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2025-01-13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精选9篇)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1

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张福传

一、把英语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不但要求教师重视课文,切不可脱离课文,漫无边际地高谈阔论,而且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遵循英语教学原则,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自觉地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协调起来。为了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细心深入发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找到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英语知识的传授之中去。

二、要重视英语课外活动与德育渗透的双向效应。

英语课外活动可采用与课内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就课文进行活动:如快速阅读、复述口述、口头表达、背诵段落及课文。此类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2、配合课文的活动: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指人依照他自己的角色来行事,如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便是在扮演他自己的角色,也指模仿别人的角色来行事,如老师不在,学生干部代替老师管理班级,也是一种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所花费的在实际的教育情况里,角色扮演也常常产生神奇的力量。一位对外语不感兴趣,学习外语消极被动的学生,一旦扮演外语课代表的角色,很快就会产生与外语课代表身份相符的行为模式,学习外语的态度,就会显得格外认真和努力,甚至学习外语的成绩也会显著进步。

3、延伸课文的活动:如日记荐评、办英语小报、英语角活动等。这些活动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个性,在实际操作中活用英语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

三、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德育氛围。

我们作为教语言的英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辨认自己的价值观念,揭示并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价值观念与别人交流,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教师通过诱导,反对呆板的说教和僵硬的灌输式教育;用小组道德讨论模式,启发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或辩论,作出判断,寻找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意识,协调与他人的分歧。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面向全体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创造条件,给后进生以更多的成功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正确并合理使用奖励和惩罚,在教师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耽搁太长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主、宽松、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德育教育的目的才会充分得到实现。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2

高中德育教学几乎都是由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班主任担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况且德育课又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 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 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 教师只负责讲解, 学生被动地接受,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学习消极应付, 教学效果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改革, 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依据授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 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 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生动化, 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 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前关于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案例比较多, 但是关于高中德育课教学案例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案例教学在运用过程中, 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在这方面作些尝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及理念探讨, 为一线高中的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优点及其局限性, 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 可以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 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 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 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 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 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 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 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 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 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 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 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 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 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 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 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 使得学习单调、枯燥, 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 不感兴趣, 不愿听讲, 考试前临阵磨枪, 死记硬背, 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 将理论知识具体化, 形象化, 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 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 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 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 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 分析彼此的观点, 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 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 …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 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 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 (“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 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 普通高中的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 使得高中生源锐减, 为了维持生存, 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 造成了上课睡觉, 打闹, 逃课等不良现象, 甚至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 时有发生冲突打架, 经常迟到旷课, 不服从教育和管理, 不尊重老师, 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而目标明确的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 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 学不学德育知识, 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又由于德育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和长期以来高中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 使得德育课往往很难上, 更不要说上好了, 也造成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 高中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 总之, 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 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 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案例教学的运用, 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 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 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 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 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 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 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 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三) 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高中应当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能够将书本上学到“死”的德育理论知识与“活”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进而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高中德育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经, 是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 纪律法制教育,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断提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觉悟, 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因此, 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够寻找到理论与实践最恰当的结合点, 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从一个案例看中职德育课案例教学 篇3

德育课基本理论本身就比较抽象,加上中职学生中很多是文化课学习的失败者,所以德育课堂教学存在着“学生难管、教师难教”的尴尬局面。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课堂中适时引入了案例教学,为学生铺架起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的纽带,成效良好。实际授课时,我选用的案例遵循了实效性、方向性原则,选用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积极的案例,以正面引导为主,讴歌公平和正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优越性,从而鼓舞和激励了学生们,增强了他们的制度自信;偶尔引入反面教育,则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以一则案例为例:

高一课本《职业道德与法律》中,在学习“法律的作用”时,我介绍了2013年发生在我们城阳当地的一个案例,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某女已婚,某天发现银行账户被封,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因为老公在外借债被人起诉,她也成了被告之一。该女因和老公感情不和,分居已经一年,根本不知道老公借债的缘由。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一人做事一人当,该女和案件无关,债主肯定应该去找男方主张权利。随后,我在电子白板上罗列了相关法律条文供他们查询:

《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债权人就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应当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但夫妻一方能够证明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或者能够证明属于第三款规定情形的除外。2014年3月,一审法院判决该女对债务有连带清偿义务。看到这里,教室里一片唏嘘。学生们分组讨论后认为该女应该上诉,因为国家法律规定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该女应该立即离婚,摆脱不幸的婚姻,也摆脱莫须有的债务。

而案件进展是:女方于一审判决生效的15天内提起了上诉,并同时提起了离婚诉讼,但二审维持了原判。判决的理由就是女方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债主和男方明确约定涉案债务为男方的个人债务,亦无法证明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归各自所有且债主知道该约定,所以认定原审判决正确,维持原判。该女后来离婚了,但因为关于债务纠纷的判决已经生效,她依然要清偿债务。

