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精选9篇)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1
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的课程组织探析
案例教学是管理类课程教学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本文依据组织行为学的特性和案例教学的规律,本着动态发展的视角,按照组织行为学课程组织的相关流程,分别从案例选择、课外准备、课内组织和课后组织四个方面探讨了组织行为学案例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总结了相关的教学经验.
作 者:吴崇 沈小青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G63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 案例教学 课程组织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2
1 视频材料扩眼界
组织行为学中个体与群体章节心理学知识比较多、比较抽象, 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 帮助学生理解。现在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运用在了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如何把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最大化的发挥出来, 作为教师还是需要大量的努力。多媒体教学运用形象的、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有声的、立体的教学情境, 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选取合适的科普视频和实验视频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运用多媒体进行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 要重注手段多样化、重点难点深入化、教师学生互动化的方针, 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案例教学, 让学生参与讨论, 增加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前期的备课工作非常重要, 也非常辛苦, 这必须教师耐心、细心的完成。
2 游戏互动增趣味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对象就是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 所以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 (lecture-based learning) , 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不符合该课程的特点。角色扮演是管理类课程课堂教学中非常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 其目的在于让较色扮演者参与其中, 体验真实场景, 提高管理技巧与能力。如在领导章节的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领导特质对事情的处理方式, 让学生对这章节的理论知识更加的印象深刻。还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试题, 如个性心理测试题, 来对班上性格比较分明几个同学的行为来进行比较分析, 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游戏活动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情感。情感作为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 高兴、快乐、喜悦的心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
在游戏的设计过程中, 可以根据每个知识点进行设计, 也可以根据几个知识点进行设计。如在沟通章节中, 可以设计"传话"游戏, 来解释沟通障碍的影响因素;团队章节中, 可以要求"歌词改编"游戏, 锻炼学生的凝聚力;在冲突章节中, 可以设计"角色冲突"的扮演, 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之间的冲突如何管理。在综合性的游戏设计中, 有"杀人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游戏, 该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在该游戏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同学, 一般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力也比较强, 可以让学生体会识人的相关因素。
3 案例分析求提高
案例分析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经常来做的, 可是组织行为学的案例经常让学生觉得不知道说什么, 其实最主要的愿意是因为案例选择不合适, 只要选择了合适的案例其实学生是会感兴趣的。案例的选择不需要特别长, 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 选取时要特别注意是否联系了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的关键点。例如可以进行一些案例的设计对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沟通, 让学生对案例有话说, 想说话。这样才能脱离枯燥的案例分析, 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进来。
4 作业布置身边寻
作业的设计直接考验了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组织行为学以团队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多, 因此在评价时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提交讨论实验报告, 可以考查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文献综述能力, 可以设定要查阅的主题, 由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自己去查询相关的文献, 进行概况和总结。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 可以让学生采取PPT的方式, 锻炼了学生运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还可以做一些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凝聚力,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现在是风靡全球的加强企业凝聚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训方法。拓展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激发潜能, 并且能增加自信心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学会如何相互信任, 达到团结一致、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所以在教学环境允许的情况下, 应该开展一些和组织行为学有密切联系的拓展训练。如: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全方位的让学生运用到组织行为学中的许多知识, 如:冲突的处理、团队管理、沟通等。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来, 教师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一个互动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应随时注重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而不是一味的单向沟通。通过全方位的教学刺激, 让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学生亲身的体会, 在实际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期初和每次章节授课前, 应向学生介绍课程或该章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在授课过程中, 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只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了课本就能最好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组织行为学"是企业管理类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本文从课程教学实际经验出发, 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方法, 学生有了积极性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组织行为学,多媒体,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3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一、教学内容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新疆作为向西开放的核心区,新疆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更加突出,基于宏观层面的考虑,教师要求学生尽快熟悉中亚人文环境,熟识地缘文化,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相互影响作用;从微观层面考虑教学必须结合新疆、兵团的实际,重点探讨人员素质、团队建设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参与SRP项目的申请和研究、吸纳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项目的研究等,提高他们的学术兴趣和研究能力。与此同时课程教学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以教科书为主体,以参考书、习题集、多媒体课件、影象资料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形成的较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
