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资源

2024-06-15

科普教育资源(通用12篇)

科普教育资源 篇1

重庆自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类博物馆, 至今已有八十年的办馆历史, 前身为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1930年创办的“中国西部科学院”, 以及1943年组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 结合自身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 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编制实施科普工作规划计划, 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积极开展持续有效的科普活动, 传播国土资源知识,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在国土资源领域科普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年, 被国土资源部评选为全国首批优秀国土资源科普基地。

1 场馆建设成果

1.1 健全完善老馆公共基础设施, 场馆环境明显改善

(1) 对文物及老旧建筑进行了维修、改造。在上级有力支持下, 我馆斥资180余万元对惠宇楼、卢作孚旧居、生教楼以及沿街围墙、门房、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入100万元实施并完成了地质楼抢险加固修复工程;委托编制完成了《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启动了旧址基础设施建设。

(2) 展陈内容进一步充实完善。改造并利用原脊椎动物陈列大楼部分场地, 开设地矿标本临时展示区, 并增设了大型地矿标本室外展示区1处, 共展出地矿标本395件 (套) 。同时, 进一步完善引导说明系统, 对园区内陈列的大型地学标本, 如巨型木化石、岫玉、彩玉等设置中、英文解说文字, 共新增科普及导览标识120件。

(3) 消防安全系统进一步完善。更换了部分电路, 实施了安全技术防范工程, 建成视频监控镜头52个, 红外对射38对 (5个周界) , 红外双鉴65个, 玻璃破碎42个, 防抢按钮24个, 广播11个, 拾音器30个, 门磁开关32个, 巡逻系统20个点, 并设立了报警监控室、中心控制室, 增添了自卫器具、通讯工具, 使展厅、库房及文物建筑等安全防范能力有较大提高。

(4) 配套服务设施设备进一步健全。我馆加大了对馆区讲解服务、绿化环境、卫生保洁等设施设备的投入。添置自助语音导览器50套、行李包寄存柜2套、环卫设施20套、观众休息座椅40张、空调21台、除湿机10台, 并新增饮水机、轮椅、婴儿车等配套设备, 进一步完善配套, 提升服务。

1.2 围绕新馆建设为中心

重庆自然博物馆新馆科普基础设施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要求以及4A级景区标准建设。

(1) 科普场馆规模进一步扩大。新馆土建施工单位于2009年底进场。通过不懈努力, 目前土建工程接近尾声, 进入设备安装和室内外装修阶段。新馆占地面积18,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 000平方米。经过多次进行展区设计、功能分区调整等工作, 使展厅面积增至16, 252平方米, 展陈规模达到全国一流标准。

(2) 陈列展览内容更加丰富完善。经反复修改、完善陈列大纲, 研讨、深化展教理念及展陈设计, 并通过分段式招标征集展陈方案, 目前已初步确立了新馆《地球奥秘》、《生命激流》、《恐龙世界》、《生物万象》、《生态家园》、《山水都市》6大板块组成的基本陈列, 使展陈内容、形式更加丰富完善。

(3) 展教空间、手段更加多样化。一是配合建设期业主建好临时展厅、报告厅、影像厅、科普活动室等展览教育场所, 加强多媒体及互动展项的研发, 实现展陈方式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二是配合编制完成了前广场绿化方案, 启动了广场建设, 全力打造“馆园合一, 融入自然”项目特色, 使科普空间将从室内延伸到室外。

2 人员队伍建设

2.1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力度, 队伍综合素质有效提升

(1) 引进人才。自命名以来, 我馆根据建设需求先后引进博士3名, 硕士6名, 学士12名, 使专业科普人员数量达到49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74% (其中, 中级职称及以上或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以上的45人, 占全部在职职工人数的68%) , 进一步加强本馆科普、公众教育力量。

(2) 拓展志愿者科普队伍。一是结合我馆科普活动的开展, 在高校及社会中吸纳高素质的义务讲解员、科普志愿者, 保持了大学生志愿者年均60人以上。二是定期开展志愿者培训, 并充分发挥“重庆自然博物馆之友”的组织力量, 举办讲解大赛、知识竞赛等活动, 提升志愿者队伍科普水平。三是积极与中小学校共建教育基地, 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后备科普力量。

(3) 加强员工培训。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加强员工科普能力培训。先后选派出2人出国考察培训, 7人进行专业培训及交流学习, 26人次参加科普理论研讨会及全国性学术会、学会理事等重要学术交流活动;送出6人挂职锻炼、1人支教;委培研究生1名;5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到馆内授课并指导工作, 活跃了思维, 开阔了视野。

2.2 扩充科普协作单位, 有效促进专业交流和学习

(1) 加强馆校合作。我馆充分各大、中、小院校资源, 扩大义务讲解员和志愿者服务队伍, 并将学生志愿讲解、志愿服务活动纳入社会实践、专业学习的范畴, 使学生成为普及国土资源知识、宣传国土资源国情的有生力量。目前我馆已与朝阳小学、西师附中、西南大学、涪陵师范学校、内江师范学院等20余所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馆校合作”关系。

(2) 与同行业博物馆其他科普单位建立密切的业务合作关系。已先后与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中国地质博物馆、Nova Scotia自然爱好者联盟、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建立馆际友好合作关系, 在人员培训、信息交换、专家指导、展品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为促进馆际交流合作, 提升我馆科普人员的专业水准迈出了崭新的一步。

3 科普工作及成果

3.1 开展重大科普活动, 扩大社会影响

(1) “世界地球日”活动多措并举, 反响良好。一是策划并实施了“地层百页书——恐龙及古生物化石展”, 进行骨架模型展示及恐龙装架、制作等科普知识咨询。二是按照国土资源办公室要求, 策划了《走进科学殿堂, 保障科学发展专题展览》地球日专题展板。三是在人流密集的商场或广场设立联合宣传点, 开展“恐龙模型DIY制作”互动项目。四是与《重庆时报》联手开展“全市小学生兴趣班走进科技场馆”活动, 并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活动的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及在论坛发贴。活动期间制作展板21块, 悬挂横幅3条, 发放宣传单150份, 发放宣传礼品1300份, 接受咨询群众5000余人, 全部受众约4万人。有效宣传地学知识, 普及地球保护观念, 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2) “科技活动周”多方合作, 成绩显著。一是开展了“龙腾渝州”——重庆自然博物馆龙年恐龙科普活动。二是在朝阳中学、珊瑚中学举办了“走进民众、科普惠民”科普系列讲座。三是联合西南大学“作孚学社”开展了“文化北碚, 灵韵山水”讲解大赛。四是与重庆一中合作建立校外科技辅导团, 带领学生参加27届全市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我馆专业人员指导高中组学生撰写的4篇课题论文均获大赛一等奖, 并获得“全国中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的参赛资格, 其中两篇论文还取得了参加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的申报资格。

(3) “国际博物馆日”形式新颖, 内容丰富。一是在人民广场举办《建设市民喜爱的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大型图片展, 并开展调查问卷活动。二是举办“与专家同行, 与远古生物对话”专题讲座活动。三是配合“重庆文化遗产月”在巴国城开展“博物馆日主题宣传活动”。四是开展“古生物化石进校园, 伸出双手献爱心”科普活动, 为北碚区特殊学校捐建“自然科普园”1个, 捐出古生物化石模型及动物标本57件。全部活动受众约3万人, 有效促进了公众对科普教育事业的参与、了解, 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和热爱。

