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在学习某种语句或命令时你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它的规则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实现等。这些都是语法基础,如果把它们都了解很好了,那么编起程序来就很得心应手。比如说if语句和switch语句,这两种条件语句都是用来执行判断功能的,那什么时侯用if什么时侯用switch,如果很好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作用的话那么就能灵活运用:若它的条件分支是多个而且条件的值是一个确定的值时就可以选用switch。反之,在大多数情况下就用if。

掌握了语言法规则,不一定就能编出程序来,其实学习编程就是要学习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法,首先要确定一种算法,如从1加到100,判断润年等,我认为这些算法都是一种思维方法。画流程图就是在构建编写程序思路的过程,当画好一个流程图时编程思想也就出来了,程序也差不多了,再结合掌握的语言的方法规则,在计算机里实现就可以了。任何程序只要有思维,有想法,那么实现程序时就不会觉得无从下手。而要学习这种思维方法就是多做题,多读程序,学习别人好的思维方法,多想想一个程序还可不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法来实现它。这样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一种自己的思维方法。因此我认为不管学什么语言都是这样。

另外,良好的编程习惯也是学好C语言的重要因素。例如编写程序时用缩进的方式、写注释、程序写到一定的阶段时要做一下测试等。这些工作可以帮我们在调试程序时有很大的帮助。程序代码实现后,错误是难免的,所以也要锻炼自己的调试查错能力,而良好的编程习惯可以使我们在调试时减小工作量和提高调试效率,也有助于形成自己的编程风格。

这就是我这一个月以来学习C语言的心得

C语言是一种编译性的语言,由于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所以现在有很多不同的编译环境。在这里我不想推荐一种编译环境,只是希望大家能够找到满足自己要求的。首先我们可能会去找中文的编译环境,比如国内的WIN-TC之类,但是从以后的学习中我认为初学者还是应该从英文的环境开始入手会比较好。因为大多数的编译器都是英文的,如果对英文不习惯,为了将来你也要慢慢的去学习适应。当然不是每个人的英文水平都会那么好,那么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用一些在线的翻译软件,如金山词霸之类的就很好用。让我们在学习一种计算机语言的同时又可以从中掌握一些常用的英语单词,这对于我们以后学习计算机,无论是不是从事软件开发都会有好处的。

不要想以后的计算机语言会是中文的语句,这一点永远都只会是幻想。我们可以想一下,是打一个IF快一些,还是你打“如果”快一些呢?

学习语言要有目的性。没有目的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中很枯燥,会渐渐失去对C语言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远大而又容易实现的目的,我要用C语言来做什么?再把这个最终的目的分成部分,让我们慢慢的一点一点的来完成它,这样在学习C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始终陶醉在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喜悦里,让我们的学习越来越有兴趣。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原来学习C语言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而且学好C语言也不是很难么!

学习C语言要有一定的方法。很多人学习C语言都是自学的,这里我向大家推荐一种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章一章的看下去会很枯燥,那么我们可以先掌握C语言的基本数据类型和控制结构,然后用自己的想法来实现一种功能,不会的地方可以再去书中找。不要把书当成教材,要把它当成一本字典,一个工具。如果大家还是习惯于看书中的章节循序渐近的话,我们也可以改一下,遇到不会的地方,我们可以跳过去,看下面的章节,直到把书看过一遍后我们再回到以前不懂的地方,你就会发现你已经可以看懂了。再有就是不要看一本书,每个人的思想都不相同,虽然都是C语言书籍的作者,但每个人对C语言的理解和表述都不会一样的,如果你正在看的一本书你看不懂,或是不理解,那么我建议你再去买一本另外作者写的。也就是说不一定别人说的好书就适合我们,书一定要多读多看。

学习C语言只看书也是不够的,我们要一边看书,一边上机做练习,或者在你学习了C语言的基础知识以后就可以找一些别人的程序来看,遇到不明白的函数可以再翻一下书,当然,看别人程序的时候手头有一本库函数大全是最好不过的事儿了。如果查书也理解不了,我们可以把他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里,情况好的话能够顺利通过编译,如果不能顺利执行,我们也同样可以学习到一些C语言调试方面的知识。

