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措施方法(共12篇)
培养措施方法 篇1
1细胞培养技术方法分析
1.1细胞原代培养技术
细胞的原代培养是指取样完成后的第一次培养实验, 它能够在细胞分化、药物测试或病毒试验等方面取得显著培养效果。其技术的应用首先先对提取的样品组织进行清洗, 然后将其切成较小组织块, 可在1或2mm, 再给予分散剂扩大组织块, 时间1小时或半小时, 之后进行吹打, 并在混匀后利用过滤网滤过, 将细胞与细胞团离心出来, 放在对应浓度的培养基上, 调整好培养箱, 温度在37 摄氏度, 二氧化碳在5%, 将培养基置于培养箱中开始培养实验, 此技术的试验成功率很高。
1.2细胞传代培养技术
传代培养的应用是在离体细胞生长一定时间后, 当其发生分裂且增殖逐渐缓慢或要终止生长死亡前, 从一个培养瓶按一定比率转移到另一个培养瓶内继续培养和生殖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称作传代培养技术。此技术的应用首先将原旧培养液吸出, 取PBS缓冲液对其进行两次冲洗, 然后取胰蛋白酶液滴入其中给予消化处理, 之后利用显微镜进行查看, 待细胞恢复饱满样时, 将胰酶液吸出后再将新鲜血清培养基加入到瓶中, 避免细胞粘壁进行吹打, 并将其分装于培养瓶中培养, 保证培养液充分并使细胞均匀浮于上面, 之后加强观察, 一旦又出现细胞分裂到一定程度时再给予传代培养。
1.3细胞冻存技术
细胞的冻存可以有效保证细胞活性和长期保存, 一般在~80摄氏度的冷存环境下细胞可储存一年的时间, 若在液氮环境下, ~196 摄氏度中能够长期保存, 直至使用, 也有相关学者表明, 长期保存的牙髓成纤维细胞, 其使用率及成活率在80%以上。这种冻存技术的操作中, 在细胞冻存前应该先对对数细胞进行培养液培养, 然后将其去除, 再投入消化液、离心, 离心后将上清液去除, 加入冻存液, 待细胞密度适度调整以后, 取悬液细胞并分别装在冻存管中, 封闭, 明确写明细胞名称、代数、冻存时间等, 先于4摄氏度存放半小时, 再移入~20摄氏度冷箱内冻一小时, 之后放在~80 摄氏度冻箱内冻存24 小时, 最后可置于电子技术控制的冰冻箱中长久存储。
1.4细胞的复苏技术
细胞复苏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对冻存细胞进行复苏, 促使其恢复活性, 当冻存管从液氮环境中取出后, 马上放入准备好的37 摄氏度水环境中进行快速、反复晃动, 晃致冻存液彻底融化为止, 然后将融化后的细胞置入离心管内, 取4ml培养液渐渐滴入其中, 用每分钟1000转速度离心, 然后在细胞沉淀以后进行密度调整, 再行细胞培养。
2细胞培养中引起污染产生的原因
2.1微生物
微生物在生活环境中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静止物体, 还是人们皮肤表层、动物皮毛等, 其表面均存在细菌。而在实验室进行细胞培养时, 如果工作人员对微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不了解或没有经过严格培训, 其操作中会忽视很多细节, 造成微生物污染, 如细胞培养使用的培养基、器皿、使用设施、从一处转移另一处时等, 这些操作若不能有效避免, 严格无菌操作, 或在切割时不遵从无菌切开等, 均可产生微生物污染。
2.2工作人员
人体是在不断活动的, 在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是产生污染的最大来源, 细胞培养各种操作都需要工作人员进行, 其皮肤鳞屑、活动中带动空气或说话时飞沫与口腔内存在的多种微生物等, 均可对细胞培养造成污染威胁, 而且一旦工作人员携带病菌或感染病毒, 进入实验室就是一个高危污染源。同时实验室的通风口、棚板口、排水口等各种通道也存在不断产生新污染的危害, 像一些水槽、潮湿培养箱等潮湿地方也存在滋生细菌并提供污染的危险。
2.3试剂
细胞培养中试剂的使用同样存在一定潜在污染概率, 购进的试剂及培养基具体的应用要明确, 它们有无细菌, 具体作用及有无必要进行灭菌等。就如生长因子或血清在培养试验中, 易发生病毒污染, 所以说有的试剂原材料购进时未灭菌, 而有的培养基, 如猪胰蛋白酶, 它含有动物病毒, 试验中会导致细胞培养结果的不准确, 因此需要对试剂进行风险评估, 确定其使用的可靠, 减低试剂使用不当引起的污染。
3避免污染的措施
3.1工作人员和环境
工作人员进实验室行细胞培养前必须彻底对手、手臂清洁和消毒, 穿戴一次性胶手套、无菌外衣、鞋, 扎好袖口;细胞培养前将各种用具放于无菌照射下灭菌30min;各操作必须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同时细胞培养试验台与培养储存柜、清洁区等要保持较远距离;定期对潮湿区域检测, 及时给予处理, 防止产生污染。
3.2细胞培养的用品和试剂
细胞培养中涉及的各种如试管、过滤器等用品, 使用前均进行酒精喷擦, 酒精度80%;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塑料用品开封后必须单独存放;试验中试剂瓶打开后, 将盖口向下置于无菌台上, 关盖前必须用酒精灯烤后在盖严;试剂的选购严格检验生产日期、批次等, 对一些没有灭菌的试剂进行评估确定后再使用等。
摘要:医学研究中最具技术含量的研究手段就是细胞培养, 同时它还是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下面本文就细胞培养技术方法进行分析, 观察其操作中引发污染的情况, 同时提出几点避免污染的措施, 内容如下。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污染,措施
参考文献
[1]周丽薇.细胞培养技术与防止细胞污染的方法[J].医学信息 (上旬刊) .2010 (11) .
[2]姜彬.细胞培养技术简介及避免污染的策略[J].生物学通报.2008 (03) .
[3]史嘉林;杨栋.细胞培养及避免细胞污染的方法[J].养殖技术顾问.2010 (07) .
[4]马艳南;阎雪莹;殷悦;蔡丽杰.细胞培养技术及避免污染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29) .
