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2024-07-18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通用12篇)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1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通过这次远程培训,受益匪浅,现将收获与大家分享。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是要重视课堂提问应用技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研究提问的类型、表达、候答、理答等策略及技巧,实现课堂提问的优化。具体而言,它主要包括设计问题的数量、难度、切入点控制三个方面。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把握设计的原则、策略和步骤的精心谋划,做到问题精当、难易适度、思维含量高、切入点准确。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问次数要少而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科学知识的关键,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出容量大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细小繁琐,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性,以达到 “精问”的目的。

2、提问难易要适度。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难度的控制既要考虑切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缺乏有意义的、本质的联系(非字面上的联系)时,问题就显得太难了;如果问题要求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有密切联系,又有中等程度的分歧,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动员学生积极思考最为有效,那么这个问题就显得难易适度。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不超出学生知识和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经过认真思考与探索能得以解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都能解答。

3、提问要切中要害。教师要根据具体知识的性质和特点,在适当的环节设计问题。教师还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情况随机应变,在学生学习以及思维活动的疑惑处、受阻处、转折创新处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一是课堂铺垫环节。课堂铺垫引入教学中,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问题,环环相扣,既可以复习巩固旧知,又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二是新授环节的问题。新授阶段,所提问题要求联系紧密,启发性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透彻理解新知。三是巩固环节的问题。在巩固阶段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的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出:是数学问题,具有数学味,体现着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的实质,统率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整个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能沟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学的展开;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问题之间具有连贯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能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能体现数学的科学精神。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2

一、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活动要到位

科学课本中的大部分知识都来自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 我根据教学中的教学目标, 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 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摸、去观察, 发挥小组的作用, 让学生能在小组中通过讨论、记录、分工合作, 获取知识。如在讲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保护环境”这一课前, 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 同时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所见所闻, 并收集所看到的资料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结论——如何保护大自然。在活动中, 让学生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作用, 每一位学生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记录员、观察员、分析员等等, 学生自己探究, 加以教师的指导,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所以结合小学科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最好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因为通过探究的过程即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探究知识的理解, 也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但是, 小学生因为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上的欠缺意味着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一定的障碍, 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 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高效有针对性, 慢慢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才能够形成科学的探究过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要注意“度”, 切勿包办过多、急于求成, 一切要本着学生成长的需求, 促进学生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二、学生的探究要科学合理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在小学阶段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当前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模式, 这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积极的作用。在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时, 教师抛出的问题非常重要, 问题难度太大或者问题难度过于简单, 都会影响讨论的结果。在教学中, 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加重要。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 即使是错误的或不得要领的, 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生的探究问题要科学合理, 要尽可能有利于学生的参与探究, 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思维深度和知识价值, 而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其次要注意学生的自身问题的呈现,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学生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堂有实效的课, 并不是单纯看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要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了、提出了多少个问题, 思考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和“怎么办”, 教师又通过哪些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这才是真正实现了探究的价值。

三、创设融洽的探究思维

教学环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探究性学习更是如此, 大量的事实证明良好的氛围, 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满足, 在精神上受到鼓舞。在教“让灯泡亮起来”一课时, 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 一节电池, 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 并在记录本上画出连接方法。我走入他们中间参加活动, 和他们一起学习, 没过一会儿, 大多数小组小灯泡都点亮了。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没有亮起来, 看他们好像有点着急, 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 慢慢来。”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 一试果然亮起来了, 他们很开心。

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 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在教“光与热”一课中, 我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光与热的联系。首先, 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记录表。其次, 给学生宽松的时间, 让他们自由讨论。要求学生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然后, 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互补充, 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时, 时间一定要充分, 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使不同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的发挥, 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

四、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效

教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有成效, 大体上要从三点入手。首先, 使学生要善于倾听, 要学会学习别人的长处, 所以在小组活动中要耐心地听同组同学的发言, 学会取其精华。其次, 学生在听小组发言者讲话时要敢于质疑和提问, 这样有利于对于知识的深化理解。最后, 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大胆地创新,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这三方面, 让学生养成习惯, 使学习效果最优化。

合作学习虽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但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根据以往的经验, 我认为以下情况很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1.学生在学习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是学生对同一问题出现不同意见。2.学生学习任务较多, 需要分工协作。3.学生思路不开阔, 需要相互交流意见, 是小组合作学习最好的时机。记得在教“呼吸与交换”一课中, 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绘制出器官的联系。我知道完成这个任务是有难度的, 所以应充分地发挥小组合作优势, 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 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 开阔思路, 最后再完成任务,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此可见, 小组合作学习在科学课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教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并加以合理运用, 不仅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 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教会学生合作的方法,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促使学生间的情感得到交流, 学习效果共同提高。这样就能够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切实地发挥小学科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作用, 促进小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科学教师用书.冀教版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

