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表现(精选8篇)
美的表现 篇1
1 体育舞蹈美的表现特征及其特点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 既有观赏价值, 又有参与可能的运动项目, 它在运动中所呈现的各种优美的肢体语言与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达到最完美的统一, 是其它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它综合了舞蹈中的形体艺术, 美术中的造型艺术, 音乐中的音韵艺术, 并将这些艺术与高超技巧交融组合成千姿百舞和行云流水般变幻万千的美妙画面, 给人以优美、清新、高雅、新颖的视觉享受。”从运动形式看, 不仅遵循均衡、连贯、富于节奏、多样统一等一般美学原则, 还运用柔韧、协调、灵巧、健美等体育专用的法则来显示其独特的美。
“美是通过人们的感觉反映出来的, 它是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感受, 欣赏和评价, 并与人的文化修养分不开。体育舞蹈运动者表现出对相关的艺术即音乐的领悟力, 与比赛场所的表现能力等紧密相关。”
2 体育舞蹈中的人体美、姿态美
“作为健与美有机结合的体育舞蹈, 要求男女选手以其精湛的舞蹈技艺、默契的相互配合、精心的组织编排去表现这一感人艺术, 而所有这一切都通过人去表现”。
2.1 体育舞蹈中男、女选手的身体形态差别, 各自展现着迥然不同的美学持征。
即男子健壮有力, 修长稳健的体态和女子匀称有致, 曲线优美的形体造成了阳刚之躯与阴柔之体的区别与协调, 使之在对比中显示出绝妙的和谐统一, 在统一中又强调着各自的显著特征。
2.2 体育舞蹈展示的人体美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
由源于欧美的摩登舞和源于拉丁美洲的拉丁舞组成的体育舞蹈, 其每一舞种的风格都是与发源地的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民俗风情、审美观念密切联系的, 是受其传统文化长年累月的影响而形成的。这就要求男女选手必须以千姿百态的人体之美充分展示各舞种的民族性特征, 使体育舞蹈中的每一舞种都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表现力和鲜明独到的艺术风格。
2.3 体育舞蹈是以全面、多样、直观的方式展现人体之美。
作为一项最能体现男女选手人体美的艺术类体育运动, 它不仅可展现出体育动作矫健的轻松感, 而且还展示着艺术动作诱人的韵味感。选手通过躯干和四肢各部位的动作及其相互配合, 以人体表现出美的动作、表情、造型, 从而使体育舞蹈具有全面展示人体美的功能。
2.4 体育舞蹈中的人体美“以体传情, 形神兼备”。
这项运动之所以具有生动的艺术感染力, 正是由于选手“发于情而形于体”。男、女舞伴用心灵共舞, 把细腻的情感注入其全部的形体动作之中, 最后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美的形象。例如斗牛舞中的斗蓬步, 不但要形成身体拧紧的外型, 而且要表现出斗牛士形体动作内在蕴含的英武气概。这就需要选手们仔细观察, 深入了解斗牛运动的实际情况, 从而避免枯燥、无神、单纯的模仿。
3 体育舞蹈的配合美
体育舞蹈的本质是-种男女舞伴整体性联系的双人舞蹈。要相互依托, 才会产生整体性的正效应。
体育舞蹈的配合应该是在男伴的引导下共同展现舞蹈风姿, 舞蹈时, 人体始终处于动态系统之中, 两人矛盾着的人体在运行时, 双方都力求从不平衡中求取相对的平衡。注意同步性和平衡性的配合, 使男女舞伴在动作的时间和力量上保持协调一致和重心准确到位, 使舞步轻松流畅, 如行云流水, 形影相随, 美不胜收。
4 体育舞蹈中的服饰美
在体育舞蹈中, 男女选手服饰的衬托美化作用, 更可为舞蹈锦上添花, 亦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体育舞蹈比赛对选手服饰的规定性强化了它的审美价值, 借着服装的色彩所传递的不同信息, 表达着不同的情感, 蕴神寓意。正是由于不同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诱发不同的联想, 因而体育舞蹈选手服饰的丰富色彩可为人们带来五彩缤纷的景象和无限甜美的遐想。
5 体育舞蹈中的礼仪美
体育舞蹈是一种华贵, 高雅的舞蹈, 舞者表现是绅士、淑女之美;体育舞蹈运动全然没有一般社会场合跳舞的随意性, 每-组配合都有严格规范要求, 都有动作的名称, 每一举手, 每一投足都有默契的配合, 都应遵循一定的舞蹈技术、礼仪、竞赛的规则, 这些不仅是为了舞蹈技术、风格和评判的需要, 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6 体育舞蹈中的动作造型美
6.1 男女选手“动”、“静”造型的交相辉映赋予体育舞蹈丰富的表现所在。
运用动作造型全面展示各舞种的艺术风格是体现舞蹈运动重要的审美特征。男女选手以人体为媒介, 通过面、头、颈、肩、胸、腰、胯、臀、膝、臂、手、腿、足及躯干和四肢的动作配合, 按照多变的节奏和丰富的韵律造成点与线的移动以及“静”与“动”的各种造型, 它具有爆发性、对比性、转折性、整体性, 进而给人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变化美和立体美的享受。纵观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造型, 基本上可分为动态造型和静态造型两大类, 动态造型包括男女选手的运步、跳跃、转秤、摆荡、升降、倾斜等舞蹈动作, 其美感特征是瞬间的造型美;静态造型则主要指时间保持在数秒或动作停顿通过音乐节奏两小节以上的各种起始与结束舞姿和平衡静止动作, 这种“定格”的舞姿造型又能强化观众的视觉印象。通过它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美妙组合就造成了连绵不断的神奇效果, 从而使“动”、“静”相间, 刚柔并济, 虚实变化, 健美结合的“动格”造型与“定格”造型交互衬托, 相得益彰。恰如一幅流动的画, -首立体的诗, 使之成为人们体育舞蹈最基本的审美点。
6.2 团体舞的构图造型极大地强化了体育舞蹈的艺术表演价值。
始于1964年的团体舞比赛是体育舞蹈运动获得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 它使原来一对对舞伴的单项竞技跃升为8对选手的同步共舞, 从而以娴熟高超的舞蹈技艺、同步和谐的整体配合, 出神入化的队形变化将5种风格的摩登舞 (或拉丁舞) 有机地融合于一体。从总体上看, 构图造型的设计与编排遵循着“分散与集中”、“平衡与对称”等形式美的原则, 采用不同舞路线路, 位置排列、角度方位、空间层次的变化和组合转换出丰富多样的构图造型, 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 成为衡量团体舞艺术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正是由于团体舞比赛能够充分利用8对选手占据的空间与时问, 塑造出线条丰富, 高低起伏, 变化万千的立体形象, 使其更能充分体现体育舞蹈之美。
7 体育舞蹈中的音乐美
音乐与舞蹈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作为舞蹈的灵魂, 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 鲜明的节奏、多彩的风格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 更动人。
7.1 体育舞蹈的音乐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配
乐, 它不仅要求合着音乐的旋律节奏, 更重要的是要在各动作中表现音乐。就音乐形式而言, 既有古典华丽的华尔兹、狐步、维也纳华尔兹、又有现代明快的快步、恰恰恰:既有抒情浪漫的伦巴, 又有热烈奔放的桑巴等。在突出特定的韵律流动中, 力求舞蹈形象与音乐形象的完美结合, 是体育舞蹈追求另-更高层次的审美要求, 从而使艺术审美价值升华。
7.2 体育舞蹈的音乐美发挥着控制舞蹈动作的重要作用。
在这项新兴运动中, 男女舞伴默契配合, 翩翩起舞, 节奏同步和谐、动作轻快流畅, 旋转优美飘逸, 这不仅需要选手具有娴熟高超的舞技, 而且依赖于音乐节奏的引导和指挥, 使舞伴之间及舞蹈动作与音乐韵律协调统-起来, 从而给人以和谐之美。
7.3 体育舞蹈中的音乐美有助于舞蹈思境的展现。
体育舞蹈中的音乐既可成为舞蹈吐露情思的主线, 又可感染观众共同投入到舞蹈表现的意境之中, 令人心弛神往, 遐想万千, 尤其能够充分表达那些只能神领, 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
结束语
体育舞蹈运动形体美, 姿态美所表现的独特的艺术风格;端庄典雅的礼仪风度以及迷人动听的音乐;默契优美的技术配合;让人目不暇接的艺术造型;绮丽多彩的服饰, 是体育舞蹈美的具体表现特征, 是人们钟情于它的根源所在。
参考文献
[1]翟林.体育舞蹈教程.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7.
