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品德质量分析(共13篇)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1
存在的问题:
基础知识:生字词的掌握,班级只有2人特别差,一人智力问题,考生字还好,一作综合卷就完了。另一人,家长不抓,代写作业,考生字基本都是错三分之二以上,比如,三月四日,考上学期的生字80个,他错了60个,学生的作文能力较好,能做到快乐的写作文,只有1人写不出作文(智力问题)另一人虽然能写出作文,但是满篇错别字。,个别学生的书写也很成问题,3人写出来的字东倒西歪,平时教学中忽略了字、词的训练,造成学生连简单的形近字也分辨不清。如:“凝”“碧”“展”字等,错得较多。
学生的审题与分析能力有待提高,给带点的字学则正确的义项,学生不能准确地选择。
本班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高能自觉完成作业。
综上所见,我班的主要问题是,这两个特差生,全年级到第一,二。当然,全班仍然可以提高。
31.字词记忆自习
2.课文朗读 3.阅读
生字词。
4.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每学完一单元进行一次单元综合测试
5.每周写一篇作文。针对校园生活的有趣事,新鲜事,主动创造作文题材,充分
等到写作文。
6.课前朗读古诗词。把上学期已经背的120首古诗词巩固。教师的改进方向:
1、认真钻研教材,研读大纲,正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
2、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审题时,不能掰碎了喂给学生,要鼓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提高审题的能力。
3、平时把一些类型的题目训练贯穿在课堂中,不到期末临时抱佛脚。
4、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卷面的情况看,学生在写字方面对汉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的书写欠规范,学生在卷面上出现的错别字较多。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读书。写字课认真练习写字。
5、培养学生的认真阅读态度,平时提高要求,端正态度,作业的质量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6、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7营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情境,班级提出口号,“学得好,玩的多”。良好的学
总之,在下一段的工作中,我们四年级全体语文老师一定会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真正把语文的工具性何人文性在教学中体现出来,以加强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力争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满意的成绩来。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2
关键词:试题,生活,能力,导向,激励
一、命题思路
试题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题量适中, 形式多样;重视基础, 贴近生活;设计新颖, 趣味性浓;基于教材, 超越教材;一题“多”解, 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有道德的社会生活, 注重学生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二、命题特点
1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 对三维目标的考查既全面又有侧重。它在对学生知识技能进行考查的同时, 将对学生情感感、、态态度度与与价价值值观观的的考考查查融融入入到到各各个个试试题题之之中中。。
2.试题覆盖了教材各个活动主题中的重点内容, 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 其难易程度比为6:3:1。它注重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对知识的综合、迁移的能力。
3.答案不求唯一, 看重多元评价。综合题只提供从哪个角度答题, 没有具体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答案不唯一, 意思对即可。
三、关于试卷 (以四年级为例)
(一) 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双向细目表反映出四年级下册教材的全部内容、知识要点以及各单元所占的分值。试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 感受家乡的魅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从吃穿用等各方面, 感受工农业生产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劳动人民的感情。通过了解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 感受立体交通的快捷和便利, 进而思考日益发达的交通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了解大众传媒, 用好大众传媒, 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二) 试卷组成部分
第一部分:填空。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常识。从卷面上可以看出,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这部分知识, 答题的正确率较高。
第二部分:判断。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此项内容, 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答题的正确率较高, 但也有少数学生因概念掌握不牢, 导致判断错误。
第三部分:回答。重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交通, 各种交通工具又有不同的用途。作为赤峰人, 应该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名胜古迹。从卷面上看, 学生对交通问题理解运用得很好, 而对于家乡的问题认识明显不够。个别学生答得过于简单, 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
第四部分:辨析。考查的知识点是日常生活的应急预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判断有关案例, 不仅要做出正确的判断, 还要正确阐述理由以及今后应如何去做, 给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提供了空间。
第五部分:拓展。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答题过程中, 大部分学生基本概念掌握较好, 能说出要点所在;少部分学生应用能力较差, 不会举例, 即使举例子, 也有些文不对题。
四、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1.个别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 审题意识、语言组织能力较差。
2.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做得不够, 对一些资料的搜集不全面, 致使学生出现知识盲区。
3.由于试题答案不唯一, 教师评卷时标准把握不一致, 学校与学校之间分数上出现了偏差。
(二) 措施与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品德课, 以此开启他们的智慧人生。教师要把所教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学会生活, 学会做人。
2.教学不要局限于课本, 要扩展到学生的生活空间。教材中的图片不能停留在看图说话上, 而是要挖掘其隐含的意义, 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品德与社会》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篇3
向国大
2011年秋季学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期中检测是由县教研室统一制卷,全县统一时间,学校组织检测
一、试题分析
试题严格以教育部颁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鄂教版相应的学段的教材为载体组织命题。
全卷分为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四个大题。期中判断题30%,选择题为20%左右,简答题为30%左右,材料分析题为20%左右,主客观题比例大至4:6.本套试题覆盖了期中考试应考内容,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生活领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的学科特点,没有超出应考范围。整卷难易适中,给《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考试评卷基本情况
本次评卷工作在教务处的组织下,集中流水作业。任课教师不参与本学科的阅卷,避免了人为的主观倾向。
1、统计数据分析
2、学生答题情况
(1)选择题、判断题得分普遍较高。对基本知识掌握牢,观点正确,考生对安全、法律等内容很有辨别能力。
(2)简答题得分一般,总有心明口不明的味道,对于原因阐述不明,暴露出考生平时上课听讲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表达能力这方面有一定欠缺。
(3)情景分析题得分较差,不能紧扣法律知识,不能抓住题基本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五年级的材料评析题中,不能抓住阳光少年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来分析;四年级的材料分析题中,不能紧扣团结合作这一基本观点在学习、生活中进行运用;三年级的情景分析题实际上就是挫折教育,恰好折射出当今社会学生的普遍现象。考生对情景中提出的问题不能说出理由,甚至只能说出是非,不能展开陈述。
三、对今后的教学建议
1、学科尽量做到专起来。三至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总的考试情况看,专职教师所代的班级的成绩好一些,兼职教师毕竟精力有限,毕竟精力有所侧重。
2、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有理所不清的类似的现象发生。
3、教学中,尽量在活动中展开讨论,明辨是非,辩中明理。如五年级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展开讨论,人人发言,班内写承诺书。三年级的第三题“我的档案”等,由于展开了活动,学生就能轻松自如的答题,得分较高。
