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歧义

2024-07-08

英语歧义(共12篇)

英语歧义 篇1

摘要:在进行语言交流时, 往往会因为语言的歧义带来一些误解。而语言歧义现象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 且情况较为复杂, 产生歧义的原因也非常多。在该文的研究当中, 主要针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从英语的词汇和语音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英语中的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歧义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避免人们在进行英语交流时因语言歧义而导致的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和损失。

关键词:英语,语音,歧义现象

1 概述

语言歧义现象是无处不在, 而且语言的歧义现象容易使人们产生误解, 造成交流不便的现象。不管是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我们都会遇到一些语言歧义现象。一些语句会因为语言环境的变化, 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意思, 这些语句我们就称之为歧义语句。该文中研究的语言歧义现象指的是, 一些话语从视觉上或者听觉上都很相似, 但从话语的字面上看却会产生不同的解释。而语言的歧义现象不是哪种语言所独有的现象或特征, 任何一种语言都逃脱不了语言的歧义现象的影响。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aplan将语言的歧义现象形象地比喻成为病理中的感冒。从Kaplan的比喻当中我们看出, 语言的歧义现象是在语言当中是十分普遍的。在凯斯和荷勃两位语言学者共同专著的《Ambiguity in Psycholinguistics》论著中指出, 语言的歧义现象是无处不在的, 它存在于各种语言的各个方面。凯斯和荷勃的观点我们可以通过英语或者其他语言当中一些较为熟悉的例子进行证明。在汉语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类型的短语——“挖深土地”和“切短绳子”, 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是挖深/土地和切短/绳子, 但是我们再仔细地分析一下这个短语就会发现, 在这两个短语中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挖深土地和切/短绳子, 因此就会对我们的理解带来一定的歧义, 造成一些误解。

在英语当中也不乏这样的短语例如:the car ran slow.在这个句子中我们既可以理解为汽车慢了, 也可以理解为汽车开的慢了。有例如:to make the car slow, 在该语句中我们到底是想让汽车减速行驶还是想让汽车靠边停车, 我们无法进行确定。从这些较为常见的语言歧义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 语言歧义现象在任何一种语言当中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 其使用的范围最为广泛。因此, 在英语当中歧义现象更为常见。由于英语的词汇构成较为简单, 都是由一些字母进行组合而成的。其词汇量非常的大, 单词的词尾相对单一且同音的词语十分普遍, 基于英语的这些特点, 英语的歧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就非常的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 对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要求较高, 便于人们正确和全面地得到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含义, 尽量防止因歧义而导致的误解。在之前已经有很多学者从英语的语法和结构方面入手, 对英语的歧义现象做出了一些研究, 但是从英语的语音和词汇等方面研究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却相对较少。因此, 在本文中针对英语中的词汇和语音层面作为本文的方向, 对英语的歧义现象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让广大读者对英语的歧义现象有更深一步的认识。

2 对英语中因发音而导致的英语歧义现象的分析

语音歧义指的是, 在进行英语单词或语句发音时, 因为发音相同和形似的情况而导致的歧义现象。语音歧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语单词中的同音词造成的。有时还会因为在某些语句当中存在的一些同音词组或同音短语造成语音歧义, 包括在进行发音时的停顿、语音语调以及重音现象等都有可能导致歧义的发生。

2.1 对英语中因音同义不同的词汇而导致的歧义现象分析

由于英语单词的词汇结构简单、构成形式单一等原因, 在英语词汇中有大量的同音异议的词语, 为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创造了巨大的平台。在英语单词中, 经常会遇到一些发音完全相同, 但是其单词构成和意思却截然不同。在英语的歧义现象中由于同音异议而引起的歧义也十分常见。比如:When Baker Tom started the business?Whenever he started to knead dough.这个例子说明need (需要) 与knead (揉面) 发音相同词义不一样, 和“dough” (面团、钱) 结合在一起, 有两层意思:1) 出面包师汤姆收到钱才动手做生意;2) 在他开始揉面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 让人难以辩解。

在英语中, 读音相同意思不一样的词不计其数, 比如:dear (亲爱的) 与deer (鹿) , right (正确的右边的) 与write (写) , sun (太阳) 与son (儿子) 等, 在运用时都需要注意。

2.2 发音相同意思不一样的词组与短语

词组与短语每个音节的发音一摸一样, 但作为词组意识却有天壤之别, 单词的连读与否也会导致词意大相径庭。比如:a bee feeder (蜜蜂饲养) 与a beef eater (吃牛肉) , 在发音上非常相似, 导致听者很难辨别其正确意思。

类似的短语有:an ice sculpture (冰的雕塑) 与a nice sculpture (一个很好的雕塑) ;a name (一个名字) 与an aim (目标) 都会因为连读而产生不同的意思。

2.3 语音停顿的位置与语音语调也将造成歧义

比如:Tom said his brother was the dodger.

这句话会因为说话人的停顿与音调不一样, 句意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理解为汤姆说他的弟弟是个机灵鬼, 如果发音发声调就又可以理解为:“汤姆说他的弟弟是个机灵鬼?”2.4重音的不一样产生的歧义

比如That’s all I know.重音位置不一样, 所表达的意思也迥然不同。可以描述出三层不同含义:1) 这是我知道的全部;2) 这是我所知道的一切, 或许其他人也会知道;3) 这些是我所了解的全部。综上所述, 重音不能准确的把握好, 句意极易产生歧义, 不便理解。

3 由于对词汇理解不同而导致的歧义

因为词汇而导致的歧义现象只要是因为人们对句子当中的词汇意义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对于词汇歧义来说,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由于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导致的歧义;由于词义的变化导致的歧义;由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义的不同而导致的歧义;由于词态发生改变而导致的歧义。

3.1 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导致的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

一词多义指的是, 一个相同的词语具有多种意义的情况。而所谓的同形异义的词语指的是一个词语的构成和读音相同但是意义不同的词语。在英语歧义现象当中, 由于这两种原因导致的英语歧义现象也很多。例如:Mr.Green, the priest, is going to marry Jane at the church.在这句话中, marry一词既可以理解为与 (某人) 结婚, 一额可以理解为为 (某人) 证婚, 那么这句话就具有了两层含义。又例如在Tom saw her duck.这句话中, 因为duck一词具有不同的词性, 这句话就出现了两种意思:“Tom看见了她的鸭子”和“Tom看见她在低头躲避”。

3.2 由于词义发生变化而导致歧义的发生

词义是根据客观世界存在而产生的, 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词义也伴随着客观世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这样就会出现一些词语的新旧意思不一的情况, 从而造成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例如:I have a camel.在这句话中出现了camel一词, 而在这句话中camel一词的意义就发生了改变, 所指的是某种“骆驼牌”产品而不是真正的骆驼。

3.3 由于英、美两国英语的个别词汇差异而导致英语歧义现象的产生

因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词义的不同造成的英语歧义现象也较为普遍。例如, Tom on the subway.在这句话中, subway就存在着歧义。在美国英语中, subway有地铁的意思而在英国英语中是地下行人道的意思。因此, 在对这句话进行理解时就很确定这句话所表达tom到底是在地铁还是在地下人行道上。

3.4 关于英语词态变化导致的歧义分析

在英语歧义现象中, 因词态变化而导致的歧义也十分常见, 所谓的英语形态变化是通过单词的合成, 添加词缀, 重复, 内部形态变化以及异干互补等表现形式产生的。往往因这些词态发生变化时产生的不同理解和认知, 就会导致歧义的现象的发生。我们以“unlock able”一词为例进行说明, 该词语有可能指的是“not able to be locked”, 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认为它是“able to be unlocked”。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粘着语素具有两种un-前缀, 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意思, 导致了歧义现象的产生。

4 英语语句的歧义分析与排除方法

4.1 从词汇的读音因素上分辨词意

语言进行交流时, 交流双方发出的重音、停顿、语音语调所表达的意思都会不一样。因此,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学习重音、停顿、升降调等发音语调。比如:单词的重音放在不同的字母上词性也将发生改变:‘present, ‘record都是名词, 而重音节在第二个上即:p‘resent, r‘ecord都是动词。又比如:she is tom’s sister, 降调, 陈述句, 表达“她是汤姆的妹妹这么一个事实。”而升调就反问句, 所表达的意思是:“她是汤姆的妹妹吧?”