[2]郑鸿.体育舞蹈审美要素.福州师专学报2002.4.
[3]胡小明.体育美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4]王红爱.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晋中师专学报1999.2.
美的表现 篇2
录
1、内容摘要……………………………………………………………………1
2、关键词………………………………………………………………………1
3、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1
4、道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1
5、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2
6、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2
7、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2
8、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3
9、结语…………………………………………………………………………3
10、参考文献…………………………………………………………………3
11、致谢………………………………………………………………………4
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
吴
丹
内 容 摘 要: 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同样,一个人的语言也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内容。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关键词:语言美;心灵美;道德修养;文化修养
引言
“言为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1意思是说,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
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这种内心世界的美,当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则,它就无法表现出来,就不可能被人们所感知。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并且在表达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自己的观点、主张的同时,他的思想、情操、胸怀、良知、道德也随之表现出来。一个思想狭隘、心灵庸俗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优美的、令人赞赏的言词。行为高尚是伟大的思想的自然结果,高雅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豁达、志气远大的人。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说:“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做到自身的完善。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
[]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有美的心灵,都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感人至深。
[]1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点。要提高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语言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充分体现。没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哪有义正严辞;没有临危不惧的胆略,哪有侃侃而谈。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深的思想修养,他才能“站得高,揽众山于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3]有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才会有非凡的真知灼见,出言陈词才会掷地有声。
伟大的人物必有非凡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有非凡的表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如蒲鲁东、巴枯宁的斗争中,利用各种讲坛,给予机会主义者们以有力的抨击,显示了革命真理无坚不摧的力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以“昆仑”为描写对象的光辉诗篇,展开了奇思妙想,以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发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呼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两句以气吞山河的前无古人的想象,要“倚天抽宝剑”,把昆仑
[]山裁为三截。”将这“裁为三截”的昆仑山,“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4慷慨无私地分别馈赠给世界各国人民,以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这该是怎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2道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
立言行事,以德为本。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公认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和信条。比如:爱国主义、先人后己、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因篇幅所限,现只就爱国主义来谈。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青年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一次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题的演讲会上,演讲者以澳门回归开启话题,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心,呼唤台湾早日回归。其中,演讲者讲述了台湾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涂必昌老人和台独分子作斗争的事例。一些台独分子在涂必昌老人面前挑拔说:“你爱大陆,可是大陆爱你吗?你的父亲当年不是被共产党判处了死刑吗?这可是不共戴天的仇啊。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涂老先生听后,拍案而起,斩钉截铁地反驳说:“何谓君子?是君子就应该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我父亲的死,这是我家庭的不幸!你们要搞台独,使祖国的山河破裂,你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可饶恕!我以为君子应该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任何情况下,国事都要大于家事!”对此,演讲者作了如下议论:“朋友们,这是多么深明大义,又是多么正气凛然!这是炎黄子孙发自肺腑的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呼喊,这是中华儿女要求统一的呼声!是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的艰难困苦,一切的矛盾纠纷,一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个人恩怨,都会在这一神圣的理念中得到完全的化解。这正是我们
[]伟大的祖国50年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5涂先生反对分裂的道德是美的,因而语言是动人的。
3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
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的、超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
人格美的形成,不是来自先天的禀赋,而是来自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自伟大的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陶冶。有美玉的情操,才有光辉的人格。周恩来的恢宏大度,来自对人民的伟大情怀;彭德怀的威武勇毅,来自铁肩担道义的壮志;方志敏的乐观旷达来自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文天祥宁死不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他们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构成了他们人格的崇高、壮美。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当他当了俘虏之后,别人问他:“还想不想蜀?”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种荣辱不分的人,人格卑微低下,还谈得上什么语言美?
伟大的语言来自伟大的人格,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
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在会议之初出于外交礼仪,与周恩来握手后,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一块手巾擦了擦,然后收了起来。周恩来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手后朝手边的垃圾箱一丢。顿时使人瞠目结舌。众记者立即报道了中国总理的精神道德、礼仪风度上都高出杜勒斯一筹的消息。杜勒斯在丢脸之后,更加阴险地利用各国代表团宴会之机,秘密布置在餐桌上摆上有希特勒纳粹党标志的巨型蛋糕,企图使周恩来吃不好,不吃又有失礼节,从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谁知周恩来一步入宴会的大厅,立即识破了这一阴谋,他先向赴宴的友好代表团团长一一颔首致意之后,突然
[]伸出右手高举餐刀,一面用左手招呼大家:“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联合起来,把它消灭掉吧!”6铮亮的餐刀几下子就把纳粹党标志划得四分五裂,扬扬得意的杜勒斯一下子变得沮丧起来。过后,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是他见到的最厉害的政治家之一。杜勒斯阴险奸诈,狭隘愚蠢;周恩来光明磊落,豁达机智,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恶意挑衅,周恩来没有拔剑而起,也没有怒形于色,而是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顿挫敌人的狂妄气焰。
4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
言出于思,情动于心。没有正确而深刻的思想,就不可能阐发令人折服的宏论;没有真挚而炽热的感情,就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只有情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憾力,掀起“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感情高潮。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最后一次的讲演》之所以成为“狮子吼”,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感人至深,就是因为演讲中的正义、激昂和悲愤之情像一团火,点燃了听众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能动人,但未必能折服人。要想真正使人信服,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就必须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只有情理结合,情理交融,说服才有力量。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谌容顺水推舟地回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由近及远,以小喻大,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的关系。融情入理,情真意切,言近旨远,令人信服。
5知识美是语言美的源泉
口才表达所运用的丰富知识,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是一种智慧的美。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的讲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听者如沐朝阳,如坐春风。
文化修养愈高,文化知识愈丰富,你的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说起话来就能目光四射,挥洒自如,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宏论滔滔,振聋发聩。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缺乏知识储备,孤陋寡闻,会使你语言表达成为无本之木,以至文思枯竭,捉襟见肘,期期艾艾,不知所云。
言语行为是否文明,根本上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很难做到言谈文雅,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更不可能妙语惊人。
鲁迅曾经论“他妈的”为中国的“国骂”。乡下人说话,语汇贫乏,词不达意,“妈的”这个词儿,往往一词多用,“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如果我们中有人说
[]话也变成这么一套:“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是妈的了。”7岂不令人咋舌!
