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2024-10-22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精选10篇)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1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均值不等式

【使用说明】1.自学课本P69―P71,仔细阅读课本,课前完成预习学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在做题过程中,如遇不会问题再回去阅读课本; AA完成所有题目,BB完成除(**)外所有题目,CC完成不带(*)题目。加?为重点内容,加△为次重点内容。2.认真限时完成,书写规范;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3.小组长在课上讨论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作用,控制讨论节奏。4.必须掌握的方法:运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数学思想:整体代换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一、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均值不等式,提高运用均值不等式解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均值不等式应用的规律及方法; 3.激情投入,高效学习,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均值不等式;难点:均值不等式的运用。

二、问题导学:

?问题1:均值定理是如何叙述的?你会证明吗。

思考1:均值定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思考2:“当且仅当”的含义是什么?

思考3:什么是算术平均值?什么是几何平均值?

思考4:均值不等式有几个变形?

思考5:“任意两个同号的数的算术平均值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值”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问题2:重要不等式a

2

?b2?2ab与均值不等式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运用均值定理证明不等式 例1. 已知a,b同号,求证:ab?1

ab

?2,并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

拓展:已知a,b?R?,求证:(a?

1a)(b?1

b

)?4,并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

探究二、利用均值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2. (1) 一个矩形的面积为64m2

.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矩形的周长最短?最短周长是多少?

(2)已知矩形的周长为36m .问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小结:已知x、y都是正数,(1)若积xy是定值P,那么当x=y时,和x+y有最小值_________;(2)若和x+y是定值S,那么当x=y时,积xy有最大值_________即求用均值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注意成立条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

探究三、求函数的最值

例3. 求函数f(x)?

x2?2x?3

x

(x?0)的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值。

拓展1:求函数f?x??x?3

x?2

(x?2)的最小值,以及此时的x的值

拓展2:求函数y?2?4

x

?x(x?0)的最大值以及相应的x的值。

四、深化提高

1.函数y?x?

1

x

(x?0)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若x?0呢?) 2. 已知a,b?R?,且a?b?1,则11

a?b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

(*)3.已知点P(x,y)在直线2x?y?4?0上运动,求它的横、纵坐标之积的最大值,以及此

时点P的坐标。

(**)4.求函数f?x??

x2?x?4

x?1

(x?1)的最小值,以及此时x的值

五、我的学习总结:

(1)我对知识的总结 (2)我对数学思想及方法的总结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2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第三小节.

二、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1)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含义;(2)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 能力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培养迁移能力、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2)熟练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 情感价值观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学习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2)在自主探究的网络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3)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1.重点:(1)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含义;(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2.难点:(1)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2)熟练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过程

1. 回顾旧知.

复习本单元前两节“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以及“真分数和假分数”等知识,以及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节的除法的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这部分旧知识,有利于唤醒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而与新的知识产生联系,对新的知识进行更好的有意义学习,成功扩充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2. 课前预学.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内容.

预习要求:1.1通过书籍或网络寻找有关探讨分数基本性质的小故事,并与大家分享;1.2利用已学知识自主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1.3在自学过程中把有疑问的地方写下来,带到小组内讨论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大体的掌握.学生通过自己看书能掌握的就自己看书掌握;掌握不了的,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如果讨论也解决不了的,再带着问题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解决.)

(设计意图:使用学生精心寻找的小故事来导入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工具来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5. 合作学习(对学、群学).

教师对上述学生的探究结果提出问题: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分数的值却相等,你们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规律.

(设计意图: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增进学生间的情谊,进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全班巡视,并给予适时的点拨.)

6. 小组展示.小组将自己的合作交流成果在全班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并提出意见.

(设计意图:小组展示不仅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口才,而且增加同学们互相了解的机会.)

7. 总结性质.学生与老师一起给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

(设计意图:老师和学生共同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做一个规范的描述,确保数学知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8. 推广.教师提出问题:利用已学知识为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出合理解释.

学生思考交流,并在课堂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推广,可以使学生将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避免使知识割裂开来.)

9. 小结.学生选出一位代表进行本堂小结,老师和其他学生补充.

(设计意图:学生做小结可以更好地表现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为一个本堂课的总结性评价,老师可以及时为学生纠正错误,做到堂堂清.)

四、课堂作业

教师提出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中,分数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同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那么,这里的“相同的数”可以是任何数吗?

