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

2024-09-30

语言学研究(精选12篇)

语言学研究 篇1

摘要:本文以我国应用语言学以选题为观察角度, 基于对专著的阅读和对CNKI相关文献的检索, 探讨了应用语言学的本体问题、研究领域和具体的研究选题, 探讨应用语言学各研究领域的发展程度不平衡的具体情况, 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选题,综述

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选题为观察角度, 基于对专著的阅读和对CNKI相关文献的检索, 回顾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本体问题, 探讨其研究领域, 就研究选题展开讨论。

一、应用语言学的本体问题

应用语言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把语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其他研究领域的各种问题, 而狭义的应用语言学则是指语言教学, 特别是第二语言教学或外语教学。

语言学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但应用语言学并不仅仅是“ (理论) 语言学的应用”, 而是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语言学 (即普通语言学) 的应用”, 又包括“语言的应用”, 同时也包括“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的应用”, 应用语言学是这三者的有机整合。应用语言学在分析语言和语言学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过程中, 形成了应用语言学自己的理论。于根元等提出了如层次理论、中介理论、交际理论、动态理论等一系列的应用语言学理论。

应用语言学在与其它学科结合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研究领域, 主要包括语言教学、语言政策与计划、语言通讯研究、专业用语、语言治疗、词典编辑和机器翻译等。

二、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综述

我国在应用语言学这个研究领域的研究, 就要找到应用语言学与我国的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但显然, 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还远没有充分而完全地展开。然而, 由于英语对于我们仅仅是一门外语, 我们缺乏充分的进行语言研究的环境, 因此, 要在这些领域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非易事。但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应用语言学在语言教学 (二语习得) 方面还是取得了很丰硕的成果的。除此以外, 在以下几个方面也有所建树:

1.语言政策与规划。在国际学术界,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早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的研究领域, 该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近年来, 我国的语言政策及规划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CNKI检索可以看出从2000年到2013年, 有关“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呈倍数增长。2014年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创办了《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杂志。这本杂志是国内第一种以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学科名称命名的专业刊物, 目前为半年刊, 常设栏目有语言规划研究、语言政策国别研究、语言政策与规划学科建设、语言生活、语言理论、书刊评介等。

2.词典编纂。《英汉大词典》 (第二版, 陆谷孙主编) 于2006年出版, 在释义、举例等方面都有较大修改, 增收新词8000余条, 反映了英语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二版在工艺方面也比第一版有较大改进。第二版严格遵循描写主义原则, 避免主观做出优劣判断。同时, 编纂过程中应用了先进的词典编纂软件及词典数据库, 提高了词典的质量。当然, 与英语国家的一流出版社的词典相比, 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尤其体现在我国基于计算机的语料库在双语词典编纂中应用得不够广泛和深入。

3.机器翻译。我国机器翻译研究始于1956年。1959年, 我国机器翻译方面的学者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机器翻译试验。至今, 已出现了四种机器翻译系统: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机器翻译、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和混合式机器翻译。这几种机器翻译系统总的来讲各有所长。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翻译符合规则的句子较为擅长, 翻译效果较好;基于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能够自动地在语料库里进行语言提取。总的说来, 机器翻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现在仍需要人与系统的配合, 尤其体现在基于段落乃至篇章的翻译方面。

三、基于狭义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选题综述

就狭义应用语言学, 即语言教学/二语习得而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学者研究成果丰硕, 研究选题范围广且有一定深度, 主要包括:

1 . 外语教学研究:涉及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和教学理论和测试研究等方面。语料库在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亮点, 语料库软件和检索技术得到一定应用。进行教学的研究;对教学理论在教学上的运用研究越来越多, 涉及的理论主要有多

2.二语理论研究:所涉及的二语理论非常广泛, 主要包括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支架理论、元智能理论、原型理论、图式理论、关联理论、功能理论等。有一部分文章针对特定理论进行了分析、应用或质疑, 促进二语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个体差异研究:个体差异研究包括学习动机研究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大部分属于调查类型, 目的是调查学习者的差异, 对学习者个体差异和语言学习结果之间进行均值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学习风格、观念、情感、记忆、个性等的研究较少。

4.学习策略研究。学习策略研究主要是分析学习者学习策略应用情况。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 以及对听力、写作等具体技能策略。但缺少对学习过程和原因深层次探讨。

参考文献

[1]戴炜栋.中国二语习得研究历史、现状及前瞻[J].外国语, 2005.

[2]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写作研究的现状与取向[J].外语界, 2009.

[3]谢邦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概述[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语言学研究 篇2

形式语言学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当今语言学界的.两大流派,这两大流派的语言学家有其不同的研究目标,他们的不同体现在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的定义、语言观、历史渊源、哲学基础、研究方法及任务等方面.

作 者:戴卫平张学忠 Da Wei-ping Zhang Xue-zhong 作者单位:戴卫平,Da Wei-ping(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北京,102200)

张学忠,Zhang Xue-zhong(大连理工大学外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网络语言的语言学价值研究 篇3

关键词:语言学 网络语言 语言环境 语文

引言

随着网络交流的普及,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正悄然进入并影响着我们的语文生活。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或特别用语,如鼠标、硬件、软件、宽带、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第四媒体等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网络交流这种新兴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语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词语和符号。本文所要描述的正是后者。作为一种正初露峥嵘的语言模式,网络语言的文字活泼、自由、亲切、幽默,特别贴近生活,同时却又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不管是让人欢喜还是让人忧,它都以一种不可抗拒的姿态证明着自己的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言工作者的思考。

一、 网络语言是网络传播特殊语境里语言的变异

变异是语言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人类社会生活是多方面的,社会活动领域也是多方面的。由于不同交际环境交际表达的特殊需要,常常会改变通常的说法或具体的词语,就形成语言的功能变体。互联网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电脑空间,担负着联结、传递上亿人的信息和情感的重任。电脑网络搭建的信息世界已经成为人类的另一种生存方式。从语用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不同于现实语言,它是网络这个特殊语境所导致的语言符号的功能变异。

语境,又称语言环境,指言语交际的现实情境。从广义上讲,语境包括与交际活动有关的一切因素,具体说来,它除了上下文之外,还包括交际对象、交际背景、交际场景、语体风格等等方面的因素。网络语言产生的语境——网络,是迄今为止所有交流方式中最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人们可以随时发送和获取信息,表现在语言上则呈现出开放性和随意性。在网络的交流中,语言是唯一的交际手段,虽然语言符号借助媒介实现了对传播距离的超越,但姿势、表情、声音等交际手段的缺失,使人们无法根据这些去猜测对方,使语言呈现出盲目性。并且交际的情境语境——交际对象的身份、年龄、性别等一般都没有真实的档案,交际背景也不同于现实交际的条件,使网络语言使用不同的谈话方式,比如,唐突地介入,随意地选择谈话对象。虽然交际中采用的是类似书写的方式,但因急于表达谈话主题,常常会直接切入,少铺垫和描述上网族年龄的低幼化、自我化,又使网络语言充满朝气,幽默,活泼,富于创新,出现许多新的表达方式。

二、网络语言的语言学价值分析

所谓语言价值,就是为作为交际系统的语言提供特定的语言成分,形成特定的结构关系,实现特定的功能。功能的实现是以成分及其关系为前提的。在说明网络语言的价值时,首先要明确的是,能否适应网络表达的需要和能否进入日常语言交际是两个问题,两者都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只不过处于不同层次的交际系统之中。也就是说,网络语言的语言价值实际上可以区分为两个层次:为网络交际提供了什么,为日常语言交际提供了什么。可是,有不少批评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的区别,常常将两者混同了,甚至以为后者应该是网络语言的主要价值,这是不妥当的。网络语言首先要满足网络交际的需要,至于是否向日常语言交际扩散,是否适应日常语言交际,这是第二性的问题。

