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设计形式语言研究

2024-08-17

漆器设计形式语言研究(精选8篇)

漆器设计形式语言研究 篇1

一、形式语言的含义

形式语言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 把形式语言用于模拟自然语言是50年代中期的事。当时, 许多数理语言学家致力于用数学方法研究自然语言的结构。形式语言基本要素的运用不能回避点、线、面、色彩、空间等, 视觉形态是否具有语言功能, 是进行视觉形态研究的前提。形式语言是把意念通过艺术的手段表现可见的形象, 它是通过眼睛发生作用, 表达和传达一种情感状态。比如在欣赏一系列服装成衣作品时, 首先要从一个系列整体着眼, 形成一个大体印象, 然后再看每一套, 再进一步深入到细节。这对于形式这一概念, 在古希腊哲学中曾经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指事物的形状, 另一方面指事物的类型、内在结构和本性。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明确指出了“内容与形式”这一对范畴, 使这一概念有了明确的规定。形式主要诉诸人的视觉, 而服装的视觉在服装的三要素中都能够体现。

二、服装三要素的形式语言解读

服装有款式、色彩和材质三大要素。其中, 色彩与材质紧密相连, 因为服装的色彩最终是通过材质体现出来的。因此, 色彩与材质在服装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

2.1从色彩角度分析

在服装设计中, 色彩起到了视觉醒目的作用, 例如:去商场购买服装, 进入消费者眼帘的是服装的色彩, 然后是款式, 再是面料、设计细节等。所以色彩作为服装设计的组成部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服装的美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美, 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 最能够创造艺术氛围、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是服装的色彩。色彩是靠视觉而传递信息, 视觉语言直观而形象, 色彩的不同形式已广泛地深入到我们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在服饰中色彩可以说是最响亮的视觉语言, 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 同时色彩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 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每个色彩都有不同的特性, 都有独特的色彩感情与个性表现。服饰色彩的情感表达正是将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搭配, 表现出热情奔放、温馨浪漫、活泼俏丽、高贵典雅、稳重成熟, 冷漠刚毅等变化迥异的风姿风韵。从服装色彩的角度我们不难发现服装色彩着重于审美性一方。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服装色彩审美能力也在提高, 这就需要倾注更大的注意力, 在形式美的角度去研究和探索其美的规律, 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

2.2从款式角度分析

任何一件服装艺术作品, 都会有通过设计形成的视觉中心, 我们称为设计焦点或设计眼。在服装设计中, 廓形、细节和风格线是设计师用以表达和体现流行特征和设计意趣而形成设计焦点的基本方法。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形状, 是眼睛所把握的物体特征之一, ……我们看到, 三维物体的边界是二维的面围绕而成, 而二维的面又是由一维的边线围绕而成。对于物体的这些外部边界, 感官可以好不费劲地把握到。”

服装的外部边界也就是所谓服装的廓形。正如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说, 服装的轮廓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或者说强度和速度是大于服装的局部细节的, 它决定了服装造型的总体印象。因此, 廓形可以用来区别和描述服装的重要特征。在服装设计中, 廓形可以塑造服装款式的风格, 同时也是表达人体美的主要手段。它可以强调或夸张人体某部位, 从而获得人体美的新概念。对成功的服装而言, 再也没有比线条更重要的因素了。所有重大历史时期的服装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轮廓线。

2.3从材质角度分析

服装材质的美感是体现服装艺术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材质美不仅能丰富材质的形态表情, 而且还具有动感、生动的审美特点, 体现了人对美的创造性。服装材质美的精神内涵是质感美和肌理美。质感美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纺织服装的科技进步, 服装设计师目前难以控制, 因此对服装材质设计的审美活动主要集中在肌理美上。材质肌理设计得如何, 直接影响到服装设计的观念表达是否准确到位, 视觉美感是否完美。手工与艺术制作是材质设计的重要环节。一件优秀的作品, 不仅构思要独特, 而且表现形式和制作更需要完美精致。此外, 应注重对材质的了解和选择以及与再造加工工艺的协调运用, 从而正确表达设计的主题风格。材质的再造是表现肌理的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之一。材质再造就是把现有的纺织面料, 经过设计制作等表现手法, 改变其当前的形态和视觉面貌, 创造出新的面料视觉效果。不同材质有不同的再造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不仅有传统的再造工艺手段, 而且出现了高科技的工艺手段。经过材质再造的面料增加了服装的可视性, 完善了服装的风格, 体现了服装的魅力。

三、服装设计形式感的区别

如果是欣赏一首诗或者一幅画, 通常作为形式主体和作为形式客体的纯艺术作品是彼此独立的, 审美也是在无利害关系的境况下进行的。服装当然可以作为纯粹的艺术品来欣赏, 形式主体可以通过对作品的色彩、材料和款式等方面进行主观判断。但是, 由于服装艺术具有穿用功能, 对于服装的最终审视往往是在使用者将服装穿在身上的前提下进行的, 哪怕这种穿用仅仅存在于想象中, 也会存在这样的情况, 这就使得服装艺术的审美活动存在功利性的一面而有别于其他艺术品的审美方式。绘画的形式语言, 通常由那些与媒材相关的特殊的内在因素构成。这不仅是线条、外形、色彩、色度、色调、构图, 而且更是肌理、刮痕、墨色、颜料的堆积, 以及画面上的笔触等等, 还包括颜料的表面、滴洒的痕迹和颜料的材料特征, 抑或是款识、钤印。总之, 绘画的形式感可以用物质特性来体现。而服装的形式语言要依附于审美的主体和客体二合一, 这是区别与其他设计门类的地方。

四、结语

总之, 服装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以服装艺术特有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这三个方面为主来传达形式与服装之间丰富的内容与信息。阐明服装设计艺术的形式语言, 强调服装自身的形式要素, 以及服装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形式特征, 使得服装作品的主题性、思想性得到充分地激发和释放, 极大地丰富了服装设计的表现手段, 使服装设计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1]李超徳.设计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 126页.

[2]陈燕琳.服装色彩与材质设计.中国纺织出版社, 67页.

[3]卞向阳.服装艺术判断.东华大学出版社, 211页

速写的形式语言研究 篇2

关键词:速写;形式语言;情感;意义

可以说,影响速写作品质量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结构和比例等因素,还有就是形式语言。创作水平较高的画家都能够熟练应用形式语言,从而衬托出作品的灵巧、生动、简洁。但是,如何将形式语言成功应用到速写创作中去,是摆在所有初学速写者面前的问题。本文以速写概述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速写形式语言的重要意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实现速写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一、 速写概述

速写一词,是由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它主要指的是将客观事物最具表现力的瞬间和特点迅速捕捉到,寻求的是简练、概括性的表现形式。在中国,很多人对速写的理解就是快速的描绘,从时间范围来讲,这种理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这个“描”字就将速写的特点表达了出来。和其他绘画形式相比,速写更能将艺术家的真实意图显现出来,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是其他绘画形式不能比拟的。画家在速写的过程中更具创造性,在对客观物象进行整体把握之后,通过概括、强调以及夸张的手法将物象表现出来,使作品具有简练、夸张的特点。这种充满画家主观意识,并按照自己的审美感觉来进行的创造性的简化绘画形式,使速写艺术具有鲜明的独特艺术特征。