培养措施方法 篇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
①预习的习惯。
此项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恰恰是学生最缺乏的.②复习的习惯。
学生进行复习,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先复习,后做作业;第二种是先做作业,有时间再复习;第三种是安排时间复习。注意整理归纳,形成知识结构。多数学生应达到第一种要求,随着学习深入,应对学生提出第二、三种要求。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应要求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结构化。不同的复习阶段应有不同的复习要求。
③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要求学生必备三种工具书《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简明古汉语词典》。学生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自己能查词典解决。长期坚持,就能养成使用词典的习惯。
2、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指导学习方法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即会阅读、会思考、会检索、会调控。
①会阅读。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阅读时,眼睛首先从书本或屏幕上感知文字或图象的信息。然后大脑进行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等思维活动从中提取、处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现代教学论发展的趋势就是,把教学的重点从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转移到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教学,实质上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
②会思考。思考是学习的核心。
阅读后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的独立思考的过程。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想能力的高低。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教学生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③会检索。检索是学习的手段。
在信息时代学会定向检索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学校电子阅览室的开放对教师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自己要加紧学习、掌握互联网应用技术。运用新的教学资源,了解他人的教学成果;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在网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④会调控。调控是学习的保证。
稳定的惰结与平和的心态,对学习是有利的。要教育学生能实事求是。客观地评价自己,既了解自身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制定目标、采取措施,不断调整心态、控制行为,使自己逐步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①问题推进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对学生来说,解决问题所用的知识是已经学过的,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教师只是相机给予适当的点拨,这样做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推进式的教学基础是知识建构理论。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它们之间有内在联系可以建构学科知识体系。问题推进式的教学结构是: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②启发讨论式。这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相互研讨为主的一种教学法。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挥各自才能和多向交流的条件,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讨论式教学.兼容其它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讨论式。
以教师为主导的讨论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材料——指导讨论——归纳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理科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易于深入,便于把握方向和进程。以学生自学和交流为主的讨论式:布置课题、提出要求——学生自学、检索阅读——小组讨论、组间交流——教师评价、课题总结。这种方式较适合文科内容的教学,易于发挥求异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措施方法 篇3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使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强调独立阅读课文,旨在形成能力,每教一篇新课文时,先让学生用10-20分钟进行快速阅读,同时做课文的理解题,然后,再按精读要求,给学生指定段落,让他们自己研究主要语言点,鼓励他们提问和讨论,以求弄懂。精读也全是由学生自己去研读,改变了那种课堂中从泛读到精读,全由教师包讲到底的局面,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2、每课时抽出10分钟进行听力和快速阅读训练。选用150个词左右、难度适中的短文,?再加5-10个理解检测题,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迅速读完全文,完成阅读理解题。然后检查阅读速度和理解准确率,进行辅导讲评。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只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是不够的。以每周1000个词来计算,学生一个学期只能完成1-1.5万个词的阅读量,不足以便学生从中获取到独立阅读英语文章的基本技巧。所以,除快速阅读外,我还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要求每人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认真选好读物。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读物选择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我在选择读物时尽量选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的文章。使学生在发展阅读能力的同时,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所选读物内容广泛、新颖,体裁和题材多种多样,语言质朴生动,引人入胜,寓学习于消遣之中,所以学生读起来爱不释手,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最重要的是我所选材料适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难度与课文相当,内容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生词率控制在2--3%,难易适当,使学生读得轻松愉快,在快乐中获得知识,增强了他们搞好阅读的信心。
5、阅读要讲求效率。效率体现在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两个方面,读速的提高与读量是密切相关的。阅读要以量求质。我给学生定的阅读总量为40万个词左右,?每天坚持10分钟,读速定为60wPM左右。要求准确理解率达70%以上,实践证明,一般水平的学生通过努力是不难达到这个指标的。
6、把阅读的辅导落到实处。阅读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但是没有得力措施就很难保证持续地开展。为了扎扎实实地搞好阅读,除对读量、读速严格要求并记录在案进行评比以外,我主要对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了指导。
A、指点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实验初期,我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带有一些不良习惯。如有的学生阅读时爱出声;有的学生用笔和尺之类的东西指点着助读;有的用眼不科学,每次只能看到一个单词;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查词典,一词一句地分析;有的学生“回视”的现象太严重,在阅读时,眼睛往往往回看,重读一个词、短语、一个句子,不仅影响读速而且不利于把握整个句于、段落、全句的意义。我帮助学生逐步改掉了这些不良习惯,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默读习惯。帮助他们尽力减少眼停次数,扩大规力范围,能在单位时间里捕捉更多的语言信息。 B、指点学生阅读时抓住文中重点段,段中主题句和句中的关键词。教给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句意义的办法。阅读中难免碰上生词,让学生碰到生词不惊慌,因为它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可根据构词法、同义词、反义词、等同关系、因果关系或上下文暗示猜出词义。
培养措施方法 篇4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各项知识技能及满足就业市场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它基本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力资源, 即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社会资源, 即大学生参与社会互动时包括人际关系、组织领导素质等在内的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具体来说, 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等方面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和品质, 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性格等诸方面内容。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形成卓越就业能力所必不可少的品质。
2. 应用知识的能力。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会受到系统的理论教育, 会掌握一些专业知识及基本的应用能力, 但大学生能否将这些理论知识及简单的应用能力转化为某项工作所必备的技能, 将依赖于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大部分用人单位会对缺乏实战经验的大学生完成工作的能力产生怀疑, 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常常处于劣势。所以, 一份能够证明自己超凡的应用知识能力的履历表将有助于大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3. 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
人际沟通与交往技能主要包括人际理解力, 即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及领悟他人潜台词的能力;团队精神, 即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展现自我的能力, 即为了一个既定的标准, 塑造出让组织文化认可的塑造自我形象的能力;沟通能力, 即通过交流采取调整或与他人合作方式解决争端的能力。
4. 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能力。
大学生没有毕业之前, 大都怀着崇高理想, 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信心百倍, 但一旦真正步入工作岗位, 投身于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时, 就会感觉到理想和现实大相径庭, 学业和事业的成败不但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及原始积累, 还会受到其它因素的牵制和干扰。那么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并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能力。
