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法和措施

2024-10-29

创新方法和措施(通用11篇)

创新方法和措施 篇1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特征

1. 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学习目标积极探索, 形成学习需要和价值取向, 按照自己设置的学习目标学习.学生有控制学习环境的主观能力, 为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表现在: 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有坚持学习的决心, 能把握各种学习机会, 具备面对特殊问题的心理准备等.

2. 学习的独立性. 学生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 进行创造性学习. 学生学习意志独立, 不受他人影响, 能独立实施学习行为, 按照自己的见解提出学习目的, 采取一定的手段, 独立发表意见, 自主选择学习材料, 完成学习任务.

3. 学习的独特性. 学生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思维上新颖新奇, 对问题有独特见解, 个性强, 具有创新求异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并给予适当地引导、帮助, 培养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 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让学生讨论交流, 并提出新观点和新思路. 教师要肯定、鼓励学生的独创性见解, 尊重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独特性思维.

4. 学习的体验性. 学生在学习实践中, 亲身感受知识, 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一种积极心理活动. 体验性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符合学生个体成长规律, 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及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 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的全过程, 体验成功的喜悦.

5. 学习的问题性.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 遇到困难产生困惑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做到敢问善问, 以问题为中心, 通过探究获取相关知识. 教师要具备问题意识, 改变教学观念,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去探索研究新问题,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建构知识,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创新教学方法完成学习方式转变的措施

新课标基本理念要求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有趣, 体现在学习方式上灵活多样, 学习方式与学情、教材内容及评价方式有密切关系. 教学实践证明以下学习方式更有实效性, 更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1. 探究性学习方式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 具有合作性、开放性、过程性等特点. 探究性学习与交流合作是一个整体, 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 要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交流探究结果. 探究方法多种多样, 学生可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探究途径, 关注探究细节和过程. 数学问题的提出, 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是数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 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 教师要时刻关注和尝试使用探究性学习, 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把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作为探究的核心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探究效率, 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 发挥评价的检测和激励作用. 探究性学习方式包括: 学法式探究、领悟式探究和应用性探究. 学法式探究是学习方法的探求. 例如, 数学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时, 提出问题: “有不理解的知识点怎么办?”“对复杂例题怎么处理?”, 让学生先自己探究, 再进行交流, 说出自己的想法, 实现方法共享, 优化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共享合作的优秀品质. 领悟式探究是学生通过思维去领会, 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要创设教学情景, 提供给学生感悟的空间, 强化学生的思维意识, 培养学生的感悟灵性. 应用性探究要求数学教师要课堂内外结合, 把探究延伸到生活实际中.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要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理念. 高中数学课程的每章节都设有“探究与发现”“阅读与思考”“实习作业”等实际应用的内容, 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2. 自主性学习方式

自主性学习是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 制订学习计划, 自主选择学习资源, 自我监控, 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和创造等方法, 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开放性、创造性等特点. 确定学习目标是自主性学习的前提. 教师要在学生的参与下制定学习目标, 内容要包含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要体现重点和难点, 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要重视创设学习情境,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自主学习, 思维流畅. 例如, “函数的概念与图象”教学, 挖掘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素材, 让学生动手动脑, 自主学习. 如“一天的温度变化曲线”“股市走势图”等, 组织学生亲自动手收集数据, 并对一些数据信息进行整理, 制作成幻灯片, 使学生感受函数就在我们身边, 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从而克服学生对“函数”概念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总之, 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进入深化阶段, 高中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本文从新课程理念下, 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特征, 创新教学方法完成学习方式转变的措施两个方面就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完成学习方式转变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学习,合作

参考文献

[1]刘春玲.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 2010 (2) .

[2]周仁洋.探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开放教育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4) .

[3]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中学数学研究, 2011 (3) .

煤矿治安保卫工作的措施和方法 篇2

关键词:煤矿;治安保卫;措施

如今煤矿的安保工作在煤矿企业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矿区环境的平安与和谐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着积极地意义,如何做好符合时代背景的煤矿治安保卫工作是每一位煤矿企业的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如今煤矿保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提出了措施和方法。

1 煤矿保卫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1)煤矿企业各个部门没有形成良好的治安防范意识,同时没有健全的防范机制,设备也较为落后,再进行各种防范措施的时候执行力度不够、不到位,这些都导致在新形势下现有的保卫工作不管是从措施方法还是技术来说,都与治安防范的要求不相符合。

(2)通常来说煤矿企业建成的时间都比较长,回采井口居多,需要下井工作的员工只有一少部分是具有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其余大多数都是外来招聘的,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文化程度低以及自由散漫的缺点,不仅增加了治安难度,同时还增加了安全隐患。

(3)矿区周围的环境复杂,存在很多废品收购站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来进行销赃,所以企业的生产物资很容易被盗窃,这种问题时长期存在的,并且治理效果也并不理想,更加增加了煤矿治安保卫工作的难度。

(4)保卫队伍整体水平不足,并且队伍结构合理性不足。很多保卫人员对工作不够认真负责,同时缺乏上进心,不会积极主动的去钻研和提升专业知识,导致保卫对于整体的素质偏低,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协作能力,无法及时准确的发现并解决问题。

(5)保卫部门每天在完成自己综合性的工作的同时,还要对要害部门提供守护,并且分派一定人员在各个井口进行治安巡逻。在保证自身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下,还要对企业内部的综合治理基础调查工作负起责任,例如在公司内部进行反邪教宣传,调解矛盾纠纷以及维持企业内部活动的治安秩序等。工作内容繁重的同时保卫人员自身还有一定风险,在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和完善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威胁和骚扰等。

2 具体的煤矿治安保卫工作措施

2.1 统一认识,强化领导作用

如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给职工的生活水平带来了极大的改善,这也增加了职工对于生产生活环境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的要求。如果治安保卫工作没有做到位,那么更不用说矿区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了。所以说煤矿企业应该充分的重视起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将其纳入企业物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工作之中,保证矿区成为平安和文明共存的矿区。同时管理层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领导作用,形成一种配合密切并且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让所有的职工都意识到治安维护中人人有责。

2.2 权责分明,强化考核制度

领导加强了重视并且企业上下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还是不够的,对于工作责任以及权力分配也要落实到位,通过考核制度的强化来实现。对于领导干部的考评来说要将矿区的平安和文明建设成果也列入其中,积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并且以这个考核结果作为依据来对干部进行奖惩以及晋升,从而将领导层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启发起来,更好的做好治安综合治理。同时要意识到权责分明以及领导责任制的重要性,切实的将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担负起来,并且在出了问题的时候也更加方便问责。在治安保卫工作的进行中可以制定相应的综合治理目标以及责任书,将这个目标大力推行出去,全企业员工共同向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建立起完善的管理责任网络,从而将自身的责任和任务进行明确,将考核制度不断完善和强化,真正保证考核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2.3 依托一定的载体进行治理

想要保证煤矿矿区的治安,首先要建立起一个核心机制,并且保证其时效性和完整度,然后以基础工作作为重点进行加强,将各个措施落实,全方位的进行平安单位的建设。保卫部门要将其职能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同时在基层工作中要起到稳定性作用。对于保卫部门的干部来说要有足够的政治敏感和清晰的思维,做好内部的排查矛盾等工作,将不安全的因素从萌芽时期就进行遏制,对于内部的群体性案件要进行妥善处理,如果出现了内部的治安事件,应该将其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进行解决,避免其转化成为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以及群体性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的标准。矿区的人员和财产集中程度高,所以更要注意治安保卫工作,避免对矿企的财产安全和职工的生命安全带来损害。所以保卫部门应该切实坚持企业党政的领导,和相关的职能部门紧密配合起来,积极按照安全生产和治安防治的规章制度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来讲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工作,发挥出职工群众的力量来讲各项安全措施和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做好安全监督以及检查,从管理方面避免出现漏洞。发现存在事故隐患的时候及时进行整改和完善,并且科学的分析可能会引起事故的各项原因,从有针对性的采取整改措施。