二、速写形式语言的重要意义

所谓的速写主要指的是绘画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用简练、生动和概括的艺术手法对客观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其特点进行敏锐捕捉而进行快速绘画。线条作为速写中的重要形式语言之一,在开展速写训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速写的一种载体,线条的应用是评价速写作品的重要审美标准。因此,想要创作一幅好的速写画,必须在其形式上多下功夫。中国有一句俗语叫“人靠衣服马靠鞍”,良好的形象是依靠衣服衬托的,成功的形象设计才是获得人们关注的不二法宝。同样,语言作为一门艺术,不同的表达方法能够表达出同一个意思,但是,在表达效果方面却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语言的组织和声调升降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而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大家更愿意听他说话。速写自然也不例外,其形式语言运用的好坏会对速写作品的整体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线条应用在速写中,就对于速写创作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 速写形式语言的分类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验证了生活的多样性,艺术作品能够感染人、打动人的原因,不仅仅体现在内容的新颖性上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有新的形式。而艺术家想要通过形式,建立起和受众的沟通渠道,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就离不开内容、情感、思维的支撑。想要实现内容的深化,需要掌握符合艺术要求的形式语言,这样才能使自己所创作出的作品更具感染力。无论是哪种艺术,其表现语言皆来自生活,甚至源于生活的提炼和加工,不同的环境、空间和艺术家的情绪拼凑成了一幅非常有意思的画面,不仅灵感得以发泄,更为重要的是实现情感和形式语言的完美结合。速写的形式语言,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形式,一般来说速写的形式语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

画家在速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线条的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线条的直曲柔硬、疏密浓淡以及快慢强弱,都具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同时,线条的塑造还可以表现出光线的重量以及质感。一般来说,表现实线的过程中都是由于细而肯定的中峰完成的,而虚线的表示则由侧峰来完成。实线一定是清晰的,虚线则是较为模糊的。在速写的语言形式中,线条的虚实会受到受光面的影响,一般受光面都是实线,而在背光面或者是黑暗处多是以虚线为主。同时,比较长的线条能够引导人的视觉,而运用曲线则能将流畅之感充分展现出来。规则的线条会让人感觉严禁、整齐,不规则的线条则会让人感觉自由、生动。不难看出,速写中的线条非常具有表现性,在速写中的应用不仅能够自由奔放,且有张有弛,将绘画作品的气势和节奏充分表达了出来。所以说,线条在速写的中代表着画家的心灵轨迹。

(二)面

速写中形式语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而面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画家进行主观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作为画面的一种团块关系,面是构成画面大势以及黑灰白的重要因素。可以说,面对整个作品具有重大影响,也是画家在创造速写作品的过程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速写的创作过程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模拟过程,更是对整体画面进行组织的过程。速写的面既可以对密集线进行归纳,可以对琐碎细节进行概括,可以对自然光影进行统一,也可以对花饰纹样进行整理,甚至还可以将局部形体概括为构成平面,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具艺术感染力,从而达到吸引观赏者眼球的目的。

(三)线面结合

在速写艺术中,最常用的形式是以线为主,而以阴暗体面为辅,这也是画家在速写作品中表达自己感受的重要载体。明暗线条的变化和线条的结合,使画面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而不是单调生硬。造型中线和面的穿插、虚和实的结合,明暗的节奏及形体的界线都是线面结合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画面的明暗深浅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因此,实现线面的完美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画家需要对色调变化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对物象明暗规律的变化以及体面转折和光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正是由于线和面的结合,使得速写的艺术风格更加复杂多变且自由奔放,真正凸显出了速写的价值。

此外,速写按照语言、目标的特点,还可以分成习作性、表现性、创作性三种速写类型。虽然,艺术通常都是非常复杂的,有很多的内容也是相互交融的,甚至是模糊的,但是,针对速写的形式语言,我们还是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学习的。习作性速写,主要是以写实造型为依托,通过写生直接生成作品,其目的是对个人造型能力进行训练,这一类的画家更加关注的是速写的客观性。表现性速写,主要指的是速写作品有着明显的个人特征,很多画家都是以速写为载体,把作品当做语言转换的手段,这就使速写更具丰富的语言量,其魅力也在作品中充分体现。比如,文森特·梵高的作品,个人特点非常明显,艺术表现力也非常强。其创作性速写作品体现出一定的实验性和观念性,这些作品不一定根据模特来完成,更多的则是由画家自己的主观臆想完成的,可以说这样的作品是艺术家的最终作品。这样的作品更能突出的是画面的形式感和构成感,其重点强调的是画家主观意图在作品中最大限度的呈现。

四、 速写形式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内涵

在素描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表现对象的方法、规律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作为一种慢写艺术形式,它需要花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但是对于对象的表达上也显得更为深刻、真实和客观。而速写则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创作形式更重视画家在瞬间的情感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表现出坚定果敢和自信心,实现了画家主客观世界的有机融合,是他们进行自由表达情感及宣泄情绪的重要方式,表现出画家最真切的主观愿望,更是对其本身情绪的升华。画家通过简单的线条达到了以简胜繁的效果,让人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生发出一种无限的遐想,并产生情感共鸣。因此,想要速写的形式语言能够将画家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首先自己应真正喜欢所要表达的对象,并充满激情,然后再将这种情感迅速地表现出来。

五、 速写形式语言的有效应用路径

虽然,素描和速写都是常用的绘画形式,但是,能够画好素描的画家,不一定能够画好速写。这主要是由于素描有很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和推敲,而速写更注重的是画家瞬间情感的宣泄,它需要画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受力以及果敢的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画家不断地进行练习,并深入、观察和感悟生活。就以速写大师叶浅予为例,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速写作品,也出了很多本专著,大部分的时间,他都会随身带着速写本,将生活中能够让自己心灵震撼的瞬间都记录下来,这也是他能留下大量优秀速写作品的关键原因。此外,在进行速写练习的过程中,应秉持由繁到简、由静到动、由小到大的原则,从而提高自身运用速写形式语言的能力。

六、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速写形式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速写的艺术本质主要体现在追求艺术目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感受的完美融合中。与其说速写艺术是一种技巧性的训练,不如说它是一种对感知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感觉的练习,速写能够将画家对对象的提炼、简化以及创作方面的追求体现出来,其作品更是他们独具创造力的重要体现。通过对形式语言的有效应用,使作品独具魅力和特色,让人们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能够触动他们内心的情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李雪芬.速写的形式语言[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0,(03):56-57.

[2]张玉奎.关于速写中形式语言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1,(06):68.

[3]索启.速写艺术形式创造与表达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26):79.

[4]于树斌,肖素红.速写在造型艺术中的功能与地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23-24.

[5]王琦.论线在速写中的艺术表现[J].美与时代(中),2014,(12):112.

[6]周利群.速写:连通心灵的艺术[J].美术观察,2013,(07):76.

作者简介:

漆器设计形式语言研究 篇3

关键词:漆器图案,装饰图案,构成形式

“漆器”是指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中国古代漆器受青铜器的影响,并结合日常生活、劳作中的所感所悟,创造了具有神异的动物纹饰、几何抽象纹饰以及植物和自然景物等装饰纹样。古人以这些抽象的纹饰造型,根据器物之形态大胆表现,使其统一于器物之内外形,呈现出了完美的艺术作品。这些纹饰运用的抽象理念、同构手法以及构成表现规律都可以折射到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理念中去。

一、漆器纹样构成特征

(一)因形就势。古代漆器中的纹饰都绘制在器身的内部或外部,其花纹、样式或构图是依据漆器的外形决定的, 在花纹创作的时候就要把整个漆器外形作为考虑的因素,也就是整体性,这一点对现代装饰图案构图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现代装饰画也是绘制在物体的表面,装饰物体,在装饰画构图期间要把整体的外形考虑清楚,有助于形成一幅具有整体性的现代装饰画。

(二)提炼概括。漆器纹样中的造型极具概括性和抽象性,大部分纹样都是从真实的事物中提炼和概括出新的图案,运用抽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使漆器的纹样既具有写实意象,又表现出抽象概括的美学特征。现代图案设计可从古人的创作上吸取灵感,图案创作从具象到抽象,大量运用抽象提炼的方法,运用点、线、面三种元素分割画面。