教学教材的选择上,我们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组织行为学》教材,该教材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该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突出实用性,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之一,收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以下是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选用表较好的教材只是给学生阅读提供了一种便利,如何结合教材使组织行为学的知识能够和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在制作课件,准备讲课内容时必须考虑的问题,书本的内容比较抽象、教条化,通过对每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的同时,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才能做到融会贯通。
二、教学的方法及手段
(一)教学的方法
1.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断改进,形成“一网一体、两式两法”的现代化立体教学体系。本课程的教师率先采用多媒体、电子信息化教学手段,并且教学方法已经从最早的老师单向讲课,变为授课、录像、案例分析、同学讨论、个人和小组的报告、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网一体、两式两法”的现代化立体教学体系。即由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共同构成的教学体系。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的特点。
2.采用研究型教学形式。研究型教学强调教师研究性地教与学生研究性地学的有机融合,主张师生在共同研究中共享研究乐趣和研究成果,促进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造性人格发展。具体实施特点是:课内研究性的教学与课外研究性课题活动相结合,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从实际背景和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猜想、论证、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课题的确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结论的得出与论证,整个知识的发生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探索研究完成。
3.突出理论教学与组织管理实践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心理测试、个性测试的模拟软件,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增强学生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同时,积极开展案例教学、专家讲座、实验实习和市场调查与专题访问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建立教学质量考核、评估体系,分别由教学督导组、院系领导与同行专家、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分,建立了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严格抓好各个教学环节的控制工作,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备课、授课、考试、等工作的完整性、实效性。
(二)教学手段
1.在授课过程中,本课程教学团队坚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和计算机网络等方式进行课件教学、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为学生提供心理测试的模拟软件,延伸课堂教学的空间和渠道,增强学生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兴趣。我们和内地高校具有同步共享的相关实验软件,该软件是当前国内开发的最为先进心理测量软件,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
3、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等进行教学,如通过互联网下载有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及宏观经济环境与政策变化等。专门建立了用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辅导的QQ空间,促进了师生的互动。
4.课程网站建设
本课程网站 :http://120.95.238.240:2/
网上主要内容包括:组织行为学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电子教案;组织行为学多媒体课件;组织行为学教学日历;组织行为学案例;组织行为学综合习题;组织行为学模拟考试样卷;组织行为学视频;组织行为学师资简介;组织行为学参考书目等。
三、师资培养
为了继续优化学术梯队结构,组织行为学教学团队借助学校、学院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逐步壮大师资队伍,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促进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表現在: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送出去、请进来”,一方面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大学进修、访问,另一方面,邀请北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著名学者到学校讲学,增进青年教师与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出版著作,以科研促进教学;实行“传帮带”计划,由资深教师负责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定期指导、教案讨论、课前试讲、跟班听课、课后交流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通过近几年的培养,课程组青年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整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课程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正趋于合理,课程组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的骨干,课程组师资队伍已形成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协作精神较好的年富力强、勇于创新的团队。
四、教学效果
1.学生评价: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组的教师对工作认真负责,忠于职守,关心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讲课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兼顾学科基本原理和现实生活中的难点、热点和焦点问题,并能反映学科的前沿知识。同时,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11个方面评价,总评成绩为99.10分,为优秀。
2.同行评价:认为课程组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师生交流,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好,教学评价为优秀。
3.专家评价:商学院的领导及教学管理人员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工作的检查,认为该课程组教师教学态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教学效果好。
参考文献 :
[ 1] 李瑞芬 .大学本科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 改革[ J] .北京农学院学报 , 2012,(4).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 篇4
中国矿业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
姓名
班级
学号
2014年 1月日
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研究
摘要: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需要团体的集体智慧,需要团队的合作。然而,我们走入了一些误区在我们建设团队的过程中,使团队没有完成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如何进行高绩效团队的建设和管理。
关键词:团队;误区;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 2006 年 1 月 9 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中国未来 15 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 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不是坦途一条,光靠个人的力量是很难走通的,惟有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更大的胜算。大家不是简单的个人的累加,而是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形成团队。斯蒂芬·罗宾斯认为:团队是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
一、团队建设误区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由于管理观念和文化上的偏差,很多企业的团队建设进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如下:
1.1 过于强调团队利益
过于强调团队利益,要求成员无原则地“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一方面很容易让员工对团队合作的最终受益者产生疑虑,进而产生不信任的心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成员对于自我利益的高度敏感。最终结果不但不能提高团队绩效,甚至会因为团队内部诚信的严重缺失,把团队引向消极、解体的边缘。
1.2 团队合作能够超过个人绩效之和
经验与事实表明,团队的规模越大,成员个人的表现越差。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公平理论的作祟,如果有不公平的情况发生,成员往往采取消极的办法改变它。其二是对于责任分摊的心理预期,一旦成员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法
