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法

2024-08-31

培养方法(共12篇)

培养方法 篇1

很多父母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很聪明能干的,为什么孩子却在同龄中显得不那么出众呢?其实,先天遗传因素固然重要,但它却不是培养聪明宝宝的关键。孩子的智商不仅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周围环境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关爱加教育才是使宝宝得到高智商的关键所在。

想要了解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那就首先要来看看儿童智力的构成因素。

哪些因素构成孩子的智力

1、观察力

观察力是指孩子的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如通过观察来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有一个新的认识,并通过观察提高认知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在学习和训练中增加一些例如观察和想象的项目,通过这种训练来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bianpinyo.com2、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孩子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就像有些孩子,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长时间地看书和玩游戏等,而对其他无关游戏、活动等的兴趣大大降低,这就是注意力强的体现。

3、记忆力

记忆力是识记并保持下来的一种能力,比如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能记住小时候的一些事情、家里的一些环境改变等,这就是记忆在起作用。

4、思维力

思维力是孩子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当孩子在学会观察事物之后,随着各种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他逐渐会把各种不同的物品、事件、经验分类归纳,不同的类型都能通过思维进行概括。

5、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让孩子看天空中的云彩,他们很快就能说出像什么形状、什么物品,这种能力尤其在小的时候最强,如果爸爸妈妈能够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的想象天马行空,对以后其创造力的激发有很大的好处。

六大秘诀促进宝宝的智力发育

秘诀一:交谈

一个人在语言上的智商与他在婴儿时期听到的词汇量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爸爸妈妈和宝宝说的话越多,他的词汇量就会越丰富。由于婴儿的思想还局限在具体的事物上,所以在和宝宝说话时,话语要尽量地简短,多说些和宝宝有关的话题,比如他的婴儿车或他的玩具等。如果宝宝试着和你交流,你也可以用话语描述出他的意图。

秘诀二:阅读

爸妈和宝宝一起阅读时,可以边读边指着书上的字,让宝宝意识到你读的东西从哪来,以及你阅读的顺序是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一本书读完一遍后,你可以再给他读第二遍、第三遍,每读一次,宝宝的印象就加深一些,不用担心他会听得厌烦,能够“预知”下面的故事会让宝宝感到兴趣盎然。这样一起做亲子阅读有助于爸妈和宝宝之间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纽带,而且对宝宝学习新事物很有帮助。

另外,如果爸爸妈妈平时注意多给宝宝看些老虎、轮船、飞机等平时不常见的东西的图片,也可以让宝宝学到很多新东西。

秘诀三:手语

在小宝宝不会说话之前,爸妈可以使用手语和他进行交流。比如,“书”可以用手掌一开一合来代替,如同翻开或合上书本;“鸟”可以用食指和大拇指放在嘴边一张一合来表示,就好像鸟嘴的形状。

学会手语的孩子不但比那些没有学手语的孩子说话早,而且智商也会高。也就是说手语对婴儿智商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

秘诀四:母乳

经过专家的研究显示:吃过母乳的孩子的表现一般都比那些吃配方奶长大的孩子要好。而且在一岁以内的宝宝吃母乳的时间越长,智商就越高。当然,采用人工喂养的爸爸妈妈也不必过于烦恼,因为喂养方式的不同只会导致宝宝最后的IQ值相差几个百分点而已。但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秘诀五:独处

爸爸妈妈不要无时无刻地拿个玩具在孩子眼前晃来晃去,这样做不但不能激发他学习的兴趣,反而会令孩子疲惫不堪,甚至会让孩子的观察范围缩小,只注意自己眼前的玩具,而减少对其他信息的摄取。宝宝需要爸爸妈妈夜以继日地关怀和照顾,但也不时一需要一些自我空间,一个人玩玩具,或者到处爬一爬。秘诀六:支持

一旦宝宝确认爸妈是值得信赖的,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从你那里得到爱和帮助,他就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旅程。也许你会发现,宝宝经常会拉着你,把一朵花指给你看,或者是拼命地让外婆去看他发现的一颗星星,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了他想建立一种纽带,亲人与他之间的、一种支持他走向外面世界的纽带。这个阶段,爸爸妈妈应该经常抱抱或搂一搂小宝宝,多和他有一些目光上的交流,这样可以激发宝宝想要与人交谈,进而进行交流的欲望。只有更多地探索和与外界交流才能更好地刺激宝宝的大脑发育,让他们越来越聪明。

培养方法 篇2

下面, 我就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来谈自己的一些肤浅认识。

一.紧扣“最喜欢的”进行学习

众所周知, 爱憎分明是小学生的天性。描写生动具体的篇章是他们争相阅读的对象。往往课文未教, 学生早已耳闻目睹了。他们为什么喜欢阅读这些地方呢?让他们道出原因来, 不正是语文课中“感悟”的过程吗?