二、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意义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成功就业、顺利择业的能力。大学生是否具备就业能力是其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及用人单位需求的的关键所在, 所以,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单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更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需要, 高质量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乃至更长一段时间内,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将处于“买方”市场, 要想使我们的大学生顺利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去, 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就必须针对市场需求,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培养。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生的时候, 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 同时也要求他们具有一些如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作环境的能力、团队工作能力、自信、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复合能力和个性特征。这些能力和特征就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核心部分, 用人单位在选聘大学生的过程中甚至把这些能力和特征看的比专业知识技能还要重要。但是, 现实情况是我们的高等教育还一定程度上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仍然以孤立的理论教学为主, 这也是从用人单位得来的反馈较多的意见之一。因此, 作为高校必须树立现代营销观念, 针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用人单位需求, 提高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目前,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毕业生人数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但劳动力市场对于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并没有保持同步的增长, 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的考虑, 不愿意大量地吸收新的高校毕业生, 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求职人员。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比例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增长比例不协调, 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大学生要想成功就业, 就必须要有足够实力和能力才能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种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能力就是就业能力。因此, 如何培养大学生卓越的就业能力不仅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也是高校和学生本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三、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和方法
1. 加强心理辅导,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大学生, 就当前而言, 他们需要面对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尤其是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很容易使他们产生愤怒、厌恶、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 而这些负面情绪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针对此种情况, 及时清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将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基本上都已经开设了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 也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 这些心理辅导机构及大学生心理辅导课程就需要为大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途径, 为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提供保证, 也即是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2. 创新教学思维, 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很早以前, 就有学者提倡“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教师“主演加导演”,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导致教学课堂重成才、轻成人。所以, 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创新教学思维,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 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外, 还要有丰富的情感, 良好的组织能力, 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强化教学管理最终形成一种以师生合作学习, 人道、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从而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逐渐培养大学生自助学习能力。
3. 开设人际交往课程, 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培养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一个途径,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当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品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就像大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一样, 它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高校现在应开设人际交往课程, 专项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知识和技能是参与就业竞争的必要因素, 但与人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应该是大学生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 更应该是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因此, 高校应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及合作能力, 为大学生成功就业, 顺利择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 开展科技文化活动, 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 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对创业者的智慧、胆识、能力、气魄将是一种全方位考验, 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本人的品质、意识以及个性等个人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高校就应该通过组织开展多样的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 让大学生在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文化活动, 在确立目的、制定计划、选择方法、执行决定和开始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锤炼意志、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思维, 最终形成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思维品质。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的全面展开为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提供了平台, 也为大学生培养创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黎晓娜.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 2009 (15)
[2].朱新秤.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高教探索, 2009 (4)
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篇5
近年来,我校师资年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年青化成为我校师资结构的显著特点。为更好地引导青年教师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促进青年教师挖掘自身潜能,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经充分酝酿准备,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为目标,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其尽快掌握教育教学常规,逐步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学校特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一、工作思路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学校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悉心培养,鼓励冒尖”的原则,实行“以老带新,新老挂钩”的师徒结对;形成“校长负责,教导处专管,骨干帮教”的管理体系。
二、工作内容
(一)新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
1、目标:新教师依据工作思路“一年入门”,过好常规关和教材关,能按常规和一般模式组织教学,全面进入教师“角色”,做到教书育人结合,教学效果原则上不低于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3分,并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搞好班级管理。
2、措施:(1)教导处牵头,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发挥骨干帮教作用;(2)开学第一个月组织教师听新教师上“展示课”进行常规帮教。(3)过好常规关,练好基本功,坚持岗位练功,练好粉笔字,口头表述能力,板书设计等写功与说功。
(4)采用“同步移植法”缩短新教师适应周期:同步——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与师傅的教学进度同步,考试辅导同步;移植——通过上课教案、教法移植。
(5)一开展次教学技能展示比赛,第一学期进行粉笔字、板书设计比赛。第二学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比赛。(6)期中教研组内新教师上一次“汇报课”。
(7)教务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加强对新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8)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9)每学期完成“四个一”,即一次基本功比赛、一堂汇报课、一篇教学体会、一个满意教案。
(二)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
1、目标:青年教师的要求,总结经验,加强对教法、学法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原则上不低于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并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2、措施:(1)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汇报课,一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在学科年会上或教育杂志上发表。同时要求青年教师能独立制多媒体课件。(2)学校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压担子、优先给予学习机会等手段促其尽早成熟并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举行的优质课,对当选的青年教师给予大力表彰。
(3)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尽早成为科研型的教学骨干。一是加强理论培训,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教育教学个案,开展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二是要求青年教师在每小节或每单元教学后撰写质量较高的教后记。
三、培养措施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具体事务由教务处和教研组协同完成。
2、实行青年教师过关制。青年教师要在成长过程中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观、教材教法观、教育管理关、教学科研关。由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共同操作,并组织评委会根据平时表现和教学成绩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教师给予奖励。