有丰富的知识,才有口若悬河的根底。有之于内,发之于外,内养外发,势所必然。狮城论辩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试想,你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东西一无所知,又怎能同人家争论“人性本恶”的论题。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有人统计,他阅读、手书、引用过的诗词多达1662首。正因为如此,他写文章才能博大精深,闳中肆外;他做演讲,才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成为雄视一代的语言巨匠。
6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
我们说,语言美首先是由内容美、思想美决定的,但这并非轻视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否定语用技巧。孔子早就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求技巧。他说“情欲信,辞欲巧”,这样才能说服打动对方。毛泽东说,缺少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鲁迅说:“单
[]是题材好,是没用的,还是要技术。”8老舍先生说过:“近几年来,我们有些不大重视文学语言的偏向,力求思想正确,而默认语言可以差不多就行。这不大妥当。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
[]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没有高度的语用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9
在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周恩来的为人处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在人际交往中,他讲究刚柔相济,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中,他纵横驰骋,游刃有余,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外交语言艺术,更是令人折服。
例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致辞说:“由
[]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民间的来往中断了20年。”5这一句非常高妙的委婉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直接挑明原因,会刺激对方,以“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来说,对方可以意会,其他人根据两国关系的背景,也不难知道“这原因”指的是什么。周总理以委婉的措辞,达到了曲径通幽的目的,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和赞誉。
又如,邓小平于1979年1月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正式访问美国,在卡特欢迎邓小平一行的国宴上,邓小平说:“我们来到美国的时候,正好是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作为„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而欢庆的节日。此时此地,我们同在座的美国朋友有一个共同的感觉:中美关系史上新[]的时代开始了。”10邓小平巧妙地把30年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和第一次以建交国家领导身份正式访美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同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联系起来,利用这个时间上的特殊条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开创中美友好的新时代的美好愿望。
邓小平这次访美,获得重大外交成功,这与他惊人的语言艺术魅力是分不开的。
结语
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美的重要方面。语言美不美,是一个国家人民精神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社会精神面貌文野的标志之一。可以说,语言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提倡语言美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情操,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语言美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4。[2] 朱祖延.汉语成语辞海[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172。[3] 康家珑.语言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
[4] 林冠夫,朱迪卓.毛泽东诗词鉴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98。[5] 廖 正,张一莉.语言表达艺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 李 勇.人格心理[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7:5。
[7] 钱理群.鲁迅杂文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40。
[8] 鲁 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91。[9] 老 舍.戏剧语言[M].北京:作家出版社,1964:37。
[10]徐丹晖.语言艺术探讨[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4。
塔里木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论文
致 谢
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成人教育学院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海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对我的辛勤培育。从论文的立题到实验的设计以及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无不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她广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灵活的思维方式,耐心细致的言传身教常常感染着我,将使我终身受益。导师不但在学习上给予我耐心细致的指导,在生活中也给了我莫大的关怀,这份师恩我将终身难忘。
线的韵律 美的表现 篇3
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可以用线条的感觉传递情感、用线条的变化锻炼观察、用线条的运用学会表达、用线条的造型过程锻炼能力、用传统的线条学画风景画是一个寓教于乐、从技到艺、从观察力到表现力的教育过程。在教学生运用线条画风景的教学过程中可做如下尝试。
一、观察分析,感受自然
观察是认识事物和培养审美能力的第一步,也是通过绘画感知世界的过程。在写生训练中要充分发挥视觉艺术的特点,只有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认识,才可能通过对自然的观察给学生以方法,通过对自然的感受给学生以情感的熏陶。
在风景写生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自然和景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感受自然和人文的生活关系,在绘画中找出写生景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运用透视原理画出景物的形体结构、空间关系、通过用不同笔法表现不同质感。从整体观察养成统观全局的习惯,再到局部处理形成艺术表现的方法,在观察过程中能在脑子里形成物体的总体印象,为进一步描绘打下基础。同时观察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美感引导和思维判断的过程。美国教育家指出:“给视觉带来美的体验是美术教育的独自性。”通过观察能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从而激发他们表现美的欲望,所以说观察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和体验美的过程,它能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认识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学会观察就会同时开启美术的大门和智慧之门,为描绘物体创造的条件同时也是体会生活的基础。写生从形式上是技法问题,实际上也是观察方法和思维方法的问题。
二、选景构图,引发灵感
在风景写生中首先遇到的是选景,我们周围的客观世界虽说是什么景物都可以画,但要有所选择地画,才会激起我们作画的兴趣,才能引发出丰富的联想。所以在选景时多考虑景物的结构要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和形式美感,景象中蕴涵着一定的情趣或内容。罗丹说:“在我们周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我们更缺少观察美和理解美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的设计引入感受美的通道。
风景写生对初学的学生来说是起步阶段,选景时应考虑从较简单、容易表现的对象入手,景像的场面不易太大,要小些,景象的结构特征要明确、强烈,景象的组织层次要明显,主体要突出。对景写生决不是对客观物像的镜相模仿,风景写生不仅强调要在表现物像的基本功上多练习,还要在景物的取舍、物体的主次、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虚实、写生内容的表达和表现处理方法等诸多方面考虑。学习取景方法,培养构图的能力,实际上是观察和思维、分析和判断、表达和处理的智力活动过程。在绘画艺术的表现中构图是一种手段,也是一门学问,从风景写生训练的过程来说更是一种收获多维教育目标的教育途径。
构图是指画面的组织结构,是作者根据对客观景象的观察和感受,通过立意、构组画面、确立位置、形成视觉空间达到对画面诸多相互关系的艺术处理。构图的作用是使作品的画面结构形式和内容意蕴得到一种理解后的艺术体现。在一幅风景画中,包含着诸多相互对立的关系,如:主和次、虚和实、动和静、疏和密、大和小、曲和直、前和后、高和低、明和暗等。这些关系是矛盾统一的,相依为生、相伴而存。构图的过程就是处理矛盾、利用矛盾和统一矛盾的过程,这些对立的关系,一经被构组在画面里,就成了主次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相衬、疏密相间、大小相成、曲直相结、前后相随、高低相倾、明暗相依、互相作用、相依相存的关系。构图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变化统一,变化统一的关键因素就是对比、均衡、节奏,在对比中求均衡,在均衡中有节奏,在主次中有虚实,在虚实中有表达,在表达中有思考,在思考中有艺术,在过程中有教育,在教育中有方法,在收获中有智慧。
三、线条表现,激发创造
线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段,是艺术处理中表达感受最直截了当的语言,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表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线作为形象语素之一,其组织形式、结构方法及画者所运用角度决定着表现力和感染力。就其线条的形态本身就会因画者的技巧和心情,分别显出流畅、轻松、庄重、拘谨等不同的感觉。
我们知道线是依附于形而存在的,没有形和形式意象,也就没有线的产生,由于我们对形的不同认识,所以对线的感觉会产生差异。写生时在线的处理上要提醒学生重视线与线之间的组合关系,使之具有粗细、长短、纵横、斜正、虚实、疏密、聚散、方圆等关系。用线描绘景物时,下笔要酣畅流利,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粗线为“黑”,最能显示其“骨力”的作用,细线为“灰”,适用于描绘虚远调和之物,以及刻画小景物的细节,留出的白底除与黑线对比产生画面节奏感以外,还有显示画面“空旷”“无穷”“含蓄”的作用。
