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论文注释

2024-10-11

旅游管理论文注释(通用13篇)

旅游管理论文注释 篇1

注释 ①:低纬度:低纬度一般是指地球表面南北纬度30度间的空间范围,即30°N至30°S以内地区,包括热带、副热带丙个热量带。是全球太阳辐射和热量比较集中的地带。由于低纬度与其他纬度相比,不仅位置特殊,所反应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是很特殊的。例如,气候炎热,天气变化剧烈,生物高大茂盛等。

②:黎族: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黎族人口数为1,247,814。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 织,“黎锦”、“黎单”闻名于世。民族语言为黎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不同地区方言不同。在接近汉族的地区和各民族杂居的地方,黎族群众一般都能讲汉语(指海南方言)、苗语等,同时黎语也吸收了不少汉语的词汇,尤其是解放后吸收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新词汇就更多了。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建国后逐渐通用汉文。

③: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的故事曾先后以电影、芭蕾舞剧、现代京剧、交响组曲、电视连续剧等多种文艺形式表现。《红色娘子军》故事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海南岛琼崖纵队娘子军的事迹,展现了那个特殊历史年代一群女性为争取解放而流血牺牲的动人故事。

④:鹿回头的传说:鹿回头有一个海南黎族美丽的爱情传说:古代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猎手,头束红巾,手持弓箭,从五指山翻越九十九座山,涉过九十九条河,紧紧追赶着一只坡鹿来到南海之滨。前面山崖之下便是无路可走的茫茫大海,那只坡鹿突然停步,站在山崖处回过头来,鹿的目光清澈而美丽,凄艳而动情,青年猎手正准备张弓搭箭的手木然放下。忽见火光一闪,烟雾腾空,坡鹿回过头变成一位美丽的黎族少女,两人遂相爱结为夫妻并定居下来,此山因而被称为“鹿回头”。根据这个美丽爱情传说而建造的海南全岛最高雕塑“鹿回头”已成为三亚的城雕,三亚市也因此得名“鹿城”。

旅游管理论文注释 篇2

一、存在问题与原因

省内的部分旅游景点缺少对旅游宣传的重视, 英语注释的不正确与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游客理解错误, 不仅给游客带来不便, 也不能很好地传播本地文化及提升城市的国际化形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拼写错误。拼写错误是指英语单词拼写方面出现的差错, 相当于汉字中的“错字”。二是语法错误。指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性在单复数、时态、语态以及句法等各个方面的错误。三是用词不当, 是指在翻译中使用了不恰当、不合适的词汇, 从而使游客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四是翻译过程中出现过多中式英语, 由于中外思维和文化方面的差异, 翻译人员在不懂英语相对应的说法时, 按照汉语字面一对一硬译, 或者根据中文思维方式翻译, 于是出现一系列的中式英语。五是机译误植, 指把机器翻译的结果直接用于标识语翻译中, 往往会出现不合情理、不合规则以及不合逻辑的表达。六是英语注释中存在一些语用失误现象, 指因忽视了文体、语境、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而造成的翻译失误。

旅游景点英语注释不规范产生的主要原因如下:翻译没有相应的组织机构, 大都以个体的方式进行, 而翻译人员却常常没有掌握充足的翻译理论与技巧, 翻译水平不高, 并且未经严格的审核就投入使用, 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不得体与不规范的旅游景点英语注释。

二、旅游景点英语注释规范建议

旅游景点的名称通常是由冠名、专名、属性名和通名构成的。专名一般反映旅游景区名称的独有特征, 通名反映景区名称的类别属性。冠名、属性名与通名在英语中较容易找到相对应的翻译, 少数属于文化空缺的, 一般都采用音译策略处理, 专名的翻译则容易出现问题。

为此, 建议借鉴英语国家和地区常用的表达方式, 并且本着尊重历史与现状、尊重约定成俗的译写原则, 结合辽宁实际情况制定辽宁旅游景点景区英文译写规范, 具体译写原则如下。

(一) 译写方法和要求

1.通名的翻译原则

(1) 各种“园”的译法。根据其功能不同, “园”有不同的译法。如:动物园应译为Zoo;公园应译为Park;海洋公园应译为Aquarium;植物园应译为Botanical Garden;游乐园应译为Amusement Park;陵园应译为Cemetery。

(2) 各种“馆”的译法。根据其功能不同, “馆”有不同的译法。如:博物馆可译为Museum;展览馆可译为Exhibition Hall;规模较大、纪念性较突出的纪念馆可译为Memorial Hall;陈列历史资料物品的, 可译为Memorial Museum。

(3) 各种“塔”的译法。根据其功能不同, “塔”有不同的译法。如:佛塔一般译为Pagoda;纪念塔一般译为Monument;电视塔一般译为TV Tower。

(4) 各种“寺 (庙) ”的译法。根据其功能不同, “寺 (庙) ”有不同的译法。如:清真寺译为Mosque;道观则译为Taoist Temple;佛庙 (寺) 则译为Temple。