3.2 开展日常科普活动, 打造科普精品

(1) 进一步加强免费开放。为充分发挥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职能, 我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等手段, 扩大免费开放。先后招聘讲解员9人, 培养义务讲解员200余名, 累计讲解1500场以上, 保证年均免费开放300天以上, 馆区接待观众12万人以上 (其中, 2009年120, 124人, 2010年128, 653人, 2011年190, 016人) , 年均接待人数较命名前一年增长了46.2%。

(2) 开展社会化国土资源科普活动。一是联合社区实施了“社区科普惠民”计划, 以科普长廊、科技巡讲、科普展板等形式普及矿产资源、土地保护、节能减排、防震减灾等科学知识。二是配合“科普下乡”活动, 送展览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到基层等。策划推出了《低碳家庭》、《泥石流灾害防治》《恐龙的身世》《奇异的石头》等以地球科学为主题的小型展览, 并采用直接送展和向各区县配发展览光盘的方式联合送展。仅2010年一年就高质量完成152场送展下乡任务, 接待观众123, 420人。

(3) 开展国土资源青少年教育及实践活动。一是与各大、中、小院校建立联合机制, 举办国土资源知识竞赛、资源环境保护征文比赛、讲解大赛等活动共8次, 并设立奖项, 激发学生对国土资源知识学习的兴趣。二是针对青少年创建了“惠宇大讲堂”, 年均举办低碳环保、宝玉石鉴定等相关科普知识专题讲座5次以上, 有效促进学生对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探索、学习。三是配合学校开展校外教育工作, 通过搭建自然课堂, 开展学生科研课题辅导、户外观察与实践等活动, 使博物馆成为其固定的科普实践基地, 并把地学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

(4) 利用馆藏古生物化石优势, 打造科普展览精品。我馆以高质量的科普展览为核心, 实施“走出去”战略, 送展览出馆门、市外、境外, 拓展科普展览渠道。命名以来, 共举办各类主题鲜明, 内涵丰富, 形式多样的古生物化石及地矿标本展览28次, 接待观众约500万人次。其中, 2009年举办的《地球王者——中国侏罗纪恐龙化石展》集中、完整地展示了侏罗纪时代恐龙群体的生物特征、价值、面貌, 内涵丰富、颇受好评, 并在“2008-2009年度重庆市博物馆优秀展览项目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2010年与重庆科技馆联合打造的《聆听恐龙的呼唤——大型恐龙化石展》, 集中展示各类古生物化石精品125件, 其中完整的恐龙骨架28具, 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 (室内3200平方米, 室外1800平方米) , 将我国恐龙展览的规模和档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0年在杭州西溪湿地举办的《自然结晶湿地精华——地矿标本展》再次丰富了科普展览内容, 掀开了国内矿物晶体流动展览新的一页。

(5) 建立合作机制, 开发科普互动项目。一是加强馆校合作, 以校园科普展览、讲座、竞赛为载体, 推进科普工作。二是积极争取市局与市委宣传部、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市社科联等单位的联合, 争取专项经费, 开发、推广并实施科普项目。目前, 我馆联合区地震局申请共建的“国家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已获批前期启动经费。三是与北碚区旅游局、缙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联手打造了“北碚文化之旅”、“北碚抗战文化旅游”等旅游线路, 进一步实现了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3 加强科普研究及科普作品创作, 丰富科普成果

(1) 科普研究成果显著。一是完成了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庆綦江侏罗纪木化石群及其埋藏环境研究》项目。二是成功申报了财政部专项《国土资源知识公众化传播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土壤类展教系统研制与展教系统试点建设》及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资助的项目《多变量统计学方法在珊瑚识别中的应用》2项重大科研项目。三是主持或参与各类调查、研究项目共计24项, 编制研究方案2个。四是发表研究论文83篇 (核心期刊20篇, 国外期刊11篇) 。

(2) 加强科普作品创作。一是为纪念建馆八十周年并配合《地球王者——侏罗纪恐龙化石大展》的举办, 编创了《地球王者》科普图册, 充分展示我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精品, 并推介、普及科研成果及科普知识。二是筹备出版《重庆自然博物馆地矿标本精品图册》和《重庆自然博物馆古生物标本精品图册》, 目前已完成2350件古生物化石标本的拍照、图片加工及信息完善。三是积极筹备《恐龙化石背后的故事》为主题影视作品, 宣传普及地学及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四是开发了恐龙蛋及恐龙头骨模型等纪念品, 并深受大众喜爱。

4 近期发展规划

坚持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工作计划2009-2010年》、《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十二五”科普工作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 加强基础设施、队伍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 有效提升科普能力、研发能力, 实现对老馆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改造升级, 并围绕新馆建设, 丰富了展陈设备及形式, 提高人才总量、整体素质, 丰富科普活动, 提升科普创作能力, 较好的实现了科研项目的转化, 努力使硬件、软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1) 推进新馆建设, 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一是推进主馆建设, 早日开馆, 实现场馆规模进入全国前列。二是围绕科普基地建设要求, 充实新馆国土资源科普知识的展示内容, 并认真实施布展工程, 推出高质量的科普陈列。三是加强信息化、自动化建设, 全面提档升级收藏、展示、科研、安防技术装备, 达到现代化标准。四是加强新馆园区建设, 完善展示体验项目、配套服务项目, 实现展区空间的进一步延伸。

(2) 实施“人才强馆”战略, 建设创新型科普基地。通过引进学术技术带头人, 招聘充实技术能手, 优化完善科普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机制, 建立一支适应博物馆事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国土资源科普队伍。确保岗位培训合格率达到100%, 注册志愿者达志愿者总数的50%, 在职职工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达85%以上。

(3) 创新科普活动内容及形式, 增强传播及公众服务能力。一是以“全国土地日”、“世界地球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社会活动为基础, 举办科普图片展、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科普征文、摄影、绘画等活动, 丰富国土资源科普内容。二是充分利用“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优势, 与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联合机制, 共享科普资源, 提升服务能力。三是加强电视、网络及平面媒体报道宣传, 扩大影响。

(4) 打造地球科学领域科研平台, 提升我馆的科研、科普能力。一是加强学术研究和经验交流, 提升科研水平。二是依托新馆设立重点实验室, 搭建古生物化石研究修复、地矿标本研究基地等研发平台, 提升研发能力。三是强化国土资源的内容和特色, 多挂牌, 有效整合科普资源, 为开发、实施科研项目争取政策和经费支持。四是加强科研项目的转换, 做好旅游开发、产品开发, 创建品牌, 着力提高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摘要:重庆自然博物馆自2009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以来, 一直把充分发挥科普基地职能、促进地学科学普及、推动我国国土资源科普事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 以建设国土资源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工作目标, 并严格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命名暂行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要求, 制订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改善科普设施、提升科普能力, 在基础设施、人员队伍、科普研究及活动等各方面工作中均取得较好成效。

关键词:博物馆,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建设

科普教育资源 篇2

嘉兴市南湖区绿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09工作总结

一、2009年上半年公司主要工作

为了提升浙江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心区在推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产业集群、科技积聚、集成示范、辐射带动、服务引领的功能,作为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的建设和管理主体,嘉兴市南湖区绿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大精神和中央连续六个1号文件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创新、创业、创优”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科普教育工作快速推进

