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课改方向,创新育人理念——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精选2篇)
坚定课改方向,创新育人理念——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 篇1
坚定课改方向,创新育人理念,提升教育教学发展正能量
——重庆市南川区某某中学校课程建设课堂改革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区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南川教发“2013”27号,以下简称‚27号文件‛)犹如一场春风给沉寂多年的教育带来一股浓浓春意,同时也给深入推进课改中的书院人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在三年课改努力的基础上,某某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用满腔的人情,科学的态度认真贯彻区教委‚27号文件‛精神,坚持‚明德弘道、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抓住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两条主线,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课改之路。现将我校课改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得力,保证课改推进有序化
(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常务副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各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课改领导小组,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形成了课改的合力。
(二)是行政领导率先垂范,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课改理念。在课改中,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积极投身课程改革第一线,通过认真听课,充分了解课改实施的进展、动态和问题,获得课程改革的第一手资料,认真制定课改计划和实施方案;通过评课、召开座谈会、研讨会等方式积极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优越的实施环境。
(三)是认真制定相关方案。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对新课程改革方案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制定了《某某中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实施规划》、《某某中学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实施方案》、《课改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等。
(四)是加强宣传,营造课改氛围。先后在行政会、教职工会、教研组会和年级会议上学习领会区教委27号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课改,要求全体教职工‚人人关心课改、人人支持课改、人人参与课改‛。
二、加大投入,完善课改经费保障机制化
课改以来,学校把课改经费的投入纳入全年预算,统筹安排各项费用。在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为每位教师配齐笔记本电脑,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等设施,增加了新的教学仪器、图书;争取资金20万元,完善‚六大功能室‛建设,配齐教学器材;建立并完善了某某中学国家课程导学案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资源容量达40G;每年筹集经费10万元,及时更换‚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强力推进教师多媒体教学,投影仪使用达80000小时;开辟专题网页,提倡学生网上走课和选课制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课程建设。建立课改专项经费报账制度,鼓励教师参加课改培训,课改培训费用实施全额报销制度,2012—2013学,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达200余人次,提供经费鼓励教师购买相关参考资料与课改理论书籍,相关书籍达到1000册。同时学校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加大对课改工
作的奖励,对课题研究的奖励、对各级获奖论文的奖励及对课改中的先进个人、教研组进行奖励等。
三、课堂改革,催生教育教学高效化
学校从2011年5月起,全面实施‚‘导•学•练’互助教学‛新课堂教学模式,把打造高效课堂,创建重庆南部特色名校定位学校发展目标,将卓越课堂模式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将学校课堂改革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点,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2012年,我校荣获南川区‚课堂改革先锋学校称号‛。
2012—2013学,学校根据重庆市教委和区教委的要求,结合学校的课堂改革,拟定卓越课堂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导•学•练’互助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以‚班班通‛为平台,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通过骨干引领,帮带措施,教师完全熟知该模式,教师使用率达到100%;本,学校通过自行组织新课程、新课堂培训,论坛交流活动,开展示范课,课堂教学论文平评选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改革理论水平。同时,学校积极研究制定课堂教学评价细则,落实课堂教学改革评价过程管理,召开专题教学工作会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专项评优表彰。本学,我校教师运用此模式参加全区基本功大赛和学科优质课竞赛的老师均获一等奖,说明我校的课堂改革已经得到本校教师和专家的认可。
四、课程建设,催生学生成长内涵化
我校实施课程建设以来,秉承‚书院文脉,润泽后生‛的文化理念,确立‚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机制,实行校长指导
下的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制,‚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三级管理目标责任制。
(一)校本课程多元化、精品化。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对全校课程开发与开设、课时设定、综合素质测评等进行研究与部署。依托学校、学生和教师特点,找准课程开发项目与立足点,以‚书院文化‛‚书院礼仪‛‚书院文明‛等为专题开发校本课程,开发了语文阅读学习校本教材《书香脉院》,七年级新生入学教育校本教材《书院启航》,体艺卫校本教材《三合一大课间操》与《书院大合唱》。创新课程开发方式,通过项目委托、项目申领、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及时总结经验,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二)课程辅助全员化。我校认真落实区教委‚27号文件‛,以教师的全员化指导,学生的全员化参与为原则,落实课程辅助活动的时间、辅导教师和内容,创新课程辅助活动的形式。每天下午第三节课,体育老师开展以开展球类、田径、体操等为主要内容的阳光体育活动;语文老师开展以文艺欣赏、播音主持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音乐老师以琴、歌、舞、剧训练和演出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美术老师以书、画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数学老师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科学老师以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普讲座、科学考察、科技竞赛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与手工活动; 思品老师以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会小调查及家务劳动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课程活动多样化。我校坚持‚明德弘道、成己达人‛的办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
上的各类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坚持自主选择和鼓励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实效性原则、课程辅助活动与兴趣小组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科组为单位,构建了播音主持、数学活动、影视欣赏、国际时事、乒乓球七大兴趣小组;社团在团委的引导下,推出了演讲社、文学社、书画社、棋牌社、舞蹈社、篮球社等六大社团,通过定课程、定活动时间、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定辅导教师等‚五定‛原则,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逐渐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亮丽窗口。
五、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化
学校本着‚人人参与、人人运动、人人探索、人人创造、人人发展‛的思想,在‚体育强健民族、科技畅想未来、艺术点缀生活、激情点燃希望‛理念支撑下,制定‚1+5‛‚2+2‛项目实施工作方案,落实学生项目选择,全面启动‚1+5‛‚2+2‛项目实施工作,将过程材料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学校以可操作性为前提,充实‚1+5‛‚2+2‛项目内容,先后出台乒乓球、篮球、大合唱、文学社、播音与主持、书画等项目活动方案,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主选择为前提,教师根据人数和场地等客观条件进行适当引导。教导处加大对特色项目考核力度,坚持做到活动项目、活动时间、指导教师、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五落实‛,课程辅助活动、阳光体育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科技手工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六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保证活动时间,丰富课程辅助活动内容与形式。积极探究新的有效的多元的评价机制,制定《某某中学校学生‚1+5‛‚2+2‛项目评价细则》,明确各项成绩的标准,体现评价的‚全员性、过程性、激励性、客观性‛,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对项目的兴趣。
