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2024-08-26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精选6篇)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篇1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

曹古寺小学刘艳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欢笑、泪水、感动与收获中,一天半的拓展培训在我们的无尽思索中结束了。这是一次难得的团队协作之旅,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一个个看似简单却妙趣横生的小游戏,把人生、事业和同伴联系在一起,它,让我切身体会到尽力而为与全力以赴的区别,它让我体验到了团队的信任、理解和沟通。作为曹古寺小学和能庄小学这个大团队的医院,我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给我印象最深的训练项目是:勇往直前、跨越电网、七彩人生和坎坷人生路。

勇往直前是个人训练项目。要求带上眼罩直冲50米,中间停住或者跑偏都是失败。如果睁开眼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但蒙上眼睛后,一片漆黑,不由自主害怕起来。虽然知道有同伴件事的“人墙”防护,不会有任何危险。但我心里还是很紧张,刚跑几步就偏离了目的地,要么中途就停下,一连三次都没有成功。我听到同伴们在喊我的名字,给我加油、鼓劲,“来吧,相信自己,你是摔不碎的‘玻璃瓶’(我的代号)”,得到了队友、同伴的鼓励与支持,有他们坚不可摧的保护,我觉得世上没有过不去的桥,我就不信今天我过不去,如果我不迈出这一步,会影响团队的训练。我坚信自己可以,自己是最棒的。终于,第4次,我完全放松,心无旁骛地朝着目的地奔去,我第一次战胜了我自己。在这个小项目中,我懂得了:其实,我们最 1

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自己才是最难战胜的,因为总会不自觉地给自己冠上一些可以自我原谅的理由,也正是如此,自己放弃了一次次机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困难,就像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有时候它给我们的只是短暂的假象,勇敢地跨过去,就会看到胜利的曙光。人生亦是如此,有高潮、有低谷,要靠我们自己去奋斗,才能把自己从低谷中拯救出来。自助者天助。当领导、同伴的鼓励变成压力时,我们不得不变压力为动力,豁出去。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勇敢地给自己一个成功的理由,其他一切力量会不自觉地向你靠拢,你的路会越走越宽。

跨越电网、七彩人生、坎坷人生路是团体项目。这些团体项目使我认识到的是:第一,要换位思考,互相信任,达到感情交流,增强团队的相互合作精神.第二,集体的协作精神非常重要,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共渡难关。第三,任何一个团队,都不能忽视领导的作用,领导是一个团队的灵魂、核心。不管这个领导是否聪明、是否有能力,大家都该围绕着这个领导核心,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开展工作。第四,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有个详细的策划,再加上领导最后的系统决策,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计划,细化管理.第五,作为一名管理人员,任何人,任何伙伴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又自己的专长,又发挥才能的地方任何物体都有它的可用之处.,要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第六,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请珍惜和我们一起走过的所有人,父母、亲人、朋友、同事,哪怕是曾经帮助过你的陌生人,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多

关心、多联系,互相谦让,不去计较太多。理解、尊重,体谅身边的每个人。

这次训练,还有一个收获就是使我进一步认识我的同伴。平时大家都在不同的岗位工作,而且各自的工作都很忙,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比较少。这次的拓展训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在一天里,共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这对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相互配合、互相支持的团队精神和整体意识,改善人际关系,增加相互的沟通与信息交流等是有利的。

正如训练前教练们所讲的一样,拓展只是一种训练,是体验下的感悟,我相信每一个人都从拓展中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发,但我们是否能真正把拓展中的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能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的困难当中,还需要一个更长的磨练时间。

这次训练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给自己定位,激发了我的潜能,让我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加信心百倍,在困难面前永不言败,以一个全新的自己认真的、努力的去走属于自己的道路。而对于我们这个集体,坚固了我们的友谊、加强了我们的合作精神、让我们对同事更加关怀和尊敬,让我们的向心力更加牢固,让我们对工作更加努力,对于我们的企业我们会用自己全部力量让它走向更加美好,向我们的队呼一样:。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本次拓展训练的点滴收获运用在我的工作中,让我的工作和生活更加精彩。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篇2