语言运用培训心得体会 篇5

课堂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与文本、同学、老师进行对话,在对话中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理解文本内容,学习言语表达形式,丰富语言积累,习得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要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么默读课文,把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要么咬文嚼字,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要么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说出文本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在读中获得语感、积累语言,在对话中,获得理解,习得表达,发展思维。语文课堂实际是一个“活动”课堂,课堂中运用听说读写活动,促成学生思维碰撞、灵光闪现、睿智展现。学生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分析,说出自己的见解、感受、体会;学生默读课文、朗读课文、浏览文字、精读课文、诵读精彩句段,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模仿精彩片段小练笔。听说读写,在课堂中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写作,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将生活中亲身经历且深受感动的事情记叙出来,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学生记日记,记录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不但锻炼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且积累写作素材。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记叙事情,发表看法,获得生活体验,且运用课堂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让文字显得生动,充满活力,这是作文活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其目的是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如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就摆脱了应试教育的羁绊,学生就会在语文的海洋里自由游弋,在语文蓝天上自由翱翔。生活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交流的广阔天地,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大熔炉。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很少的,更多的语言是在生活中学到的。语文是母语课程,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机会无时不有。生活中,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人际交流和沟通,不但要听懂别人说了什么,而且还要能具体明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对别人说的内容。

读,是理解语言,要充分利用阅读策略。写,是书面语言表达。学生要对写充满情趣,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要能生动具体、文从字顺地写,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时,要对占有的材料深思熟虑,揭示事物本质,深刻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看法,获得成长经验。

C语言实践心得体会 篇6

10903090113 李新程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阶段,尝试编写一个比较复杂的程序系统。在为期两周的时间中,我们同组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是有很大不同的,所经受的考验和克服的困难是平时所无法比拟的。好在同组的搭档们精诚合作,分工明确,有问题共同解决,攻克了c语言实训的复杂程序。在这里,我作为其中的参与者,感触良多。

在这次实训中,我对对c语言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认识,也对这个学期学的知识得到巩固,还尝试运行编程,每次运行程序成功,让我对下面的项目就充满信心。通过自己与同学合作编写程序,最终把最初的理论知识转化基本技能。这次的实训,使我对c语言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还是这次实训,最令人激动的就是合作做项目,虽然那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项目。每天大家来得很早,大家在一起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很好的在实训中长知识,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实训中深切体会到了老师认真负责的伟大的精神和热情为同学指导的促学方式,虽然对有些时候老师没给我们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小抱怨,但是到了结束时才知道,这种教学让我们自己学会了自学,学会了去看懂别人的代码。更多是老师给的感动,每天在我们来之前就到了教室,在讲课中海给我们分享他在公司上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还有那些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些是平时上课时无法学到的,是更深层次的巨大收获。通过这次实训,也使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

在实训中,我们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知识没学好,基础知识没理清,而且许多东西还要去翻书,去上网搜索。而且遇到一些小错误运行不出来,就会烦躁不安,觉得有些自暴自弃或者抱怨项目的变态,以后要克服,尽量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学好c语言,也学好用c语言编写一个按要求的系统。

还有就是对于未来,近程就是下学期,我觉得我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提高。首先我要继续学习好c语言的基础知识,然后能在电脑上熟练的运用。然后每天都能写一些程序,上网时候多看一些优秀的教程和优秀的代码。遇到问题时多和同学讨论,并且多弄出几套方案,多锻炼自己结局问题的能力和与同学合作的能力。

总之,这一切都成为我记忆里面的一个篇章,更是在c语言编程上的一个里程碑。篇二:c语言实践心得体会 c语言实践心得体会

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在人们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而c语言作为一种计算机的语言,我们学习它,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计算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因此,c语言的学习对我们尤其重要。