衡量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降低自己的效能,并对别人的效能产生过高心理预期。其结果将是团队整体绩效的下降。
1.3 优秀团队要求所有的员工都是精英
团队建设并不是要求入选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精英。一个充斥精英的团队往往不是一流的团队,精英的强烈个性和对实现团队目标的次要环节的轻视完全可能使团队成为一盘散沙,这就是“阿波罗现象”。
1.4 团队内部必须保持无条件的和谐很多人认为团队合作就是要保证内部和谐,任何争吵或者与团队意志不和谐的声音都有害于团队团结,不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在管理实践中,很多在外人看来机制不良、总是争论不休的团队,往往总是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决策的团队。缺少良性冲突、无原则地回避矛盾的团队,做出的决策也许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5 忽视建议的抑制效果
许多企业为了鼓励成员为团队的建设出谋划策,往往会设置“建议箱”,以广开言论,并对提出有效建议的成员给予物质鼓励。这种做法看似合理,实际上对团队的建议会起相反的效果。当某个人提供建议而得了奖金时,其他团队成员就没有多大的热情来共同努力,他们会更倾向于把好的建议留作个人表现,而忽视团队的存在。
二、高绩效团队的特征
比对上面提及的团队建设误区,一个成功的高绩效团队具有如下特征:
2.1 团队目标清晰明确可实现团队的目标十分明确,并且能很好的分解成个人目标,团队成员能够描述,并且献身于这个目标;同时团队实现目标的策略非常明确。
2.2 在不同的领域,不同队员可做团队领导团队面临的环境瞬息万变,在不同的时刻需要不同的领导特质,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在面临这种变换的环境时可以有不同的成员站出来,以他适合该环境要求的领导特质带领团队取得满意的成绩。
2.3 相互信任
每个人对团队内其他人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成员在实际工作中这种信任会转化为大家对共同事业的高昂的士气,从而确保团队目标的实现。
2.4 在团队内要求同存异
在高绩效的团队中,对不同的声音不是完全否定,也不是不理不睬,而是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对不同的看法是包容,作为既定方案中的一种有益的补充,使团队保持足够的清醒,以随时应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2.5 畅通的团队沟通
保持畅通的团队沟通是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团队成员间拥有畅通的信息交流,可以让团队对外界环境和团队内部保持清醒和全面的认识,从而保证团队的活动顺利进行。
三、高绩效团队建设与管理
要建设与管理好一支高绩效的团队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为团队选取合适的管理者和执行者
高绩效团队成员必须技能互补,团队建设并不是要求入选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是精英。合适的团队包括三类人员:首先是具有技术专长的成员,并且彼此的技术专长能够互补;其次是具有解决问题和快速决策的成员,他们能够就解决问题的众多建议进行权衡并迅速做出有效的决策;另外,善于倾听、能够及时反馈并具备解决冲突和协调团队人际关系的人员也必不可少。
3.2 领导者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团队领导者要处事公正,团结下属,讲求领导艺术,并极具人格魅力。领导者要比团队成员看得更远,他们的见识也比其他人更敏锐。领导者管理风格民主,鼓励和支持团队成员参与决策,根据成员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绩效等客观性事实激励团队成员,努力使成员依靠协作力量和自身能力开展工作,而在与成员关系上,努力成为团队心理上的真实一员。
3.3 合理授权
团队工作成效取决于团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工作中,权责利的配置影响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团队的积极性需要适当的、科学的、艺术的授权。首先,一位能够授予权力的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是尊重和信任,能充分认识其他团队成员的能力与素养。授予的权力也需要确定明确的界限,以使每个人——员工和管理人员都能明确知道哪些领域被真正授予了权力,让团队自主决定做事的方式,不要干涉团队的行动方式,只需要他们提供预期的成效。
3.4 采用简单有效的激励方法
激励方法一定要简单有效,言传不如身教,以具体的实践巧妙刺激成员,使他们深刻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团队意识。激励方法应很容易为团队成员理解,这样团队成员比较容易衡量自己的工作给团队带来的利益,有助于团队成员更好的开展工作;还有能体现公平原则,以及稳定基础上适度竞争原则。
3.5 构建学习型团队
过去的知识与经验是我们走向成功的财富,但是也会成为我们进步的障碍,而学习可以让团队永远充满活力。实现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加强对团队的知识收集、知识分析、知识整合和创新。
3.6 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即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建立共同愿望必须与团队目标、使命与核心价值观融汇在一起。团队有其特定的任务和目标,鼓励成员把个人目标溶入和升华为集体目标,同时团队的工作形式也要求成员只有默契的配合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鼓励所有的成员都能开诚布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充分发挥创新和冒险精神,并敢于提出难题。
3.7 在团队管理时应视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技巧
在团队建设的磨合阶段,沟通不能太坦诚,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尚未稳定,领导风格要采取控制型,不能放任,可直接命令团队其他成员,并积极召开团体会议解决问题。在团队稳定阶段,通过情感沟通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建设好共同愿景,充分利用好非正式沟通的好处,建立开放的氛围,允许成员提出不同的看法与意见,甚至鼓励建设性的冲突,将原来的外在规范变为内在的承诺。在团队成熟阶段,团队会形成对新观点和革新思想的保守、封闭态度,从而影响团队的绩效;做好团队思想认识上的沟通,使他们做好对付成熟问题的准备,进行团队沟通方面的新型培训,使团队成员保持自信,维持彼此间的信任。
3.8 灵活处理冲突
传统的观点认为冲突对提高组织的绩效是有害的,倾向于强调冲突破坏性的一面,主张“和气生财”等。因此团队的管理者往往把冲突视为“洪水猛兽”,并采取种种措施来避免冲突的发生。其实冲突对团队的影响可能是积极性的,也
可能是消极性的。有时冲突的产生和解决常会导致问题的有效解决,当冲突被有效解决后,它能引进竞争机制,增强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篇5
(参考学时:40学时)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课程目的和任务:《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
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
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该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等专业的一门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
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
解决管理中涉及到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各种问题。具体来说,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有
以下三点:
一、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相关理论,培养学生的理论
基础;
二、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组织行为学概论
教学内容:组织的类型和作用、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与学科性质、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方法。
3、熟悉组织的概念、类型、作用,能够认识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
重点难点: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二)个体行为
教学内容:人的行为分析,知觉与行为,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气质、能力与性格,价值观、态度与行为。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人的行为的主要因素;
2、掌握个性理论与人的行为。
3、了解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与倾向性心理特征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掌握知觉、态度、价值观与人的行为的关系;理解职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内容。
5、掌握激励理论及实务的内容。
重点难点:
1、着重理解个性、态度、价值观以及激励的概念。
2、个性与行为的关系如何。
3、激励理论的内容。
(三)激励
教学内容:激励概述,内容型、过程型、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综合激励模式,如何提高激
励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激励的内涵。
2、理解常见的几种激励理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
励理论。
3、简单掌握激励的技巧及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重点难点:
1、对常见的三种激励理论的认识。
2、如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激励的手段有哪些。
(四)群体行为
教学内容: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群体互动,群里中的人际关系,信息沟通,团队管理,弱
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
基本要求:
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影响群体行为和绩效的主要因素、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及主要方法。
2、掌握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
3、了解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4、人际交往的原则,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
5、掌握沟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重点难点:群体的概念,人际交往的原则及改善人际关系的途径,群体冲突来源及处理,沟
通的概念及影响沟通的因素。
(五)领导行为
教学内容:领导的概念与领导工作的作用,领导者素质理论、领导者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
论,领导决策,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基本要求:
1、掌握领导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提高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方法途径。
3、掌握领导的有关理论。重点难点:
1、领导的概念。
2、领导理论。
(六)组织行为
教学内容:组织理论,组织设计,工作设计,压力,组织文化,组织环境等。
基本要求:
1、掌握组织的概念,组织理论,组织设计的意义、要素与程序,组织设计应遵
循的原则。
2、掌握工作设计方法、工作压力的来源与后果、对付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3、掌握组织文化的涵义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组织文化建设。
4、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
重点难点:组织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内容。
(七)组织变革与发展
教学内容: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组织变革与对策,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当代组织
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
基本要求:
1、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都有哪些。
2、掌握组织变革以及相应对策。
3、理解组织发展与工作生活质量的关系。
4、了解当代组织变革的趋势及关键问题。重点难点:理解组织行为合理化的标准。
三、学时分配
四、参考教材
《组织行为学》,孙成志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五、审核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6
《组织行为学与高效团队》是人力资源版块中重要的一门课程,研究的是人与组织互动关系,发挥人的潜能,以及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关系,解决企业中人的问题。
一、企业如何用人?
管理没有定式,但有以下管理方法:
企业员工一般有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有德有才型,属于圣人,相当于马,用人方法是赛着用,给机会; 第二类为德高才低型,属于君子,相当于牛,用人方法是护着用;
第三类为才高德低型,属于小人,相当于狗,要训着用;
第四类为德低才低型,属于愚人,相当于猪,要哄着用。
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用人不同:
企业启动期,以业务为导向,要用第三类人;
企业规范期,以财务为导向,要用第一类人;
企业复制期,以法律为导向,要用第二类人;
企业僵化期,以文化为导向,要用第四类人。
用制度、标准、方法,解决企业执行力问题;用文化解决思想问题。
二、如何做领导?
企业领导分五个级别:
有才干的个人,为初级领导;
有贡献的团队成员,为二级领导;
胜任愉快的管理者,为三级领导;
有效能的领导者,为四级领导;
由谦虚的个性和专业的坚持建立起持久卓越的绩效为五级领导。
根据不同级别对照自己在企业的领导状态,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不断追求卓越。
企业员工要对事负责,考核的是细节;中层要对员工负责,用人讲究方法;老板要对思想负责,方向决定成败。
三、运营有哪些方法?
以价值驱动的生意,管控要点是成本、数量、单价;
以服务驱动的生意,管控要点是客户增值和优质客户群;
以技术驱动的生意,管控要点是行业领先和速度;
以资源驱动的生意,管控要点是行业垄断;
以需求驱动的生意,管控要点是制造需求。
不同的企业主业不同的运营方式,能够快速找到方向和定位。对于老板来说,始终要把握一个点,就是商业规则。
四、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儒家、道家、兵家、法家、禅宗的思想,总结出用人原则:
企业创业阶段:人治,以激励作为主要管理手段;
企业成长阶段:法治,以规范作为主要管理手段;
企业成熟阶段:德治,以文化作为主要管理手段。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7
组织行为学课程开设双语教学, 开创了全新的“教”与“学”的思路, 学生通过对原版教材的提前预习及仔细阅读, 再通过授课老师的英文授课, 学生能够以英文的思维方式思考国外的原著学科, 能更好地跟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方法, 保证《组织行为学》学科知识的及时更新。同时, 也有利于传达《组织行为学》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 增强对世界一流学术大师及其思想的了解, 把握学术精髓。由于该课程知识点多, 理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都很强, 并且具有综合性、权变性和互动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对组织行为学进行双语授课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 体验式教学成为目前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主流教法。而Role-play作为体验式教学的一种重要的应用方式, 对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进行专业学习, 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是达到教学要求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Role-play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Role-play (角色扮演) 是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学生的表演, 形成的具有交流功能的小型表演活动。在这一具有自然、轻松、幽默氛围的表演活动中, 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 充分巩固课本教学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ole-play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的。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 学生接受教育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 当学生处于心情愉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心理状态时, 就容易接受教育;反之, 如果内心被动、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 教育的影响力就很难内化。现代高校学生的特点是有广泛的知识基础, 渴望表现自己的创造能力, 追求自我肯定, 喜欢参与。而Role-play恰以其活泼有趣的形式、丰富的选材范围及一定的创造性和表演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 高效率地接受教育和理解知识。
成人教育理论认为, 成人接受知识的过程和速度不同于儿童和青年, 他们更多地通过经验、实践、理解来接受教育。Role-play活动使学生在亲自扮演角色的过程中理解专业知识和语言的恰当使用场合, 它与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灌输理论知识相比更容易被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所接受。
体验式教学法认为, 学习是一个通过获得经验来创造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通过自身第一手的亲自操作和体验, 自愿变被动听课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 从而获得知识与掌握技能。它强调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的培养, 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Role-play作为学生亲身参与的一项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实现了课堂上的互动, 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形式之一。
3Role-play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Role-play, 鼓励学生融汇已学的专业知识, 同时运用正在学习的知识和理论, 通过参与活动, 亲身体验, 一方面巩固知识, 一方面又发现新问题, 在和谐有益的环境中积极获取新知识。Role-play运用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 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真实世界的再现
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它的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及概念的同时, 还要掌握使用这些相关理论及概念的情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许多相关知识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由于Role-play的情境具有拟真性, 因此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将教学目的、训练内容以及组织行为学课程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创造情境, 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Role-play中, 由学生扮演某种任务的角色, 要求扮演的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和认知自发地投入, 体验真实场景, 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与行为, 以发现及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与行为表现。比如在讲到组织行为学文化差异这一部分时, 让学生进行跨文化管理的经典角色扮演练习,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 充分地体会文化差异的实际效用和跨文化管理的艺术性。