4.2 尽量避免词汇歧义的产生

在双方语言交流或者书写的情况下, 应该尽量避开运用具有多重意思的单词或者对单词加以修饰。比如, Tom broke the record的record会有不同词意, 如果想避免歧义的产生, 可以在后面加上in school Olympics, 句意就一目了然了。Who are drawing a bike now?的drawing的词意不明确, 可以用push替换drawing, 这样的话句意就明确了。又比如:Marie is not willing to take my tip中的tip容易产生歧义, 有两个意思即“小费”和“建议”, 如果分别能意思相同的词代替就不会产生歧义了:

(1) Marie is not willing to take my advice. (玛丽不愿意接受我的建议)

(2) Marie is not willing to take my cash. (玛丽不愿意要我的钱)

5 小结

在本研究中, 我们通过对英语的语音、词汇方面出发, 对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并根据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大家对因语言歧义现象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认知程度都非常高, 解决语言歧义对语言学届和语言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 对语言歧义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能够有效地推动语言的发展和进步, 促进我们对语言的实质规律和人类语言奥秘探索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而对于英语中歧义问题, 该文只是从英语的词汇和语音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对于英语的歧义现象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孔德新.英语歧义现象探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 (1) .

[2]何柱.浅析英语歧义现象[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 .

[3]滕学明.英语歧义句原因分析与对策[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6) .

[4]田瑛.运用语义分析解决自然语言处理中的英语歧义问题[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 2009 (5) .

英语歧义 篇2

外语系 陈媛媛

歧义是一种奇特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各种语言中,是语言结构形式与其意义之间的特殊关系。从产生渠道看,可将其分为蓄意歧异和无意歧异,前者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故意而为之,后者则完全是语言交流中无意产生的。从语言本身探究,则可划出三大类,语音歧异,词汇歧异,语法歧异。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交际教学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跟踪歧异的触发,显露,消除,和利用的全过程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

1. 语音歧异

1)同音异形异义词

在给学生讲时间的表达方法时,常以two to two(1:58)为例,初次听到时常理解为two two two 的连读。再如sea(海洋)与see(看见),meet(遇见)与meat(肉)等等不胜枚举。

2)同音同形异义词

例如英语中的一句饶口令,I saw a saw saw a saw.第一个saw是动词see的过去式,第二个和最后一个saw是名词“锯子”,第三个是动词“锯”故该句应翻译为“我看见一把锯子在锯另一把锯子。”

2. 词汇歧异

词汇歧异是由于对某一个词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例如,Mike saw the light.本句译为迈克看见了那盏灯,也可以译为迈克明白了。再如,He turned out a thief.可理解成完全相反的意思,他原来是个小偷,或他赶走了一个小偷,而产生歧异的核心就是对词组turn out的理解。

3.语法歧异

语法歧异即为结构歧异,表现在相同的表层结构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深层结构,因而有不同的解释。英语语法的功能具有多样性,在一个句子中同一个词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例如:Our company demands change.当句中的demands理解为动词时句子可翻译成“我们的公司要求改变”当demands理解成名词时,整句就变成了“我们公司的要求(或需求)改变了。”另外英文中的否定句也易产生歧异,如:I di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I hated to study English.这句话若理解为部分否定则译为“我没有去学校因为我讨厌学英语”,若理解为完全否定则译为“我不是因为讨厌英语才没有去上学的。”语法结构常见的歧异有以下几种情况:

(1)省略结构引起的歧义。如:I like my mother as well as my father.:I like my mother as well as my faiher doesI like my mother and I like my father too.(2)句子中某个词所修饰的词的不同而引起的歧义。如:Mary told me yesterday she had been to the museun.本句即可以理解为“昨天,玛莉告诉我她去了博物馆。”又可以理解为“玛莉告诉我她是昨天去了博物馆。”又如:I saw her in the library我在图阵馆看见了她。(介词短语做状语)或理解为:我看见她在图书馆。(介词短语做宾语补足语)

(3)否定词引起的歧义。英语中的很多否定句都是有歧义的。在阅读时只能通过上下文来得出正确的结论,排除歧义。一般说来,从语法上看,not与谓语动词连接时,是否定谓语动词的,no与名词连接时,是否定名词的。但是,从否定的重心来看,却并不如此。另外,不定代词中的every,a1l, both以及副词quite always等,与否定词结合时,不是全部否定

而是部分否定,即:不是“全不是”,而是“不全是”。通常,如果谓语动词是否定的,而后而又接上一个状语.很容易引起歧义。如;He didn’t sing to p lease h is girl friend.显然,这句话有两种意思:他并不是为了使女朋友高兴才去唱歌的。或,为了使女朋友高兴他去唱歌。

浅谈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篇3

[关键词]歧义:无意歧义:蓄意歧义:交际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83(2009)04-0179-02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英语也不例外。英国Leech(利奇)教授则将歧义定义为“一个语言项目具有一个以上的认知意义。”因此大部分语言工作者都普遍相信,当结构上遵循语法规则、语义上符合逻辑常理的语句,其深层可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则会出现歧义。不过,以上对于歧义的理解多把它局限于以词语、句子为单位的语言素材中,其实,在语言运用中,我们也会发现在大于句子的语段和语篇中存在歧义现象。因此,我们不妨把歧义理解为“一个语言项目(包括词、句等)或一个语篇(一首诗,一段叙事,一则广告)具有两个或多于两个含义的语言现象”。但是从交际语言观的角度来看,将语句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割裂、孤立的对待,是不符合语言使用的本质特性的。

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其中前者是说话人对于语言结构矛盾的积极利用,或一语双关,或声东击西,以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而后者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语病和误解有时是无意歧义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应区别对待。

1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无意歧义则是由于语言使用者本身或语言结构自身的缺陷,而导致交流受损的语言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系统的建立“歧义”这一概念,让学生了解到语音结构中,有限的音素交叉组合,同音词或词组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歧义误读;在词汇中,有限的字母组合拼写,会导致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句法结构中,有限的句型进行组合时也有可能导致歧义出现。从而帮学生树立语言歧义现象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后,教师可以系统的从纷繁芜杂的歧义现象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排除歧义的方法,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1.1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头交际中,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如:

Where' re those stools? Where' re those tools?

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这是如果在词与词之间少傲停顿,互不粘连,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或者,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如:

Where' re those table stools ? Where' re those new tools?

1.2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Roherts(罗伯茨)曾指出:“这种因句法规则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句法歧义是由于人们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而引起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句法结构引起的歧义现象,以及建议的消解对策。

a名词(动词)+动词(名词)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例如:Our club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即既可以是名词,又可以是动词。那么在实际交际中,就有可能被理解成

1) 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

2) 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e as before.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读现象发生,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如在demand前使用情态动词will,demand词尾加一般过去时的后缀;change前加a或some。也可将de,mand前加限定词the,或在change前使用情态动词,这样使之分别呈现出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b修饰语+名词

English teacher它即可能是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也可能是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要限定English teacher是表达1或2的意思,关键在于明确它是复合名词还是有修饰语加名词组成的名词短语。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靠重音模式来区分上述不同结构。如果重音模式为主重音一第三重音,则表示1的意思,即English taeher是复合名词;如果重音模式是次重音-主重音,English teacher就成为了名词短语,表示2的意思。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在交际中使用不同的重音来强调、区别自己想要表达的重点。另外,也可以通过常识和交际语境来进行推理。

c修饰语+名词+名词

successfulwomen andmen就有两种理解方式:成功女人和所有男人;所有成功的男女。在交际活动中,为避免这种歧义,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停顿和连续连音,以及调整词序等方式,控制歧义现象的出现。

1.3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有两种形式:具有多个义项的一个词和拼写相同的多个词。虽然孤立状态的多义词会有多个词义,但在交际教学中,学生接触的语料都有语境相随,起到制约的作用,因而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词义适合上下文,但如果语境对多义词制约不够严格,就会出现无意歧义。如:

She can' t bear children.

可释义为1)她不能生小孩。2)她不能忍受孩子。

we saw the light,(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而有时一词会兼褒贬两义于一身。如,aggressive, pride , proud; en-vy, envious; ambition, ambitious等。仅以aggressive为例:

1)If you want to succeed in business , you must be aggressive.如果你想在事业上成功,就必须有闯劲。

2) He has a very aggressive manner.