例如在学《草原》一文中描写草原美景那部分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最喜欢草原的哪些景色?这一发散性的提问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 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说他们在未加思索的情况下便纷纷举起了手。对这一问题的回答, 并不是我提问的初衷, 于是我又说:“先不要急着告诉老师, 把你喜欢的原因悄悄地与同桌说一说吧!”顿时, 学生的发言对象变成了同学, 他们谈得更轻松愉快, 并为即将的全班交流作好了准备。他们谈到了草原的天空、绿草、牛羊、小丘, 并自觉能动地引发出了自己头脑中对草原景色的储备。有特色的蒙古包、牧人放牧、万马奔腾的情景等。学到了这儿, 分析理解的目的似乎已经达到, 但如此一来, 文章描述的顺序不是被遗忘了吗?最后我又要求学生读一读课文, 说说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描述的, 并按顺序背诵课文。学生在自读自悟自述中理解了课文, 发展了能力, 充分体现出他们是学习的主人翁。

二.紧扣“最受感动的”进行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有许多课文是记叙英雄人物的, 他们的伟大事迹深深感动了学生, 让学生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受到了深刻教育。

例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描写烈火烧身的邱少云的表现那部分时, 我在自己深情朗读后问学生:这几句描写中让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先前已被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入了文章所描写的境界, 心中早已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所感动, 对于这个问题, 他们想谈的很多。但我没有让他们简单地把文中语句读一下就了事, 而是追问道:“是什么让你深受感动?”学生先是一愣, 继而又高高举起了手, 他们此刻急需把自己感悟到的内容告诉大家, 是邱少云严于律己, 勇于献身的精神让他们感动不已。又如在学习《凡卡》所写信的内容时, 我要求学生在自读课文后说说哪些地方最使自己感动, 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把自己深受感动的心情读出来。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进行自我教育, 再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三.紧扣“最有趣的”进行学习

语文教材中充满趣味性的篇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再加上教师精当的设计, 就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驱力, 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求知识, 发表见解。我由前面三点有效的做法而引发出了这一点———你认为最有趣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觉得有趣?

例如在学习《九寨沟》一文中描写动物的那一部分时, 我便采用了此法。本来动物就是孩子的最爱, 再加上作者生动细腻的描写后, 学生读起来更是兴致盎然, 说起来也是神采飞扬。有的说喜欢金丝猴的机灵, 有的说喜欢大熊猫的憨态, 还有的说喜欢羚羊的善跑等等。为了进一步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我又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发挥想象的机会:如果你来到了九寨沟, 你还希望看到哪些动物?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再次根据自己的爱好, 说出了自己心中其它最喜欢的动物名称, 以及它们的特点。学生在自读自悟想象中理解了课文, 发展了能力, 他们始终是学习的主人。

掌握方法 培养能力 篇3

关键词:高中物理 方法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在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转变中,人们正在提出、探讨着许多新的学习方式,这其中我们又应该遵循哪些原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它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思雏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

总之,教学过程要通过创设一定的参与情境来引发学生参与,不仅是从行为上的直接参与,更是情感、心理、思维的参与。只有这样,才会使物理学习活动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设一理论总结一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科学方法、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目前把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了生生之间关系的拓展上。因为这是当前教学实践中常常被人们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

反观教学实践。我们目前教学所提倡和采用的互动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至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则始终未能受到重视。因而教学中少有或根本没有多向型的互动方式。并且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往往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视为教学中惟一重要的关系。认为学生之所以能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主要是取决于与教师的互动。虽然四、五十个人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但學习却是个体的、封闭的。听课、理解、做作业、考试,除了与教师的单线联系之外,缺少横向的、与同学之间的沟通。

合作学习认为。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加以科学利用。与人合作即合作学习提倡课堂学习活动化、交际化,如把学生分成各种各样的小组,进行讨论、辩论、陈述,完成项目等。与人合作不是不要学生独立思考,相反。没有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担当起他所担任的角色。完成他所承担的任务。

学习方式对学习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坚实的物理基础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变革物理学习方式,并不断研究物理学习方式变革的新问题、新方法。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 篇4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懂得要想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取得成就,需要发挥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培养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创造性思维,树立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中就注意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指导读书法。

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

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包括人们思考问题、认识问题的方法。它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总结出来的,它能帮助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提高人们认识世界、进而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1、什么是分析与综合?

