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精选9篇)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1
摘要: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对于大学本科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需要了解他们文章中所传达的思想, 语言是否准确生动, 还有文章的结构是否紧凑。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 探讨如何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真正地提高英语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英语写作,动机,训练模式
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通常分为读写课和听说课。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英语是为了交流思想。在生活和工作中, 拥有良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才能是好的沟通者。比如说当一个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在外企工作, 特别当这个公司有国际业务的时候, 他需要用英语去跟来自于外国的同事、客户谈话, 读英文版的合同和各种资料, 用英文写邮件、报告, 等等。所以听说读写密不可分, 在语言的训练中, 任何一方面的练习都可以提高语感, 丰富表达方式。大量的读、大量的听、大量的说都可以强化脑袋里面的英语信息, 很多表达方式在需要书面表达的时候就会自动地跳出来。我们的写作就会更地道、更丰富多彩。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主要着墨于讨论动机对于学习英语写作的影响, 以及怎样激发学生的动机。
一、大学英语写作教学通况
大学英语写作的目的是能用准确的语言、较丰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当前检验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通常是大学英语四级的作文。它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写出一定字数的文章。由于四级考试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心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种本来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手段在很多地方变成了英语写作的教学目标。平时设计的写作训练模式是为了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为了能达到高分的目的, 老师和学生都想出了很多的办法。例如, 通过背诵范文, 背诵大量的模版, 记住文章的结构和固定的句型, 写作的时候再根据作文的题目往框架里填内容。这种方法在教学中非常流行。通过这种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很多都是大同小异, 就像是流水线出来的产品。但是写作应该是一种个人的创作, 不同人写出的作品中, 我们应该看到有个性的思想, 有风格各异的表达方式。套模版的方法对于应付考试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特别是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长远来看这种写作训练模式会慢慢消除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创作之美。本来一门优美的、可以帮助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门的语言变成了一门枯燥的、需要死记硬背的科目。
二、写作动机的激发
在学习中动机是非常重要的, 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会事半功倍。英语学习也不例外。激发学习英语的动机的因素有多方面, 例如, 有的人觉得学习英语很有价值, 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这个世界, 欣赏外国的文化、历史、哲学思想、文学艺术;有的人觉得学习英语可以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 比如说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收入更高;有的人学习英语是为了应付考试, 能获得文凭。主动的恰当的动机能让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学习的效率也更高。
对于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来说, 是处于思考人生、关心社会的一个阶段, 对很多问题应该有个人的观点。如果让他们自由发挥的话, 文章怎么可能是千篇一律呢?但是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 学生是在用第二语言去练习写文章, 而且还是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绝不可能像运用本国语言那样洋洋洒洒。那么在学生外语水平有限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学生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是通过背诵模版的方式, 还是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呢?
1. 恰当地选题
为了探讨这一个问题, 我们以为首先从学生的写作动机着手。如果学生有强烈的动机去表达的话, 我们是不应该低估学生的能力的。首先, 动机是否强烈跟作文的话题有密切的联系。如果作文的题目跟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他们有话可写的时候, 学生的写作动机会更加强烈, 书面的表达会更加丰富。其实不单单写作是这样, 上过口语课的老师也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学生的表现欲跟话题很有联系。有些话题学生无话可说, 但是对于有些话题, 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 而且可以说得相当的好, 同学间还会有激烈的辩论。他们不但会陈述观点, 而且英语的词汇、语法都用得相当准确。所以恰当的选题会激发学生的动机。下面我们来尝试分析一个作文题目, 作文要求学生用30分钟写出约120字的文章。题目如下:
The Day My Classmate Fell Ill (or Got Injuried)
(1) 简单叙述一下这位同学生病 (或受伤) 的情况;
(2) 同学、老师和我是如何帮助他/她的;
(3) 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爱给我的感受是……
当学生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去构思这篇文章呢?难点之一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照顾生病同学的经验, 只好凭空想象, 编造故事了。如果不是真情实感的话, 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很有趣, 语言也不会真切。所以这个题目并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如果说需要学生写一篇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的文章的话, 其实可以找到很多更真实的素材。联系社会发生的事情, 比如说发生在四川的5·12地震, 学生们不是可以表达很多来自肺腑的言语吗?他们的感情不是会更加真实吗?所以当老师给学生布置作文的时候, 应该认真地斟酌题目。题目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动机;应该来自于他们熟悉的社会, 以及文化背景;应该和真实的生活和社会有联系;使得学生能通过文章表达他们的思想和个性。
2. 富有创意的练习模式
激发学生动机除了需要恰当的话题以外, 还需要有创意的练习模式。现在有些流行的方法是把四级作文的题型进行分析, 把他们归纳成很多的类型, 比如想象阐述型、问题对策型、观点对比型等。然后再编造固定的句型, 设计相应的模版, 学生再按照模版进行模仿练习。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英语的“八股文”, 大同小异。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 阅读起来也是趣味索然。这种方法的一个弊端是, 学生写作的动机不强, 老师批改的动机也不强。
创意的练习模式需要我们抛开这样的一些固定的模式框架。尽量让英语的写作跟我们的思想、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有这样一个写作题目:
Write A Letter to A Good Friend John Congratulating Him for His Admission to A Famous University
(1) 对朋友进入大学表示祝贺;
(2) 介绍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的异同;
(3) 对如何成功度过大学生活提出自己的建议。
如果把这个题目当成普通的作业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 学生会以通常动机强度来完成。但是如果稍做变通, 学生是有可能用比单单完成作业更强烈的动机来完成这项任务的。比如说可以把这项作业生活化, 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封真正的信给一个真实的朋友。把信写在真正的信纸上。写完以后还要装在信封里面, 把地址填好, 如果学生愿意的话还可以把它寄出去。这样做的话, 这个作业就和他们的生活相联起来, 学习的任务也变得有趣起来。从他们的信中我们可以真正看到他们的生活、他们思考的问题。由于这是一封真正的信, 学生也自然会更加注意词汇、语法的准确性和句型的丰富性。
3. 互动和反馈
