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内容

2024-09-13

体育内容(共12篇)

体育内容 篇1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各种新颖的事物层出不穷,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生活的健康性,为此人们也注意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在生活的社区里开始推广各种体育锻炼活动,兴起了社区体育,并且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社区体育融入了地域的特色文化,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发展,展示了一个城市居民的生活特色。社区体育把社区里的居民组织起来参与各种健身活动,集体追求健康的生活理念,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鼓励人人健身,人人锻炼,还可以丰富地域文化体系,从而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城市的文化水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人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养成的体格和个性也不一样。如中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北方,北方人耐寒,体格比南方人强壮。同是水上运动,北方盛行滑冰,南方盛行游泳,气候的不同也会影响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发展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文化,这些地域特色文化不仅丰富了社区体育的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以继承和发扬,积极推广地域特色体育文化,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地域特色体育文化的内涵

我们知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产,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生产特色。同样地,体育文化也孕育在地方的特色环境中,具有自己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生活习惯

在城市里,人们多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白天工作繁忙,多把体育锻炼安排在晚上,且由于一天工作的辛劳,城市的居民倾向于选择平缓的“静运动”;而在农村里,村民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多把体育锻炼安排在早上或者在生产劳动中,在田间劳动的同时也得到了锻炼,而且比较倾向于消耗体力较大的运动。可见,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们的锻炼情况也不一样。

2、传统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也会影响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取舍。如有的地方舞狮技术高超,在平时锻炼时比较注重手脚的灵活协调性;有的地方比较流行举办龙舟赛,在锻炼上比较注重手臂手腕的力量训练。根据地方的需要,体育锻炼也会有所侧重。

3、地理环境

我们国家地形地貌各异,气候多样,人们依赖于地理特色发展体育运动。如有的地方瀑布河流较多,或者近海,可发展漂流或者游泳项目;有的地方崇山峻岭,森林密布,可发展攀岩、爬山等运动项目。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可利用天然的地理优势发展各种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

三、推广地域特色体育文化的途径

1、传承民间地域文化特色

每个地方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是地方发展的水分与营养。中国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流传至今,分布在各个地方,有的地方以剑术著称,有的地方以舞蹈见长,还有的地方以骑射出名,都是地域特色体育文化的表现。因地制宜地开展地域特色体育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发扬地域文化,还能够使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民间技艺得以继承和发展,世代传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加入时代元素,适应社会发展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家也在逐步与世界接轨,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所开放的城市不仅吸纳了投资资金,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深圳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时尚潮流更新快,各种交谊舞、瑜伽、健美操等一些外来的体育运动吸引了城市人的目光,丰富了我们的体育文化生活。如今流行的广场舞则体现了中国特色,在学习外国舞蹈的基础上自创舞步,穿上民族服饰,编上喜爱的民族音乐,成为社区体育的一大特色。

3、发挥体育名将效应

有些地方体育人才辈出,造就了一大批体育名将,带动起了家乡体育事业的发展。如“跳水皇后”郭晶晶活跃在体坛后,家乡河北也逐渐兴起一股跳水热潮,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跳水运动中来,推广大众化跳水。此外,还有NBA名将姚明大力支持篮球运动事业的发展,在上海也掀起了一股“篮球热”。还有中国金花、网球好手李娜,更是开创了中国的网球历史,在家乡甚至在整个中国都出现了一股讨论网球的热潮。因此,体育名将也能发挥效应,将自己取得的体育成就推广到家乡,为家乡的体育事业做贡献,丰富家乡的体育文化。

4、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说到底,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必须基于相关体育设施条件的完善配备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政府要做好硬件支持工作,继续增加对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为各社区居民添置足够的健身器材,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各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尤其是一些具有体育锻炼设施的学校和单位,要求定期、定点对所在社区内的居民进行开放,扩大活动区域,方便居民进行锻炼,防止居民因场地设施问题而放弃锻炼的现象发生,从设施配套的完善上支持居民的健身活动,使全民健身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推广,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地推广地域特色文化。

四、结语

地域特色体育文化与地方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密切相关,彰显各地方的体育特色,体现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不仅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还具有兼具健身、养生、保健和陶冶情操的功能。因此,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在社区里推广当地的特色体育文化,丰富社区体育文化的内容,把地域特色体育文化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来,能提高社区居民的体育兴趣,增强人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提升人们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意识,有效实现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改造和更新,注入时代活力,使之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体育资源得到了更多的开发和利用,各显特色的地域体育文化也被推广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地方特色体育发展的变革,丰富了社区体育的内容,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广地域特色体育文化,更新体育锻炼的形式,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体育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实现“全民健身”的目标,还有助于构建地方特色文化体系,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关键词:社区体育,地域特色,体育文化

体育内容 篇2

说到体育,我最拿手的`便是跳的一套动作;助跑,起跳,跳下,我的连贯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就连最难的跪跳动作都能一次成功,不费吹灰之力。

第二拿手的便是耐力训练—一分钟跳短绳;即使是这短短的一分钟,我也能跳130多下,而且中断次数极少!这里教你个诀窍:跳绳时一开始慢一点,中间快一点,累了再慢一点。

广播体操,同样是我的拿手好戏,手有力、动作规范……外加站立笔直,每节正确无误,快慢适当,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也经常参加校外体育活动,一次跑步比赛,一开始,我遥遥领先,一时疏乎大意,被人赶超,快到终点时,我破釜沉舟做最后一搏,终于以10秒8荣获第二名。

我喜欢体育的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小时候,我经常生病,于是,妈妈带我参加体育活动。虽然很累,但是我依然坚持,抵抗力变强了,我也渐渐喜欢上了体育。

初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篇3

一、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开发现有资源

教师要从运动的形式、规格、场规则要求出发,结合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能、个性特点特征方面,对体育运动

项目进行加工改造,使其成为确实有健身价值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材。这是体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途径。

例如,健美操又叫“韵律操”,它把音乐、舞蹈、身体锻炼融为一体,是一种既健身又健心的新型体育运动。它通过人体的动作、人体塑造充分挖掘人类创造美的潜能,有利于增进健康、促进正常发育以及普及和提高艺术修养。教师可结合健美操的特点加以改造,对于女生则辅以柔美动作,表现女性阴柔之美;对于男生则增加武术动作,显示阳光威武之势。

