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危机成因

2024-10-21

护理危机成因(通用8篇)

护理危机成因 篇1

在临床各科室中,由于神经外科病人经常是病情危重、变化快、病死率及病残率高、护理中意外突发事件多、预后差等特点,使神经外科成为高风险科室,而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也相应充满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整个环节[1]。为了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水平,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和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因此我科室对神经外科护理中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本研究对我院2011年11月—2012年10月神经外科护士进行了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认知程度的考察,并实施相应的对策,在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防范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共34人进行研究,男8人,女26人;年龄20岁~53岁(27.39岁±5.43岁);学历:本科9名,专科25人;职称:主管护师8人,护师13人,护士8人,助理护工5人。

1.2 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内容和项目包括:(1)一般资料。护理人员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工作年限等。(2)调查护理人员认知状况,主要包括危机产生的原因有病房管理制度等7个方面。

2 结果

3 讨论

神经外科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语言、视觉、肢体活动等方面的障碍。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起病急,家属一时也无法接受事实。通过调查,医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的平均年龄是28.7岁,很大一部分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经历少于5年。由于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护理技能不够纯熟,极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产生。调查显示,由于护理人员因素致使护理事故占到总人数的19.79%。结合调查结果和分析,提出神经外科护理危机的预防措施的相关建议。

3.1 完善医院的安全评估系统

医院在病人入院时要对病人的智力、精神、意识以及自理能力做出争取的判断和评估,并针对容易引起护理不良事故的因素进行充分防范,强化防范理念,健全防范措施。尤其要重视的是,评估程序一定要贯穿医疗和护理的全部过程,要具有连续性[2,3]。在病人出现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病情改善或恶化时要做好再次评估。

3.2 增强病房的可视程度

病房的设置要加强房间的通光性和通气性;要将病床以及医疗设备设置成整齐有序的排列,原因在于神经外科病人通常存在众多护理事故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要把工作站搬移到病房里,进而加强对病人的可视程度,以便及时做好观察与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种病房能够增强对病人的检查,但是在保护病人隐私上却存在缺陷,所以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病人安全性与私密性的保护[4,5,6]。

3.3 加强高危时间的关注

要将技能熟练、实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进行搭配排班;要严格推行节假日护理负责制,科学安排检查制度;要合理安排交接班留岗制度;按照工作量的变化适当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整[7,8]。

3.4 加强细节的检查和管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病房中物品与设施的保管和关注。尤其应该注意这几个细节:要按时检查床挡、轮椅、平车等医疗设施的安全性;在对病人做床头升降之后,要将摇把收好;要把病房的窗户设置为半封闭式,以免发生坠楼事故;在病房巡查时,一定要清点病人的人数等。

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程度。[方法]选取院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共34人进行研究,设计问卷对护士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外科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认知率较低,居前三的分别是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认知(68.65%)、对所需费用的认知(52.9%)、对医患关系的认知(50.00%)。[结论]提高护士对神经外科护理危机成因的认知率,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对病人康复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外科护士,神经外科,护理危机,认知程度

参考文献

[1]罗秀娟,马艳萍.护理流程图在T型管引流术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6):52.

[2]李孜,刘智勇,彭佳林.基于流程优化的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管理模式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42.

[3]范丽莉.当前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4(8):65.

[4]Hong CY,HughesK,ChiaKS,et al.Urinaryal pha1-microglobuli-nasamarkerofnephropathyintype2diabetic Asian subjectsin Singa-pore[J].Diabetes Care,2003,26(2):338-342.

[5]ParvinghH,Andersen AR,Smibt UM,et al.Effecto fantih yperten-sive treatmen tonkidney functionindiabeticnep hropathy[J].brMedJ,1987,294(6):1443-1447.

[6]Wang HF,Du CH,Sun JL,et al.Huairou Districtin 217diabeticpa-tientsandsyndromedi fferenti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andrelatedfactors[J].Beijing Medicine,2009(1):5.

[7]Banun,Hara H,Katacka S,et al.Anovelmethodforcon?centratinguri-narytypeⅣcollagenbasedonprecipitationwithpolyethyleneglycol:Applica-tiontoitsmeasurementbyenzymeimmunoassay[J].AnnClinBiochem,1994,31(Pt5):485-491.

[8]Tabit CE,Chung WB,Hamburg NM,et al.Endothelialdysfunctionin-diabetesmellitus:molecularme chanism sandclinicalim plications[J].Rev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4.

