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2024-06-01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精选11篇)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篇1

邓迪大学(/Dundee/)是创立于1881年,坐落于苏格兰邓迪市的公立大学。它的商科硕士堪称全英最经济实惠的专业:学费仅为8500镑,学制仅为12个月,每个中国学生将能得到英镑奖学金。还有一个亮点是:学校会经常安排杰出人物访问和企业家讲座。

邓迪大学(/Dundee/)开设的商科硕士专业有:MSc国际商务、MSc 国际商务与金融、Msc 国际商务和市场营销。

这几个专业适合那些有着本科学历(文科、理科、工程、计算机类学士)的优秀学生。他们将学习使他们能在国际商务、金融和市场营销等职业领域中成功的知识和技能。邓迪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将从业于国际知名企业,善于与来自不同背景的人一起工作,为企业提供建议、管理和技术服务。这些专业学科涵盖了很多不同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使他们最终得到高收入的职位。

奖学金

英国表示:邓迪大学拥有傲视全英的国际留学生2000英镑奖学金,专门针对国际留学生而开设,因此非常适合中国学生申请。而且奖金金额比较丰厚,因此相对其它大学很具优势。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篇2

南通大学现有主校区、启秀校区、钟秀校区、启东校区四个校区, 设有22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国际教育学院和1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有全日制本科生3.3万余人, 博士、硕士研究生1558人, 留学生300余人。学校设有85个本科专业, 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校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省优秀教学团队2个, 省高校教学名师3人,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人,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 江苏省品牌专业6个, 江苏省特色专业14个, 本科类国家精品课程1门, 国家精品教材1种,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学校是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 2003年成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单位, 2009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现有1个联合培养博士点, 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0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 3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拥有1个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和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1个省级工程中心, 1个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3个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学校师资结构合理, 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教职工2764人, 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600余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 首届江海杰出英才奖获得者1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7人, 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2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 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0人, 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7人。

学校始终强调本科教学与人才培养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勇于创新、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成效显著, 2007年, 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特别注重更新教育观念, 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被评为“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文体比赛、社团评比、科技创业活动中屡创佳绩, 展现出强劲的综合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科研整体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 学校共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 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4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1项, 江苏省专项资金引导项目2项;国际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项,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0项, 教育部哲社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1项,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3项。学校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5项,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7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项,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 三等奖6项。学校历年在SCI、EI、ISTP、CS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英、美、德、加、澳、日、韩等国的3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每年聘有外籍专家40余名, 与多所外国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学生交换、教师培训等30多个国际交流项目。学校有来自15个国家的300余名留学生在校学习汉语、医学等。

学校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 江苏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 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 江苏省文明学校,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和省研究生招生管理工作优秀单位。校党委被评为“江苏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校党校被评为“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篇3

来访学校:  University of Dundee 英国邓迪大学

来访者及职务:  孙老师

来访开始时间:  07月15日 14时00分

来访结束时间:  月15日 15时00分

举办城市:  总部

举办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 灯市口大街33号国中商业大厦2-3层

预约热线:010-51299614、010-51294614

邓迪大学位于苏格兰邓迪市,创立于1881年,除邓迪外它在苏格兰其它地方还有少许研究所。现有学生18,000人,教职工3000人。学校在被《泰晤士报》评为全英教学质量第一名,其中社会服务,生物科技和建筑专业被评为全英前十。另外学校被《星期日泰晤士报》评为04-苏格兰最佳大学。

英国华威大学概况 篇4

华威大学为英国的一所校园式大学,创建于1965年,校园占地约300公顷,现有学生18900人,其中包括来自106个不同国家的3500位海外学生。

华威大学校址位于距英格兰中部城市考文垂市中心西南部约4公里处的边境地区,距沃里克市中心11公里。学校有巴士直通考文垂及莱明顿温泉镇;乘坐virgin train火车约59分钟到达伦敦,London mid land 为一小时57分可以到达伦敦,半个小时可到达伯明翰。