3、加强管理,重视培训,严格要求。(1)由教导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常规管理。(2)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工作汇报会。(3)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培训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4、落实辅导制。(1)每名青年教师都要确定一名辅导教师,辅导与被辅导的关系要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并经学校批准。(2)辅导教师要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把好关,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所用教案必须由辅导教师在课前认真审查并履行签字手续,每周辅导教师至少要听青年教师新授课的一节以上。
(3)辅导教师要对青年教师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辅导与被辅导关系要保持稳定,一般不少于3年。在聘任、排课时充分考虑此种关系,尽量保证两者在一个年级任课。
5、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给青年教师创造到外地考察、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四、具体措施为: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定期组织(或参加)学校(或市)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形成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教学技能;
(2)教研组活动中重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积极支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3)承担校内或组内相应的公开课教学任务;(4)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4节;
(5)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内容为(一次演讲、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份板书设计、一份教学分析、一次课堂教学、一次专业考试)。(教务处负责)。考核结果作为青优参评的重要依据。
(6)做好班级常规工作,开展好各种活动,并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
通过这些措施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思想、生活、知识、情感、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较快的发展,真正体验出当一名教师的人生幸福感。
锁阳城中心小学
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措施探讨 篇6
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衡量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标尺,集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社会性等主体特征。这要求教师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最高教学目标和准则,树立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理念,既要教会学生“学问”,又要教会学生“学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不断“生疑—释疑—再生疑”,创造一个充满善意、宽容与理解的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备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安排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在较为宽松环境中自主思考;教学中,把时间大量留给学生实践、操作,发现、解决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放学后,教师尽可能减少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后参加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结联系生活,发现、提出问题。
二、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产生于质疑,学生敢于质疑,离不开良好的教学环境。受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师道尊严、教师权威,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受到抑制。教师要构筑师生间进行交流和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向教师的知识和见解进行挑战和质疑,树立学生敢于怀疑权威的信心,允许学生出现错误,留给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勇气和信心,恰恰是课堂教学所要培养的问题意识的关键。教师要树立民主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课堂的主人,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消除师生之间的紧张气氛,消除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和畏惧。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是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不断充实新知识、新信息,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使新的学习内容能够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二是教师要实施探究性提问,即那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散思维的提问。教师可以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一些学生一知半解的问题或容易忽视的疑点等关键点上,设疑问难,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三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问题情境下,学生先利用教材找出相应的知识点,初步把知识点和问题相结合,尝试探因究果。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悟”。教师不是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思维,而是引导学生在自悟的基础上,自己去得出问题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经历了探索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经历了探索过程中酸甜苦辣,对自己辛苦获得的结论有一种特殊的成功体验。四是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借助图片创设情境。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于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这时要利用形象的图片来渲染情景,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在激情中发现问题;精设导语创设情境,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学生受到新异的刺激,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样至关重要。
四、优化教师提问方式,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教给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优化教师提问方式,克服主观随意性,为学生自主发问提供良好范例。教师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选择有价值的、难易适中的问题;避免简单、重复、不着边际的低层次提问,力求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者质疑多且深;准确捕捉、灵活把握最佳发问时机,避免有机不发或无机而发;适当延长候答时间,开辟学生思考空间。
其次,教师还要注意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施教。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應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在问题的设置中,既要强化知识的理解,又要兼顾学生能力的培养,每一步的台阶,可以作为学生知识迁移的手段,教师还可以围绕问题,将知识发散出去,成为相关知识点的考察题,当学生完成各个问题时,不但掌握了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枝枝杈杈,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使学生掌握知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新旧知识联系、认知冲突、日常生活、结论的反面中发现问题。还要教给学生因果法、比较法、类比法、联想法、矛盾法、逆向法、假设法等多种提问方法,并进行多种方式的提问专题训练。
五、适当组织探究性讨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问题。
探究性讨论就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某个问题,各抒几见,大胆假设,从而相互启发、解决问题的形式。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对讨论起着指导和调节作用,通过提问的介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忌远远站在一边或坐在一边,应该在教室里来回走动,查看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信心。学生利用讨论时机,把自己的观点、问题阐述或提出。当学生的观点提出,他的灵感同时可刺激其他同学的联想力,微弱的智慧火花在各种观点的撞击下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讨论结束后,让学生代表上台来发表小组的观点,其余的学生在座位上旁听,可培养学生倾听别人的意见,虚心吸纳有用的东西的精神。探究性讨论的整个过程又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和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六、夯实学生认知基础,强化问题意识。
强化培养措施提升综合能力 篇7
一.针对学习基础差异, 提升学生分析梳理能力
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也有着较大差别。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子女,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回顾, 认真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一是学会回顾旧知。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中没有回头看的习惯, 对自己在过去一段时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等没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导致不知哪些环节还需要强化, 哪些方面是薄弱之处, 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专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了技巧指导, 要求他们认真回顾上一阶段语文学习情况, 对语文学习做全面的评价, 并在这一过程中回顾已学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是学会筛选重点。抓不住重点就难以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方面没能够突出重点, 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果时间与精力并不允许。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筛选, 已经掌握的、较为基础性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转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应用于重难点, 将学习中的重点突出来, 给予精力与时间的倾斜。
三是学会针对弥补。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 和其他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旧知、筛选重点, 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哪些短处,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复习巩固计划, 让学习回顾更具针对性, 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提升课前自主预习能力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预习的习惯, 将学习活动完全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 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内互动难以有效开展,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充分重视预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了预习重要性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 充分的课前预习活动既是教学活动环节的有效前延, 同时也是为课堂学习进行的基础工作。只有在课前预习中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 尤其是在解决了基础性问题后, 能够为课堂教学节约大量的时间, 更好地用于重难点突破。在语文课前预习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同时还要筛选出难点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展课堂学习。