护理危机成因 篇2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而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产生。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中国应对困境之策

原因:

来势凶猛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导因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关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论述汗牛充栋,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二种解释:其一,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其二,美国货币当局奉行了错误货币政策;其三,贪婪成性的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其四,美国整个金融业的腐败和共谋行为;其五,美国庞大金融机构高度官僚化;其六,美国人长期形成的低储蓄和高消费习惯走到极限;其八,表现为巨额贸易赤字的国际经济不平衡;其九,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耗费颇多又久拖不决;其十,货币金融市场天生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其十一,1980年代里根上台以来奉行的保守主义政策矛盾重重日暮途穷。其十二,美国式资本主义痼疾使然。上述十二种原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这些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种讨论得不很多的原因:美国维护既定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的努力,即美国用金融产品换取中国等国的工业制成品和俄罗斯、沙特等国的资源与石油。19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尤甚,美国连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必须依靠更多的资本项目盈余来平衡,换言之,美国必须输出同等数量的“广义金融产品”才能平衡其国际收支,才能把这一贸易分工格局的大游戏接着玩下去。广义金融产品在此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债券、各机构债券和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大批金融衍生产品,再加上美元纸币。和实物产品与服务类似,金融产品也需要“创造”,而“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金融创新。众所周知,2000年末美国股市泡沫破灭了,这不仅使得美国金融产品之规模大幅度缩水,同时也贬损了美国以股票形式存在的金融产品之吸引力,最后不可避免地殃及美国据此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彼时彼刻,如果不能迅速创造出某种金融产品以填充缩水股票留下的巨大金融真空,那么美国与中国及沙特等国之间以金融产品交换制造品和资源能源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便岌岌可危。

在此背景下,肩负着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并掌控着金融市场构成和走向的美国货币当局,希冀金融市场重现昔日繁荣的投资者,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结果,房地产及其与之相连的资产证券化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受到低利率和房地产价格将持续看涨预期的激励,借助于各种使房地产得以证券化的复杂精致的金融创新,没工作、没收入、没资产的“三无人员”借钱买房的契约,即所谓“次贷”,经过打包和担保竟然也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的投资或投机对象。更有甚者,为“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担保的各种保单,在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世界中也成为投资或投机的对象,其数量远远超过房地产贷款本身,从而构成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货币当局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共同作用,美国的金融市场恢复了往日的辉煌。然而,这种以金融产品置换来提供或补充金融产品量之不足、而非在增加储蓄和减少贸易赤字上下功夫的做法,颇有些饮鸩止渴的味道。果然好景不长,2007年下半年,金融市场中最薄弱的环节“次贷”首先出现问题,并引爆了金融危机,随后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时至今日至少把大半个世界拖下了水。

影响:

在短期内:

(1)制造企业集体过冬,有充裕现金的还好,被股市套牢的企业(如长虹)和那些扩 1

张过度(地产业的大量屯地)的企业则年关难过。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主动(改行)或被动破产。

(2)政府为刺激消费,减税是不可避免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会更快推出,以使大家放心消费。

(3)大量的失业无法避免,但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再加上汶川地震、奥运等事件强化了公众的爱国意识,短期失业对社会的稳定冲击不大。

(4)政府为重振股市信心,势必会加强证券交易的监管,黄光裕的倒下只是个开始。也可能会有更为严厉的证券交易法出台。

(5)房地产的危机看样子并不严重,政府在出卖土地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也是许多地方GDP的主要增长部分。因而肯定不愿看到这个聚宝盆灰飞烟灭。即使房价已然完全背离市场。

(6)民众都在观望,消费信心也呈现不足。但农村的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许多企业的救命稻草。

长期

(1)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并部分向越南,印度和非洲转移。政府的产业布局会赿来赿稳健,服务业逐步兴起,中国饮食文化雄霸天下的时刻来临。

(2)中国的制造业逐步现代化,也将在这个进程中式微。几亿劳动大众何去何从,将是中国政府未来的一大难题。

(3)政府未来的财政吃紧将延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当然,构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13亿人口、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将降低储蓄进而影响投资。社会福利问题也是一柄双刃剑,政府能否在长期承受呢?当然,国家资本主义的好处是政府拥有相当多的资源,必要时可以出让一些。

(4)近年来,政治改革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虽有了丁点成绩,可公众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利剑将指向何方?邓小平促进了经济改革,却把政治改革的这一重任留给了后人,他曾期待这一问题随经济的发展会迎刃而解,可中国的政治现状依然是一个盘根错节的黑洞。第三个伟人会是谁呢?我们拭目以待。(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的背后,是因为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只让2%的精英阶层尝到了实惠。同时,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印度教教义将国民分为四等,不同阶层的人在工作行业、出入场所上都有严重的歧视性规定,不仇富才怪呢!)中国的情形大约只比印度好那么一点,没什么值得庆幸的,引以为戒吧。

(5)虽然阻力重重,但中国走向世界,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步伐依旧„„

应对之策:

在次种种困境之中,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则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参考文献:

1、《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08年第6期(总第28期)

班级:

姓名:张玉

护理危机成因 篇3

1. 企业危机及危机管理

1) 危机的定义和特点。企业危机是指危及企业形象和生存的突发性、灾难性的事件, 它有以下特点: (1) 突发性。 (2) 威胁到企业的发展目标或基本生存。 (3) 具有时间的压力。 (4) 危机决策者被迫做出决策。

2) 危机管理的含义。危机管理是以“最少费用取得最大效果”为目标, 为发现、确认、处理危机所进行的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决策与预防、计划制定与责任落实、危机处理与经验总结的一系列管理过程。