总之,线所构建的形式构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奏和旋律,产生不同的美感,同时在线的操作过程中又赋予用笔的轻重、迟速、巧拙、滑涩、起止、刚柔、顺逆等不同的笔法给人以联想,丰富了画面,从而产生了线自身特有的美感。
四、辅导练习,提高技能
每次风景写生练习是学生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置身于美感和品味的过程之中。黑格尔说:“艺术家通过绘画这一形式,以丰富创造力、想象力直接表现自己的心灵”。教师在带领学生写生时,要抓住学生美妙的感觉和良好的契机,因势利导地讲解线描独特表现技巧和方法。大自然的景物繁杂多变,线在自然界中从来就不是客观的真实存在,我们在物象上所观察的大部分是轮廓的边沿线,而相当多的圆面就找不到直观的线,所以线的造型实际上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和浓重的情感色彩及个人审美意识。学生把看到的美好景色怎样用线描绘出,这就是从认识客观世界到主观表现的心理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用笔,学会观察、想象,分析,思考。只有在学习中多画、多练、多想才能积累经验,才能工多艺出,厚积薄发。
在辅导中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如何组构一副画面,主体是什么,陪衬景物是哪些?根据立意和组织画面的需要,对眼前的客观景物可否作自由取舍,保留哪些,舍去哪些,是否有利于画面,让学生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能激发其兴趣,积极地去构思。接着讲解具体的用线方法,第一、画面中忌平淡、呆板。即水平线或直线过多,这样的画面,可用一些斜线和不规则线来破一下,改变单调的状态,使其画面产生变化,显得更生动,耐人寻味。第二、画面中忌松散、平板。写生景物的位置可稍作移动,使画面紧凑产生节奏感,也可在画面中迁移一些有趣的人物或动物,增加画面的完整性和艺术性。在面对景物内容,学生最初都会注意怎样画物体,渐渐会理解绘画是在画思考,是在画物体之间的关系,是在画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经过多年来带领学生外出写生练习,我认为:要求学生眼观、心悟、手写是非常重要的。眼观是认识和了解,心悟是感受和情思,手写是具体表现。通过眼观、心悟、手写才能触景生情,迁想妙得。加强学生观察、比较、记忆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取舍法、遮破法、迁移法,整体把握,局部入手,不要求学生把某一线画得一定很直、把某一物象画逼真。在写生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不失对象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思考有目的的表现,运用各种方式尽情地表现出自己对景物的感受。
通过风景写生,使学生学会在表达景物時,能对不同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分析,通过自己的理解,把现实形象用线的方式加以提炼,运用不同的线,进行艺术加工,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成为既有真实面貌又非照相翻版的艺术化的画面。写生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让学生们走出教室面向大自然,感受自然,热爱生活,是具有多中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将风景写生作为美术训练的途径,也要将写生过程作为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过程。画家外出写生不仅是搜集素材,更重要的是完成对生活的体验,对自然的感悟。学生外出写生不仅是在描绘和表达我们美丽的祖国,创作出感人的绘画作品,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的内容。包括对自然的更深的理解,对景物更具体的观察,对美好的分析,对艺术的认识。学生是在学绘画,但是更多的收获是在画外,是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美感和智慧。
书法美的形式与表现内涵 篇4
一、书法的形式美
作为视觉艺术的书法艺术,既讲究具体的线条美、造型美,也讲究抽象的朦胧美、意境美。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一件书法作品中,除了题材能告诉人们一些东西之外,形式语言也能向人们“讲述”一定的内容。[1]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写的是苏轼的《赤壁赋》,文辞便能向人们传达十分丰富的信息,但这并毕竟不是一件书法作品的目的。欣赏苏词,大可不必到书法作品中去寻找,一本校注白文本要方便得多。作为一件书法作品,它首先是,也主要是依靠线条对人们发挥作用。任何徒手画出的一条线都有他的情调,如有的是轻捷、飘忽、灵动,也有的是稳重、端庄,飘忽的线条容易唤起灵动的心情;稳重的线条使人感到严肃端庄;迟滞的线条传达了挣扎的艰难。每一根线条都敏感地传导了手对心的牵动,从而带出最微妙的情绪,又以此触动观者的心。
近年来,欧美人士也逐渐发现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美。它们赞赏中国文字,认为“每个字都是一朵美丽的花”。瑞士画家保罗克利说:“书法是用一根线条去散步”。[2]西方的一些美学家认为宇宙万物都是一根根线条构成的。书法艺术是“净化”了的线条美,它启迪人们的审美情趣,也净化人们的心灵。它的千姿百态和深厚底蕴,引导人们到淡泊、空灵、深远的境界中去。
线条美,构成书法的筋络百骸。钟繇说:“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3]从书法的笔划之迹,流出万象之美和人的内心之美。“龙飞凤舞”,吐出来的线条魅力无穷。而这众美纷呈无不与字的空间虚实对比有着紧密关系。宗白华先生运用美学的观点,强调“一幅好字表现一个美的空间”,给予书法家以莫大的启迪。
中国书法艺术的空间感,在篆、隶、真、行、草里均有不同的表现。我们可以从铜器铭文入手,来寻觅中国书法章法、布白的美。殷初象形文字,大小参差。商周铜器“款识”只寥寥几个字,而布白巧妙奇绝,铭文所表现的章法之美也令人叹服。金文之后是篆、汉隶,再而变为草、行、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嬗变,就在这上下左右、方圆大小之行的结体和疏密起伏、曲直波澜的笔势中,创造了许多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空间感的形成,首先是由中国文字本身决定的。中国的每一字都占据各自固定的空间。写字时用笔划,如:点、横、竖、撇、捺、钩等,结成一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副、长短阔狭、临时变迁”[4],“八方点画,环拱中心”[5]的一个“空间单位”。这样“生命单位”和“空间单位”两者相应生辉,就为中国书法艺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宗白华先生对此有深刻的分析和生动的描绘,他认为“一件书法作品就是一个有空间立体味的艺术品。字和字之间,行与行之间,能‘偃仰顾盼,阴阳起伏,如树木之枝叶扶疏,而彼此想让,如流水之沦漪杂见,而先后相承’。这一幅字就是生命之流,一回舞蹈。……书画都通于舞。它的空间感觉也通过于舞蹈和音乐所引起的力线律动的空间感觉。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感。因为一切动作以空间为条件和间架。”
空白地位的艺术性运用,是书法艺术的一条重要原理。正如包世臣所说:合适的空白布置是书法的第一要旨。大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宁可牺牲形式上的对称,而力求章法、空白等的得当。他的作品给人以淡远、简朴、空灵的感受,非一般人所能企及。林散之先生也是一位深谙空间感的高手,他一管在手,胸有成竹,真正达到了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无往而不宜的化境,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书画都留下天地头,中外书籍配有扉页,古今中外大建筑面前一般都有空旷之地,好让人有回旋余地。开门设窗,是让人与外界交往,呼吸室外新鲜空气。中国画的造境是永恒的空间,而这空间的构成却依于书法。
二、书法艺术的表现内涵
每一件艺术品,都必须表现某种东西。这就是说,任何一件作品的内容,都必须超出作品包含的个别物体的表象。汉语“表现”的基本意义是“表示出来”,expression一词除了“表达”的意思外,还有“表情”的含义,在许多场合,都特指“感情的表达”,因此西方艺术理论一谈到“表现”,绝大分场合仅指“感情的表现”。《牛津美术词典》对这一词条的解释为两部分:“绘画中人物的感情表现”与“作者的感情表现”,清楚地表明了这一命题在西方艺术史中的状况。[6]
书法作为指代、存储信息的载体,除具有指示、摹状、表达、象征功能外,就是它的表现功能,表现内心无法名状的情感。传统书法范式的笔画构架是它的能指层面,具有表现性,是艺术化了的符号,它由最初的任意的实用性转向了注重内心世界表现的艺术范式。楷书的端庄、魏碑的肃穆、草书的灵动、行书的飘逸、秦简的古朴、汉隶的典丽,无不是“有意味”的线条形式,无不浸透着传统书法的艺术底蕴,因而,历代书家、文学家十分重视书法的表现功能。
我们对书法艺术的表现内容进行了分析,它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层次;
1. 作品形式构成的节奏变化所暗示的情感活动;
书法的节奏感,称为“笔意”,又称“力感”“力度”,节奏表现出来的是动态美,而动态美正是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命脉所系。
中国的书法艺术,特别是草书最富于节奏感。怀素的《自叙帖》写得活泼飞动,笔下生风,舒缓飘逸,从容不迫。它既是狂怪怒张、笔墨飞舞的狂草书,又是“心手相师势转奇,诡行怪状翻合宜”的抒情之作。通过展读此帖,我们的确感受到全篇一气呵成,心手两忘。在点与线飞动中,如锥画沙,干湿相兼,气盛神足,犹如钢丝之萦结。特别是后半部分更加地狂放,有人评价其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似狂风骤雨、电闪雷鸣。一卷《自叙帖》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充满个性创造力和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通过感受草书,我们切实体会到书法的线形运动感,领悟其内在的时间艺术性质和情感表现力。
2. 作者的气质、性格、修养等
这些是我们从书法中比较容易感受到的部分。气质、性格、修养,决定了作者创作的基本风格或者说基调。创作中气质、性格、修养的潜在作用是稳定的,在一定时期内不会产生显著的变化,而感情活动的作用随着机遇、事件以至生活细节的一切改变而改变,并且由此给创作带来活力和生机。
一件书法作品打动观众的不仅仅是点画之间的形式美,最重要的是释放出来的人格美和情感美。人格美和情感美往往是结果,是作品展示出来让我们看到的,有的时候也是过程中的状态所体现的。张旭写起狂草来相当投入,书写过程中表达了一种生命情感,带有象征意味。再就书法作品本身,我们今天看到历代书法名迹的时候能够想象到、感觉到作者写字时的状态,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篇文章写的是他处于非常痛苦的状态之中,激情难耐地写出了《祭侄文稿》,感觉不是在写,而是在挥洒,情感的倾泻无可抑制。好多书家写心经,让我们进入经文的那种境界之中去。打动读者的恰恰是流露出来的个人情感。
3. 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民族性格、哲学思想、美学观念等
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求变创新史,各时代有各时代的特色和气息。中国书法就字体论,有秦篆、汉隶、魏碑、真草、宋元明行书。以风格论,晋书神韵潇洒,唐贤矫之以法,宋人尚意,唐人尚法,明人尚姿,清人尚变,大力突破前代遗范。这“韵”“法”“意”“姿”“变”,即是各代书法艺术的时代特色,又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线索。宗白华先生说得好:“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的‘书体’,表现那时代的生命情操和文化精神。”
总之,一幅高妙的书法作品,必然会有一种深层的艺术意境,这种书法意境就是书家审美理念与真情实感在作品中的升华,是书法美的意义的显现,使得书法家和观赏者均获得身心无限的愉悦与满足感。
参考文献
[1]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p221