华威大学的校园占地约300公顷,既有现代化的`教学楼与基础设施,还有景色宜人湖区与森林。最近由《泰晤士报》组织的一项调查表明:华威大学的校园被公认为全英最佳校园。学校周围的乡村地区不仅风光明媚,更保留着许多名胜古迹,如沃里克古堡、莎士比亚故居、科尼尔伍兹、考文垂大教堂等。

华威大学是一所闻名遐迩的英国大学,名列英国十大著名学府之前五位,研究和教学均享有广泛的国际盛誉。华威大学于1965年获得皇家特许创建大学,现有学生18900人,其中包括来自106个不同国家的3500位海外学生。

华威大学的学科分为人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四大类,有30个院系和50个研究中心,提供120个不同专业的本科学位和超过100个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学位。

日本京都大学概况 篇5

学校名称:日本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所在位置:日本,京都市

学校设置类型:综合性大学

创建时间:1869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网络课程

学校性质:公立

学生人数:21813人

院校地址:京都市左京区吉田本町(606-8501)

一.学校简介

京都大学(假名:きょうとだいがく,英文:Kyoto University)简称京大,是继东京大学之后成立的日本第二所国立大学。是仅次于东京大学的学科齐全、规模宏大的国立综合大学。

二.大学院专业设置

文学研究科:文献文化学、思想文化学、历史文化学、行动文化学、现代文化学

教育学研究科:教育科学、临床教育学

法学研究科:法政理论、法曹培养

经济学研究科:经济学

理学研究科:数学、物理学、地球行星科学、化学、生物科学

医学研究科:创药科学、生命药科学、医疗药科学、医药创成信息科学

工学研究科:社会基础工学、都市社会工学、都市环境工学、建筑学、机械理工学、微机工程、航空宇宙工学、原子核工学、材料工学、电气工学、电子工学、材料化学、物质能源化学、分子工学、高分子化学、合成生物化学、化学工学

农学研究科:农学、森林科学、应用生命科学、应用生物科学、地域环境科学、生物资源经济学、食品生物科学

日本畿央大学概况 篇6

学校名称:日本畿央大学 畿央大学

所在位置:日本,北葛城郡

学校设置类型:

创建时间:1946年

学历:本科 研究生

学校性质:

学生人数:0人

院校地址:

学校中文网址:

畿央大学,英文名称:Kio University。是于1946年建立,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私立大学。

吉林大学法学院概况 篇7

一、学科的历史与现状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学科创建于1952年,是国内第一批法学理论专业硕士点之一,是北京地区之外的第一个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点。2000年,以法学理论学科为基础成立的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获教育部批准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国内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法学理论学科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和法学院于2003年被人事部批准成为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本学科联合政治学理论、法律经济学等学科正在申报并有望成为“985”工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培养出一批在学术界声誉卓著的法学家,现任我校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原国家法官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郑成良教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学科也培养出一批在实务界成绩突出的社会精英,如荣获“全国十大杰出律师”称号的王俊峰律师。本学科培养出来的一批优秀年轻学者执教于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担负着所在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和科研的重任。

本学科已经形成一支梯队结构合理、富有合作精神、实力雄厚的学术团队。本学科共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助教8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共10人;已获硕士学位、正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1人;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国“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2人,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2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人。本学科的学科带头人有张文显教授、邓正来教授、姚建宗教授、马新福教授、霍存福教授、崔卓兰教授、赵新华教授、徐卫东教授等。其中,张文显教授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法学学科议组成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执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法学学科组委员(召集人)等重要学术职务。邓正来教授是海内外著名学者。据南京大学主办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统计,近三年邓正来教授的专著、译著、论文被引用次数总计942篇次,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本学科现有教师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一批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已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崭露头角。

