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共8篇)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1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高效复习法:概念记忆法,帮助大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准确识记概念表述、深度理解概念内涵、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掌握知识点,达至高分、梦想成真。
距离考研还有将近半年的时间,很多同学已把政治列入复习进度表。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学科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部分同学在复习时感到有一定难度。下面送给有志于加入研究生行列的同学一种高效的马原复习方法:概念记忆法,帮助大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准确识记概念表述、深度理解概念内涵、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掌握知识点,达至高分、梦想成真。
概念记忆法是指,通过识记基本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掌握相关的考研知识。
以下以马原基础知识点“意识”为例,帮助同学们通过三个步骤,掌握概念记忆法。
第一步:准确识记概念表述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第二步:深度理解概念内涵
仔细研读“意识”这一概念的中心词是:“意识”、“物质世界”、“产物”、“主观映象”,我们可感知“意识”的如下内涵:
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的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中出现了人类后才产生的,但是,人的意识不是纯粹生物进化的结果,而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狼孩”尽管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但没有“人的意识”。
2.既然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脑,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物质世界的反映不会完全等同。这就说明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3.由于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
4.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可以通过“思维操作”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超前的、观念的改造,指导并通过实践把理想变成现实。这就是列宁所说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将“意识”的内涵转化为规范的术语表达,就是: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第三步,通过解读真题把握方法
下面以考研政治试卷的多项选择第17题的解题思路为例,帮助同学们通过解读真题掌握方法: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
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
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解题思路】根据对“意识”概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因此“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正确。
根据对“意识”概念内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具有能动创造性。因此“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错误。
根据对“意识”概念的把握,我们可知: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因此“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正确。
作为唯物主义者,我们知道“龙”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一种虚幻的观念。题目中指出,“龙”的形象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这种图腾只是对鹿、虎、牛等动物部分身体器官的组合“形象”,它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因此,“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错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AD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2
一、用“知识馆”取代“图书馆”
“图书馆”这一概念,是图书馆学最先接触的最基本的概念,但纵观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有关“图书馆”的定义形形色色,有100种之多,为什么迟迟不能达成共识,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一是“图书馆”这个名词本身局限了人们的思维。长期以来,人们一谈到“图书馆”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在头脑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种景象:高高的图书馆大楼,汗牛充栋的藏书,宽敞明亮的阅览室,埋头阅读的读者等等。我们即使没有给“图书馆”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定义,人们也会知道图书馆是一个储存文献、可以借还书的地方。然而从古至今,图书馆本身的要素、服务手段及方式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古代农业社会的藏书楼,到近现代工业社会的图书馆,再到当代社会的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并存。人们感到眼花缭乱,紧跟着“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等各种名称层出不穷,以至于到底“图书馆是什么?”、“什么是图书馆?”连专业人士也难以解释难以定义了。
二是官方的图书馆定义之多干扰了学者的思维。《中国大百科全书》定义图书馆是“收集、整理和保存文献资料并向读者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全》定义图书馆是“为满足社会情报需求,对信息、知识及其物质载体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浓缩、传递和开发利用的社会信息系统”;《苏联百科词典》定义图书馆是“搜集、收藏出版物以供公共使用的文化机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中更是罗列了中外比较流行的10种图书馆定义。官方定义之多既干扰了学者的思维,也局限了学者的思维。
三是图书馆学界的老祖宗和现代人都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1894年,“图书馆”一词在我国始见于《教育世界》第62期,1904年,我国第一所官办公共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成立。尤其是近10多年来,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网络图书馆、远程图书馆、无墙图书馆、无纸图书馆等时髦名称层出不穷。剖析这些概念,不难看出现代人只是在老祖宗的字面上又加上了某些侧面现象,根本没有揭示出这个机构的本质特征。比如,网络图书馆只是强调了信息资源的网络化传播方式;电子与数字图书馆侧重于信息资源加工过程、加工方法即数字化技术;虚拟图书馆则主要揭示被数字化的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组织形式。
笔者认为,从思维科学的角度来看,概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范围的思维形式,内涵和外延是概念基本的逻辑特征。“图书馆”这一概念的内涵应该是指一种从事知识服务的社会机构:对文献进行系统收集、加工、保管、传递,对文献中的知识、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交流,以使用户能从实体文献或数字文献中获取它的资源。从中我们也可透视图书馆的本质——从事知识服务的中介机构。概念的外延是对事物范围的反映,“图书馆”这一概念发展到今天,它的外延应包含传统图书馆、近现代图书馆和当代图书馆的诸多方面和诸多类型,这是“图书馆”概念的具体范围。
笔者通过分析、比较和思考,觉得还是采用龚蛟腾老师在2003年提出的“知识馆”概念比较好,因为“知识馆”这个概念既揭示了馆藏资源的本质,又揭示了这个职业的基本职能(知识服务),同时也能适应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图书馆类型。因为任何事物都有各种各样的表象,这些表象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变的。但是我们透过这些表象看问题,就会发现,每个事物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这个东西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反映该事物实质内容的东西,这就是事物的本质。概括事物的本质的词就称为“概念”,描述这个概念的文字表述就是“定义”。好比“市场”这个概念,它的定义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从古到今人类生产的商品变化很大,但无论商品的形态、品种的数量和市场的外观怎样变化,“市场”这个概念本身的内涵是不变的。“知识馆”也一样,记录人类思维成果的文献载体是不断改进的,服务机构的实体形态、服务手段和方式也是不断变化的,但“知识馆”为整个人类整理、保存知识,提供知识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
二、用“社会知识与个体知识”取代“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
自从蒋永福老师在2000年提出“客观知识是图书馆学的本体论对象,客观知识的主观化是图书馆学的认识论对象,客观知识的组织是图书馆学的方法论对象”以来,图书馆学界似乎达成共识:一是认为“图书馆学知识是一种客观知识”。二是认为“人类的知识按其载体形态可分为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三是认为“主观知识是指存在于人脑的知识,又称隐性知识;客观知识是主观知识的客观化(外化、物化、社会化)产物,又称显性知识”。但上述这些提法是否科学呢?笔者认为未必。
考查蒋永福的“客观知识”概念,实际来自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何谓“三个世界”?波普尔将其划分为:第一世界是物质实体和物理状态的物理世界,简称世界1;第二世界是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活动的行为意向等,简称世界2;第三世界是思想的客观内容的世界,尤其是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的世界,简称世界3。在波普尔看来、“三个世界”之间呈现一一种递进而互动的关系,其中世界1是世界2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世界3又是人类在世界2的基础上构建的一种精神和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主要关涉世界3范畴。实际上“客观知识”在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中具有特定的含义,它可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在狭义上,波普尔主要将它指称为“世界3”;从广义上,波普尔对“世界3”有一个本体论的承诺,即在世界1中蕴藏着几乎是无限的各种各样的真理,世界3只是人类在不断探索、发现和认识真理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等文化符号系统。因此,客观知识具有显性的“实体”和隐性的“虚体”两种形态。尽管构成客观知识的一系列猜想、假说、理论最终可能都将被证伪,但客观知识正是在这种被证伪的过程中由简单向复杂、由低级向高级不断丰富和进化的。
