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2024-10-07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共12篇)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1

摘要:体育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实施和体育教学目标的中介,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关键。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并提出优化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内容,优化

1、前言

教学内容是教师所要教、学生所要学的对象, 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反映。好的教学内容不但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技术水平以唤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而且要考虑本身是否能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是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学生特点和条件, 从体育内容及其相关选取素材中, 选取适用的教材, 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掌握这些材料, 转化成教学和教育成果, 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优化是一种思想, 一种解决问题策略, 是在无法改变的条件制约下, 通过改变可变性条件或者选择方案, 从而使事物最大限度地达到人们的期望。搞好体育教学,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根本保证, 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

2、中学体育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开展关乎学生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 关系到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目前中学体育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体育教学内容以竞技体系为主, 新兴时尚项目和地方特色内容开展不足, 体育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置, 教学内容单一, 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健康教育内容未受到重视, 没能很好的与学生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等问题。

3、中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3.1、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

“健康第一”这一思想再次强调了健康教育与体育结合的重要性。同时, 使“健康第一”的思想与体育学科有了紧密的连接, 使增进健康延伸到终身体育这一维度, 明确了体育为素质教育的服务的功能。学校体育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这三者是相互联系, 相辅相成的。其中身体素质是关键。因此提高学生素质就应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放在首位。学校体育教学首先要关注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重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体育锻炼的习惯和体育锻炼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构建以人为本, 健康发展的体育教育理念。

3.2、改变教材中浓郁的竞技色彩, 注重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校体育片面强调传统体育技能教学和教师为中心, 这一现象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导致学生对健身习惯、健身意识、健身能力的忽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应遵循学生身心体的变化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贴近学生生活, 开展适合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项目, 确保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多样性, 同时加大健身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展, 如滑板、流行街舞等休闲运动, 以学生为主导,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学生体育课的参与程度。

3.3、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根据学校体育资源, 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降低竞技性项目的难度, 改变其规则, 使其适合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 将简单游戏的动作组合、变形, 增加项目的趣味性和复杂性, 启发学生的形象力, 扩散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明确不同类型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依据体育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方法的不同, 对体育教材进行划分, 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将可行的、常见的、受学生欢迎的体育教学内容作为精学教材,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锻炼。对于学生以后会遇到的, 需要一定基础的且教学资源允许的运动项目可作为粗学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简单介绍, 让学生少练。需要锻炼身体基本素质的项目, 如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等, 要加强练习, 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其中受学校教学条件限制, 没必要让学生体验的项目, 如高尔夫球等, 可以选择性的向学生简单的介绍。通过优化教材, 使教师选择更为合适、恰当的教学形式, 耗费最少的时间,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中学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搞好体育教学, 优化体育教学过程与体育教学内容是完成体育课程标准的根本保证, 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认真总结和分析中学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水平, 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研究中学体育发展的特点, 加强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切实的为中学体育的发展和青少年体质的增强提供一定的借鉴。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2

一、改善自然环境,为体育教学所用

一般来说,不同城市与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学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优势资源,找出本校所处自然环境的潜力和优势,最大程度发挥与使用优势资源,不断降低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利影响,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如高原地区学校的平原面积比较小,就必须开设多样的运动形式,可进行登山越野等体育活动;在海边地区可以适当开展水上体育活动;在冰雪城市,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冰上体育活动。体育教师按照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动.采取台理、灵活的体育教学方式、项目和组织机制。比如,在炎热夏季,减轻一些难度较大的项目,改变运动方式;在一些过热与高寒的环境中,尽量停止训练,而非传统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二、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环境的营造

体育教学设施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体育教学环境的主要因素。体育教学设施包括体育馆、田径场、体育器材等,它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体育场地设施是我们教学环境的基础设施,场地设施影响着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果,同时场地的外在形式也给师生带来不同的视觉刺激。比如,体育馆建筑的不同造型、颜色、采光、照明、馆内外和场地内外的布置等,都会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一)合理布置体育场地和器材

对于学生而言,最直观的感觉来自于视觉信息,运动场地与各种体育器材的布局,如体育场地干净整齐、体育器材种类齐全、各种环境秩序井然,就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尝试。比如,在排球课程中,我们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适当地降低球网的高度,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满足,不断提升学习自信心、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除此之外,体育场地与器材经过频繁使用,可能出现损坏或机械部件连接松动等问题,产生安全隐患,而且很多体育场地设施长时期使用,没有维修,场地地面高低不平,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各种扭伤、磕碰、跌打、肌肉拉伤等安全事故。所以学校应注重美化校园,加强体育运动场地的`维修、保养,加强体育运动器材的检查,定期保养,确保体育运动器材的安全使用。体育教师在上课之前应检查相应的体育设施,场地条件以及场地布置,及时排除风险隐患,将安全事故消除在萌芽阶段。

(二)完善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照明、采光、声音条件

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不仅是上述的基础设施,还包括体育场地设施的照明、光照、音响等环境。中学体育课程,往往是在室外运动场地进行的,但部分是在室内教室对相关理论进行学习。所以,对于体育室内场地的照明、采光、音响等条件也需要进行合理完善。比如,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学生无法认清运动线路,而且在教室内黑板上的字难以看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如果光线照明过亮的话,就会在运动场地产生反光,学生不能正常的观看,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光线刺激,同样不利于学习、同时,体育教学环境的声音条件也很重要,我们要保证教学环境的安静消除各种嘈杂喧闹的因素,特别是各种外界噪音的影响。外界噪音过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与进行,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体育教学往往是在室外进行无法避免外界环境的声音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应尽最大努力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减少噪音带给教学的干扰与影响。

(三)营造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色调

体育场地设施中的颜色对于体育教学效果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通常不同的色调环境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刺激与情感变化,绿色往往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能够消除大脑戒备;深红色以及黄色能够刺激大脑的兴奋程度;蓝色这样的冷色系更能调动体育运动者自身的兴奋程度。比如,各类不同体育器材的颜色不同,使用率也不尽相同。学生统一颜色的着装往往是一种班级集体主义、团结协作配合以及班级凝聚力的表现。

三、总结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3

摘要: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和完成高效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文章从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体育教学环境各因素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为改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策略;