网络语言变异有其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语言学家Wardhaugh在总结一系列的语言变化研究之后,指出了语言变化的社会动机:语言使用者总想跻身于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集团;想要表明自己的身份有别于其他集团;想要获得交往者的认同;迫于语言市场的压力。网络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代表新科技和现代性的事物,因此是一种有声望的交际形式,自然会吸引许多想要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参与者。此外,网络的参与者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与其他参与者具有同一性,或得到他人的认可,也会使用这种变化了的语言。另外,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群体的语言,在网民结构中以青年人为主,即所谓的新一代。“年轻人通常是大多数语言变化的先锋。”因为一般说来年轻人的语言是有活力、生动,而又富于创新,他们既能创造一些新颖的表达方式,又能很快接受这些独特而又新颖的语言符号。这样一群在年龄、学历、收入上均是社会主力的群体在网络交流过程中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来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由众多年轻人参与的网络交流中,自然会产生语言变异。

“版主”被称为“斑竹”,“886”替代了“再见了”……在新造的词中,夹杂着英文、数字或俚语等,这就是在网络空间中大行其道、外人却感到莫名其妙的“网络语言”。当互联网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另类的语言也就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并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使用,甚至影响到了校园,冲击了语文教学。网络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群体语言,能够满足网民交际的需要,它是语言中的活跃部分,是语言多样化的表现。从语言系统来看,语音、语法相对稳定,语汇的变化发展较快。可以说,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语汇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社会变革越迅猛,新的事物、现象、观念越多,语汇变化越明显,语汇对文化的反映最直接、最迅速、最广泛。网络是一种文化,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因此网络文化必定在语汇中得到反映,网络语言的存在自有它的合理性,它是社会时代前进发展和语言自身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

结语

语言不是静止的,语言在运用中不断产生变化。正如语言学家萨丕尔所说:“语言,像文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存在即有其合理性,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如果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会渐渐进入基本词汇,成为语言核心部分中的一员。据有关部门保守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平均每年产生800多个新词语。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修订时,增收新词条5000多个。有人统计出近20年来最流行的50个词语,诸如托福、跳槽、年薪,它们先前是闻所未闻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没有人文,就没有语文这个工具;舍弃人文,人们就无法掌握语文这个工具。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因此,引导学生使用纯洁、健康、规范的语言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网络产业的蓬勃兴起,网络语言成了标新一族。这些目前人们看来还是“非规范的用法”从某种程度说就是语言运用中的变异或创新。变异或创新一经传播开,被公众接受,成为公众语感,就会成为新的规范;公众不接受,没有传播开,自然会逐渐被淘汰。网络语言正以一种全新的模式日益真切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将以乐观的态度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吸收有益的成分,淘汰不良因素的发展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我们对此应有信心。语

参考文献

[1]陈黎明,林化君.汉语应用语言学[M].北京: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2]汪磊.网络流行语的“非网络化”浅议[J].语文建设,2007(03).

语言学研究 篇4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研究,这一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得到的答案也有所差异,上个世纪70年代,相关学者认为语言应用学是一门关于语言应用和实践的学科,而到80年代,人们对应用语言学有了更加广阔和全面的认识,应用语言学的使用范围也更加广阔,本文基于这一基础,对语言应用学的研究领域进行总结,并对我国英语应用语言研究提出几点建议,从而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1. 语言教学。

应用语言学的使得外语教学的方式更觉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外语教学水平,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并不能划等号,二者有较大的差异。一名没有接触过应用语言学的教师,也能够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新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实这些新的教学方法符合应用语言学的方法,用语言学是语言教学的理论纲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原则性。

2. 语言政策和计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更觉频繁,人口迁移的现状屡见不鲜,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掺杂着应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可以对当前世界发展格局、经济、文化等问题进行解答,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大部分冲突都和文化差异、语言有关,为了能够避免在这一状况的出现,应该加强应用语言学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应用语言学的出现还使得英语的地位直线上升,成为当前的通用语言之一。

3. 语言通讯研究。

很难将语言通讯研究与应用语言学研究联系起来,事实上应用语言学的出现可以解决不少的通讯问题,例如就一根电话线怎么才可以应对多个电话这一问题,应用语言学家就能够根据应用语言学的相关知识,给出有效措施,从而实现一个电话线可以兼容多个电话的目标,并且应用语言使得语言的合成、人工职能等都得到了实现,从而促进了语言通讯技术的发展。

4. 专业用于。

每一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专业术语,这些术语对于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按照有关规定,飞机在飞行的过程,应该使用英语对其进行指挥,这对非英语国家的飞行员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应用语言学的作用了,通过应用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对航空中常用的专业术语进行总结,帮助飞行员能够更好的融入到飞行中去。

5. 翻译。

由于各国的语言不同,使得掌握不同语言的人交流起来难度非常大,这时候就需要发挥翻译的作用了,翻译就是将一种语言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便利人们之间的交流,而翻译又分为人工翻译和智能翻译,人工翻译的准确度更高,但是价格昂贵,增加交流成本,而只能翻译由于不能进行思维,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能进行直译,翻译出来的句子常常会出现语法使用不正确、中国式英语等问题,为了能够改善这一问题,应该加强应用语言学对相关问题的对其深入研究,减少问题的出现。

6. 语言与职业。

在职业领域进行语言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能够规范工作环境,使公司内的人员统一言行,在进行交流和工作交接的过程中也能够减少因为语言表达差异而导致的信息传到错误的问题,使得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在职业领域进行语言研究,首先要关注企业中容易出现信息传到错误的领域对其进行规范,其次要将专业术语简单化。专业人员在与非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因为专业人员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导致非专业人员无法理解其表达内容的情况,而对专业人员来说这些专业术语就是很普通的内容,因此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使用这些专业术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就是为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沟通。

7. 语言治疗。

生活中有时候也会遇到某些人因为意外导致语言功能丧失,或者说话不利索了,语言治疗就是语言应用学针对这一状况延伸出来的一个功能。

三、关于我国英语应用教学的几点建议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有高校设置了应用语言学,而这一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各个高校培养专业的英语教学人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越来越多,应用语言学的实用性也越来越强,例如应用语言学专业与计算机专业进行合作,从而促进了计算机的研发技术的提升,目前我国关于英语应用研究的典型实例就是英汉互译,英汉互译的商品化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英语的应用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英语应用性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英语应用教学应该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但是我国在这一方面做的远远不如西方国家。而且由于我国的母语是汉语,所以相对于汉语而言,英语的研究价值更小一些,语言环境也不如西方好,大多数学者更愿意进行汉语的应用研究,为了能够改善这一情况,英语应用研究人员应该加强相关的专业研究。

四、结束语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将英语布置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学科,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应用相关知识,然而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无法使用英语,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和学生的掌握情况,应该加强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促进英语语言学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语言学研究 篇5

在语言学当中,认识语言学是一种新范式,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方法、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课题。认识语言学大致是从上世纪中后期才开始兴起,并在上世纪末期开始在不同的领域进行传播,其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加大,涵盖了许多领域,比如 :语篇、音系、意义等等。该理论在一次重要的国际认知语言会议上得到确认,同时相关的杂志发表了认识语言学。自从杂志诞生以后,认知语言学正式被视为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医疗科学等之间都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通过多年的发展以后,渐渐地成为了现代语言学当中举足轻重的一门学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认知语言学通过不断的研究,在许多的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 :概念隐喻、范畴化、多义性、转喻、语法化等等。尽管如此,在许多方面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比如 :研究的切入点、感兴趣的课题等等方面,这些不足还需有待改进。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想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观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语言。因此,从“表达思想与观念”的角度上来说,研究人类语言,该观点实际上就是时常被提起的认知观念。这种认知观念认为,在认知系统当中,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认知系统又是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比如 :抽象化、范畴化、情感、感知等等多个部分组合而成。而认知能力和语言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并受到了语言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对语言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是研究人类思想、观念、表达。

根据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可以认为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有以下内容 :探索出带有紧密联系的形体的概念知识,得出相关的经验证据,同时探索出身体经验、概念系统、语言结构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得出上述三者的意义、语言、认知及后三者的密切关系。也就是现在常被提及的所谓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不断发现人类语言、认知、语言、共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奥秘。比如 :像兰格克、雷科夫等代表不同理论方法的语言学家,其研究的目的也都有所涉及,如果仅是从这一目的来看,大家的认识语言学都是完全一致的,那么这两位语言学家的理论就可以合法地称之为认识学。然而,认知的承诺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本身对语言理论的具体研究方法与原则是不起作用的,对语言描写的形式与内容也没有明确要求。由此可以看出,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十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是当前较为热门的一大课题,该课题正在不断地揭示着人类智能的奥秘。

