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成因分析

2024-11-14

危机成因分析(共8篇)

危机成因分析 篇1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成因分析论文

【摘要】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表明了美国房产市场泡沫的破灭。近几年来,在美国房产价格上升和利率较低的情况下,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条件一再放宽,再加上非传统抵押贷款工具的发展,结果助长了房产市场的投机和投资,逐渐形成了房产市场的泡沫。以来,随着房产价格的逐渐回落和利率的逐步上升,大量借款者无力偿还贷款,终于爆发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同时,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了的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危机。这场危机不但对美国经济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还波及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大金融市场,它对我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次级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信用风险资本市场

一、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市场的现状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指发放给信用等级较低、缺乏良好的信用史,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的借款者的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高,次级抵押贷款的利率也较高,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2%至3%。在美国,按揭贷款市场按照客户的信用等级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贷款市场(PrimeMarket),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分数在660分以上),收入稳定可靠,债务负担合理的优良客户,这些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固定利率按揭贷款,较少采用较为复杂的创新按揭工具。

第二类是“Alt-A”贷款市场(Near-PrimeMarket),这个市场既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到660之间的主流阶层,也包括少部分分数高于660的高信用度客户。

第三类是次级贷款市场(Sub-primeMarket)。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次级市场总规模大致在8600-13000亿美元左右;其中有近半数的人没有固定收入的凭证,这些人的总贷款额在4500-6500亿美元之间。…

综合比较各种统计,从1990年至今,美国房地产按揭贷款余额大约在10万亿美元,在全部按揭贷款中,大约有40%以上的贷款属于“Alt-A”和次级贷款产品。从算起,“Alt-A”和次级贷款这类高风险按揭贷款总额超过了2万亿美元。目前,次级贷款超过60天的拖欠率已逾15%,正在快速扑向20%的历史最新记录,220万次级人士将失去住宅。而“Alt-A”的拖欠率在3.7%左右,但是其幅度在过去的14个月里翻了一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2万亿美元的Alt-A和次级贷款在短期内至少会损失掉10%到15%,也就是大约-3000亿美元。

美国自经济不景气时起,布什政府利用低利率和减税措施(如购房贷款支付的.利息可用于抵减应税收入)鼓励大家购房,目的是利用房地产业的发展来拉动整个经济的增长。其结果是带动了美国房地产价格近年来的急剧上涨,也刺激了对房贷的强力需求。在这种情形下,很多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也放松了对贷款者信用评级的审核,对借款人不作任何信用审核,信用等级很差的低收入阶层也能借到大笔金额用于购房,同时购房无需提供首付款,全部购房资金皆可从银行贷款,而且前几年可以只付息而不用偿还本金;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收入不稳定的投资者,甘冒风险纷纷申请次级抵押贷款购买数套住房,期望房产升值带给他们巨大的利润。不幸的是事实刚好相反,美国住房价格近年逐渐回落,同时利率逐渐上升,致使许多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最终导致次级债危机爆发。同时,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资产证券化”了的次级抵押贷款的金融机构,都被卷进了这场危机。

二、美国次级债券危机产生的原因

为了扩大次级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MortgageBackedSecuritization-MBS),即个人贷款者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的债权出售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这些机构再将抵押贷款债权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银行、公募基金、对冲基金、退休基金等,即“次级按揭债券”(Sub-primeMortgageBonds),而且有信用评级公司如SRP(标准普尔)给债券评定信用等级。由于次级按揭债券的年收益率也比相同信用等级债券高出30%左右,次级按揭债券不可避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追捧的对象,其持有者众多,据估计次级按揭债券在美国的发行规模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还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6家中资银行。但是,伴随近年美国房地产市场降温引发房产价格的下跌及贷款利率的提高(美联储将利率从1.25%连续17次上调到5.25%提高了4个百分点)引致借贷成本的上升,次级市场借款人越来越难以按期偿付贷款,当次级贷款人的违约率升高之后,这些债券的信用等级便被债券评级机构调低,债券的价格因受到影响出现大跌,债券甚至无人购买。美国次级按揭贷款风险先是触发房地产按揭贷款机构破产,然后沿着业务链条逐渐波及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以及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进而向欧洲、澳洲和亚洲等地的金融机构扩散,并引起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据预计,今后两年美国按揭贷款坏账总额将达到2250亿美元,如果房价继续下跌,这一数字将增加到3000亿美元。

原因之一是次级债券的信用评级问题。所有的次级贷款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实际情况是,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今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Alt-A和次级债两类证券的违约率可能会随着美国房价的大跌而急剧增加。四大评级机构从美国按揭贷款评级中获得的收益累计超过30亿美元。由于为投资银行发行的各种创新工具提供评级成为其业务的主要收入,因此评级公司很难对按揭贷款证券MBS给出中立的评级判断。

原因之二是流动性不足问题。由于美国经济正处于通货膨胀加速阶段,美联储不得不以更快的速度加息以缩紧银根,这使得许多贷款者入不敷出,大量次级按揭贷款变成坏账。在这种情况下,大银行不再继续向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提供融资,住房按揭贷款公司濒临破产。

原因之三是迄今为止,美联储对此问题的严重性没有予以清晰的阐述。这也许是因为次级债问题已多次发作,其中-20间次级贷款的贷款损失率一度曾经高达4.5%,而在-间,美国次级债也因新经济泡沫的破裂,而有短暂的拖欠率大幅上升到11%-12%的记录。但是从美联储官员的言论来看,问题似乎被轻描淡写。伯南克曾表示,次级贷款是个很关键的问题,但没有迹象表明正在向主要贷款市场蔓延,整体市场似乎依然健康。

原因之四是道德风险。在全部MBS当中,大约70%左右和GinnieMae、房地美和房利美相关。而这三家机构都具有美国政府信用支持。这种政府支持机构的建立用意良好,是为了中低收入阶层能够享有住房保障,但是其存在严重扭曲MBS的风险收益现象。因此,政府信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市场信用,并带来道德风险。