2. 企业危机的成因

造成我国企业危机的原因很多, 危机种类不同, 原因也各异。既有企业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内部因素, 也有经济体制、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因而, 对企业所产生的不同性质的危机, 必须具体分析。常见的企业危机原因有:

1) 决策失误。决策失误是导致企业经营危机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信息不对称, 以主观经验决策, 脱离了企业实际和变化着的市场环境等都可能造成决策失误。

2) 企业素质低下。企业素质决定了生产经营能力。企业素质低则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 经营处于被动状态, 危机就很难避免。

3) 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生产经营策略失误, 管理不善, 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性能落后, 资金流动困难, 或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都会使经营陷入危机状态, 以致企业破产。

4) 企业形象不佳形成的危机。如果企业由于产品、服务形象差、领导者形象不好、企业信誉低、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等而使企业的美誉度低下, 可造成企业的信誉危机。

5) 公关失误。公关由于信息不准确、分析考虑不周、判断失误等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6) 经营机制不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决定着企业的运行状况及长远发展。经营机制不健全易导致企业运转失常, 产生企业危机。

7) 体制和政策因素。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属企业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会对企业经营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企业不能适应体制及政策变动的要求, 经营中就会遇到更多困难, 从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8) 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这包括自然因素 (如地震) 、人为因素 (如战争) 和国际经济波动 (如金融危机) 。面对这些不可抗拒的因素, 企业经营往往会遇到挫折, 甚至陷入危机。

3. 企业危机的管理体系

企业危机管理不应仅仅局限于对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而更应注重挖掘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危机管理不是一个点, 而是一条线, 是消除企业危机因素的系列活动。它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总结。

3.1 危机预防

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危机预防, 而不在于危机处理。危机的预防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 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

2) 建立危机管理系统。设置危机管理机构, 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保证危机管理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 并训练危机应急队伍, 以更好更快的面对和化解危机。

3) 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危机预警系统就是运用科学技术方法, 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变数进行分析, 在可能发生危机的警源上设置警情指标, 及时捕捉警讯, 随时对企业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危害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进行事先预测和分析, 以防止和控制危机。

3.2 危机处理

1) 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处理计划, 针对具体问题, 随时修正和充实危机处理对策。

2) 把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拿出实际行动表明公司解决危机的诚意, 尽量为受到危机影响的公众弥补损失, 维护企业形象。

3) 开辟高效的信息传播渠道。主动向新闻媒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消息, 公开表明企业的立场和态度, 以减少新闻媒体的猜测。

4) 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做好危机管理工作, 让所有的员工团结起来, 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

5) 危机过后尽最大努力恢复企业形象。继续通过媒体向公众传达企业的信息, 主动创造良好的公关氛围, 借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3 危机总结

危机总结是危机管理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对制定新的危机预防措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调查分析。对引发危机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

2) 评价。对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价, 包括对预警系统的组织、危机处理、危机决策等各方面的评价, 要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 修正。对危机涉及的各种问题归类, 分别提出修正措施, 以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并责成有关部门落实, 完善危机管理内容。

4) 前瞻。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企业应将危机产生的压力转化为动力, 驱使自己不断谋求技术、市场、管理和组织制度等系列创新, 最终实现企业的腾飞与发展。

摘要: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时时刻刻都充满变数的今天, 危机无时不在威胁着中国的企业。“危机管理”作为一种预防和应付企业突发性危机事件, 将其损害降至最低点的科学管理方法, 已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企业应了解危机产生的根源, 妥善、科学地从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总结等方面构建危机管理体系, 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企业,危机预防,危机处理,危机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娉.现代企业如何进行危机处理[J].审计与理财, 2004, (9) .

[2]何苏湘.对企业危机管理的理论界定[J].商业经济研究, 1998, (5) .

护理危机成因 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危机,危机管理

在对于危机的定义上, 美国菲尼克斯德弗瑞 (De Vry) 技术研究院院长、著名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博士将危机定义为“一个会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 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及其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从定义中, 我们能清晰地分析出危机不是事件, 是状态, 它具有突发性、威胁性、紧迫性、公开性四大特点。

校企合作关系是高职院校公共关系的重要方面, 校企关系的恰当处理对于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高职院校公关管理水平, 树立品牌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从这层意义上讲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管理对于高职院校的危机公关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校企关系中的危机管理则指由于主客观的因素或突发事件的影响导致在某一危机事件发生时, 校企关系面临破损甚至破裂, 并给双方的声誉、利益或品牌形象带来不利的影响, 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给采取的一系列行动。

一、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成因分析

一般意义上, 我们将校企合作模式分为投资合作、引企入校、进修提高、定向双元等多种形式。但从双方在目的性与资源性的互动程度上来讲, 我们将其关系形态分为合作性、互补性、契约性、补充性四种模式。其特点如表1所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 校企关系的紧密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合作形态, 而合作形态取决于双方在目的规范及资源的互动程度, 根据互动程度的不同我们将校企关系的危机成因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 客观因素。