2.4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职工观念

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力度,向职工普及治安防范意识以及法律法规,使矿区的治安保卫变成是人人自觉参与的集体行为,从而将治安事件减少或者从根源上避免。要重视起矿区治安保卫的宣传工作,坚持不懈的进行下去,为治安稳定打下良好的基础。宣传形式要灵活多样,将内部的局域网、广播、报纸、电视台以及宣传栏等资源都充分的利用起来进行广泛宣传,增加治安保卫工作的覆盖面积。同时要灵活采用多种宣传方法,不仅遇到了重大事项以及重要的节日要宣传,平时的宣传也不可放松,要将三者结合起来,各个其他的单位和部门要积极配合起来,积极动员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同时将治安保卫宣传的针对性也增加了。在宣传内容方面包括的内容要尽量丰富,不仅要宣传自我防范意识如何提高以及其重要性,还要宣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严重后果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危害;既要将积极的、获取奖励的行为宣传出来,同时还要将违反违纪的行为以及其惩罚宣传出来,这样群众不仅接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增强了法制观念。

2.5 监督检查以便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治安保卫工作来说监督检查是不可或缺的,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进行“六防”的检查,深入基层一线,并且将临时抽查和常规检查相结合,对于各个部门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危险的隐患要经常进行检查,从根源堵塞治安漏洞。同时要和煤矿的自身情况相结合制定检查计划,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目前煤矿职工数共有多少,其中有多少人需要进行中间监督,都可以制成清单制定相应的对策,做好治安保卫工作。检查各基层单位的执勤人员是否到位、配备的硬件设施是否完善以及制度是否健全等,同时将治安保卫工作和奖励挂钩,进行评比并采取奖惩措施。如果出现了公共财产被盗、严重的事故或者火灾火险、职工之间打架斗殴等,部门负责人首先要承担责任并予以严肃惩罚,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追责,反之如果在治安保卫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则会有奖励。

2.6 彰显出治安保卫队伍的职能所在

一支强有力的高素质煤矿治安保卫队伍,可以更好的保证煤矿做到平安建设同时保证环境安全等。首先要从保卫干部人手从思想建设和业务能力两方面进行加强,重视对保卫部门的干部进行教育和培训,同时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来讲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上来,以便更好的适应工作,达成平安建设的目标。其次是要对其工作进行支持和鼓励,将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人员紧缺、设备不足以及经费紧张等问题都一一解决,营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而煤矿的保卫部门干部则要认清自己的责任,积极维护和保证企业稳定,勤于奉献认真工作,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保卫政策和理论的学习,通过阅读优秀的治安保卫案件中的做法而吸取经验,更好的避免在煤矿中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保护起矿区的治安稳定,保护好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3 结束语

改变农民采纳创新的策略和措施 篇3

按照“稳定公益性、放活经营性”的原则, 在现有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上, 按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别设立、分类管理, 努力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公益性队伍, 使政府集中财力兴办公益性事业;积极发挥经营性服务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等民营性组织的作用。通过创新和完善, 逐步建立起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导、民营性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业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对公益性推广人员的管理, 调动积极性, 增强约束性。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推广队伍, 能够为农民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通过构建功能分明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实现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的分离, 逐步优化农技队伍;通过配套设立农业推广区域站, 解决县级农技中心的工作抓手问题;通过完善村级服务网络, 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通过对人员管理体制进行配套改革, 激发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组织和家庭农场, 形成农技推广多元化, 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二、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

一是全面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践证明, 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符合农技推广规律、切合当前农技推广实际、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技术需要的好方式。要进一步组织基层农技推广人员以及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等单位的技术人员, 深入生产一线, 对农户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 切实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到位率。

二是从科技入户向科技进村、驻社等多种形式拓展。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推广力量, 按照“双向选择、动态管理”的原则, 选聘专家, 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团”, 并按照产业分成若干分团。服务团采取“巡回指导、结对挂钩”的方式服务, 建立相对固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关系。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紧紧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的要求, 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 创建一批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园, 创办一批农业科技型企业, 领办帮办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从而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步伐,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紧密结合, 农业科技人员与生产紧密结合, 农民与市场紧密结合,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了给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设立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资金, 用于扶持农业科技人员创建园区, 创办农业科技企业, 领办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各类农业科技和产业化项目要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项目倾斜,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立项。

三、提升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和素质

一是要牢固树立农业科技人才第一资源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数量增长的趋势难以改变, 农业既要保障粮食安全、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任务越来越重, 制约因素越来越多, 出路何在?依靠科技进步才是突破资源、环境和市场制约的根本出路。科技要发展, 人才是关键。因此, 要站在确保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的战略高度, 牢固树立农业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的观念,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农业科技人才工作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纳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工作责任机制, 加快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使之由过去单纯的人头管理、身份管理转变到对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上来, 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创造能力, 加快形成政府引导、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格局。

二是要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要以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目标, 着眼加快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 大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形成上下配套、统一规范、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起一支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 使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成果能尽快落到实处。

三是要大力培育新型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的新型农民队伍, 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围绕发展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开发名优产品, 以种植业的模式化栽培、养殖业的集约化饲养、林果业的规范化管理及加工、储藏、保鲜技术为主要内容, 实行多层面、多渠道相结合, 加快农村新型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步伐, 重点培育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乡村科技人员, 壮大“土专家”、“田秀才”等农业智能劳动者队伍, 增强增收致富能力。

四是强化农业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核心, 教育和引导农业行政管理人才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锻炼, 强化贯彻执行“三农”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同时, 要进一步增强农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诚信意识和创新意识, 提高农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创业能力和经营水平。

摘要:当前, 中国农业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进入了从传统的栽培技术、品种选用、病虫草害防治等技能的推广应用向更加突出沟通、教育、培训等活动的普及, 通过这种普及来改变农民的心理、观念和行为的变化。因此,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 其实质是让农民通过接受采纳创新成果的心理、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保密措施和方法doc 篇4

一、保密制度和纪律:

1.1各级保密人员要相互协调配合,应主动为公司和公司各业务部门服务,公司各业务部门应自觉接受保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1.2在对外交往与合作中,对方以正当理由和途径要求提供属于公司机密事项时,将由公司保密委员会立会研究决定后,方可提供。保密委员会严格执行国家的保密规定,该提供的提供,不该提供的坚决不提供。

1.3对公司下发的保密文件及重要会议材料各单位进行妥善保管,并进行登记管理,不得乱扔乱放。

1.4 保密文件的复制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要严格按照批准的份数,不得擅自多印留存。密码电报一律不得复印。复制文件应按原文密级进行管理,复制中形成的废页应作为密件销毁。

1.5 绝密级文件、资料和密码电报不得全文抄录,确因工作必须摘抄的,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并履行登记手续。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印、翻印和摘抄。

1.6 保密文件在发送装封时应按批准份数认真清点、装封,切忌将不同密级的文件混放于同一信封中。密级的信封上要以戳记标明文件的密级。封口时,不应用钉书钉封口的方式,应采用密封的方式。

1.7

涉及国家机密和公司商业秘密的文件,原则上不用传真方式发

送,确因紧急情况需要时,要用密码传真传送,不允许用普通传真机和电子邮件传送;绝密级公文不得利用计算机、传真机传输;不得以明码电报拍发秘密文件,也不得明电密电混用。

1.8

保密文件接收时应由公司保密人员拆封,其他人员一律不得拆封。保密文件的登记、编号,要与一般文件分开进行。

1.9

传阅保密文件时,必须由指定的人员统一掌握。不经过领导批准,不得擅自扩大秘密文件的阅读范围。公司工作人员应在办公室阅读秘密文件,公司领导确需在家中阅读秘密文件时,应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保密工作。传阅或借阅文件,要严格坚持登记制度。

1.10 保密文件必须存放在有保密设施的办公室及设备中保管,并经常检查。常用的秘密文件随手入柜加锁。

1.11 建立公司保密文件清退制度,每逢重大节假日前两天各部室需将所传阅的保密文件清退给办公室。如发现遗失,要及时追查处理。1.12 如保密人员因工作调动或其它原因而长期离开岗位前,必须把自己经营的秘密文件全部移交清楚。移交时,要造册、清点、核对,并且要履行签收手续。

1.1

3保密人员每年对办理完毕的保密文件收集齐全,对有查考价值的要整理立卷,其他文件可按有关规定处理。调阅公司的保密档案,须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1.14 保密文件销毁前,必须逐一登记,并在报领导批准后派两名以 30

