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通用6篇)
英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 篇1
摘要:由于英语这门语言本身的特殊性, 口语或者书面语中都容易产生歧义, 尤其是因修饰关系不明确而产生的歧义。该文讨论英语句子中使用修饰语而引起歧义的这一语言现象, 并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最后也初步探讨了防止歧义现象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修饰语,歧义,防止,措施
通常来说, 英语歧义是指某一个词、短语或者句子要表达的意义模凌两可, 有两种或者多种解释。Leech曾给出这样的语义学定义:“英语歧义需具有两个或更多命题的句子”。虽然不同的语言学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但却有一点是共通的, 即一个表达式具有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或解释。在日常言语交流中, 英语交流者时常会因为一些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导致理解出现偏差, 甚至会影响正常交际。所以研究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对“语言的理解, 写作, 翻译有着实际的意义, 对语言学的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沈家煊, 1985:28) , 也使得人们在实际会话中避免歧义现象的产生。此现象存在于英语的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用等不同层次。该文将从修饰语的角度探索产生歧义的原因以及相关防止歧义的措施。
1 修饰语
一般来讲, 修饰语通常是指对另外一个词或一组词进行修饰的一个或者一组词的。修饰语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形容词性修饰语和副词性修饰语。形容词性修饰语, 顾名思义也就是在句中做定语来修饰名词的词。副词性修饰语即在句中做状语用来修饰动词或者整个句子。增加修饰语可以使句型更加多样化, 因此在写文章时被广泛运用。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修饰语所在的位置, 即使用不当极易引起歧义。恰当使用修饰语的一条原则是, “要把修饰语放在恰当的位置上, 将其随意移动通常会引起全句意义的改变 (章振邦, 1985:15) 。”
2 引起歧义的原因
2.1 形容词性修饰语所引起的歧义
2.1.1 修饰关系不清
1) 形容词后面跟两个名词
这种结构中, 形容词即可以理解为修饰第一个名词也可以修饰第二个名词。在“delicious apple cookie”这个词组中, “delicious”作定语可以修饰“apple”, 意思是“美味的苹果味甜点”。也可以是“cookie”的修饰语, 意思是“用苹果做的甜点。根据不同的修饰对象可以理解成不同的意思。
2) 两个形容词后带一个名词
此结构中, 第一个形容词既可以修饰后面的名词也可以被看作是修饰第一个形容词。在“the light red hat”这个短语中, 根据“light”修饰对象的不同可以理解为“浅红色的帽子”或“浅浅的红色的帽子”。
3) 形容词+名词所有格+名词
形容词对后面两个名词的修饰关系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beautiful girl’s skirt”中的形容词“beautiful”修饰“girl”, 意思是“漂亮少女的裙子”;如果修饰“skirt”, 意思则是“少女们穿的漂亮裙子”。
4) 修饰语+and+修饰语+名词
上述结构中的两个定语修饰语既可理解为分别修饰名词即第一个定语修饰语后省略了一个与其后相同的名词, 也可以理解为两个定语修饰语并列修饰一个名词。例如:She likes fruit and vegetable salad.他喜欢水果沙拉和蔬菜沙拉。 (fruit salad and vegetable salad) /她喜欢水果蔬菜沙拉。 (salad containing both fruit and vegetable)
2.1.2 后置定语修饰的对象不明确
形容词在整句中充当着定语的角色, 都用来修饰名词、名词短语以及代词。其位置通常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 做前置定语.但在某些特殊背景下却放在其修饰词之后, 有的甚至只能放在其后, 当作后置定语。以定语从句为例, 它经常跟随先行词之后, 但有时为了平衡句子结构往往把定语从句与先行词分开。当两者分开时, “定语从句与先行词只有在形式及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否则意义模糊就在所难免” (宋协立, 1985:39) 。充当后置定语的词组或短语由于限定对象的不明确也会使句子的意思模糊不清。例如:“Did you find the boy behind the girl doing the homework?”中, “doing the homework”既可以修饰“the boy”, 也可以修饰“the girl”。
2.1.3 修饰词语本身意义的不明确
此类型也可被称作词汇歧义或语义歧义, 是由一词多义引起的。
1) 一词多义。例如:Frank is a poor cooker.弗兰克是个贫穷的厨师。/弗兰克是个不称职的厨师。
