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2024-08-13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精选10篇)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1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园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多渠道的。转变教育观念、和谐人文环境、提高师德水准、改革课堂教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教育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实现师生和谐关系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也为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师生关系心理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2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只有充分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平等、互助、融洽的师生关系。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女学生。她是先天性唇裂,虽经手术治疗,但相貌上还是有点缺陷,平时的她给人感觉就很邋遢,就连交给教师的作业本也是皱巴巴的。学习成绩不佳的她被其他学生冷落。我希望能带她走出心中的阴影,希望用我自己的行动改变学生们对她的看法。我曾多次试图接近她,为她梳头,帮她整理衣服,可是她总是很自卑,躲着我。看着她落寞的身影,我很难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其实她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例如,对于用丝带做幸运星,用管子做小星星,用绸带做花篮等手工,她只要看上一遍,就能学会,而且做得很好。于是,我略带点夸张地说:“哇,做得这么好,你教教老师吧!”我紧挨着她,拿起一根塑料管子也跟着学做幸运星。或许是谈到了她最爱的手工,这次她没有排斥我。其他学生看见了,都过来凑热闹,呼啦一下全围了上来。我看见她有点局促地看看大家,手里的动作也顿了顿。我连忙伸出手臂,轻轻地搂了搂她的肩膀,低声说:“看,大伙都来向你学习了。你真了不起啊!”腼腆的她低下了头,嘴角溢出的笑容顿时让她生色不少。她手把手地教我和其他学生做幸运星,还不时地指出大家做得不对的地方。看到学生们赞叹地看着自己的作品,她开心地笑了。从这一刻开始,我知道我走进了她的世界,她也开始愿意与我交谈了,虽然话不多,但这总是一个好的开始。以后的日子里,我总是挑些好看的头饰为她梳小辫子,悄悄地递过一块手帕给她擦擦脸,或是在体育课后给她整整衣衫。在我潜移默化的带领下,学生们也不那么排斥她了,而她也能把自己打扮得干干净净来上学了。有一次,我提出希望她的仪容、仪表和她做出来的作品一样完美,希望她的作业本和她杰出的手工作品一样令人刮目相看。我知道,虽然这些要求要她马上做到很困难,但是自从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教师对她的赞赏后,她的信心在逐渐回归。

我认为,尊重学生,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不能厚此薄彼,应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关怀。尊重学生,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想法,以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欣赏学生的才华,不低估他们的能力,给他们一个施展才华的自由舞台。尊重学生,还应该理解他们,学会宽容,学会不吝啬自己的赞赏和鼓励。其实,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难点就在于和“问题生”的交往。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问题生”当成“坏学生”,这些“问题生”比一般学生具有更强烈的自尊心,当他受到某种伤害,为了自我保护,往往就像刺猬一样,竖起满身的硬刺。他们中有的和教师存在对立情绪,故意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甚至负气离家出走。因此,在对“问题生”的教育中,教师必须对他们倾注更多的爱心,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宽容他们。事实上,无论是学生还是我们成人都喜欢听到表扬和鼓励的话。过多的责备和批评换来的是学生自信心的丧失、自暴自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所以作为教师,在解决这类学生的问题上,更应充分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学会换位思考。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3

关键词:师生关系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师生关系体现了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威信,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忽视了师生相互作用的这一事实,无疑会影响人们从学校师生关系这一角度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两位一体的把握,从而落入非此即彼的境地,其结果必然陷入学生中心主义或教师中心主义的泥潭。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

1 在教育教学中,要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1.1 严格管理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要求教师必须热爱学生,否则,这种教育就无法进行和维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职业活动的要求,更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表现。但师爱不同于母爱,而必须严格要求,要严而有标,这个标就是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如果背离了这个目标就不能很好的控制我们的行为,就会出现对学生人格的不尊重,对学生要求苛刻,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样,我们的威信也不能树立。因此,必须按照国家的培养目标去严格要求学生,因爱生严,爱严相融,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严格管理必须对学生加以区别对待。必须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背景,还有学习成绩的好坏,个性差异,能力方面的差异等等。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不同的对象把握严格的程度,即严而有别。心理方面的问题要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引导,使学生能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不断完善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在个性方面不能要求千篇一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要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严格管理必须施以科学的策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树立教师的威信。教师的威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礎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理解沟通,以爱心对待学生,多关心体贴学生,学生就会主动的亲近教师,愿意向老师打开心扉,在面临矛盾和困难时,便会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当学生一旦接受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挚爱之情时,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依恋、理解和信赖就会油然而生,逐渐形成师生之爱。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身形象,平易近人,不摆架子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4 严格管理必须建立在老师的人格魅力基础上。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信誉,就没有教师所固有的人格魅力,也就谈不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日常行为规范、道德品行和教学目标等,自己必须首先做到,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纯真、宽厚、博大的师爱,如此坚持不懈,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2 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处理好各种角色间的转换

2.1 扮演好教育者角色,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教师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就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做到灵活启发,相机诱导,逐步深入,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不断掌握新知识。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多方通过自己的能力,汲取当今社会必备的口才、公关、情感等,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使学生能从老师那里获得多种信息。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它包括指导学生确立学习计划与奋斗目标,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等。学生作为受教的个体存在,其对教师的依赖、模仿是十分强烈而明显的。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注意到作为教育者的角色,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与业务素质,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引导有方。并且在言行举止等方面为学生做出表率,具备高尚的师德修养,既有满腔的工作热情,又有传授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能力,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和尊严,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2.2 扮演好严父角色,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是对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基本要求。要求教师作为德育的实施者,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必须遵循循循善诱的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时因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影响。对学生的过错要及时纠正,严肃指出,决不姑息迁就。这一时期的学生由于心理不成熟,自制力差,容易走向极端,所以要严格要求,处处教育,不厌其烦,并把握好度,防止过失行为。近年来,学生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精神分裂、敌视老师、甚至自杀等,除其他原因外,不乏因老师语言不慎、批评过失、恐吓甚至殴打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行为,因势利导,从而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如果一个教师善于观察、了解学生,工作细致入微,常常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也会显著;如果一个教师以主观臆断去评价学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常常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自然也差。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艺术地教育培养学生。