学生们义愤填膺。纷纷发言:这样的判决根本就不合理,破坏了宪法33条关于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原则!此条文不管夫妻非举债方是否无辜,反正只要是夫妻存续期间的“债务”,就一棍子打死,严重违背了《民法通则》第四条公平正义的原则。

我很欣慰,学生们积极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发现,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且综合利用课本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我做了总结:在本案中,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条文没有很好地平衡债权人和非举债人的利益,侧重保护了债权人,把举证责任完全分配给了没有参与交易的非举债人,显失公平。婚内,夫妻双方虽然是利益共同体,但夫妻双方都具有独立人格,可以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完全民事责任,法律应该承认婚内夫或妻单独一方个人债务的存在,仅仅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这个时间段作为判断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的条件,明显搞了一刀切,难以令人信服。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健全,希望将来踏上社会的每一个同学遇事都能三思而后行,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遇到的法律问题,高度负责地规划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探索 篇4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一) 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 从收集案例到课堂的讨论, 都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案例教学之中,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 案例教学又是强调同学之间的互动, 师生间的互动, 是个“学习的共同体”。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进行合作学习, 是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 也是遵循的一大原则。自主是合作的前提, 合作是自主的飞跃。

(二)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是德育课这门学科的特定要求, 也是其永久的生命线。在案例教学中, 要注重案例的时代性、现实性、典型性及代表性, 能及时地把发生在国内外的重大政治、经济、军事等事件, 党的方针、政策、决策以及发生在青少年身边的、现实生活的典型材料, 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 设置在教学中, 避免空洞的、脱离实际的、单纯的理论说教与灌输。

(三) 循序渐进的原则。

实施案例教学, 还要根据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观、发展观的特点及生源的素质, 依据教学目标的水平分类, 遵循由近到远, 由浅到深, 由低到高的逻辑顺序, 对不同班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避免囫囵吞枣, 生吞硬搬。例如, 笔者在讲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政策”的教学过程中, 采用案例教学法, 设置了世界热点问题 (科索沃战争的案例) , 中国热点问题 (《西藏的现代化发展》白皮书、西藏的人权状况、美国插手西藏事务、《中国少数民族政策与实践》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文字资料) ,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通过回顾我国在解决民族问题方面的一系列做法, 以学生熟悉的大量的感性材料 (图片、文字等) , 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课本理论知识, 最终实现由感性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样的案例教学, 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又促成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 能够举一反三, 达到学以致用。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方法

(一) 设置情景, 有效导入

有效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一堂成功的课, 往往离不开好的开头。用案例导入新课, 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师在上课伊始巧设案例,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就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期待心理, 处于爱听乐听的最佳心理状态。起到致趣、动情、引思的境界。学生带着兴趣或解疑的需求, 探索问题的思考, 很快就会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笔者在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时, 就用案例导入法, 设置情景, 导入新课。首先, 用多媒体显示图文资料:美国“9.11”事件, 伊拉克战争, 联合国“全球反恐战略”。接着, 引导学生思考:从图文资料中, 你看到什么政治现象?从而点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学生与教师同步思维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 案例佐证, 旁敲侧击

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 为了释疑、说理, 引用有关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从而, 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在授课中, 适当应用案例例证, 能使学生在获得丰富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上升为理性思维。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 往往容易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 使教师的授课就水到渠成。

笔者在讲《法律基础知识》“犯罪的基本特征”时, 为了说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基本特征。根据中学生自控力弱易受诱惑,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年龄特点, 在分析犯罪的每个特征的性质后, 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作佐证, 以案释法, 列举一组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例, 如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千岛湖抢劫杀人案;又捕捉一组中学生犯罪的特殊案例:如校园毒针案、中学生杀害父母案。通过案例中典型人物的遭遇激起学生“情”与“法”的思想冲突,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理解刑法精神, 感受法律的严肃性, 培养“刑法意识”, 增强法制观念, 自觉守法。

(三) 讨论案例, 师生共鸣

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案例的讨论, 它是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案例的讨论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教师针对教学的难点和学生的疑点, 提出恰当的案例, 通过同学之间及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 取长补短, 以获取正确认识。案例讨论一般采用分组进行。可成立讨论小组, 学生分组阅读材料, 查找论点、论据。然后, 自荐或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 其他人补充。对争议的问题允许学生提不同看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 可以引入评价奖励机制, 增加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也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合作、交流、讨论中, 诱导学生质疑, 充当一场精彩比赛的场外“教练”。案例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意识, 淡化教师的权威性, 转变角色, 增强学生主体性。例如, 在《心理健康》第二单元第九课“将爱进行到底”在分析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我引用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案例, 让学生讨论案例中马克·吐温的经典回忆:“当我7岁时, 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 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 我忽然发现父亲还是挺聪明的。”教师进一步质疑:“马克·吐温这些话反映了马克·吐温的什么心理?”学生讨论, 师生互动, 得出结论:爱是永恒的, 冲突是短暂的。紧接着, 以两个案例小品——《“爱唠叨”的妈妈》、《望子成龙的父母》, 教师提问, 学生即席发言, 师生互动主题, 分享感悟。从而自然切入知识要点:与亲人沟通的基本原则。