在这个星期里,我们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c语言程序实践学习。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对c语言这门课程学习了一个学期,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了解的范围,对里面的好多东西还是很陌生,更多的在运用起来的时候还是感到很棘手,毕竟,万事开头难嘛。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这次实践课程老师并没有给我们详细的介绍,只是给我们简单的介绍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际操作。包括了程序模块处理.简单界面程序.高级界面程序.程序的添加修改.用程序做一元线性回归处理以及用c语言程序来画粒度分布图等这几样比较重要的时间操作。

上机实验是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必不可少的实践环节,特别是c语言灵活、简洁,更需要通过编程的实践来真正掌握它。对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目的,可以概括为学习语法规定、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提高程序开发能力,这些都必须通过充分的实际上机操作才能完成。学习c程序设计语言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必须保证有不少于课堂讲授学时的上机时间。因为学时所限,课程不能安排过多的统一上机实验,所以希望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上机实验的机会,尽快掌握用c语言开发程序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此,我们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和进度,安排了12次上机实验。课程上机实验的目的,不仅仅是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检查自己所编的程序是否正确,课程安排的上机实验的目的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加深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课堂上要讲授许多关于c语言的语法规则,听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也不容易记住,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然而要使用c语言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又必须掌握它。通过多次上机练习,对于语法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就会自然而然地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定。对于一些内容自己认为在课堂上听懂了,但上机实践中会发现原来理解的偏差,这是由于大部分学

生是初次接触程序设计,缺乏程序设计的实践所致。

学习c语言不能停留在学习它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学到的知识编写c语言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即把c语言作为工具,描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由计算机帮助我们解题。只有通过上机才能检验自己是否掌握c语言、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能够正确地解题。

通过上机实验来验证自己编制的程序是否正确,恐怕是大多数同学在完成老师作业时的心态。但是在程序设计领域里这是一定要克服的传统的、错误的想法。因为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可能你会想办法去掩盖程序中的错误,而不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存在的问题。自己编好程序上机调试运行时,可能有很多你想不到的情况发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逐步提高自己对c语言的理解和程序开发能力。2.熟悉程序开发环境、学习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方法

一个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都要在一定的外部操作环境下才能进行。所谓环境就是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条件,只有学会使用这些环境,才能进行程序开发工作。通过上机实验,熟练地掌握c语言开发环境,为以后真正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同时,在今后遇到其它开发环境时就会触类旁通,很快掌握新系统的使用。3.学习上机调试程序

完成程序的编写,决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你认为万无一失的程序,实际上机运行时可能不断出现麻烦。如编译程序检测出一大堆错误。有时程序本身不存在语法错误,也能够顺利运行,但是运行结果显然是错误的。开发环境所提供的编译系统无法发现这种程序逻辑错误,只能靠自己的上机经验分析判断错误所在。程序的调试是一个技巧性很强的工作,对于初学者来说,尽快掌握程序调试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个消耗你几个小时时间的小小错误,调试高手一眼就看出错误所在。

通过这次为数不多的几天计算机实践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c语言的知识,理解巩固了我们c语言的理论知识,着对我们将来到社会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同时它让我知道,只要你努力,任何东西都不会太难。c语言实训总结