二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许多学生在预习中虽然投入了时间与精力, 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这与学生的预习技巧不足有重要关系。笔者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学习借鉴先进的预习经验, 一方面从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上搜集下载了大量的预习方法, 在班级板报、自办小报等载体上公布, 供学生学习借鉴, 同时还要求班级中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预习经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的成功预习方法。
三是结合实际吸收运用。在提供了先进的预习方法之后, 笔者还要求学生科学运用、灵活运用, 决不能单纯地按照拿来主义、形式主义的方式直接运用。每一个人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与能力不一样, 思维方式与角度也不一样, 在预习方法技巧方面没有现成模式验可以参照, 也没有完全适合所有人的万能经验, 学生在预习技巧的掌握过程中, 应当做到借鉴吸收与内化相结合, 将先进的预习经验与自身学习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实际效率。
三.课堂强化模式改革, 提升合作学习探究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目标。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本校学习之前, 经历了多个学校的学习, 有办学质量较高的公办学校, 也有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工学校, 在曲折辗转的求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均衡培养。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模式改革, 让这些学生的合作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学会相互合作。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合作意识, 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将外来务工子女均衡地分进班级各个合作学习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有语文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牵头, 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在各个小组之中。在小组成员分布的过程中, 笔者充分兼顾了外来务工子女的分布, 保证他们能够有效融入到小组之中。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 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变个体学习为集体智慧共同克服。
二是勇于提出观点。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 虽然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但是在表达讨论的积极性方面较为滞后。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要重视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参与性, 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表看法, 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在学生的引导鼓励下, 这些外来务工子女从内向害羞到积极发言, 有效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三是善于总结成果。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笔者要求每个兴趣小组都要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首先发言, 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有助于训练他们的总结梳理能力, 也能够让他们进行对照, 发现自身思维方式方法的不足, 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四.搭建读写训练平台, 提升语文综合读写能力
对本校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综合能力考核分析可以发现, 读写综合能力低下是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积极搭建读写训练的平台, 努力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一是课程设置统筹兼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读写课程, 笔者在学校研究课题的分支下, 专门设置了读写训练课, 每天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为读写小课。在读写课上主要开展三种类型的训练, 一是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语段, 学习借鉴文章的间架结构, 并做好读书笔记摘记工作。其次是进行写作技巧指导, 安排学生开展片段描写、特写等训练活动, 针对作文教学环节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巩固补充,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另外还进行了口头小作文训练活动, 按照指定课题, 以学号为顺序, 进行一分钟口头演讲,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是发挥读写阵地作用。为了营造浓厚的读写氛围, 笔者在读写配套阵地建设上开辟出了读写园地、每日一拼、每日美文等专门栏目, 每天都有学生轮流摘记优美的语段供学生阅读朗读, 同时还积极发挥读写手册作用, 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五十万字, 摘记读书笔记不少于四十篇, 其中对文章间架结构的提纲提炼不少于十五篇, 将读写阵地与读写工具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更加有效, 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是运用竞赛激励手段。以赛促学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常用的激励手段, 笔者针对学生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要求, 定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或展览活动, 如口头小作文竞赛、读后感征文竞赛、命题作文竞赛, 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 让学生在这些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激发动力, 积极投入到读写活动之中, 从而实现读写能力的快速提升。
五.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提升学生素材搜集能力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写作活动中素材匮乏, 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并且枯燥干涩。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笔者从提升学生素材搜集能力这一切入点入手,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 筛选和搜集出有价值的信息。
一是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求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例如群众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气的转变等, 让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 从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并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学生逐步积累写作素材。
二是指导学生发掘校园亮点。校园生活距离学生最近, 校园人物与学生朝夕相处, 校园中的各种亮点也能够成为学生发掘的重要素材。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 他们在校园中能够有效融入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较大意义。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 认真观察校园中的各种亮点, 如良好的校风、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严谨的学风, 等等。这些方面不乏先进的学生典型, 他们在观察中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有价值的素材, 为作文写作积累了底蕴。
三是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 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环境、区域相对于其他学生要复杂得多,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每一处生活环境所经历事件中的社会热点进行回忆、观察、发掘和思考, 从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能力。
木瓜不同时期树形培养措施 篇8
1 初建木瓜园树形的培养
当木瓜苗木定植成活后, 苗干上即刻长出很多嫩芽。为了培养理想的树形, 首先应根据嫩枝分布情况, 选择2~4个位置及方向较理想且健壮的枝条作为未来主枝培养枝, 其方向应成为三角形或上下对应斜生状。其余枝应在木质化前全部抹芽, 以集中养分促进保留枝生长, 尽早形成雏形。
二至四年生幼树生长较快, 这一时期树枝及根系向四周扩展十分迅速, 是果树树形塑造成败的关键时期。一因此时是树体骨架基本形成时期, 如主枝的位置、方向等;二因此时是各主枝形成、枝组刚出现和日后树冠内膛虚与实的基本形成时期, 同时也是树形是否相对持久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 这一时期应利用冬季或早春农闲时机, 对所保留的主枝进行开张角度和重短截, 促发新枝形成结果枝组, 每个主枝此时期应最多保留1~2个枝组, 并且对主枝延长枝放纵, 以平衡树势。
2 结果初期树形的培养
四至五年生时, 树木已开花并有少量挂果现象。这一时期应以养树为主, 力争实现既长树而又有产量的目标。主要措施有: (1) 对主枝上有培养前途的新生枝进行15~20cm的轻短截, 促进树刺芽形成短果枝。 (2) 进一步调整和增大主枝角度, 可采用攀拉法等。 (3) 清理剪口部位的萌生枝, 少留或不留。 (4) 保证地下肥水条件跟上树木生长的需要。
3 盛果期前树形的培养
这一时期主要为丰产树形打好基础。具体措施有: (1) 有计划培养出主枝上2~3, 或3~4个结果枝组。 (2) 防止新生营养枝出现, 若所处位置得当, 保留后可开张角度并进行摘心, 当年可在中下部长出3~5个长短不等的刺芽枝。若肥水条件好, 次年有望开花结果。 (3) 理顺好主枝层间上下之间的位置和占据空间大小的关系, 原则是上部主枝为弥补树冠空间而留。木瓜树低, 一般2.5~3.0m, 实践中主枝之间的矩离应控制在35~40cm。 (4) 木瓜叶片小, 叶柄短, 叶幕层作用不突出, 对树冠内膛影响严重, 据此在对上层主枝上的枝条管理时, 应以中度短截为主, 促发侧枝及刺枝形成短果枝。这样既培养了树形, 又为下一步单株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由于上下层主枝上都存在一定量的结果枝, 应使所有枝条在分布上保持“冠面乱攘攘, 下看位置当, 相互不影响, 位处好地方”的效果。
4 结实期树形的培养
结实期树形培养应掌握果园的情况, 一是果树结实量的动态变化, 是否出现产量波动现象;二是主枝及结果枝组的一年生枝生长状况, 例如生长快慢等;三是单果重量的变化 (一般应在0.15~0.25kg范围) , 倘若单果重量变小, 说明树势变弱;四是树冠与树冠之间的距离, 以控制树冠大小及修剪强度;五是树冠不同部位的修剪措施。一般结果期的树修剪量不大, 总体来讲是弱枝长放, 养壮再截, 同时也可采取回缩、短期息枝等方法。
4.1 树冠的培养
维持单株冠幅和单位面积总冠幅最大, 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和关键, 进入结实期的树冠一般达到预期最大值。若不加控制, 会出现因树冠重叠而挤压, 或遇风使树冠发生摩擦而导致落花落果和枝条机械损伤等。可控调主枝, 使主枝和枝组的位置合理布局。以开心形为例, 一般开心形有2+N个主枝, 首先, 应将主枝所占空间平均布局, 而后将每个主枝合理布局2+N个枝组, 若相邻枝组发生拥挤时, 应将枝组上的果枝进行错位配置, 其错位空间距以果期发生2~3级风摆动树枝时互不影响为准, 保持树形水平呈雪花状, 垂直呈馒头形;其次, 控调延长枝, 利用修剪使其以补空法朝左右方向扩大树冠, 待延长枝达最大幅度时, 再用延长枝换头法培养整个树冠, 使整个树冠在调控各部位的前提下维持树势平衡, 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4.2 结果枝的培养
木瓜树的果枝可分为3个部分, 基部5~10cm为盲节, 10~20cm为短弱枝节间 (视枝条长短和强弱而变化) , 中间部分为果枝群区, 末端为延长 (伸) 枝。经4~6年开花结实后结果枝会逐渐外移。木瓜树一但出现结果部位外移, 必然造成果压枝头, 最终呈披发状。木瓜的枝一但下垂, 在垂枝弯曲的弧形顶部就会萌发很多新生枝条, 这种营养枝的出现将导致养分分散, 产量下降。若要改变这种状况, 应对果枝实施10~20cm轻度短截, 促使枝条部分叶芽萌发新枝, 控制结果部位外移。例如某一果枝因多年结实而老化, 应采取重度回缩, 一般回缩至中下部某一较旺盛的枝条处, 经过长放和息枝, 枝条老化问题会得到解决;若回缩后有2个以上果枝, 可一个采取回缩, 另一个采取长放和息枝法。
4.3 主枝的培养