(四) 分析点评, 意味深长

案例教学作为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独立的思维, 在师生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在学生讨论结束后, 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总结性的点评, 归纳学生发表的各种见解、观点, 抓住重点, 把有关知识内容统一到教材上来。同时, 还要把案例分析中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且要注意点评不能成为标准答案的宣布, 或者是学生分析的简单罗列, 而是师生共同得出的结论, 或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笔者在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第十一章第二节“我国的外交政策”时, 我向学生提供这样的时事案例:2003年以来, 美、日、欧盟等国频频向我国施加政治和舆论压力, 要求中国的人民币升值, 我国政府最终顶住压力, 维护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坚定立场。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我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正确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 自己的思考, 小组的激烈讨论, 很快得出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 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的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 不拿原则做交易, 决不容许任何别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政府作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是正确的, 是大势所趋, 人心所望。教师在点评时, 趁热打铁, 从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及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等更深角度分析总结, 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达到对探究问题的升华。从而既解决问题, 又激发学生情感, 把思想教育与德育课堂紧密结合起来,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收获与启发

(一)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收获

首先, 学生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去, 实现了学生主体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

其次, 教师方面。教师角色实现转换, 教师成功地由教学的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 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并且, 由于案例教学贴近教育教学实际, 大大地激发教师关注教学、研究教学、改进教学的动机和兴趣, 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新的平台。

(二) 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启发

首先, 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智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 对发生在社会、学校、学生身边的故事, 乃至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平时应注意收集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好的典型的案例, 养成实践反思的习惯。其次, 在德育课教学中, 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教学中善于捕捉教育细节, 善于揭示每一案例背后蕴涵的深刻哲理, 努力寻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第三, 德育课教师应加强了教师间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 及资源共享的活动。同时, 要增加校际间的教研、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以便更好地探讨与总结教育经验与成果。

总之, 案例教学法对从事德育课教学的教师来说, 是值得提倡和研究的教育教学方法。只要我们教师能不断地充实自己, 不断学习, 不断实践, 不断积累, 努力提高自身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 积极探索, 勇于挑战, 案例教学法一定会让德育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德育课教师充满智慧与挑战, 让我们的学生充满激情与希望!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法在当前教育界呈现方兴未艾之势。笔者认为, 在德育课教学中探索案例教学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率。结合教学实践, 本文重点阐述实施案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以及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收获与启发。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德育课程;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9-01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系列案例由学生参与讨论,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溯本求源,案例教学法源自于古希腊。在19世纪中期,哈弗大学法学院得以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改进,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学科得以广泛应有,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案例教学法在大学教学中应用广泛,但是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并不常见。笔者通过以下论述阐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德育课程作为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能够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对中职受教者的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思想观、政治观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激发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中职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运用对中职德育课程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1、激发受教者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的本质,是以案例为基本媒介,通过案例的现象究其本质,探究案例中隐喻的道德观念与道德问题。教学案例可以引出学生对若干德育观念的思考与探究。在案例教学中,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存在不是某一单一德育教育问题的承载者,而是众多德育教育中的棘手问题的载体。在德育教学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例发生的特征进行探究与分析,联系自身知识基础和生活环境,对案例中若干道德现象斟酌分析,引发对一系列道德问题的深思。受教者根据其自身特点与经历以不同的切入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多维度的形成对案例中道德问题的解决方案。由于每一个受教者对生活的实践与体会不尽相同,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中迸发出不同的行为特点,甚至引发针对道德问题的激烈讨论,从未碰撞出思想层面的火花。极大程度的增强受教者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提升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中,相比普通高中受教者而言,中职受教者有着其特殊性,即中职受教者毕业后面临的是社会、工作,而不再是继续教育。所以中职学生在接受中职德育课程中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对其职业生涯建设、世界观、道德水平的形成的影响是直接的,甚至是“终极的”。基于这一根源,中职教育不仅需要对受教者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负责,对其道德水平建设,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亦要采取重要措施。中職德育教学课程中的“教学案例”源自于真实社会,具有独特性和真实性。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施教者选择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案例,中职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根据案例中体现出的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形成德育论点,提升学生对道德认知的程度。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的研究