3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

在认知语言学当中,其研究方法各式各样,非常复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各方法之间又是相互一致的,其研究的理论原则是一样的。相关的研究专家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原则作出了如下的概括 :1)语义结构不是完全普遍的,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其语义结构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存在着语言差异。语义结构实际上是建立在一定含义的意象规律上的,其知识和描写存在着关联。2)不管是一个语法还是一个句法,原则上都不会构成一个自主的表征形式层次,但是,语法在本质上是带有符号性的,其存在形式也较为特殊,通常是存在于规约符号化当中。3)词汇和语法二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实质性区别。形态、词汇、句法这三者成为一个符号结构的连续性,这些符号虽然会因为参数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别,但是,可以进行任意的划分,进而组成不同的成分。

(1)概念语义原则。意义等同于概念化,也就是说,心理经验的过程和不同的结构,而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值条件。通常来说,一个表达式的意义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大脑被激活的概念,不管这个人是说话人还是听话人,更为具体地来说,意义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来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解释,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的,表现在人类为宇宙中心的思想,体现了具体的文化的交流方式。上述原则说明,意义的描写实际上就是人的大脑和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世界和词之间的关系。

(2)语法性判断的渐进原则。语法性判断设计范畴化。一个话语的可接受性和语法性并不是完全等同的,不是属于接受和被接受的简单模式,而是渐进式的。所以,语法性判断也就是渐进式的,同时在渐进的过程中语义、语境、语法规则密切联系在一起。认知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前者是要将语法变成一种语言中所有并且是唯一合乎语法的句子那样的语法,因为语法判断性带有可变性、渐进性和语境中的依耐性,要想达到生成语法学家所期望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

4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下面就对几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1)认知语法。认知语法是较为著名的兰格克的语言学理论,在刚开始称之为空间语法。空间语法理论认为,语法和词汇之间是连续性的,其描写的结构较为单一,只有符号结构,同时还是某一种概念输入之后带来的结果,在很多研究中认为该概念的输入显得较为多余和抽象。而一个符号的成分,语法的、词汇的,实际上是多义的,具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意义家族,其中不同的意义之间带有一定的相关性。认知语法的观点认为,意义是一种心理现象。不同的心理经验,将会带来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被称之为认知域。概念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空间、时间、颜色概念等等,比如 :概念合成物,有的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

(2)句式语法。句式语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语法分析方法,由于其研究中心的特殊性,后被以该研究中心为命名。在句式语法中,语义、句法、语用信息等是完全一致的,其重要性是完全一样的,不管是哪一方都必须依靠另外两方进行作用。正如相关的研究者的观点,应该将语法句式当作是彼此加强条件、彼此顺应、彼此继承特征等等句法的模式。所有上述的信息都同时包括形态语法模式、这些模式的语义解释原则,以及在多数情况下的语用功能。

5总结

英语语言学的发展研究 篇6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结构语言学

一、引言

语言学是指对每个语种的研究,可以包括各国家的官方语言,也涵盖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本文所讨论的是世界通用语言英语的发展历史。

二、英语传统语法学

传统语言学是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通过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研究的语言学,其特点是把英语放入拉丁语法的框架中。在这个时间段,集大成者是英语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文学、戏剧作品中的语言特点是既具有技巧性又非常质朴,能够使当时英语社会各个阶层群众听得懂并喜爱戏剧语言。莎士比亚的文学语言对应于的贡献巨大。加之,文艺复兴时代正是英国帝国主义时代,英国在海外建立了多个殖民地,通过殖民统治使英语成为当地官方语言,这也为其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打下了基础。18世纪末,世界各地开始了民族解放浪潮,虽然英国失去了美洲地区的殖民统治,但是英语却留在了当地,使得英语得到了更深、更广的发展。此外,大量的英联邦国家也为英语的发展不断深化和广化提供了力量,确立了其世界语言的地位。在这个时间段,英语语言学重点研究的是国际英语教育方面。19世纪,英语语言的发展主要集中于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里,通过英语对社会的良性影响的反作用力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和教育功能。通过对英语功能性的研究,波兰学者博杜恩·德·库尔德内间语言学分为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种,不但为英语,也为世界上其他语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20世纪,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政治秩序重组,由于美国的官方语言也是英语,确立了英语的国际语言地位,在文学、科技、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都成为了国际通用语言,于是世界各国均开始了重视英语的学习,这促进了英语语言学的发展。这段时间语言学打破了传统的局限性,进入了具有专门理论和研究的独立学科,逐步的注重了语言的应用性,并把英语语言的研究成果应用于了不同的领域。

1.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英语语言的应用性是指把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转化、运用到其他科学教育领域,通过对英语语言现象的描述、分析,解决社会语言教学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通过英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可以把英语的研究成果引入到语言教学及其他领域,通过书籍、声音、图像等视听教学方法,可以加强英语的开放性,被全社会所采用,即英语的应用语言学强调英语作为社会交际工作的功能性。英语语言学进入到应用型研究后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注重语言的外向性、交际性,能够传递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行为与思想,使语言具有功能性,这样英语就不会丧失其发展价值,还能够使其丰富和发展,带来交际功能。英语应用语言学可以分为社会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词典学、言语和语言病理学等类型,其中社会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是目前英语语言学的观众重点。

2.结构语言学的研究。结构语言学是与应用语言学相对应的概念,英语的结构语言学研究注重于英语的表达形式,句子的结构类型、连接方式、语言听说读写的运用等方面的内容,结构语言学利用英语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开放的环境下,使其演变为沟通的工具,这是与英语应用性相同的特点。英语语言的结构研究可以在开放的系统中,研究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通过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避免语言的衰落,可使其长期保持先进性。

四、英语语言学研究视角

1.哲学视角。哲学是人如何看待世界的学科,现代以西方为主学科最早都是从哲学开始研究的,所以英语语言学很大程度上从哲学角度研究语言的传统,哲学也拓宽了英语语言学涵盖的内容。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际功能,哲学也可以通过研究语言的交际性,达到研究一个人看世界观、方法论的目的。所以说从哲学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对于二者而言是相辅相成的。

2.文化学视角。正如前文所说,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英国和美国都拥有非常多的人類经典著作,并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作品,所以研究英语语言学应该设计到文化视角方面的内容。目前,人们从英语单词中字母的排列组合,语言习惯、文化结构等方面进行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尤其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特别需要文化视角研究英语语言学的成果。可见,对英语语言学文化学视角的研究,可以了解吸收英语国家的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五、结论

英语源自于拉丁语,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发展,经过大英帝国时期、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奠定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基础。在二战后,学界对于英语的研究从拉丁文法中语言的内向性研究转向了应用语言学和结构语言学的外向性研究中,强调了语言的交际性和功能性,也为英语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最后从英语语言学哲学、文学和政治三个研究视角,阐述了英语语言学研究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朱昱.从语言学的课程设置看英语语言教学[J].鸡西大学学报,2008(2).