在我们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时候, 还应该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文章是有读者的。当学生觉得他们所说的话有听众的时候, 他们的学习动机也会更强, 也会更注意他们写出的文章的质量。老师应该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之间有互相交流的机会。为了做到这一点, 在学生进行写作前, 可以腾出一些时间进行“热身”。具体的做法是老师可以就写作的题目进行课堂的讨论, 大家发表自己的观点, 进行充分的辩论, 集思广益, 然后再让学生回去进行写作。通过讨论, 学生的思维可以更加广阔, 写出的文章就会更有思辩性。由于课堂热身是用英文进行, 所以学生能够吸收更多的句型和表达方式。再加上课堂老师的点评, 学生执笔写作的时候, 已经储备了大量的信息, 有了很好的基础, 文章自然会更加流畅。老师在批改作文的时候, 除了批改语法、单词、句子等技术方面的东西以外, 还应该和学生在思想上进行交流, 或共鸣, 或探讨, 或商椎, 总之应该对作文的思想内容给予积极的反馈。事实上学生是很在意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论的, 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 这对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热情是很重要的。批改完作业以后, 为了使学生的作品拥有更广泛的“读者”, 还可以把他们的作文装订成一本小册子, 让学生传阅, 分享大家的作品, 提出自己的评论等。这样, 写作的过程充满了老师、同学之间的互动, 使一篇作业融入了更多的个人经验、集体的经验。由于有一个互相欣赏的过程, 学生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三、结语
以上我们所讨论了在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动机, 但并不是说动机提高以后学生就能马上写出很漂亮的文章, 毕竟他们是在用第二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当他们抛开模版进行写作时, 短期内有可能会犯比较多的技术上的错误, 因为正确的固定的句型可能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己的话。同时, 有时学生为了表达自己心里的看法, 会采取比较冒险的表达方法, 会尝试用比较复杂的句型来表达他们的思想, 因此就很容易产生用词、语法等方面的错误。这对于老师也是一种挑战, 老师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批改他们的作业。但是从长远来说,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热情, 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2
关键词:基本技能 双证型人才 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中国论文 职称论文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技能素质
摘 要:本文主要探索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中的基本技能教学。文章首先回顾过去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社会反馈信息,意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必要性。结合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讨论了实训内容的面向,项目选择的依据以及特色。目的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客观需要的大学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技能素质。
关键词:基本技能;双证型人才;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随着几年来教学的深化改革,大学生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教育已由过去的“精英”教育发展到“普及”教育。对社会而言,需求的是大量的基层应用型人才,特别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本科高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正在形成———加强技能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工程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改革及实践基地的建设,当今实践技能的培养,是必要的教学培养途径,又是面向大众化教学的一个具体措施。
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是在浙江省财政厅省属高校实验室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的支持下,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成为我校工程实践教学和工程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
一、技能教学的思考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和劳动部提出了“双证型”人才的概念,即今后大学生毕业时应具备有两个证书,一本是教育部颁发的学历证书,另一本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个大学生在学校里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工程技能上也应具备相应专业的中级水平,这是合乎情理的,双证型教育有利于“应用型”大学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客观需要的大学生,有利于学生就业。
回顾在学校里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情况。一般在实验上按指导书,完成各种操作,过后印象很浅,实验验证性多,自己动手制作少,涉及基本技能的更少;在实习方面,在企业生产线上只能看,不能动,更不能拆、装、修,并受实习单位的影响,很难保证有理想的效果;在课程设计环节,理论设计多,实践过程少。
另外,随着大学生面向基层数量的扩大,走向企业基层工作的机会增多,所以掌握基本的机电拆装,修理技能已是很普遍的现象,又是十分需要的。根据社会就业的反馈信息,我校大力建设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力图使学生在基本工程技能方面加强锻炼,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建设的依据
实训中心的建设必须保证功能齐全,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践基地,成为新技术开发与推广中心,成为教师培训场所,成为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训导中心。本中心主要遵循下面几个依据进行建设。
(一)根据学校总体目标,围绕浙江舟山的地方经济,以船、港、航地方企业机电设备为基本依据,确立实训的技术项目。
(二)面向工程、面向现场进行综合性的、接近实际的工程训练。让实践教学与现场接轨、与时代接轨,培养掌握现代技术、上手快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三)面向教学、面向科研,为教学实习实验和研究人员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平台。它不仅是学生课内实习实验的中心,也是学生课外实践、创新活动以及教师科研活动的中心。促进教师科研水平和学生
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面向社会、与社会技术培训相结合,始终反馈社会信息与要求。不仅为学生提供考证,为社会企业工程师继续教育提供培训,同时可以承担工程领域的产品生产、测试以及技术开发项目等。
三、技能教学内容选择
学校专业很多,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面向,但由于财力与人力的限制,学校不可能对每个专业有针对性的考虑,本着“代表性、通用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的原则,确立实训的技术项目应是基础与专业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机与电相结合的系统实体。以大多数工程专业共同的基础内容为主,我们主要选择了五个基础内容:基本电工电子实训,计算机维修实训,机械维修实训,冷库与空调系统实训,金工工艺实训。
在保证基木技能训练的前提下,我们注重专业技能、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强化专业内容,加强高、新技术技能的训练,以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加强数控加工等新内容方面的建设与改革。近年来,我们已投人300多万元用于购置加工中心、数控机床、数控铣床、数控线切割加工机床等数控设备,建立了数控实训室。同时围绕浙江舟山的地方经济,以船、港、航地方企业机电设备为基本依据,建立了船舶机电系统及拆装工艺实训室。这些设备的控制部分既有国产系统,也有先进的进口系统,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质上都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工程训练的需要。
四、中心建设的目标与特色
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不能建设成一般的实验室,应突出其自身的特色。不仅可以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还可以进行科技开发、科学研究等。我们把船舶机械维修实训部分作为一个特色项目来建设,建设成在省内属于专业性较强、实用性强,与海洋结合的基地,综观浙江高校现实情况,实训中心已建设成为省内先进水平。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在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一)自编实训教材
以实训技能为核心,结合大众化教育现状,编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具体操作性,理论通俗易懂的实训教材,目前我们已编写《电工工艺与船舶机电系统》《船机设备维修技术》《电子实训》《计算机维修技术》《制冷与空调系统实训》五本教材。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设备