2) 描述性还是限定性。例如Conditions for the poor in Los Angeles have not improved.那些贫苦的洛杉矶人民/所有贫苦的洛杉矶人民
3) 冠词与代词。例如:Mary wants an orange.玛丽想要个橘子。 (一大推橘子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 。/我想要一个橘子。 (强调的是一个而不是两个或是更多)
2.2 副词性修饰语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 关于充当状语的副词、短语以及从句的位置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由于他们修饰的对象不明确, 所以歧义会在不经意间产生, 对于英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2.2.1 修饰关系不明引起的歧义
1) 时间状语从句。例如, “While it was raining, they went out.”中, “while”所引导的从句修饰的是“rain”还是“went out”并不明确, 因此该句可翻译为“天下雨的时候他们出去了”和“他们出去的时候正在下雨”。
2) 一个副词修饰两个动词歧义也会产生, 副词位于两个动词之间同样会导致修饰不明。例如:“That girl who is singing madly loves life.”一句中, “madly”既可以修饰其前面的“singing”, 也可以修饰“love”, 所以句子的意思为“那个正拼命唱歌的女生热爱生活”和“那个正唱歌的女生生活的有声有色”。
2.2.2 修饰词语本身意义的不明确
副词就是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其在修饰句中的某些词时, 若没有明确的语境作为前提, 这时副词的意义就难以准确的把握, 进而误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例如, “My older cousin doesn’t wear the tie formally.”中, “formally”本身可理解为“适合正规场合地”和“正式”。如果没有更多的上下文信息, 句子可以被理解为“我表哥没有带上正式的领带”或“我表哥没有依照合适正规场合的要求佩戴领结”。
3 防止歧义的发生
3.1 变换高级词汇
英语学习者常被如何使用正确的句型才会使整句看起来准确无误的问题所困扰, 其实大多数情况都可通过采用变换高级词汇的方式大放光彩。例如:their beautiful life→their colorful life。词汇的选择也是遣词造句的基础, 尽量避免将具体词汇与抽象词汇分支开来。具体与抽象是相对的, 一个词汇在某一语境中是具体的, 也许放在另外一个语境中也许就已经转为了抽象。所以, 为了减少歧义的产生, 不管在书面表达中还是实际交流中都需用词得当。
3.2 增添或去除多余的修饰语
增添连接词或去除多余的修饰词来限定范围, 或者将简单句变为复杂的从句, 这样模糊的句义就自然消失了, 使得句子更得体。例如:He found the girl in a hat.→He found the girl who worn a hat.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英语歧义现象的探究, 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英语中的歧义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一般需要加以改进, 尽量避免歧义。但并非所有的歧义现象都必须纠正。根据自身需要, 也可恰如其分地使用一些歧义, 从而达到最终想要表达的目的。英语歧义现象的研究, 对我们进一步的了解英语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之间的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使我们看到了普通的英语表达形式下所蕴藏的丰富内涵, 增强了英语语感, 克服了单一的思维模式。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需要准确地把握英语的歧义现象。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2]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
[3]罗新璋.翻译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4]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 1985 (1) .
[5]宋协立.英语中的歧义现象[J].现代外语, 1985 (1) .
[6]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敦育出版社, 1988.
[7]章振邦.英语修饰语的若干用法问题[J].现代外语, 1985 (3) .
[8]Hartmann R.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Ap plied Science Publishers LTD London, 1972.
[9]Leech G N.Semantics[M].Harman worth:Penguin Books, 1981.
[10]Richards J.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 1985.