(5) 各种“广场”的译法。根据其功能不同, “广场”有不同的译法。如:人民广场、星海广场就译为square, 购物广场则译为business center或plaza。

(6) “故居”的译法。“故居”通常译为Former Residence, 如:“关向应故居”则被译为Guan Xiangying’s Former Residence, 或者是Former Residence of Guan Xiangying。

(7) “景区”“风景名胜区”等的译法。旅游景区一般翻译为Tourist Area, 风景区一般翻译为Scenic Area, 度假区一般翻译为Holiday Resort。风景名胜区大致分为国家级和省级, 国家级的一般翻译为National Scenic Area, 省级的则翻译为Provincial Scenic Area。

2.专名的翻译原则

(1) 旅游景点中的专名可以用汉语拼音拼写, 也可用英文将其译出。例如:“丹东凤凰山”中的“凤凰”可以译为Fenghuang, 也可以译为Phoenix。

(2) 旅游景点中的人名类和地名类专名一般都是采用汉语拼音方式进行翻译的, 极少数已经广为人知的可以继续沿用已有的翻译方式。例如:“本溪水洞”中的“本溪”就可以直接译成Benxi, “旅顺白玉山”中的“旅顺”也可以直接译为Lvshun。

(3) 如果旅游景点的名称较短, 例如一个字的专名加上一个字的通名, 应采用顺译方法, 即先用汉语拼音先写出专名和通名, 接着再加上分开写的通名的英语翻译, 例如:“昭陵”就应该译为Zhaoling Tomb。

(4) 为了便于旅游景点景区进行有效的对外宣传, 提高该景点的知名度与传播传统文化, 同时反映出景点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其专名可以译出。

(5) 为了便于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某个景点的特殊意义, 该景点景区的专名可以先用汉语拼音拼写出来, 其后附加一个括号里面用英语注释来解释该景点的特殊意义。例如: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就应译为Dandong Kang-Mei YuanChao (War to Resist US Aggression and Aid Korea) Memorial Hall。

(二) 书写方法与格式要求

在进行旅游景点的翻译过程中, 译者应充分了解其语言特点, 研究其语用意义, 从而选择国际较为通行的英语词汇以及较为通行的拼写方法, 而且同一景点景区中的词语选用以及拼写方式应该保持一致。

在对旅游景点的名称进行翻译时, 首个词语和所有实义词的首字母都应大写, 也可把所有字母都用大写。应把专名看做一个整体, 如使用汉语拼音, 则应音节连写并且不空格;把第一个字母大写, 其余字母小写。翻译中如果要用连接符来连接两个单词, 连接符后面是实词的话则该词的首字母大写, 虚词的话则首字母小写。景点景区名称应避免词中换行。

翻译中如需使用括号, 则括号前后都需空格, 但括号内的单词不需要与括号空, 直接写就可以。汉语拼音以a、o、e开头的音节跟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 为了避免产生混淆, 应用隔音符号隔开, 且该符号前后都不用空格。

三、规范途径

旅游景点英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应该是所有相关部门共同重视并协同合作完成的一项工作, 译者不但需要坚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 还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风俗、历史、礼貌礼仪及常用表达等方面做透彻了解。政府旅游部门加强管理力度, 健全监督机制, 有效实施管理。

首先, 政府需协调成立权威监督和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研究制定旅游景点景区英语翻译规范, 统一监管翻译质量, 对旅游景点景区的英语注释及使用进行审核。全省各个城市成立一个由英语翻译专家所组成的景点英语翻译理事会, 专门负责翻译、校对、检查并评审辖区内旅游景点的英语注释。

其次, 政府应组织相关专家多进行调研及研讨, 制定出权威的旅游景点英语注释的标准, 避免产生英语注释不规范的问题。

再次, 旅游部门还应对校对样稿的工作、户外告示、招牌的印刷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建议将标牌制作纳入规范化管理, 应自上而下统一要求, 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杜绝不良标牌出炉, 否则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四、结语

总之, 规范、详尽的旅游景点英语注释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 关系旅游景区的对外形象, 影响其吸引力和对外认可度。因此, 规范旅游景点英语注释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以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 严把翻译质量, 使规范旅游景点景区名称的英语注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各地旅游景点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对旅游景区的英语注释除了遵循一般翻译理论外, 还要结合各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点, 展现独有的文化底蕴。

摘要:规范的旅游景点英语注释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整体文明程度, 提高一个城市和国家的形象。本文对辽宁省的主要旅游景点的不规范的英语注释进行了错误原因分析, 结果表明旅游景点的不规范的英语注释存在于拼写、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严重影响了实际的交际效果。因此在对不规范的英语注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针对辽宁省旅游景区景点英语注释的规范及规范途径。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 篇3