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没有学生的参与建设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在建设当中,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作了大量的实验教学设备,如小系统有电梯随即叫唤控制系统,泵供水自动切换系统,水箱水位保持系统,铣床电气控制及行程往复控制,故障诊断调试装置等。工程技术实训中心有10多个小的系统是由同学兴趣小组组装的。现都投入教学,不仅为学校节约了设备经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创新制作活动
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了创新制作活动。平时只要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主选题,自己绘制图纸,自己制订加工方案,然后在老师帮助、指导和认可下,独立完成整个作品。在实践中,同学通过自己动手组装,无论在机械拆装,布线工艺,调试技术,故障排除等方面有较大提高。有的同学利用双休日,甚至晚上也投入到制作中,这些科技活动,在时间上不受限制,且多数安排在开学初学习相对轻松的阶段。近几年电子小组在校科技文化节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特别是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二次、全国二等奖一次、省二等奖二次、省三等奖二次的好成绩,这些成绩不仅扩大了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四)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近年来,社会对应用型的人才需求旺盛,尤其是懂工艺的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为此,我们与地方劳动保障部门联合,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目前已有268名学生参加了维修电工、船舶电工、无线电装接工、船舶钳工、船舶焊工、船舶维修工等级工培训,并考取了中、高级职业资格书,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敲门砖,受到同学的普遍欢迎。
(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突出海洋船舶特色
在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当中我们利用浙江省把舟山市列入省船舶重点工业基地的契机,紧密围绕浙江舟山的地方经济,以船、港、航
地方企业机电设备为基本依据,突出海洋船舶特色。哪怕是小系统,如泵供水自动切换系统、水箱水位保持系统、船舶系统等项目都与船、港等企业紧密相联系。工程技术实训中心的建设要结合地方经济,同时也要为地方服务。目前为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已为地方培训维修电工、船舶电工、无线电装接工、船舶钳工、船舶焊工、船舶维修工中、高级技术工人一千多人,并考取了相应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搞好培训与鉴定工作的同时,积极与企业技术能手接触,获得各种社会反馈信息,现工程技术实训中心已为舟山地区科技活动的交流场所,受到企业技术能手的普遍欢迎。
五、结束语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3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认识事物, 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 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作, 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更快的提高。
1. 写真情, 抒实感
让作文成为“真实的”写作, 成为学生书写心灵的园地, 联系社会的纽带。启发学生认识“我口说我心, 我笔写我志”,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锐的感受能力, 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 大家都很熟悉。车站里送儿子的事, 许多人都经历过, 一千多字的文章, 许多人也写过。可是朱先生就是在这短短的篇幅里, 把这件最最平常的事情写得催人泪下。究其原因不外乎“情真”, 父亲对儿子是真心关怀, 儿子对父亲是真情流露。有了真情, 感受自然流露。有时, 即使你的观点是肤浅的, 甚至是错误的, 但总比那些无病呻吟的文章读起来让人更易于接受。所以写作要有真情实感,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学会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去体验生活的真情趣, 你会发现你的眼界与心胸会随之宽广, 文章也会因此而更深刻。
比如我班一个同学在参加校运会1 500米赛后的一篇日记里, 是这样写的“以前老师为了鼓励我们做事要善始善终, 就会讲到‘行百里者, 半九十’, 当时对这句话很是不解:一百里的路程, 怎么走了九十里才是一半呢?在我这次参加了学校运动会1 500米比赛后, 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真谛。当时我很轻松地跑了大概1 000米之后, 还不时与观看加油的同学逗趣呢, 可就在最后冲刺的那两三百米路段时, 后面的运动员一个一个地赶超了我, 我有点慌了, 想要尽力地把他们追回来, 而我的双脚却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去了, 我好累啊, 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周围的同学们以及他们的加油声, 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模糊甚至有点缥缈起来。此时的我, 感觉身体已经不是自己的了, 我多想就此停下来, 只想躺着, 即使是地板上也有多舒服啊!此时此刻, 近在咫尺的冲刺线, 却离我是多么遥远啊!可是如果我现在停下来了, 我之前的努力付出不就付诸东流了吗?不行, 我要坚持下去, 潜意识让我不能就此放弃。坚持才能胜利, 我在暗暗给自己打气……最后, 我得了第四名。‘行百里者, 半九十’, 原来如此!”这就是真情, 这就是实感, 我们都有, 只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同时, 在作文指导课里让学生互相交流、构思, 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所写内容, 交流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事物的感受, 通过对生活认识或写作角度的交流,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作文指导课变成讲故事课、口头作文课, 增长学生所写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从而让学生写作时思路更开阔, 思维更敏捷, 材料把握得更精准。
2. 给学生成就感
让学生品尝作文成功的快乐以及成功的喜悦, 进而激发写作欲望。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学校, 在班级, 在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少不了学生的参与。学生参加这些活动, 当然都有所见所闻所感, 这些都是学生写作的好机会, 如学校组织的“艺术节”或“运动会”或参加什么公益活动等, 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 很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活动, 可以让学生撰写消息报道, 向学校广播室推荐, 以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同时, 还要经常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出学生的优秀习作, 供全班学生学习;每学期办一两份班报, 定期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 鼓励并指导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等。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泛的传播, 这对于启发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的事情, 从阅读中咱们可以领受人家的经验, 接触人家的心情;写作是发表的事情, 从写作咱们可以显示自己的经验, 吐露自己的心情。”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阅读得法, 写作能力随之增长。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有利于学生从读学写, 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 在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
我们常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就强调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阅读是吸收借鉴的过程, 更是感悟社会与人生的过程。《新课标》要求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 学生写作能力的差距, 就是阅读的差距, 也是感悟力的差距。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 互为因果的,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是很必要。
2. 寻找读写结合点, 拓宽训练途径