浅谈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 篇2
【关键词】英美文学 作品 歧义现象 介绍
引言
歧义在英语这种语言当中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类型,这种语言现象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会经常的出现的,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当中所想要表达的含义,我国的学者针对这方面进行了很多的研究,有的学者针对英美文学作品当中的歧义的类型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则是针对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在英美文学作品当中的具体的应用以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有的学者则认为应该研究如何的消除英语当中歧义这种语言现象。而有的学者则是专注于研究歧义这种语言现象能够在文学作品当中起到的幽默的效果。
一、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在英美文学中所产生的效果
通常来说文学作品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的,英美文学作品也是这样的,他们都是来自于当中作者的生活当中,能够正确的反应作者当时生活的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状态,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时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都能够在英美的文学作品当中得到体现。文学作品就开始通过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向读者来还原当时社会当中人们的一种生活状态,民俗风情或者是一种思想道德水平等。但是读者在阅读西方文学的时候通常都会感受到一种语言的内涵以及不确定性,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理解其中的多样性的内涵。这也正是英美作家的目的,往往都是需要采用一种标新立异的语言表达形式,表达方式更加的温婉也更加的淫秽,这样就能够更好的调动出读者针对这一部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我们通过对英美作者的作品的阅读就能够很好的感受到,如果说对于英语语言当中的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应用的比较合理的话就能够更加准确的来对人物的形象进行塑造,更好的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人物的性格。所以说在英语语言当中歧义这种语言显现格式不能够一概而论定义为消极现象的,在文学作品当中,这种歧义其实是对英语这种语言的一种非常高深的应用。能够更加合理的在文学作品当中表达一种情感或者是塑造一个人物等。比如说一词多用就是英美文学作品当中应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歧义现象,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家通常都是会在自己的文学作品当中应用一词多义这种文学优势,来使得自己的作品能够有着远超于一般作品的风格以及特点,使自己的作品能够更加的吸引读者。我们来举一个非常具体的例子来,美国著名的小说家海明威在自己的小说当中就应用了非常典型的一词多义。海明威在他的小说《永别了,武器》当中应用了一个词语“arms”这个词语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武器也可以理解为手臂,我们从小说的内容当中就能够看出,这一部小说的主题其实与战争是有着很大的关联的,所以说作者海明威应用这一个词语是能够更好的来表达小说的主题的。小说当中的主人公是非常讨厌战争的,在这里海明威不仅仅是想表达主人公在战争当中失去了自己的手臂,同时还想要表达的就是主人公最终抛弃了充满杀戮的武器。这样一词多义的应用往往能够在文章当中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由于指示词而引发的歧义
对于英美文学作品有着一定的了解以及研究的人们应该都清楚,指示语其实就是在文章当中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称等方面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一个词语。实际上在小说当中这些指示语如果自己单独存在的话是没有什么具体的含义的,但是如果有着时间、地点等就会随着这些词语的改变而发生意义上的变化,所以说这些指示语的含义需要作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当中自行的来进行理解。在英美的文学作品当中与指示语有关的歧义往往都是对立的。这种对立一般来说存在着三种模式,下面笔者进行简要分析。第一种模式就是就是语言当中的有所指和非所值,这两种用法在本质上就是存在着相互之间的对立的。第二种模式就是同一个指示语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因为用法的不同从而拥有了不一样的意义,这些意义通常来说都是处在对立面的。第三种模式就是指示语在应用的过程当中因为进行参照的语言存在着多重性以及引申性,导致这类词语存在真多种指示意义。在英美的文学作品当中这一类指示语的歧义现象应用的好的话能够很好的为作品增加文学美。比如说在文学作品当中应用这一类指示语的歧义的话能够十分有效的营造一种悬念,引发作者自己的思考,加深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歧义这种语言现象在英语当中的应用是十分的广泛的,不仅仅在平常的使用过程当中进行应用,在很多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当中也是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的,合理的应用歧义能够十分有效的增添文章的含义以及文学美。在本文当中笔者就是针对英美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歧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参考文献:
[1]胡冬.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歧义现象解读[J].语文建设,2013,15: 31-32.
[2]程敏.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J].语文建设,2013, 24:23-24.
[3]吴俊.英美文学作品中的歧义现象及其解读[J].百色学院学报,2011,02:98-101.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篇3
每种语言都是由具有一定意义的词和句子组成的。每一个词和句子最少含有一个意义, 有些可能包括数种意义, 这也是英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歧义是英语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 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 (unintentional ambiguity) 和蓄意歧义 (intentional ambiguity) , 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讨论这两种歧义造成的效果, 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这样的分类, 能显示出语言消极的一面和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 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现象,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 而无意歧义则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 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语病和误解有时就是无意歧义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如果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系统的建立“歧义”这一概念, 让学生了解到语音结构中, 同音词或词组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歧义误读;在词汇中, 有限的字母组合拼写, 会导致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句法结构中, 有限的句型进行组合时也有可能导致歧义出现。从而帮学生树立语言歧义现象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后, 教师可以系统的从诸多的歧义现象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头交际中, 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 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如:
(1) a.Where’re those stools?
b.Where’re those tools?