1、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遵循原则的研究

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起着重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若想在案例教学法施教的过程中体现其全部优势与教学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施教者引导与受教者讨论相结合的原则。案例教学法要求,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最终得出结论。但是由于德育教育必然是由“不知”到“知之”过程的转变,所以如果缺少施教者的指导,最终结论的形成未必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指导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原则[1]。

第二,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的原则。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确保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中顺利应用,必须保证案例的真实性、热点性,所以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打破中职德育教学中的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使中职教育的德育课堂变得生动、丰富[2]。

2、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注意事项的研究

第一,注重学生参与性,课堂趣味性。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和学生互动性极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案例教学法成功实施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广大中职德育教学的广大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课程设置上要更具备参与性,趣味性;案例的选取上要具备更高的典型性和热点性;施教过程中注意掌控讨论过程,既不能任由学生自由讨论又不能打消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总体而言,要求教师能够应用更加完美的教学艺术对待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道德应用。

第二,多维度的评价机制。针对中职德育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在评价上首先教师必须注重评价的准确性,对广大中职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注重评价的鼓励性,对中职德育中的受教者对通过案例教学法对道德问题产生共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职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使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绽放光芒。

案例教学法能够在教学中营造“真实世界”,中职学生作为这一“真实世界”的“观察者”而形成的对道德问题的认知是具有实践意义的,从而能够提高中职德育课程受教者对道德认知的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广大中职德育教育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广泛应有案例教学法,使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为中职德育教育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华贵.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1,06(24):212-213.

[2] 谭林平.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职业,2013,05(18):132-134.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6

关键词:中职德育 案例选择 使用

随着中职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深入,案例教学法成为教师们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教学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是德育课教学的有效手段。案例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广泛地运用于课堂,而案例选择与使用就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前在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使用存在着选择陈旧、选择不当、随意性较大、分析不到位、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选择好的案例,并有效使用成为每一位德育课教师应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为例,探讨德育课实践教学中案例如何选择与使用。

一、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劳动世界,激发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积极情感;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和职业要求认知,引发其潜在的职业兴趣,提高从事某一专业的职业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等,掌握职业生涯规范知识,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创业的意识与观念,使其能恰当处理个人兴趣与当前社会需求和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

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课程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二单元第1课的内容,该课教学目标是学生认识职业素养,分析自己的现状,加强职业素养提升意识。

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案例选择

《对话》栏目的一期节目《你是人才吗?》,邀请了李开复先生对两名学生(一男一女)进行现场面试。本课将李开复的现场面试作为课堂教学案例。

2.问题导入

播放两位同学的自我介绍,提出问题:谁会面试成功?

3.情境创设

继续播放李开复的面试经过。学生分小组记录下面试的每一个问题,以及两名被面试者的回答。

4.案例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每一个问题分别考察什么样的职业素养,小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总结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

5.深入探究

设问:为什么李开复选择了专业技能稍差的女生?引导学生开拓思维,换位思考,理解面试者的想法。最后得到结论,在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中,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才是真正的人才。

6.小结

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二、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原则

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来决定。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一单元的内容。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职业生涯规划课没有严谨的理论体系,理论性、操作性不强。总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称为方法课,教材内容表述直白,一看就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本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一年级新生,由于分数低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差生,学习习惯和方式都存在不少问题。但是他们还有着各种各样的理想和对未来成功的渴望。因此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树立信心,重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适宜的教学案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弥补教材内容的空洞枯燥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选择案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专业原则

在职业学校,教学要为专业服务,针对专业原则就是选择案例时的首要原则。针对专业原则是指所选案例要针对学生所学专业,尽量选择专业领域内的企业、人物和故事等。

本课授课对象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选择案例时尽量靠近学生的专业。本节课所选案例中的人物李开复是前微软中国研究院的总裁,是中国信息产业的领军人物,他的专业知识和所提问题具有代表性。

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对教学带来很大的差异。教材案例不可能每个专业都写到。有时教材中使用的是机电专业学生的案例,对于酒店服务专业学生来讲,理解起来可能比较困难。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要选择不同领域的案例。

如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第一单元第2课——职业理想的作用。面对机械专业学生,要使用王进喜的案例;面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使用马云的案例;面对调酒专业,要使用中国调酒皇后郑雯的案例……同样在分析职业能力一课,运用企业招聘广告案例时,对于不同专业要选择不同的行业的企业招聘广告。总之,案例越贴近学生的专业,学生的接受度越高。

