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

2024-05-24

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精选4篇)

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 篇1

目前我们的教育活动强调整合的意识, 以综合化的方式组织和实施学前教育课程, 使幼儿获得具有启蒙性、趣味性, 并有利于他们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成长经验。集体活动作为幼儿园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 承载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而实施集体活动的主体是教师, 所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课程意识是帮助幼儿园筑品牌, 显优势刻不容缓的工作。以下就介绍我园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共研“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渗透科普教育, 提高教师科普教育的意识和累积有效整合意识”的一些做法:

一、帮助教师明确目标, 在教学活动中提高科技意识和素养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借此要渗透揉合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有机渗透和整合科技活动教学元素。

1.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

“扇子”是中班主题《火辣辣的夏天》中的一个教学点, 教材中提示使用正反折纸和冰棍棒的方法制作一面扇子。根据这一提示, 我们设计了科技系列制作活动“多彩的扇子”。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正反折叠的方法制作小折扇。 (2) 体验制作简易折扇的乐趣。

活动流程:情景导入, 讨论防暑降温的方法→观察思考, 讨论扇子制作方法→幼儿操作, 制作扇子→使用扇子, 给自己降温。

发现问题:在活动实施后, 发现这一科技制作活动有点模式化的倾向。首先, 幼儿对制作扇子的情感激发是不够的, 随着物质的发达, 电扇空调的出现, 扇子的使用率降低, 这些幼儿对于扇子没有了类似我们儿时对于扇子的认识和喜爱;其次, 幼儿对于扇子源远流长的文化没有感受和理解, 促使幼儿缺乏制作的愿望;另外, 活动形式的单一性, 让幼儿缺乏自主选择, 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从今天的活动中看到个别幼儿因为之前已经有了正反折的经验, 所以花费了很少的时间就完成了, 扇子也随手一扔, 没有显出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和再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流于形式, 幼儿只是随意地操作, 趣味和意义不够深。

2. 在分析和思考中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之后再对活动的价值挖掘、开展形式、幼儿认知经验、科技能力的获得展开了讨论和思考:《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中关于学习活动方法运用中提出的“方法恰当、灵活、有效, 充分体现幼儿自主性的原则”。那么如何在科技教学活动中注重多元价值的开发和显现, 同时要兼顾幼儿, 激发幼儿自主参与探索制作的兴趣?活动如何有机揉合科技特色, 体现科技活动的内涵, 使之有趣有益, 让幼儿喜欢呢?我们对这个活动的目标和流程进行了调整。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更注重扇子文化的感受, 以此激趣。整个活动过程如下:谜语激趣, 说说认识的扇子—欣赏扇子, 了解扇子的文化—自主选择, 制作喜欢的扇子———交流分享, 展示自己的作品。再纵观这样的修改对这个科技活动的意义, 制作前让幼儿感受扇子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文化, 在欣赏和讨论的过程中给了孩子情感的铺垫, 激发幼儿喜欢各种扇子, 乐意探索制作多样的扇子;制作中把“如何让扇子美丽, 还要牢固实用呢?”问题抛给幼儿, 引起幼儿思考, 丰富活动环境, 材料投放体现多样性:如有正反折扇、螺丝螺帽拼接拧成扇、包装袋扎成扇, 三种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制作思维, 可供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选择难易进行制作;在活动形式上引导幼儿尝试集体合作、个别等多种方式, 能主动探索使用不同的方法制作。注重范例多元化、多维度提供, 如成品图片、过程示意图、多媒体现场演示等可供幼儿主动选择的参考模式。制作活动结束后, 我们幼儿带着激动和兴奋, 争先恐后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整个活动对教师的科普思维提高有了很大的改善。

3. 在实践和反思中收获和体验

于幼儿, 在活动中幼儿对中国从古至今多变的扇子文化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能根据前期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的扇子的形状、功能、图案、材料等。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乐此不疲, 乐意尝试不同的制作方法。当幼儿将小扇子轻轻地打开, 给大家扇风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自豪, 充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大大地增进了幼儿之间交流交往的需求。最后的分享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成果的自豪。

于教师, 通过集体的思考和智慧, 在经历思维的碰撞和问题的挖掘之后, 对整个活动有了重新的梳理, 价值把握更深刻, 活动更契合幼儿的需求, 更有趣有意了。在观摩活动的时候明白了有机融合科普意识, 通过有趣的活动形式给予幼儿是多么的重要。科普教育不是生硬的, 而是可以与集体教学活动灵活有机地糅合在一起的。

二、帮助教师梳理经验, 在学习和感悟中转变教学理念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在科学领域提出6个目标, 其中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能力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体验探究式的过程, 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教育建议方面, 强调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注重探究过程,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 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一个课例, 让教师有了清楚的对比认识, 深深地感受到在活动中落实指南、实践指南, 对于推进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有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透过《指南》看教师在架构集体活动时的目标价值、内容选择以及方法运用, 能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与目标归宿, 重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体验和过程价值, 不拘泥于形式和模式。