这里我们暂且把波普尔的“客观知识”放一下,先来看看中外历史上其他人物关于知识的分类:亚里士多德曾将人类知识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纯粹理性、实践理性和技艺;迈克尔·波兰尼创立了意会认知论,把知识分为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这两种知识又分别称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毛泽东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把知识分为生产斗争(自然科学)和阶级斗争(社会科学)知识,并且认为完全知识包括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把知识分为四类,即Know-What、Know-Why、Know-How和Know-Who;此外,最为流行的知识分类,是按学科进行分类。从以上知识分类我们可以看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知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和类型。
我们再来分析波普尔的三个世界,一目了然,波普尔的世界1和世界2实际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他的世界3里所谓的狭义的“客观知识”,实际就是指我们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就是“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广义的“客观知识”,是指无限的宇宙中人类尚未认识或有待认识的知识和真理。至于波普尔“客观知识”中的“显性实体、隐性虚体”与我国图书馆学界常说的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至此笔者认为:何谓“知识”?“知识”是人类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才是“真理”。不论知识有多少种分类方法和类型,“知识”本身这个概念才是所有的知识类型的上位类概念,只有“知识”这个上位类概念才是图书馆学的本体论对象。如果我们硬把波普尔的“客观知识”概念作为图书馆学的本体论对象只能在理论上引起混乱。在图书馆学界,笔者提议用“社会知识”与“个体知识”这一对概念取代“客观知识”和“主观知识”这一对概念。因为图书馆收集的知识实际上是个体知识显性部分(个体知识又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部分)中精华的汇合,图书馆学中的“知识”概念,应该是抽象的最高层次的“知识”概念,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精华部分。
因此从知识转化的角度来研究图书馆,笔者认为用“社会知识”与“个体知识”这一对基本概念可圆满地、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类文明的循环,我们会发现:正是这种循环使人类认识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图书馆就处在这种循环的关键部位——中介作用,对人类知识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
任何一门学科都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有基本概念、重要概念、相关概念和一般概念,这些概念构成了学科知识的基本单元,它们是人们用来理解该学科的认识工具,是进一步展开深入研究的基础,概念对于任何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都是不可或缺的,它标志着该理论体系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独立于学科丛林。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除了要注重体系化之外,它的规范化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的准确性和各概念之间的严密逻辑联系上。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概念本身是混乱的,从概念出发所进行的推理、判断,其结论也一定是混乱的。因此笔者提议,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当务之急是要加强本学科基本概念及问题的探讨。笔者才疏学浅,在上述概念的推敲及问题的认识上难免有不妥和错误,在此敬请各位专家和学者的批评指证。
参考文献
[1]和艳会,李和娟,关琼,杨慧.浅谈网络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的概念.农业图书馆情报学刊, 2006-9.
[2]龚蛟腾.浅论知识馆(图书馆)定义.图书馆学研究,2003-5.
[3]陈东玉.关于“客观知识说”几个问题的再探讨.图书情报知识,2003-4.
[4]陈东玉.个体知识结构与社会知识结构.现代情报, 2003-2.
[5]马恒通.知识形态及其转化论纲.图书馆论坛, 2005-4.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3
【关 键 词】概念;复习;本体;运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66-03
概念教学似乎是一个“古老”的论题,为喜新厌旧者所不齿,但深入研究后会发现它在教学实践中有着重大的意义。正如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所言:“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理论的生命力,需要在实践中来唤醒、延续和超越。
一、从两个高考题透视概念的运用
从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看,历届高考选择题失分率最高的是经济和哲学题。下面是学生练习2011年全国和地方高考卷中的两个错误率较高的题。
例1: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解析:本题涉及到的概念有价值量、价值总量、个别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为11万件。产品的价值量是132/(1+20%)=110元。两者相乘是1210元,选C。但选A、D的学生占21%,因为他们不理解单位产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例2.宋朝张先《木兰花》中云:“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下列诗句与题诗所含哲理相近的是:
A. 月满中秋夜,人人惜最明
B.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D.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解析:本题的题干涉及到的概念是矛盾,聚与散是矛盾双方,选D,意指人生聚散无常,充满矛盾。B意指物质是运动的,而选B的学生多达45%,是因为学生望文生义,混淆了矛盾与运动两个概念。
知识运用失误,归根到底在于概念问题。概念在掌握和运用知识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
二、概念在高考复习中的“本体”意义
1. 概念是知识教学的奠基石——千教万教教概念。概念是人们在头脑里所形成的反映对象共同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若干概念构成一个知识点,若干知识点构成一个章节或板块,若干板块构成一本书。如:高中《经济生活》模块,就是由商品、货币、价格、消费、分配、财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经济全球化等若干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构成的知识系统。如果把教材知识比喻为一幢大厦,概念就是构成大厦的一块块砖;如果把教材知识比喻为一张渔网,概念就是网上的一个个结。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概念教学具有“本体”性意义。“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本功的建立在于概念的形成、理解和熟练的运用。抓住概念,就抓住了知识最稳定最坚实的基石。
2. 概念是考核目标的根本点——千考万考考概念。高考考核目标与概念的运用息息相关。从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看,要能把在教材中学到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用来解释经济、政治和文化现象。这需要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而概念就是联系的桥梁。从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看,要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观点,然后用它来分析和阐释有关现象。其实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就是一个个概念。从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看,就是要运用已知去探究未知,这需要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问题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而由概念构成的基本观点就是论证和探究问题的工具。可见,概念是能力养成的基础,是考核目标的核心。
3. 概念是错题讲评的落脚点——千错万错错概念。做题是要用规定范围的知识来正确解读特定的材料和设问,但能否准确、全面、透彻地解读千变万化的题目,归根到底是看能否进行正确的概念定位。学生看不太懂材料时,常常采用瞎蒙瞎猜的方法,往往会掉入预设的陷阱。这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概念,等于埋下了一颗颗隐形的不定时炸弹。在错题中学生常犯的错误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偷换概念、近似概念张冠李戴等,从而导致知识定位不全、错位、错误。比如,例2的题干中心是讲矛盾,而B选旨意指运动,在逻辑上就错位了。又如,不能把“方针政策”定位为“社会意识”,那么根本就想不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个原理。可见,思维阻塞的病根在概念不清。
三、概念在高考复习中的运用模式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学科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呢?把概念进行种种模式化处理是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几大主要策略:
1. 内涵外延是理解概念的基础。概念内涵是指所有组成该概念的事物的共同特性和关系。概念外延是指所有包括在这个概念范围中的事物。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掌握概念的前提。
分解法。通常用于复习概念的内涵。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清晰度和分明度是概念的特征。如何把复杂的概念变得简洁直观,分解法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好方法。其模式如下:
比如:讲物质这个概念,可以将它分解为三部分: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客观实在。分别体现了物质的根源性、可知性、客观实在性。讲商品这一概念,可分解为:用于交换、劳动产品两部分,不同于消费品、自然物品。这样复习一目了然,易于理解记忆。
列举法。通常用于复习概念的外延。就是把符合其内涵的所有事物或类别都一一列举,不能扩大或缩小。外延错位是学生审题中的一种常见错误。可用树状图来表示:
比如: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生产力”,除了包含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等三个实体性要素外,还包括科学技术、管理、知识、信息等非实体性要素。资源通常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文化、海洋、气象、土地、自然风光等也是资源。知识掌握灵活则运用就灵活。
2. 三维破解是理解概念的保障。若要透彻了解且正确运用概念,还需要“旁敲侧击”,从多个维度加以观照。常见的维度主要有三大方面。
时空关系。万事万物都处在一定的时空中,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定具有时空关系。就历史发展而言,往往分成不同的阶段,模式如下:
比如货币,从存在形式而言,贝壳、象牙、金银充当过货币,是实物形式;各种纸币诞生后,称为符号货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信用卡等形式的电子货币。唯物主义、人民群众、价值观、外交政策、市场经济等概念都可以放在一定的时空中加以分析。在考试中,知识运用的时空错位也是一种重要错误。
属种关系。属种关系是客观事物大类和小类关系的反映。外延较大的上位概念是属概念;外延较小的下位概念是种概念。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可以构成并列关系。如此层层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概念,形成如树枝状的概念图,模式见列举法,或用圈层图表示:
生产关系在《经济生活》中主要包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制度又包括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所有制又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其实现形式又包括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等;分配制度又包括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参与贡献分配等。经济体制又包括市场调节机制、宏观调控手段、社会保障制度等。这样就把知识讲活了,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才能够正确判断和运用生产关系。
辩证关系。辩证性是概念间关系的典型特征,也就是两个概念之间构成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它又分为相同关系、相对关系、相反关系,分别如下图。另外,常见的还有相似关系,可用表格来区分。
相同关系的如国家管理形式又叫政权组织形式、政体;议会制,又称内阁制、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国家性质又叫国体等。相对关系的如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高考多次考到这对关系。如2011年安徽高考文综37题,这类概念还有公平与效率、生产与消费、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国体与政体、经济与政治、物质与意识、系统与要素、量变与质变、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相反关系的如通胀与通缩、集约型与粗放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新事物与旧事物等。具有相似关系的概念很多,如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等。
3. 融会贯通是运用概念的利剑。著名教育家布鲁纳主张:“要按照最好的编码系统,提示各种各样的题材,以便保证最大的概括能力。”他认为一种知识概括得越好,或者一种编码系统越概括,它对学习者就越有用。每本政治书大约有几十个概念,其中重要的也就十来个。用一定的编码方式把它们连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就能让学生获得一种提纲挈领的轻松感,它使知识走向融会贯通,运用起来灵活自如。最实用的结构有三种:
串联法。就是先确定一个主题词,以之为红线,把与这一主题紧密相关的知识全部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糖葫芦状的知识结构。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概念都明显贴着与主题相关的标签,让人一眼就认出来,有一部分是隐性相关,需要仔细甄别。模式如下:
比如:以“公平”为主题,可以串联的概念有:消费、社会主义本质、企业责任、劳动者权利、公平与效率、财政作用、宏观调控、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科学发展等。2010年广东文综卷36题第一问的答案全部出自这个知识串。与串联相关的高考题比较常见,比如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38题第三问是以“民主决策”为主题的知识串。在用知识串回答问题时,一定要根据特定材料、特定设问作出选择,不是这个串上的每个点都要用。
跳联法。就是下跳棋,确定一个起跳点,步步关联向前跳。串联法的不同概念是因为同一主题才“走”到一起,跳联法则是因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属种关系、并列关系等才牵手相联。其模式如下:
比如:以“自主创新能力”为起跳点,步步关联的概念有:新产品、产品结构、附加值、质量和品牌、劳动生产率、市场竞争力、成本、销量、利润、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地位等。与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关联的有:资金、人才、经营战略、管理创新、分配方式、科研体制、知识产权、财政、宏观调控、引进来、走出去等。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8题第二问就可以用这一跳联法来完成。跳联法对意义型、措施型的题比较有效。在运用跳联法回答问题时,也要根据特定材料和设问作出选择,不是答所有关联点。
网联法。相当于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他曾说:“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思维导图一方面能显示出思维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理清层次。”“提高能力的核心就是学会思维,学会组织构建思维。”网联法是属种关系、近似关系、相对关系等的综合运用,也兼有串联法和跳联法的运用。网联法没有固定模式,常见的两种基本模式如下:
网状结构的知识一般是用来复习一个板块或一个族群的知识,它可以是一个单元,也可以是一课一框。它像一幅知识地图一样,让学生能够明确每一个概念在这个地图中的准确位置,辨清知识的经纬和方向,从而减少学生在运用知识中的失误,增强知识运用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就可以把制约价格的种种因素和价格的影响作用编织成一张概念网。
综上所述,概念在思想政治高考复习中具有重要地位。纷繁复杂的一个个知识体系、千变万化的一个个题,它们背后隐藏的简单与平淡,就是一个个概念。“题海无边,回头是岸”,蓦然回首处,原来是概念。
参考文献:
[1]杨树森.逻辑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
[2]戴维·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的观点[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杰罗姆·布鲁纳.教学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01.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4
摘 要:《生活与哲学》内容涉及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概念,是一门学科理论很强、教学内容十分抽象的学科,其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如何搞好概念解析成了政治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对概念的解析应从《课程标准》及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出发,采取恰当的措施,可以较好地提高概念解析的效果。
关键词:概念
情景
分析
比较
《生活与哲学》是一门学科理论很强,教学内容十分抽象的学科,由于高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不够、辩证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抽象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概念较难理解,虽然表面上记住了概念的词句,但未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以至于出现学习困难,失去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师也不可能带领学生对所有概念穷尽其意。如何做好概念解析,根据自身体会,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创设情景,理解概念
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征的反映,是抽象思维最基本的单位,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科概念,感性材料与经验是概念形成的基础,感性材料提供得越充分,越有利于概念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物质”是哲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物质概念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经济学中物质的概念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和特点即“客观实在”的抽象,物质的具体形态(实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具有“客观实在”这一物质的共同本质。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出示了三种实物:苹果、梨,葡萄,让学生思考:“这些实物有什么哪些共同点?”学生的思维有了目标,是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而不是一句抽象的文字,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结合生活我们知道:这三种实物虽形状不相同,但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实,都含有大量的水分,我们把他们统称为“水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物质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
二、咬文嚼字,分析概念
概念是用词语来标记的,科学的概念都用词精确,富有严密的逻辑性,让人无懈可击。在教学概念时,让学生认真分析概念的组成,分析概念各要素的含义,有助于学生准确的掌握概念。如对“实践”这一概念的教学,教材中的表述是这样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学生们是熟悉实践的,我们每天都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但学生对实践的了解仅仅是感性的,具体的,对实践的深刻内涵却知之甚少,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对这一概念进行深掘。这一概念要注意两点,第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外界环境的本能活动有根本区别;第二,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客观物质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深入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这样通过对概念关键词句的分析,学生对这一概念就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三、检测应用,深化概念
应用概念是把已经概括了的一般的内容、原理应用到个别的、特殊的场合。掌握概念的目的在于运用,概念的运用也是检验概念掌握的标志。运用概念的过程中又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矛盾”这一概念也是生活与哲学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概念。矛盾的概念表述是“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二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这个概念很简短,也很好记,但它的外延是十分复杂的,学生记住了概念,不等于理解了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把握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用实例检测的方法来考查学生:“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矛盾的外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辩证思维的方式,构成矛盾的双方因事因时而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笼统而定。
四、比较异同,辨析概念
《生活与哲学》教材中有许多相似概念,从含义上看没有多大差别,但是其适用条件却是大不相同。如果不能准确理解这些概念,学生就无法正确鉴别和灵活运用。如“意识与认识”、“社会实践与社会存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键部分与主要矛盾”。教学时要以表格的方式对概念的各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既找出相同点,也要比较不同点。如制作列表来对比“社会实践与社会存在”,通过对两种概念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学生对这一对概念就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渗透这种学习方法,提高他们鉴别事物的能力。