2.3 扮演好慈母角色,关心学生的困难和疾苦。医生看病,需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军队打仗,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教师教育学生也同此理。要教育好学生,促其全面发展,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问题,正确引导。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远离家乡,异地求学,在这个时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要力争创造一种和睦温馨的集体氛围,把学校营造成学生的一个家。关注学生,关心学生,细致地观察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心是温暖的、慈爱的,从而安心地学习。

2.4 扮演好朋友角色,倾听学生的苦闷和烦恼。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独立处事能力不强,这就要求老师了解、观察,充当好学生的好朋友,使学生信任自己,愿意接近自己,喜欢向老师诉说自己的心里话。老师不仅要耐心倾听,而且要以朋友的身份去分析解决问题。教育没有一定的模式,淡化教育痕迹,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受到影响、受到启发,扮演好朋友角色,为朋友解决问题,是一种特殊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当然,让老师扮演朋友角色,并不是让教师失去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是把教师和朋友混为一谈,以朋友的身份可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去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比以居高临下的方式去批评学生更有效。

总之,教师的工作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人类文明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自觉处理好教育教学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扮演好自己的各种角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4

算来,我的为师之路已经走了十五个年头。回头望,路上或深或浅的脚印,曲曲折折一直延伸到远方,那里连接着我尘封已久的回忆,有支离破碎的片段,也有精彩完美的华章。或许每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获得与失去中前行,由稚嫩走向成熟,由感性走向理性。通过这十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在“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方面获得一些经验,现与各位专家、教师交流一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一见面儿就“爱”上你

每年新学年开学,咱们新接班的老师就会与几十个和自己本来素不相识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生活,这种组合偶然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你所教的班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却与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必然的关系!

(一)了解是“爱”的前提

我这几年一直担任毕业班的工作,每年开学都要接一个新班。当领导分配让我教××班时,我心里总是这样想:“这说明我与这个班的几十个孩子有缘,我一定要好好地教育他们、关心他们、爱他们。”这样一来,就促使我想更快地了解他们,无论再忙也要抽时间向刚刚教过他们的老师去了解每一个人的情况,并一一记录下来。今年的毕业班工作结束得较晚,为了了解现在五三、五四班的学生情况,我一有空就去教过他们的老师。在他们的帮助下,两个班共计90位孩子的基本情况(家庭、学习、为人处事、兴趣爱好、特长、优缺点)我都一一掌握,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做就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更加快了我走进他们心灵深处的步伐。这几年来,我每年如此,收获颇多!

(二)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平时,我们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注重“第一印象”。我也特别注重我给同学们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每次接班时与同学们的第一次见面,我一定是苦心酝酿、精心计划,一定要为自己的“开场戏”做好各种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地迎接新集体。记得有一年新学年的第一天,我走进新接的601班,飞快地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因为有了你,我们就感到了幸福!”我说:“这是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同学们能不能讨论讨论这句话的含义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要多做好事,为班集争光;”有的说:“要好好学习,不让老师费心;”还有的说:“我们要努力,争取明年六月考上理想中学为母校争光!”还有的说:“事事时时要为别人着想”。……我说:“大家说得都对,但我之所以把这句话送给大家是因为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刚才我进教室时,有几位我还叫不出名字的同学就向我问好,使我从这一句句问候声中感到了一种温暖,因为有了你,我感到了幸福!对咱们小学生来说,做一个能使别人幸福的人并不难,往往只是举手之劳:在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老人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社会里的温暖;在大街上你耐心地为外地人指路,他会因为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中,你主动上前帮老师抱作业本,老师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幸福;在你的家门外,你为邻居提东西,他们会为有你这样的好邻居而感到幸福;……因为你让别人幸福啦!你也由此而成为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的这番话孩子们不一定全部理解,但从他们特别专注地聆听的神态中,我感到他们至少已经发现了这位新的数学老师与众不同,至少已经开始喜欢这位新老师啦!接下来,我又让学生为我的数学课提要求。“怎么?还能给老师的课提要求?”学生们惊讶得很,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我解释道:“以后你们想让老师的课上成什么样的课?什么样的课你们才最满意?请你用一句话把它概括出来,写到纸条上。这会使我将每一节课都做到最好。”同学们兴奋极啦!不一会儿,49张字条传到了我手中,在这些句句真诚的话中,一个叫朱帅的同学写道:“我喜欢数学课,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多么纯真而又富有深刻含义的一句话!这不就是当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下要追求的课堂效果吗?我把49句话读给同学们听,大家一致认为朱帅同学的这句话最能表达他们的心声,最终将这句话确定为他们上数学课的希望,同时也是对我提出的要求--希望今后我的每一节课能给他们每一个人带来学习的快乐。我的心情万分激动,更深深感到自己有49位监督员,绝不敢轻视任何一节课。(后来,这句话就成了我们每天上课前师生共同交流的一句话:“我们喜欢数学课,希望它能给我们每一个人带来快乐!”)

接下来,我让学生回答我三个问题,写在小纸条上:

A以前你遇到的老师中最好的老师是谁!她(他)最突出的优点是什么?你希望老师向他们学习什么?

B你希望我们数学方面应该怎样搞活动?你有什么好建议吗?

C你愿意当数学委员吗?

我的用意是让学生明白:这个班数学成绩的好与坏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共同努力!

最后,我总结说:“我给你们的那句话是我送你们的‘见面礼’,你们给我的数学课提希望、又给老师写短信是同学们送给我的‘见面礼’。我们有幸走到了同一个班集体里,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打扫教室卫生来表达我们对集体的热爱!”。随后所有同学当然也包括我一起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数学班委会的组建

几年中毕业班教学的亲身体验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数学委员会”的成立对自己工作起到的重大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那些由老师出面不易解决的问题,只要“数学委员会”出面就迎刃而解!