这个星期,我们迎来了c语言实训——一次至为重要的实训。在这个星期里,同学们都很认真的做着那20多道实训题目,遇到不懂的互相请教,或请问老师。非常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帮助,这次实训使我受益匪浅,收获了很多。通过c语言实训,让我加深了对c语言的了解,而不只是单单的在课本中学到的那些理论,平时乏味的课程,通过自己动手亲自编写,变的生动有趣,而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比理论要难的多,当一个程序写完以后,经常会有很多错误而没法解决。不过,通过几天的实训,逐渐积攒了一些经验,有些错误可以很快就看出来。这次实训有很大的收获,让我对c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平时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可以自己动手编写,将其转化成一些实用的技能。如果是一个程序写完一处错误也没有,会有种成就感,于是兴趣就来了,兴趣来了,自然学的东西也就多了,能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技能,让我对c语言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更深层的认识。c语言是一个有序的学习,学了最基本的替换,然后扩展到循环,嵌套,条理很清楚,不是一个零散的知识,实际上所有的课程都如此,不过通过实训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自己写的写的小程序出了问题,不会解决了就叫老师帮忙,虽然说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但是会养成一种依赖的心理,碰到问题了第一个想到的是求助而不是自己独立解决,所以以后要多多锻炼自己的信心和增加自己的能力,争取做到老师不在身边的时候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的程序编写与错误排除。还有自己的基础知识不扎实,遇到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逻辑思维,亲自编写一个陌生的程序的时候会有种无法下手的感觉,找不到突破口。通过实训,逐渐理清了顺序,对于简单的程序和一些相对比较繁琐的嵌套,循环,不在是看着一头雾水。其实只要理清了思路,把基础知识掌握了,然后有条不紊的分析,一步一步理解,c语言还是很有意思的课程。自己亲自动手编写程序让我增加了对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的了解,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就讲,学习c语言最重要的是学习c语言的逻辑思维,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学习c语言都对自己的职业很有帮助,如果是从事编程工程工作的话。当初在初步接触c语言的时候,看着一堆“奇形怪状”的符号,觉得甚是无聊,通过这次实训,摆脱了那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感谢学校安排这次实训和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实训过程中,同学之间的相互探讨,老师的循循善诱,最终让我们达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学知识的同时,也增加了同学老师之间的感情。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类似的实训课程,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内学到更多的实用技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这次实训似乎是对我巨大的考验,程序在不慌不忙的进行着,按照我自身的进度,提前完成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很多客观条件让我不得不在最后的时间里才上交的作业。每当我把程序写完以后,却由于每一台电脑的识别格式不一样而导致我所写的文件一次次的被损坏,尽管这样,我仍然没有放弃,最后还赶在截止时间到来之前上交了我的作业!这一次编写大作业的程序又让我感受到学程序可以锻炼缜密的思维了。因为平时练习的都是小程序,所以句段比较少,一些错误都很容易被检查出来,但是这次实训却是上百段的语句,难以检查,似乎也没有经验去怎么检查,那一刹那感觉到很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可是又不轻易的向老师询问,因为好像蛮简单,相信自己能够检查出来,所以我一般都是独立思考的完成的,只有少部分是在老师和与同学讨论下完成的。在编写程序中,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因为不管程序的语句是多是少,但是只要有一条语句或语法不正确,就不能使程序得到所需要的结果。没能够使自己编写出来的程序等到想要的结果,意味着这是一个不理想的程序,对于本次编写来说则是失败的。

语言学体会 篇7

1. 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和相关图片。

2. 交流: 学生心中的茉莉花是什么样子的?

( 1) 引导学生交流重要的词语: 纯洁、洁白、芳香等。

( 2) 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茉莉花: 体会花的特征。

【设计意图: 师生的平等关系要在课堂中确立,师生要在课堂上平等的对话。语文课堂教学要符合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从词到句的读说和理解。】

1. 教师总结: 在生活中,有一种感情总让人感动、回味,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

2.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 PPT展示学习目标:

( 1) 学会课文中9个生字生词。

(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3) 体会母亲和父亲之间如茉莉般的爱。

【设计意图: 把本堂课的学习目标直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让我们的课堂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2. 检查字词:

( 1) PPT出示生字词语: 茉莉掏出哈欠揉腿胳膊一缕幽香

( 2) 指名朗读,请2位同学朗读。

( 3) 提醒要注意的字音: 胳膊( 轻声读) 提醒要注意的字意: 幽香—淡淡的清香。

( 4) 集体朗读字词。

( 5) 描红、写字。

【设计意图: 练字可以培养耐性,有耐心则心静,心静则细致,细致就不容易出错; 同时练字就是经常性的心摹手写,大大加深了孩子对生字生词的默写认识能力,而且孩子字写得好,就会经常得到他人的夸奖,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课堂中要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练字。】