概念是思想政治课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培养能力、适应高考能力要求的前提就是要完整准确地把握概念。概念解析是否得当是关系到思想政治课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一个概念的解析并不一定局限于某种方法,也可以用多种方法多管齐下,这最主要的还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才可让学生掌握方法技能,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翻香 《谈高中政治课中概念教学法》〔中学教学参考-文宗版〕 2012年第11期
[2]方文亮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教学》〔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10期
七下道德与政治知识点 篇5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
第一框男生女生
1、我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的标志是身体发育与身体外形的变化;
2、青春期身体变化有哪些表现: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②内部器官的完善;③性机能的成熟。
3、青春期的生理变化会对我们产生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充满能量,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维,对成长充满强烈渴望,感觉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消极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一些生理现象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
4、身体变化的特点:受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发育各不相同。
5、对待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①正视身体的变化,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
②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是我们对自己的尊重;不嘲弄同伴的生
理变化,是我们对同伴的尊重;
③青春的我们追求美,在追求形态、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提高品德和文化修养,体现青春的内在美;
6、青春期矛盾心理产生的原因——伴随着生理发育,我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我们感到新奇,也使我们产生矛盾和困惑
7、青春期矛盾心理有哪些主要表现:
①反抗(独立)与依赖;②闭锁与开放;③勇敢与怯懦。
8、青春期矛盾心理的影响?(如何正确认识矛盾心理?)
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有时让我们烦恼,但也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契机。积极面对和正确处理这些心理矛盾,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7、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矛盾(青春期烦恼)? ①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向他人求助,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试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8、青春期心理矛盾自我调节的方法 :①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②参加体育活动; ③学习自我暗示; ④试试自我解嘲。
第二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
1、个人成长长大的信号包括两方面:①生理发育;②思想日渐成熟;
2、什么是独立思维:独立思维:并不等同于一味的追求独特,而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接纳他人合理的,正确的意见。
3、思维的批判性的表现——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并且敢于发表不同的观点,关于向不合理的事情说‚不‛,敢于向权威挑战。
4.思维批判性的意义、作用——①有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②批判能调动自身经验,激发学习动机,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5、怎样做到合理批判——①有质疑的勇气;②有表达自己观点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③考虑他人感受,知道怎样的批判容易被接受,更有利
于解决问题;
6、批判的技巧?
①批判只针对事情本身,而不是对人的攻击; ②批判要具有一定的建设性。
7、青春的我们有什么特点?
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感情奔放,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力。我们要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
8、青春年少的我们怎样开发自身的创造潜力?
①敢于打破常规,追求生活的新奇与浪漫; ②关注他人与社会,注重创造的意义与价值;
③创造离不开实践。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青春的创造要用自己的智慧与双手去尝试、探索、实践,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第一框 男生女生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1、青春期的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有哪些——①生理方面的差异:(最显著)男女第二性征;②心理和社会行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
2、怎样看待青春期各自生理性别特征——①明白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②平静而欣然地接受青春期特有的生理变化。
3、怎样正确认识性别角色?
①对性别角色的认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异性的不同特点,学会如何塑造自我形象,如何与异性相处;②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4、如何正确认识性别刻板印象?
①性别刻板印象是人们对男性或女性角色特征的固有印象,表明人们对性别角色的期望和看法;
②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以此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③性别刻板印象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们自身潜能的发挥,我们
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5、怎样正确面对男生女生各自的性别优势?
①男生女生各自拥有自身的性别优势;欣赏对方的优势,有助于我们不断完善自己;
②认识自己的优势,发现对方的优势,相互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③不因某方面优势而自傲,不因某方面欠缺而自卑,男女生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框
青春萌动
1、青春期心里萌动的表现——在异性面前,有自我表现的欲望,更加在意自我的形象,渴望得到异性的肯定与接受;
2、与异性交往、相处有什么积极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和情感特征,能看到对方优秀品质; ②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方面,也是对我们的考验,异性之间的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3、如何与异性交往——①与异性交往要内心坦荡,言谈得当,举止得体。
②掌握分寸,注意交往的方式、场合、时间和频
2.青春的探索——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率。
4、怎样正确认识青春期对异性萌发朦胧的情愫、情感?
①对异性的欣赏和向往这并不是真正的爱情;②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5、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①爱情需要具备爱他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含自我成熟、道德的完善、也包含对家庭的责任;
②爱情需要彼此深入了解,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强烈、稳定、专一的情感;
③真正的爱情包括尊重、责任、珍惜、平等和自律。
第三课
青春飞扬
第一框青春飞扬
1、成长的渴望表现: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
渴望自由、渴望飞翔;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3.自信的作用?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才能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②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示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4.自强的作用: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5.自强的重要内容: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6.自强依靠什么: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持久的坚持;
第二框 青春有格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的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①需要我们有羞耻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有羞恶之心。②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4.增强自控力的方法——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
③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5、止于至善的意思:‘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6、怎样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端正自身行为;
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6、榜样的作用: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臶。
②榜样昭示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③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第一框青春的情绪
1、情绪的种类:①基本情绪:喜、怒、哀、惧;②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等。
2、情绪受哪些因素影响?
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②周围情况的变化。
3、情绪的作用?
①情绪的作用非常神奇,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观念;它可能激励我们克服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困难,努力向上;②也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止步不前。
4、青春期的情绪特点?
①情绪反应强烈;②情绪波动与固执;③情绪的细腻性; ④情绪的闭锁性;⑤情绪的表现性;
5、怎样对待青春期情绪?