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开发还应当包括对常见的竞技体育项目的改造和利用,不少竞技体育项目,只要我们降低技术要求或器械标准,突出其健身与娱乐的功能,仍不失为受学生喜爱的好教材。其基本方法为:其一,简化技术结构,减小运动难度,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其二,降低负荷要求,使运动负荷易于控制在最佳范围内,满足学生健身需求;其三,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调整和转化传统教材的竞技运动特点,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教材的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二、以人为本,尊重主体,挖掘学生资源

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周围的一切,教师的视角和学生是不一样的,要努力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力求开发出来的体育课程资源是“学生化”的体育课程资源,这样学生才感到亲切,才能更好地融入课程。

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可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发挥,使他们真正体验到运动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如男生对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武术等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比较感兴趣,教师就可多安排这些活动;女生对形体、舞蹈、羽毛球等项目感兴趣,教师就要尽可能地在场地布置、教师的配备上满足她们。这样,学生就有选择余地,兴趣特长就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在选择体育运动项目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学习、锻炼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锻炼习惯、提高运动能力为指导思想,既要考虑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科学性,更要增加趣味性,让学生达到懂、会、乐的体育效应。如开展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知识竞赛、图片资料展览,组织观摩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

三、挖掘社区体育资源,拓展体育教育途径

社区体育是指社区群众针对自身锻炼需要,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健、美、乐为目标的社会文化体育现象。它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重要部分,是全面贯彻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综合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社区体育本身来自群众,扎根于生活,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开展社区体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运动习惯非常有效的途径。社区对青少年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影响力,必须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这个载体,积极吸纳与吸引社区各方与学校协同合作,这是保证素质教育顺利推行的重要举措。

社区体育资源十分丰富,一些具有民间特色的健身项目也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推荐下走进了校门,如当地百万城乡居民最为喜爱的健身体操、扇子舞、街舞、交际舞。

社会上还有许多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娱乐体育、休闲体育、民间和民族体育的内容,如各种时尚的软式排球、气排球、轮滑、攀岩(人工)、瑜伽、板球、现代舞、健身舞、民族舞、体育舞蹈、闯关游戏等,教师要把这些在社会上流行、能激发学生浓烈学习兴趣的新兴的现代时尚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和加工,把新兴体育运动有效渗透和融合到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究 篇4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体育教学要把思想品质教育贯穿到教学中, 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学因素,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那么, 如何才能更好地使思想品质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呢?我认为, 首先, 就是要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 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合作的良好习惯和作风。然后, 就是要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 教授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断、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最后, 就是通过各项体育项目的规范性训练、集体训练、对抗与竞赛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拼搏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的必然。近些年, 我们时常在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听到有学生轻生自杀的报道, 我个人认为是心理承受能力低的表现。遇到不愉快的事, 心里想不开, 精神承受不了压力, 思想就走上极端, 就选择轻生, 没有通过寻找其他办法更好地调节自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身体方面, 不仅要求要有健壮的体魄, 而且还要有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 要充分利用体育这一独特的教育形式,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培养学生顽强向上的精神。在教学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及坚强的意志, 发展他们的想象思维和创造能力, 指导学生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如, 练习单双杠、跳箱时表现出来的恐惧心理, 在球类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苗头等, 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导来让学生克服困难。学生是国家的未来, 每个人都要经过学校才踏入社会, 只要在学校进行教育, 都要接触体育教育, 这应该是我们很好的优势, 当然对学生的教育是方方面面的。

三、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 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它可以巩固和扩大体育课的效果, 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如, 学校组建的训练队和第二课堂兴趣小组, 都是在下午放学后进行系统的训练的, 在训练中学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因此, 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 提倡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 要注意的是活动要做到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运动的基础上, 建立运动队, 对有特长的学生集中进行训练。同时还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 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 才能很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人的习惯是逐渐养成的, 不需要任何外在监督的自动化的行动方式。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 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教学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应与端正态度、激发兴趣相结合, 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如, 学校篮球队有些学生, 对篮球这项运动是很感兴趣的, 经过教师系统的培养, 对篮球的兴趣浓厚了, 自己主动参加训练, 经过锻炼他们的身体强壮了, 人也精神了, 现在他们每天下午放学都约到一起在球场上打球锻炼了。不但这样, 他们还感染了周围的学生, 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而且还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锻炼计划, 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 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在体育课堂上的多次试验证明, 丰富的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普遍提高, 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 并能够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这不仅拉近了师生间的互动性,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相互合作、刻苦学习的良好品质。

摘要: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 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为实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 体育教学不但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 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 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体育小报内容 篇5

记得读二年级的时候,有一节体育课,老师在教我们“拱桥”,同学们都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拱”起来,可周锦昱却轻轻松松地完成“拱桥”。练习过后,老师让我们自由活动,忽然,同学们都把目光转向了周锦昱,只见他把双手按在地上,把头朝下,双脚慢慢向上升起,天哪,他竟然悬空倒立起来,我们都看得目瞪口呆,更精彩的是,周锦昱居然还能倒立着用手走路,我们都惊呆了。在周锦昱起来之后,一些同学崇拜地说:“周锦昱,你太牛了,连这样也行!”还有一些同学羡慕地说:“周锦昱,如果我们也能像你一样就好了。”同学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

这就是我们班的体育健将。

体育名言名句

1、人人皆可参与体育运动,不管你是男或女,年长或年幼,健康或残疾,贫穷或富有,体育运动是人的一种权利,人人皆可乐在运动是人类社会的.理想境界。

2、活动有方,五脏自和。——范仲淹

3、体育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

4、少年不煅烧,老来徒伤悲。

5、体育是填补空虚的最佳良药。

6、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马约翰

7、晚霞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欲图享老福,运动要抓牢。

体育内容 篇6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教学评价

引言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自200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至今已毕业7届,为社会培养了二百多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社会体育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力求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大众体育领域中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经营开发、咨询指导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10年多的时间里,社会体育系不断努力探索培养模式,修改教学计划,逐渐成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专业。《学校体育学》这门课程在2007级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成为一门限选课,被安排在第七个学期,总计36学时。目前所用教材为周登嵩主编的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学校体育学》。此教材共四篇十六章,涉及学校体育的基本概论;体育课程与教学;课外体育和学校体育管理等四个板块内容。如何能在36个学时中,将最重要的、实践性最强的内容传递给学生,是任课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原有教学大纲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需不需要增加新的内容,也应引起任课教师的思考。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评价进行适当改革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1 研究方法