数学委员的责任:

①是老师与学生的桥梁,老师如果没有意识到某一行为的严重性,数学委员有责任提醒老师!

②主动帮带班里一些学困生和后劲生;

③以委员的身份主动出面去协助老师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④在荣誉与利益方面不享有任何特权。在错误面前,更应该显得自己是一名委员,高风亮节,知错就改!

⑤对一些奥数专题,委员们自己主动承担讲的任务,以此来锻炼和提高自己;

⑥以委员的身份与老师一起家访;

⑦数学成绩要有明显的进步;

⑧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如其他同学的讽刺或挖苦等敢于迎头顶住;

⑨定期与老师交流,谈想法、谈建议。

数学委员会的组建的程序:

①由本人申请并附家长意见书一份(旨在得到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在开学第一周周五下午放学前交到我的办公室,过期不交视弃权处理。

②写竞选书一式两份,内容含以下几方面:

A你为什么要加入数学委员会?你有什么本领?你将在数学方面开展哪些工作?

B如果你竞选成功,你新官上任要烧的“三把火”是什么?

C如果你的竞选没有成功,你将怎样支持数学委员的工作?家长支持你吗?在第二周周三前交一份到我那儿。

③开竞选大会,放在第二周周六上午,记得9月开学第二周周六的上午,我们六一班教室装饰得严肃而又不乏活泼,有的学生还从家里带来了照相机、录音机。我与邱老师还有五位特邀家长、三位特邀学生共计10人组成评审委员会。我清楚地记得全班49人,参加竞选的就有29人,无论选上与否,这是教育孩子与家长的一次好机会,让他们第一次面临了正规的“竞争”、使他们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深深地明白:竞争是公平的!同样也是残酷的!经过评委公正、公平地评选,选出10位数学委员,其中含一名会计。这位小会计是特聘的,虽然不善言谈但工作十分认真,学习也很有钻劲。同学们为了让她更快地进步,都同意让她当会计,更重要的原因是她的人品在班里是一流的,值得大家学习,她的名字叫韩放。接下来,他们10人在征集同学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数学班规,把每周一中午定为数学委员例会时间。有了班规就又涉及到了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就是教育中的惩罚。我个人认为教育中的惩罚不是体罚,关键看你是不是做到了惩罚制度尽可能多地尊重每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要求他,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后一种强制性纠正。刚开始,有的同学提出:罚款、罚站、罚跑圈、罚重做一遍、罚抄作业等,这些方法大多数同学不同意。经过反复讨论,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惩罚办法:为同学们唱一支歌或讲一则小幽默--这适用于较轻的违纪现象;做一天值日生--针对违犯课堂纪律现象,以为大家服务来表达歉意;一日三洒水--针对那些上课乱扔草稿纸不注意卫生的同学,用自己的劳动弥补一下;当值日生--迟到一次;上课开小差--自己刮自己鼻子10下,以此来提醒自己;上课打瞌睡--自己主动站起来听课10 分钟左右,以此来约束自己注意听讲。这些惩罚办法看起来似乎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但实际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起到了良好效果。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

班规定了下来,惩罚学生的办法也有了,那老师呢?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人,都有弱点,我真诚恳请同学们给我也定了几条:对学生错误地批评一次、上课无故拖堂三分钟、未经同学允许占体育课、有不文明的语言骂学生一次、作业量超过1小时一次、打铃后迟到一次、下午放学太晚连续两次均罚款0.5元或扫地一次,或唱歌、讲故事、讲笑话都行,多么善良的学生啊!看看上面的那几条规定,哪一条不是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做到的,为什么同学们却这么严肃地给提了出来?我没有理由不做好,否则怎么对得起这几十双眼睛!

数学委员会的成功组建,为我以后开展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推动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更拉进了我与这些孩子之间的关系!

(四)掌声的力量

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要善于把自己对某一学生的褒贬巧妙地转化为全班同学对该学生的正确评价,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最好的方法就是全班热烈的掌声!

1、一次上公开课,照平时习惯,到了我们班的“我来考考你”数学小智力题活动。可今天是公开课,又刚好轮到平时最不爱说话的路瑶同学出题!“他行吗?要是丢人怎么办?”我正在犹豫是否取消这个活动时,路瑶已走向讲台,把准备好的“小数学题”读给大家。大家认真思索,争先恐后。路瑶又把自己最巧的解法讲给同学们听,声音比较小,可比平时进步多啦!我正准备热情洋溢地表扬一番,这时脑子一转--何不把我个人对他的表扬变成全班同学对他的赞赏呢?于是,我有意问:“比起平时,路瑶进步多啦!也敢主动上台啦!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的进步表示祝贺!”教育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来自同学们的掌声无疑使路瑶更加振奋,从此,他上台的次数越来越多,我清楚地记得:奥数中有一小节是“巧比大小”这个专题,在我们俩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就是由他主讲的!他的课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路瑶的表达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

2、苏浩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学生,内向、自卑。有一次生病,还未痊愈就来班上课,我意识到他有一颗上进求学的心,因此就在苏浩进教室的那几秒钟,我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一直惦记着的苏浩同学终于又回到我们身边啦!这真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大家听了我的暗示立即对苏浩报以热烈的掌声。我能看出来,就在那一瞬间,苏浩获得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他当天就主动找我为他补习功课。

3、还记得有一次,我正讲得入神,有几个参加体育比赛的同学为校争光凯旋归来,悄悄地从后门进了教室,我立即停下讲课与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冲他们几位报以长时间的掌声,以表示真诚的祝贺与感谢!

4、一个叫水明的“学困生”在自身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期末取得了96分的好成绩。当我把“进步最大奖”发到他手中时,他热泪盈眶,同学们掌声一片!

5、邵奇由于表现出色,期末一举获得七张奖状。在他的授奖仪式上,全班同学在不受我任何暗示的情况下,掌声经久不息!后来听他妈妈说:“那天邵奇回到家特别兴奋,说他不仅得了七张奖状,更得到了同学们的承认!”就是这么一次一次看起来简单的鼓掌,却让许许多多同学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集体的力量!