公司主要围绕开发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依托农业科研院校和区、镇农技部门合作,实行产学研结合,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加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入园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广大农户提供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标准化技术、农产品质量检测,以及科技、信息、培训、项目申报等综合服务。

1、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公司从2007年10月开始对规划区内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进行集中连片流转,与农户依法订立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截至2009年12月末,土地流转面积达7000多亩。

2、积极做好入园企业的开发服务工作。绿舟公司与嘉兴市玉粮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葡萄种植园投资协议,为入园企业提供优质、便携的全程跟踪服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引导企业加快开发葡萄简易联体大棚保温避雨设施栽培,集成创新先进实用配套栽培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园区葡萄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3、嘉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手市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引进奥运蔬菜共28类68个品种。嘉兴是奥运蔬菜走向全国的第一站,从两次试种的情况来看,引进的奥运蔬菜新品种大部分适合我市种植,其中羽衣甘蓝、生菜、奶白菜、芝麻菜等品种已试种成功。

(二)科技集成转化、示范应用取得丰硕成果

农业科技集成转化和示范辐射功能得以加强。以国家星火计划《生态高效大棚西甜瓜实用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项目和浙江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晚粳稻秀水128新品种示范与产业化》项目为重点,按照项目计划进度要求,着力抓好项目的实施工作和总结工作。同时,按照园区产业发展新需要,认真做好新列项目申报工作,已完成国家星火计划《嘉兴南湖菱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与综合开发》、《联体大棚葡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等项目的申报。

(三)企业自身建设得以加强

以科普基地带动国土资源科普宣传 篇3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是我省唯一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拥有珍贵的馆藏、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该馆馆藏内容涵盖地质、土地、测绘三大方面,拥有大量珍贵而富有特色的藏品和先进展览设施,采用实物、模型、图表和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解读各种神奇的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堪称一座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科普殿堂。

科普宣传成绩显著

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在构建有特色的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该馆定期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公众参与度较高,如“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湖南开放日”及“国土资源各类夏令营”等。另外,不定期组织各类国土资源科普知识讲座、高峰论坛等,通过这些讲座和高峰论坛,互相交流、探讨,推动了科普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开馆一年来,已开展各类讲座13场,高峰论坛两场,2009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

该馆积极开发科普项目和科普产品,编辑出版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张家界》、《带你游玩张家界》、《神奇的矿物会说话》、《寻龙记》等一批较优秀的科普书籍,其中《神奇的矿物会说话》荣获全国优秀国土资源科普作品。为提高全社会的国土资源知识的普及程度,积极加强与中小学联络和合作,开发适合青少年、幼儿参加的科普项目和科普产品,更好地普及国土资源相关知识。

在科研方面,凭借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该馆还完成了《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及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研究》等一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荣获多项荣誉。

构建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体系

根据两型社会的主题思想,湖南省国土资源科普工作还有较大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国土资源科普应该整合各类相关资源,建立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形成稳定长效机制,保障国土资源科普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2011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制定《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时指出“要加快国土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并对国土资源科普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实施单位和部门“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和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编写评选一批科普丛书和音像制品,推出一批国土资源科普活动精品,建立科普网络平台,构建全省特色鲜明的国土资源科普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实施单位。无论是在场馆面积、标本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人才队伍、科普实力等方面都是省内唯一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该馆将以“文化强省”发展战略为指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馆藏标本,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作用,打造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中心,构建有特色的国土资源科普体系,更好地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作者系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

科普教育资源 篇4

1.1 关于科普教育

科普, 即科学技术普及, 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 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思想, 弘扬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方法, 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

而科学技术馆, 是综合性科学普及场所, 其主要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常设展览作为科技馆科普教育最直接、最核心的部分, 是外界了解科技馆的窗口, 更是科技馆教育的主阵地, 实行常年展示。科技馆的地位、作用和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均由常设展览决定。如何保证科技馆常设展览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让普通观众乐于接受、易于理解并积极参与, 是影响科技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随着开馆年限的增长, 常设展览往往容易逐渐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

1.2 4A光环下广西科技馆科普展教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科技馆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的市中心, 不仅是一个面向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 还是广西的一扇窗口。由于广西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合作的前沿阵地, 广西科技馆清醒地认识到, 自身也是中国和东盟各国开展科技交流、科普活动和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平台。

由于准确的定位和多方长期的努力, 广西科技馆于2009年12月28日获得了国家级“AAAA”景区的称号。这对于广西科技馆的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契机, 随着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扩大。博物馆 (包含科技馆) 旅游资源将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科技馆基本上是室内参观, 不受季节和天气限制, 可供旅游的时间较其他旅游资源长。从旅游发展的历程来看, 文化性的观光旅游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具有吸引力的产品, 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型旅游休闲活动将一直受到追捧。虽然各类博物馆、科技馆都免费或象征性收取一定的门票, 但优质的场馆譬如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等, 它们吸引着巨大的旅游消费群到所在城市观光, 极大提高了当地的旅游吸引力。

在4A景区的光环下, 广西科技馆实际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场馆的核心展示内容, 广西科技馆的常设展览相对于其他科技馆, 其展品并不具备吸引观众的相对优势。如今交通便利, 人们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其他省市甚至国外的科技馆和其他博物馆。加上新馆效应的逐步消失, 这更对广西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挑战。针对硬件上的局限, 广西科技馆努力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发展“以人为本”的科普展教方式。结合观众互动和多媒体展示, 科技辅导员以公众热衷的方式进行现场表演来展示展品, 突破展厅面积和展品原有的固定式静态展示, 立足展品和生活常识, 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对展品的科学原理、科学思想进行延伸发掘和拓展。

2 科普教育和艺术形式的融合

旅游者到科技馆和其他博物馆休闲不是简单地消磨时间和纯粹的娱乐活动, 而是带着情感参与其中, 属于高层次的休闲体验。为了在传播知识的同时, 给观众美的享受, 广西科技馆尝试将各种艺术形式融入科普展教工作中。

2.1 关于艺术与科学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是一种文化现象, 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 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 皆属艺术。

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柏拉图将世界分为“现象世界”和“理念世界”。现象世界是感性的世界, 而理念世界则是理性的世界。艺术正是对不真实的现象世界的感知与反映, 而科学是对理念世界的探索, 它属于理性思维, 并以求知为目的, 以逻辑为工具, 寻求事物间的因果关系。[1]自此, 两者被西方传统哲学长期割裂。而事实上, 人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艺术与科学并不能被截然分开。例如, 古希腊时代的亚里士多德, 他是以为科学家, 同事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我国春秋时代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他所编纂的《诗经》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 也包含许多科学知识。[2]后来, 随着经济社会和人类知识的发展, 两者才逐渐分开。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艺术与科学大多以对立的关系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 但从这两者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中, 人们渐渐感受到了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真不仅有冲突, 也会统一。爱因斯坦曾说过, “在科学思维中常常伴着诗的因素, 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想象过程。”

2.2 具有艺术之美的科普展教

科普教育, 是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它本身就提倡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 可以融合艺术之美, 以各种艺术形式为载体向不同的受众群体展示科学之美。