通过Role-play可以把真实的世界带到课堂上, 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正是这种真实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真情实景之中, 让学生目睹其形, 耳闻其声, 突破时空地域的限制。
3.2直观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教学活动是在大量实践过程中进行的。这一过程既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更重要的是它要体现该课程的情境性、实效性。创造一种情景交融、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是非常重要的。而Role-play把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直接显示出来, 使教学内容简明易懂, 缩短了教与学两者之间的距离, 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从而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比如, 在讲授到“态度改变”的知识点时, 组织学生扮演“主管说服员工”的情景, 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到改变态度的有效方法。在讲授激励理论的应用时, 模拟办公室环境, 灵活运用激励理论达到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Role-play的教学方法, 最大优点在于其实效性, 学生从多元的视角体验到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 在认知和情感上产生冲突, 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和体验。同时, 可以促使参与者换位思考, 与角色同感共鸣, 在不自觉中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事实证明, 采用Role-play的方式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强化了学生的刺激反应过程, 诱发大脑迅速做出反应和加速记忆, 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长期以来, 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应试教育, 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 大部分本科生甚至研究生掌握的只是“哑巴英语”, 并不能使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双语课, 由于主要是以授课老师在课堂用讲授为主, 因此即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词汇量得到了提高, 其听说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训练。而Role-play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白。由于组织行为学课程是用英语开设, 因此Role-play也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在Role-play中, 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 同时还得到了英语听说方面的训练, 加强了用英语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4Role-play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针对组织行为学课程及学生的特点, 笔者认为Role-play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专题的Role-play, 二是自由的Role-play。
4.1专题的Role-play
所谓专题的Role-play, 是指由教师给出一个主题, 并划出一定的范围, 学生的Role-play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比如, 在讲解关于“冲突的管理”的内容时, 教师首先根据学生数量, 把学生划分为2-5人一组。然后每组其中一名同学扮演supervisor (主管) , 其他同学扮演subordinates (下属) 。由于教师提前布置了主题, 因此, 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翻阅大量的报纸、书籍, 努力查找出合适的表达方式, 并进行了英语口语的充分练习。由于进行了充分的课前准备, 因此, 在课堂的表演中, 学生就能充分发挥主观性并能临场发挥, 最大量地应用专业知识, 收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们亲身参与到活动中, 而不是被动参与, 所以积极性很高, 专业知识的准备非常充分。另外, 由于被要求事先不能通气, 活动完全即席进行, 所以学生们对可能被问及的问题准备得非常细致, 俨然自己就是角色本身。
4.2自由的Role-play
与专题的Role-play相对应, 自由的Role-play强调的是“自由”。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个人爱好, 自由地选定角色, 选定场景, 并任意组合。在此阶段,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一些要求:比如Role-play时间的长短, 内容覆盖的范围, 等等。
采取自由的Role-play的时间一般为学期已经过半。在这个阶段, 学生经过初期的几个月的学习和练习, 已经储备了一定量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技能。知识信息量的增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使学生扮演角色时的自信心大大提高, 同时, 角色的选择和扮演也较单一的Role-play要丰富生动得多。
在自由的Role-play活动中, 小组的成员一般多于专题的Role-play。这样的Role-play一般有一个大的主题, 学生通过几个角色或者变换角色来说明主题的思想内容。笔者曾经选择过的主题有: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hoice of Communication Channel, Group Decision Making, The Conflict Proces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等等。
由于自由的Role-play给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思想的机会, 它在某种程度上比专题的Role-play更具有挑战性和难度, 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知识准备和语言操练。但是, 也正是这样的知识准备和语言操练, 使学生巩固了专业知识, 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 从而达到了本课程要达到的目的。
5教师在Role-play中的角色
Role-play的应用, 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演, 首先要求教师应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 能够号召、鼓动学生由积极参与到主动创作。其次, 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精神状态必须远远高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状态, 在扮演导演角色即进行关键性专业指导的同时, 也应注意鼓励成绩欠佳、性格内向的学生,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且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与不可或缺。因此, 教师在Role-play这个活动中的角色是组织者。
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这个特殊的课堂上, 教师的组织者角色首先表现在宏观控制上。教材内容量大, 而且琐细, 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在每一次具体的Role-play活动中, 要有一定的引入、示范、启动和总结。
引入的时候, 要围绕教学内容展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创造气氛。示范主要讲解一下内容的特点和语言要求、活动的做法和具体注意事项。启动比较简单, 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好地配对组合成组。活动结束时, 教师应进行一定的总结。作为教师, 首先要肯定学生在这个创造性活动中的努力和成绩, 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 鼓励学生的信心。
笔者认为, 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在一堂课结束后, 学生能熟记课本当中的概念、理论, 或者能熟记英文版教材中的单词或短语, 而是在学生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后,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分享所获取的信息, 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能提出新问题, 发现新问题, 并向他人或其他信息来源获取答案。这才是这门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6结语
总的来说, Role-play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各种潜力。学生的表演才能、语言天赋、编写创作能力、组织能力等都被调动起来运用到课程的学习中。是体验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由于使学生之间得以进行积极的交流, 既深化了专业知识, 又锻炼了语言熟练的表达, 因此, Role-play在组织行为学课程双语教学中的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必将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戴川.组织行为学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 2009, (21) :152.
