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旅游论文

2024-07-01

摄影旅游论文(共12篇)

摄影旅游论文 篇1

记忆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是在自己脑海中对过去生命历程的存储, 这种存储有时以回忆的形式断断续续地进行回放, 但这种回放的真实性常常会受到质疑, 因为从一个人的视角折射出来的记忆只能是非全面的。照相机是人记忆功能的物质延伸, 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实在的可能, 就是由于记忆的不可靠性而发明的使人的生命的片段可以真实呈现的工具。它弥补了人的某种遗憾, 也就是在自己短暂一生在世界寄居的这些年月可以留下的个人真实的面貌, 作为一种记忆以使那些后来的寄居者借以目睹或者回忆的凭据。人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是什么, 至少不想空跑一回, 或许一生一无所获庸庸碌碌乏善可陈, 但把自己的影像存留于世, 至少证明了一个有着这样的一个个体曾经被创造在这个红尘当中过。摄影的这个功能在旅游的摄影活动中表现尤为突出。人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回, 就和人到什么地方去旅游一样, 区别只是在有生之年, 人原则上有可能到某个地方N次, 而人在红尘中之旅行则只有一次, 往而无返。因此照相机的发明真是弥补了人心灵深处的遗憾, 特别是那些有强烈自恋倾向的人……摄影的对象不只是人, 包括被造物主创造出来的一切。它是人视觉功能的延伸, 一方面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想象, 使我们看到了以前肉眼看不到的东西, 以及目之所不能及的遥远的空间。另一方面, 影像又是对过去的记忆, 可以使我们回到过去, 在时间上打破了与历史之间的隔阂。所以, 在现代社会, 我们已经离不开摄影了。

由于电脑的普及以及数码相机的广泛使用, 照相已经不光是留下记忆的一种工作了, 照相本身变成了一种娱乐, 所以照片在这个世界泛滥成灾也就毫不奇怪了。以前, 人们在自己的童年留下几张黑白照片已经是相当幸运了, 再早一些的人大多数在自己的儿童和少年时代几乎没留下自己可供回忆的形象。在这个视觉掌控一切的年代, 文字似乎变得无关紧要而被冷落一旁。人的想象力被闲置了。而新的视觉技术的发明又挑战了其原先的记忆功能, 因为照片的篡改已经变得轻而易举了。人的记忆重新变得不再可靠了。

哲学家柏格森说, 现实是在与过去相区分、相联系中才显现出来的, 我们感知的现实每时每刻都铭刻着记忆。人记忆的内容

心化为鸟儿, 自由飞在蓝天白云之中。现实中, 她就是“我”, “我”就是她。这就是闫月留给音乐杂志《音乐天堂》的最后一首钢琴曲, 音乐中表达了一位女人对生命的态度, 闪耀的是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无私地给予别人最美好的东西, 让人有信仰有执著而不会在无知无畏中不明不白地沉沦, 我们更要珍惜感情。

结语

夜色静谧, 静坐安心。

陈事纷飞, 扰乱养心。

耳边乐韵, 渐暖凝心。

水彩蔓延, 渲染念心。

笑靥浮现, 此刻倾心。

寻梦之路, 恢复静心。

向往一种宁静, 如同晴日里, 粉色的樱花开满山脊, 像一条沉睡千年的毛毛虫, 柔软的绒毛, 风吹过, 轻轻摇曳着。

希冀一种闲情逸致, 有紫色的湖水, 阳光带着眷恋般的轻抚是过去的现实, 机器记忆的内容是过去和远方的现实, 人对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的过去和非此地的现实性的关注, 正是人类具有超强反思能力的证明。

如今, 一次没有照相机的旅游已经变得变得越来越不可想象。摄影已经成为旅游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个人来说, 人的一生那样短暂, 人一生中能去的地方是那么有限, 也许一个地方去过之后就很难再次涉足了, 即便有机会再去, 也将是时过境迁, 完全不同的心境了。所以, 照相对于旅行者来讲就意味着留下证据。证明自己某年某月某日曾经到过某地。

在旅行中, 人们越来越在意证据的存留。有时人们还没来得及欣赏美景, 就迫不及待地先留下证据, 尤其拍摄那些文字性的证据, 由于时间有限, 与“南京路步行街”这几个字合影的价值也许比真正地逛一逛南京路的价值要大得多。外滩是一个真实的拍照布景, 在这里拍照是来过上海的证明。没多少人想真正了解外滩, 它的历史、建筑、文化, 只要证明自己来过了, 就ok了。

旅行社似乎掌握了一些人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看几个地方的心理, 安排了走马观花试旅游。在这种旅游中, 拍照成为不可缺少的仪式, 因为拍照可以弥补没时间尽兴游玩的缺憾, 留下一堆照片回去慢慢回忆, 而回忆往往充满的是从一个景点赶往下一个景点的疲惫场面。

对很多人来讲, 旅游就是在真的“布景”前尽情地留下自己每一个美妙的瞬间。旅游变成了一场人像摄影活动, 欣赏风景已经变成了第二位了。

人无法掌控自己, 也无法掌控这个世界, 但可以掌控手中的照相机, 拍下无数照片给自己留下回忆, 以证明自己生命中的一段“传奇”, 表现出一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庸常生活的反叛与抵制。

湖面。有银白色的鱼跃出水面打乱了这片宁静, 荡起涟漪, 一圈一圈, 慢慢淡开去。

唯有音乐, 才能让现代人放松自我, 没有社会生活的繁闹和喧扰, 没有城市角落的污浊和肮脏, 只有如画的风景, 简简单单, 单纯, 干净……

愿这些歌曲和音乐能给您的心灵找到一片净土, 给您带来积极的力量和奋斗的勇气。愿, 夜深, 有好梦。

摄影旅游论文 篇2

策划书即对某个未来的活动或者事件进行策划,并展现给读者的文本;策划书写作。策划书是目标规划的文字书,是实现目标的指路灯。下面是旅游摄影大赛策划书,请参考!

旅游摄影大赛策划书

一、大赛宗旨:

举办摄影大赛,增强校园内的艺术气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旅院“旅游风采节”增添异彩。为学校摄影爱好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给有此方面特长的学生一个施展的`空间,也给我们带来一场视觉盛宴,让我们心灵的窗户多多关注生活、关注世态,抓住美妙的瞬间、感动的刹那,将之定格为永恒的画面。同时也可以让对摄影比较陌生的同学得到一个了解、学习的机会,大家相互交流、切磋,最终在拍摄技巧上得到共同提高。

二、大赛主题:

本次摄影赛以“世间百态*生活笔记”为主题,不限内容,不限体裁(可为纪实类、自然类、体育类):或是一次新闻事件的记录,或是一幅人物的肖像,或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照,或是生活中平凡的一瞬,这一切的一切都记录着生活,记录着历史,为我们留下形象的记忆……透过镜头,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生活的美好,赞叹山川的壮丽,感悟自然的魅力,感受青春的萌动,将灵动的一刻,永远珍藏在青春纪念册上!