1)文章题目(华文中宋,三号,加粗,居中); 2)[摘要]、[关键词](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 3)作者简介,注明姓名、学校、学院及专业、联系方式(含电子邮件地址)(宋体,五号); 4)正文(宋体,五号,1.5倍行距); 5)正文内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号一、二、…仿宋-GB2312,小四号,加粗)二级标题(标题号

(一)(二)…黑体,小四号,加粗)三级标题(标题号1、2、…宋体,5号)

6)注释(脚注,宋体,小五号。编号格式:①②……,每页重新编号),详见《外交评论》注释体例。

《外交评论》注释体例(试行)

一、总 则

1.本刊采用页下注(脚注),每页依序重新编号。

2.一般情况下,引用外文文献的注释仍从原文,无须另行译为中文释出。3.文章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4.所引资料及其注释务求真实、准确、规范。

二、中文文献

(一)一般著作

1.专著。其注释各个类项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编著、译著基本一致。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01页。司马迁:《史记》第八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2595页。2.编著。应在编者姓名后加“编”或“主编”、“编著”。例如: 陆学艺主编:《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8-49页。

3.译著。在著者姓名前可以“[]”标明著者国别;在文献名之后,可标明译者。例如: 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32页。[英]赫德利〃布尔:《无政府社会——世界政治秩序研究》,张小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导言”,第15页。

4.如著者、编者为二人,两者姓名之间以顿号间隔;如为三人以上,可省略为“×××(第一责任者姓名)等(编)”。例如: 王正毅、张贵岩:《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范式与现实经验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03、207页。

刘继南等:《国际战争中的大众传播》,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王振华等主编:《重塑英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9页。

(二)单篇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

其引文注释的标注次序为:著者,文章题目(加书名号),文集编者名称,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及版次,页码。例如:

张世鹏:《历史比较中的欧洲“第三条道路”》,载陈林、林德山主编:《第三条道路:世纪之交的西方政治变革》,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年,第278页。

2.报刊文章

刘汉俊:《一个民族的征帆——写在郑和下西洋600年之际》,《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10版。

张小明:《革命、修正和补充》,《欧洲》,2001年第3期,第16页。3.会议论文

余谋昌:《公正与补偿:环境伦理与环境政治的结合点》,“环境政治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济南:山东大学,2005年6月17-19日,第9页。

4.学位论文 苏长和:《全球公共问题与国际合作:一种制度的分析》,博士论文,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1999年4月,第55页。

(三)其他

如引用资料来自政府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辑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53页。

《中国与八国财长就全球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对话》,新华社莫斯科2006年2月12日电。

辽宁省档案馆编:《日俄战争档案史料》,档案第86、91号,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41、144页。

三、外文文献

这一部分的说明和举例以英文文献为准。其他外文如法文、德文、日文、俄文等文献的释出,依照相应文献释出的通约惯例执行。

(一)著作

其引文之注释类项标注为:著者,文献名(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著作者姓名以名前姓后的顺序书写。例如: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11.如为编著,则编者姓名后加“ed.”(编者为一人)或“eds.”(编者为二人以上)。例如: Stephen D.Krasner, ed., International Regimes,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83, p.2.S.M.Lipset and S.Rokkan, eds., Party System and Voter Alignments: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 pp.7-8.如著作者为三人以上,第一责任者姓名之后可省略为“et al.”(意即and others)。例如: Judith L.Goldstein et al., Legalization and World Politics, The MIT Press, 2001, p.156.(二)文章

1.文集中的文章。其注释的各个类项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文集编者,文集名称(斜体),出版地、出版机构及版次,页码。例如: Philip Norton, “The Conservative Party: „In Office but not in Power‟”, in Anthony King et al., New Labour Triumphs: Britain at the Polls,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1998, pp.75-76.2.刊物上的文章,则标注为: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刊物名称(斜体),刊物出版卷次、期号及年份,页码。例如:

Ole Wæver,“International Society: Theoretical Promises Unfulfilled?”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Vol.27, No.1, 1992, p.98.3.报纸上的文章,标注作者、文章标题(加双引号)、报纸名称(斜体)及具体出版日期即可,如能注明版面则更好。例如:

David E.Sanger, “U.S.and Seoul Try to Ease Rift on Talks with the North”, New York Times, June 11, 2005.3 4.会议论文

David Kerr, “Reconstructing Eurasian Security: Norms and Geopolitics in the security Concepts of Europe, Russia, and China”,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n “Comparative Regionalism: The Case in Europe and Asia”,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April 8-9, 2005.5.学位论文

Henry Kissinger, A World Restored: Metternich, Castlereagh and the Problems of Peace 1812-22, Ph.D.dissertation, Harvard University, 1954, p.7.(三)其他

如引用政府或国际组织出版物、通讯社消息、未刊手稿、缩微胶卷等,其注释也应尽量标明编辑者、文献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和时间、页码,或者文献性质、收藏地点、收藏编号等。如无需或不便标明著作者/编辑者,则标明其他类项也可。例如:

U.S.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Foreign Aid in the National Interest, Washington, D.C., 2002, p.1.NSC162, “Review of Basic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September 30, 1953, in Paul Kesaris, ed., 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Microfilm),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80, reel 3.四、重复引用和转引

(一)重复引用

在同一篇文章中,如重复引用同一文献,则其注释方式如下: 1.连续引用。中文文献,标注为:同上(书),第╳页;外文文献,则标注为:Ibid., p.×.。(Ibid.即出处同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56页。

同上书,第189页。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63.Ibid., pp.73-75.2.非连续引用。不论中外文,皆只需注明著作者、文献名和页码。例如: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65页。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18.(二)转引 1.中文文献

先将转引文献按上述注释方式释出,以句号结束。再以“转引自”把载有转引文献的来源文献按相应方式释出。例如:

张维华:《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173页。转引自陈乐民:《陈乐民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205页。Stephen M.Walt,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ne World, Many Theories”, Foreign Policy, Spring, 1998, pp.43-44.转引自袁正清:《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97-298页。

2.外文文献

Stanly A.Ericks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Trend Affecting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 Vol.8, No.2, 2001, p.43, quoted 4 from Michael Wesley, “It‟s Time to Scrap the NPT”,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59, No.3, September 2005, p.292.五、互联网资料

本刊主张尽可能使用纸媒文献。

如实有必要,可以使用互联网资料,标注时著作者、文献名称等类项同上述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的互联网网址和登录的具体时间。例如:

《天使在这里起舞——中国援外医疗队纪实》,新华网,2006年10月14日,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10/14/content_5203028.htm,2007年11月30日登录。

Peter Wilson, “The English School and the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Law: Strengths and Limitations”, paper presented to the annual British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December 15-17, 2003, http://www.leeds.ac.uk/polis/englishschool/wilson03.doc, 2005-03-27.《外交评论》编辑部

《诗经两首》注释 篇4

此后为《氓》①选自《诗经》(《十三经注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之称《诗》,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史称《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乐歌。这里第一首选自“风”,第二首选自“小雅”。②【氓meng】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③【蚩蚩】忠厚的样子。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④【抱布货丝】拿布来换丝。⑤【匪来货丝,来即我谋】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里来是商量婚事的。匪通“非”,不是。即,就。⑥【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子,你。淇,淇水,在现在河南境内。顿丘,在今河南浚(xun)县。⑦【匪我愆(qian)期】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愆,拖延。⑧【将(qiang)】愿,请。⑨【乘彼垝(gui)垣,以望复关】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复关。垝,毁坏、倒塌。复关,卫国一个地方。⑩【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没有看见复关,眼泪簌簌地掉下来。这里的“复关”指代住在复关的那个人。涕,泪。涟涟,泪流不断的样子。①【载】动词词头,无义。②【尔卜尔筮(shi),体无咎(jiu)言】你用龟板占卜,用蓍(shi)草占卦,没有不吉祥的预兆。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痕来推断祸福。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咎,灾祸。③【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贿,财物。④【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树还没落叶子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沃若,润泽的样子。⑤【于(xu)嗟鸠兮,无食桑葚】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传说斑鸠吃多了桑葚会昏醉。这句话比喻女子不要迷恋爱情。于嗟,感叹词。于,通“吁”。鸠,斑鸠。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啊”。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唉,女子呀,不要同男子沉溺于爱情。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⑦【士之耽兮,犹可说(tuo)也】男子沉溺于爱情里,还可以脱身。说,通“脱”。⑧【自我徂(cu)尔,三岁食贫】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过着贫苦的生活。徂,往。三岁,指多年。食贫,食物贫乏,指生活贫困。⑨【淇水汤汤(shangshang),渐(jian)车帷裳(chang)】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汤汤,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帷裳,车两旁的布幔。⑩【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前后却不一致了。爽,过错。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行,行为。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男子的爱情没有定谁,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罔,无。极,标准。二三,有时二,有时三。意思是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德,品德、德行。②【三岁为妇,靡(mi)室老矣】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劳苦活没有不干的。靡,无、没有。室劳,家里的劳苦活儿。③【夙(su)兴夜寐,靡有朝矣】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夙兴,早起。夜寐,晚睡。朝,一招(一日)。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你的心愿)已经满足了,就凶恶起来了。言,助词,没有实义气。遂,顺心、满足。暴,凶恶。⑤【兄弟不知,咥(xi)其笑矣】我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啊!咥,笑。⑥【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下来想一想,只能自己伤心。言,助词,无实义。躬,自身。悼,伤心。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原想)同你白头偕老,但(现在)白头到老的愿望让我怨恨。及,同。老,指上句“及尔偕老”。⑧【淇则有岸,隰(xi)则有泮(pan)】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隰,低湿的地方。泮,通“畔”边岸。⑨【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少年时一起愉快的玩耍,尽情的说笑。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ji),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宴,快乐。晏晏,形容欢乐的样子。⑩【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指违背誓言。①【反是不思,亦已焉哉】你违背了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是,这,指誓言。已,止、了结。焉、哉均为语气助词。从此为《采薇》②【薇】野菜名,现在叫野豌豆苗。③【作】指薇菜冒出地面。④【止】