提高数学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篇3

关键词 数学课堂;有效性

一、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我国教育者庞维国认为:自主学习是建立在教师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这就是说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更不是放任自流,学生的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是真正的自主学习的动因.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应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掌握预习的方法,明确预习的四个目的:一是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二是复习和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并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三是找出自己尚不理解的问题;四是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并归纳其特点.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遇到的问题有一部分已自行订正,其余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鼓励学生向组内的同学求助.如果仍有一些疑难问题组内无法解决,这时就要向老师求助.教师须对众多问题全面把握,迅速权衡,确定哪些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哪些问题需教师适当提示.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二、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每个学生作为学习的个体在探究过程中开展独立的、个人化的自主学习,其形成的自己的问题、自己的见解,是合作性学习交流与合作的基础;而合作学习促使探究结果的提升,它促进学生社会化发展。但学生又是有差异的,而这种差异往往就是很好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指导学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小组的组建,一般需要教师的参与。如果让学生自由组合,往往会形成同质分组,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一组,成绩差、能力弱的学生在一组。教师参与分组时要均衡学生的成绩、能力、性别和家庭背景,保证同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内有学习成绩好、中、差的学生;有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有观察能力强的学生,有思维比较深刻的学生等;同一小组内有男有女,有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成员,可丰富小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共同努力,相互依靠,相互促进,承担个人责任和学会社交技能和评价反思。同时,保持小组的小规模。小组的规模越小,个人责任就越大,一般以3-6人为一组合适。问题的难易分为A、B、C三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去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层次低的同学通过合作交流得到成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灵空间。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其实就是由若干问题组合起来的,而且每个问题都是一个“驿站”,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有如柳暗花明有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课堂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能充分拨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目前,数学课实施“三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它主要凸显“过程、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难易要适中,这样的“问题”能让学生跃跃欲试。这样的问题怎么来?只能从对教材的潛心研究,反复琢磨中来。真正有价值的问题不会是现成的,也不可能是唾手可得的。问题不仅仅是让学生“说的”,更是让学生“想的”。从这个层面上看,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是否流利都是次要的,关键是看学生“想”了没有。教师常常会被课堂上这样的假象所迷惑,一个问题抛出之后,一些学生非常流畅地回答出问题,而且与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完全一致,于是教师脸上光彩无限,听课者也会觉得这些学生聪明、有口才。殊不知,很多学生手头都有一本“教材精讲”之类的参考书,教师的问题与答案,在那些书中都详细的写着,学生会说当然好,但如果教师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并努力寻求答案,岂不更好?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二是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三是评价形式要多样化.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方式中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是口头评价,多样、灵活、丰富、亲切、明朗的评价语,使学生如沐春风,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高效课堂研修日志 篇4

邓广柱

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对高效课堂的理论到实践的深入学习和不断探索及对高效课堂模式的诸多体验,我深深的认识到高校课堂的实践意义,体验到了在教学中实现高效(学生高效、教师高效、课堂高效)带给师生的快乐,这更加触动我在教学实践中以高效课堂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用高效课堂的科学形式和内容灌注教学,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学习的前置性、主动性、互动性、高效性。期间我积累了一些粗浅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高效课堂不是形式而是内容

高校课堂开展之初,我个人心存芥蒂,以为这又是华而不实的形式炒作,“五步三查”、“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哑巴也能成为好老师” 这些就能使课堂高效?我充满了疑问,所以最初的学习和实践只是简单的应付而已,估计和我一样心理的人肯定有,然而当深入其中,慢慢学习,不断实践,我发现根本不是我想的那么肤浅,而是真正收到了“实惠”原本很累很繁琐的课堂,变得简单轻松起来,而这其中唯一的秘诀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是向导,是舵手,学生是主人,是船长,课堂由他们来主宰,精彩由他们来主宰。所以我认为高效课堂只是看才是形式,而如果理论与实践结合真正转变思想去做那才是内容,但形式并不绝对,应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理性看待,科学创新,为我所用,所以高效课堂的实践转变思想是前提。对于十几年或几十年从事传统课堂灌注模式的同行们,转变思想无异于“大换血”,但不管转变有多难,我们总要相信: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有多远!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摸索、探讨甚至是争论,直到高效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惠及到每一个课堂师生。

二、高效课堂学生是主体

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彻底解构传统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话语权的“统治者”教师是课堂的的参与者、引导者、倾听者、建议者、学习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实践者、主宰者、受益者。学生以各自的小组为单位,以讨论、合作、交流为手段实现过程的快乐化、知识的最优化,效率的最大化、能力的最强化。学生将获得“新生”教师从传统中解脱,一切皈依自然,自然而然,滴水穿石,水到渠成,所以每一个课堂的引导者、领路者,都要紧紧围绕学生细致钻研学生,分层分步,循序渐进、挖掘教材,化腐朽为神奇,“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尽最大可能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尽最大可能的促使其在课堂上释放自我,大胆表达,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自主学习、学习自律、团结互助、乐于学习。所谓:“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不再死寂沉闷,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和展示的舞台,有效的去除学生学习的垃圾知识和垃圾时间,低投入、高回报。让每一堂课能能成为生命的狂欢,让每一个青春到能绽放精彩。所以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重塑课堂的精髓。