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 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这时如果在词与词之间稍做停顿, 互不粘连, 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或者, 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 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如:
Where’re those stools for me to stand on?
Where’re those left-handed tools?
2.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歧义形形色色, 这里只略举几例:
(2) 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 (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3)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 ark. (他们暗中在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这几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 (组) 。
有时, 词 (组) 有本意和转义之别而造成歧解:
(4) We saw the light. (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5) 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 (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有时一词会兼褒贬两义于一身, 如pride, proud;envy, envious;ambition, ambitious等。下面以ambition为例:
(6) Her ambition was to be a famous singer.她的理想是成为著名的歌唱家。
(7) Hitler’s ambition was to conquer the whole Europe.希特勒的野心是要控制全欧洲。
在交际教学中, 教师应将语言结构和词汇学习与语境相结合, 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联想, 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如将此类词汇作一列表, 辅之以不同情景, 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 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反映。
3. 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s曾指出:“这种因句法规则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句法歧义是由于人们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而引起的。” (引自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8) Our club demands change.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很明显, “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 即既可以是名词, 又可以是动词。那么在实际交际中, 就有可能被理解成:
a.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
b.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e as before.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解现象发生,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如在demand前使用情态动词will, demand词尾加一般过去时的后缀;change前加a或some。也可demand前加限定词the, 或在change前使用情态动词, 这样使之分别呈现出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三、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损害, 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当语言教学中出现由无意歧义导致的语病和误解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和排除。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万事有利有弊) ”, 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 又会产生一语双关、声东击西的效果, 可帮助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 这就是蓄意歧义。
在交际活动中, 最令学习者感到难以琢磨的应该算是语言幽默了, 而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 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 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
1. 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的交际效果时, 同音异义词 (组) (homonym) 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 (面粉) 和flower (花朵) , need (需要) 和knead (揉面) 等, 他们发音相同, 但意义各异, 常常会使人产生误解。例如:
(10)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needs the dough.”
这里利用的是need和knead这一对同音异义词, 并配上dough一词的多义 (面团;钱) , 造成了两种解读方式:1) 当他揉面时;2) 当他需要钱时。这里蓄意歧义形成了双关来达到幽默效果。
2.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 也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 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 或故意弄的模模糊糊, 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11) “Fourth floor, 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 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 didn’t I? (我带你上来的, 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 不是吗?)
因为英语中许多习语不能按其字面组成词的意思来解释, 而是具有作为习语的特定含义, 因此这也成了蓄意歧义的一种来源。如:
(12) 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
这里的American Dream (美国幻梦) 已成了一个特定词组, 专指“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 机会均等”, 已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句话又将dream和fall asleep对应起来, 使其不仅具有幽默感, 还带有警句色彩, 耐人寻味。
3. 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句法关系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蓄意歧义的效果, 即在同一句子的内部因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句法关系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形成蓄意歧义。比如:
For more than a year, a man had eaten in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 the sign read:“Mary’s Home Cooking”However, he had never seen Mary.When he finally curiously asked the waiter why Mary was never around, the answer was“Mary was just where the sign says:she is, home cooking.”
招牌上的这句话, 其中的’s结构, 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是所有格形式, 这是意思为“玛丽的家常拿手菜”;也可以是is的缩写, 这就成了“玛丽在家里做饭了”。
总之, 在英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蓄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 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在学生的基本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让他们尝试在交际中自己使用一些结构, 体验其效果, 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
在交际教学中, 歧义现象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具有歧义的语言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语言结构, 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微妙关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 在英语实践方面, 由于歧义是由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 因而在组织学生按照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 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同时, 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 也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
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 应被避免和消解;蓄意歧义的巧妙使用, 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而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 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 在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都具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炼, 允贻.歧义问题[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邱述德.英语歧义[M].商务印书馆.1998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5 (1) .
[4]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 (1) .
[5]贾德霖.与歧义探源[J].现代外语.1991 (4) .
[6]王萃田译.英语结构上的歧义现象[J].现代外语.1984 (3) .
[7]秦洪林.歧义与模糊辨析[J].徐州师范学报.1993 (2) .
