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精选8篇)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1
“抓纲务本”,按时代要求,扣学科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内容。
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之一在于教育目标的不同。小学思品课是让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
本学科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着重培养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指导行为,使学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较之以传统的思品教育来说,“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课教学既重视知识积累,强调知识结构,还体现了其强调培养能力、强调教师要重视据大纲要求,扣教材本身,从思品教育的整体性、阶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统一考虑教学目标,从而在思品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毕》要重视启发学生从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动物们在山羊老师处学习的不同态度及结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从而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中段《什么是勇敢》要透过文字、结合图画的理解,教会学生分析懂得勇敢与逞强的区别,激励学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学习。高段《给小燕的回信》则应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众多感人至深的尊师故事中去体验,激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深切体会到老师的崇高而伟大,他们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由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制订好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学生“五爱”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责任感得以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这门课程,体现了学生变机械接受、机械模仿式的学习为接受与发现有机统一的创造性的学习。
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志趣和创造能力。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创造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不同之一还表现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不同之上。实践证明:树立全面的教学任务观,渗透创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学活动结构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养小学生创造志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2
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是关键因素。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不能只满足于“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 应形成多层复合结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教育特点, 不能停留在单纯知识传授, 还要善于理解学生心理, 捕捉学生内心感受, 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与情操。教师除应注意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能力、专业技能外, 更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心理品质, 从政治、道德、知识、能力、心理、审美等诸多方面提高自己, 使其全面发展和综合提高, 成为全能型、开拓型、创造型的教师。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在逐渐扩大, 并向着独立化、具体化、明确化、有序化和整体系统化的多方向发展, 符合未来社会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被开发, 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功能也在不断地拓宽, 以期和社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只有根据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确定下来的目标, 才具有方向性, 现实性, 才有可能实现。所以, 要完成学校体育的多种功能, 就必须建立学校体育的“多极化、多方向”的目标体系。
1. 突出发展身体增进健康的根本目标
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教学强身健体的功能决定了各国依然将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作为首要目标, 但已不是唯一目标。加拿大学者提出促使所有学生身体健康的目标,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增强健康;美国的最佳体适能教育计划提出了以健康为核心的教育目标;英国全国体育教育大纲把“增进学生的健康”作为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日本保健体育指导纲要把“增进健康, 提高体力”看作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2. 培养学生身心健康适应社会需要
现代社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对人的生理、心理、人际关系等产生极大的影响,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日益显示出必要性和迫切性。因此体育课程的设定应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提高体育课程目标。充分发挥其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等功能。
3. 重视体育的娱乐价值和终身体育思想
激发学生参加运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现代社会越发注重生活的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学的娱乐价值得到重视和开发。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技能, 重视学生身心特点与运动特点之间的联系, 改革教学内容, 培养学生热爱运动的态度和自觉参加运动的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 这一趋势还将进一步得到加强。培养锻炼能力要比提高运动技术与体能水平还重要, 强调要使学生都喜爱体育, 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并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愉快的享受, 激发长期参加锻炼的兴趣和欲望。
4. 注重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教学对个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要明确目标, 使学生懂得合作与竞争的意义, 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 更要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 通过运动表现自我, 发展社交能力, 增进对能力各异的人的理解, 培养竞争精神;强调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团体学习精神。
二、体育教材内容的改革发展趋势
21世纪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时代, 体育教材应与培养学生能力和未来实际需要挂钩, 使一些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的体育内容纳入体育教材, 使教学中的体育与生活中的体育更加接近, 使教材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让学生能学习和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 教材应反映体育学科的基本结构, 增加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比重, 使学生便于学习。第三, 教材应多样化, 除必修课外, 还应开设各种类型选修课,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四, 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增加体育史、教学和训练范例、评价标准和方法。既学习体育知识, 又巩固专业知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并使教材在今后的实践中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总之, 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 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三、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趋势
在体育教学中, 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体育基础, 在实现体育多功能目标的基础上, 注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提倡自主学习、自主锻炼, 促进他们体育素养的形成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因人而异地发展他们的特长, 开发个人的潜能, 树立终身的体育思想。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因此必须优化体育教学方法。首先,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 坚持体育教学的全面性, 摆正健身体育教育与培养体育专门人才教育的关系, 树立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以普及为主,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全面培养的观念, 使教学向“启智、求知、调心、育人”综合多样的方向发展。再次, 教学由“健身型”向“社会娱乐型”拓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 学校体育教育必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从健身型向娱乐性方向拓展, 即创造出新型的教学方法, 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学校的体育教学就是要把快乐还给学生, 学生在体育课的活动中气氛热烈、兴趣浓厚、自主性较强, 充分体现体育课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方法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应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积极的情感能构成强大的驱动力, 从而推动着人们去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在体育教学中要发展学生对某些项目的情感, 应重视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兴趣特点, 引导学生正确展现自我, 熟练掌握技术, 形成良好的运动技能。第四, 体育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平时的教学中主动和学生接触, 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健康状况, 对所教的学生切实做到心中有数, 才能对症下药。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使他们既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又能够看到希望, 从而促使师生间得到情感的交流, 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的发展, 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四、结论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教育理念, 到教材内容、方法, 直至评价体系的整体改革。从单纯的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为中心的传统思想中解放出来, 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 追求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全面发展, 注重人格培养。体育教学还要挖掘体育教学中对人的人格精神的教育因素, 使“育体、育智、育神”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促进对人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丰富教学手段。体育教学要有阶段性, 不同的阶段要有不同的任务, 有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克服目前体育教学严重重复的现象, 创新教学形式。体育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陈琦.现代体育课程发展趋势.体育科学, 1998 (5) .