进入结果期, 主枝头延长速度缓慢, 结实产量由低到高最终缓慢下降。因此, 延长高产时期是科学管护的关键。具体地讲, 可根据主枝上各个结果枝组长势情况, 一是采取单个枝组内的果枝进行交错结果与息枝;二是对结果枝组内的枝条进行回缩, 弱枝长放后回缩也可达到目的。同时因木瓜树衰老枝条回缩后的伤口处易萌发新枝的特性, 若对这些枝条经长放后回缩, 也可达到局部更新和稳定产量的目的。
4.4 疏花疏果
煤矿顶板管理的方法措施 篇9
我国煤层赋存条件复杂, 自然灾害严重, 大量资源多集中在深部。全国千米深井中,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 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地温、瓦斯、水害等自然灾害对安全生产和劳动强度的影响正在加大, 制约煤矿发展采掘机械化的因素越来越多, 地质条件也愈加复杂。
矿井开采过程中矿压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较为明显的就是冲击地压的问题, 冲击地压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也会发生变化, 从强度、频率和规模上都会随着开采深度而上升。同时冲击地压并不是单独发生的, 会伴随着瓦斯突出、承压水等各种问题一同发生, 它们之间会有互相的作用和叠加, 这就造成了更严重的事故, 这些灾害互为诱因给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带来了更严重的挑战。其次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性会原来越高, 开采的深度增加会直接造成地应力的增大, 地应力的增大对于煤与瓦斯的突出危险有直接的关系。再次, 采场矿压也会由于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危险性更大, 深部煤岩体的应力环境、变形与破坏特性较浅部煤岩体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层煤岩体的变形特性发生了根本变化, 岩体的扩容现象突出;岩体变形具有不连续性, 巷道围岩变形量大。随着采深的增加, 采场矿压显现强烈, 表现为围岩剧烈变形、巷道和采场失稳, 加大了顶板管理难度, 增加了支护成本。
在这种严峻的开采环境下就需要各煤炭企业对顶板管理工作提高重视, 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文件,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建立健全煤矿安全长效机制, 对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预防和防治的作用。
2 煤矿顶板常见事故原因
2.1 地质问题
复杂的地理环境对煤矿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煤矿区域不同, 地质结构也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有些地质条件下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 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发生顶板坍塌以及冒顶的事故;煤矿如果处于地理环境较活跃的地方, 顶板没有适当的加固, 事故发生的几率就会加大。不稳定的地质结构的结合情况较差时, 就会对煤层顶板的结构造成很大破坏, 如果稳定的岩块发生垮塌, 就会对顶板造成极大的压力, 形成顶板事故的发生。
2.2 人员问题
煤矿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有极其严格的规定, 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技术的限定进行, 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如果操作不规范, 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煤矿规模较小的企业, 极容易忽视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 使施工技术欠缺, 极易造成煤矿顶板坍塌或冒顶。
2.3 管理问题
煤矿的每个安全事故都会涉及到工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 煤矿的监管部门如果只重视单位效益, 没有形成有力的监管, 就会给煤矿施工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必将形成安全事故。
3 煤矿顶板管理的加强措施
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安全和稳定是极为重要的, 这就对加强顶板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 加大投入
资金是必备的基础支持, 煤矿的开采需要很多设备和机械, 这就对设备和机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煤炭企业要保证煤炭开采的安全, 首先必须加强对安全装备的控制, 保证质量数量;另外要积极引进应用煤矿支护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设备等, 从科技上提升装备水平, 在科技的支撑基础上, 积极的与院校、科研所、厂家等密切合作, 深入研究顶板支护的技术, 不断强化支护技术, 从而保障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管理
通过对某些煤矿顶板安全事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总结出结论, 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工程现场的管理松懈造成的, 开采面的质量达不到标准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工作出现了问题。另外顶板的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是煤矿工程采掘质量的基础, 如何保障管理的有效性, 管理人员要找准重点, 以煤矿采掘质量管理为基本, 全面综合加强工程的质量管理, 从管理方面控制顶板事故的发生。另外在采掘工程管理中顶板安全性的技术是支护质量, 这就对支护质量提出了相当严格的要求, 一旦支护质量出现问题的在验收时候一定不能放松。对于支护质量的管理人员来说, 需要由技术性的人员参与负责, 常见的即为由矿长组织生产副矿长、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 对采掘面的支护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实行动态化模式的管理措施, 从人员控制和管理方式上控制安全管理漏洞的出现, 从而保障顶板管理的质量, 保障煤矿工作的安全。
3.3 技术控制
在煤矿顶板的工作中技术是极为重要的, 煤矿顶板技术应用出现的问题直接影响着煤矿顶板的安全, 煤矿顶板技术应用的方法以及管理的不当是煤矿顶板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在煤矿企业的管理中必须加强煤矿顶板技术的管理, 针对不同的煤矿企业具体要求不同:煤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 对工程开展状况组织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实时监督, 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工程中遇见的技术问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安排进行及时的解决, 一些安全隐患的问题也要组织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评判解决, 解决技术控制的根本性问题, 最大程度地杜绝安全事故的出现。外部影响在煤矿生产中不可忽视, 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做好防范, 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之后就能够尽可能的消除隐患, 对煤矿的顶板进行有效的加固和处理, 防止出现顶板坍塌事故的发生。
3.4 重点监督
在煤矿顶板管理中, 综合性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管理人员对整个煤矿顶板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另外还需要进行重点控制的管理方式, 由于顶板管理中工作较为复杂, 这就使得顶板管理的工作量较大, 工作人员工作任务重,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管理人员选择着重点进行着重管理, 例如采掘工作面是顶板管理的重点, 也属于事故多发部位之一, 为了解决安全隐患就需要对采掘工作面的放顶、过断层、周期来压、过老巷以及工作面收尾、掘进开门等环节严格控制, 必须有相应的管理措施, 并且管理措施必须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制定。最大程度上的解决安全隐患, 保证煤矿安全开采过程。
3.5 人员培训
人员作为煤矿工作中的能动因素, 人员因素也是煤矿事故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煤矿开采是一个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的工作, 这就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能够杜绝事故的发生, 如何保障工作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工作规范这就需要将顶板安全管理及技术培训制定到员工培训计划中, 对相关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管理及技术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及更新并合理、科学地应用到生产中, 从而保障工程的安全高效运行。
3.6 检查监督
如果要减少煤矿施工事故的发生, 确保煤矿顶板的安全管理, 就必须加强质量检查工作, 就必须成立煤矿安全检查小组, 定期对煤矿顶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和检验, 及时处理检查中的安全隐患。
3.7 创新实践
我国矿区巷道支护工作难度很大,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在巷道支护方式上, 建议采用锚、梁、网、喷、钢带、钢棚、注浆加固等多种形式的联合支护, 有效地控制巷道变形。同时注重做好巷道底板水的治理工作, 对于受动压扰动影响的巷道, 通过提高支护强度、合理确定停采线等方法来加强顶板管理。
4 结语
在煤矿的生产中, 顶板管理工作对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何做好顶板管理的安全有效, 就需要从态度上、技术上、人员上综合控制, 不断的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提高经济效益, 降低事故发生的几率, 通过严格的控制消除隐患。
参考文献
[1]杨雪林.浅谈煤矿顶板管理方法[J].科技与企业, 2014 (11) :18-18.
[2]苏才.回采工作面特殊地段顶板管理方法探索[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4 (20) :146-147.
台湾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 篇10
人才为科技之本, 面对全球生技市场稳健成长带来的广大商机, 如何结合产业界与学研机构的能力, 加强双方互动, 促成教学相长, 使得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专业人才可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已成为台湾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台湾生技人才需求
台湾生技厂商对人才需求会随着企业成长阶段或产品开发阶段而有所不同。在企业与产品草创初期, 着重研发技术人才的需求, 其后随着公司规模扩张与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或查验登记阶段, 为协助资金募集、产品授权或执行各项临床试验等专案计划, 经营管理、财务、法务、专利人才成为招募的对象。产品上市后, 则以量产人才及国际营销等商务人才需求最大。同时, 也持续引进研发人才, 以满足丰富研发品项的需求, 经由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 从而成为领导型生技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也将由生技专业人才扩展至各领域专业人才。
“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的成员参加聚会, 分享创业经历
依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开展的“2014~2016年重点产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岛内生技产业以生产制造为主要职类需求, 约占总体需求40%, 显示厂商因应市场需求, 积极扩充产能, 同时带动营销业务人才需求提升。而作为产品技术精进源头的研发人才, 则占需求近20%的高比例, 显示生医产业的高知识密集特性, 厂商须持续投入大量研发, 以维持竞争优势。
从学历需求方面分析, 生技产业人才学历需求主要在硕士 (含) 以下, 占总体需求超过90%。其中, 应用生技产业由于以传统产业为主, 产品多已上市, 故学历需求以进行生产制造及业务营销的专科以下及学士人才为主。医疗器材产业近年因体外诊断及隐形眼镜厂商有扩充产能的需求计划, 故需求以学士及专科以下学历的生产作业员为主。制药产业相较于应用生技及医疗器材产业, 由于自研发至销售皆受法规高度管制, 加上近年台当局公告实施PIC/SGMP规范, 岛内厂商积极提升品质管理作业, 需要硕士以上人才。
从科系及专业技能需求方面分析, 生技产业由于应用范围广泛, 需结合不同专业背景人才。应用生技与制药产业以生医相关科系人才为主要需求, 占50%以上。其中制药产业因生产小分子药品, 化工相关科系人才也为其需求要项。有别于应用生技及制药产业, 医疗器材产业基于产品少量多样的特性, 人才需求更为多元, 在电子、机械、资讯等领域皆有需求。
从人才经验分析, 生技产业偏好聘雇有经验人才, 其中以1~3年经验为主要需求, 占总体需求超过40%, 中高级管理方面则普遍偏好聘雇3~5年以上经验的人才, 显示企业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 具有实务经验的人才在应聘时较容易受到厂商青睐。