三、大赛详情:本次大赛分为海报宣传及作品征集、初审选定及作品展示、复赛及颁奖、作品展览四部分。其中初入围者以本以留下的联系方式通知。。

1、前期工作:海报宣传,以扩大摄影大赛的活动影响,为更多院系的同学所了解。

2、根据征集到的作品再具体拟定大赛主题。

3、设点宣传:展示所收集的优秀相片,并加以编号,在展点处放留言薄以便观众点评,并留下参与同学的联系方式以便大赛期间评出观众奖,以此达到吸引观众互动。

4、复赛时间地点:旅游学院多功能厅

四、参赛对象:海南大学全体学生

五、参赛细则:

1. 作品要求内容健康向上,题材风格不限,不分彩色、黑白,使用任何胶卷和相纸几数码相机均可。

2. 参赛者投稿数量要求每人不得超过5张(含5张),规格要求5英寸,请勿装裱。

3. 请在参赛作品背面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所在专业班级,字迹务必工整、清晰。

4. 使用数码相机的同学可在 将参赛作品以jpeg格式上传至旅游学院外文网站,使参赛作品为更多同学所了解。

5. 本影赛不收参赛费,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备份。

6. 主办单位拥有对所以参赛作品的发表权。

六、交稿日期及地点:

学生饭堂摆点处、各公寓楼管处、旅游学院学生会办公室

七、评选:

由相关专业人士评定

流程:先筛选一些入围作品,之后再进行复选,以确定奖励等级。

复选方式:由作者上台对其作品进行演说,或以mv形式进行解说,台下评委打分、点评。评出一、二、三等奖。

八、奖励方式:奖品加证书(具体奖品待定)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佳作奖(6名)

旅游者摄影心理初探 篇3

[摘要]旅游者常常通过照相机镜头表达自己的旅游欲求,行使其“观看者”和“拍摄者”的权力,表达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理解和认知,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人与物,甚至照片阅读者的欲求。本文以互联网为基础作资料收集,以旅游照片为研究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从照片内容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对拍摄对象及阅读者的态度进行研究。文章的目的是通过个案研究,为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分析提供有益尝试。

[关键词]旅游者;摄影行为;旅游照片;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7—0071—07

1引言

犹太籍女摄影师黛娜·阿波斯(Diane Arbus)曾说:“照片是关于秘密的秘密,照片告诉你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作为一个拍摄者,她说她只害怕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不害怕外在的世界。照片是拍摄者内心世界的秘密,无论他/她有意或无意将他,她的秘密藏匿或显现于照片之中。西方学者常将摄影行为与窥视欲联系在一起,研究者透过照片窥视拍摄者的内心世界。旅游者和摄影者,都是世界的凝视者,旅游和摄影一样,都是一种“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的关系。只不过比起单纯的“观看”,摄影者还是一个叙事者。可是在今天,很少有旅游者会在旅游时不携带相机。因此,旅游者常常通过照相机镜头“行使其‘观看者和‘拍摄者的特权,表达他们对旅游消费对象的理解和认知,甚至欲求”。

今天,旅游者已不满足于通过照相机收集客观真实的影像证据,他们进行“自我叙述”和“自我认同”的欲望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越来越强烈。影像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快门按下即被留存的真实瞬间,如同绘画,照片实际上也是一种对自己所认识到的世界的主观解释。旅游者不再单纯以“发现者”的态度记录旅游目的地,而是在旅游经历的任何场景中自由抽取他们所需要的元素进行拍摄,表达真实背后他们的观点和认知。

正是由于旅游照片包含旅游者相当高程度的主观色彩,通过分析这些照片,便可对旅游者的摄影心理窥探一二。旅游照片蕴含极多的信息:拍摄对象、拍摄角度、远近、构图、焦距、光线……不同的照片都是不同的旅游者对这些元素的选择和运用,这些元素为分析形形色色的旅游者在拍摄瞬间的心理状态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这些照片好比镜子,既映出了镜头前的人、事、物,也映出了镜头后的旅游者本身。

本文以旅游照片为研究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照片进行解读,以个案研究为基础,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旅游者摄影行为的心理特征、摄影者对拍摄对象和阅读者的态度进行研究。在此之前,先对西方学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的研究及主要观点进行简要的叙述。

2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和主要观点

迄今为止,西方学者对旅游者的摄影行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现有文献主要从精神分析学、社会心理学、美学、人际传播学、跨文化交流等相关理论和研究视角,对旅游者的摄影态度和行为进行阐析。就旅游摄影行为的实质而言,西方学者主要归因于这几个动机:“窥视欲”、影像的“记忆”与“证明”、“自我叙述”及“自我认同”。其中,窥视欲先于相机的发明,源于人们的“目欲”(即视觉的欲望);影像记忆及证明是旅游者摄影的基本动机;而构建自我认同和实现自我叙述则是旅游者进行摄影的主要动因。

2.1视觉的欲望——窥视欲

西方学者对“视觉”的研究由来已久。1910年,弗洛伊德在一篇讨论“由心理引起的视觉障碍”的文章中,将视觉与性本能联系在一起。女性主义评论家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一文中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念,在她看来,电影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视淫(seopophilia,即观看的快感)。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在其著作《论摄影》中提到:“照相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观察站,然而摄影这一行为并未仅仅停留在被动的观察上。摄影与窥淫一样,是在巧妙地——往往也是明显地——鼓励正在进行的事情继续进行下去,不管是什么事情。拍照——至少要拍到一张好照片——意味着对事物保持不变的面目发生兴趣,并把一切能使被摄对象产生吸引力的事物表现出来——必要时包括别人的痛苦与不幸,假如这恰好是摄影者的兴趣所在。”无论是观看电影还是拍摄照片,西方学者和批评家很多都将这类“观看”行为联系为“窥淫”,即观看者的性本能使目光同时投向对象和自身(理想的自我)。

在旅游研究领域,旅游者也不止一次地被隐喻为“偷窥者”(voyeur或voyeuristic)。旅游者摄影行为所体现的对视觉的意志和欲望,紧紧联系着旅游者的窥视欲。

2.2证明与记忆、自我叙述及自我认同

西方学者一般肯定了记忆与证明是游客拍摄的基本动机。苏格兰摄影家约翰·汤姆逊在《镜头中的中国》序言里指出:“要是马可·波罗能用照片来证实他伟大的东方历险,那么后来的人们就不会长久地讨论他的记录是否可靠的问题了”。葛兰博(Grabum)认为:游客通过拍照证明自己真正来此一游。桑塔格说“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相片就像是旅游者的“战利品(conquest)”,同具“证明”和“重温”的作用。当旅游者离开旅游目的地后,通过反复观看这些照片重温旅游的过程并借此得到满足,然后他将这些照片作为“战利品”收藏,当战利品被发现或向别人展示时,他具有的表现是骄傲与炫耀。

另一方面,布兰丁(Brandin)等人的研究表明,旅游者拍摄照片的动机还包含“自我叙述(self-narrative)”和“自我认同(self-identity)”。“旅游者自己就是导演和摄影师,他在表达和揭示。”他们还认为,“旅游者用图片讲述的故事具有相似性……(旅游者)援引许多套语和陈词滥调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同时,他们还选择当地风景、传统民族服装等将自己的旅行体验浪漫化、异国情调化和理想化,由此将旅游地制作、塑造成与自己截然不同的‘他者(others)形象”。总括来说,拍摄照片帮助旅游者实现了视觉的快感,并且加强了他们叙述自己生活的能力。

在国内有关旅游摄影行为的研究方面,与西方“异常活跃的研究现状”相比,“除一些摄影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在摄影创作剖析中可能间或涉及旅游景观的摄影问题外,旅游学界对‘摄影这一重要的旅游文化现象一直缺乏应有的学术敏感性,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文通过对旅游者摄影心理、旅游者对拍摄对象和阅读者态度的研究,从心理学角度为“旅游摄影行为”这一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尝试。

3研究资料及方法

3.1资料收集

本文选择国内某一知名杂志社论坛(基于匿名原则,下文简称XX论坛)的“旅行旅色”版,以在该版面参与讨论、分享旅游经历的人(即“版友”)为研

究对象。从中抽取10名版友的游记,以这些帖子中包含的旅游照片为研究的资料来源,使用内容分析法,从照片拍摄的内容、景别、角度、焦距、构图及光线等方面,对这些照片进行分析。在对照片类型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个别旅游者为个案,分析和论述其拍摄手法,以深入了解其行为和态度等。

XX论坛是国内注册较早、规模较大的杂志社论坛之一,2001年注册域名至今,已开通ID的会员已超过25万。论坛包括旅行旅色、美容护肤、大嘴吃八方、音乐不断等13个版面,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旅行旅色”版是该论坛的热门版块之一,日常在线人数平均为一百人左右。

在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方面,之所以选择通过网络收集旅游者的照片作分析,而非在现实生活中选取研究对象,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假设:在论坛发布游记及旅游照片的人具有更强烈的自我表达、自我叙述的倾向。

样本抽取的基本步骤是:在该版面首页按其默认排列顺序(最后回复时间)打开帖子浏览;保存满足以下要求的帖子:帖子主题为游记且旅游照片不少于10张;收集直到满10个帖子为止;最后确定共计361张照片(表1)。这些照片将作为本研究的研究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3.2资料分析