[2]纪斯超.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难点.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9 (2) .
[3]马艳红.高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趋势及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 (6) .
如何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 篇3
现结合三节课,谈谈如何运用好“课文”这个例子根据目标选择内容:
《永远的歌声》教学目标:
①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②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章“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教育。
③从词语的替换对比中明白用词的准确更利于表达真实的感情。
围绕这三个目标,刘老师在课上设计了品味“放学的路上……使劲地点了点头。”“而眼尖的小兰……一条一条地穿起来……”等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真挚的爱;“献”可以换成哪个字;引导朗读“摸呀,捉呀,追呀,堵哇”等词,体会抓鱼动作的词语。基本达到三个课前预设的目标。但是在“引导学生想象捉鱼的画面”环节上,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就把答案暗示给了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进行“写”的训练,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于最后一环节“我们还可以以怎样的方式开头呢?”听课后觉得这对于实现目标没有意义,可以删去。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
①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会“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求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②能理解“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准确运用这些词说一句或写一句话。
③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到:内心活动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年龄小,但遇事能马上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并能比较快地做出决定。
④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到“我”此时被黑暗、寒冷、孤独,危险包围着,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说明“我”既是一个勇敢的孩子,又是一个有头脑的孩子。
⑤学习第四、五自然段,初步培养学生自救意识和野外生存的能力。
这节课的目标设定时,把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混淆了,比如目标①、③、⑤是属于教学任务,不是教学目标,应当不要。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确定为:1.课文选择了什么场景进行描写?2.文章是怎样描写场景的?3.文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心理的?确定了这三个目标后,教师应选择文中的其中一个场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而后利用学法迁移,放手让学生自学理解其他几个场景描写的段落。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训练了学生,一举两得。
《理想的风筝》教学目标是:
①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之情。
②品读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文章的表达效果。
听完这节课,再回来看教师课前预设的两个目标,发现课上只是实现了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却没有实现。并不是教师没有安排教学内容来实现这个目标,而是学生对于老师在课上的“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感悟景物描写的表达的效果”这一环节积极性不高。我觉得,这节课的目标可以是:1.学习“选择典型事例写一个人”。2.体会景物描写对人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三节课的“听—评”,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必须了解: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教学时应该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我们在课前就应该确定好教学目标,而后每一个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必须指向确定的目标。那该如何确定目标呢?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材,再依据“课文特点”“单元导读”“课后练习”等确立好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4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是第二单元的一篇重点课文。讲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目标是,“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在字词的疏通上应该没有大问题,字词内容的梳理完全可以在课前完成,这样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听《高山流水》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形成感性的认识,另外,让学生在反复和诵读中相互交流中也很好地弥补了鉴赏的不足。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熔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必须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第一个目标主要是通过分析琵琶女和白居易这两个失意人的人生经历来达成,我在课堂上呈现了白居易的生平经历,引导学生分析了三、四两段能够体现琵琶女人生遭际的段落。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了“天涯沦落人”的悲剧情感。
而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诵读、共同分析等方法让学生齐心协力找出使用比喻手法的八个经典句子,并根据注释感受期间音乐的旋律变化。之前已分析过琵琶女的颠沛人生,对抑扬起伏的音乐旋律的变化的对应关系也就了然于胸了。
这个课设计的美中不足是容量偏大,课讲不完。若要快速讲完,学生们就得做好预习工作。否则出现的另一结果是课讲完了,学生的音乐、对文本的感悟并没有绝对的同步。
附:《琵琶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两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情感。
2、共同分析运用多种手法(重点是比喻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高超技法;并通过分析乐曲旋律的变化,感受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教学重难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最大的优势是学生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但对学习资源的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概括能力不够高,学生对琵琶的了解不多,想象和联想能力还不太强。
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诗是唐诗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尤其是对琵琶声的音乐表现手法非常丰富,应引导学生多多诵读,品味语言的艺术魅力,感悟意境,特别是集中描写音乐的第二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可以加强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一箭双雕。
学习课时:三课时,此为第二课时。
学具准备:语文课本 导学案 同步练习册 学习过程:
一、导入语:
播放名曲《高山流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生各抒已见)
师小结:从同学们表达的感受可以看出,用语言来表达音乐的感受可以说是比较难的事,大家知道音乐并不是实实在在,可感的、可触摸到的实物,它是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的。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就更罕见了,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描写音乐的极品,堪称“千古第一音乐诗”。自唐以来历咏不衰,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好,首先来看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也就是这首诗的序言。
二、体悟感情
(1)诵读小序:思考小序交代了什么事?
