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2024-06-27

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通用4篇)

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1

语文“四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课改实施方案(讨论稿)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创造过程,尤其是语文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不能采用一种绝对固定的方法和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但同时又不可否认,在新课标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有时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呈现一种相对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程序形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本学期县局的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语文学科准备扎实有效的开展新课堂改革,构建有趣、有效的课堂,突出“自学探究、以读促教”的教育理念,试行“四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建课堂模式——四段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以“四段式”为核心,分为六个环节:

(一)、导

1、导入新课

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变地导入新课。可以根据上下节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讲一些小故事或案例,也可以通过歌曲导入,甚至可以通过讲述与课文有关的电视剧的环节或者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小品的片段导入。总之,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一上课就活跃起来。

2、出示自学导纲(目标导航)

自学导纲要以课标要求为依据,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获得新知。

导纲是学生自学的纲,也是教师辅导的纲。纲是切入点,用纲把字词句篇的学习和读写能力的训练同时展现在每个学生面前,使学生按照导纲的要求和顺序,边阅读边思考。自学导纲一般分为三大段,第一段是学习字词等基础知识。第二段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第三段是培养读写能力。通过读写训练使学生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自学题纲由教师提前拟好,在电子白板上展示(导纲可以借鉴《七彩课堂》的导学案)。讲几句导语,然后引导学生按三段式提纲进行自学,每完成一段,教师即进行点拨矫正。

(二)、学——探究质疑: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学探究——前置性学习)。学生在自学导纲的指导下,初读课文,发现自己尚未掌握的字词,借助注释、工具书求得新知识。以导纲中的问题为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并就文本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可以是字词句的理解,也可以是对人物的评价,或者是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质疑等。并且要做好记录,以便小组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自学探究过程进行调控,掌握好的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推广和指导。

初读课文一般来说,可以有四个环节组成(也可称为初读课文四步法):大声读、读通文;静静读、初会意;揣摩读、初悟情;反思读、读出疑。初读课文时,一定要让学生有时间充分的读书,从而很好的去完成初步阅读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语感、丰富积累、提高阅读能力,也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环节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前完成,要根据课文的难易程度而定)

4、研读课文,加深内容理解。(感悟质疑——组织化合作)深入阅读、分析课文,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具备即时组织能力,将学生的众多问题纳入到课文教学目标的轨道,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质疑为抓手,组织学生有序地研读课文,有效地解决疑难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就下结论,或者进行简单地否定,可以先交由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合作解决,教师也可以作为学习的一员平等参与讨论。

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并结合各组学生的质疑调整合作学习的任务、目标,然后每个合作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组织合作学习,教师注重巡视,分组指导。此环节要保障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切实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注意小组内评价)

研读课文也可以有三步研读法:第一步,根据导学纲,确定研读的目标,即要解决的问题。可以根据单元导读和课后题等,把握目标和重点。第二步,敢于质疑释疑。置换角色研读课文,大胆质疑;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全面释疑、准确释疑。老师要做好指导。第三步,提炼精神营养。研读课文时,要切入现实生活,根据时代需要,提炼精神营养,发挥语文人文性的功能。

(三)、展——合作汇报

5、品读课文,自主欣赏感悟(赏析展评——课堂展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或感受最深的内容(或字、词、句、段)进行朗读,并说明自己喜欢的理由。对于精彩的段落,也可以引导学生熟读精思,或熟读记诵,或深入赏析,或延伸思考,或即时迁移„„这一步骤中,可以是学生的继续“发现”,也可以是教师高屋建瓴的讲解。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比前几个环节有更为明显的“获得”。

品读要求一个“深”字,解决“深入课文”的问题,解决课文“如何好”“为什么美”的问题。“品读”是一种“铺展”的艺术,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再表达的艺术。教师必须有深厚的品读功力。对于课文,要花时间、动脑筋去读。要把理解、分析、品评、鉴赏眼光深人到课文的深处,细细地咀嚼、深深地钻研每一篇课文,力求发现其深刻奇美之处,以便教学中能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

在这一环节中,重视的是品读感悟,重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品得细,品得深,品得美。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生成问题的利用,抓住时机适当点拨。

6、回读课文,总结评价(再悟提升)