[2]王秋令.角色扮演法在管理类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6) :112.
[3]廖红.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8, (10) :299.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8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政府职能
Discussed the government behavior the function which constructs in the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Liao Hongzhi
Abstract:The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 achievement enhances the farmer organization degree the effective form,in reality receives more and more many attention.This article develops the function and the government and between the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s relations through the analysis government in the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how emphatically to well displayed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in the farmer movement to organize cooperatives construction to do has served as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words:The farmer cooperative economy organizationGovernment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3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5-0057-02
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产生,它保持了农民产权的相对独立性,又实现了生产的专业与联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制度创新,是市场主体寻求降低交易费用与抵御市场风险的结果。国外一部分发达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步较早,已在组织形式、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可借鉴的宝贵经验。目前我国农村仍以单个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难以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保护并提高自身的社会经济效益,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如此,我国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仍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协调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并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有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因此,国家应十分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而对于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的我国,探讨如何理顺政府与农民合作组织的关系,有助于找到政府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中的准确位置,合理评价政府行为。
1.政府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关系
1.1 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让许多人至今“谈合色变”,就农民来说他们担心当前的合作经济组织会重蹈当年的覆辙,带来的灾难大于既得利益,而对其他一部分人而言,他们认为不能再以政治力量压制市场经济,因而主张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要完全放开,给予合作经济组织“绝对自由”,政府只作“旁观者”。事实上以上两种认识仍未把集体经济与合作经济区分明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的是合作经济道路,是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自发产生组织联合的动机和愿望的结果。而依据我国国情,农民缺乏自我组织的能力和经验,经济、政治的客观环境还在许多方面限制着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主、客观上都需要政府进行引导和支持,而不是竭力地弱化、消除政府的作用。政府通过进行合理有效地扶持,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保护农民利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维护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而依托微观经济主体来实现宏观层面的管理与规划。
1.2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纽带”效应。
在我国的农民合作經济的发展中,部分人还会有这样的顾虑:如果合作经济组织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成功,那其目标最终是否伸向政治领域而发展壮大为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政府又该如何控制?由此他们主张政府加大干预力度,牢牢握住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脉络。笔者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了。的确,当前西方国家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长的政策环境是宽松的,而且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有力地推动政策立法,保护成员免受损失。但目前我国农民的市场化组织程度较低,基层合作经济组织数量较多,越往高层次,无论是纵向的或横向的联合都较少,更谈不上政治力量。再者,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与政府进行良好地沟通与合作。一方面,它对外牟利,对内维护成员的利益,可作为政府在对外贸易谈判时的得力助手甚至是主要执行者,向政府反映并竭力谋求本组织成员的利益;一方面,政府的许多农业方面的政策方针可以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来制定和实施,间接地使农民受到引导,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实现建设“和谐农村”的目标。因此,政府也应该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连结效应”和“纽带功能”。
1.3 国外示例。
综观世界范围内,许多国家都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技术的等多方面的扶助措施,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政府的支持与保护为这些国家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立法和支持政策,为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以日本为例,其各级政府与各级农协是一种联合协作的关系,不具有行政命令权,政府制定了如《农业协同组合法》等法律条款,明确界定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名称、目标、章程等问题,为合作组织运行提供可靠法律保障,政府还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了如各种税收信贷优惠、财政补贴支持、教育技术支持等扶持措施。而合作组织则在政府提供的较为完善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为其成员提供生产和生活方面的方便和服务,组织成员之间开展互助。
1.4 小结。
综上所述,结合国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当前我国实际,笔者认为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对合作组织进行“全力扶持、适当干预”,既不可完全放手,又不宜粗暴干涉。在职权范围内努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规范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即可。笔者在云南省勐海县调查实践时,从部分政府部门负责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那里也了解了他们对于政府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看法。他们中多数认为,以当地实际为前提,政府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引导是非常必要的,关键是转变职能、转变观念,提供良好服务,做好群众的“贴心人”。
2.政府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浅议
明确了政府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者间的关系和政府对于农民合作组织建设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理清政府推动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思路,找到相关政府行为的合理依据。
2.1 因地制宜,更新观念,找到合理的发展原则。
这属于意识层面和制度建设方面的问题。要想认真地为百姓做事,给农民实实在在的利益,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好、发展好,必须先从意识和制度上有一个总的指导方针和发展原则。
我国各个地区在自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方面存在差异,农户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组织能力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不同。因此,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规范和发展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寻求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尤其在初始阶段,应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需要和创造精神,引导其多领域、多形式地互助联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在我国发展历程并不长,改革开放后二十几年的时间还远不能达到其发展的成熟阶段。正如其他新生事物一样,其发展总要经历发育、成长、成熟、壮大的过程。因此,政府部门应多研究并遵循经济规律,充分考虑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时机成熟时当然及时引导,若时机未到则需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在发展中寻找或创造出机遇,而切不可盲目定指标,随意使用行政命令,有条件的可先进行试点示范和推广。