正常的教学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的好坏对于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具有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活动,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是教学任务完成的重要基础保证,是体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体育教学环境主要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物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场地器材等因素;心理环境主要包括校园体育文化、体育教学课堂气氛以及体育教学人际关系等因素。

一、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一)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

体育教学的自然环境是指体育教学场所的空气质量、温度的高低、光线的强弱、声音的大小、颜色的深浅、气味等。这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的身心活动,生理上引起不同的感觉,心理上产生情绪、形成情感。如在室外场地进行体育教学时,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高温度、强光线极大地挫伤学生的热情,如有绿树成荫的场地,在树荫下进行体育教学,则能给教师和学生带来舒适和凉爽的感觉;光线也是影响着体育教学的进行,在室内馆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拥有合适的光线或照明,光线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太刺眼,太强或太弱都会引起视觉的不适严重则会引起眩晕等症状的出现;噪音也是给体育教学中教师讲解和师生交流等带来极大的困扰,噪音是指一些令人感到烦躁、不愉悦以及一些无关自身因素的声音,噪音在刺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使人感到心烦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体育课堂教学。

(二)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

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是构成学校物质环境的主要因素,是体育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标准的體育场地和充足的体育器材是体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保证。任何体育课程内容都是需要在一定的场地上才能进行教学和学习,每个项目都需要对应的场地才能进行教学和学习,不同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来进行教学,当然有些场地是可以共用,但是需要不同的项目设备。在体育器材方面,标准的器材能使得学生在运用时感到舒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而充足的器材则是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物质环境可以有效的促进体育教学的健康进行。

二、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学的心理环境主要由校园体育文化、体育课堂气氛和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等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和谐的融洽的师生关系为校园的人际关系建造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活跃的课堂气氛能让教师体验到工作的乐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些对创造一个美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最直接的体现,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体育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载体的群体文化,是师生在体育教学和科研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个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仅能陶冶师生们的情操,而且能给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精神享受上带来积极地推动作用;浓烈的校园体育文化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也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二)课堂气氛

体育教学课堂气氛是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情绪和情感状态。这种情绪和情感状态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持续的固定的作用,从而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甚至道德行为。教学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心态及教学的成效。

(三)人际关系

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师间的关系、体育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体育教学的人际环境。这种人际关系影响着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是影响着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表现,从而影响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实践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将决定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体育教师间的相互配合将能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体育教学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他们之间的关系则决定教学活动是否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途径

(一)学校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的优化策略

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场馆、器材等,是体育教学的物质环境,它直接制约着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校要根据学生规模和需要,加大对这些硬件的投入,以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以便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布局上也是要遵循体育运动的规律,要符合学生身心的特点以及审美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本校的有利环境,通过科学地设计、巧妙的布置各种器材设施。同时与体育教学相配的体育图书资料,能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能使学生更直观的欣赏和感受体育的项目的奥妙。

(二)学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优化策略

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首先要积极开展各种体育项目的比赛,如定期举办全校性的田径运动会和各种球类比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体验到运动快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体育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其次,要加强学校运动训练队的训练和管理,争取在各种比赛中赢得荣誉,从而激发更多的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兴趣;最后,要多方面多途径的进行体育知识的宣传,如开展体育知识竞赛和讲座,以板报或广播的形式让同学们及时的了解体育时事新闻,增加学生的体育信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建立和谐宽松的体育课堂教学气氛

“共同参与,互相合作”是现代体育教学的重要特征。体育教学课堂气氛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及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影响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处理课堂上同学间偶尔出现的争议,不能让学生间产生矛盾而影响课堂气氛。另外,教师还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交流自己的观点、看法,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气氛。

3.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

在体育教学的人际关系方面,体育教师之间要努力培养自身高尚的教师道德情操,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要充满热情,积极地投身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相互之间要互相交流学习,相互之间进行良性的公平的竞争,打造一支团结友善的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倡导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是师生关系,在课外是朋友关系,教师要公平的对待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成为学生真正的好朋友。在学生之间的关系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加强集体合作配合的练习项目,让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在互相团结合作的环境下学习和提高,从而在互相学习和帮助的环境下建立起亲密的同学关系。体育教学人际关系是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中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因素,它最直接的影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是构建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重中之重,是能否获得良好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郭军,周宗惠.再论体育教学环境的调控和优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1(1).

[2]姚蕾.体育教学环境的构成要素、功能与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9):649-651.

[3]孙卫卫.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24-127.

[4]李璧亮.优化学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育人气氛[J].中国教育学刊,2002(06).

刍议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4

一、体育教学应符合中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 安排具有趣味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教学内容, 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 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 让学生形成组织纪律观念, 也培养了学生集体组织观念。与此同时, 在体育内容的安排上, 注意多选择集体类的项目活动, 如九人十足、跳大绳等游戏,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活动中, 穿插一些思想教育, 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体育教学要结合专业特点

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 一方面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学校的场地器材情况, 安排相应的体育活动, 如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适当安排一些与幼儿园体育教育联系紧密的基本动作、基本体操、体育游戏、体育器械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组织与教学能力;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要适当安排一些仰卧起坐或者引体向上等力量素质和协调性的练习内容;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以安排相应的健美操和跳绳等与形体、耐力性相关的项目, 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另一方面, 体育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预防损伤以及应急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中职学生较早的从事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长期专业工作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俗称“职业病”) , 比如,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长时间坐在电脑前, 这会对颈椎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 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中, 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有关预防各行业“职业病”的措施。

三、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否和教学方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最终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陈旧的教学内容和单一的教学方法的现状必须要得到改变。

首先, 在教学过程中, 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方法和模式, 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用多提问的方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多向学生提问。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使其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并思考正在学习的技术要领和致使, 同时又能启发学生主动动脑, 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思维定势, 使其能够更加融会贯通, 结合自身情况, 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 良好的心态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助推器。因为现在部分学生受电子产品和网络的影响, 养成了懒惰的习性, 不爱运动, 不爱吸收新鲜空气, 不爱与人面对面交流。这不仅影响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更是对心理健康造成了危害。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 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斗志, 积极的投入到学习和体育活动中去。学校应该加强构建体育运动平台, 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体育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 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四、中职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优化的若干意见