句尾语气助词。⑤【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意思是说要回家了要回家了,但已到了年末仍不能实现。曰,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莫,通“暮”。⑥【猃狁(xianyun)】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⑦【不遑启居】没有时间安居休息。下文“不遑启处”意义与此相同。不遑,无暇。启,跪。居,坐。⑧【柔】指刚长出来的薇菜柔嫩的样子。⑨【烈烈】形容忧心如焚。⑩【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我驻守的地方还不安定,没有人可委托去打听家里的消息。使,指使、委托。聘,问。①【刚】硬,指薇菜的茎叶变老了。②【阳】指阴历十月。③【王事靡盬(gu)】征役没有休止。王事,指征役。盬,休止。④【孔疚】非常痛苦孔,很。疚,痛苦。⑤【不来】不归。来,回家。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那盛开的是什么花。是棠棣(li)花。尔,通“(有草字头的,也读er)尔”,花盛开的样子。常,棠棣。⑦【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周代时战争是车战。⑧【斯】语气词,无实义。⑨【君子】指将帅。⑩【四牡业业】驾兵车的四匹雄马高大雄壮。业业,高大雄壮的样子。①【三捷】多次打胜仗。捷,胜利。②【骙骙(kuikui)】形容马强壮的样子。③【依】指将帅靠立在车上。④【小人所腓(fei)】士兵以车为掩护。小人,指士兵。腓,遮蔽。⑤【翼翼】形容行列整齐动作熟练的样子。⑥【象弭(mi)鱼服】两端用象骨装饰的弓,用鲨鱼皮制作的箭袋。形容装备精良。⑦【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怎么能不每天戒备呢?猃狁之难很紧急啊。孔,副词。甚,很。棘,通“急”。⑧【往】指当初从军。⑨【思】语气词,无实义。⑩【雨雪】下雪。雨,这里做动词。①【迟迟】缓慢。

以上的“猃狁”的猃是错字,原字为“犬字旁+严厉的严”

注释阅读法 篇5

注释阅读法

在阅读一些论文或专著时, 你会发现文章后头常常会拖有一条条`尾巴', 统称`参考文献', `引文索引', 或`注'、`注释'.这些`尾巴'少则二三条, 多则几十条.有些大部头的论著甚至有上百条的, 在读书时, 这些`尾巴'往往会被人忽视.其实, 这些`尾巴'除了起到持之有据或佐证的作用外, 还有许多学问值得研究.

首先, 人们可以根据这些`尾巴'的提示去阅读被引用的文献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被引文献和引用文献的文章有必然的联系, 有的属于溯源, 有的是提供证据或证明, 有的是批评否定过去的著作, 无论出自哪种原因的引用, 都可能使人更深刻地领会所读文章的精神实质、评论文章的价值.其次, 这些`尾巴'都是某一特定专题的文献信息再生源.在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时, 可根据引文出处找到被引用文献, 然后又从被引用文献的引文处再找它所引用的文献, 采取这种`滚雪球'的办法, 循迹追踪下去, 便可检索到某一专题的丰富资料.第三, 由于引文和被引文之间的联系, 不同学科的文章有横的左右连接线, 同一学科的文章有纵的前后连接线, 使某些文章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据此可对学科的相关性和科学结构层次进行分析, 可以探讨学术发展源流, 研究科学发展的历史.第四, 图书资料部门对这些`尾巴'进行一系列的`统计分析, 可在大量的、杂乱无序的动态发展的文献当中发现出某些规律来, 如哪些书刊常被引用, 应为馆藏重点,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图书的供求关系.第五, 利用文章被引用情况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 帮助发现人才, 开发人才资源.国外有人对某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写的文章被利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发现他们的文章被利用率要比一般人文章要高得多.