(1) 阅读教材, 学习教材写法。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课本里的每篇文章, 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出来的佳作, 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 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了解, 对事物的认识、感受, 把对课文感知的形象说出来, 让内部语言转化成外部语言。引导学生抓文章重点, 如何围绕中心思想, 用词造句, 布局谋篇。比如学习《我的空中楼阁》后, 我就让学生学习本篇课文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让学生同样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景物, 或者站在同一地点观察周围景物来做一篇小文, 效果不错。
(2) 以读悟写, 以写促读, 课外拓展, 形成能力。要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必须多读多写, 这是共识, 也是有效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 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读写的条件, 促其能力的提高。比如我在班级办了个“小图书馆”, 里面有多种读物, 供大家课余时间阅读。我每周都不定期地到学校图书馆或外面的图书馆去帮他们找书籍, 为我们的图书馆补充更新血液。同时也鼓励学生, 有看到的好书也推荐到我们的图书馆里。我们的图书馆从天文地理到花草鸟兽, 从历史人物到现代英雄, 从武侠小说到科幻探案等, 虽不能说包罗万象, 却也丰富多彩。在写作训练时, 让学生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 巩固读的效果, 让阅读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这样以读悟写, 以写促读, 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以良性循环, 形成能力。
为更好地做到读写结合, 背诵有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丰富写作知识,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 我们应十分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背诵的指导。 (1) 课内为主, 加强对背诵的指导、训练、评价。课堂上提出背诵任务, 教给记忆方法。 (2) 课外为辅, 以大量阅读为目的, 拓宽背诵内容。鼓励学生从健康的课外读物中摘抄好词、好句、好段、诗歌、童谣等作为背诵内容。 (3) 制定具体的背诵目标, 要求学生能背诵本学段该掌握的古诗、美词、篇章等。
阅读是学生积累素材和语言, 拓展思维, 进行个性化写作的重要途径。生活和阅读是写作的活水源头。实践证明, 凡是热爱生活, 善于阅读的学生, 作文都思路开阔, 文彩飞扬, 见解独到, 富有个性特点。
三、讲评修改
叶圣陶在作文教学中就很明确地提出, “自能读书, 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 不待老师改。”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 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 他认为“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人。我在作文教学中, 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 往往也采用一稿多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改的过程中, 准确把握文体的特点, 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得更快些。同时, 注重组织和引导学生提高自我评估能力, 品评鉴赏能力。郭思乐教授也说过“学生是教育对象, 更是教育资源”, 而我们老师则是挖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潜能的过程, 也正是这样的过程, 把老师们从堆积如山的作文中解放出来, 让学生为我们“减负”, 从而凸显“学大于教”的原则。
古人云:“教者, 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叶圣陶也曾说过“批改不是挑剔, 要多鼓励, 多指出优点”。有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态度积极, 则学生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因此, 对学生作文的评讲要正面激励, 让学生对以后的写作充满信心, 怀有热情。即使对一些文不对题的文章, 在指出他们的不足的同时, 也要尽量地找出表现他们智慧的一词一句, 加以鼓励。我深信, 教师批改时一句鼓励的话, 同学们交流时赞赏的眼神、热烈的掌声, 都可能成为激励他们努力提高写作能力的动力源泉。
提高英语写作窍门 篇4
Successful writing involves:
1. mastering the mechanics of letter formation;
2. mastering and obeying conventions of spelling and punctuation;
3. using the grammatical system to convey one’s intended meaning;
4. organizing content at the level of the paragraph and the complete text to reflect the given/new information and topic/comment structures;
5. polishing and revising one’s initial efforts;
6.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style for one’s audience.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5
写作是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 是学生语言输出的思维活动。小学作文指导要全面系统, 从结构安排到内容选材都需要技巧点拨,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的习惯。作文写作需要注重素材的积累, 这是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 但是积累是语言“输入”的过程, 需要经过优化整合, 条理清晰地“输出”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老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逐渐渗透写作技巧, 运用“点金之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作文结构需“点金”, 形式布局要美观
作文结构安排是外在的“形”, 框架设计赏心悦目必然能为作文提高档次。作文的结构安排要根据体裁特点而定, 并且要做到思路清晰、文从字顺。
1. 体裁结构要明确
小学生的作文体裁以记叙文为主, 在结构安排时最好按照记叙文六要素的需要而定。如果文章以写人为主, 文章就应该特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如果文章以写景为主, 文章就应该以大量的篇幅描绘景色。小学高年级还有说明文和议论文的训练, 老师在说明文指导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说明对象”为中心, 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进行叙述, 结构上要根据说明的次重点安排。议论文比较简单, 只要文章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就可以, 结构安排要紧凑, 前后联系要紧密。当然, 无论是哪种体裁的作文, 在写作时都要注意选用主要的表达方式, 切忌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一锅出, 最后文章成了“四不像”。结构乱搭, 互不通顺, 这是写作的大忌。小学作文, 字数要求不多, 只要能叙述清楚, 前后呼应, 重点突出就是符合要求的文章。
2. 行文思路要清晰
行文方式有很大的技巧, 比较普通的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展的顺序平铺直叙, 文章读来比较平淡, 但是比较稳妥。带有技巧性的行文思路有设置悬念式的倒叙、补充情节式的插叙, 使文章显得一波三折, 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但是在行文之前要理清思路, 如果在行文过程中乱了阵脚, 文章主题不明确, 最后找不到落脚点, 那就成了失败的文章。老师指导学生不妨在写作之前先根据思路列好提纲, 如何开篇激发兴趣, 如何结尾点明主旨, 中间运用什么方法叙述过程, 这样在写作时就不会写乱。经过一段时间的提纲训练, 学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写作思维模式, 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二、内容选材需“点金”, 主题情感要积极
内容决定形式, 可以说选材决定了作文的成败。选材首先要积极向上, 反映的是良好的社会风气, 催人奋进的情感意识, 让读者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选材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新颖, 可以是推陈出新, 也可以是独特视角。
1. 真实积极彰显正能量
选材要真实, 这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所有的作文题目都要求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也只有选择真实的材料, 学生才有话说, 才能有亲身体验。[1]虽然文学创作可以有虚构的成分, 但是一定要有原型, 否则靠大话、空话堆砌出来的文章没有任何味道。如有半命题作文“我和妈妈一起”, 学生按要求补全题目就可以行文了。我和妈妈一起做过的事情太多了, 只要选取其中一件, 表现母子/母女情深的事情就可以。有个学生写的是“我和妈妈一起看月亮”, 也是不错的选材, 但是一读文章就知是虚假的。文章写的是“除夕夜”的事, 吃完年夜饭和妈妈一起看月亮。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 除夕夜在哪儿看的月亮呢?只这一句批语就可以揭穿材料的虚假性。这样编造的文章又如何感人呢?