2.2 继续推进法制建设,保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序运行。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新兴市场主体,其行为应得到有效规范,利益需得到有效保护,从而使其在法定活动范围内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依法管理农民合作组织也是各国的共同特征。如日本的《农业协同合作法》,德国的组织法、税收法、竞争法和基本法等,都对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管理原则、机构设置、分配、解散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从而给合作经济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法律支持。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首部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它将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这也可以作为我国合作经济立法的一个里程碑了。然而,我国其他的法律法规没有或很少涉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规范问题,现行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尚在零乱状态,不成体系,人们较为关注的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支持方面也是仅有条文而缺乏可操作性。由此也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地位模糊,运行机制不规范,与非农合作组织混淆。单是设立和登记一项,登记部门就有工商局、民政局、科协及其他农业行政部门多个。
因此,加强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制建设成为组织自身发展和政府依法行政的双重需要。具备了鲜明的市场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参与竞争,发挥组织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在此,笔者对将要正式施行的《合作社法》有几点不成熟的想法。一是这部法律基本规定了与合作社发展相关的从登记到解散的内容,基本参照并符合国际合作社的相关准则。部分内容如成员权利义务、组织机构等还是较为详细的。而涉及对合作社的扶持政策时仍稍显得笼统概括,缺少实际操作内容。二是既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也就不应对如专业协会、行业协会等其他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视而不见,对它们也应及时出台相应法规进行规范。当然,我国对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立法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探索。
3.落实扶持政策,做好服务工作
3.1 合理运用经济杠杆,给予有效资金支持。
加入WTO后,我国农业将受到不小的冲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虽是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方式,可毕竟发展还很不完善,力量相对弱小。因此,政府应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积极扶持,给予必要的照顾。可安排相应资金以项目形式作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金。鼓励甚至是强制性地保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相关金融部门获得所需贷款,结合合作金融的改革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税收方面,尽可能减轻农机组织的税负,给予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3.2 规范市场环境。
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防损害农民利益的垄断经营行为,同时,坚决查处农业生产资料的制假贩假行为。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打破部门和行业分割,加快建设农村农产品、信息、人才、技术等市场,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3.3 完善农地制度,搞活土地流转。
可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农村土地经营权制度进行创新,引导农民实行以土地入股合作。应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并加强其法律建设,建立相应的价格评估、地籍管理制度及中介机构,同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既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也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
3.4 进行教育和培训,拓展人力资源。
一方面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观念的教育和知识、技能的培训,使之深入了解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功能和运作过程,转变观念,运用先进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农民群众始终是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培训等方式努力培养一批有经验、懂技术、善管理、富有创业精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3.5 提高科技转化率,加强农技推广。
科技兴农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让科技真正在农产品产加销过程中发挥作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应继续探索农技推广部门有效发挥作用的途径,为农民群众及时获取市场、技术等的信息传递与指导提供方便,也为科技转化的成果得以实现创造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之路还很漫长,政府应对此有长远规划,努力形成扶持引导其发展的长效机制,实实在在地“惠农”。
参考文献
[1] 李成贵.《建立农业支持政策体系的探讨》,《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第1期
[2] 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一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04年第11期
[3] 孙亚范.《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4] 赵凯.《中国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 篇9
注意事项:
(1)请大家压缩文件后提交作业,文件大小小于10M;
(2)作业一旦上传,教师批阅后,不得再次上传。教师批阅前,作业可以重复提交,后一次提交的作业数据自动覆盖前一次作业数据;
(3)提交作业前请自行确认所提交作业内容,乱码、抄袭、与作业要求不匹配内容均将批阅为0分。
(4)提醒大家:作业文件打包压缩前的格式最好符合word的相应版本,以避免无法正常打开的问题。对于提交内容显示为乱码的作业,可批阅为0分。
一、名词解释(10小题,每题3分,合计30分)
1. 人格:指人类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并在不同时间、地域下影
响着人的内隐和外显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
2.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
应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与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3. 行为:是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主要的手段,主要表现为生存行为,如取食、御敌、繁衍后代
等,而研究生物行为的学科称之为行为生物学。
4.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5. 组织变革:指运用行为科学和相关管理方法,对组织的权利结构、组织规模、沟通渠道、角色设
定、组织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组织成员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等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调整和革新,以适应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技术特征和组织任务等方面的变化,提高组织效能。
6. 群体结构:指群体形成的现象,在原生动物、海绵动物、刺胞动物、内肛动物、苔藓虫类、石勃
卒(海老鼠)类中有许多例子。工作群体不是一群无组织的乌合之众,工作群体是有结构的,群体结构塑造着群体成员的行为,使我们有可能解释和预测群体内部大部分的个体行为以及群体本身的绩效。
7. 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
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
8. 领导权变理论:“权变”一词有“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的意思”。领导权变理论主要研
究与领导行为有关的情境因素对领导效力的潜在影响。该理论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中,不同的领
导行为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又被称为领导情境理论。
9. 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说,组织
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等。狭义的组织专门指人群而言,运用于社会管理之中。
10. 领导:是领导者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运用权利向其下属施加影响力的一种行为或行为过程。领导
工作包括五个必不可少的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即客观环境)、职权和领导行为。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共20空)
1. 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2. 工作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座谈会)、(电话调查)、(二手资料法)、员工记录法。
3. 需要理论常被用来解释如何激励人的行为,比较为人所熟悉的理论包括(成就需要理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需要层次理论)和()。
4.(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主要有七种,除了压缩工作周、工作分担、弹性工时和在家办公外,另
外三种(工作丰富化)、(工作扩大化)、(工作轮换)是更为常见的方法。
5. 组织变革总是存在着程度大小不同的阻力。组织变革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起来包括(心
理上的抵制)、(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社会原因)。
6. 常见的沟通障碍包括(地理障碍)、(语言障碍)、(心理障碍)。
7.(晕轮效应)是指当知觉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
征的一种知觉偏差。
8. 管理方格模式是一种领导行为理论,其所描述的81中模式中((9.9)型管理)为最佳领导方式。
三、简答题(5小题,每题6分,合计30分)
1.简述能力的概念与类型?