这是课堂教学中知识和方法的梳理与归纳,也是学生阅读后思想认识的提高与情感的升华阶段。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原先那样要求学生“你应该学到什么”、“你应该记住什么”,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归纳一下自己通过阅读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是情感认识,也可以是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谈在写作上的启示等等。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发言机会,学生的发现会远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这些内容又正是我们阅读和教学的目标之所在。

(四)、练——拓展提高

7、随堂练:学生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后,再通过随堂练习进行巩固,通过精讲多练完成学习目标。练习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体验成功的愉悦。

8、课后练:通过课后适量作业与阅读,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四段六环节”只是课堂教学的大致思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课型和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处理,不可一味地拘泥于形式。)

二、课改预计要呈现的目标:

课改的核心是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主动阅读、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四段六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重在体现以下几点: ①品味感悟式:六个环节都是以朗读为抓手,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与思考,达到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

②质疑探究式:教师鼓励学生小组探究、质疑或提出异议,以问题作为学习的目标,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参与认知过程

③求真研究式。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发现知识为目的,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思考、探究,寻求文本意义的新解、深解,它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确定任务——通读课文、了解大意——自主合作、研究发现——展示成果、交流汇报——梳理归纳、探讨升华——当堂巩固、拓展延伸

三、在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模式

1、转变教学观:从“传道”、“授业”、“解惑”走向“教学相长”,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

2、转变教师观:从“讲学”走向“导学”,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究、自主学习,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交换意见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

3、转变学生观: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学习方式,增加课堂上学生参与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充分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才能让学生学得有趣,学的有效!

(二)、构建合作小组、改革评价机制

“四段六环节”教学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所以学习小组的合理构建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等,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然竞争创造了条件。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与组员,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组员实力要相当,组际之间的综合水平要基本平衡。要特别留意为班上的特差生、“调皮王”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代表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还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1、培养一名得力的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小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

2、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积极向上、富有新意,有利于凝聚人心。3、注重小组评价和奖励:有评价才有调控,有奖励才有动力!(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激发学生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开发他们的潜能,乐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总之,我们的“四段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最终要体现的目标是“自主探究、以读促教、以导学代替教学”!

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2

1《园林规划设计》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园林规划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对高职高专初学设计的学生来说, 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比较薄弱, 图纸表现能力也较差, 会说不会做, 眼高手低, “一遍式”的学习方式已不符合学习规律, 因此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设计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 模拟性训练及实战性训练, 按照一定的教学步骤反复训练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因此提出 “四段六步”教学法对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学情分析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吃苦的精神是有的, 但对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很是薄弱,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引入优秀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的学生网络基础普遍较好。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加强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 不断开展第二课堂教学, 拓宽知识面。

我们的学生年纪轻, 思维活跃, 设计灵感多, 这对于设计的学生来说是好的, 但有些同学图纸表现能力较差, 会说不会做, 从而导致眼高手低。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加强模拟性训练, 同时更需要实战演练, 学做一体化。

鉴于以上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教学中为学习而设计了 “四段六步”教学。

3“四段六步” 教学设计理念和优势

3. 1核心概念的界定

3. 1. 1四段

(1) 基础讲解阶段———理性认识;

(2) 案例分析阶段 ———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渡;

( 3 ) 模拟训练阶段 ———尝试性设计;

(4) 应用创造阶段———实战操作。

3. 1. 2六步

第一步: 项目导入, 通过说明, 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深度要求;

第二步: 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项目要求, 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内容;

第三步: 制订计划, 包括人员分工、设计方法、流程、材料和监督检查计划等;

第四步: 组织实施, 按照计划和设计程序, 各司其职, 分工协作, 把握进度和质量要求开展设计工作, 同时实施监控;

第五步: 检查修改, 在工作中和工作完成后, 按计划组织检查, 根据问题的复杂程度制定修改策略并及时修改;

第六步: 验收评价, 师生共同评价项目成果以及工作方法, 委托方审核图纸、验收, 对施工单位做技术交底。

3. 2优势

3. 2. 1符合认识和记忆的一般规律

坚持理性—感性—尝试—实践的循序渐进的记忆规律, 采用由浅入深、“多遍式”的学习方式, 增强学生的学习技能。

3. 2. 2更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意义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 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四段六步”教学设计的具体做法及效果分析