一、进一步明确什么是教育家

以前我们了解教育家, 主要是通过媒体, 而在这次培训上, 我们有了与众多教育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亲眼见到了好几位教育家, 像顾明远、陶西平、朱永新、姚文俊等等, 他们有的已近耄耋之年, 事务繁忙, 却依然孜孜不倦地学习, 行走在世界教育的最前沿。在参加学习的学员中, 我也看到了教育家的影子, 像河南省新乡市专家树人小学的林芬校长, 年轻的时候是特级教师, 今年已经78岁高龄, 可她还在担任一所学校的校长, 今天同我们这些年轻的校长一样如饥似渴地坐在下面学习, 我想她也能称得上教育家。那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家呢?姚文俊先生总结出这样几个条件:热爱教育并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成果, 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国际视野。

二、如何能尽快成长为教育家

成为教育家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但我想一个人能不断前行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梦想。如何能尽快成长为教育家呢?通过培训, 在我的头脑中形成这样几条明确的路径:

1.加强学习, 开阔视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 要懂业务、懂管理, 还要懂政治、懂经济, 要具备国际视野。陶西平、顾明远两位专家给我们重点介绍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面对新的挑战, 我们的教育理念、思想观念、教学方式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加强学习, 终身学习。

2.有明确的办学思想和理念, 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提到教育家, 大家先想到他的教育标识, 像说起李吉林, 大家都会想到“情境教育”;提起王崧舟, 大家会说到“诗意语文”;而想起魏书生, 大家会先谈一谈他“民主、科学”的管理思想。而反思我们开发区各种层面的学校, 尚没有哪一位校长明确提出自己的教育标识, 所以, 要成为教育家我们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3.有明确的实施路径和成长规划。“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教育家的成长绝对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摸索和实践。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指出, 教师成长有这样一个基本规律:第一个十年做工, 第二个十年做匠, 第三个十年成师, 第四个十年才能成家。所以我们不妨立足当下, 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像我自担任校长后给自己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每周写两篇千字博文, 每学期读两本以上教育专著, 在省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一篇文章, 至少参加一次高端培训, 参观两所区域外的优质学校, 结交两位有水平的教育界的朋友, 在市级以上会议上作一次典型发言, 在学校推行一项新的管理举措, 推广一项新的教育技术。我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这样做下去, 离成为教育家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篇3

敦煌——一个艺术的殿堂,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感受。

敦煌——一个文献的宝库,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

2011,敦煌文化约会上海。盛唐到西夏的莫高窟著名洞窟、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巨型涅槃卧佛、华丽的藻井、辉煌的飞天……令观者无不流连忘返。不仅如此,在第十三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甘肃省还带来了大型乐舞剧《敦煌韵》、音乐剧《花儿与少年》、天天演世纪广场歌舞专场《西部风情》,以及文化讲座和演出交易等。

这是一次感受甘肃文化神韵的千载良机,这是一场享受甘肃文化精髓的饕餮盛宴。甘肃文化在上海的舞台上将擦出怎样的火花?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带您共同重走丝绸之路……

初揭敦煌展神秘面纱

10月25日至11月18日,上海观众期待已久的《敦煌艺术展》在世博会城市足迹馆成功举办。早在开幕前的两周,敦煌展就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布展工作。考虑到此次展览的规模较大,不仅有敦煌的10尊彩塑复制品、30幅壁画临本、10件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真迹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而且要按照一定比例还原3个最具代表性的窑洞,原有的展厅可能无法容纳这些“庞然大物”,博会城市足迹馆的工作人员绞尽脑汁,经过几番头脑风暴后,想出了把展览开在大仓库的办法。搭展台,刷墙漆,安置展品,制作产品介绍牌……在时间极为紧迫的情况下,要把空无一物的大仓库改造成充满敦煌气息的展厅,世博城市足迹馆的工作人员与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展开了一场和时间的赛跑。