分析:是把对象分解为各个要素,并分别加以界定、阐释、研究的思维方法和过程。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过程。

2、为什么要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1)客观依据——是由事物的整体与部分密不可分的客观性决定的;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事物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作为整体的事物”,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组成,所谓“整体”是对事物的一种“静态”理解

二是“作为过程的事物”,过程是阶段的有机联结,所谓“过程”是对事物的一种“动态”理解,整体是个过程,过程也是整体。

事物自身的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决定了认识它的时候必须既分析又综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这是由客观事物客观辨证性质决定的(2)重要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需要。只有对各个要素作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同时也只有对事物各个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3、分析与综合的联系

(1)分析与综合相互依赖。综合以分析为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前提。

(2)分析与综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过渡。一分方面是分析向综合的转化;另一方面是综合向分析的转化。

4、怎样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1)总体说来,要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深入分析。

(2)具体而言,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很多。具体学科的内容、具体问题的内容不同,分析与综合的具体方法就不同。

各种分析与综合的具体方法的共性都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辩证法。

(3)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方法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做到:对矛盾各方面及其关系 1

既分析又综合;对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综合;对其他各种矛盾关系既分析又综合。

二、合理想象

在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中,如果伴随着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要注意: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二是要敢于超越;三是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四是要正确对对待灵感和顿悟;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合理想象力

1、什么是合理想象?

想象是一种令人惊奇的思维能力。合理想象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

2、为什么要有合理的想象?

合理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推动事物发展必然要求。具体地说:(1)合理想象可以促进人们提出假说,发展认识。(2)合理想象是科学发明的重要途径。

(3)合理想象也是“思想实验”的重要途径。

3、怎么进行合理想象?

合理想象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不能不立足客观事实、不根据规律的胡乱猜想。

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1、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创造性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2、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一是独立性。它“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敢于打破陈旧,立足于独立思考。

二是求异性。其思维主体具有求新求异的心理,善于发现和把握改变现状的契机和机遇,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三是新颖性。创造的本质就在“新”中,发现新现象、创建新理论、形成新观念、发明新技术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成果。

3、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1)它是人类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可以不断地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推进人类认识世界的水平。

(2)它是科学发现、技术发明、文艺创造和其它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

(3)它为实践开辟新的局面。

4、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创造性思维往往表现为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5、创造性思维的要求:要求人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要求人们克服固守书本、墨守成规的旧思想,树立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要注意的问题

一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

二是要敢于超前。对待前人的理论要以实事求是 的态度正确对待。对正确的要坚持和发扬,对错误的要敢于纠正和超越。

三是务必积累知识,把握已知规律。想象不是凭空想象,创造性思维不是脱离科学的轨迹。四是要正确对待灵感与顿悟。机遇偏爱富于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头脑,偏爱有长期准备的头脑。五是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要能够说明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四、知识经济与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我们认识世界、掌握知识、开展实践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经济时代更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说来:

(1)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就决定了创新在知识经济中的决定性意义。

(2)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尤其是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知识经济必然要求创新。进行创新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3)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既是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需要。热点点拔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指出: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分析]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扩展、深化和向前推移的,这就要求我们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勇于和善于不断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要求我党在理论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题例解析

1、下列关于分析与综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①综合就是对通过分析与分解的各个要素进行机械相加②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③要在综合指导下进行深入分析④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贯穿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核心方法是(D)

A、从实际出发的方法B、实事求是的方法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矛盾分析的方法.

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败坏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的两大祸害。官僚主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指手画脚,做官当老爷;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只图虚名,不求实效。官僚主义引发 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据此回答3-5题

3、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这一事实说明(A)

A、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C、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关系

D、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4、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弄虚作假,这种做法违背了下列哲理(C)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5、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是败坏党的事业和党的形象的两大祸害。从哲学上讲(D)①是对事物现象的正确反映,属于感性认识 ②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属于理性认识

③是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属于真判断④是由已知判断提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属于演绎推理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放军第三医院和西安希莱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专家教授大胆地将无限遥感技术和微电极技术结合,研制出一种全新的电生理记录、分析及细胞功能定位系统,用于治疗难治性精神病,获得重大突破。据此回答6-7题