在校企合作关系中, 影响危机的客观因素表现为合作动机。双方合作动机的差异体现在合作形态上则是目的性和资源的互动程度不同。这种合作动机的差异性内容是客观的, 表现形式则是主观的。校企合作中企业合作的动机、动机内涵和合作形态见表2:

校企合作中校方合作的动机、动机内涵和合作形态见表3:

2. 主观因素。

首先, 双方的认知差异, 即校企双方对其关系是否达到一致性认同。这里的双方不仅包括具有决策权的高层领导, 还包括负责沟通和执行的中层与基层管理人员。这在顶岗实习、工学交替中的体现尤为明显, 如果基层管理人员并没有达到相互认同, 则存在潜在的危机, 一旦危机到来, 则会给双方带来莫大的损失, 这种损失包括利益、名誉等。当双方对合作达到共同的认同时, 则会注重沟通与信息共享, 着眼于长期合作。其次, 处于合作一线的相关管理人员对危机的管理能力。一个合格的公关危机管理人员, 既要具备危机预测的能力, 又要具备危机管理的能力。危机预测能力是要求双方管理人员对容易发生突发事件的敏感区有准确的预测、形成相应的预案并能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规避。如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 学生可能会对实习期的工资产生异议, 而帮助学生恰当处理实习生与企业员工的关系也是学校带队指导老师与企业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共同的职责。危机管理能力则要求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而且这一突发事件足以影响甚至破坏双方合作, 双方的管理人员启动相应的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应变安排。

由主客观因素我们可以看出, 影响危机的因素取决于双方的互动性程度与一致性, 互动程度与一致性越高则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越小。

二、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直接影响着校企关系的发展, 间接地衡量着双方对公共关系管理的能力。因此做好校企合作关系的危机管理, 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校企而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整合合作资源, 构建合作性合作形态, 增进了解, 加强交流, 强化共识。

综合表1-3, 我们不难看出, 合作性形态是校企双方互动程度最高的, 也是合作发展的趋势。通过合作性形态, 建立双方高效沟通渠道, 在危机预防与危机处理上实现校企双方的零成本沟通, 并能做出快速反应。首先, 成立专门的突发事件管理小组, 该小组成员主要职责是关注危机易发领域并能就突发事件做出应急反应, 避免事态的扩大化、危机化。其次, 树立危机意识, 加强信息管理。危机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之一。树立危机意识就是要工作中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状态, 充满危机感。由于合作动机的差异性, 即使是合作性合作形态, 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致使这种关系破裂并给双方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最后, 形成应急预案, 构建危机预警系统。尽可能多的预测危机发生的各种情况, 并作出相应的应急方案, 做到有备无患。

2. 强化管理者的公关素质。

高效的危机管理能力, 必然要求管理者具备较强的公关素养。一般来讲, 有效进行公关管理的管理者, 应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首先, 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既包括娴熟的专业知识, 能够运用公关知识预防并能化解危机, 还包括广博的知识, 对公关相关的学科知识有相当的了解。如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能够恰当的处理因学生工伤而引起的突发事件。其次, 过硬的心理素质。在校企合作中, 因学生实习而引起的问题各式各样, 涉及到学校、企业、家长、甚至社会等多方利益, 尤其是在今天网络化的信息时代, 更要求管理者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 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局面, 灵活处理各种关系, 避免事态的蔓延与危机的扩大。最后, 视角转换能力。它包括有良好的倾听能力, 有了解不同看法的意愿, 认识到其他人对事物是或者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法与己不同, 愿意征求其他人的意见, 并且成人自己的视野是有限的。只有这样才能化为思考, 充分考虑到不同利益者的诉求, 从而有助于危机的化解。

3. 勇于承担, 积极面对。

一旦危机发生, 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声誉, 校企双方往往会采取回避或推卸责任的做法。其实不仅无助于危机的化解, 甚至会适得其反。校企双方应当积极面对, 共同承担。如学生因实习问题而向上级教育部门进行投诉时, 校企双方就此类事件共同面对媒体或相关政府部门, 其效果远远大于学校乙方进行处理。这样不仅有助于危机的解决, 如果公关得当, 还会变不利为有利, 引导事件向好的态势发展。

分析校企合作关系中的危机成因意义在于规避危机, 在危机发生时做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任何组织都会遇到的和面对的, 危机管理的处理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关系的长期健康发展, 更能树立高职院校的品牌形象与价值内涵。因此, 重视校企合作中影响危机的因素, 合理规避, 恰当处理, 从而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建立良好的组织形象。

参考文献

[1]张亚男.网络环境下企业危机公关所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21) .

[2]方向阳, 丁金珠.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方动机的冲突与治理[J].现代教育管理, 2010, (9) .

[3]陈萍.从危机产生的影响因素谈企业危机公关的重要性[J].企业导报, 2011, (9) .

[4]邓黎黎.品牌介入对品牌发展影响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4) .

[5]林藩, 郑小娟.新时期公共关系人员素质略论[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 .