10月22日,距离敦煌展开幕的日子仅有三天。此时上海的天气已渐渐转凉,布展的仓库温度较室外更低,布展的工作人员却忙得连脸上滴下的汗水都来不及擦。笔者看到,空旷的仓库已在工作人员的改造后华丽变身为极具敦煌韵味的天地。充满着敦煌色彩的九色鹿壁画,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的敦煌彩塑,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巨型涅槃卧佛……置身其中,仿佛时间已静止,心灵的震撼令身处繁华都市的人们产生一种恍若隔世之感。

要说此次大展极具特色的地方,绝对要数要数按照4:5的比例复制的著名的第158窟巨型涅槃卧佛。这尊佛像安卧在展厅中央,处于整个展厅最醒目的位置,它向世人展示着佛教艺术的博大与神秘。站在涅槃卧佛旁,仿佛可与它亲切的对话。它安详的神态展现出的是一种极致脱俗的美感,而且美得那么没有距离感,即使离数米远,也能真切感受到佛祖慈悲为怀的广阔胸襟。与此同时,佛榆林窟第29窟也是这次敦煌展复制三洞窟之一。它是首个全部用矿物颜料临摹复制的洞窟,观众可以近距离一睹那些难得一见的壁画,切实感受敦煌石窟的恢弘气势。除此之外,此次敦煌展的展品还包括10尊彩塑复制品与30幅石窟壁画临摹品。这些都是敦煌石窟不同时期的精品,从题材内容上看,有佛经故事、佛像、经变、供养人等。其中不乏鸿篇巨制,如《都督夫人礼佛图》、《观无量寿经变》、《张议潮出行图》、《千手千眼观音》等都是面积达数平方米的展品。

穿梭在《敦煌艺术展》的各个展品之间,细细品味这些经典的作品,使人不禁觉得仿佛置身于敦煌文化的殿堂,身心都得到了一次洗礼。在欣赏与赞叹的同时,笔者的脑海中也浮现出很多问号。这些堪称“庞然大物”的临摹品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呢?又是怎样从敦煌运输到上海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原来,包括莫高窟第1 58窟复制窟展示的4:5的比例复制的巨型涅槃卧佛在内的佛像,都是用玻璃钢材质制作而成。选择这种材质是因为考虑到它轻便和遇水不变形这两个显著特点,既便于运输和搬运,又能避免泥塑遇水变形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身长15.8米的巨型涅槃卧佛因体积过于庞大,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特地将它切割成三部分,分3辆车装载并走高速运到上海。到了上海,经过刷漆的拼接后便丝毫都看不出被切割的痕迹了。敦煌研究院的专家还向我们介绍,此次在上海将展出的10件真迹文献,均为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三国志·步骘传》残卷,据考证为公元4世纪东晋时期的抄本,是留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早期写本之一。另一件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手书的《酒账单》,记录的用酒账单,反映了敦煌当时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观摩每一件展品。除了心灵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弥补了自己原本对于敦煌文化的肤浅认识。在这些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面前,我们显得那么的渺小。但是作为浩瀚宇宙中的匆匆过客,人类绝对不是走马观花一场,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记录下了对这个世界每个时期不同的深切感受。无论寄托于哪种载体,都烙着沉甸甸的思想文化印记,就如这些珍贵的敦煌文物一般,每一件都渗透着敦煌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流传至今的它们正在向世人传递着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种种憧憬……

再度重温敦煌历史

《敦煌艺术展》此次约会上海,随之也掀起了一股“敦煌热”,在目睹了敦煌石窟盛况后,越来越多的人对敦煌深厚的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众所周知,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荟萃和集散之地,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张骞通西域、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建立敦煌郡以来,敦煌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处的地区。欧亚大陆诸文明及多重交通网络在此交汇,这里也成为中国一体多元的区域文化重镇,也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往频繁、影响深远的地区。