三、美国次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涉及主体众多,其影响范围也较广泛。首先,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影响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次级按揭贷款危机将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信贷资金收紧,若房地产库存压力进一步加大,可能导致美国房市继续衰退。由于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迅速下降,从而拖累美国经济增长;二是次级按揭贷款问题已令全球投资者对美国房地产、金融业产生担忧,从而引致美国股市继续下跌;三是为延缓次级债问题的蔓延和爆发,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日益增加,美国国际收支对资本内流的依赖也会加深,再加上次级债通过居民消费滑坡拖累美国经济,最终可能会加速美元的疲软,美元利率和汇率双双向下调整不可能不对欧洲和东亚带来压力。四是次级债危机不仅使包括以对冲基金为主的美国富裕群体的财富缩水,也使得投资次级债的美国养老、医疗、保险等基金也面临较大挑战、受损较为严重的一些州政府已经通过大规模提高交通违章罚款来作为应急措施。综合来看,美国经济在中期内面临调整压力。其次,从金融主体看,一是导致众多经营次级按揭贷款业务的机构被迫停止业务,或者倒闭;二是持有次级按揭贷款(包括证券化的)资产的公司,包括共同基金、对冲基金、大型银行、保险公司等,面临资产严重减值的损失;三是“传染效应”,相关次级按揭贷款金融机构关门或亏损,进一步引发银行等最终贷款者快速收紧信贷,从而影响金融业经营甚至整个经济的景气度;四是“羊群效应”,相关次级按揭贷款金融机构关门或亏损,也可能产生连锁反应,引发更大的金融危机。

再次,金融市场看,美国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可能引发全球股市、汇市、黄金、原油、铜类等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一是股票市场,由于美国次级按揭问题引发信贷危机,投资者开始担心信贷问题是否会演变成整体经济市场危机,纷纷出售股票转而持有现金,导致美国股市出现剧烈波动,道琼斯工业指数连续下挫。同时欧、美、日、韩以及中国香港股市也由此遭受重创。二是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蔓延到了国际油市。8月6日隔夜市场,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纽约、伦敦两地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下跌幅度都超过3美元。三是期货市场。因美国次级债问题再传恶讯,纽商所(NYMEX)9月份交割现货黄金最低跌至659.60美元/盎司,与上一交易日相比下跌16.05美元。有色金属市场同样承压下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期铜一度探低7362.5美元/吨,与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相比跌去了217.5美元,跌幅达2.87%;铅、锌、镍、铝等金属期货紧随铜价下跌。

四、美国次级债问题对中国的影响及启发

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

第一,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引起全球对冲基金调整自身资产组合,增加流动性资金的比例,那么可能造成国际短期资本从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撤离,可能导致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下跌。资本市场全面下跌引致的财富效应可能抑制国内总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第二,此次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危机使全球流动性由过剩转向不足,改变了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加息预期,甚至有可能导致美国提前减息,这给中国货币政策操作带来压力。如果美联储提前降息,则使中美利差收窄,在人民币升值的强烈预期下,长期来看,必然吸引更多的热钱流入中国进行套利和套汇。如果央行停止加息,又将使通胀升温下的负利率程度更为严重。因此,下一阶段,人民币将面临着更大的升值压力。

第三,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将导致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由于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国之一,这场危机将迫使那些依靠政府“扶贫政策”住上别墅洋房的美国人,为了还贷而紧缩消费开支。一旦美国消费市场疲软,又面临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的出口必将受到冲击。

第四,随着我国金融业和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由于受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大幅度波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五、本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发

一是在经济金融高位增长时期,应切实防止资产价格过快攀升和资产泡沫的堆积,避免因资产泡沫破裂导致经济金融波动的风险。次级债危机再一次向我们表明,资产价格虽然是一种虚拟经济元素,却隐藏着相当大的破坏力,其过快攀升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实体经济的平稳运行造成巨大伤害。

二是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应防止过度负债消费的过快增长。近年来,我国住房信贷、住房抵押消费贷款增长很快,并且迅速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高盈利业务。但随着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紧缩不可避免,个人贷款的违约风险增加。因此,为确保金融稳定,监管层应通过多种调控措施,遏制负债消费过快增长的势头,减少其可能给经济稳定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是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当前尤其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最大限度地减少外部风险对境内资本市场的冲击。对目前我国还处于建设初期的金融市场来说,市场规模、金融产品以及抗风险能力都尚待完善,因此稳步有序的金融开放至关重要。虽然目前我国还实行资本项目管制,但事实证明,相当数量的境外资金已经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加剧了境内的流动性过剩。鉴此,应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防止其对境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四是中国商业银行应充分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并通过开展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来促使机构投资者和商业银行共担信用风险。除此之外,中国商业银行在提供住房抵押贷款时还应该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并切实防止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等资本市场。

最后,中国必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包括里面的衍生工具,以及具体交易机制,加强国际财经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以助于采取措施应对外来危机的冲击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何韧.“商业银行次级债券产品设计的比较研究”,《国际金融研究》,,6.

[2]易宪容.“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对中国的警示”,《时事资料手册》,2007,5.

[3]冯科.“从美国次级债危机反思中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南方金融》,2007,9.

危机成因分析 篇2

政府、企业、民众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勾勒出风险社会的基本景观

如今, 社会求稳定, 企业求发展, 民众求幸福, “稳定”、“发展”及“幸福”可谓中国“和谐观”在三类群体话语中的具体演绎, 这种目标的一致性契合中国发展的规划。只是发展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三者的局部矛盾。例如, 某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以资源的掠夺和环境的污染为前提, 以打破商业程序和违反商业伦理为手段, 这极大地破坏了民众求幸福的意愿, 损害了民众的公共利益, 引发了民众的不满情绪, 因而, 对于任何企业爆出的负面信息及危机事件, 民众给予“狂欢式”的嘲讽和谩骂, 使负面等级迅速升级, 危机事件不可遏制, 更糟糕的是, 企业信息的板结化直接影响了企业危机公关的有效性, 这种板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所发布的常规信息背景化, 正面信息飞沫化, 负面信息戏谑化。在这种背景下, 企业危机应对的任何一小步都可能演变为下一轮更大危机的因素, 个案危机演化为公共危机的情势成为可能。例如, 达·芬奇危机事后的新闻发布会, 郭美美的微博道歉都引发了更大规模受众的探讨和参与, 并将这种个案危机推升至公共危机层面。

当然, 我们应该正视目前的这种危机及政府、企业与民众关系的局部冲突, 正是这样的冲突才引发了社会对公共事件的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 (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的染色馒头事件) 、铁道部动车减速 (7·23的动车追尾事故) 、校车安全问题 (甘肃、江苏等地的校车超载事件) 的探讨等, 这些漏洞在风险社会下的暴露是为了得以进一步修正, 对未来的预期危机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新媒体技术的急速发展和普遍应用造成民众理性思考能力的衰竭

以凡·普里特威茨 (Von Prittwitz) 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从文化意义的视角理解“风险社会”这一概念, 普里特威茨认为:“我们已经对技术发展的副作用, 及其引起的灾难有了新的认识。”在当前的中国社会, 新媒体的便捷性和广泛性让普罗大众对网络产生依赖性, 因此, 笔者选择“新媒体对民众思考方式的影响”这一维度来解构“风险社会。”