选材还要注意积极性, 让读者从文中能感受到正能量, 这样可以提升文章的感点, 透过文章还可以读出作者内心的单纯和善良。但是很多学生为了新颖, 在选材时总是独出心裁, 以至于影响了文章的积极意义。如作文题目:“第一次”,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补充题目就可以确定主题。有个学生写的是“第一次打架”, 虽然描写细腻, 感情充沛, 也符合题目要求, 但是“打架”总不是好事, 文章分数肯定不高。所以, 主题的确定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注意材料内容的积极性。
2. 选材别致点燃新亮点
一篇上乘的文章必然要有足够的新意, 也就是与众不同。从外在形式到内容选材都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起码文中要有一二处的亮点, 吸引读者的眼球。现在的学生, 如果写“我的妈妈”, 仍然会写“雨夜发烧, 妈妈背着去医院”的事。这已经是“陈年老材”了, 学生还用得不亦乐乎。学生一写与妈妈有关的事, 就觉得无话可说, 原因是“太熟悉了”。熟悉的“妈妈”长什么样、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都记不起来了。这就是典型的不会观察, 从来没有用心与“妈妈”交流过。学生眼中无物又如何有新颖的材料呢?所以, 选材要新就必须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 随时观察, 随时思考, 随时感悟。平时的写作训练中, 老师要引导学生用新的视角去观察、体验, 联系生活实际, 多角度思考问题, 发散思维, 想别人想不到的问题, 经过优化整合进行书面表达, 从而构思谋篇。
当然, 形式上的创新对小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一篇文章400字左右, 无法切割。形式上最多的就是“题记”, 但是如果大家都用也就不够新颖了。再有就是“书信体”, 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这需要学生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提高。
三、段落安排需“点金”, 详略得当显重点
段落安排不同于结构, 段落安排是包含内容表达在内的写作技巧。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老师也会让学生发现段落特点, 详略如何安排。详略安排必须大刀阔斧, 因为篇幅有限, 所以要去粗取精, 开头结尾要精心设计。
1. 凤头豹尾抢眼球
文章往往胜在“开头”, 只有开头部分“出彩”, 读者才有愿意继续阅读的欲望, 所以老师一直强调文章的开头要有“震撼”力量, 要瞬间抓住作者的心灵。小学作文的开头最好是简洁明快型, 开篇就要亮出自己的写作主题, 老师在指导时要遵循这个原则。然后再指导如何开篇的技巧, 如运用修辞法、引用诗词名句法、先声夺人法、环境描写烘托法等, 用较少的篇幅书写最精彩的开头。如以“秋天”为话题的作文, 一个学生的文章开头:“秋总是那么多情, 不舍与‘夏’的分别, 心血来潮时还要邀请‘夏’来叙叙旧, 所以中午的骄阳还是火辣辣的……”非常形象地描写了“秋老虎”的肆虐, 生动有趣, 使文章增添亮色。
文章结尾要收束有力, 俗称“豹尾”。有力的收尾或是卒章显志, 或是回味无穷, 要让读者有所思。小学生作文结尾指导主要是掌握与文章的开头相呼应, 或者是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可以使文章显得浑然一体, 结构紧凑。篇末点题可以使中心突出, 主题明确。当然, 结尾也要简洁明了, 干净利索。
2. 虎背熊腰更充实
做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主要精力要放在中心事件的组织叙述中。充实是必要的, 但是并非充实就要篇幅够长。叙述太过啰唆也是作文诟病之一, 所谓“虎背熊腰”要字字珠玑, 详略恰到好处。在叙事时要把握中心事件, 写清前因后果, 主要提炼事件中透出的主题。很多学生为了凑字数会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往文中塞, 或者在叙述中会用到“我说……, 他说……, 我又说……, 他又说……”这样的句式, 整篇文章非常琐碎, 啰啰唆唆、不知所云。
中心事件的叙述要简洁, 重点要放在由事件而生发的感悟和看法上。如“一件有意义的事”, 重点要突出“有意义”, 事件的选择和叙述只讲关键的地方, 深挖事件蕴含的意义, 感悟自己的认识, 从而充实文章内容, 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四、词句表达需“点金”, 描写生动添文采
文章的框架结构设计好, 并选择恰当的材料, 剩下的就是表达技巧的点拨了,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为文章增添光彩。语言的锤炼可以为文章提高“颜值”, 使文章更加赏心悦目。
1. 表达方式齐上阵
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避免文章的单调, 通常小学作文运用较多的是记叙、描写和抒情, 如果只有叙述一种表达方式, 文章就会显得干干巴巴没有味道。加上一二笔生动的描写, 文章犹如微风起皱, 荡起涟漪, 字里行间再透出浓浓的深情, 文章肯定吸引人。老师还要教给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像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是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最多的修辞手法, 运用也比较熟练, 关键是学生要有运用的意识。很多时候, 老师提醒学生运用时, 学生也反映会用, 只是在写作时忘了。其实还是没有意识, 没有形成习惯。
老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时要强化表现手法的运用, 每次习作练习强化训练一个方面, 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烘托和情景交融等, 通过单方面训练巩固技能, 然后在习作训练中优化整合, 最终融合在文章中, 为文章增添一抹亮色。如写“秋天”的作文, “树梢的叶子随着秋风, 不停地飘啊飘, 最终飘向大地”。老师在旁边批阅:加上修辞试一试。修改为“树梢的叶子在秋风的邀请下, 在空中跳起了交谊舞, 一片片像来自天国的蝶, 轻轻吻向大地母亲”。很明显, 用上修辞的修改稿表达效果更胜一筹, 描绘出秋叶的轻盈多彩和多情。
2. 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章词句的描写是对文章的“包装”, 其原则是“运用有度, 于法自然”。所谓“过犹不及”, 老师在指导时要注意适当, 没有修饰太平淡, 但如果过分修饰则成了哗众取宠。[2]语言的润色是为突出文章内容服务的, 不可喧宾夺主。如果整篇文章都是华丽辞藻的堆砌, 也会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 而且文章过分华丽还会掩盖文章本色。老师在指导学生描写时, 可以抓住一二个点, 由点到面进行辐射, 语言的运用要适度, 不可太夸张。“淡妆”也好, “浓抹”也好, 需要达到“相宜”的程度。
另外, 小学生的语言要充满稚气, 语言运用要自然得体, 切不可模仿大人语言装成熟。儿童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活动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人物描写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 自然而然书写成文, 让读者感觉是浑然天成的佳作。
结语
总之, 作文教学需要老师系统指导, 从落笔的每一处讲解技法, 教给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 并不断提高创新。所谓“点金术”, 需要学生融会贯通写作技法的精髓, 做好结构安排、精妙选材、详略得当、生动表达, 实现观察积累后的高水平“输出”。文章贵在真实自然, 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遵循儿童观察视角, 在儿童认知基础上逐步提高其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吕婷.模仿到创新:作文教学的现实与实现[J].江西教育, 2015 (11) .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6
一、在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合理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还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和技巧,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从而指导写作实践。阅读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阅读好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课本上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素材,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加大阅读数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一是要把课文读熟读懂,弄清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意图的,切不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二是要养成动笔的习惯。阅读时,不仅要及时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精彩感人的片段记录下来,还要写读书心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二、以写促读
叶圣陶曾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做到以读促写。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得怎样,在多大程度上能应用?这就要通过写作文来检验。如在写作过程中,想用一些句子,可写出来又觉得不通顺,而那些习惯好的学生会自己读一读,通过读来感悟,最终恰当地使用词语,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增强大有帮助。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得到了提高,写作能力也不断增强。
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学生的写作只能先从读书开始,读与写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密切结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是要加强阅读教学,二是要强化读与写的联系,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有《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课文。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习作要求是:先说说自己最想说什么动物,可以说它的外形、脾气,也可以讲它怎样进食、嬉戏、休息等。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具体地写出它们的特点,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显然,这样编排将读与写紧密地联系起来,以读学写应该是本单元的思路。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篇7