上工作人员进行销尽。绝密文件应指定专人在公司内销毁。1.15 以上保密文件拟制、处理、管理的各个环节,要建立严格的登记制度,在工作过程中保密文件管理人员要注意不要谈论文中的机密事项,不让无关人员随意浏览,不得在无保密措施的无线电话中谈论机密事项等等。

1.16 公司印制各类简报、刊物及向宣传、新闻出版单位提供公开发表的稿件、信息,承办人应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不得涉及和泄露国家及公司秘密。

1.17 公司工作人员在外出访问、涉及业务技术谈判、学习交流展览演示等公务活动中,不准随身携带密级文件、资料,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在预案中应采取措施,防止泄露事件发生。安全防范工程保密措施体系

二、事前预防措施和方法:

2.1 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调整并成立了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局保密工作的领导,并确定局办公室具体负责保密日常工作。同时,实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把保密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各股室和具体的审计组,做到万无一失。

2.2 组织机构建立。公司为保证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以负责人牵头成立保密工作组,组员由档案管理专职人员、技术负责人、项目管理人员和公司经理组成,并为档案管理配备专用的档案室,针对每个工程由项目负责人兼任保密责任人。

2.3 明确保密内容。保密内容包括:工程技术实现原理、软硬件使用密码、工程施工线路及设备布局图、工程进度及扩展方式、通信及交换协议、工程实施细节合同等。

2.4 保密知识学习教育。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要求,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保密法规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文件精神,观看保密教育宣传影视片,大力普及保密知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审计人员对保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保密观念,增强保密意识。

三、事中预防措施和方法:

3.1对使用单位的需求情况由项目负责人落实并保证不得向外界透露,并以书面形式传递给档案管理人员和技术负责人;

3.2档案管理人员对以上信息以书面、电子等方式存档,公司员工在借阅时必须经领导同意且确定借阅时间方可借阅;

3.3档案管理人员不得将机密文件带回家中或带上出入公共场所,相关人员不准随意谈论、泄露机密事项、不准私人打印、复印、抄录文件内容、不得将朋友、他人带入档案室,不得外传、外借相关资料。3.4起草、打印、复印机密文字资料时由专人负责,其它人不得随意查看;

3.5打印过的废纸和校对底稿应及时清理、销毁;

3.6合同签订后的相关文档资料立即存档,并建立保密所必备的借阅制度;

3.7是严格督查落实措施。对本单位重点涉密部门办公室、档查室、信息内网等涉密信息系统、涉密文件资料的定密、印制、保管、使用和销毁等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通信、办公自动化等的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详细的检查,确保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

3.8是加强审计现场保密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把保密工作贯穿审计工作的各个阶段,保守被审计单位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采取技术措施,加强对外出携带手提电脑、涉密软盘、光盘、U盘等秘密载体的管理,严防因丢失造成涉密信息的泄露。

四、事后预防措施和方法:

4.1是强化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严禁审计业务资料并入互联网中,禁止储存审计信息资料的计算机上网。严格按照“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工作要求,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坚持谁上网、谁泄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不私自、擅自扩大知悉范围。

4.2出现泄密事件后,应立即上报公司负责人,做到机密不得扩散,同时认真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

河南华夏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创新方法和措施 篇5

关键词:内科老年病人 心理问题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26-02

1 内科老年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原则

1.1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

护理原则:解释—支持—放松训练。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指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1.2 孤独寂寞。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病人。这类病人多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很少言语,其它病人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病人感到非常孤独,十分寂寞,表现为无所事是,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

护理原则:建立与病友进行感情交流的渠道是消除孤独寂寞的最好方法。这类病人虽表面沉寂,但内心情感丰富。在护理上要主動与病人接触,交流思想,首先成为病人交往的对象,然后帮助病人与其它病友建立交流的通道,还可引导病人参加一些切实可行的活动,如读书、下棋、打太极拳等。

1.3 悲观消极。人到老年自然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了,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求治的主动性不高,往往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平素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关心—支持—鼓励。病人这一心理产生的基础是不敢面对现实,其实是一种逃避行为。针对这种情况要取得家属的配合,主动关心病人,使病人认识到亲人们爱他(她),盼望他(她)能早日康复,讲解主动配合治疗的意义,在精神上要首先战胜自己。对病人每一点认识的提高和精神的振作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应该指出的是,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1.4 恐惧紧张。主要见于病情加重或癌症病人,认为病入膏育,正向死亡靠近,与求生的本能形成强烈冲突,因此产生恐惧紧张。

对这类病人要给以更多的同情,护理要更加细心,服务周到,言行要谨慎,不要让病人感觉到病情危重,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同时向病人讲明病情波动是常见的,可以减轻恐惧心理。

1.5 疑病。在老年病人中较为多见,此类病人多具有固执、吝啬、谨慎小心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的性格特点。表现为过分关心自己的健康,如有一点不适,就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何种疾病。

护理原则:有充分依据的适度保证—疏导—解释。

1.6 情绪不稳。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病人,对自身疾病所致的不适及稍不如意的事情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对此类病人要理解,宽容和忍让,同时进行开导,给以周到的服务去感动病人,使其改变态度。

护理原则:向病人讲解活动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减少不必要的帮助,根据病情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2 内科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语言性沟通。

2.1.1 劝说开导。《素问·汤液·醴论》曰:“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也。”历代名医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故护理人员应“视人犹已”,满腔热情对待病人,要主动找病人交谈,对思想不暴露的患者要有耐心,关心同情和体谅病人,把患者的痛苦视为亲人甚至是自己的痛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病人悲观失望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鼓励病人,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威力,诱导鼓励患者,使其提高机体对情感刺激的耐受性,以促使脏腑功能的协调,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复。

2.1.2 交心谈心。可以通过交心谈心的方式,接近患者,闲谈,聊天,拉家常,“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这样可以详细了解病人得病的根本原因,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病人在患病前后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疾病发生以后的思想情绪的急剧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知识基础,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对疾病的态度,是紧张害怕、恐惧还是乐观,有没有战胜疾病的坚强意志,同时还可以了解病人家属的思想状况,想法,要求及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能有效地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消极因素,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治疗疾病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2 非语言性沟通。

2.2.1 移情。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通过语言、行动等方式,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精神内守状态,移易精气,变利气血,调动人体自身的祛除病邪的能力。有些人患病后,往往将注意力经常集中在疾病上面,怕病情变重,怕不易治愈,怕因病影响工作、劳动、学习和生活,整天围绕着疾病胡思乱想,陷入苦闷,烦恼和忧愁之中,甚至紧张、惶惶不可终日。对于这类病人,护理中可采取诱导的方法转移注意力,转内病为外病,转心病为腿病,以不治为乃治,每每收到不药而愈的疗效。正如清代医家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所说,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心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2.2.2 相制。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如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忧伤的患者给予更多的照顾,关心他们的生活,以真诚的态度聆听他们的烦恼的诉说,并且有意识地多说些令人愉快的事或笑话,让其听听相声,看看喜剧,保持一种愉快的情绪,以制约忧伤之情,这正是中医学中独特的情志治疗方法——“喜胜忧”的思想体现。

在新的护理模式中,护理工作已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等技能工作,而是包括了有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具有独立性的、创造性的活动。这些创造性活动需要通过有效的护患沟通来完成,有效沟通则是实施心身整体护理的关键,通过有效沟通来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从身心两方面得到最满意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昌杰.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护理.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

猪疾病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篇6

1 预防

预防是关键, 防重于治, 由于猪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要做好猪病的预防, 降低生猪养殖成本, 就必须按照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和生产经营, 预防的成本远远低于治疗的成本;并且, 我国加入世贸后, 很多猪病不允许治疗, 如:口蹄疫、猪瘟、水泡病、链球菌病等, 一经发现, 全部扑杀, 对养殖业造成严重危害和经济损失, 因此, 要养好猪必须认真做好预防工作。

1.1 选择合理的免疫时机

养殖场户都知道养猪应该做防疫, 而究竟怎样做防疫才能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没有真正的了解。科学合理的免疫时机是猪群健康、皮毛发亮、运动自如、达到规定日龄、规定体重、猪群处于安静的状态, 对免疫人员无抵触, 易亲近的前提;同时, 免疫要避开临产、产仔前后、装前卸后, 并在饲料中加些电解多维。在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前后5~7 d不要进行免疫。最好的免疫时间是上午, 选择天气比较晴朗、气温比较平和的日子。