有人说:“敦,大也;煌,盛也。”美丽的敦煌,在多数人眼中都是块富饶、神奇、诱人的土地。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罗布泊,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在这个靠近沙漠戈壁的天然小盆地中,党河雪水滋润着肥田沃土,绿树浓荫挡住了黑风黄沙;粮棉旱涝保收,瓜果四季飘香;沙漠奇观神秘莫测,戈壁幻海光怪陆离;文化遗存举世闻名,社会安定民风古朴,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敦煌历经了鼎盛时期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灿烂,古迹遍布,有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莫高窟又名敦煌石窟,素有“东方艺术明珠”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保留了10个朝代、历经千年的洞窟492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000多座。题材多取自佛教故事,也有反映当时的民俗、耕织、狩猎、婚丧、节日欢乐等的壁画。这些壁画彩塑技艺精湛无双,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曙光”和“世界佛教艺术的宝库”。

无论你是被敦煌的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的壮美景象所吸引,还是被它的李广杏、敦煌瓜、阳关葡萄触动了味蕾,或是被四月八庙会、滑沙节的热闹场景勾起了热情,敦煌都在向世人展现它独特的韵味、独特的美。这种并不刻意的自然流露,向世人展现出的不仅是丰富的历史文化,

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胸怀。

无法终结的敦煌情

近一个月的《敦煌艺术展》于11月18日在世博会城市足迹馆华丽谢幕,告别了上海的舞台和观众。这其实并不是敦煌文物第一次走出大漠,也不是敦煌展品第一次登陆上海。2010年的时候,敦煌的珍贵艺术品就曾被“请”到上海,与上海观众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一年后,敦煌再次约会上海,重现敦煌石窟艺术的盛况,融学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上海观众足不出门便可领略大漠戈壁的苍茫,欣赏珍贵的出土文物。可以说,这次的《敦煌艺术展》不仅是一次敦煌文化的再现,更是为上海与敦煌两地建立友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搭建了平台。

当我们沉浸在敦煌艺术品的海洋中,观赏到的不论是临摹品还是真迹,都是那么的具有神韵。无论是壁画还是雕塑,都仿佛刚刚从大漠出土一般,身上还带着一股大漠独有的味道。殊不知,这些临摹品和真迹能完美地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这般神韵,源自于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员们倾注的无数心血与汗水。从成立保护管理机构起,他们就开始了壁画的临摹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汇聚了几代敦煌美术工作者前赴后继的心血结晶,真实还原与再现了当年敦煌艺术的神韵,并总结出从起稿、上色、整体调整、完稿等一整套临摹技法,建立了以客观临摹、整体临摹和复原临摹为基本方法的敦煌壁画临摹体系。“壁画临摹是敦煌艺术研究和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兼具保护、展示和传播功能,把敦煌艺术的形象传达给没有来过敦煌的人们,是我们的责任。”敦煌研究院的美术工作者这样对我们说。

如何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敦煌的历史文化,已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当下应该严肃思考的课题之一。敦煌,历经沧桑,几度盛衰,步履蹒跚地走过了近五千年漫长曲折的里程,如何在当代续写传奇?悠久历史孕育的敦煌灿烂古代文化,使敦煌依然辉煌。那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这些历史的印记又该如何保护与传承?我们是多么希望敦煌这座古城流光溢彩,多么希望戈壁绿洲越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又多么希望金黄色的大漠更加浩瀚,更加辉煌。

面对古人留下的巨大历史遗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爱护与传承的义务。保护遗迹和文物,并不只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而是应该扎根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心中。72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委员作为一名连续4届当选的老政协委员,在今年“两会”上的提案还是离不开令她魂牵梦绕的敦煌。她建议,敦煌应积极利用太阳能资源,发展光电产业,走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道路。在此次《敦煌艺术展》的同期,樊锦诗还做了有关敦煌文化的主题讲座,让中外嘉宾感受敦煌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的独特魅力,唤起对西部自然风光、雄厚历史文化的神奇向往,也自然地唤起大家对于保护与传承敦煌文化的责任感。