近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理论被引入语言教学领域,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学习心理和学习过程的研究, 对于教学过程, 尤其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却鲜有研究。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拟从认知的角度阐述教学这一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并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探讨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对外语教师全面素质的再认识
历史上, 由于语言教学的内容为语言, 因此认为“任何一个会讲这门语言的人都可以教”的观点并不在少数, 教语言的技艺被看做是靠“专家” (优秀教师) 的传授一代一代流传下来。而另一派观点则认为, 语言教师应学习理论家发展的理论及他们的研究成果, 并将掌握的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使其教学“尽可能地与这些理论保持一致”。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忽略了对语言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关注, 忽略了教是一种强烈的“认知行为”, 它需要教师用很强的认知能力去应对它。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Widdowson强调指出, 教师应该理解理论原则和教学实践的关系, 在长期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检验理论。教师开始被认为有能力调查和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 理解课堂教学实践所依据的理论原则, 并对这些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修正, 以完善对教学的理解。
理解什么是教学, 是更好地阐述什么是外语教师的全面素质的基础。Freeman认为教学首先包括知识 (knowledge) 、技能 (skills) 、态度 (attitude) 和悟觉意识 (awareness) 。知识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所教授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方式、语言水平及教学所处的社会文化的背景等。技能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授课行为、课堂管理和处理教材等。Freeman认为除了知识和技能以外, 态度和悟觉意识是教学中最根本的中心。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自己、教学活动和教与学过程中的学生的立场”。教师对待自己的态度影响到他在课堂上的表现, 而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又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因此, 态度作为教学中的一种变体, 一个涉及人的情感的因素, 是至关重要的。而使知识、技能及态度三者更好地相互影响与融合的因素是悟觉意识。悟觉意识是指人们识别和调节给予事物的注意力, 它帮助人们充分认识自己的环境并采取具体相应的行动。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拥有多少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得当及自己对待教与学的态度是否富有成效, 并由此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探究, 以更有效地促进教学。由此可见, 悟觉意识帮助教师意识到他们拥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并促使教师融会贯通这些重要的因素, 主客观上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我们知道教学是流动的, 充满了无数复杂的变化因素, 它需要教师灵活面对教学中出现无数难以预料的变化, 并有机和灵活地运用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对这些变化进行分析, 作出判断和做出决定, 这个做出决定 (decision-making) 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因此, Freeman定义语言教学为一个“建筑于知识、技能、态度和悟觉意识基础之上的做出决定的过程”。Freema n关于教学的定义说明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认知行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它不仅仅是运用教学技巧的机械活动。教师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做出的决定不是一个短期的、一蹴而就的行为, 它不仅意味着教师在知识和技能上的变化, 还有态度和悟觉意识的变化。
基于对教学的这一理解, 决定外语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及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全面素质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 (包括语言水平和技能、语言理论水平以及外语教学理论水平) 、二是外语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三是较高的人品修养和令人愉快的个性特征。
三、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 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就教师方面而言, 主要表现在科研薄弱、教学观念没有更新和教学能力欠缺等方面。下面笔者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 科研。科研能力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师诸项素质中的弱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 现有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都是由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出来的, 因而在学科和跨学科知识结构方面难免先天不足。其二, 由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等原因, 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平时缺乏科研意识, 搞科研多是为了评职称, 涨工资。其三, 大学英语教师长期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 缺乏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 尤其是近几年高校扩招后, 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2) 教学观念。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培养学生“能用英语交流信息”, 遗憾的是,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中从事公共外语教学的教师大多仍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或结构分析法模式, 偏重语言形式的分析与操练, 忽视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多年来一直陷于应试教育的旋涡, 一方面与教师观念的落后也有直接的关系。
(3) 教学能力。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欠缺主要反映在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不强。实事求是地说, 造成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教师一方来说, 教师的语言基本功 (包括听、说、读、学、译等各项技能以及较强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宽广的知识 (包括英美文化及各方面的背景知识) 、相关的专业知识 (教育心理学、英语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和一定的表演能力) 以及较高的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及文化素质) 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提高教师全面素质, 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大学英语师资问题关系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教改要取得成效, 外语教学要跃上一个台阶, 教师是关键。因此, 如果不考虑对英语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就成了一句空话。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笔者认为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英语水平和技能对以英语为工具的大学英语教师来说, 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要有强烈的学习意识, 二是要坚持不懈地阅读原版的英语书籍、报刊;参加各类学习班;通过多跟外籍人士交流或在同事之间成立口语学习小组来提高口语能力等等。