课后习题:量力而行原则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的作业是一个悬念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利用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来填补空白.)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政治课;导学案;编写;基本要求

一、仔细研读课标,进行目标定位,增强学生的目标导学意识

新课标对导学案的编写具有指导性的作用,是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参考。布鲁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到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课标的基础上,理清导学案编写的基本思路,明确导学案编写的目标要求,避免传统教学中因为目标不清,导致课堂低效、杂乱、随意,必须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有的放矢地编写导学案。

二、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创造性、合理地丰富和重组教学内容。

1.深度探究,探寻方法。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内容所体现的思维深度、情感价值,探寻学习方法,对教材中深奥抽象的内容,精心取舍、巧妙整合,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2.拓宽广度、深度,整合资源。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从“经验型备课”走进“研究型设计”“热点型设计”。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从封闭的问题设计走向开放生成的问题设计,从陈旧的问题设计走向关注热点的问题设计,从单一的教材资源走向整合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层次进行,把握梯度。学生由于先天的素质和后天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认知结构不同,存在着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培养的前途,实施分层教学,采取分类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与全面的发展。因此,编写导学案要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巧设情境,将基础知识、思维创新设计梯度化,步步深入,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布鲁姆说:“要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

4.变换角度,创新教材。教师要本着“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开发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个人见解、敢争辩、敢创新。学生学习最大的敌人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的思想。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告诉我们,自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首先,教师要用平等、关爱、尊重的教育方式,去赢得学生的信任、喜欢,为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发挥学生的天赋,创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做一个快乐的教师。第二,鼓励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应该了解学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第三,鼓励学生独树一帜。教师一定要打破学生传统思维的束缚,鼓励学生质疑、批判、追问,培养学生发散式思维、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科学设计导学案,体现学生的层次性

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是为了有效地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政治学习。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的起点及基础不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层次设计学习目标、导学问题、展示交流、评价标准及课堂检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完成学案上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使在学习中体现出积极、主动性。

1.分层次设计学习目标。分层次设计学习目标要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由浅入深,逐级提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分层次设计学习过程。设计导学案,要符合“导学—独学—对学—探究式学习—评学”这一基本流程,并在此基础上重分层达标设计、探究式的设计、开放性设计、重梯度设计,体现科学合理性,真正把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

3.分层次设计问题。编写学案的目标,从学生层次、认知层面和内容难易度出发,将问题设计为识记层次、理解层次、具体应用层次、能力提升及拓展层次。首先,设计问题要有探究性。探究的问题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层层启发,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第二,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价值性。切忌设计问题不能流于形式,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整理。然后针对具体的问题层层设问,最终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设计问题要有开放性。学生存在认知结构的差异,课堂的精彩程度大部分取决于学生。导学案编写要灵活、动态,预设问题要有弹性,而不是全部细节、具体步骤的周密部署。

四、预设展示重生成

展示具有生成性,互动性、问题性、层次性,为学生搭建成果交流、存在问题、拓展生成的互动平台。展示不是简单的对所学内容重复,而是侧重提升。编写导学案,不仅要出示预设性问题(包括本节课重点、难道、关键点、易混易错点等),而且要有生产性问题预留空间(包括学习中新的感悟、新的学习体验、新的学习发现等)。

五、导学案编写要体现四清,提高学习效率

四清是指整个学案体现知识体系、框架清,重点难点清,方法恰当清晰,热点清。

1.知识体系、框架清。高考政治题主要分为客观题、主观题两个大类。知识体系清晰,在解决主观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出一种发散式思维。如2011年江苏省高考35题(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该题是从文化生活的视角来提问,跨度很大。解决此类题目,学生必须知识体系清晰,否则答题时东拼西凑、思维混乱、知识错位,拿不到高分。因此,导学案编写中要体现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和关键词体系。

2.重点、难点清晰突出。教材内容庞杂,并不需要在每一个具体知识点上下工夫。要抓住课本的重点、高频考点、现实热点和学生的薄弱点设计学案,把重点放在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梳理上,做到以干带枝、融会贯通。

3.方法恰当清晰。方法能提高解题的能力,知识是做题的基础,但方法和能力同样很重要。选择题、漫画题、计算题、图形题的解题方法等都可进行专项集中训练指导,并对应指出解题方法。主观题从设问指向上可分为体现类、原因类、措施类、理解类、评析类、图表类等。主观题强调情境与问题、答案之间的关联性,重视新情境中信息的有效提取和知识的创新构建。因此,教师在导学案的编写中,要结合典型例题,多向学生讲授解题方法。