转换语: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由此可知,这篇叙事诗的目的不在于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而在于抒心中的感情,浇心中的块垒。
(2)遭贬的诗人在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后,产生了心理共鸣,这共鸣化作了一句千古传唱的诗句,这句是?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小组讨论: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请同学们联系课文三、四两段和导学案上所提供的白居易生平经历,想一想诗人与琵琶女身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附诗人人生经历)白居易: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29岁进士及第,32拔萃登科,35岁授翰林学士,36岁授左拾遗,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明确:①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自言本是京城女——我从去年辞帝京)。
②彼此都怀才不遇(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才华横溢)。
③彼此都遭遇不幸(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但“商人重利轻别离”,只能“梦啼妆泪红阑干”——因直言进谏“谪居卧病浔阳城”)。
小结:尽管诗人与琵琶女的社会地位悬殊,生活态度也有所不同,更是素昧平生,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失意者天涯沦落、同病相怜,故诗人在听曲之后,产生了共鸣,咏叹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题。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演绎了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三、分析鉴赏琵琶女的演奏。
转换语:唐宣宗李忱曾写诗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高度赞美了白居易的代表作品《长恨歌》和《琵琶行》。毋庸置疑,本文的音乐描写就如诗中所言,早已妇孺皆知、千古绝唱。关于音乐,文章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江头送客忽闻琵琶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此处是侧面烘托音乐之美;第三次是在最后一部分“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侧面烘托琵琶声悲伤凄切,表现了音乐给作者的震动。这两处描写都是略写,趋于简单。
在这三处描写中,以第二处描写最为经典。大家请看大屏幕。
第二次演奏:江上聆听琵琶曲(全班齐读)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请找出描写音乐的八个比喻句,并思考这八个比喻句分别描摹了音乐的哪些特征?(2)、从琵琶曲旋律变化的描写中你能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变化的轨迹吗?请从诗文中找出证据说明之。明确:(1)、八个比喻句及其描摹的音乐特征
经典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 柔美细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畅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抑郁
银瓶乍破水浆迸 高亢激越
铁骑突出刀枪鸣 雄壮气势
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促急迫
转换语: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乎情。“不得志”是琵琶女琵琶声中倾诉的主题,那么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你捕捉到琵琶女的情感和生活变化轨迹了吗?好,有请第一组代表发言。(2)琵琶曲旋律的变化和琵琶女情感变化的对应关系:
1、浔阳江口,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低沉抑郁)
2、强烈的生活反差勾起她对往昔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急切愉悦)
3、好景不长,时光不再,生活变故,门庭冷落(幽愁暗恨)
4、渴望爱情抚慰,但薄情丈夫却重利轻别离(高亢激越)
5、收束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愤激抗争)
小结:这节诗歌中,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等艺术手法,以声喻声,写出了音乐的五彩缤纷和疾徐抑扬的变化,使诗与音乐达到和谐灵动的境界,使我们领略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同时通过乐曲的变化,表现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真真如诗人所言:“我闻琵琶已叹息。”
四、背诵琵琶曲部分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感受人物命运的悲剧情感,领会运用多种手法描绘音乐形象的写作特点。“枫叶四弦秋,枨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诗人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天涯沦落”道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情感体验,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
六、课后作业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闻筝
【明】 康海
宝靥西邻女,鸣筝傍玉台。
秋风孤鹤唳,落日白泉洄。
座客皆惊引,行云欲下来。
不知弦上曲,情切为谁哀。
【注】康海(1475—1540)明代文学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他本抱负宏大,不幸因罪落职,遂狂荡不羁,郁愤终生。
比喻(1)诗的颔联蕴含丰富,请简要赏析。
(2)诗的后两联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西邻女弹奏的?请概括分析。
答案示例:(1)颔联是表现西邻女演奏筝曲的:天上白鹤长鸣,地下水流回旋,充塞其间的又是落日的余晖、习习的秋风。颔联用比喻、通感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诸方面,描绘了西邻女所蕴含的那种孤高、凄清、深沉的音乐境界。
(2)①颈联选择“人”的反应和“物”的表现用侧面描写和夸张手法表现西邻女弹奏的神妙:座客们引颈谛听,天上的行云也要下来看个究竟。②尾联用疑问句,既正面写出了筝曲的凄切哀伤,也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坎坷命运的哀伤及对社会的隐忧。
板书: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声中诉悲情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5
——如何精准把握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和目标?
石门寨中学 戴春艳
确定教学目标主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读教材,知道教材这一课讲什么内容;第二步看课标,尤其是课标解读,看看每一内容要求的范围、程度;第三步做学情分析,了解在这个问题上学生的已知、需求和困惑。分别从三个方面来跟大家谈一谈吧。先从教材说起,教师应该怎样围绕教材内容设定教学目标?