二、弯下腰来,向孩子学习

有人说我性格开朗活泼又很喜欢与孩子打交道,特别适合当老师。如果以教师职业标准来衡量,我却认为自己有很多缺点:我急躁,甚至拧过学生的耳朵;我武断,不止一次地不分青红皂白地就批评学生;我缺乏宽容之心,有时为一件小事抓住学生不放……我曾这样想:如果我不当老师,情况可能比现在要糟糕。因为现在看起来,我的性格已经大大改善--脾气小啦,处理突发事件冷静多啦!一切的改变应该感谢我一届届的学生。我认为我在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不畏师,敢向老师说“不”字。每个月,我都希望同学们给我提意见。怕学生有顾虑,我又强调可以不写姓名,一开始时没人敢提,后来我就在全班鼓励说:“同学们不要有顾虑,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后来有人开始写啦!可大多数是告状信如“××抄别人作业啦”、“××课说话啦”、“××骂人啦”等等,紧接着又是被告人的“辩明信”、“反告信”。这样一来,本来是给老师提意见的,难道却成了互相告状、互相攻击的阵地了吗?我反复向学生说明:“你们给老师提意见是对老师的帮助,凡给老师提意见的同学都是老师最真诚的朋友!”之后我收到一份这样的纸条:“老师,昨天你的板书太乱,能科学规范一下吗?”上课时,我把这张字条念给同学们听,热情表扬了这位同学一番:“很遗憾此人没留名字,否则我一定送给他一件礼物,以表谢意!可是发现我这个毛病的人不止一个吧?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指出来了呢?难道苏老师不配与你们交朋友吗?……”再后来,纸条就越来越多。我分类整理到了一个本子上。说实话,听惯了好听话,面对这些意见书,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要“解释解释”。如学生说我“板书太乱”时,我解释说:“我讲得太投入没注意,只要同学们明白我写的是什么就行啦!”同学们说:“你批评学生太厉害啦!”我辩解道:“我是好心的,不是说严师出高徒吗?”有的说:“你下午补课时间太长,老让我们饿着肚子听课!”我分辩:“老师为的是啥?不就是想让你们多考上几个中学吗?再说,老师不也饿着肚子在讲吗?”……总之,我把同学们的意见一一作了解释和说明。我相信学生提的意见是真诚的,但我的解释不正说明我“民主”作风的虚伪吗?有一天,我又收到了一个意见条:“老师,你对每一条意见总是先说谢谢,再解释说明一通,经过你的解释说明,我们的意见全无作用!这样,我们给您提意见还有意义吗?你不是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吗?为什么你做不到呢?”读完字条,我难受至极,羞愧难当。学生的话太不顺耳,可却很有道理。我斗争了好几天后终于鼓起勇气向全班学生表态:“今后不管同学们提什么意见,我都将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一概接受,不再解释!”

三、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有人说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教育又何尝不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自己从教近十年中,由于脾气不好,个人修养不高,以及种种原因,我的教育出现过多次的失误。经验告诉我,作为老师一定要避免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心灵的伤害:打学生;用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冤枉学生;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对他的绝望。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曾多次在激愤中说过一些让学生感到绝望的话:“我永远不会再相信你啦!”“这是最后一次原谅你!”“下次再犯这样的错误你就别来上学啦!”“我没有你这样的学生”……一个学生的失望恰恰是从我们老师的“绝情”话开始的。

晓静,原谅我。那是7月的一天,我们六一班正在举行毕业生分离会,为了让我今后更努力地工作,我请同学们给我写一封信作为礼物留给老师。在收上来的信中,李晓静的信引起了我特别的注意。信中写道:“老师,那次课间操,我边做操边与一位同学讨论自然课上的现象。当时您就厉声呵斥我‘李晓静你兴奋个啥?捡了二百元钱吗?’当时我的脸马上就红啦!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就生气地回了您一句‘您才捡了二百元钱呢!’您大怒‘你敢与老师顶撞,真是胆大包天!’回班之后,您又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还让我写检查。老师您知道吗?这件事对我打击太大了,我恨了您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回头想一想,我竟然当着全班同学说一个女学生脸皮厚、捡钱包!这样地讽刺、挖苦一个学生,我的教育目的达到了吗?后来我再也没有收到李晓静的任何信件。我的心里一直很惭愧,现在我想真诚地向李晓静说一句:“李晓静,请原谅我!”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5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

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作生化学院 师生演讲:健康了,才能快乐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健康了,才能快乐!》

那什么是健康呢?专家说,就是人的身体没有疾病,心理没有缺陷,还能够适应社会,这就是健康。三者缺一就不是健康,也就谈不上快乐。

所以说,一个人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同时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那是多么的快乐啊!

健康了,才能快乐。为了健康,我们要坚持锻炼。锻炼,不仅可以强健我们的体质,而且对我们的身心也大有益处。如跳绳可以使我们越长越强壮;排球运动会使我们变的机智灵活。总之,我们坚持不懈的锻炼,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才能快快乐乐!

健康了,才能快乐。为了健康,我们要有正确的学习目标,向英雄学习,向模 范学习,向我们身边的好同学学习,要做知识的主人,做新时代的好学生,做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健康了,才能快乐。为了健康,我们要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如扶一下老人过马路,帮妈妈洗一次碗,为同学做一件事情,把自己融进集体,享受集体的快乐。

健康了,才能快乐。为了健康,我们还要营造一个优雅的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捡起地上一片废纸,扶起路边一棵小草,别看事小,意义可大着呢!试想,没有一个好的环境,你的心情会好吗?你会健康吗?你会快乐吗?

21世纪是崭新的时代,未来是灿烂辉煌的。我们是这个时代的主人,我们不仅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还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这样我们才是一个真正的快乐的人。每天早上我们背着书包,迎着朝阳,微风拂着我们的面颊,痒痒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暖暖的,我们全身的血液奔放流畅,我们每一个细胞在清新的空气中绽放生命的活力;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蹦蹦跳跳地走进课堂,翻开我们课文的新的一章!