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篇4
期末检测思想品德
质
量
分
析
报
告
郑河中学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三日
2013-2014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
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郑河中学 朱小江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思想品德测试试卷是对九年级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本试卷注重体现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试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内容鲜活,语言简洁。试题力争求活、求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再现,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既考察教材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能力立意与情感立意的宗旨,符合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相统一的要求。具体来说,试卷有三大特点: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重大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
2.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3.注重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试题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二、试卷分析
分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事知识和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要求较为浅显,但学生回答不是太好,大部分考生的得分都在12-16分之间。其中1-4题为时政知识题。第1、4题老师课堂曾经讲过,学生得分较高,第2题老师讲过,学生基本也得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时政不重视,第5-16题为教材基础知识题,该部分选择题总体来说相对简单,难度不大,但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而要理解才行,所以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较多的选择题是第8和16小题,可能是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正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内容,再加上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理解运用能力。从学生错误的情况来看,学生疏于教材的基础知识,不愿意花时间去熟读和理解教材,在平时对时政关注不够,从而造成失分偏多。
第二部分是主观题,17题得分相对不高,主要是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和基础知识不牢固。其实本题重点考察的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但不少考生背不上,得分很低,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18题,重点是对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考察,考察的内容是诚信的相关知识,不少同学对第三小问诚信的价值说不出,所以这一问失分较多,而其他三个问较为简单,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答题较好,平均得分在8分左右。
三.考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或不仔细
不少考生在未审清题意、未弄懂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结果造成答非所问。如有的考生回答17题第(2)问时,认为是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其实本题只要答出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即可得分,不少同学忘了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2.回答问题不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如17题的第(1)问,题目问:两则材料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好多同学不懂怎么答,胡乱写,答不到要点,得分率特别低,平均为50%。
3.基本功不扎实,无专业语言,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大量使用生活用语(大白话),表达不规范。如18题第(3)问“为构建诚信校园提供理论依据”,不少学生答不出,可见对教材的相关知识的欠缺,在回答“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诚信?”时,不少考生乱写,都是空话,反映了考生语言组织能力太差,思维逻辑能力较差,不知从哪个角度答题。
4.答题要点不明,创新能力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均是从日常训练的解题思路来解答,未发现比较新颖的答题角度和语言组织。还有一些考生纯粹是为了拼凑答案,不管怎么样反正写得满满的,阅卷人员看半天找不出相关要点。
5.书写不规范,字迹非常潦草,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四、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要从面向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高度,从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认识中考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把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教学改革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中考改革对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同时,要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
平时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
(1)从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规定性;
(2)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3)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做到能随时将知识线索从大脑的记忆库中调出来,又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着力点。并且通过围绕社会热点,开设相关专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设情境来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中考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切不可到复习最后阶段才要求学生背时事政治,而应将时事政治的学习和掌握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去。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从材料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把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科技、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5
杜庆岭
一、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五年级的学生好、中、差参差不齐、基础不
一、智力因素和认知水平也有差异,考试成绩出现不均衡,考满分的有,不及格的也有;此外,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家长、学生以及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是小学科,学好学差无关紧要,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也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上课连书都没带,这是导致一部分学生成绩不够好的重要因素。
二、试题分析
(1)题型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有六种题型,即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写一写、想一想议一议和材料分析题,题型设计较好。
(2)考试内容分析
在内容的考察上,试题既注重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常识的考察还注重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包括交往能力,同时注重考查了学生的品德行为习惯的认知状况。考查内容全面,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宗旨。
三、考情分析
(一)成绩状况。整体上看,成绩还算可以。均分在80分以上,及格率在97%以上,优分率在45%左右。但是,不及格的人依然存在。
(二)答题情况。从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看,学生的填空题、选择题失分较少,学生的失分主要在想一想议一议和分析题这两大题中。
(三)学生的成绩不够理想和学生失分的原因分析。导致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一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忽视该学科的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下没巩固;(2)学生的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3)课堂效率还有待提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加以改进。