6、难治性精神病治疗的重大突破蕴涵的哲理是(B)

A、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7、专家教授在难治性精神病治疗过程中的大胆创新说明(C)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B、看问题必须分清主流和支流

C、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和善于进行创造性思维

D、理性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据此回答8——10题:

8、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这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B)A只要有理论创新就会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创新就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D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过程

9、人们要做到创新,就必须(A)

①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②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③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④突破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的关系是(C)

A、科技创新是知识创新的基础

B、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必然结果

C、知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是新技术、新发明的源泉

D、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

二、非选择题

11、恩格斯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

(1)这里的“联合”、“分解”的含义各是什么?

(2)“它们”指什么?与(1)中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3)为什么既要“联合”又要“分解”?

参考答案:

(1)“联合”即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分解”即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2)这里的“它们”指事物本身。二者的关系是:事物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即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人们认识事物时既要对事物及其过程的有关要素进行分析,又要对事物从整体上和全过程上进行综合把握。

(3)只有对各个要素首先作周密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只有对各个要素的本质加以综合,才能真正认识客观对象。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我们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如果不分析各要素,就无从认识事物;如果只分不联、不综合,就会导致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都有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1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创新和完善执政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这就要求我党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增强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上述材料说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试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增强党的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完善执政理念。

(2)①客观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观点看问题,树立创新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前进要求执政党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②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坚持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

③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过程。没有创新就难以实现认识的飞跃。

13、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和所涉及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什么影响?

(2)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说明“创新”对于认识事物的意义?

(3)从政治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

(4)运用经济学常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中应发挥的作用。

参考答案:

(1)对国际经济格局影响:世界经济相互依存、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加大。对所涉国家经济结构影响: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创新性思维可以使人的认识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②创新性思维针对实际情况,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方法,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③现代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创新性思维。

(3)①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有的全部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总和。②综合国力竞争将最终决定一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③历史和现实都说明,综合国力的低下会受制于人,甚至被动挨打。

领导培养魄力的方法 篇5

当领导就必须有一种魄力,象乐队的指挥一样,有一种使下属跟随自己的凝聚力。这种能力不是生而具有的,而是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磨练出来的。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魄力的领导呢?

一、能力超群。俗话说:知识就是力量。丰富的内涵,渊博的知识,超群的处事能力,是领导者魄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领导者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学习和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二、语言艺术。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联络感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工具。领导者的语言是其思想水平,理论素养,逻辑能力,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审美情趣,文字功底,辞章修养,表达技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领导者要掌握这项技术,需要全面提高。

三、善于表扬。许多领导者认为:要使下属紧紧跟随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当作英雄看待,有成绩,就应该公开表扬。

表扬比建设性的批评还有效。批评常会伤人感情而起不到帮助人的效果,也会给领导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因素。诚然,表扬要有诚心,这是领导者必备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四、敢于担风险。但这并不是说可鲁莽行事。而是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三思而行的行为。风险本身就包括有失败的可能,因此就要有失败的思想准备,而许多人习惯于等别人试试再说。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就必须学会失败,摔倒了,爬起来,振奋精神,重新开始,牢记“失败乃成功之母”。

五、信任别人,信任能使人精神振奋。如果你信任别人能把事做好,他们就一定能千方百计地完成你交给的事情,使你如愿以偿,他们也会把你看作是生活和工作中的方向和向导。相反,如果你认为下属是一个一事无成之人,他们也

可能会不谋而合,会出现故意拖拉情绪,给你出难题,使你成为一个孤独的领导者。

六、有主见,热情。人们不愿跟随那些做事无主见的领导者。领导者必须明确目标,振奋精神,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勇往直前,让别人听起来或看起来象个常胜将军,这样才能具有感召力,才能使人们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

七、许诺艺术。许诺,是每个领导在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领导生活中必不可少、不能避免的一种方式。一个谙熟许诺艺术的领导,通常能激励下属,鼓舞士气,赢得人心。反之,则常常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此,正确掌握和运用许诺艺术,是每个领导的一项基本功,是衡量一个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笔者认为领导在许诺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忌华而不实,望梅止渴。许诺是件严肃的事情,领导要认真思考和对待,切莫视如儿戏,随心所欲,口是心非,玩弄望梅止渴的把戏,愚弄和欺骗下属或群众。那样最终会失去信任,失去领导的威望。