4.热点清晰。高考政治试题绝不回避重大时事热点,“迎着热点上”是政治学科命题的特点,也是政治学科的特色。年度热点复杂多样,教师可选择那些具有持续影响力、正面影响力以及具有人类生存和发展价值的时政热点。要理解社会事件,注意热点的来龙去脉。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4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问题进一步体会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解

集的联系。

(2)综合运用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一.复习回顾:

1、已知函数y=-x+8,当x___________时,函数值y小于零;当x___________时,函数值y等于零;当x___________时,函数值y大于零。

2、已知一次函数y13x12与y2x3的图象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当x _________时,y1<y2,当x___________时,y1>y2。

二.自主学习:

例1某学校计划购买若干台电脑,现从两家商场了解到同一型号电脑每台报价均为6000元,并且多买都有一定的优惠。甲商场的优惠条件是:第一台按原价收费,其余每台优惠25%.乙商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优惠20%。(1)分别写出两家商场的收费与所买电脑台数之间的关系式.(2)什么情况下到甲商场购买更优惠?

(3)什么情况下到乙商场购买更优惠?

(4)什么情况下两家商场的收费相同?

例2某单位计划在新年期间组织员工到某地旅游,参加旅游的人数估计

为10~25人,甲、乙两家旅行社的服务质量相同,且报价都是每人200元.经过协商,甲旅行社表示可给予每位游客七五折优惠;乙旅行社表示可先免去一位游客的旅游费用?其余游客八折优惠.该单位选择哪一家旅行社支付的旅游费用较少?

三.当堂检测:

1.某单位要制作一批宣传材料.甲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20元,另收3000元设计费;乙公司提出:每份材料收费30元,不收设计费。(1)什么情况下选择甲公司比较合算?(2)什么情况下选择乙公司比较合算?(3)什么情况下两公司的收费相同?

2.某电信公司有甲乙两种手机收费业务。甲种业务规定月租费是25元,每分钟的通话费用是0.4元;乙种业务不收月租费,每分钟的通话费用是0.6元。(1)分别写出甲乙两种收费标准下每月应交费用y

元和通话时间x分钟

之间的关系式。

随笔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5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我国的人口国情、环境国情。

2、说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和意义。

3、自觉树立人口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意识,并落实在行动中。

二、知识准备

(一)预习思考题

(1)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是。

(2)我国人口现状的影响:。

(3)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4)实行计划生育意义:。

(5)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就是;具体要求就是。

(6)、我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及其相关措施。

不等式的性质互动学案 篇6

一、目标导学:

(一)导学前测:

1、什么叫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是什么?

2、用不等式表示

(1)a是正数;(2)a是非负数;

(3)a与6的和小于5;(4)x与2的差小于-1;(5)x的4倍大于7;(6)y的一半小于3.(二)

教学目标: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2、通过对比不等式的性质和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精神.二、互动导学:

1、我们学习了等式,并掌握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学生思考回答)

不等式与等式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有相似之处呢?本节课我们将加以验证.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等式的性质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不等式的性质是否和等式的性质一样呢?请大家探索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发表不同意见,请互相讨论后举例说明.∵3<5 ∴3+2<5+2 3-2<5-2 3+a<5+a

3-a<5-a

如3<4 3×3<4×3 3× <4×

3×(-3)>4×(-3)3×(-)>4×(-)3×(-5)>4×(-5)3.归纳总结,概括知识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4.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1)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a”的形式:

① x-5>-1;

② -2x>3;

③ 3x<-9.解:①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x>-1+5 即x>4;

②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x<-;

③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两边都除以3,得

x<-3.说明:在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要注意数的正、负,从而决定不等号方向的改变与否.练习:

1、讨论下列式子的正确与错误 ①如果a<b,那么a+c<b+c

②如果a<b,那么a-c<b-c

③如果a<b,那么ac<bc

④如果a<b,且c≠0,那么 >

2、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1)2x-15<5(2)3x>2x+1(3)3x+1<5x-2

(4)x> x+1.(5)x-2<3;(6)6x<5x-1;

三、友情提示:比较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在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时会出现两种情况,若为正数则不等号方向不变,若为负数则不等号的方向改变.联系: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等式的基本性质,都讨论的是在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时乘以(或除以,除数不为0)同一个数时的情况.且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和等式的基本性质1相类似.四、学后反思:

《不等式的性质》互动学案

设计人:李庆华 审核人:崔金玲 时间:2008、3 序号:15

五、当堂检测:

一.请你选一选

1.若a+3>b+3,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A.- B.-2a>-2b

C.a-2<b-2 D.-(-a)>-(-b)2.若a>b,c<0,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A.ac>bc B.C.a-c<b-c D.a+c<b+c 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2(1)所示,在下列各式中对a、b之间的关系表达不正确的是()

A.b-a>0 B.ab>0 C.c-b<c-a D.4.已知4>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①4a>3a ②4+a>3+a ③4-a>3-a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二.请你填一填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不等号(>或<=(1)如果a>b,则a-b__________0(2)如果a<b,则a-b__________0(3)如果2x<x,则x__________0(4)如果a>0,b<0,则ab__________0(5)如果a+b>a,则b__________0(6)如果a>b,则2(a-b)__________3(a-b)

2.在横线上列出不等式(1)若a为非负数,则a__________(2)若a为非正数,则a__________.(3)若a不小于3,则a__________.(4)若a不大于-3,则a__________.三.请你来计算

1.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把下列不等式化为x>a或x<a的形式.(1)x>5;(2)-4x>3.(3)x+7>9(4)6x<5x-3(5)x<(6)- x>-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导学 篇7

一、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 不等式的概念

像2<3、x>2.9、1/m≤5、a2≥0、x≠y等,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由这个概念可以知道,表示不等关系的数学符号常见的有<、>、≤、≥、≠. 不等式就是用这些符号连接数与数、数与式或式与式的一种数学语言.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正确识别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类比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整式方程称为一元一次方程. 这两个概念的唯一区别就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相等关系.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联立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都是一元一次不等式,但是只有出现同一个未知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才能组成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形式一般用左大括号联立,例如;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等号连接,例如2≤x+1<4.

例1下列式子中:①x+y=1;②x≤y;③x-3y;④x2-3y>5;⑤x<0. 属于不等式的有 ______.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概念对五个式子进行逐一分析:①③不含有不等号,故不是不等式;②④⑤中含有不等号,故是不等式. 故属于不等式的有②④⑤.

例2下列式子中:①7>4;②3x≥2x+1;③x+y>1;④x2+3>2x. 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______.

【解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对各式进行逐一分析即可. ①7>4中不含有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②3x≥2x+1可化为x≥1的形式,符合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故本式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③x+y>1含有两个未知数,故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④x2+3>2x中未知数的次数是2,故不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所以属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②.

二、不等式的解和解集、不等式组的解集

1. 不等式的解、解集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一个解是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的一个值,不等式的解常常有无数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的解的全体,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解集包括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了不等式的解集.

2.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中所有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先画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即为不等式组的解集. 公共部分也就是各不等式解集在数轴上的重合部分. 通常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成以下四类:

【说明】当不等式组中,含有“≤”或“≥”时,在找解集的各个部分时,我们可以不关注这个等号,这样就把这类不等式组化归为上述四种基本不等式组中的某一种类型. 但是,在解题的过程中,这个等号要与不等号相连,不能分开.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归纳出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跑、大大小小无处跑.

例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不等式x<2的正整数解有一个

B. -2是不等式2x-1<0的一个解

C. 不等式-3x>9的解集是x>-3

D. 不等式x<10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解析】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和解集的概念,可以作出如下分析:A. 不等式x<2的正整数解只有1,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当x=-2时,2x-1=-5<0,不等式成立,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不等式-3x>9的解集是x<-3,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不等式x<10的整数解有无数个,故本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三、解不等式、解不等式组

1. 解不等式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这个过程就是将一元一次不等式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变形为解集的形式. 例如,解不等式3x-2≤2x+3,最终目的就要将这个不等式变形为x≤5的形式.

2. 解不等式组

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组的过程就是先解所有的不等式,然后根据不等式组解集的概念把它表示出来.

例4若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一个常数a的问题.可以先将常数a当作已知数看待,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这个常数a. 由①得:x>a,由②得:x<1,∵不等式组无解,∴a≥1.