(三)异形同构。异形同构是将不合逻辑的物体通过形态的相近性而非现实地联系成一个整体,传达出某种特定的信息和不同物质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新的意义和价值。这种表现手法不仅在图案创作上常用,还广泛运用在创意海报中,使人有二次联想。异形同构的手法给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创作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价值,现代是读图时代,人如何快速地从一个图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需要图形包含多层寓意,这就需要用到异形同构的方法,使图案不仅具有形式美,也具有寓意美。

二、漆器装饰纹样构成形式表现在现代装饰图案中的美

中国人自古就有人与自然融合的“天人合一”思想,这种人与自然共存共生的和谐观,反映了中国人注重整体的观念。整体观念同时也体现在了漆器纹样构图中,单个器皿注重器皿图案的整体性、次序性,组合型器皿注重器皿与器皿, 以及器皿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和谐统一。如此整体性地表现纹饰图案的方法和构图形式给现代装饰图案设计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参考依据,让现代图形依据传统的构成方式创造出了中国现代装饰图案的独特美感。

(一)单独构成。我们经常可以在漆器上看见一个独立的图案,它经常是由一个单独或几个单独的纹样组成的画面,这些图案多种多样,大多以动物纹样为主,在构图上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位于漆器之中。在现代装饰纹样设计中, 也常常运用此形式,在繁杂的画面中,为了突出重点,可以加强周边装饰与中心图案的对比,使中心图案更加醒目。

(二)组合构成。漆器器皿除了单独构成的装饰方式外, 还常常有几种辅助性纹样,在一个器皿上重复出现,对器皿进行装饰。通常有一种或两种辅助纹样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方式对器皿重复构成进行装饰。将漆器中组合构成的方法放到现代装饰纹样设计中,把一个纹样通过不同的组合构成可以产生出很多的可能性,丰富图案的变化,使设计出来的图案更丰富。

三、现代图案中云纹应用案例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标志是一种象征性符号,是代表某种事物的性质和其本质特征的符号。”如沈阳城市旅游形象标识,运用祥云作为标识的主要元素,把祥云和沈阳标志性建筑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它运用提炼抽象的手法把云纹纹样进行处理后,得到了一个抽象意味的云纹,并结合沈阳标志性建筑既表达出了标志设计的基本内涵,同时还具有中国特色。

(一)奥运品牌设计中的祥云纹设计案例分析。在2008年北京成功的申办奥运会,其最闪耀的就是以云纹纹样为主题的奥运形象设计。其纹样的基本造型元素是涡形曲线,按一定规律组合排列。流动形云纹、结合奥运火炬,极具美观性。带状云纹整体造型粗壮,传递出倍增蕴力的气势。 为金镶玉奖牌的设计更增添了中国传统的文化。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是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漆器纹样构成所具有的审美特点和表达方法不单是形式美的体现,更反应了古人对于文化艺术的创新精神。现代装饰图案设计人员在设计纹样时应该更多地需要考虑传统图案以及它们背后的寓意,不应只是拿来主义不假思索的直接运用,对待传统的图案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融会贯通继而有所创新。

参考文献

[1]胡玉康.战国秦汉漆器艺术[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形式对比研究 篇4

[关键词]英汉;思维方式;语言形式

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法、语音等方面有着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和生存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和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英语和汉语能够反映出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特征和风格,体现出各自民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观念。而且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只有充分了解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才能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水平。本文就将对英汉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进行对比研究。

一、与思维和语言相关的理论

语言和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能够反映思维的变化,将人类的思维以语言的形式传递给他人,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下面就将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我们研究英汉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时不能把这两者分开,而是要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辩证地看待。目前学术界关于语言和思维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语言和思维统一论,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思维决定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而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能够反映和体现人的思维。这种观点非常客观和实际,比较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第二种理论就是语言和思维相对论,这种理论承认语言和思维是相统一的,承认思维能够决定语言,但是他们认为不同思维决定语言的方式也不同。第三种理论则是语言和思维认知论,他们认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这两者并非密不可分。

我们要辩证看待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看清楚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事实,即语言用自己的形式来约束思维,而思维则以自己无形的想法规定着语言。英语和汉语不仅思维各异,语言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进行这种对比研究非常有意义。

二、英汉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英汉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这与两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社会和语言环境有关,了解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不仅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帮助,而且还能帮助我们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下面就将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对比进行阐释。

首先,英语和汉语思维模式差异之一——理性和悟性。汉民族思维注重思维和心理上的领悟,不太注重语言形式,也不太注重逻辑和实证。但是西方民族就比较重视逻辑和实证,其思维方式具有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特点。所以英语的句子结构非常注重形合,而汉语的句子则非常注重意合。英语比较注重形合,会使用很多关系词把句子的语法结构组合完整,而且还非常有逻辑,概念界定也很分明。而汉语比较注重意合,所以汉语会省略掉很多关系词以达到集中动词名词突出效果的目的,句子的语法呈现出隐性的状态,看着好像概念的界定和判断都不太严密。所以在学习英语时中国学生很容易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出现主题和观点不明确的现象。其次,英语和汉语思维模式差异之二——个人和集体。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是个人主义,非常注重个人观点的表达,话语中都充满了自信的语气,说话也比较直白,喜欢直截了当和开门见山。所以英国人写文章和说话常常都是开篇点题,主题比较突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总后分型。而我们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螺旋形的,即所有的说话和写作都是围绕一个话题螺旋式展开的,文章的开头也常常是从很远的外围问题入手,陈述的手法比较委婉和曲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分后总。再次,英语和汉语思维模式差异之三——静态和动态。汉语一般都是具体思维模式,而且汉语是动态的,所以汉语中有很多动词;英语一般都是抽象思维模式,而且英语是静态的,所以英语和汉语相比较英语使用的动词要少很多,但是英语的抽象思维就需要使用大量的抽象名词和介词等等来表达。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常常不注意两种语言的差异而出现错误。同时使用英语的民族他们的思维都是个体和独特的,所以英语喜欢使用表达具体概念的词,在表达上使用的词比较细腻和具体。这些词让英语这门语言变得更加简单和准确,而且变化性又很强。但是汉语民族的思维是整体且综合的.所以汉语词汇表达常常是泛指.会在词汇面前加上副词来进行修饰和限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英语和汉语都反映特定的文化,所以汉语中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在英语中就有可能毫无意义。英语常常使用颜色词“蓝色”,例如“blue mood”,汉语则没有这样的表示,汉语常常将悲伤与人体器官联系起来,例如“肝肠寸断、愁眉苦脸”等等。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而且二者有着很大的思维差异。西方分散的、静态的、个人的和实证的思维方式跟中国整体的、动态的、集体的和感性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导致语言形式的差异。

三、英汉语言形式对比研究

受英汉思维形式差异的影响,英汉的语言形式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灵魂。了解英语和汉语语言形式的差异对我们学习英语也有很大帮助,下面就将对英汉语言形式对比进行阐述。