根据目前园林行业常见的绿地设计分类, 选择道路绿地设计、广场绿地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单位附属绿地设计、滨水绿地设计、公园规划设计六大项目作为 “四段六步”具体教学项目。每个教学项目中安排若干工作任务, 每个工作任务的内容按照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分析—临摹训练—应用创造等四段进行组织。其中应用创造阶段按照获取项目—确定任务—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修改—验收评定六步进行组织。

4. 1基础讲解阶段

4. 1. 1具体做法

让学生对所学的项目有个最初的理性认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 这一阶段是必须的, 重点是教师要控制理论讲解的量, 够用就行。比如针对城市道路绿地设计这一项目主要讲解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相关道路术语、横断面布置形式、人行道绿化带、分车绿带、 道路节点、街道小游园设计要点等基础知识。

4. 1. 2效果分析

理论指导实践,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项目有个最初的概念性认识, 以至于不会对后面的实践教学产生盲目性。

4. 2案例分析阶段

4. 2. 1具体做法

选取国内外经典景观案例进行分析。教学目的由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概念认识转向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典型的案例举一反三, 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 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4. 2. 2效果分析

学生对所学的项目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以道路绿地设计为例, 从案例库中选取不论是从设计理念、文化修养还是植物配置、景观结构分析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江阴市周庄镇世纪大道绿地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

4. 3模拟训练阶段

4. 3. 1具体做法

选取长三角地区的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临摹训练, 优秀的设计案例不仅可以熏陶学生的园林修养, 而且对优秀案例的理念、表现技法等有一个由理性到感性的过渡, 从而对园林规划设计程序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以道路绿地设计为例, 选取了兴九滨大道景观设计项目进行模拟训练, 这个案例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可操作性强, 表现技法优美, 实施教学时数为第一课堂2学时, 第二课堂6学时。

4. 3. 2效果分析

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临摹和项目模拟训练, 逐渐掌握技巧及其规划设计要点。在训练前, 安排优秀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临摹, 并进行必要的案例分析与操作, 使学生对优秀的园林设计其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

4. 4应用创造阶段

应用创造阶段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 采用六步教学法, 实行公司化运作模式展开教学。加强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 让学生及早地进入专业角色。

以城市道路绿地设计项目教学为例, 由教师围绕专业能力培养和专业知识模块引入启东中央路东延段道路绿地设计, 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具体目标和任务是完成方案文本及各种设计图纸, 实施教学时数为第一课堂12学时, 第二课堂12学时; 在对启东中央路东延段道路绿地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 成立了依托项目的学习小组, 共分4组: 标段1组、标段2组、标段3组、标段4组, 每组又分具体的功能组、方案组、文本组、汇报组, 每小组设立组长1名。

项目组成员互相协作, 共同完成项目。在验收评定时, 学生 (乙方) 向教师 (甲方) 进行汇报, 教师认为做得好的方案会被选入园林设计工作室进行继续加工, 进行市场化运作。

在组织实施中, 首先进行现状调查, 对地形、植物和地区文化的调研, 提高学生现场勘查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然后从功能、技术、形式、环境诸方面综合考虑设计, 确定设计理念、风格、方法、内容等。在方案分析与确定阶段, 把握空间尺度及竖向变化, 进行平面规划布局。教师指导并修改学生的方案。设计图纸表现阶段, 提高学生用手绘或计算机软件绘制设计图的能力。

检查修改: 检查功能合理性、设计内容统一性; 进度、错漏、技术、规范性检查; 图纸汇总、制作初稿、进行方案汇报; 根据甲方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验收评定: 引入企业评价。委托方审核图纸、签字验收, 对施工单位做技术交底。

5应用中重点解决的问题

5. 1各阶段优秀设计案例库的不断储备更新

在实施 “四段六步 ”教学过程中, 对案例的选择应把握好其难易程度, 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 由于其具有时效性, 因此对这些优秀的设计案例仍需不断储备并及时补充更新。

5. 2加强课程第二课堂学习的建设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 在课程教学中, 为推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进入第二课堂, 笔者所在的课程组成立了园林设计社团, 社团自成立以来, 已完成我院体育馆西侧8 000m 2绿地、茅山校区、图书馆北侧、 组培中心周边、茶园路两侧绿地、科技示范园大门、禾木研究所等多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方案, 这些方案大多为学院绿化工程所采用。

将园林设计工作室机制引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一次成功尝试, 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3进一步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

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大与企业合作的力度, 争取引入更多的设计项目到教学实践中,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燕.“五步教学法”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 2005.

