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美的沉思阅读答案(通用3篇)
蒋勋美的沉思阅读答案 篇1
美的沉思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反感官的煽惑,反表现,使中国艺术逐渐压低艺术形式本身的发展,而努力使艺术成为一种观念与哲学。当艺术升高成为一种观念或哲学之后,才能够放弃声音的、色彩的、形状的、动作的各种卖弄,而归回对它们的再思考。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我们看到造型的炫耀常常让位于精彩绝伦的空间转换。拆掉了四面无承重作用的隔墙,中国的建筑原来只是一个开敞的亭或廊罢了,它实有的部分使人感觉只是一个暂存的假象,而一切的实又是指向空白。在西周遗址中已看到中庭这种建筑空白精彩的利用。它是实体的建筑部分围绕出的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成为建筑的真正主体。建筑本身从遮蔽风雨的实体转变成一种时间与空间的象征,所有可见的部分似乎都只是暂时的假象。
中国建筑的主要部分常常不是那可以摄影、可以描绘的实体造型,而是那形与形之间的关系位置。“简陋到一两间的民房,繁复到皇帝的三宫六院,我们如果不被外在附加的装饰部分所干扰,大概可以发现,这其中共同遵守的准则,那就是:清楚的中轴线,对称的秩序,是一个基本空间单元在量上做无限的扩大与延续的关系。它所强调的,不是每一个个别单元的差别与变化,而是同样一个个别单元在建筑组群中的关系位置。与其说它强调单栋建筑物个别建筑体的特色,不如说它强调的更是组群间的秩序。”
建筑本身是一种纯粹的空间艺术,在造型上做各种空间变化,与思考作为本质存在的“空间”,后者是中国建筑更为主要的课题。无论儒家族群式的建筑还是老庄式的园林建筑,空间都在做时间延长的暗示,意图把空间的建筑艺术转为时间的艺术。
在中国戏剧中,又比建筑面对着更为本质存在的时间与空间。中国戏剧中的空间是一个不加布景的空间。戏剧的舞台一旦加上布景,它的时间与空间的特定性立刻被确定了。即使是具有象征性的布景,也立刻会使舞台上的时空具体化,没有转换的自由度。中国空无一物的舞台是一个归回到纯粹时间与空间的舞台,它不能容纳任何使它发生特定意义的物件或人,它所要呈现的不是某一特定时空中的故事,而是那漫漫无际的时空中人的共同故事。在中国舞台上最具象征性的恐怕是“桌子”与“椅子”,它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代表了人的存在、因此也常常是没有任何造型联想可能的一组最简单的桌子和椅子。
常常在幕启以后,演员尚未登场,在幕后以倒板的高充唱腔唱出第一句,那越翻越高苍凉的声音,配合着空无一物的舞台的“空白”,这“空白”似乎正是那宇宙初始的洪荒,不含任何杂质,是音乐中的“无声”,是建筑里的“中庭”,是绘画中的“留白”,而舞台,以最纯粹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戏剧中又有所谓的“检场”,是在戏与戏之间,上舞台去收拾桌持或摆好桌椅的`人。他们一般毫无表情,与剧情无关,与观众无关,他们走入舞台,将桌椅安排好,又走了,这纯粹是另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存在物对戏剧内时间与空间的侵入,他似乎以漠不关心的表情安排着时间与空间之内人事的沦桑。戏剧有人间的喜、怒、哀、乐,而至于“检场人”,他是在时间与空间之外的。这在“时间与空间之外”的提醒,使中国的舞台变成高度哲学化的舞台。
(蒋勋《美的沉思》,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艺术逐渐超越对声音的、色彩的、形状的、动作的各种卖弄表现的追求,而思考它们所蕴含的某种观念或哲学。
B.西周遗址中的中庭是被实体建筑部分围绕出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是对建筑空白的精彩利用,也是这个建筑真正的主体。
C.不管简陋的民居还是宏伟的宫院,人们都能发现其有着清楚的中轴线、对称的秩序, 和一个基本空间单元的扩大与延续的关系。
D.建筑不仅要在造型上做各种空间变化,还要思考作为本质存在的“空间”,中国传统建筑更试图把空间的艺术转换为时间的艺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反感官的煽惑和反表现的追求,使中国戏剧在对戏剧时空的看法和处理上形成了非特定性非具体化的舞台传统。
B.中国戏剧中的舞台空间不加布景,不针对特定的对象或人,它以漫漫无际的时空来反映某一特定时空发生的故事。
C.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桌子和椅子,在空无一物的空间里,往往简单得没有任何造型联想的可能,它代表着.人的存在。
D.舞台的“空白”、音乐中的“无声”、建筑里的“中庭”、绘画中的“留白”都体现了中国艺术对纯粹本质的时间与空间的思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真正的主体不是宏伟的造型,繁复的装饰,而是一种“空”与“无”的“空间”, 这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种体现。
B.中国建筑的单栋建筑物和个别建筑体都没有突出的特色,而是简单的空间单元在量上的无限扩大与延续,强调的是组群间的秩序。
C.中国戏剧舞台是高度哲学化的舞台,这不仅体现在舞台空间不加布景,空无一物上,还体现在检场人的设置上。
D.中国戏剧中的“检场人”作为戏剧时间与空间之外的提醒,与戏剧内的时间、空间、人世沧桑、喜怒哀乐没有特别的关联。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1.C (原文为 “大概可以发现”,“人们都能发现”表述绝对化)
2.B (“它以漫漫无际的时空来反映某一特定时空发生的故事”违背文意)
3. B (“都没有突出的特色”不合文意,原文强调的是 “组群间的秩序”,并非说单个建筑没有突出特色)
论美的阅读和参考答案 篇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7题。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者是______ (lìn)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所以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所有,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内在美。但这话也不全对。因为也有不少人,他们既是大丈夫,又是美男子。