首先,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之一——语音差异。在语音方面汉英两种语言表现出极大的差异,一方面组成汉语语音的基本元素是音节,具体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声母的数量为二十一个,韵母的数量为三十九个,声母的主要成分是辅音,韵母则由元音充当。而英语的基本组成单位是音位,包括元音单位和语音单位,在英语中对于音位总数的多少各派之间的争议很大,有的美国语言学家认为音位共有四十四个,而有的英国语言学家则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英语音位一共有四十七个,在汉语语音系统中比如n、m这些辅音音位和英语语音系统中的一些我们常见的辅音音位并无太大差别,但是类似于长短元音这样的英语语音在汉语中就找不到对应的音节。另外在英语中还有连读、弱读、同化这样的语音连续现象,这在汉语语音中是不存在的。这就导致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往往很难听出在汉语中并不存在的英语语音,比如分不清长短音之间的区别。对于汉语中并不存在英语中连读、同化等语音连续现象,英语初学者在汉语语言的影响下很容易忽略了这一点,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个别单词或者听不太清的音节上,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另一方面,汉英两种语言系统对音位的分析不同,汉语是音节计时,英语则是重音计时。在汉语中,句子中无论什么字都是一个节拍,每个音节都需要重读,句子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音节数量的多少,而英语单词在读法上可以分为重读音和轻读音,在英语句子中,轻读音只是陪衬,重读音才是主角。两个重读音之间出现的非重读音节的个数虽然不一定相同,但是出现的时间间隔却差不多等同,这在英语中被称为“等时距”的节奏模式。英语句子中一般像形容词、名词这样的实义词是需要重读的单词,句子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往往隐含其中,是整句的重心和关键所在。和汉语不同,英语句子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重读音节的数量,而不是非重读音节数量的多少。这就导致学习者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汉语中每个音节都要重读的影响,不能够有意识地辨别判断英语句子中的重读单词和非重读单词,即抓不住句子中的关键之处,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理解英语学习的难度。其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之二——语法差异。在语法方面,英语时态通过动词时态的变化加以体现,汉语则通过一些词汇手段来表示。为了表示行为发生的时间,英语时态方面有一般过去时、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等。动词的形式也有过去时、现在时、进行时等方面的区别。在汉语中动词不会根据动作发生时间的不同而发生任何变化,要想表现出特定时态的变化就必须通过如“现在、将来、经常”等特定的词汇来表现。英语单词一般在后面加“s”或“es”等来表示其复数,而汉语则没有这种变化,一般采用“很多”“许多”这种词来表示复数的概念。在英语的名词和代词中经常有所有格、普通格等格方面的变化,在汉语中则通过“我的书”“他的本子”等词汇手段来表示。英语中有些词是分性别的,如“cock、cow、waiter”等,而在汉语中则通过“男、女、公、母”等词汇手段来表示物种的性别。再次,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形式的差异之三——书写差异。在书写方面,英语是拼音文字,汉语则是象形文字。英语以二十六个英文字母为组成部分,汉语则以部首、偏旁作为单词拼写的基本要素。

思维和语言有很大的关系,语言决定思维,思维支配语言,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内容和形式。英语和汉语的不同之处也主要是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上,因为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都不相同,所以二者在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上有很大差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分散的、静态的、个人的和实证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是整体的、动态的、集体的和感性的,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也会严重影响语言形式的差异,导致英语和汉语在语音、语法和书写差异。所以研究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形式差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既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英语水平,又能够让我们加深对西方国家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佟玲玲.英汉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对比[J].中国培训,2015(18).

[2]彭家玉.英汉思维差异在语言上的反射[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1).

[3]孙邵.英汉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对比[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6(04).

[4]梁华.英汉思维差异与英汉语言表达方式对比[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04).

[5]伍小龙、丁卫民.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翻译[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02).

[6]唐志高.从英汉思维差异看英汉互译[J].山西师大学报,2006(01).

(收稿日期:2015-12-25)

[基金项目]2014年山西师范大学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基础笔译理论与实践》(编号:SD2014J1ZYK-02)

基于数理量变的设计形式语言解析 篇5

关键词:科学,数理量变,设计艺术,形式

0引言

设计艺术形式与设计内容的关系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 在人、设计环境、设计主题的共同影响下设计内容与设计形式共同构成完整的设计作品。形式是设计的外在表现手段与方式, 内容是设计作品的本质核心, 形式服务于内容, 内容通过合理的形式得以传达。

设计形式语言要素通常包涵色彩、形态、文字、意蕴等许多方面, 这些语言的表达要按照一定的秩序原则组织起来才能传达出优美的设计形式感, 设计过程中的组织构造所遵循的原则被称为形式美的法则, 设计形式原则是在长期设计实践中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不断整理积累、提炼概括、总结出的形式法则与原理, 是设计作品美感形成过程中应该坚持的设计基本原则。

1科学与设计艺术

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是对宇宙、地球、人类生存环境、社会及自然界依照数理分析与演绎计算、语言文字阐述说明、理论思辨与分析论证等方法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与结构。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方式, 但其中蕴藏的数理分析方法却为艺术设计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而艺术设计属于跨学科专业类别, 是艺术、科学、技术、工艺、人文等众多学科的集大成者。设计的视觉形式感首先起源于艺术,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技术革命的推动, 人类一次次超越自己, 在认知世界、改造生存环境、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实践等领域发展迅速, 在提高产业效能、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 设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优秀的设计作品不仅节能减排、帮助提高使用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同时也引领人类社会的审美意识和追求, 塑造人类社会与人自身的精神品格。艺术设计在与科学、艺术、技术的长期交汇融合过程中不断验证着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哲学命题。

当今的信息时代, 新媒体技术崛起, 高科技水平日新月异。随着知识经济体系的快速发展与完善, 艺术设计与科学的融合更加深入, 人们在后现代文化语境里逐渐适应了多元审美观念的包容性, 设计艺术审美趣味也趋于多元化。历史中的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审美标准与当代光怪陆离、前卫时尚的视觉形式共同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尤其在当代社会中, 平面设计、影视媒体、数字交互终端等生活元素的普及应用, 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接受着抽象设计形式语言的美感浸染, 设计形态语言中数理量变的形式因素在抽象与理性的设计形式语言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数理量变关系中的形式法则

数理量变是控制设计要素在视觉量感及心理感受方面的重要手段, 是衡量作品的形态与形态组合关系恰当与否、现代构成视觉感是否强烈的重要分析指标。量变累积产生质变, 容易形成固定的视觉印象。数理量变关系影响到作品的比例关系、版式分割关系、尺度关系、节奏形式感的形成、韵律视觉动势的形成等几方面的效果, 而在设计中, 以上几点又常以形式法则的内容出现。

形式法则是指导设计的形式规范, 比例尺度的掌握、节奏韵律的形成、空间分割与重心设计等通常成为作品秩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在设计过程中, 形态、色彩、位置、空间等要素在数量上的严谨分布关系构成作品良好的秩序感和现代感, 例如音乐厅内部空间的设计中, 墙面用线材长短梯级递增、递减的方法构成, 容易带来视觉上音乐律动效果的联觉, 在线条的排列方法上, 间隔的排列样式既考虑了隔音、吸音效果, 也造成了视觉的间歇与节奏和韵律感。

节奏概念借鉴了音乐节拍的概念, 原指有规律的间隔交替出现的强与弱、急与缓、长与短、刚与柔等等音律变化。借以说明设计形式语言中的形态排列的有规律趋势, 为增强视觉效果, 节奏的形成需要至少三个元素的排列; 韵律是在优美的节奏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具有旋律美感的形式, 只有好的节奏才会产生优美的韵律感, 重复、近似、渐变等原理就利用了视觉形象的不同排列样式产生节奏感以及优美的韵律感, 而特异的形式语言则将重复与对比的要素相结合, 也利用了节奏的突然变化产生视觉矛盾冲突。

比例关系指在设计作品中设计元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数量比关系, 以数量的关系作为严格的界限。古希腊人较早利用数理量变知识研究美的数量比例关系, 并提倡“美是和谐与比例”的概念。设计艺术中常用的数理比例关系有1: 1. 618 黄金比、等差数列比、斐波那契数列比等, 这些比例关系既经典优美又富于科学严谨度, 理性而规范有序。设计要素在数理规定性的控制中能够形成典型的风格特征, 数量量感的精确与否直接影响设计的精美程度。但是, 如果过于强调理性的数量而忽略审美要素, 则容易使作品陷入机械刻板之中, 所以要掌握数与量的“度”, 控制好作品比例。