一.如何围绕教材内容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我们所用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的认真思考,层层的审核,应该说其中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典型和有价值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最重要资源。教材内容是根据课标及具体教育目标,精心安排且适合学生学习、参与、活动、体验、内化及实践应用的综合内容。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部分内容中,思想品德学科的教材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情境化:教材以图片、故事、心理测试等方式创设了学习的情景,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平台。
生活化:教材的设计就是以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为背景,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为背景,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学生面临的生活问题,注重从学生生活感受中总结提高,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得出结论。
思维化:教材用设问思考、讨论争辩等方式呈现了思维的过程,在过程中注意形成概念、观点、结论,帮助学生体会与感悟,避免灌输给学生,即使是有些定论性的东西,也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活动化:教材的每一个观点的介绍和形成都是借助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使课文生动形象,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而且使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综合化:综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体现在教材上,如一册教材中,既有心理、品德的内容,也有法律方面的内容。体现在问题中,如对同一件事、同一个问题从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角度去探讨。
“我与他人和集体”的教材内容,是围绕学生的交往展开的。必须理清教材内容,才能找准知识点,才能明确教学方法,从而设定恰当的教学目标。要准确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领会,从对教材整体性的把握,如一册书或一个单元的设计意图、逻辑结构、中心内容等,到每一课到底讲了几个问题,关系是怎样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等都要梳理清楚。理清教材内容,可以简要地概括以下几点。
1、研读教材,首先要读标题,标题是其下面内容的中心思想,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如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课题为《多元文化“地球村”》,通过课题名称可以看出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其次读内容,以明确每一个中心思想下面包涵哪几个知识点。如第五课下面有两个框题《世界文化之旅》和《做友好往来的使者》,可以看出本课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文化,体会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二是面对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如何在保护好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加强不同文化沟通了解,使本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弘扬。读标题,要讲究顺序,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从单元到课到框题到目,只有按照这种顺序读,才能不丢失任何一个知识点,才有可能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而把握好教学的侧重点和角度。读内容:具体到每一课,首先要看正文宋体字,共分几段,都有哪些内容,每点内容有几个层次。再看虚线框部分,展示了什么案例?设计了什么样的活动?提出了什么问题?与正文是什么关系?教材中的资源链接和名言警句是什么?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取这些连接和名言警句?——这些为知识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
2、把握教材还要理清关系,也就是要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如教材正文内容有两种字:宋体,用于表达和分析基本事实,一般概念、观点和结论。楷体,用于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资源,如介绍有关事例和资料等。宋体字内容是教学的结论和正确导向,要求学生懂、信、用,文字表达准确、规范。如:
楷体字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或为学生活动提供活动设计、引导和素材,增强教材的可读性,活动围绕教学内容,趣味性强,文字活泼。
教学中准确分析其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关注点,如对学生 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的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技巧的培养等,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策略——确保能力目标的设定具有实效性。
3、挖掘教材就要 “找讲点 ”即教育价值。比如说,教材讲解是否到位?哪些点可以忽略?哪些点可以补充进来?归纳的结论有无其它可能?特别是对学生道德认知、道德判断等方面能否带来改变与提升?“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主要体现在八年级的教材中。八年级是学生向青春期过渡的主要时期,面临因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引发的心理矛盾,需要帮助他们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指导他们处理好不断扩展的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交往关系和权利义务关系。八年级教育的主题是学会交往与合作,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弄清楚这些,就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找到了支撑。
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二框《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教学中,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常鸣老师这样设计了教学过程:
这样的问题设计并不是引导学生关注某一个知识点,也不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引导学生理解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时,如果大家都嫌麻烦、费事、抱着没多少钱就算了的态度,那么我们就无法对经营者进行监督,更无法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市场环境。这里面渗透了教师对教学内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深入理解。在教学即将结束时,常老师又设计了一个环节: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作为消费者个人,不要发票可以得到优惠,如一瓶饮料等,于自己是有利的;但是从国家的角度而言,餐馆就是在偷税漏税,损失的是国家利益。教师在这里是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个消费者的责任。这一课的教学中,常老师对教材教育价值的挖掘很到位,而且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了教学始终。
二.如何依据课标恰当设定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部分由三方面内容构成。一是“交往与沟通”,这一主题主要围绕青春期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而设计,共分为五个教学内容点。前两个内容点介绍了交往礼仪、交往与友谊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后面分别从与父母、老师、同龄人交往的三个侧面,提出了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进感情与建立友谊,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等要求。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知道交往、礼仪与友谊对个人生命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意义,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孝敬父母,增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与能力;积极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增进与教师的感情;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分寸。
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教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从两个字“您”和“怹”入手,解释了对人的礼貌首先是尊重,就像这两个字一样——把人放在心上!而且,这个设计还引导学生理解,礼貌绝不是个人的事,它一定是在与他人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不容忽视的。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快乐以及对人生发展的价值,愿意做有礼貌的人,乐于以礼待人。
能力目标:逐步学会以礼待人,与人交往时做到语言文明、态度和气、举止优雅,并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
知识目标:懂得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现。
不难发现,教师的这一设计,准确的切入到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所以精准把握《课程标准》对教师恰当设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有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在集体中成长”,这一主题主要围绕初中学生社会性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而设计。五个教学内容点分为两个层面的关系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二是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在集体生活中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的关系,要求学生自觉做到换位思考、宽容他人、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平等待人,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实现自己在集体生活中的更好成长。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的力量;学会理解和宽容,尊重、帮助他人;敢于竞争,善于合作;努力做富有正义感的诚实人。
视频: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 常鸣老师八年级上册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三框《平等尊重你我他》的教学片段。常老师创设的三个情境:
在学校遇到校长、老师、清洁工和保安,你会怎么做? 平等待人与尊老爱幼是否矛盾?
坐地铁,遇到衣服很脏、汗味很重的民工,你是什么态度?
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最后得出:“平等尊重——尊重他人的劳动、不用语言和行为侮辱他人”。
这一设计是在对《课程标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完美地落实了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突出了思想品德学科的学科价值。
三是“权利与义务”,这一主题围绕与初中生密切相关的权利和义务而设计。五个课程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及其行使的要求,进而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经济权利、消费者权益,并促使其履行相应的义务。与这一主题相对应的总体目标是: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认识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教育权利、经济权利和消费者权益受法律保护;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公民的权利,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义务会忽视。这就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不断的强调自己的权利,把自己在生活遇到的一点点的侵权行为就上升到法律的高度,觉得任何人对自己的一点侵权行为,都应该告到分院、赔偿损失。因此,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有意识的进行引导。在八年级下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老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出示材料,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些姓名给生活带来的是便利还是不便?