《黄河颂》导学案 篇8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训练与提高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②品读诗歌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②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③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三学一反思教学模式

学法:自学 研学 反思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黄河相关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导学

1、导入激趣(学生看《黄河颂》歌曲视屏,老师导入激趣)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可以说,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数不胜数,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背诵的诗句多。抗日战争时期,诗人光未然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让我们共同倾听吧。

2、作家作品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人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觉醒,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节和不屈服的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3、写作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澎湃 狂澜 宛转 哺育 一泻万丈

二、自学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①听读:倾听视屏朗读,注意节奏与重音。②练读:反复自由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③赛读:每组一人参赛,展示个性和风采。

2、精读课文,思考下列各题:①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②本诗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③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

三、研学(合作探究)

学法指导: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后,各组选派代表到黑板前展示学习成果。

1、朗读“主体”部分,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重点在哪里?概括它们的大意。

2、“绘黄河”的部分由哪个字来统领?诗中是怎么描写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3、朗读“颂黄河”部分,思考: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

四、反思(检测作业)

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展示出来。

1、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下列问题。①歌词中“颂黄河”部分反复出现“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②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③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2、学完本诗,你有哪些收获与疑惑,请你列出清单。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你还有那些疑惑?

3、假如你是当年的随军记者,有幸与《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面对面,你准备向他提出哪些问题呢?请你拟写一份采访提纲。

五、总结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奉献自己的力量!

六、课外作业

1、搜集积累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谚语、成语。

2、黄河的水源和周围的植被正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请你拟写一至两条标语,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打一场新时代的保卫黄河的战役。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基本不等式导学案 篇9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高效;导学案;自主学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已有十年之多,但课堂教学的“费时低效”现象依然存在,如何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实效,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校高中部尝试了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打造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既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积极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导学案的含义

所谓导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和已有的学习基础,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依据导学案的目标要求,独立自学、思考问题,教师根据导学案的执行情况,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交流讨论和讲解引导,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知识,形成学习能力。

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导学案是教师在钻研了教材之后,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的自学提纲式的课堂学习步骤,并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着老师所指引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有效地参与学习,准确把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克服了政治课堂中老师“以讲为主”的满堂灌模式,倡导的是”以学为主”的的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的意义

首先,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正确的学生观的基础上的。它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唤醒和鼓舞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解决了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其次,导学案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政治视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会乐于开动脑筋对它进行思考,教师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辨,课堂气氛会由此变得十分活跃,从而打破“满堂灌”的沉闷的教学格局。最后,从实践角度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知情行几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导学案教学会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等方面在自学、讨论、启发程序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见解,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其实施过程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构建知识框架。要安排好课堂自学时间,调控好教学进度,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堂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效果是较好的,在学生自学教材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的情况,存在的难点、疑点,有利于讲课中有针对性,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学生自学教材过程中,学生间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时,教师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如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这一课中,关于实践的含义和特点,以及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其二,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如在必修1《经济生活》中,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提出“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是否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消费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

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要求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各抒已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究竟是价格围绕价值,还是价值围绕价格转?”,然后让学生回家到农贸市场或超市对商品价格及其变动情况作调查,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农贸市场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政治作业必须注意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论一论,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了学生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运用的几点说明:思想政治课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构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有利于落实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的精心设计和精心组织;另一方面,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推进思想政治课改革》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论文集

[2] 《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吴立岗主编1997年3日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3] 《思想政治课“热点问题研讨”教学模式及其运用》一文 上海交大附中蒋敏然撰写发表于《思想政治课研究》2000年第三期

对学案导学案设计意见建议 篇10

随着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改革活动的深入,备课组及全体教师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逐步完善,并突出个性化的导学案,让导学案的设计水平再上台阶,更加高效。为此对本学年的导学案设计提出如下修改意见。

一、对“导学案”的再认识

1、“导学案”是借助导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知识 建构的教学模式。其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精练”。

2、其核心是:“导和学”,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

3、其课堂实施过程为:目标定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反思小结—达标补偿六步。

4、其原则是:始终体现“容量大、密度高、节奏快”。

5、其编写过程为:集体讨论—编制初稿—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切实抓好“导学预习—课堂展示—巩固落实” 三个环节。

6、做到两个“坚持”:即坚持加大课堂的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坚持课堂“没有学生的自学不新授,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不交流,没有发现学生问题不点拨”,7、“做到三精”:即精选备课内容,勇于舍弃;精编导学案,直达核心;精讲知识,一语中的。

8、要注重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是什么,学法指导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手段,它不是“取向”,是朝着某个方向行动的“做法”。学法指导是学生学习某个问题时会出现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走最短的路、最有效。学法指导是最经典最纯粹的东西。