当麦克·卢汉 (Marshall McLuhan) 提出“媒介即是信息”, 这意味着媒介方式决定人的信息方式, 相当于信息生产力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当年, 尼采使用打字机改变了思维方式, 因此尼采说:“我们所用的写作工具参与了我们思想的形成过程。”因而, 我们可以得出, 思维方式与我们使用的生产工具, 具有内在决定关系。

互联网的使用让我们打破了传统的线性思维模式, 图片化、碎片化成为主要的接受习惯, 以当前盛行的微博为例, 其思维深度甚至不超过140个字, 同时, 智能移动终端的普遍应用更是让这140个字的思维表述占据主流, 在这种情况下, 培养出如此一批受众群体:分享信息和创造信息并举;受群体压力影响, 理性讨论缺位, 情绪化且易受意见领袖左右;微阅读和视觉化的接受习惯, 这种习惯成就了传播界面要求互动性强及费力最小的原则;同时, 对于信息的习得, 保持“记录不记忆, 关注不关心”的思维习惯。

话语权的争夺创造出多样性的修辞表达

以劳 (1au) 为代表的学者坚持“新风险”理论, 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 是由于出现了新的、影响更大的风险, 例如集权主义增长、种族歧视、贫富分化等, 而在此, 笔者将这种“新风险”归结为企业和受众之间话语权利的争夺, 从而引发多样化地修辞表达。其实,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前两点不无关系。

20世纪70年代, 福柯 (Johan Falk) 在《话语的秩序》一书中, 首先将“权利”和“话语”联系起来, 提出“权利即话语”。在福柯 (Johan Falk) 眼中, 权利不是一种制度, 不是一个结构, 也不是某些人天生就有的力量, 它是大家在既定社会中给予一个复杂的策略性处境的名称;话语, 是这种权利的外在表现。当今, 新媒体的崛起给予公共话语权较为广泛的讨论空间, 受众充分利用这一空间表达自己观点及态度, 这一现象打破了过去商业精英、媒体精英占据信息发出者的话语优势, 特别是当面对危机事件, 企业采用传统的应对方式 (具体表现为话语应对) 进行危机公关、抢占话语权时, 往往会遭到受众的“解码”大战, 这种解码表现为多样化的修辞表达。尤其“微博体”盛行的今天, 淘宝体、凡客体、海底捞体、蓝精灵体等各种文体形式, 将诸多危机应对的话语文本戏谑性地进行解构和重新“编码”, 以上演新一轮的微传播大战。例如今年的达?芬奇造假事件, 发布会上总经理泪洒现场被网民解读为“经典一哭”、“演技实力派”、“戏剧一幕”……甚至将其现场会的照片直接涂鸦成“达·芬奇的哭泣”, 而那句源自“动车追尾事故”新闻发布会上的“不管你信不信, 反正我是信了”的修辞表述, 更演变为今天调侃的话语。

任何危机的预防和应对应放在一个更为宽泛的框架下去审视和分析

面对上述种种危机背景分析, 我们需要警觉的是, “风险”已然构成当今社会的话语语境, 在这种语境下, 任何危机的预防和应对都应该放在一个更为宽泛的框架下去审视和分析, 笔者提出预防及应对策略如下:

一、注重社会精神、企业精神及公民精神三者的对接及共生。

发展中的企业, 特别是风险社会中求发展的企业, 应该怀有大局观, 将企业精神、社会精神和公民精神做有效对接, 在寻求自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 企业价值观需更多定格于人的发展和关怀, 以及对于社会精神的引领和召唤。此种对接是解决企业公关传播之核心, 因为它解决了传播的“策略”及定位问题。

二、企业助力打造社会“公共理性”。

公共理性的观念属于秩序良好之宪政民主社会的一种构想。中国社会, 自古以来, 中国社会就存在公民理性缺位的状况, 而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 更需要“秩序”重建, 因而, 我们需要创造自由、平等的公民关系及社会关系, 需要将“社会信任契约”摆在关键议题之首去考虑。因此从这个视角出发, 企业需要秉持商业伦理, 建立并遵循规范的运营规则。在笔者看来, “公共理性”的概念是解决企业公关传播战略之根本, 因为它有效地提供了传播内容的合法性。

三、洞悉多样化修辞范式, 探寻与公众双向、均衡的对话模式。

新媒体的盛行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言论自由”这一政治理想, 但企业危机发生时, 这种“自由”的负面现象出现了:疯狂、极端、偏颇的热议和大规模的围观无法遏制, 这一过程中更是创造了多种修辞的表达方式, 增强了负面舆论的传播力度。对此, 企业需要迅速洞悉这种现象, 并寻求合理的对话方式, 与受众展开有效沟通。因此, 创建开放、平等的对话机制及对话程序, 是当下企业应尽快解决的课题, 这是保证与公众进行双向、均衡沟通的基础, 这种基础保证了危机时刻真诚、坦然、有效的信息传播。寻求“对话模式”是解决企业公关传播“战术”的基础, 因为它有效搭建了传播内容的到达渠道。

其实, 风险社会是指社会的一种状态, 它表明的是现代社会所具有的一种社会张力, 以及这种张力所具有的危机水平, 这种张力和危机状态充斥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并最终通过社会的组织形态和生活形态反映出来。笔者将其作为一个审视危机应对法则的新视角, 希望企业可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企业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篇3

关键词:财务风险;分析;市场;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提升,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动荡的作用影响,我国会计环境逐步发生变革,并且变革形势下对各行各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企业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必须提高、内部理财空间实现精细化管理等,所以企业加强内部理财管理控制也就势在必行。从宏观角度讲,企业经营发展必须立足现状,即立足内需的基础之上努力适应外部环境并能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执行效率,以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风险,避免经营危机形成,保障理财投资的最大价值。

一、企业当前所处背景下的财务危机成因分析

(一)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复杂多变

企业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中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市场,即市场环境日趋复杂多变,所以企业风险具备不确定性,风险发生时间有可能提前发生或者滞后,导致企业经营损益程度忽高忽低。另外,当前市场通货膨胀现象也非常普遍,加之后金融时代的莅临,不少企业组织机构内部商品、货物严重积压,从而导致用于项目经营周转的资金成效很难变现,并且随之时间推移,导致货币性资金大幅度贬值,商品实物相对升值,最终导致企业投资项目经营成本加剧,外部投资环境令人堪忧。但是,企业财务危机形成期间也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与客观性。也就是说,企业有可能在项目投资经营过程中获得市场商机,即重大机遇。所以当前不少企业组织机构为了让自身基础经济竞争实力得以保证,并能够规避经营风险,就努力适应外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加强基本管理职能的不断改进,从而才能实现其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创收经营利润,实现稳定经营。