他有一种十分好斗的态度。

在日常交际中,字面词义和意向义往往相差很大。因此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专题练习,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反映。

2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损害,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可能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下面就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讨论蓄意歧义造成的这种效果,以及对交际教学的启示。

2.1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交际效果时,同音(形)异义词(组)(hom-onym)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面粉)和flower(花朵),compliment(恭维)和complement(补充物)等。如一家健身房的广告是:We have oourses to make grown men young and young men groan.这里就采用了蓄意歧义来制造幽默效果,因为grown(成年的)和groan(呻吟)是一对同音异义词,被巧妙的用在了同+句子中,幽默油然而生。

2.2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也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或语境不明,或故意弄的模模糊糊。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I brought you up,didn’t I?”(我带你上来的,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不是吗?)

2.3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句法关系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蓄意歧义的效果。比如:Mary'8Home Cooking,其中的’s结构,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是所有格形式,这是意思为“玛丽的家常拿手菜”;也可以是to be的缩写,这就成了“玛丽在家里做饭了”。

总之,在英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蓄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3结语

对交际教学而言,由于歧义现象是结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跟踪歧义的触发、显露、消除和利用的全过程,会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是一个多层面、多因素相互协调有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体,语言的语音和文字形式之间有着微妙而复杂的联系,这种理解有利于学生树立全面、辨证的语言观,建立从整体上去把握语言的理念。

英语歧义现象与英语交际教学 篇4

每种语言都是由具有一定意义的词和句子组成的。每一个词和句子最少含有一个意义, 有些可能包括数种意义, 这也是英语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歧义是英语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本文将主要从交际效应的角度出发, 把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歧义现象分为无意歧义 (unintentional ambiguity) 和蓄意歧义 (intentional ambiguity) , 从语音、词汇、句法三个方面讨论这两种歧义造成的效果, 并分别结合教学实践加以分析举例。这样的分类, 能显示出语言消极的一面和创造性的积极的一面, 在教学中区别对待无意歧义和蓄意歧义现象,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无意歧义与交际教学

按照语言交际教学的观点,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的, 而无意歧义则是语言结构矛盾的自然显露, 语言交际中出现的语病和误解有时就是无意歧义的具体体现。那么如何避免无意歧义有可能造成的对语言交流的损害呢?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如果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系统的建立“歧义”这一概念, 让学生了解到语音结构中, 同音词或词组的存在有可能导致歧义误读;在词汇中, 有限的字母组合拼写, 会导致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句法结构中, 有限的句型进行组合时也有可能导致歧义出现。从而帮学生树立语言歧义现象有其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的观点。在帮助学生树立了这一观念后, 教师可以系统的从诸多的歧义现象中总结出一些避免歧义、消解歧义的方法, 帮助学生扫除语言交际中的障碍。

1. 语音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口头交际中, 连续语篇的听觉单位是呼吸组而非单词, 因此有不同单词组成的两个语音相同的呼吸组可出现同音异形的现象。如:

(1) a.Where’re those stools?

b.Where’re those tools?

不同的单词组成的两个相同的呼吸组形成同音异形异义, 导致了无意歧义的发生。这时如果在词与词之间稍做停顿, 互不粘连, 便可以避免歧义产生。或者, 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在中心词周围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成分, 也可起到避免无意歧义的作用。如:

Where’re those stools for me to stand on?

Where’re those left-handed tools?

2. 词汇引起的无意歧义

词汇歧义形形色色, 这里只略举几例:

(2) Look out!There comes the train! (当心!火车来了!/看外面!火车来了!)

(3) They passed the notice in the d ark. (他们暗中在传递着通知。/他们在黑暗中传递着通知。)

这几个例子都是同形同音异义词 (组) 。

有时, 词 (组) 有本意和转义之别而造成歧解:

(4) We saw the light. (我们看见了灯。/我们明白了。)

(5) He is well-known for his long face. (他因脸长而著名。/他因常闷闷不乐而著称。)

有时一词会兼褒贬两义于一身, 如pride, proud;envy, envious;ambition, ambitious等。下面以ambition为例:

(6) Her ambition was to be a famous singer.她的理想是成为著名的歌唱家。

(7) Hitler’s ambition was to conquer the whole Europe.希特勒的野心是要控制全欧洲。

在交际教学中, 教师应将语言结构和词汇学习与语境相结合, 使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产生不同的联想, 教师可以有侧重点的对学生进行专题练习, 如将此类词汇作一列表, 辅之以不同情景, 让学生体会使用这些词汇进行信息传递时, 产生的不同理解和反映。

3. 句法结构引起的无意歧义

美国语言学家Roberts曾指出:“这种因句法规则使用不当而引起的句法歧义是由于人们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而引起的。” (引自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 下面列举一些实例:

(8) Our club demands change.

这是由于某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而造成的无意歧义。很明显, “demands”和“change”都可以被解读成不同的词类, 即既可以是名词, 又可以是动词。那么在实际交际中, 就有可能被理解成:

a.our club demands to have some change.

b.the demands of our club are not the same as before.

为了避免这种类似的误解现象发生,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某些句法代号来表明这些易混词的词类。如在demand前使用情态动词will, demand词尾加一般过去时的后缀;change前加a或some。也可demand前加限定词the, 或在change前使用情态动词, 这样使之分别呈现出名词或动词的特征。

三、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损害, 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当语言教学中出现由无意歧义导致的语病和误解时,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和排除。但“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万事有利有弊) ”, 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 又会产生一语双关、声东击西的效果, 可帮助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 这就是蓄意歧义。

在交际活动中, 最令学习者感到难以琢磨的应该算是语言幽默了, 而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 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 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

1. 语音引起的蓄意歧义

在利用语音制造蓄意歧义的交际效果时, 同音异义词 (组) (homonym) 经常被用来进行有意识的巧妙安排。如flour (面粉) 和flower (花朵) , need (需要) 和knead (揉面) 等, 他们发音相同, 但意义各异, 常常会使人产生误解。例如:

(10) ——“When does the baker follow his trade?”

“Whenever he kneads the dough./needs the dough.”

这里利用的是need和knead这一对同音异义词, 并配上dough一词的多义 (面团;钱) , 造成了两种解读方式:1) 当他揉面时;2) 当他需要钱时。这里蓄意歧义形成了双关来达到幽默效果。

2.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

词汇引起的蓄意歧义不仅产生于发音相同而意义相异的两个词, 也产生于同一个词的两种不同意义, 即一词多义。因此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必须由其语境来判断。语境不同, 或故意弄的模模糊糊, 多会产生双关或暗指这样的特殊交际效果。比如:

(11) “Fourth floor, please.”said the passenger to the elevator.

“Here you are, son.”

“How dare you call me son?”

“I brought you up, didn’t I? (我带你上来的, 不是吗?/我把你养大的, 不是吗?)

因为英语中许多习语不能按其字面组成词的意思来解释, 而是具有作为习语的特定含义, 因此这也成了蓄意歧义的一种来源。如:

(12) The American Dream does not come to those who fall asleep.

这里的American Dream (美国幻梦) 已成了一个特定词组, 专指“人人都能追求富裕、自由, 机会均等”, 已经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而这句话又将dream和fall asleep对应起来, 使其不仅具有幽默感, 还带有警句色彩, 耐人寻味。

3. 句法结构引起的蓄意歧义

句法关系的不同也可以制造出蓄意歧义的效果, 即在同一句子的内部因存在着不同的内在句法关系而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形成蓄意歧义。比如:

For more than a year, a man had eaten in a small restaurant where the sign read:“Mary’s Home Cooking”However, he had never seen Mary.When he finally curiously asked the waiter why Mary was never around, the answer was“Mary was just where the sign says:she is, home cooking.”

招牌上的这句话, 其中的’s结构, 从句法结构上看可以是所有格形式, 这是意思为“玛丽的家常拿手菜”;也可以是is的缩写, 这就成了“玛丽在家里做饭了”。

总之, 在英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蓄意歧义达到的交际效果, 意识到幽默是智慧的体现。在学生的基本综合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 让他们尝试在交际中自己使用一些结构, 体验其效果, 可以提高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结语

在交际教学中, 歧义现象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具有歧义的语言材料, 可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语言结构, 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微妙关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另外, 在英语实践方面, 由于歧义是由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 因而在组织学生按照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 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同时, 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 也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

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 应被避免和消解;蓄意歧义的巧妙使用, 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而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 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研究素材。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 在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都具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文炼, 允贻.歧义问题[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邱述德.英语歧义[M].商务印书馆.1998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5 (1) .

[4]沈家煊.英语中的歧义类型[J].现代外语.1985 (1) .

[5]贾德霖.与歧义探源[J].现代外语.1991 (4) .

[6]王萃田译.英语结构上的歧义现象[J].现代外语.1984 (3) .

[7]秦洪林.歧义与模糊辨析[J].徐州师范学报.1993 (2) .