[8]王洪跃.英语句法歧义比较[J].河南师大学报.1993 (5) .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篇4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一个词会有多种不同的词义, 在句子中究竟表示何种具体意思, 有时难以区别, 产生歧义也就在所难免。例如:
(一) The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bank一词既指“银行”, 又指“河堤”, 所以, 此句话可理解为:a.银行是犯罪现场。 (The money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b.河堤是犯罪现场。 (The river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二) There is no spring in the area.
spring一词既指“春天”, 又指“泉水”, 所以, 此句话可理解为:a.那地方没有春天。 (There is no spring season in the area.) b.那地方没有泉水。 (There is no fountain in the area.)
二、词的跨类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一词多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同一个词可以属于几种词类。词类不同, 词义往往也会不同, 这时就会造成语义含糊不清, 产生歧义。例如:
(一) They can fish.
此句话可理解为:a.他们会钓鱼。 (They are able to fish.) 句中can为情态动词, fish为不及物动词。b.他们把鱼装进罐头。 (They preserve fish by putting in a can.) 句中can为及物动词, fish为名词。
(二) They asked me what I didn’t know.
由于what既可以是独立的关系代词 (=the thing that/which) , 也可以是疑问代词, 这句话就有了两种解释:a.他们问我所不懂的事。 (They asked me the thing that I didn’t know.) b.他们问我不懂什么。 (They asked me“What don’t you know?”)
三、修饰语引起的歧义
英语句子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一般来说紧挨在一起, 但有时因为习惯和结构的需要, 会灵活处置修饰语, 从而出现修饰语与被修饰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清晰, 使之模棱两可地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导致句子的意思模糊不清, 产生歧义。例如:
(一) John saw Mary with the binocular.
此句话可解释为:a.约翰用望远镜看到了玛丽。 (With the binocular, John saw Mary.) 句中with the binocular作状语, 修饰谓语动词hit。b.约翰看见玛丽带着一个望远镜。 (John saw Mary who was holding the binocular.) 句中with the binocular作定语, 修饰Mary。
(二)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dancing over there?
此句话可解释为:a.那些学生在那边跳舞, 你认识他们的老师吗?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dancing over there?) 句中的现在分词短语dancing over there修饰the students。b.那些学生的老师在那边跳舞, 你认识这位老师吗?。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who is dancing over there?) 句中的现在分词短语dancing over there修饰the teacher。
四、及物动词后的结构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一些及物动词的后面既可以跟单宾语, 又可以跟双宾语, 还可以跟复合宾语。对动词后面成分理解的不同, 对全句的解释也会随之不同, 这样便产生了句子的歧义问题。例如:
They called Susan a waitress.
因为call后面既可以跟双宾语, 也可以跟复合宾语, 所以这句话可理解为:a.他们为苏珊叫来一位女服务员。 (They called a waitress for Susan.) Susan是间接宾语, a waitress是直接宾语。b.他们称苏珊为女服务员。 (They said Susan was a waitress.) Susan和a waitress分别为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综上所述, 可能导致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如一词多义、词的类型不明确、修饰语的位置灵活多变、某些句子成分的省略等。语言的歧义会给正确理解语义带来困难, 甚至会妨碍交际的成功。要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除了在选用词语时尽可能使用词义明确的词之外, 还应从改变句子的结构着手, 如改变句子语序、变换句子句型以及补充省略成分等。以此来改变表达方式, 提高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篇5
关键词:歧义,词汇,句法
语言具有多义的属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可能产生歧义。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都对歧义下过定义。例如乔姆斯基认为歧义是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间的差异 ;里奇认为歧义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命题的句子。国内的学者关于歧义也有各自的看法, 例如张克礼在《英语歧义结构》中认为“歧义就是有多种理解, 或多种意义”;而邱树德在《英语歧义》中这样解释道“歧义是语言结构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有一个意义以上的同一个结构形式的句子就是歧义句”。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境。本文将就这四个类型逐个举例分析讨论。
1.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 (Phonological Ambiguity) 是指由于相同或者相似的语音在口头交流中使听者产生多种理解, 具体表现是由于同音, 连读, 语调及重音等原因, 产生的句意不明确。例如一些同音词 :flour和flower; meat和meet, 下面举一个连读导致歧义的例子 :My daughter had a /greid’ei/.