《苏武传》注释商榷 篇6

“ 十余辈”中“ 辈”的解释。 教材把“ 十余辈”注释为“ 十余人”。 对于“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配套教参翻译为:“ 匈奴先后扣留了汉使郭吉、 路充国等共十余人。 ”显然,教材和教参都把“ 辈”解释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的第二个义项: “ 放在数字后面, 表示同类的人或物的多数。 ”如孙樵《 书褒城驿壁》 :“ 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 ” 其实,此处的“ 辈”当属《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四个义项:“ 批”。 如《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 使者往十余~辄死,若何以能得王? ” 试想,匈奴不可能“ 前后”只扣留 “ 十余人”, 而应当是“ 十余批”。 苏武“ 留匈奴凡十九岁”,“ 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亦可为佐证。 朱东润先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此处即注为 “ 辈,批”。

“ 匈奴使来, 汉亦留之以相当”中“ 当”的解释。 教材把“ 当” 注释为:“ dàng,抵押”。 配套教参是这样翻译全句的:“ 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者作为抵押。 ”其实,互相“ 抵押”有何意义呢? 应当是 “ 以牙还牙”, 彼此彼此。 古敬恒先生《 新编说文解字》 这样解释: “ 当,形声。 从田,尚声。 1本义: 甲田与乙田相当、相等。《 说文》 : ‘ 田相值也。 ’泛指‘ 两两相当 ’。 ” 此处的“ 当”,就应属这一义项。 朱东润先生《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相关注释为:“ 当,抵。 以相当,以相抵偿。 ”

“ 绝不饮食” 中“ 饮食” 的注音。“ 绝不饮食”教材译为“ 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此处“ 饮” 解释为“ 给… … 喝”, 应读yìn。 如屈原《 离骚》 :“ ~余马于咸池兮。 ”此处“ 食”解释为“ 给…… 吃”,应读sì。 如《 商君书·农战》 : “ 先实公仓,收余以~亲。 ”这两处属于典型的破音异读,似乎还是标上注音更好。

“ 黄门驸马”的解释。 文中有 “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 ”注释为:“ 宦骑,侍卫皇帝的骑马的宦官。 黄门驸马,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试问,按此解释“ 宦骑”与“ 黄门驸马”哪个与皇帝更亲近些? 死了一个“ 官”,又何至于令平陵侯( 苏建) 之幼子骑都尉苏贤“ 惶恐饮药而死”呢? 王先谦《 汉书补正》 有“ 师古曰:‘ 宦骑,宦者而为骑也;黄门驸马,天子驸马之在黄门者也。 ’”如此解释“ 黄门驸马”,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 王必欲降武” 中“ 必” 的解释。“ 王必欲降武, 请毕今日之? , 效死于前” 教材注释为“ 您( 如果) 一定要逼迫我投降, 那就请结束今天的欢聚,在您面前死去。 ”显然,“ 必”译为“ 一定”。《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中“ 必”有如下几个义项:

1一定, 必然。 《 论语·述而》 :“ 三人行,~有我师焉。 ”《 商君书·更法》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 便国:对国家有利。 法古:效法古代。 ) 又表示一定要实行。 《 汉书·宣帝纪》 :“ 孝宣之治,信赏~罚。 ”( 孝宣:汉宣帝。 信赏必罚:奖赏守信用,刑罚坚决执行。 ) 2完全肯定。 《 论语·子罕》 :“ 子绝四:毋意,毋~,毋固, 毋我。 ”3倘若,假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王~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杜荀鹤《 题会上入院》 诗:“ ~能行大道, 何用在深山? ”

由此看来,“ 一定”和“ 必然” 属同一义项,表示一种肯定性的判断;而“ 王必欲降武”中的“ 必” 译为“ 一定” 尚勉强通顺, 换成 “ 必然”则不可。 其实, 苏武的话语显然是一种假设,译为“ 倘若” 或“ 假如”更确切。

李贺全文注释 篇7

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

御笺银沫冷,长簟凤窠斜。

种柳营中暗,题书赐馆娃。

注释:

1: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风采出萧家,《南史》:“张后方孕,忽见庭中菖蒲花开,光采非常,惊报侍者,皆云不见。后曰:尝闻见蒲花者必贵,因取吞之,遂生梁武帝。”

2:南塘莲子熟,洗马走江沙:南塘,《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子,双关语,怜子也。

3:御笺银沫冷,长簟鳯窠斜:银沫,谓银花笺;鳯窠,织簟为鳯文也。皆天子所用。

木兰诗词语注释 篇8

木兰诗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 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 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 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 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háng。

《祝福》中的“无常”该如何注释 篇9

《现代汉语词典》:“[无常]1.动词, 时常变化;变化不定。2.名词, 鬼名。迷信的人相信人将死时有‘无常鬼’来勾魂。3.动词, 婉词。指人死。”义项3和课本注释的“后引申为死的意思”似乎相通, 但“被‘死’打扫”又显然说不过去。只有义项2作名词用才豁然贯通。因此“无常”应指阴间的鬼, 人的魂魄被无常鬼勾走, 人便死了。这才叫被 (鬼) 打扫干净。