仔细分析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以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曾经有两个画家——阿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能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用画合成一张最美的人像。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才会喜欢。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举止优美文雅。有句谚语说的好:“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雅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美貌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 )的。世界上有许多美人,他们有过放荡的青春,却迎受愧悔的晚年。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品德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1.给加横线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
摄( ) 取 _________ (lìn)啬
2. 第二段中加黑的“此”指的是_______,“彼”指的是__________。
3.第二段中加黑的“全”是一处必要的限制,体现了论证语言的___________性;本段中与它相照应的另一个限制词是“_______________”。
4.第三段中加黑的“颜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所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联系第三段回答 )
论证方法: 证明的观点:
6.填入最末一段方框里的一个恰当的词是
[ ]
A.保养 B.保持 C.保全 D.保存
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最高的美”、“奇妙的美”应当是一种怎样的笑?(不超过16个字)
答:□□□□□□□□□□□□□□□
参考答案:
1.shè 吝
2.美貌 其他(方面)的才能
3.严密(准确)都
4.面貌(容貌、容颜、面容)
5.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对比论证。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体之美(意同即可)
6.B
蒋勋美的沉思阅读答案 篇3
曹植在魏晋之所以具有那么高的地位,钟嵘比之为“譬人伦之有周孔”,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从他开始,讲究诗的造词炼句。所谓“起调多工”,精心炼字,对句工整,音调谐协,结语深远……都表明他是在有意识地讲究作诗,大不同于以前了。正是这一点,使他能作为创始代表,将后世诗词与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划了一条界限。所以钟嵘要说他是“譬人伦之有周孔”了。这一点的确具有美学上的巨大意义。其实,如果从作品的艺术成就说,曹植的众多诗作也许还抵不上曹丕的一首《燕歌行》,王船山便曾称赞《燕歌行》是“倾情倾度,倾声倾色,古今无两”。但由于《燕歌行》毕竟像冲口而出的民歌式的作品,所谓“殆天授非人力”,在当时的审美观念中,就反被认为“率皆鄙质如偶语”,远不及曹植讲究字句,“词采华茂”。这也就不奇怪钟嵘《诗品》为何把曹丕放在中品,而把好些并无多少内容,只是雕饰文词的诗家列为上乘了,当时正是“俪采百家之偶,争价一句之奇”的时代。它从一个极端,把追求“华丽好看”的“文的自觉”这一特征表现出来了。可见,药、酒、姿容、神韵,还必须加上“华丽好看”的文采词章,才构成魏晋风度。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与书法,同样从魏晋起,表现着这个自觉。它们同样展现为讲究、研讨,注意自身创作规律和审美形式。谢赫总结的“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这可以说自觉地总结了中国造型艺术的线的功能和传统,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骨法用笔”(线条表现)比“应物象形”(再现对象)、“随类赋彩”(赋予色彩)、“经营位置”(空间构图)、“传移模写”(模拟仿制)居于远为重要的地位。康德曾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应该说,中国古代相当懂得这一点,线的艺术(画)(“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总一往顺利,不作挫折,转折也是不露主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示焦灼和忧郁感。”对线的抒情性质说得很明确具体,可参考)正如抒情文学(诗)一样,是中国文艺最为发达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它们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表现。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康德所说线条与审美关系的一项是
A.毕加索常用粗线条来勾勒少女的人体,用细线条来勾勒少女颈部。线条由细到粗的变化,进而勾勒出的少女轮廓才更加美丽动人,才使她的体态更加鲜明、突出。
B.中国岩画分布很广,南部地区岩画普遍用炽热的血红色调表现人们的祭祖及生产生活场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C.凡高的《星月夜》将线条演绎为大小不一的漩涡,整个夜空汹涌澎湃,仿佛要把我们吞噬,使个性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蒋勋美的沉思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蒋勋说红楼梦读后感07-02
欣赏是一道绝美的风景阅读理解附答案06-13
桂林山水之美的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及答案11-29
散文阅读之美的瞬间09-23
美的培养06-02
美的集团06-02
美的语言09-29
美的因素10-25
美的设计10-29
美的表现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