本学科已形成了法理学、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经济学、人权理论与人权法、比较法学、部门法哲学、立法学、司法学等10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其中,前五个研究方向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在国内具有明显的学术特色和优势:(1)法理学。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姚建宗教授。本方向近20年多来一直居于国内学术发展的最前沿,始终是我国法学理论发展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提出并论证了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原创性的学术理论观点。(2)西方法哲学。学术带头人为邓正来教授。本方向是国内高校同类研究方向中起步较早、影响最大的两个单位之一,在推动国内法学界对本领域的研究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3)法律社会学。学术带头人为马新福教授。本方向在国内起步较早,并以理论法社会学研究和法律发展研究为基本特色。(4)法律文化学。学术带头人为霍存福教授。本方向以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为重点,并引入文化学、语言学、符号学和社会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实现了从单纯的历史研究范式向综合的多维视角研究范式的转换。(5)法律经济学。学术带头人为张文显教授、徐卫东教授。本方向在国内发展较早,在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现代企业制度的法理研究走在国内前列。

二、科学研究情况

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本学科点通过承担和组织重大科研项目,产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法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取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4项,获得科研经费502万元。其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特别委托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即“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青年项目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司法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4项。

近五年内,本学科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64篇,其中在CSSCI检索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5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权威性信息期刊转载、摘要68篇。在商务印书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出版教材、著作、译著55部。其中,代表性的教材有:国家“九五”、“十五”规划教材《法理学》、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全国党校系统教材《法理学》、司法部规划教材《法理学》、高等学校非法学专业教材《法学概论》等。代表性著作有:《法哲学范畴研究》、《规则·秩序·无知》、《法律之内的正义》、《权力场》、《法治的生态环境》、《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代表性的译著有:《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文集》、《法律史解释》、《法理学》、《比较法的力量与弱点》。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的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

近五年来,本学科教师在法学基本范畴、法哲学研究范式、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与义务、西方法哲学、法律社会学等已经形成明显优势和特色的研究领域深入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新的成就。同时站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前沿,积极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诸如新型权利研究,法律全球化研究、政治文明与法治研究、司法改革与法律职业共同体、知识经济与法律发展研究、部门法哲学研究等。以部门法哲学研究为例,我们在法学界较早提出部门法哲学研究计划。三年来,我们和部门法学者联合开展了部门法哲学(即部门法中的哲学和方法)研究,包括财产法中的哲学问题、合同法中的哲学问题、知识产权法中的哲学问题、侵权法中的哲学问题、刑法中的哲学问题、程序法中的哲学问题、国际法中的哲学问题等。

三、研究生培养情况

本学科点从2001年起实施人才培养的“511工程”,即在5年之内培养100名硕士研究生和100名博士研究生,其中10%的硕士生和10%的博士生以其创新的学术意识、坚实的理论基础、开放的研究视野、严谨的学术品格而在10年之内成为中国法学理论新生代的代表人物。围绕这一目标,我们积极进行研究生教学改革,推进研究生培养制度化,探索研究生教学新形式,开发创新型课程,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张文显教授等四人完成的“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加强制度建设。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指导小组依照国家以及学校的有关规定,参照其他学校的相关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法学理论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有关事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体例》、《关于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的若干规定》、《吉大金杜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章程》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教学和培养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

2、探索教学新形式。我们积极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新形式,创造了“生活中的法理论坛”、“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小南湖读书小组”等融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教学形式。从2002年12月份开始,我们策划并举办“生活中的法理论坛”。论坛的宗旨是“由生活揭示法理,以法理透视生活”。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了32次生活中的法理论坛。从2000年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组织博士研究生开展“法学理论博士前沿论坛”。论坛完全国际学术的标准和程序进行,每个论题由校内外著名学者或学术带头人主持,由一名博士生担任主报告人,一名博士生担任主评论人,之后与会师生自由发言。论坛的宗旨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时代气质、创新精神、论辩能力、写作技巧、并善于交流的法学理论人才。从2003级博士生开始,我们每年在一年级博士生中成立小南湖读书小组,由邓正来教授指导博士生读书。读书小组的基本活动为共同研读经典和重要的著作,并就相关主题展开讨论。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研究生读书、讨论和研究的热情,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而且,这些教学活动的成果已经或即将整理出版,已经出版的成果有《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一卷)、《法学理论前沿论坛》(二卷)。