1.2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要真正做好动物免疫工作, 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而且很多养殖场户不愿抽血监测化验, 无法得知猪群各种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 也无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这样会导致免疫失败。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通过历年来当地猪病发生和流行的趋势, 当地每年开展的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项目, 及每年开展官方兽医监测和养殖场户的自主监测的抗体水平, 按照养殖场户饲养生猪的种类, 制定适合本场的最合理的免疫程序。要有重点性和针对性, 要统筹兼顾, 尤其要做好猪瘟的基础免疫工作。

1.3 合理的免疫操作

养殖场 (户) 只知道拿苗就打, 往往忽略了一些环节:疫苗是不是符合要求、是不是处于有效期、疫苗的使用注意事项、有无过敏反应及副作用、发生疫苗反应如何解救、疫苗保存的环境和温度、油乳苗使用前是不是置于室温一段时间、冻干苗稀释后是不是在规定时间用完、使用过疫苗空瓶是不是进行无害化处理、老弱病残孕猪应不应该打、猪免疫的注射部位、注射部位是否有什么病变结节和增生现象、针头注射的深度、剂量的大小等等, 这些免疫操作程序一定要科学规范, 要充分了解每一种疫苗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免疫操作动作一定要轻柔迅速, 一头猪更换一个针头, 注射部位应在耳后肩前三角区内皮薄处, 并用75%的酒精消毒。

1.4 合理的选择疫苗

猪用疫苗现在有很多种, 如何正确选择呢?首先, 我们应该使用国家和省里规定的强制免疫和计划免疫疫苗。其次, 根据历年来本地常见多发的猪病和猪场常用、免疫效果较好的疫苗, 并结合当地气候的特点来选择。并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上网查看一下疫苗的厂家、有无批准文号、是不是农业部GMP认证企业。

1.5 合理的免疫剂量

所有猪的免疫都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剂量标准进行免疫, 但由于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和母源抗体的影响, 部分免疫项目要根据首免后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情况, 看是否需要进行二免, 也有部分猪只存在免疫惰性, 需要加大免疫剂量才能产生抗体。所以要根据疫苗规定免疫剂量标准和个别猪场的生产实践经验, 选择合理的免疫剂量, 确保免疫质量和效果, 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保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监测

监测是衡量动物免疫抗体水平和评估动物疫病风险的主要手段,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主动监测、被动监测和病原学监测等方法, 对动物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作出的一个正确的风险评估。养殖场 (户) 近些年往往都忽视监测的重要性, 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监测, 根本无法预知动物疫病发生、发展的趋势, 认为免疫完了就万事大吉。个别猪场出售的仔猪, 告诉养殖户, 所有项目都免疫了, 回家什么苗都不做, 但猪瘟、肺疫、丹毒等病又发生了, 吃了没有及时监测的亏, 没有地方去讲理, 谁忽视这个问题谁必将付出昂贵的代价。所以说, 免疫之后进行监测, 是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的一个主要手段, 通过病原学监测, 我们能进一步明确猪群的健康水平, 科学评价是不是发生动物疫病或疫情的一个重要标志。

3 消毒

科学规范的消毒措施是有效地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的有效手段, 同预防同等重要, 也是养殖场户最易忽视的一个大问题。养殖场户买瓶消毒药回家每3~5 d喷1次, 就万事大吉, 而当疫病发生时, 根本没有达到消毒灭源的效果, 认为消毒根本没有作用。恰恰相反, 消毒是一种常态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预防动物疫病的一种手段, 猪病种类繁多, 也不能完全依靠疫苗, 有些病并无疫苗预防, 只能通过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达到预防控制净化的目的。是一种花少钱、防大病的好办法。

3.1 平时的消毒

根据养殖场 (户) 的生产规模和环境状况, 建立适合本场的消毒制度和程序, 一个养殖场 (户) 至少要具备3种以上的消毒药, 才能有效地消灭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 并且每3~5 d更换一次消毒药, 防止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并且消毒前要认真清理好室内外卫生、猪分泌物、墙壁灰尘、饲料残渣、污水、粪便及其他污染物, 因为这些物质中藏匿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根据本场实际情况和存在的潜在发病危险, 选择消毒药的类型和浓度应该使用高效、低毒、无嗅味、无刺激性的广谱消毒药。常用的有季铵盐类、碘类、酚类、醛类等。同时, 注意不要忽视饮水消毒, 特别是夏季由于饮水管道内存在大量的青苔, 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 造成疾病流行。有些猪场, 饮水中的大肠杆菌、霉菌、病毒往往都超标。所以, 选择一种有效的消毒药饮水至关重要。通常使用漂白粉、百毒杀等药物。

3.2 发病时的消毒

根据疑似猪病的类型和当前疫病的流行态势, 选择高效、有针对性、渗透性强、杀毒效果比较好的消毒药, 彻底消灭病原微生物。同时, 在发病期间, 每天针对病情的进展选择合适的消毒药, 同时加大消毒的频率和消毒剂量, 并加强立体消毒和净化空气消毒相结合。如果是病毒性的最好使用含碘的和有机氯消毒药, 消毒时根据需要提高消毒药的浓度和温度, 增强消毒药的消毒效果。发病时对猪群使用的食槽、水槽、饲用器具、清扫工具、粪车要彻底消毒。对病死动物、排泄物、污染物、垫料、针头、药品以及相关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避免引起二次感染和交叉感染。

3.3 场区及环境消毒

养殖场 (户) 根据本场规模的大小建相应的消毒设施, 规模大的、标准高的要在场区门口建消毒池和消毒室, 养殖量小的, 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配备相应的消毒设施, 猪舍门口设有消毒室和紫外线灯, 入舍后要更换经过消毒的衣服、鞋帽和手套。场区及环境的消毒在春季、冬季最好使用生石灰或热火碱水铺撒在门口和猪舍通道, 夏季、秋季最好对全场及环境进行喷雾消毒, 消毒要不留死角, 尤其粪堆、储尿池、厕所、房前屋后、场区主要道路、垃圾堆放点, 采取彻底有效地消毒, 真正消灭病原微生物, 避免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4 驱虫

驱虫是猪病防治的又一个关键环节, 也是引起猪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最主要的诱因之一。绦虫病、消化道线虫、姜片吸虫、球虫、肾虫病、疥螨病、附红细胞体病、弓浆虫病, 严重影响养殖业的生产和猪群的健康生长。所以, 有效驱除猪群体内外的寄生虫和环境中的虫卵是能够保持养殖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猪群生长过程中至少要驱虫三次, 小猪、育成猪和育肥猪三个阶段, 母猪每年实行定期常规驱虫和不定期的有针对性的驱虫。同时, 猪群根据每年猪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场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驱虫, 如疥螨病、附红细胞体病、弓浆虫病等。通过驱虫使猪群保持旺盛生命力和良好的发育, 进一步为公共卫生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也是进一步促进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5 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的关键在于保持生猪健康良好的发育, 避免因温度、湿度、光照、饲料、饮水、密度、环境等因素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使生猪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好, 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死亡率和发病率, 从而保证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的积极性。

5.1 选择好场所

养殖场最好建在背风向阳高岗地带, 而且距离交通运输、水电便利, 离村屯、水源、学校、城镇居民区、屠宰加工场所、养殖场及公路、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至少500~1 000 m, 并且要符合城镇总体规划和布局。

5.2 控制好猪舍温度

猪舍建造一定要冬暖夏凉, 猪是恒温动物, 气温不适时, 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稳定, 但需要消耗体能, 以致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温差变化太大, 更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 仔猪最适温度20~30℃, 育成猪和育肥猪最适温度18~25℃。在饲养过程中一定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和抗寒保暖工作。

5.3 控制好环境湿度

湿度对生猪的影响虽然小于温度, 但湿度过高或过低都对生猪的生长发育不利。当高温高湿时, 猪散热困难, 感到闷热;当低温低湿时, 猪散热显著增加, 感到寒冷, 而且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猪易患疥癣、湿疹等皮肤病。猪舍适宜相对湿度是65%~80%, 如果采用保温取暖设施, 相对湿度应降低5%~8%。