2.贴近学生原则

案例选择要贴近学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习转化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职校的学生都会面临就业,而面试是获得职业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职业对从业者的素养要求课程中选取了面试这样一个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通过对面试问题的分析,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全面了解面试的过程,为自己将来的面试打下基础。除此之外,贴近学生的案例还有班级事务、学生社团、校园活动、家长采访等。这些学生在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时的真实案例贴近学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学生身上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贴近学生还要求紧跟时代。当前“e”时代、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工业4.0时代等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案例的选择要紧跟时代、贴近学生,才更有生命力,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主动性、更有活力。

3.客观真实原则

客观真实原则要求案例要如实、客观、真实地描述事件。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会用到很多新闻热点事件、企业招聘、人物经历等案例,这些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客观真实的原则。高一学生的思维还不是很完善,案例的选择要避免有倾向性的文字和观点,防止误导学生,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真实的案例有助于创设更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直接从网络途径得来的案例要经过教师的深入加工才能使用。本节课选取的案例,节目本身时间有90多分钟,经过加工后,形成3~4分钟的若干短片,客观真实的还原了李开复的整个面试过程,边播放边分析,效果明显。

又如在讲到行业发展动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一节时,教师选择了一个真实案例。四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毕业时选择了不同行业,十年后四名学生有着不同的发展境遇,说明了行业对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案例引起了学生的高度重视,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指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能将复杂的教材内容转化为一说就懂,一看就明的故事,能准确有效地说明教学要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典型案例主要包括典型人物、典型故事、典型企业、典型事件等。如本节课选择了李开复这一典型人物,他的话和行为具有一定的权威。李开复的面试问题也具有很好的典型性,易于分析总结。

结合学生的专业,每个专业对应的行业都有典型人物或典型企业。如物流有德邦物流、动画有黄伟明、电子商务有马云的阿里巴巴等等,这些都是学生信服的典型。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加深其理解,而且能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效结合。

三、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使用要点

教学案例的使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互动与合作,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是教学效果保证的关键因素。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使用要达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的目的,教师要运用一些技巧广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开场白要简洁、明确,设问要循序渐进,讨论要热烈有序等。在使用案例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好案例展示的形式和方式,问题设置具有较强的引导功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重视案例的点评总结。

1.充分准备

教师选择好案例之后,要对其进行深加工和深度剖析。使用案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而不是为了让教师教。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考虑到案例可能出现的问题,储备更多的知识信息,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笔者在本节课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视频播放时间进行严格控制把握,视频中人物的对话都准备了相应的文字稿,每一个问题出现的顺序以其所涉及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归纳等,如李开复提问:“你是一个爱国的人,对于去外企工作有何看法?”这一问题就归纳为公民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计算机下象棋已经超过了人类,为什么围棋不可以?”归纳为专业技能要求,由此在上课时能保证案例的高效使用。

2.案例展示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不是学生的听讲,而是课堂上的师生对话,而这种对话通常情况是由教师提供的教学案例引发的。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案例,学生就会有选择的注意这一方面的信息,教师选择怎样展示案例,学生就会选择怎样的学习方式。因此案例的展示方式决定了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案例的形式主要有文字、视频、图片、音乐等。案例的展示形式主要有语言、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学生表演等。案例展示时,要注意文字资料准确无误,语言表达清晰等。

案例益精不益多,为使案例得到充分使用,最好一个案例贯穿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或多个内容。不宜使用过多案例,学生难以消化,甚至会干扰课堂。本节课将一个案例以视频的形式展示,贯穿一节课,使学生获得完整的面试经验,对职业素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问题设置

问题是一切思维的起点。设置好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问题应从简易问题出发,层层深入,在组织课堂讨论、分析和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提问步骤紧凑,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本节课贯穿始终的一个问题是:面试结束后李开复会选择谁?在这一问题的指引下,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层次是简单问题:李开复的面试问题有哪些?被面试者是如何回答的?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李开复的问题都体现职业对从业人员哪些素养要求?

第三层次的问题是:为什么李开复会选女生?

三个层次的问题环环相扣,从低到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到抽象,看问题的角度从现象到本质,学生在思考中知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丰富,能力得到提升,从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4.情境创设

案例教学更重要的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环境。情境创设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师生对话为方式进行。案例本身就创设了一个情境,教师要将这个情境展示出来并延续下去,将整体情境转化为教学环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受到支持和鼓励的。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学生的大胆反应宽容,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创设了一个关于面试的情境,引导学生对面试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学生掌握复杂的知识要点,了解企业招聘过程和企业要求,有效达到了教学目的。

四、小结

教师在案例教学环节结束后,应及时对其进行点评、总结。点评总结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归纳和提升,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对于有疑问或有争议的论点可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本节课的点评总结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从实际面试问题归纳总结为职业对从业者素养的要求,实现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跨越,知识不再是机械的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此外,还可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的选择与使用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启迪智慧的火花,可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应依据以上原则认真挑选案例,重视案例的搜集、积累、分类和管理工作。还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灵活地使用教学案例,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案例的使用效果,使案例能真正发挥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凯.法律诊所教学案例遴选初探[J].法制博览,2014(10).