企业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防范 篇5

企业产生财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可能是企业经营者决策失误, 也可能是管理失控, 还可能是外部环境恶化等。这些原因归结起来, 是由于企业时刻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爆发, 导致了财务危机的凸现。任何财务危机都有一个从逐步显现到不断恶化的过程, 所谓防微杜渐, 在企业正常经营的过程中, 就应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跟踪、监控和预警, 及早地发现财务危机信号, 预测企业可能的财务失败。一旦发现某种异常征兆就应着手应变, 以避免或减少对企业的破坏程度。因此,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信号, 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要求企业经营者进行经常性财务分析, 防范财务危机, 进行适当的财务风险决策。现就如何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当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规模扩张能力增强, 而管理滞后时, 财务危机发生的频率往往较高。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 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 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 说明企业已经面临破产的危险。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 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 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 而经常收益为亏损, 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 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规模大, 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 经常收益均为盈利, 而期间损益为亏损, 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 问题不太严重的话, 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 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 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 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 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 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 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 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 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 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 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 必须采取措施。

3. 财务风险处理不当是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

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同时, 财务风险是由于特定企业财务政策导致的净资产收益的变动, 即筹资风险。举债将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例如:某公司现有权益资本20亿元, 当公司经营年景好时盈利3亿元, 权益资本报酬率达到15%;公司经营年景差时将亏损2亿元, 权益资本报酬率变为负10%。假定公司估计明年经济效益好, 资本报酬率能够保持15%的水平, 现准备再借入债务资本20亿元 (利率10%) , 预期盈利6亿元 (15%×40亿元) , 付息后剩余盈利4亿元, 权益资本报酬率将上升为20%, 提高了股东的权益资本报酬率。但是, 如果借款后经济效益不好, 企业付息前将亏损4亿元 (-10%×40亿元) , 付息2亿元后损失6亿元, 股东的权益资本报酬率将会是-30%, 这就是负债经营的风险所在。如果不负债, 企业全部使用股东的资本, 那么该企业就没有财务风险, 只有经营风险。因此, 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防范财务风险, 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非常重要。

二、财务危机的防范

针对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为有效防范财务危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注重投资决策。

投资决策是企业重大经营决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及企业的资本结构。投资不仅存在经营风险而且存在财务风险。投资决策正确, 就会给整个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使企业得以迅速发展;投资决策失误, 将会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 甚至陷入破产、倒闭的局面。因此, 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企业决策者必须慎之又慎, 认真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把财务风险减少在决策期间。如果资金利润率与银行贷款利率持平, 不如先偿还短期贷款, 减轻企业利息支出。

2. 选择最佳资本结构。

所谓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使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其判断标准有三个:一是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增加所有者财富, 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二是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三是资产保持适宜的流动, 并使资本结构具有弹性。其中,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是主要标准。从资本成本及财务风险的分析可看出, 负债筹资具有节税、降低资本成本使主权资本利润率不断提高等杠杆作用和功能。因此, 对外负债是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资本的筹措途径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发行公司债券、发行股票等。在选择时, 应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 充分考虑销售额及其增长、经营杠杆、财务杠杆、盈利状况及金融市场状况。选择使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的融资组合,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使财务风险降至最低水平。

3.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 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济效益、发展能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 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从资产获利能力来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

该指标表示企业每占用及运用百元资产所能获取的利润, 用于从投入和占用方面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 其比率值越高, 表明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反之, 获利能力则弱。

成本费用利润率=息前营业利润/ (营业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 ×100%

该指标反映每百元的综合性耗费所能获取的利润, 其比率值越高, 表明企业耗费的获利能力越强, 否则反之。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对于偿债能力, 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

如果流动比率过高, 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 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该指标的国际公认标准为2。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是从总资产对总负债的保障程度的角度来说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相对而言, 其比率值越低, 表明企业资产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越高, 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 否则反之。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 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 借款越多, 利越多, 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 但从根本上讲, 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 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 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 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 只有前者大于后者, 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 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 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 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

4.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降低财务风险。

浅析财务危机的成因及预警 篇6

企业财务危机的产生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现金流断流、多元化问题、盲目投资、举债经营、高速成长、资金沉淀等,从而导致存货超储积压、销售额异常下降、平均收账期延长、交易记录不良、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等现象。笔者重点对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防范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企业财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现金流问题。企业的现金流是比利润还要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利润可以随着企业的产品销售而产生,而一个合理的、良好的现金流却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形成。一旦出现亏空,其后果难以弥补。企业现金枯竭产生的财务危机是企业最严重的危机。著名的百福勤投资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财团,年营业额上百亿港币,在亚州金融危机中,现金出现严重亏空,最后导致破产。

(二)多元化经营问题。多元化战略为企业开拓新业务的同时,也埋下经营危机的种子,不少企业由于涉足不熟悉的行业,新业务又与原主营业务无协同效应,随着多元化程度的提高,企业产品线宽度、长度、深度都在增长,企业的整体经营实力明显提高,但由于企业经营范围的扩大,代理链条的延长、管理层次的复杂,内部交易费用、管理费用等也会随之提高,势必损害经营效率,导致企业的经营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企业由于过分追求多元化而走向失败。

