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优势论文

2024-10-13

旅游优势论文(通用12篇)

旅游优势论文 篇1

登山旅游是近现代兴起的一种旅游休闲活动, 它以攀登高山为背景, 实现以浏览高山、欣赏明川、观赏山色美景、领略各地名山所在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目的, 对消费者可以起到健身、休闲、愉悦心情、开阔视野的作用, 是一项富有特色的休闲形式。在我国, 随着我国大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 人们的休闲方式和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很多人士崇尚登山健身, 热衷于登山放松心情, 这使得登山旅游在近些年发展迅速, 成为我国的旅游市场中的一支新军。自1980年以来, 我国登山旅游接待国内外游客、登山团体数量逐年上升, 旅游收入不断增多, 成为地方旅游经济中新的增长点。近年来, 很多地方旅游企业, 通过开展一系列登山旅游营销活动, 如登山旅游节、登山群众大会、登山文化节等来增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 人们游黄山, 登泰山, 当前登山旅游火爆。但是,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在发展登山旅游方面存在着对自身优势认识不足,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应当对当前我国的旅游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深入的分析, 并从充分挖掘我国现有的登山资源出发, 实施有针对性的旅游营销策略, 促进我国旅游发展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

1 我国登上旅游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登山旅游先决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丰富的山地资源。从高山资源看, 地球上唯一拥有海拔七千米以上高峰的地区在亚洲, 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边境地带的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山脉等, 因此, 从高山的数量上看, 我国高山旅游资源丰富。另外, 我国高山资源富具特色, 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其中的喜马拉雅山脉壮观、巍峨, 屹立于我国西南边陲, 山脉纵长2400多公里, 南北跨度达到200至300公里, 而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处于山脉之中, 使得喜马拉雅山脉成为国内外登山爱好者和登山旅游者登山和旅游的首选。我国还有世界闻名的希夏邦马峰、乔戈里峰、加舒尔布鲁木峰、布洛阿特峰、、公格尔山、博格达峰、贡嘎山、四姑娘山、阿尼玛卿峰、昆仑山脉等。这些名山高峰由于积雪长年不消, 险峻陡峭, 有很多还是没有人涉足过的“处女峰”, 这对于国外登山旅游爱好者来说, 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 普通的山脉众多, 其中很多山峰不乏有“山不在高, 有仙则灵”的境界, 虽然山脉普通, 但是山脉所在地区的人文景观具有鲜明的自然特色和文化特色, 有的则历史悠久, 魅力悠长, 进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登山观光, 成为具有很强旅游吸引的国家。山地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 比如高原上的河流、湖泊、冰川、森林, 很多景色壮丽奇伟也成为吸引旅游消费者的重要内容, 又如西藏高原的四大湖泊 (纳木湖、羊卓雍湖、奇林湖、玛法木错湖) 、喀什的卡拉库里湖、天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 湖上鸟儿飞翔, 湖中鱼儿游动, 湖边绿草姐菌, 湖水倒映雪峰, 呈现一派秀丽的高原风光, 使登山游人在登山之余观赏到这样众多的美景而留连忘返, 这些所在地区的文化自然条件成为山地旅欧资源的重要边缘资源, 对广大消费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 我国登山旅游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

登山旅游不是单纯的健身、观光, 更为重要的是享受人文韵味带来的精神满足, 因此, 登山旅游不但需要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 更离不开相应的人文氛围。只有融入了文化元素的登山旅游, 才能使旅游者感受到登山旅游的文化神韵, 这是人们休闲旅游的主要追求所在。

在我国高原地区面积广大, 一般地理位置偏远, 各少数民族聚居区众多, 其文化遗址、宗教信仰、婚丧嫁娶、宴庆节日、饮食习俗、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一般都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 这成为登山旅游消费者所向往和探知的重要人文资源。比如享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不仅境内雪峰林立, 湖泊星罗棋布, 而且名胜古迹众多, 建筑形式独特, 风俗人情迥异, 古老的文化传统, 宗教信仰呈现出西藏文化的独特之处, 是海外登山旅游者心目中的一处“秘境”。很多名山俊川地区, 不是因为是其山峰俊俏, 而是因为当地具有浓郁的特殊历史文化影响。我国上下五千年, 古代文明发达, 近代历史经历坎坷, 现代历史篇章辉煌, 造就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形成了很多古代、近现代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民风、民俗, 各地历史文化、民族特色风格各异, 流光溢彩, 目不暇接, 使得我国登山旅游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对海内外旅游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成为最后欢迎的旅游国家之一。

3 应当从开发和挖掘我国登山旅游资源出发, 实施积极的旅游营销促进策略

当前我国虽然具有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但是各地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 很多地方重视不够, 尤其是运营企业缺乏应有的商业化运作手段, 在旅游资源开发、营销推介方面发展不足。因此, 当前时期, 应当从提升登山旅游水平出发, 立足于登山资源的挖掘与开发, 实施积极的旅游营销促进策略, 推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

3.1 加强登山旅游的营销策略规划

登山旅游是一种节能型旅游开发项目, 它无污染、成本低, 是服务业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的产业。因此, 国家应当加大扶持力度, 特别是鼓励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促进企业加强登山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走市场化、商业化道路, 尤其要充分利用营销手段, 从营销规划、营销产品的设计、营销策略的选择、营销渠道的开发、营销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加大登山旅游自然和文化历史资源的利用, 增强营销前期的论证, 增强营销实施的计划性、可行性。

3.2 加强登山旅游营销中的品牌建设

品牌是一个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登山旅游也是一样, 其吸引来自登山旅游景区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 决定于登山旅游项目、特色、环境、服务的品牌影响力, 因此各地登山旅游景区, 要在旅游品牌上下功夫, 加强登山项目的研发和建设, 打造登山旅游特质, 增强其旅游项目的功能性、文化性和趣味性, 积极实施旅游项目的包装策略, 增强登山旅游配套服务和建设, 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 切实不断增强登山旅游景区的品牌实力。

3.3 借助事件营销策略提升登山旅游推介效果

事件营销作为以重大事件为媒介的营销活动, 在登山旅游推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各地政府要充分给登山旅游企业牵线搭桥, 以本地招商引资大会、文化艺术节、博览会等形式, 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参会并进行登山旅游观光活动。企业要做好事件营销前期的准备工作, 加大宣传力度, 做好事件前的基础性工作, 扩大宣传的影响面和覆盖力度, 争取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与登山旅游观光。尤其要以此为契机, 从登山旅游形象打造出发, 突出旅游特色, 实施优惠营销活动, 培育登山旅游市场, 传播登山旅游企业的美名。

3.4 做好登山旅游各种营销措施的衔接工作

营销策略是在企业经营方针的指导下, 一种持续的经营策略, 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临时措施。对于地区登山旅游营销活动, 要注意保持营销措施的整体协调, 避免营销各个措施的脱节与宣传口径的不一。这就需要实现对营销策略做到统一规划、精细周到, 明确统一目标、统一方案、统一步骤、统一要求等。要对营销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 使登山旅游营销做到有序、有度和连贯。应开发与登山旅游相配套的旅游产品, 发展购物特色产业等。

摘要:我国是多山地国家, 自然资源丰富, 文化历史传承悠久, 发展登山旅游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深厚的人文背景。在当前时期, 要从挖掘、开发登山旅游资源出发, 积极实施有针对性的登山旅游营销促进策略, 促进我国登山旅游产业的迅速提升。

关键词:登山,旅游资源优势,营销促进,策略

参考文献

[1]陈方英.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节庆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泰安市泰山国际登山节为例[J].泰山学院学报, 2008, (5) .

[2]特莱佛·索费尔德, 项怡娴.尼泊尔登山旅游:村庄社区与旅游发展的影响——以高喜马拉雅Syabru Besi和Thulo Syabru村庄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3]宋振春, 陈方英.两种类型旅游节事居民感知的比较研究——对泰安泰山国际登山节和东岳庙会的问卷调查[J].旅游学刊, 2008, (12) .

[4]齐伟超.树立独特旅游形象, 快速发展韶关旅游业[J].韶关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8) .

[5]祝光耀.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环境保护, 2002, (9) .