1?郾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多篇关于《学校体育学》教学的论文进行阅读分析。

1?郾2 访谈法

在教学期间与学生交流,对教育实习返校学生进行访谈,获得学生实际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并对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教授进行访谈,为研究寻求指导和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郾1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增设《学校体育学》的必要性

在社会体育系2012年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里面,没有《学校体育学》课程,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从2003级没有开设《学校体育学》课程,到2007级开始开设,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充分反映了开设该课程的必要性。第一,由于目前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步伐滞后于人才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很多地方没有专门的人事编制,特别是在内地,属于义务劳动,致使有些毕业生选择学校进行教育实习,最终选择体育教师的岗位,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校体育学知识和技能。第二,随着社会体育的逐步发展,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学区体育的联动方式成为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一个有力手段。这也需要从事社会体育的人员知晓一些学校体育的知识。第三,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毕业的几届学生工作的职业分类情况看,每一届都有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而每一届考取硕士研究生的部分学生也选择了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进行深造,毕业后从事教学工作。第四,目前,社会体育系为了满足更多学生教育实习的需要,先后选择了郑州市惠济区一中、市三十一中和金水区艺术小学作为教育实习基地。所以,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从实习、工作、读研等方面来看,掌握一定的《学校体育学》知识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

2?郾2 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多倾向于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而《学校体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建议开设36学时。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实践价值,还要涉及理论知识,使学生既有专业技术特长,又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正所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过对2007级、2008级、2009级、2010级四届学生的教学和教育实习的指导,结合他们的教育实习、就业取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教材为主,删掉那些意义不大的、复杂的、深奥的、枯燥的,与实际联系不密切的理论,填充一些可以指导实践的,实用价值高的,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的内容,逐步整理一套内容较全面,实践性和逻辑性较强又不乏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现将调整后的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如下。

2?郾2?郾1?摇重点内容更加突出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调整后的教学内容,本课程重点是体育教学,分配26学时,达到总学时的72%之多,其中,进行教学实践为10个学时,占总学时的近28%,说明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对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的访谈得知,在普通中小学进行教育实习时,他们觉得自己实际工作能力低,缺乏从事体育教师的基本素质,写不好教案,口令不过关,不能很好地使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措施不得力,不会分析课,甚至还有个别学生上不成课。所以,加大学生的实践课比重是教学内容调整的一个重点。另外将实践的环节纳入考评体系,成为学生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起学生足够重视,从而认真对待实践课程,提高个人实践能力。

2?郾2?郾2 补充必要知识

表1中教学内容3的体育教学规律和10的说课,是2004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学校体育学》教材中没有的章节,属于补充内容。之所以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还要补充这两个内容,是因为学校体育工作以体育教学为核心,体育教学规律是前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经过千锤百炼验证了的经典理论。如一节体育课按照人的生理反应规律必然经历上升、稳定、下降过程;运动技能掌握规律要经历初步掌握、巩固提高和动作自动化三个阶段;不同类型的体育课学生练习密度规律等,这都是进行体育教学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经典理论。这些规律又是提出体育教学原则的依据,是学生进行教学的理论基础,能够帮助学生解释教学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只有掌握了体育教学规律,才能对体育课有清晰的认知,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关于体育教学的知识与技能。

nlc202309042227

说课,相对于上课,具有组织简单、时间短、效果明显的优势,已成为教育界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研究模式。〔1〕是当前考取教师资格证、招教考试、应聘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每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到说课环节时,都有学生向老师询问说课相关内容,鉴于这种情况,社会体育专业的《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在选择时应把说课的内容纳入其中,它具有方式灵活、管理难度低、开展条件简单的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语言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说课实践,可以是学生明白“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学生在说课后,经过同学交流、教师点评,有效建立教学反馈和师生协商机制,弥补了备课中的不足,达到修正教案、提高教案编写质量的目的。将说课内容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是当前学校体育学改革所需要的,对学校体育学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是十分必要的。〔2〕

2?郾2?郾3 强调实践环节

表1中教学内容9的体育教学实践,是在学生认知了教学方法,了解了体育教学实施过程,掌握了编写教案的基础上,专门安排4个学时,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模拟体育课教学的实践课。以宿舍为单位分组教学,由学生亲自体验体育课教学,将他们学习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体会体育教师如何上课,充分锻炼学生语言表达、动作示范、逻辑思维、组织教学、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实践课,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一名合格体育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质。

2?郾3 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检查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就是教学评价即考试,以往《学校体育学》的考试由考勤、作业、教案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00分,前三项构成平时成绩,占40分,期末试卷考试占60分。尽管平时成绩已达到40%,但是卷面的考试还是以理论为主,即使有实践题,也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只要学生复习到,背熟了就能拿高分,甚至通过作弊的不正当手段获取高分。可见,闭卷考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学校体育学》来说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学质量,不是评价的最优选择。

为了充分评价教学效果,合理反映学生掌握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学评价重新进行了设计。如表2:

表2反映出《学校体育学》总评成绩由考勤、作业、教法实践、教案考核、模拟教学和模拟说课6个部分组成。这6个指标既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又能检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检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中55分都在实践环节产生,25分的教案考核既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又能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20分产生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想及格不仅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还要多次参加考核;想拿高分则必须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利用现有教学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和动手相结合,从而取得满意的成绩。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避免了以往笔试的片面性,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促使任课教师不断创新,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分析目前需要,社会体育专业为学生应该开设36学时的《学校体育学》,但需要对教学内容及评价进行调整修订。调整后进行对比,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强调其实用性。教学评价紧贴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一致,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动手、组织、创新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更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君?郾论“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教学体系的作用——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郾8

〔2〕王南童?郾说课纳入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的研究

〔J〕.体育学刊,2010?郾8

(责任编辑:李远伟)