[2]韩璐.高职思政课教学案例的选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5).

[3]秦文婷,梁显忠.管理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使用[J].时代经贸,2011(2).

[4]项福库.论思政课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应遵循的原则[J].教育探索,2012(1).

[5]王永辉.漫谈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案例的选取[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版),2014(5).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7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学者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哈佛商学院曾将案例教学法界定为“一种教师与学生直接参与, 共同对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 (1) 我国教育家郑金洲认为:“从广义上讲, 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 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2) 综合以上解释, 我们可以认为,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把恰当的案例引入教学中, 给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使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现代意义

(一) 是打破传统教学弊端, 促进教学效果的需要

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我国德育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 忽视了课堂学以致用的功能、学生道德养成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法与教授式教学法的最大区别就体现在教学载体上,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载体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法, 把生动、鲜活、典型的正反案例展示给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意义的真实、典型的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就相当于引导学生把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 实现了校园小课堂与生活大社会的有机结合。

(二) 是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需要

中职校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位, 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式,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创新能力, 树立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 实现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一) 注重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提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1. 精心选择案例, 增强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 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因此, 科学而合理地选择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 教学案例的选择要遵循以下要求:一是案例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二是案例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案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四是案例要与学生专业相联系。

2. 深入研读案例, 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 自己要深入研读案例, 力求尽可能多的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知识。教师首先要熟知案例发生的背景、观点, 熟练掌握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其次, 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 这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 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 达到理论知识点的升华

在德育课案例教学中, 教师还应该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深化对知识的领悟,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行动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不同的观点相互补充, 再由教师修正, 共同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善于联系中职学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和学生自身的实际, 给学生布置“行为作业”, 让学生们依据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 注重德育课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考核,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给予合理评价, 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教师要站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 以鼓励表扬为主,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内容上讲, 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评价, 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现, 这主要通过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衡量。二是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品质, 这主要包括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是否有创新, 能否将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等。三是学生在学习中能力的发展, 这主要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2.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建立学生自信心

教师在案例教学法实施后, 应指导学生对案例讨论的情况进行分析整理, 同时也可分析自己在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中起到哪些作用, 提供了哪些别人没有提到的观点, 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可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等。这使学生在反思中实现自我领悟, 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策略, 自觉地调整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凸显学习的主体性。

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如何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德育课实施的效果, 促进中职学生成长成才, 是需要每一个德育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的。德育课教师要对案例教学法引起重视, 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 促进中职德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使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011春英语教学德育案例 篇8

曾经有老师问我:“为什么再不好的学生经你调教后会那么听话, 再不好再乱的班级在你的管理下会成为人人夸赞的班级呢?”每每此时, 我都会欣慰地笑笑说:“很简单, 以心换心, 但必须是真心。”的确如此, 这十多年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 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请让爱流淌在你我心间, 呵护孩子心灵的那点光。”

一、让爱的烛光照亮每个学生的心灵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根草去。”对待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把自己融入学生中间, 用爱心呵护每个学生, 多表扬、少批评, 多鼓励、少体罚, 多谈心、少冷漠, 多宽心、少挖苦, 用辛勤的汗水, 博大的爱心点燃每个孩子求知上进的欲望。今年我所带的六年级53 名学生中有26 名是五年级期末合班升上来的, 27 名是我从三年级跟班上来的。开学伊始, 两班学生很是生分, 矛盾重重, 新生怕我冷落他们, 原班学生怕我“喜新厌旧”。一时间, 学生心理上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班级工作很难开展。为此, 我特意开了三次主题班会, 用事例去引导他们, 用道理去教育他们, 从座位次序到班干部的任免, 从课堂提问到作业点评, 从日常琐事到玩耍嬉戏, 我有意将两班学生穿插在一起, 让他们在互助合作中拉近距离, 消除隔膜。同时, 我不偏不倚, 一碗水端平, 终于两班学生在我爱心的召唤下, 亲密友爱, 互帮互学, 共同进步。

二、在师生间架起信任的桥梁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教?”几乎每个老师都有过这样的感慨。随着世界多元化, 孩子接触的信息日新月异, 从性格、思维上都发生了变化, 普遍以自我为中心, 耍酷、耍个性, 随之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个学生丁某, 是家中的独生子, 父母很是溺爱。一段时间, 他出现了小偷小摸的行为, 偷同学的文具, 偷家里的钱, 后来又偷老师的手机等物品, 同学们对他很是反感。为了转变这个学生, 我特意在班里设了一个账本, 让他记下并保管同学拾到上交的财物, 还在开学报名时将作业本费交给他收, 他和我心照不宣地做这项工作, 结果完成得很好。从此以后, 他改掉了拿人东西的坏毛病, 也逐渐得到同学们的信任。由此可见, 只要以心换心, 对学生充满信任, 一颗爱心, 一个微笑, 一句温暖的话语, 也能让沙漠变绿洲。