六、科研引领,推进课改发展纵深化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水平线,教科研的含金量决定课改的水准。‛一直以来,我校坚持以课题为牵动,全力实施‚科研育师‛、‚科研强校‛、‚科研兴教‛的策略,瞄准教育发展趋势,加大课改的力度,依托现代化教学手段,创办优质教育,促进学校发展。在2012—2013学中,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建立深化课改的培训机制,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机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建立保障课改的督导机制和评价机制,科研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项课堂改革专项课题获得区级立项,语文、化学、英语等3项课堂改革小课题获得区级立项,各学科教师共发表课改相关论文38篇,其中重庆市级一等奖3篇,二等奖、三等奖9篇。
几年来,某某中学在区教委的关心支持下,课改走过了一段段艰难的路程,留下了一个个沉甸甸的脚印,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2—2013学中,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合格率与体制健康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综合素质合格率达99%,初升高比例达92.5%,2013年中考取得了全区同类学校各学科均领先,上南川中学分数线67人,上重庆市重点中学分数线153人,全区前50名占6人的好成绩,赢得了上级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和社会的好评。校连续多年获南川区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一等奖和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定课改的方向,创新育人的理念,必定能够为南川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酝酿更多正能量。
坚定课改方向,创新育人理念——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 篇2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改革 创新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满堂灌”,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将结合政治学科特点和教学实例,从教师导入新课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索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结尾的方法等三方面初步探讨在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方法。
一、灵活采用多种导入法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别致的导入能很快抓住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因此,导入方式的设计应求新、求思、求活。但是,政治课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灵活采用其中一、两种方法。
1、引经据典导入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感性直观、具有典型性的寓言故事、成语典故、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名言等导入教学,可使枯燥问题趣味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明化、深刻问题通俗化,特别容易吸引学生,引发学生思考。
2、小组辩论法。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枯燥乏味,怎样使学生能辨明真伪,准确记忆,甚至留下深刻的印象呢?其实对这类问题,教师让学生自由组合,分组辩论,许多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在辩论前,首先要求学生共同讨论,拟出小组所持观点的依据。在辩论过程中必须是在对方陈述结束后,再提出新的反驳意见或补充发言。当然在小组辩论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辩论指导。
3、知识竞赛法。根据学生通常具有好胜心的特点,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知识竞赛,或抢答或必答,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政治教学改革中的契机
1、高中政治教材改革。
长期以来,由于中学政治课程理论研究薄弱,课程实践中不能较好地处理课程、社会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以及课程内部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突出的问题是课程结构单一,课程内容脱离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80年代初以来,虽经几次尝试,但变革幅度还不够大,效果也不尽理想,不能更好地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课程结构是课程理论的要求,也是中学政治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与过去的教材相比较,新教材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作了大幅度的调整,更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更能体现向素质、能力培养转轨,更具有可操作性。
2、高考改革。高考可以说是中学学科教学的一个强有力的指挥棒,综观近两年的综合卷(小综合),我们可以发现试卷既较好地体现了“减负”精神,又在综合、能力、创新,关注社会,关注现实,使用知识的基础性,试题的高立意、高思维、前瞻性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素质性”,可以肯定地说以后高考的综合卷(大综合)这一特色将更加鲜明。
三、课堂教学
1、培养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实中,学生对于政治课的看法其实也是相当落伍的,他们认为政治课比较枯燥,考试也只要背背就行了,所以对于政治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其实,我们把政治课上得生动有趣可能要比其他学科更容易些,因为政治课涉及面相当广泛,不管是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它的知识含量和时代特征都相当突出,学生本身也需要这些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兴趣,一切都是空谈,所以我认为,在政治课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兴趣。
2、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态度受教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X模式下的政治课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已形成共识。我认为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喜欢任课教师,认为教师对他们热情且有很高的教学水平,那么学生就会喜爱他所教的这门课,乐意接受他所讲授的课程,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注重理论联系现实。政治课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即要求动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去了解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去分析国内外的社会热点,从而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利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再死记知识也适应不了现代高考要求,广大学生必须开阔视野,学以致用,为适应高考要求,需采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思考。
4、夯实基础知识。无论是高考的需要,还是今后学生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会学习。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教师注重培养以传授识记、理解、应用、获取知识的方法为核心的学习能力,然而,学习能力的提高也要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作铺垫,因此,夯实基础知识仍是关系学生发展的一个大前提,作为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尽可能地讲透、讲全基础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展开教学,有效地激发学生热情,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最显著特征。它集中体现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学生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变革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政治教师应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方法,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有利于解决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最后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坚定课改方向,创新育人理念——课程建设与课堂改革】推荐阅读:
坚定不移的推进道德课堂建设10-24
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05-25
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政治方向08-30
课改与课堂教学05-14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06-28
肯定成绩 坚定信心 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05-09
新课改理念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