5.4 控制好光照

光照对猪体健康、生产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增加光照可使猪只抵抗力、繁殖力、初生窝重提高, 另外可以改善公猪的精液品质, 自然光照或人工光照每天最好为14~18 h。

5.5 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和防霉工作

饲料一定要选择知名品牌, 养殖场户口碑比较好, 信誉度比较高, 质价比比较合理, 重质量守诚信的厂家。根据不同的饲养阶段, 选择不同型号的饲料。饲料保存要避免发霉变质, 不要在潮湿的环境储存饲料, 不要使用发霉饲料, 一旦饲料发霉, 要选择合适的脱霉剂, 加强对仓库、储料间的除霉工作;同时, 饲料要避免被鼠虫嗑咬、避免阳光直射、避免与农药化肥等混合堆放, 储料间一定要干爽清洁, 设有灭鼠、灭蝇、灭蚊、灭虫等设施。

5.6 保证饮用水的质量

水是猪生命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猪是喜欢清洁的动物, 良好健康的水质, 对猪群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不良污染的水质, 给生猪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和肠道疾病的发生, 反复造成交叉感染;同时, 生产出来的畜产品给人类食品安全也带来巨大的隐患。

5.7 调整好猪群的密度

猪群分群最好选择体重差距小、大小匀称、最好是同群的猪。猪群密度过大, 使猪群生活环境变差, 猪间冲突增加, 导致采食不均, 发育不齐, 易患各种疾病。猪群密度过小, 浪费资源, 也不利于取暖, 在一般情况下, 圈养密度以每头育肥猪占0.8~1 m2为宜, 猪群以每群10~20头为宜。

5.8 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

猪舍由于粪尿、饲料、垫草的发酵或腐败, 加之猪病的影响, 经常分解出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而且每天猪群都要排除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会使猪的食欲减退, 体质下降、增重缓慢。氨气和硫化氢对人和猪都有害, 会严重刺激和破坏黏膜和结膜, 诱发多种疾病。因此, 猪舍要保持经常性的通风换气, 及时清除猪粪尿、垫料和污染物, 保持猪舍的清洁干燥, 定期使用来苏尔等空气消毒剂净化猪舍环境, 并加强消毒工作。

6 做好保健工作

猪群的保健工作是猪病综合防治的最有效措施, 通过在生猪饲养过程中, 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 选择一个合理的保健方案, 通过有效的加药方法和添加合理的药物品种, 使猪群免疫器官应答正常化, 从而使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6.1 采用中西药结合, 通常以中药为主, 减少产生抗药性, 增强保健疗效。主要做好公猪、母猪和仔猪的保健工作。

6.2 选择能修复免疫器官, 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 特别提高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药物, 并且对动物不产生和很少产生副作用的药物, 以进一步减少免疫抑制和免疫麻痹发生。

7 做好疫情和疫病管理工作

猪场要按照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管理条例》和《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条例》的要求, 做好动物疫情和疫病的报告工作, 养殖场户一旦发生动物疫情或疫病, 要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做好封锁、隔离观察和消毒工作, 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和预防,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综合诊治。同时对病死动物及其排泄物、分泌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对粪便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 以便减少进一步造成疾病的扩散和蔓延。

8 治疗

猪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诊治过程, 从发病原因、发病季节、发病数量、发病过程、临床症状和结果进行综合诊治判断, 针对不同疾病选择药敏试验, 进行靶向给药或联合用药, 并做好对症治疗和辅助治疗, 缩短病程, 加快早日康复。认真观察病猪用药的反应及时调整用药, 避免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严格把握药物的配伍禁忌, 防止药效降低或毒副作用的出现, 时刻关注药物对猪只免疫机能的影响, 掌握用药的时间和休药期, 防止因药残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 不使用假劣药、过期变质药和国家规定的违禁药物。

9 小结

创新方法和措施 篇7

当代职业教育的基本观点

韩愈老先生曾对什么是老师做过这样的定义:“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可当老师是在干什么?几乎所有普教的老师都有一个的概念, 那就是学生的“成绩”、“分数”。普通教育也好、职业教育也好, 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明白, 看中分数, 追求成绩, 片面追求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相悖, 与我们教育方针, 教育的“三个面向”有很大的反差。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声誉求生存, 以质量求发展, 培养现代新型的劳动者。这是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理念, 所以培养有道德、有理想、守纪律新一代技能型劳动者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的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一样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曾经风靡一时, 颇受人们的青睐。然而, 随着“普高热”和追求高学历的盛行, 从九十年代后, 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急剧降温, 形成与普高一冷一热鲜明对比格局。中等职业教育经费相对不足, 各级政府、社会及学校重视不够, 办学条件和管理体制综合因素不好等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不稳定且相对落后, 远不能适应培养数以万计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科技进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工业化水平的提高都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现代高素质劳动者和农村实用人才的重要任务, 尤其是在我国“三农”问题亟待解决、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大转移的宏观背景下, 中等职业教育就愈发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的基本状况和问题

(一) 我国现行中职教育的现状看来并不容乐观。从绝对量上看, 我们的中职教发展情况并不稳定, 从1995年到2007年这十三年间呈波浪式发展。其中, 2001年是职教的谷底, 中等职教的招生人数量也处于这一时期最低水平, 为395万人, 在校生人数1170万人, 也仅高于1995年的水平。以后, 中等职业教育数量逐年扩展, 到2004年,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560万人, 在校生人数为1400万人, 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43%和20.4%。2006年在校生数1800万人, 中等职业学生数为750万人, 占41%。

(二) 中职教育学校数量也一直处于下降的态势。中等职业学校全国2004年最低为14454所, 比最高的1997年减少7775所。同样, 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职员工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从相对值上看, 中职教育占普高教育比例不管是从招生数还是从在校学生数方面也都处于下降趋势。中职教育招生数与普高的比重分别从1994年的62.6%减少到2004年的40.8%、38.8%。由此看出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均衡, “长短腿”现象相当明显,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落后与普通教育。2005年国务院出台《决定》后, 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与普高招生比例有了一定比例的提高, 但还是不很理想, 缺口还比较大。

(三) 我国中职业教育质量基本情况。我国中职业教育质量的发展情况还无法适应现代企业新型劳动者的基本要求。2003年我国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56.9%, 有近四成的初中毕业生无法进入高一级学校就学。而没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而直接就业, 该情况非常不利于我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也直接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和转移, 影响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好转, 制约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序进展。因此, 近几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工作, 国家教育部明确指出要把职业教育确定为今后一短时期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 把改革和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并提出了争取到2007年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等具体目标。但是, 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还处于不大成熟的初级阶段, 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四) 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近年来,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 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这就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 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 具有全局性的战略地位。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 充分意识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教育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 中职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2003年, 我国全国教育经费支出总计5700亿元, 其中中职教育经费支出424亿元, 仅占总支出的7.4%, 中央教育经费投入和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中职教育的支出比重也仅分别为0.84%和8.29%, 远远低于同期高等学校、普通教育等类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而且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内经费支出中, 中等职业教育所占的比重还远远不如, 分别为6.64%、0.79%和7.31%。综上所述, 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与教育部门提出的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发展计划还很不协调。1999年到2003年, 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从约350亿元增加到424亿元, 只增加了75亿元, 增长幅度为21.42%。与此相比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增长了近一倍, 比重相对较大。