3、开发创新型课程。目前,我们已经成功推出部门法哲学、原典精读两门在国内具有首创意义的创新型课程。部门法哲学课程是由张文显教授倡议设立,主要以法律硕士和高年级本科生为对象的新课程。该课程的宗旨在于消解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人为障碍,消除法哲学与部门法学互相脱节的现象,推动法哲学与部门法学的密切结合。原典精读课程是由邓正来教授创设和主讲,以阅读和翻译英文原版著作为主要内容的新课程。授课方式是由主讲人带领同学们对照英文著作逐字逐句翻译和阅读,力求通过翻译达到准确把握经典著作的目的。这两门新课程深受广大研究生和本科生同学的喜爱,许多非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来听课。

4、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们在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注重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近三年,本专业共招收88名硕士研究生和112名博士研究生,包括日本、越南、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生,有44名硕士研究生和29名博士研究生毕业。其中,有2名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博士论文,并被推荐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候选论文。近三年,本专业研究生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等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2003年,有4名博士生的论文入选全国首届博士生论坛,3名博士生在论坛上报告论文,受到组委会的高度评价。

四、教学科研条件

法学理论学科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为依托,利用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经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费以及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和条件,积极改善法学理论学科的教学科研条件,已经形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科研环境。

1、拥有独立的科研用房。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拥有670平方米的科研和办公用房,包括八个研究所、图书馆、网站工作室、《法制与社会发展》编辑部、研究生微机房、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

2、拥有独立的学术期刊。从2004年起,原由法学院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改为理论法学刊物,由理论法学研究中心独立承办。

3、拥有独立的图书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利用教育部、学校的图书资料经费每年订购110余种中外学术期刊,购置2万册左右图书,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较大规模、并且定期更新的理论法学专门图书馆。同时,自行开发建设了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网(http://elb.legaltheory.com.cn),收录了中心图书馆所有图书资料,实现了图书查询、借阅和管理的网络化。

4、开发建设学科专业网站。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创办的学科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该网站由邓正来教授主持,融教学和研讨于一体,目前已成为法学领域点击率最高、国内外影响较大的个人学术网站。

9、编辑出版《中国法学精粹系列丛书》。该丛书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每年8-10卷,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快捷、丰富的信息资源。

10.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由社会捐助,中心设立了法理学研究生奖学金。该奖学金分奖励项目和研究项目两类,每年评选一次,有力地调动了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发表科研成果的积极性。

11.设有研究生微机房。研究生微机房配有20多台可以上网的先进电脑。微机房免费向研究生开放,并且免费上网,极大地便利了研究生上网查询资料,了解信息。

12.实行研究生助管、助研制度。中心面向研究生招聘学术助理、刊物编辑、网站编辑、信息采集员、图书管理员,使研究生既能得到学术上和管理上的锻炼,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

13.资助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中心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凡能够撰写优秀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者,由中心支付参加会议的全部费用。

14.举办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和海外学者讲座。从2001年至今,已经举办45场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孙国华、李步云、江平、郭道晖、李龙、公丕祥、朱苏力、周旺生等国内法学名家应邀到吉林大学做讲座。当代法学名家讲座已经成为国内法学界的知名品牌。已经举办20场海外学者讲座,牛津大学哈里斯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的格罗斯菲尔德教授、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莫菲教授等10多位海外著名学者应邀来吉林大学讲学。

15.举办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近几年,中心单独或合作举办的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有:北欧-中国国际人权法学术研讨会(2001.08)、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学术研讨会(2002.07)、司法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2003.08)、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学学术研讨会(2004.01)、政治文明与中国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06)、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国际研讨会(2004.07)。