这句话因为连读可能会有三种理解 : (1) My daughterhad a great day. (2) My daughter had a grey day. 以及 (3) Mydaughter had a grade A.
2.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 (Lexical Ambiguity) 是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 这样的词在英语中很常见, 例如bank有“银行”和“河岸”等意义, bat可解释为“蝙蝠”和“球棍”, 下面看一个例句 :She can't bear children.
句子中的bear是一个同形异义词, bear既有“生育”, 又有“忍受”的意义, 所以此句可以理解为她无法生育小孩,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她无法忍受孩子们的顽皮。
3.语境歧义
语境歧义现象是指在言语交流中由于交际双方的职业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 语境的不同, 以及社会文化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了理解而导致歧义。例如 :
Judge: When you were committing the theft, did you notspare a thought for your wife and daughter?
Defendant: I did. Your Honor. But there were onlymen’s clothes in the shop.
在上面的对话中, 法官的意思是“你犯罪的时候难道没考虑过你妻女的感受吗?”这个小偷竟然理解成了“你难道就没想到为你的妻女偷一些吗 ?”。
4.句法歧义
在英语句法中, 下面几种结构很容易造成歧义。
4.1 状语还是定语
同一短语, 因为在句子中成分不清楚而导致歧义, 例如 :
1) S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on the paper.
此句造成歧义的原因是介词短语on the paper修饰的成分不明确。如果将它看作句子的地点状语则此部分意义为 :问题在纸上 ;如果视它为名词后置定语来补充说明名词的特点, 则此部分意思为 :纸上的问题。
4.2 比较句结构
例如 :
2)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you. 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you do (you know the boy) , 也可以理解为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we know you.
4.3 状语或定语修饰关系不明
副词作状语修饰前者还是后者句中修饰语修辞关系不确定, 成为双向修饰语就会导致歧义。例如 :
3) What Dr. Johnson said finally 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该句的歧义来自于finally修饰的部分不明确, 如果将副词finally看作修饰从句中的said, 则意思为 :约翰逊博士最后说的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如果将finally看作修饰主句的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那意思就变成了约翰逊博士说的话最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 定语修饰的词不确定, 也会造成歧义, 例如 :
4) Could you see the boy not far from the old lady wearinga glasses?
在这个句子中, not far from到底是the boy还是theold lady的后置定语呢?
4.4 动宾关系还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就动词的现在分词而言 , 由它构成的短语具有两种不同的语法关系。
5) Dropping bombs can be dangerous.
该句的歧义来自于“dropping bombs”。如果将“dropping”视为现在分词, drop为不及物动词来修饰“bomb”, 重点在炸弹, 该句意思为 :投掷的这些炸弹是很危险的。;如果把“dropping”当作动名词, “bomb”则为及物动词“dropping”的逻辑宾语, 重点为为投掷炸弹这个动作, 则意思变成投掷炸弹 (这个动作) 是很危险的。
4.5 动词不定式结构
例如 :
6) The lion is too small to kill.
该句也有两种解释 :a. The lion is too small to kill otheranimals. b. The lion is too small for others to kill.
4.6 否定句结构
例如 :
7) Lisa didn’t dance to please her boyfriend.
该句可以理解为 :a. Lisa didn’t dance in order to pleaseher boyfriend. 或者b. Lisa danced, but not because she wanted to please her boyfriend.
4.7 英语动词时, 体的歧义
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主要有两时, 即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两体, 分别是进行体和完成体。“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在现在还是过去 ;“体”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是处于完成还是进行状态。时态方面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意思的误解。
例如 :
8) They hit the ball.
该句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动词hit的时态不明, hit是一个不规则动词, 它的现在时, 过去时和过去分词的拼写都一样, 所以造成动作具体发生时间上的混乱。所以该句可以理解为他们现在踢球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他们过去踢球。
9) The premier is visiting that country.