目前, 在广西科技馆的常设展厅, 主要的科普表演有展品讲解、科普剧和科普实验, 科技辅导员、观众和展品共同构成表演的元素。截至目前, 广西科技馆已编制出100多个剧本, 基本涵盖了全馆常设展品及各个层次的观众群体。科技辅导员参与的展品讲解、科普剧和科普实验中, 有魔术表演、剪纸手工、童话故事、知识竞赛、化妆剧、布偶剧、话剧和歌舞剧等形式, 任何一种形式都考虑到了和观众的互动。

自2009年10月起, 广西科技馆大力推进科普教育和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除了少数几个向外购买的剧目外, 其他的展品讲解、科普剧和科普实验都立足于本馆科技辅导员的自主创作。对自主创作的科普作品, 广西科技馆会适时向学校、文艺组织聘请专家进行把关, 以保证其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2.2.1 魔术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魔术是能够产生特殊幻影的戏法, 凡是呈现于视觉上不可思议的事, 都可称之为魔术。将魔术和科普表演融合在一起, 可以激起现场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以展品讲解《被欺骗的眼睛》为例, 科技辅导员扮演的魔术师利用魔术纸牌演示视觉暂留的原理, 令玻璃杯消失在清漆水中阐述折射率的知识。

2.2.2 剪纸手工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 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折纸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简易的手工活动很容易使小朋友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以科普实验《趣味数学——硬币缩骨功》为例, 观众在科技辅导员的指引下, 在平面剪出一个圆。对纸加以扭曲, 平面的圆就会变为三维空间的椭圆形, 椭圆形的直径会大于原先圆形的直径。

2.2.3 童话故事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童话故事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童话故事生动浅显, 非常受低龄儿童的欢迎。

以展品讲解《小麦寻家》为例, 为了不让年龄太小的儿童直面残酷的环境污染状况, 科技辅导员以一个小北极熊的经历去控诉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这个讲解配合了辅导员绘制的漫画、伤感动人的音乐, 令小朋友们从同情小北极熊萌发爱护环境的意识。

2.2.4 知识竞赛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知识竞赛由各队选手在一定试题范围内在现场对抗, 以比较掌握知识的程度, 由主持人调节赛场的气氛, 评委则解决竞赛中出现的问题。

将知识竞赛的形式引入科普展教中, 科技辅导员可以和观众最大程度的互动, 并现场检验观众对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展品讲解《交通知识问与答》为例, 科技辅导员担任主持人和评委的角色, 邀请两个家庭作为竞赛队, 以非常灵活的方式现场教授小朋友和家长常用的交通知识, 并引导大家在生活中重视交通知识。

2.2.5 化妆剧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广西科技馆的化妆剧是模仿化妆舞会装扮的一种表演形式, 通过妆面、头饰、服装和道具的包装, 在故事情节中阐述科普知识。

以科普剧《神奇的大脑》为例, 科技辅导员化身米奇老师、米妮性同学和主持人,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小朋友们了解了许多与大脑有关的知识。

2.2.6 布偶剧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布偶是小朋友的娃娃玩具、倾诉的对象和亲密的伙伴, 利用各种性格的布偶角色编排的布偶剧形象、生动, 深受小朋友的喜爱。

以科普剧《小猪贝贝的奇妙之旅Ⅱ》为例, 科技辅导员通过手控布偶来完成角色的动作, 并根据不同角色配音, 让小朋友们在观看完“布偶动画片”后就了解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

2.2.7 话剧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 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 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

以科普剧《美丽的泡泡》为例, 科技辅导员扮演惊奇爷爷和蜻蜓人的角色, 身着华丽的服装, 配合化妆、灯光, 通过生动的对话将几个有趣的物理和化学实验串联起来。

2.2.8 歌舞剧和科普展教的结合

歌舞剧, 也叫音乐剧, 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以科普剧《托托的尾巴》为例, 科技辅导员以夸张华美的造型, 在灯光、音乐的配合, 主要以舞蹈的方式阐述克隆与人造生命的知识, 并引起人们对动物保护的自我反省。

2.2.9 科普表演中的台词

各位科技辅导员在创作剧本时, 对台词字斟句酌, 巧妙设计每个环节, 在立足科学的严谨性和通俗化口语基础上, 力图增加趣味性和美感。

以展品讲解《梵天之塔》为例, 科技辅导员化身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角色, 以动漫人物的口吻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一些科普表演的台词中还融合了优美的诗歌和朗朗上口的民谣, 像化妆剧《小水滴历险记》中, 观众可以憧憬“入夜帆灯千万点, 满江钰闪似星浮”的水城意境;而展品讲解《巴马神话》中, 观众通过诵读民谣知晓巴马老人的长寿秘诀“火麻茶油将菜炒, 素食为主锌锰高;地下河水元素多, 空气清新人不老;晚婚晚育勤劳动, 常享桃李野葡萄;知足常乐心清净……”。

2.3 新型的科普展教方式受到观众认可

2.3.1 关于科普表演的一次问卷调查

为了了解广大观众对科普教育方式的爱好和需求, 广西科技馆展教部曾多次开展观众问卷调查。最近一次涉及科普表演的调查, 共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 收回1182份, 回收率为98.4%;其中有效问卷为1176份, 有效率为99.49%。受调查者对常设展厅内的科普表演满意率为94.56%, 其中感到非常满意的占48.38%, 感觉还不错的占46.18%, 觉得不太满意的占5.44%。此次受调查者在年龄构成上:15岁以下占27.89%, 15~25岁的占12.58%, 26~35岁的占26.18%, 36~50岁的占19.22%, 51~69岁的占7.74%, 70岁以上的占6.38%, 这表明中小学生占观众数量的多数, 其次是中青年。在受教育程度上:小学占27.89%, 中学、中专占24.83%, 大专、本科占37.42%, 硕士、博士占9.86%, 大学以上学历受调查者比上一次调查多了11%, 说明关注广西科技馆科普表演的不再只是小朋友和中小学生, 它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群观摩、参与。

2.3.2 科普表演走出展厅, 迎来观众

广西科技馆科普表演由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常作为文艺节目出现在中小学及社区的舞台上。2010年起, 广西科技馆全面开展“科普活动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 至今已走进了广西区内十多所学校及社区。这其中不乏距离广西科技馆较远的学校, 例如百色市田阳县逸夫小学、南宁市南阳镇中心学校和燕子岭小学, 那里的孩子之前很少听说过广西科技馆, 更鲜有真正进入科技馆参观的。科普表演“走出展厅”既丰富了当地青少年及社区居民的生活、增长了他们的科普知识和观念, 也是扩大广西科技馆辐射范围、进行自我宣传的有力方式。

如今, 越来越多外地的学校、单位和组织以旅游观光的心态到广西科技馆参观, 这其中还包含了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团体。取得了这样的市场效应, 和广西科技馆对外公益性的科普表演不无关系。

3 结语

广西科技馆美丽的建筑外观是一条莫比乌斯带, 莫比乌斯带是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发现的, 它是拓扑学中最有趣的单侧面问题之一。从科学中蕴含的艺术之美里, 看到了科学与艺术撞击产生的绚烂火花, 并将这种理念贯彻到日常的科普展教工作中。没想到的是, 二者融合的效果非常自然、和谐, 就像生动的错觉画。这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既是表现视觉错觉的展品, 也是充满魅力的欧普艺术作品。可见, 科学之真与艺术之美不仅不是割裂的, 还可以完美地融合。在结合各种艺术形式的过程中, 广西科技馆对于科普教育方式创新的探索迈开了重要的一步。而面对前方的漫漫长路, 广西科技馆将会孜孜以求, 以不断适应科技馆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巍.行走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读安娜·帕福德的《植物的故事》[J].科普研究, 2012, (5) :97-100.