(一) 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 激发其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是选择和优化体育教学内容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只有学生能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他才会对体育课产生运动兴趣, 才会在接下来的体育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 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安排一些新颖的体育活动。因此,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前要深入考察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身体、性格、需求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特点。选择与优化是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针对差异选择适合于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 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与此同时, 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等体育硬件设施条件来设计一些教学内容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 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又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和运动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 因地制宜的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

因地制宜的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 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个体差异性,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更要注重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人力和物力资源, 根据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条件, 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 以防止选择的教学内容超过现有的条件, 打击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充分挖掘当地的体育特色文化活动, 如:赛龙舟、踢毽、跳绳等民间活动, 以游戏的形式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 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 还可以让学校了解当地的体育文化, 达到“双赢”的效果。

(四) 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责任感的培养

论小学体育教学的优化设计论文 篇5

体育是当前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用短期的眼光来看,小学体育课程是德、智、体、美、劳中的一环,是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媒介,而用长远的眼光来看,体育课程是强健国人体魄、提升国民素质的战略性课程。然而,当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学难以满足课程设立目标的要求,究其根源,其弊病在于很多教师不重视体育课,教学模式陈旧、呆滞、千篇一律,由此也导致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对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如何以优化教学设计来激发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旨在为消除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弊病,打造高效教学模式而献计献策。

一、优化材料设计,吸引学生参与

教学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较高的地位,甚至决定了教学质量,尤其在体育教材中,材料的设计与投放更是决定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媒介。优化材料设计,将教学材料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是吸引学生参与学习的重要举措。

例如,要上好篮球课,除了各种基本动作外,小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奔跑能力和弹跳力,因此,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利用长绳子和篮球作为教学器材,将学生分组,每一组由两名学生荡绳,其他学生轮流跳绳。在跳绳过程中,另一名学生不断将篮球抛给跳绳的学生,让这名学生接住,由教师来“计分”,最后比一比,看哪一组接住的篮球最多,课后给予一定的奖励。再如“持物投远”一课,笔者选择的教学材料是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在教学上首先让学生每人用白纸叠一个纸飞机,然后投掷出去,让学生感受如何才能将纸飞机投得更远,让纸飞机飞得更稳;其次,分别换投小皮球和小木棍,让学生掌握不同器材的投掷方法,应采用哪些基本动作,培养学生控制投掷的方向,调整用力大小的能力,等等。

在这一课中,绳子、篮球、白纸、小皮球和小木棍等等都是吸引学生参与的重要材料,其中,篮球是学生在体育课上接触最多的体育器材,但有些学生不喜欢篮球课,对篮球不感兴趣,因此,将体育器材与“长绳子”这一游戏器材相结合,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他们掌握体育技能。

二、优化情境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比较喜爱的活动,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游戏为施教主体,利用游戏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50米快速跑”一课时,笔者将这一课的教学完全与游戏相融合,通过向学生扼要阐述目标、规则等主要内容,将教学过程转化为一场小小的“竞技会”.首先,笔者在地上画出一条长线,让学生站在线的一侧;其次,向学生讲解动作要领,让所有学生都做出奔跑的动作,并让学生进行原地踏步跑,感受应如何把握动作要领;最后,将学生分组,由教授做裁判,分别开展组与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50米快速跑竞赛。如此反复练习,并根据成绩选出小组“冠军”,选出个人“冠军”.此外,将教学过程转化为游戏过程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游戏。例如,“耐久跑”一课,小学生的体力有限,尤其是女生,对耐久跑极为反感。而此时,教师就需要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如“闯迷宫”“警察抓小偷”等。要创设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游戏类型,要全力改观小学生“偏课”的状况,让小学生对每一课都充满兴趣,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法设计,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法不能是一成不变的,无论学习内容多么吸引人,多么充满乐趣,长期采用一种教学方法,也会让小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备课时,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多制订几套教学方案,并在上课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类型。

如,“跳绳”一课,在备课时笔者制定了四套学习方案:(1)跳绳竞技;(2)单脚跳;(3)双脚跳;(4)混合跳。在教学过程中,提出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小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而假如学生间分歧较大,那么笔者则按照不同学生的意愿,将意见一致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都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玩法。在学习过程中,笔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加强与每个小组之间的互动,并时时指导他们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监督他们遵守学习规则。此外,在课前笔者还曾让学生自己创设学习形式,并在上课时提出来,如果学生创设的学习方式可行,那么笔者也会选择他们的方式。如此,多种类型的学习情境活跃了学习气氛,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同时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创造能力。

这种情境创设方式的重点在于如何发挥教师的媒介作用,在实践中,教师要加强与各小组之间的联系,不能让学生成为一盘散沙,要让各小组间学会相互学习与借鉴。此外,第二个重点在于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对于不积极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组织师生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使全体学生得到均衡发展。

探究中职体育教学的优化策略 篇6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近年来,我国的新课标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中职体育院校的教学工作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体育教学尤其存在多种问题。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重要平台,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中职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胜任不同的技术岗位。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一、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力度偏低,是制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中职院校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把关注重点放在某些技术专业课程,忽视了体育类课程的教学安排,影响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的教育经费主要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学校很难满足所有教学部门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很多学校的主管领导都会将教育经费投入急需的部门,而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很少,使得很多学校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教学和锻炼需要,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二)教学方式落后。目前很多中职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太差,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此外,大部分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不足,没有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不能够将学生引入体育文化的氛围中,阻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

(三)学生体育学习意识淡化。中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些学生的主要特点就是好玩、自控能力差、自学能力差,由于受到现代网络的影响,使得学生把大部分精力和兴趣放到了网络世界,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缺乏兴趣。此外,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对体育课程产生极大的厌恶情绪,从而会淡化体育学习意识。除此之外,学生体育意识薄弱的一大因素就是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较少,正是因为对体育理论知识的忽视,才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观念的淡化。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从教学评价体系来看,中职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的评价方式,以学习的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缺少评价的全面性。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且不同的地方也有差异,采用一样的评价标准,会使评价结果不公平,最后导致学生体育成绩不好,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上缺乏动力。