该句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现在进行体is visiting, 这一结构可以既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又可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所以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该句可以理解为 :总理正在问那个国家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总理即将访问那个国家。此类歧义句添加时间状语便可以消除歧义。
5.结语
歧义是一种语言的多义性造成的理解混乱。一个词语有多重意义, 语法结构导致修饰关系的不明确, 或者读者或听者获得的语境信息不够就不清楚甚至误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交流时总是努力避免歧义, 力求准确而有效传达信息以便让听者或读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我们要说的内容。不过歧义也不是交流中的洪水猛兽, 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歧义, 有时反而可以利用语言容易产生歧义这个特点来达到积极的效果。比如 :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a good deal可理解为“一笔好买卖”也可理解为“许多”, 这句话就利用了deal的双重含义构成了一个双关语句, 可以理解为 :跟我们做的生意对你而言是一笔好买卖,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跟我们做生意让你好处多多。
参考文献
[1]陈辉, 陈彩莲·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社科纵横, 1997, (9) 。
[2]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 1995, (1) 。
[3]郭家铨, 周淑清。英语词汇歧义的类型及其语义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98 (3) 。
[4]贾德霖。与歧义探源[J]。现代外语, 1991, (4) 。
[5]邱进。英语歧义现象解读[J]。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英语语言歧义现象研究 篇6
一、英语歧义的含义
语言学家迄今对歧义所下的定义, 常常带有两种倾向。多数定义是分类性的。阿特金森等人区别为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 前者“以单个词的两个或更多的意义为基础”, 后者指“句子中词与词之间发生不同的组合关系”, 给出的语义学的定义:“具有两个或更多命题的句子”。我们认为, 对于歧义进行分类处理有利于侧重地讨论某类歧义, 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 只有分类的歧义定义而无总的概括, 难免造成实际上的困难和混乱。所谓“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都只能是就歧义的触发因素作出的相对的区分。实际上, 歧义常常交叉混合, 难以截然分别。显然, 分类的歧义定义在断定这样的歧义时会遇到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有一个总的概括, 则问题可迎刃而解。其次, 分类的定义即使相当详尽也难免挂一漏万。原因是, 按照分类的定义, 不具备该类特征的情况便被认定为不属于该类歧义, 甚至根本不承认为歧义。结果便容易将其他类型的歧义排除在讨论之外, 而实际上的歧义却千差万别, 决不止于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两类。
某些关于歧义的定义带有浓厚的学派色彩。莱昂斯关于语法歧义的定义是:“任一 (按生成语法) 可作一种以上语法分析的句子”。认为歧义是“具有相似表层结构的句子在深层结构上的差别”。作为歧义的分析方法, 不同的学派完全有权采用不同的模式、但是, 作为对于如此普遍的一种语言现象的定义, 如果完全纳入生成语法体系, 则未必能为所有语言学者所接受。对于类似的定义提出以下两个问题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1) 歧义句如果不按照生成语法分析就不是歧义的, (2) 生成语法能否解释所有的 (即使仅限于语法的) 歧义?答案都是否定的。
歧义现象的分析不应该是某种理论的专利, 歧义是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 它的存在和内涵不应取决于这种或那种语言学理论模式。歧义分析的不同角度和方法有助于揭示其本质机制, 但不可能改变歧义的性质和存在。
歧义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任何一种歧义, 不论其触发因素如何, 最终都落实于意义;没有意义差别的歧义是不存在的。随着语言运用这一概念日益受到重视, 关于意义的讨论又转而偏重使用意义。格雷斯区分“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威特金斯坦 (Wittgenstein, 1958) 的看法最为极端, 他认为词的意义“就是使用”.