记住:健康了,才能快乐!

浅谈现代师生关系 篇6

浅谈现代师生关系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是可以引燃我们智慧火花的导航者,是应当被长久尊敬的人。如何处理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活动的必备要素。更好地发挥教学的主导和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学生家长更加关心的问题。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当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诸多的传统观念和至高美誉已诠释了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即诠释了教师行业的职能——“教书和育人”

虽然“教育学生做人与做事”这句话很简单,但要把这句话落到实处则不那么简单。其一,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前提是教师是一个会做人的老师,比如说教师要有基本的社会道德观念,包括:善良、正直、诚实、热心、勤劳、积极进取,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

其二,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事”,乃是培养学生对学业知识和生活常识的一种认知、接受、转化和灵活应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爱好学习、善于学习、自己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以上两者关系紧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师要在学生未成年阶段内教会学生这两件事真的是不容易的事,因为还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征来。

每个教师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们常说:百人百姓百脾气。老师与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学生个性开始显露,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思想不够成熟,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可塑性很强。如果老师与学生有了矛盾,适当适时地处理好,会有利于学生的进步、班级的发展。

老师固然有批评学生的权利,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学生更应有自己的权利,必须时时刻刻维护好。现在的学生心理脆弱以及懂得维护自己权利的要求,这固然是事实。

所以,老师如果能够做到以下两点,我相信师生之间的关系必定会达到另一个高度: 第一、教师要勇于向学生道歉。

第二、敞开胸怀,宽容地对待学生。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犯错误的时候。而处于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在心智等方面都未发展成熟,因此在思想上难免会出现偏差,在行动上容易表现出不成熟。作为教师,就要有一种豁达的胸襟,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学生的错误,甚至冒犯。老师要想与学生融洽相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以身做则,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当你带着一颗爱心,不仅是你的学生,即便是你周围的人,相处得都将会和谐融洽, 当然,老师应该有一下这些权利,作为学生也必须无条件的服从:

第一、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第二、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第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学生是学生。老师授教,老师是老师。学生受教。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老师不能教授,学生不能学习,自然就没有他们之间的所谓师生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句话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作为老师,为师时,哪怕是一天,实实在在的教点东西,才能称得上“师”。所谓“父”,是一个非常重的字,它不仅代表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老师的责任,甚至终身的责任。作为老师能否承担如此重的责任,实际是很难的,也许做不来。拿自己的学生与自己的孩子比较,在责任心上一样吗?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是民主与平等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这个场中,他们面对的都是对教材学习与探究,所以,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就应该是合作探究,交流学习的教学方法。但同时,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的不平等,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导学关系。教师引导、启发、组织学生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组织下自主性地学。“青取之于蓝,而蓝于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比喻学生可以后来居上,超过老师等等。这不仅是历代家长的夙愿,又是家长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更是老师的荣光、学生荣耀。当今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已经形成了民主平等、团结互助、亲密无间的氛围,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师生关系方面的优秀遗产。

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这层关系不可改变也可厚非。老师可以责难学生,学生却不可以忤逆老师,这是自古以来的师生关系。人们常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表现老师的无私奉献,默默无闻,而大多数老师都能做到这点,但是学生就不尽然了。叛逆的学生公然违抗老师命令,与老师背道而驰,不尊重老师,更有甚者,竟然殴打辱骂老师,真是荒谬至极。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便是尊敬师长,老师不乞望桃李满天下,但也不至于遭人唾骂吧!

个人觉得,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能够真正像父子关系或者朋友关系是非常难得的,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投缘与互相支持谅解才能做到。有人可能觉得只要老师能够对学生像父亲(母亲)或者像朋友那样就很容易做到这一点,但我觉得,这也需要学生能够体谅、理解和支持老师才行。

或许老师也应该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相信学生挖掘学习的潜力;平等相待引导学生的辩论;认可预知激发求知的欲望;将机会留给学生等等。

常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天敌,警察是司机的天敌。然而,我却认为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有一种“伙伴意识”,因为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一样的,那就是学生从老师那儿学习知识、做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结成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特殊就特殊在这种关系凝聚着师生的情感和亲情,是牢不可破的。学校中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我认为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应当亲密无间,甚至可以亲如父子、亲如母女,师生之间只有秉承克己复礼,才能教学相长,才能知其心,最终实现长善救而其失。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7

一、把学生当作朋友,赏识学生

教师要对学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理解、关心学生,把学生看成可以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的知心朋友。学生有什么疑问、不满,能够耐心地倾听、解释,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平等地对待他们,绝不能采取高压政策。得到老师的赞扬是学生心理得到满足的重要因素,经常得到老师的赞扬的学生会作出更多的努力,力图保持老师对他的良好评价,进一步优化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能有更好的成绩,得到更多的表扬。老师的赞扬也是学生获得成功经验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尊重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

尊重学生不仅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当代教育进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就是尊重学生的价值和人格。不仅包括学生的优点长处,而且包括学生的缺点短处。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教师的威严和教师对学生朋友式的平等紧密地融合起来,以情感人,注意直观性和趣味性;以理服人,要有针对性和知识性;以博学影响人,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交往、认识、情感得到充分满足,才能使每位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才能使每位学生充满自信,并主动地学习,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从而能够掌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热爱和尊重学生,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给予的温暖。学生觉得老师很爱他、重视他,才能乐于接近老师,并真正地爱老师。初中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尊重。当学生有了进步时,心里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当学生犯了错误时,总是害怕老师批评尤其担心在同学面前受到老师的批评。以上都反映了学生的自尊心理。教师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该表扬的表扬,满足学生的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关注。批评学生要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不在众同学面前批评学生,不能一味地挖苦、指责、讽刺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经常违纪、表现不理想的学生,更应注意这一点。否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师生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就不可能存在,任何努力和教育都将难以奏效。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确定交流的方法