游北京科普教育基地 篇5

中山街小学五年级一班

崔成勇

星期五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盼望已久的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一大早,我们就开始从学校出发,向着美好的科普教育基地行进。一到科普教育基地,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游览它。我们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游乐设施,这些设施种类丰富、各式各样,使人目不暇接。再往里走你就会发现这里的游乐设施 不仅种类丰富,并且惊险刺激。接着,我们玩了一个游戏项目,这个游戏项目的通道,先是向下缓缓地往地面伸去,接着又开始向上前进,连着好几个大弯,我们才爬了出去。

我们又坐上大巴车,向另外一个景点出发。下了车,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枚巨大的中国火箭,火箭上写着“中国航天”这几个大字,使人能够在很远的地方看见,让人们知道中国的航天技术更上了一层楼,并走过了重重难关,让中国人感到自豪。近处看,你能够发现,在柏油公路两侧,有着许许多多的航天仪器的模型和它的简介,如果你认真去阅读这些简介和观看模型时,你会发现大部分的航天仪器上的简介都写着“中国”,这几个大字,使中国人更加自豪,因为这么多仪器都是中国制造,说明从我们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就已经有了自主发射以及运用这些航天器了,这也表明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世界航天仪器发达技术前列了。

小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对策研究 篇6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1-0052-03

党的“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一个国家的科普能力,集中表现在为国家提供科普产品和公民使用科普资源的综合实力,而公民科学素养的提高又体现在公民特别是小学生对科普知识的了解与运用上。本课题通过设计问卷,在湖南省各个市州,选取了城市、城镇和农村等不同类型学校共55所,走访调查了小学科普现状,通过分析问卷、整理数据,分析小学科普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为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供依据。

小学生科普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的科普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合小学生学情和增强兴趣的科普游戏、动画等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1]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是解决科普资源贫乏的关键和核心,下面笔者将详细论述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的一些对策和设想,以期为后期的开发实践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下面笔者将从科普游戏开发和科普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两个方面论述改善小学科普资源现状的对策。

一、小学科普资源开发策略

针对小学科学资源现状,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经总结统计,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视,将其纳入考试科目;定期组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适当开展科普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充实科普书籍,配备科普器材;开发科普游戏、动画,并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网络宣传,建设科普网站共享平台,提供丰富的科普资源并保证实时交互。笔者认为,科普资源开发是改善现阶段小学科普现状的一个关键和核心,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科普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科普游戏的设计,并利用科普网站实现科普资源共享。[2]

1.开发科普游戏的意义

小学科普不足是小学科学知识普及的一大阻碍,科普资源的种类多种多样,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科普资源很少,小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不足,很多深奥的科学原理难以理解,有些科普书刊无趣晦涩,这些都导致科学成为学习难点,而科普游戏以娱乐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感到没有畏惧感,所以科普游戏就是很好的学习科学知识的资源。[3]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小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还不成熟,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方式主要以形式思维为主,关注事物的外在,在学习上多被动,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刺激,科普游戏丰富了科普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科普资源现状。[4]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结合小学科学知识,开发吸引小学生的科普游戏,让学生寓学于乐,在快乐中收获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科普游戏开发的具体方向

科普游戏在科学教育和科学知识传播方面具有优势,根据调查统计,教师提出的策略主要也是设计开发科普游戏和动画,小学科普游戏的开发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向:

(1)内容的科学性

小学科普游戏不同于普通的网络游戏,它首先应该与小学科学的知识相结合,体现内容的科学性。[5-6]紧扣小学科学的课程标准,丰富游戏的内容,不仅仅注重游戏,更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小学科学具有操作性、灵活性和探究性,这些刚好可以利用游戏来进行启智和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以满足社会和双方的需要为主,科普游戏也应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适应社会发展和有利于小学生建造基础知识的内容。科学探究、认识生命世界、培养科学的价值观等都是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7]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感受到相应的科学知识,更好地理解科普知识,认识世界,在游戏情境中充分应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形式的大众性

科普游戏的形式应该多样,最主要的是其应该具备大众性,特别是针对小学生的小学科普游戏。因为小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足,生理心理各方面还不成熟,思维方式也有各自的特点,通俗易于理解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小学生对游戏的理解,在理解游戏的基础上玩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小学生的科普知识。形式的大众性主要表现在游戏难度不大、易于上手;在素材的选取上多是小学生熟悉的人物角色,比如孙悟空、喜羊羊等;色彩丰富明快,在视觉上吸引小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科学普及就是为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能了解科学知识,应用相关的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丰富生活;多涉及资源和环保等时事热点问题,亲近生活,贴近自然。

(3)趣味性和学习性并存

小学科普游戏是一种游戏,而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规则,具有竞赛性。小学科普游戏同样如此,普通的游戏具有其特定的趣味性,吸引玩家完成任务、闯关、合作或是独行,在不同的游戏情境环节中有不同的趣味点,例如中国科技馆的虚拟生活的科普游戏“北极大冒险”,它采用白蓝主色调,以小男孩去北极探险的故事开展,玩家可设定为情境中的主人公,一步一步闯关探险,这样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另外,科普游戏不能只求趣味性,它更应注重其学习性。一个只有趣味性的游戏,挑战之后容易令人遗忘,体验游戏之后并没有使玩家收获知识,不能使他们解决新情境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没有太大意义的,所以,小学科普游戏必须具备学习性。在游戏中融入基本科普知识,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接触更多的科学应用,在娱乐中学习,学习中快乐。同样是“北极大冒险”科学游戏,它设置了一个神奇的智者——小蜜蜂,它是无所不知的,它会给主人公讲解很多在北极探险将用到的知识,不是提前灌输,而是现学现用,这就很好地体现了科普游戏的学习性。只有趣味性和学习性并存的科普游戏才是开发设计的真正核心。

二、科普网络共享平台建设

1.建设科普网络共享平台的意义

早在2008年中国科技协会就颁布了《科学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方案(2008-2010)》,该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增加科普资源总量,提升科普资源开发水平,为公众、科普工作者和大众传媒提供科普资源服务,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8]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电子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公众获取科技知识和信息很大程度上依赖网络平台。建立完善的网络机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有效地利用科普资源,最大限度进行科普宣传,使科普知识渗透基础教育,服务群众。[9]通过网络平台整合各种交互科普资源,使科普资源充分共享,达到科普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调查表明,科普资源需求新特点突出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必然性,科普资源与时俱进,公众的需求也紧跟着时代发展的步伐,科普网络共享平台为基础科学教育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科普网络平台上共享感兴趣的科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2.科普网络建设的具体方向

网络科普的建设得益于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普网络具有传统科普资源没有的优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放性强,使用方便;时效性强,传播迅速。小学科普网络建设的具体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受众性

网络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很好的受众性。早在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网络科普受众年龄表现出年轻化的特点,其中18岁以下(含18岁)用户占20.4%,18~24岁用户占49.2%,25~29岁占15.8%,30岁以上占13.6%,具体如图1所示:[10]

从图1就可以看出,科普网络的受众性越来越年轻化,24岁以下的所占比重最大,18岁以下的主要是学生群体,当然包括很多小学生。针对不同的受众科普网络应该具体区分,小学科普网络的受众主要是小学生,当然也包括学生家长、学校和科学教师,而小学生是主要受众,因此科普网络要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轻松自如的娱乐学习环境,吸引更多的小学生学习交流。