依据调查结果, 生技厂商认为对公司发展最为关键的职类包括生技高级经理人、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人员、岛内外生技营销业务人员、生技生产制造人员, 以及生技法规人员。由于生技产业高级人才有助于公司整体文化的养成, 因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将可望带动公司持续发展与成长。而随着生技医药科技日新月异, 不断创新研发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 因此持续有研发人才需求。此外, 由于台湾生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技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近年生技企业积极扩展岛内外市场, 需要专业生产制造与品质控管人员, 以及具有岛内外业务或通路开发、国际市场开拓等实务经验的业务营销人员。而生技产品受各国和地区医药卫生法规高度管制的特性, 对于了解其生技医药相关法规、专利、查验登记申请的人才需求也有所增加。
阳明大学爱易守i EASY团队获得台湾“教育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2014年医药生技金奖
生技人才培养措施
相对其他传统产业与资通讯产业, 台湾生技产业规模目前仍然偏小, 产业总从业人数仅7万余人。近年生技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技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岛内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然而, 目前产业界对于聘用应届毕业生困难之处, 在于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经验及专业知识难以与产业界结合, 造成产业难以觅得合适人才。此外, 部分核心科系毕业生因具有专业证照, 另有就业管道, 造成投入生技产业意愿较为薄弱。另外, 因应国际化需求, 产业对于高级经营管理、国际营销及专利和知识产权等商务发展能力及具备跨领域的人才需求殷切, 但此具备经验能力的人才较难以单纯经由学校教育培养。
为协助生技人才培养, 台当局积极运用各种政策资源, 缩短产学落差, 2012年10月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通过“台湾生技产业起飞行动方案”, 实施“生技高级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 预计3年投资3亿元新台币, 培育辅导300名博士级生技人才, 并提供博士后加值培训, 通过法人及学术研究机构并结合厂商及医学中心, 合作开展人才培训。
2013年第一期计划启动, 已选出13家培训机构, 联合甄选100名博士级生技储训精英, 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在职培训, 经录取的博士级生技精英, 将由培训单位与其合作厂商或医学中心进行职能学习规划, 协助其顺利投入生技业界, 为产业带来新贡献。
台湾“经济部”也推动“协助应届毕业青年职场研习培训计划”, 内容包括研发专业研习、产业分析、实验室研习、工厂诊断与辅导见习等跨产学领域, 运用“经济部”督导的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与产业经验, 带领青年人研习, 提升实务职能, 并进一步协助青年人就业。此外, 配合药学系学制由4年延长至6年, 台湾“考试院”已研拟将药师考试调整为分阶段考试,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鼓励对产业有兴趣的学子即早投入产业。
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办公室”自2013年起推动“生技高级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 预计3年提供300个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培训机会, 通过岛内重要的法人及学术研究机构担任培训机构, 规划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材、医疗管理等在职实务培训, 并且提供6个月以上的产业实习机会, 以积累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的实务经验和核心技能。希望通过培训单位搭桥, 让岛内学研产业接轨, 来协助更多优秀人才桥接到产业就业或创业, 进而促进生技产业发展。
第一期计划 (自2013年3月18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止) 核定13家培训单位及100名培训人员数额, 吸引368位海内外毕业博士人才报名参加甄选, 录取率约27%。合作厂商/医学中心共计有77家, 提供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实习的机会与场合。截至2014年4月18日止, 第一期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已有7名提早至企业就业, 1名自行创业, 84名赴合作厂商/医学中心实习, 问卷调查厂商聘雇意愿约69%。此外, 在报名甄选阶段, 有5位优秀人才被原聘用单位加薪挽留、赴海外深造或企业高薪挖角。该计划预期达成至少三分之二结训的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赴产业就业或自行创业。
台湾“教育部”于2010~2013年推动“转译医学及农学人才培养先导型计划”, 培养具有将医药及农业生物基础研究拓展至产业研发的跨领域、创造力及关键技术的人才, 鼓励各大专校院发展校际及产学合作教育, 开设转译医学及农学跨领域课程及学程, 充实相关重点实验设备, 并灌输学员攸关知识产权、产业加值、生技创业、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经验, 以提升生技研发人员投入产业开发行列的兴趣与意愿。
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局”表彰岛内高校杰出创业团队
目前该计划推动的重要成效包括成立转译医学及农学计划办公室及7个重点领域教学资源中心, 推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基因体及蛋白质体的临床应用、新药及中草药产业、检验及医材产业、水产养殖产业、作物及花卉产业、畜禽产业等7项重点领域资源整合及区域教学联盟, 协助参与计划的33个伙伴学校充实相关特色实验室, 形成各校的教学发展特色。
教学资源中心统筹高级生技及跨领域的人才培养, 邀请各校法商管理学院教师参与医农生科学院的教学, 并聘请产学研知识产权专家到校授课, 开设30门跨领域高级课程, 除促进校内跨院系师资的交流, 并让生命科学领域学生学习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 包括智慧财产权、产业管理、产值评价及相关法规等, 计有4200人次参与跨领域课程。伙伴学校开设转译医农讲授课程111门, 培养的学生约4700人次, 实验课程113门, 培养的学生约2500人次。
培养学生实务经验与技能
为加强业界及学校合作, 以培养学生实务经验与技能, 使正规教育毕业生能迅速投入产业。目前, 台湾“教育部”资助学校开设转译医农产业实习课程53门, 赴业界实习学生数共667人次。其中有86名学员因修习课程, 而获得进入生技产业从事研发相关工作的机会。除提供专业领域知能外, 特别着重于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传授, 并通过聘请业界专家授课及举办产学交流活动, 强化转译观念, 同时借由办理国际研讨会、技转研习会及产业论坛, 提供产学对话管道, 激励师生转进生技产业的兴趣;2013年共举办104场, 约8600人次参与。
台湾“教育部”还从2014年开始推动“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以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 系统性地规划生技产业实务教学课程及高级课程, 并以跨校、跨领域学员为对象集中授课, 学员能由浅入深获得整体一贯的培训, 使其能积极投入生技产业的创业与开发。规划的生技产业创新创业课程包括生技关键技术、创业精神与启程、市场分析与技术鉴价、团队组成及人才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与法规、市场营销与经营策略、财务风险管理、个案实例专讨、计划实务演练等九大方向。通过公开征集, 甄选适合的大专校院成立“农业/医药生技产业教学实习推动中心”及“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 由推动中心邀集相关产学研各界专家整合规划九大方向基础、进阶及高级农业/医药生技关键技术及跨领域课程, 并组成跨界教学团队协助授课, 招募全台湾硕/博士生、博士后、教师及业界精英组成创业团队, 共同参与修习课程。完成高级课程的团队, 其创业营运计划将可通过成果展方式观摩分享。优秀团队将被辅导参与相关国际竞赛或转而参与台湾“科技部”或“经济部”相关创业活动方案, 也可通过中介与相关产业建立联盟, 进行加值合作或选才就业。
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为提升岛内医疗器材产业的研发能力, 缩短岛内医材产业的学习曲线, 台湾“科技部”运用“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 (简称STB计划) , 通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 连结硅谷社群资源, 为台湾培养具创新性医疗器材产品设计及产业化实务能力的“跨领域种子人才”, 并致力构建整合生医工程的创新与创业平台。自2007年至今, 共完成12个梯次的斯坦福赴美培训计划的选才活动, 吸引了403位来自各领域杰出成就的专家参与, 已甄选出34位赴美学者, 其中14位为临床医师, 20位为工程师 (18位为博士) , 结训学员目前共计24位。而完成培训的学员中有7位已进入创业阶段, 合计组成5个创业团队, 并皆已获得资金挹注发展为新创公司, 包括为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创新产品Somincs、可携式导尿管Compact Cath、移动医疗照护解决方案i Xensor、深层电磁波治疗设备Neuro Prex, 以及由时习数位公司所开发的视觉脑部深层同步刺激学习工具。由岛内所开设的临床实务培训, 目前已积累培养119位人才, 并产生34份医材原型构想书。其中1位学员以体感复健技术创立龙骨王公司, 另有6位学员通过此培训平台, 顺利申请进入斯坦福赴美培训课程。
台湾“科技部”还通过S TB Club和STB-e NET平台举办岛内外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建立医疗器材创业合作网络, 至今共办理24场媒合交流活动, 以及36场STBClub课程活动。STB Club为运用传递硅谷育成经验来协助研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新创医疗器材社群网络。STB-e NET (www.stb.org.tw) 则是提供国际创新医疗器材技术与产品发展现况与趋势的网上知识传递平台, 现在每月订阅《STB创新医疗器材简讯报导》电子报的人数已超过1500人。
“国研院”遴选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团队, 角逐200万元新台币创业奖金。
资料来源:台湾“国研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
为配合生技产业发展需求, 台湾“科技部”仿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卓越研究成果商品化机制SPARK Program模式, 打造SPARK Taiwan-“生医与医材转译加值人才培训计划”, 通过扶植岛内区域型培养大学成立, 以构建符合生医成果商品化需求的本地培养环境为目标。2013年吸引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争取成为培养大学, 除投入共计2100万元新台币的配合款与台湾“科技部”共同投入各研发团队前期关键开发导向经费外, 还在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指导与协助下, 通过培养大学选派的技术教练、个案专案管理人员及新药与医材跨领域专家顾问团的积极投入, 实质协助培训项目朝向商品化推展, 更促使培养大学逐步构建校内整合育成的能力与环境, 以形成自发自主性的成果应用开发聚落。SPARK Taiwan还在岛内首次推动里程碑模式的经费补助, 配合扶育案源达成目标里程碑的辅导机制, 使培养大学善用有限资源来获得最大效益。至今, 两所培养大学共甄选出15个培训团队, 计有69位教授、医师及研究人员投入培训课程及产品研发。
迄今, 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共举办了7场大型的交流论坛, 邀集超过30位各领域的岛内外专家讲授与交流, 培养大学并配合培训案源的需求, 开办超过85小时的培训与实作课程。召开17场专家辅导会议, 由岛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并提供个案辅导达65项, 藉以增进学研团队的产品开发能力。
鉴于台湾生技产业持续发展, 未来将持续通过强化产学合作, 增加实习实作机会, 以缩短产学落差, 并鼓励大专校院发展专业领域及特色科系, 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同时, 经由跨领域课程与培训, 以及延揽岛内外具实务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台创业及担任培训指导工作, 协助培养产品开发、国际营销、通路开发、专利分析、技术转让、国际法规、产品查验申请及产业市场分析等产业专业人才, 预期可有效提升台湾生技人才专业水平, 促进人才适才适用, 加速生技产业发展与成长。
生技产业抢人大作战
目前, 台当局推出一系列生技人才培育计划或博士就业相关的补贴, 产业界可以让员工得到免费或低价的在职培训, 或是得到高达每年100万元新台币的博士级薪资补助。这一系列的方案, 可以缓解目前一部分高级人才毕业即失业的窘困, 也同时让主管部门能对目前高速成长的生技产业需才迫切的情况有了着力点。
这些方案确实为生技产业拉近了衔接性人才培育的落差, 因为学校所教与企业所用的人才供求往往差异很大, 除了研发性的工作以外, 大多的其他职能都必须重新培训, 如专利、财务、临床试验、法规、鉴价等, 也让想加入产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 多了取得独立性机构核发的专业证照 (如专利师、鉴价师等) 的机会。然而, 若深入了解产业现况, 台湾生技产业人才要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这种衔接型人才培育方案真能符合产业的人才需求吗?
近来, 台湾许多生技股股价都有优异表现, 许多公司的市值已高于10亿美元 (约合300亿元新台币、大约是美国前五十大生技公司的规模) , 也有一些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2.5亿美元 (约合75亿元新台币, 大约为美国前百大生技公司的规模) 。然而, 台湾这些可以挤身美国百大生技的公司是否也拥有同等市值的国际级企业一样的竞争条件呢?创新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 这些企业又到底该拥有怎样的人才, 方能不辜负投资人的期待呢?