鲁迅在《朝花夕拾》第5篇《无常》中说:“听说他一手还拿着铁索, 因为他是勾摄生魄的使者。相传樊江东岳庙的‘阴司间’的构造, 本来是极特别的:门口是一块活板, 人一进门, 踏着活板的这一端, 塑在那一端的他便扑过来, 铁索正套在你脖子上。”在敬神禳灾的戏中, “全本里一定有一个恶人, 次日的将近天明便是这恶人的收场的时候, ‘恶贯满盈’, 阎王出票来勾摄了, 于是乎这活的活无常便在戏台上出现”。所谓“活无常”意思是说活着的人随时都可能会死, 不可能永远活下去。佛教用语的无常是指世间万物变化的过程, 而死只是其终端部分, 无常鬼则专管人的生命的终极, 两者指的不是一回事。

祥林嫂死了, 作者为何不说她死了, 而要借“我”之口说是被无常鬼勾走了呢?死是很平常的事, 人人都会死, 岂止是祥林嫂?但祥林嫂不同于别人, 她不是恶人, 却有被封建礼教强加给的种种“恶行”:她不该出门去打工 (逃出来的) , 不该再醮再寡 (败坏风俗、不干不净) , 不该反抗 (头上带着大家以为耻辱的记号、倒落了一件大罪名) 。她活得极其艰难 (百无聊赖、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 、极其痛苦 (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 。她因死在鲁镇祝福时就被四叔斥为“谬种”。祥林嫂“被无常 (当作垃圾) 打扫得干干净净”并非像一般人的死那么简单, 她的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观潮的句子注释 篇10

《观潮》是南宋文人周密的经典作品,节选自《武林旧事》第三卷。本文通过描写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以及观潮的盛况,将自然美、人情美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用十分精练的笔墨,分四段描绘出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的`英姿飒爽和观潮人群的惊叹不已,使读者身历其境。下面是观潮的句子注释!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望:农历十五;既望:农历十六)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雄伟壮观的景象啊。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出海潮最盛的时间。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城:城墙。 雪岭:白雪覆盖的山岭。)

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4、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5、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

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尽,穷尽。)

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8、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突然。略:一点点。)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9、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如同山崩塌一样。

10、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平静,就一条船的踪迹也看不到了。

1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逝:去,往。)

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1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名词作动词,画着文彩。)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一个个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

13、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争先恐后,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

14、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而旗尾一点也不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的技艺。

15、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岸上下十几里距离中间。

16、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珠翠罗绮:妇女的首饰和游人华丽的衣服。)

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道路。

17、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看幕:为看潮人搭的帐棚。)

初语教材部分注释注音商榷 篇11

1.七年级上册《陌上桑》一诗对“头上倭堕髻”中“倭”的注音为wǒ。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 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都没有这个读音, 只有wō音, 解释为:古时对日本的称呼。此处注音有误。

2.八年级上册《曹刿论战》中“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对“轼”的注释是:古代车前用作扶手的横木。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理解“登轼”呢?车前作扶手的横木能登吗?许多资料对“登轼”的翻译是:登上车前的横木。这就让我糊涂了, 难道作扶手的横木很粗吗?这句话大概这样理解更为恰当:曹刿先是下车查看车轮印, 然后登上车倚轼而望。

3.七年级上册《戴震难师》一文对“难”字无注音, 教参对此字也没有详细说明, 似乎读nán和nàn都行, 当读nán时作“为难”讲, 当读nàn时, 作“责难、问难”讲, 这两种解释似乎都讲得通, 但结合课文内容, 我以为应当选择nàn这个读音。

4.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对“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句“焉”的注释是:这里相当于“呢”。笔者觉得此处注释不妥, “焉”作代词更为恰当。这句可翻译为“只能够在远处观看, 却不能够靠近去玩弄它”。如果作“呢”讲, 怎样翻译呢?笔者查阅资料得知, “焉”在古代汉语里作代词这种情况是很多的。由郭锡良、李玲璞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445页有这样一句话:“句末的‘焉’如果意义很虚, 不能再解释为代词就是语气词了”。由此看来, 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里对“以俟乎观人风者得焉”中“焉”的解释为“于此、从这里”也是不妥的。“焉”释为代词更为恰当, 指代《捕蛇者说》这篇文章。

5.七年级下册《包拯》里“端土产砚, 前守缘贡率取数十位以遗权贵”一句中的“遗”, 应该读wèi, 意思是:赠送、赠给。但此处没有注音, 也没有释义。而恰恰后一课《岳飞》一文中“吴蚧素服飞, 愿与交欢, 饰名姝以遗之”一句里“遗”字有注音, 读wèi, 解释为“赠送、赠给”。其实应该在前一课注音、释义。

6.七年级下册《强项令》里对“强”字没有注音, 只对“强项令”三字作了注释:硬脖子县令, 指董宣;强, 硬;项, 脖子。对于“强”的读音, 有许多专家都认为读jiàng, 笔者认为读qiáng更为恰当。读qiáng时, 表示“刚强有力”, 在本文中指脖子硬, 性格倔强。读jiàng表示“刚强不屈, 固执”, 那么“项”字就显得多余了。