[2]王岳川《中外书法名家讲演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p368
[3]刘熙载《艺概·书概》
[4]《运笔都决》
[5]《书法考》
美的表现 篇5
(07秋汉语言专科班:王钦)
[摘 要] 语言美是内在品格的自然流露,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思想、道德、人格、情感、知识、审美心理等,总要借助语言外形表现出来,同样,一个人的语言也表现其内心活动的内容。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语言美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关键词] 语言美;心灵美;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精神文明建设
“言为心声”,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外化表现。“诚于中而形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1]意思是说,有了真情实意,才会有美的语言;有了智慧的心灵,语言才优雅动听。
心灵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这种内心世界的美,当然不能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否则,它就无法表现出来,就不可能被人们所感知。一个人的心灵总是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并且在表达对事物的感受、认识和自己的观点、主张的同时,他的思想、情操、胸怀、良知、道德也随之表现出来。一个思想狭隘、心灵庸俗的人,绝不可能说出优美 的、令人赞赏的言词。行为高尚是伟大的思想的自然结果,高雅的谈吐往往出自胸襟豁达、志气远大的人。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的一篇作文《青年对选择职业的考虑》中说:“人类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才能做到自身的完善。”①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一段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侯,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2]马克思、奥斯特洛夫斯基都有美的心灵,都用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感人至深。
一、思想是语言美的灵魂
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思想水平和思想观点。要提高表达能力,首要的不是磨利嘴皮,而是要磨砺思想,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语言是一个人的良好修养和素质的充分体现。没有爱憎分明的立场,哪有义正严辞;没有临危不惧的胆略,哪有侃侃而谈。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高深的思想修养,他才能“站得高,揽众山于目下;看得远,笼天地于眼前。”[3]有了博大精深的思想,才会有非凡的真知灼见,出言陈词才会掷地有 2 声。
伟大的人物必有非凡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有非凡的表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同机会主义如蒲鲁东、巴枯宁的斗争中,利用各种讲坛,给予机会主义者们以有力的抨击,显示了革命真理无坚不摧的力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艰苦斗争中,以“昆仑”为描写对象的光辉诗篇,展开了奇思妙想,以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发出了这样惊天动地的呼喊:“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这两句以气吞山河的前无古人的想象,要“倚天抽宝剑”,把昆仑山裁为三截。”将这“裁为三截”的昆仑山,“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4]慷慨无私地分别馈赠给世界各国人民,以达到“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目的,这该是怎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
二、道德美是语言美的核心
立言行事,以德为本。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公认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和信条。比如:爱国主义、先人后己、正直诚实、勤劳勇敢、团结友爱、遵纪守法等。因篇幅所限,现只就爱国主义来谈。所谓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表现为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既是 3 重要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青年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在一次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题的演讲会上,演讲者以澳门回归开启话题,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中心,呼唤台湾早日回归。其中,演讲者讲述了台湾一位国民党高级将领涂必昌老人和台独分子作斗争的事例。一些台独分子在涂必昌老人面前挑拔说:“你爱大陆,可是大陆爱你吗?你的父亲当年不是被共产党判处了死刑吗?这可是不共戴天的仇啊。有仇不报非君子也!”涂老先生听后,拍案而起,斩钉截铁地反驳说:“何谓君子?是君子就应该分清什么是国事,什么是家事。我父亲的死,这是我家庭的不幸!你们要搞台独,使祖国的山河破裂,你们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不可饶恕!我以为君子应该为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任何情况下,国事都要大于家事!”对此,演讲者作了如下议论:“朋友们,这是多么深明大义,又是多么正气凛然!这是炎黄子孙发自肺腑的呼喊,这是中华儿女要求统一的呼声!是的,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切的艰难困苦,一切的矛盾纠纷,一切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个人恩怨,都会在这一神圣的理念中得到完全的化解。这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50年来无敌于天下的根本原因所在!”[5]131涂先生反对分裂的道德是美的,因而语言是动人的。
三、人格美是语言美的基石
人格,指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格不是超历史的、超现实的抽象,本质上是人的一种社会特质。人格美的形成,不是来自先天的禀赋,而是来自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来自伟大的思想和先进文化的陶冶。有美玉的情操,才有光辉的人格。周恩来的恢宏大度,来自对人民的伟大情怀;彭德怀的威武勇毅,来自铁肩担道义的壮志;方志敏的乐观旷达来自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石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文天祥宁死不屈;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朱自清宁可饿死而不食美国救济粮……他们的浩然正气,铮铮铁骨构成了他们人格的崇高、壮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当他当了俘虏之后,别人问他:“还想不想蜀?”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种荣辱不分的人,人格卑微低下,还谈得上什么语言美?
1945年4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会议上,美国代表团团长、国务卿杜勒斯,在会议之初出于外交礼仪,与周恩来握手后,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取出一块手巾擦了擦,然后收了起来。周恩来不动声色地拿出一块手帕,仔细擦手后朝手边的垃圾箱一 5 丢。顿时使人瞠目结舌。众记者立即报道了中国总理的精神道德、礼仪风度上都高出杜勒斯一筹的消息。杜勒斯在丢脸之后,更加阴险地利用各国代表团宴会之机,秘密布臵在餐桌上摆上有希特勒纳粹党标志的巨型蛋糕,企图使周恩来吃不好,不吃又有失礼节,从而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谁知周恩来一步入宴会的大厅,立即识破了这一阴谋,他先向赴宴的友好代表团团长一一颔首致意之后,突然伸出右手高举餐刀,一面用左手招呼大家:“朋友们,让我们再一次联合起来,把它消灭掉吧!”[6]铮亮的餐刀几下子就把纳粹党标志划得四分五裂,扬扬得意的杜勒斯一下子变得沮丧起来。过后,连他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是他见到的最厉害的政治家之一。杜勒斯阴险奸诈,狭隘愚蠢;周恩来光明磊落,豁达机智,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帝国主义者的恶意挑衅,周恩来没有拔剑而起,也没有怒形于色,而是处变不惊,在谈笑之间,顿挫敌人的狂妄气焰。
四、情感美是语言美的内涵
言出于思,情动于心。没有正确而深刻的思想,就不可能阐发令人折服的宏论;没有真挚而炽热的感情,就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不深则无以惊心动魄!只有情才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憾力,掀起“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的感情高潮。闻 一多先生在昆明《最后一次的讲演》之所以成为“狮子吼”,成为千古名篇,至今仍感人至深,就是因为演讲中的正义、激昂和悲愤之情像一团火,点燃了听众的情感,从而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情能动人,但未必能折服人。要想真正使人信服,接受你的观点和主张,就必须晓之以理,以理服人。只有情理结合,情理交融,说服才有力量。例如,作家谌容有一次应邀到美国的一所大学演讲,她刚登上讲台就有人提出了一个难堪的问题:“听说你至今还不是共产党员,请问你对中国共产党的私人感情如何?” 谌容顺水推舟地回答道:“你的情报很准确,我确实还不是中国共产党员。但是,我的丈夫是个老共产党员,而我同他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尚无离婚的迹象,可见,我同中国共产党的感情有多深。”谌容由近及远,以小喻大,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与共产党的关系。融情入理,情真意切,言近旨远,令人信服。
五、知识美是语悦赖脑慈?
口才表达所运用的丰富知识,不仅为对方提供了更多的知识、信息,而且知识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美感,是一种智慧的美。广博的知识会使你的讲说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听者如沐朝阳,如坐春风。文化修养愈高,文化知识愈丰富,你的视野和思路就越开阔,说起话来就能目光四射,挥 7 洒自如,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宏论滔滔,振聋发聩。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舟也无力。”缺乏知识储备,孤陋寡闻,会使你语言表达成为无本之木,以至文思枯竭,捉襟见肘,期期艾艾,不知所云。
言语行为是否文明,根本上是言语道德修养问题,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就很难做到言谈文雅,更不可能妙语惊人。鲁迅曾经论“他妈的”为中国的“国骂”。乡下人说话,语汇贫乏,词不达意,“妈的”这个词儿,往往一词多用,“有时骂人,有时佩服,有时赞叹,因为他说不出别样的话来”。如果我们中有人说话也变成这么一套:“这妈的天气真是,妈的,妈的再这样,什么都是妈的了。”[7]岂不令人咋舌!