旅游优势论文 篇2

麻城是红色古城、杜鹃花城,是全国红色旅游“1231”工程精品线路,是武汉城市圈的旅游服务基地。

境内地域广阔,森林覆盖率达49%。雄山秀水,山水田园,魅力天成,风景怡人,是旅游、观光、休闲、避暑的理想场所。

龟峰山的雄壮、五脑山的幽静、九龙山的神奇、杏花村的古韵、古杜鹃群落的芳菲、红色旅游的震撼、乡村农家乐的天然、屯兵扎寨的“古战文化”,历史人文的“名士文化”、红色根据地的“红色文化”、麻城孝感乡的“移民文化”、东腔戏曲的“民俗文化”,已成为麻城特色旅游品牌,享誉华中。

人文游、生态游、休闲游名冠荆楚,形成了三山(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一村(杏花村)一线(红色旅游精品线)一大片(农家乐旅游)的旅游板块。拥有龟峰山、烈士陵园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杏花村、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博物馆三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乘马会馆和九龙山国家地质公园两个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乾坤造化,巨龙腾飞;胜地安然,有凤来仪。谷歌卫星地图发现,明山水库自然呈现“龙”形姿态,浮桥河水库自然呈现“凤”形姿态。东北龟山耸,西北凤展翅,东南吉龙飞,三灵聚显一地,构成奇特的地理景观,是祥瑞之地。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杜鹃花城已叫响全国。麻城有100万亩杜鹃林,其中龟峰山风景区有连片10万亩古杜鹃群落。2009年麻城古杜鹃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定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2010年4月,来自7个国家的43位国际杜鹃花权威专家在麻城召开杜鹃花国际学术研讨会,一致认为:麻城杜鹃花(映山红)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集中、最古老、最壮丽的映山红群落。盛赞麻城杜鹃甲天下。

民俗旅游文化的优势与不足 篇3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的优势

鄂温克人是历史悠久的森林狩猎民族,在无数次的迁移与变迁中,其民俗也在为适应所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地发生变化。可以说,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厚重而多层文化的痕迹,同时保留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为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旅游开发提供了资源基础。

1. 环境优势

根河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北段西坡,是我国最北部的一座城市。总面积19659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75%,人口17万。具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旅游景点有满归国家森林公园、犴玛自然保护区、木屋度假村等。旅游业相关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条件具备。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距离根河市区仅有四公里,驱车只需要十几分钟。呼伦贝尔市推出的“五彩呼伦贝尔旅游精品线路”中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是其重要的景点。

2. 物质民俗

生产民俗:狩猎技术(弓箭、地箭、滑雪板、桦树皮船在狩猎中的运用)、饲养驯鹿经验、渔猎、采集。

交通民俗:驯鹿、爬犁、滑雪板、桦树皮船。

居住民俗:撮罗子、木刻楞。

饮食民俗:列巴、肉干、驯鹿奶、手把肉、野菜(蘑菇、野韭菜、野葱、黄花菜、柳蒿芽)、野果(红豆、稠李子、羊奶子、山丁子、笃柿、水葡萄、草莓、坨莫)、果酱。

3. 社会民俗

民间娱乐:射箭、滑雪。

节庆民俗:“瑟宾节”、定居节。

人生礼仪:婚姻礼仪。

4. 精神民俗

信仰民俗:萨满教、东正教、原始信仰(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民间艺术:篝火舞、鄂温克民歌、弹奏口弦琴。

民间艺术:桦树皮制品制作、木雕、兽皮制品制作。

岁时民俗:用狩猎经验、动植物生存活动、自然的变化区划分季节、时间。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存在的不足

民俗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最朴实的文化,是最真实的文化。鄂温克族民俗旅游资源随处可见,如狩猎技艺、自然知识、撮罗子,以及他们对待生命的理解和思考。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民俗旅游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开发和挖掘的深度不够。

1. 提高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总体上没有形成系统的开发战略。鄂温克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挖掘的还不够,现有的博物馆规模小,配套设备差,展示种类单调,参与性不强。并往往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手段,把民俗文化搞成了单纯的文化活动或者商贸活动,忽视了民俗活动的旅游属性,造成文化为经济唱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本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脉络,而盲目开发建设使旅游文化氛围丧失。

2. 提升旅游产品的民俗含金量。

民俗旅游属于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转移在精神需求的消费,因此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为旅游纪念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生产更多更好的民俗旅游纪念品,不仅可以反映鄂温克民族的自然与文化,而且能够活跃旅游商品市场。

3.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随着现代对传统的冲击,许多民俗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今已经有许多民俗消失,并有许多的民俗面临消失,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实施的前提下,我国各地各民族都在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做努力。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驯鹿鄂温克人口不足二百人,其文化处于大文化边缘中,加之商业经济和金钱价值观念驱使下,民俗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并有一些开发者的误读或歪曲,造成民俗的失真、庸俗化,因此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开发高品位的民俗旅游资源。

(作者单位:根河市委党校)

庐山旅游优势分析及开发对策 篇4

1.1 庐山在管理上一山多治

庐山由于其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是十分不均的,因而要将这些空间分布散乱的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更需要一个统筹的主体。然而庐山一直处于“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庐山管理局、庐山自然保护区”[1]等部门的共管之下,管理体制相对松散,而职权更难以明确,因而有许多权力和责任的空白区。“受行政区划的界限和管理体制的制约,现有的生态旅游景点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及山南部分地区,而山北及800米以下外围地区的景点则相对较少,这既影响了庐山自然景观的均衡性,又使其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类型在有限的生态旅游线路中难以完全展现。”因而必须要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划分各部门职权使庐山的旅游规划置于一个统一的统筹主体之下。

1.2 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冲突严重

在庐山旅游的开发过程中,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庐山的环境开发缺乏科学的管理与强有力的监督,许多管理部门偏重于短期的经济利益与政绩,不顾庐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庐山的承载力,忽视对自然环境有节制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在所难免地造成了庐山部分自然资源的破坏与环境的污染,三化问题日益严重和凸显,已经成为制约庐山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

2 庐山旅游的优势

2.1 庐山景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境内,地处东经115°52′到116°08′,北纬29°26′到29°41′,是举世闻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庐山从地理位置上讲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兼具山地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1.5℃,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0.6℃,最热月七月的平均气温为22.6℃,而且全年雨量丰沛植物繁茂,十分适合旅游以及度假。

2.2 庐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别墅群

庐山具有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楚人村、康王谷、恩桃庵、陆羽亭等遗址分布在庐山景区的各处;历代名家诸如陶渊明、欧阳修、苏轼、黄庭坚等人皆在庐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以及石刻。由于历史的原因,庐山景区内还存留着600余幢以英、美、法、德、俄罗斯和中国等共计18个国家的别墅,这些别墅风格各异,充满着异域他乡的文化气息,是一道绚丽的旅游风景线,此外,每个别墅都有其自身的历史与故事,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富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因而对庐山的开发应对别墅群的利用给予充分的重视。

3 庐山旅游开发的建议

3.1 完善管理体制

庐山最突出的问题便是对庐山的管理存在着职权不明,一山多管的现象。“改革庐山管理体制迫在眉睫,其中广泛认同的一个举措是撤局改市将庐山管理局、九江市庐山区、星子县、九江县统一于一个独立的行政区之下,设立庐山市,将庐山整个风景点纳入统一管辖之下,形成”大庐山“格局。这样才能真正一改一山六治的弊端,抑制条块分割,便于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庐山旅游开发过程中权责不明,资源难以合理运用分配的问题。

3.2 合理解决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是一项长期而可持续的项目,主管部门在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时应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保护庐山原有的生态环境不应项目的进行而遭受到破坏,力争做到在进行旅游经济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确保庐山风景区的生态系统能够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

3.2.1 合理调整利用解决三化问题。

人们在选择庐山作为旅游和度假的目的地时更多时候考虑的便是在庐山能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喜感,因而庐山风景区的自然环境的优劣自然影响着其所能吸引的客流量进而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庐山风景区在进行开发时对原有的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许多大型工程十分突兀地矗立在庐山之上,影响了庐山风景区本身的自然面貌,因而会降低庐山风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管理部门应该权衡长远持续利益以及当前利益,对项目和工程在数量和空间分布上进行部分调整,尽最大的可能性保证庐山风景区的原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3.2.2 充分利用庐山的历史资源。

首先庐山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庐山的管理部门可以依托庐山的文化基础建设庐山文化馆,向游客介绍和传播庐山文化以增加庐山旅游的知名度。其次,庐山拥有历史遗留下来的各国不同风格的别墅,可用别墅作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载体,在带领游客参观列国别墅时将别墅背后的中国历史传递给游客,让游客在旅游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在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开发别墅本身的功能,将部分别墅进行规划统筹之后开发别墅旅游进而推动庐山景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湖海辉.庐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N].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01).

崇明的旅游宣传资料优势比较 篇5

崇明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坚持三岛功能、产业、人口、基础设施联动,分别建设综合生态岛、海洋装备岛、生态休闲岛,依托科技创新,推行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把崇明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崇明三岛功能定位主要体现以下六个方面:森林花园岛、生态人居岛、休闲度假岛、绿色食品岛、海洋装备岛、科技研创岛。

和同类型的旅游景点一样,崇明都有采用到一些比较普通的方式,如制作精美广告片,利用主流媒体宣传;设置固定宣传牌;寻求合作伙伴,全力开拓旅游市场。与传媒公司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县制作旅游宣传片,在火车站LED屏上滚动播出等;以及注重网络、报纸、报刊等宣传。踊跃向省、市日报和各类网站等关注度高的信息体报送旅游信息,传达旅游动态等。。这些就不多说了,经过查阅资料,我觉得崇明在旅游宣传上有个比较突出的活动,如下:

旅游优势论文 篇6

关键词:伊通县;休闲旅游农业;优势;现状;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0-10-1

1伊通县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及现状

1.1自然资源优势

伊通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山脉连绵起伏,林木葱茏,这为伊通县发展休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县域内山青水碧,环境幽雅、依山傍水、山林众多的自然景观优势,加大开发建设南山、大孤山、牧情谷、伊通河、青顶山、石门水库、寿山水库等景区的力度,完善服务功能设施,开展休闲度假游。以大孤山旅游风景区为龙头产品,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精心包装现有的火山玄武岩柱状石林景观,提升品位。