三、高效课堂唤醒学生的合作意识

孟子有句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的就是“和”的重要性,高效课堂的“和”就是“合作”即小组成员间合作、不同小组的合作、师生合作,社会离不开合作,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合作,同样课堂更学要合作。古语有“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今人有“团结就是力量”“柴多火旺,水涨船高”所以高效课堂中的合作意识是高校课堂开展的前提,更是学生获益的前提,合作的前提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学生有合作的潜质,他们活泼好动、机智敏捷,合作中彼此建立友谊,取长补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让学生“以课为媒,立足课堂,从问题入手,以方法解决”合作中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成长的主人。所以通过高效课堂的系列观摩和学习,我觉得高校课堂唤醒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他们在合作中树立自我,建立自信,增加了知识的厚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课堂——幸福的课堂。

四、高校课堂因展示而飞扬

每一个人都有展示的欲望,展示可以历练自己、证明自己、提升自己,而对于高校课堂而言,因学生的展示而越发神采飞扬,激情碰撞,星光灿烂,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舍我其谁”的气势,各组精彩纷呈,质疑和补充相得益彰,掌声笑声此起彼伏,有时还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样的课堂经历一次就不想再放手,老师不再挥汗如雨,学生不再昏昏欲睡,大家在展示中彼此建立默契,心在动、身在动、神也动,动中有静,静极思动,动静结合让展示充满了魅力,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让生命充满了动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身在心中,心在其中、乐在其中。

总之高校课堂已悄然改变我们对教书的理解,做新教师、新学生,建立新学校、新课堂已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是无悔的选择,我们能做的只要彻底改变,全心投入,锐意创新,不断前行。

2015国培学习研修日志二 篇5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

今天,听了高金英老师讲的关于《师德修养》,我深有感触。不知何时“幸福”一词和我们越来越远了。烦闷、无奈、迷茫、痛苦离我越来越近。现在学生越来越难管教,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庭角色越来越多,把我们搅得心烦意乱,我们开始逃避,开始消沉,曾经拥有的那份对职业的激情开始降温,事业也渐渐的变成职业。

今天听了高老师做的讲座:学生犯错了老师该怎么教育?如何不违反师德修养的情况下,教育调皮的学生?如何处理师德标准与家长心意的矛盾?怎样才能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教师要淡泊名利吗?我忽然觉得那份曾经困扰着我,离我们已经遥远的幸福,其实离我们是那样近。只要我们认真去感受,不断地修炼自己,静下心来善待每位孩子,每位亲人,我们就会收获无限的喜悦,感受一次次的成功。只要我们对学生一个会心的微笑,给亲人一句轻轻的问候,给爱人一个深情的拥抱,幸福就会从心底涌出。转变我们的心态吧!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自己的孝心去回报爱人,幸福就会永远属于我们。

国培计划研修日志三 做一位温暖教育的践行者

今天听了万老师的报告,我收获颇丰。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万平老师的报告中,我认识到要想作为一名好老师,我们必须要把握好教育的温度。一位好教师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师德,我们要有敬业、乐业、献身教育的情怀,还应该具备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风范,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风采。

在万老师的演讲中我不时地在审视自身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分享着万老师教学经历中的每个小故事,要把每位学生看成是一粒优秀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会结果,会长成小苗,会长成参天大树,做好期待教育,耐心细心呵护每位孩子。我要在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虽然我们是那样的渺小,那样的微不足道,但我坚信只要有我在,我们村子的那群孩子就有了快乐,就可以和我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我相信有我的扶持,曾经随风摇动的那一棵棵小树一定会长成参天大树,也许有一天,当我站在树下,我会看到我曾经抚摸过的绿叶,向我轻轻招手。

当初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无怨无悔,我只希望自己把知识的种子播撒到学生心中,让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调节自我做健康教师

听了秦教授的报告,我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要想成为健康的特别是心理健康的教师,必须具备自我认识和认识他人的能力,还要必须具备自我悦纳和悦纳他人的能力,同时还应该具备自我成长和与他人共成长的能力。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师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反应和指标,不仅影响教师职业的发展,影响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幸福,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知识学习、以及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相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并非所有的教师都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的教师即使在面对压力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心理的健康和稳定,这是教师的人格特点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由于竞争激烈,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教师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必须学会重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面对挫折,乐观的去面对人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小孩不笨》观后感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观看后我深深地被剧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当前的教育存在的问题,真是令人深思。

故事讲了一群差生的学习、生活、家庭以及情感变化。主人公国彬、文福和小胖,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此性格迥异。他们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就是成绩较差。他们总是自暴自弃,调皮捣蛋。孩子的变化是从一位新老师开始的。李素贞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了希望,她并没有像其他老师那样用异样的目光看到他们,而是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孩子。特别是李老师那句:“只要你认真的去了解数学,数学就会成为你的朋友”的这句话,给了孩子希望,可以说李老师的管理理念给我们教师上了生动的一课,在面对差生时我们必须用爱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认同你,把你当做亲人,只要这样孩子才会喜欢你,才会喜欢你教的课,成绩也会慢慢提高。