(2)交互性

所谓交互,简言之就是在科普网络平台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的交流互动活动。交互性可以说是科普网络平台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因为交互性能保证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在小学科普网络平台中,既包含完整的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又包含人机交互因素,使小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同时还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充分体现了网络学习的灵活性和时空不受限制性。结合前面的研究,笔者初步设计了小学科普网络平台,具体该小学科普网络平台以科普游戏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主要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两个部分:其中教师活动主要是科普游戏的组织、指导、迁移和评价反馈4个模块;学生活动主要是科普游戏的体验、分析、协作和总结反思4个模块。图2是基于科普游戏的小学科普网络平台结构:

(3)时效性

网络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信息更新速度快,所以小学科普网络的实效性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要及时根据时事热点话题更新相应的科普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科学问题。科学知识内容丰富,有其庞大的知识体系,检索起来很方便,所以要根据实际需要,找出当前最受欢迎的科普知识,例如最近的热点新闻所涉及的科普知识,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方向性和目的性。注重科普知识的时效性,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对应的科普游戏。

三、结束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是科普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科普资源既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同时又是提升科学素养的工具和重要因素,而提升科学素养又要抓基础科学教育。本文主要根据湖南省55所小学关于科普资源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旨在调查小学科普资源现状,从城镇和农村两个层面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小学科普资源开发共享策略。这还仅仅是理论层次的设想,以期能为接下来的小学科普资源的具体开发和共享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小林.论小学科普知识教育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178-179.

[2]孟鹤,张峻峰,郭强.互联网应用于农村科普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对14个省级地区的问卷调查结果[J].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2(7):636-645.

[3]危怀安.中国科协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科协论坛,2012(4):43-45.

[4]何丹,何维达,李梅,汪振霞.北京市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5):127-129.

[5]郑念.科普资源开发的几个理论问题[N].大众科技报,2010-08-10:B06.

[6]张良强,潘晓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0):86-94.

[7]钟媚,高凌飚.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6):77-81.

[8]任福君.中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罗启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共建共享科普资源[J].科技传播,2009(2):67-68.

[10]冯雅蕾.基于网络平台的科普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2.

科普教育资源 篇7

1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新时期科普事业发展的必然

1.1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国家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我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科学技术方面与以往相比均有了很大的进步, 国家与社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 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专业技能, 还要求人才对科学知识要有一定的了解。换个角度讲, 就是说社会对科普事业有了新的要求。科普事业应真正的落实到国民中去, 使得每一个国民都有一定的科学思想, 了解一些科学方法与科学技术, 这就需要大量的科普资源。对科普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可以保证科普事业得以顺利展开, 进而提高国民的科学知识水平, 促进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1.2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我国不仅在人口上是大国, 在国土面积上也是大国。这就导致我国各个地区的教育水平非常不均匀, 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其教育水平较高, 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其教育水平也非常落后。从整体上看, 我国国民人均受教育水平还相对较低, 国民的科学素质水平急需提高。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们其科学素养也各不相同, 居住在城市的人们与居住在乡镇的人们的科学素养也不一样。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科普事业在开展中不可一概而论,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展开科普工作, 在不同的情况下, 所需要的科普资源也各不相同。要想保证科普事业的全面发展, 就必须做好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工作, 进而满足科普过程中, 人们对科普资料的各种需求。

1.3 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新时期发展的必要结果

新时期,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 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结构, 同时也使得科普资源的发展开始向着社会化与信息化的方向进行。大数据的出现一方面给科普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 另一方面也给科普资源的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大数据平台与网络平台已经成为科普资源开发与整合的重要平台, 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科学普及的效果。另外,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习惯,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传播方式, 很多社交媒体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对民众进行科普, 成为科普主体。面对这一情况, 科协提出我国的科普事业要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 进而加强科普工作的现代化与信息化。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 就是要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进而促进科普事业的发展。

2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所谓科普资源开发就是指对各种科学普及资源进行有效运作, 进而提高科学普及资源的利用效果, 并找到新的利用方式。科学普及资源的开发其实是科学传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人力、技术与知识的整合息息相关。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 对科普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向科学普及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 科学技术在推动科普向着社会化与信息化发展的同时, 也给科学普及资源的开发指明了新时期的发展方向。

2.1 提高科普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学普及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 有关部门必须给予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服务, 同时也是一种包含多学科的服务。科学普及工作与活动开展、管理、传播、教育、展览、技术以及科学等行业都存在一定的关系。科学普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科普工作的质量。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不但要求科学普及人员要有深厚的科普知识, 还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开发能力与整合能力。然而, 目前我国科学普及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科学普及人员的科普知识储备不足, 有了科学普及人员的业务能力较差, 简单的科普工作都无法胜任, 更不用说对科学普及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对此, 我国科协应加强对科普人员的培养, 对科普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 进而提高科学普及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2.2 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互联网技术在为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渠道。首先, 互联网自身就包含大量的信息, 可以进行信息分享。信息技术使得科普知识的公共分享成为可能。其次, 使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对各种科学普及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评议与整合, 通过互联网可以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 提高人们对科技议题讨论、科学知识共享以及科普创作的参与度, 并结合这一过程, 了解人们对科普的具体需求, 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普及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最后, 网络的存在使得科普工作突破了人群限制与地域限制, 有效改善了科学普及资源的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可以在网上专门设置一个科学普及资源的共享平台, 为普通大众、自媒体、企业、大众媒体、政府部门以及非政府组织等设置专门的通道, 进而使科普工作有目的性的进行。

2.3 加强科普内容的创作

目前, 我国的科普资源在开发与整合中发现了一个严重问题, 即原创性的科普信息与科普资源较少, 开发度较低。主要是因为, 第一, 我国具有创作能力的科普作家相对较少;第二, 由于科普事业的社会参与度不够, 导致很多行业还没有形成联合的资源开发产业链;第三, 有能力、有技术进行科普产品研发的企业相对较少。对此, 我国要加强科普作家的培养,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民众对科普事业的参与, 从国外引进科普产品的研发技术, 促进各行业联合开发科普资源。

3 结论

新时期, 科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也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 第一, 国家的建设需要对科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第二, 社会的发展同样需要对科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第三, 科学技术给科普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赵立新, 王黎明.我国新时期科普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23) .

[2]康尚杰, 唐仁华, 吴承春, 伍莺莺.认清形势发挥优势努力做好新时期科普工作[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3]任福君.关于科普资源研究的思考[C]//中国科普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中国科普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广州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2008 (8) .

[4]吴雪娟, 李永华.主体性科普资源开发的意义及途径[J].科技促进发展, 2011 (S1) .

[5]韦树英.新时期科普要有新思路[J].学会, 2004 (1) .

[6]司楠.新时期我国科普工作的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 2011.