《敦煌艺术展》与上海仅仅是短暂的相会,却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回味。我们感谢,感谢辛勤的敦煌研究院学者和世博会城市足迹馆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奉上的这场饕餮盛宴;我们期待,期待敦煌与上海的下一次相会,期待敦煌的宝贵文物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我们憧憬,憧憬更多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优秀民族文化和原创作品能通过艺术节等平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惠民昆曲一饱眼福“兰韵雅集”2011金秋昆曲推广日活动

今年是中国昆曲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和口头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十周年。上海昆曲团为了更好地向市民普及推广昆曲这门高雅艺术,特别推出“‘兰韵雅集’2011金秋昆曲推广日”活动。演出包括上昆近年来倾力打造的精品剧目精华版《长生殿》。此次演出为了体现昆曲的传承精神,由青年昆曲表演艺术家黎安、余斌担纲主演。老艺术家不辞辛劳地手把手教戏传授,在传承中培育了昆曲舞台上新一代的唐明皇、杨贵妃。此次演出也是传承后的首次正式公演。

奥美零空间2011秋季展“幻想童年”开幕

2011年11月3日,北京奥美零空间画廊(OGallery)2011年秋季展正式开幕,成为今年继“庆祝大卫·奥格威百年诞辰暨奥美员工百件作品展”之后的第一次展览。

以“幻想童年”为主题的秋季展邀请到了李展、刘坚、杜艳芳、袁堃、杨珂、贺鹏琪六位年轻的大陆艺术家,分别从雕塑、版画、摄影、油画、铅笔画等诸多艺术形式,诠释其对童年的各异遐想。

奥美零空间策展人韩从武先生说:“参展的六位艺术家均来自中央美院,除李展明年由雕塑系研究班毕业之外,其余五位艺术家都是中央美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由于艺术行业竞争激烈,青年艺术家在刚刚步入社会之际往往需要更多的机会与平台展示自己,这将对他们未来在艺术行业的发展与造诣带来莫大的鼓励。”

寺上美术馆开馆展梳理中国当代雕塑三十年

2011年11月5日,北京顺义区的一家民营非盈利性美术馆——寺上美术馆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改造后,终于迎来了它的开馆展“清晰的地平线——1978以来的中国当代雕塑”。展览由青年策展人何桂彦策划,艺术史学者易英、艺术批评家殷双喜任学术主持。

寺上美术馆是由过去的一个胡萝卜食品加工厂改造而成的,就如很多艺术区以工厂打造文化基地一样,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寺上美术馆是这胡萝卜加工厂经历了两年改造之后展示在大众面前的第一个成果。此次寺上美术馆的开幕展也作为胡萝卜艺术区的启动仪式。

著名艺术家隋建国与建筑师王晖根据寺上美术馆的地理位置与外部环境量身打造了大型景观雕塑作品《寺上-94度8分》,以红色脚手架组成围墙的形式安装在寺上美术馆,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苏黎世美馆将展“呐哈德收藏”藏家曝家庭机密

呐哈德家族(The Nahmad family)可以说是世界上极具实力的艺术品经销商之一,但此前他们的收藏很少进行公开的展出。而最新消息称,2011年10月21日~2012年1月15日期间呐哈德家族的300多件藏品将在苏黎世美术馆展出。

经典美文,涤荡你的心灵(精选) 篇4

1.不管昨夜经历了怎样的泣不成声,早晨醒来这个城市依然车水马龙。开心或者不开心,城市都没有工夫等,你只能铭记或者遗忘,那一站你爱过或者恨过的旅程,那一段你拼命努力却感觉不到希望的日子。都会过去。

2若真爱,那就不要去试图掌控他,查他的手机,在他工作或和朋友吃饭时打轰炸电话,数落他的家人,在旁人的面前抱怨他。他喝醉回家,不要骂他,给他端一杯蜂蜜牛奶。有时我们认为对方不坦诚,其实他曾经坦诚过,而你没有包容。在感情里,温柔不失独立,或许,很多恋人就不会走到分开的一步。