答: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完成活动质量和数量水平的个体心理特征。
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必备的基本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特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能力指完成某项专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画家的色彩分辨能力,音乐家的音色分辨力等。
2.怎样促进沟通?
答:(1)鼓励双向交流。需要向员工传递的是重要的信息就是,对任何问题的解决办法,永远决不会单向的信息交流,而一直都是交互式的,让所有人都参与讨论。
(2)尽力扩充渠道,为了激励员工参与交流活动,需要各种不同的正式与非正式交流渠道。正式渠道包括提出建议的流程、企业内部网上的论坛或者反馈表格等,非正式渠道可能包括部分职员的开会和其他类型的面对面交谈。
(3)建立信任氛围。组织对于员工意见的处理方式也直接影响到今后的能够收到什么类型的反馈信息,如果员工知道,即使最尖刻的评论也能得到积极、诚实的回答、还会有任何记恨,员工就会产生信任感。但如果他们的反馈被忽视,或组织是作表面文章,或员工遭到了报复,他们就不再诚实的反馈信息了。
3.划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依据是什么?正式组织的特征有哪些?
答: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划分依据是:组织目标不同。正式组织有具体的目标,非正式组织是人们在彼此的交往中自发形成的。
正式组织的特征:(1)组织目标是具体的。(2)正式组织的权力具有强制性服从的特点。并且还有正统性,合法性和稳定性的特点。(3)正式组织的结构一般具有层级式的等级特点。
4.简述人类动机的强化理论?
答:强化理论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提出的动机理论。斯金纳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 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因此强化理论也称为修正理论。
5.领导与管理区别?
答:(1)领导者是变革者与规划师,管理者是维持秩序的执行者。
(2)领导者应能超越现实与制度,管理者是无情与遵照。
(3)领导者在队伍前面示范,管理者在队伍中间控制。
(4)领导者给出方向,管理者寻找方法。
四、论述题(1小题,每题20分,合计20分)
谈谈你怎么来看组织管理中人际关系所起到的作用(如在沟通、管理、对群体行为的影响等等)。答:人际关系学者把管理的注意力带到人的心理因素的作用方面来,强调从人的本质行为之中激发出无能动力的思想发展过程。那么,任何组织是既要同人际关系的个体和群体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又要与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谁若能自控情绪,把握情绪,利用情绪,则他具有特别的智慧,就能高人一等。而这种智慧的获得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天的培养和学习而具备的一种素质和修养,一个组织的当事人,不管你如何雄心勃勃、能力非凡、头脑清晰、机智果断,忠实可靠、训练有素、责任心强、精明机敏、办事老练、遇事冷静、睿智独到并且情趣横溢。但是,如果不能与他人很好的相处,搞不好人际关系,就决不能提升高级职务,不管你在专业上多有能耐,身体多么棒,如果你缺乏对人的本质的了解,与群体的融合能力很差对你周围人的真诚和热情以及同他们建立牢固个人关系的能力缺乏,就会极大的限制自己能够取得良好成效的发展。作为一个组织管理者他首先要熟悉人,了解人,才能拿控人,管理人。所以他必须弄明白有关个人,群体行为的好些问题,-这是他协调群体行为的基础。至于如何协调群体行为,实现目标管理,那么关健就是:一要紧紧抓住目标,二是善于协调人际关系。目标可以使人际关系具有何心力,群体行为是否协调又对目标的完成越决定性的作用,再者,人际关系的沟通对于组织工作十分重要。现代管理十分注意意见的沟通,有人认为:一现代管理就是意见沟通的世界。意见沟通一旦中止。这个组织也就无形宣告寿终,所以,一个组织与上级、与下属、与周边意见的沟通做到从大处著眼,合情合理,积极清明,对于促进团结,正确决策,协调行动,保证集体的新
【组织行为学课程建设】推荐阅读:
组织行为学课程12-13
《组织行为学》课程06-04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12小时11-20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7学年《组织行为学》课程复习题11-08
应用组织行为学07-22
组织行为学教案05-29
公司组织行为学06-04
组织行为学辅导11-23
组织行为学自考12-03
组织行为学笔记整理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