(二)企业管理者对财务危机形成所具备的客观性了解不足

企业一旦立足市场就必须努力强化财务管理活动的执行成效。由此我们也可看出,企业各项财务活动是以市场作为载体进行的,因此也就有了财务风险,并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形成,同时其本身也与财务风险在市场中客观性存在有直接联系。尤其当前形势下,市场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企业财务风险还客观存在,企业也就必须强化财务管理的基本管理职能。然而,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不能全面地客观认识,同时不少买方市场存在着大量滞销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往往与企业急功近利有直接关系,企业经营人往往较为片面性的了解财务风险,即不少经营人认为占据当前市场、扩大市场经营规模就能壮大经济实力,但实则不然,因为企业在加大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同样也会伴随诸多赊销过来的销售产品,所以也就进一步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赊销规模的加剧,久而久之也就导致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加大。换句话来讲,企业之间赊销规模的加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控制举措则说明企业经营人财务风险意识不足,进而诱发了企业之间的盲目赊销,堆积了大量应收账款;有些企业往往能收回部分应收账款,但是另一些企业却无法收回,直至应收账款变为坏账。因此,最为根本的直接原因就是企业经营人对财务风险客观性了解不够,不能有效对各项资产作出评估以及对来往交易客户作出细致评价,致使应收账款堆积,直至坏账产生,加剧了理财投资风险。可以说,这是由于企业最终内部管理因素加之市场形势变化不能及时作出预测与分析的共同作用影响,才促成了财务经营危机形成。

(三)财务决策失误

财务决策失误是企业经营理财风险加剧的另一重要原因。而有效避免财务决策失误的前提就是正确、科学决策的下达。当前,我国不少企业组织机构财务下达决策往往缺乏科学性,即凭借本位观念、主观意识下达的决策尤为普遍;另外,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失真也会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其中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因素就是人为利益观念的扭曲成为主要诱因。也就是说,往往不少企业为了获取短期经营效益,盲目虚增企业业绩资产信息,以此兑现自身的短期经营利润。但是,由于财务资产虚增信息华而不实,或是根本不能有效长期确保经营收益,导致企业决策势必会出现不符企业实际经营需求的现象,最终预期收益既定目标不能有效完成,加剧了理财投资风险,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二、实行举措

(一)科学分析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

当前企业,为了合理规避理财投资风险,就要加强自身财务管理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也就是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下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内容,要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及内在因素的变化而及时作出更新,以此才能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最大限度降低理财投资风险损益程度。因此,为了企业为了满足内需、适应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应当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配置结构,在财务管理人力储备方面,应加大人力投资建设,积极培养先进财务管理人员,即充分利用好人本管理思想,逐步健全人员管理体系机制;强化财务日常基础工作处理;建立考核测评机制与奖惩举措等,不断激励工作职工完成财务各项业务,并以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监督体制等加以约束,从而最终促进企业逐步提高适财务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规避理财风险。

(二)提高财务工作职工的风险意识

企业应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策略来解决当前所处背景下的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而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完善投资者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企业为了规避财务风险,必须确保自身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合理与执行管理控制环境健康。也就是说,如果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状况较差,其管理人员必然因为谋取自身的利益而不能够进行积极和理性的投资,因此机构投资者自身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促进其进长期积极投资与规避财务危机的重要条件。通过系统具体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解决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使其经营活动自觉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降低代理成本,实现经理利益与股东利益的一致和公司价值的最大化。

(四)科学处理财务风险、正确下达经营决策

首先,企业应当遵从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即在损失发生以前以预提方式或其他形式建立一项专门用于防范风险损失的基金。如工业企业按一定规定和标准提取坏账准备金。商业企业可提取商品削价准备金,这是弥补风险损失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次,一旦在投资理财环节中出现重大经济损失,应当利用已经建立的风险基金进行补救,即从基金项目中逐步列支,分批次投入经营成本中,以此缓解使用资金不足所致的各项业务活动不利影响现象发生。再次,企业要建立起资金效益监督机制,即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考核活动,对相应资产管理比率进行考核;加强流动资金的投放和管理,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率,进而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增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要盘活存量资产,加快闲置设备的处理,将收回的资金偿还债务。最后,要合理分析资金结构,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以此才能为企业提供科学经营决策。

(五)完善我国相关法规条例、构建健康外部环境

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需要靠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的促进和推动。必须为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国外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已经显示了这种必要性。现在各国政府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法律政策制定时有了相应的考虑。我国也应在研究本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鼓励机构投资者在建立资产组合时,从注重长期效益出发,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或通过立法使机构投资者直接面对所持股份公司,把所有的机构投资者至于统一的要求下,要求机构股东真正行使投票权。

结 语:

总之,对于企业投资理财与规避财务风险而言,应当高度重视调整自身基本财务管理职能,结合市场变化对管理机制的各项内容作出及时更新,并且在财务各项活动实行中进行全程预警,从而才能规避财务风险,降低财务危机形成几率,实现提升自身运作资金的变现能力,最终促进企业实现健康发展与稳定经营。(作者单位: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谢德安.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J]. 会计师,2009,(03)

[2]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防范对策[J]. 工业审计与会计,2009,(04)

[3] 朱勇.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J]. 技术与市场,2009,(09)

浅谈校园安全危机的成因及对策 篇4

[摘要]本文基于校园安全危机矛盾突出的现实,将安全问题分为校园物理性伤害和校园暴力事故,指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缺失是影响初中校园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做到教育到位、协作到位、校家教育联动到位、管理到位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校园安全危机;家庭教育;社会协作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126-02

学校安全工作是全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甚至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安全事故尽可能减少到最低程度,已成为学校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

校园安全事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校园物理性伤害,如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不当活动事故伤害,校园踩踏事故,校内交通事故,体育活动或课上活动随意造成的事故伤害,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而造成的体育活动事故伤害,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造成的劳动或社会实践事故伤害,消防事故,因学生特殊疾病、特殊身体素质、异常心理状态受到意外冲击而造成的学生身体特殊事故伤害,自然灾害事故,卫生事故,校园基础设施造成的事故等;另一类则是各种校园暴力事故,如斗嘴、辱骂、殴斗、群殴等有可能伤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等。

一、造成校园物理性伤害的原因

(一)学校安全防护基础设施不到位

一方面,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布局不合理、检查不及时,导致校园内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如学校走廊内栏杆的高度设计不合理,或栏杆材质、质量低下容易变形;楼房过道、出口及楼梯的设计不符合消防规定;校园内设有深水池、水井且没有栏杆、池盖、警示牌等防护和警示措施;体育设施和器材不能定期检查、维修和更换;校园危房仍在“带病”使用;老化的供电线路没有及时更换;实验室通风不畅,器材破损、漏失、接触不良或过期实验药品未及时更换等。