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注意以最佳的方法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使学生成人,而且可以使学生成才。初中学生的年龄段一般在14~17岁,正好处在从幼稚向成熟过渡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情绪却不稳定,心理也不成熟;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却又不轻易敞开心扉。尽管他们在某些方面仍十分幼稚,但他们的自尊心不断增强,有较强烈的“成人”意识,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对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十分敏感。作为教师,如果不能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变化等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与他们的关系,修正教育态度和方式,就很容易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学生便会产生反感、厌恶、抵触、逆反等不良的情绪。因此要批评先表扬,做到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多的是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身心健全”的人。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热爱学生,这是师生关系和谐的灵魂;倡导理解学生,这是实现师生之间心理相容的基础;倡导尊重学生,这是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支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我自觉做到:(1)对学生的期望符合实际,要求不能过高过严,干涉无需太多;(2)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给予温暖,不讽刺挖苦,不谩骂体罚;(3)保持一份公心,对各类学生,无论是成绩优异的,还是成绩稍差的,一律公平对待,不应存有任何主观偏见。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就是一种是真诚、理解、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学生的心理要依靠教师去用“心”引导,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完善其个性,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十中,163413,电邮:dyao_005@163.com)

浅谈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篇8

——如何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转眼间已经带过了三届学生,人生最宝贵的12年也都跟这些年轻的花朵绽放。一路走来,我与学生共成长,共进步,在这近20年的教学中,我认为有效的教育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的。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资料显示,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如果没有师生间相互理解与信任,班主任工作难以取得效果。接下来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些我是如何“收买”学生们的。

一、学生也是爱八卦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旁征博引名人故事,吟诵名言警句作为佐证,确实非常有说服力,听起来总能令人心潮澎湃,但是上述的内容因距离太遥远和缺少可模仿性而容易被淡忘。最好的说服教育和引导是把“我”以及我熟悉的周围人作为说教的例子嵌入,和学生一起分享成长中的光鲜和失败。“八卦”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最快沟通。对于学生来说,老师好像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其实学生非常愿意了解老师的一些私事,其实跟学生聊一些无伤大雅的私事,能与学生快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例如我参加初中同学的聚会后,就声情并茂地告诉他们聚会的情景,然后告诉他们初中时代的友情是最单纯的,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每个人都要珍惜,千万不可以做伤害自己同学的事情……我有时会说说我小学同学的特例,分析他(她)为什么会和现在的我有这么大的差距,也说说我为什么会来到特校,和以前的同学有什么样的差距…。我说的都是我身边的人物,他们很普通很普通,学生听起来就有一种亲近感,他们就感兴趣并乐于接受,而我教育目的就在故事中达到了效果。

二、公平、平等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在思想上渴望独立,接近成人,所以在师生关系上

作为老师也要把他们作为成人,用平等的方式来沟通。比如跟他们讲作为男人(女人)的责任,比如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中的责任,比如了解他们对学习、家长、学校的真实想法。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用过来人的经验来说教,但是我们也会忘了十八九岁的学生他们是渴望自己做主的,所以我们高中老师在教育中更多地是要充当朋友、知己,转换角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以学生的眼光去看“学生的世界”,体验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和泄气时的心情,及时给学生以关心、帮助、鼓励和启迪,去感受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真正去体会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意向,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创造和选择,以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情绪,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刻注意师生交往的质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学生的诤友,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能发展好的人”。从而营造出一种“平等、宽松,富于和谐、真诚、温馨”的教育教学氛围。

三、用专业的技能征服他们

现在的学生有手机、网络,不再像二十年前的学生那样封闭在学校里,他们每天接受的信息甚至比我们还丰富,眼界也越来越开阔。所以我们不能用老眼光看现在的学生。不能再简单肤浅地用“善意关切的问语”、“尊重学生”、“发个笔记本”等方式哄他们开心。这种爱太廉价,会让学生瞧不起,有时甚至是出于可怜你,他们才对你的“爱”做出了你想要的回应。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再学习、再深造,不断提升自己学科理论学习和“刷题”能力。同时要关注世界,胸怀天下,要能跳出你的学科来看学生、来和学生打交道,和他们走到头一个频道上,产生更多的共鸣。比如关注、熟悉一些或重大、或细小的时事新闻、身边小事儿,如河南发现了巨大的石墨矿,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冬天学生用的热水暖手宝、修正带的原理、重庆公交车坠江、特朗普的一些疯狂举动、国家公祭日、二十四节气歌、《加油,向未来》、《中国中华诗词大会》中的青春文化偶像等等。老师们要做一个涉猎广泛的杂家,热爱生活,受学生爱戴的有趣的人。同时,要不失时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引领学生精神成长。总之,新时代的老师不仅要依法执教,在此基础上,更要培养自己“爱”的能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让学生发自内心地说:“我尊敬的老师”

四、把信任放到班级管理的首位

我认为班主任要树立这样一个观点:班级不是学校的,不是老师的,而是学生的。学校、班主任、老师的管理只是一个引导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辅助的手段和工具,而真正的管理者应该是学生,我们管理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不管理,是为了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因为只有他们彼此朝夕相处,只有他们能够互相了解,只有他们才是班级事件的第一目击者,对于班级的状况,对于他人的动向,你难道能说校长、班主任能了解的比他们更清楚?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就是充分信任学生,信任班级的每个学生,学生才能有班级主人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去无限的信任班级的某个学生,培养出一个得力的助手。我们班的班长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学生。相信我们老师对于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我不在的时候,她既是一名学生,又是一名班长,同时也是一名班主任。这是我反复在班级强调的,这些都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所以,我们班的班会课她有可能讲,语文课她可以上,运动会只要她认为有必要可以随时把学生们拉出去练。这些都源于信任学生。

所以,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在某些时候,信任是提升学生管理能力的催化剂。要培养好班级管理的小助手,更要培养出一个能干的小班长,你在或不在,都要充分的放手,放权,给予班长独立处理事情的空间,长此以往,学生的管理能力自然就上来了。