内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在本节中,根据视觉元素的分类,把内容分析的指标分为内容指标和形式指标两种。内容指标指照片的内容;形式指标,即照片的表现手法,分为拍摄的景别、焦距、角度、构图聚焦及光线等方面。本文正是按照这一框架分析旅游者照片(表2)。

在进行照片解读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内容分析指标都经过量化计算,而是在对照片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后,在样本中选取个别特征较明显的旅游者。分析和论述其拍摄手法。

4研究结果

4.1照片内容的分析

照片内容是指一张照片涉及的重点,也显示出旅游者观察、关注的重点。本文按拍摄对象的类型分为人物类、景观类、场景类和特写类照片;其中,表现人物的照片再按照人物性别和人物是否意识到被拍进行统计。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帖子的发布者通常会避免发布出现自己或亲友形象的相片,同时通过对照片说明文字的阅读,可推断在本文抽取的10个帖子中,所有的人物照都是关于旅游目的地居民或其他旅游者的,也就是说,这些人物对旅游者来说是“陌生人”。统计结果见表3和表4。

4.1.1拍摄对象类型

从以上照片内容的分类列表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旅游者更偏好拍摄旅游目的地风光的照片,平均超过50%的照片都是以景观为主题;其次是拍摄人物(17.5%)。但从单个旅游者分析,每个旅游者的拍摄偏好都有所差别:如“旅游者⑥”(对应帖子⑥,下同)是这群人中最喜欢拍摄景观的;而“旅游者⑧”尤其偏好对旅游目的地的“人物”进行拍摄(比例为50%);“旅游者④”相比其他人用相当多的“特写”画面记录其所见所闻(比例为26.5%)……这些差别显示出每个旅游者观察和认识旅游目的地角度的差异,如有些旅游者喜欢观察“物”,那么关于景观和特写的相片就会较多,一些旅游者关注“人”,于是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人物和场景的相片。

不单如此,即使同样偏好观察“人”(或“物”),旅游者的观察角度和对潜在读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如“旅游者⑦”尽管没有特别针对人物的拍摄,但就有最高的对“场景”进行拍摄的比例(33.3%),由于场景通常表现为事件或者表现人与其所处环境共同构成的情景,因此可以推测“旅游者⑦”是从“人+环境”的视角观察和认识旅游目的地的,注视旅游目的地发生的各个“情景”瞬间,而将“人”作为构成记忆画面的元素之一。又如以“特写”作为拍摄内容的照片中,细节特写其实是一种刻意的放大,拍摄者可以预知它会在习惯的阅读距离内就对读者视觉构成压迫感,因而可以说照片传播就具有灌输意味,因此甚至可以推断,“旅游者④”具有更强烈的要求阅读者与他/她关注同一事物的欲望。

4.1.2人物照片的具体分析

桑塔格认为摄影这种行动带有某些掠夺性的特点。“拍摄人物本身就是一种侵犯——摄影者在相机后面观察着拍摄对象,而拍摄对象却无法看到自己;摄影者所了解到的拍摄对象的某一面是他本人永远无法了解到的。”

在样本的人物照片中,表现对象的男女比例有较大差异:表现女性的照片占据主要地位,占相片人物总数的68%,两倍于男性人物。可见旅游者习惯于从妇女的视角切入来表现旅游目的地,女性成为旅游目的地典型的审美对象之一。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一般意识中女性被认为比男性更具有美感;另一方面也是在传统意识中,女性柔弱、温和、细腻、敏感的形象使其呈现“被观赏者”、“被审美者”的弱者形象。如同穆尔维对电影的论述,“由于存在着主动/男性和被动/女性的差异,电影总是预设了一种男性的目光,女性就成为一种景观(spectacle)。作为景观的形象是倾向于静止地被观看的”。如果说旅游者手握照相机是如同手握枪支一样,表达一种权力和主宰的欲望,那么“柔弱”的女性作为被审美者便使旅游者行使权力的欲望得到更大的满足,从而获得愉悦感。

愉悦一部分来自驾驭弱者的满足感,另一部分则来自“窥视欲”的满足。表4的数据显示,平均有66.7%的人物相片拍摄时,被拍摄对象是没有意识到被拍的,也就是说,是旅游者“偷拍”。“偷拍”一方面隐含了旅游者的“窥视欲”,另一方面也暗示旅游者对与拍摄对象进行交流的逃避(包括眼神、言语等交流)。结合表3和表4,可以看出越是倾向多拍摄景观的旅游者,他们的人物照片基本上是偷拍的;而越是偏好拍摄人物的旅游者,他们偷拍的几率便相对较低,如旅游者④、⑧和⑨,表明他们更易接受与拍摄对象的交流。

4.2照片表现手法的分析

为分析和了解旅游者的想法,除了对旅游照片内容进行分析外,分析照片的表现手法和拍摄手法,也是了解旅游者如何表达自我观点和认知的重要途径。

旅游者通过不同的拍摄手法,实际上人为地赋予了拍摄对象以主观的意义和情感,使其成为旅游者表达自己内心的载体,这种状态广泛地存在于旅游摄影中,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物场景,物和人在图像中展示的已不再是它们自身原来的意义,而是旅游者个性化意义的表达。“就像面前的一个杯子,如果我觉得它是一个杯子的时候,我不会去拍它,但当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个杯子的时候,我才会去拍它。只有当我对它有想法的时候才会去拍它。”

本节选择样本中的个别旅游者为个案,分析其相片的拍摄手法,并举若干照片为例说明。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拍摄的景别、镜头和拍摄角度,体现旅游者观察的位置;第二部分是相片的构图、聚焦、光线和色调,体现旅游者对其他元素的选择和运用。

4.2.1景别、焦距和拍摄角度

拍摄景别、焦距和拍摄角度,体现旅游者观察对象时所处的实际位置和心理位置。

旅游相片中,景别最为显而易见,是拍摄者与拍摄对象间的实际距离。一般来说,景别变化的范围从特写到中景、远景、全景;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越小,表示拍摄者希望与所拍摄的事物之间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他们对拍摄事物的观点越具有主观性;景别由远景到特写的转换,暗含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关系由公众领域向私人领域的转变。

产生景别变化除了改变实际距离外,还可由在同一距离上改换不同焦距的镜头来达到。景别与镜头焦距结合在一起,使拍摄者的意图更明显反映出来。焦距大致分3种:正常的焦距体现出图像的均衡性,意味着平实和客观;长焦距镜头(窄角)能压缩拍摄者与拍摄对象间的空间关系,因而使得与所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更亲密(暗含窥视癖);短焦镜头即广角镜头,视觉大,视野宽,旅游者眼前的人物和环境都可以得到充分的交代,超广角镜头更使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呈现一种夸张的、戏剧化的效果。

拍摄角度,即拍摄者与视野中的人或者物体之间的水平高低。不同的拍摄角度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拍摄角度的3种方式:仰拍、俯拍、平拍,相应地,使拍摄对象呈现3种效果:受尊敬或具权威、软弱或无力、平等或亲切。

以上3种指标,景别、焦距长短和拍摄角度的结合,为分析旅游者摄影时的心理位置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总体上来看,现今普遍旅游者使用的是标准广角镜头,除了因为一般傻瓜相机的镜头是标准广角,即使对于使用单反机的旅游者来说,广角镜头或变焦镜头是携带的首选,因为多数时候旅游者都想在一张照片中把尽可能多的景物拍摄下来,而长焦镜头则作为携带的备选。因而可以预见,生活中大多数的旅游照片是使用短焦镜头拍摄的。研究样本反映的情况也是如此,但个体间对焦距的调整也稍有差异。

样本中,“旅游者②”的爱尔兰影集和“旅游者⑩”的埃及影集相对于其他旅游者,拍摄近景的比例较高(比例分别为50%和52.2%),使用长焦距镜头的比例也稍高一些,显示出他们在心理上将拍摄对象转向私人领域,暗含将双方关系变得更亲密的欲望,也显示出这些旅游者有更高的窥视欲,同时表达的观点也更具有主观性。照片1中,旅游者拍摄的主角是夜里爱尔兰酒吧街的一位金发女郎,采用平拍的角度,看起来镜头有轻微的拉近,这些都表示采取一种更加亲密的视角。照片2是一间老酒吧中酣睡的老汉,俯拍的角度暗含着拍摄者将自己以及观众置于权力的角度,近距离使用广角镜,景深增加使俯视效果更加鲜明。