2、忌敷衍塞责,马虎了事。有些领导怕负责任,对下属或群众提的问题和要求采取逃避、绕弯子的态度。如“研究研究”,“考虑考虑”,“这个问题不是我负责”等。

培养英语语感三大方法 篇6

1、听后模仿

训练孩子的语感,听英语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之一,父母可以带领孩子看英语电影,听英语歌曲。然后要模仿其中的语句,模仿得越象越好,语句越长越好。

注意模仿得象是关键。哪怕只有一个词,也要做到语音纯正、语调正确、语气精准,总之,最好是一模一样,连音质、调值都一样才好。然后再考虑模仿的语句长度。最好从刚开始的一个词,逐渐到一个短句,再到长句,最后到一个段落。

2、读后背诵

学校经常会留背英语课文的作业,我经常听孩子完成任务似的念经。真是很可惜这个时间和精力。

如果孩子在读课文时,注意模仿磁带里的声音,读熟了,把握好每个单词的重音、每个句子的语调和停顿,读出英语的韵味和美感来。然后再去背诵这篇课文,效果和我刚才说的第一种方法是一样,甚至比第一种方法的收获还大。因为孩子能带着感情去背诵一篇课文,说明孩子对课文的理解已经非常深了,考试时一定应用得更好。

朗读英语是培养语感的最基本方法,经常阅读大量的英语材料,通过大声、反复地朗读,可以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熟悉所读语言的语音、语调,提高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英语语感。

所以,如果孩子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还可以尽量多阅读课外的英语材料,如英文书籍、英文杂志报纸等,尤其是一些优秀的、经典的英语文章、会话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对英语越来越熟悉,越来越有感觉。

3、说后写作

听、读、模仿和背诵,都是单人行动,只能算是打好基础。但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可能天天自言自语。所以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创造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比如,参加英语戏剧表演、英语口语大赛、英语夏令营、冬令营、出国旅游、游学……等等。

在每次交流后,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下书面表达,来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刚开始可以写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然后慢慢地写三、四个句子,小短文,随后逐步增多。

如果家长不能够帮助孩子判断所写的内容是否正确,可请学校的老师帮忙哦。

各位家长要知道,英语语感的成熟和成型的表现就是能用英语进行思维,而写作训练对于用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也是培养英语语感的重要过程。

英语的语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它需要孩子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大量积累和不懈的努力。只有重视英语语言的实践,规范英语语言学习的习惯,孩子才能真正培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真正地学好英语。

孩子要想学好英语,培养良好的英语语感只是一方面,其他方面也是不能忽视的,比如基础知识、做题方法、阅读能力等等。

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谈 篇7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论指出,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 重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间的交流包括知识信息、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信息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的信息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 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 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 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 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 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具体来说, 教师应是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 而学生则是学习者、发现者、研究者、创造者。在课改中, 我注重与学生沟通, 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了解其认知规律和兴趣点, 与学生交朋友、谈心, 进行书信交流沟通, 使课堂气氛和谐民主, 给学生创造创新的环境, 使其具备创新的品质, 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方案措施, 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乐学、爱学为舟, 促使学生到达学会的彼岸。

二.让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1. 让学生在操作中参与。

小学生好动, 注意力不强。为此, 我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而动手操作和观察活动最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2. 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中高年级有些教材中, 可以把要讲的新内容编成思考题, 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去操作或自学课本。系统的思考提纲, 对于学生想要干什么、观察什么、做什么都有一定的指向, 学生按照这个顺序去自学、去思考, 就能独立获取知识, 使他们由学习的客体变成学习的主体。

3. 组织“合作研讨”, 让学生在多项交流中参与。

“合作研讨”是以学生为主体, 合作为手段, 有组织、有指导地互教、互学、互帮活动。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突出学生间的合作研讨, 共同发现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在小组研讨中, 每个学生都有发言交流的机会, 可以学习别人的优点, 培养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这种学习方式, 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 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 使课堂教学不存在被遗忘和冷落的角落。

4. 精心设计, 激活思维。

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的过程, 它对于启迪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 设计开放性的练习, 深化思维。

课堂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也能暴露学生在理解, 应用新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组织练习的目的性要明确, 形式要新颖多样, 要强调各年级的独立性, 创造一个使全体学生都能独立动脑、动口、动手完成练习的空间, 新奇的带有激励性的练习, 学生能全身性的投入, 在练习中使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养。

三.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热爱、尊重、理解学生, 才能满足学生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中, 应创造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亲切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使学生在交往中体验到平等、民主、信任、理解与爱护。他们得到了精神的满足就会积极投入到学习。