(二) 地方政府和社会对中职教育重视不够。近些年来, 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劳动等主管部门深刻意识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值得关注的是, 各级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或者说某些地方政府仍然普遍热衷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而忽视中职教育的发展。再加上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 中职教育资金不足、生源素质较低、生源缺乏、社会和企业认可度低, 相应地造成我国产业工人、技术工人等人才结构也很不合理, 一边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另一边是技能型劳动人才较为紧缺。以深圳为例, 据2007年《深圳市技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调研报告》分析, 深圳真正存在的不是“民工荒”, 而是“技工荒”, 深圳技能人才缺口达近十万多人。报告预测2008年深圳技术岗位从业人口缺口将高达38万人。技能型人才的紧缺, 已经严重影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 中职教育自身综合素质、办学环境和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看, 我国中职教育无论是从师资水平、学校设施、自身内部管理, 还是从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方面还都相对滞后, 基本综合素质不大理解。另外, 教育部2005年《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通报》显示:近年来有七百多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被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或并入了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办学受到严重削弱, 不少学校停办, 相当一部分行业企业办的中职学校被改作他用, 职业教育资源流失严重。如此状况对我国本就羸弱的中职教育无疑是雪上加霜。中职教育的办学环境、教学设施和教育管理体制也还需进一步改善, 尤其是对职业教育而言, 涉及部门行业甚多, 难免会出现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现象。中职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中职教育的民营化、市场化改革初出茅庐、还很不理想, 民办职业教育只占全部中职学校的百分之十, 中职教育适应市场经济、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还很不健全, 中职教育的行业参与性较差。

我国改进和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几点措施

我们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背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结合中职教育的实践, 提出以下改进和发展中职业教育的几点措施:

首先, 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中职教育的支出。从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以来, 职业教育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逐步重视。但是从前述分析看, 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中央和地方的分类来看, 直至2003年前的一段时期内, 中职教育的经费所占比例不仅很低, 而且还在呈减少趋势。自2004年开始, 中央财政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教育部和中央财政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从2004年到2007年打算安排约200亿元, 在全国范围内支持建设2000个左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与此同时, 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共同拟定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 计划每年安排五亿元中央专项资金, 地方提供相应配套资金, 用约四年时间加强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重点的一千所骨干中职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

由此可见, 国家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已经在逐步加大, 但还不够, 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中职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支出。理由如下:其一, 职业教育同普通教育一样, 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其二, 与几年后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相比,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与支出是相对欠缺的;其三, 职业教育需要实训设施, 它比普通教育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以德国为例, 据统计, 该国培养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每年平均约花费一万伍千欧元, 而普通学校的学生的费用则约伍千欧元。德国政府尤其重视职业教育。联邦政府、州、地方政府都须参与职业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职业教育的校舍、教学设施、实训场所等均由国家政府出资兴建。由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 并取得显著成效, 使得德国劳动者素质、工业技术创新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处于世界前沿。

其次, 地方政府和社会应该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据有关资料统计说明, 德国仅约30%的青年人选择高等学府, 约70%的年轻人则选择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在中国台湾职业教育的比例也不会少于普通教育。而在我国, 职业教育生源素质就远没有普通教育的水平。他们一般是上不了普通高中或普通高校教育的学生才不得不选择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3年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曾指出:要彻底转变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使农村职业教育在今后几年有一个较大发展。但是, 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还需要教育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变革、企业用人观念、用人机制的转变等做铺垫, 才可能逐步形成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企业各界都重视普通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和合理使用技术工人的良好氛围, 那时, 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从实质上得到真正的重视。我国有广大的农村地区, 中职教育的毕业生更多是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中职教育的发展对于地方实用技能型劳动力的培养、从而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尤其重要。所以县级政府部门更应当高瞻远瞩地充分意识到中职教育的重要意义, 将促进本地中职教育的建设发展作为执政要务, 从政策、资金和办学环境等方面积极给予扶持。

第三、多形式、多渠道增加中等职业教育资金投入, 给予民办职业教育更多的优惠空间。政府不仅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资金投入, 还应该积极开拓思路,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中职教育资金投入。鼓励和吸引其他行业、国企、外企民企等投资或合作办学。在用地、税收、补助、项目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 并增强优惠政策的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运用中职教育实用技术性强、和企业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特性, 把中职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本运作有效结合, 创新与建立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办学结构, 这样不仅可以拓展职业教育投资渠道, 还可以为学生实训实践和就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为各类企业选送合格的技术型人才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第四、改进中职教育管理水平, 提高中职教育素质。中职教育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方式还要进一步完善理顺关系。中央政府已经召开相关会议, 落实有关部门统筹协调, 这样对职业教育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然而由于管理体系的交叉、投入分散等问题还会客观存在, 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投入体制还应该得到改进和完善。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任务和责任也应当进一步明确。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己任, 以质量求生存, 明确办学方向和思路、合理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有修养、有文化、守信用、有技能的新型劳动者。另外, 中职教育学校应当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创新意识, 练好内功,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师资素质, 塑造中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形象, 成为各类企业和社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后勤保障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5]1号

[2]《职业教育法》

[3]《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4]《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浅析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和方法 篇8

1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安全好了,才能保证更好地生产。生产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隐患, 与自然界作斗争,随时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处处都要警惕、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安全。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 生产又是效益的保障。谈到效益,我们总是想到利润、成本、资金、节支等字眼,很少有人想到安全。但越来越多的现实已经向我们证明,只有安全好了,才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好,出了事故,企业和个人都将受到损失,效益又从何谈起?

2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建设,推进安全科学化管理

安全重在管理,管理重在现场,现场重在落实。生产活动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过程,作为生产活动主体的各类人员,由于受各类环境因素和自身条件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类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这就要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生产现场的队长,要多督促、多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认真落实好队长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类检查人员要深入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办公室听汇报。同时,加大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层层落实好岗位职责,使生产现场控制在有序、平稳的状态中。

(1)发挥好理念先导作用。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安全意识。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只有心态安全才会行为安全,才能保证安全制度落到实处。以安全价值观为核心的安全理念是心态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

(2)发挥好宣传教育作用。安全管理的落脚点在班组 ,防范事故工作的终端是每一位员工,目的就是要努力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因此,如何认真地确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之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 ,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方针,营造“人人关注安全”良好氛围,必须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安全环境。

(3)发挥好亲情感染作用。从理论上讲 ,促使全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宣传教育。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适应了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内在需求,从主观上讲职工是愿意接受的。

(4)发挥好管理规范作用。职工安全素质的高低与安全管理者的方法是有直接联系的。过去,管理者抓“三违”更多依赖的是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不可否认,批评和罚款能使违章职工的思想受到触动,但仅仅通过经济手段控制“三违”现象是不现实的。尤其是个别管理人员在执行制度过程中方法简单粗暴,很容易使职工感情上受到伤害,进而对安全管理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使经济处罚的有效作用大打折扣。为了增强管理效果,管理者应该在严格执行刚性制度的同时, 注重柔性管理方法的使用。如在基层单位会议室设置“不规范行为警示台”,让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者现身说法,将违章经过及危害说清楚,促使其自我反思,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企业管理人员要发挥示范作用,当生产条件达不到安全、危害员工健康时,不得盲目指挥、违章指挥。尤其当威胁到员工生命安全时,要把保障员工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要为员工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员工心情舒畅、精力充沛地去工作。

(5)落实制度“严”字当头。人即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 ,又是出事故的受害者,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从我们每个人成长的艰难性,可以看到父母之心难违;从失去亲人悲痛的难忍性,可以看到亲缘之情亦难违;从党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高度负责性,我们深知党心民心更不可违。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一个企业搞好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作为基本出发点,看待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6)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还要着眼于一个“全”字。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要求各级领导都要从大局出发,牢固树立安全生产“一盘棋”的思想。值班 、顶岗和一线指挥都要及时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问题。

3加强安全教育培训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员工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确保安全生产。生产一线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是要源头参与,对于企业涉及到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内容的制度、规定,依法规范、强化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二是要立足班组,提高职工自保互控能力。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生产最直接的承担者和参与者。要夯实班组安全基础,一方面要加强职工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应变能力和安全技能,以适应岗位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要建立班组自保互控体系,以自保为主,互控为辅,不断增强职工保安全、反违章的内在驱动力。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围绕安全重点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采取职工代表定期检查、突击检查、巡回检查和跟踪追查等方法,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下达红黄通知书,建立安全档案,追踪整改。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加大对生产现场、生产设备、有毒有害作业岗点以及职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和整改力度。

论述电网高压试验方法和安全措施 篇9

1 电网高压试验方法概述

1.1 局部放电试验

局部放电试验主要是检测地区的电极场强度, 属于非破坏性试验, 重点检验局部, 根据其他试验的结束时间确定其进行试验的时间, 另外, 该试验只要在所有绝缘试验结束后进行并不需要考虑对电源负荷的影响。局部放电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 将工频耐压作为预激磁电压, 将试验中的工频耐压降低到符合局部放电试验电压, 得到持续几分钟的稳定数值后再测定局部放电量;第二, 以Um作为预激磁电压, 即系统上出现过电压时, 此方法测试得到的放电量并不是长期工作电压所延续的, 因此此方法适用于变压器的测试。通过分析局部放电量的大小来掌握和了解高压输电情况下电网的电力损耗及安全绝缘性能。