另外,“旅游者①”相对其他旅游者,在其法国旅游照片中采用极多的仰拍镜头(比例为67.2%),如照片3,显示出他,她在游览法国时,怀着一种崇敬而近于“朝圣”的心情游览。同时,他/她偏好使用广角镜拍摄广场、宫殿(如照片4),使自己与景物间的距离被夸张化,因此可以推测“旅游者①”对法国“宏伟”的建筑和“宽阔”的场景有着极大的触动和极深的印象。

4.2.2构图、聚焦和光线

旅游照片的构图、聚焦、光线等元素的选择和运用,也是旅游者表达更多观点的重要手段。

(1)构图

照片的构图通常与拍摄角度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判断画面的构图通常可以简化成两组指标:对称或不对称,静态或动态。

对称的构图指拍摄对象处于整个照片的中央,其两侧相似或相同,体现稳定和完整;静态的构图指构图的线条为水平或垂直,表达安定、平静及和谐。在研究样本里,“旅游者⑥”在西班牙Olot市的旅游摄影中,特别偏好对称和静态的构图(兼具对称和静态构图的照片比例为46.3%),显示出“旅游者⑥”心理上对“平衡”之感的偏好和对“完整”视觉场景的追求,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她对该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和感受是“平静”和“安详”的,也可以推测他在拍摄时就已在考虑阅读者的感受。

不对称的构图,即被拍摄的对象处于画面的一侧,体现平实和自然感;动态构图侧为相片增加一条能穿透画平面的纵深轴线,产生第三度空间印象,从而带来动感和方向,事实上也暗示拍摄者更具有表达自我,牵引阅读者注意力和感受的欲望。

(2)聚焦

聚焦包括两种情况:深度聚焦(深焦镜头)让每样东西都进入焦点之内,在照片中直白地陈列出来,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关注照片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选择性聚焦指部分事物在焦点上,主题之外的事物都失焦,拍摄者有意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个特别的细节。样本中偏好拍摄景物特写的旅游者,如“旅游者④”,相对使用较多的选择性聚焦手法,但其余旅游者使用深度聚焦和选择性聚焦的比例相差不大,两种手法兼有之。

值得注意的是,深度聚焦通常表现为表达直白的实物影像,而选择性聚焦很多时候是隐含暗喻的抽象性影像,如旅游者采用摄影技术上的小景深把背景虚化,使画面上的主要对象异常突出,这种意境表达旅游者对阅读者故作神秘、“欲语还休”的态度。如“旅游者②”采用选择性聚焦拍摄一个酒瓶的照片,事实上这位旅游者所处的情景是“入夜时分的圣殿酒吧区,一处洋溢着爱尔兰风情的逛街路段(yhnmju00)”。

(3)光线

摄影的本质是光,光线能引起人不同的情绪联想。光线表现为色调、色相、对比度和饱和度等。通常亮色调烘托温暖、欢快,暗色调表现冷静、庄重;高度明暗对比产生戏剧化的效果,弱的明暗对比让人觉得照片具有真实、客观性。在“旅游者①”和“旅游者②”的影集中,基本上所有照片都是亮色调,特别是“旅游者②”的爱尔兰影集,除了亮度较高,照片色调也具有更高的饱和度,具有一种如同电影或明信片般的戏剧化效果(照片5),观众可以感受到旅游者连续不断的欢快愉悦情绪。与此相比,“旅游者⑩”的相片则多偏向于低明暗对比度,显示出他/她希望呈现一种现场真实感(照片6)。

两组照片色调的差异尽管可能与旅游目的地本身客观呈现的事物外观有关,但更多可能是来自旅游者自身对该地固有印象和固有形象认知,也就是说旅游者选择当地文化中那些在他们看来最典型的、最明显的、最容易辨认出的特点进行拍摄。这种选择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总之,旅游者从现实中任意抽取他们所需要的元素,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真实形象”。

5结论和讨论

尽管本文的研究样本容量较小,然而本文在通过旅游照片,研究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对拍摄对象、阅读者的态度差异作了有益的

尝试。

在对旅游照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今天作为拥有自由摄影权力的旅游者,对拍照的态度不单是记录客观的影像证据,而是从旅游经历中选择任何触动他们的景、物、事和人元素,组成自己的话语,表达现实背后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观点和认知。旅游者不是客观的观察者,正因如此他们所拍摄的照片也并非旅游目的地客观真实的反映,但我们却可以通过这些照片了解形形色色的旅游者在拍摄瞬间的心理状态:窥视的欲望、渴望亲密、表达的直白或隐晦、强迫阅读者注视,以及崇敬、安详、愉悦的情绪等。

进一步的研究可以运用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对旅游者的摄影行为作更深入的分析,从旅游者(版友)自身及其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两个维度解释其行为和心理。此外,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旅游网站网络社区对旅游消费心理及其消费行为的培养,也是有价值的重要学术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1]刘丹萍,保继刚,窥视欲、影像记忆与自我认同——西方学

界关于旅游者摄影行为研究之透视[J],旅游学刊,2006,21

(4):88—93,

[2]刘丹萍,旅游者、摄影(比赛)与目的地营销——某旅游地案

例定性分析[J],旅游学刊,2004,19(4):57—63,

[3]刘丹萍,旅游凝视:从福柯到厄里[J],旅游学刊。2007。22

(6):91—95,

[4]任悦,数字时代视觉表征的变化——对“我们:数码相机记

录的影像生活”摄影比赛作品的内容分析[J],国际新闻界,

2007,(2):16—20,

[5]苏珊·桑塔格,艾红华,毛建雄译论摄影[M],长沙:湖南

文艺出版社。1998,23—46,

[6]Grabum N H,The anthropology 0ftourism[J],Annals 0,Tourism

Research,1983,10(1):9—33,

[7]蒋柯,心理异化现象在民俗摄影中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85—87,

[8]Finn M,Elliott-White M。WaltonM,Tourism and Leisure Research

Methods:Data Collection,Analysis,andInterpretation[M],Essex:

Longman/Pearson Education,2000,134

[9]Bos w,Tarnai c,Content analysis in emprical social research[J],

International Joumat of,EducationalResearch,1999,3l(8):659—

671,

[10]禹雄华,聂志腾,头版新闻图片的符号学分析——以《长沙晚

报》《潇湘晨报》和《篮球先锋报》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

学报,2005,(4):88—90,

[11]Caton K,Santos C A,Closing the hermeneudc circle?photographlc

encounters wilh tlle other[J],Anna/s D,Tourism Research。2008,35

(1):7—26,doi:10,1016/i,annals,2007,03,014,

[12]余晓娟,旅游者网络社区的功能与市场意义研究[J],旅游学

刊,2007,22(6):80—85,

[13]苗学玲,保继刚,“众乐乐”:旅游虚拟社区“结伴旅行”之质

性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8):48—54,

摄影旅游论文 篇4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理事

河南省三门峡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干部

三门峡黄河湿地, 是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区内有动物867种, 其中鸟类175种。近年来, 三门峡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格外呵护, 使湿地、林木、土地等资源环境有很大改善, 每年成千上万的白天鹅到这里过冬, 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

白天鹅是一种高贵、典雅的生灵, 也始终是摄影爱好者喜爱的拍摄主题。我从事摄影近五年时间, 白天鹅拍摄就三年多, 只是近两年才有了一些拍摄感觉, 我愿意将此端出, 供老师们指正。

白天鹅高洁、美丽、富于生气, 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但我觉得仅拍白天鹅起飞、降落、觅食的姿态是不足以烘托白天鹅的神圣, 只能算是对现实的记录。我在拍摄过程中, 通过观察、求教, 主要的感悟有两点:首先, 三门峡的湿地环境是白天鹅越冬的主要条件, 拍摄时尽可能将白天鹅美丽的舞姿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这样的画面不仅忠实记录了白天鹅的生存环境, 而且也增加了图片的美感;其次, 充分利用和发挥照相机现代技术的各种功能的作用, 拍摄时要大胆将光影、对比、色彩等摄影艺术与白天鹅姿态结合起来, 才能提升作品的美感和意境。

旅游摄影大赛活动宣传册 篇5

一、活动背景:如果你喜欢户外运动,如果你厌倦了“宅男”或“宅

女”的周末生活,如果你热爱自然美景,如果你对摄影有浓厚兴趣,如果你想更了解这个城市,加入我们的行列吧!昆承湖旅游摄影大赛,Happy一个周末!