尺度关系作用的发挥也是数理量变的累积效果, 正如空间设计中人机要素的发挥要研究人体比例、机能及与环境的尺度对照关系。为方便人们的生活, 从室内设计到建筑空间设计、环境规划设计等无不需要遵循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而人机工程学是基于人、环境、设计等多方面因素的工程技术规范参照, 其中的设计尺度与比例关系有着严谨而复杂的技术规定。在实际设计中, 结合人体高度、体重、宽度、头、躯干、四肢的比例关系、自然伸曲、扭动、拉伸、其他运动与动作习惯考虑设计人们居住与工作、生活空间, 能够提高人居舒适度及工作学习便利度, 这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均是设计尺度关系的依据, 是合理设计的基础。居住空间、商业空间、餐饮空间、办公空间、共享空间等场所的坐具设计、卧具设计、柜台、工作台设计、会议桌、影视墙、展览展带等合理的人机工程学尺度关系原理应用是空间区域设计方便与否的重要保障。产品设计、服装设计等也是如此, 离开了尺度数量因素, 设计不仅降低了使用效率, 甚至有时会无法正常使用。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设计在期刊、书籍、包装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设计样式越来越新颖, 大到建筑外墙户外广告, 小到图标设计无不用到版面的分割原理, 其实几何分割的原理不止于平面设计, 空间设计与新媒体设计等领域也都在运用分割的设计原理。

分割构成是在纯粹而冷静的数理分析基础上的设计与应用, 分割的类型包含平面形态分割、立体形态分割以及空间中的内空间、外空间、实体形态和虚化空间的分割等, 其形式类型包括等分分割、等量分割、比例分割、自由分割等, 分割的效果富有几何理性逻辑之美, 现代设计运用较多。分隔形式的空间设计易造成合理而明晰的感觉, 显性分割线或隐性分割线的使用对设计元素的限制作用使设计作品形象更突出而富有秩序感, 分割的形式感对于复杂的设计元素来讲具有归纳、整理控制的作用能够形成较强的韵律美感。平面设计中的“瑞士骨格”风格就是充分运用分割的视觉原理来形成的版式设计样式, 在当代出版领域仍然使用并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有新的面貌。

3 结语

在当代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环境中, 数理量变的处理带来设计形式语言的相对精确而冷静的表达, 使得形式法则严谨的规定性具有更强的适应度和操作性。

参考文献

漆器设计形式语言研究 篇6

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系统针对油气田生产业务数据, 提供针对不同决策层所需要的多维数据分析结果, 而其所处地理环境复杂, 客户端类别多样, 决定了标准多维分析语言的功能发挥受限, 且容易导致系统设计的复杂性和冗余度过高。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设计的目的在于实现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与用户的查询交互接口, 该查询语言需要在生产数据立方体的基础上, 展现形式多样且直观的多维分析结果, 提供上卷、下钻、切片、切块等多维分析功能。油气生产数据仓库使用雪花模式来组织多维数据集, 在建立维的结构时, 注重对层次结构的设计。在设计查询语言时要考虑这些特征, 同时也兼顾表达能力和易用性两方面的要求[1]。

1 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系统对查询语言的要求

设计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的查询语言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使用扩展的SQL语言, 根据系统的要求对SQL语言的语法结构做一些调整;另一种是使用MDX语言, 进行多维查询语言的设计[2]。

从易操作性和功能实现方面对SQL和MDX进行比较, 不难发现, 在数据仓库中进行多维数据分析时, 使用MDX语言更方便。首先, MDX语言站在数据立方多维模型的层次上, 而SQL语言是站在数据立方实现方式的层次上来描述查询;其次, MDX的语法描述比SQL要简单, SQL查询要描述繁多的投影属性和连接操作等, 而MDX语句可采用层次路径、枚举关键字等语法, 使语法描述尽可能简单[3];再次, MDX的语义描述比SQL要清晰, SQL语法不具有表现维和度量等多维特征的功能, 而MDX是一种能较好地描述多维查询语义的自然语言;最后, MDX能更好地描述返回的多维结果。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 可以认为在OLAP系统中MDX语言比扩展的SQL语言将更能有效地表达查询[4], 因而考虑使用前者作为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系统的用户接口。

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中提供了多维表达式 (MDX) , 但该语言过于复杂。本文将以扩展MDX的思路, 并借助用户定义函数 (存储过程) 在服务器端提供的指定服务, 来实现基于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多维概念模型的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educed and Meliorative MultiDimension Expression (简化改进的多维表达式, 简称RM_MDX) 。

2 RM_MDX设计原则

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系统中, 执行多维分析的终端设备并不仅仅限于台式电脑和移动电脑, 还可能是其它一些便携设备, 例如掌上电脑、基于PC工业标准设计的小型行业专用商用PC, 以及其它一些硬件配置不高但是便于移动操作且安装着精简操作系统的查询终端等。这要求查询终端上所使用的多维分析表达式不能够过于复杂, 要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多维分析功能, 且安装使用简易, 对操作系统环境无过多要求。其OLAP分析服务流程如图1所示。

从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的应用特点出发, 设计RM_MDX语言时应遵循4个基本原则: (1) 体现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多维分析处理的特点, 重在应用; (2) 提供符合油气生产数据分析的功能集, 尽量降低其复杂度; (3) 对于某些特殊分析功能, 可以考虑使用多种手段扩充; (4) 便于接口模块解释执行, 方便与OLAP服务器的交互[5]。

3 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设计

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既要满足油气生产数据仓库的分析查询需求, 又要能够和主流数据仓库系统之间具备良好的用户接口。在充分研究标准MDX语法之后, 从MDX语言的语法集中抽取了适当的基本语法, 作为设计RM_MDX语言的基础, 并结合具体业务需求, 对多维分析查询语法做了一些扩展和形式限定。

RM_MDX语法的基本结构如下:

SELECT[, ]

FROM

[WHERE, …];

其中, 代表轴维度, 形式为:

::=[]ON (dimension_name)

::=[]ON (dimension_name)

也可以使用简化形式:

::=[]

::=[]

代表切片维度, 用来将返回的数据限定为特定维度和成员条件。代表数据立方名。

RM_MDX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6]:

(1) SELECT子句在MDX基础上的改进: (1) RM_MDX规定SELECT子句具备两个轴方向, 更加方便地实现了多维结果在二维空间上的展现; (2) 成员的关系通过层次名和属性值来定义, 有利于查询语义的表达, 并快速确定其层次关系。

(2) WHERE子句在MDX基础上的改进: (1) RM_MDX的切片维度采用更加灵活的设计。WHERE子句由多个切片维度组成, 切片维度与轴维度使用相同的结构, 均代表同一个维度上的信息, 这样将由单个成员构成切片维的元组; (2) 在切片维度定义中, 通过属性表达式来限制非层次属性, 这样在RM_MDX的切片分析中, 可以针对层次属性和非层次属性进行限制。

对MDX语言进行改进后, 形成了RM_MDX的基本语法。改进过程遵循了设计原则, 语言功能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本文主要采取了以下两种方法来扩展RM_MDX的功能:

(1) 使用.NET用户自定义函数来改进MDX。在油气数据分析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类似这样的需求, 即管理者想要查询每年净利润和基于装载日期的利润累加总和。为了执行此类操作, 使用.NET编写自定义函数, 运行于服务器端, 调用多维分析指令时则将成员及其对应的值传递到形参列表。

(2) 使用AMO存储过程和AMOMD Server存储过程来改进MDX。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系统中, 改进MDX查询更多的是使用AMO存储过程和ADOMD Server存储过程。在分析油井生产数据时, 管理者有时仅需要在某一范围生产数据中取样, 比如返回区块1中所有油井列表中前10%的井生产数据, 以分析该区块中油井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存储过程的引入, 使得RM_MDX能高效地实现此类多维分析功能。

4 RM_MDX解释模块设计与实现

解释模块介于前端查询分析工具与OLAP服务器之间, 它是RM_MDX与Analysis Services之间的接口, 其主要功能为:检查RM_MDX查询语句的词法、语法及语义;根据RM_MDX的语法规则将RM_MDX查询语句转换为标准多维表达式。RM_MDX解释模块架构如图2所示。