(三)盲目投资问题。不少企业无视自身的承受能力,在内部管理机制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就盲目向外扩张,追求企业的集团化、国际化、产业化,多元化,从而分散了企业的财力。从财务角度看,企业经营快速增长会使一个公司的资源变得相当紧张,经营者如果不及时补充资金,各方面难以满足规模扩张的需要,从而严重削弱企业的实力,甚至造成破产。

(四)举债经营问题。有不少企业由于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缺乏必要的流动资金,生产经营举步维艰,只好以借新债还旧债的方式扩大贷款规模,有的企业为了募集资金,甚至不惜高息贷款或高息集资,使企业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攀高,形成高负债、高风险。一旦投资失误,企业无力归还银行借款,形成庞大的债务,最后破产清盘。

(五)高速成长问题。不少企业处于高速成长期,对主营业务和市场份额过分乐观,忽视了竞争对手的崛起、顾客需求的转变和经营战略的调整,没有从产品、经营方式、资本运营方式、信息技术和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当突遇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的冲击、客户延期付款或坏账问题时,企业就会出现财务、经营危机,甚至面临破产的危险。

(六)资金沉淀问题。部分企业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名牌产品和畅销产品,库存积压过多。一方面产品积压,占用了流动资金,导致资金大量沉淀;另一方面为获得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只好拖欠债务人的资金,企业信誉度降低,形成资金恶性循环。

二、预防与避免企业财务危机的对策

建立财务安全预警系统,及早诊断出危机信号,并采取相应措施,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财务危机。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风险指标主要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担保率等。一般来说,企业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盈利能力。预测盈利能力的常用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其中: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是监测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但往往反映的是一种表象,因此要特别关注销售营业现金流入比率,通过分析营业现金流入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能够对企业销售收入的质量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不断优化销售方针,加大收账力度,在实现销售收入良性增长的同时,减小以至消除财务危机的隐患。

2.财务杠杆效应。财务杠杆使企业拥有大于其产权的资产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借款和其他方式增加资本。只要债务成本低于这些资本投入的收益,财务杠杆就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本收益率,但是,财务杠杆也提高了企业的风险。与企业的权益不同,企业借债事先就已约定了付款条件,如果企业到期无法履行偿债义务,就会面临财务危机。

3.营运能力及变现能力。其主要指标为:营运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所有者权益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通过非付现成本占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可揭示企业获取的现金净流量结构质量的高低。通过对该比率变动走势的追踪监测,可以适时地发现并发出财务危机信号,以便企业对当前与以往经营理财效率的缺陷做出补救,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

(二)建立动态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报,以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或采取对策以减少财务损失,防止财务危机进一步恶化。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创建多元线性函数模型。

多元线性函数模型是一个经验模型。它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采用统计的方法建立。

公式模型Z=0.012×营运资金/资产×100%+0.014×留存收益/资产×100%+0.033×息税前收益/资产×100%+0.006×股票市值/负债×100%+0.999×销售收入/资产×100%。

它对5个财务比率分别给一个权数,计算其加权平均值。这个值称为Z值。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与破产企业有共同特征。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增加营运资金、留存收益、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和提高企业市值,或者减少负债、节约资产占用,可以减少破产可能性。

中国股市危机的成因及危害 篇7

1 中国股市陷入危机的成因

1.1 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息披露制度又称公开披露制度或是公示制度, 它是指上市公司为了保障投资者自身的利益、接受社会大众的监督按照法律的规定向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管理部门报告其自身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相关信息, 并向社会大众公开或公告, 便于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情况的制度。它既包括发行前的披露, 也包括上市后的持续信息公开, 它主要由招股说明书制度、定期报告制度和临时报告制度组成。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问题是:

信息披露不正规、违规披露时有发生。评价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是否健康、规范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否准确、及时、完整并且合乎规定。由此可见,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可以直接影响着股市的发展, 这么重要的工作应该得到所有上市公司的重视。可长期以来,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却屡有发生。通过有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等级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 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优秀所占比例相当小, 大部分都集中在中等, 而不合格的比例也比较大, 信息披露违规的现象是很严重的, 有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也牵扯其中。

1.2 股权分置问题

股权分置, 即非流通股东以对流通股东进行对价支付和承诺一定的股份禁售期为条件, 得到所持股票流通权的一种改革, 也可以说成是同股异权异价的股权分裂。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别于其他任何国家股市的一种形式, 但却是中国证券市场制度的主要缺陷。如果股权分置改革可以顺利实施, 就会对国有上市企业带来优化资产、实现战略重组的新机遇, 同时也对股权稀释、维护股价稳定、合理运作股票和防范恶意收购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国有上市公司只有抓住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才能保持和增强自身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成为市场中永恒的中流砥柱。