1、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方法,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6
要培养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不太容易。因为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已经接触到了思想品德这门课程, 但是在小学阶段, 很多的教学开展仅仅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层面上的任务, 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做好这一方面的教学工作, 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所以初中阶段不仅是一个培养学生兴趣的阶段还是一个补救小学遗留问题的关键阶段。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多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来吸引学生连接到相关的思想品德教学之中, 让学生在学习之中产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成长在社会”这个章节中就有一个课时的教学是“感受社会变化”, 在这个部分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这样来引导学生:
教师:同学们, 今天老师和大家做一个有趣的问答。好不好?
学生异口同声说:好! (这一个问题就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下面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如何让大家更有兴趣。)
教师:大家现在放学回到家中都喜欢看电视、上网, 在周末的时候甚至会和家人一起去外面, 有很多的娱乐活动对吗?
学生:对。
教师问:好, 那么现在就给老师总结一下你们娱乐生活中离不开的一些东西。
学生1:电脑。
学生2:游戏机。
教师:嗯, 很好, 大家都很诚实。但是你们知道老师小时候都玩什么吗?
学生摇摇头。紧接着教师就借助多媒体播放20世纪早些时候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抛石子、跳皮筋、丢沙包、录音机、老式自行车等。
教师:在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都很简单, 这些都是我们以前非常奢侈的玩具。
教学开展到这里, 学生已经被年代差异不一的娱乐活动产生了兴趣, 而且学生对那个久远的年代也充满了兴趣。这样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将“感受社会变化”等相关内容带入教学。
这样的一种方式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要调动起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要注意找到正确的入手点, 才可以实现预期的效果。
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
培养起了学生的兴趣可以说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提高最为关键的一步。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则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关于这一点,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找到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
初中阶段有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国家统一, 反对分裂”的内容, 这是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 相信很多的学生对这个问题也有所关注。
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其他科目的知识, 如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等相关知识来谈一谈自古以来中国的分裂、统一历程。通过这种科目之间的融合教学, 学生对分裂、统一问题就有一个具体而准确的认识, 进而进入到思想品德中的“统一、分裂”问题时, 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自然被点燃, 学生在课堂上会踊跃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思想品德知识。
这样, 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获得发展和提升的同时学生的课堂表现欲望增强, 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三、适当的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思想品德教育不仅仅是课堂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之外, 这一教学同样重要。所以, 教师要适当地在课外开展相关的活动, 一方面巩固课堂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也是促进学生正确三观形成的关键步骤。此外, 课外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反过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同时, 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也将实现。
开展的课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开展辩论赛, 可以辩论为促进台湾回归应该不应该使用武力, 为什么。还可以辩论为什么社会注意发展到了今天依然还处于初级阶段等等。2.开展思想品德常识竞赛。3.开展思想品德时政新闻积累竞赛。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7
学科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一、本次质量检测学科成绩统计
1.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二、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
本次质量检测参加考试者为七年级学生,总计182人,平均得分65分,及格人数131人,期中得分在80分以上者20人。
选择题大部分学生没有问题,个别学生6、12、17、20题错的较多;判断题得分较高平均得分均在8分左右,简答题27题失分较多,只答了一方面,太片面:28题的第(2)问是失分率最高的一道,大部分学生只是回答了青少年应该追求的生活情趣,但为什么却只字未提。29题的第3问错的也较多,不明题意,片面作答。
三、本次质量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
本次质量检测发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语言文字功底薄,卷面不够整洁,字迹马虎,错别字较多。
2、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只做选择题简答题与材料题分
析题不会回答。
3、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不强,审题不清。
4、该识记掌握的知识不牢固。
5、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自己的话语来表达见解。6、回答问题不完整,语言不精炼。
改进方法:
1、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2、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写作能力,加强文字功底训练。3、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从乐中学,从活动中学。
4、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嘴。
5、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并培养自身良好思想品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6、让实例走进课堂,让课堂生动起来。
四、对本次质量检测考试程序及考试过程情况总结说明
本次质量检测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学区的精心准备下进行的,在考试中采取任课教师不监考,不阅卷的办法,有效地预防了任课教师的参与,保证了成绩的真实有效。
五、对本次质量检测考试命题、印刷、组织、安排等方面的意见建议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8
思品教研组 何燕
一、试卷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试卷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八年级下册的主干知识,紧扣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如单项选择题共25题,其中15道小题所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非选择题部分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也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常识。
2、注重能力的考查
考查学生通过活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例、情景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如: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学习法律知识,作一名知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较好地贯彻了思想政治课的方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
4、试题强调了实践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5、试卷能够始终围绕“以学生为本”的课改核心理念。
二、试卷的结构分析
1.内容结构:本次考试内容涉及八年级思品下册知识,总分100分。2.目标水平结构: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
3.题型结构分析:本次试卷设计了三种题型,即选择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