二、活动主题:阳光运动、亲近自然、感受美景、诠释个性、自由

交流。

三、活动组织方:酷弦社(酷弦社简介:酷弦社saycool致力于学院

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校园文化传播以及组织大型社区活动,突破校区、学院、专业的地理和学术方面的限制,是90后新一代独立自主的社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加入我们。)

四、活动协办方:计算机学院科协、管理学院科协……

五、时间和地点:第一阶段:11月上旬的一个阳光周末 昆承公园

(昆承湖东入口公园:昆承湖东入口公园占地250亩,总投资5000万元,分为入口景观服务区、中心景观休闲区、特色餐饮区、滨水生态景观区,游船码头等5个功能区,将集管理服务、交通集散、游览休闲、生态科普等功能多重功能于一体,是昆承湖景区的重要窗口。东南4路车昆承公园站下,5分钟左右;东湖4路车昆承公园站下,10分钟左右。建议参与者组队来公园集合。)第二阶段:11月上旬的一个评奖颁奖晚会地点:东南校区演奏厅。

六、活动内容:活动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昆承湖一日游兼摄影大赛

1.活动报名:现场报名 报名时间 10月25日-10月31日 现场报名,或致电活动组织方,登记报名参赛信息。

2.活动内容:自由摄影,游船环湖游,自助烧烤。

① 自由摄影:凡报名的同学都可以参与摄影大赛。景点限制

于昆承公园内。主题要求:积极向上,符合本活动的主题

即可。题材不限,推荐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写真照片等

等,推荐组队参赛。

② 游船环湖游:昆承湖游船为收费项目,参与此活动者需缴

纳活动经费50元,活动组织方提供饮料休闲食品以及团体

票,也可自行购票。

③ 自助烧烤:活动组织方提供烧烤器械及肉类,以及饮料啤

酒等等,烧烤报名费50元

3.活动须知:

① 所有参与活动同学需事先报名登记,按照需求缴纳经费。

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集合,接受安全知识方面的公告。

② 活动参与者需保管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出现财物损失,组

织方不承担责任。

③ 参与活动的同学必须遵守公园安全管理条例,不在危险区

域活动,不破坏公共财物。

④ 参与摄影大赛的同学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拍摄,并

及时投递作品。

⑤ 以上三项活动没有先后顺序,参与者可以自行安排。

⑥ 所有活动结束后,参加活动者应集合后再解散,自行回校。

⑦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酷弦社所有。

第二阶段旅游摄影大赛评奖颁奖晚会

1. 活动报名:参赛者提交作品视为具备参赛资格。

2. 活动主旨:普及摄影知识,享受摄影乐趣,展现个性创意

3. 作品提交:参赛者需在一日游活动结束后2-3天内完成作

品投递。作品以原创为基准,每位参赛选手或参赛团队只

能提交一件作品,大小不要压缩,以屏幕分辨率为基准。

参赛作品需附加参赛选手信息(学院,学号,姓名,联系

方式等等。)

4. 活动须知:参赛作品进入复赛后,即有资格参与决赛。决

赛在东南演奏厅举办,届时通知,决赛选手必须到场。

5. 评奖细则:

① 作品要符合活动主题。

② 作品有鲜明个性可加分。

③ 拍摄手法和创意价值高可加分。

④ 作者可以自由介绍作品并视情况加分

⑤ 作品展现深刻内涵或者具有时代气息可酌情加分。

6.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两名;

三等奖三名;

优秀奖若干;

7. 活动须知:

① 作品必须原创,发现盗用他人作品或者PS过度视为不合格作品,取消评选资格。

② 保持作品高清晰度,照片模糊不清晰视为不合格的作品。

③ 决赛若选手本人未到场,视为自动放弃比赛资格。

张闻兵的旅游人文摄影随想 篇6

我是记者出身,摄影是纯业余的爱好,但因为做记者的缘故,对人以及与人相关的事物、景观特感兴趣,最喜欢用相机来“扫街”,其时其地,也拍下了一些喜欢的图片。为什么喜欢,大抵是因为这些图片带有人文印记和自己的人文感受。我也喜欢欣赏别人拍摄的人文图片,至今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在家中翻阅过无数次的匈牙利摄影家的作品集《布达佩斯》,这是关于一个城市的人文记忆,其中的黑白摄影作品,对我后来喜欢摄影、喜欢“扫街”影响至深。最近,我买了一本四川摄影家骆丹跟人合著的图文集《北方·南方》,翻阅数次,爱不释手,这里面的不少图片,记录了骆丹继“318”国道拍摄之后,又一次与旅行、与“在路上”有关的摄影历程。我个人认为这本书里的摄影作品,呈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文体验和个性风格,对人文旅游摄影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一阅。

其实,如同我一样,大多数的摄影爱好者在旅行中并没有很多时间去专注于摄影。在匆忙的行程中,如何拍出有意味的人文照片,个人认为应注意这样几点:

对要去拍摄的地方,最好进行必要的准备

有句名言,叫做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去一个地方之前或者到达这个地方之后,摄影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了解当地情况。如果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哪里最能体现这个城市的特质?路线方位如何等等,都要心中有数才好。前几年我去以色列采访,感觉有可能顺访中东名城耶路撒冷,出行前买了好几本关于中东问题和犹太人历史、宗教方面的图书进行补课。因此,尽管在耶路撒冷只停留了很短的半天,我还是根据相关知识积累,有目的地拍了一组以文明冲突为主题的照片,后来这组照片在一个国际影赛中获得了银奖,案头工作的重要,由此也可见一斑(图见《路过清真寺的犹太教徒》)。再比如,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成为摄影人扎堆的热点地区,虽然我没去过,但我知道,临行前,如果读一读《甘南宗教演变与社会变迁》这本书,或许对摄影人不无裨益,这跟“功夫在诗外”是同样的道理,何况现在发达的网络已经让案头准备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了。

人文摄影低调为好

旅游中进行人文摄影创作,保持低调很重要。这起码涉及四个问题:

1.因为走街串巷比较频繁,为保持体力和避免吸引别人的目光,要尽量选择轻巧、不花哨的器材装备和服饰。有人说,摄影扫街不要穿摄影马甲,我认为此言甚是。

2.要注重摄影伦理道德以及与被拍摄人物的沟通。在很多场合,经常可以看到被拍摄对象对摄影人非常反感,而一些摄影者不管别人同意不同意,在非偷拍的情况下,举起长枪短炮对着人拍个没完,因此形成了“摄影暴力”。其实,有时你不必言语表达,仅仅一个善意的眼神和微笑,也许就会征得被拍摄人的善意回应。在国外旅游时,要尤其注重摄影时的礼节性沟通,别人不同意拍摄不要勉强。尤其是拍摄小孩、民居时一定要进行沟通,以免引来麻烦(图见《父与子》)。

3.忌摄影人扎堆。呼朋引类式的摄影方式不适合人文摄影,既易引路人侧目,又可能拍出一堆“伪人文”照片。难怪有评论家对此发问摄影人:你老去西藏干什么。旅游人文摄影最好的方式是慢慢独行、细细品味,这既容易发现好题材,也是旅途的一大享受。