(2) 更新教学观念, 增强创新意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智能结构、观念结构等, 改变教学观念, 运用正确的心理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对语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 帮助其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 在教学中多法结合,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与氛围, 从实用角度使学生多听、多说、多参与教学活动, 最大限度地运用英语语言及文化知识。
(3) 增强发展专业能力的主观能动性。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已认识到教师除了具有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能力, 如理解本学科的知识和结构, 掌握必要的教学技能之外, 还必须具有扩展了的专业能力 (exte nd e d p rofe s s iona lis m) , 即通过较系统的自我研究, 通过研究别的教师和通过课堂研究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 实现专业上的自我提升。发轫于北美大陆的以教师发展为基础的反思性教学 (reflective te a c hing) 被认为是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 很值得广大教师借鉴。
(4) 从实际出发, 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将科研与教学结合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科研应是有目的的科研, 应紧密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 从中发现问题, 使教学成为科研的先导和研究对象, 使科研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同时使科研进程在实践中得以总结概括, 并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5) 加强品德修养, 弘扬教师个性。当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挑战, 需要大学英语教师采用新观念、新方法的时候, 仅将大学英语教学看成其谋生手段的教师是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需要的。此外, 教师的职责除了教书, 更在育人。所以优秀英语教师的素质还表现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把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融入英语教学, 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健康人生观, 价值观和道德观。
结语:随着科教事业的不断进步和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升, 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标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也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因此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呼吁, 在希望与困难同在,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 应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素质, 采取一切措施加大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 以适应未来国际形势的变化, 促进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Senchuk, P.The Polymorphous charact er of t eaching[J].Educat ional Theory, 1984 (34) .
[2]Richards J.Beyond Training[M].Cambridge:Cam bridge Universit y Press, 1998.
[3]杨忠, 张绍杰, 谢江巍.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J].外语教学, 2001 (6) .
分组教学,全面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篇8
一、在调查了解摸清底细的基础上分组
由于每个学生在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上存在着差异, 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墨守成规, 这就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初一劲头十足、初二情绪低落、初三放弃不学”的局面。到了初三, 英语教师面对众多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且对英语失去学习信心的学生, 真是弃之不忍, 教之无策。只好课上教好生, 课下抓差生, 加班加点, 辛苦之极却事倍功半。如何摆脱这样困境, 变被动为主动?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于是我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进行探索。既然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那么只采用面对少数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是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主渠道, 如果把大多数中差学生排除在外, 势必造成课上损失课下补的恶性循环。分组教学是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将学生分成人数大约均等的若干小组,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 面对这种形式教学可使各组学生在45分钟内各有所获, 逐步达到人人达纲、整体提高的目的。 (1) 先摸底, 后分组。分组之前, 教师对全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英语知识究竟掌握多少, 实际运用能力有多高, 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如何;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 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2011年8月, 我接了初三二班后, 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 对学生逐一做了认真细致的分析。从上学期期末成绩看, 该班56名学生, 英语总分与及格率均为全年级之末。各分数段情况如下:81分以上3人;70~79分12人, 60~69分17人, 60分以下24人。两极分化相当严重。大多数学生认为基础没打好, 提高英语成绩无望, 不如从其他几门学科上弥补英语的不足, 已开始放弃英语学习。摸清底子后,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分组教学计划。我把56名学生按上学期英语考试成绩分为A, B, C三组。A组由69分以下的24名学生组成, B组由17名中等学生组成, C组由l5名70分以上的学生组成。为什么把学习最差的编为A组?我的想法是, 评定成绩A为最高等, A是26个字母之首, A又是最常见的重要符号。在我的心目中, A组最差又是最重要的, 在他人眼里, A组不易想到差生组, 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削弱他们的逆反心理, 在感情上容易接受。 (2) 实行组间互帮互学。我把该班分成三组后, 继而建立了C组, 帮A, B组的个人承包责任制, 即由C组或B组的一个学生帮助A组或B组的两个学生, 看谁能尽快将自己所负责的两个成员拉入C组和B组中。建立这种承包制的依据是———合作学习理论。 (3) 实行动态组合。分组后, 各组成员并不是一成不变。每隔一段时间, 经过达标检测分析后, 各组成员间个别调整。如将A组个别学生调到B组, 将B组学生调到C组。由于调整是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进行的, 增强了差生进步的信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针对差生实际实行目标激励
在实施分组教学的同时, 通过搞活动, 开座谈会等形式, 给差生以充分展示进步的机会, 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树立学习信心是教学活动的心理准备工作, 要变信心为行动则需要有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地运用目标激励的作用, 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当学生在困难面前退缩时, 我就用奋斗目标激励他们, 使他们重新鼓起奋发向上的勇气, 向着目标努力。
三、分组教学, 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分组教学
教师最难处理的就是如何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内,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容易, 但教室只有一个, 教师只有一人, 如何处理好分组讲解、分组练习与重点讲解、具体练习的关系就不容易了。处理不好, 就会造成课堂失控, 产生新的分化。我在处理上述问题时, 始终把握住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本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练什么,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训练等。通常我的做法是:先为A组讲练, 在A组听讲的同时, 安排B组与C组做练习。B组练习内容是我课前设计好的, 学生练什么, 练多少都做好时间和数量上的规定。C组学生以自练为主, 允许他们超前做题, 也允许他们选择多种练习册自练, 对C组学生的练习内容我只做一点规定, 就是每个学生必须练习阅读与理解。采取这种安排的好处是, A组与B组同学的练习量与内容完全控制在教师手中, 教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查讲练内容, 直至学生练会为止。而对C组学生则采取开放式、自学式与问答式的练习方法。因为C组是由班上英语学习相对好一些, 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的, 所以他们的学习目的较明确,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的自觉性较强, 他们对自己做练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大部分能通过同学间的相互帮助与讨论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 也能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找老师询问。当为A组同学讲练完毕后, 就安排A组学生做达标练习, 下课后收上来批阅。在A组学生做练习的同时, 我就为B组学生订正他们刚刚做完的练习,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为B组学生讲练。我把这种分组讲练的教学形式概括为“A组先讲后练、B组先练后讲、C组自练解答”的模式。如此教学, 就会使虽是坐在同一教室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说, 动手写, 达到既照顾到不同学生, 分类指导, 又能省时高效, 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实践证明分组教学, 提高了差生的学习成绩, 扭转了两极分化的局面, 大面积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