[2]戴炜栋.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王德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幽默的语言学研究综述 篇7

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常见现象, 它能调节气氛, 减缓压力, 修复和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幽默的研究引起了各学科学者的重视, 其中包括心理学、文学、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等。本文将简要的介绍语言学角度的幽默研究。

二、三种经典幽默理论

关于幽默的研究历史悠久, 在早期众多的西方理论中, 人们大致将其分为三种: (1) 社会行为角度的优越论, 这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 代表人物是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和霍布斯。所谓优越, 即指幽默源于人们对于他人的优越感, 是对他人的缺陷和错误的嘲笑。 (2) 精神分析角度的释放论, 主张这种观点的是弗洛伊德, 即幽默是用于缓解紧张或应付交际中困难或窘迫的情况的。 (3) 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 主要人物是康德和叔本华。他们认为, 幽默是在荒谬的, 意想不到的, 以及不协调的上下文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三种被视为经典的传统幽默理论。尽管这三种理论都有其不完整之处, 但是它们提出的幽默的基本机制都为以后的幽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后来各个学科的学者在对幽默的研究过程中, 都或多或少的受到这三种经典传统理论的影响。

三、幽默的语言学研究

幽默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们极大的关注。在语言学范围内, 大多数学者们从修辞学, 语用学, 等不同角度来研究幽默。

1. 修辞学角度

20世纪90年代前后, 国内学者的幽默研究主要集中于修辞学研究方面。代表作有胡范铸 (1991) 的《幽默语言学》和谭达人 (1997) 的《幽默与言语幽默》, 他们对幽默的修辞结构和技巧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 都把幽默看作语言使用中的修辞方式。幽默修辞学研究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重视幽默的深层特征以及幽默共有的普遍特征, 因而忽视了对幽默内部原理及其产生动因和过程的考察, 同时对幽默相关的语境因素、主客体因素重视不够。

2. 语用学角度

与修辞学不同, 语用学在研究语言现象时, 注重语境和主客体因素。在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言语幽默的理论中, 人们经常使用的是格莱斯的合作原则 (CP) 、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 (RT) 。

吕光旦 (1988) 认为交际双方有一方有意或无意的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一条 (或几条) 准则, 就容易导致说话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的不一致, 这种不一致正是造成幽默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说话人说话的同时, 还在完成着某种行为, 并将其分为言内行为, 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奥斯汀还认为, 为了保证交际顺利进行, 交际双方都必须向时具备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交际过程中, 如果两种能力有一种能力缺失 (尤其是语用能力) , 对话语的理解就会有误, 信息传递也随之受阻或走样。吕光旦认为许多幽默现象的产生正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利用了这种信息交流不顺畅的现象。而对于关联理论对幽默言语的阐释上, 张霖认为幽默的智慧在于, 幽默言语表面上似乎与原有认知语境并不相关, 甚至相互冲突, 但却能因此引导听者进一步推理, 重新假设, 以得到最佳关联, 而此处的冲突与最佳关联的重新发觉便奠定了幽默理解的基础。

3. 认知语言学角度

在运用认知工具解读幽默之前, 语言学家们只把言语幽默当做一种表面语言现象、一种文体、一种修辞手法、或者仅仅是一种语用现象。但是, 学者们渐渐地意识到, 幽默的发生离不开人类的心理认知世界对致笑的解读和意识干涉, 因此, 真正解开幽默谜团的首要步骤和根本途径是探索和揭示人们在发笑的同时的认知过程。对于幽默的生成机制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并非一个封闭的、自足的系统, 句法与语义是不可分的, 语义在句法中起着中心作用, 句法结构与句子的意义都是有认知基础的。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给幽默的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视角。

(1) 语义脚本理论 (SSTH) 和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 (GTVH)

自从Raskin (1985) 的开山之作《幽默的语义机制》发表以来, 幽默语言学研究就确立了以认知为取向。Raskin在乖讹-消解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幽默的语义脚本理论” (SSTH) , 用“脚本”来表示无标记的认知结构。认为笑声源于处于一个语篇内兼容的两个脚本之间的对立, 这个理论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关于幽默理解的理论。为了对SSTH进行修正, Attardo和Raskin (1991) 提出了“言语幽默的普遍理论” (GTVH) 。GTVH在语义脚本重合与对立的基础上, 引入五个知识资源, 并按照由低到高的层级加以排列。尽管GTVH已经具备认知因素, 并在解释力上大人超越前人, 但正如一些学者批评的那样, 从计算的角度来看, GTVH仅仅是一个模型的早期草图, 许多基本建构尚未严格界定, 对脚本或脚本对立的确定还是依赖于分析者的直觉。

(2) 概念整合理论

以上两个理论是用来专门研究幽默言语的理论, 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可以用于幽默研究, 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就是比较典型的一个。

概念整合理论的理论雏形是心理空间理论, 理论源头是莱考夫和约翰森的概念隐喻理论。简要地说, 概念整合理论认为, 人脑中有两个输入空间, 被编为1和2, 他们是来自两个不同认知域的心理空间。除此之外, 还有合成空间和类指空间。在概念整合的过程中, 人们使输入空间1和2中的成分有选择有结构的进入合成空间, 而类指空间则概括它们的某些共核结构。两个输入空间一经整合, 即可展开推理迁移, 其间通过组构、完善和扩展的方式在合成空间产生新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对人们解读幽默言语时的认知心理过程及其所构成的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思维系统做了详细科学的诠释, 具有很强的解释力。

(3) 框架转换理论

认知语言学范畴内的“框架转换理论”也被用于研究幽默言语, 代表人物是明斯基和库尔森。明斯基总结了许多幽默言语的一些共同的特性, 认为说话人为了制造幽默效果, 开始从一种视角来描述场景, 然后忽然的引导 (典型的方法是使用一个词) 听话者从另一个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解释原来的场景。库尔森将解释意义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称为“语义跃迁”。这借鉴了三大传统幽默理论之一的乖讹论, 与语义脚本理论也有很大的相似处。

(4) 其他理论

除此之外, 一些学者在研究言语幽默的过程中, 不单一的使用一种理论, 而是将两种理论结合在一起, 如王文斌、林波 (2003) 就将概念合成理论与关联理论的互补性应用于幽默的解读机制, 提出了一个认知语用工作模型。在此值得说明的是, 关联理论中推理的过程也是从认知的视角对幽默言语进行解读的, 而上文中提到的语境也不仅仅是指语用学中的语境, 而是强调了“认知语境”。所以, 我们可以说, 关联理论在解释诸如幽默等语言现象的时候, 已经涉及了认知的因素。

四、结语

对于幽默的研究, 不管是国内都是国外, 都历史悠久, 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此需说明的是, 语言学范围内的研究主要关注言语幽默, 不包括动作幽默, 情景幽默等现象。语言学家们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研究, 所拥有的侧重点不同, 所以, 可以说他们只是在某一方面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语言学领域的幽默研究, 希望对各领域学者进一步深刻的揭示幽默的奥秘有所帮助。

摘要:幽默是一种常见的交际形式, 也一直是各领域学者关注的对象, 其中也包括语言学家。近年来, 幽默语言学研究渐渐确立了以认知为转向。本文首先回顾了幽默研究的三大经典理论, 随后在语言学的范围内, 分别从修辞学, 语用学以及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幽默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幽默,语言学,修辞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

参考文献

[1]、戴炜栋, 何兆熊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胡范铸, 幽默语言学[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87

[3]、库尔森 (美) , 语义跳跃——意义构建中的框架转换与概念整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4]、吕光旦, 英语幽默的语用分析[J]外国语, 1988, (1)

[5]、谭达人, 幽默与言语幽默[M]北京:生活, 读书, 心知三联书店, 1997

[6]、项成东, 等级幽默的语用认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7]、王文斌, 林波英语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探究——兼论RT与CB的互补性[J]外国语, 2003 (4)

语言学研究 篇8

通过对不同儿童学习语言所采用的细微的不同方式方法, 我们进行对比,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典型的认知方式以及认知语言学中所包含的中心思想来解释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的行为和语句语法。从而探索对于认知语言学在早期儿童语言教育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1.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由乔治·雷可夫、郎奴·兰盖克以及马克·约翰逊创立的。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区别于传统的形式语言学, 以第二代体验哲学和认知科学为理论背景下产生的, 这是一门比较年青的科学研究学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期间开始, 认知语言学是跨越语言学、系统学、人工智能等等传统学科的一门新型学科。由认知语言学基础上而产生了语言学天赋论, 该言论认为:认知能力是人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根本, 同样, 对于语言的认知学习也是认知能力的体现, 人类语言的形成、传播、学习、应用都是需要通过人类独有的认知能力加以解读的。