同时从影片中我还看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暴力、溺爱、放任使孩子的性格发展不全面,使孩子成为问题少年。针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家长的重视,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我们应该让他们发挥特长,不应该一味地只看重孩子的成绩,只要让孩子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他们才会快乐成长。

班级新课改经验教研讨论记录

今天下午我们学员一起进行了新课改经验教研讨论。大家针对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经历进行拉热烈的讨论。

通过讨论我发现大家在工作中主要遇到以下问题。

1、大班学生的教育问题,大家一致认为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很难把每个学生的学习顾及到,特别是对待差生很难抽出时间关注,因此出现放弃差生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大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员认为放弃差生是因为面对考试排名,身不由己,只能无奈选择;大多数的学员认为虽然现实问题不可避免,但是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为了班级成绩就轻易放弃他们,我们应该多给差生一些温暖,多一些关注,我们相信只要抓住还在的闪光点,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定会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进步。

2、师资严重分配不足的问题。在讨论中大家针对师资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在农村特别是山区的学校由于教师不足,很多老师担任学科较多,工作负担较重,因此出现各科都教,各门学科都不精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大家谈了自己的看法。

参加教师研修班的学习日志 篇6

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存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低年段的老师对高年段的教材与知识的衔接不甚了解,甚至不会做高年级的题目,而高年段的老师也不了解低年段知识的教学要求,相关知识相互之间的迁移了解也不多,他们往往会把同一体系的知识,在传授传授的时候,没有很清晰地教学理念,把教学要求放在低年级上也行,高年级段上也行。低中高年级的知识衔接没有很清晰与明朗的脉络。各自只管扫好“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是一种很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制约我们教学质量提高与老师专业成长很大的因素。

我决定,在以后的校本培训上,我一定要把这一项工作做好!

(二)今天与一位老师在课余时间闲聊的时候说起昨天晚上我们数学组的同学与语文组的一起搞联欢时的一位语文老师,也是我们这次培训班的班长----李亚利。在开班典礼上,她作了学员代表的发言,发言时,热情洋溢,才气横溢,还把她就这次的学习写的一首诗与我们共勉。她当时就把我们征服了,这是一个多么有能力的人啊!能说会道,落落大方,出口成章!马上就给所有的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让人见了她一次,就不会把她忘了!今天与我闲聊的老师说,她不应该做老师,她应该做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就算不做节目主持人,也应该做学校中的行政。

我对她的观点是持反对意见的,我觉得作为她这样优秀的教师,做教师是最好的选择!除了做教师,其它的学校行政也不应该做!我认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如果想在专业上有更好的发展,就一心一意地做好本份的工作,其它“虚”的头衔,我们要有舍弃的勇气。适合教书的,不一定适合做行政,就算你有这个能力做行政,但是,在你踏入了行政的这个队伍时,很多时候你会身不由己,会有很多的繁琐的事情捆住你,你在专业上的发展,进修,学习会受到很多很大的影响,在行政队伍中浸泡的时间越长,你的专业修为就会越来越退化。你的专心专意已经变为“一心多意”啦。这不是危言耸听,这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曾有多少行政人员,在他们脱离行政队伍时,他们成了“没人要”的老师!想当年,他们能够踏入这个行列中,大部分的人是因为在教学上有一手,表现突出而晋升的!在他们进入管理层的时候,先不说他们是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很好地对自己进行提升,但工作确实占领了他们绝大部分的时间,他们只好“舍小家,保大家。”这确实是不争的现实。所以,我认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在是否加入管理层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与追求外,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妨走名师成长之路!这可能会给你更大的工作乐趣与满足感,工作的幸福指数会更高。就如语文学科泰斗——施霞老师那样,她把自己定位在做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而拒绝做任何单位的行政人员。最终,她在教学上取得的成绩不是一位行政人员可相比较的!

(三)这几天的学习,听得最多就是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不但要具备专业素养,还要具备文化素养、科学实践素养。尤其是在专业素养方面,我们在职的教师有多少是专业院校毕业出来的,尤其是35岁以上的教师,他们一般都是中师毕业,再加上在某一个年级段摸爬滚打十几年,而且各年段的教学循环又是小循环的话。那他们以前掌握的知识体系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如果一个人没有上进心和好学的精神,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充满危机感,没有时刻勉励自己、提醒自己进行“充电”的话,那我们现在大部分的教师只是把教师工作当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生活的本领,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在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就没有多大的提高与迫切要提高的愿望!这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不可取的。要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身上的责任是很大的,如果你没有相应学科的教学素养,而是过一天算一天的话,受伤害最大的还是我们的孩子,而且还不是一个孩子,那是几百个、几千个的孩子,受到影响的还有我们几百个、几千个家庭!