3莫用金钱界定贫富,勿以环境衡量优劣。快乐多在经济外,充实常于忙碌中。眼界开阔了,计较也就少些;胸襟博大了,容纳也就多些。身外的繁华,虽炫丽夺目,终是流水东逝,与心境无关;精神的丰盈,不在与人高低,唯有内心的修炼,方能困苦挫败前屹立不倒。没谁十全十美,日有所进就好。

4上不了好大学我们怪家庭教育不当;找不到工作,我们怪大学不够务实;上班迟到了我们怪公交系统;谈恋爱失败了我们怪对方自私……责备他人是很简单的事,是人都会。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成功的人,自己要为自己负起责任:你是唯一的一个有责任的人,你的人生,你的幸福,是你自己的责任。

5上不了好大学我们怪家庭教育不当;找不到工作,我们怪大学不够务实;上班迟到了我们怪公交系统;谈恋爱失败了我们怪对方自私……责备他人是很简单的事,是人都会。但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成为一个快乐的成功的人,自己要为自己负起责任:你是唯一的一个有责任的人,你的人生,你的幸福,是你自己的责任。

6无论如何选择,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就不存在对错后悔。过去的你不会让现在的你满意,现在的你也不会让未来的你满意。当初有胆量去选 同样该有勇气把后果承受。所谓一个人的长大,也便是敢于惨烈地面对自己:在选择前,有一张真诚坚定的脸;在选择后,有一颗不抛弃不放弃的心。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篇5

自欧洲中世纪的宗教音乐产生以来, 经格里高利圣咏的单声部发展为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等多声部的合唱, 形成了欧洲的早期合唱形式。到了15世纪, 合唱艺术已基本成型, 但以无伴奏的混声合唱居多。直到17世纪欧洲歌剧的兴起, 合唱才出现了伴奏, 并迅速成为歌剧音乐的主体, 一些作曲家在此时创作了大量的不同风格、各种体裁的合唱作品, 这时合唱艺术才得到全面的发展。我国合唱艺术是从学堂乐歌之后才兴起, 时间虽然不长, 却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我从事合唱指挥艺术实践已有十几年, 但真正理解合唱艺术的魅力、真正震撼心灵的感受是从一次合唱培训开始。

2010年温暖的四月, 我参加了由中国合唱协会在云南举行的全国合唱指挥培训班, 来到了昆明这个让我无数次魂牵梦绕的地方。

培训历时一个星期,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这一个星期的学习, 真切让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真正魅力。本期培训的内容包括:合唱训练中的柯达伊教学法与视谱 (五线谱) 教学, 合唱作品的分析与指挥处理作品的关系, 合唱作品的手势的设计、用精确的挥拍动作表达作品, 如何做好合唱团声音的训练等。由于时间紧、内容多, 因此本次培训课程安排得比较紧密。虽然感觉累了些, 但是大家的学习热情却很高, 都非常珍惜这么一次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 我们都感觉不虚此行、受益匪浅。

在班里我们聆听了国内知名专家的讲座, 欣赏了国内外优秀合唱作品, 并非常有幸地接受了这些专家的教学指导。如中国合唱协会副会长、合唱指挥家徐瑞琪教授给我们现场指导每个挥拍动作, 对中小学合唱队声音的训练、常见的问题一一做了解答, 特别是对训练中的技巧与审美关系做了精辟的阐述, 徐教授又邀请了昆明一小学合唱团现场排练, 使我们对合唱队的发声练习与声音训练有了直观的感受。

特别是中国合唱协会副理事长、中央音乐学院吴灵芬老师的讲座, 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她的讲座, 让我对柯达伊教学法有了大概的了解, 这对我在以后的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上启发很大。