词法分析对MDX语句从左至右进行扫描, 按词法规则识别单词符号 (关键字、标识符、数字、运算符和特殊符号等) , 并产生用于语法分析的终结符流;过滤掉RM_MDX语句中的解释和空白 (由空格、制表符等引起) ;记录输入的RM_MDX字符串的位置信息, 以便出现词法或语法错误时, 出错处理模块可以报告输入MDX语句错误的具体位置。语法分析从词法分析子模块读入终结符流, 并从终结符流中识别各类语法成分, 根据设计的MDX文法, 找出MDX语句的结构从而检测MDX语句中的语法错误。如果检测出语法错误, 则调用出错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如果语法正确, 则根据语法分析所生成的动作序列构造MDX语句的语法树和符号表, 提供给语义处理部件使用。语义处理检查RM_MDX查询语句语法的正确性, 确认语句有意义[7]。当RM_MDX查询语句经过词法、语法以及语义检查后, 依据RM_MDX语法规则, RM_MDX查询语句字符串转换为标准查询符号串, 经由Analysis Services执行。

5 结语

多维分析形式语言RM_MDX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仓库中的应用, 为油气生产数据多维分析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支撑, 令系统在决策分析方面的功能更加强大和容易实现。特别是总体设计中采用的RM_MDX解释模块, 使得多维分析前端程序不仅可以运行于普通的计算机上, 而且能够将前端程序移植到瘦客户端机器上, 其应用范畴超越了标准MDX。其优点主要表现在:提供基本的查询分析功能;多种结果显示方式, 将多维查询的结果展示到二维空间上;提供了超越标准MDX的扩展功能;语法格式简单易用, 语义表达简洁清楚, 利于查询处理转换。

参考文献

[1]叶学芳, 何跃.石油钻井信息系统中多维分析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 (11) :16-19.

[2]曹忠升, 黄宇殊, 冯剑琳.多维查询语言DM_MDX编译器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9) :109-111.

[3]蒋旭东, 周立柱.数据仓库查询处理中的一种多表连接算法[J].软件学报, 2001 (2) :32-37.

[4]袁霖, 康慕宁.一个面向OLAP应用的多维数据查询语言及其在对象关系数据库中的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4 (13) :182-184, 218.

[5]段江娇, 薛永生, 令狐荣珊.数据仓库的多维数据分析器设计与实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6) :697-700.

[6]黄宇殊.达梦联机分析服务器的查询语言及查询处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摄影艺术语言表达形式研究 篇7

一、摄影艺术语言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在19世纪初,摄影只是用来简单地记录当时的社会事件或者自然问题,将焦点放在普通的人身上。摄影师通过相机把真实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没有过多的语言去表达。到了20世纪初,摄影师开始借助丰富的摄影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摄影师们在摄影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揭露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进入21世纪,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摄影师们不单单是记录生活,更多的是将数字技术与摄影作品结合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对摄影语言表达形式也有了很大的探索。

二、摄影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

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因此,我们研究一门艺术,首先要了解这门艺术的语言。摄影也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就像采取合适的手段治理国家一样,我们也应该用摄影语言来研究摄影。

(一)光线。

光是摄影艺术语言的一种主要的表达形式。在摄影中,光线除了起到照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传递物体的信息,像空间、体积、形状、色彩等。刘半农先生曾经说过:“景物虽好,而不能采取适当的光,画面仍是死的”。摄影创作者往往通过侧光和逆光这两种方式将被拍摄物体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给观看者以视觉上的美感和心灵上的震撼。摄影创作者可以自由地对光进行理解,并进行处理,融合自己的情感,突出摄影作品的艺术性、真实性。

(二)色调影调。

在摄影中,光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创作者可以对光线进行自由地选择和处理,通过颜色的对比使被拍摄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美感,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当然,被拍摄物体的色彩、环境的色彩、感光器件的性能等都会影响画面的色彩。影调包括照片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色温等。摄影创作者可以通过不同的影调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给观看者不同的心理感受。

(三)线条。

线条对被拍摄物体的形象塑造更具表现力。每一种物体都有它自己的轮廓和表面形状。人们往往通过线条、轮廓加深对物体的印象。在摄影的时候,摄影创作者可以通过线条对被拍摄物体进行突出和强调,使之简洁明了,再现事物的形象。但是,线条作为一种摄影语言,和绘画语言不同,它的存在方式是个别的,线条只能表现一种物体的特征,而不能通用。

(四)镜头感。

在艺术摄影中,合理运用镜头感也是突出被拍摄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增强摄影作品的美感。摄影创作者应该根据被拍摄物体的特征灵活地运用广角、标准、鱼眼等,比如拍风景的时候,最好选用广角或者鱼眼。

(五)构图。

这是摄影语言的一种组织形式。构图把光线、色调影调、线条、镜头感等语言有效地组织在一起,达到人像、景色、物体与光、色的融合,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在一张照片上。好的构图能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摄影创作者要认真思考如何构图才能更突出主体。

(六)摄影创作者的风格。

个人风格能够强化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直接影响摄影作品的影响力。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摄影创作者应该在拍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风格,顺应数码摄影的发展,充实作品的内容。

三、如何提高摄影艺术语言的表达效果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摄影艺术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因此,摄影创作者要不断完善丰富摄影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适应人们日益丰富的审美需求。

(一)丰富知识,提高技能

提高摄影艺术语言的表达效果,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厚积薄发。有很多人简单地以为摄影是一门技术,不需要有多少理论知识。其实不然。摄影创作者只有拥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素养,深邃的思想境界,在创作过程中才能站到一定的高度,将自己的思想在照片中展现出来。

有人说,学会摄影很容易,但是拍好照片却很难。因此,摄影创作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拍照技能和技巧。在对摄影基本理论知识进行全面掌握的同时,摄影创作者要首先学会读照片,既要读优秀作品的构图、用光、后期调整,又要认真读拍摄者的思想和情感。其次,摄影创作者要进行拍摄练习,认真地选取题材、进行策划、执行、反思。再次,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分析,分析包括很多方面,选片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做出进一步的改进。最后,要向摄影大师学习,像安赛尔.亚当斯、布列松等,学习这些摄影大师的作品,他们的思想境界。

个人经验和经历也是影响摄影艺术语言表达效果的原因。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摄影创作者要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丰富自己的经历,拍摄出优秀的作品。

(二)立意明确,投入情感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摄影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先前很多技术上的障碍都可以通过数码相机、电脑来解决。人们的审美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更多注重摄影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因此,对于摄影创作者来说,如何进行准确地立意,似乎成了最为重要的事情。摄影创作者应该根据摄影语言的特点以及被拍摄物体进行合理地选材,以使观看者对被拍摄物体一目了然。美国著名摄影家说过,“尽可能在看似寻常的景象中获取不一样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们看到一张摄影作品,却不明白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就是立意不准确,让人感到云里雾里。摄影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这一种情况,对于一幅作品来说,要做到表现得恰到好处,在表达上要有张有弛。如果一张照片表达不出自己的情感,就应该用一组照片来表现。比如台湾摄影大师阮义忠在他的作品《人与土地》中就采取组照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土地浓厚的感情。

摄影不仅仅是用相机记录复制此情此境此景,而是融入摄影创作者的个人情感、气质、思想,并将表达的意思进行传达。一篇融入作者情感的文章能让人为之震撼,同样,一幅饱含摄影创作者情感的作品也能带来心灵的震撼。

摘要:摄影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它融合了光线、色调影调、色彩、镜头感等,有着鲜明的特色。新的时代对摄影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摄影创作者要不断地丰富摄影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

关键词:摄影艺术,语言,表达

参考文献

[1]陆峰.摄影艺术的表现语言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2014(04).

[2]刘英元.论有关摄影艺术语言的创造与提炼[J].神州,2013(02).