有丰富的知识,才有口若悬河的根底。有之于内,发之于外,内养外发,势所必然。狮城论辩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试想,你对中国传统文明的东西一无所知,又怎能同人家争论“人性本恶”的论题。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有人统计,他阅读、手书、引用过的诗词多达1662首。正因为如此,他写文章才能博大精深,闳中肆外;他做演讲,才能旁征博引,出口成章,成为雄视一代的语言巨匠。
六、艺术美是语言美的魅力
我们说,语言美首先是由内容美、思想美决定的,但这 8 并非轻视语言的形式美、艺术美,否定语用技巧。孔子早就强调演讲要有文采,说话要讲求技巧。他说“情欲信,辞欲巧”,这样才能说服打动对方。毛泽东说,缺少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鲁迅说:“单是题材好,是没用的,还是要技术。”[8]老舍先生说过:“近几年来,我们有些不大重视文学语言的偏向,力求思想正确,而默认语言可以差不多就行。这不大妥当。高深的思想与精辟的语言应当是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没有高度的语用艺术,表达不出高深的思想。”[9]
在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周恩来的为人处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在人际交往中,他讲究刚柔相济,把方方面面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特别是在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中,他纵横驰骋,游刃有余,表现了无与伦比的外交语言艺术,更是令人折服。
例如,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欢迎尼克松总统的宴会上致辞说:“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民间的来往中断了20年。”[5]323这一句非常高妙的委婉语,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直接挑明原因,会刺激对方,以“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来说,对方可以意会,其他人根据两国关系的背景,也不难知道“这原因”指的是什么。周总理以委婉的措辞,达到了曲径通幽的目的,9 赢得了对方的好感和赞誉。
七、结束语
语言美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生活美的重要方面。语言美不美,是一个国家人民精神素质高低的标志之一,也是一个社会精神面貌文野的标志之一。可以说,语言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提倡语言美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明情操,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语言美是青年成长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4.[2] 朱祖延.汉语成语辞海[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2:172.[3] 康家珑.语言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3.[4] 林冠夫,朱迪卓.毛泽东诗词鉴赏[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4:98.[5] 廖 正,张一莉.语言表达艺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0
美的表现 篇6
摘 要 体操是一项追求美,体现美的运动项目。体操的训练方法对于一名优秀的体操运动员来说有着深远的影响,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操的基础训练,并且在进行这些训练的同时,也应精心选择多种内容,运用多种方法使体操运动员对比较枯燥的训练内容产生兴趣。
关键词 体操 运动员 美的表现 训练方法
一、前言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体操的美是以马列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它着重于阐述了体操与人体美、表现力、技术动作等的联系。体操在近几年来蓬勃发展,并且被广泛的运用在健身、教学、观赏等各个方面。它为提升人们的审美境界,丰富人类的文化生活,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创造了宝贵的财富,也促使了人们向更深层次地去探索体操美的规律。
二、体操运动员美的表现
(一)体形美
运动员漂亮的外观及健美的身体形态会为创造优异的成绩带来良好的“印象分”。
(二)姿态美
姿态是指人体处于某种姿态时的形态,良好的姿态是指人体表现出各种姿势时的形态美,它是比赛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在完成动作过程中,动作舒展、姿态优美大方是优秀体操运动员的基本要求。
(三)气质美
一个人的美是外在和内涵两方面的综合体:外在表现和内心世界是统一的,行为美与心灵美是统一的,动作美和气质美也是统一的。体操运动员独特的气质美是比赛中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难度美
追求难度是人对自身潜能的一种挑战。难度的发展没有扼杀体操的美感,难度系数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着运动员加强对完成动作的身体姿态的控制和动作幅度、节奏、高度等方面的处理,从而达到一种惟妙惟肖境地。
(五)肌肉美
体操是一项塑型健体的体育项目,它从多方面规范和塑造人的姿态和形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展可给人以美感,身体形态美不美与肌肉是否均衡、丰满、富有弹性、柔韧性密切关联。
三、四位一体的新型训练方法
体操的美是通过肢体来展示和渲染的,如果无法表现出来,则一切便成了一纸空文。美得实质在于素质训练、基本动作训练、心理训练、音乐训练同步进行,四位一体。这种四位一体,互相贯通、互相融合和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体操的表现力再上新层次。根据调查实验得出,新方法符合体操发展的内在规律,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提高体操的表现力具有明显作用。
(一)高度重视身体素质训练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条件也是体操运动员提高整体训练与比赛水平的基础,在训练中,各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完成也都离不开良好的身体素质。而素质的练习对保持良好的体态,优美的身段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素质练习包涵有柔韧联系和力量练习等。
1.柔韧素质练习
柔韧性的目的在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以增大运动时的运动幅度,使动作更舒展、大方,更有效地展示动态美。
2.力量素质
力量的练习可以增加脚步支撑人体的能力,加强肌肉的弹性及活力,美化形态,消除腰腹部沉积的多余脂肪,使身体整体变的匀称、均衡。体操项目训练中需要注意素质训练的全面发展,达到外在美、内在美和健康美的统一。
(二)适时的心理暗示
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良好的语言和行为的刺激,便会激发出积极的情绪,从而获得理想的效果。
1.采用优美的示范和生动的语言启发学生
体操教学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身体练习相互配合完成的,提高动作的表现力离不开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教师应以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和生动的语言给学生以良好的感官刺激,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使感性和理性有机结合,使身体运动完美地表现出来。
2.消除羞怯等心理因素
学生要有着不懂就问的心理,一定要把不会的变为会的,把别人的变为自己的,自信乐观的求学,争取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激发自己的内在潜力。
3.加强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交流是提高技能学习的方法之一。交流不仅会提升课堂气氛,提升学习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结论和建议
综上可得,体操美,融入了难度、技巧、力量、柔韧等元素。它对动作之间的衔接、动作的技能、成套动作的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的体操运动不仅仅表现出体操的高雅和谐,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美姿,足以震撼观众的心灵,也让我们重识体操的绝美和人体无限的潜能。科学的训练,通过各种训练手段改变形体的原始状态,提高灵活性,控制力和表现力,是增强可塑性的身体素质基础训练。系统的形体训练,不仅培养学生健美的体格,优美的姿态,还能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更深层次地感受美、追求美、评判美,有效地发展个性,健全人格,培养端正的体态和高雅的气质,以塑造优美的体形。为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身心健康,实现综合人类体育美的宏伟目标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童昭岗.体操[M].高等学校教育出版社2007(07):49-50.
[2] 冯娟,林昭绒.体育成人教育学刊[J].体育学刊.2004(02):63.
[3] 杨鹏飞.艺术体操的美学研究[M].武汉体育学院.2001.4.
[4] 童昭岗.体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珠宝设计中探寻对意境美的表现 篇7
一、意境美的涵义
传统意境是指艺术创造特别是诗歌创造所达到的一种能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具体把握的艺术境界[1],一般意境美多体现在诗歌中。如:“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通过具象的事物在读者心里勾勒出一幅夕阳晚图,以此来构成一幅萧条美的意境。近年来随着各类艺术行业追求的不断提高,意境美逐渐在散文、绘画、雕塑中,甚至新兴的珠宝行业中得到广泛追求,通过具象的事物来进行结构及艺术的烘托使抽象的意境美得以具象的体现在珠宝上。意境美在珠宝设计中的提出与发展,使珠宝设计行业,尤其是珠宝设计这一部分在审美意识上具备了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及设计者主观精神的表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促成了珠宝设计中的意境美。但是由于目前系统的参考资料较少,为了能够在珠宝设计中充分表达意境美,提高珠宝的艺术价值,因此珠宝设计行业在发展中不断的寻求能够更好地展现意境美的方法及途径。
二、珠宝设计中对意境美的表现
与诗歌、音乐这类抽象艺术不同,珠宝设计主要是通过对设计元素的排列组合来达到意境美。意境美通过虚境、实境两部分共同构成,实境是基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虚境是建立在实境基础上观者通过升华及联想得出的主观行为。因而珠宝设计为了达到意境美的艺术效果,需要重视对虚实的把握。同时在创造手段上重视主题仿生、并运用调和法根据珠宝的特性进行综合的运用
1、实境的构建法
意象是构成实境的基本要素,由于其特质要求,需满足以景写情、具备情感特质的艺术形象。在珠宝设计中,对实境的构建主要是意象的构建,并注重在选取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意象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感悟,从而达到营造意境美的目的。同时要还注意人们传统意识中对实境的反射习惯。如有些设计元素其本身具有象征意义,如:“貔貅”本身象征财富,因此在设计珠宝时加入了貔貅”的元素,观者自然会联想到和财富、吉利相关。再如“云朵”、“月亮”这些设计元素,象征高洁、飘逸、自由,同时其本身也会营造出一种画面感,使人联想到月夜美景,设计者将其运用在珠宝设计中,同样会使受众构建起富有韵味的意象图来。另外,在设计珠宝时所选取的材质、形态、结构对于实境的营造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黄金让人联想到富贵,珍珠让人联想到深邃,钻石让人联想到纯粹。使用不同的材质及不同形态的元素也会相应的增加情感内涵。还是拿云朵和月亮形态的首饰进行比较,如此款首饰采用黑珍珠为材质,那么黑珍珠特有的晕彩给人深邃、神秘的联想。因此通过实境的构建来引发不同观者不同的虚境是创造意境美的主要手段,因此珠宝设计中要重视实境的创造,注重意象的构建及意象间内在的联系,同时重视其具备的情感特质。有助于在珠宝设计中对意境美的营造。