1.2人文资源优势

伊通县是满族发祥地之一,有悠久的满族历史和传统文化。全县已知的历史遗迹有120多处,把丰富的满族传世文物7000余件集中展示在满族博物馆中。还以伊通镇为中心的中部区域、以大孤山镇为中心的西部区域、以营城子镇为中心的南部区域和以景台镇大黑山为中心的北部区域,建设生态观光和休闲度假等休闲农业。将满族风情游作为伊通全力打造的第一张王牌,牧情谷重点开发建设萨满神殿、萨满祭祀场和纵情狩猎园等旅游项目,建造一处集民俗旅游、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会议住宿于一体的极具满族特色的综合性满族风情园,让满族风土人情、餐饮文化在满族风情园充分体现,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1.3 市场客源优势

伊通县与拥有765万人口的长春市相邻,相距仅有48km,且地处吉林省中南部,是长春通往东南部16个市、县、区的必经之路,与周边人口近百万的几座中等城市相邻,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空间。

1.4交通运输优势

伊通有长营高速、营白高速、伊辽高速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有九开线、伊范线、伊公线等公路通过。我们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开发休闲农业。此外,伊通县即将建设开通的铁路,也为发展休闲农业带来所必要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也将加快全县发展休闲农业步伐。南山旅游风景区针对交通便利的优势,已投资人民币1.1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1万m2的保雍寺,50m高气势宏伟的万佛塔、三进式汉白玉石牌坊、二龙戏珠影壁山门、旅游节仿古主会场、满族传统民居满族春来和秋实小苑、玫瑰园、汉白玉玉带桥、雕梁彩绘回廊水榭、欧式大金龙酒店、琴湖等,年接待游客达30万人次,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5民族政策优势

国家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包括休闲农业、文化产业在内的产业扶持力度正日益加大。伊通县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的扶持,为全县保护生态环境,开发新的休闲旅游景区打下了坚实的资金、物资基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开发建设条件。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扶持下,伊通县重新扩建了伊通满族博物馆,调整完善满族博物馆的展馆定位、内容充实和展位布局,提高博物馆的品位层次,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是全国唯一的展示满族民俗传世文物、史料和民俗珍品的专业性博物馆,2008年被定为国家民族博物馆伊通满族分馆。

1.6产业基础优势

经过多来年的开发与建设,伊通县休闲农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形成了以大孤山旅游风景区、南山旅游风景区、牧情谷旅游风景区、伊通满族博物馆为代表的一批开放景区景点10余处。全县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近3000人,用于休闲农业直接投入的资金达3亿元,建设或正在建设的休闲农业项目超百个。10年来,全县共接待域内外游客600多万人次,休闲旅游接待年均增长13%,休闲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已经成为全县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2 伊通县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

当前,全县在发展休闲农业上,各种要素还不很健全,成为制约休闲农业发展的新的“瓶颈”,使休闲农业的发展基本还处于一种粗放的运营造态之中。一是宣传推介力度不够;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四是伊通县的休闲农业起步还比较晚;五是品牌效应不够,没有立县大品牌。这些都是伊通县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认真加以解决的。

3 采取的措施

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干部群众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信心。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构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上来,引导干部群众树立起牢固的“旅游兴县”“旅游富民”的思想意识。

二是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保发展休闲农业有序进行。建立统一、协调、有效的休闲农业发展领导机制。成立坚强的领导组织,编制科学、合理、有序的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确立全县休闲农业发展的中短期和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对休闲农业进行合理布局,把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保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长期性、连续性和实效性。

三是落实政策,健全机制,推动全县休闲农业长效发展。建立有效的政策扶持机制。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相关产业政策和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扶持政策,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和出台符合全县县情、灵活宜行、操作性强的休闲农业发展政策,有针对性地加大对重点休闲农业和项目进行扶持。切实解决好发展休闲农业过程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全县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休闲农业发展的局面。

澳门创新显优势保旅游吸引力 篇7

六博企未来数年均有新项目落成,新供应下,必然推动博企寻求独特的发展模式。倘沿用现有模式发展将来项目,已无法满足见多识广的旅客。但最终各博企项目的卖点是什么,相信要数年后才清楚。肯定的是要持续强化吸引力,关键是创新元素。

自路氹城酒店客房在一年内增加了六千,伴随着不定期的折扣优惠宣传推广,早已為业界带来竞争压力,也加速同业间不敢怠慢的创新和改革步伐。竞争动力促使各企业花心思引客,特别是各界希望开发的中产旅客市场。仅仅是宣传并不足够,毕竟中产阶层有丰富旅游体验,单靠博彩或综合度假村元素,未必有足够吸引力。故有博企以卡通人物、蝴蝶馆、水族馆等创造卖点,持续强化非博彩元素,长远為未来路氹城发展创造条件。

现今各地纷打造旅游目的地,相比有直达航班或便利交通工具的旅游城市,澳门对外交通网络较转折,要吸引旅客千里迢迢辗转来澳,需花费更大力气。政府及大型博企宣传推广澳门旅游花费的力气毋庸置疑,亦带动其他企业受惠。但长远而言,从旅游成本到博企瞄准的客源市场,澳门旅游业日益向中产市场靠拢。未来客源市场或有变化,一直以低附加值或产品作招徠的企业,是否可以吸引消费力更强的中产客,值得深思。正如人民币升值变相令内地旅客消费力提高,要引起他们的购买意欲,关键是创意与质量保证。

韩国济州岛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篇8

一、济州岛俊逸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独特的民风

济州岛被韩国人称之为“蜜月岛”,普通的民众如将蜜月之行选择在国内进行,那么济州岛以它独有的魅力成为了大众的国内首选蜜月目的地。生活在清新惬意的“世外桃源”是人们的美好梦想,都市的高楼大厦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产生了对“返朴归真”更加深切的向往。相对于韩半岛的韩国本土来说,济州岛当之无愧的可以称为“世外桃源”,在济州岛上看不见现代重工业的影子,虽然相比韩国其他的广域市和道来说,济州岛略显“清贫”,但正是这样的清贫保持了它原本俊逸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正是这样的“清贫”才得以让济州岛淳朴独特的民风得以保存。

温和湿润的气候和由火山活动塑造出的绮丽多彩的自然风景,使它赢得“东方夏威夷”的美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前往观光。岛内盛产柑橘、海鲜,岛内以第三产业为主,不设军事,杜绝高污染工业。

济州岛在2002年到2011年间陆续被评为生物圈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唯一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领域三冠王,世界七大自然奇观。

济州岛也称为“三无岛”,即无乞丐,无小偷,无大门。当然随着现代文明的推进,济州岛的建筑不再是没有大门的样式,但是我们不难从侧面看出济州岛的淳朴民风。说到济州岛的人文,就不得不提一群在济州岛独有的人们——“海女”,“海女”算是最典型的“职业妇女”了。济州岛的男人通常不干活,养家糊口主要依靠女人。所谓“海女”就是每天穿着潜水衣,不带氧气罩,在浅海海底打捞海产品的妇女。无论春夏秋冬,“海女”每天都要下海工作2-3个小时,用打捞的海产品换钱以养活家里。在沿着济州岛海岸游览过程中,可以不时地看到海女在海里工作,有时也看到她们满载而归。近年来,韩国政府给海女发放生活补贴,这样很多海女不再从事这项工作。因此,现在继续从事“海女”职业的一般都是60岁以上的老妇女,有的80多岁还在继续着。社会学家估计,这个特殊的群体绝迹之后,济州岛上重女轻男的风俗也会随之消失。

从巍峨耸立的汉拿山到亚洲唯一的海岸瀑布——正房瀑布,再到即使逐渐在消逝却显得更为神秘的“海女”都成为济州岛吸引外来游客的关键。

二、与济州岛旅游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的政策法规

2006年2月韩国政府针对济州岛颁布了《济州自治道及国际自由城市法》,法案规定除国防和外交权,其他行政权力全部下放至济州道。该项法案赋予了济州岛高度的自治权以及针对济州岛核心产业的相关政策。其主要变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地方自治法与扩大自治权方面,在广域地方自治团体的种类中追加特别自治道,在现行的特别市、广域市及道中追加‘特别自治道’济州道与首尔特别市一起获得特殊的法定地位,不属于现行的16个市、道,具有自治法所赋予的特殊地位;强化自治立法权,中央事务果断的将更多的权限下放给济州特别自治道,超越提出建议阶段,赋予制定法律草案的权限。并且确立自治监查体系,政府联合监查等排除对济州道各部门的监查。

济州岛的行政组织特例,济州岛由原来的济州道与4个市、郡(自治团体)组合方式改为济州特别自治道,其划分两个行政市,急济州市和西归浦市,同时济州岛又不会丧失以前济州道所享受在韩国行政与财政上的权益。

同时,济州岛还拥有自治财政权,济州岛实行国库支援方式法制化,按照交付税的一定比率(3%),按照韩国国家均衡发展特别会计上所设置的济州计定,用于对国家事务的机能移交及国库补助事业上,以保障获得安定的国家支援。

实施济州型自治警察制,济州岛设置道所属下的自治警察团及行政市所属的自治警察队,以维持旅游、环境、基本秩序等,并且提供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治安服务,同时,国家警察的交通安全设施管理业务移交给自治警察主管。