科普教育资源 篇8

北京天文馆选择索尼4K投影机, 源于双方长期合作和索尼提供顶级4K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众所周知, 索尼是全球领先的3D和4K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自2007年开始, 北京天文馆就与索尼在4K技术设备方面展开了多次合作, 此前, 北京天文馆的穹幕影院以及3D动感影院, 都使用的是索尼的4K系统。无论是穹幕影院、3D影院还是巨幕剧场, 索尼4K投影机都是最好的选择。张学奎副馆长在致辞中提到, “2011年, 为了解决原有4D剧场胶片投影机设备老化、节目播放受限等问题, 在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 北京天文馆馆启动了历时4个月的4D剧场改造工程。在改造的核心环节, 即数字投影机的选择上, 经过专家论证, 剧场最终采用了6台索尼4K投影机。”北京天文馆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 索尼4D科普剧场能够保持技术指标的领先性。此次揭幕的索尼4D科普剧场正是双方基于信任共赢基础之上的一次里程碑式合作。

4K是数字电影领域的一个分辨率指标, 4K投影机的清晰度是目前国内主流2K投影机的4倍, 观众将可以看清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特写, 观影效果将更加清晰、流畅、逼真。单纯从技术而言, 最高级别的4K电影的分辨率为4096×2160, 总像素超过800万;目前国内数字电影放映机普遍为2K级别, 为2048×1080的分辨率。

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副总裁井手司治表示:北京天文馆在科普教育界久负盛名, 作为国际知名的科学博物馆, 它长期对公众的科普认知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索尼非常荣幸与北京天文馆合作提供世界领先的4K技术与设备, 并与北京天文馆达成进一步的紧密合作关系。井手副总裁还表示, 索尼是市场上排名第一的可以全方位提供4K放映系统的设备制造商, 从2004年推出第一台4K投影机开始, 到目前为止, 索尼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10000台4K投影机的安装。从剧院、博物馆到各种仿真模拟环境, 观众总能见到索尼4K投影机的身影。

北京天文馆张学奎副馆长还在致辞中对索尼为4D剧场改造付出辛勤劳动并且促成此次盛典表示衷心谢意, 他认为4K投影技术加上新一代的特效座椅打造而成的索尼4D科普剧场, 将领跑于国内同类科普剧场, 另一方面, 全新的索尼4D科普剧场也为更高质量的数字科普节目提供了创作空间和技术平台。他提到, 目前北京天文馆数字工作室配合新剧场打造的多部4D科普节目也在紧张的制作中, 不久将与公众见面。张学奎副馆长还表示, 此次典礼的主题为“4K使科普教育更清晰”, 也意味着全新的索尼4D科普剧场将更好地发挥科普阵地的宣传作用, 将科学性与趣味性融和, 为公众带来新一番科普的视觉盛宴。

据悉, 北京天文馆“索尼4D科普剧场”除了播放高清/4K影片之外, 也将提供场地与设备租赁, 使剧场领先的4K系统设备应用于更多的大型展示活动。

索尼4K影像的应用在科普教育方面已有过成功案例。2007年4月, 在高清视频刚刚走进人们生活之初, 索尼探梦科技馆在馆内率先引进了应用索尼SXRD技术的第一代高清专业投影机, 将极具震撼与冲击力的4K高清影像带入了科普场馆, 为来馆的参观者带来了非同凡响的视觉体验。围绕着索尼4K高清投影机的导入, 索尼探梦科技馆开发了“走进高清的世界”活动, 现场为观众讲解有关数字化高清的科学原理, 并且为观众展示了包括动物、自然、体育等不同的类别的精彩高清影像, 受到了广大参观者的欢迎。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2010年9月, 来馆的客人超过了45万人。

现代科普场馆与素质教育 篇9

(1)素质教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1)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了。现在教育界有两种比较规范的表述方式。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人的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社会因素的影响相结合,使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消除了个人的认识和社会历史文化发展之间的差距,以达到人的完善与发展的教育。另一种说法是,素质教育是指通过人为的调控方式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环境与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形成最佳组合,创造出使学生和谐、健康发展的环境,从而促进受教育者自身素质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两种表述都是从词义上把素质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统一起来。从实际探索素质教育的经验来看,已经远远超过了词组含义的理解,构成了一种教育思想和思潮。

(2) 素质教育的特征。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不以升学或就业为教育的直接目的,它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的需要。素质教育是要改变教育上的“惰性”,它的目标是让下一代人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整个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的环境下不致失掉种种发展的机会。现代人应该从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方面超过前人,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素质教育所确立的教学计划、教材和培训方式都是面向未来的。

第二,素质教育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既承认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上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同时又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素质教育要求每个人都要激励自己学习的热情、求知的渴望、社会责任感和发挥自己才能的信心、勇气和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三,素质教育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是创新的。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教育。它教育学生不要满足于书本上或生活中所给予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要停留在描述、解释那些已不是问题的问题上。它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新事物,形成新概念,掌握新工具去解决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使他们相信任何一种科学结论都是有条件的,一旦条件变化了,结论也会变化。因此,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组织学生的创造行为,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2. 科技馆的科普活动

科技馆是时代的产物,其主要作用就是面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人们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1)什么是科普活动。

(1) 科普活动的概念。

什么是科普活动?是科学图片展还是科技小制作?其实这些都只是青少年科普活动中的一个方面。在《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中首次系统提出,青少年科普活动要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为目的,科普活动包括科学态度、科学行为习惯、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等4个方面。

(2) 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特点。

作为美国科学传播与教育的2061计划,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普及科技教育不是盲目地增加学校的教学内容,中小学的教学重点应集中在最根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该计划提出应重视通用概念的教学。通用概念是指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框架与模式,包括系统、模型、稳定、变化形式、进化和规模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方法强调的是主动学习,同时提出了“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的思想。因此,青少年科普活动的特点应该是以互动参与的形式,将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应用以及高新技术、前沿科学介绍传播给大众。

(2)科技馆中的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有利于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科技馆的主要职能是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普及科技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科普场馆,有综合型的,也有专题性的。科技馆是时代的产物,科技馆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在科技馆中,通过实物型的展品的展出,学生的动手参与体验,为广大的中小学生提供了来自书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科技馆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目前,科普场馆所开展的科普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结合学校的科技实践活动。

科技馆作为展览性质的科普场馆,除了进行日常的参观接待外,还承担着科普教育的作用,因此,科技馆也成为很多学校、单位的科学实践基地、素质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甚至将课堂搬进了科技馆,利用科技馆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开展生动的现场教学,加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了他们的学习效果。江苏科技馆与南京各级教育局达成了共建关系,成为南京各中小学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基地和科技实践活动基地,为广大中小学生组织了多种科普活动及培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的学校直接将课堂搬到了科学宫的展馆内,利用展厅内的展品实物进行现场教学,学生通过实物的展示将书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活学活用书本知识,避免死记硬背,加深了印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面向学生的特色进行科技培训。

随着科技馆的不断发展成熟,科技馆的作用已不仅仅局限于馆内的日常团队接待了,而是开始慢慢的走出科技馆,走进学校,贴近学生,利用自己丰富的资源,更好的为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服务。江苏科学宫培训部尝试自主开发小学科技动手项目,将动手项目带进了小学课堂,并多次举办了以“快乐科学”为主题的科技培训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体会到科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创新能力,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好评。

3. 素质教育与科技馆关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今天的少年儿童是未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军,他们所具有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决定着他们自身将来能否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而且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现代化建设的成败。科技馆作为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技文化的重要阵地,必将为素质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为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在素质教育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