兴趣培养、方法指导、过程监管 篇8

本人在参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体验学习与语感形成母语教学试验”重点子课题“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分课题“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与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衔接”的研究过程中,探索、发现并运用以下方法,与同仁研究探讨。

1.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

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探索发现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真实、有效途径。

⑴首先要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

⑵激发阅读兴趣。实践证明,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促使他们专心注意,仔细阅读,认真思考,有意识记;可以使他们产生充沛的精力、顽强的毅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⑶启发学生自觉性。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阅读行为,本身包含着自觉的心理因素。启发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增强形成阅读习惯的心理动力,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二要增强学生的自制力,经常鼓励学生要勤奋努力,及时强化这些行动,克服懒惰的心理。

⑷指导阅读方法。在课堂阅读文章的讲述过程中,有意识、有步骤地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第一步,初读课文(或对话)。根据课文(或对话)内容,创设合适的疑问,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去读,对问题进行简单回答。第二步,精读课文(或对话):①先看题目,理解题目所要表达的内容。②读完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根据理解,对该部分用英语语言做一简单的大意概括。第三步,把握课文(或对话)。根据所概括的各段段落大意,把各段连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或简述文章大意。第四步,留心细节,梳理知识点:①生词与短语的含义与运用。②难点句子结构的把握和句意的理解。③成语或谚语的收集。

2.课堂阅读内容与课外阅读内容的衔接与延伸,以及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内容的提示与监管)

英语阅读的资料很多,网络里也到处都是。但能够与学生阅读能力相当,并受学生喜爱的资料却需要教师给学生指导或挑选,毕竟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

⑴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背景知识或人物故事,扩大学生视野,锻炼学生阅读能力。如:中外名人介绍、历史故事、名作名画介绍等。

⑵选取与学生学力相当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材料阅读或口语对话。如:对运动明星姚明、刘翔等的宣传文章或本人兴趣、爱好的报道;娱乐明星周杰伦、张含韵等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口头介绍他们的个人爱好或与之相关的故事。

⑶挑选一些学生喜爱的、向上的歌曲,在自习课或课间播放,让学生学唱。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力,也能使学生在快乐、放松的环境里对英语产生喜爱的感情。

3. 适时为学生创设阅读成果展示的平台,巩固并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和长期阅读的热望。(能力培养与监管)

⑴小组竞赛。在小组之间挑选代表或轮流每周每组一人,利用课前五分钟介绍自己本周的阅读内容,与他组人员比赛,记入小组得分,最后累计各组分数。每月一评,选出优胜组表扬。

⑵班级组织演讲比赛或阅读比赛,人员由各组选出。评选优胜者进行奖励。

⑶学校范围的阅读或英语演讲比赛。通过更大范围和规模的能力或知识水平的展示平台,不但可以达到学生学习之间的相互促进,也更进一步推动课题探索与试验的进行和成果的推广。

⑷英语歌曲或小品表演。将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的歌曲或有关的故事进行组织、指导并编排,让学生表演,加强阅读兴趣培养。

培养孩子品行的方法 篇9

培养孩子品行的方法

爸爸妈妈首先应当尊重幼儿的人格

爸爸妈妈要和孩子平等相处,多用“商量式”,少用“命令式”,多鼓励,少指责,避免当众批评甚至打骂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品格。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进取意识

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们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孩子遇到困难,要积极给予指导,提高孩子克服困难的本领,增进孩子勇往直前的意识。

强化孩子的公德意识

爸爸妈妈要教育孩子在公共场所不攀折花木,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尊敬老人,严守纪律。对孩子违反公德的行为要及时指正,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良好的社会行为是人格高尚的外在表现。

培养儿童性格的方法

小学教育要帮助儿童发展个性,即发展其合理兴趣、多种才能和健全而多样的性格。小学儿童的性格正在形成和发展中,就每一个儿童的性格特征而言,其中有符合社会要求的,也有不符合社会要求的。

教育者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分别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的儿童得用自己的优点去克服弱点。如果不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或虽然了解而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性格的改进和发展。

儿童日常在学习或纪律方面出现问题也往往有性格上的原因,对症下药,就能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造成儿童学习落后或品行后进的原因是金多种多样的。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力求找到主要原因。

如果问题的造成主要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附带有性格原因,就应该全力地或适当地在改变学生性格上下功夫。以学习为例,如果一个儿童的成绩下降不是由于智力差或别的原因,而是由于懒惰。