2.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原则

探究认知语言学我们就必须抓住认知语言学的几个原则, 这是我们进行深入研究认知语言学在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必要条件。下面就认知语言学的几个主要的原则:

a.语义概念:主要是表明认知语言学中对于语言与到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派的研究者认为一个表达性的语言它所传达的意义是用于激活人们在自身脑海中对于该语言意思或者物化的表达, 也就是说语言表达的方式、解释以及意义都是人们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一个抽象的认识的具象化。这个原则所表达的就是语言或者词语与大脑的关系, 与世界的联系是间接性的, 以大脑为媒介。

b.句意与词义的关联性。认知语言学认为, 我们对于世界的表达能够只是用一个单纯的词能够解释的, 而是通过不能的词和意义的词组成的一个以自身对于世界认识的。对于一个问题的解释或者认识, 需要人们通过大脑检索不同词组组成一个句意进行一个完整符合意境的解释。

c.范围性。这个原则就是对于近义词或者一个表达同种意思句子的规范和归类。

二、用认知语言学解释儿童早期语言学习

1.儿童词汇学习与认知语言学

儿童在一岁左右开始学习语言, 对于语言的学习主要是开始于对于词汇的学习。很多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最开始是从“妈妈”“、爸爸”、“爷爷”、“奶奶”这类型的单音节的名词组开始的。从一岁开始进行一个词汇量的积累和汇聚, 儿童对于语言的学习一般来说是先从名次开始积累和学习的, 然后再开始接触动词, 再然后就是动名词结合的短句, 最后就是一个连贯性的句,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儿童最开始学习的名词, 是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这些现实存在的人或者事情。然后儿童慢慢在生活中的不断积累和接触, 对于词句进行不断的纠正。

2.句式的组成与认知语言学

儿童在语言学习中对于句子的学习, 犹如我们前面提到的, 他最开始学习的是名词, 所以儿童在进行句子组合的学习最开始的就是一个简单的“主宾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比如说, 在小孩学会了“我”和“吃”、“饭”这两个简单词语后, 他们在生活中经过对于大人的模仿, 得出, 他们饿了就要说这两个字。成人饿了就会说“我饿了”, “我要吃饭”, “我饿了, 想吃饭了”, 但是在儿童最初的句式结构中就会是“我吃”“, 我饭”, “吃饭”等等一些简单的结构。随着, 对于周围语言环境的不断熟悉和学习, 以及成人对于儿童说话的教学和纠正, 他们就开始不断积累和掌握一些很复杂的句式。慢慢的他们就对于自己饿了要吃饭, 就用了一些复杂的但是更加清晰的表达句式, “哎呀, 我饿了, 要吃饭”, “快呀, 我要吃饭, 很饿”等等一些句式。随着句式参照的越来越多, 他们学习的就越来越多, 就会有更多的句式表达。

3.互动在儿童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我们的儿童教育学家和语言学家在很早就认识到了互动学习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对于与儿童的互动在儿童的早期语言学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启蒙作用。所以, 我们会发现儿童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会非常专注, 能够通过动画片学习到很多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少出现的词语和句式, 因为, 动画片有一个对孩子潜意识的沟通作用, 能够让孩子在潜意识中与动画片互动, 形成一个互动学习的局面。

三、结束语

认知语言学在我们的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作用, 对于我们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和语言习惯的形成有一个比完善的解释和理解。所以, 加大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就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儿童早期语言学的方式方法, 帮助我们认识到儿童语言学习也是遵循了认知语言学的规律。

摘要:现阶段我们对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但是我们将认知语言学应用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的研究没有取得太大的进展。这个问题症结的关键在于是没有对于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进行结合的一个具体可行的方案。本文笔者就是结合认知语言学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特点与儿童早期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及儿童本身的行为特点和思维特点的具体特征相结合, 探究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具体可行的方式方法。通过对于将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学习方式方法的探究, 为我国幼教甚至对于世界儿童语言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儿童教学,语言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姝.基于梅洛—庞蒂具身现象学的儿童心理发生研究[D].吉林大学, 2015

[2]谢翠平.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个体发生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 2015

[3]孟繁旭, 佟晓辉.认知语言学与儿童早期语言习得[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1:157-158

语言学研究 篇9

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了2001年至2010年十年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论文, 根据学科研究方向将论文进行了分类汇总和分析, 进而本文根据语言类别研究将语言学方向的论文进行了分类和分析。本研究旨在对本学科语言学方向研究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以助学者在今后的学术研究中做出立意新、质量高、有前瞻性的研究成果。

一、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数据收集与分类

为全面掌握近十年中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研究现状, 笔者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本学科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笔者首先在中国博士 / 硕士学位论文中输入检索控制条件中的学位年度选择2001年到2010年, 然后在输入内容检索条件中选择学科专业名称, 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关键词, 截止到2012年3月1日16时30分笔者最终检索出的博士学位论文160篇, 硕士学位论文11567篇, 总计11727篇。

按照学科研究方向分类, 本文根据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将论文划分成九类, 分别为:语言与语言学、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词典学、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修辞学与文体学、翻译学、教学研究。未涵盖在这九类之内的论文, 笔者将其均划入特殊类, 如: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国际商务、中西文化交流、文学、文字学、中东问题研究、德国问题研究、美国问题研究等。进而, 笔者按照研究语言类别将语言学方向的论文分为单一语言研究和多种语言对比研究。

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各研究方向比例统计与研究现状

1. 各研究方向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统计

检索出的160篇博士学位论文包括语言与语言学4篇, 语音学2篇, 语法学24篇, 语义学11篇, 词典学5篇, 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51篇, 修辞学与文体学14篇, 翻译学10篇, 教学研究36篇, 特殊类3篇。检索出的11567篇硕士学位论文包括语言与语言学224篇, 语音学68篇, 语法学767篇, 语义学214篇, 词典学85篇, 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2429篇, 修辞学与文体学481篇, 翻译学2873篇, 教学研究3729篇, 特殊类697篇。即在检索出的11727篇学位论文中, 语言及语言学共228篇, 占1.94%;语音学共70篇, 占0.59%;语法学共791篇, 占6.75%;语义学225篇, 占1.92%;词典学90篇, 占0.77%;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2480篇, 占21.15%;修辞学与文体学495篇, 占4.22%;翻译学2883篇, 占24.58%;教学研究3765篇, 占32.11%;特殊类700篇, 占5.97%。为了更清晰地显示以上十类在检索的11727篇学位论文中的比例, 我们根据以上数据制作成饼状图 (见图1) 。

2. 学科研究方向的现状分析

为了使本研究更有针对性, 笔者将重点放在对本学科的语言学方向的分析, 因此对翻译学、教学研究以及特殊类未进行深入的扩展和分析。

2.1语言与语言学

语言与语言学论文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

(1) 对语言学理论研究的研究, 如博士学位论文中《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 ( 赵宏宇, 2008) 一文详细介绍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 并探讨了其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文学批评理论中的作用。

(2) 语言与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 研究语言与文化、心理、认知等其它学科的关系的研究, 如博士学位论文中《明达语言维度观及其哲学关照》 ( 王爱华, 2007) 一文中作者以明达语言维度观视角来审视语言哲学里的三个重要而又具有争议的话题:语言与实在的关系、语言与心智的关系、语言的不完备性, 为语言哲学提供了新视角。

(3) 语言的对比研究, 如硕士学位论文中《关于中日数字的对比研究》 ( 崔文博, 2006) 一文从比较语言学的角度, 以汉语和日语中的数字“一”到“十”为研究对象, 从“语外对比基础”和“语内对比基础”两方面, 对中日语数字进行比较分析, 从中找出中日数字的使用异同、使用规律以及特点, 加深了人们对中日数字的认识。

近年来语言与语言学的研究对象由研究语言本身的系统理论逐渐转向跨学科的研究, 由单一语言的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

2.2语音学

语音学的研究包括 :

(1) 对语音学基础知识的研究, 如硕士学位论文《上声变调:对变调辖域的研究》 (王声付, 2008) 一文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范围, 对上声变调的变调辖域进行研究 , 找出控制上声变调的变调辖域的深层机制 , 从而探出上声变调的音系过程是怎样作用的 , 对汉语连读变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尝试范例。

(2) 英汉语音对比研究, 如硕士学位论文中《英汉语调对比分析》 ( 吕明, 2008) 一文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对英汉语调进行对比分析 , 主要侧重功能角度的深入分析 , 并收集实验资料通过对比进行解释说明。