二、中职体育教学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面对学校对体育课程的忽视,应该做出及时的调整,改进自身的缺点,同时要加强学校对体育项目的开发力度。学校各级领导应当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思路,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栋梁之才。学校可以在日常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规模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邀请一些专业的体育运动名将给学生上课,激发学生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在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应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完善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为中职体育的教学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二)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教师地位十分重要,必须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其次,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积极进取,根据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努力探索体育教学改革之路,努力思考和进步,勇争体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开拓者;最后,教师要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教育能力,通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指导学生的体育锻炼,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丰富教学方式,提高体育学习意识。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以及基本的体育能力,为达到教学目标,体育教师必须不断实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的创新。首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从教学大纲要求出发,让教学内容更具情趣性并充实有趣,比如,教师在教授篮球时,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基本动作的时候开展小型的篮球比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可以去收集一些有关NBA或者CBA的比赛,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这些比赛并写自己的观后感,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基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当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变传统只注重结果的方式,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生身体素质是否得到有效提高等,对以上要素进行客观评价,进而促进中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的改革对中职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院校必须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采取有效策略优化体育教学,加大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意识,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沙塔尔江·赛依提.新课程下中职体育教学的困境及优化策略研究[J].教师,2015,08:79-80.

[2]王育江.中专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35:55+57.

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7

一、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问题

(一)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在音乐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优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的主导者以及执行者,也是课程内容的最终决策者,这也就给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水平,需要根据学生的成长特点来合理选择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因此也可以说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能力是体育课程优化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音乐院校的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并不是很高,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合理规划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比如说:音乐院校的大部分教师的学历水平主要是本科为主,很少有研究生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而且大多教师来源于相同的学校,这就导致音乐院校体育教师可能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大都相同,各个教师之间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另外,音乐院校中体育教师的职称结构相对较低,大多数体育教师都不能够达到教授的级别,而教师的职称结构会对体育教师队伍的构建造成很大影响。如果职称结构安排不合理会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水平无法有效提升,从而影响音乐院校培养目标的实现。教师的人数无法满足实际的要求,随着近年来的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导致音乐院校没有及时招聘体育教师,导致教师的人数不能适应学生规模的需求变化,体育教师的教学任务逐渐加大,无法及时优化体育课程内容。

(二)音乐院校学生体育素养不是很高。

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主要是围绕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特点开展的,而音乐院校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态度并不是很积极,出现这种情况除了可能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形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以外,也不排除学生的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音乐院校的学生特点主要是女生居多,女生特点就是喜静,可能参与体育课程不是很积极。另外,有些好动的学生平时喜欢运动但是在参与体育课程中却没有表现出积极态度,这可能受体育课程的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学生对安排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学生的身体素质等。

(三)体育课程内容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音乐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选择上主要是以实践课程为主要内容,一般音乐院校会根据不同年级设置不同的运动项目,比如说:太极拳、技巧、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健美操或者是体育舞蹈等作为主要的内容,还选择仰卧起坐、实心球、立定跳远以及耐力跑等作为主要的课程设置。其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虽然看似很科学合理,但是音乐学院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却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感受,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高中阶段已经开始接触,有些内容学生已经掌握,而这些内容的设置俨然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再加上音乐学院在运动量以及运动强度的设置上存在着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无法激发出学生的兴趣。音乐院校在体育最终的考核方式上也仅是采用考试方式,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在考试前夕进行锻炼,这并不利于体育教学实效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二是理论课程相对不足,理论课程对实践课程起到了补偿作用,但是音乐院校更加注重实践课程的安排,而忽视理论课程的设置,不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体育观念。虽然新纲要要求体育课程每个学期必须安排至少4学时的理论课程,但是在实际的理论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忽略理论知识教学,影响了学生很好地汲取体育知识,即便是有些教师会安排体育理论课程,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三是课外体育的活动多为院校组织,学生自发组织的却非常少。在音乐院校体育活动内容开展是非常丰富的,比如:早操、课间操以及课外运动竞赛等,这些对于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参与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音乐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多为院校组织,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而且受场地以及经费的影响,学生很难自发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四)体育场地资源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影响。

体育场地资源等是体育课程内容优化的前提条件,而在音乐院校中,学校更加注重对专业设施的投入,并没有体育课程足够重视,在运动场地建设中只是建设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以及健美操房等,而且运动场地的规格等都无法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这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造成了很大的限制。而且随着音乐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场地限制的越来越明显,给体育课程内容优化加大了难度。

二、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对策

(一)优化实践课程内容。

在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实践课程是最主要的形式,体育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是组成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部分。实践课程内容的设置情况关系着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以及体育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在对体育实践课程进行优化时必须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音乐院校现有的场地等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音乐院校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调查,并结合音乐院校的师资力量等开设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内容,比如说:健美操、跆拳道以及现在比较流行的广场舞等作为音乐院校体育课程开设的项目。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设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比如说:轮滑、瑜伽以及动感单车等。另外,在实践课程的课时设置上最好是以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学习一个项目。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多个可选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课程,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实践课程当中。

(二)优化体育理论课程内容。

体育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课程内容相互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新《纲要》明确规定了每个学期都必须要开设理论教学课程内容大约在10%,同时又规定了体育实践课程中要逐步融入理论知识。但是音乐院校大都是把理论课程渗入到了实践课程教学内容中,而没有开设专门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由于体育课程的内容属于是实践性很强的运动,很难运用语言把体育运动的感受等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只是开设体育实践课程又不是很科学的,因此针对目前的情况而言,可以把体育理论课程设置为选修的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选修的实践课程,然后选择相关的体育理论课程,为实践运动课程起到补充的作用。

(三)优化课外体育锻炼形式。

随着近些年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绪也逐渐高涨,参与课余锻炼已经成为部分的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能够坚持参与体育锻炼,课外体育锻炼的形式也逐渐朝着多样化的形式发展,比如说:登山、自行车、攀岩、长跑等,而且学生体育社团也逐渐增多,在新的形势下,音乐院校要逐渐改变主导体育活动的形式,而是应该与时俱进。音乐院校可以强化与完善学校中体育运动委员会的职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成立多个体育社团,并给予必要的经费、场地以及指导人员的支持,从而更好满足学生参与课外锻炼的需求。