二、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词汇因素
1. 派生歧义
英语中常用的前缀多半具有歧义, 如:anti一意为“反对、防止” (antiwar) 还可以表示“与通常形式不同的” (antihero) ;mis-表示“错” (misunderstand) 和“坏” (mistreat) 两个意思。对于句子“They are carrying an under handed plan”可以有两个解释:一他们正在执行一项人手不足的计划。二他们正在实行一项秘密的计划。以上两个歧义来源于前缀under-。这一前缀由介、副词under演化而来, 具体意思是“在一之下”, 转化为抽象意义:一是数量程度在需要之下, 不充分;二是在掩盖之下做事以逃避注意, 秘密的。所以, underhanded相应地表示“人手不足的”, 和“秘密的”。
英语的后缀也常有歧义。如英语的-er (-or) 后缀是多产型的, 使用频率极高。名词、动词、形容词加上该后缀所构成的派生词可表示:一是人, 如teacher (教师) 、hater (怀恨者) 、hunter (猎人) 、singer (唱者) 、New Yorker (纽约人) 。二是器物, 如silencer (消音器) 、indicator (指示器、指示剂) 、filter (滤器、滤纸) 、three-decker (三层甲板船、分成三册的书、三片面包两层夹心的三明治) 。
再看这样一个句子”This hair restorer is a fraud.”可以理解为“这种生发剂是假货”也可理解为“这个修复头发的人是个骗子”。由于主语的制约, 充当表语的fraud也作相应的转化:指人时是“骗子”, 指物时是“假货”。
词的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结构关系。当一个词体现不同的结构关系时, 也触发歧义。例如:The letter is unsealable.这句话会产生两种解释;这封信是不能加封的;这封信是可以开封的。这是由于前缀, un一加动词词干和后缀一able构成的形容词, 是按两种不同的方式组合的:a.un-+V-able, b.un-V十一able。词的内部结构不同, 词的语义内容随之改变。例句的第一个意思, un-与形容词构成一个否定的形容词, 意思是“不能加封的”。第二个意思动词unseal与-able构成一个肯定的形容词, 意思是“可开封的”。
2. 合成词歧义
合成词具有一个以上 (通常为两个) 词干, 在结构和语义上组成一个整体。合成词与名词短语的混淆会造成歧义。如:Nobody likes the blacksheep.意为一没有人喜欢害群之马。二没有人喜欢黑色的羊。一义的blacksheep是一个合成词, 二义是一个名词短语。类似这样可以做两种解释的情况是比较普遍的。
3. 转化词歧义
这类歧义指词形相同但词类不同而触发的歧义。经常出现的有名词和动词的转化。例如, Time flies.一光阴似箭。二把苍蝇的速度记录下来。按照一义, time作为名词是“时间”的意思, 相应地flies便是动词fly的单数第三人称形式, 是“飞逝”的意思。按照二义, 转化为动词, 是第二人称祈使式, 表示“记录...的时间”, flies也因而为名词fly (苍蝇) 的复数形式。还有名词与形容词和副词的转化。如, He saw the Russian dance.一他看到俄罗斯人跳舞。二他观看俄罗斯舞蹈。一义的Russian是名词, 二义是形容词。英语表示民族、国籍的专有名词大都当作形容词使用。一义的dance是动词, 充当the Russian的宾语, 二义的dance是名词, 充当saw的宾语。
三、产生英语歧义现象的语音因素
一般地说, 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 语句的读法 (音位特征) 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触发音位歧义的原因是:一书面语掩盖音位特征;二在口语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的情况, 如音变、停顿不清、同音异义等。
讨论音位歧义的用意是:一是强调语言是一个整体, 它只有借助包括语音在内的一切手段才能顺利地完成交际任务;语言的描写也不能脱离语音这个层面。二是强调语音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其内容不仅是44个音位和一些读音规则, 而且有语调、重音、连音等特征, 我们称这些特征为超切分特征。
1. 语调歧义
语调指说话时音的高低升降变化。语调的变化影响言语的交际功能, 因此, 一句话如能以不同的语调读出, 便触发语调歧义。一个语调组内音变最突出的音节就是调核所在, 它是语调的最重要因素, 也是语句的信息中心。
2. 重音歧义
英语有词重音和句重音之分。词重音是一个单词音位结构的一部分。句重音指句中读得比较响亮而有力的音节 (通常, 实词有句重音, 功能词没有句重音) 。重音对于区别词义、词类、语义和结构关系都有重要作用。因此, 讨论重音触发的歧义是十分必要的。
有些单词虽具有同样的拼写形式, 却具有不同的重音, 因而表达不同的词义或词性。
单词进入句子后, 有的保留词重音, 有的失掉词重音。保留词重音的词, 读得比较响亮清晰, 具有句重音。句重音的有无对于语义、语法信息有重要影响。
3. 同音异义歧义
这里的同音异义是广义的, 包括同音异义词和口语中由过渡音而产生的歧义。例:
“How is bread made?”
“I know that!”Alice cried eagerly.“You take some flour...”
“Where do we pick flower?”the white Queen asked.“In a garden orin the hedges?”
“Well, it isn't picked at all, ”Alice explained, “it's ground...”
“How many acres of ground?”said the white Queen.
在此例中作者有意利用同音异义词制造了一段双关语笑话。flour和flower同音, ground和ground同音, 使对话双方产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