(1)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重点考查学生对课本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问答题题共4个小题(第26、27、28、29题),共29分,审题能力、联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3)分析题共两道文字材料类分析题(第30、31题),共21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及理解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及理解运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难度分析: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合理。
三、试卷总体作答情况及简要分析
1、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得分率约60%,作答较好的试题有第1、3、4、7、8、18 题 ;失分较多的试题有第6、9、14、20题。
2、主观题答题概况:简答题题部分的得分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7、28、30、29、26、31。
问答题:
(27题):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平交易权的认知情况,问题比较简单。第1小问学生一般都会作答;第2小问,有些学生回答“张某应通过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够全面。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28题):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体验上升为运用的问题。学生一般能回答出遇到问题的做法。但回答第2个小问,多数学生没有联系材料进行作答,只用教材的知识,导致没有灵活地运用课本知识与材料相联系而失分。
(29题):考查的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问题。第(3)、(4)个小问部分学生们审题出现偏差,答题偏离了题意而导致失分。
(26题):考查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此题的失分率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分析说明题:
(30题):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认识和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够作答。
(31题):本题所涉及的问题是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不强,所以也有一定的失分率。
总体来看考生在答题上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①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理顺;②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③对开放性试题的答题仍不适应;
④思维不活跃,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差; ⑤答题语言不规范,文字表述能力差; ⑥答题抓不住要点,缺乏条理性; ⑦理解能力不强,缺乏专业术语答题; ⑧心理素质不好,答题时存在猜题现象。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强化新课改理念,改变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过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训练、轻思考的教学方式。
2、注重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对于开放性试题,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没有对基本知识的深入理解,没有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的能力,难以进行理想作答。因此,在深刻理解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的体系及逻辑结构要有清晰的认识,建构知识的网络,使基本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样,在考试中能够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作答,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三点:①从知识整体中去把握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规定性;②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理解;③把知识学活、用活,随时将大脑中的知识储备调度出来,又能做到知识迁移和转化。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平时的教学就要把时事政治内容融入教学和学习之中,把基础知识与社会热点、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契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关注人文,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科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训练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怎样答题,对考试卷要及时评讲,讲评时不要学生去记住答案,要达到巩固基础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目的,培养学生解题的良好心理。
5、要经常指导学生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不用口语答题,注意书写的规范性。
6、关注心理健康,处理好紧与松的关系。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随着考试的临近,考生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容易导致考试焦虑。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实事求是的调整自我期望,放松心情。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篇9
教师为了应对考试, 使政治教学陷入恶性循环。但事实上初中政治教育的特定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纪律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个功能决不是应试教育所能涵盖的。如果让政治教育仅仅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 就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最终只能窒息它的生命, 否定它的存在价值。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教师的教, 是为了学生的学, 离开了学, 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 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学, 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当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
二、要贯彻“实、活、准、精”的原则
“实”,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 一刀切。“活”, 即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法、图表法、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准”, 即以教材为准。讲课时, 我们应准确地把握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以及重点、难点, 尽量避免犯科学性的错误。特别是对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更要做到准确、明了、简洁;同时, 要强调学生答题的规范化和准确率, 把“准”字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和练习中去。“精”, 即要求教师做到精讲、精练、精评。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较好地突出重点、难点, 详略得当, 有针对性地讲解, 做到化难为易, 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 我们也应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的精练。
三、适应学生的新特点
处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学生, 思想敏锐, 兴趣广泛, 参与意识强烈。这样的特点, 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既是挑战又是动力。过去沿用了几十年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一定要彻底改变。我们针对他们的新特点, 改革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的变革中走出一条生路来。归纳起来有“读议讲练”教学法、“提纲导读”教学法、“问题解答”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能力训练法等等。
四、面向全体学生
转化关键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对学困生要热心、耐心,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 对他们决不歧视, 而是偏爱、重视、关心爱护他们, 切忌一味指责。用爱心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其次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 少批评, 多肯定, 少否定。每位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最后, 要耐心辅导, 逐步提高。在辅导中, 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 而且针对后进生知识的缺漏, 循序渐进, 多启发、多引导, 鼓励他们, 使他们不致于破罐子破摔, 而学有信心, 成绩逐步提高。
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10
质 量 分 析
一、本学科质量总评价