①青春期的情绪特点体现了青春活力,善于激发正面的情绪感受,可以让我们生活更加绚烂多彩;
②青春期的情绪也包括烦恼和担忧。学习积极面对负面情绪,增加成长历练;
第二框情绪管理
1、情绪的表达:
①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②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关系。③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
2、为什么要学会调节情绪?:
①保持积极的心态,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②(负面情绪的影响)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③学会合理调节情绪,使情绪在生理活动、主观体验、外显表情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④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3、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放松训练;
4、如何安慰他人:①为他做些体贴的事;②做一个耐心的听众;
③设身处地向他表示理解;④帮助他转移注意。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韵味
第一框 我们的情感世界
1、我们通过情感来体验生命、体验生活;同时,情感让我们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2、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我们对某些人或者事物的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比较稳定的倾向,就可能产生某种情感;
②情感与情绪有区别: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情感则是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情感的种类?①基础情感:安全感;②高级情感:道德感;③正面情感体验:爱的情感;④负面情感体验:恐惧感;⑤两个方面混杂情感体验:敬畏感。
4、情感的作用?
①社会生活中,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反映着我们对人和对事的态度、观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和选择,驱使我们作出行动;
③情感与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相关。丰富深刻的情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的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④情感伴随着生活经历不断积累、发展,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体现;
第二框在品味情感中成长
1、体味美好情感的作用——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这些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2、获得美好情感的方式有哪些——①情由心生,美好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3、负面情感体验的意义——①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②将负面情感转变为成长的助力,也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不断成长。
4、传递情感正能量的途径——①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传递情感正能量;
②在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中,传递情感正能量。
5、体味情感,传递情感有什么意义——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创造美好的情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感体验,在传递情感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感受,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世界也因此而多一份美好;
第六课 在集体中成长
第一框 集体生活邀请我
1、集体的定义: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
2、我们在集体中得到的温暖:希望被认可和接纳;得到尊重和理解;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3、集体荣誉感的作用:
①集体荣誉感令我们骄傲、自豪,给我们温暖和力量,激励我们不断前进;
②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4、集体的力量来源:集体并不是成员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共同目标、分工明确的整体。集体的力量来源于集体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5、集体力量的形成:
①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
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
7、集体力量的作用:
①集体的力量,让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②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个人在集体生活中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与集体要求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也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的经验,扩大视野,获得成长。
第二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
1、在集体中能涵养哪些品格?为什么?
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
原因: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感,做有担当的人。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原因: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我们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2、为什么在集体中能发展个性?
①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世界交往交往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②每个人的个性特点不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我们发展和完善个性的‚明镜‛,也是集体生活中重要的学习资源。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③实现集体共同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3、如何在集体生活中发展自己的个性?
①在集体生活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
②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在集体交往中完善自己的个性; ③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的个性不断丰富。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第一框 单音与和声
1.集体规则的作用?
在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这些规则能够保证集体的和声更动听。2.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
(1)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一致时,并且能够保证个人利益时,我们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2)当集体规则与个人意愿冲突时:
①存在冲突的原因:集体规则与我们的某些个性化需要之间存在矛盾甚至冲突,这可能基于一方有不正当或不合理的要求,也可能是个人和集体的需要不同。
②解决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冲突方法:面对冲突,我们通常会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理解集体要求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就可能找到解决冲突的平衡点;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3.怎样让集体的和声更美?(1)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2)对于集体要求中存在的不合理因素,我们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提出积极的改进建议。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
坚持集体主义,反对极端个人主义;
(3)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个人矛盾(个人之间的冲突):
要慎重考虑,冷静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无论个人之间有多大的矛盾和冲突,我们心中都应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情。4.坚持集体主义意味着什么?
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
第二框 节奏与旋律
1、列举‚角色不同,责任不同‛的例子:
在家庭生活中,我是子女,孝敬父母是我的责任;
在学校生活中,我是学生,尊敬老师、努力学习是我的责任; 在社会生活中,我是公民,遵纪守法是我的责任。
2、排解角色冲突带来烦恼的方法有:
考虑自己更关注哪个集体,或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的重要性,也会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任务的紧迫程度。
当遇到班级、学校等不同集体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我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在解决不同集体的角色冲突中学习过集体生活,让自己更好地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3、什么是集体中的小群体——在集体生活中,一些志趣相投、个性相似或者生活背景类似的同学,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小群体。
4、小群体的影响、作用: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欣赏,找到自己位臵,体会到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伴更容易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往,在与同伴的互学中增长才干。
5、小群体和集体的关系:
当小群体的节奏融入集体生活的旋律时,就能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更愿意积极参与集体的建设。
当小群体不能很好地融入时,就会产生与小群体之外的其他同学的矛盾和冲突,甚至与集体的共同要求产生矛盾和冲突。
6、什么是小团体主义:小群体内成员之间的友谊如果沾染上江湖义气,这样的小群体往往会将自身利益臵于集体利益之上,沦为小团体主义。
7、面对小团体主义的方法:
需要我们‚心怀一把尺子‛,不为成见所‚扰‛,不为人言所‚惑‛; 明辨是非,坚持正确行为,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第一框 憧憬美好集体
1、集体的愿景的定义:美好的集体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
2、集体愿景的作用:
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 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3、美好集体的作用: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4、美好的集体的特点、表现:
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关爱的; 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④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5、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要求——
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
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6、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关爱的要求——
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不歧视侮辱他人。
第二框
我与集体共成长
1、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让它凝聚每个人的才华与智慧。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组织领导者。④民主制订规则,需要我们的自
治精神。
④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2、自治精神表现在: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P79
3、如何承担对集体的责任?(怎样为集体出力?)
集体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集体事务需要每个人去分担,事事都要有人做;集体中没有旁观者,人人都要积极参与,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
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悉心呵护。④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
⑤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 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这些是我们走 向社会的‚必修课‛。
4、承担责任的重要性、意义: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地做事,提高能力,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扩大自我成长的空间;
③勇于担责,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信任,可以让自己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 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还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
们未来的生活。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什么是法律?(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
国、法律之上。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的意义、作用:
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6、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们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靠人们自觉自愿来遵守。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7、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人治。
第二框
法律保障生活
1、约束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道德、法律、纪律等。
2、法律与道德的共同作用:—— 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3、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法律与道德的区别:P91--9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道德是自然形成的。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或行政力量保证实施。(最主要的区别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P92
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法律的作用:P93--94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表现: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2)法律具有保护的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3)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第一框 法律为我们护航
1、在我国未成年人的定义: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P96
2、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
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P96
3、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宪法》《婚姻法》《义务教育法》④《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的法律;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的法律
4、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P99
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重要作用;
社会保护——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④司法保护——重要保障。
5、保护未成年人都是谁的责任?——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6、法律给我们特殊的保护,我们未成年人该怎么做? P100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
同时也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二框
我们有法律同行
1、依法办事的原因是——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2、依法办事的要求是——
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②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018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
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3、树立法律信仰原因(必要性)——
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②法律的权威来源于: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阳时,才会充分体现法律自身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4、树立法律信仰要求:发自内心的尊崇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和捍卫法律。当法律真正成为我们的信阳时,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心中。5.人民道德水平提高有什么好处?