另一方面,学校防校园突发事件意识淡薄,宣传不到位。以校园消防事件为例,大多教师消防知识缺乏,很多师生分不清灭火器属于哪种类型,甚至不会使用灭火器;消防器材严重不足,或有缺损未及时修补和完善,或长期处于闭锁状态;有的学校开设了消防课但经常被占用;有的学校很少开展诸如消防演练等逃生实践活动,一旦发生火情,没有处理经验,师生不知如何应对等。

另外,还表现在学校对校园安全管理重视不到位,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机制不健全。如学校没有专门的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管理和协调机构,或大多是其他管理部门兼任;大多学校都设有预防和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具体办法和实施细则,但这些办法和细则大都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处理突发事件的预案、设计不合理,更没有经过实践演练,实施起来大多空洞无效果,有的甚至连安全预案都没有;尤其是一些城市偏远学校,大多属“领导不看、经费不拨、校长不管、家长不问”的“四不管地区”,校园安全更是无从谈起。

(二)初中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

介于小学与高中之间的初中生,年龄大部分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体质与智力发展不协调,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如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图一时高兴而无法正确把握交往分寸从而“闹出”很多校园安全事故;交通意识淡薄,不走人行道,随意横穿马路,强行超道,高速骑车,骑车带人;自我防护意识淡薄,体育活动不遵守纪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动随意,体育器械使用时不得要领;在劳动或社会实践中安全意识差,操作不熟练或不按要求操作等。

此外,学生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尤其是自救自护能力差也是造成校园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如遇到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无法有效逃生,不注意食品卫生安全,经常光顾校园周边“三无”小吃摊等。

二、校园暴力事故频发的原因

(一)德育教育缺陷

首先,学校学生德育教育缺陷的原因是应试教育。孩子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有看似很充分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组织的队会;初中德育教育安排也不错,有共青团组织、德育工作计划、德育征文、参观爱国教育基地等形形色色的德育教育活动。但各种校园安全危机的不断出现证明这种德育教育的效果微乎其微。笔者认为,在成绩压倒一切的评价制度面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将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教师真正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甚至有一些教育工作者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如此尴尬,是因为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国家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解放思想,事实求是,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同时又缺乏相应具体的政策来保障这一原则的实施,从而使得学校德育教育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对不同年龄学生德育目标定位缺乏合理的层次性。学校往往把对成人的德育目标简单化套在中小学生身上,使德育目标有成人化倾向。教师往往用对待成人的标准要求中小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等,教育最终要使学生具有“热爱社会主义”的品质,具有“共产主义理想”,但是如果不顾学生年龄和认识发展规律、道德判断能力而把这种标准强加于学生身上,其教育效果必将低效。现代社会所必需的文明礼貌习惯、好公民观念教育等,只是利用课堂政治课讲述,而不去从行业规范要求和检查入手,不去抓养成教育,这只是要求学生知道,不要求学生做到,这根本达不到中学生基本道德素质的要求。

最后,对学生缺乏有效的心理引导。当代的学生正处于变革的社会大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选择与竞争;初中阶段又恰逢心理波动较大的年龄,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还伴随着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压力,常会因为受到挫折、困扰而产生情绪波动。所以会产生很多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会选择自认为合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体质的迅速变化使他们最终选择暴力手段,从而发生校园暴力事件。

(二)家庭教育缺陷

家庭教育缺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陷,如家庭父母文化素质偏低,教育孩子时又不讲究方式、方法,经常用一些不妥当的简单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各种问题,要么溺爱,要么粗暴,使孩子深受影响;另一方面是家庭离异对孩子造成很大伤害,使孩子对爱失去了信心,对生活产生了反感和排斥,从而产生厌学,甚至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抵触情绪。笔者跟踪观察发现,初中学生表现不好,无心学习,抽烟、打架、早恋很大程度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三)社会大环境的缺失

网络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夹杂着各种有害的信息,缺乏判别能力的青少年无法抵制这种网络毒瘤的攻击,而走上歧途。在各种不良信息中,网络游戏与色情网站坑害了一大批天真可爱的青少年。青少年痴迷网络游戏和色情网站好像成年人染上毒瘾一样可怕。这些恶习不仅搞垮了孩子们的身体,更搞垮了孩子们的精神,会毁掉孩子们的一生。如今孩子们身上出现的很多问题的确是网络惹的祸。网络游戏让这些只有十三四岁、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的学生痴迷,他们逃学、骗人只为了多闯几关;一些网站让这些心智还没有成熟的孩子误入歧途,出现早恋等问题。

除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缺失外,还有很多因素会诱发初中生产生校园暴力事件。校园安全好坏牵动者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因此,近来从中央到地方都下工夫去保护学生的安全。

三、应对校园安全危机的策略

(一)教育到位

学校应该每学期开展三到五次法制、安全教育讲座。班级可以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户外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同时,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文明有礼、不疯狂打闹、不拥挤、不完危险游戏、不以身涉险等。

另外,建立并逐步完善心理咨询室,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增强调试能力和社会活动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二)管理到位

成立学校、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四位一体的安全管理网络。一级对一级负责,制定安全预案,加强安全管理。让师生树立“安全无小事”、“安全责任大于天”的思想;抓好后勤管理,监控学生饮用水和食品安全,杜绝“三无”食品进入校园。

(三)校家教育联动到位

教师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及时家访,多与后进生沟通,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同时,指导家长用恰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四)协作到位

危机成因分析 篇5

[3]肖文兴,陶盈,彭应兵.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491-495+505.

[4]陈雅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通货膨胀成因与治理机制[D].云南财经大学,2013.

[5]李晓俐.国际热钱的进入影响中国房地产价格[J].经济研究导刊,,(24):144-145.

[6]潘健平.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08):3-6.

[7]刘启云.我国外汇储备存在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01):137.