1.3 次债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次债危机与金融市场不仅是我国的某些金融机构购买了一些次级债产品形成亏损的问题, 而是它所造成的金融产品价格的泡沫, 这将加大各类证券的风险, 证券的定价机制是美元通过H股市场影响A股市场的, 对我国的股市产生了强大的股价压力。另一方面, 中国的金融市场所引进的投资者多集中在欧美的金融机构, 次债危机所影响的也恰恰是这些机构, 这将使我国的金融市场面临着这些海外投资者抽逃资金的危机, 次债危机虽然不是影响我国股市的主导因素, 但由其引起的国家危机却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

除上述原因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原因。国际知名金融专家、新加坡交易所总裁顾问、华东政法学院商学院名誉院长、国家资本研究中心主任汪康懋教授曾认为, 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上市公司质量不高, 主要表现在:经营状况不佳, 亏损户数不断增多;净资产收益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每股收益不断降低;审计报告中出具保留意见的公司不断增多;公司背离主业现象普遍。其次, 政府对股市的干预, 中国本身在文化、制度、法律上存在的缺陷及中国证监会受到强烈质疑, 都是中国股市出现严重危机的因素。

2 上述原因给中国股市带来的危害

2.1 违规进行信息披露的行为损害了上市公司的形象

诚信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 真实的信息披露行为, 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相反, 虚假信息披露不仅破坏了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 同时也破坏了企业的形象, 使企业的诚信度大打折扣。目前, 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大都采取短线投资,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缺乏信心。再加上近年来我国一些上市公司的违规操作给股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致使股民的投资行为变得小心翼翼了。

2.2 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 离不开投资大众的支持, 我们必须合理、有效的保护投资大众的利益。如果投资大众的利益受到损害, 就会大大降低投资者的信心, 股市赖以生存的根本也就得不到保障, 更别提股市的健康发展了。“银广夏”虚构利润的事件曝光后, 导致了大量的投资者血本无归, 这足以让我们认识到我国股市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证券市场缺少一个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屏障。

2.3 内幕交易现象严重

2002年,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推出了一项研究报告, 题为《中国股市重大事件信息披露与股价异动》。

该报告针对我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存在的5类重大的信息披露前与披露后的的股价异动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报告中指出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存在以下主要特点:一是, 人为的制造虚假信息现象普遍存在;二是, 人为地操作公司经营业绩行为普遍存在;三是, 内幕交易通常与股价操纵行为相伴随。在利用虚假的信息披露进行内幕交易来操纵股价方面, 典型的例子就是“银广夏”事件了。

中国的股票市场虽然危机重重, 目前依然处于漫漫熊市阶段, 股市的低迷自然会影响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以及对股票的投资, 相反, 股民对股市的放弃以及对股市失去信心, 也会导致股市的低落, 所以, 股票市场和股民是不可分割的, 是完整一体的, 股票市场如果得不到中国股民的大力支持, 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而股民如果得不到股市的保证, 也必定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 信心很重要, 股民对股市的支持更重要。中国的股票市场只是一段时间内的茫然, 找不到方向, 但是, 这并不代表着中国的股市会一直低落下去。中国股市危机的原因已经是很明显的, 针对中国股市的目前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改进对股市产生负面影响的做法加强对中国股市监督与管理, 中国股市的未来依然是充满光明的, 而股市的再现辉煌也是所有人共同期待的结果。

摘要:中国的股票市场在早期的辉煌之后进入了熊市阶段, 如今, 股票市场持续低迷, 其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 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屡禁不绝, 虚假信息泛滥, 股权分置问题一直存在重大歧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事件不仅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还形成了内幕交易。本文仅从个别角度对中国股市现在所面临的危机做以简单的剖析。

关键词:股票市场,信息披露,股票

参考文献

[1]胡丹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研究[D].西华大学, 2012.

企业危机事件成因与预防研究 篇8

当今社会, 企业面对的危机就像计算机的病毒一样无时无刻不在。企业随时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危机的威胁。许多的知名企业也会遭受危机的困扰。其中有许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可口可乐的“比利时中毒事件”, 强生“泰诺胶囊掺毒事件”, 南京冠生圆的“黑心月饼事件”以及三鹿经历的“阜阳奶粉事件”和“三聚氰胺事件”等。危机事件爆发后如果解决不当, 企业经营就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因此研究危机事件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对企业的经营就变得很重要。

1 危机的特征

认识危机的特征, 是有效识别解决危机事件的重要前提。

1.1 不确定性。

企业危机的出现是不确定的, 它的发生出乎意料。人们不能够准确预料及把握危机事件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如何。企业组织在运行中会伴随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从而影响企业的运行, 使其脱离正常的轨道。

1.2 突发性。

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或内部环境突然发生了变化, 如:地震、洪水、产品质量等引起的危机事件。其是在企业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 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如:拥有80亿资产的三株集团因为常德市一老汉喝三株口服液致死案中的败诉, 企业迅速跌入低谷, 没几年就消失了。