2、主题仿生设计手法
在珠宝设计中,通过元素自身的象征意义及引申涵义,来组织运用到设计中对珠宝意境美的合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仿生设计手法是最为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在珠宝设计中分为几类较为明显的特征。首先,珠宝设计的题材一般都源于自然,以象征美好、幸福的实物最为常见。如:“繁花”、“碧叶”、“翠柳”等为形象,寓意十足,且亲切自然,能够在珠宝首饰中添加回归自然精神的情操,使其首饰呈现清丽、质朴、生动的风格,有助于得到观者的喜爱。其次,珠宝首饰是承载人们寄托,满足精神需求承载文化的符号,常见的手法是将具有文化印记的因素寓于首饰上形成装饰纹样,如常见的“云纹”、“火纹”、“龙凤纹”样,其民族风味对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最后,文化隐喻也是仿生设计法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好的设计作品,除其具有的现代潮流特征外,还需要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寓于其中,以“胸有成竹”这个成语为例,如果以其为创作蓝本,充分发挥其字面意思及深层文化韵味,将寓于成功的自信及竹子的气节这些引申涵义作为隐含意境运用到珠宝首饰设计中,将会提高其首饰的文化内蕴,提高其意境美。
3、调和法
运用调和法来增强意境美是指通过意象间的联系来构建设计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所选用意象应该是和谐共存的,不对立、不矛盾的。使两种或几种和谐的元素构建成一个有机的逻辑链条共同营造意境美。如:在胸针设计上,选取“朝阳”、“云朵”、“远山”为基本素材,三者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以此为设计元素作为构建意境的意象,运用材质的不同来着重描绘三者的特性,使三个设计元素紧密结合。在珠宝设计上,运用调和的手法,构建出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发观者的联想及共鸣,有助于营造珠宝的意境美。
三、结语
通常我们认为一件好的珠宝设计能够表现意境美的同时并富有文化内涵,在呼吁保护传统文化的今天,在珠宝设计中营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意境美的设计理念使珠宝设计艺术化、民族化提供了可能。通过构建实境、运用仿生法和调和法有利于营造意境美,只有在研究出如何营造意境美的前提下,才能在珠宝设计中运筹帷幄,使意境美能够在珠宝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摘要:意境美是美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也是艺术范畴所追求的最高标准,意境是具有令人感受领悟、玩味无穷的艺术境界,因此在很多领域都追求意境美,珠宝设计中探寻意境美是意图将珠宝设计与艺术境界相结合,通过设计达到意境美来促成珠宝设计的艺术效果,实现珠宝的装饰价值到艺术价值的转变。本文将针对珠宝设计中探寻对意境美的表现及具体手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珠宝设计,意境美,表现
参考文献
[1]黄贵明.珠宝首饰设计构思方法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10-11
美的表现 篇8
《柳林风声》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扛鼎之作, 成书于1908年, 又被译为《柳树风声》、《杨柳风》、《风语河岸柳》等。这部童书跟当时已经在英国非常受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同, 如金斯利的童话代表作, 写成于1863年的《水孩子》、卡罗尔1865年的《爱丽丝漫游奇境》、王尔德1888的《快乐王子》、巴里1904的《彼得·潘》等, 故事主人公从扫烟囱的男孩汤姆、掉进兔子洞开始奇妙旅行的小女孩爱丽丝、已成为雕像的快乐王子到小飞侠彼得·潘。而《柳林风声》的主角则是四个动物:鼹鼠、河鼠、老獾、蟾蜍。这四个动物形象虽然一般, 但这四个动物朋友在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冒险旅行、一起保卫家园的情节最终让人欲罢不能、爱不释手。除了情节上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外,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把人间的美传递给读者———友谊、成长、家园。“在格雷厄姆看来, 自然是生命的必然场所和条件, 他把各种动物安置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如河鼠、水獭、蟾蜍生活在河边, 黄鼬、老獾、灰兔生活在大森林里, 各自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给生命的养分和乐趣。” (罗良功, 2006) 理所当然, 作品中少不了对大自然景色的描写, 四季更替、斗转星移、河流岸边、花草树木等, 景美如画。《杨柳风》虽属童话类别, 但公认为艺术造诣很高的散文精品。作者对文字十分讲究 (杨静远, 1997:v-vi) 。 (转引自谭芳, 张从益2011)
2.《柳林风声》表现自然美的修辞手法
在古今的文谈诗论中, “比”、“喻”、“拟”, 还有“譬”、“况”等, 是作为同义词, 可以互换的 (郑远汉1982:43) 。 (转引自吕煦2004:155) 现代修辞学中, “喻”和“拟”, 有其相似的地方, 也有不同。“喻”, 即比喻, 包括明喻和隐喻。“拟”主要指拟人。明喻在英语中名为Simile, 通常借助like、as、as if等喻词来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作比较。明喻中除了喻词外, 还有两个必须出现的元素———本体和喻体。隐喻 (Metaphor) 的表现形式较明喻而言有要复杂很多, 既没有喻词, 又不一定本体喻体同时现身。从句法结构看, 它可以是句子的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或同位语, 其语言单位可以是单词、词组, 也可以是主谓结构、平行结构或从属句等 (黎昌抱, 2001:115) 。拟人, Personification, 顾名思义, 就是把事物比做人, 把无生命的东西赋予生命, 是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隐喻性转移 (Metaphorical transfer) ” (Ricoeur 1986:59) 。 (转引自吕煦2004:155) 拟人的实现方式跟隐喻十分相近, 可以通过使用合适的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来完成, 不同就在于, 这些词必须与人有关。通过拟人法, 无生命物体、非人类生物或抽象概念被赋予人类的属性 (胡壮麟, 刘世生, 2004:242) 。换言之, 花鸟虫鱼、飞禽走兽、风雨雷电、山川河流、抑或是抽象事物都可以被描述成像人一样, 都与人一样具有生命, 与人一样有思想、有情感、有语言, 抒情写景生动无比。拟人化能够使读者产生一种亲切感。拟人化手法极其自然地把作品的形象与小读者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从而使儿童移情于故事之中 (曾日红, 1984) 。儿童看待客观世界时有很强的主观想象和别具一格的拟人化特征 (张颖, 王莹, 2009) 。儿童文学是写给春天的文学, 它应该像春天一样, 绚丽多姿, 以最美的形式反映生活 (吴其南, 1983) 。拟人、比喻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柳林风声》更是把拟人和比喻用到极致, 让人把大自然的美尽收眼底。
2.1拟人的运用
例 (1) ...out of thick orchards on either side the road, birds called and whistled to them cheerily;... (Grahame 1993:31;下文对本书的引用只标注页码。)
例 (2) The sun was fully up by now, and hot on them, birds sang lustily and without restraint, and flowers smiled and nodded from either bank, ... (106)
上面这两个例子, 描写的对象是鸟儿和花儿。例 (1) 大路两边茂密的果园里, 鸟儿们像人一样欢快地跟他们打招呼, 吹口哨。例 (2) 鸟儿在无拘无束地引吭高歌, 河两岸的花儿点头微笑。语言生动形象, 读者会感到格外亲切。
例 (3) while stars grew fuller and larger all around them, and a yellow moon, appearing suddenly and silently from nowher e in particular, came to keep them company and listen to theirtalk. (32)
例 (4) Embarking again and crossing over, they worked their way up the stream in this manner, while the moon, serene and detached in a cloudless sky, did what she could, though so far off, to help them in their quest;till her hour came and she sank earthwards reluctantly, and left them, and mystery once more held field and river. (101)
例 (3) 和例 (4) 的描写对象都是月亮。例 (3) 中越来越密的星星围着他们, 一轮黄澄澄的月亮, 悄然冒出, 给他们做伴儿, 听他们讲话。例 (4) 的背景是河鼠和鼹鼠得知老水獭家的小水獭走丢了, 他们不顾天黑, 划船到处去寻找。在静谧的黑夜、耐心搜寻, 连月亮都帮他们, 舍不得离开。“那轮皓月, 静静地高悬在没云的夜空, 尽管离得这样远, 却尽力帮他们寻找。等到该退场的时辰到了, 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们, 沉入地下。神秘又一次笼罩了田野和河流。 (杨静远译) ”月亮被赋予了人的情感, 很有感染力。
例 (5) The country lay bare and entirely leafless around him, and he thought that he had never seen so far and so intimately into the insides of things as on that winter day when Nature was deep in her annual slumber and seemed to have kicked the clothes off.Copses, dells, quarries and all hidden places, which had been mysterious mines for exploration in leafy summer, now exposed themselves and their secrets pathetically, and seemed to ask him to overlook their shabby poverty for a while, till they could riot in rich masquerade as before, and trick and entice him with the old deceptions.It was pitiful in a way, and yet cheering—even exhilarating. (42)
例 (5) 比较复杂, 比拟的对象先是大自然 (Nature) , 用了指代人的代词her, 名词slumber, 短语kicked the clothes off。大自然进入一年一度的酣睡状态, 睡梦中衣服给踢掉了。读者可以想象树叶凋零, 草儿枯萎的冬季景色。枝繁叶茂的草木覆盖着的山谷、石坑现在都显现出来了, “似乎在乞求他暂时忽视它们的破败贫瘠, 直到来年再一次戴上它们花里胡哨的假面具, 狂歌乱舞, 用老一套的手法作弄他, 瞒哄他。 (杨静远译) ”偏巧鼹鼠喜欢这样不加任何修饰的旷野。
2.2拟人和比喻的叠用
2.2.1拟人为主, 叠加比喻。
例 (6) It was a bright morning in the early part of summer;the river had resumed its wonted banks and its accustomed pace, and a hot sun seemed to be pulling everything green and bushy and spiky up out of the earth towards him, as if by strings.