学生认为姓名权就是名字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愿望、喜好、个性等来决定,是纯粹自己的事情。面对越来越多奇、特、怪、异、生僻等姓名的出现,带来的社会交往的问题和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明确权利的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姓名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它关乎个人与他人、社会的交往。于是教师又出示了这样一张幻灯片,引导学生不要忽略,即使个人的姓名权,其中也包含着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而这正是教师教学目标的落脚点。
三.怎样分析学情为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现在大家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共识,依据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依据学情来确定教学难点,可见了解学情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也知道,学情除了是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它还是确保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关键。
了解学情是教学的出发点,科学的分析学情,才能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提供依据。学情,就是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经验等在内的总和,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对学生情况的分析,还应该包括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庭教育状况)、思想状况、道德发展水平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等。一般在思品学科的学情分析中主要包括一下几方面主要内容:
(1)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认知障碍;
(2)了解学生的思想需求和道德需求,把握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分析学生学习教材的思想疑点和道德认知困惑;
(3)了解学生思想行为上的亮点,将之作为教学资源。在“我与他人和集体”这一部分内容中,学情的分析主要应该围绕学生在交往中遇到的烦恼、问题展开。只有准确的了解了学生的状况,才能使教学设计有针对性,设定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并能通过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否则,往往使得教学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首先,当前教育改革和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接受和存储知识。这必然要求老师更加关注学情,才能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其次,学生自身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现在的学生有着丰富的信息来源,头脑中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加之学生个性的自由释放和家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社会上的一些影响会通过家庭传导给学生,掌握住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使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要做到有效分析学情,应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思想和行为进行观察,并经常做一些小问卷、简单的访谈,了解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整体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发育特点。在思想品德课日常教学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及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学情的准确分析与把握,与恰当设定教学目标、有效设计教学活动、合理选择教学策略等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很多老师日常教学主要是凭借教学经验和随意性观察,但是要使得对学情的分析更具科学性,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有意识观察法及建立学情档案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使用,应本着短小、简单、易操作的原则,在帮助教师有效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又不给教师增加过多负担。如针对一课时教学内容设计问卷,问题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和认知水平,不引起学生反感;把有主题的访谈落实在与学生的随意交流之中,但要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养成平时有意识观察的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增强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的能力。
四.如何把握教学重点
1、什么是教学重点 ?
所谓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安排教学结构的主要线索,是教师必须着重阐明的部分,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部分。
2、教学重点应具备哪些特点?
(1)应当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最具有影响、起关键作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带有结论性的基本观点。
(2)应当是与当前社会生活或学生思想实际密切联系的、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3)应当是教材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交叉或有关联的、对多学科综合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有影响的概念、原理和观点。
3、教学重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的确定教学重点。
(2)学生实际: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重点应该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立的。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状况,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往往通过课堂提问、课后辅导、分析试卷等方法,分析学生的疑难所在,以之作为今后教学相应内容是确定重点的借鉴。
4、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教学重点?
(1)分清主次。特级教师支玉恒说:“那种把教材所有内容无巨无细都钻得深而透之做法,并非聪明之举。如果进而把这些内容都纳入教学计划当中,则更是弊多利少。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浅尝辄止、水过地皮湿式的教学,也是绝对不可取的。因此吃透教材,首先是吃透教材的重点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可以围绕中心问题合理变动顺序,力求从系统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中心环节,做到既有中心、又有向心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2)围绕重点作必要的补充,以求课堂讲授内容具体、深入、明确,使重点更加突出、丰满。对于非重点的教学内容,则予以适当精简,概而述之。
(3)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予以切实保证,使重点部分得以讲清讲透。
5、课例
课例 1:《做诚信的人》 课标要求:“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障碍分析:
1.“怀疑”:现阶段的初中生是在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对当前社会诚信的失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小被家庭和学校告知,要提防社会中的不诚信行为,使得他们对社会产生一种怀疑和提防的心态。
2.“矛盾”:学生渴望得到的与其说是诚信的人格,不如说是防止欺诈侵害的技巧;他们既期盼社会诚信状况的进步,有时自己又做出不诚信的行为。
3.“盲目”:学生尚未把自身行为与诚信明确建立联系,对自身行为所带来的诚信后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根据这样的学情,可见,帮助学生认识到诚信是赢得社会信任的基础,赢得他人和社会的信任对于提升自我价值、抓住人生机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很必要的。最终确定的教学重点:诚信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产生追求诚信人格的渴望。
课例 2:《心有他人天地宽》
确定的教学重点:在我与他人关系不同层面的问题情境中,如何做到宽容,宽容的表现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重点,分层次设计问题情境,突出教学重点。
五.如何确立教学难点
1、什么是教学难点 ?