危机成因分析 篇6

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金融经济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前言

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4]。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

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而[5]

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这样,作为生产信贷扩张过度的美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其庞大的生产能力找不到消费者。最终导致银行亏损以及大规模的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发生。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情况是,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到2007年年利率降低为-1.7%。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以“两房”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即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但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联储为防止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利率,次级贷款人无力偿还房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使金融机构面临资金短缺.引发次贷危机[6]。次贷危机使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购买的各种次级房贷衍生品大幅缩水,投资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7]。

1.2 两次危机的背景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采取的都是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引发了危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

2.1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

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资产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金融经济,它通过金融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金融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金融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金融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2.2 两次危机产生原因的相同之处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金融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金融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值。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金融经济中则表现为金融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8]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分析,可以认识到: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金融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金融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参考文献:

[1]魏慧敏.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危害[J].时代金融,2012(9)

[2]姜爱林.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10-14

[3]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4]张维武.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EB/OL].http:///Article/Archive/2008/10/12/138106.html,2008-10-12

[5]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6]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7]叶莉苹.金融危机暴露美国体制弊端[N].中国财经报,2008-11-24

危机成因分析 篇7

1.中小企业自身信息的难以获得性, 使得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金融机构面临逆向选择的风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增大。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 如财务管理松散, 财务报表等不规范, 这样在投资者选择投资时很难辨清其资信情况, 这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造成银行及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回款来源没有信心, 为中小企业现阶段的融资提高了难度。

2.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 固定资产少的特性注定了其融资的“难”。在此次金融危机中, 大多数中小企没有经的起大风大浪, 这造成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没有足够的信心, 担心它突然出问题, 所欠贷款最终由银行买单。

3.中小企业融资数额小而急, 且贷款不利于管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银行经营活动主旨, 加上许多银行要做大做强上市, 中小企业贷款数量不大、风险大等特点, 对银行缺乏吸引力, 且加大管理难度, 往往导致中央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商业银行落实不下去。导致金融机构通常选择放弃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

4.企业风险状况恶化。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在外需急剧下降和内需无法有效拉动的情况下,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收入下降、资金状况恶化的状况, 企业风险状况不断恶化导致银行授信更加谨慎。

5.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具有融资成本高的特点。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估的费用几乎等同于对大型企业评估的费用, 同时两者的贷款利率也较为相近, 这样, 平均利率对于投资者投资来说就比较相同。但由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性, 在利率化的国家金融机构投资中小企业时大多附加一定的风险溢价。我国金融机构决定利率的自由度很小, 贷款利率提高获得的收益不能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不愿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

6.中小企业的决策者不了解国家政策。为缓解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 但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刚刚起步的新型企业, 在政策法规上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往往疏于学习, 因此错过了把握国家优待政策融资的良机。如2009年3月, 重庆润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在重庆市40个区县选择了120个样本, 针对2008年9月出台的《中央财政明确六大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调查。“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5亿元, 增长25%;安排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2亿元, 增长20%;安排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及平台式服务体系补助资金1.1亿元。”调查结果表明:8%的公司了解该政策的具体内容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向主管部提出了申请;40%的公司从报纸或新闻中听说过但没提出申请。52%的公司从来没听说过。大多数中小企业, 对国家扶持政策知之甚少。

7.中小企业缺乏融资专业能力。这一能力的缺乏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表现更加明显, 其主要因素在于80%以上的企业没有能力提供完整的融资解决方案。大多数企业缺乏数据处理能力和市场预测能力。更无法向投资机构提供其所需的数据, 这导致投资机构对希望融资的中小企业不感兴趣, 不愿提供中小企业所需的资金。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外部成因分析

1.政府因素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 从资源配置过程与效果来看, 市场机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市场机制的选择不完全可靠, 具有较高微观经济收益的项目集中投入资源, 而对于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项目可能不予或滞后选择。有时即使这种投入的选择合理, 社会财富得以增加, 但也不能保证其分配的选择合理, 而不合理的分配可能导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的发展水平, 个人的收入水平之间出现两级分化, 产生“马泰效应”。这不仅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还可能一起社会经济的动荡, 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所以, 尽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大作用, 但在某些情况下, 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实现资源的最近配置, 因而政府的干预为必然的选择。

政府政策不利因素。受金融危机冲击, 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 以求维持经济平稳增长, 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 银行受利差下降和经济形势恶化等影响, 银行放贷冲动下降且更加谨慎, 为响应政府号召也为了完成全年信贷增长任务, 银行信贷集中投放到政府重点支持的工程或项目、大企业和票据融资, 在总量一定且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不能办理票据业务的情况下,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加剧。

政府促进经济计划的非有效性。在全球金融危机中, 国内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正是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时代, 任何危机的影响会迅速向各个产业传导, 没有什么行业能不被波及。因此在政府促进经济发展计划中, 应该考虑到对中小企业的有效救助, 并着力改变民营中小企业的经济环境。应该进一步开放市场, 在金融、能源、电讯、医疗等垄断行业废除过多的限制性壁垒, 准许中小民营企业进入;促进公平竞争环境, 打破地方市场分割, 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加强法制建设, 减少行政干预等等。政府应当对民营企业的经营给予更多法律上的保障, 在制度上轻税重罚, 同时将政府的主要角色设定为规则的制定者和惩罚的执行者, 而不是企业运行的指导者和干预者。

2.银行机构方面

(1) 在金融危机的经济状况下, 相对较旧的体制政策已经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 体制和政策直接影响银行贷款与融资的渠道。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 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 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这主要是企业与国有银行在所有制上的差异, 造成银行与企业之间制度障碍。

此外, 国家还规定对银行的逾期、呆帐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 因此银行方面对中小企业的放贷自然多一份谨慎和小心。现行的《证券法》对上市公司的严格要求, “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是国有大型企业, 针对中小企业, 基金组织及其其他形式的融资尚处于初建阶段, 使得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很难实现。

(2)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局限了企业融资的渠道。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它与资金的使用者 (中小企业)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银行的新型贷款业务无法完全让企业熟知, 而企业则也只掌握一些较传统的贷款业务, 如:抵押贷款。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 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 使银行缺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截至2008年末, 我国中小企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1.6%, 比银行业整体平均不良贷款率2%高出9.6个百分点。而且,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贷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型企业的5-8倍,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不足以覆盖银行的管理成本和风险。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影响, 金融机构及银行的惜贷现象日益严重及中小企业自身的条件的制约等一系列因素, 使得中小企业无法取得融资的成功。所以加强和促进中小企业直接和间接融资方式是现阶段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管晓永: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投资主体[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2 (10)

[2]]王传东王家传: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与政府关系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 2006 (1)

[3]潘楚楚杨宜:高科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模式的选择[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0)

基于博弈论的次贷危机成因分析 篇8

作者简介:袁万里(1981),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决策理论与方法。

摘 要: 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文章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建立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深刻分析,认为按揭利率、房产增值率和次级贷款者心理满意度是次贷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美国 次贷危机 博弈论 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F 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09)03004904

一、 引言

次贷危机(secondary mortgage loan crisis)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称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危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资金流动性不足的危机。