[8]王洪跃.英语句法歧义比较[J].河南师大学报.1993 (5) .

英语中的歧义类型浅议论文 篇5

论文关键词: 英语 歧义类型 语法歧义 词汇歧义 语音歧义

论文摘要: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歧义现象。歧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三个方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浅析。

在英语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句子,即一句话可以作两种或多种解释,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歧义的产生有多种情况,本文试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层面对英语中的歧义类型作一简要的归纳和分析。

1.语法歧义(Grammatical Ambiguity)

Paul Robert在《英语句子结构》(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一书中指出:“据多数情况来看,歧义的产生并非故意的。它是由运用句子结构时的疏忽造成的,以致没有能够将可以使意义清晰的标记包罗到句子中去。(周立人,∶6)”于是忽视使用表明句子结构的句法代号就引起了语法歧义。伍谦光(1995∶199)认为:“‘语法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理解而产生的歧义。”语法歧义最常见,也最复杂。下面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类例:

1.1词性

一个句子往往由于无法确定某个词的词性而变得无法理解。

(1)College demands change.

很明显,例句中的demands既可理解为动词,也可理解为名词。change同样如此。于是此句就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意思:(1)大学要求改革。demands是动词,change是名词。(2)大学的要求改变了。demands是名词,change是动词。

1.2名词(修饰语)+名词

1.2.1复合名词或名词短语

(2)an English teacher

此例在书面语中易引起歧义:(1)一位教英语的老师。English teacher是一个复合名词。(2)一位来自英国的老师。English作为修饰语加在名词前构成名词短语。

1.2.2-ing+名词

(3)Flying planes can be dangerous.

此句也产生了两种意思:(1)驾驶飞机会是危险的。Flying是动名词。(2)正在驾驶的飞机会有危险。Fling是现在分词,作形容词用。

1.3带有’s的名词所有格

(4)This is his teacher’s book.

句子中teacher’s book可以是一个整体,即“教师用书”。但his teacher也可以是一个整体,即“他的老师”。所以此句产生了两个意思:(1)这是他的教师用书。(2)这是他老师的书。

1.4不定式动词短语

(5)The tiger is too small to kill.

此例也有两种含义:(1)这只老虎太小以致于不能伤人。此意对tiger来说,是主动的动作。(2)这只老虎太小了,还不能被杀。此意对tiger来说,是被动的动作。

1.5“及物动词+宾语”结构

(6)I found Jim an experienced teacher.

及物动词found后面接了两个名词Jim和an experienced teacher。这句话有两个意思:(1)我发现吉姆原来是一位有经验的老师。(2)我为吉姆找到了一位有经验的老师。

1.6并列连词and

(7)Tom and Lucy are married.

此句可理解为:(1)汤姆和露西两个成了亲。其中and连接两个名词,构成一个简单句。(2)汤姆和露西两个都已结婚。该句可看作一个并列句。

1.7悬挂式否定词not

(8)His object is not to eat.

此句产生的两种意思为:(1)他的目的不是吃。作此意讲时,is和not的关系紧密,可写作isn’t。(2)他的目的是绝食。作此意讲时,not与to eat的关系紧密,形成“绝食”的含义。因此not是悬挂式的(即可以自由摆动)。

1.8悬挂式代词

(9)The man informed his brother that he should lose weight.

人称代词he位于两个名词the man和his brother之后,句意变得模糊:(1)这个男的告诉他的哥哥他自己应该减肥。人称代词he代指the man。(2)这个男的告诉他的哥哥他应该减肥。这时人称代词he代指his brother。

1.9悬挂式状语修饰成分

(10)The people who saw the play frequently praised it.

这里的frequently很难说是修饰saw the play还是praised的,因为状语修饰成分是“悬挂的”,所以产生了两个意思:(1)经常看戏的人们称赞了它。(2)看了这出戏的人们频繁地称赞它。

1.10悬挂式定语修饰成分

(11)Lily likes the vase on the table 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

此句中的which she bought yesterday是定语从句,这个定语从句可认为是修饰vase,也可以认为是修饰table。也引起了歧义:(1)莉莉喜欢放在桌子上的那个昨天买的花瓶。(2)莉莉喜欢放在昨天买的桌子上的那个花瓶。

2.词汇歧义(Lexical Ambiguity)

伍谦光(1995∶199)指出:“‘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个词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2.1因“一词多义”(Polysemy)引起的歧义

Robert.A.Hall指出“人们在各种不同场合赋予一个词以各种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自然也就是这个词的真正涵义”(周立人,1997∶4)。由此可见,一个词的词义往往是多义的。侯国金(∶66)说:“一个词若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便是‘多义词’。”因此,用多义词造句就可能产生歧义。当然,只要我们把多义词放到一定的语境里,一般可以避免歧义。不过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个多义词的两个不同意义在句子中都讲得通,这样,句子就产生了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1名词

(12)Mr.Smith gave me a ring yesterday.

句子中的ring可理解为“戒指”,也可理解为“打电话”。

2.1.2动词

(13)He painted a tree.

此句中的painted可作“涂上油漆”解,也可作“用颜料画”解。

2.1.3形容词

(14)It is hard.

句中的hard可作“艰难的”解,又可作“坚硬的”解。

2.1.4副词

(15)The man was walking backwards.

句中的backwards可作“向后”解,又可作“背朝后”解。

2.1.5介词

(16)The vase is on the television.

此句中的on,可作“在……之上”解,也可作“上了电视屏幕”解。

2.1.6连词

(17)Oil the machine in case it gets rusty.

句中的in case可解释为“以防”,也可解释为“如果”或“当……时候(尤其在美国英语中)”。

2.1.7代词

(18)You should be quiet.

句中的You可以是主格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也可以是不定人称代词,泛指“任何人”。

2.1.8数词

(19)She is a mother of sixteen.

句中的基数词sixteen既可作“十六岁”解,又可作“十六个孩子”解。

2.1.9冠词

(20)It can be moved by a child.

句中的不定冠词a既有数量的概念,即“one”的意义,也有种类的概念,即指孩子,而不是大人或其它什么东西。

2.2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Perfect homonyms)引起的`歧义

林承璋(1997∶82)认为:“同形同音异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具有相同形式不同意义的现象。”具体来说,同形同音异义词是指意义不同、读音和拼写都相同或意义不同、但在读音或拼写某一方面相同的词。

完全同形同音异义中的B类由于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所以易引起歧义。下面是一些实例:

(21)a.John drove to the bank.

b.He was attracted by the ball.

c.The tourists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这三个例句中的bank,ball,port都属于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即读音、拼写和词性都相同,但由于意义不同而引起了歧义。例(21)a中的bank既可以理解为“银行”,又可以理解为“河岸”。例(21)b中的ball既可以理解为“球”,又可以理解为“正式舞会”。例(21)c中的port既可以理解为“港口”,又可以理解为“葡萄酒”。

3.语音歧义(Phonological Ambiguity)

伍谦光(1995∶200)指出:“‘语音歧义’往往是由于句中词语的‘连续’而产生的歧义。”语音歧义多出现于口语中,主要是由上图表中的同音异义词以及部分同形同音异义中的C类(即一些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下面是一实例:

(22)“面包是怎么做的?”

“这我知道!”阿丽丝热心地叫道。

“准备一些面粉(flour)——”

“到哪儿去采花(flower)?”白女王问道,“花园里还是树篱上?”

“咦,面粉不是采(picked)来的,”阿丽丝解释道,

“它是磨(ground)出来的——”

“那要多少英亩土地(ground)呢?”白女王又问道。

——刘易士·卡罗尔《阿丽丝漫游奇境记》

上面这一段文字因为运用了语音歧义,造成了很好的幽默效果。首先flour与flower是同音异义词,因此白女王把面粉flour理解成了花粉flower。其次阿丽丝用的ground是动词grind(磨碎、碾碎)的过去分词,而白女王把ground理解成了“土地”。这一组就是笔者认为的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Homoforms)造成的语音歧义。

4.结论

许多研究语言中的歧义现象的学者都认为,我们说话和写文章都应力求“准确、简明、生动”,避免歧义。不过歧义也并不只有消极的作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歧义同样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如在商业广告、政治宣传中,歧义都达到了很好的幽默诙谐的效果。本文从语法、词汇和语音的角度分析了英语中的歧义类型。当然,有些提法还有待商榷(比如因“完全同形同音异义词”引起的词汇歧义,由“意义不同、但某些语法形式相同的词”引起的语音歧义等),以便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Lyons,J.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Saeed,J.I.Semantics[M].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 Itd,1997.