前两天,听了一节北师大版的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先不说这位教师的上课水平与教学质量怎样,单从她对面积概念的板书,就让人觉得是一种遗憾: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正确的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小小的一个字“和”与“或”,就让人“遐想”万千!“和”是并列关系,而“或”是选择的关系!一字之差,就差之万里啦!所以说,一个合格的数学教师,他的专业素养是无时无刻不在表现,他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无时不在的!

老师们,让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勤修炼,常反思,把我们的专业素养提上一个新的台阶,让知识丰满我们自己,让知识充实我们自己,最基本的好处就是:不用担心我们的“饭碗”!

(四)天上午听了邓涛老师的《教师合作文化与专业发展》。其中,邓老师给我们阐述了合作文化的五种特征:一.自发性;二.自愿性;三.发展取向性;四.超越时空性;五.不可预测性;他让我们思考平时的集体备课、听课、师徒制、综合实践活动等的性质是否符合合作文化的五种特征,如不符合,那就达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咱不说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及可行性。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7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学情境创设的基础和前提。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

(一) 情境创设的目的应明确、具体

教师要根据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有效的情境创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思考数学问题、训练技能等。因此, 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但教师应该注意的是, 情境创设的目的要具体、明确, 让学生在合适的情境中敢于提出问题, 勇于思考、探究问题的原因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和组织者, 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 应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用现代的、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学生, 这样, 教学内容才不至于单调、枯燥无味。现在是信息时代, 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很多, 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 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 这样学生才愿意上数学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或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来创设课堂情境, 还可以发挥想象构建生活情境。同时, 教师应对课内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与拓展, 将抽象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的学习过程, 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不断积累新的数学知识, 使学生从情境中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萌生学习的欲望, 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 使其主动有效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尽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小学生年龄小, 活泼爱动, 喜欢听故事和参与各项活动, 因此, 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和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喜欢的教学情境中认真思考, 学到新的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 教师应该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等情境创设形式, 让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相关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来感染学生, 征服学生。

二、教师应吃透教材, 实现知识的有效性

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 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每一分钟, 所教内容便精细化, 努力实现知识的有效性。知识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讲课方式、所讲的有效知识量以及学生的接受状态如何。那怎样实现知识的有效性呢?第一, 教师的讲解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对知识有所理解、有所掌握;第二, 教师的讲授方式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第三, 教师所讲的知识量要体现知识的有效性;第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听, 仔细想, 对所学知识实现有效迁移, 并能对所讲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顺利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另外, 在知识掌握的过程中, 应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 这样才容易实现知识的有效性。

三、实现有效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习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但小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毕竟有限, 还得依靠教师的有意点拨和启发。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 让学生学会思考, 学会提问, 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过程并不是教师一味地讲解和灌输知识的过程, 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 实现知识的渗透的过程。另外, 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针对这种情况, 教师应因材施教, 实施分层次教学, 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真正实现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四、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 教师只有在讲课过程中才能发现知识是否容易被学生接受, 才能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 发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才能检验自己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特点, 才能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是否存在不解和误区……因此, 教师应注重教学反思, 只有经过反思后的教学才是完美的教学, 才是学生学习过程真实的反映。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反思教学过程中自己语言的表述、讲题的思路、运算的方法等, 以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进行更好的改进,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课堂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8

【关键词】物理 实验 探究

探究性学习就是由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和确定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

中学物理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自然科学,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探究活动,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办法,也是课程改革中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下面,本人就十多年来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体会,着重谈谈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组织,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利用实验,理论联系实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记得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这说明学生在学习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不平衡,造成心理的悬念,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探究热情。

比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分别在一个透明的大水槽里分别投入实心的木块,蜡块,铁块,石块,铁皮做成的空心小盒,乒乓球,铁皮等。可以观察到,木块,蜡块,铁皮做成的空心小盒,乒乓球漂浮在水面,而铁块石块铁皮却下沉,为什么呢?创设这样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观察后抽出问题并做出猜想与假设,必然会引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创设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经调查知,学生在课堂上不愿意主动参与探究的原因有二:一是缺乏心理安全(害怕)二是缺乏心理自由(没有机会)。因此,老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思想感情,构建亲、平、乐的人际环境,打破学生对教材和教师的迷信,鼓励学生质疑教材,质疑教师,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

比如在《压强》一节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环节里,可以这样创设教学氛围:

(1)(小实验)师:请大家拿一支一头尖的笔,两手指相抵两端用,用力后感觉如何?