16.国际学术交流频繁。近三年,本学科教师等多次出国、出境参加国际会议、学术访问,特别是一批年轻教师曾多次出国从事研究或参加会议。例如,孙世彦副教授先后应邀到瑞典伦德大学瓦伦堡人权和人道法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人权研究所做项目研究或访问学者,黄文艺副教授先后参加了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第21届世界大会(瑞典)、中国—欧盟人权对话讨论会(意大利)、第五届东亚法哲学大会(日本)。

五、国内所处的地位

与国内兄弟院校的相同学科比较,本学科在相当多的方面处于领先水平。这主要体现:

1、在科学研究上,本学科在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律精神、权利义务理论、现代西方法哲学等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在研究生专业水平上,根据《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的评估,吉林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连续三年在国内同类研究生专业中排名第一。

3、在教材建设方面,张文显教授主持编写多部国家级或全国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法理学教材,这些教材被全国法律院校普遍采用。

4、在论著引用率上,邓正来教授近三年的论著引用率在法学界排名第一,张文显教授近三年的论著引用率也在法学界位居前列。

5、在科研项目上,本学科是唯一连续四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的学科点,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法学部分)的调研、咨询和课题指南设计。

6、在教学成果上,本学科点承担的“法理学”课程被确定为首届国家精品课程,姚建宗教授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7、在教学科研条件上,本学科拥有全国最好的教学科研设施和条件。

吉林大学(前身为东北人民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始自1948年。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大学法学教育和研究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吉林大学法律系改建为吉林大学法学院。经过60多年的发展和奋斗,吉林大学法学院已经成为我国法学教育的重镇和法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法学院之一,现任院长由姚建宗教授担任。

法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和结构优化,经过不懈努力,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学历、学科配置齐全的师资队伍。法学院现有专职教师99名,其中教授34名(含博士生导师31名)、副教授27名、讲师37名、助教1名。专职教师已取得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的96%。目前法学院教师的平均年龄在 37岁以下,是一支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教学队伍。年长的教授老骥伏枥,树法学院的学术风范;中年教师学术有成,继往开来,成为法学院的教学与科研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勤学不辍,慎思明辨,昭示着法学院发展的未来。著名法学家张文显教授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院长姚建宗教授为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学院现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召集人)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获中国法学会“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奖1人、提名奖2人。

法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开设新课,更新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增加教学魅力。在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调整、强化教学管理等方面下大气力。根据教育部拓宽专业口径、培养通才的精神,我院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素质的法学人才为目标,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为了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我院扩大了选修课范围,鼓励跨学科、跨专业选课。为提高高职教师为本科生的开课率,学院建立了高职教师授课责任制。同时,学院实行院领导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制、优秀的年轻教师担任大学生导师制,在专业方面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法学院现已形成本科生(包括在校本科生、函授生和自考生)、硕士研究生(包括法学硕士研究生、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博士研究生三个互相衔接、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法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项、二等奖二项,省部级教学奖数项。法理学和商法学已经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法学院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教学服务,积极采取措施改善科研条件,营造学术氛围,加强梯队建设,形成了一支学术功底深厚、创新精神显著、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1980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40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70多部著作、教材和近300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很多著作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85年以来,法学院教师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四百项。其中,张文显教授连续五个“五年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大课题,连续三个“五年计划”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中法学部分的规划工作;《中国商法系列》专著在1994年推出,1996年修订第二版,首开中国全面、系统研究商法之先河,等等。这些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大的学术价值并发挥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学院科研成果丰硕,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以来,学院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数十项、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研究各类项目20多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司法部项目20多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 20项,吉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5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教材近200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20多项。