(3) 语音教学, 如博士学位论文《中国青少年英语学习者语音加工技能与阅读能力的关系研究》 ( 李光泽, 2009) 一文以中国青少年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 选用横断法和实验法探索语音加工技能的本质以及它们与阅读能力之间的作用关系, 对语音教学提供参考。

我国的语音学研究较早地吸收了国外语音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取得了很大成就。然而近十年的研究中对现代技术在语音学中的应用如语音合成的技术和方法, 利用计算机进行语音分析等实用研究涉及甚少。

2.3语法学

语法学的研究包括对词类、短语和句子研究, 如张婷婷 (2009)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了汉语疑问词“为什么”的句法位置及特征核查;崔靖靖 (2006)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研究了现代汉语中情态动词的句法特点。此外, 汉外语法对比研究更广、更深, 侧重社会语境中实际的语言用法。博士学位论文中《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 ( 吴善子, 2010) 一文运用了典型范畴理论确定了汉韩反诘语气副词的范围 , 并考察了汉韩反诘语气副词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以及语篇功能 ,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对比分析。汉语的区别词、韩国语的冠形词、日语的连体词在各自的语言中所属的词类范畴相同 , 三者均为专职的体词修饰词类, 崔红花 (2009)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以三种语言作为研究对象 , 通过多项对比的方法, 多方面、多角度考察了这一类词。

语法学的研究已经从单纯对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进行描述转向对语法的语义、功能、言语交际中的运用规律的研究考察, 但研究者多以书面语为研究对象, 而对口语语法的重视尚显不足。

2.4语义学

语义学研究范围除了词以外, 向下包括词素和义素, 向上包括词组、句子、段落、篇章等语言单位或言语单位的意义。田兵 (2004)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对多义词进行了研究, 并解释了如何进行义项的区分与描写。硕士论文中《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语义韵对比研究》 ( 方红秀, 2010) 一文一组英语近义词入手, 从类连接和搭配两方面先调查了英语本族语者使用该组近义词的语义韵特点, 而后对比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这组近义词的类连接和搭配状况, 进而总结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这组近义词的语义韵特点。熊田甜 (2010)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 运用意象图式和原型范畴理论, 探讨“Aand B”表达式多义网络结构产生的过程及理据。何莉娟 (2006)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对歧义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歧义的类型、对歧义现象进行了描述, 并在实际的交际使用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探讨。

我国近年来语义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义现象、同义现象和歧义现象中, 反义现象的研究相对薄弱一些。此外, 作为跨学科的研究, 国内语义学研究在学科跨度方面尚显不足。

2.5词典学

词典与语言之间是互动关联的。语言的出现是衍生词典的必要前提 , 有语言才有词典 , 而词典则是记录语言使用或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的载体。词典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习型词典研究之上, 如博士学位论文中何佳宁 (2003) 、徐海 (2006) 、张宏 (2009) 以及硕士学位论文中朱文慧 (2009) 、董琦 (2009) 、冯婷 (2009) 等, 均是从不同角度对学习型词典进行研究。

近年来词典学尤其是应用词典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其理论框架仍然较为松散, 理论体系有待完善。

2.6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

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分为三个领域: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和篇章研究。

语用学的研究包括指示语、预设、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同时, 近年来该领域也很侧重介绍关联理论和顺应论等新语用学理论。张淑玲 (2006)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基于顺应性理论研究言语交际中非真实性话语作为语用策略的描述和解释。刘芬 (2010)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 基于关联理论, 以外交语言的言论为语料, 从认知语境的角度探讨外交语言中的语用模糊现象, 用认知语用学的认知关联语境阐释外交模糊语产生的原因, 以及语用模糊在外交语言中的功能。语用学的研究正朝着从引进国外理论、立足汉语开展研究、宏观与微观结合、加强应用研究等四方面的方向发展。

社会语言学的任务是探求语言现象与社会的关联, 在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解释。社会语言学研究论题包括语言的性别差异, 根据阶级、性别、种族、年龄等研究语言变异, 语言交际中称呼和称谓的研究, 禁忌语、委婉语、抱怨语等的研究。邵军航 (2007) 在博士论文中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委婉语的定义、产生的动因及使用目的、特点、构成、类型、委婉机制、翻译等几个方面。陆亚 (2010)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对150份调查问卷以及对一部以婚姻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的剧本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以及婚龄这四个变量的研究来分析它们对于夫妻双方使用指令性语言行为的影响。高鹏燕 (2010)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以言语行为理论、面子威胁理论、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 研究汉语抱怨语的性别语用比较 , 分析中国男、女抱怨策略的异同。社会语言学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待于更多的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更系统的方法。

篇章研究主要是对新闻语篇、政治经济语篇等的研究, 对语篇的主述位系统、互文性、回指等的研究。博士论文中《法律语篇信息结构及语言实现研究—汉英语篇对比分析》 ( 赵军峰, 2009) 一文通过英汉语篇对比的方法探讨法律语篇信息结构及其语言实现的规律。李克 (2006)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探讨了语篇中名词回指、代词回指和零形回指等三种类型, 研究了转喻在回指中的映现作用。

2.7修辞学与文体学

修辞学主要是对通感、转喻、象似修辞、隐喻等方面的研究。如王宇宏 (2009)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通过对英语和汉语诗歌中的通感隐喻进行大规模的搜集整理和对比分析, 探究英汉语通感隐喻源域和目的域之间的搭配关系和迁移方向, 发掘出英汉语通感认知模式的共有规律及各自特点, 并深入剖析通感现象的普遍认知机制, 以及通感文化个性的美学和哲学根源。

文体学主要是对非文学体裁的研究, 如对广告、科技、贸易、学生写作等进行的文体分析。如孙海英 (2008)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运用功能文体学的研究方法, 从国际商务合同的功能出发, 对其语篇结构和词汇语法两方面的文体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

三、语言学研究方向中各语言类别研究比例统计与现状分析

1. 各研究语言类别论文数量及所占比例统计

鉴于本文重点研究语言学方向的研究动态, 因此翻译学、教学研究和特殊类三类论文未包括在语言类别研究之列。根据统计, 检索出符合条件的的学位论文共4379篇, 其中博士学位论文111篇, 硕士学位论文4268篇。从语言类别研究角度看, 其研究对象包括对英语、汉语、日语、俄语、韩语、意大利语等单语的研究以及两种语言及以上的多语对比研究。在111篇博士论文中, 多语44篇, 英语33篇, 汉语33篇, 韩语1篇。在4268篇硕士论文中, 多语1185篇, 英语1997篇, 汉语994篇, 日语49篇, 俄语32篇, 蒙古语3篇, 韩语2篇, 意大利语1篇, 法语1篇, 西班牙语1篇, 希伯来语1篇, 越南语1篇, 德语1篇。即在总计的4379篇学位论文中, 多语1229篇, 占28.07%; 英语2030篇, 占46.36%;汉语1027篇, 占23.45%;日语49篇, 占1.12%;俄语32篇, 占0.73%;韩语3篇, 占0.07%;蒙古语3篇, 占0.07%;意大利语1篇, 占0.02%;法语1篇, 占0.02%;西班牙语1篇, 占0.02%;希伯来语1篇, 占0.02%;越南语1篇, 占0.02%;德语1篇, 占0.02%。各研究对象在4379篇学位论文中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如下: ( 见图2)

2. 各语言类别的研究现状分析

关于母语研究与外语研究的关系问题, 许国璋先生生前多次讲中文系和外文系要打通, 并指出外语界的语言学研究者也应该研究汉语。王宗炎先生殷切希望外语界学人研究中国问题 , 研究汉语问题, 要拿出本土的材料来, 不然就不能算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据分析统计, 从语言类别研究角度看, 虽然对英语语言的研究所占比重最大, 多语的对比研究其次, 但对汉语语言的研究已居于第三位, 且多语的对比研究也不乏汉外语言的对比研究, 如刘齐生 (2009) 在博士学位论文中对比分析了汉语和德语语篇在篇章、小句和词汇层面上对结构的选择, 并对汉、德企业介绍语篇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对比分析, 揭示其在特定政治文化语境下的概念意义和人际意义。曾丽 (2009)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对比了汉语模糊语和英语模糊语在科技论文写作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梅菁 (2009) 在硕士学位论文中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汉语和法语中动物词汇的差异, 希望能够理解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 并能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交流。