浅谈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论文 篇9

没有母亲或她的代理人的喂养和照料,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去。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子关系出问题,例如,母亲或她的代理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代理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

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

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斯洛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造成威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疏忽或失误。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的`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赢,那么,儿童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至性那里找到根源。

一位大学毕业生已23岁的女孩子问医生:“我现在该不该谈男朋友呢?”交谈得知,她的父母亲一直向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好,自然就有人来找你,用不着发愁找不到对象。这位姑娘在大学四年之中,几乎从来不跟男同学交往,参加工作近一年来,一遇男同事跟她交谈,她就觉得不知说什么好,感到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这位姑娘虽然年龄早已成年,可她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还不如一位健康的初中生成熟。

前面提到了幼儿依恋情感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必须逐渐“放权”,鼓励孩子在家庭外同龄人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这一点在独生子女身上尤其突出,孩子只有通过人际关系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在家中,如果有个苹果或一块蛋糕父母照例让给孩子吃,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特权观念,似乎一切好东西理应由他一个人独享。倒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学到许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幼儿园的老师是懂得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使孩子学会人人平等的道理。吃饼干,每人四片,谁也不多谁也不小;分苹果,每人一个,大小一个样。正是这种生活实践,使孩子们逐渐懂得,所有小朋友都一样,大家平等。其实,父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进行同样的教育,产生同样的效果。母亲可以有意选购一个大苹果,回家与孩子分享,这不仅可以避免孩子产生特权观念,还可以增添情趣和加深亲密感。这样,孩子从小便会有“独乐乐不若与人”这种社会情感的萌芽,而不会成为自私或自我中心的人。

有些父母大惑不解:我们对孩子确实是一片真心,关怀爱护备至,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变得自私?其实,父母只要好好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例如,父母二人在谈论机关里分奖金评级别时流露出来的自私心理,无意中却感染了孩子。又例如,某次来客,父母用较次的糖果招待客人,把较好的留给自己家里人吃,孩子会一点儿也不懂这个“道理”么?父母亲本人庸俗不堪,买架钢琴就想培养出孩子高尚的情操,天下哪有这等便宜事!

有些成人感到这个世界是友好的,他们的心胸开阔,与人相处一般不存什么戒心,也乐意对别人投入情感。有些成人则相反,感受到这个世界是敌视他们的,他们经常提心吊胆,或心存戒备,与人交往时从不敢敞开胸怀,怕上当受骗,好猜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往往根植于童年时代,是跟不同类型的亲子关系相联系的。一般来说,父母是否善于理解孩子的思想情感,是否善于与孩子沟通,即同时也敞开胸怀让孩子理解他们,是决定性的因素。

孩子想吃巧克力母亲说:“不行,马上就要吃饭了。吃了巧克力,你还吃饭不?光吃零食不吃饭,对身体不好。”

孩子玩得正欢,父亲说:“吵死了,真讨厌,到外边去玩去!”

即使用耐心说理的办法,态度也比较温和,性质并没有变,还是说服。任何两个人,只要互相企图说服对方,就会有一个胜利,一个失败(一个成为有理者,一个成为无理者)。当然也可能谁也说服不了谁。总之,没有沟通。

亲子之间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不是说服,而是沟通。

孩子想吃巧克力,父母亲首先要理解他有这种需要,也肯定他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权利,父母亲甚至可以表达自己也喜欢吃巧克力(如果确实如此),这便是沟通。有了沟通,便有可能通过商量就解决问题的途径达到共识。

如果没有沟通而采取说服的方式,不论父母说服成功或失败,总有一方感受挫折,而挫折感的积累,必然导致亲子关系不健康。

要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子女健康成长,惩罚和过分保护是两个最重要问题,必须妥善处理。

对于个人来说,与父母亲关系对于将来走出家庭后能否与其他重要关系人发展健康的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也许,一切人际关系无不打上亲子关系的烙印,这就是人类学家为什么特别重视亲子关系之研究的缘故。

一个人如果在与父母交往中学会了沟通(善于理解别人也善于让别人理解自己),他与同学、老师、朋友、同事、上下级等的关系也很可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重要关系人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有力支柱,如果我们善于与他们发展亲密的关系的话。

浅谈师生关系与学生心理健康文档 篇10

关键词师生心理关系 张力 心理过程 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内容,对民主、平等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来看,师生心理关系却不容乐观,在一项关于师生关系的调查中,52%的学生认为“师生关系疏远”,认为“师生关系很疏远”的竟达到19.2%,令人遗憾的是,认为“很融洽”的居然仅占5.8%。[1]17%的教师认为“关系疏远”,31.3%的教师认为“师生关系的一般化”,认为“很融洽”的仅为9.6%。[2]关于“师生交往中最缺乏也是最需要的因素”的调查显示出师生关系问题的症结之所在。“师生的沟通”这一维度,教师占64.3%,学生占58.1%。在关于“老师对学生观点的鼓励与支持和学生表达批判性观点的机会”这两个维度中,教师分别占13%和9.6%,而学生占14.8%和16.2%。[3]当然, 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目前师生心理关系中危机和矛盾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生心理关系问题的严峻性。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立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2]反观我国师生关系的研究史,大致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学习苏联的“主导主动说”、80年代初我国学者提出的“主导主体说”、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倡导的“师生双重主体说”、“师生复合主体说”等三个阶段,其内容很少涉及师生心理关系。然而,“师生心理关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渗透于一切师生关系中”[3],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师生心理关系研究十分必要。

一、师生心理关系的本质:哲学与心理学的双重探究

1.哲学认识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列宁指出,承认这个规律,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都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倾向。要认识世界上一切过程的‘自己运动’、自身的发展和蓬勃的生活,就是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由此,与发展理论相适应,“自己运动是客观世界及对其认识每一个过程的条件和基础,是一切发展的主要的、决定性的推动力、源泉、动机及动因”。[4]师生心理关系的发展以及良好师生心理关系的建立需要自身矛盾的运动与发展,即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的对立与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的“张力”,即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的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同时在对立面上又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过程。