3.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茉莉花的语句,用波浪线划一划。

( PPT出示: 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描写茉莉花的语句,用波浪线划一划。)

( 1) 指名朗读。

( 2) PPT板书。

段落1: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 “就像茉莉吧。”

段落2: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 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

段落3: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 3) 体会作者心中的茉莉花特点: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充满诗意。

PPT展示: 文中作者认为茉莉花是。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地让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的品读体会感受到茉莉花的特点,为下文进一步感受父母之间的爱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4. 在作者和母亲的眼中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纯净、幽香。这种茉莉花般爱蕴含在课文的细节中,( PPT展示细节: 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是一个神态,都可以称之为细节,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 所以在阅读时要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用横线划出让你感动的细节。好好的读,细细的品,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细节1: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师: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 妈妈很爱爸爸。

师: 你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 妈妈生病了还惦记着爸爸。

生: 我从“记住”一词看出,在妈妈心里,让爸爸安心地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比自己的病还要重要。妈妈再三的嘱咐我,是为了让我记住。

生: 我从“等他吃完了”看出在妈妈心里,自己的病不比一碗饺子重要, 要让爸爸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生: 我就是从妈妈的话感受到妈妈很爱爸爸。

师: 通过妈妈的语言感受妈妈对爸爸的关心。其实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这个就是爱。

细节2: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 便直奔医院。

师: “直奔”一词读的非常准确,谁指导为什么要读第四声?

生: “直奔”让我感觉到爸爸的目标性十分明确,就是朝医院跑去的。

师: “直奔”一词你有什么感受?

生: 爸爸认为妈妈的健康超过任何事情,心情非常急切,希望在第一时间跑到妈妈身边。

生: 爸爸也许是因为饺子的味道不对发现妈妈生病的,得知妈妈生病的情况后便直奔医院。

师: 通过爸爸的动作,感受爸爸内心的急切,其实简简单单的一个动作,这个就是爱。

【设计意图: 课文中的语言是有温度的,我们更应该通过文字去感受这种温暖。在学生情感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朗读训练、词语教学、感悟理解融为一体。】

5. 看了这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倾听着爸爸妈妈深情的话语,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爱的体会吗? ( 读一读书,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病中的牵挂;

爱是爸爸急切的脚步;

爱是爸爸对妈妈的守候;

爱是妈妈对爸爸的关心……

【设计意图: 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学习,将文中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把语文教学从教课本中解脱出来,真正意义上实现用课本教的理念。 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善于交流、乐于表达的个性化的学生。】

6. 集体朗读6个细节。体会爱的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简简单单。

7. 板书:

爱茉莉

平平淡淡平淡无奇

真真切切洁白纯净

简简单单缕缕幽香

三、作业:

( 1) 抄写让你最感动的一个细节,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 2) 写一个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小细节。

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 篇8

关键词:语言;情感;意境;初中语文;散文教学

初中语文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课本中的散文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都是一些初级内容,因为学生刚开始接触这种类型,如果过于难学生也无法接受,课本中的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需要通过课本中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拓展到课外的散文欣赏阅读中,在教初中生学习散文时,教师要通过让学生品位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进而体会文章的意境,把学习散文简化为这三步,能够让教师在教学时有条理,知道该如何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在学习中明白该如何进行,简化为这三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散文的教学和学习也不是很难,只是我们没有找对方法,而且很多教师在操作这三步时也会有很多错误,这是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初中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如果教师引导错误,学生在学习时会出现很多错误,那么具体如何操作这三步,接下来主要讲述这一问题。