[3]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1994,(4):72-74.

[4]侯国金.英语语言学精要回答与考试指南[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6]林承璋.英语词汇学引论(修订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7]维多利亚·弗罗姆金,罗伯特·罗德曼.语言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

[8]伍谦光.语义学导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英语歧义现象与交际教学浅析 篇6

【关键词】英语歧义 语音 词汇 交际教学 歧义理解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9-0016-01

一、概述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当一个句子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命题时,我们便称之为歧义。歧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任何一种自然语言中,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歧义结构多种多样,歧义句举不胜举。那么在英语中,这些歧义具体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呢?应该如何理解歧义句?它们又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呢?这些都是我们在本文中将要讨论的问题。

二、英语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英语歧义主要来源于三方面: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所以通常将歧义分为以下三类:

1.语音歧义。语音歧义主要是由于两个或更多的词同音异义或句中词语的连读而产生的歧义。语音歧义只在口语中存在,变成文字形式后,这种歧义便自动消失。例如:There is no flow/floor in that building. a.那幢楼没有裂缝。b.那幢楼没有地板。

2.词汇歧义。词汇歧义是指句子中的某个词的意义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般是由于词的多义性或同形异义等引起的歧义。有以下几种类型。(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如:He went to the bank.a. 他去银行了。b.他去河边了。(2)词义变化引起的歧义。如:Only some of the visitors gained admittance into the clean room.

3.语法结构歧义。语法结构的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的句法结构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由于英语语法的灵活性和句法的松散性,句法结构歧义大量存在。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句法结构中。(1)定语及其定语从句引起的歧义。英语句子中定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定语从句与先行词一般来说紧挨在一起,但有时由于习惯和结构的需要,灵活处置修饰语或从句的情况,这样就时常出现定语修饰语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清晰,使之从意义上有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因此产生歧义,产生不止一种解释。I know the girl next to the teacher watching TV.“Watching TV”既可修饰the girl,又可修饰 the teacher。(2)状语引起的歧义。英语中状语位置比较灵活,不仅会因状语位置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语言效果,而且常会出现摸棱两可的修饰关系,如:The students will discuss their plan of having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in the classroom. “in the classroom”究竟是修飾谓语动词discuss还是修饰介词短语of having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不得而知。

三、英语歧义的理解

英语歧义句产生在语音、词汇和句子三个层面上。由同音词引起的歧义句,事实上只是说起来有歧义,写下来并没有歧义。在口头交际中,结合语境一般是可以消除歧义的。此外加上逻辑分析,结合会话原则,很少会产生误会.当然,如果听话人碰到带有歧义的句子而产生疑问时,必须认真思考一下,或者向对方询问清楚。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要求人们说话传达信息要准确明晰,不带歧义;另一方面,有时一些人说话故意使用歧义,以表现出幽默、诙谐的气质。特别是相声演员、小品表演者等语言艺术家有意使用歧义语言,以取得妙趣横生的艺术效果。而听众根据情景从歧义理解后产生了情感交流。一般来说,通过上下文,通过交际情景,都可以排除令人误解的歧义。并且同一个句子,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语法分析。根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我们说出或写出的每一个句子都有一个深层结构。每一个深层结构的句子有时可能有不同的表层结构,形成同义句,使语言表达丰富。

四、蓄意歧义和交际教学

虽然无意歧义会给语言交际活动带来障碍甚至损害,是语言结构矛盾的显现。当语言教学中出现由无意歧义导致的语病和误解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避免和排除。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又会产生一语双关、声东击西的效果,可帮助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蓄意歧义。

在交际活动中,最令学习者感到难以琢磨的应该算是语言幽默了,而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利用语言上的歧义。它常常是说话者的故意安排,通过多种语言手段在语音、词汇、句法等层次上反映出来,利用语言细微的差别达到耐人寻味、或出其不意的戏剧效果。

五、结语

对歧义现象的关注为教学提供了大量具有明显歧义或暗含歧义的语言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于主流教学的另外一个角度认识语言结构及其运用规律,了解语言各层面之间的微妙关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英语实践方面,由于歧义是由语言结构和语言意义之间的矛盾而生,因而在组织学生按照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而同样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也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在讲解词汇和结构形式时,不应单纯着眼于其语音、语义和语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在不同交际环境中的内部变化和外部联系。

总之,歧义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对其加以研究,有广泛而切实的意义。无意歧义会造成交际活动的障碍,应被避免和消解、排除;而蓄意歧义的巧妙使用,又可以达到特殊的交际效果。而交际教学强调在语言使用中进行语言学习,交际活动中产生的大量语料又为歧义研究提供了活的研究素材。因此将英语歧义研究与交际教学相联系,无疑具有教学和语言学两方面的意义。歧义研究是个大课题,其对于语言教学的意义非寥寥数言所能尽述,作为语言工作者和学习引导者的教师,更不应该忽视这一独特而不乏重要性的语言现象,在教学和科研中积极的对其加以研究和利用

参考文献:

[1]陈晨.英语歧义现象及其避免方法[J].福建师大福建分校学报.1996,(4)

浅析英语歧义的成因与消除 篇7

歧义指一个词, 短语或句子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释义。歧义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大量存在于书面语与口语中, 造成交际障碍。为达到准确表达和交流的目的, 有必要分析英语歧义的成因, 并了解消除歧义的方法。

一、英语歧义的成因

(一) 语音歧义

话语的形成是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说话者按思维—意义—话语的顺序表达思想的过程称为编码。听者按话语—意义—思维的顺序去理解听到信息的过程叫做解码。在此过程中没有视觉文字和语境的约束, 听者会对听到的信息产生多种理解, 导致歧义。语音歧义主要由同音异形异义词 (homophones) 和单词连读 (sound liaison) 造成。

1. 同音异形异义词。

同音异形异义词指发音相同, 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单词。例如She likes[sΛn]and[εə]这个句子可理解为She likes son and heir (她喜欢子嗣) 或She likes sun and air (她喜欢阳光和空气) 。

2. 单词连读。

如果两组词组分别以不同单词构成, 音节却恰好相同, 就会产生歧义。如:I had a gray day.和I had a grade A.读音完全相同, 意义却不同。

(二) 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主要由一词多义和代词指代模糊造成。

1.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 (polysemy) 指一个单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缺乏语境约束时一词多义可能会引起歧义。如:He is drawing a cart.单词draw具有“画”和“拖、拉”两种意义, 因此该句可译为“他正在画一辆手推车”或“他正在拉一辆手推车”。

2.代词指代模糊。

如:Jane told her friend Ann that she had won a scholarship.人称代词she指代模糊, 可以指Jane或Ann, 从而造成理解障碍。但只要对语境稍加注意, 这种歧义就会避免。

(三) 句法歧义

句法歧义指对句子中同一成分的语法功能有不同的理解。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 句子具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指句子在书面或口语中实际呈现的形式, 而深层结构表明句子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当同一个表层结构同时具有两种以上深层结构, 会造成句法歧义。句法歧义主要由以下因素造成:

1. 否定范围不明确。

英语的否定副词not有时修饰范围有多种理解方式。如:I don’t beat my wife because I love her.句中否定副词not修饰范围不明确, 它可以修饰主句I don’t beat my wife或原因状语从句because I love her.因此该句可译成“我不打我的妻子, 因为我爱她”, 或“我不是因为爱我的妻子才打她”。

2. 谓语后成分的语法功能不明确。

如果谓语后成分可充当多种语法功能, 会产生歧义。如:The statistician studies the whole year.划线的部分可作动词的宾语或状语。因此该句可译为“统计学家们对一整年作了研究”或“统计学家们一整年都在研究”。

3. 状语范围不明确。

英语语句中状语位置灵活, 修饰范围不明确会造成歧义。如:She sees the boy with the telescope.划线的部分可做动词see的状语, 或修饰名词boy。因此该句可译为“她用望远镜看见了那个男孩”或“她看见了那个拿望远镜的男孩”。

二、消除歧义的方法

歧义会造成交流的误解和障碍, 因此应设法消除口语及书面语中的歧义。

(一) 在意群之间增加停顿

在句子意群之间增加停顿可使句意清晰。如:You must stick the stamp on yourself.句中on可做副词, 和stick构成短语, 译为“你必须自己贴邮票”;或做介词, 和yourself构成搭配, 译为“你必须在自己身上贴邮票”。但若在on和yourself之间增加停顿, 句子的意群就变得明晰而无歧义。

(二) 把产生歧义的句子成分放在句首

对于因句子成分不明确而产生的歧义, 可以把歧义部分放到句首。如:She sees the boy with the telescope.如把句子改成With the telescope, she sees the boy, 划线部分明显是状语, 歧义自然消失。

(三) 使用同义词代替歧义词汇

用同义词替代歧义词汇可有效解决词汇歧义。如:She can’t bear children.其中bear可理解为“生育”或“忍受”。如把bear替换成give birth to或put up with, 歧义就消失了。

(四) 补充语境

浅析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篇8

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一个词会有多种不同的词义, 在句子中究竟表示何种具体意思, 有时难以区别, 产生歧义也就在所难免。例如:

(一) The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bank一词既指“银行”, 又指“河堤”, 所以, 此句话可理解为:a.银行是犯罪现场。 (The money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b.河堤是犯罪现场。 (The river bank is the scene of the crime.)