(四)优化课外学习内容。

学生在参与课外锻炼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理论指导,但是很可能由于没有及时受到教师或者是理论的课程指导,导致课外锻炼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这就需要音乐院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开设网络课程,音乐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建设网络平台,比如说:微信、微博、QQ等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并促使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从而为学生在遇到难题时能够有效解决。除了增加网络课程内容外,还应该针对部分身体存在疾病或者残疾的学生群体设置专门的课程,主要是以康复或者是保健类的运动内容为主,从而促使更多的学生群体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逐步提高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采取多种措施为课程内容优化创造条件。

一是音乐学院要加大体育运动场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打下基础,随音乐学院人数规模的扩大,现有的体育锻炼场所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这就需要音乐院校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重点建设体育锻炼的场所并要及时更新体育设施,不及如此,音乐学院还要逐步加大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为体育开展理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音乐学院要加大体育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使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成为可能。音乐学院可以引进校外优秀的运动员以及运动专家,并让他们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体育内容,同时音乐学院要根据学校学生的规模安排合适的教师人数。音乐学院还要对校内的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促使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得到提升,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创造条件。

总之,音乐学院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以增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为前提,根据音乐院校的现有资源进行课程内容设置,可以适当调整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并可以把部分新兴的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课程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音乐院校还要逐步丰富体育社团活动,利用现代网络科技建设体育辅助平台,及时解决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同时,音乐院校还要加大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建设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并不断更新体育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使学生身体与心理全面健康成长。

摘要:随着音乐院校的数量以及规模不断扩大,音乐院校如何在满足学生音乐教学前提下,不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成为音乐学院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前提条件。而对体育教学改革成为音乐学院提升人才质量的根本手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作为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音乐院校要想实现体育教学改革就需要对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本文分析了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现状以及问题,并对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策略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音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贝贝.浅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27

[2]叶春兰.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再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5

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 篇8

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体育教学实施的框架构建与形成过程,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起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互动结构与程序。对于“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来讲,主要是从学校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为出发点,同时坚持以“健康第一”及“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良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可以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思想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社会责任感。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老师则需要将不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系统性地整合并且再很好地利用起来,这样以来就可以把系统性的教学形式与课堂上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如果这样的话,作为老师不但要对课堂中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备课,还要对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有所安排,对于学生课外的体育比赛及训练都要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做也是为了响应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号召,同时人们对于体育教学的认识将会有所改变。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此同时再有效地结合相关的教学技巧及其体育理论课程从而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及要领。基于此,再结合不同形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关体育理论教学,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我锻炼过程中的安全保护水平,除此之外也能凸显出体育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大体育”的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构建与价值

2.1 落实“健康第一”理念的切入点

体育教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体育课程改革在遵循健康第一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来达到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而从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行为来看,其健康承载功能受到了家长、学生、社会的关注。健康与长寿对于人类来讲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也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是生物学中的基本观点。当人们步入现代之后,人们不再一味地去保持身体上的健康,而是逐渐将其拓宽到心理学及社会学上来。目前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已经从以前的温饱转变为全面小康社会,从中也产生了“文明病”及其各种疾病,而且从目前的发病形式来看趋于年轻化,这些疾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追求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很重要,“健康第一”已经越来越受人重视。

2.2 贯彻“终身体育”的教学视角

这种教育模式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其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同时也要不断为学生灌输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这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在大学体育中,就要培养学生的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从中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养成一个终身体育的习惯,从而使得学生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运动体系,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理念来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目标。基于此,大体育的教学优化组合模式也就是以此为基本点而创立。

根据我国青少年这些年的健康测试来看,其结果令人担忧,政府也极其关注,从而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联合出台了一些政策,以此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不仅要做好体育教学工作,而且也要提高学生们课外活动的水平,老师要以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去学习及其锻炼,从中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兴趣。与此同时,要有效结合课内外的体育运动环节,鼓励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这样一来学校在结合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建立起了“大体育”教学优化模式,所谓的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包括了教学指导思想、操作程序、教学目标和内容等结构、体育教学的方法及其测评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让更多的人全方位地了解大体育模式,同时在学校进行全面普及。

3 高校“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优势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社会的发展随之也渐入佳境,全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与此同时人也将追求现代化。体育正是全面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整个体育将会以多种形式存在,不管是什么科学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完善。可是其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有一个较好的运动习惯。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许多都是以老师为中心点,学生只是不断接受知识,可是对于将来的教学模式来讲,主要是以探讨为中心,老师主要是建设者及判断者,同时也是学生的督促者及其帮助者,师生之间相互平等对待,遇到问题一同进行研究分析,从中让学生懂得学习的快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还要尊重学生各自的意愿,老师再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评,这样一来培养出学生们自主锻炼的习惯。

采用“大体育”教学形式不但可以巧妙地把体育课堂利用起来,而且还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有下面几个好处:(1)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这样一来学生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也将会自觉的学习及锻炼。(2)学生们可以对体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其体育运动技巧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从中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完成整个体育训练。(3)学生们在学生和训练过程中,培养出较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这样一来将会对终身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4)极大程度上激发起学生们的特性,从中结合学生们的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是最近几年高校体育变革的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和以前的教学形式相比,重点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们按照自己对体育运动的喜好来选择所要上的课程,这种做法主要是调动起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学生们在进行自我诊断及其评价过程中将会发现自身体育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在老师配备问题上,要严格规范老师们的专业对口问题。这样一来有利于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老师们也将会认真对待自己的本质工作。

4“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应用策略

4.1 优化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运行机制

这里讲的组织就是用一个特定的目标,把各种能够利用起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使得课内外都有一样的组织,这样一来不但要从课堂体育教学出发,还要从学生们自己的课外时间出发,利用学生们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及开展一些相对较好体育运动;基于此,应该把学生们课内时间及课外时间有效的整合起来,从而制定出一套相对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其中主要包括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机构及其学校体育部,这两个组织受学校统一管理,其主要是足球、篮球、排球等项目,同时这些体育运动都将会在各年级的体育教学中得以管理,每一个班级及项目都有相应的负责人,俱乐部及体育部的训练都要在学校的统一建议下进行不同程度的训练,这样一来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4.2 提升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管理