把握好人文摄影的视点与技巧运用

人文摄影的视点问题,也就是抓取什么的问题,这方面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可谓见仁见智。当然,选取什么摄影视点,与一个人的综合学养、悟性、个人喜好等也有关系。个人认为,旅游人文摄影中的对象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景观。图片表达方面可以是客观的,也可以是主观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多义的。人文摄影要反映人与社会的关系,但也不拒绝形式感和趣味性。我在台湾拍过两张这样的照片,一张拍的是停车场,取名为《城市CPU》(见图),另一张是太平洋,在构图上把前景的栏杆想象为十字架。这两张图片都没有人物出现,但我个人认为它们是有人文含义的图片。

浅谈旅游风光人像摄影中的光与色 篇7

摄影是一门瞬间艺术, 按动快门会成就经典, 也会留下遗憾。关于摄影实践操作的技术技巧有众多说法和诸多书籍可供参考。专业的摄影知识如单反数码相机的操作大多晦涩难懂。全画幅、CMOS尺寸, 色温的大小, 让很多摄影爱好者望而却步。但是在实践中, 光与色确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大家的摄影常常倾向于像新闻摄影记者一样还原、记录现场真实的光线与色彩。其实在风光摄影尤其是风光人像摄影中的光线与色彩并不是不可以摆布的。

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 使得人们的审美能力越来越高, 数码相机的便捷操作更是为大家带来很多方便, AOTO功能下我们不再需要学习色彩的色温, 根据天气判断色温, 进而确定ISO、光圈、快门的参数就可以得到一张准确曝光的照片。人们喜欢留下自己到某地一游的记忆, 照片如果拍摄不成功, 当然遗憾多多。

根据拍摄目的的不同, 我们可以将旅游人像摄影分为两类, 一类是旅游纪念性质的“到此一游”式的拍摄;另外一类是利用景物来衬托主题人物的艺术人像拍摄。1

一、用艳丽色彩的强烈对比突出人物

自然界神奇美丽, 青海湖浩瀚蔚蓝, 湖边油菜花迷煞人也;察尔汗盐湖盐似雪, 夏看冬景, 湖边碧波粼粼。如此, 我们将自然界的风景区按照色彩的饱和度区分为高饱和度景区和低饱和度景区。饱和度是色彩三要素之一, 饱和度又称纯度, 是色彩的纯正程度。纯度越高, 表现越鲜明, 纯度越低, 表现则较黯淡。高饱和度景区如青海湖, 西藏的三大圣湖, 湖水呈现蔚蓝色甚至墨蓝色, 饱和度高。高饱和度色彩的对比容易凸显人物。色彩对比图中, 赤橙黄绿青蓝紫加品红色将一个圆分成10份, 同时品红、红、橙、黄和绿、青、蓝、紫又分别处于圆的两面, 将圆分成暖色区和冷色区。相对的位置的色彩对比最为强烈, 如橙色与蓝色, 这样的色彩对比在拍摄的照片中易形成一动一静, 一冷一暖的色彩对比。

湖面 (青海湖) 蓝色的神秘与沉静和人物衣着的跳跃、活泼的橙色形成动与静的对比。同时艳丽的色彩表现着激情、青春与活力, 如果搭配黑、白、灰消色或者低饱和度的浅色会让景色显得平庸。

二、低饱和度浅色和谐对比创设唯美仙境

如左图为一对新人在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拍摄婚纱照, 湖水为淡绿色, 显然属于低饱和度景区。低饱和度景区宜淡雅, 因此以和谐色淡色调来配合景区的色调形成唯美印象。

三、巧用逆光与侧光制造特别意境

旅途风光人像摄影用光皆为自然光, 由于旅游行程的问题, 不能保证所有的拍摄都在摄影的黄金时间段即上午和下午进行。景区大多空气清新, 天空湛蓝, 光照强烈, 晴天时太阳光有明确的照射方向, 拍摄人物便容易形成明显的阴影, 镜头与光源 (太阳、月亮) 的投射方向所成的角度会影响照片的最终效果。顺光造型下, 人物和风景柔和, 但是要注意在顺光下, 人的眼睛容易受到阳光的照射, 无法睁开, 应该选择前侧光进行拍摄。另外逆光拍摄即照相机的镜头与光源照射方向相对时, 会拍摄出剪影效果。

凡事有好就有坏——光线强烈, 加上数码相机动态范围较小, 一不小心就死白一片或死黑一片, 失去细节, 因此最好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稍微晚一点进行拍摄, 避免过硬的光线。2大自然中既有湖光山色, 又有昆仑山绵延起伏, 苍凉的荒漠戈壁, 在这些景观中, 可以选用逆光和侧光来制造“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或“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沉思意境, 人物可以背对镜头, 侧目仰视或做低头冥想或歌唱散步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巧用遮阳伞当反光板

晴天的中午烈日炎炎, 太阳的投射方向与地面呈90度, 这在摄影用光中称为顶光照明。这时打着遮阳伞, 既可以防晒又可以当做反光板来用, 避免顶光照明造成的人物眼窝、鼻子下巴和脖子上的浓重阴影, 一举两得。在丛林树影间避免人物脸部的杂乱阴影。举遮阳伞的高度要比正常打伞稍高一点, 这样可以避免人物脸部整体暗沉。如右图所示:

五、巧用前景和不规则构图

摄影构图中讲究主体与环境, 而环境则包括了陪体、前景和背景, 旅游风光人像摄影作品安排前景可以达到人景合一的效果, 如在油菜花地, 在芦苇丛中。可以拓展照片的纵深空间, 形成丰富的层次。

以上是旅游风光人像摄影中用光和用色的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技巧。如今人们对于旅行照片的要求已经不再满足于“到此一游”的水平, 在运用以上技巧的同时, 如果在风景去中设计故事, 会拓展照片本身的传达, 增添新的意境人与景、人的心境与所处环境的情境、意境的融合。情景故事法的拍摄, 如在长城上聆听历史的声音, 在海边捡拾岁月的流沙。总之, 旅游风光人像摄影是一个丰富而生动的, 需要我们用拥抱生活的激情去不断探索和总结。

摘要:一图胜千言, 有图有真相, 把美丽的旅程带回家留作回忆与亲朋好友分享是很多旅行者的愿望。旅游胜地照片在互联网上俯拾皆是, 变换的是不同的人, 因此风光人像摄影在旅行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除摄影爱好者、发烧友、专业摄影师之外, 大多旅行者的摄影装备宜轻便, 卡片机或者像素高的手机成为了大多数旅行者的选择。这些相机没有太多的参数调节, 没有太多的附件使用。要让旅行风光人像照片尽善尽美, 对自然光线的运用和色彩色调的搭配与处理便成了重中之重。

关键词:旅游风光人像摄影,用光,色彩,技巧

注释

11.http://travel.163.com/12/0718/20/86NJTNNK00063KE8_all.html.

摄影旅游论文 篇8

冠名单位: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培训中心

协办单位: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昌黎县黄金海岸旅游区宾疗招协会昌黎旅游协会

赞助单位即拍摄对象:

1.昌黎星级酒店、宾疗招单位: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培训中心、中技度假村、大田园宾馆、天海度假村、文化部艺术创作活动中心、中国地震局黄金海岸科教中心、国家信息中心黄金海岸干部培训基地、北京电子职工培训中心、中国银行河北省分行黄金海岸干部培训中心、中科院行政管理局黄金海岸干部培训中心、航天部疗养院

2.昌黎各旅游景点:旅游滑沙活动中心、翡翠岛生态游乐园、沙雕大世界、黄金海岸滑沙体育休闲公园、黄金海岸鱼岛景区、华夏庄园、朗格斯酒庄、葡萄沟、碣石山景区及昌黎境内自然风光。

组委会:

顾问:李秦生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毕登启 (秦皇岛市人大副主任) 范怀良 (秦皇岛市政协副主席)

总监:张德志 (旅游纵览杂志社总编)

胡忠义 (昌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主任:李立波 (昌黎县旅游局局长)

副主任:雷廷武 (北京电视台黄金海岸培训中心总经理)

狄巨宽 (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李柏林 (昌黎县旅游局副局长)

执行总监:刘作人 (昌黎县旅游局科长)

评审委员会:由主办方、冠名单位和全国资深摄影家组成

活动规则:

1.中外摄影家、旅游摄影爱好者均可投稿参展。凡在活动期间 (2008年3月—2009年5月) 拍摄的昌黎境内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接待单位 (星级酒店、休疗单位) 等摄影作品均可参赛。