9.改教学案为导学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根本”的理念,让导学案成为学生预习课本过程中的重要依据。

二、导学案设计的新要求

1、导学案应是教师集体与个人共同智慧的结晶

教案是教师个人的艺术,导学案设计既是个人的艺术也是集体的智慧。本学年,希望各别课组要加大集体教研的力度,让集体教研真正制度化、规范化、实用化,对所编写的导学案的各个环节和重要内容可先分成小组进行审核,再集中全组老师认真研究此导学案设计的可行性,务必保证对每一个教学目标都达成共识。让每一份导学案都凝聚着全组教师的共同智慧。

2、导学案设计要遵循的“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

“四个统一”:即统一明确责任教师,统一规范导学案模式,统一编制导学案序号,统一规范导学案的管理和使用。“四个特点”:即学科化、课型化、年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3、百花齐放——设计精品化的个性化导学案

本学年,各年级教师都用导学案替代教学案,但特别强调的是,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导学案,即个性化的导学案。个性化的导学案不完全等同于全组集体研究的导学案,应该是在遵循“四个统一”和“四个特点”基础上,提倡个性化张扬,发挥教师个人优势,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是能充分体现个人特点、班级特点、师生双边活动特点及学生合作探究特点的个性化的导学案。不拘一格、百花齐放,努力将自己的导学案精品化、实用化、高效化。

4、设计“课时”导学案

(1)导学案一般以课时独立而成

目前,教学组织的基本形式是“课时授课制”,学生的学习都是以课时为基本单位的学习,导学案不能独立于这一组织形式之外,理应为学生的课时学习服务,一般以课时为单位设计导学案。(2)应依据学生学习需要增设相应课时

学生要形成技能和稳定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不断总结归纳已有经验,形成概念并同化原有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材的设定课时中,经常增加习题课,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一些专题课,单元或章节完成后增加复习课。

5、导学案学习活动的设计方法指令

(1)每一个活动前先指明学习的步骤,用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别。

(2)在问题前用简短的学习动作词语概括并加标识。这些指导语言有:归纳、小结、猜测、验证、证明、例题示范、反思、提示、分析、观察、讨论 实验等。

6、问题的呈现方式多采用简答或解答的方式

导学案重点是展现学生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知识的构建过程,而不是一味追求答案的准确性,要尽可能的展现多种不同的问题类型。填空题、选择题同属客观性试题,它们共同特点是形态短小精悍,考查目标集中,答案简短、明确、具体,不必填写解答过程,测量的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知识记忆和结论的准确.但这种题型也有弊端,很难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填空题和选择题由于材料较多,在编辑上占去大量的版面,给阅读者造成阅读困难;问题的零碎呈现也不容易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7、导学案设计应方便课堂教学(仅供参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教学环节前的顺序符号应使用图标表示,便于教师课堂组织教学时,学生能根据教师要求准确定位学习活动。

(3)应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而不至于上下文混淆。

(4)应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导学案要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起始阶段的反思总结,教师可以给出反思的内容。三 制度保障

1、实行级部主任周常规检查制:每周星期一年级部主任要对各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2、实行校长室的抽查制:每周星期一校长室应分别抽查每个年级1——2个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比较细致的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主要内容,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级部主任和备课组长。

3、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之中

学校应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收录各年级教师的文本导学案并编订成册,将各备课组的电子版导学案发到校园网上,以方便于广大教师对备课资源的共享。

即墨一中学案导学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学案导学的界定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学案导学的实施意义

“学案导学” 能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会与会学、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统一的教学理念。它通过创建师生互动互助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意识,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组成:导学案的组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学习反思,共设置八个环节。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学案导学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

4、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

(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5.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教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二)学案导学的流程

35+10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预习案上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下课前的10分钟为下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课的教学,收起用完的导学案,并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一)导学案的落实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其中,教师个人的导学案是检查的重中之重,要注意将结果及时反馈,从而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将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各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4.导学案一式两份:一份电子版导学案,上传到校内网,作为学校学案导学的教学资源;一份纸质稿编订成册,留档保存。学校将编辑出版“优秀导学案集”。即墨一中导学案实施意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有效地落实导学案的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导学案的界定及实施意义

(一)导学案的界定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二)导学案的实施意义

导学案能使学生始终处在“问题提出――问题求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导学案中将学习目标示意学生,能使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本中的学习及课后的检查中,都可以导学案为导向进行学习和小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在学习中也能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导学案的组成及编写原则(一)导学案的组成