一、品味语言

在散文中,作者的语言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有的作者可能会为了一个词甚至一个字反复推敲好几天,所以在学习散文时,最基本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品味语言,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生散文时,认为初中生已经有了品味语言的能力,所以直接跳过了这一步,进入了感受情感,但是初中生对语言还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如果教师不告诉学生在散文中语言的重要性,学生对于语言也不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散文的学习打好基础是很重要的,散文的基础就是对于语言的品味很重要,在品味语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几个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列出来,分析语言的作用,然后进行讨论和交流,而不是让学生像以往一样自己阅读,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一篇散文中好的语言描写,对于语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品味语言必须要慢,而且要做到全面,通过列出好的词句并且相互交流能够让学生在散文的学习中全面了解语言,打好基础。

二、感受情感

学生品味完语言之后才能进行情感的感受,在散文中作者的情感都是包含在每个语言中,如果不品味语言,学生在感受情感方面就会很迷茫,没有方向,每一句话都有不同的情感,学生无法感受,所以在感受情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在感受情感时会由于情感的多变和复杂失去感受情感的热情,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不确定事物的态度,这时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心理,很多教师看到学生放弃感受情感之后就会批评学生,这种教导方法会让学生对散文学习失去兴趣,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体会不同的情感是正确的,这是散文的特点之一,学生并没有错,鼓励学生继续感受,这才是感受情感的重中之重,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是正确的,让他们有继续下去的想法和意识,感受情感对于初中生來说是比较有难度的一件事,但这是为更好地学习散文打基础,通过感受情感学生才可能更进一步学习散文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主线,这都需要长时间的尝试和努力,不能过于心急,在感受情感这方面,教师需要与学生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有错误时及时纠正,但是不能直接说出正确的理解,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思考。

三、体会意境

体会意境是散文学习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难的一个阶段,初中生性子都很急,在感受情感这一步上已经浪费了他们很多时间和精力,让他们体会意境时他们肯定会不乐意,认为自己能够感受情感已经很不错了,不愿意进行深入的学习,教师需要找到班级里学习认真的学生,让他们体会散文的意境,把本来很散的东西用一条清晰的线连起来,让这些学生上去展示,让不愿意继续的学生看到意境的重要性,以此来鼓励他们,初中生虽然难坚持,但是对于近在咫尺的成功大部分人都愿意继续尝试,体会意境时需要对情感做出总结,这就要学生对于情感掌握得淋漓尽致,否则在意境的体会上会有很多困难,教师在让学生体会意境之前要让学生回顾情感,保证意境体会的顺利进行。

让初中生学会一个新的知识很难也很容易,教师要找到对的方法,通过以上三步对学生进行散文学习的指导能够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散文学习中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1]陈春飞.设情境入意境品语言悟情感:中学语文散文“四步”教学法初探[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5(2):44.

学习拉祜语言的心得体会 篇9

周荣林

通过我校课题《传承拉祜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的学习,我认识到学习拉祜语言的重要性,拉祜族历史上无文字,世世代代都是用刻木记事的方式来记录本民族的大事。

每当回想开展学习拉祜语言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很多困难,什么都从头开始,我想拉祜语言到底事有什么用。这个课题是用来做什么。这些我都不知道,我感觉自己学拉祜语言就是一张白纸。后来慢慢的学生接触多了,渐渐的有了点认识。说实在的,我对这种语言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可惜我知道的并不多。说真的,当遇上课题负责人对我们要求怎样做时,这些我都不懂,不过我还是想真正的学好这种语言的。

在学习和交流中,真的是细节决定成败,因为拉祜语言的语句是多是少,只要稍不注意,就闹出笑话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惊奇地发现,学生的说话兴趣越来越高了,有的学生能站在讲台像讲故事般滔滔不绝说个没完,就连平时一向内向胆小的同学也能大大方方走上讲台上露两手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确是要花一番功夫,动一番脑筋的,这得靠我们每一位老师特别是低年级老师细细琢磨,慢慢实践才行。