体育内容 篇7

1 坚持健康思想,弱化规则限制策略

小学生的室外运动普遍偏少,满足不了学生锻炼身体的要求,在这个环境下,“阳光体育”适时而生。但是很多教学内容规则性非常强,对小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弱化僵硬、死板的体育规则,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在小学阶段的跳远教学中,跳远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对跳跃运动的兴趣,达到增强身体素质的目的。三级跳远和急行跳远的规则要求很多,三级跳远要想达到标准和质量得要求学生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对助跑的速度和起跳的高度也有很高的要求;急行跳远,虽然比起三级跳远简单一些,要达到规范跳跃规则要求也很多。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这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并且弱化规则降低要求,从单一的立定跳远开始,到急行跳远到三级跳远,来提高学生行进间跳跃的能力。上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游戏自由连续跳跃,来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然后组织学生分组,用一种方式进行连续跳跃的练习。然后再组与组之间交换场地,变换跳跃方式练习,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跳法进行跳跃游戏,在练习过程中注重愉悦和参与而不是规范、规则。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比较小,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力量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要局限于教材的要求,可以根据“阳光体育”的指导理念,让孩子们走向操场,走向阳光,运动起来。

2 考虑阶段差异,重视“达标争优”策略

阳光体育要求85%的学生要达到《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根据这个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把小学分成三个教学阶段,一、二年级阶段,三、四年级阶段和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要尊重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挖掘潜在的体育优势,既能达到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能努力争先,达到优秀。

在小学高年级的跑步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达标标准对学生们进行比较严格的要求。跑步是人的基本能力,所以,学生往往不够重视。还有在400 m跑步中,由于身体条件因素或者缺乏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多学生甚至不能坚持跑完。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跑步的技能和技巧,强调起跑时要注意力集中,均衡分配体力,注意呼吸方法和最后冲刺的手臂摆动,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永不放弃的精神。跑步教学不是一节、两节课的内容,而是一个时间段总的教学内容。教师先对学生进行初步的达标测评,然后让学生在各个时间,以各种形式进行积极锻炼。跑步本身就是一项比较枯燥无趣的运动,课堂上以小组接力的形式激发学生们参与的兴趣,在学生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消除学生的懒惰情绪,以达到85%以上的学生达标,并且还要培养一部分优秀学生。

“阳光体育”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把学生放到操场,让学生随意运动,而是要求学校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并达到“先达标后争优”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师在课程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科学、严格的教学安排,保证“阳光体育”的顺利进行。

3 加强兴趣培养,发展终身体育策略

“阳光体育”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除了要达到基本的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外,还应该教会学生一、两项擅长的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需求,选择能够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教学内容,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首先,在篮球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篮球规则,懂得了规则,学生便可以观赏各种层次的篮球比赛,感受热烈的比赛气氛。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对球星的崇拜,来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了兴趣,教师还要在课堂上从运球、传球、投篮等等基本的篮球技能,到如何进攻,如何防守这些大的战略战术,进行有步骤、循序渐进地示范讲解,使学生掌握规则。有了基本的篮球技能学生就可以参与到篮球运动中,形成篮球运动的热潮,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让篮球这种体育运动陪伴学生成长。比如,在篮球运球的教学中,原地运球,就是学生们喜欢的拍球,但是教师要示范规范的运球动作:双脚尽量一个在前一个在后开立,以便保持身体平衡,身体重心下移,两腿微微屈膝,五指自然张开,手指自然弯曲,拍球要低等。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白,不能二次运球,篮球在手上停留五秒钟前必投篮或者传球,课堂上主要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练习为主。

篮球器材和场地比较随意,是大众喜欢的体育运动,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对篮球教学可以有计划地增加课时,有意识地强化篮球训练,目的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

4 组织集体项目,利于课外活动策略

“阳光体育”是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适应社会的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而倡导起来的,它具有集体性。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尽量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比较适合集体参与的体育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开展“阳光体育”做好基础的准备活动。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渗透每天一小时锻炼的思想,力争在课内、课外形成连贯的和系统性的运动体系,促进学生终身运动习惯的养成。阳光体育有别于强调竞技性的一般体育,它更注重体育的快乐性和参与性,并且明确指出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民族性质的体育运动,既锻炼学生的身体、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又能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小学高年级,教师在培养学生身体协调性、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选择了武术这个教学内容。上课,教师播放歌曲《中国功夫》,通过歌曲设置情境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武术的运动热情。小学高年级学生模仿、观察能力已经很强,因此主要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直观教学法。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爱表现的特点,采用单独练习,小组练习,组内交流,组外展示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上感受武术带来的快乐,并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集体活动。

“阳光体育”是和课外体育活动密切结合的,要求除了上好体育课外,还要保证学生每天都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应该让学生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运动和锻炼,教师更要选择好运动的内容,把“阳光体育”规范化、制度化。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认真执行国家关于开展“阳光体育”的规定,选择有利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教学内容,同时配合学校做好宣传工作,唤起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阳光体育”的开展。

摘要:“阳光体育”对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达到什么样的健康目标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并没有规定限制锻炼内容,这就给体育教师的教学留下了很大的拓展空间,教师可以根据要达成的目标来选择相对应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阳光体育”的理念出发,从坚持健康思想,重视达标争优,养成终身体育和组织集体运动等几个方面对如何筛选教学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阳光体育,教学内容,筛选

参考文献

[1]吕张华.给理想的阳光体育运动的五个赠言[J].教书育人,2011(23):65-66.

[2]朱建国.正确运用体育游戏构建阳光体育校园[J].小学时代(教师),2012(9):80.