(2)创设情景:老师准备一个气球,吹足气,在一块密密钉着钉子的“钉子垫”上放上气球,球上再放上一木板,用锤头 锤压气球,气球变形,没破。很惊险,学生以为一定会破的,可是没有破。此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八九不离十地急于想知道什么原因 。于是老师再用锥子的尖,扎气球,气球“嘣”一声破了。

这时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有问题要提出吗?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刚才的小实验与创设情景,提问以及学生的回答与猜想,归纳出一个探究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析事实,鼓励学生提出种种猜想与假设,再选几个小组代表发言并评价他们的表达。最后小结:(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2)跟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3)跟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软的物体效果越明显。

这样的学习过程是个创造性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渴望参与探究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猜想

设计探究方案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环节,这决定探究的途径和证据的获取。如果探究方案不周密,探究活动必将走弯路,浪费时间与精力。设计周密的探究方案,必须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必须从假设出发,设计方案为证实或排除各种服务(2)必须从实际出发,设计方案应是本校学生要有条件可做的。(3)必须从取证出发,设计方案应方便获取和收集证据。

例如,同样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例,在上面提出的假设与猜想,提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控制变量。提供可选的器材:沙子,橡皮泥,面团,泥团;长方体的木块,玻璃杯。装有水的矿泉水瓶,实验小桌,及学生自带的器材等。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各讨论小组代表分别到讲台选择器材,演示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大家观察,记录,从中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

有人选择沙子与矿泉水瓶来做压力作用效果跟面积有关时,他把瓶正立在沙子上,然后倒立,有的在沙子上的垫一个宽木板。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时,有人直接在瓶子上再加一个力向下压,也有人在瓶子上加重物,还有人把瓶里的水倒出等等。

学生们情绪高涨,参与积极性非常的高,思维很是活跃,探究活动非常有效的进行着。如果老师不让学生参与,而是自己在讲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当观众,效果就大大地打折扣了。

四、指导学生形成解释,得出结论

解释是将所观察到的与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学新知识的方法。

实验后,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表述,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一步骤很重要。有的老师演示完实验后,就自已小结板书,学生机械识记,始终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这对培养学生“乐学”“会学”是无益的。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自我总结,例如有学生做出结论: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此时,老师应该提示注意控制变量。于是会有学生补充:“说得不完满,没有控制变量。应该是,相同材料的物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有了这样的点评与补充,后面的其它同学在说结论与解释现象时就会少犯这样的错误了。再做结论时会考虑到变量控制等,尽可能用比较严密的科学语言来表达结论。而不是做完实验,热闹过后就不管了。

五、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正确评价结果,学与至用

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都相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水平就存在着差异。因此,教学中,在形成解释,做出回答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角度改进自己的方法,提高能力,克服原先独立探究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最终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例如在上面所举的例子中当学生得出结论时,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各自的结果,检查自己所提出的结论是不是正确完善,使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经讨论交流后,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

(2)跟受力面积有关,同一物体,在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3)跟物体本身的材料有关,在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相同时,软的物体效果越明显。

最后,引导学生学与至用:

最后和同学一起表演一个实验:拿出几个气球,提问:“如果站在这几个气球上这几个气球能不能承受得住呢!”提示学生联系才学到的压强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讨论后提出一个方法:把气球放在一块木板下,人轻轻的站到木板上去。然后当场表演,成功了!可见要减小压强,可以采用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最后,趁热打铁继续引导:“在生活中,我们用什么方法减小压强的?用什么方法增大压强的?下列问题同学们注意过吗?请同学们课后思考。”

拿出小刀观察,为什么刀刃要磨得非常锋利?医生用的注射器针管,针尖为什么很尖?

为什么用较大的力才能把钉子压入墙内?

推土机为什么履带很宽?

④公路严禁超载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此,我主要围绕物理课堂上开展探究学习活动的五个步骤,结合实例谈谈教师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模式。意在总结新课程改革中作为教学一线老师的一些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当然,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也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把探究式教学与目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是为了不教”,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乐学,易学,会学。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 广西教育出版社《物理教学论》物理教学的模式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9

数学教学目标的整合与教学行为的创新

学习完本节内容,本人认识到在对数学课程目标的理解上,我们应当清楚数学课程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数学思想方法,还要更多的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要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知识、能力的学习;知识能力的学习要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总之,我们要在数学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那么怎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呢?

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表达、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技能。小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起来就会非常轻松。新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材料与环境,为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供了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情境,在熟悉的生活实际中解决数学问题新教材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2、富有儿童情趣,在童话故事中感受数学的美“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的数学故事令人终身难忘。

3、猜一猜,在探索中发现数学的奥秘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教材编排了一些数学游戏。

4、学具操作,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动脑,促使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学习内容。

5、培养竞争意识,在比赛中增长信心儿童的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教师还应当了解到,孩子们眼里的数学与成人眼里的数学是不一样的。因此,学生们可能有许多“怪”想法,这些想法体现了孩子们可贵的思维。如果教师能够欣赏孩子们的想法,不但能启发他们的智慧,还能保护好他们后续学习的动力。这是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的。