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 篇10

又如,力学课程离不开实验,几乎所有教师都知道实验的重要性。但多数教师为图省事,往往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动画、视频的方式进行演示。首先,这种演示实验的效果绝不可能超过教师亲自去操作实验,更不如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学生目前的这种被动式学习的习惯。麻省理工学院的名誉教授Walter H. G. Lewin博士在讲述经典力学时利用大量的经典实验去验证所讲述的理论,并将实验测得的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每一个分析步骤都显示出科学求实的精神,不但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用科学实验检验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习惯。

3.提供创新实践机会。适时讲述与所学理论相关的科学创新实例,包括科研、工程和生活中应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技术改进、发明创造等事例。如在运动学中讲述定轴转动刚体上各点速度时,介绍电动剃须刀的改进与该理论的关系;讲述静力学中的摩擦问题时,介绍利用交通事故中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印迹判断事发前的车速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指导下的创新实践活动,以科学思维方式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除了省级、国家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还应组织一些范围更广、更有课程针对性的专题创新实践活动,以激励更多的学生加入其中,扩大其影响范围。如很多学校成功举办的桥梁模型设计制作大赛、省力机构设计大赛、高空落物缓冲机构设计大赛等活动无不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科学理念,对科学思维方式培养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培养兴趣,激活思维,提供方法 篇1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方法技巧 理论指导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作文好,就意味着语文好;作文差,就意味着语文差。由于语文课本身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学习的好坏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却是现有教学体系的一个薄弱点,出现了一提到写作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开始犯愁的情形。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做好作文教学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将作文教学开展得有声有色,让学校、学生和家长都不再为此犯愁呢?作文教学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可循?下面,我以自己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作文教学这一问题,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培养兴趣,增强信心

只有培养学生形成不怕作文、爱写作文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这种兴趣的培养要在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

作文即是生活,作文素材源于生活。这种现象随时可见,学生抓破头皮、咬碎笔帽,最终却无从下笔,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写什么。因此,只有解决“有米下锅”这一关键,才能下笔。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即是生活。”日常生活中有日落西山、红霞满天和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自然之美;有真诚善良、助人为乐与勇敢坚毅、乐于奉献的人性之美……美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丰富多彩、形式不一。所以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用视觉、触觉、嗅觉及至味觉去感知这个世界,从而实现对美的发现、欣赏与追求,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进行生活审美的兴趣。这不仅是作文写作的需要,更是使其心灵得到陶冶、净化,使其人格得到完善、升华的需要。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兴趣,才能促使他们“因趣成文”。

二、激活思维,发展个性

所谓“思维”,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而作文就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充分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就是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前期准备。如果没有活跃和敏捷的思维,各种能力与技巧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激活学生大脑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是开发学生智力、拓展学生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长期以来,我们传统的作文理念总是给学生太多的束缚,太多的要求,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有些学生甚至一篇相同的作文小学时写,到了中学再写,到了高中仍然还写。丝毫没有自己的真实情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

在作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舒展,放飞学生的真实思想。鼓励学生在忠于生活和心灵的基础上,勇于突破陈规旧矩,写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生活经历,不拘形式,不拘字数,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表达方式,让思维真正开阔,心灵真正自由飞翔,情绪真正宣泄。

三、提供方法,举一反三

要求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时,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作文方法,然后让他们举一反三,真正掌握写作的技巧,不再害怕写作文,写出好文章,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这些方法具体来说又可分为审题立意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方法、行文修改的方法等。

在正式写作文的过程中,审题立意是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决定着作文的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也是写作者根据题目意图初步筛选、整理用以写作的材料的过程。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如果不认真,作文就有可能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写作劳而无功。对此有几种常见的方法,“补题定向法”,即为题目补充新成分、以明确写作方向的方法。例如“老师”这个题目意思模糊,一时无从下笔,这时学生可在意识中给原题目补充新的成分。“捕捉题眼法”即抓住题目中最能体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关键字词方法。