我国积极推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 篇10

目前, 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从总体上看仍不能满足公众提高科学素质的需要, 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科普基础设施总量不足且发展不平衡, 建设与管理理念落后, 科普展教活动缺乏创新, 科普展教功能未能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展教资源数量少, 更新周期长, 流通渠道不畅, 信息闭塞, 优质科普展教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机制还不健全, 尚未形成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科普展教资源共建共享的局面;保障体系不够完善, 尚未形成促进科普基础设施资源共享的政策体系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有效机制等。

按照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发布的《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 (2008-2010-2015) 》, 加强科普展教资源的创新和开发、共享与服务被作为未来三年推动我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具体任务。为此, 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单位共同主办了“科普展教资源配送网”。网站致力于推动全社会科普资源的高效利用, 集成了各种不同功能和类型的科普展教资源, 推荐给广大科技辅导员、科学教师、基层科技活动组织等, 推动科普展教活动蓬勃开展。

科普教育资源 篇11

2012年12月13日,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工作交流暨科普场馆联盟成立大会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召开,由北京自然博物馆等15家科普场馆组成的北京科普资源联盟—科普场馆联盟在会上宣布成立并举行了授牌仪式。

北京地区坐落着众多科普场馆,各家场馆拥有的资源和具备的资源也不尽相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该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整合利用北京地区众多科普场馆优秀丰富的科普资源,调动各科普场馆的积极性并对科普活动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指导。

作为北京科普资源联盟的子联盟,加入科普场馆联盟的单位即成为北京科普资源联盟的成员单位。“联盟旨在团结联系北京地区科普场馆单位及该领域相关的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构建科普场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动科普场馆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和实践进步,促进科普场馆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该负责人表示。

会上,中国科普研究所谢小军博士针对北京科普资源联盟建设研究课题作了汇报,联盟各单位对2012年工作进行总结并就2013年工作思路展开交流,同时对联盟工作机制进行了研讨。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周立军在总结发言时谈到,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十八大报告中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北京科普资源联盟一年来积极参与了首都北京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集思广益,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合作。目前,北京市社区科普需求十分丰富,2013年,以联盟成员单位的科普资源为依托,可以将科普资源和服务制作成不同的“科普套餐”供社区选择。联盟也要积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公众真正的科普需求,使提供方和需求方不脱节。

周立军指出,2013年联盟要围绕十八大以及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开展工作,把联盟建设成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并运转良好的平台,不断提高联盟的凝聚力,体现北京的区位优势。

科普场馆联盟的主要职责

以联盟为依托,建立健全科普场馆资源共享制度,不断提升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度。

研究科普场馆运维的创新思路,为场馆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出建议和对策。制定科普场馆发展规划,为科普场馆建设及运营提供指导和咨询。

立足科学普及事业,为科普场馆建设与发展培养所需的人才。

不定期组织研讨会、论坛,为各科普场馆搭建资源共享、业务交流、提升人脉关系的平台。

科普教育资源 篇12

一、科普的概念及分类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科普资源是应用于合作交流、为社会和公众提供公共科普服务的科普产品、科普信息和科普作品的总称。

在这里,作者所传递给学生的主要是科普信息。科普信息的分类:生命, 宇宙, 海洋, 信息, 环境, 地球, 材料, 能源, 生物, 交通, 军事, 航空等方面。

二、普及科普教育的重要性

2011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要求实施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行动,在高中阶段,鼓励支持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科学教育选修课,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开展校外和课外科学教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科技后备人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3年4月,江苏省科协技术协会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 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求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动植物园等校外资源开展科技教育活动。鼓励开展科技和社会实践类地方课程和校本特色课程,普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 安全避险等知识。

2003年2月,《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中提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勇于创新,提高思考与决策水平,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确信息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伦理与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

由此看来,科技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将科技教育引入信息技术教育,是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科普教育资源是科技教育中的一个方面,把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消防安全等知识与信息技术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积极性,也给学生普及了各项科普知识。

三、科普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主题1网页制作——环保天地

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请学生们说出现在所处的生活环境,你会发现什么?天空中有雾霾、 空气中有刺鼻的味道、河水变成了彩色,烟囱在不停地冒着白烟,有的学生还在乱扔垃圾……

当然,我们周围也有绿树和红花围绕,所以,请学生们保护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 从自己做起。以保护环境为主题,制作一个网站。在网站里设置了多个目录:首页、环境污染、环保常识、环保故事、留言板,每个目录有独立的网页,通过网页制作的方法把他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网站。

在制作过程中,运用Frontpage软件,利用表格进行布局,利用超链接的方法将网页进行连接。网页中的各种科普资源,如图片、文字、动画、视频、声音,利用Frontpage中所提供的功能正确的显示出来。

因此,学生们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既了解了环境问题和环境的保护,又学会了信息技术技能,将科普知识通过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融入到了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主题2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出现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有扫地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帮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目前,江苏省每年都要举办青少年的机器人比赛, 有ASC机器人能力挑战赛、机器人场地挑战赛、机器人高尔夫球赛、物流机器人搬运赛、机器人(人形)竞速挑战赛等,为此学校还专门投资建立了机器人活动室组织部分学生参加比赛。

在向学生介绍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机器人活动室,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机器人是什么颜色和形状的机器人在操作指令下,可以跑步、跳舞、 翻转、投篮等动作,一一展示在学生眼前。这些素材为这节信息技术课增添了很多内容和色彩,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真实的了解了人工智能技术。

主题3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制作节约水资源的LOGO图标

据水利部统计,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 45.6% 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 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水危机已经是全球性的事实。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改变不良的用水习惯,从精神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节约用水。

本节课通过这个主题,让学生了解图像的类型和格式,采集图像的设备和制作图像的工具,并要求学生通过所学能够运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并设计节约用水的图标,倡导节约用水的意识。而学生们也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了图像的设计、图像的制作,例如:如何新建画布,如何利用选框工具、如何添加图层、如何添加文字,如何利用画笔、如何使用变形工具等。

因此,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知道了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图像信息的加工和设计,以及图像背后所传递的信息和含义。

主题4搜索引擎——参观上海的科普教育基地

学生们想在五一放假期间到上海的科普教育基地去参观,那么,要收集哪些信息呢?你们打算去哪几个基地呢?常熟到上海的时刻表、公交线路?入住哪家宾馆?通过搜索引擎的查找,发现上海地震科普馆在松江区、极地科普馆在浦东新区、上海节能环保科普园在宝山区、上海印刷博物馆在杨浦区、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在长宁区,而松江区和长宁区挨得比较近,宝山区、杨浦区和浦东相邻。利用这些信息第一天可以先去两个地方, 第二天再去另外三个地方,争取能在两天时间里完成五个地方的参观。再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乘坐的交通工具, 参观完成后介绍在这五个基地的所见所闻。

因此,本节课利用搜索引擎向学生介绍了多方面的科普知识,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主题5文本信息加工——消防安全知识

高一新生在开学前都会参加统一的军训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有一项活动称为消防演练,那么,有多少学生知道一些消防知识呢?例如,有哪些消防标志?如何正确地使用灭火器?在学生宿舍起火,遭遇浓烟,如何快速地逃离现场?

本节课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和Word软件制作一份电子小报,主题就是消防安全知识。学生把找到的素材通过Word软件中的字体、颜色、段落、背景、页眉、页码、 首字下沉、线条、图片等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既了解了消防知识,又学会了Word软件的制作。

因此,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了解了逃生知识, 还学会了运用Word软件。

四、结束语

上一篇:特点和要求下一篇:培养措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