台当局虽积极在设法补足产学中间落差的人才, 但眼前台湾生技产业要跃进国际舞台的人才鸿沟问题却可能更值得重视。台湾生技公司要想真的拥有国际竞争力, 而这竞争力将来自能揉合研发, 生产、专利、法规、市场及所有外在大环境因素的跨领域人才。根据统计, 过去十多年来, 台湾生技产业的市值、营收、公司数量等指标都增长了10倍以上, 向内衔接的产学人才也增加了许多, 但向外衔接的国际型人才却没有等比例的增加, 因此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 生技产业正进入国际型人才的抢人大作战时期。
台湾交通大学、“国研院”、生物产业协会及互贵兴业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推动生技创业。
企业亟需“黑天鹅型人才”
当原本只够10家公司的人才要被50家公司抢, 最容易看到的现象就是这些人的总体酬劳被出得起价的公司哄抬。这可从公开信息中许多高级经理人拥有的股票价值破亿元可窥见一斑, 而出不起或不愿意竞标的企业就势必在抢人大作战中屈居下风。
向外衔接的国际型人才究竞要有哪些人格特质呢?虽然每家公司各有其特殊专业上的需求, 但仍有些共通的优先顺序:首先是所谓“黑天鹅型人才”, 即具备快速而多元的学习与整合能力, 因为单一专业能解决的问题早就已被深耕多年的“白天鹅专家”解决了, 剩下的都是需要跨领域的“黑天鹅型人才”才能解决的。
简单地说, 除了本业以外, 其他如研发、财务、法规、法律、制造与行销等专业, 最好能很快地深入学习, 否则也一定要找到信得过的专业人员协助。这种“黑天鹅型人才”能够努力不懈地思考突破困境的方法, 每次遇到问题, 总能找出至少三个解决方案。山穷水尽疑无路, 但在绞尽脑汁思考后, 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培养幼儿学习计算兴趣的措施 篇11
[关键词]幼儿;计算教学;兴趣;策略培养
培养幼儿的兴趣,应该首先了解幼儿的兴趣特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幼儿兴趣培养的有效性。然而幼儿的兴趣会随着所经历的环境与事物的改变而很快改变;幼儿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老师和家长的恰当引导、激发下,幼儿的兴趣可以塑造和改变;幼儿的兴趣还具有宽泛性,天生具有较强的接纳性。那么,该如何培养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呢?
一、选择恰当教学内容,激发幼儿计算兴趣
幼儿的注意力和成年人所具有的相似之处在于,对于熟悉的东西,容易熟视无睹,而对于不太熟悉的东西也往往是视而不见。因此,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幼儿的兴趣,不能仅仅着眼于事物所具有的特性,还要关注事物与幼儿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等的联系。在幼儿的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幼儿实际的融合性来选择和设计恰当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应具有新颖性、游戏性等特点,如此才能激发幼儿学习计算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将计算的对象确定为水果、小动物、小花朵等,因为这些都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首先让幼儿乐学。
二、开展趣味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计算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数学教育要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领悟事物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趣味。幼儿最多的活动是游戏,因此,将计算的学习融合于有趣的、参与性强的游戏中,自然而然地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趣。比如,为了引导幼儿认识数的实际意义,进行计数的练习,教师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开展了“数字罐”游戏。首先准备一些贴上数字的饮料罐、吸管,让幼儿根据饮料罐上贴的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放到饮料罐内,做到一边插一边数,幼儿的家长也可以首先在饮料罐内放几根吸管进去。然后,让幼儿核对一下数字是否正确,如果根数不足,就添加够数,如果多了,就拿出几根来。最后,从中随便取出两罐,让幼儿去比较哪一罐的吸管多,那一罐的吸管少。
三、通过讲述有趣故事,激发幼儿计算兴趣
喜欢听故事也是幼儿共同的特点,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幼儿的这一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去感受数字,进行计算。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擅长结合所教学的计算内容来精心设计故事,使所讲述的故事既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能发挥出学习计算的作用。
比如,教师在教学“1+2”的时候,就为幼儿创编并讲述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三只小蝌蚪游到了小河里,看到草鱼大婶问:“草鱼大婶,您看到我妈妈了吗?”草鱼大婶说,:“呵呵,可爱的孩子真乖,每人给1颗糖,去湖里看看你妈妈在不在那里吧。”小蝌蚪游啊游啊,游到湖里,看到乌龟大叔问:“乌龟大叔,您看到我妈妈了吗?”乌龟大叔笑着说:“这些孩子真可爱,每人2颗糖,去水塘看看你妈妈在不在。”最后,小蝌蚪在水塘找到了妈妈,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们手里有草鱼大婶给的1颗糖和乌龟大叔给的2颗糖,一共几颗呢?”讲到这里,立刻激起了幼儿计算的兴趣。这时,教师及时出示了两组糖,一组是1颗,一组是2颗,然后让幼儿加起来帮助小蝌蚪来数数一共几颗,幼儿很高兴地说出了“3颗”。
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升幼儿计算兴趣
每个幼儿都喜欢动手,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幼儿在自由的动手活动中,得到有益的启发,产生计算的兴趣,从而获得知识。比如,运用小弹珠、数字卡片等,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加减,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让幼儿左手拿2个小弹珠,右手拿1个小弹珠,提问:两手一共有几个小弹珠?由此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来写出计算的式子,即2(左手)+1(右手)=3,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手中的小弹珠交换过来,重新写出的列式,即:1(左手)+2(右手)=3。这样的实际操作活动,培养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領悟了计算中的交换律概念,获得了数学计算的知识。
细胞培养中污染的防控措施 篇12
1 污染来源
1.1 细胞污染
细胞组织本身带有污染, 细胞在取材时已经污染。
1.2 血清污染
动物血清是细胞培养中常用的天然培养基, 但由于血清采集于多个动物, 而且不同厂商的生产工艺及质量各不相同, 因此血清中许多成分的浓度有很大的变异, 并且灭菌的不彻底性, 导致血清存在潜在的病毒和支原体污染。
1.3 实验室内空气不洁净
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消毒杀菌不充分, 很容易造成细胞培养室污染。另外, 工作时工作人员不带口罩, 呼出气体中排出细菌和支原体污染空气, 也会导致污染。
1.4 器具清洗消毒不彻底
培养用物品、材料洗刷不净, 培养用液和器材灭菌不彻底也会引入微生物和有毒物质。
1.5 操作不当
(1) 实验人员的器具相互之间串着用, 造成交叉污染; (2) 一次未将所有的所需要试剂、工具放入工作台, 这样增加了污染的机会; (3) 器材和溶液使用前未仔细检查是否污染过、是否已经消毒灭菌处理过, 或者虽经处理, 但时隔已久又末重新处理; (4) 操作者不认真, 动作不正确而将吸管或无菌器具碰到了污染的物品, 如手上皮肤和瓶子外壁等; (5) 操作者操作时大声说话、来回走动扬起灰尘等。
2 污染的预防
预防是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发生污染的最好办法。只有预防工作做在前, 才能将发生污染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程度。一般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室内环境[1]
细胞培养室要有操作间、缓冲间和更衣室。房间装修密闭性较高, 且不宜开设外窗, 无菌间的房顶、墙壁和地面均应光滑、无死角, 室内应有紫外线杀菌装置。实验台和仪器布局应合理。一般来说, 二氧化碳培养箱和净化工作台不应对着门摆放, 离心机和显微镜不应离得太远。
2.2 物品的消毒灭菌
细胞培养所用物品的清洗、消毒要彻底, 各种溶液灭菌除菌要仔细, 操作室及剩余的无菌器材要定期清洁消毒灭菌。
2.3 实验人员
进无菌室前要用肥皂洗手或用5%苯扎溴铵浸泡5min, 按规定穿隔离衣;进入后关好门, 坐下来尽量少走动;工作开始要先用75%乙醇棉球擦手、擦瓶口和烧灼瓶口[2]。事先要严格检查器材、溶液和培养物, 不要把污染品或未经消毒的物品带入无菌室内, 更不能随便使用, 以免造成大批污染。做完试验后应将试验产生的废物和废液及时处理掉, 并清洁台面。
2.4 防止细胞交叉污染
在进行多种细胞培养操作时, 所用器具要严格区分, 最好做上标记便于辨别。并按顺序进行操作, 避免一起进行时发生混乱。在进行换液或传代操作时, 注射器和滴管不要触及细胞培养瓶瓶口, 以免把细胞带到培养液中污染其他细胞。
3 污染的清除
细胞培养中最常见的是细菌、真菌和支原体污染。培养细胞一经污染, 多数较难处理。如果污染细胞价值不大, 宜弃之。判断细胞是否污染的一种简单方法是, 如果是细菌污染, 培养基应该很快变浑浊;如果是真菌感染, 特别是初期感染, 在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小黑点, 特别是成团的小黑点, 如果无法确定, 就换高倍镜, 如果是死细胞, 在高倍镜下就可以分辨, 而真菌在高倍镜下仍然是小黑点。有细胞株留存的或可购置的, 可在寻找原因后彻底消毒操作室, 然后复苏或重新购置细胞再培养。若污染细胞价值较大, 又难于重新得到, 可采取以下办法清除。
3.1 细菌污染
对于细菌污染, 通常是通过药敏试验, 选取广谱抗生素组合, 就能够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笔者发现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效果好, 预防用药比污染后再用药效果好。预防用药一般用双抗生素 (青霉素100U/ml加链霉素100μg/ml) , 污染后清除用药需采用大于常用量5~10倍的冲洗法, 于加药后作用24~48h, 再换常规培养液。实验中抗生素的使用会使被救治细胞的生长状态受到很大影响, 如果处理不好也可能造成细胞株的死亡, 建议采用含20%血清的培养基对细胞进行培养, 直至细胞状态恢复[3]。
3.2 霉菌污染
霉菌污染早期, 应用PBS多次冲洗细胞, 尽量将孢子洗掉, 然后用两性霉素B 25μg/ml处理12~24h, 换液后两性霉素B换3~5μg/ml浓度, 每天换液, 连续处理2~3d。两性霉素对细胞生长影响也很大, 浓度过高可致细胞死亡, 浓度过低时则不能抑制霉菌生长。另有文献报道, 低速离心法去除细胞培养中的霉菌污染, 所需实验条件简单, 去除霉菌污染彻底、耗时短, 能将霉菌污染所造成的对细胞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程度[4]。
3.3 黑胶虫污染
黑胶虫是一种生物还是非生物, 学术界还存在争议。黑胶虫与细胞竞争性生长, 开始时对细胞并无影响, 但当黑胶虫的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细胞生长就会受到影响直至死亡, 严重影响了科研活动的开展和进行。早期污染, 一般采用如下方法:用0.25%胰酶消化, 当有少量细胞变圆或脱壁时用血清终止消化, 轻轻用培养基或D-Hanks液清洗3遍 (缓慢流过细胞表面) , 不要吹打, 然后吹散细胞, 换用培养瓶培养, 隔天换液。2d后重复1次, 以后每24~36小时换1次液, 1周后, 黑色颗粒基本消失, 细胞生长正常。也可用麦诺霉素10μg/ml处理, 连续1周。但麦诺霉素对细胞有毒性。
3.4 支原体污染
关于支原体污染后的处理, 是一个公认的棘手难题, 结合文献和实际工作体会, 笔者认为以下措施可参考。
3.4.1 加温处理法:
将污染的细胞在41℃作用5~10h, 最长不超过18h, 以杀灭支原体,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对细胞损伤不大。
3.4.2 BM-Cyclin-1、2排除法[5]:
细胞传代同时加BM-Cyclin-110μg/ml, 37℃培养3d;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加入BM-Cyclin-25μg/ml, 37℃培养3d;继续传代追加BM-Cyclin-25μg/ml 1次, 培养2~4d弃药液, D-Hank′s液洗2次, 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进行常规培养。
3.4.3 M-Plasmocin:
InvivoGen公司研究开发的新一代支原体抗生素M-Plasmocin能有效地杀灭支原体, 不影响细胞本身的代谢, 并且用M-Plasmocin处理过的培养细胞, 不会重新污染支原体, 是目前对抗支原体最理想的方法。但是该种药物价格非常昂贵, 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去除污染的方法外, 还有动物体内接种除菌法、巨噬细胞吞噬法、污染培养瓶中加溴尿嘧啶再用光照射的方法及过滤法等, 但均较麻烦, 且效果不确定, 所以一旦支原体污染, 除非有特别重要价值, 一般均弃之重新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秀卿, 勾凌燕, 王志玲, 等.细胞体外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8) :80.
[2]黄培堂.细胞实验指南 (上册) [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63.
[3]王秀岩, 吴庆田, 侯霞, 等.复配抗生素在贴壁细胞污染救治过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3, 26 (5) :78.
[4]杨卫兵, 刁庆春, 叶庆.低速离心法去除细胞培养中霉菌污染[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999, 21 (8) :549-553.
【培养措施方法】推荐阅读:
培养措施08-20
培养的措施08-02
培养激励措施08-06
能力培养措施10-02
培养措施和途径09-01
班主任培养培养计划和措施07-15
企业后备干部培养措施08-17
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措施10-07
人才培养措施方案10-08
保太村后备干部培养措施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