2.投稿作品风格题材不限, 彩色、黑白均可。

3.投稿作品数量不限, 规格为10英寸 (长边25cm) , 并填写参赛表格;可采取网上投稿或刻录成光盘寄至征稿办公室。

4.本次活动不收参展费、不退稿。

5.参加摄影创作者凭记者证、新闻采访证、摄影家协会会员证、《旅游纵览》采访证可免费进入景区、宾馆酒店等接待单位进行摄影创作, 无以上证件者可由主办单位申请办理参赛采访证。

6.外地摄影家、爱好者来昌黎参展创作, 主办方可代为安排食宿、交通等相关事宜 (费用自理、享受优惠价格) 。作品回报:

特等奖一幅:奖金10000元, 颁发奖杯及证书一等奖一幅:奖金2000元, 颁发奖杯及证书二等奖二幅:奖金1000元, 颁发奖杯及证书三等奖四幅:奖金500元, 颁发奖杯及证书入选奖100幅:各奖100元, 颁发证书

其他事项:

1.来稿涉及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或其他法律责任, 由作者本人负责。

2.凡入选作品, 主办单位有权用于专题、CD、画册、展览、网站等非赢利性的宣传活动, 保留作者署名权、不再另付稿酬。

征稿时间:

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8月5日截稿。随时拍摄随时征集, 每月从中选出6-8幅参赛作品刊发在《旅游纵览》杂志“大赛专栏”中。

投稿地址:

河北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峨眉山中路9号 (建设大厦) 《旅游纵览》杂志社编辑部邮编:066004

请注明“参赛”字样

网上投稿 (E-mail) :

beijinglyzl@yahoo.com.cn (《旅游纵览》邮箱) Chenjianguo965@163.com (昌黎县旅游局邮箱) 《旅游纵览》杂志社:田间晓蕾

电话:0335-8019131 8583190

摄影旅游论文 篇9

2012中国·北戴河国际旅游观鸟摄影大展是我国最重要的观鸟摄影活动之一。它的举办就是为了唤起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倡导观鸟、拍鸟爱好者在爱护和不惊扰鸟类生活的前提下, 科学观鸟拍鸟;通过靓丽的鸟类摄影作品的展示, 不仅让人们观赏到鸟类的可爱, 更揭示鸟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二、大展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河北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秦皇岛市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秦皇岛市旅游局

秦皇岛市林业局

北戴河区人民政府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秦皇岛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旅游纵览》杂志社

协办单位:北戴河区旅游局

中国鸟类学会观鸟摄影委员会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

秦皇岛市摄影家协会

秦皇岛市关爱鸟协会

三、大展日程安排

1. 投稿时间:2012年5月12日~7月31日

2. 入围作品策展时间:2012年8月1日~8月31日

2.入围作品展出时间:2012年9月25日~11月10日

3. 评比结果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0日

四、大展规则

1. 参加对象:不受国籍及年龄限制, 中外观鸟摄影爱好者均可报名参加。

2. 参赛题材:野外自然生活状态下的野生鸟类图片

五、评选方式

本次大展将启用全新的评选方式, 即“参展式评选”。

初选:专家评委在投稿作品中选出优秀作品, 确定参展资格。

参展:将每位参赛者的入选作品 (10~20幅) 编为一组, 设置独立展区, 展览由每位入围参赛者自主设计制作, 充分发挥各位摄影家的艺术想象力。

评奖:专家评委将在展出过程中, 亲临展览现场, 通过这种更为直观的方式, 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对参赛选手的作品进行评选。

六、奖项设置

本次大展设置5组奖项:

⑴鸟类肖像组

⑵鸟类行为组

⑶稀有鸟种组

⑷环境记录组

⑸优秀奖

前4组奖项分别产生金奖作品1幅, 奖金3000元;银奖作品2幅, 奖金2000元;铜奖作品3幅, 奖金1000元。优秀奖共产生100幅, 奖金200元。

注:获奖名单将在旅游纵览官方网站 (www.lyzl.com.cn) 予以公布, 并函告或电告获奖者本人。铜奖以上获奖者均获由主办单位颁发奖牌、奖金及荣誉证书, 并将被邀请参加大展颁奖典礼暨闭幕式。部分优秀作品将选登于《旅游纵览》杂志做特别专题报道。

特设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永久收藏奖, 由参展作品中选出, 获奖作品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永久收藏, 颁发收藏证书。

七、征稿要求

(1) 所有参赛者须按规定填写报名表;

(2) 参赛者投稿每种鸟作品不超过10幅 (组照4至6张为一幅) , 填写作品登记表, JPEG格式, 大于2MB, 保留拍摄信息;

(3) 参赛作品拍摄时间、地点不限, 但必须是未在任何媒体公开发表过的图片;

(4) 作品拍摄体裁不限, 写实写意均可, 但写实作品图片后期加工只限于适当的剪裁, 以及对色彩、反差的适当调整, 并需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八、投稿方法

将报名表、作品、作品登记表压缩打包发至邮箱lyzl@lyzl.com.cn联系QQ:972652931

九、特别提示

大展不接收鸟在巢中孵化和哺喂雏鸟的图片。

十、附则

(1) 参加本次活动所有获奖和入选作品, 主办及承办单位享有用于展览、制作画册和相关宣传等使用权, 不另付稿酬。

(2) 凡参与活动者均被视为已阅并认可本征稿启事的全部规则及要求。

(3) 本次活动作品概不退稿, 敬请谅解。

(4) 活动组委会有权取消违规作品的入选资格并保留追究后果的权利。

摄影旅游论文 篇10

站在大片荒原的任何一点, 最突出的感觉都是人的形迹渺小。未经世事磨砺之初, 你无法与世界上离海岸线最远的内陆沟通。

行程之间, 尽是岁月飘飞的滋味。荡激天涯, 浪漫苦旅, 心境一片苍凉。最终恭敬地站在这片荒原的边缘, 凝望着这些深邃久远的历史脉络。

久居闹市, 车马水龙、熙熙攘攘的空间被突破了, 这个以荒原为基调的地界并未显示什么, 无声无息, 苍茫一片, 只有这些胡杨, 成为了荒原中的一抹亮色。

遒劲的枝干, 是荒原的生命脊梁, 是岁月里深沉的线条。风沙为动力, 涸泽做给养, 这些守护者, 依旧不知疲倦, 为这片荒原。孕育着新的生命。

读不懂大漠之上孤烟与落日的深刻内涵;读不懂秋风的飒爽是对胡杨树的依依惜怜;读不懂烈日之下这片莽原的苍白;读不懂野骆驼和黄羊的苍褐色……也许, 这正是这片神奇大地最具生命气息的特色。

阳光下的胡杨, 用独有的方式展示着生命的坚强与尊严。金黄色的树叶, 象征着蓬勃生机;即使是枯萎的枝干, 依旧昂首向天, 屹立于这片荒原。

浅浅的车辙, 通向荒原守护者的居住地, 这是都市人朝圣的路线。激扬的黄沙和飘落的胡杨叶, 卷起了我们对生命的敬畏。

摄影旅游论文 篇11

五月是国人喜逢长假的时候,也是大家乐于赏花野餐的月份,因此,如果我们前往一些风景点,所能看到的必然不止花鸟禅寺,熙熙攘攘中,如何让自己心静,如果不急不躁的找寻身边的美景,并将其收入镜头,确实需我们有所准备。对付人潮的最直接办法是戴上MP3和耳机,让自己在音乐中漫步。如果你陪女友出游,则需考虑她的感受,因此耳机是没用的,不如自己多做忍受,在拍摄人文、风光时顺便来几张人像照片,这样不但可以让你的拍摄内容更为丰富,也能避免回家时只剩下相机和自己。

天气情况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出行之前,最好先查查当地的天气情况,五月雨水和烈日并立,如果不知当地的天气盲目前行,不但身体吃不消,器材也可能淋雨受潮(出行时最好在摄影包里多放几个塑料带,雨天可以包裹相机,从容拍摄)。