次级抵押贷款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与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抵押贷款的区别在于,次级抵押贷款对贷款者信用记录和还款能力要求不高,贷款利率相应地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很多。但是,这种高回报是以美国房价不断上涨为前提的,房价不断走高时,次级抵押贷款生意兴隆。即使贷款人现金流不足以偿还贷款,他们也可以通过房产增值获得再贷款来填补缺口。但当房价持平或下跌时,就会出现资金缺口而形成坏账。

2006年初,美元利率多次加息,楼市开始掉头,房价下跌,购房者难以将房屋出售或通过抵押获得融资。即使放贷的机构收回抵押的房产,再卖出去也弥补不了放贷的损失。和它关联发行的债券,也跟着贬值。总之,一旦抵押资产价值缩水,危机就会产生,而且会波及整个金融链条。

自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以来,次贷危机已经由美国迅速波及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

随着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逐渐增大,众多学者、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其成因。如刘英奎从中产阶级的超前消费方式、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三个方面论证了次贷危机的成因;[1]王宽在从向信用程度低的客户大量放贷、利率的持续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推波助澜三个方面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2]李明伟在从金融创新工具本身具有的缺陷和美国次贷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防范不到位两个方面深刻论证了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3]这些都是从静态或者宏观经济的角度论证次贷危机的成因,没有考虑到次贷危机形成过程中的参与方决策的先后顺序,以及处于跟从地位的次级贷款者的心理因素。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建立博弈模型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并从中得出了一些相应的结论。

二、 博弈模型建立

美国次贷危机涉及许多的金融机构,例如,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对冲基金等,而投资银行又是这次危机中的核心机构。为建立模型以及模型分析求解方便,对博弈模型做如下假设:

第一,博弈参与人为投资银行和次级贷款者,双方都是理性的风险规避型者。他们在既定的情况下,均能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博弈参与人采用的是风险厌恶型策略,确保在最坏的可能性中得到最大的利益。

第二,该博弈属于动态非合作博弈,即投资银行处于支配地位,由他根据次级贷款者的信息,决定是否实施贷款。同时博弈双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串谋或者共谋。并且博弈过程中,博弈双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次级贷款者和投资银行均拥有信息优势。投资银行只能通过次级贷款者的历史记录来判断他们的信用高低以及还款能力,但是它拥有加息减息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得益来改变银行利率。次级贷款者十分清楚自己的实际还款能力,但不知道银行加息减息的时间和大小。

第三,投资银行有两种策略,即贷款给次级贷款者或者不贷。次级贷款者在贷款合同到期时也有两种策略,即按约偿还或者不还。如果次级贷款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投资银行将有权利处置次级贷款者抵押的房产,从而收回本金和利息。

为方便模型分析和求解,假设次级贷款者向投资银行借贷M万元用以购买价值M万元的房产,贷款合同期间的总按揭利率为β,固定房产总增值率为α。任何事情都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事情的结果也会带来不同的心理满意程度,我们假设次级贷款者合同期间的心理满意度为γ=kiαβ(i=1,2,3,4),也就是心理满意程度和房产总增值率成正比,和总按i揭利率成反比,ki(i=1,2,3,4)为选择方案时的心理满意度系数。

如果房地产市场火爆,房价不断上涨,这时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大于总按揭利率即α>β。此时次级贷款者有两个策略,即按期偿还贷款或者不偿还贷款。偿还贷款的得益为房产的价值减去所要偿还贷款的本息之和加上合同期间的心理满意度γ=k1αβ,用公式表示为:

U21=M(1+α)-M(1+β)+k1αβ=M(α-β)+k1

αβ(1)

此时银行的得益为次级贷款者偿还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用公式表示为:

U11=M(1+β)(2)

因各种原因致使次级贷款者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投资银行将收回次级贷款者购买的房产的产权,此时次级贷款者的得益为合同期间的心理满意度γ=k2

αβ,即U22=k2αβ。

此时投资银行的得益为房产的实际价值减去处置房产所用费用c,用公式表示为:

U12=M(1+α)-c(3)

如果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房价不断回落,这时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小于或等于总按揭利率,即α≤β。此时次级贷款者也有两种策略,即按期偿还贷款或者不偿还贷款。偿还贷款的得益为:

U23=M(1+α)-M(1+β)+k3αβ=M(α-β)+k3

αβ(4)

此时投资银行的得益为U13=M(1+β)。

当次级贷款者不偿还贷款时,他的得益可用公式表示为:

U24=M(1+β)-M(1+α)+k4αβ=M(β-α)+k4

αβ(5)

该式可作如下解释,因为此时的银行利率大于固定房产的增值率,即使卖掉房产也不能偿还所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对于理性的次级贷款者来说,不偿还贷款是最优策略,相对于偿还贷款策略来说,少付出部分M(1+β)-M(1+α)可以看作次级贷款者的得益,因此总得益为少付出部分加上合同期间的心理满意度γ=k4αβ。此时,投资银行的得益为房产的实际价值减去合同期间所贷款的本金和利息之和,再减去处置房产时所用费用c,用公式表示如下:

U14=M(1+α)-M(1+β)-c=M(α-β)-c(6)

在深入研究美国次贷危机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构建该博弈的博弈树(见下图1)。[4]按照博弈树的常规表示方法,括号中的数字前者表示银行的得益,后者表示次级贷款者的得益。

图1 该博弈的博弈树

三、 博弈模型分析

假定房地产行业火爆(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大于合同期间总按揭利率)的概率为μ,那么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小于等于合同期间总按揭利率)的概率为1-μ。次级贷款者还款的概率为p,那么不还款的概率为1-p。

对于投资银行来说,选择不贷出方案,博弈结束,收益为0。但作为理性的决策者,不贷出方案不是最优策略。因此我们仅考虑投资银行选择贷出方案的策略。

贷款的总得益U为:

U银行=μ(pU11+(1-p)U12)+(1-μ)(pU13+(1-p)U14)(7)

把U11、U12、U13、U14代入(1)化简得:

U银行=(μ-μp+p)M(1+β)+[M(α-β)-c](1-p)(8)

当p=1时,U银行=M(1+β),也就是说无论房地产行业是火爆还是不景气,只要次级贷款者按期偿还贷款,投资银行都会获得正常利润(此时的利润比把钱贷给信用高、还款能力强的人所带来的利润要高)。

当p<1时,因为贷款者为次级贷款者,较低的信用和还款能力决定了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小于1。当α>β时,银行的总收益总是大于零,并且随着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降低,投资银行获得超额利润的概率越大。因此,我们重点分析α≤β的情况,

令U银行>0,也就是(μ-μp+p)M(1+β)+[M(α-β)-c](1-p)>0,解之得:

p>1+M(1+β)M(α-2β-1)-c(9)