维扬民俗体育的内容与特征 篇8

1 维扬地区民俗体育的内容

维扬民俗体育指的是维扬地区长期以来逐渐形成并经常开展的民俗体育活动,它基于当地的风土人情,受气候、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维扬农村地区广袤而适于耕种,长期的耕种生活使得维扬农村地区形成了具有农耕文化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维扬的城市商业贸易发达,人民衣食无忧,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民俗体育项目非常流行;维扬便利的交通使得各地文化在此汇聚,许多外来的民俗体育项目被维扬吸收融合,广泛开展。由此,维扬民俗体育包括农村农耕祭祀类民俗体育、城市休闲娱乐民俗体育和外来民俗体育活动。

维扬民俗体育内容十分丰富,从体育学角度出发,按照民俗体育项目的性质和作用,学者张选惠将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如下分类:竞技类、休闲娱乐类和健身养生类[4],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维扬地区的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按照民俗活动的娱神、娱人、娱己,将内容分为三类:祭祀类、竞技类、休闲娱乐类。项目主要分布情况见表1。

祭祀类的民俗体育活动多在一些节日里开展,例如香火会、盂兰盆节、花朝节、端午节等,以民俗体育活动为形式祈福、祈丰收,如维扬地区的香火节,香火节源于古代的“乡人傩”,是先人们在腊月举行的一种驱灾逐疫的信仰活动,一般程序有:开坛、请神、跳神、发表、净坛、送神、结坛等仪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各种技艺的表演,其中最要的一项表演是傩舞,在维扬地区叫作跳娘娘,跳娘娘原为男扮女装的独舞,表演者为俗称“香火先生”的民间巫师,他的职能是在香火会中,用神道礼仪和击鼓跳舞表演的形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舞者手持特质单面小鼓,身着凤冠霞帔、百褶裙,舞不离鼓,鼓不离手,击鼓而舞,舞毕而歌,优雅娇柔,动作多以凤鸟取名,故昔时又称“凤舞”[5]。

由于中国儒家思想对人民的影响,民俗体育中竞技的成分一直不高,传统武术是最能体现竞技性的民俗体育项目,武术起源于军事,维扬处于南北交汇,是军事要冲,历来征战不断,武术在维扬地区流传广泛,习武之人很多;马球运动起始于波斯,汉代传入中国后称为击鞠,扬州出土了一面铜镜,镜上有人各骑一马,手执鞠杖,分为两组,正驱马追击球,说明击鞠曾在维扬地区开展过。牵钩就是今天的拔河,开始人们还在水中牵拉比赛,逐渐发展到在陆地上用绳子来做对拉游戏。钩强在军队中用来作为军事训练的项目,相互对拉,成为健身练武活动。

娱乐类民俗体育活动是维扬地区民俗体育的主要部分,赛龙舟原本是荆楚地区祭祀龙的民俗体育运动,传入维扬地区后成为当地节日重要的娱乐类民俗体育活动。维扬地区赛龙舟场面十分壮观热闹,《瓜洲续志》载:“五日,内河外江龙舟竞渡。舟以色布绘鳞甲,分五色;篾扎龙头尾,糊以色纸;按龙身分五色,大纛高耸,旌旗伞盖分立,管弦鼓吹喧阗。龙首立武装壮士,龙尾扎板片,小孩于板作各种戏。居民以银钱装猪泡或以活鸭投水中。各船鼓桨争进,立龙首人奋身入水,争取得彩为荣,谓之夺标。士女环观,欢声雷动。余兴未阑,有接演三日者。”清明时节是维扬重要节日,人们外出踏青,举行各种民俗体育活动,张岱在《陶庵梦记》中记载:“扬州清明日,城中男女毕出,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踘;浪子相扑,童稚纸鸢。”由此可见,维扬地区的娱乐类民俗体育活动非常丰富,在许多其他佳节或者平常生活中,人们也开展许多体育活动,如踢毽子、荡秋千等娱己娱人。

2 维扬地区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

2. 1 娱乐性

维扬地区是封建时期繁华的商业中心,明朝初年时,民风还是比较淳朴的,但盐商大批涌入城市后,风气日渐奢靡,维扬地区市民注重日常消费与感官刺激,注重享受与休闲,形成了淮扬地区市民闲散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直接影响了维扬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使得维扬地区民俗体育带有明显的娱乐特征。这种娱乐性一直延续至今。

2. 2 包容性

维扬地区处交通要冲,在封建时期属于对外开放区,儒家思想、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吴楚文化、中原文化等各种文化不断融入,在此交汇。维扬地区以博大的胸襟兼容并蓄,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类型,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多元的文化类型使得维扬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也呈现出多种多样型文化混杂形态,包容各种外来的民俗体育文化,例如西凉拳本是中原商丘地区的拳种,清朝时由著名拳师唐殿卿传入维扬,并开堂授业,传播广泛“西凉门”成为维扬地区武术文化的一座高峰,一直延续到近代。另外,这种包容性还体现在维扬地区的民俗文化将各种力量和世俗合而为一,使之形成集体的共识并在宗教集团中稳定而有秩序的协调发展[6]。例如将吴越地区龙舟的祭祀的功能与当地竞技和娱乐的功能结合形成富有特色的龙舟表演,将放风筝的祛病消灾与健身娱乐融合等。这种包容性也是中国民俗体育文化的特点,包容外来体育文化,完善自我民俗体育文化。

2. 3 和谐性

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和谐,如儒家的中庸之道,道家的天人合一等,很多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都宣扬这一观点,这种和谐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深入到人民大众的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和文化意识中。维扬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深刻的体现了这种和谐性。丁伙舞龙是群众参与性极强的民族民间文化,它刚柔并济、活灵活现,利用人体多种姿态将力度、幅度、速度融合于舞龙技巧之中,其中的花树龙将数十种应时的鲜花植物插入龙身中,将人、龙与自然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人神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

2. 4 节气性

维扬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当地居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节气的变化形成自己的生活文化,一些民俗体育项目也随之具有了节气性,以风筝和踢毽子为例,放风筝每年清明前后在扬州很盛行的一种习俗,《扬州画舫录》中说“风筝盛于清明,其声在弓,其力在尾”,维扬地区的踢毽子颇有待色,据宋人高承的《事物汇原》记载,当时踢出的名目有“里外廉、拖枪、耸滕、突肚、佛顶珠、剪刀、捌子”等等各种花色,其后又有创新,通常女孩惯用“踢”叫做“小舞”,男孩子惯用“跳”,活动最为激烈,称作“大舞”。另有“小鬼搬家”,“苏秦背剑”、“韩信钻胯”、“八仙过海”等诸多名目。放风筝盛行于春风送暖时节,而踢毽子偏宜于深秋和严冬,当地俗谚说“杨柳青,风筝呜,杨柳黄,踢毽沱”。清人孙权育涛云“踢燕街头日红,纸笃放后又春风,一年时节匆匆换,只在儿童玩物中。”就是记述的这两种随季节而变换的健身游戏。这种随着节气而进行不同体育项目的特性也反映出科学的健身理念。