中国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正逐渐从对西方理论进行单纯的引介、转入吸收并将之与本国语言实际相结合,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修正进而创新的阶段。

四、结束语

外国语言学研究现状及方法探讨 篇10

1. 学科的划分局限了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范围。

很多学者对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学科划分提出了质疑, 他们认为这种将语言学研究划分为中国语言研究及应用语言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分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自己的研究范围。这种分开研究的方式造成的结局即是:研究外国语言学则脱离了本国的土壤, 那么中国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水平将与世界整体的研究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这便失去了与国际学术界进行平等对话的主动权。

2. 对外国语言学研究的层面较浅。

我们在研究外国语言学时, 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结构和运用上, 还需要纵向了解其历史渊源、横向掌握其风土民情和文化底蕴, 更需要通过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正确运用到对汉语的研究之中。然而, 我们在实际研究中, 往往停留在就外国语言学论外国语言学上。

二、外国语言学研究的目标

由于我国对语言学的研究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有中国语言学研究和外国语言学研究。故而, 一些人会就研究外国语言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本国的语言建设服务这一观点提出疑问:不是专门有从事本国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吗?本国语言建设应该是从事本国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思考的问题, 这应该是他们肩负的使命才对。这种观点实际上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 那就是中国语言学与外国语言学都属于语言学的范畴, 他们之间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 是不能孤立而论的。首先, 从学习外国语言的角度进行论述。众所周知, 任何人学习外语都是为了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因为语言最根本的作用就在于此。俗话说“好方法是成功的捷径”, 如果我们找到适合的方法会对学好外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我们应认真挖掘外国语言学的特点以及其与中国语言学的共通之处。从外语教学角度上, 通过我们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和探讨, 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我国国情和满足中国特定语境的教学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语言的效率。再次, 我国具备精通中国语言学和外国语言学的大师的好传统。且不说像王国维、胡适既是国学大师, 又是外国语言学高手, 像汪榕培、马建忠、赵元任、王力、吕叔湘等都秉承着学习、研究外国语言学, 从而实现发展中国语言学的理念, 前辈的这一优良传统我们没有理由不发扬光大。尤其是我们国家五千年的历史长廊为人类造就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战争和屈辱的洗礼, 展示给世界的是坚韧、顽强的精神。不能让对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和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分家”, 虽然“分工”各有不同, 但是都在为从事的语言学研究的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三、外国语言学研究方法

1. 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要具备本土意识。

外国语言产生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环境, 因为它产生在外国, 故而外国对它的研究往往最切合语言学实际、且这些研究理论是植根于长期积累的对特定文化的理解的, 故而国外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水平必然专业、权威、先进, 是我们的语言学研究学者和专家们所望尘莫及的。因此, 要想取得创造性、突破性的研究, 必须结合中国与汉语的前提, 对与汉语相关的领域进行研究, 如翻译研究、对比研究等最有可能出成果。

2. 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要有问题意识。

马克思说,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改革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回答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可见, 树立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树立问题意识体现在以下两点: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和中国语言学的实际;还要正确理解“结合”的真正内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外国语言学研究时, 要充分理解中国语言学的特点, 并分析外国语言学研究得出的先进理论是否适合中国语言学的特点, 而不能将外国对语言学研究的理论生搬硬套到对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对于结合, 不是粘合、联合、也不是迎合, 而是有机的结合。

3. 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要有理论意识。

经过对事实的收集、归纳、提炼、假设、论证、推导的过程的语言学理论研究才是成功的研究。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应具备归纳和演绎的过程, 才能使我们对外国语言学的研究得到预期的效果。

交替传译的神经语言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 交替传译 神经语言学 口译

1 神经语言学家所认为的口译工作

1.1 口译员的语言水平和语言表达

国际会议交替传译口译译员作为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主体,克服了不同语言水平的译员构成不同样本的弊端。职业交替传译译员确保了研究主体都能熟练转换两种语言。交替传译的语言表达虽然与日常交际英语表达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表达目的不尽相同。口译的交际目的是由原语发言人决定,而不是译员的思想。

1.2 口译的外显和内隐

在交替传译时,外显记忆中的自动认知和内隐记忆中的自动认知均被启动。有意识地预测发言人的交际话语,口译员对自己语言表达的主动控制,都是外显认知策略。而内隐认知策略是指听力和注意力的分配,以及听说短暂间隔和正确使用两种语言。辨别交替传译中的外显和内隐成分也是口译教学的基础。外显和内隐是两个独立的认知系统,前者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和控制,后者是无法给予时间深思而感知,必须通过不断地大量地训练而获得的认知反应。

1.3 交替传译作为注意力分配研究的主体

交替传译的口译训练方法有很多,有很多人为强化训练手段,比如:边听文章边倒写数字来干扰,边听文章边做小声跟读的影子训练,边听文章边读另外一篇文章,这些都是需要分配注意力的口译训练任务。笔者在教授口译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口译技能训练的初级阶段,大多倾向于在每次训练任务进行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个小任务上,而且容易厌倦,中途放弃注意力的分配训练。一段时期的训练后,大约一个月以后,开始延长注意力分配使用的时间,可以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耐受力;两个月以后,其中一部分学生能够同时完成两个任务。当译员能够同时完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时,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意识来监督自己的总体表现了。

1.4 交替传译与记忆

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都被激活。长期记忆是译员已经储备的对于可能听到的内容的掌握和判断,短期记忆是通过笔记法辅助和大脑形成的短时输入对信息的理解和转换。

1.5 译员的听力和翻译过程

语言表达阶段有两个系统在运行,一个是外围回馈系统,它包括听觉、触觉、视觉等,另一个是内部回馈系统。研究表明,交替传译员对话语的不连贯输出有很强的抵触和反感,因为它妨碍了译员对原语的吸收和分解。而交替传译员的口头工作部分就是先理解,再翻译,最后表达出来给目标人群接受。

2 神经语言学对口译研究的意义

2.1 大脑的偏侧修改功能

口译技能的基础训练阶段,学习者们大多会被要求做精力分配练习。比如初学者们一边读文章,一边听另外一篇文章,然后复述自己读的文章,也复述所听到的文章。另外一种对母语接收和第二语言接收的听力和记忆训练是,教师用母语读出一些数字给测试者的右耳朵听(大脑左半球),与此同时播放用第二语言读出的数字给测试者的左耳朵听(大脑右半球)。然后将两种语言读出的数字左右耳对调,再要求测试者回忆和复述听到的数字信息。测试结果通常是在期望值之内的常规表现:右耳(大脑左半球)在不同语言的数字回忆上表现得更出色。这正是因为大脑左半球是负责语言功能的。

有些口译学习者善于完成更复杂的语言转换任务——需要大脑两侧半球同时参与的任务,即交替传译。他们能够迅速调整注意力,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中,修正大脑的组织分工。教师们应当观察到口译学习者不仅在不断提高语言知识技能,以便在交替传译中有更好的表现,他们还在经历大脑关于语言和注意力的分工重组。

2.2 交替传译中的大脑偏侧

众所周知,习惯使用右手的研究对象的左脑更善于完成言语任务,而他们的右脑几乎不参与言语任务。因此研究对象在大脑左半球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他们的表现不受外界影响,语言输出表现更为出色。而当研究对象的大脑右半球在负责其他劳动任务时,大脑左半球仍然在有效地负责语言输入和输出工作,此时大脑左右半球在均衡工作。这表明大脑的两个半球在完成交替传译这个的复杂任务时,非语言的和语言的认知任务均被激活。

这种发现对于口译教学的启示就是,释义对快速掌握语言是一种有益训练,释义使用的注意力和策略与不同语言之间使用注意力和策略有所不同。这项发现同时证明了在口译需要进行深层意义分析以及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完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重新编码时,口译员容易产生疲劳和抗拒,而当口译只需要作词对词的简单转换时,信息遗漏和犹豫间隔状况会减少。

2.3 识别口译学习的学生及职业口译员的错误

神经语言学的研究人员使用二重听力技巧测试对高级口译学院的初级学习者展开研究,又对职业口译员做相同的测试,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1)口译学习者在辨别语义和句法错误时没有明显的大脑偏侧;(2)职业口译员在听第二语言时,大脑右半球在识别语义错误时有明显优势。

这样的研究结果证明在交替传译的过程中,对于只掌握了一门语言的人,大脑在完成语言功能时表现出明显的左半球偏侧,而对于在学习和不断掌握第二语言并不断接受交替传译之类复杂语言训练,那么他对外语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将不断提升,而这个人的语言偏侧也会减弱,能够更加均衡分配大脑的语言听说功能。

3 结语

神经语言学家的研究致力于语言学习和交通穿衣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实验研究。一些语言学家和生理学家也在研究口译活动中的一些现象,作为他们研究记忆力强弱长短,注意力分配使用以及语言表达等不同特点的方法。

口译是一门科学性新兴学科,神经语言学的研究者们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研究和教学方向。口译本身也是一门科学,它不属于基础科学,而是一门应用科学,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综合行为科学,这正是口译成为人类独有技能的原因所在。

参考文献

[1] Barik,H.A Descrip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Omissisions, Additions, and Errors Encountered in Simultaneous.Meta, 1971(16):199-210.