语言文字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1.学习普通话并不难。困难在于心理状态的调整。鄂托克旗是蒙古人的居住区。当我们在学校学习普通话时,我们会担心自己会因为发音僵硬而出丑,长期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往往会使我们的学习进步缓慢。鉴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减轻思想负担,大胆练习,这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2.学习标准普通话需要足够的耐心。在我看来,学习普通话可以锻炼人们的意志,促进人们的进步。我学习的最大感觉是坚持。学好普通话的唯一诀窍是反复练习。无论是音调还是文章阅读,我们都需要坚持不懈的练习。练习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小心,注意每一个细节,以避免犯错误。

3.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对于巴盟人来说,前鼻音和后鼻音的不准确区分是普通话不标准的主要原因。有时候,我甚至被我不准确的发音逗乐。为了使发音更标准,我坚持每天听范读来纠正我的发音。还时常大声朗读阅读材料,反复练习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虽然学习普通话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多乐趣。

潜心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篇11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深入浅出,读之亲切。在朱光潜先生的分析中,我们不仅领略到一个大学问家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而且品味到文字本身的灵魂、血肉、情感和力量。

文中,朱光潜先生通过一些貌似信手拈来的生动例子,告诉我们,对待阅读和写作,“必须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字斟句酌”。朱光潜先生为了强调和突出其重要性,将其定义为“咬文嚼字”。先生之匠心,可以想见。作者认为,习作者只有不断地琢磨文字产生的力量,不断地去推敲词句形成的意境,努力追求联想所形成的意蕴,才能展现出文字本身的个性和灵魂,才能创造出传世的清辞丽句。在文章的末尾,作者还告诉我们,如果套用一些陈词滥调,离不开“套版反应”,文章就会落入俗套,文章的语言也不会跟着思想情感走,文章自然就会“落人下乘”。“只有刻苦自勉,推陈出新,时时追求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一、我们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章开篇例举了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的例子,原句是:“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嫌这话不够味,后经一演员提醒改成“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接着作者又例举《水浒》中石秀骂梁中书的话:“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通过这些实例,不难看出,“你这什么”句式“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噌恶的惊叹语,表现了强烈的情感。”接着作者又例举了《红楼梦》中茗烟骂金荣的话:“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指出此处的“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一点“你不是”的讥讽的意味。并指出郭沫若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成“你这革命家的风度”的不妥之处。本段的举例意在比较论述“你是什么”“你这什么”和“你有什么”的区别,并指出这两种不同的语用所带有的性质不同的情感特征。

从作者的旁征博引中,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一个演员的炼字比郭沫若这个大戏剧家的用词更恰到好处呢?早在《屈原》之前,“你这什么”和“你是什么”这样带有情感色彩的句子为什么在《水浒》和《红楼梦》中就有了呢?细思量,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因巧生妙的词句,产生出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效果,那是因为这些有生命力的句子源于生活,也最贴近生活,直指人心,所以有着极强烈的艺术张力。

文章第三段的开头,朱先生说:“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和负责任的态度彰显出文人严谨治学的修养,一丝不苟的态度,细嚼慢咽的文人情怀。“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我们常说文以载道,文以言情。这段逐层深入的论述,将文字与情感休戚相关、相依为命的内在关系昭然若揭。同时更深层次地提醒我们,对文字的含糊,是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的表现,从而揭示出为文先为人、情真方意切的治学与生活的辩证关系。

由此可见,切切实实地咬文嚼字是阅读和创作的必由之路。

二、我们怎么来“咬文嚼字”

文章第四段,作者举了人人皆知的贾岛和韩愈之间关于“推敲”的例子,打破了古今人对韩愈改句的赞赏的固有思维。朱先生为此进行了浓墨重彩的细致解读。他模拟想象当时贾岛在创作此诗时用“推”或用“敲”时的意境。用“推”固然显得鲁莽,但在当时孤冷的意境下能表现出僧人的胸襟气度;假如换用“敲”字,就显得拘谨,没有“推”字更能有韵味。“推”,可以无声;“敲”,却平添了搅扰。且不论哪一个字更符合当时的意境,但这个分析的过程,朱先生用文本阅读的“还原法”,用自己的心路历程,用咬文嚼字的感受启迪我们如何进行文字的推敲和打磨。更进一步说明,咬文嚼字的过程,实质上是思想情感上的“推敲”。对文字的精雕细琢,实际上就是对思想情感的锤炼。对文字的完美追求,实质上是追求人生的至善至美。