(二) There is no spring in the area.

spring一词既指“春天”, 又指“泉水”, 所以, 此句话可理解为:a.那地方没有春天。 (There is no spring season in the area.) b.那地方没有泉水。 (There is no fountain in the area.)

二、词的跨类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一词多类的现象也比较普遍, 同一个词可以属于几种词类。词类不同, 词义往往也会不同, 这时就会造成语义含糊不清, 产生歧义。例如:

(一) They can fish.

此句话可理解为:a.他们会钓鱼。 (They are able to fish.) 句中can为情态动词, fish为不及物动词。b.他们把鱼装进罐头。 (They preserve fish by putting in a can.) 句中can为及物动词, fish为名词。

(二) They asked me what I didn’t know.

由于what既可以是独立的关系代词 (=the thing that/which) , 也可以是疑问代词, 这句话就有了两种解释:a.他们问我所不懂的事。 (They asked me the thing that I didn’t know.) b.他们问我不懂什么。 (They asked me“What don’t you know?”)

三、修饰语引起的歧义

英语句子中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一般来说紧挨在一起, 但有时因为习惯和结构的需要, 会灵活处置修饰语, 从而出现修饰语与被修饰语成分之间的关系不清晰, 使之模棱两可地修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导致句子的意思模糊不清, 产生歧义。例如:

(一) John saw Mary with the binocular.

此句话可解释为:a.约翰用望远镜看到了玛丽。 (With the binocular, John saw Mary.) 句中with the binocular作状语, 修饰谓语动词hit。b.约翰看见玛丽带着一个望远镜。 (John saw Mary who was holding the binocular.) 句中with the binocular作定语, 修饰Mary。

(二)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dancing over there?

此句话可解释为:a.那些学生在那边跳舞, 你认识他们的老师吗?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who are dancing over there?) 句中的现在分词短语dancing over there修饰the students。b.那些学生的老师在那边跳舞, 你认识这位老师吗?。 (Do you know the teacher of the students who is dancing over there?) 句中的现在分词短语dancing over there修饰the teacher。

四、及物动词后的结构引起的歧义

英语中有一些及物动词的后面既可以跟单宾语, 又可以跟双宾语, 还可以跟复合宾语。对动词后面成分理解的不同, 对全句的解释也会随之不同, 这样便产生了句子的歧义问题。例如:

They called Susan a waitress.

因为call后面既可以跟双宾语, 也可以跟复合宾语, 所以这句话可理解为:a.他们为苏珊叫来一位女服务员。 (They called a waitress for Susan.) Susan是间接宾语, a waitress是直接宾语。b.他们称苏珊为女服务员。 (They said Susan was a waitress.) Susan和a waitress分别为宾语和宾语补足语。

综上所述, 可能导致英语歧义现象的原因有多种, 如一词多义、词的类型不明确、修饰语的位置灵活多变、某些句子成分的省略等。语言的歧义会给正确理解语义带来困难, 甚至会妨碍交际的成功。要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 除了在选用词语时尽可能使用词义明确的词之外, 还应从改变句子的结构着手, 如改变句子语序、变换句子句型以及补充省略成分等。以此来改变表达方式, 提高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英语句法歧义现象的语法分析 篇9

关键词:歧义,词汇,句法

语言具有多义的属性, 任何一种语言都可能产生歧义。不同流派的语言学家都对歧义下过定义。例如乔姆斯基认为歧义是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间的差异 ;里奇认为歧义是具有两个或更多命题的句子。国内的学者关于歧义也有各自的看法, 例如张克礼在《英语歧义结构》中认为“歧义就是有多种理解, 或多种意义”;而邱树德在《英语歧义》中这样解释道“歧义是语言结构同其意义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有一个意义以上的同一个结构形式的句子就是歧义句”。导致歧义产生的因素主要有语音、词汇、句法结构和语境。本文将就这四个类型逐个举例分析讨论。

1.语音歧义

语音歧义 (Phonological Ambiguity) 是指由于相同或者相似的语音在口头交流中使听者产生多种理解, 具体表现是由于同音, 连读, 语调及重音等原因, 产生的句意不明确。例如一些同音词 :flour和flower; meat和meet, 下面举一个连读导致歧义的例子 :My daughter had a /greid’ei/.

这句话因为连读可能会有三种理解 : (1) My daughterhad a great day. (2) My daughter had a grey day. 以及 (3) Mydaughter had a grade A.

2.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 (Lexical Ambiguity) 是因“一词多义”或“同形异义”而引起的歧义, 这样的词在英语中很常见, 例如bank有“银行”和“河岸”等意义, bat可解释为“蝙蝠”和“球棍”, 下面看一个例句 :She can't bear children.

句子中的bear是一个同形异义词, bear既有“生育”, 又有“忍受”的意义, 所以此句可以理解为她无法生育小孩,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她无法忍受孩子们的顽皮。

3.语境歧义

语境歧义现象是指在言语交流中由于交际双方的职业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 语境的不同, 以及社会文化或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了理解而导致歧义。例如 :

Judge: When you were committing the theft, did you notspare a thought for your wife and daughter?

Defendant: I did. Your Honor. But there were onlymen’s clothes in the shop.

在上面的对话中, 法官的意思是“你犯罪的时候难道没考虑过你妻女的感受吗?”这个小偷竟然理解成了“你难道就没想到为你的妻女偷一些吗 ?”。

4.句法歧义

在英语句法中, 下面几种结构很容易造成歧义。

4.1 状语还是定语

同一短语, 因为在句子中成分不清楚而导致歧义, 例如 :

1) She answered all the questions on the paper.

此句造成歧义的原因是介词短语on the paper修饰的成分不明确。如果将它看作句子的地点状语则此部分意义为 :问题在纸上 ;如果视它为名词后置定语来补充说明名词的特点, 则此部分意思为 :纸上的问题。

4.2 比较句结构

例如 :

2)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you. 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you do (you know the boy) , 也可以理解为 :We know the boy better than we know you.

4.3 状语或定语修饰关系不明

副词作状语修饰前者还是后者句中修饰语修辞关系不确定, 成为双向修饰语就会导致歧义。例如 :

3) What Dr. Johnson said finally 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该句的歧义来自于finally修饰的部分不明确, 如果将副词finally看作修饰从句中的said, 则意思为 :约翰逊博士最后说的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如果将finally看作修饰主句的had its far reaching effect, 那意思就变成了约翰逊博士说的话最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 定语修饰的词不确定, 也会造成歧义, 例如 :

4) Could you see the boy not far from the old lady wearinga glasses?

在这个句子中, not far from到底是the boy还是theold lady的后置定语呢?

4.4 动宾关系还是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就动词的现在分词而言 , 由它构成的短语具有两种不同的语法关系。

5) Dropping bombs can be dangerous.

该句的歧义来自于“dropping bombs”。如果将“dropping”视为现在分词, drop为不及物动词来修饰“bomb”, 重点在炸弹, 该句意思为 :投掷的这些炸弹是很危险的。;如果把“dropping”当作动名词, “bomb”则为及物动词“dropping”的逻辑宾语, 重点为为投掷炸弹这个动作, 则意思变成投掷炸弹 (这个动作) 是很危险的。

4.5 动词不定式结构

例如 :

6) The lion is too small to kill.

该句也有两种解释 :a. The lion is too small to kill otheranimals. b. The lion is too small for others to kill.

4.6 否定句结构

例如 :

7) Lisa didn’t dance to please her boyfriend.

该句可以理解为 :a. Lisa didn’t dance in order to pleaseher boyfriend. 或者b. Lisa danced, but not because she wanted to please her boyfriend.