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有利于促进法治生活方式的形成。6.法治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事。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参与者和推动者。P103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篇6
1.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有三种基本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熟读P12:“五行说”、荀子、王夫之的哲学观点。】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2.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具有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
【典型代表:王守仁的“心外无物”;慧能的“仁者心动”;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典型代表:朱熹的“理生万物”;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一切宗教鬼神观念;儒家的天命观。】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7
1.生活链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同时在生活中不断获得丰富与发展, 它一旦远离并失去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 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 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起来, 既可巧妙地淡化课程形式, 降低学习难度, 又能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学习视野, 从而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和应用能力。
对于数学概念来说, 积极开展“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活动, 非常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效把握它的内涵和实质。以“梯形”概念为例, 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 把熟悉的堤坝截面或梯子直观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形状特征;其次启发学生寻找更多的同类生活物品, 如筐、桥、簸箕、锅铲、 部分椅子坐面和抹墙小铲子等;再次把堤坝截面或梯子抽象出来形成标准化图形, 使得学生从中切实体会到数学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无理数”概念教学, 可向学生介绍其发现者希伯索斯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故事, 既可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又能对学生实现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培育。
2.过程知情
许多数学概念是从生活事物中抽象而来的, 因而它自身具备内在属性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 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有“隐情教学”和“知情教学”之分。以往教师常以“条文+ 例题”形式把数学概念直接呈现出来, 忽视或避免了它的形成过程, 这种“隐情” 教学没有让学生知情, 使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何谓“知情教学”?就是把数学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直接地“告诉”学生, 让他们切实感受其由具体形象通向事物抽象的生动性蜕变, 从中获得综合立体的实践性经历。比如有教师对“负数”概念实现了知情创建:首先,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了用自然数 “1, 2, 3, 4, 5……”来表示物体个数;没有物体个数用“0”这一自然数来表示;在实际测量或计算中发生了无法得到整数的用分数来表示。其次, 引导学生观察“零上3度”和“零下3度”两个温度计, 分别记为“+3℃”和“-3℃”, 从而产生了“负数”表示方式。再次,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所给问题的特征和意义。最后, 对正负数的概念进行整体的抽象和概括。 如此而为, 数学概念会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3.深入剖析
数学概念主要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组成的。 所谓“内涵”是指本质特征,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全体。要想把握好某一数学概念, 其核心就在于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比如“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之类的属性综合是其内涵,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则是外延对象。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能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从“质”和“量”上全面明确其所反映的问题, 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一数学概念的实质。
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为例, 教师用木条制作了几个平行四边形, 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边、 角及其对角线的关系以及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转动为90°, 形成了矩形;而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移动到与一组邻边相等, 形成了菱形;转动菱形直到一个角成了90°, 可形成正方形。通过“知情教学”, 不仅展现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而且揭示了它们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比较运用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高度相同的概念知识, 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 的确是一种不可小觑的挑战。特别是一些比较模糊且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如果不加以厘清, 势必会为后来的学习活动留下一些隐患。
比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个数学概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几方面的比较与鉴别: 1 a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 而a的算术平方根则是用“”表示;2“”读作“a的平方根”, 而“”则读作“根号a”或者“a的算术平方根”。二者共同之处在于“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不同之处是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 且互为相反数,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正数值。一个联系点则在于“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该正数的正平方根”。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在运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用实践能力, 而且还能促发思维活动中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 数学概念教学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在初中数学课程活动中, 教师应当坚持在“生活链接”“过程知情”“深入剖析”“对比运用”中积极开展概念知识的基础教学, 努力为促进教学相长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可根据其抽象水平分为定义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如偶数和有理数是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本质特征, 长方形和三角形则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取的。无论哪类数学概念, 若是教师不注重从本质上去分析与引导, 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解, 他们就难以把握数学的公式、定理和法则, 自然就无法应用所学知识去全面准确地解决实际性问题。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 篇8
关键词:知识+ 知识管理 互联网+ 知识经济 互联网时代
分类号:G250
引用格式:吴庆海.互联网时代企业“知识+”的概念探微与实践策略[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6, 1(1): 17-24[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aperview?id=9.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创新密集时代,知识加速涌现,技术爆炸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同时并发,各种趋势历史性地聚集到一起。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黄金发展期、矛盾凸显期和发展方式转变期,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重任,在从制造走向智造的过程中,知识螺旋上升、可持续创新将是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价值创造的关键推手。
1 “知识+”产生的背景