掌握加息减息权利的投资银行为使自己的得益最大化,将会加大总按揭利率。但是随着总按揭利率的升高,次级贷款者越来越无能力按期偿还贷款,不能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也会随着增加。当(9)式不成立时,银行的总收益就小于零,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次级贷款者来说,选择按期偿还贷款策略带来的总得益为:

U还=μpU21+(1-μ)pU23(10)

把U21、U23代入(4),化简得:

U还=pM(α-β)+μpαβ(k1-k3)(11)

第一,当k1=k3=0,也就是我们不考虑次级贷款者的心理因素的时候,U还=pM(α-β)。只要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大于合同期间总按揭利率(α>β),次级贷款者选择还款策略带来收益大于0。

第二,任何事情都会给做事者带来心理满意程度,按揭贷款同样也会给次级贷款者带来心理满意度。当k1=k3≠0,也就是在房地产行业火爆和不景气两种情况下,按期偿还贷款对次级贷款者有同样的心理满意度系数。此时,贷款者的得益为U还=pM(α-β)。由此我们知道只要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大于合同期间总按揭利率,心理因素对次级贷款者做决策没有影响。但是同样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满意度系数,即使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满意程度系数,也就是k1≠k3,此时贷款者的得益为

U还=pM(α-β)+μpαβ(k1-k3)(12)

对(12)式分别求α,β的偏导得:

U还α=pM+μp(k1-k3)β-1

U还β=pM-μp(k1-k3)αβ-2

令α,β的偏导等于0,解之得:

α=k3-k1μM

β=k3-k1M(13)

由(13)式知,当房产总增值率α=k3-k1μM和总按揭利率β=k3-k1M的时候,次级贷款者的得益最大。因为房产总增值率α>0,总按揭利率β>0,由(13)式可知k3>k1。又因为0<μ<1,所以α=k3-k1μM>β=k3-k1M。由此式我们知道投资银行在制定利率的时候要考虑次级贷款者的心理满意度系数,只要处理的得当,即使在房产总增值率小于或等于总按揭利率的情况下,次级贷款者的心理满意程度也会很高,即k3>k1,从而使选择按期偿还贷款。

次级贷款者选择不按期偿还贷款策略的总得益为:

U不还=μ(1-p)U22+(1-μ)(1-p)U24(14)

把U22、U24代入(14),化简得:

U不还=μ(1-ρ)αβ(k2-k4)+(1-μ)(1-p)

M(β-α)+k4αβ(15)

第一,当k2=k4=0:

U不还=(1-μ)(1-p)M(β-α)(16)

由此式知,只要固定房产总增值率小于等于合同期间总按揭利率,次级贷款者选择不按期偿还贷款的得益大于或等于零。

第二,当k2=k4≠0时:

U不还=(1-μ)(1-p)M(β-α)+k4αβ

(17)

对(17)式分别求α,β的偏导得:

U不还α=-(1-μ)(1-p)M+k41β

U不还β=(1-μ)(1-p)M-k4αβ-2

令α,β的偏导等于0,解之得:

α=k4(1-μ)(1-p)M

β=k4(1-μ)(1-p)M(18)

由(18)式知,当α=β=k4(1-μ)(1-p)M时,次级贷款者选择不偿还贷款策略带来的得益最大。因为房产总增值率α>0,总按揭利率β>0,由(18)式可知k4>0,也就是说不按期偿还贷款策略会给次级贷款者贷款来正的心理效用。

当k2≠k4时:

U不还=μ(1-p)αβ(k2-k4)+(1-μ)(1-p)M(β-α)+k4αβ(19)

对(19)式分别求α,β的偏导得:

U不还α=μ(1-p)(k2-k4)1β -(1-μ)(1-p)M+k41β

U不还β=-μ(1-p)(k2-k4)αβ-2 +(1-μ)(1-p)M-k4αβ-2

令α,β的偏导等于0,解之得:

α=[(1-μ)(1-p)M]3[μ(1-p)(k2-k4)+k4]3

β=[(1-μ)(1-p)M]3[μ(1-p)(k2-k4)+k4]3

(20)

由(20)式知,当α=β[(1-μ)(1-p)M]3[μ(1-p)(k2-k4)+k4]3时,次级贷款者选择不偿还贷款策略带来的得益最大,理性的次级贷款者会选择不按期偿还贷款策略。随着按揭利率的升高,当α<β的时候,理性的次级贷款者的最优策略也是不偿还贷款。总之,当α≤β时候,次级贷款者的最优策略是不按期偿还贷款,但是由于心理因素的作用,总会有一部分人认为自己按期偿还贷款得益是大于0的,从而选择按期偿还贷款。

四、 结论

次贷危机主要受房产总增值率、总按揭利率和心理满意度三方面的影响,当房产总增值率大于总按揭利率的时候,次级贷款者就会选择按期偿还贷款,此时银行的收益为M(1+β)。由于无论房地产行业如何,只要贷款者按期偿还贷款,银行都会获得巨大利润,掌握加息减息权利的银行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不断提高按揭利率。随着按揭利率的不断加大,当房产增值率小于或等于按揭利率的时候,此贷款者选择按期偿还贷款策略的得益就会小于零,从而选择不按期偿还贷款。但是房产总增值率、总按揭利率和心理因素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房产增值率和按揭利率是次级贷款者合同期间的心理满意度的函数,而次级贷款者的心理满意度又是和房产总增值率成正比、和总按揭利率成反比,并且其最优策略的选择也和心理满意度密切相关。因此,即使在按揭利率大于或等于房产增值率的情况下,仍会有一部分贷款者由于某种原因,认为按期偿还贷款的得益大于零而选择按期偿还贷款。因此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次级贷款者心理满意度,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次贷危机,使次贷危机损失程度降到最小,进而解决次贷危机。

参考文献

[1]刘英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0-21

[2]王 宽.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对我们的启示[J].经济师,2008(5):30-31

[3]李明伟.金融创新工具缺陷与风险控制缺失[J].北方经济,2008(8):6-7

[4]侯光明,等.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76-77

A Gametheorybased Cause Analysi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YUAN Wanli, ZHANG Chengke, SUN Peihong, ZHU Huainia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20, P.R.China)

Abstract:

American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as exerted a serious influenc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influence is likely to be intensified in the future. Through a gametheorybased cause analysis of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of game theory, by means of which it comes to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mortgage interest, appreciation rate of estate and degree of borrowers’ psychological satisfaction result in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is will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to the solution of the crisis.

Key words: America;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game theory; cause analysis

上一篇:关于民俗的中考优秀作文下一篇:第一中学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