本次检测学生从卷面上反应出来的情况较好,大体上学生都能基本的知识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学生从学生答题情况看也反映出些问题。比如阅题不认真,错别字过多等。现就本次测试卷具体分析如下:
参加测试人数:325人;总分:14784分;平均分:45.5分;其中0-29分:9人;30-34分:9人;35-39分:19人;40-44分:57人;45-50分:231人。
二、各大题的得分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1、填一填。这道题目中,主要对学生集体意识、阅读习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自己与同学的优点及要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孩子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检测,总的完成情况很好。学生对中秋节、重阳节的知识知道得比较清楚。对于五月初五端午节很多孩子没有答上,知道点不是本册书中内容,提醒教师在平常教学中应该注意扩展。此外最后一道题,我们可别做“娇宝宝”要做“小雄鹰”啊!这道题学生普遍答的是应该做一个勇敢的孩子或是乖宝宝、好孩子等,批卷过程中并未扣分。对于低年级的填空题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就是错别字太多,批卷过程中未扣分,但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2、判断题。让别学辨别在秋游时的做法哪些是对的还是错的,基本上全对,只有个别学生在第四题里有点失误。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读题,因为这句话的前面说的都是正确的,只有最后一句话是错误的。在平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3、答一答。是对学生尊老、敬老行为和解决烦恼的办法进行检测,学生整体完成情况很好,失分的较少。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个别学生答跑题了。
三、对试卷的意见或建议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11
八年级思想品德质量分析
xx中学
一、试卷整体评价
本次年末考试试卷,分三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1---25题、简答题26---30题、材料分析题31、32题。试卷以人民版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下册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偏难,而且选择题出现九年级的内容。基本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学生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不用工记忆,背读。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平时对教材背诵不用工。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这道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4、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
5、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三、教师情况分析
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严格,监督不到位。
2、新课程提倡政治要贴近学生生活,这方面做的还不够!没能给学生更多时间联系实际,在课堂的练习上,在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在课堂上考察学生基础知识识记的同时,考察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习题练习较少,导致学生对大题的分析、归纳、概括、不是很准确。
五、教学建议
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对学生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平时多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是很多有名的政治教师成功之所在,这也是政治教师必备的素质。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加强学生的管理,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12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内驱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 一些基本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枯燥, 与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有一定的差距, 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 这就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那么,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
1. 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师关心、爱护学生, 并对学生寄予希望, 学生就愿意接近教师, 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进步就快;反之, 学生与教师之间关系疏远甚至对立, 进步就慢。为了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我平时经常找学生谈心、交流思想, 以诚相待, 特别是要学生谈谈自己在中学时代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感受, 曾经遇到过哪些困难、挫折, 又是如何得到解决的, 让学生感到我是一个可亲近的人, 愿意同我交朋友, 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愿意对我诉说寻求解决的方法。我还自费为学生订了《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学生很感动, 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关爱, 并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 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后来, 学生也给我送了小礼品。这样就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学生有时会同教师产生对立情绪, 这时不能在全班同学面前指责、批评他, 甚至挖苦讽刺他, 而应作出让步, 缓和师生关系, 对个别学生的对立情绪暂且作冷处理, 待这个学生冷静下来再个别交换意见。这种做法既顾全了学生的“面子”, 又避免了矛盾的激化, 学生会因感激你而喜欢你所教的科目, 这样会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要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还要尊重、爱护、关心学生, 对那些学习偏差或行为偏差的学生更应倾注无限的爱。平时多家访, 了解其家庭生活, 帮助他们摆脱消极、自卑的心理, 学生有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 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使学生愿意与你讲真心话、实话。
2. 通过社会实践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当人对某一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 他就能想着它、念着它、探求它, 天长日久, 必然会积累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而且熟能生巧, 掌握它的规律, 因而也就能在这方面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思想政治课中, 抽象概念较多, 学生需要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记忆在心, 但是如何记忆, 如何将这些精炼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讲解出来, 让学生认同、理解继而深入其内心, 这确实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生活中的素材往往很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所以教师在讲课时引用这类素材进行分析, 形象地阐述简明的道理, 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如我在讲“改革开放的成果”时, 指导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变化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处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将调查的过程和结果制作成PowerPoint等都是由学生自己在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过程中, 相互切磋、合作, 共同完成的。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掌握了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的增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理论知识, 同时通过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 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了合作精神。
3. 结合时政热点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思想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 也是思想品德课的焦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才会产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才会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 开展相关的课堂讲座。在学习《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时, 我结合汶川大地震, 让学生探究抗震救灾过程中表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以及我们为什么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我们中学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什么等。我们应把握时代脉搏, 把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关心国家大事有机结合, 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 讲求实效。