3 结语

体育内容 篇9

1 高中体育教学中时尚体育内容类型概述

尽管在当前社会所流行的时尚体育项目较多,如极限运动、贵族运动、休闲运动与改良的运动项目等,但对于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则需要结合学校场地硬件建设的实际、教师教学能力实际与学生兴趣实际,对这些运动项目做出针对性的选择,才能在切合实际的前提下对高中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兴趣培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根据教学实践和高中学校的实际,当前运用较多且实效性高的项目有两类:一是健身健美类。主要是指健美操、健美舞、体育舞蹈与瑜伽等,通过这类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体质健康水平,也可以让他们的形体和气质得到有效地提升,是高中生最为喜爱的项目类别之一;二是户外或改良类。这类项目有滑冰、单车、攀岩、街舞与跑酷等,此类时尚项目具有挑战性,非常适合具有探索精神的现代高中生,让他们在相关极限的体验中,去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体能素质。

2 高中体育教学中时尚体育内容运用方式

由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高中生开展体育运动最主要路径之一,时尚体育内容只有科学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兴趣培养和引导作用。

2.1 导入激趣性运用

运用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导入阶段,是当前激趣作用最好的运用方式之一。在实际的教学中,其操作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学生兴趣选择时尚体育内容。通过这种导入或体育准备活动,让学生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进入到兴趣浓厚的学习状态中。如教学短跑前,让学生开展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的街舞表演等;二是运用教学内容关联性时尚体育内容。即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教师直接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时尚体育项目,让全体学生或具有特长的学生展开表演等。例如,在开展体操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舞蹈等,让那些参加过业余专业培训的学生进行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活跃气氛性运用

这种情况主要是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开展体育技能训练的环节中,那些对学生的体能产生考验甚至造成负面体验的训练,会直接导致课堂气氛的沉闷。此时,教师适当地引入时尚体育内容,会从两个方面活跃课堂气氛:一是课堂内容多样性运用。即在既定的教学内容框架内,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有机地引进某时尚体育项目内容,打破教学内容的单调性,让学生重新点燃激情。如在长跑训练后,教师可以让具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开展一段音乐伴奏的慢舞等;二是课堂内容趣味性运用。主要是针对那些缺少趣味性的教学内容,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做出科学地改变,如内容、运动规则与运动程序等。例如,把短跑训练以融入滑冰运动的体育游戏形式展开教学,显然可以增加课堂内容的趣味性。

2.3 负面训练感受转移性运用

体育运动自身对学生的体能具有考验性,尤其是对学生的各种身体极限会造成刺激,由此会导致他们产生如头晕目眩、呼吸困难、肌肉疼痛与胸闷等负面感受。教学实践中,有两种常用的转移方式:一是根据训练的进程随时运用时尚体育内容。这是指当某种教学内容所有的学生都开展训练后,教师就让学生开展时尚体育内容的活动,以缓解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压力。如在长跑一轮后,教师让学生随着音乐做节奏舒缓的健美舞,对减缓或纾解他们的负面感受较为高效;二是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放松整理性的运用。即课堂教学基本结束的阶段,教师运用时尚体育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放松整理活动。如学生篮球课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花样篮球或街头三人篮球的时尚表演,不仅能强化他们对篮球技能动作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以该时尚项目的娱乐性等,在为他们留下良好运动印象的同时,形成积极地体育积累。

3 时尚体育内容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引导作用

时尚体育项目及其内容高中体育教学运用,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价值观的影响、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与社会发展”的同时,[2]对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起到多样性积极地引导作用。

3.1 特长发展引导

现代高中生体育学习与运动兴趣低的成因之一,就是他们没有掌握和培育1~2个体育项目或技能特长。时尚体育项目的教学运用,能让高中生从时尚追求的层面,去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体育爱好,以此实现从培养特长开始的体育和体质发展引导。首先,让他们在时尚体育内容的学习和运动中发现自己某方面的体育特长潜力。这种潜力既可能是单项潜力,也可能是多项目潜力。如学生了解自己的速度、耐力与柔韧性等,让他们据此去学习自己相关的项目培养成自己的特长,并逐渐向其他项目拓展。其次,让学生们相互的时尚体育项目的活动中去发现自己的体育运动和学习的榜样。时尚体育项目的共性特点之一,就是都能立足在各自的侧重点,塑造学生的优美形体。尤其那些具有时尚体育项目特长的学生,他们身材比例、线条和气质,会其他学生形成表率性的引导。

3.2 个性健身方式引导

根据高中生的身体实际、个性与爱好等,培养他们的个性健身方式,这对培育他们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和良好的运动习惯具有直接持久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适宜时间段的个性健身方式引导。主要是指根据高中生的作息时间,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时间控制能力,来适当地开展个性化的健身活动。如除了在早操和体育课运动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课间的时间做一些体操或健美操等;二是适宜地点的个性健身方式引导。就是学生根据自己不同时段的时间和位置空间,选择那些适应性强的时尚体育内容,在满足自己特定的时尚学习和追求的同时,让自己得到负荷适当的体育运动。例如,学生在课间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室空间狭小的现实,开展站姿瑜伽训练活动,在减缓肩、颈椎与眼疲劳的情况下,实现个人体质的潜移默化的改善。

3.3 兴趣拓展引导

高中生体育兴趣的拓展,是他们开展全面身体运动的精神意识基础。这是建立在他们主动学习、积极运动与创造性发挥的前提下,实现的个人体育知识、技能和体育能力的成长。因此,实际的教学中,这种引导作用体现在两点:一是启发性拓展。即学生在某种时尚体育项目的学习中,结合个人的学习经历和其他阅历,产生对另外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时尚体育项目或其他的体育项目的兴趣培养启发,让他们在此基础上展开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学习。如学生在开展健美操学习的同时,会产生对健美舞与瑜伽项目学习欲望或兴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时间积极地投入;二是内需性拓展。即学生根据自己时尚体育项目学习的进展和身体机能的优化状况,会产生更多的体育需求,例如,学习街舞的学生在这种舞蹈动感的感染性,尤其是“街舞在心理调节、健身、表演等方面的体育价值”引导下,[3]在身体机能与体能得到充分提高的情况下,会产生学习跑酷的兴趣。