教学难点是相对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思想实际水平来说的,是指教材中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或接受的那部分概念、原理和观点。
2、教学难点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1)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较好地理解。
(2)在学习新的概念、原理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作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知的困境。所以,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的内涵是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难点问题。
(3)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即已学过的知识在对学习新知识时,起了干扰作用,因而在已知向新知的转化中,注意力常常集中到对过去概念、原理的回忆上,而未能把这些概念、原理运用于新的学习之中,反而成为难点。
(4)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越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理解。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是教学中的“大难点”。因此这类内容在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选择上都是难点。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难点做出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教学中的主观主义和盲目性,切实做好理论联系实际。
课例一:《做诚信的人》
教学难点:领会诚信的核心是善,能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做到诚信。
确立的依据是: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诚信具有复杂性和情境性,学生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各种诚信行为背后的核心,才能真正增长诚信的实践智慧。
课例二:《心有他人天地宽》
教学难点:宽容是有原则的,宽容不能突破维护社会正义的底线,这要求学生既要宽容大度,又要坚持原则。确立的依据是:初中生尚未建立牢固的是非观,缺少辩证智慧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因此,帮助他们理解“宽容要有原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例三:《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教学难点:掌握换位思考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落实“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确立的依据是:现在的独生子女自我中心意识强,往往关注自身多,不习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体验别人的情感世界,在实际的道德实践中,不会换位思考,也难以与人为善,以致伤害他人情感的事时有发生。所以要进行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育。
课例四:《我有肖像权》
教学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权的义务。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接触法律知识,对法律赋予公民肖像权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中对别人肖像进行恶意丑化的行为,或在网络中恶搞别人肖像、擅自使用他人肖像、以营利为目的侵犯他人肖像权的行为,又给学生的认知带来的混淆。而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观点又较为抽象,故成为难点。
课例五:《财产留给谁》
教学难点:当继承权发生争议时,我们应有的态度:既要依照法律规定又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确立的依据是:初中学生刚学习完法律之后,倾向于用法律手段来解决一切问题,这对启发他们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来说,之前的内容可能会起到负迁移的作用,故成为难点。
3、如何突破教学难点
突破教学难点的方法很多,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直观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感知,如多媒体辅助法。
(2)创设情境、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由抽象到具体,由一般到特殊。
(3)补充材料、化解难点。对于一些结论性难点,化解的方式是需要引进一些典型的事实材料,并以材料为依据进行分析,从而化解难点。
(4)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运用对比方法区分各自的特点,如表格比较法。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6
【摘 要】SQL Server数据库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课程,是衡量计算机技能的重要指标。如何定位课程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是SQL Server 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内容选取依据,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对 SQL Server 数据库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0 引言
由于数据库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数据库课程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数据库课程已经成为各类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点主干课程。
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是程序设计、信息管理与网络维护等方面重要内容,是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针对程序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网络维护工作岗位的必备的知识体系,是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如何定位SQL Server数据库课程目标、选取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调研一些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以及完成数据库的开发和维护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SQL Server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成为能够胜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1 课程的整体能力目标
(1)能够使用SQL Server 2008进行物资管理系统服务器端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安全性、完整性控制;(2)能够利用SQL语言对数据进行查询、更新、统计操作;(3)能够根据需求独立设计小型的数据库系统。
1.2 课程的单项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关系数据库理论设计小型数据库系统;(2)能够将数据流图转换成E-R图,并进一步转换成关系模型;(3)能够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会建立索引,并能使用约束、默认、规则等对象对数据库的完整性进行管理;(4)能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5)能够使用SQL语句查询数据表中的信息;(6)能够创建、删除、查询、更新视图;(7)能够创建、执行、删除存储过程;(8)能够创建和删除触发器;(9)能够使用系统函数,并根据需要创建用户自定义函数;(10)具有规范的企业编程风格、良好的排查程序错误的能力;(11)具有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作和学习能力。
1.3 知识目标
(1)理解数据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数据库设计理论和主要工具(数据流图、E-R图等);(3)理解数据库创建的语句格式和索引的作用;(4)掌握SELECT查询语句的基本格式;(5)理解INSERT(插入)、DELETE(删除)、UPDATE(修改)语句的一般格式;(6)理解视图的定义和作用;(7)理解函数的定义和作用;(8)理解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作用;(9)理解触发器的定义、作用和工作原理;(10)理解SQL提供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机制。以应用为核心选取教学内容
在大多数高校的数据库教学中,许多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授,由于这门课程的内容比较多,教学课时不足,一学期下来都在赶进度,教学重点不明确,知识传授全而不精,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也不知道数据库设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实现的,需要用到哪些软件工具,这对我们人才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在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信息社会,如果让学生掌握不了实际的应用操作的话,我们的教学只能说是失败的。为此,为了培养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我们必须对数据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取,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行从典型工作任务数据库应用与实践转化而来的课程开发和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合理选择源于企业、经教学理论加工改造的工作任务载体,以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为此,我们选择源于企业的物资管理数据库载体来组织教学内容。