2.心理学认识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成认知、情绪、能力和人格等四个方面。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收外界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认知的过程;情绪则是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的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特征;而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模式。”[5]因此,师生心理关系的本质就是教师心理与学生心理在个体心理即认知、情绪、能力、人格等维度的对立统一,而这种“张力”的平衡则是师生心理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这种和谐并不意味着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和谐状态。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及事物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因而,师生心理关系的和谐是在矛盾着的师生心理发展中的一种动态的、平衡的良好状态。

二、师生心理关系的内涵:四维结构“张力”解读

师生心理关系的内涵就是教师心理和学生心理在认知、情感、能力、人格等维度的对立与统一,以及在这些维度上的“张力”。

1.认知维度的“张力”

心理关系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一般认识过程一样,都要遵循认识论的原理和过程,即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首先,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作为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教育者,接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精通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而且教师都有着一种“教育情结”,大部分教师能够正确公正地看待学生。当然,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背景和行为表现等也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看法。总的来说,教师在对学生的认知过程中,由于其丰富的阅历,因而能够很好地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把握学生。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由于学生阅历尚浅,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幼天真,易凭一时的印象对教师做出武断的结论。因而,在认知维度就存在教师对学生的认识以及认识程度,学生对教师的了解以及了解程度等方面的矛盾。因此,在师生双方相互认知的矛盾“张力”的过程中,即要设身处地地以一种同情态度,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细微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活动。当然,建立良好师生心理关系也需要学生的努力,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主动交流。同时,师生之间的认识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反之,亦如此。师生间积极肯定的认识,可以促进教育过程的良性运行并取得好的效果,“罗森塔尔效应”就证明师生间相互积极期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此外,师生在认知维度上的“张力”还体现在教师、学生与知识三者在地位上的“张力”。在“教师中心论”的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教授知识给学生,学生和知识都成为了教师认识的客体;在“学生中心说”观念中,学生是获取知识的主体,教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起中介桥梁的过度作用,学生通过教师而获取知识;在“师生双主体说”理论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知识则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面对的客体;在“师生主导主体说”理论中,学生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获取知识。

从上述教师、学生与知识的关系的演变中,发现三者之间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中,这种矛盾的发展也体现出教师与学生的地位、作用等方面的“张力”。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因而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而这种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为前提,即学生的学是目的和归宿。这就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张力”。所以,师生心理关系在认知维度方面的“张力”,不仅体现在师生双方相互的认知过程中,而且也体现在认知中教师、学生与知识的矛盾以及该矛盾的解决,从而实现良好师生心理认知关系的建立。

2.情感维度的“张力”

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在情绪体验和情感上的联系,它是师生心理关系的重要方面并对师生的心理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好比诗人杜甫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6],是正常的师生交往、工作关系所达不到的,这种情感的作用能成为一种有利的关系机制,消除在正式交往和关系中由规章制度等所形成的外来压力的副作用,从而缩短由外来因素所形成的心理距离,促进良好师生心理关系的形成。

从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的建立中可以看出,师生心理关系在情感维度方面的“张力”主要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情感的一个动态的变化以至逐渐稳定的过程和学生对教师感情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而良好师生心理关系在情感维度的建立,则是实现这种“张力”的动态协调和师生心理在情感上的相融。从心理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关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生疏—熟悉—亲近—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关系,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接近—亲近—共鸣—信赖。从师生之间情感关系相互建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这样一个动态发展的不同阶段,师生间的情感关系所达到的水平是不同的,而正是师生情感的“张力”,在日常生活交往、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沟通、交流、倾心相谈等实现师生情感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必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只有创设良好的条件,充分调动一切因素,才能有助于实现师生情感关系在“张力”的矛盾过程中的和谐,实现师生心理在情感上的共鸣,直至相融。从教师的视角而言,教师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都把他们视为发展中的、渴望完美的、具有无限潜能的人,同时要主动的和学生交流、沟通,缩短心理距离。从学生的视角而言,学生要尊重教师、爱戴教师,同时也要学会主动和教师沟通、谈心,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总而言之,师生良好情感关系的建立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才能实现师生心理相融。

3.能力维度的“张力”

所谓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是个体具有的潜力和可能性,表现在所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在能力这一维度上的“张力”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支配的一方。教师无论是在知识、能力还是人生阅历方面都要优学生一筹。在这一矛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能力上的差异是肯定的、现实的、不可否认的。因此,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甚至人生经验等,而这种传授或者说培养学生能力的活动的进行必然要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前提。这就涉及到一个“最近发展区”的问题。维果茨基将其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7]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时要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前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有效地提高自我能力,达到师生心理关系在能力维度上的和谐。

4.人格维度的“张力”

所谓人格,“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5]。此外,也有学者从人格的内涵角度来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8]。师生心理在人格维度上的“张力”就表现为教师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整体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而学生亦如此。这样,这种“张力”就体现在师生双方实现自我独立、完成整体自我、形成独特个性的过程中,而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师生双方的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制约,从而导致师生双方心理在人格维度上的冲突,产生人格矛盾问题。那么如何缓解这种冲突,实现师生双方心理在人格维度上的协调并在动态中相互发展呢?首先,在人格上师生都要认识到二者是平等的关系,应相互尊重,认识到双方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都是有独立人格价值和尊严的人,都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和独特情感表达的人。其次,正是这样一种师生双方在人格上的不断发展以及发展的差距,从而形成的矛盾才促进了双方在人格维度上的不断提高。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毕竟相对于学生而言,教师在人格上的完善要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心理在人格维度上的和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海涛.基于师生视角的大学课程实施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9(2) .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 苏沃洛夫.唯物主义辩证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5] 彭聃龄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杜甫.春夜喜雨.唐诗三百首精选[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7.

[7] 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 李红.教育心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上一篇:五个维度自我评价下一篇:《为学》原文以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