1.2 操作波试验

操作波试验是检测变压器相间绝缘安全标准的一种试验方法, 其结果精确且严格正规, 此方法的实施需要考虑外部空气间隙的相间绝缘尺寸, 根据需求还要对外部空气间隙进行放大处理, 以满足此试验方式的试验环境要求。通常Um≥300k V的变压器要进行操作波试验, 检测机构是国家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1.3 截波冲击试验

截波冲击试验是根据截断波尾的波形来分析电气设备的耐压能力, 是高压试验常用的方法之一, 截断方式主要有采用IEC标准的棒状间隙截断与多极点火装置截断两种方式, 其中棒状截断方式无法准确获取时间, 导致试验的精准度不高, 而采用多极点火装置进行截断则可以获取精准的时间, 试验结果较为准确。截波冲击试验过程中一旦电气设备发生击穿, 冲击电流流过接地电阻时会有较大压降, 压降太大, 会使仪表击穿, 因此, 必须注意接地电阻值不能高, 一般规定在0.5Ω 以下。必要时, 产品接地可与仪表接地分开。

1.4 全波冲击试验

全波冲击试验与截波冲击试验都是针对Um≤300k V的变压器的型式试验, 同时全波冲击试验还用于Um≥300k V的变压器的出厂试验。全波与截波冲击试验是交替进行, 一般是负极性, 先做一次全波冲击、做二次截波冲击、再做二次全波冲击。此外, 试验时, 除施加电压的端子外, 高压绕组中点、低压绕组起末端都接地。在冲击试验时, 低压绕组中部对铁心柱中部有冲击感应电压, 如场强太高, 在高压绕组作冲击试验时, 会发生低压绕组对心柱的击穿。当采用H-LL-H或L-H-L结构时二个低压绕组联线处也会有冲击感应电压。

2 电网高压试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2.1 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电网高压试验是一项涉及范围及内容较为广泛、操作复杂且难度较高的工作, 因此, 应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充分做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是保障试验安全进行的重要基础, 高压试验进行前应根据不同的试验类型做好相应的安全准备工作。例如, 进行冲击试验前, 要仔细核查产品的停放时间, 严格按照规划的步骤进行放气塞设备的放气作业, 并准确安装试验所需的各种器件, 保障试验的完整性。另外, 检查绝缘电阻的位置并在指定位置上安装分接开关。此外, 进行高压试验的周围环境对试验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之前要做好环境的调研工作, 不适宜试验的环境要进行适当的改造, 保障各项参数满足试验要求后再进行试验。

2.2 完善安全设计

合理的安全设计直接关系着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试验结果的准确度, 因此, 应完善安全设计工作。试验安全设计应全面考虑接地电压、感应电压、放电反击、安全距离及绝缘隔离等方面, 保障高压试验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例如, 接地方式的选择, 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标准进行接地作业, 保障接地系统的正确与良好。试验时还要有一定的安全间距, 必要时还要进行绝缘隔离。另外, 系统的安全设计工作还要考虑高压设备的临近装置, 在临近高压区的地方设置防止感应电压装置, 对临近的装置进行短接并可靠接地, 设置专用的短路接地井连接接地系统, 有效避免闲置电气设备短路接地及因电磁场影响引发安全事故。

2.3 提高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试验的技术含量

高压试验作业的复杂性与较高的难度系数要求试验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因此, 电力企业要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活动, 不断增强试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 准确掌握试验计划、步骤、试验设备及电气设备连接状态、安装环境及具体位置, 同时详细了解电气原理、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等各项辅助性工作内容。另外, 试验技术的高效利用是提高高压试验效率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例如, 国外已使用的在线监测技术, 其应用在高压试验监测工作中实现了对运行电压的绝缘检测, 高压试验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 同时借鉴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和更新试验技术, 提高高压试验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压试验是判断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措施, 其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 并且运用相关的检测设备采用模拟的方法检验电气设备绝缘性能的可靠程度, 从而为安全发、供、用电提供可靠有力数据, 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诚, 刘丹阳.加强高压试验的安全意识提高高压试验工作质量[J].硅谷, 2015 (3) :139-139, 130.

[2]刘艳芳.试分析电力设备高压试验的分类与方法[J].价值工程, 2013 (31) :99-100.

[3]刘可.浅析电力系统高压试验过程及注意事项[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5 (21) :1856-1857.

创新方法和措施 篇10

关键词:农业执法;宣传;素质;制度;监管

1 引言

目前,农业已经进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如何让农业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仅需要农民自身重视,也需要国家农业政府部门的帮助与支持,而农业行政执法领域正是很好引导和管理我国农业不断走向正规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1.1 修炼内功,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素质

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的工作素质是提高农业执法效率和质量的重要环节,也是完善执法能力建设体系的当务之急。执法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组织机构的培养,为执法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深造机会;另一方面,需要执法人员自身的努力,主动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具体来讲,执法人员需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工作素质的提升:一是塑造良好的个人政治素养。在农业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农业执法机构与执法人员最基本的要求。二是不断优化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执法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农业方面的基础知识,更需要精通执法领域的相关专业法律法规,能够将农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相结合,从而做到合理的衔接与运用。三是不断改进执法工作作风。在农业执法过程中要敢于啃硬骨头,只要是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农业行为,执法人员就必须敢于面对各种压力秉公执法,不容私情。四是要培养执法人员的执法表述能力和相关执法技巧。执法要严并不是说执法人员工作不讲究方法,在面对有经验的违法分子时,执法人員就需要良好的表述能力,表述不全或者表述不透或不当就可能给执法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业执法的影响力

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是实现农业执法影响力的有效方式。一是要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使广大农户能够树立科学的生产观念,从而增强风险意识,并主动掌握一些相关的农产品安全知识,从而为农业执法做好奠定群众基础。二是要宣传农产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农业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农业生产企业能够合法经营。同时也增强公众参与到农产品安全监督工作中来,通过激发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来倡导消费者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制意识。三是要宣传农产品安全标准知识,促进农产品行业整体生产标准的提升。四是要树立楷模榜样,通过宣传优秀执法单位与部门乃至严格守法遵法的个人和企业。

1.3 提高农业执法的监管能力

打假护农、有效维护农民的权益是农业执法的主要目的和首要职责,也是执法能力的重要体现。目前,农业执法的主要困境就是需要面对分布网点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农户分散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农业执法才能更好的为农业服务。在监管过程中,需要从点到面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农业执法整体监管能力的提高。一是强化种子市场的监管,确保用种安全。农业执法部门需要开展多次种子市场专项检查行动,确保种子市场的秩序和用种的安全。在种子市场监管过程中,需要杜绝生产经营假劣种子;侵犯品种权的种子;未经审定的种子;无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等等,从而确保种子性能的良好,保证农户购买者不会因为种子问题而导致来年的欠收现象发生。二是强化农药市场检查,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检查重点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是否合格;标签是否规范;有无掺杂使假、违法添加其他农药成分的违法行为。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基地和用药监管力度。只有从多角度强化农业执法的监管方式与力度,才能提高农业执法力度。

1.4 完善制度,确保农业执法有法可依

农业执法力度的加强,需要依靠农业执法制度的健全来保障。首先,农业执法部门要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克服思想上的模糊观念和认识上的偏差,确保执法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其次,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执法制度,比如行政执法负责制、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等等。第三,要规范和合理行使执法权。一切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农业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建设,才能实现农业经济的腾飞。今后,农业执法部门进行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时,需要通过执法部门自身素质的加强,完全监管力度、健全农业执法法律法规体系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多方面着手促进整个农业执法体系的完善,最终为农业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燕. 基于产业安全的我国农业种子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2] 康健. 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农业执法能力[J]. 农业与技术,2013,06:

222.