4 结语

时尚体育项目的教学融入,是当前高中教改的有益尝试。不仅抓住了体育发展的时尚脉搏,也为学生的体育学习、体育运动和体育能力发展,做出了具有科学的指引。但在当前的教学实际中,教师要克服三种不足:作秀运用,教师为了个人秀或其他特长学生的秀,而忽略其他学生;过度运用,不能因为时尚体育项目的运用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不当运用,即教师的运用没有对教学起到帮助或支持作用。

摘要:在学生体质下滑与高中体育教改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激发和培养高中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有效体育教学和切实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的路径。研究认为,根据高中生追求、崇尚与参与时尚体育活动的情况,在基本教学体系内教师有机地借鉴、融入与运用时尚体育内容,灵活地结合教法运用、适当地采用教学环节设计与趣味性地课堂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活动载体中充分张扬时尚体育的魅力,对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 篇10

一、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尽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本着什么原则进行有着不同的认识, 但在内容选择时都能够灵活应用。通过讨论发现, 部分教师对原则和依据的关系理解比较模糊, 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对于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 依据是指根据, 在这里是指教学内容是根据什么进行选择;而原则是指在依据的条件下所需要遵守的事项, 如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应把握的规定与准则。

《体育 (与健康) 课程标准》 (简称《课标》) 是根据国家教育计划所制订的纲要式的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紧紧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发展的要求, 具体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方向、目标、范围、体系、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等, 是选择教学内容的直接依据。此外, 应根据体育教学规律选择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规律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葛春林, 2007) 。

二、教学内容选择的操作过程

(一) 基于原则筛选内容的思路

运用相应原则选择教学内容, 有一定的先后顺序, 其优选程序如图1所示:

1.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进行一级筛选, 初选能达成目标的教学内容。

2.根据健身性的原则、终身性原则、可行性原则以及趣味性原则进行二级筛选, 这些原则在运用时体现平行性。删除健身性不强的内容, 如棋牌、智力游戏等, 删除不利于学生今后从事的内容和学校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内容, 并挑选出具有趣味性的内容。

3.依据效能性原则进行三级筛选。经过前面两个程序的挑选后, 所选出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本校校情、学生身心特点进行进一步综合考量。

(二) 教学内容选用的过程

根据“目标统领内容”的理念, 在选用体育教学内容时, 要有整体的眼光, 在课程目标体系中, 从上至下依次选择。 (见图2)

1.水平阶段教学内容的选择

对于各水平阶段学生应精学的内容, 大部分教师的理解都较为透彻, 很多教师针对水平一至水平三的宏观层面, 提出了较好的建议。在此, 笔者综合王兴发等9位教师的观点如下:

(1) 水平共性:无论哪个年级, 都要以跑跳投为主, 都要广泛学习基本运动和游戏。

(2) 水平差异:第一, 针对水平一的学生, 应以兴趣引领, 将教学内容游戏化, 以表现自我的韵律活动和舞蹈为主, 如, 在投掷项目的练习中, 可以设计投纸飞机、小沙包等。第二, 水平二的学生是以学习、发展为目的, 且以学习基本运动和发展体能、游戏、简单的运动技术为主, 如, 投掷垒球的教学或游戏投靶。第三, 对于水平三的学生, 主要目的是提高、拓展, 以发展学生速度、柔韧和灵敏素质为主, 主要选择加速跑、跳远、体操、武术和球类项目, 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掌握1项~2项健身技术。

因此, 在选择水平教学内容时, 首先要考虑其共性, 即学科教学特质, 在这个基础上去选择符合每个水平段的内容。

2.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大家的讨论来看, 教师们对单元的类型和单元长度认识有一定的分歧。

(1) 关于单元类型上认识的分歧

第一种认识是“活动单元”。如, 将各种姿势的走集中在一起进行教学。第二种认识是“情景单元”。创设一个情境即为一个单元, 如, “小动物智斗大灰狼”等。第三种认识是“项目单元”。一般是以教学单项为一个内容, 如, 跳远、跳高等。第四种认识是“技能单元”。以某一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而构成的教学单元, 如, 前滚翻等。

(2) 关于单元的长度认识上的分歧

第一种观点是单元长度不宜过长, 如2课时~3课时即可。第二种观点是单元的长度视项目而定, 如针对水平二学生的前滚翻教学单元, 5课次后即可进行考核。而对于跑的单元, 则要达到8课次~9课次。第三种观点是单元的长度要长一点, 如个别教师认为, “单元长度以一个月为宜, 一学期5个月, 学习4个~5个内容, 应该比较合适。”

小学的单元类型有哪些?其长度大约几课时较为合适?笔者认为, 把若干节课组成一个单元,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时, 要考虑两个因素, 其一是采用什么教材, 其二是采用什么主题。这里讲的采用什么主题主要是指实际使学生得到发展的领域是什么?在教学中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 在设计一个单元的内容时, 既要考虑教材, 又要考虑主题, 两者是难以分离的。在此, 可以根据所考虑的重点的不同, 作如下分类:第一, 在单元构建时, 以考虑主题为主, 考虑教材为辅, 所设计的教学单元称之为主题单元;部分教师在单元构建的过程中, 以考虑教材为主, 考虑主题为辅, 这时设计的教学单元称之为教材单元, 即活动单元、情境单元、项目单元和技能单元。

根据上述分析, 可以把教学单元分为两类, 即主题单元和教材单元。对于单元的长度, 小学低年级一般为1课时~3课时、中高年级一般为3课时~5课时。

(三) 单元内教学内容应灵活搭配

大多数参与讨论的教师认为, 应该对单元内的教材内容进行搭配, 并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如, 可以在短跑教学中适当搭配一些跳跑内容, 或者是游戏等;但是, 也有个别的教师认为, 不需要进行任何搭配。