就是一切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 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反对“一个模式, 一刀切”。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要求其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适当深化, 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 并加强综合训练;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 要狠抓基础知识, 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 让学生理解记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则适当降低要求, 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 强调从基本概念入手, 加强基本训练, 力求所学知识当堂复习, 当堂巩固。
2. 教学方法和手段要灵活。
要尽量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点拨法、讨论式、比较法、归纳法、浓缩强化记忆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备课时, 我们要做到“三备” (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 。在上课时, 我们要让学生既动眼、又动手;既动脑、又动口, 充分发挥师生的双边活动的作用。
3. 教师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评。
在课堂教学中, 要突出重点、难点, 详略得当, 有针对性地讲解, 化难为易, 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同时, 我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作业的练习和讲评。在练习过程中, 我们主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 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重点与难点, 各地有关的练习进行精选, 反对照抄照搬, 题海战术。在讲评过程中, 主要针对学生错误多的地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 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 指导学生纠正, 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巩固知识。
三、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要实施素质教育, 就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 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要面向全体, 对学生全面负责, 着眼于大多数和大面积的提高, 决不让一个学生落伍。要培养优等生, 保证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优秀的学生, 更要注意积极转化和辅导后进生, 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 对后进生要热心、耐心, 爱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励他们的上进心。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 认识到后进生和学优生同样是祖国的花朵, 都是社会建设的后备军, 后进生学习基础差, 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精心培育, 需要得到教师和全体同学的尊重。对后进生, 教师绝不能歧视, 而要偏爱后进生, 重视后进生, 关心爱护后进生。课外多花一点时间与后进生谈心、谈学习, 帮助他们分析落后的原因, 指导他们查漏补缺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用爱心去关心他们, 帮助他们, 使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其次, 要努力去寻找、去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表扬、少批评, 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后进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常为自己的优点不被人所知而感到委屈。我班张某上课经常违反纪律, 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但动手能力比较强, 有表演的天赋。于是我多次找他谈心, 鼓励他在表演方面多下功夫, 同时指出学习基础差只是暂时的, 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努力, 勤能补拙, 只要自己有信心, 讲究学习方法, 就一定能够补上来。此后, 他学习上有了变化。我及时给予督促、帮助, 指导他正确学习, 并同其他教师一起为他补习功课, 同时, 对他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到学期结束, 他各门功课的成绩都有了很大提高, 并且在学校文艺会演中得了奖, 得到了任课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最后, 要耐心辅导, 逐步提高。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后进生的接受能力, 教学要从易到难, 循序渐进。“关键在课内, 功夫在课外”, 也就是在平时。在课外, 教师要对后进生给予耐心辅导, 特别像我校, 学生基础差, 只有耐心辅导, 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经常利用晚自修等课余时间, 每次对三至五名后进生给予耐心辅导, 主要是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纠正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 针对后进生知识的缺漏, 循序渐进, 启发、多引导, 鼓励他们, 使他们树立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一年的努力, 大部分后进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总之,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 教师应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努力抓好课堂教学,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要重视辅导和转化后进生, 只有这样, 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不少学生对本学科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质量普遍不高。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 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 篇13
武平第二中学钟 斌
高考一结束,上海《新民晚报》邀请了方仁工,陆继椿、金志浩、陈军等六位特级教师对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进行点评,其中对福建卷的评价最高:“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高考前,有的要求同学们熟读一本书,熟悉一个人,看来是很有道理的。孔子、苏轼、曾国藩、鲁迅、宝钗、霍金等等,只要你能平时多读书,有自已的见解,不要把自己的视野完全束缚在课内,那么,一定能写出很有个人见解的好文章。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们为这道题目叫好”。
可以说,福建卷作文题是平和保守的今年高考的一个“亮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全国各种语文专业期刊、语文网站及语文教师好评如潮。
这道富有创意的好作文题,题型为列举型作文题其列举的内容又是作文的范围,它的创意体现在话题性质与其他省份的迥然不同——它的话题是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话题中列举的人物可分为几类:
古代文化名人:孔子、曹操、苏轼、曾国藩
现代文化名人:鲁迅
中国名著人物:宋江、薛宝钗
外国名著人物:冬妮亚、桑提亚哥
当代文化名人: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人类杰出代表霍金。
这十位人物或文学物的筛选很有讲究,不仅兼顾其性别、身份、术业所属领域,种族,而且做到东西方文化、科学与人文,课内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相结合,体现公平与公正原则,给足了学生写作空间、写作自由,可谓用心良苦。
除了极富创新性之外,这道作文题还很好的凸现了语文气质,人文气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有自己的情感体现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礼仪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历史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本体诠释学上讲,所有文本的写作是以世界为本体的写作,我们的写作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诠释,作文中的话题不能只局 1
限于某一哲理,事理,高中生大可借上述人物诠释、做到大气、大胆的“六经注我”,而不是匠气,怯懦的“我注六经”。
判断一道作文试题的好坏,难免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认为下面四个标准可作为参照评价的“尺子”。
1、语文素养
这是一个作文本体论的问题,也是一项本质性、原则性的标准。作文题是以考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为指归,还是考察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为目的?是积极主动执行《课程标准》,还是保守因循,不思创新?