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设有法学理论、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国际法学、法律史学共7个博士点及联办自设法政治学和法经济学两个博士点。在二级学科中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军事法学10个法学硕士招生专业及1个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其范围涵盖全部二级学科。其中法学理论和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其科研实力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法学理论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创新精神为学术生命线,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方法和理论的变革与创新,成为中国法学理论体系重构、法学观念更新和法学方法变革的旗手。该学科先后开展了“法学基本范畴”、“现代法的精神”、“知识经济与法制创新”等重大课题研究,先后提出了“以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重构中国法学理论体系”、“以现代法的精神为核心推动中国法律制度创新”、“以权利本位为范式实现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法学学术前沿和法治实践前沿为目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等理论主张。这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前沿问题的研究,对我国30年来整个法学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刑法学科综合实力多年来稳居国内同学科前列。刑法学科秉承甘雨霈教授、何鹏教授、高格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家传承下来的学术传统,以服务于法治实践为根本宗旨,追求创新,力求观念、理论和方法上的与时俱进,在犯罪构成理论、罪刑法定原则的实现、刑事司法和立法解释、人权与国际刑法、国际刑事法院、刑事诉讼价值、结构及法律事实、刑法哲学、刑民交叉问题等领域的研究特色鲜明。近年来,本学科点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及论文,科研成果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该学科长期以来对中国刑法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的理论研究与教学人才、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人才。民商法学为吉林省重点学科,科研实力日益增强,其在国内的学术地位引人瞩目,是学校和院重点支持的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经济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也是学院颇具发展潜力和特色的优势学科。

法学院注重开展丰富多样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举办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研讨班。近年来,还举办多种形式的法学名家讲座,每年邀请二、三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法学院讲学,在国内外法学界产生重要影响。法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各大法律院系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学术合作关系。法学院每年有十余名教师到国外、境外访问、进修、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每年邀请或接待数十名国外、境外学者、律师和政府官员。近年来,又实施开放办学战略,加大与境外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法学院注重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努力创建全国一流的法学教学科研基地。我院拥有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并且不断更新的中外文法学图书资料。目前,法学院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40000余册,英文图书9000余册,日文图书7000余册。馆藏期刊8000余册,研究生论文7000余册;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35000册,外文图书2900册,外文缩微胶片5400余张;法学校友图书馆收藏中文图书共25000册。学院投入数百万资金,建立了技术先进、设施一流的模拟法庭和多媒体教室,为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建立了全国唯一的法学理论学术网站——“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该网站在2006年被评为全国高校十佳学术网站,目前已经将1978年以来的理论法学论文录入数据库,并准备将1900年以来公开出版的理论法学著作、论文尽可能收集录入数据库。法学院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两种法学期刊的单位。目前,法学院独立承办《当代法学》,与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的《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都为中文社会科学SSCLI来源期刊。同时,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承办《法理学论丛》、《生活中的法理》、《法律思想的律动》、《部门法哲学》等系列出版物,为教师和学生发表优秀的学术论文提供了园地。

吉林大学法学院今日的辉煌业绩是几代人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共同奋斗的成果。今日的硕果也将激励法学院今后更加锐意创新、开拓进取,再创佳绩。

吉林大学法学院是培养优秀法律人才的沃土!

留学日本电气通信大学概况分析 篇8

日本留学电气通信大学概况分析。电气通信大学于19建立,1949年开设大学教育的日本国立大学。大学的简称为“电通大”“UEC”。

电气通信大学设有电气通信学部(情报通信工学科、情报工学科、电子工学科、量子物质工学科、智能机械工学科、系统工学科、人间交流沟通学科),大学院设有电气通信学研究科(情报通信工学专攻、情报工学专攻、电子工学专攻、量子物质工学专攻、智能机械工学专攻、系统工学专攻、人间交流沟通学专攻)、情报系统学研究科(情报媒体系统学专攻、社会智能情报学专攻、情报网络系统学专攻、情报系统基盘学专攻)。