4.7 英语动词时, 体的歧义

英语语法认为英语动词主要有两时, 即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两体, 分别是进行体和完成体。“时”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是在现在还是过去 ;“体”表示动作所处的状态是处于完成还是进行状态。时态方面的差异很容易造成意思的误解。

例如 :

8) They hit the ball.

该句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动词hit的时态不明, hit是一个不规则动词, 它的现在时, 过去时和过去分词的拼写都一样, 所以造成动作具体发生时间上的混乱。所以该句可以理解为他们现在踢球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他们过去踢球。

9) The premier is visiting that country.

该句造成歧义的原因在于现在进行体is visiting, 这一结构可以既可以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又可以表示将要发生的动作, 所以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该句可以理解为 :总理正在问那个国家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总理即将访问那个国家。此类歧义句添加时间状语便可以消除歧义。

5.结语

歧义是一种语言的多义性造成的理解混乱。一个词语有多重意义, 语法结构导致修饰关系的不明确, 或者读者或听者获得的语境信息不够就不清楚甚至误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们在交流时总是努力避免歧义, 力求准确而有效传达信息以便让听者或读者正确而全面地理解我们要说的内容。不过歧义也不是交流中的洪水猛兽, 我们需要用辩证的态度来看待歧义, 有时反而可以利用语言容易产生歧义这个特点来达到积极的效果。比如 : A deal with us means a good deal to you。a good deal可理解为“一笔好买卖”也可理解为“许多”, 这句话就利用了deal的双重含义构成了一个双关语句, 可以理解为 :跟我们做的生意对你而言是一笔好买卖,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 :跟我们做生意让你好处多多。

参考文献

[1]陈辉, 陈彩莲·英语歧义结构的形成与歧义的排除[J]。社科纵横, 1997, (9) 。

[2]陈汉生。基础英语中的几种歧义现象[J]。外国语, 1995, (1) 。

[3]郭家铨, 周淑清。英语词汇歧义的类型及其语义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98 (3) 。

[4]贾德霖。与歧义探源[J]。现代外语, 1991, (4) 。

[5]邱进。英语歧义现象解读[J]。渝西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 。

从转换生成角度分析英语句法歧义 篇10

按原则来说, 所有属于深层结构的NP1-Aux-V-NP2均可进行被动化转换, 从而得到形式NP2-Aux+be+en-V+by-NP2, 该规则包括三点: (1) 改变名词短语的位置; (2) 被动形式中第二个名词短语前加by; (3) 动词的主动形式变成被动形式。

“表层结构 (surface structure) ”来源于乔姆斯基 (N.Chomsky) 的理论, 指平时看到的或听到的一种语言形式, 根据一定的文法组织起来的一串词, 也就是一般所谓语言的形式结构。深层结构是种抽象结构, 强调说话者试图表达的意思。通俗点讲就是深层结构是言语者的心理认知, 而表层结构就是言语者表达的具体形式。他们之间可以通过平行、并列、对应等不同形式经过投射衍生等进行转换。句法歧义 (syntactic ambiguity) 又称语法歧义 (grammatical ambiguity) 或结构歧义 (structural ambiguity) , 是由于句法结构原因而造成的多义现象。当同一表层结构或表层结构的一部分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时就会产生歧义。 (徐烈炯, 2007)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段可以做两种或两种以上语意理解的一种语言现象, 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例如:某句话里出现两个或多个同音异形、同音同形词或者语法、词汇、句法结构等就会使句子表达意思不明确, 让读者模棱两可, 影响人们的阅读和交流。英语句法歧义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修饰语界限不清引起歧义

英语中很多歧义句有时候是因为修饰语在句中位置或者修饰的范围不定而产生的, 如下面这个句子就有六种不同解释:“The seniors were told to stop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1) 高年级的学生在示威, 校方在校园要求他们停止示威。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desist.

(2) 高年级学生在示威, 校方要求他们停止在校园中示威但可在其他地方示威。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emonstrate elsewhere) .

(3) 高年级的学生在校园示威, 校方叫他们停止示威。

The seniors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were asked to desist.

(4) 有人在校园中示威, 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on campus,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5) 有人在示威, 高年级生在校园中被要求去制止他们。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on campus, to stop them.

(6) 有人在示威, 高年级生被要求去制止他们在校园中示威 (但他们可在别处示威) 。

People were demonstrating and seniors were asked, to stop them from doing so on campus (although they could do it elsewhere)

二、从句关联词引发歧义

如果英语句子从句部分由that引导也会产生歧义, 因为它可以用做从属连词引导名词从句以及副词从句, 也可以用做关系代词引导形容词从句。在引导从句时, 关联词“that”还可以被省略。此外, 它还可以是指示代词, 指示形容词以及副词。譬如例句:The students complained to everyone that they couldn't understand.由于对that的不同理解就有如下几种解释:

(1) The students complained to everyone about the fact that they couldn't understand.

学生向所有人抱怨他们无法理解。

(2) The students complained to those who couldn't understand.

学生向所有无法理解的人抱怨。

三、省略引发歧义

在英语使用过程中, 为了避免部分重复使句子简洁流畅, 句中某个部分或多个部分常被省略从而产生歧义。如:

Kate loves her father more than her mother.

(1) Kate loves her father more than her mother loves him.

凯特比她母亲更爱她父亲。也可以理解为:

(2) Kate loves her father more than her mother.

和母亲相比, 凯特更爱她父亲。

四、词类理解偏差引起歧义

词类理解偏差导致句子成分变化引起的歧义, 如果一个同形异义词的几种意义在同一句中都能成立, 那么不同学习者对该词在句子中的词类解读不同就会造成歧义。不同的词类在句中担任不同的角色, 即句子成分。如:dress一词既可做名词又可做动词。但有时在同一句中既可理解为名词又可理解为动词, 这样就会产生歧义。如:Please make her dress fast.此句就有两种解释:

(1) dress做名词:请赶快缝制好她的套装。

(2) dress做动词:请让她赶快穿衣服。

歧义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 首先占据主动地位的表达者应该在表达过程中注意歧义的消解, 而作为接受方, 可以在语言接受过程中, 依据语境和交际的目的从歧义里做出正确理解的选择。

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 要通过一定的规则来实现。这些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和转换规则等。按照短语结构规则, 一个句子 (S) 可以转换为名词短语 (NP) +动词短语 (VP) (规则1) ;然后, 一个名词短语又可转换成冠词 (Art) +名词 (N) (规则2) ;一个动词短语可转换成动词 (V) +名词短语 (NP) (规则3) ……按照这些规则, 可以将句子“The boy will hit the ball”构成一个树形图, 如图1所示。

运用短语结构规则可以把某些表面结构相同而深层结构不同的句子区别开来。例如, 歧义句“They are cooking apples”, 可以用不同的树形图来表示。在图2-a中, cooking是一个分词, 它和系词are联系在一起, 因而, 整句的意思是“他们正在烹调苹果”。而在图2-b中, cooking是形容词, 它修饰后面的名词, 因此, 整句的意思是“它们是正在烹调中的苹果”。

转换规则是说明句子的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转换关系的规则。例如, 我们可以把句子“The boy hit the ball”转换成“The ball was hit by the boy”。这种转换关系可用被动的转换规则来描写:NP1+V+NP2→NP2+Was+V+by+NP1。通过转换, 相同的深层结构就可用不同的表层结构表达出来了。

当学习者用表层结构或树形图都不能解释某些句子的歧义时, 我们只能从语境中推测它应选择几种歧义中的哪一种解释。有时候歧义的产生可能只是由于句子或词组游离于一定的语境而造成的。如果将句子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 根据上下文再借助常识和逻辑来判断, 学习者就能准确把握该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下的含义, 从而自然而然就消除了句子的歧义。

歧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现象, 存在于人类每一种自然语言中,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英语歧义句语义含混, 模棱两可, 妨碍人们准确互通信息, 是语言交际的障碍。转换生成语法化简为繁, 化繁为简, 用一套明朗的规则方法帮助语言学习者正确理解英语语句, 探讨怎样消除歧义现象, 对语言理解、写作和翻译有着实际意义, 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英语句子存在很多歧义现象, 从而使得言语交际过程中产生很多误会。因此, 本文重点从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相关理论出发, 探讨深层机构与表层结构的真正内涵及关系, 希望能以此为出发点, 探讨出一套新的方法帮助英语学习者深入了解歧义现象, 掌握句法结构, 从而达到更理想的言语交际效果。

关键词:转换生成语法,深层机构,表层结构,歧义

参考文献

[1]傅友相.英语句法歧义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 (7) .