“大体育”教学模式的管理机制是采用分级管理的形式,当地体育教学主管机构与每个学校的体育主管领导相互协调下完成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此同时也要利用好四级管理部门,其分别是校体育委员会、体育主管部门、年级领导、各个班级。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主要是由学校进行安排、学校团委与体育组老师相互配合,各年级负责人监督共同完成的体育教学管理机制,这样一来也会极大程度上实现了体育教学一体化形式,从而将课堂体育与课外体育巧妙的结合起来。基于此,学生们体育锻炼的机会也将会逐渐增多。

4.3 丰富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开展路径

建立起系统性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把课内外体育教学活动联系在一起,在课程安排上和不同类型的模式一样。这样也将按时出是以年级为单位,在相同的时间里完成相同专业班级里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出自己所喜爱的体育课程,要不受任何因素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筛选。基于此,学生们的上课时间也要按照自己的时间做出合理的规划。这样教学模式对于老师来说也有新的要求:老师要考虑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在每周上体育课期间对学生们进行相关体育理论知识的辅导,其辅导内容包括体育的文化知识、体育项目的具体内容、必须达标的内容这三个基本内容,这也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同时引导学生们自己主动的学校课外的体育知识。学校还可以定期的举行课外体育知识竞赛,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如此,学生们利用比赛可以认识不一样的自己,于此同时也将会找回自信。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同学比赛也能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学生们也将会更加的团结一致。

4.4 丰富大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内容

在高校大学生参加工作以后,岗位环境的性质需要从业人员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身心健康水平,需要通过体育教学、课外活动等方式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效果,实现大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基础体育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包括了体能基础课、运动技能基础课。为此,需要结合高校的大学生发展目标,优化体育教学模式,来创新体育基础课的组织方式、内容选择,实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4.5 建立健全大体育优化组合模式的教学考核体系

为了有效地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发展,实现体育教学对高校人才成长的促进,需要构建有效的、特色化的高校大学生体育考核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以健康第一为主线,让高校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适应的运动能力、创新思维。通过构建有效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运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就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掌握与使用状况,做出全面的评价。

5 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进行的体育教学工作是借鉴国外的成功案例,同时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改进得来,这种“大体育”的教学优化组合在当下的体育教学环境中相对比较完善,要想更好地发展这种教育模式,我们还应该不断地进行改革,使之越来越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更加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此提升我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建立起教学优化模式对于整个教学工作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对教学优化组合模式的分析,有利于对整个教学工作有一个细致的研究。同时也体现出了体育教学的目标多样性,仅仅使用一种教学模式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解决教学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一些相对较为详细的教学技巧又不能完全替代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就学要多种教学模式,不管几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以科学为原则,再结合实践效果选择出相对完善的教学模式。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发展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抓手之一,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体育教学改革,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优化组合模式进行了探究,以大体育观为视角,结合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与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展开了体育教学优化组合策略的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组合

参考文献

[1]邹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极光,2015(09).

[2]宋晓洁.浅谈俱乐部模式下的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0).

[3]俞达.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5(03).

[4]李爱臣.浅析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J].当代体育科技,2015(01).

试析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 篇9

所谓的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就是指体现某种教育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大学体育教学单位以及大学体育教学课程的实施和设计方面。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一直都是一种可控开放的系统,包含了体育教学目标、教师要求、体育教学思想、学生要求、体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操作程序以及场地器材等诸多因素。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结构是支撑整个体育教学模式的一个骨架,将体育教学模式的稳定性较充分地体现出来。教学方法体系是整个大学体育填充教学过程里面的“肌肉”,将大学体育教学可操作性和直观性很好地体现了出来。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是指对体育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多因素进行组合的一个整体优化和设计过程,系统和科学的教学模式优化原理认为,任何教学系统,只有通过结构和要素的优化,才能够真正地将其整体功能优化体现出来。

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1. 将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

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变革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比如社会适应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等。作为大学生教育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在提高人们身心健康等方面都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大学体育教学必须要实施素质教育,并且将终身体育以及健康第一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这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在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必须要将体育教师的教学评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等进行完善,将体育教学思想很好地灌输给学生。创新意识能够使他们不断适应变化着的社会,能够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从事科学的体育锻炼。

2. 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

大学体育教学过程的归宿和起点就是教学目标,这也是优化体育教学模式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原因就在于,在整个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里,教学目标对于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建立教学结构以及运用教学手段等都起到了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受到学科整体目标、学校教学目标以及教育教学目标的制约,明确大学体育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其可操作性,各个体育教学目标之间都必须具有鲜明的连贯性和差异性。确定大学体育教学目标有利于进行体育教学设计、有利于对体育教学过程进行监控、有利于实施科学的教学评价。

3. 合理选择大学体育教学内容。

大学体育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大学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成为体育教学目标实施的载体。大学体育教学内容是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到的材料,学生是否喜欢教学内容会影响到大学体育教学目标完成的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内容,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必须要认真和仔细,使所选的内容具有可学习性,并且能够受到学生的喜爱。

4.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教师主导作用。

当前形势下,大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已经逐渐从教师为主转向为学生服务、师生合作的方向。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要求体育教学必须要将自身主导作用发挥出来,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坚持以生为本的重要原则,使大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5. 科学地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

体育教学课堂结构不仅仅要对规定的空间内教学活动以及规定的时间内教学活动的各个步骤和环节进行具体安排,更要体现出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内容以及体育教学目标,等等。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我们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课堂结构优化的时候不能只对局部优化,还要着眼于整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体育教学结构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协调。

6. 灵活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的对策研究 篇10

一、体育教学模式建构的影响因素

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根据某种教学理论所揭示的教学规律,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教学流程进行系统的设计,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选择运用教学模式, 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运用教学模式的实践中, 总结出构建教学模式的原则。这些原则具有主观性, 然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原则又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对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指导作用, 但从总体上来讲, 教学模式的构建总是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索的影响和制约:

1. 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

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是教学的出发点, 在实施教学时, 总是在为实现某种教育观念和价值作出努力。它虽然并不构成教学模式的具体因素, 但却为构建教学模式提供了指导思想。不同的哲学观点、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传统文化背景, 以及教育学、心理学包括体育科学在内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体育教育的价值有不同的理解。