旅游产业的活性化,将济州岛旅游事业的所有审批权全部下放至济州特别自治道,将济州岛所有地区指定为国际会议城市,并成立济州观光公社,从而全方位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另外,特别法案还涉及了教育医疗等方面。在济州岛提供适合于国际自由城市的教育服务,包括设立运营小学、中学教育机关的开放型学校,设立运营国际高中,在道内设立运营外国大学(包括专科学校),并且欢迎韩国人和外国留学生就读;在济州岛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允许外国法人设立、投资营利性医院,放开医疗产业规制,改善医疗环境及确保竞争力;振兴清净第一产业,农业振兴地区的指定与解除权限、农渔村地区的制定告示等全面放权给自治道,保护清净畜产环境及培育附加价值高的土种家畜,将生态界的保全及为了培育山林资源的山地管理权限下放,根据地区的特性自主进行渔场管理及沿岸整备;培育尖端产业,并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租赁国有公有财产及减免租金,以雇佣补助金等形式支援尖端产业单位的再投资、创业及经营。

在商务方面,济州岛给予投资者和开发商诸多优惠的政策,例如对于外国投资者免除登录税、取得税及进口设备关税,并且对个人所得税、法人税等方面根据投资年限的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减免。

航空自由化方面,韩国政府就出发、到达、经停的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就航审批权下发至济州特别自治道自行决定,如此一来多增加飞来的航班带来的是数量可观的旅游人数。

160多个国家的护照持有者无需签证即可前往济州岛旅游或从事商务活动,并且可以在济州岛内停留30至90天。中国公民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前往韩国济州岛地区旅游,入境时只需要向边检民警出示有效的中国护照和前往地的机票或登机牌即可,无需办理任何签证手续,可以在济州岛停留30天。若要前往韩国其他地区的旅客仍须事先办妥相关签证。该政策为众多的外国旅游者在入境手续上提供了相当的便利,特别是对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旅游者来说,入境手续的便捷直接影响着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

济州岛也是拥有退税政策的旅游地区,无论是韩国人还是外国人,在离岛时都可以享受购买免税商品的政策,“济州观光公社2009年开设的免税店头一年就赢利,去年的销售额达354亿韩元。济州机场一家免税店的总营业额也超过2亿美元。与此同时,应顾客的呼吁,对购买的次数和额度也作了相应的调整,1年限购的次数从4次增至6次、每次限购金额也从35万韩元上调至40万韩元。”

三、济州岛合理的规划与开发

韩国建设交通部出资建立了特殊法人“济州国际自由城市开发中心(JDC)”,由JDC组织中央政府、济州道政府、韩国观光公社和民间企业的职能形成“四位一体、分工协作”的联合开发模式。

以中文观光园区为例,在济州岛发展旅游的初期,通过政府支援,韩国观光公社投资与地方合作及吸引个人投资等手段推进建设园区发展。该园区在1971年便被指定为国际旅游区。在该园区中特级酒店内配套设施完善,并且在园区内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以及著名的海边景点等。当我们步入中文观光园区后还有与之相对应的旅游咨询中心,整个园区的布局与自然风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游客有个超值的观光区游览体验。

四、不可忽视的“韩流”文化对济州岛的影响

“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韩、中、日三国文化部长于12月25日,也就是圣诞节发表《济州宣言》。24日至26日在韩国济州岛举行的第二届韩中日文化部长会议上,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长官柳仁村、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日本文化厅长官青木保等人将在该宣言中阐明各方就文化交流合作的实践意志。”

在中国9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朝鲜半岛的印象还停留在“买花姑娘”之类的朝鲜电影上,随着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韩国的影视流行文化如潮水般“袭击”的整个中国乃至亚洲。济州岛作为韩国影视中重要的拍摄地之一,使得各国的韩剧迷们趋之若鹜。

为了迎合韩剧迷们的需要,济州岛将曾经的韩国影视拍摄地保留或者标记出来,并且逐步形成旅游线路。2006年作为济州岛的“济州旅游年”也专注于对“韩流”旅游这一特色的发展,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五、济州岛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

我们从济州特别自治道的官方网站上可以明确的看到济州岛的“今后计划”,在今后计划中主要突出了济州岛的基本目标和主要课题。其中济州岛的基本目标明确的被定为“国际自由城市”,如何来实现“国际”与“自由”着两个含义呢?济州岛将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且在行政上实现高度自治成为了其含义所在的关键。

在济州特别自治道官网公布的主要课题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内容:正式推进限制改革,转让中央行政权限,建立绩效管理体制,扩充自治基础,正式推进限制改革,制定并推进各阶段的转让计划,完善特别自治道运营成果评价制度,加强财政分权、提高自治力量。

其中,在正是推进限制改革方面继续推进3个核心课题,即:第一,航空自由化,主要直航路线的不足限制国际旅游地区的发展,为了增加直航路线创造旅游需求,使外国航空公司可以在济州机场为旅客服务,需要保证第5航权(第5航权:一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在自己注册国家出发或到达的飞机中可以在自己注册国家以外的两个国家之间运输的权利);第二,免税地区化,虽然有国内人的免税店,但仍然缺乏作为购物旅游中心地区的吸引力,将整个济州地区指定为免税地区,搞活购物旅游产业且,免除物品及服务的税金;第三,降低法人税,法人税的税率是企业选择投资地点的基本要素,为了提供东亚主要城市水平以上的优惠需要降低税率,将现行法人的税率(营业利润1亿韩元以上25%,1亿韩元以下13%)降低到东亚主要城市水平以下(浦东15%,香港17.5%),促进招商引资。

就济州岛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济州岛的机遇不单单只是来自本国的所给出的相应政策和法规,更多的是来自周边国家乃至其它地区和国家所带来的机遇。

荆州旅游资源优势及发展途径探讨 篇9

1. 荆州的古迹旅游资源优势

荆州是我国南方保存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墙周长9km, 共有6个城门。开元观位于荆州城西门, 整个建筑红墙绿瓦、金碧辉煌。玄妙观位于城内东北角, 现存有玉皇阁和后殿。太晖观位于荆州城西门外, 四周松柏常青。楚国国都纪南城遗址, 位于荆州古城以北5km处,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南城周围除古墓群外, 还有不少古迹, 如庄王台等。此外, 荆州古城还有铁女寺、张居正墓等古迹。

2. 荆州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

一是楚文化资源优势。荆州是楚文化的中心, 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的楚国在荆州建都达411年之久。楚文化主要有青铜冶铸工艺、丝织工艺和刺绣工艺、漆工艺、老子和庄子的哲学、屈原的诗歌、美术和乐舞等。著名爱国诗人屈原, 在这里做过“左徒”、“三阊大夫”, 写下了《楚辞》、《离骚》等千古绝唱;二是三国文化资源优势。荆州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相争的焦点, 历史上关羽曾领兵镇守此地达27年之久, 关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忠义”的化身, 为海内外华人所接受。

3. 荆州周边的旅游资源优势

一是龙泉胜地。在距荆州90km的荆门市象山脚下, 有蒙、惠、顺、龙4泉。4泉近旁建有跃渊阁、得月台、听泉亭等;二是莫愁村。楚国的莫愁女能歌善舞, 出生在现今钟祥的莫愁村;三是明显陵。明显陵建造在钟祥城北15km处的松柏山上, 是嘉靖皇帝父母亲的合葬墓, 其规模和气派宏伟, 是十分可贵的文化古迹。

二、荆州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1. 荆州的旅游特色缺乏

独具特色的旅游是竞争取胜的法宝。荆州虽然有楚文化和三国文化, 但全国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主打品牌的旅游地很多, 荆州在开发楚文化和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方面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色, 没有彰显其相对于其他旅游地的独特魅力。

2. 荆州的旅游资源开发不力

一是旅游资源缺乏统一布局和规划, 缺乏中心与主题。二是旅游产品单一, 景区景点缺乏吸引力。荆州的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只停留在表层, 缺乏有效的挖掘和开发, 给人感觉品位不高, 与期望差距很大, 无法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无法使荆州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三是旅游宣传促销不够, 影响了客源市场拓展。四是对文化文物的保护和维护力度不够。五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六是部分景区景点卫生条件差, 管理不善, 服务不规范。

三、荆州加快旅游发展的途径探讨

1. 加快荆州的旅游资源开发

一是荆州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围绕“一核、两轴、三辐射”的框架来进行。“一核”就是把荆州古城建设成为一个较为封闭的旅游社区, 增加实景表演区、关公文化祭祀区、文物博展区、三国风俗展示区、三国故事浏览区等内容。“两轴”就是把荆州古城区域与具有现代气息的沙市区域同步建设, 把沙市区域建设成为与古城区域相呼应的现代都市旅游区和滨江绿色文化旅游区。“三辐射”就是以荆州古城的旅游景点为核心, 辐射带动洪湖湿地生态旅游区和红色旅游区、石首长江天鹅洲湿地生态旅游区、松滋滤水生态旅游区等三个旅游景区的发展;二是加大荆州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重点开发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等旅游产品, 努力形成特色。可以考虑建设楚文化主题公园, 通过开发楚人衣食行、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等表演活动, 演奏楚乐、仿古宫中舞女演出, 来展示楚文化。同时建设三国文化城, 通过开发三国古战场实景、三国风俗表演等项目, 来展示三国文化;三是加大荆州的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的开发。通过开发湖泊休闲项目 (包括渔猎捕捞、采莲、潜水、划船、垂钓、游泳等) , 山地休闲项目 (包括山林探险、采摘野花野果、种植纪念树、林区自行车旅游等) , 乡村休闲项目 (包括劳动技能学习、参与乡间劳作、饲养家禽家畜等) 来吸引游客。