教学载体的选择遵循开放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简单易理解四个原则。在课程内容确定过程中,教学载体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授课时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合适的教学载体,所选载体逻辑必须简单、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通常,载体未必能包含所有的知识点,可把载体未涉及的知识点作为拓展知识来教授。
本课程以一个项目、5个情境进行课程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以物资管理数据库项目为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序化为5个教学情境:数据库导论、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表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对象的设计与管理、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对于每个情境描述和分析中包含所学的知识点,将知识点的顺序按项目进行重构。教学过程示例
在实施教学时,一边实践,一边理论讲解,按照以下4个顺序进行课程教学。
(1)使用Excel完成物资管理
以下表
1、表2是某移动公司在开发物资管理系统之前,库管员使用Excel表格对物资进行管理的样表,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表格,在Excel中输入公式自动计算入库、出库、库存数量。
课程围绕物资管理数据库项目进行教学,首先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实际工作中物资管理的流程,所以,第1次课我就让同学们假设自己是某单位的库管员,单位领导需要及时了解物资的库存情况,让他们思考自己该如何管理,如何根据出入库明显,自动计算出月报表。使用Excel表格导入课程的教学,学生都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实用,所以效果比较好。
(2)使用sql server2008设计数据库和表
通过Excel表格进行物资管理之后,同学们对“数据”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熟悉了物资管理工作流程,这时,让他们提炼出数据库设计中所需要的数据信息,设计出物资管理数据库的表就不会那么深奥了。
(3)把实际的数据记录输入数据库
在学习数据库课程时,没有“数据”很多实践操作就无法完成,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输入只是几条有代表性的记录。
(4)在物资管理数据库中练习各种sql语句
有了丰富的数据记录,再让学生完成物资管理系统开发中,需要对数据的查询、添加、删除,汇总等各种操作,进行练习。结语
面对着数据库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应该不断地调整和改革,培养有创新型的人才,适用信息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课程内容的选取过程中应正确处理以下3个关系:
(1)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的关系
工作过程知识是职业能力中最为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部分。将陈述性知识与工作过程知识这两类知识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是课程内容选择的重点。
(2)必备知识与拓展知识的关系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未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选择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不过分强调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着力选择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另一方面,也要为学生长期的发展服务,为今后持续学习提供接口,适度增加拓展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关系
课程内容选择要正确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使理论知识更好地为实践服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整合,课程的内容多选自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中的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探索 篇7
分数加减法运算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内容。第一,分数概念与分数加减法运算的关系。根据分数概念的基本单位、组成及其意义,分数与分数之间可以进行运算,并形成分数运算的算理和基本法则。分数运算知识是伴随着对分数概念的理解而发展的,因此,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是基于分数概念的基本单位、组成及其意义之上的学习。第二,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结构关系。主要包括:(1)分数的基本类型——同分母分数与异分母分数;(2)最小公倍数与通分;(3)分数大小与运算。
分数运算是小学阶段数运算教学中除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外的最后一种数运算类型,其算理和法则与整数、小数的算理和法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算理方面,三者承担着数运算教学的共同育人价值。算法方面,整数和小数运算有横式和竖式两种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有化小数和通分两种方法,蕴含着“化异为同”的化归思想。这也是分数运算区别于整数和小数运算独有的育人价值。基于上述分析,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要实现如下目标:帮助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类型和过程,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体验并明确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并能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能主动联系所学知识经验,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转化”思想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的价值,形成问题解决的“类型—方法”的认识和思维策略。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 篇8
关键词:着眼发展 考虑基础 关注整体
过程哲学认为,世界是由过程构成的,过程就是机体各个因子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活动。以此作观照,我们发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老师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只是促使学生成长的一条途径,是学生整个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组成因子,以致在具体设定教学目标内容时,过分强调语文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较少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忽视整体系统的设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终极使命 育人价值的实现。由此,切实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就成为丰厚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不二选择。以下笔者谨以国标本苏教版六上《21鞋匠的儿子》的目标内容设定为例谈一谈相关的操作。
一、立足学科,更着眼发展。
任何学科教学活动,其首要的任务,都是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就语文学科而言,当然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仅限于此,那从教师的本职 “教书育人”的角度看,实际只履行了前一半“教书”的职责,而未能完成后一半“育人”的任务。为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就不能仅只着眼于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还必须同时关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才可算是真正履行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责任。基于此,我们在进行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时候,就必须兼顾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两个方面。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单从语文学科素养的角度考虑,笔者罗列了一下,要达成的目标不外乎如下几条: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尴、尬”和两个两会字“辱、豫”,能解释“名门望族、卑微、羞辱、开怀不已、毫不犹豫、尴尬、傲慢、静默、赞叹”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能概括课文内容,并感悟到林肯是一个宽容、善于演讲、具有平等思想的人;学习怎么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把握文章通过典型场景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林肯语言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林肯演讲用语的精妙。就学习的内容而言,基本只需要提供课文原文即可,基本不需要再增加其他学习内容。