陈国权老师为我们传授了非常实用的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合唱指挥技法的问题;一方面是合唱作品分析问题。他结合自己三十多年的教学实践, 向我们传授了如何从练习最基本的挥拍图式到挥洒自如的指挥动作表达作品, 并让我们现场练习。他又结合合唱作品向我们传授如何分析作品和设计动作。听了他的课, 解决了我在很多排练中遇到的问题。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桑叶松老师, 他因突发脑溢血在去年的一场音乐会中突然晕到在舞台上。当他接到合唱协会培训的邀请后, 不顾身体虚弱, 坚持从北京赶到了昆明。当桑叶松老师上台时, 没有了往日舞台上的健步, 而是慢慢的走上讲台, 所有人都开始鼓掌, 对他表示敬意。当他坐到指挥台上时, 像换了个人似的, 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在如何用精确的挥拍动作表达作品这个课题上为我们做了系统、精彩的讲解。并又精神抖擞地开始让我们现场操练, 他的指挥手势时而激昂、时而舒缓, 那严谨的潇洒自如的指挥动作, 让我们深感震撼。他那种忘我的指导方式, 更激起大家的阵阵敬意。在长达三个小时的指导中, 他的举手投足无不告诉我们, 他有一颗年轻的心, 他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在授课结束之后, 全场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我们也站在那儿久久不愿离去……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合唱艺术因其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强有力的艺术表现力,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在合唱艺术审美表现中, 既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又能随时根据整个合唱艺术状态的需求进行协调配合的精神和能力, 无疑对建立自我和谐人生、构建人类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国符.合唱艺术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 .

[2]章枚.发挥合唱艺术的特点[J].中国音乐, 1982 (3) .

一次涤荡心灵的震撼之旅 篇6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白水河畔。苗寨现共有居民1200多户,人口5000多人,其中苗族人口占99.5%。在苗寨上游地区是大片的梯田,千百年来,勤劳善良的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居民们充分利用这里的地形特点,在半山建造独具特色的吊脚楼,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层峦叠嶂,鳞次栉比,蔚为壮观。

吊脚楼建筑以木质为主。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3层。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观景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上千栋吊脚楼沿山坡依次第上、相连成片,构成一个整体的环形吊脚楼群。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苗寨依山势而建,呈锥形,越往上吊脚楼更具特色。我走进一座规模较大的吊脚楼院,一位大娘坐在竹椅上悠闲地晒太阳,狗儿卧在老人的脚下似睡非睡,一只小猫竟趴在狗的背上酣睡,两个孩童在院子里戏耍,对我这位悄悄闯入的陌生人视而不见。屋檐下挂满了金黄色的玉米棒,一挂挂白色的腊肉和一串串红红的辣椒,在这深褐色的木制吊脚楼前,显得格外醒目。我轻手轻脚地退出院门,担心惊动了他们的安详。

和谐安宁的苗寨、善良淳朴的村民、清澈的白水河、茂盛的植被覆盖、成片的梯田、依山而建的吊脚楼等景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苗岭山水田园风光,呈现出苗族居民同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景象。热情奔放的苗寨歌舞,热闹的长桌饭,穿村而过的白水河中天真无邪的戏水儿童,那屋檐下挂满的丰收果实……一幕幕和谐温馨的景象深深地感染着我的心绪。

小貼士

行程 西江千户苗寨距贵阳约300公里,从贵阳前往西江千户苗寨,最简便的方法是选择“一日游”。价格约180元(含门票、午餐)。早上大约花3个多小时就能到苗寨,观赏中心广场的苗寨歌舞。中午,导游会带领大家吃著名的长桌饭。下午自由活动,可以尽情地观赏苗寨风土人情。晚上20时左右回到贵阳。“二日游”的价格约270元,在凯里市或雷山县住一晚。自助游的话,可以从贵阳乘长途汽车到雷山县,再转乘雷山县去苗寨的小公共汽车,雷山到苗寨只有36公里,很方便。晚上可以住在苗寨,那里的夜景很漂亮。不过,苗寨的旅馆不多,为了保险,去之前最好先在网上预定。

购物 西江千户苗寨具有苗族特色的银饰品远近闻名。街上很多银饰品商店,价格每克2.8元左右。能还到低于这个价的一般不是真银。苗寨姑娘的挑花刺绣也很有名,各色苗族特色的小工艺品更是琳琅满目,价格因工艺的差别而不同。

上一篇:关于父亲节活动策划下一篇:安徽黄山一日游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