[2] Klonowicz,T.Putting one’s Heart into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InS.Lambers&B.Moser-Mercer (Eds), Bridging the Gap: 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1994:213-224.

论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 篇12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多维视角,文化研究,文化内涵,交流技能

引言

英语语言最重要的是就用于日常的交流与共同,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思维习惯之间的差异,使得对于英语语言的表达以及语言文化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障碍,这也就是英语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方面,了解英语语言的内核以及精确的意思表达,了解相互之间的语言文字转换,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沟通与交流的效果,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准确使用英语语言,才开始了真正了解英语语言作为社交工具的作用,也才能更好的缩短相互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矛盾,也才能实现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融合,实现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

一、英语语言学多维视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对英语语言学的研究,实际就是对于以英语为主导语言的综合性文化的研究,不仅是对英语词汇、表达、语言逻辑的研究,更重要的是依托于英语语言而表现出来的英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这些就是深刻影响着英语语言的综合体系的架构的因素,也将是英语语言研究的重要方向,形成了英语语言学多维视角研究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1. 英语语言学研究多维视角的必要性:

英语语言作为一种世界层面的交流性语言工具,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经济行为沟通的=桥梁,因此必须要深刻的把握英语语言的准确表达以及英语语言的汉语化转换,这是现代经济文化社会必然要求,也是语言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同时英语语言不仅表现在日常的沟通与交流过程,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经济文化为载体的一系列的语言形式,如电影、歌曲、国家政策、经济文化交流等形式,也深刻的反映着英语语言的内在表达思维以及文化惯性,因此必须要坚持对于英语文化研究的多维视角,从以英语为表现形式的各种英语符号展开对于英语语言的研究,才能全方位、系统化的把握英语语言的含义,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掌握。

2. 英语语言学研究多维视角的可行性:

虽然英语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要想深刻全面的研究英语文化的所有内涵,并与中国文化全面对应,从难度上是不可行的,但是由于英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如同中国文化一样,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因此从研究实效性来讲,可以通过英语语言为载体的各种形式,构建出英语语言学的大体框架,然后从框架的内部再慢慢的加以补充以及全面说明。不仅可以通过英语语言条件下的历史、政治、地理、人文等方面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还可以进一步的将电影、文学作品歌曲、风俗习惯等作为英语语言研究的突破口。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多角度、多宽度的英语语言研究,就可以真正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整体把握,实现对于英语工具性效果的正确运用。

二、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

在语言研究上,我们不能只从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容易造成对于英语语言的单一、过错性认识,需要多方面的进行系统化的认识,然后进行系列化的总结与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全面掌握,也才能从英语语言的具体表现的环节上,实现对于语言的解释性认识,提高对于英语语言与汉语语言之间的融合与交流。

1. 从历史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

任何语言都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对于历史的准确把握,将会对英语语言的特殊意义以及英语的表达思维研究,提供具有说明性的依据。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把握特殊的历史事件,同时还要积极的把握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将历史的变化与语言的变化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将英语文化与语言结合起来,同时结合英语语言中对于英语历史的表述与评价,得到英语语言背景下的英语思维模式变化以及价值观的变化,这些都是英语语言所要传递的问题,也将是英语语言在英语历史研究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是实现英语语言研究在历史方向突破的关键。

2. 从经济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

经济关系以及经济发展将会带动英语语言的发展,而经济政策以及经济手段的开发也是英语语言的具体变现形式,对于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关系的构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反过来也在不断的影响着英语语言的发展,因此在研究英语语言的同时,必须要紧密的与经济环境结合起来,从经济社会的变化以及经济关系的发展,来研究英语语言的发展变化,将会更加深刻的反映着英语语言独特的表达习惯以及社会性思维的模式,将会对英语语言的研究起来一个方向性的指导。同时在经济交流的过程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促进英语语言类型的发展,是形成英语语言分支的重要原因。

3. 从地理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

地理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从生存环境的角度来研究研究英语语言,将会对英语语言的方言性、俗语性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由于地理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对于地理文化以及地理环境的了解与研究,将会对英语语言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新的佐证,是研究英语语言的新的方向,就会对英语中的固定搭配以及语言习惯、生活习惯、风俗习惯的研究提供有效的资料,同时对于英语语言随着地域环境的改变而带来的新的变化与融合也是英语语言发展研究的重要部分。

4. 从人文的角度研究英语语言学:

任何语言的重要表现形式都是以人文的方式进行的,比如文字性的著作,歌舞,风俗习惯、服饰、加上现代化的如电影、歌曲、电视节目等都与英语语言密切相关,在研究英语语言的时候,就离不来这些与语言形式密切相关的部分,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整个文化形式下的英语语言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同时对于具体的人文分支的研究上不仅需要追求细节性的突破,同时还要严格的把握住对于整体性的认知,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具体形式与概括性表现之间的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整体把握,也才能做好多样化的英语语言研究。

三、对于英语语言学研究过程中的细节控制与大局选择

在进行英语语言的多维视角的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坚持多样化角度的研究,同时还要积极的加强对于英语语言的整体性把握,要做到细节性的控制与大局性的选择之间的综合把握。

1. 英语语言研究的多维视角的细节性控制:

在英语语言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把握对于语言研究过程中的事列性例子的控制,应该坚持对于英语文化背景下的独有、鲜明的英语语言表现形式的选择,不能过多将研究的重点发展那些代表性不强、逻辑依据不充分的事列上,不能为了追求对于某些吸引眼球的英语语言形式的研究,就放弃了对于标靶性的事列的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牢固的树立对于英语语言具有强烈代表性的视角下的普遍文化形式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总结出来的英语语言研究才能真正的表现英语文化,也才能进行进一步的运用与扩展。

2. 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下的大局选择:

由于英语语言的表现形式多样,对于英语语言的解读过程中可以选择的方向多、范围广、一些不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英语语言表现形式,虽然吸引的语言研究的研究,但是没有办法进行普遍意义上的哦研究与发展,因此在具体的选择过程中,应该牢固的树立研究的大局观,要将英语语言的精髓部分以及影响范围广、深度强的语言研究方向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英语语言研究的方向性以及普适性。同时还要积极的与汉语文化进行对比与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做到对于英语语言的多维视角的正确性研究,也才能实现对于英语工具性的运用。

四、结束语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的交流工具,其语言的独立含义以及相互之间的翻译与沟通,将是英语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作为语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语言的研究应该坚持从多个方向进行英语语言的研究,必须要深刻的把握英语各种意识形态下的英语语言形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对于英语语言的研究,才能实现以研究英语语言为手段下的中国经济社会生活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也才能更好的将这个文化推向世界,实现对于英语手段下的中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曹莉.浅谈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J].鸭绿江月刊,2015.

[2]张东平.语言研究的多维视角——论神经语言学与心理语言学[J].考试周刊,2007.

[3]张敏.刍议思考英语语言学研究的多维视角[J].现代交际,2014.

[4]李一.基于多维视角下的英语语言学研究[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5.

上一篇:客家文化下一篇:可能性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