三、赏识每一个学生, 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扮演好三个角色, 管如严父, 爱如慈母, 亲如朋友。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和平时表现, 采取不同的情感交流, 达到学生对老师“亲其师而信其道”。六年级第二学期, 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 同学之间的友谊被分数冲淡, 一部分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了让学生树立自信, 我从开学初每周三、五抽出一节课让他们上讲台表现自我, 讲故事, 背课文, 唱歌……形式不限, 发挥他们的特长, 甚至将课堂交给他们, 让学生自己讲课, 自己评价。在一次次的锻炼中, 学生不同程度地有了进步。同时, 我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加乡校组织的活动。我班的马××同学聪明上进, 但与人交流时显得很拘谨, 说话如蚊吟。为锻炼她的胆量, 我鼓励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最终在学区组织的“经典诗文朗诵”中获一等奖。马××由最初的怯懦到大胆展示自我, 克服自卑, 树立自信, 也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还有李×、兰×等几名学生, 从小到大总是在自卑中度过, 没有参加过一次表演。为了给他们一个完整的童年, 我放弃了拿名次的可能, 让全班53 名学生都参加了“六一”文艺会演。在一遍遍的排练中, 我用汗水、泪水换回了孩子们真心的笑容。一首《感恩的心》让学生明白了爱的真谛。通过这些活动, 学生思想态度端正了, 对人生也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之间又建立起纯洁的友谊。在最后的冲刺阶段, 学生做到了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自主学习, 自我管理, 团结奋进。

四、摒弃先进后进, 给学生平等的地位

我班的艾××同学, 学习成绩一般, 但能歌善舞, 并且有绘画的天赋。我就鼓励她大胆画, 大胆唱, 班级学习园地由她负责, “六一”节目由她排练, 通过不断努力, 她的脸上不再是迷茫困惑, 而是灿烂乐观的微笑。

为人师者, 要用真诚的情感感召学生, 尊重赏识学生, 呵护学生心灵的那点光。让我们时刻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吧:“你不仅是教书的老师, 也是学生的教育者, 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摘要:以教学实例阐述教书育人的真谛, 就是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 人格得到尊重, 使学生在学校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陈春英:在纳米世界如花绽放 篇9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①高效低毒抗肿瘤纳米药物的研制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②典型纳米材料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③核分析与同步辐射技术及组学技术用于生物体系纳米颗粒暴露和效应标志物的研究。④易感人群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分子毒理学研究。

成熟美丽,温文尔雅。看到陈春英的笑脸,你会这样评价这位女科学家。

“申请人主要从事新型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突出。在国际一流SCI刊物如Nature Method等上发表论文146篇,论文他引3419次,H·Index为34,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中国仅142人),是中国大陆入选的5名女科学家之一。”

这是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会给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陈春英的评语。在获奖时,陈春英说:“如果钟情科学且能矢志钻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卓越的科学家。”

选定了方向就不会轻易改变

走上科学研究之路,对陈春英来说仿佛是命中注定。父母都是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小跟着父母进实验室,看着父母摆弄着那些奇奇怪怪的瓶瓶罐罐,让她觉得神秘、好奇又有趣。

但一度,陈春英也差点选择了学文。上高中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4个人在父母的影响下都学习了理科,这让酷爱古诗词的爷爷感到有些“孤独”。看着春英比较聪明伶俐,爷爷动了“私心”,悄悄劝说陈春英学文。

陈春英一度也很犹豫,那个时候,她的化学竞赛成绩很棒,这让她很有成就感,也让她开始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书在陈春英所在高中非常流行,书中那个到处流浪,能够接触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不同新鲜事物的记者三毛让陈春英也充满了对记者这个职业的无限憧憬。

怎么选择?其实那个答案早已在陈春英的心底召唤着她了。在准备高中化学竞赛的过程中,常常要自己去学校实验室做实验,有一次,陈春英待在实验室里做了好长时间实验,做完后抬头一看,发现偌大的一个实验室里空荡荡的,竟然只有她一个人。这种感觉,沉静而又美妙,有一种不可言说之美。

陈春英说,自己是一个比较执着的人,“属于那种一旦选定了方向,就不会轻易改变的人。”儿时那份对化学的兴趣与热爱,让她再也无法割舍,时时也不忘初心。她坦陈,在科研中,自己并非有多么超人的才智,而是喜欢为自己制定目标,短期一个小目标,长期一个大目标,就这样一点点把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攻克,让她感到踏实而有成就感。