[3] 聂建农. 福州市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运作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

创新方法和措施 篇11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措施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1],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实用教育,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性等特征。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发布,彰显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是对高等教育的期盼,也是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大力支持。当下正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机,高校和大学生应该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创业是指个人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它包括创造性、主动性、创新和冒险意识,以及计划和为了实现目标管理项目的能力。创业能力,包括横向技能和态度以及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高校作为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关键主导力量,应不断思索改革新措施。

一、当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从学生角度看,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很多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困境,而许多大学生宁愿通过读研、出国深造等继续教育的形式来逃避就业压力,也不愿去尝试创业,究其原因,是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到高的传统教育体制———“应试教育”,造成大学生循规蹈矩的性格,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学而优则仕”、“士农工商”阶级观念等思想仍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就业思维[2]。创业不仅有风险,还要承受各方压力,以及创业门槛高,机会少,成功率低等因素,使创业并不会成为中国大学生在毕业后首要考虑的方向。

2.从高校角度看,重就业轻创业

中国在20世纪末开始触及创新创业教育,于21世纪初期正式启动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将人大、北航等9所名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此举标志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式启动,此后不断往其他高校扩展。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来看,目前各个高校开设的仍然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主,且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在开设,普及率和惠及率较低。从学科地位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呈边缘化特征,绝大多数高校都将创新创业教育当做高等教育非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它包含在技术经济学科或企业管理学科,这使得诸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模糊[3]。从高校的帮扶力度来看,多数高校都有就业指导中心,关于大学生创业指导却极少设有专门机构,始终侧重于就业指导,缺少专门的创业指导课程,缺少专业人士指导,缺乏创业资金的支持。从高校管理体制来看,实施学分制,高校学生的出勤情况和课业成绩是考察的重点,以至于大学生创业的同时,因为难以兼顾学业和事业,而面临必须在二者之间做艰难的抉择,创业就有可能面临放弃学业的情况。

3.社会角度看,创业的社会价值不凸显

社会发展变幻莫测,高校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而关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改革的重中之重。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40—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为20—30个,而我国仅有11.66个。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才济济,各类资源丰富,但企业数量和国家实力明显不相符,在创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当前面临就业困难的窘境,现在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需要创业来拉动,通过创业能挖掘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提供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但是,创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就业率的提升,创新创业更能带来巨大的社会价值。然而,如今创业带来的社会价值并未凸显,反而因为创业的成功与否,导致很多诟病,如有些人说创业是投机主义,损害社会公平公正;有些人说创业只是为了获得财富而对已有模式的照搬照用;有些人认为创业是建立在钻法律空子走的边缘化创业之路的基础上,并不为社会认可等。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联系,彼此促进,彼此激励,教育为社会提供人才,社会为受教育者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与环境,两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大学生低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带来负面社会影响对社会稳定发展来说是不利的。

二、高校在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措施

1.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校要想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就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结合市场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为社会服务,创新创业教育更是能为社会做贡献。高校首要任务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开拓创新精神,大一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绿色通道,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且纳入学分管理当中,让没有创业意向的通过了解关于创业的相关信息后,能够激发出其创业意向。

2.改革教学模式

在教学方式上,应借鉴欧美国家的小班教学模式,鼓励课堂探讨和互动,课堂中注重逆向思维、多角度思维方式等的引导,并就创业相关实际案例问题来探讨解决方案,头脑风暴中激发更多的思维火花,逐步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让创业的学生不仅存在创业意识,还知道怎么把意识转化为实践,如项目如何展开、怎么组建创业团队、团队的管理、资金的筹集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创业率,降低创业失败率。

3.改革考核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尤其是针对创业学生,为其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同时,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核机制。高校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类型特点和学校所在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从而确立适合的出发点,重点要放在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普及和相关社会资源的挖掘[4];高校也可以设置合理的创业学分,建立起创新创业学分与学业学分转换制度;高校应当允许并且支持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根据实际创业需要,调换专业,进行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就创业与学业无法兼顾的情况,高校可以设立弹性学制,放宽修业期限,允许他们休学创新创业,并给予保留学籍;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高校能完全实现文化熏陶加专业学习加社会实践的功能。

4.向有经验积累的高校寻求合作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其中不乏一些做得相对较好的高校,例如清华大学,作为领头羊自1998年就率先响应号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第一所将大学生创业计划的竞赛引入亚洲的高校,清华大学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有着优于其他高校的经验积累优势;多年来,清华也培养了众多创新创业人才和成功的创业家。据教育部数据,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高校,近90%的高校积极并正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85%的高校都建立了创业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其他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建设与落实尚有缺位现象。对于清华样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积累和经验的高校,要发挥领先优势,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提供支撑[4]。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弱势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如开展创业人才交流、创业模式相互学习、创业理念共享等,利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程度层次不一的现状,以优带优,以优创优。

5.开展校企合作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既是企业力量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5],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毕竟是理论知识学习多于社会实践操作,先天有缺陷,后天发展动力不足,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团队管理等优势,展开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直接带入企业去切切实实的参与其中,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不但有利于创业项目的开展,也可以学到最有用的实际管理办法,避免走不必要的误区和弯路。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维系,积极与企业、单位等部门合作,发挥自己科研优势,与他们一同克服技术难题,开展产品研发,互利互惠,努力实现校企双赢,长期合作[6]。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目前国内已经有优米网等创业指导网站,这类网站集合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还有很多创业指导课程,以及好的创业机遇,创业者们可就真实案例阐述个人观点,可以为创业难题提供最实际的解答。因此,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既可以利用传统企业进行实战训练,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企业,多方合作,打造属于高校自身的特色创业模式和品牌。

6.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模式

创新创业教育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率先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953年德鲁克在纽约大学开设“创新与革新”课程。1968年百森商学院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开设了第一个创业学主修专业[7]。1971年南加州大学开设了第一个MBA创业学专业,标志着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提高到一个新阶段[8]。与此同时,亚洲的日本,欧洲的德国、法国等也陆续引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并开始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先地位。国外发达创新创业教育的显著成效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教育模式密不可分,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细分,涵盖家族企业、新技术创新创业、妇女创业、大型机构创新创业等,注重通过模仿使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的感性体验。这些成功的教育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应据此建立符合本国高校实际现状的创新创业模式。

三、高校继续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高效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大意义就在于,有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有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作为发展中国,人口众多,当前的工作中心仍然是搞好经济建设,但是要处理好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只重发展速度,一味只求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忽略经济的发展质量,不考虑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教育是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教育发展状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所制约,但教育反过来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高等教育的体制只有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才能起到推动作用。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为社会提供一定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进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贡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推进和深化也有利于开展科学研究,创造科技成果。

3.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高等教育的综合改革是指包括对教师队伍、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升学制度、录取方式等有关教育的多方面全方位进行的符合时代潮流发展的改革。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道路崎岖而深远,需要不断地做工作。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历经几十年并仍然再继续,高校的创业创业教育改革正是契合时代背景的正确选择,解决高等教育质量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能够使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4.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目前的就业率低、创业率低、创业失败率高的现状,使大学生通过接受正规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后,能够结合自身特点挖掘个人潜力,创业的机会更多和成功率就会更高,又有利于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创业带动就业的提高。事实证明,经受过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往往能更好更快地投入工作并高效完成,因此,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四、总结

中国需要更多的企业家、更多的创新和更多的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这能刺激年轻人的创业心态,这就是为什么创新创业教育是必要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促进更具创业精神的态度和行为方面起重要作用,现在被广泛认可。高校推进和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某个大学生或者某个高校的“英雄主义”,而是这个时代对所有有梦想、有创业理念的大学生们的期许,因此并不鼓励大学生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鼓励更多的大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到创业当中,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业合作,充分发挥个人专业所长,以点带线,以线形成面。当下正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借着十八大的春风,创新创业教育有国家的支持,高校的响应,大学学子们的热情,这个春天必然春机盎然。高校应该利用多种新举措继续推进和深化创业创业教育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吴泽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07,(5):18-22.

[2]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0):28-32.

[3]曹胜利,雷家.中国高校需要怎样的创新创业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0-01-13(50).

[4]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5]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24-126.

[6]舒铁,余文华,周凌宇,许剑颖.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9):144-146.

[7]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64-67.

上一篇:持续按压宫底下一篇:免费实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