除非是自己携带帐篷野营,在野外随心的占地扎营,否则预定酒店的工作不可缺少,毕竟节假日里出游的人太多,不预先定下酒店后果严重,笔者就曾因为没有预定酒店,不得不拿高价住宿。

旅游生活一般时间安排较紧,一般没有空闲时间浪费,因此去网上查查目标地的风景介绍,事先给自己的行程做个规划很是必要。如果有时间,将各著名景点的介绍打印一份,在旅行中随身携带,是个不错的主意。总之,事前掌握好大量的资料,不但让你的拍摄和旅行更加从容(什么地方可以拍到好照片,什么时间可以拍到佳作),也使你的器材准备更有针对性。

带好你的器材

在器材的选择方面,出门在外当然是越轻越好,如果是去城市游玩,一支17-40mm或18-70mm加上支长焦就已足够。如果去深山拍风景,多带一支超长焦也许让你另有斩获。要是去古镇等地方,20mm、50mm等定焦镜头体积轻巧又不招人注意,再加上支70-200mm完全可以应付人文和街市的拍摄。除非你没有中长焦镜头或是个铁杆的微距迷,否则无需在旅行中携带微距镜头,因为花花草草在家旁也可拍摄,行摄匆匆中我们也很难去顾及一花一草的世界,徒多一闲镜,实在没有意义。

外出时笔记本电脑和三脚架是个鸡肋,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如果自己的拍摄量巨大,每天晚上用笔记本整理一下当日拍摄的图片十分必要(如果不是,则没有必要携带)。携带本本也可以在夜里看看电影,和朋友聊天侃谈,实在方便。不过即使如此,随身携带一个数码伴侣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本本不方便随时打开,如果白天拷图,数码伴侣会让人倍感亲切。

三脚架不但能让我们的拍摄更加严谨,还方便我们的自拍留影,所以如果有小架子,带上肯定好用。如果自己手里只有大型的三脚架,则要根据所去的地方来选择,比如去杭州,虽然风景颇美,但往往行走量大,拍摄夜景的几率也不大,因此没有必要携带脚架。如果是去野长城或流水叮咚的地方,带上脚架肯定会让你信心大增。

总之,外出旅行拍摄,器材肯定是越少越好,越精越好,这样:不但会让你有更多精神投入拍摄和游玩,也可避免东西太多难于整理,甚至遗忘在酒店或失窃。

快乐的出发

无论是乘坐火车还是飞机,无论是自驾车还是挤客车,路途中飞逝而去的窗外美景都大有可拍。当然,前提是你必须坐在靠窗的位置。在购买火车和换登机牌时,我们都可以选择靠窗的位置,而乘坐汽车,一般也可与人换位。做完这一准备,我们只需取出相机,装上一支广角镜头,将相机设为手动对焦,并把焦点对准无穷远,最后将快门速度调到1/250秒左右就可以了。在路途中,要多观察沿途的景色,眼明手快中必然可以获得优质的图片。

外出旅行,总会品尝当地特色小吃的,作为一个摄影人,此时当然也不能光顾着吃,当美味端上来时,先为它拍张照片肯定是必须的《许多杂志和图片社也需要一些特色菜肴的照片》。不过需注意的是,除非带有外置闪光灯,否则为食物拍照最好利用自然光,并在背光面用白纸补一下光,这样拍出的食物才具有较为自然的色泽,更为诱人。

路途中最需注意的是器材的防摔防盗。由于摄影器材价值高,摄影包外观容易辨认,特别是摄影者在拍摄时往往醉心于景,戒备心不足,所以很容易让小偷得手。旅途中,我们一定要将自己的摄影器材随身携带,乘车时将器材放在脚下或大腿上,吃饭时放于自己身边。如果是在人多的地方拍摄,则将摄影包的拉链拉好,挎在胸前。如果在火车站等比较混乱的地方,最好将摄影包的防水罩拉出罩上,以免小偷有机可乘。

拍摄两类图片

旅行最大的特点是无法精细的拍摄很多东西,匆忙的脚步使我们只能走马观花般扫荡一切。也正因此,前边所提到的出发前多做准备才极为重要。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拍摄分为两类,分别有目的的进行。

第一类图片是我们的旅游留影或名信片似的普通图片。这类图片的拍摄技巧简单,走到景区看看当地摄影小贩的标准照就可随手获得。这类图片的作用是回家后向亲朋好友介绍当地的情况,或者为一些旅行杂志、图片社供稿,所以虽然简单无味但不可不拍。

第二类图片是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寻找时间、角度的摄影作品。由于时间紧,很多时候来不及仔细思考,要拍摄这类图片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尽量避开大众的拍摄角度,寻求新奇。同时,我们还得大量的拍摄,以数量来弥补紧迫所造成的不精细。从我自己的经验来看,在整个旅行中这类的图片数量不多,有时需要拍摄上百张才有数张值得收藏的作品,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次旅行所追求的其实就是这极少的几张图片,它们也是代表我们每次旅行的最高水准,是我们的形象所在!

此外,如果有心,也可以拍摄一些具有诙谐感的小品图片,这类的图片一般不登大雅之堂,也不像景区标准照那么中规中矩,但让人看去幽默有余,实在是一次旅行拍摄的生动写照。

善于利用杂物

如前所说,为了更加轻松的拍摄,我们出发时不能携带太多的东西,有时甚至要放弃笔记本电脑和脚架等物。因此利用好我们身边的杂物,弥补携带器材的不足,就成了旅行摄影的重点之一。

在旅行中,我常不带脚架。这主要是由于脚架在白天毫无用处,一天的奔波后晚上一般很少外出拍摄,脚架的用武之地的次数实在较少。然而,每次旅行,我总有不少黄昏或者夜晚拍摄的佳作,朋友对此总是大为不解,其实到了夜晚,我总是将相机设为自拍,然后放在石头、椅子或者垃圾箱上拍摄。如果需要垫高相机调整角度,我则喜欢使用相机背带垫在镜头或机身下,如此一来,没有三脚架的烦恼也就不值一提了。

摄影旅游论文 篇12

南疆地区幅员辽阔, 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 干旱少雨, 日照强烈, 昼夜温差大, 戈壁地区天然植被稀疏, 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周围又有许多绿洲分布, 形成了一块块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的肥沃土地。正因如此, 南疆地区的生态类型复杂多样, 此次南疆一行, 我们以手中的相机为记录工具, 印证了这一点。

在自然保护区内生存着成群的牦牛, 这些“高原之舟”组成了一堵移动的城墙, 在白雪覆盖的慕士塔格峰下格外的显眼。牦牛是生活在高原地区的物种, 在自然条件良好的地方是不会有这种生物出现的。它们甚至已经成为了“高寒”和“艰苦的自然条件”的代名词,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从侧面反映了高原地区相对较差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

贫瘠的土地并不意味着物种的单一, 除了乌鸦、牦牛这些顽强的生物, 也有珍贵的鸟类在此栖息。我们有幸遇到了几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头雁。这个时节的斑头雁本应飞过了高原, 在南方低海拔地区越冬。也许是风雪滞留了这些“高原游子”, 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而正是这幅“画卷”阻碍了斑头雁南飞的线路, 希望它们能经受住山口的强风, 在喀拉库勒湖畔安然越冬。

大自然是残酷的, 也是公平的。它在这片戈壁瀚海之间, 留下了几片肥沃的绿洲, 似乎是在提醒这里的人们, 要时刻保持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博斯腾湖就是这样一片绿洲, 滋养着周围的土地和人民。这里的芦苇极具特色, 仿佛是从沙漠归来的旅人, 疯狂地汲取着湖水中的养分, 芦苇荡竟然有5米之高。

沙雅县太阳岛胡杨林公园内湖中的枯木, 成了一群鸬鹚的栖息地, 其中两只鸬鹚站在枝头, 为伙伴瞭望侦查, 金色的余晖勾勒出它们雄健的身姿, 也使这株枯木增添了几分生气。看着这样静谧安详的美景, 仿佛来自江南水乡, 让人忘却了此刻正置身南疆, 忘却了身后的戈壁天山。

上一篇:轻钢结构的抗震性能下一篇:升阻组合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