1.1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1]。
作为“互联网+”提案的提交人之一,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和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一种新的业态,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医疗等。
之后,“互联网+”概念盛行,以Uber、
AirBNB、滴滴快的、余额宝等应用为代表,通过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体现出共享经济模式所带来的巨大威力。“互联网+”不是简单地将原有产业附加互联网,而是以互联网的全新思维重构原来的产业。由于互联网本身具有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专业分工和提升效率等特点,“互联网+”通过跨界融合,鼓励产业创新,对原有行业的“升级换代”,释放出新的增长点。
1.2 “知识+”概念的提出
作为互联网巨头之一的百度公司一直积极思变。2015年6月23日,在百度知道10周年庆典大会上,百度公司发布了其“知识+”战略。百度副总裁李明远表示,百度知道完成了从“连接人与信息”到“连接人与服务”的战略转变,依托于在知识领域积累的全方位领先优势,百度知道将走向“服务型生态”道路。百度知道将通过“知识+”战略实现细分、渗透,在移动互联网、智能设备、物联网、LBS、O2O等技术基础上,为用户奉上随身随地随时可及的知识大餐[2]。但之后业界对于“知识+”理念的诠释和剖析方面还缺少更深入的工作。
早在2015年3月12日,来自中国航天、中粮、华为、新东方、招商证券、阿里巴巴、和氏璧化工、越秀、腾讯、搜狐等组织的知识管理从业者汇聚一堂,对众包撰写的各家企业知识管理实践案例进行同行评审。关于这本众包撰写的图书书名,大家在头脑风暴时提出“知识+”一词(最终该书书名确定为《知识+实践的秘密》,第一版已于2015年10月发行)。2015年10月28日-29日,中国知识管理界顶级盛会“中知联2015年度峰会”的主题也确定为“知识+,助力中国企业智造升级”,这次会议通过主题演讲、高峰对话、知识集市、圆桌会议、嘉宾专访等多种形式,就知识管理与经济发展、中国企业智造升级与知识创新等议题展开交流。自此,“知识+”提法不胫而走,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研究。
2 “知识+”的内涵
2.1 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20多年前就提出了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3]:即产业价值链附加价值最丰厚的区域集中在价值链的两端——研发和市场(见图1)。如果一个组织即没有创新研发能力,又缺乏品牌营销能力,那么它只能赚取非常少的辛苦钱。
分析全球范围内的卓越公司,例如苹果、Google、GE、IBM、微软、可口可乐、戴姆勒-奔驰、宝马、西门子、ABB等公司,它们要么在微笑曲线左端研发及创新方面大力投入,要么在微笑曲线右端聚焦营销进行品牌打造,并最终攫取产业高附加价值。目前,“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的提出,也让人们看到随着大数据时代智能化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通过工业化及信息化的深度融合,能够重新定义人们所熟知的工业及相关产业。
2.2 “知识+”的定义
当前中国的大多数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微笑曲线的中段,以传统制造和装配获取微薄的利润,因此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升级向价值链上方延伸。进行转型升级主要有3条路径:一条是进行技术和工艺整体升级,一条是对以市场和品牌为核心进行全球运筹,还有一条就是要注重创新和研发。
这3条路径的核心,就是打造互联网时代企业底蕴和厚度的秘密——“知识+”!所谓“知识+”,就是通过经营数据、信息、知识及智慧,连接人,连接场景,融入业务,达到组织赋能,实现价值创造。
2.3 “知识+”涵义延展
对于“知识+”战略,可以延伸出如下3层涵义:
(1) 加号“+”音同“家”,大家的“家”,对应英文单词“Engaged”,即需要连接人才。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提升每一个人的参与度,并通过每一个人持续的学习和修炼成长为专家、大家。
(2) 加号“+”音同“加”,增加的“加”,对应英文单词“Embedded”,即融入业务。连接商业实体,关注组织知识资产的积累和增加,让知识产生于业务,并服务于业务,知识能够嵌入业务,业务需求时就能够匹配对应的知识。
(3) 加号“+”音同“佳”,佳绩的“佳”,对应英文单词“Empowered”,即赋能增值。通过知识驱动给组织赋能,高效地、创新地解决业务问题,实现业务结果裂变和业务价值创造,并创造出佳绩。
“知识+”3E涵义如下图2所示。
3 “知识+”的实践
以知识为翼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已经逐步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认可。国内有许多企业及组织开始逐步试水知识管理,希望能够充分发挥这把知识经济时代利器的作用,遵循知识经济中的发展规律,从而能够超越对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卓越组织。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中粮集团中央级研发创新机构。研究院以创造新知为宗旨,知识型人才云集,是一个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组织。研究院自筹备、成立起,知识管理就一直随行并被赋予厚望[4]。之后历经“建设阶段”(2011-2013年),开始迈向“拓展阶段”(2014-2016年),期间多有波折,但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面通过剖析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的知识管理案例,看看其究竟是如何贯彻和落实“知识+”战略的。
3.1 连接人才
麦肯锡公司认为,一个组织最有价值的知识资产75%-90%往往都是隐形的,隐藏在员工的大脑中。因此,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提升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院曾经在2010年、2012年分别上线过两套不同的知识管理软件系统,第一个系统名称就叫KM,第二个系统名为newKM。第一个KM系统是研究院筹备时期临时建立的,乃直接从市场上购买现成的知识管理软件产品部署使用。作为临时的过渡,该KM系统前后积累了约3 300多条知识,后来最终被废弃。第二个newKM系统当时设计了知识库、专家库以及社群等三大模块内容。在第三方知识管理服务商辅导下,项目经历了规划知识类型、梳理知识地图、组织文件上传活动、完善平台积分、开发专业营养代谢数据库、制定知识管理白皮书等工作。但由于中途项目经理更换、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系统性能不稳定、界面友好性不足等诸多原因,newKM系统前前后后历经一年多时间,只上线了知识库一个模块,最终演变成研究院内部的知识文库,成为了一个纯粹的文档管理系统。
在经历了前面两个系统后,研究院内部也在反思“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管理系统”。知识管理软件是否仅仅是一个让大家按照固定的分类、机械式地上传文档的工具?后来大家认识到,如果不能激发大家自由创作及分享的天性,不能与研发创新等业务环节相结合,不能以工作场景驱动内容的生成和应用,知识管理必将是缘木求鱼,没有长久的生命力。
因此,以“连接(Connect)” “沟通(Communicate)” “协作(Collaborate)”为核心理念的社交知识化沟通协作C3大平台策略被正式提了出来。引入社交网络、实践社区、评论互动、微博微信接入、移动互联等Web2.0元素,前期重在“聚人气,引流量”,后期转向“保业务,促创新”。C3大平台以“服务创新、助力研发”为核心指导原则突破了传统国企中一味强调集中、执行、服从、规矩以及自上而下式的管控模式,补充和完善了研发创新所需要的开放、灵动、强调个性、打破常规、自下而上式的自我经营模式。
自2013年11月下旬起,C3陆续上线了C3网页端、门户、人员、社区、专家、新闻、博客、微博、贺卡、请假、会议、日历、活动、访谈、访客、百科、任务、积分等与员工工作休戚相关的模块(见图3),同时配合相应的宣传推广、机制建设、文化活动牵引。新的C3大平台一经推出,即刻获得大家的一致青睐和好评。秉承小步快跑、敏捷迭代的螺旋式上升原则,C3整体规划不断吸收用户的一线需求,进行升级和优化,并分解成一个个模块进行短平快式的开发、发布、优化。同时,结合工作场景,推出一系列知识主题,例如规范制度、常用模板、科技大会、研究院介绍、新员工入职等。此外,C3移动端APP也在2014年6月正式上线,方便大家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了解、察看研究院的人员、新闻、公告、博客等动态,极大提升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C3平台上的“人员”模块体现出强化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的理念。每个员工在C3上都可以自主维护自己的个人简介、技能特长、基本信息、联系方式、工作经历、培训认证、专业技术等。通过头像、关注、互粉等机制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通过加V、虚拟金币、用户等级、个人影响力等塑造其专业形象和个人品牌,通过组织结构、姓名排序、用户活跃度、人员搜索等多个维度,能快递定位要找的人,同时通过员工个人主页关联其个人相关操作、信息汇总,立体化加深公众对该人的了解。如果员工填写了生日信息,C3平台每天则会根据生日信息在首页上自动发出祝福提醒,其他人看到后则可以发送生日祝福,同时可选择一份虚拟的生日卡通礼物(有祝福蛋糕、感谢花束、爱心抱枕、红色跑车等)送上,体现出同事满满的关怀之情。此后,C3进一步推出了每月一期的“小淘有约”,选择不同的员工进行线下访谈,整理后再将文字内容上传到C3平台,从生活、工作、对研究院的想法等多个维度深度挖掘员工的所思所想,从而能够更加立体地对员工画像进行凸刻。
目前C3应用效果良好,成为组织内人气最高的工作平台。据统计,C3页面工作日浏览量PV平均每天达18次/人,独立访客量UV平均每天达组织总人数的55%。2014年底,经内部满意度调查,C3成为大家最喜欢的应用系统,普及率高达98%,89%的人表示喜欢使用。2015年底的最新调查显示,C3的满意度又有了一定的提升,91%的人表示喜欢使用。
3.2 连接业务
“知识管理如何融入业务”一直是知识管理从业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所有知识管理从业者都必须思考并解决的终极问题之一。
在实践中,研究院更倾向于把知识情景化,即把知识与业务场景(business scenario)连接起来,依赖“当时”、“当地”、“当人”以及“当事”来构建知识的情景,因此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背景(context),形成一个综合知识场。具体来说,就是某个角色(人),在某一个具体时间(时)和某一个具体场合(地),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人脉关系等,解决和处理某一件具体事情(事)的过程。