2. 加快荆州的旅游设施建设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 重点解决景区景点的道路、通讯、供水、供电、垃圾处理等方面的问题, 使景区景点有一个优美、洁净、便捷的环境。二是加大旅游景点建设。要提升现有旅游景区景点的档次和服务功能, 完善配套设施, 增加娱乐项目。三是针对游客的需求趋向, 以楚文化, 三国文化, 水文化为主线, 开发建设一批新景点, 推出新的旅游线路。四是建立和完善荆州的旅游饭店体系。要按照合理布局、结构优化的原则, 加快建立以星级宾馆为主体, 普通饭店为补充的旅游饭店体系, 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

3. 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一是优化政策环境。要在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土地征用、相关规费收取、旅游资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等方面放开搞活, 给予优惠;二是优化经营环境。要重点解决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小摊小贩尾随兜售、强买强卖、欺客宰客等问题, 规范经营秩序。三是努力提高服务质量。要积极营造亲和力,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 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 加强荆州的古城古迹保护

一是降低荆州古城内的建筑及人口密度。保护古城需要疏散城内人口, 可以考虑在城外开辟生态居住区, 将城内居民逐一迁出;二是加强荆州古城墙和文物古迹的保护。要对文物古迹进行全面整理, 强化管理, 使文物的保护能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对破损的文物进行认真的修缮。

5.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

荆州应以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重点, 深挖三国、荆楚文化内涵, 利用武汉、宜昌等地的客源优势, 借助“武汉城市圈轨道”和沪蓉高速铁路的建设机遇, 加大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 与邻近城市共同推出文化游, 考古游, 探索游, 采风游, 朝拜游, 山水风光游, 休闲游等, 来吸引外地游客。以丰富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摘要:荆州具有古迹和文化等旅游资源优势。荆州旅游目前存在着旅游特色缺乏、旅游资源开发不力等问题, 需要通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 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等措施来解决。

关键词:旅游资源优势,旅游环境,旅游合作

参考文献

[1]郑凤英李星明刘睿:试论荆州市旅游形象定位[J].旅游研究.2009.3

旅游优势论文 篇10

“智能旅游”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 为了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而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 以实现旅游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的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变革[1], 其实质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手机通讯等现代网络化信息技术, 对传统旅游产业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组织资本[2]进行提升和优化。本文拟在对现代智能旅游的阶段性定位及重要性分析基础上, 提出智能旅游的四种可推广模式, 即核心景点扩散模式、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政府企业带动模式和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一、智能旅游模式:阶段定位和形成路径

现代智能旅游是信息化改革中的创新发展模式, 是指在实践层面上各地区旅游局及协会充分应用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模式, 又是指培育信息技术改革下发展智慧旅游的方式方法。现代化的智能旅游是包括信息网络技术在内的智能技术在传统旅游产业中的突破和应用, 其优势在于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改善旅游感受效果,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 优化景点资源配置, 这是有效增强各城市旅游企业竞争实力, 推进我国旅游产业顺利实现国际化转轨的现代化旅游工程的核心。但是, 就我国现阶段智能旅游的发展状况来看, 该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主要体现在对三类核心技术能力的获取和运用:

首先, 智慧旅游的核心是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能突破互联网“在线”要求的局限性, 而这种突破正是适应旅游者方位移动和非在线状态特征的关键。但是,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刚刚起步, 对运用该技术所要达到的效果还不够理想, 如基于物联网的景区应用技术很难实现“线上+线下”的高效融合。

其次, 移动通信技术是实施物联网技术的渠道, 是支撑物联网在智能旅游中成功应用的核心基建项目。就我国而言, 由于目前通信技术的垄断地位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效率的严重受挫, 因而在技术拓展上很难兼顾景点的低成本与游客的个性化需求, 不利于景区提供高满意度的旅游服务。

第三, 人工智能技术。目前, 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控制系统、决策系统以及仿真系统, 但是还存在诸如电子导航仪对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实现程度, 导航过程的仿真性等缺陷。因此, 现行的智能旅游模式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有针对性的构建高效、弹性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对于有效规避传统旅游业潜在风险, 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潜在优势, 实现旅游产业经济蓬勃上扬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核心景点扩散模式

作为独立的经济产业, 旅游业的发展以运输、生产与流通等相关产业为基础, 具有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及高需求弹性的特点, 需要该产业中的中坚力量发挥其模范带头及辐射作用[3]。所谓核心景点扩散就是以核心景点为中心, 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向其他非核心的散点景区扩散、传播运营相关的管理、客流和制度等信息, 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与实践应用中加大核心景区的辐射范围, 以优化信息接受者 (即各散点景区) 的传统组织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最终实现所有景区整体智能旅游产业的信息化改革和发展。一般表现为由城市当地某强势景区 (如旅游观光景区示范单位) 充分运用在管理技术、制度运营和对外联系方面的比较优势, 为各旅行社提供市场信息和技术引导, 以实现对城市各景点的一体化运营管理以及游客的集散。核心景区作为信息化网络的扩散中心, 在辐射带动其他景点发展, 实现全城旅游业经济实力整体提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核心景点扩散模式所形成的现代智能旅游, 其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对于示范单位等少数核心景区本身来说, 通过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形成现代智能旅游的运营模式, 可以有效及时地应对散客市场的波动, 实现游客资源的合理分流和优化配置;对于散点景区来说, 在这种创新模式处于被动地位, 因此信息较易被吸收和运用, 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作为城市面向游客市场的经营主体, 核心旅游景区多采用专业化的管理方式, 具有强烈的盈利意识, 为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追求信息网络技术上的超前优势。在城市各旅游场所间的关系网络中, 核心景区往往还扮演着“智能旅游载体”及“智能旅游信息节点”的重要角色。因此, 在城市旅游事业的经营过程中, 核心景点信息扩散模式具有一定的示范引领指导、信息技术传递以及协调整合流量的重要功能。

(二) 合作组织引领模式

与传统旅游业的经济增长模式相比, 旅游的智能增长更加强调通过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来推进旅游经济发展[4]。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是以城市旅游局或协会为平台, 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手段, 以合作社中的组织成员 (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业) 为主要服务对象, 本着最大程度提高景点管理效率, 节约景点运营成本的目的, 为合作社成员提供广泛涉及客户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指导、政企关系网络等旅游智能化服务。由于合作组织通过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对成员的引领往往受到合作组织自身特点的制约, 合作社组织成员通常来自于不同的旅游景区主体, 如著名风景区、历史名胜古迹和大众娱乐景点等, 这些都是合作组织得以有效建立的主干力量。

目前, 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为以合作社实体为依托, 以分散的景区为组织主体, 以信息网络技术手段为媒介, 通过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传播与引领, 提升合作社中各成员的社会资本和组织资本, 进而形成现代智能旅游发展模式, 有关这一模式的具体流程详见图2。合作组织除了在融贯各自的特色优势之外, 还需要积极与政府部门、行业内龙头企业合作, 避免“卡特尔”组织的效率损失, 合作组织引领模式在城市旅游事业的经营过程中具有促进景区合作、节约成本、提高整体经营效益的功能。

(三) 政府企业带动模式

以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等单位为依托培育信息化现代智能旅游发展模式, 是以特定的政府、企业为信息来源, 以与该部门有信息网络技术联系的包括游客、景点、旅行社、旅游局及协会等利益相关群体为受众, 以掌上网络 (手机等通讯设备) 、计算机网络等智能化信息网络媒介为信道, 在全城范围内形成智慧旅游创新发展模式, 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政府企业带动模式的构建及有效开展必须具备可充当信息源的旅游政府部门, 强势企业的双方需求和齐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条件。以政府企业为依托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核心, 就在于信息化网络以政府部门为依靠, 该网络的功能优势代表了这种发展模式的功能优势。

(四) 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旅游服务自助系统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景区形象, 从而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当前对自助旅游平台内涵的理解, 大致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旅游是兼具劳作与休闲两种成份的人类非定居性的旅行活动, 而自助旅游源于背包游客, 其主要目的是经济、省钱;二是认为自助游平台是以自驾车旅游为主流方式的自助游模式;三是认为自助游即背包旅游是非制度化、多由一般中产阶级的年轻旅游者参加, 突出自由化交流与沟通特征的自助旅游形式。在这个意义上, 自助旅游平台的内涵应包括游客经济性和游区经济性。自助旅游平台服务模式就是在突出双重经济性的基础上, 在互联网信息传播范围内, 为推进智能旅游新兴产业发展, 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 特别是建立游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相关技术, 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升平台成员传统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一种发展模式, 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以自助平台服务为依托的现代化智能旅游发展的硬件要求, 是手机、计算机及网络等高信息含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自助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 是现代化智能旅游发展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这也正是在推行渠道上区别于传统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二、智能旅游创新各发展模式的优势比较

受城市区位经济发展差异的影响, 不同地域四种类型的智能旅游创新模式发展情况也各不相同,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的城市旅游实践案例应根据其所具条件和前景选择适宜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 以实现优势互补, 以下就四种模式以不同城市的实践案例分开阐述:

(一) 核心景点扩散模式

2012年无锡推进核心景区智慧化示范单位建设, 作为核心景点之一的龙寺生态园已完成全景监测系统、电子门票系统、客流统计分析系统和短彩信推送业务系统的重大工程, 无锡灵山也编制了“智慧灵山”总体规划, 并将其公示以供散点景区学习和借鉴。此外, 无锡市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 景点餐厅触摸屏点菜、酒水条形码以及食物安全识别等技术已在多家景区餐厅投入使用。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建设“一平台, 两项目, 三示范”, 其中三示范是智能景区、智能酒店、智能旅行社示范工程, 是无锡市对核心景点探索实践“智慧旅游”的标杆性实践。因此, 江苏无锡在2012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年会上, 凭借其智慧示范单位与智慧基础设施的稳步推进、核心景区典型应用和组织体系建设领先的优势, 以71.2分的总评分荣获全国智慧城市第一名。

从以上的案例可以看出作为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感知中国”的龙头城市, 无锡市已具备该模式所需的市场信息畅通、技术传播广泛等条件, 并且该市的核心示范单位通过信息技术网络优势进行的信息扩散, 能够充分实现自身经营和成功经验的向外传递, 形成一个柔性的组织, 极大的提高了产业的整体收益。此示范单位的柔性联合还能够形成一种较为松散的模式结构, 从而利于发挥该模式中核心单位的示范指导、信息传递、协调整合等功能, 有效避免了时间、地点以及行政约束等相关因素的限制和制约, 为传达管理经验, 展开信息沟通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备的开放式辐射和资源共享的优质平台, 并为城内的散点景区提供有效的经营指导和管理指导。因此, 以示范单位为依托的智能旅游创新模式不断发展, 可以进一步有效提升传统旅游业的组织资本, 成为加快提升智能旅游产业经济效益, 是景区、旅游社团、旅游企业等创造收益的重要平台和推进信息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该模式由于需要部分先发展以带动全体发展而致使整体效率不高。

(二) 合作组织引领模式

镇江市人民政府在对现代城市智能旅游的发展要求中提出要用一至两年时间建起五个一工程, 即“一智能旅游感知体系、一智能旅游云服务平台、一智能旅游运营中心、一智能旅游产业联盟、一智能旅游产业基地”, 其中智能旅游产业联盟是核心工程。联盟建设以云服务平台为媒介, 整合联盟内各景区及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行智能旅游相关技术、业务、运营、建设、管理标准的发布与推广, 并通过年会、主题论坛的形式, 不断扩大联盟的影响力, 以之引领“智能旅游”不断前进。截止到2011年6月, 位于镇江科技城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智能旅游云计算平台启动搭建, 将为全国智能旅游提供中枢服务。其中, 以科技城为结盟载体的镇江智能旅游产业联盟———“智能旅游”产业谷即将建成, 合作组织中已集聚了众多的强实力旅游单位。

由上述案例可以发现以产业联盟为表现形式的合作组织, 凭借各方合作意愿、信息技术传播渠道构建而成, 拥有较为丰厚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 并通过年会、论坛等方式在内部成员间建立联系, 统一提供各种有关业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同时, 合作组织作为区域内信息传播的主体, 模式结构相对紧凑, 具有较为广泛而可靠的信息来源和应用渠道, 组织通常会设有专职人员对所获信息进行定期发布与共享。这一模式的有效开展和推广可以促进各单位合作, 形成规模经济以节约成本, 从而保证产业联盟内合作社内外信息的畅通, 该模式的推广在抓住产业发展机遇、促进组织成员增收和整体效益提升等方面效果显著。

(三) 政府企业带动模式

北京市智能旅游工程建设, 主要通过“统一标准, 资源共享;政府引导, 市场驱动”等措施打造互联、互通、互动的北京市智能旅游体系。在2011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 国家旅游局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积极带动全市旅游产业, 有效开展网络营销、网上支付、网上预订, 充分加强在线旅游业务建设, 并鼓励各类旅游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在政府的积极带动下, 北京市旅游2012年总收入达到3 626.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8%, 旅游增加值1 336.2亿元, 同比增长12.2%, 达到全市GDP比重的7.5%。

由当地政府部门开发运营的官方旅游网站, 不仅是各级政府旅游行业监管和服务的重要平台, 而且因其发布信息的权威性, 在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沟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 政府应采取积极的公共策略, 立足于旅游发展的公共利益, 积极扩大旅游服务的公共服务领域, 建设一批旅游发展的公共产品工程, 以政府主导城市旅游实现持续和谐的发展;政府及企业应以客户群的需要为出发点, 充分挖掘景区及相关产品的激励性, 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5]。政府和企业的联合带动模式在企业需求和行政指挥两股力量的推动下形成, 为景区提供网络营销、网上预订、网上支付等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从而形成一条连接政府、企业和散点景区的信息纽带。该纽带结构非常紧凑, 其一端是景区的整体运营行情, 另一端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引进的各地优势资源, 能有效促进政府政策的高效传导, 在广泛传递旅游信息, 实现标准化生产方面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四) 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四川省绵阳市旅游局与基梯数据签定的全国第一份智能旅游城市合同, 标志着“智能旅游城市”方案的实施, 将会在南充, 成都, 德阳等市迅速地发展起来。有着“智能旅游之父”之称的李家毅先生, 通俗简介地介绍了智能旅游为市民所带来的便捷之处:“以后我们要到哪儿去游玩, 可以通过自助平台了解相关地点的详细信息, 并且不管你走到哪去, 手机可以当身份证用, 可以当护照用, 可以当信用卡用, 可以通话用;我们用最简单的方法, 比如交通运输商务, 包括旅游和文化, 软硬件设施全都融合在城市里面, 简单的消费、简单的服务, 谁也不愿意背一个大包, 一会身份证掉了, 一会钱夹没带。我们再到目的地前要做到事半功倍, 并且同一样东西可以摄像、可以支付、可以消费、可以体验、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截止2012年4月, 四川省在旅游信息化实体项目投入高达2 700余万元, 成都市于5月份成功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18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 并已开通“成都旅游手机一点通”手机自助旅游平台, 成功实现了手机智能旅游, 不失为一次智能旅游被动模式变革的成功实践。

从以上案例可知对景区信息的时效性、完备性和出游便捷性要求较高的游客, 往往倾向于通过自助旅游平台来自主性选择景区。传统的景区个性化信息的获取往往是需要成本的, 而通过自主平台, 游客可以从平台的景区信息板块获得更经济实用的信息并加以比较, 以避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同时也有利于形成景区竞争机制, 提升景点服务质量;平台的信息发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信息及时更新使其价值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具有明显的信息传播优势。

总的来看, 不同类型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 其优势在时间上并存, 空间上相互重叠。表1给出的是不同模式优势特征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各城市的实践案例分析, 每种模式的推广需要有其特殊的条件基础, 并各有其特殊的模式功能。例如, 尽管核心景区扩散模式和自主平台服务模式的整体效率不高, 但该两种模式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不存在对第三方协作意愿并积极配合的苛刻要求。合作组织引领模式和政府企业带动模式尽管整体效率较高, 但都分别需要其他景区的结盟意愿和政府企业的积极带动。综上可知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选取和推广, 要因地制宜地依据该旅游城市自身具备的模式形成条件, 结构功能及优势特征等因素来确定。

三、传统旅游业改造中的智能旅游发展策略

(一) 以选择恰当模式为载体发挥区位优势

首先, 发展智能旅游应该从顶层设计着眼以建构运行框架, 确定恰当的智能旅游发展模式。通过匹配城市旅游产业的市场结构与各模式的形成条件、结构、功能以及效率水平以选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智能旅游运营模式, 促进城市信息资源与区位优势的相互渗透, 优化区位与模式的吻合度。其次, 较高的吻合程度不仅可以为旅游组织提供各类旅游产品及消费群的供求与交易信息, 还可以提高智能旅游的实施效率, 扩大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领域。

(二) 推动城乡旅游信息化改革与资源共享

信息化改革和信息资源的传播和共享, 是构建智能旅游发展模式的物质基础。核心能力的提升、所获信息的标准化处理, 以及信息资源的传递共享等可以大力推进旅游信息技术改革以及信息资源的有效运用。加强各景区信息主体的合作与协调, 设立统一开放覆盖全城的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景区不同的信息资源及发展需要, 以信息化高速渠道及模式有效提高各景区对信息资源的供给、获取和运用能力。

(三) 因地制宜地推广智能旅游传递渠道

与国际水平相比, 我国城市旅游发展由于受到经济环境的限制而起步晚, 发展依旧缓慢, 不同地区存在悬殊的贫富差距。因此, 针对整体经济实力不高, 部分地区差异明显的这些现状, 我国可以通过因地制宜的推广信息化建设, 加大信息技术在落后地区的学习和应用, 改变传统的旅游产业发展方式, 对旅游社团、景点工作人员等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可以有效提升城市旅游业的传统组织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 同时还可以使社会成员的信息权利及福利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摘要:基于我国传统旅游业发展进程中信息化改革的具体实践, 本文梳理了当前智能旅游的阶段定位及模式构建思路, 归纳出应用智能旅游对传统旅游产业改造的四种可推广模式, 即核心景点扩散模式、合作组织引领模式、政府企业带动模式、自助平台服务模式, 并从模式结构、模式功能及效率等角度对四种模式进行比较, 旨在提出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智能旅游,创新模式,模式比较,路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凌云, 黎巎, 刘敏.智能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 2012 (5) :66-73.