导学案的基本组成:学习目标、知识准备、学习内容、学习小结、达标检测。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以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使学生自学有的放矢;(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2.知识准备

即课前小测,或前置测评、诊断检测等。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3.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导学案的内容指向应落脚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上等等。4.学习小结

学习小结,即知识结构的整理归纳。

教师要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知识线索,具体的知识点要尽可能留出空由学生来填。与其他章节知识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在归纳出本节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要体现出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同时还要有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和步骤。5.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1)题型要多样。题型考察要体现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并且要全面、灵活、多样。(2)题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3)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4)难度适中,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进优生成长。(5)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6)注重及时反馈矫正。

(二)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课时化原则

在教材中,某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地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2.问题化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

参与化原则,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在课堂上通过导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激发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感悟与获得,从而还课堂于学生。4.方法化原则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

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

三、导学案的编写

(一)导学案的编写过程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一般分为:编制初稿—集体讨论—展示交流—补充完善—超前印发。1.编制初稿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将导学案的设计分配给相关教师,主备教师明确备课内容后,要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编写导学案的准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构成等,并在此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详细的知识结构,根据新课改理念和要求设计出教学思路和内容,形成初案。2.集体讨论

主备人要向备课组内其他教师讲明本导学案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内容及确立的依据,讲清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及依据等;然后,备课组内其他成员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各抒己见,充分讨论,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最后,统一认识,确立一个最优的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设定,由主备教师进行整理,形成一个优秀的导学案。3.展示交流与补充完善

导学案整理完成后,还要利用集备时间进行展示交流,主备人可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组内其他成员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内容的设定,再到课堂教学的展开等各个环节进行评价分析(主要从知识层次化、重难点知识问题化、课堂引导、点拨等方面是否做到了明确、可操作等方面),各备课组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导学案的具体要求继续进行修改,补充完善欠缺的知识点和导学环节,再返回编者修订,力求做到更完善。4.超前印发

每一导学案都有专门的负责编写者,在印刷版本上必须要注明编者和校审者,经过层层环节编写后的导学案,还要交付备课组长审阅才能最终印刷。

导学案至少要在使用一周前印刷好;教师应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具体内容进行预习。

(二)导学案的编写规范

1.每堂导学案以两页设计为最佳 2.按学习活动的顺序进行依次编号。

3.重视行距,以一点五倍行距最为适宜,便于学生顺利阅读。4.留有空间。即在每课第一页左边留五分之一空白,供师生备注。

5.有反思总结。反思总结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解析和解读的过程。要安排好反思的时间和反思的内容。反思要深刻,在回顾所学的基础上,要有深层次的东西

6.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在导学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四、导学案的实施

导学案的实施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这里的课堂教学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展示与讨论和课后巩固三个部分,具体来说:

(一)课前预习

教师将导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控制预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要求学生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并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课前预习是导学案实施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二)课堂展示与讨论

课堂展示与讨论是导学案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以35+10的课堂模式来实现,即35分钟展示+10分钟预习。前35分钟要展示的内容,是上节课10分钟预习加课下自主、合作预习的成果,而后10分钟则是预习。预习的内容则是下节课将要展示的内容,从而将导学案的实施流程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体。

具体来说,就是一节课分两段,整个教学流程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时间45分钟分成“35+10”两段,前段时间组织学生通过“展示”解决上节课内容,后段时间教师带领学生做下节课的预习。

下课前的10分钟为每节课的起点。这个起点虽然短,“尾巴”却很长,一直延伸到课下直至第二天的课堂,与下节课的前段35分钟对接,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在每节课的第35分钟时,教师要果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拿出新导学案,然后师生共同做好明确目标、指示方法、点破难点、共同预习的工作。下课后,学生带着目标、带着方法、带着成功展示的冲动和欲望离开教室。

(三)课后巩固深化

课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预习时有疑问而课堂上未能完成的问题,对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学案收起,仔细审阅。对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

四、学案导学的落实、评价 1.实行级部周常规检查制

每周一各级部要对级部内备课组的教学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后,要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备课组,加强导学案的修正和完善。2.实行抽查制

成立导学案检查小组,学校组织专门人员统一抽查指定时间段备课组的导学案,抽查结果即是该组导学案的质量等级。

3.导学案的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常规考核中,并占有教学常规考核的较大权重。

上一篇:重阳节活动学生感人致辞下一篇:大板五针松的养殖方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