7.《强项令》里“军士吏被甲、锐兵刀, 彀弓驽, 持满与”八年级下册《细柳营》里“即以头击楹, 流血被面”中的“被”字, 均没有注音, 到底读pī还是读bèi呢?笔者查阅了《辞源》:被, 从衣皮音, 有“披”、“覆盖”等意。因此, 笔者认为读pī较准确。还有像《陈涉世家》里的“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字同样如此, 读pī。

8.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注释是: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有名无实, 所以自称“闲人”。也就是无事可做的人, 有“清闲”的意思, 难道仅仅是“清闲”就能够领略到如此月色之美境?显然不是, 联系全文及写作背景, 应把它解释为“闲情逸致”更准确, 更符合意境, 更符合苏轼愤世嫉俗和飘逸旷达的性格。

9.九年级上册《愚公移山》对“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夫”的注释为:三个人。笔者认为此处的解释不妥, 查阅了一些资料, 在古代汉语中“三”、“九”通常都是虚指, 不表示实数。如:“三教九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中的“三”都表示概数。因此, 这里的“三”理解为表示概数的“几”较恰当, 这句话可译为:“于是愚公就率领家中能够挑担的几个人。”

老马识途注释 篇12

2.伐:讨伐

3.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现在的滦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4.往:出征

5.反:通“返”,返回

6.迷惑: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7.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8.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9.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10.遂:终于

11.得:找到

12.行:走

13.居:住,处于

14.阳:山之南水之北

15.阴:山之北水之南

16.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处便有水。仞:古代八尺为一仞

17.掘:挖

18.得:找到

19.以:凭借

20.圣:精明通达

21.不难:不以.....为难

22.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23.圣人:有智慧的人

24.过:过错

注释-中西部+格式 篇13

专著:[12]王沪宁.反腐败:中国实验[M].海口:三环出版社,1990.期刊:[1] 张玉胜.“一把手”分权,筑牢反腐制度笼子[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4,(3).论文:[5] 黎宇.我国国家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3.报纸:[58]郝建臻.完善协调制约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1-07-15.部分文献注释: [1]闫亚林,宋鸿雁等.中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调研报告[J].法学教育研究,(第6卷)

[2]郭捷,王麟等.中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标准研究[J].法学教育研究,(第6卷)

[3]张建锋,李玉基.“卓越计划”契机下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基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4]李德进.民族地区法律人才培养刍议[J].社会科学家, 2013,(5).[5]袁翔珠.双向建构:西部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J].前沿,2010,(2).[6]马骁.探析民族地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问题——以贵州省为视角[J].凯里学院学报,2013,(2).[7]何显兵.西部基层法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8]任世丹.西部基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文汇,2013,(251).[9]刘春兵,汤富强.中西部地方工科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张树兴,赵娴.对适应云南省”桥头堡”发展战略的国际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考[J].教育文化,2011,05(上)[11]吾热古丽.阿吉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3.[12]李朝开.云南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改革浅析[J].政治法律研究2003,(6).[13] 鲁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种美德三国法律教育比较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 [14]滕锐.李仙.科技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15] 周珩.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法律人才特色培养模式研究报告[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月第32卷第1期

[16]汪习根.美国法学教育的最新改革及其启示_以哈佛大学法学院为样本[J].法学杂志.2010(1)

[17] 杜志淳.国外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述评,[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3)[18] 汪习根.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机制与方法----基于“研究性学习”新视角的分析[J].法学杂志.2011(5)

[19]刘铁光,胡正昌等.地方性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定位与模式---以差异性人才培养为基础的分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9)

[20]朱世文.郑珊珊.论法学人才的培养---以案例式教学与司法考试的良性互动为视角[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3(12)[21]饶艾.李永泉.,利用工科优势培养复合型法学人才---21世纪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1(12)

[22]徐兵.张淦锋.理工院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为例[J].湖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6(12)

[23]董志峰.“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24]郭捷.建设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J].,法学教育研究第5卷

[25]郭捷等.中国法学教育改革与法律人才培养—来自西部的研究与实践[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5)

[26]王健.西方国家怎样培养法律人才_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J].法学教育研究第3卷

[27] 黄中显.适应性法律人才开放式培养理念与路径选择----以中国_东盟法律人才培养为视角[J].东南亚纵横2009(9)

[28]冯丹荔.英国法律人才培养的制度设计与启示[J].东岳论丛.2008(1)[29]黄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观念、模式与机制[J].法学教育研究第8卷 [30]廖益新等.英国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法学2004(10)[31]吾热古丽.阿吉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及其法理学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

[32]付子堂.构建法律人才培养共同体推动法学教育模式与机制创新[J].法学教育研究第10卷

[33]包玉华.“3321”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的构建[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34]黄清华.“走出去”战略与中国法律人才培养--关于国际化复合型中华情法律人才的思考[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上一篇:风景游记的中考满分作文下一篇:至我们终将逝去的童年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