[2]王建华, 李录堂.信息技术型人力资本集成能力演进的动力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9) :135-139.

[3]唐留雄, 邬爱其.基于SCP框架的上海旅游业发展现状评析[J].旅游科学, 2012 (3) :27-32.

[4]李庆雷, 白廷斌.论旅游经济的有智增长模式[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12 (9) :102-109.

旅游优势论文 篇11

摘要:近年来乡村旅游品牌建设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结构,而且成为旅游发展的新热点,特色旅游村镇品牌建设建设也随之蓬勃发展。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研究,并对其优势做出研究评述。

关键词: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优势

1.村镇品牌定位准确

一个成功的品牌离不开它的建设与经营,但在进行建设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品牌进行定位,村镇品牌也不例外。江苏省目前9个特色旅游村镇都已形成自己清晰的品牌定位,我们结合过去的文献和网络资料做出归纳。

周庄作为旅游特色村镇其品牌建设开始于1994年,第一任周庄旅游公司总经理屈玲妮在初始接手经营的过程中业绩一直不理想,她开始反思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始查阅很多产品营销相关的书籍,希望能从中获得启发。有一天她在一本台湾杂志中无意中发现周庄被外界称为“中国第一水乡”,顿时醒悟,认为可以借鉴,便有了周庄第一个品牌定位。之后周庄将村镇内特色的旅游景点整合起来,以“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向海内外进行营销推广,这也开发了“水乡古镇旅游”的新兴市场;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际水乡古镇”被同里选为自身的品牌定位,但这一定位与同里自身优势特点还有一定距离;徐霞客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本地区已有7000年历史、5000年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以该镇将自己定位为“游侠故里”,利用名人为自己宣传造势;沙家浜镇将自己定位为“红色沙家浜”,借助红色现代经典京剧《沙家浜》中的阿庆嫂来为自己代言;湖父镇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是太湖阳羡风景游览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良好,力图建设华东第一生态旅游镇;木渎镇将其品牌定位为“中国园林古镇”,这个定位不仅考虑其独特的景观资源优势,而且区别于其他特色古镇,与差异性较弱的水乡古镇相比,特色优势明显。溱潼鎮对自身特色品牌定位并不明确,仅为水乡古镇,但相对于江苏省众多的水乡古镇没有明显特色,竞争优势不强;蒋巷村和旺山村都是旅游特色村,都致力于建设生态村,其定位没有独特性,因此知名度不高。

2.品牌识别系统较为完善

品牌识别系统是对每一品牌,设计者都会列出许多消费者符号,再从每一组中选出恰当的将意思相近的列在一起,再从每一组中选出一个最能代表这组意思的,然后开始分类。品牌识别系统,包括品牌名称、品牌口号和品牌标志。总体而言,江苏省旅游特色村相对于其他省份更好,但也有个别乡镇的品牌识别系统是不完善的。表1总结了江苏省九个旅游特色村镇的品牌识别系统[1]。

同里的品牌标识是一个蓝色的小桥,流水和品牌名称同里构成,表现其“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木渎古镇的品牌口号是“古镇木渎——乾隆六次到过的地方”,.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让游客们不尽遐想乾隆当年的巡游故事;周庄品牌标识通过运用淡蓝色的背景表达“中国第一水乡”的品牌口号,突显其在众多古镇开发中的优势位置,也让游客永远不会忘记它的品牌定位。“中国第一水乡”既是周庄的品牌口号,也是其品牌定位。这不仅突显出周庄在水乡古镇的领先地位,而且明确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徐霞客镇、湖父镇和旺山村这三个村镇没有明确的品牌标志,在游客心目中印象不深,其品牌识别系统有待提高。

3.品牌传播工具多样

为了让游客了解自身的品牌,各个村镇都通过打造自己的品牌来进入市场,使游客通过认识其品牌形象来形成良好印象,通过喜爱品牌来促成最终的旅游消费。江苏省各个特色旅游村镇都充分利用当下各种传播工具进行对外宣传。9个江苏省特色旅游村镇都已建设自己的互联网网站,便于世界各地游客随时了解村镇的基本信息和最新活动,随着互联网的全球发展,已成为特色村镇宣传自己的最主要手段。(作者单位: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盐城纺织学院;3.北京大地风景景观规划院)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江苏省旅游特色村镇品牌建设研究——以周庄古镇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挖掘丰富多样的特色景观规划生态宜居的旅游村——研究中心方明主人谈特色景观旅游

[3]王文霞.邢台峡谷群旅游品牌建立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4]Philip.Kotler.et.a1.Marketing.Move:A.New.Approach.to.Profits,Growth.and.Renewal,Harvard.Business.School.Publishing.Corporation,2002

[5]岳文厚.品牌魅力.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5-36

多点竞争与旅游企业竞争优势探讨 篇12

(一) 多点竞争的涵义

关于多点竞争的涵义, 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表述。Porter (1985) 在其《竞争优势》中首先提到了多点竞争是“厂商之间在一个以上市场彼此竞争的情况”。Karnani和 Wernerfelt (1985) 也关注了多点竞争的问题, 认为多点竞争是“厂商之间同时在数个市场彼此竞争的情况, 最常见的是在不同地理区域市场为相同产品展开的竞争” [1] 。陈明哲在1996年提出多点竞争是指“企业在多个地域、多个产品进行竞争的状态, 包括有进攻反击和合作等竞争表现” [2] , 国内学者马浩则在2006年指出多点竞争“包括在不同的产品市场上竞争;也包括在同一种产品上或同一个行业里的不同的地域市场比拼;还包括在多个国家市场对垒” [3] 。

综上所述, 各学者对多点竞争的理解基本一致, 多点竞争中的“ 点” 就是一个“ 市场” 或一个“ 产品” , 多点竞争 (multi-point competition) 与多市场竞争 (multimarket competition) 等同, 都是企业同其竞争对手在多个区域多个细分市场多种产品线展开的竞争。

(二) 多点竞争的相关研究及基本模型

多点竞争作为动态竞争的主要研究内容, 其源头可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Edwards (1955) 对企业间对抗的研究。随后Porter (1985) 以及Karnani和 Wernerfelt (1985) 分别利用焙咖啡产业和重型机械行业的案例阐述了这个问题。Barnett (1993) 、陈明哲 (1996) 、 Gimeno & woo (1999) [4,5] 、Baum&Korn (1995) [6] 、Li& Royston (2004) [7] 、Greve (2008) [8] 等则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我国20世纪900年代末才引入动态竞争的概念, 以蓝海林 (2000、2002、2003 ) [9,10,11] 、 谢洪明 (2003、2004、2005) [12] 、 谢武、 陈晓剑 (2004) 、窦彬、田志龙 (2005) [13] 、刁昳 (2007) [14] 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有关竞争互动理论的研究, 对于多点竞争尤其是多点竞争中相互克制理论的研究还很少, 针对旅游行业的相关研究在目前则尚未发现。

多点竞争理论主要研究企业间横跨多个市场的竞争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战略性的选择进出特定的市场以达到更好适应环境、降低竞争压力、提高生存机会的目的。研究多点竞争的文献大都认为, 企业间多市场关联程度越高, 企业间的攻击和反击越可能“相互克制”, 从而降低企业间的竞争强度, 产生较稳定并且可预期的竞争行为, 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绩效。许多实证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Jayachandran[1] 、Gimeno[5] 等对多市场关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 发现只有少量的研究与这一命题相反。

图1是一个简单的多点竞争模型。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到, 公司A和公司B有至少两个市场是相同的, 并且存在着竞争关系, 那么这两个公司之间实际上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现在假定这两个公司在两个同样的市场中竞争, 并且具有同等的市场竞争力, 其中公司A在市场1中的市场份额大, 在市场2中的市场份额小, 而公司B在市场2中的市场份额大, 在市场1中的市场份额小, 这时双方处于暂时的均衡状态。现在假设公司A采用降低价格等方法在市场 2中攻击公司B, 那么公司 B为保护其在市场2中的市场份额存在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可以以同样的策略在市场 2中进行反击, 那么在市场2的价格竞争中, 公司B能够得到的最好结果就是保住了市场份额, 但是会失去利润和自己的价格定位。第二种选择是在市场 1 中以同样策略攻击公司A, 进行针锋相对的反击, 夺取公司A在市场 1中的市场份额, 这样公司 A也不敢在市场1 中做正面回击, 否则它也会失去利润和自己的价格定位。由于两家公司的竞争力是一样的, 因此没有一个公司能够在这个回合中获得优势, 最后双方只好决定放弃这个回合的竞争, 重新回到均衡状态。正是因为这两个公司之间存在着潜在的“ 跨市场”报复的可能性, 所以采用多点竞争可以避免你死我活的竞争。

资料来源:蓝海林.多点竞争战略[J].企业管理, 2000 (5) .