电气通信大学自其前身「无线电信讲习所」创立以来以有90余年。学校培养的约6万名毕业生活跃在以通信、情报为首的各种产业分野之中。如今的电气通信大学在情报、通信、电子、基础科学(物理、化学)等相关文理融合分野进行广泛的教育研究,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材,并施行着各种独创研究活动。

电气通信大学校园延伸至市中心。市以居民的友善、生活的高质量和相对较低的生活费用而闻名。有设备精良的`工程和理科实验室,大学自豪地拥有获奖的图书馆和完备的校内计算机网络。语言中心和新的资料中心大大地为语言学习的各方面提供了帮助介绍,学校体育设施优良,拥有一个18洞的高尔夫球场。外国留学生比例:本科生12%、MBA研究生31%.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篇9

西澳大学位于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佩斯,成立于19,占地65英亩。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八大名校之一,也是澳大利亚最为优良的五星级大学之一,曾被《优秀大学指南》描述为“拥有比澳大利亚任何一所大学更年轻、更具光明前景的学生”的一所大学,西澳大学鼓励国际学生前来求学。

学校教育

西澳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卓越,达到国际水准,因此,该大学投入了大量精力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西澳大学师资力量具有平衡性与选择性,在综合教学的背景下,学校积极发展优势专业,使学校的科研能力专而精,研究科研能力以及研究性课程培训使该校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加。西澳大学的强势研究型专业包括:人文与社会科学、信息技术、电子通讯、计算机科学、国际管理与商务、矿物、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生产等。西澳大学在文科、理科、以及职业性课程方面都提供着众多的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课程,为学生今后的事业发展打下初步的基础。

西澳大学拥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教职工的水平可与澳大利亚海内外任何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匹敌。该大学三分之一的教职工都拥有海外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员工占了相当高的比例。更值得指出的是,该大学还有一批教师获得了澳大利亚克里克教学奖。

西澳大学毕业生的全职就业率不仅在澳洲高校中名列前茅,也高于西澳大利亚州的其他大学。除了优秀的教学质量和极高的就业率外,该大学各院系的实力也不容忽视,例如,该大学的商学系是澳大利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最好的商学系之一;而该大学的医学、牙科与健康科学学院不仅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而且在它的毕业生和教职工里还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专家。

学制介绍

学校一贯执行学期制,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第一学期开始于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第二学期则最早于7月18日开学,最迟于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末结束。每学期至少包括13个学习周。

西澳大学提供学士、荣誉学士、研究生证书、研究生文凭、硕士、博士学位,同时还为没有达到入学条件的学生提供预科和英语课程。

预科课程

学校每年开办多期预科课程,学制从30周至60周不等。成功完成预科课程可修读西澳大学的本科学位(受配额和学位要求的限制),是进入西澳大学学习的最有效途径。

英语课程

西澳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心提供各种认可的英语课程,包括一般英语、商务英语和学术英语。同时也帮助学生准备国际认可的英语考试,包括剑桥英语、雅思、托福和托业等考试。所有的老师都拥有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学位和专业证书,教学方式是通过作业、活动和课程项目来为学生提供练习使用英语和了解澳大利亚文化的机会。

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概况介绍 篇10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成立于19,是伦敦大学的一所研究生学院。该学院是全英最大的专门从事教育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学院,并且是全英国所有研究评审活动中唯一一所进入最高等级的教育学院。

地理概况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位于伦敦市中心,让学生有最好的机会接触多元的城市文化、感受世界一流的社交生活,并更能充分满足他们的购物欲。在学院的步行范围内,就可以到达举世闻名的娱乐中心伦敦西区。

学术优势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才华横溢的学生们来自社会各界,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开拓了许多教学活动,所开设的高等教育课程覆盖教育学的各个领域及相关社会科学和职业领域。它不仅有很多非全日制课程,而且现在开设的远程课程也日益增多。

学校主要的课程有:初等教育与早期儿童学、心理学与人类发展学、教育基础与政治学、语言文化与交流学、课程学习与评估、艺术与人文学、数学科学与技术、终生教育、国际发展等。