2. 教学理论指导。

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理论, 运用适当的方法、技术,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以达成教育目标的活动。目前各种教学理论门派林立, 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这些渗透到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 制约和规范了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

3. 教育心理和体育生理学的学科依据。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体育教育的指导, 揭示了学习过程的内在原理, 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原理和方法。此外, 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学习者心理发展水平、学习动机、认知策略、兴趣和态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展教学并评价教学的过程和结果, 并把认知、情感和意志方面的研究成果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 会为教学模式的建构提供科学依据。

4. 教育技术与手段。

教育技术学成果在教学中的应用正在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的一系列变革, 为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与直接使用的技术手段, 同样教学模式也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实施依据, 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体育教学模式优化的对策

教学模式的优化就是根据“健康第一,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运用辩证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 运用综合性的观点, 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 以实现最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力图建构特定条件下相对最优的教学模式。

1. 教学指导思想的优化。

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现代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要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时代的特点。遵循“健康第一”的思想, 注重终身体育意识、兴趣、习惯以及能力的培养,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学生主体观和综合评价的质量观, 在注重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基础上, 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 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 努力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原则, 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立性, 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采用适宜的方式培养。

2. 教学目标的优化。

体育课程基本教学目标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因人而异, 按照认知、能力和情感三个目标来研究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生学会基本运动技能, 了解一些常见的运动项目的规则, 至少熟练掌握一两种锻炼身体的手段,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来满足未来职业生涯锻炼身体的需要。能力方面:能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 学会一些锻炼身体的相关技能, 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较弱部位的锻炼, 提高他们的身体机能, 积极预防以后工作中容易造成的损伤, 预防职业病。情感目标:通过艰苦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性格, 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 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体育比赛中培养学生抗挫折、团队合作和自我控制能力等。

3. 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需求的学生, 要有目的地增加相关的内容,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体育学习兴趣。教学内容的制定应从有利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来考虑, 要打破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观念, 建立有利于学生锻炼, 增强体质实效性强, 学生自己喜爱的且符合实际情况的内容体系。体育教材内容应具备多样性、针对性、灵活性、健身性和实用性。选择一些难度适中, 学生容易掌握, 同时又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 如:武术、健美操、篮球、足球、台球、羽毛球、游泳、越野跑等, 使学生掌握运动健身的方法和达到增强体质的体育目的。

4. 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 注重教法研究,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突出师生双方的互动。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 要张扬的是学生的主体精神和新型的师生观。在有效传递信息的过程中, 更强调感知、思维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教学方法具有高效性, 从而保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活动中。现在学生思维活跃, 见多识广, 很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性组织模式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以外, 可以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表意见。可组织模式多样的讨论会、辩论会, 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 培养参与热情。用竞赛法来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潜在的学习意识。把全班同学模拟成企业中的一个大班组来组织各种体育比赛, 这样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能清楚地表达宏观和微观世界, 不受时空限制, 能把抽象概念形象化, 可以重复放, 一边放一边让学生讨论。还可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体育欣赏、专题讲座、观看体育比赛等。

5. 教学评价的对策。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直接关系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 因此, 教学评价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调整。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 由从鉴别和选拔功能向重强化、激励和发展功能转化, 并从多维度给予学生学习评价。评价的内容由重运动成绩转向重全面发展, 可从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体能与运动技能的评定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可以采用以定性评定为主的方法。把终结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起来, 过程评价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与进步情况, 终结评价主要反映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 二者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每学期评价两次, 即在开学初评价一次, 在期末评价一次, 使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改进功能和鉴定功能。比如开学初对本学期将要测试的项目进行一次测试, 成绩可以安排占学期总成绩的20%, 经过一学期的体育教学之后再进行一次测试, 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对两次测试成绩进行比较, 进步幅度占10%, 平时迟到、早退、旷课和课堂上的表现占30%。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为体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学内容得以更新, 教学方法得以改进, 出现了较好的局面。但由于学校体育科研人员多注重体育教学理论的研究, 而教学一线的教师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乏理论指导。体育教学模式是设计组织和调控体育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 它以一种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又以成熟的经验来丰富理论, 它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虽然目前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非常活跃, 并呈现了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各自体育教学模式的释义、描述与介绍、开发与实验上, 对体育教学模式的功能比较、分类、归纳、综合研究运用得甚少, 使许多体育教师特别是基层的体育教师面对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更是满头雾水, 为此,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引导体育教师走出迷茫和困惑, 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就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黄甫全.现代教学论学程.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曲宗湖.体育教学模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 篇11

【关键词】教学方法  选择  优化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99-01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肩负着提高现代化人才素质的重要使命;作为学校体育核心的体育教学,不仅要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而且还要把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作为着眼点和归宿,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然而,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对全面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

1.体育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与优化,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1要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

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因此,体育教学除了要遵循认识事物本质的一般规律外,还要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经适应性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只有在遵循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的组织,正确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1.2符合教学的阶段目标

体育课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对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水平有不同的要求,如新授课,教师选择与运用多种教法,主要是通过听觉、视觉来领会和感知动作的形象、过程、要领及完成的方法,同时学生通过身体直接参与练习,达到初步掌握教材的目标;而在复习课上,可运用各种练习方法、比赛法、游戏法及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巩固与提高动作技术,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

1.3要适合教材内容的特点

根据教材特点选择与运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方法也要不同。如简单动作常常采用完整法来教授;而复杂动作,采用分解法来教授。由此看来,一种教学方法,只有当它适应体育教学内容时,才能称之为科学的教学方法。

1.4要考虑学生的特点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之前,必须对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状况、体育基础、爱好等多方面了解。然后,确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如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成熟,教师要尽量使用直观与思维相结合,讲、想、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实践表明,只有使学生真正“运动”起来,教学才能收到实效。

1.5要发挥教师的特长

人有所长,也有所短。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做到以己之长,克己所短。如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水平高的特长,而老年教师要发挥熟悉教材、经验丰富的特点。