如果以过程思想观照,上述确定的目标内容明显有失偏窄,因为很显然,以上目标内容的设定仅只关注了语文的学科使命,根本未考虑语文学习过程目标达成的丰厚性,因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行意行也会得到相应的培养和熏陶。为此,我们在确定具体的目标时,就还必须相机考虑诸如课前能主动开展预习、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学有疑难时能有效地与人讨论交流或请教师长、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能认真倾听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善于及时反思总结、欣赏林肯的宽容智慧并努力学习等目标,在内容方面,如果着眼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就不能只单单提供课文,而需要补充提供适量有关林肯的资料、写法特色相近的文章等。只有这样既立足学科,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才能使教学过程的实施更为丰满,教学效果的达成更为丰厚。学生通过这种目标引领下的语文学习活动,不仅能有效获得语文知识技能,更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
当然,上面着眼长远设定的目标很多都是每次语文学习活动都需要的,因此用不着每次都写出来,但在具体设计的时候,不写出来可以,但每一次设计时有没有这些意识,并能在相应环节中进行有侧重的渗透安排却是极为重要的。
二、依据课标,更考虑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就教学目标的设定而言,课程标准无疑是依据,是准绳,但问题是,课程标准仅只是对学生完成相应学段的学业后,应达到何种程度的一般性、基础性陈述,只具有标杆意义。所以,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面对的是一个个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学生群体,作为老师,就不能简单地机械搬用,而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标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与细化,然后再藉此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契合学生的实际,更能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成长。
《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如果单从对应的第三学段课标来看,要达成的目标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识字写字方面的,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尴、尬”两个生字,达到四会,并能在自主学写的过程中,姿势正确,达到一定的速度,写得美观,另外,还能自主学习“辱、豫”两字并达到两会;一个是阅读方面的: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相对快速地默读课文;练习提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的能力;能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课外能寻找并阅读有关林肯的相关资料或文章。
上述为《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确定的目标,粗一看,条理清晰,描述得当,没有任何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将这些目标放到实际操作中,特别是联系学生的语文实际基础对照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目标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实际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上述目标有识字的,有写字的,有朗读的,有理解的,有阅读的,有表达的,有积累的,还有拓展的,这么多的维度,现行的教学时空能完成得了吗?其次,上述目标中,对本班学生而言,哪些是新知,需着重学习,哪些是初步学过,需进一步学习,哪些已经基本掌握,只是需要巩固,哪些已完全掌握,可以基本不用考虑……一句话,上述需要通过五六两个年级的学练才应达成的目标,是否在这一课都需要落实?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由此,在确定相应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依据课标,更要参照学生语文学习的现实基础。
对这一课的教学,我曾面对过两届基础明显不同的学生群体。第一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因此,我经过分析思考,最终确定了三大块目标:学会基本的字词朗读、品读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特色和拓展阅读深化理解,在教学时,字词朗读教学部分略教,仅简单检查一下就过了,重点则放在了品读理解内容体会表达特色和拓展深化两目标的落实上,其中的拓展深化,我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了林肯的另两篇演讲稿,使学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品读语言的能力,更深层次地认识了林肯高超的演讲技巧,感受了林肯的魅力;对于第二届学生,由于自主学习能力相对一般,我设定的目标就相对较低,主要就是着力完成字词、朗读、阅读三方面的目标,拓展目标就定位为了解本课的背景,至于表达目标,由于本课不特别典型,所以,我最后就没涉及,学习内容方面也没补充别的材料,就集中研读了课文。最后的结果,虽然定的目标不一样,但无论是第一届还是第二届学生,教学效果都非常理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充分注重了学生的现实基础。
三、重视局部,更关注整体。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很多语文老师常常会这样开展语文教学工作,上第一课时了,便着手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要上第二课时了,再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这样的操作不能说不对,但如果从过程哲学的角度分析,明显有三个缺陷,首先是割裂。明明教的是同一个内容,但由于没有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整体系统的设计,常常就使得同一内容教学的各个环节严重脱节,甚至互不相干;其次是常有重复。很多时候,明明相应的教学目标在第一课已完成了,学生也已较好地掌握了,但由于两课时没有统筹考虑,在第二课时教学时又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进行着力突破;第三是常常造成必学内容和必达目标的遗漏。即有些仅着眼于局部根本设计不出的目标,会由于缺乏整体考虑,最终造成漏教。很显然,如果长期这样操作,就会使学生的学科素养产生结构性缺失。
由此,在教学目标内容确定的过程中,注重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实现目标内容确定的系统性、整体性,不仅关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部分甚至是每一个环节的目标内容设计,更关注设计系统整体的目标内容就非常必要。
就《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来说,我们可以首先根据课标、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先从系统角度设计总体的教学目标:学会本课两个生字“尴、尬”和两个两会字“辱、豫”,能解释“名门望族、卑微、羞辱、开怀不已、毫不犹豫、尴尬、傲慢、静默、赞叹”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能概括课文内容,感悟到林肯是一个宽容、善于演讲、具有平等思想的人;学习怎么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感受人物品质的方法;学习把握文章通过典型场景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林肯语言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林肯演讲用语的精妙;欣赏林肯的宽容智慧并以他为学习榜样;能寻找并阅读有关林肯的相关资料或文章;课外能独立自主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能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设计提供相关的学习内容,不仅提供课文,更提供林肯另外的演讲稿和同类的演讲稿、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等。
然后再设计课前、课中、课后各分环节的教学目标内容,具体可将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结合各分环节的特点,有机合理地分配到各分环节中。譬如对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要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这一目标,单靠一个环节根本完不成任务,必须靠课前自主练读、第一课时老师指导下的练读、第二课时深入理解后的悟读三个环节的连续递进实施才会最终达成预期目标。为此,在制订分环节目标内容的时候,就必须首先考虑对这一总体目标进行合理的层级分配,如预习达到初步的正确流利,第一课时做到完全的正确流利,第二课时做到有感情,特别是能富有激情地读好林肯说的几段话。其次考虑提供适合的内容。如课前自练只要提供课文即可,在第一课时,除了提供课文之外,还需选择提供一些相关指导朗读技巧的资料,第二课时,还需选择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林肯演讲中关键词句的背景性资料。这样,在目标内容的设计上,整体与局部有机结合,就能使我们的教学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从而实现语文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总之,我们在确定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时候,只有注重以过程思想为引领,充分关注目标内容设计的过程性,努力体现立足基础、着眼系统、关注全面的过程思想要素,才能使语文教学基于学科,又高于学科,达到圆满、丰厚的境界。
【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推荐阅读: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05-28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07-31
《五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09-25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07-14
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刍议07-22
体育教学目标有哪些08-08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生09-25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10-07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搭配原则09-02
谈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及策略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