谢桂兰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10

初中数学中空间与图形课堂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实际,教学生动形象,可以很好的接受和理解,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和掌握了以下知识: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初中学段中,学生将学习图形的基本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一步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学习习近平移、旋转、对称的基本性质,学习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习运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对于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它是教学结构的安排和教学环节的部署。教学设计一般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设计时应明确课堂教学中要产生哪些新的知识点,分析这些知识在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它们与学生已有的知识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学生状况的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也是一样。应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习惯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恰当的教学目标,才能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我们的教学。、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前预设的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教学中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的标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依据课标,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应是所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中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教学难点是教学中抽象难解、学生思维障碍较大、问题复杂不易掌握等内容。在重、难点的确定之前,要认真分析本节课的数学本质及学生的思维障碍,要设计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具体的方式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学实施过程的整体规划,是施教过程中具体环节的设计,包括教学实施中的结构安排、教学流程的设置。教学设计中应体现出课堂的引入、教师的讲解、课堂的设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例题的安排、教学内容的反馈、教师的指导、多媒体的使用、课堂内容的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的具体设计。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11

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合作探究201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教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经验。”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必须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教学形式,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效性呢?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一套不太成熟的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科学设计、合理组织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明确的分工的互动性学习。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合理的组建学习小组。要根据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组织能力等方面的不同,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小组,充分利用每一名学生的才智,实现成员间的互补。合作学习小组内知识水平应无明显差异,以便开展学习和讨论。小组以五人为宜,设小组长一名,进行组织工作,设记录员一名,负责记录、汇总。

组长要负起责任,合理分工,要组内成员全员参与,督促组内成员轮流发表见解,不能坐享其成。另外,学习小组长并非“终身制”。要定期选举,能者上、庸者下,以此来增强组长的责任感,也能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二、认真研读教材,选择适合合作探究的内容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但并非说教师的任务减轻了,可以袖手旁观了。在上课之前,教师要仔细备课,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形式,但不是唯一的要把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设计真正需要小组合作才能解决问题的空间,问题不宜太简单或太难,太简单,小组学习会流于形式,太难,学生会失去信心,达不到目的,失去合作学习的意义。有些资料需要课前搜集的,教师要提前布置,对难度过大的问题,教师要出示学习提示,以此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

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教育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进行小组合作,就是发挥小组每名成员的作用,共同协作去获取知识,达到共同成长和进步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热情,还要指导学生组内怎样分工,怎样合作,怎样探讨问题,让学生掌握合作的方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进行有效指导,达到学生会学习和愿意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注意观察、了解和总结,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给予表扬,让合作较好的小组谈合作的经验,达到全班同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虽然新课改后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不等同于不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到小组学习,好多教师都认为是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让学生凑在一起去讨论,这种认识是片面和不正确的,因为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学习只能成为少数思维活跃敏捷者的天下,他们急于发表自己的言论,而其他人则沦为“听客”,即使刚刚灵光一现,也很有可能被打断或干扰。这样,所谓的合作学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为此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之前,我总是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等到多数学生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后,再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探讨,这样既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又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结论可交流,有问题可探究,从而达到人人都在学习数学,人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

五、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开始阶段学生不适应,要让学生逐步达到适应,愿意合作。

1.教育学生要敢于发言,怎样想就怎么说,同学间互相了解对方的想法,解题思路。然后共同探究,敢于争辩,在讨论、争辩中获取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发言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的意识。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是谦虚品质的体现,小学生常常以为自己说的对,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地去培養学生倾听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步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取每一个同学的发言,看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二是倾听其他同学发言重点。三是倾听他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出。

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还要从平时的教学工作抓起,如学生在家中共同预习、共同完成作业、共同完成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这就要求突出个体的作用,而个体作用的发挥必须建立在良好学习习惯的“沉淀”积累上,所以,必须培养每个合作学习个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2011版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

“关于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研修日志 篇12

一构建和谐的合作氛围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课堂教学环境和情境的营造是获得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教学中,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 要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之间也应相互信任、合作学习。如果教师把更多的关怀、尊重、理解和信任带给学生, 就能积极营造出一种融洽、民主的学习氛围, 这样才能为学生有效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转变观念, 视学生为朋友、合作伙伴, 做学生快乐成长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争取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增强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有效的学习, 必须先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 教师如果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就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诱因, 学生潜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才会有求知的内在动力, 从而在小组合作中更好地学习数学。同时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保证学生合作学习顺利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思想不成熟、情感不稳定是其特点,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学生的情感变化直接影响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只有积极、稳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 思维才能活跃。另外, 教师只有面带微笑, 及时鼓励学生, 对待每一位学生都应和蔼可亲, 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组建科学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 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以4~6人为宜, 人数太多, 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 不利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二是小组内合理分工, 明确职责, 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 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三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同时还要考虑各成员的知识背景和性格特征, 如有些问题会涉及语文知识 (语言组合及表达) 、数学知识、社会知识等, 教师可以考虑选配具有上述知识背景的成员为一个合作小组, 优势互补, 以利于学习讨论的活跃和思维的开阔, 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在小组内要强调合作, 组外强调竞争, 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敢说、敢想的勇气,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设计有效的合作流程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其次, 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 进行总结,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如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 课始出示算式“4=40=400”, 教师带着期待的目光问学生:“这个等式成立吗?谁能想办法让这个算式成立?”经过学生合作交流后, 有学生会得出:4元=40角=400分;也有的学生会认为:4米=40分米=400厘米……教师在学生兴趣浓厚时, 及时质疑:“如果只允许加上两点, 还能使这个算式成立吗?”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自然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打下了基础。