[2]范丽群.从转换生成语法视角认知英语结构歧义[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

[3]李湘群.英语句法结构歧义的认知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 2008 (6) .

[4]吴秀玲.转换生成语法对语言特点的描写[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1994 (9) .

[5]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8.

[6]俞如珍, 金顺德.当代西方语法理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年2月.

英语教学中应关注语言的歧义现象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歧义现象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握语言特点从而自如地去阅读与交流,然而目标的达成并非易事。在英语教与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常可能被一词多义所困而无法确定其含义;我们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更可能遇到一些令人模棱两可的语句,让人弄不清该语句的确切所指,这便是英语语言中的歧义现象——即语句的部分或全部具有两个或更多意义。例如,A:Call me a waitress!B:You are a waitress? But you look more like a queen.关于A句,我们可以说:(1)给我叫个女招待。(2)叫我女招待好了!由于对“call”的理解不同,听话人一时无法确定说话者的意图,这就出现了语言的歧义现象。

英语教学中应特别关注语言的歧义现象。英语歧义一般有三种情形:(1)参照上下文也无从确定词义,这是影响语言交际的实际歧义。(2)歧义存在但不构成交际障碍。(3)一句两解,或无意说出,或有意编造,效果迥然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以下歧义:构词歧义——主要指合成词和派生词要素之间结构或语义关系不确定所产生的歧义。如,unlockable:a.unlock-able(能够开锁的);b.un-lockable(不能上锁的)。

语音歧义——涉及由重音、变音、调核和语调等因素引起的歧义。如,a Russian teacher:a. a’Russian teacher(一个俄语教师);b. a Russian’teacher(一个俄罗斯教师)。

语义歧义——包括词义转化、句子成分的语义关系等引起的歧义。如,Finally, the mathematically minded customer got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a pencil and went into retirement. a.最后,那个有数学头脑的人掏出一张纸和一支铅笔,走到一个安静的角落,算了起来。b.最后,那个有数学头脑的人掏出一张纸和一支铅笔,摆脱周围的干扰,独自算了起来。

语法歧义——包括词类、句子成分、结构层次关系、语法范畴(时态、语气、语态等)、并列结构、主从结构等引起的歧义。如:前面提到的Call me a waitress!便属于此类歧义。

语用歧义——指语言结构在使用中产生的各种歧义,包括话语、含义、修辞、指示、参照以及言语行为等类别。

蓄意歧义和无意歧义——就说话动机和言语效果而言,前者是歧义的积极利用(如双关语),后者属于消极的语病。

书面语歧义和口语歧义——以语言中介为依据,书面语歧义大部分是由缺乏语音特征所造成的,口语歧义则多半由于音变、语音不清、语调组划分不明等。

暂时性歧义和永久性歧义——从心理活动的角度看,前者指在句中某一位置产生,在句子分析完成后随即消失的歧义;后者相反,这种歧义即使在完成全句分析后仍然存在。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歧义的可分性,另外,它还具有层次性和可消除性。

语言结构层次关系复杂多变,构成句子的语言符号常常改变意义。如,He saw her duck. A.他看见了她的鸭子。B.他看到她迅速低下头去。从结构角度分析:A义中动词see后的her duck 充当宾语;B义中see后的her是宾语,duck为动词原形作宾语补足语。

语言的使用受到语境、语用原则等语用因素的影响。语境指说话双方的身份、心理、说话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习俗、文化背景等。语用原则是交谈双方遵守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话语结构及语句信息分布原则等。一个词表示诸多意义,一个结构形式体现几种结构层次关系,一个言语表现不同的意图或含义。语言使用时,必须依靠词语组合、语境等语用因素来消除歧义现象。如,Light,please.可译为:A.请开灯。B.请关灯。C.请拿火来。一个独词句,受话人所能依靠的语义、语法信息极为有限。此句只有依靠受话人的合作,根据特定的语境分析出特定含义,从而完成交际功能。当黑暗的房间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此句,便可指A义。如晚上即将上床睡觉时讲此话,可指B义。如一个人想吸烟,他是想说C义。

教学中对语言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学习语言的必要性,克服只是死记单词、语法的问题,提高语言分析能力,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使用语言的目的。

歧义分析还能为语言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在组织学生按交际情景学习语言时,不应忽略语言结构形式的掌握;在教授语言结构形式时,更不应放弃其交际功能的学习。讲解词汇和结构形式时,不应只着眼于其语意、语义和语法特征,更要揭示其内部变化和外部联系,按照歧义理论,全面地把握语言,动态地认识语言。

总之,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语言的歧义现象,让学生按照语言的动态规律去把握语句、词汇的确切用法与含义。

参考文献:

[1]邱述德.英语歧义.商务印书馆,1998.

[2] Pragmatics.Yule,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Semantics.John I. Saeed. Blackwell Publishers,2009.

浅论英语重音位移与语句歧义 篇12

一、重音位移与歧义触发

英语同形双音节词由于词性不同, 合成词因结构差异重音会位移。例如:'digest文摘、di'gest消化、'dancing girl舞女、dancing'girl跳舞的女孩等。以表达语义为宗旨的表意重音、以基于语者意愿表达强烈对照的逻辑重音和语者抒发感情的情感重音的位移灵活多变, 因此而触发的语句歧义比比皆是。例如:They are tall'boys.他们是高个子男孩。They are'tallboys他们是高脚柜。歧义是语言多义的属性, 是指在言语交流中对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结构的意思, 可作两种或多种解释。歧义存在于任何语言中。美国语言学家Kaplan曾把语言歧义现象比喻为常见的感冒病可谓生动形象。汉语中歧义句也屡见不鲜, ‘周先生不在人事了。’‘哦!他去世了?’‘放弃美丽的女人是愚蠢的!’究竟是没有选择美丽女人的男人愚蠢呢还是不爱美丽的女人蠢?‘武汉市长江二桥’该理解为‘武汉市的长江二桥呢还是名叫‘江二桥的武汉市长?’等各种因同音异义、语句停顿或多音字引发的歧义令人啼笑皆非。然而汉语是 (sylla ble-timed) 以音节计时的, 其重音位移歧义远远不及英语频繁。英语重音是其节奏的基础, 重音位移, 节奏模式随之而变并带来系列音强弱、长短、语速的改变继而触发更多的歧义。

二、英语语句重音位移歧义例解

在英语正常言语中, 语者为了突出语句重要信息常使用实词重读虚词弱化的表意重音。但因韵律节奏规则、新旧信息替换、相邻重读音节影响就会出现虚词重读实词弱化的重音位移, 触发语句歧义。笔者曾就这三个简单语句:1.I have two.2.I have, too.3.I have to.在学生中做实验, 选部分学生朗读, 其余学生在不看文字的前提上听并表述其汉语意思。结果因朗读者重音位的不变, 多数学生都误听为‘我有两个’, 而几乎99%以上的学生都不知道三个句子分别拥有不同的句重音。如果用强弱节拍表示, 三个句子的重音模式分别应是:1、弱强强2、强弱强3、弱强弱。[3]因此, 懂得重音位移才能准确表达与理解语句的不同含义:我有两个。我也是。我不得不。语句中合成词重音位移会引发歧义。例如, 1、It’s a'hard''drive.这是一次艰难的旅程It’s a'hard drive.它是硬盘驱动器。在含逻辑重音的语句中, 语者为强调或对比可任意改变句重音而触发歧义。例如:I'didn’t'say'Peter will go'sight-seeing in Ja'pan. (我没说彼特会去日本观光。) 改变其重音位置:1、重读I意指别人说的;2、重读Peter意指是别人会去;3、重读Japan:不在日本而在别处等。语者在处于喜怒哀乐语境中会超常应用重读弱化而改变语句重音位置, 也会触发语句歧义。例如, ‘Icescream’, she shouted. (‘冰激凌’, 她大喊一声。) 语者在异常激动时会把强弱节奏的'ice-cream变成弱强, ice-'cream, 势必会让听者误解为I'scream.我尖叫。

语句重音位置的随意性、多样性导致语句解析的复杂性、灵活性非寥寥数语所能述之, 应贯穿教研始终, 掌握重音位移技巧、有效化解歧义乃促进口语交流之法宝。

参考文献

[1].孟宪忠.英语语音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陈莹.超音段特征英汉歧义句中的辨义功能[J]集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6

上一篇: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下一篇:肝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