体育内容 篇11

孔铭: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以外的以互联网为载体传媒。由于具备内容的及时、便捷、交互、无障碍等特性,发展相当快。对于新媒体,内容尤为重要。百视通近期明显加强与众多内容商的合作, 包括海润影视、BBC、东方广播等,此次入主英超并获得英超全赛事版权将进一步丰富其体育版权库资源, 打造亚太最大的体育版权库。百视通在运营新媒体的体育版权方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数据显示,百视通目前每年制作、转播的全球顶级赛事将超过2000场,精品赛事新媒体内容总量稳居亚太第一。百视通自2010年起尝试引入英超赛事,已在新媒体赛事直播、点播等领域建立了稳健的运营模式,受到用户良好的收视反馈。百视通此次获得最新6个赛季英超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新媒体电视屏独占许可使用权,无疑巩固了其在有关体育赛事的内容储备。

其实,百视通与乐视网都属于娱乐互联网公司的范畴。随着电脑屏、手机屏、电视屏的逐步打通,两家公司都在着力提高三屏用户的黏性,本次百视通大力度引进英超赛事内容用意也在此。

新媒体收费电视模式的稳步转型是行业趋势。无论是从香港PCCW等运营商的经验、Netflix在北美的成功运营,还是百视通自身的收费电视业务发展,从数据来分析,IPTV的增值产品的订购率、订购总量都在快速上升,百视通坚持在互联网电视OTT的内容收费模式,都会经受住市场的检验。世界高水平联赛及杯赛内容,必然会带来用户收视、付费的双增长。

《动态》:百视通除了内容建设方面有所建树以外,还有哪些强项值得关注?

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体育教学 篇12

一、深入研究新课标对小学体育内容的解析

新课程标准从设计思路上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 彻底改变了过去按照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与安排教学课时数的老方法。根据教学目的及体育课程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拓宽课程教学内容, 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几个版块。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征, 把中小学划分为六级水平, 在各学习阶段按水平设置相应的水平目标, 分别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七至九年级。小学阶段的水平一、水平二和水平三又分别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分别确定不同的水平目标。新课标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中心, 对教学内容没有明确要求, 教师可根据各种水平学生的状况与学校实际条件, 灵活地安排体育课的具体内容。小学体育课程内容可这样安排:水平一主要是开展游戏, 在游戏中实现各领域的水平目标;水平二是以游戏为主, 外加一些运动技术方面的学习;水平三中游戏与技术的学习比例各占二分之一。

二、根据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与原则可以启发学生在不同条件下坚持开展体育运动, 不断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良好习惯。所以, 体育教材是我们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每个体育动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利用寓于课本与教学的各种教学因素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例如:各种器械体操、跳跃等项目能培养学生的勇敢拼搏精神;篮球排球等项目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队员在合作过程中维护共同利益, 自觉遵纪守法;在练习中长跑中培养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中长跑时, 教师对技术动作进行认真讲解与示范, 并提出练习的要求, 着重强调思想教育因素, 努力克服紧张、畏惧的心理。通过心理暗示法暗示自己体力很好, 感觉也很不错, 以达到稳定情绪的目的。或用注意转移法, 让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调整呼吸的节奏上, 不仅促进学生充满信心地完成任务, 还在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磨炼意志。

三、运动项目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其意见

在具体运动内容的选择上, 可以尊重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提出自己对运动内容的想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意见确定教学内容, 这样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版块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 同时, 由于活动内容是学生自己选择的, 学习时学生就会更投入其中。游戏一向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 体育游戏则是综合性质最强的一种特殊的体育手段, 不仅具有健身作用, 还具有娱乐、教育的作用。课堂教学如果设计得具有娱乐性, 就意味着教学成功了一半, 体育游戏只有具备一定的娱乐性, 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例如传统游戏“老鹰抓小鸡、丢手绢、猫和老鼠”等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 因此, 体育游戏的创编, 应从提高它的娱乐性、趣味性出发。又如“你追我赶”这个游戏:把队员分成a、b、c三组, 三组队员分别在等边三角形的顶点站立, 体育老师站在中间, 按顺时针方向a追b, b追c, c追a。要求 :a追b时 , b逃跑时还要追c, a追b时还要防止自己被追上。只要接触到对方身体就算追到, 对先被追到的人给予“惩罚”。

四、对当前小学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过去的小学体育教材是按照竞技运动教学体系编制的, 尤其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 其都是以竞技运动的项目作为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也同样采用的是竞技运动法。但是, 竞技运动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 却不能促进广大学生的健康。那么怎样让竞技运动中的可用内容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呢? 这就需要对竞技运动内容进行改造, 发挥竞技运动对人身体与精神的激励作用, 从而回归竞技运动的本质功能。我们要对现有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 简化一些规则, 只要保留那些能让学生“玩”起来的规则即可:简化竞技战术, 去掉一些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陈旧内容。弱化竞技成分, 淡化达标评价内容, 不过于强调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适当降低运动难度与动作难度, 不苛求动作的细节, 减少器械的重量, 改变器械功能或者增加难度, 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适当降低篮球架高度, 让小学生体验到扣篮的乐趣;降低排球网的高度, 让小学生尽可能多次数地把球击打过拦网。

五、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动作的示范与讲解能促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 还能让小学生的左右大脑都得到锻炼。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 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由体育教学的特定内容决定的, 即体育教学是对动作的教学。在进行动作教学, 我们要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认真地分析动作, 不断变换示范的角度, 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视觉表象, 然后让学生练习, 感受肌肉运动的变化。运动表象在建立初期往往或缺乏随意性, 不好控制, 这就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动作想象成老师做的动作, 然后反复练习。通过心理暗示, 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 如果学生的左右大脑同时得到锻炼, 那么他大脑的形象思维就会更快地发展。研究证实, 人的右脑主要用来形象思维, 主管视觉、知觉, 能感知到音乐、舞蹈及态度、情感等。而左脑一般负责语言方面的思维, 包括说话、阅读、计算、言语等。如果让人类的左右大脑得到协调发展, 那么人类智慧开发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大。

上一篇:教师休闲教育下一篇:医用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