周边交通

学校交通十分便捷,附近就有好几个地铁站和主要的火车站,可以直达巴黎、布鲁塞尔和欧洲其他城市了。从学院附近搭火车到希思罗、盖特威克、卢顿和斯坦斯特德机场也非常方便,可以直接飞往英国和欧洲各大城市。

住宿信息

学院主要的学生宿舍John Adams Hall离学院只有3分钟的路程,宿舍的设施全新,洋溢着浓郁的国际氛围。

学生还可以选择住在Bedford Place和Woburn Square的膳食自理型公寓里,其中部分公寓还允许学生带一个孩子居住。Woburn Square优先安排研究式学生入住。

另外伦敦大学的跨学院学生宿舍面向伦敦大学的`全体学生。

学校设施

图书馆

学院图书馆在教育学研究方面的书籍刊物的数量居欧洲首位,拥有30多万册书籍和近两千种世界各地的刊物。此外该图书馆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料,包括电子刊物、完整的电子书籍和研究性数据库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参阅。

信息技术和计算机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计算机访问互联网,计算机上的一些文字处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工具包软件能帮助有专业需求的学生。校园里还设置了无线网络环境,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端口享有学院的信息技术服务;远程用户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相应的服务。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到联网驱动器问存储的个人文件和教材及订阅的电子刊物。

福利

学院有着很好的福利。福利服务部和伦敦大学学生会会帮助学生寻找学生宿舍和私人寓所。

商店

校园旁边就是著名的伦敦西区,这里云集着剧院、电影院、俱乐部、餐厅和形形色色的商店。大英博物和图书馆就在附近,其他名胜古迹和音乐、艺术、电影、设计、体育场馆及购物中心也距此不远。

兼职机会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搜索适合自己的兼职机会。

奖学金

邓迪大学全面概况 篇11

2018医学考研择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

院概况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前身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是一所具有九十多年历史和优良办学传统的高等医学院校。1914年由湖南育群学会与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创建,是我国创办较早的一所西医高等学校。90多年来,先后更名为湘雅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湖南医学院和湖南医科大学,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秉承“公勇勤慎,诚爱谦廉”“求真求确,必邃必专”的院训院风,造就了张孝骞、汤飞凡、谢少文、李振翩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医学专家,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盛誉。

湘雅医学院坚持“稳定规模,适当发展,提高质量和注重效益”的指导方针,确定了以研究生为重点、本科生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教育并重、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模式,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多功能的教育体系。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通读)教学名列前茅,2004年成为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科学研究在国内占有较高的学术地位。1994~2006年,全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741项,其中参加国家“863”高技术项目19项,973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13项,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项,获得多基因遗传性肿瘤多阶段发病过程转录组学规律及其分子机制研究等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8项。发表科研论文16169篇,出版学术专著362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88项,独创了“基因家族-候选疾病基因克隆”新方法,并于1998年成功地克隆了人类神经高频听力下降耳聋的疾病基因,实现了我国本土上克隆遗传性疾病基因零的突破。

学院现占地面积77万多平方米(不含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661231册,中外期刊141912册,为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中南地区中心馆和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咨询定点单位。三所附属医院共有编制病床3000余张,开放床位4000余张,年门诊量200多万人次,急诊20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7 余万人次。三所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其中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为全国“百佳”医院。另有8所临床学院和24个稳定的教学基地,为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该学院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十分活跃,与美国雅礼协会、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美中友好协会、世界卫生组织的关系不断发展,与美国、日本、西欧和非洲等25个国家、地区的学术交往日趋扩大加深,先后聘请了近100名外籍专家和教授来校任教,接待前来考察、讲学的外国专家学者1400余人次,1600人出国进修、讲学、科研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获各种资助千余万美元。

上一篇:日月潭教案下一篇:潮安上岗考试教育法规试题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