2、人文气息
命题是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从生活出发,还是以人为本?是否高举人文精神的大旗?是否有应有的文化色彩与文学性?是否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是否倡导学生说真话,讲真情?
3、可操作性
命题是否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的实际?是否切入学生的各种体验与经历,使其有话可说?审题注意方面是具有应有的开放程度,话题涉及的材料是否丰富,是否较好地实现了试题的考查功能。
4、创新指数
作文题是否大胆创新,改革时弊?对话题作文题型和形式是否有突破?试题中的改良是否具有前瞻性、指导性、建设性?
这四个标准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试金石“、但对于高考作文命题者来说,不能不说具有参考指导价值。福建省高考评卷组作文大组组长,、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席扬教授对今年我省作文试题的一番分析对这标准作了不谋而合的支撑,席扬教授在评卷骨干教师培训会上说,今年我省作文命题意图是:
1、破除审题难度,力求人人都会写,个个都能写。
2、体现话题作文三自原则: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写作切入角度多种多样。
3、话题有限,立意无限。尽管还是沿用话题作文形式,但无限扩大可话题,给了十个人物,实际是十个话题。对人物的选择体现了多样性,人物各具特点,如冬妮娅的文学性,曾国藩的争议性、孔子的文化性、苏轼的丰富性、霍金的科学性等。评卷指导组明确指出,只要从以上人物
身上选取一点(爱情、狭隘、错误、缺点、优点均可)展开即可。
4、评价的灵活性:评卷前我省评卷指导组把考生作文预分为三类文体,一是叙述类。包括叙文散文,生平记叙文等;二是议论类。包括政论、杂文、抒情散文;三是另类文体。包括诗歌、戏剧、广告、说明性文字等。对十个人物评判也分为两类,一个从大处落笔,从人物的生平或某种人格精神切入。二是从小处行文,可将人物还原为平常人来写,如苏轼的洒脱、情爱、个人生活等,要求把文学形象与历史人物区分开来,注意文学形象的形象性,如独特的性格内涵、文学形象的作用、文学形象的地位、矛盾的关键等对文学形象自我化的阐述,能言之成理亦可,评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考虑不同考生的不同知识结构、认知风格、兴趣爱好、特长。因此,今年我省的高考作文在全国15道高考作文试卷中显得卓然不群,至少有五点值得肯定:
其一:另辟蹊径,颇有创新。近几年来,全国卷及今年其他省试题都采用材料导引话题引向的模式,风格亦步亦趋,易使考生不由自主地主题先行或主题预设。易沦为“伪话题”。福建的作文题既不是1999年的一个假设性成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也不是2000年的一个肯定判断(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不同于2001年的一个抽象概念(诚信),也有别于一个偏正结构的名词短语(心灵的选择),或是2003年的一个并列结构的名词短语(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它是一个会有待定项目的数量短语。这不仅是形式的变革,其实质是一种命题思路的变迁。其二:有利于实现自由写作。近年来,高考话题趋向复杂化,如有人指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关系型话题的审视,至少要过三关,今年的全国卷亦如此。而福建卷尽量规避审题难度,甚至连那些“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相关审题,立意,取材的提示都大胆废弃,显得格外简洁明了,不蔓不枝,给人海阔天空的感觉。这道题引导考生将眼光转向自我外部的丰富多样的人的内心世界,强调对人的审视,是一种具有非常大的自由空间的对话。
其三:浓郁的书卷味。今年的福建作文题是不容易敷衍成文的,它不仅是对中学生阅读现状提出挑战,也是对广大中学教师的阅读质量提出挑战,不读书,无以言,这是福建作文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其四:有效回避宿构与猜题。所列的十个人物,尽管考生大多耳熟能详,但几个猜得到?面对试题,只能产生失之交臂的感觉。
其五:具有良好的导向动能。话题的定位有前瞻性,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有关精神,鼓励学生阅读经典,进行研究性学习,厚积薄发,回归语文,拥抱经典,有利于矫正当代青少年盲目追逐
轻薄的流行文化的媚俗现象,给今后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但白璧有瑕,这道试题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有超越当前的教学实际之嫌。不少考生并不懂得如何写人物,常常用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来应对,抓住人物的言行进行阐发论证。如写“不耻下问”,不是围绕“不耻下问”,而是大谈特谈什么是“不耻下问”,为什么要“不耻下问”,怎样才能做到“不耻下问”?写桑提亚哥,大多考生抓住“一个人可以被战胜,却不可以被打败”为论点,桑提亚哥只是作为引出论点的跳板或只是其中一个论据罢了。由于此类写法太多,最后评卷组只好让步,有失于评卷的公平合理,十个人物供学生选择,但学生的选择并未体现多样性。我对学生的人物选择作了一个抽样,随机抽样人数100人,其中写鲁迅40人,曾国藩2人、霍金18人、孔子13人、曹操15人、薛宝钗2人、桑提亚哥2人、苏轼3人、宋江4人、冬妮亚1人。这样的结果可能与命题者实初衷大相径庭,反映了我省考生实际的阅读现状和水平。除鲁迅外,其他在老师看来熟悉的人物,但对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这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好好反思。