初夏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天气回暖, 大河两岸已经恢复惯常的样子, 流水恢复了惯常的速度, 用了wonted和accustomed这两个意思接近、描述人习惯于什么的词汇来描述河流。接着暖烘烘的太阳急着要催生万物, 作者用了比喻, as if by strings, 仿佛用无数根细绳, 把万物从地下拔起, 把它们变得“绿油油、郁葱葱、高耸耸 (杨静远译) ”。夏天主人公生长的河流两岸绿草如茵、枝繁叶茂景色让人如临其境。
例 (7) It was difficult to settle down to anything seriously, with all this flitting going on.Leaving the water-side, where rushes stood thick and tall in a stream that was becoming sluggish and low, he wandered country-wards, crossed a field or two of pasturage already looking dusty and parched, and thrust into the great realm of wheat, yellow, wavy, and murmurous, full of quiet motion and small whisperings.Here he often loved to wander, through the forest of stiff strong stalks that carried their own golden sky away over his head—a sky that was always dancing, shimmering, softly talking;or swaying strongly to the passing wind and recovering itself with a toss and a merry laugh. (125)
溪流缓慢, 水位变低。运用sluggish, 这个词指人动作迟缓, 现在形容小溪流速变慢。河鼠离开河岸, 朝田野走去。钻进一大片麦田, 用了比喻the great realm of wheat, 可以设想麦田有多大, 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浪翻滚, 还发出好听的声音, 呢喃 (murmurous) 和细语 (whisperings) 。河鼠常喜欢穿行在其中, 又用了比喻, the forest of stiff strong stalks, 穿行在森林般成片的麦田中。金黄的麦浪支起一片金色的天空———那天空像人一样总在翩翩起舞, 细语绵绵, 过路的风把它刮得东倒西歪, 风吹过后, 它又把头一甩, 开怀大笑, 恢复它本来面貌。多么和谐优美的画面。
2.2.2比喻为主, 叠加拟人。
下面三个例子都是在开篇的地方运用了比喻, 严格意义上讲, 都用了隐喻。虽然共同的地方是都配合使用拟人, 但这三个段落又以不同的模式呈现。
例 (8) Never in his life had he seen a river before—this sleek, sinuous, full-bodied animal, chasing and chuckling, gripping things with a gurgle and leaving them with a laugh, to fling itself on fresh playmates that shook themselves free, and were caught and held again.All was a-shake and a-shiver—glints and gleams and sparkles, rustle and swirl, chatter and bubble.The Mole was bewitched, entranced, fascinated.By the side of the river he trotted as one trots, when very small, by the side of a man who holds one spell-bound by exciting stories;and when tired at last, he sat on the bank, while the river still chattered on to him, a babbling procession of the best stories in the world, sent from the heart of the earth to be told at last to the insatiable sea. (13)
在春天气息的强烈召唤下, 鼹鼠从地下冲到了地上。地上一切都很新鲜, 穿过草坪, 走过树林, 看到草儿青青、花儿待放;听到树叶婆娑、鸟儿歌唱。一路闲逛着, 来到了一条河旁。久居地下的鼹鼠一生第一次见到河流, 而且会动, 他兴奋不已。这段描写从隐喻开始, 一个同位结构, a river———his sleek, sinuous, full-bodied animal, 这河是身体光光滑滑、蜿蜿蜒蜒、圆圆滚滚的动物。接着用拟人的手法, 这动物一路轻轻笑着追着什么, 又咯咯笑着抓到了, 再哈哈大笑着放下, 扑向新的小伙伴, 抓住了, 放开再抓住。这河流又被比作会讲精彩故事的人。然后用拟人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讲着故事、直到永远听不烦的大海。一物多喻, 本体是河流, 喻体有两个:动物和会讲故事的人。加上拟人的运用, 把河流时而平缓、时而湍急、时而卷起漩涡、时而波光粼粼, 一路诉说、奔流到海的过程, 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 (9) Such a rich chapter it had been, when one came to look back on it all!With illustrations so numerous and so very highly coloured!The pageant of the river bank had marched steadily along, unfolding itself in scene-pictures that succeed ed each other in stately procession.Purple loosestrife arrived early, shaking luxuriant tangled locks along the edge of the mirror whence its own face laughed back at it.Willow-herb, tender and wistful, like a pink sunset cloud, was not slow to follow.Comfrey, the purple hand-in-hand with the white, crept forth to take its place in the line;and at last one morning the diffident and delaying dog-rose stepped delicately on the stage, and one knew, as if string-music had announced it in stately chords that strayed into a gavotte, that June at last was here.One member of the company was still awaited;the shep herd-boy for the nymphs to woo, the knight for whom the ladies waited at the window, the prince that was to kiss the sleeping summer back to life and love.But when meadowsweet, debonair and odorous in amber jerkin, moved graciously to his place in the group, then the play was ready to begin. (40-41)
段落一开头Such a rich chapter it had been.那是多么绚丽多彩的一章啊 (杨静远译) !“那”指的是上段提到的刚刚过去的夏天。夏天被比作书中的一章。这一章中有so numerous and highly coloured illustrations, 如此之多而且色彩斑斓的插图, 插图是各种各样的风景画。画上有Purple loosestrife, Willow-herb, Comfrey, Dog-rose, Meadowsweet。
等各种各样花卉植物, 等待着一场盛装演出。这是一个链条式的隐喻结构。在这隐喻框架下, 每种花的出场都以拟人的方式描写。Purple loosestrife抖落自己的秀发、Willowherb温柔惆怅、Comfrey手牵手、Dog-rose信心不足且姗姗来迟、Meadowsweet穿着琥珀色坎肩来了。动物们的家园———河流的两岸美不胜收。
3.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柳林风声》中景物描写上使用拟人及拟人比喻叠用的表现方法, 看出格雷厄姆选词准确、联想丰富、形式多样, 对于自然美的传递生动形象。儿童读者也好, 成人读者也罢, 都可以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正如台湾学者叶咏? (1982) 在《西洋儿童文学史》中关于《柳林风声》的评价:“尤其在描写景色方面, 本书作者别具才华, 造辞既新, 观察又切, 读者随着作者的笔, 仿佛来到了一个幽静绝美的天地, 心境都为之焕发不少呢。”
参考文献
[1]Grahame, K.The Wind in the Willows[M].Ware: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3.
[2]格雷厄姆.杨静远译.柳林风声[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0.
[3]胡壮麟, 刘世生.西方文体学辞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黎昌抱.英语修辞格探新[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5]罗良功.《杨柳风》:一个关于家园的乌托邦[J].外国文学研究, 2006 (4) :91-96.
[6]吕煦.实用英语修辞[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7]叶咏琍.西洋儿童文学史[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82.
[8]谭芳, 张从益.视界融合与翻译阐释———以杨静远译《杨柳风》为例[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1 (6) :35-39.
[9]吴其南.写给春天的文学——试谈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983 (3) :54-60.
[10]张颖, 王莹.柳林风声的美育功能[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9 (6) :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