2. 合作探究, 教学新知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如果有多种感官的参与, 可提高大脑的兴奋度。学生合作学习前, 首先, 要给出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是智慧的窗口,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及认知规律设计探索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觉, 应该围绕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来建设合作学习的依据, 设置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 这就意味着他们有多种研究和讨论的路线, 以期提出新问题, 而不是诱导出教师预期的答案。其次, 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而精心构造的, 通过合作得出独特的答案和创造性的方法。

3. 及时总结, 体验快乐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 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生从学习中品尝成功的乐趣, 获得成就感, 这种激励是强有力、最有效、最持久的, 也是将激

*本文为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2013年重点课题《小学数学“三三三”高效课堂教学实验与研究》系列研究成果

(编号:[2012]GSZ055)

·高等教育研究·

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的主要因素及拨款标准研究

牟子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至今, 财政拨款依然是普通高校经费的最主要来源。而现行的拨款模式主要根据当年可供拨款额和学生数来确定, 依据单一且不科学全面, 造成了财政拨款总额不足、分配不均等诸多问题。本文试图探索影响我国普通高校财政拨款的主要因素, 并得出综合考虑多因素的基本拨款标准。

【关键词】高等教育拨款影响因素拨款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 (2013) 11-0018-02

一问题的提出

从20世纪末开始, 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 尤其从1999年高校大幅度扩招后, 暂时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形势喜人的同时矛盾也日益突出, 即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和经费需求与财政拨款增长滞后带来的经费紧张和分配不均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和挖掘影响我国普通高校财政拨款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综合结果。

二影响我国普通高校财政拨款的主要因素

1.教育成本为普通高校财政拨款的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将制定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列入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的项目, 明确了高等学校学生培养成本研究的重要基础作用。经过调整修正后的成本数据能够为政府进行财政拨款及制定学费标准提供依据。

2.宏观经济发展程度

通常情况下, 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在一定时期内, 能够用在消费和投资上的多少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小, 由于高等教育财政经费的投资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国内生产总值越大用在教育投资上就越多, 反之则少, 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必然影响高等教育投资, 影响高校财政拨款。

3.CPI变化的影响

CPI (全称Consumer Price Index) 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货膨胀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大于实际需求量而导致的纸币贬值的现象, 对于普通高校来说会直接使购买教育产品的成本上升。CPI上涨带来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迫使高校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 加大人员经费支出;迫使高校花费更多的价格支付业务费、公务费、修缮费等公用经费, 教育总成本必然递增, 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也必然受到影响。

4. 在校生规模的影响

本文的在校生规模主要是指当量学生人数, 由于现有的

励转化为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 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兴趣、情感等心理需求, 使其产生发展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课堂上的闪光点, 多给学生肯定:“你考虑问题真周密!”“你的方法真有创见!”“××同学解题方法好”等;还可以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出“数学智多星”“解题高手”“探索行家”等;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主要以学生人数为依据, 所以其可直接影响普通高校财政拨款的多少。一般来说, 教育规模影响教育成本的高低, 教育成本会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而降低, 因为在教育规模扩大的过程中高校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得到充分运用, 所以生均教育成本反而降低,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规模无限扩大, 成本就会持续降低。而且这种成本降低可能是以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的。所以应保证相应在校生人数所必需的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5. 教育供求关系

教育需求是指学生个人对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教育供给是国家为了培养专门性人才提高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 由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给学生受教育的机会。教育供给与教育成本成反比, 与教育需求成正比, 一般来说教育需求越高, 相应的供给则越高, 反之则越低。本文主要以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未满足的普通高等教育需求表示教育供求。教育供求变化影响在校生人数并影响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支出。

6. 学杂费的影响

学杂费与高校财政拨款两者联系紧密, 两者都是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主要来源和重要方式。在在校生规模及教育成本相对不变的情况下, 高校财政拨款与学杂费收入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学费是为了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 一定程度上扩大教育供给;也让受教育者参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 有利于教育公平和使受教育者更珍惜教育机会。

三主要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依据上述分析, 收集所需详细数据, 运用会计调整法等可以得出以下详细数据, 帮助我们分析各因素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 以求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结果。

本文主要运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试图得出基于多因素的财政拨款多元一次回归方程。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为情感, 进而转化为志趣。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经验, 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任编辑:高照]

摘要: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组织形式, 本文通过构建和谐的合作氛围, 增强合作学习的主动性, 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设计有效的合作流程四个方面, 提出了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上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原文及赏析下一篇:散文:我的恋人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