英语教学中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篇9
关键词:英语教学,德育教育,美学教育,心理素质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是英语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在英语教学中要广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千万宠爱于一身,自我意识较强,行为散漫,不懂得关心别人,爱护别人。面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如,在一些节日,像Mother’s Day、Father’s Day、Teachers’Day引导学生制作贺卡,并写上祝福语“Happy Teachers’Day!”“I love you, Mum!”“You are the best father in the world!”给学生讲母亲节、父亲节的来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爱父母、爱社会、爱国家;促使他们形成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情感品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更好地汲取情感素养的精华,促进其情感品质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由此在情境表演中养成讲礼貌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让学生英语标语、广告词和海报中培养情感和道德品质。如,禁烟广告“No Smoking!”让学生明白吸烟的危害。又如,奥运精神“Faster Higher Stronger”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爱国热情。这样,英语课堂就成了很有影响力的德育培养环境,从而与学校一起担负起道德教育的重任。
二、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中职生大多是在升高中时分数不够,就业无门的情况下进入中专的。不少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换,就必须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英语做为语言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重视双基而忽视学生心理。学生由于学习不佳而有损自尊时,英语便成了他们迈不过的一道“坎”;学生会失去自信心,甚至厌学,长期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应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遣学生心中的种种压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职生思维活跃,创造性强,有较强的表现欲。在课堂上可以抽出时间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些英语小品和话剧。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的方式,增强趣味性。如在英语课的前奏阶段,通过击鼓传花的方式,让选定的同学上台表演。举办“超级女生”、“超级男生”演唱会,使展示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参与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既培养了表演能力和胆量,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激发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努力实践现代化社会所提倡的人性化教学方式。创造课堂中真实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从情感上获得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英语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欣赏美、感受美,并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就成了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达到美育的目的,教师要抓住主阵地——课堂。优化课堂结构,点滴渗透。
1. 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教师教态要美、语言要美要实现美学教育
首先要增加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修养。英语教师必须集语言、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身,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带动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使英语课充满阳光。教师的板书要美,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色彩图形清晰和谐,形式美观。教师的语言要美,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除了口语流利外,还要学点“洋腔洋调”,听起来像外国人的韵味会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到美。一个语言风趣,有幽默感的老师会使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活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2. 学生是美的实践者,英语教师要努力寻找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美的体验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英语学习过程。比如:用美丽的图片把教室变成富有“洋”味的“English corner”;用美妙的音乐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 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在优美的韵律中,在欢快轻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吟诵他们所学的诗歌、韵文;还可根据教材内容选些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使学生在音乐美的熏陶中掌握新知识、新内容。
四、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职业教育要担负起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的责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创新精神体现在英语教学中。可以从贴身生活事例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英语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从问题出发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猜想,感受英语的趣味性;可以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如果教师经常鼓励学生大胆打破传统看法,不满足于“众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多问几个为什么,那么思维敏捷的学生就会活跃起来,其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就会得到培养和锻炼。
总之,英语教学在职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只要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把德育、美育、培养创新精神渗透在日常教学中,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鸿章.中国外语—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改革的认识和实践.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3月
[2]舒白梅, 陈佑林.外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王振亚.语言与文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全面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推荐阅读:
提高全面素质10-07
全面提高女职工整体素质07-28
打造全能热键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08-10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06-02
第十三章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09-01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营造诚信社会氛围11-17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08-26
全面加强医院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07-03
以活动为载体全面提高学校管理水平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