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研究 篇8

贡布里希在《艺术发展史》中说:“艺术史是艺术家在规定情景中不断设置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化的”。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高歌猛进和广泛应用, 人们的生活渐渐步入了信息化的科技时代, 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艺术观念以及对于艺术的审美诉求都随之发生着重大转变。在这种情景之下, 艺术家们逐渐感受到传统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已经过于单一, 难以适应大量信息集成、实时交互的要求。于是, 如何创造一种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语言形式, 如何顺应历史的潮流为世界艺术形态寻找到恰当的突破口, 就成为了艺术家们渴望解决并且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当代美学对于观众主体性的尊重变得愈加强烈。尤其是90年以后, 大量的艺术家们已经不满足于观众以局外人的身份来欣赏或者瞻仰他们的作品。他们渴望探索以前从未涉及过的艺术领域, 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把观众纳入到作品之中, 并使观众成为其不可或缺的因素, 成为参与作品创造的平等的创造者和介入者, 从而与艺术家一起来共同探询作品的意义所在。于是,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 互动装置艺术应运而生。鉴于互动装置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它诞生不久就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可和无数艺术家的青睐, 并且在众多艺术家、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潜心研究之下, 逐渐具备了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

塔尔图符号学派的代表人物洛特曼把艺术也看成是像语言一样的交际工具, 它在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充当信息传递者的作用, 实现着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互动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语言, 是以怎样的形式来呈现给观众的呢?这就是我在本文中想分类探讨的重点。当然, 在作品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到, 很多作品兼具了多种语言形式。

二、沉浸于虚拟现实

“沉浸”, 一般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某种思想活动中。它是互动装置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 也可以说是互动装置艺术创作的一种最高追求目标。黄鸣奋教授在他的《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中曾这样说到, “‘沉浸’是人类精神生态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以当事人将注意力集中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为特征。这种境界通常是当事人高度向往的, 这种思想活动则对于当事人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

沉浸于虚拟现实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需要人在一定的状态下,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知功能, 来体验一种在虚拟的空间和虚拟的环境中人的存在, 并能根据人的意识进行适当的参与或改变。这类作品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获取真实的体验和方便自然的人机交互。并且这种语言形式能将本质的真实寓于直观的真实之中, 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 最大限度的表现主观世界。这类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就是力求通过改革知觉和人机界面技术, 在知觉感性方面表现出令用户感觉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视觉和声觉体验。”

虚拟现实通过各种技术制作出立体感很强的三维视觉形象、环绕式投映影像、三维立体声音定位等, 来刺激人类的生理反应, 给人以一种真实的存在感。当然, 从主观性上来说, “沉浸”于虚拟现实又可以分为被动感受和主动操控。

1. 被动感受

我们在欣赏虚拟现实作品时, 有一类作品只需要观众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感知功能来体验虚拟的空间和环境, 不需要作出任何的信息反馈, 这种情况就可以称之为被动感受。

例如日本艺术家桥本由纪的作品《Conspiratio》, 在一个平铺的显示器上, 艺术家设置了许多食物和饮料的平面图像。观众可以从菜单上任意选择一种可吸食的饮料或食物 (如可乐、果汁等) , 这些食物或饮料的图像就会在显示器上来回浮动, 然后观众就可以使用一个名为SUI (Straw–like User Interface) 的特制吸管来“喝”他们所选定的食物。只要对准这些图形猛吸几口, 它们就会逐渐变少、缩小, 直到完全消失, 就如同真的被参与者吸进肚子了一样。在观众吸食的同时, 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 吸管的颤动以及从系统中传出来的特别的声音, 都能让参与者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即便这件在艺术单元中获奖的作品乍看起来娱乐性更强一点, 但是通过这一装置, 参与者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通过吸管享受美食的真实感受, 这在普通境况下绝对是难以想象的。无论是美味, 或者苦口, 这一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都能让参与者与他人共同分享。

2. 主动操控

就趣味性来说, 主动操控就更加生动有趣, 因为他极大的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设置好的虚拟空间中, 观众不仅需要通过多重感知功能来体验在虚拟的空间和环境中人的存在, 还要通过各种高科技设备以极其自然的方式与电脑程序进行自由交互, 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愿望给予作品一定的信息反馈, 从而实现信息的双向流动, 满足观众多角度的新奇体验。

由布伦达·劳拉 (Brenda laurel) 和雷切尔·史翠兰 (Rachel Strickland) 合作的作品《占位符:虚拟环境的风景和叙述》就是一个探索在虚拟环境中叙述故事的装置。《占位符》环境布局的灵感来自于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周围的三个真实场所, 一个山洞, 一个瀑布, 和一个耸立在河流上的风化陶土堆, 再加上三维视屏摄影机、音响、录制的语音、多种动物图像 (如乌鸦、蜘蛛、鱼、蛇) , 共同够造出一种合成景观。观众的在参与作品的过程中, 两个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佩戴顶置式显示器同时进入这个虚拟世界, 访问者可以在虚拟的空间行走、交谈、触摸或移动虚拟物体, 音响中传出的“女神声音”会指引着他们。人类在某些地方为了预防迷路往往会采取做记号的方式, 而在这个虚拟空间中访问者也可以留下声音记录以作为确定空间位置的“记号”。除此以外他们还可以录制自己在虚拟空间中的故事片段。

访问者在进入这个虚拟世界以后需要化身为其中的一种动物, 采用动物的走动方式和声音, 从动物的独特视角来感受作品。这个作品采用了动物的感觉运动神经和语言方式, 创建了一个变化、运动、不连续的空间, 让观众采用与平时迥然相异的视角, 来探索深层次的时空概念。

这件作品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有目的地进行交流和叙述, 表达了对自然世界的敬意和赞美, 也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想象力, 同时也对人类组织空间的能力进行了探索。艺术家极力反对人们在艺术世界放弃探索新的可能性, 她认为:“艺术家已经将自身置于社会的边缘, 他们认为玩世不恭的态度胜过对一切充满信息, 这是多么可悲。就我而言, 没有什么比为这个世界带来新奇的快乐幻想和使用新技术更美好, 那真的可以充分展露我们的灵魂。”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 沉浸于虚拟现实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语言形式, 在各种视听传感器的作用下, 我们获得了超越以往的真实的感官体验。就像刘自力教授所说的:“虚拟真实给人类带来的永远不可取代的快感就像镜子本身对你构成一种看的诱惑。作为一个哲学美学概念, 它唤醒了哲学美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重新审视, 它所蕴含的时间与空间概念从本体上结构了以往对存在的理解和解释, 打破了关于主体客体的原有认识, 重新组合了存在、真实、虚拟。”

三、以人的行为作为界面进行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的本质是人的多维信息认知空间和计算机的信息表示空间之间的相互映射。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 传统的人机界面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已经有个很大的局限性, 如键盘、鼠标等, 它们不仅无法将数字信息系统自由融入人类生动的思维想象力。还要将人限定在某一个装置上, 交互的意图也不能自然、高效的表达, 互动装置艺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态, 它展现出的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令人惊叹。

1. 手势和动作

以手势和动作作为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是通过手势及动作来表达艺术家的意图和观念的, 手势和动作中含有大量的交互信息, 同时语言方式简单易懂, 也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这种语言方式具有非准确, 多通道, 无重复, 连续等特点, 能够轻易地实现人的认知空间和计算机计算空间之间的平滑过渡。