我们若是了解了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的关系,对于文字的推敲就会显得更加慎重。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中,一个“横”字,扁舟闲横、恬淡自在的意境全出,任何他字均不可替之。

朱光潜先生用其推敲阅读的经历告诉我们:设身处地还原创作的情境,不失为咬文嚼字的一个好方法。

三、“咬文嚼字”追求的高境界是什么

“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比如苏轼的《惠山烹小龙团》中的诗句“独携天山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既有“小团月”与“小龙团茶”的联想,更有“明月照着清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这一例举,说明文字有其产生的土壤、创作的背景和情感的诉求。文字的种子,既要埋在“此身、此时、此地”(朱光潜先生的座右铭)的生活土壤,立足本义,又要充分发挥联想、插上梦的翅膀,赋予它历史的、艺术的担当,从而摆脱“套版反应”的俗套。“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是简单描述,是说明,是写实;而“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是清辞丽句,是创作,是想象。真是妙哉!

其实,在汉字的王国里,这样的奇思妙想、名篇佳句,不胜枚举。比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一个“任”字,将梅花刻画成了一介血肉有性格的寒士形象。他历风霜而不馁,先百花而不傲,落泥尘而不悲,唯留其香,有骨有心。现代诗中这样摄人心魂的句子也有很多。如北岛的“从卖气球的人那里,每个孩子牵走一个心愿”、顾城的“没有加糖,地平线上卧着一轮甜甜的太阳”等等。一个“牵”字,一个“卧”字,哪一个读来不让人怦然心动?

这就是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样的好文妙辞,因为语言跟着思想情感在走,遣词造句怎么可能会落入俗套呢?在我们的浩瀚的文学的长河里,流传下来的经典的作品都能体现作品本身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即不可替代性。这大概就是创作的最高境界。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材。”“惟陈言之务去”,方能“作”出上乘的文章来。

《咬文嚼字》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文艺理论水平极高的文章,更是展示了朱光潜先生不凡的人格魅力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学者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和对文化传承的担当之情。文章娓娓道来,逐层深入,激发想象,触动隋怀。朱光潜先生为我们确立了咬文嚼字的标杆,不仅有标准,还有刻度。即最朴实的文字最有力量,最浪漫的文字最动人,最独具个性的文字最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对待文字要有敬畏之心,对待文章的心胸要正直,对待文学的信仰要忠诚。我们要潜心体会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文字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主人,方方正正地记录着真实的历史,抑扬顿挫地讲述五彩的情怀,勤勤恳恳地传承着厚重的文明,让我们一代一代华夏儿女的文化之旅充实而温暖,丰富亦多彩。

学法指导

《咬文嚼字》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以看作一篇文艺随笔。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妨选择这样三个着眼点:

一、宏观上,厘清文脉思路

文章最后一段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这句话便清晰地交代了作者的总体思路。而前面六个自然段也是有文脉可循的。行文中,作者在依次传达这样的一些观点: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用字不同,意境不同;以及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宏观得以掌控,余者就如沙滩拾贝。

二、微观上,揣摩举例用意

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区别的是,本文作者为避免落入俗套,多通过一些生动例子,引导读者如何阅读与写作。仔细一揣摩,这些看似“随便”的例子往往是有其用意的。作者为了阐发、印证观点,用例作了精心选择:或生熟不同,或古今有别,或轻重各异,或褒贬两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目的,又有实效。读者不妨作些细致的推敲玩味。

三、情感上,多些审美趣味

上一篇:和而不同的中国智慧高考满分作文下一篇:公务员医疗补助改进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