[2]韩雪.《园林设计初步》项目化教学初探[J].中国园艺文摘, 2012 (1) .

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3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可见,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于一体的一种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转变: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和探索,也有利于增强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以及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为了更有效地把探究性学习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校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不断探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法宝,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形成了一种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导学导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即“四个阶段”:探究的准备阶段——探究的实施阶段——反馈顿悟阶段)——总结延伸阶段;“六个环节”:即情境导入——揭示目标——自学指导——质疑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总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主体,把握教学深度,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性学习带给老师的更大挑战,这种探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总之,“四段六环节”模式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每一位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自主、全面发展,并非易事。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许多弊端,如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书本轻实践,重做题轻思考,重讲授轻探究。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仅仅停留在介绍写作背景、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主题、分析写作特色等程式化教学的层面上,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过程中,这种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客观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漠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他们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淡化了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语文学习,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相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在平时的备课中,教法学法一起备,注意设计学生共同参与的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教学环节。

例如,笔者在设计《孔乙己》一课时,在主备的基础上,笔者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设计了“当孔乙己遇上范进”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将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及小说内容、写作特点等进行对比式探究,然后让学生想象二人相遇时的情境和故事,讲给同学听,并形成600字左右的文字。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参与,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取了成功。一则新颖而独到的教学设计一定会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就。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探究的习惯。笔者在教学《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时,首先,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主动提出各自的问题,然后,从字词、背景、论文要素、驳论方法上分类组织讨论,对角度独特、见解新颖的问题与发言及时表扬与肯定。然后以同学们目前所在班级为例,提出如“城关初中九年级(8)班失掉自信力了”的问题,引导同学们课内训练。这样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尊重学生差异,允许学生大胆“说不”,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确切地说,笔者对“异口同声、整齐划一”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反而更欣赏学生经过思考后所传递出来的正能量,哪怕是错误的回答,笔者也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笔者总是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先交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站在自己的立场、角度上去思考,有时学生所想到的,连教师和编者也未必想到,对于这些独特的见解,笔者如同对待初春的嫩芽一般,百般呵护珍惜,因为这些是笔者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得到的,标志着他们在思维和表达上都已上升到一个成熟的新阶段。

4.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曹刿论战》一文时,笔者让学生对人物进行分析评论。刚一开始,同学们的态度比较一致,赞扬曹刿,批判鲁庄公和乡人。这时笔者就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辩证地分析事物,再启发他们重新思考。结果,同学们进行了新的评论:有的从乡人角度立意,抨击乡人缺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心;也有的说,不应对乡人过分指责,他的态度可能事出有因,也许是鲁庄公不能“取信于民”所致;有人批评鲁庄公不善战,急躁冒进;还有人对鲁庄公进行了赞颂,认为他任人唯贤,敢于启用人才,重用人才,今天仍要发扬这种精神。同学们高涨的情绪和热烈探究的浓厚氛围构建了较为理想的课堂。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中需要学生培养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四段六环节”作为探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又能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相结合,是一种很合时宜的教学手段。当然,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在教育实践中还有很多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学习、探索、实践,从而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让语文教学异彩纷呈,发挥语文学科最大的教育价值和人文内涵。

课堂教学四段六环节教学模式 篇4

东陈小学胡盈

六孔竖笛与我国传统的竹笛相似,相对于八孔竖笛简单易学,一吹就响,一学就会。它的音乐优美动听,低音浑厚结实,高音清脆明亮。学校自从开展文体“2+1”活动后,它就自然成为我校的艺术项目首选,活动的开展也很好地推动了器乐教学,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音乐活动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作为音乐教师,自然就担任起这个教学任务。但是对于低段二年级的竖笛教学,由于学生乐理知识的薄弱,刚开始还是让我感到无所适从,在教学中产生的一些困惑引发我去慢慢思考研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从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在此,笔者就谈谈自己在低段六孔竖笛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以身试奏,激发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我在刚开始教授竖笛时为二年级学生吹奏了一曲《龙的传人》,音乐伴奏加上竖笛轻扬的音色,学生们立刻被折服,他们在惊叹之余脸上写满了羡慕和崇拜,原来这么一根小小的竖笛也能吹奏出如此美妙的音乐,大有势必要好好学的势头。我就此顺势利导,然后随手翻开音乐书吹奏了他们熟悉的音乐,看,等你学会了你也能吹奏出所有我们学过的歌曲了。为了持续他们学习的热情,以后的每堂课我都会吹奏一曲美妙的乐曲,这样课堂的主体被激活,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手势引导,规范课堂