让癌症患者有尊严地活下去

让癌症患者更有尊严地活下去是陈春英团队的使命,通过破解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上游调控机制,将已有药物从实验室推向市场。除此以外,她还积极将纳米研究应用于更加广阔的领域,甚至包括探索工作场所、空气污染物中超细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进入纳米尺度的材料不仅能够作为载体把抗癌药物运送到肿瘤部位,还可以直接作为药物精确打击肿瘤细胞。那么,当这些极其微小的颗粒进入细胞后,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陈春英从纳米材料的毒理性质研究入手,在分子、细胞和动物机体这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纳米材料可能以什么方式引起什么样的生理效应。她发现,纳米颗粒的大小、组成、形状,颗粒表面的修饰物等多种因素,都是决定纳米材料是否安全、有效的关键因素。这些成果为纳米药物的开发和应用建立了良好基础,也让陈春英入选美国汤森路透公布的2002~2012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成为“药理学与毒理学”领域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全球133名科学家之一。

在安全性基础上,陈春英和她的团队在利用纳米材料治疗癌症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比如,有一种被她们称为“金棒”的纳米金材料,不但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和CT成像时的对比剂,还因为能在近红外领域吸收很多热量而具有热疗作用—相比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对温度更加敏感,42摄氏度左右的温度就能杀死大多数肿瘤细胞。通过这项研究,发现可以将热疗药物、药物载体和CT成像对比剂统一在同一种材料上。另外,在研究富勒烯时,她们意外地获得了一种含钆的新型纳米材料,能够抑制帮助肿瘤细胞侵袭的一种蛋白质的活性,就可以阻止肿瘤细胞转移,这让人们意识到,纳米颗粒不仅可以作为载体,还能直接作为药物治疗肿瘤。

深入进去你会发现科学很有意思

陈春英开朗健谈。“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科学挺有意思的!”伴随陈春英一路前行的,正是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她的团队共有25人,其中有18位年轻女性,她希望更多的年轻女性能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

陈春英凭借在新型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的突出成果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她在国际一流SCI刊物如Nature Method等上发表论文146篇,论文他引3419次,H·Index为34,主编中英文专著3部。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2014年全球高引用科学家(中国仅142人),是中国大陆入选的5名女科学家之一。

在陈春英的成长过程中,她的导师—华中理工大学教授徐辉碧对她的事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陈春英眼里,恩师把毕生精力投身于科学事业,直到今天,八十余岁高龄的她仍然坚持每天去实验室,扶持年轻人,指导学生,是女性科研工作者的楷模。

“如果钟情科学且能矢志钻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卓越的科学家。”陈春英说。

女科学家要比男科学家付出更多

在普通人的眼中,科学与美丽似乎注定是一对矛盾体。但在陈春英眼中,冰与火其实并不矛盾,科学与美丽其实是可以融为一体的,而最能体现这两者完美结合的,就是女性科学家。

像其他爱美的女性一样,陈春英的办公室里摆了很多小物件。墙壁的一侧挂着纳米模型海报,另一侧则挂着她在世界各地参加会议的间隙拍下的照片、买下的小物件。书柜里,一侧摆放着厚厚的科研著作,另一侧摆着她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厚厚的精美画册。

虽然很忙,但陈春英还是在试图寻找科研与生活、科学与美的平衡。她坦言,自己并不喜欢书呆子,在她看来,一位女科学家,“只有爱生活、懂生活,才会真正爱上科学、理解科学。”

在坚持科学梦想的道路上,女性总是远远少于男性。对此,陈春英说,女科学家常常要比男科学家付出更多。从生孩子开始,到抚育孩子,关心孩子成长,母亲的责任不可替代,这让很多女孩子在博士毕业后,涉及结婚、生子时,先选择了家庭。而对于陈春英来说,她的标准很简单:“只要做一件事的过程让你很享受,就坚持做下去。”

谈到社会对女科学家的误解,陈春英说,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女科学家,而在她所在的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很多女性同事身上就颇有女人味。她们也会去逛街、美容、健身、跳舞或唱歌,在家里,她们能烧一手好菜,朋友聚会,她们幽默、风趣、能言善辩……

“文化的熏陶对于科学的思维是有帮助的。”陈春英说,现在,她也在不断尝试在静好的岁月中找到更美的风景:从科学中发现和享受美好,面对远大目标时“望峰息心”,深入微观世界时“窥谷忘返”;在闲暇时细品清茗,研习瑜伽,用儿时开始接触的曼妙诗文平衡着生活,并驻足流连,沉醉其中。

“希望还能有更多女孩子在科学道路上走得更远。”陈春英说。

上一篇:一上小蜗牛教案下一篇:《搭配中的学问》的数学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