二、多点竞争与旅游企业竞争优势

(一) 动态环境及影响旅游企业竞争行为

旅游企业有其行业特殊性, 这导致其竞争行为表现出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征, 从而需要结合其行业特点来思考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旅游行业的诱人发展前景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而且旅游产品大多为公共性产品, 无高技术含量, 行业壁垒小, 运作成本低, 由此导致旅游产业规模急剧膨胀, 旅游企业数量急剧上升, 旅游企业普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和不可转移性决定了旅游企业只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内交付旅游产品的使用权, 其效用不能转移或积存起来或待日后出售。旅游企业为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将尽一切努力销售自己的产品, 价格竞争和对市场的追逐相应成为旅游企业面临的最重要任务, 由此也导致旅游企业间的竞争较一般行业更为激烈。目前, 我国旅游企业间价格战频繁, 竞争乏术和过度竞争的现象使得整个行业呈现微利局面, 经济效益不佳。旅游企业亟需找到有效的竞争方式以重获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 当前旅游企业面临动态竞争环境, 这要求旅游企业从动态竞争的视角重新思考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途径。传统的企业进化方式是企业在当前竞争优势已经耗尽的时候, 才开始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但这一方式并不适应目前动态变化的企业环境。按照动态竞争的观点, 动态条件下, 影响企业竞争的变量大量增加且变化明显加快, 竞争优势的可保持性降低。“竞争的显著特征是, 企业是相互影响的, 一个企业的进攻结果依赖于另一个企业的反应 (Porter, 1980) ”。企业只有通过获取连续的短暂优势才能建立持久优势。

多点竞争涉及企业在多个产品或市场的竞争, 这给旅游企业通过重新配置竞争环境中的资源或改变影响旅游企业行为的竞争结构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思路。旅游企业可以在关注自身资源能力的同时关注竞争对手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通过多市场接触中的有效行动和回应来尝试改变资源配置, 获取竞争地位, 减少竞争强度, 避免无谓的价格竞争和过度竞争, 从而达到获得竞争优势、提高绩效的目的。

(二) 多点竞争对旅游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

1.多点竞争影响旅游企业外部资源获取与跨组织能力形成。

在日益动态化的竞争环境中, 由于市场环境变得越来越不确定, 各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日益加大, 很难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清晰界定在某个细分市场或某个产品上。此外, 旅游产品是一个综合性的产品, 在目前旅游企业的实践中, 几乎没有一家旅游企业能够由组织内部提供经营所需的全部资源, 也无法完全由个体的力量对抗外界的压力。所以, 任何旅游企业都必须考虑组织间的关系, 需要把跨企业、跨产业的资源联系在一起来共同思考企业的战略选择, 考虑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以在竞争中占有更有利的位置。

在这种动态竞争环境下, 旅游企业间进入退出彼此的市场不仅改变了竞争结构, 也影响着彼此的资源配置。当市场存在被用做一种资源来增加企业与竞争对手协商谈判时的讨价还价力量时, 多市场竞争可看作是一种资源建设的形式 (Li& Royston, 2004 ) [7] 。企业间多市场关联可能使企业间相互依赖, 拥有多点竞争的旅游企业由于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多点进攻或者反击的能力从而可能更有效地运用企业外部资源, 而资源的质量和配置方式实际上决定将来竞争格局的演变。按照多点竞争理论, 旅游企业在竞争中可以考虑有意识地调整资源在不同市场上的配置, 通过与外部组织建立联系获取外部战略性资源来重构企业市场布局, 以更好地适应竞争环境, 就可能获得某种暂时的优势;此外,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多点竞争的方式在行动上跟其他企业互相合作, 这可能导致相互克制从而降低市场的竞争强度, 在此过程中旅游企业的跨组织能力也得以发展, 这同样有利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得。而未能够及时采取行动的旅游企业就可能在多点竞争中丧失机会, 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多点竞争影响旅游企业的业务组合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多点竞争的情况下, 如果一家旅游企业在某市场中对对方企业发动攻击, 则对方可以在其他市场采取报复行动。这种类似“围魏救赵”的战术运用, 是多点竞争旅游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之一, 也可能成为旅游企业总体战略构想中的一部分。在旅游行业中, 如果许多从业企业都分别是集团企业中的一支, 由于担心对方在其他市场报复, 彼此的竞争强度可能因此会比较弱。而行业中如果某家企业力量单薄, 并无集团在其他市场中支持, 则可能成为大家攻击或修理的对象。因此, 多点竞争的旅游企业在业务组合方面较之单点竞争的旅游企业可能有更多优势。

多点作战的另一种可能的组织能力优势可称之为“ 练兵取粮”, 也就是说在某些市场“ 练兵 ”, 在某些市场“取粮”, 互相支援彼此的竞争能力。一般而言, 各个市场的结构与竞争强度不同, 有些独占性高些, 常有超额利润;有些则进入障碍少, 虽有成长机会, 但竞争激烈。传统上看, 企业处于独占性高、进入不易的市场最有利, 但长期处于这种市场中, 容易使组织加速老化、效率低落, 真正有才能的人也不易出人头地。反之, 位于竞争激烈的市场虽然由于环境险恶不容易快速地创造利润、累积资金, 但其为了适应环境, 组织往往不得不精简而使其富有弹性, 人员个个被磨练得精明干练。旅游业普遍具有初期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的行业特征, 如果以“练兵取粮”为总体战略构想, 旅游企业或集团可以尝试跨足于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市场, 一方面可以从独占性较高的业务市场中获得资金并将这些财力转移到更有成长潜力的市场, 有利于缓解其依靠单一行业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困境, 尽快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收益, 为其向他产业的扩张提供资本, 形成有效的内部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可以让后备人才轮流去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接受磨练, 使居独占地位的业务单位不致失去活力, 减少组织惰性的形成[15] , 使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本不断得以扩充。

3.多点竞争影响企业的内部资源利用。

伴随着企业发展, 企业也在不断地追寻资源的最佳利用率以及范围经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较强的行业, 旅游业与运输业、房地产业以及零售业等都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在单点竞争阶段, 旅游企业只能依靠大规模生产销售与经营来获得节省或效益。但在多点竞争阶段, 旅游企业围绕产业链所进行的多市场扩张有利于分散旅游企业的经营风险, 通过多点之间, 或者实现技术关联性协同, 或者实现市场关联性协同, 或者在空间与时间上实现协同, , 形成经营协同效应和最大化的范围经济, 提高企业的整体业绩。例如在一个多元化经营的旅游企业集团中, 如果企业在不同的产业市场能够分享企业的资源, 共同分享企业的采购/销售渠道、广告效应、品牌效应、技术和知识等, 企业的资源利用率就会提高, 企业的绩效也往往更好。

三、目前的应用及未来研究展望

在当前旅游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利润被摊薄的情况下, 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多点竞争战略来改善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由于多点竞争目前在旅游行业的研究尚未起步, 并且从多点竞争的目的和过程看, 它常常与企业的多元化战略相联系。所以本文以我国旅游企业的代表旅游类上市公司的多元化战略为例探讨多点竞争战略目前在旅游行业的应用。

从近些年的数据看, 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普遍选择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以2007年为例, 25家旅游上市公司中只有两家属于单一业务型, 其它多数都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战略。中青旅在抓好旅行社业务的同时, 开始向房地产、高科技等产业进军;华侨城在发展主题公园的同时实施了积极的“旅游+地产”的发展模式;华天酒店在进军光电产业的同时, 积极开发自身的经济型酒店业务, 开创了“华天之星”自由品牌;金陵饭店在实施精品酒店战略, 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百年老店”的同时涉足贸易业和经济型酒店业。这些企业在多元化的进程中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达到了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的预期目标[16] 。王彩萍 (2008) 对我国2001 年至2006年旅游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也发现多元化经营的旅游类上市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股东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方面均优于未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17] 。而从上市公司总体成长绩效来看, 综合类型的旅游上市公司成长能力较强, 景区类的次之, 酒店类的最弱, 并且饭店集团类型的成长绩效也明显高于单体饭店类型[18]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往往囊括了多点竞争, 而综合类上市公司和集团型上市公司其所涉及的市场领域也必然是多市场的, 这从一方面也印证了多点竞争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当然, 多点竞争战略不一定实施多元化, 多点竞争战略与多元化战略的联系不等于二者的等同。从目前的研究看, 发达国家关于多元化的研究大多认为20世纪80 年代后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不相关多元化有损企业价值, 但关于多点竞争的实证研究则发现大多数多市场接触与企业间的竞争强度之间存在着反向关系, 多点竞争有利于企业竞争绩效的提高。目前已有实证研究讨论并证明多元化跟更好的企业绩效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多元化的企业能够跟其他企业在行为上实现串谋, 这导致相互克制从而降低了市场的竞争强度, 而这正是多点竞争所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和市场重构优势。这说明有必要在目前旅游企业战略研究中重新审视多元化战略, 把多点竞争单独纳入研究视野, 以期在激烈竞争的市场格局中为旅游企业寻找获取竞争优势的有效路径。这也正是本文的写作目的之一。

未来相关研究可以探索哪些条件下的多市场接触导致企业间更有效的相互克制和合作, 从而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提高绩效;哪些条件使多点竞争下的相互克制无法实现从而对企业无法带来正面影响。如果综合不同视角的分析能让我们对多点竞争与旅游企业的竞争绩效之间的联系有更全面的了解, 旅游企业就有可能通过合理的多点竞争战略来改善企业的整体竞争状况, 对旅游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和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当前旅游企业面临的动态环境及旅游行业的特性影响旅游企业的竞争行为。多点竞争涉及企业在多个产品或市场的竞争, 这给旅游企业通过重新配置竞争环境中的资源或改变影响旅游企业行为的竞争结构来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讨论了多点竞争与旅游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关系, 从多点竞争角度对旅游企业目前的竞争战略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上一篇:核算数据下一篇:单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