这种针对具体业务场景的“因天因地,因人因事”的知识管理方式被称为情景式知识管理(scenario-based knowledge management)。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事成。只有这样,知识管理才能真正融入到业务(knowledge management embedded)中,即以价值产出导向的业务活动为主线,以人的体验和感受为重心,让知识紧密地与人和事结合,从而实现某项业务目标。
秉承“服务创新、助力研发”的核心指导原则,基于研发创新核心业务流程分析后,研究院知识管理选择聚焦如下几个方面做重点突破:学术资源、情报管理、创意管理、实践社区、项目管理、图档管理、专利管理以及内部期刊(见图4)。当然,稳定的KM基础设施保障是良好运作的基础。
相关的工作策略如下:
(1) 学术资源:构建一站式学术资源集成平台,集成学术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专利、电子图书、外文文献等资源。
(2) 情报管理:结合研究院现有情报需求,进行情报管理系统可行性研究,完成需求方案,建立情报管理系统,加强行业情报推送的工作力度。
(3) 实践社区:完善优化C3平台不同栏目,社区运营考虑主题性运营推广模式,与研究院的文化和发展阶段紧密结合。
(4) 创意管理:创意工作制度化和流程化,创意工作要制度化和流程化,规定所有立项项目的来源,都需要来自创意系统,重视创意的推送工作,尝试拓展从外部收集创意。
(5) 项目管理:完善研发流程和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继续进行PLM二期优化及拓展,探索向研究院外部其他机构进行推广和拓展的模式。
(6) 图档管理:构建图书及档案管理系统,配合项目部完成基建档案整理和上架工作。以技术、产品项目为依托,建立文档管理机制,在里程碑节点、项目收尾阶段嵌入知识收割环节。
(7) 专利管理:专利挖掘工作持续不断,在达到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利质量,尝试研究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可行性。
(8) 内部期刊:尝试对研发成果进行整理,创办内部刊物,提升研究院的行业影响力。
3.3 赋能增值
经过几年默默耕耘,研究院知识管理工作厚积薄发,在2014年、2015年开始发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并逐步得到业内的认可。2014年,研究院荣获中国“最受尊敬的知识型组织(the most admired knowledge enterprise,简称MAKE)”大奖。2015年,继蝉联2015中国MAKE大奖,荣获2015亚洲MAKE大奖之后,研究院更是实现三级跳,斩获2015全球 IOU(Independent Operating Unit,独立运营机构)MAKE大奖殊荣。这是2015年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打入全球MAKE奖!也是截至目前第二家获得该殊荣的中国内地企业。
作为研究院的地基工程,通过知识管理可以从如下3个层面取得收益(见图5):
(1) “有据”——让工作留下痕迹:捕捉智慧火花、减小离职损失、避免组织失忆等。例如C3上线以后,有效地沉淀了组织的知识资产,各种类型的知识通过不断的积累逐年增多。截至2015年底,研究院共建实践社区46个,收录专家442位,积累文档数超过1万条,评论数超过1.3万条,微博数超过1.6万条,博文数超过600篇,新闻公告数超过1 250个,帖子数超过850个,活动超过135个、百科词条超过2 200条等。这些知识资源为后续员工浏览、查找、检索、加工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有用”——加工并复用旧知: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加速人才培养等。例如学术资源系统自2015年4月8日开始试运行上线后,收到研发人员广泛的好评。截止2015年年底,文献下载量达23万篇,科技查新需求超过100个,代查代检需求超过350个,文献传递量近1万项。例如图书管理系统自2015年5月20日开始试运行上线后,上架纸质图书 3 563册,电子图书16 138册;截止2015年年底,纸质图书借阅量超过1 200本。
(3) “有利”——改良并创造新知:增强创新能力、洞察商业先机、提高组织智商等。例如在专利方面,研究院2014年专利申请量实现重大突破,新申请专利共102项(较2013年增长222%),其中发明专利86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研究院获中粮集团“专利管理最给力奖”。2015年专利工作再接再厉,成果丰硕,新申请专利共108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2项。例如在创意收集方面,研究院在2015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启动了“2015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校企联合创意大赛”,共收集到55份与集团业务相关的食品类优秀创意,最终有13个优秀创意顺利完成创意孵化。
纵观知识管理的价值,都是在细微之处见真章。每一位员工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往往是:知识管理只有对我真正有价值,我才愿意认为是我个人的事情。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都非常琐碎平凡,但是当这些积累达到一定量后,则可能会发生真正的质变。知识管理所要做的就是建立并营造整个组织大的知识“场”,让每一个人感同身受,当个人和组织知识转化的平衡点被打破并得到有效的撬动后,才能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4 结语
华为的创始人及总裁任正非积极鼓励员工把经验写成案例,他在内部说:“现在是信息社会,知识很重要。把经验写出来,年轻人看了案例,上战场再对比一次,就升华了。”因此,知识管理的价值不依赖于知识或者是IT,而是组织成员对知识的应用。
知识管理本身其实是一场变革。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郝小明说:“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和统一管理,使知识管理中心在研究院各中心、部门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推动研究院成为中粮集团知识管理的标杆,同时推动中粮集团成为中央企业知识管理的标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财富!在互联网及大数据时代,新的思想、技术、方法及工具在知识经济大时代背景下风起云涌!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智造转型升级,实施“知识+”战略,注重对知识的管理和经营,追求内生动力,提升组织底蕴,无疑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行动计划[EB/OL]. [2015-03-0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lh/2015-03/05/c_1114533001.htm.
[2]人民网-IT频道. 百度发布“知识+”战略布局生活场景服务[EB/OL]. [2015-06-24]. http://it.people.com.cn/n/2015/0624/c1009-27199390.html.
[3]施振荣. 微笑曲线: 缔造永续企业的王道[M].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4
[4]吴庆海, 王猛, 夏敬华. 知识+实践的秘密[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5.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knowledge-based economy, the “Internet plus” strategy for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has prevailed. The research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mproves the organizational thickness and depth in the Internet era, which undoubtedl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Method/proces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smile curve theory of the industry value chain, it is necessary to put forward the new concept of “knowledge plus” strategy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Internet era.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knowledge plus”, the key strategies--“talent connected”, “business embedded”, and “organization empowered”--have been identified. Then,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about “knowledge plus” strategy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in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are validated through empirical practices.[Result/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plus” strateg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and methods to enforce the organizational core compet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It is also a useful complement to the “Internet plus” strategy. Both strategies interact together and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reformation to Internet.
【政治中的概念与知识】推荐阅读:
高三政治概念06-03
思想政治课概念教学09-28
政治理论学习的概念05-30
概念的知识结构07-17
化学概念中的条件11-22
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类比06-08
知识测评的概念和特点10-22
中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11-21
高三政治复习知识点:财政与税收07-28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概念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