1.3 积累性。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过程,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实现质的飞跃。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危机事件爆发前总是有一定征兆的, 它总是由一系列细小的事件逐渐积累发展而来的。人们对于这些小的事件的疏忽才导致了危机事件的发生。

1.4 扩散性。

某个危机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企业其他方面的危机。甚至还有可能从一家企业传递和扩散到其他企业, 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如果不及时对危机事件进行处理, 其还会不断地蔓延和扩散, 就像传染性疾病一样, 呈几何级数扩散。

1.5 紧迫性。

紧迫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危机事件一旦发生, 就会快速传播, 呈现出快速蔓延的趋势。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就会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另一方面, 危机事件发生后留给人们反应、决策以及处理的时间很短。企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 采取相应的措施。

1.6 危害性。

危机事件发生对人员、组织等造成各种各样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损害。其危害性不仅体现在对人员的伤害、组织的生存、财产的损失上, 而且还体现在其社会影响上。如: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后, 牛奶的销量迅速下降, 人们担心市场上的所有牛奶都有有毒物质。

2 企业危机事件的成因分析

危机事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企业外部原因以及企业内部原因的制约。

2.1 企业外部原因

2.1.1 政治原因

企业的经营活动要直接或者间接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制度和政策特别是那些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相连的制度和政策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甚至其在一夜之间就能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1.2 经济原因

经济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微观经济环境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周期、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微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所在区域的消费者的收入情况、储蓄偏好、就业程度等。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最近的这次经济危机就导致了雷曼兄弟公司破产。

2.1.3 社会文化原因

社会文化因素包括社会阶层、艺术、信仰、道德、风俗等多个方面。企业对于社会文化因素的疏忽就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比如:2004年9月份的一则名字为“龙篇”的立邦漆广告。该广告的画面上有个亭子, 亭子的右立柱色彩光鲜, 龙却跌落在地上。画面旁边的介绍说右立柱因为涂抹了立邦漆, 所以盘龙就滑落了。其刊登之后, 人们谈论时不是赞美而是气愤。甚至有网民喊出了“抵制立邦漆”的口号。

2.1.4 科技原因

科学技术的进步既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危机。企业靠资本或者劳动力就能获得高速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些高新技术如信息技术、网络的发展、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在企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电报机曾经是人们通讯的主要工具, 随着手机的普及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电报机逐渐被取代, 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

2.2 企业内部原因

2.2.1 企业管理水平滞后

企业目标的实现, 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完善的组织和团队的合作。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科学管理的重视不够, 管理之中带有随意性, 离管理科学化差距很大, 由此可能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

2.2.2 经营决策失误

经营决策失误表现在: (1) 信息的不完全性。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获得准确的信息对企业的决策很重要。企业可能根据片面的市场信息做出决策。 (2) 决策程序和方法不科学, 带有主观性。部分企业管理者仅凭主观经验决策。 (3) 决策脱离了企业实际和变化的市场。

2.2.3 产品出现问题

产品在市场中处于很重要的地位。只有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到市场的认可, 企业才能够生存和发展。企业问题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产品质量的问题。我们所熟悉的“苏丹红”事件、南京冠生园的陈陷月饼、泰诺事件、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等, 部分企业甚至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破产。

3 危机事件的预防策略

对于危机事件的管理应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于危机事件的防范能够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3.1 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

积极灌输危机意识是危机预防的一个有效方法。企业员工的危机意识的强弱, 决定着企业能否及早发现可能会发生的危机事件。培养、提高员工的危机意识有助于员工从容应对危机事件。

3.2 把握危机事件发生前的征兆

危机事件在爆发之前, 都会有征兆。就像人感觉到不舒服可能会得病, 电脑运行慢可能中病毒一样。企业员工要注意各种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现象。如:产品滞销。产品滞销的原因主要有产品的性能落后、定价不合理、促销手段不力、营销渠道不畅等。通过对危机征兆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 企业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3.3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

危机管理小组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核心和灵魂。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对危机能够起到预防与控制的作用。由于企业的管理者知识和能力的有限性、企业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危机的复杂性, 因此, 成立危机管理小组成为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客观要求。危机管理小组是企业进行危机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责在于危机处理的目标设定、危机的征兆分析、危机的评估、危机的预防、危机的控制以及危机的恢复等工作。其成立的目的是收集潜在的危机因素, 防患于未然。当危机发生时, 调动一切资源控制解决危机。

3.4 进行危机模拟训练

危机模拟训练是构造出危机事件发生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 模拟对危机的处理策略, 增强企业抗危机能力。危机模拟训练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逼真性。通过危机模拟训练一方面用来锻炼员工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员工具有防范危机和承受危机的准备, 从心理上消除对危机的畏惧感。另一方面是使员工掌握应对危机事件的技能。

总之, 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危机引起足够的重视, 要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 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凡.我国企业危机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战略, 2008.

[2]范新华.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静态与动态评价[J].统计与决策, 2010.

[3]张弛.持续发展中企业危机管理的不足与建设方案[J].现代商业, 2010

上一篇:羊水栓塞护理下一篇:脱粒机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