对于竖笛,刚开始学生很是新鲜,但又没有学会如何吹奏,在老师没有允许的情况下,个别学生会尝试吹一吹,但吹出来的声音很尖,很刺耳,严重影响课堂气氛。所以教师在课堂上用各种手势引导学生规范吹笛,这一点很重要。教师一边要示范,一边要兼顾学生,这时候手势的引导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是这样做的:食指扫过全场,就是表示要静下来;只动动手指,表示指法练习,不出声;指指嘴巴,手口协调练习,发出声音;一、二、三、四组的轮流吹奏就用手势一二三四表示,结束时收回手势。经过几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其他学生也会充当起监督的工作。这样,竖笛教学就能有序的开展了。其次演奏时要整齐统一,音量要一样起伏,如果教师在学生的演奏过程中,用语言会打扰到音乐的整体性,也不能很准确的描述抽象的旋律走向,用指挥手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也才能很专心的演奏。

三、循序渐进,增强信心

学习演奏音乐,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一些基本乐理知识,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身掌握的知识不多。比如说识谱这一块,学生还是刚刚起步,只认识字母谱,如do、re、mi、sol、la,对于基本的节奏型,学生掌握的也只有 × ×、××、×-等。我就将这些分散到演奏音乐的学习中,等学生对竖笛指法基本掌握后,再安排一些简单的练习曲,如《打鼓》只有re、mi两音,用G大调吹

奏只需按最上面一个孔便可吹出;然后再到自编练习曲如:1 2 3 | 11 | 3 32 3 | 21||,最后加上sol、la,两个音如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化整为零,使学生感觉到竖笛并不是很难的,而是只要用简单的几个音就能吹出曲子,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竖笛的信心,从而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掌握。

四、强化训练,奠定基础

竖笛演奏的基础如F调(全按做5)各音的指法、吹奏竖笛的气息、演奏的姿势等,在竖笛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在指法练习中,我先从单音练习开始,再到乐句,最后到乐段。我经常采用的是慢唱乐谱,学生按指孔,老师边唱边示范边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有时难的指法如“单音4”“乐句中出现连续的3432、5654”等音就要反复多遍,或者是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纠正,才能慢慢熟练。等指法练熟了,再加上竖笛的吹奏,如单音的“T”双音的“TK”通过气息的调整,学生的吹奏效果也就提高了。就演奏音乐而言,仅仅知道怎样演奏是不够的,它要求学生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和娴熟的演奏技能,这样就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多次的重复,才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当然仅仅是课堂这点时间是不够的,所以我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做好功课,组长和班长做好监督,在下一堂音乐课中回课检查,给学生一些压力还是必要的。

五、及时评价,适时肯定

对于刚接触竖笛的二年级学生来说,刚开始演奏时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二年级有个别学生的手很小,要他完全按住指孔,那也是有一定困难的,有时手按得比较紧,吹出来漏气、音不准那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及时的进行评价矫正,不仅不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更是不利于进一步的学习演奏。我在每一次教完一句简单的乐句,都会按小组进行轮流试吹,关注小组的集体音色,然后从中找出不协调的声音,再进行单独指导。这样在每一次的教学评价后,班级的个别“掉队生”也不会掉离的太远,然后在他们有所进步的情况下,及时肯定,以增加他们的信心,不至于完全脱离队伍。也能使整个班级的吹奏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对于班级里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我也总是尽可能让他们展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试奏,在班级里得到及时的肯定,让其他学生感受只要跟上老师的步伐,大家都可以有这样的表现,这样使学生及时的具有成就感从而对演奏音乐的学习乐此不疲。

上一篇:关于立春的美文:立春闲絮下一篇:县矿产品税费统征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