1.6要有最基本的物质保证

即具体的场地、器材与设备等物质条件的保证。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机、录像机进入体育课堂,对加强直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2.选择与优化体育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2.1经济性原则

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要便于把握和使用,作为教学过程的程序和手段,任何教学方法都具有一定的操作形式(或秩序),只有当这种操作形式便于把握和使用时,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才是可能的,其优化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2.2高效性原则

尽可能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工作量,完成较高的教学任务,并以此减轻师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健康地、和谐的发展。

2.3动态性原则

首先是教学方法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思想观念、教学内容等的不断更新变化,方法、手段也应随之发展变化。方法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无法摆脱的依附性。其次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还有一个接受、校正、修改的过程。教学对象的年龄大小、性别特征、个性差异、班级风气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喜爱、特点,教学设备的配套安排等,都对教学方法的选用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再次是方法既有继承性、稳定性、独立性,但也有发展性,将任何一种方法僵化、限定,只能导致选用的失败。再成功的方法,选用时都必须考虑修改、补充、完善、发展,只有不断扬弃、不断选择、不断创新,才能形成个性鲜明、丰富多彩的各种教学方法模式。

2.4相融性原则

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应有利于处理好以下关系:

①“教育、教养、发展”三大任务的关系。

②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关系。

③各项教材内容之间的关系。

2.5多维性原则

选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急于“立竿见影”。由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即使选用了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也会呈现出潜在性、累积性、迟效性的特点。同时,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借助先进科学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及体育能力,发挥教学方法的多种功能。

2.6灵活性原则

学者孙长林教授在《中小学体育改革》一书中,精辟地概括出“教学有法,法无定法,研究规律,创造新法”这一改革教学方法的观点。那种单纯的摹仿、套用的做法,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对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要不断地发展、更新、完善,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需要。同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地充实新理论、新知识、创立新的体育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趣味性和实效性。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优化问题,是每一个体育教师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都将作出直接或间接、表层或深层的反映。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要考虑多种因素,并且要依据选用教学方法的原则,在继承与发展、发展与完善、完善与创新、借鉴与扬弃的复杂关系中,把握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不断提高选择与优化教学方法的自觉性,使多种教学方法在互相合理渗透、密切配合与补充的有机结合中发挥优化作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阎承利.教学最优化通论[M]教育科学岀版社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的优化 篇12

一、教学内容结构调整

目前的初中体育课内容贫乏, 空有一副躯壳, 没有实质性的教学项目。 可以看到学生在课上除了跟着教师做一些简单的热身训练和必要的考试项目训练外, 几乎不教什么额外的内容。 可能有的教师会说体育课的课时太少, 而且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很难开展专业教学。 但这不是放弃尝试的理由, 教师完全可以结合现有的条件, 确立教学主题, 有明确的教学思路。 这样在上完课之后, 学生至少能够说出自己学了什么, 而不是一无所获, 虚度一节课的时间。

一般学校都有乒乓球桌, 这些器材在平时鲜有人问津, 教师完全可以将它们利用起来。 在课上开展乒乓球基础教学,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技巧。 这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 并不一定要局限于这一思路。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课上变得专注, 不再无所事事。 而且教师可以在这样的教学中获得成就感, 看着学生在自己的教导下学会一项运动, 是对教师最好的慰藉。

二、游戏教学的运用

游戏教学是指在体育课上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 这样做是为了增强体育课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游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学生本身也非常喜欢做游戏, 教师正好可以加以利用, 用游戏包装教学内容, 一定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然游戏的种类要有所选择, 必须是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 或者是带有训练效果的。 比如要锻炼学生的平衡性, 可以让学生开展蒙眼走直线的游戏, 看谁走得又远又直。 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充满欢声笑语, 而且达到锻炼的效果, 一举两得。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 自己设计一些有意思的小游戏, 也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决定是在课上进行什么样的游戏。 体育教学没有什么压力, 教师可以很容易地融入学生, 和学生打成一片, 这是体育教学独一无二的优势。 教师可以参与学生的游戏, 和学生一起锻炼身体,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教师的好感度, 何乐而不为呢? 师生之间的友谊, 在游戏教学中不断地加深, 会使学生渐渐爱上体育课, 对体育教学产生更多的感情, 在多年以后拥有甜蜜的青春回忆。

三、学生体育爱好的培养

我们中有很多人是体育爱好者, 愿意花很多的时间观看喜爱的体育比赛。 但很多人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 受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 没有真正投身体育锻炼。 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让学生习惯在平时锻炼身体。 教师要多挖掘学生既有的体育爱好, 并在课上为学生创造机会, 让他们进行自己热爱的项目。 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看足球赛, 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在自己班上组织一场足球赛, 亲自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 这种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 最终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初中时期, 学生的身体素质快速提升, 正是最容易对体育产生兴趣的阶段, 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 经常锻炼身体, 不仅能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愈发出色, 而且能让学生的内心变得积极向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平时的体育锻炼, 运动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对于体育的兴趣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要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运动方式,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以及适合自身的锻炼方式。 体育点缀了学生的初中生活, 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更积极向上。 体育教师应该献身教育事业, 让自己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完善。 良好的教学方法, 是教学质量的保障, 让学生在体育课上获得更多的乐趣。

体育课对学生来说是一段充满欢乐的时光, 可以在体育课上忘却学习的压力, 尽情地释放自我。 但教师不能让学生学得过于轻松, 因为作为一门以教学为主的学科, 必须让学生在课上真正学到东西, 而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体育课所具有的特殊热情, 让课堂变得更充实。 与此同时, 还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的意愿, 不要强迫学生学习一些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 否则用不了多久, 学生就会对体育课感到厌倦, 让教学工作难以继续开展下去。

摘要:体育课, 我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它对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初中体育教学比较随意, 我们对体育教学没有什么高要求, 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如何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 让体育课成为受学生欢迎、让家长放心、使教师满意的科目。学生应该在体育课上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 获得运动技能, 并有效地锻炼身体。那么该从何做起, 才能让体育教学变得更优质呢?这一问题的答案不尽相同, 因为每个地区、每个学校的教学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游戏教学,体育爱好

参考文献

[1]司铁燕.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08:85-86.

上一篇:地理教学与新农村建设下一篇:传播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