迈恩·柯尤格 (Myron Krueger) 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影像场地》采用了捕捉影像、随机生成的建构方式, 以及以手势和动作作为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的语言形式。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 迈恩·柯尤格已经是研究定位和手势感知技术的先锋人物, 他于1969-1975年创作的作品《影像场地》是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堪称是对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影响最大的作品, 同时也是互动影像的第一次亮相。互动影像的美学第一次通过这个经典的创意——有屏幕前的参与者和摄像机及计算机组成的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个作品由屏幕前的观众、一台摄像机和屏幕上观众自己的实时影象组成。观众面对投影屏幕, 摄像机摄取他的身影轮廓图像, 与计算机产生的图像合成, 再由投影机投射到屏幕上。室内安装的传感器可以识别观众的动作, 屏幕上会显示一些诸如实验者在游泳、爬山等情景。在互动的过程中访问者可以主动将自己的轮廓投影和屏幕上出现的视频创造物相重叠, 产生一些有趣的互动效果, 也可以通过手指动作, 在屏幕上的自身投影上进行绘画。作品由于观众的介入形成了不同的意义, 同时观众也获得了将自身作为艺术品界面的崭新艺术体验。这件作品创造了基于“作者—计算机—观察者”交互的新艺术形式, 这种直接捕捉观者的移动影像纳入作品之中的互动形式, 成为后来许多互动装置艺术作品的基本建构模式。它在这个基本模式上, 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不断探索观众与自身影像互动的表达形式与意义, 从而形成了一个大的类别。

《Funky Forest》是一种由Theodore Watson和Emily Gobeille于2007年在荷兰制作的互动装置作品。它是一种互动的生态系统, 孩子们可以用他们的身体语言影响周围的环境和生物。他们可以用动作制造树木, 之后从瀑布引导水源流向树木, 水流又可以不断地被分流, 如果树木得不到充分的水分, 他们就会消亡。孩子们通过和这个生态系统的互动, 帮助所有栖息在这个互动森林中的生物存活并长大在游戏的过程中也逐渐了解了很多生物的生态系统。

2. 触摸

加拿大计算机媒体艺术家瑟克拉·斯基福斯特 (Thecla Schiphorst) 为了在当代文化中保持感官及性爱的活跃, 于1995–1997年创作了将信息技术与触摸相结合的作品《身体地图:触摸艺术品》 (Bodymaps:artifacts of Touch) 。这件作品邀请访问者用手高进和触摸投映在台面上的身体影像。当访问者的手指接近, 影像开始战栗, 并发出不同声音。

观众在这件作品中, 经历了全面的本体感受, 包括皮肤感觉, 采用触摸改变影像发出的声音, 再由所听见的影响他们所看见的, 并将所有感觉整合为一体, 投射在表面的任务影像渴望观众的触摸, 从而观众与作品简历复杂而微妙却无法解释的关系, 而表现出来的效果则是令人感到迷惑, 具有色情、性感的和主观的影响力。

作品旨在颠覆观察与对象、目标于眼睛、点激和拖拽、分析与力量之间的关系, 作品还在参与者与科技之间建立了一种超越所有权和客观性的关系, 挑战了人们的感受、权利与存在。艺术家希望提升人类自身的身体感受和感知能力, 同时也认为身体可以具有创新意义。

3. 语音

在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中, 声音元素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时在作品中单独传达信息,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它都是同视觉语言一起产生作用。

如戈兰·李文 (Golan Levin) 和扎卡里·利伯曼 (Zachary Lieberman) 合作的作品《re:mark》, 就是以声音作为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在这个装置将人们的声音通过麦克风转换为电能再传递给计算机, 然后通过软件的程序转换为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 来激发影像的内容, 从而声音和影像的内容之间就通过人的介入而发生了关系。

4. 凝视

达克·鲁斯布林克 (Dirk Luesebrink) 和琼克姆·索特 (Joachim Sauter) 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不可见》 (De-Viewer) 用象征手段探索了注视的力量。在这个装置里, 观众欣赏艺术馆墙面上的一幅绘画作品, 但画面后方隐藏了观众看不见的“眼睛追踪器”实时追踪定位眼睛凝视方向, 观众聚焦的画面会消散, 并且旁边的另一幅画显示观众的聚焦眼神。如果超过三十秒钟无人观察画面, 画面即恢复原状。艺术电子网站描述了这个装置:“观众突然意识到他看向哪里, 都是在用眼睛破坏影像。”

5. 呼吸

夏洛特.戴维斯 (Charlotte Davies) 在1995年创作的《渗透》 (Osmose) 是以呼吸作为界面进行互动的虚拟现实装置, 这件作品使他闻名于世。当我们进入作品, 置身于一个安全但陌生的虚拟环境, 在虚拟的空间中漫游, 吸气则上升, 吐气则下降, 我们呼吸时它与我们相互渗透,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着改变漂浮的方向。这个作品依赖于观众的身体, 在体验过程中的呼吸对于理解作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这件作品挑战了通常的人造界面和界面传统, 它的虚拟世界与一般的三维计算机图像有所不同, 在以往的计算机世界中, 每个图像之间边界分明, 而在《渗透》的人造世界中, 植物、风景、身体和水等有机形态是半具体、半抽象的, 由半透明的材质和流动粒子组成。人物和场景的关系在空间上并不明确, 各个世界之间的转换也是微妙缓慢的。由于戴维斯在采用计算机创作之前是一名画家, 这种经历对她创作虚拟现实有重要影响。

艺术家通过这个虚拟世界所表现的作用更多是希望“唤醒”观众, 而不是表述具体实在的影像。与此同时也探索了在沉浸式的虚拟空间中, 观众的化身、观众本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曾有五千位观众体验了这件作品, 许多人都形容他们的感觉“身处另外一个地方”“失去了时间轨迹”“到后来不能进行理想谈话”“觉得精神特别愉快”等等。艺术家在这件作品中把呼吸作为人机界面, 不再强调手和动作的作用, 突破了常规的交互和导航模式, 从而让观众以新的方式感受自己的身体和知觉, 并从中体验到超自然的感受。

6. 大脑活动

以大脑活动作为界面进行人机交互的作品比较少见, 它需要用脑波侦测仪来侦测观者脑波的活动状态, 对技术的要求也会更高。

如美籍华人林书民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内功》, 艺术家在地面上投影出一个水池, 旁边有个假山, 观众可以各自坐在假山石的一端, 然后将头部贴着脑波侦测仪来侦测自己的脑波活动状况, 观众可以用自己意念让水池中的莲花盛开或者凋谢, 也可以用自己的心念来钓池中的鲤鱼。观众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决定池中莲花的生长状态, 有些情绪比较急躁的观众会导致莲花的影像快速生长灭亡, 而情绪平和乐观的观众则会使莲花开的格外茂盛。

四、以面容识别作为界面进行人际交互

互动虚拟装置艺术作品《等离子体:很强的茶杯》 (Plasn:Yer Mug) 是由“等离子区小组”的部分成员运用面部识别技术完成的。这个互动装置艺术作品被安置在由美国图形图像学会提供给参观者的一个酒吧里。在吧台后面安装的显示屏就像是一些非常奇怪的“镜子”, 显示屏上的吐司、培根、鸡蛋会根据人的面部特征和运动重新组合, 重新组合后的结果会和对面观众的面部特征相一致。

从以上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 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是多元化的、丰富多彩的。深入认识和理解互动装置艺术独具创意的语言形式, 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互动装置艺术之精髓, 有利用创作者在最大范围地打开想象力, 从而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 创造出更富表现力的、给人以更强感官刺激的艺术作品。

摘要:近年来, 互动装置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逐渐成为国际上颇具活力的艺术形式。本文围绕大量的当代优秀艺术家的作品, 扬弃以往互动装置艺术研究中唯技术决定论的特征, 坚持以艺术理念为主、技术介绍为辅的原则, 对互动装置艺术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尝试性的分类和深入探析, 希望能够为大家今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互动装置,语言形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

参考文献

[1] (英) 贡布里希.范景中译.艺术发展史[M], 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

[2]黄鸣奋.新媒体与西方数码艺术理论[M],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9.

[3]童芳.新媒体一书[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逻辑的方法下一篇:梨树病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