二:学生作文整体水平不尽如意,反映的问题如下:
(1)另起炉灶,撇开话题。文章不是以所给的人物为话题,而是自己另找一个人物,如屈原,诸葛亮等。
(2)张冠李戴,凭空捏造。如引用一段名言,作者却搞错。部分学生把孔子写成了孔融,写苏轼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写曾国藩镇压陈胜吴广等。
(3)妄加贬褒,于史无征。不少考生对历史人物任意拔高或贬斥,思想肤浅,语言幼稚。
(4)曲意解构,“大话连篇”。出现了一批“大话西游式”的故事新篇,考生曲意解构神圣,颠覆崇高,媚俗找乐,肆意评说,令人气愤。
(5)宿构套题,刻意猎奇。有的考生作文明显套题,宿构,此风不可长。个别考生一味追求文体创新,哗众取宠,如用产品说明书来写孔子。
(6)态度暧昧,内容空洞。
三、缺乏地方特色。十个人物居然没有一个出自福建,作为本省独立命题,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思考与对策: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文化传统与现代多元化文化的矛盾性。传统的文化价值需要反思,动摇了文化之根,人生的传统价值与个性张扬的矛盾,需要健全学生的人格。“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习语文“悦”在何处,学习无乐趣,肯定学不好。有作文只一句话,“见了这个题目我火冒三丈”,还有的写“做个好媳妇”,文章结尾说“本姑娘让各位考官见笑了”
2、文化的全球性与本土性的矛盾。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冲击,使弱势文化逐渐消解。对网络、追星族、爱情的荒谬追求,最主要的是语言,英语统治世界的倾向,这是很可怕的。教育者不要偏离自己的文化身份,要有民族文化身份的定位,传播低层次的文化,对文化教育的贬低与亵渎。如作文中网络语言的运用,有时虽然能带来一些趣味性的东西,但语言缺乏文化内涵,长久下去,语言的匮乏,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注意。如作文《鲁迅与赵微》,作者把鲁迅与赵微进行比较,虽然是未可厚非,但显示了作者对歌星的崇拜,对大师的调侃
3、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矛盾,经营式的培养,与社会的隔膜,趋异求同,文中无我,心中无我,接受大众媒介、模式化的灌输。过分的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受工业化模式操作的影响,批量生产的表现,个性化的写作很少
二对策:
一)、做好四种储备,积淀丰厚底蕴
1、素材积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鼓励学生多读书,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并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情感积淀:“人间真情最具有穿透和震撼力”,平时作文要克服“假大空”,“伪圣化”,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3、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要引导学生读经典,赏美文,博览精读。
4、理论积淀:理性阐发,可以使文章染上浓烈的思辩色彩。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理性观点,分析评价社会现实和历史现象。
【四年品德质量分析】推荐阅读:
七年级班下册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7-25
2023_2024年年度九年级第一学期《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05-09
2023年小学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卷五年级品德卷10-22
精品解析安徽省淮南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终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05-16
小学五年级品德试卷分析08-26
八年级上学期思想品德试卷分析09-23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试卷分析09-30
中小学生品德问题具体案例分析08-27
2023年江西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