谋篇布局即文章的构思,它是一篇文章写作的通盘规划和总体设计,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只有对应写的内容经过明白而周到的思考,即构思充分,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下面谈一谈几种作文谋篇布局的具体方法。⑴“分类叙述法”,即根据写作材料性质的不同,对事和物进行分类叙述、对道理进行分条论证。。⑵“时空转移法”,即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来安排层次或段落的构思文章的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构思方法主要适用于构思游记类记叙文。它又分为“时间转移法”“空间转移法”和“时空经纬法”三种。⑶“镜头组合法”。在完成审题立意、确定文章主题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个主题,将大脑中存储的各个素材片断调出来,就像是最能体现主题的摄影镜头一样,然后再依照一定的顺序将之描绘出来,此即为“镜头组合法”。就是根据文章主题的需要,选取人物生活场景的“镜头”或景物的“镜头”来完成题目要求。各个“镜头”之间既是相互独立的,又共同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培养创新意识掌握探究方法 篇12

1.重视科学启蒙

美国著名学者乔治·奥威尔指出:科学不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的事, 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 它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如果小学科学教育只重视知识传授, 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科学方法的培养, 那将会使受教育者在处理问题方面缺乏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 很难有创新的意识。因此, 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教育, 在教学中除书本科学知识外, 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结合科学知识教学, 及时向他们讲解各类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 重视学生的科学启蒙。

2.保护学生好奇心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瓦特由水烧开时壶盖掀动而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阿基米德游泳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 他们的头脑中有着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 教师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 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 要放手让学生实践,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践, 尽早让他们走上科学研究、创新的道路。

3.营造创新氛围

科学教学要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搞好校园环境布置, 让学生置身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中, 并感受到整个校园都渗透着浓浓的科技创新氛围。如在教室墙上挂中外科学家画像和名言, 利用黑板报等定期摘录科学家的名言, 引导学生将科学家的名言摘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 可激发起他们投身科学、追求科学的热情。结合科学教学开展科技知识小讲座、科普知识竞赛、撰写科普小文章、组织科技制作比赛等等, 消除学生对创造发明的畏惧感, 使之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增强创新的意识。

4.激发创造动机

创造动机即直接推动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对人的创造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创造动机源于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生的内部需要而引发的动机, 如学生认识到创新活动的意义或对之有兴趣而积极参与的创造性活动;外在动机在学校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为了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或奖励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学习的成就中体验出快乐, 要让学生从答对一个问题、完成好一次作业、获得一次实验成功和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中获得成就感。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用鼓励的语言、信任的表情, 及时地肯定与表扬学生, 以激发他们的各种创造动机, 启迪他们的创新精神。

5.更新学生观念

(1) 引导积极思考。我们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理解。在科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 课堂教学中, 当学生思考时, 教师不要急于提供帮助, 要有意给学生造成暂时失败感和短时焦虑, 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状态会促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 从而激励学生运用内在潜能去自主探索、自主解决。所以, 在科学实验探索中教师要有意设置一些小的失败演示实验, 启发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从而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这样做,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 鼓励不同理解。在教学中, 当学生“解难”时,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对学生提出的观点不要急于下结论, 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 帮助学生弄清错在哪里, 让学生在关心和支持的氛围中, 不断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 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中, 可以要求学生动脑筋对自然现象发表观点, 或应用已学过的知识解释科学中的一些现象。

(3) 鼓励敢问善问。众所周知, “提问”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 但它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 为创新作铺垫。在科学课中学生提问时, 教师要耐心倾听, 仔细分析, 及时鼓励, 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掌握探究方法

1.在探究起始阶段, 培养问题意识

发现和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前提, 学生如果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就不能进入探究活动。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 如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活动之前, 教师要问“对于这个现象, 你们都有什么问题”、“针对这个现象,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等等,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种现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2.在探究活动中, 让学生动手、动脑

科学课堂上, 教师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动脑和动手都是非常重要的, 不仅需要学生动手, 而且要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时都要动脑。所以在让学生利用有结构的材料进行探究的过程中, 不仅要让他们动手操作, 更要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前先动脑进行猜想、预测, 在实验后进行研讨、解释, 这样才能体现出探究的本质, 才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探究过程中, 注重预设和动态生成

在科学课教学中, 不确定的因素很多, 课堂上出现预测和生成不一致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关键是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时, 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1) 如果这种“意外现象”对本节课教学有价值, 有利于本课教学的主题, 则教师可以放弃预设, 转向生成的方向。

(2) 如果这种“意外”的确是“杂音”的话, 在保护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 要设法巧妙地回到预设的轨道上。

(3) 如果“杂音”对本节课探究主题的干扰不大, 但有探究的价值, 则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法, 让学生课下再去研究, 下节课再引导学生汇报探究的结果。

上一篇:机关财务科长述职报告下一篇:毛主席写作公文的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