在研磨课例的过程中, 教师深刻地感悟到:在正确挖掘活动价值之后, 有了明确的活动目标, 活动更有内涵和有趣了;在活动形式体现多元之后, 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加强了, 有探索的愿望和创造的兴趣了;在活动互动多样性之后, 教师能够沉下来观察和发现幼儿的思考和动手能力, 幼儿的表达表现更自主更大胆了。通过这样的磨课系列活动, 让我们的课程文化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灵, 渗透和规范我们的一日活动, 推动我园科技特色的有效开展与实施, 渐渐铸就我们的科技教育品牌特色, 形成科普教育的优秀资源, 深化我们的科普教育特色文化。

所以, 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意识和素养, 是积淀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的关键。

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 篇2

一、让园徽成为物质文化的首要标志

每所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标识, 它代表学校实体, 表达独特含义, 突出个性特征, 具体的标识能假物托志, 表达一种精神与文化内涵, 我园的园徽就是如此。

“开启希望的钥匙”是园徽的名称。园徽主色调包括:国际蓝、希望绿、活力橙。园徽由图案和文字构成。图案部分构成元素包括长城、树叶、钥匙、人。

长城:采用希望绿色, 代表延庆。八达岭长城是延庆人民的骄傲, 也是延庆形象的代表, 将长城形象艺术地设计在园徽中, 凸显幼儿园的地域特点。

树叶:采用深绿色, 代表生命。教育的事业是叶的事业, 我园全体教职工甘做一片树叶, 呵护每一朵花蕾。

人:采用橙色, 代表活力。站在长城下、叶片上, 动作充满活力, 代表幼儿、教师在体验中快乐、自主地成长。

钥匙:主体采用蓝色, 代表国际视野。整体采用组合色, 代表这把钥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整体图形像一把钥匙, 代表幼儿园教育是开启幼儿快乐童年的钥匙, 是开启智慧人生、幸福人生的钥匙。

“开启希望的钥匙”凝聚着我园的发展内涵, 是我园校园文化的核心, 承载着我们的希望。

二、创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

我园教学楼共有三层, 在“体验, 让发展更快乐”办园理念的引领下, 我们围绕孩子的生活空间创建了楼层公共环境, 成为孩子自由体验、自主探究、表达发现的广阔平台。

一楼的主题是“出发”, 到温馨家园去感受。主要体现小班幼儿的家庭生活情境, 以孩子们最熟悉的进餐、睡觉等生活内容为载体, 引导幼儿在“玩一玩”中形成“我不挑食、我爱洗澡、我爱睡午觉”等良好生活习惯, 体现了“在活动中体验, 感官参与; 在生活中学习, 养成习惯”的学习方式, 帮助幼儿懂得了自理、爱和表达, 感受幸福!

一楼“出发”

二楼“出行”

三楼“出游”

二楼的主题是“出行”, 到和谐社区去体验。主要体现幼儿熟悉的延庆知名社会场所, 如妫川广场、中踏商场、延庆书店、延庆县医院、影剧院、康安小区等等。幼儿在各社会场所中体验互动游戏, 在体验中探究, 在探究中思考, 在思考中表达, 引导幼儿懂得了观察、规则和交往, 感受快乐!

三楼的主题是“出游”, 到奇趣自然去探秘。以挖掘本土资源为途径, 主要体现延庆自然资源中的实践体验与感知。大班幼儿走进延庆的风景名胜, 在实践活动中真体验, 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如“走进松山”“游览龙庆峡”“古崖居探秘”“登长城、寻找硅化木地质公园的恐龙脚印”等, 引导幼儿懂得了欣赏、合作和创造, 更加自信。

三、创设具有园所特色的体验专室空间

体验式课程的深入开展, 需要幼儿园提供更加适宜的课程实施空间。根据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园所特色打造的需要, 我们创设的体验活动专室成为幼儿发展的新空间。

1.“宝贝当家”社会体验馆

里面设置了贴心小超市、开心小餐厅、爱心小医院等游戏区域, 孩子们可以作为职业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 也可以作为顾客去各个游戏区消费, 在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协商中体验真正当家做主的成功与快乐, 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宝贝当家”科学体验园

这是一个大型沙水泥游戏区。这里模拟了雨水形成和循环的过程, 孩子们可以玩水, 用水浇灌植物;可以玩沙, 进行沙雕游戏;可以玩泥, 感受泥的特性。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和真实感知, 感受科学现象, 增强合作能力, 体验科学的无穷乐趣。

3.“图书王国”幼儿阅览室

里面一次性投放经典童话、心理故事、科普知识等图书千余册, 满足幼儿的阅读需求, 每班每周至少去活动一次。在阅览室, 孩子们与各种图书零距离接触, 不但增长了知识, 还能引发幼儿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

另外, 我们还在西院开辟了“小小种植园”, 全园幼儿都参与了种植活动。小班幼儿种植观赏性强的花卉, 中班幼儿种植收获相对较快的蔬菜, 大班幼儿种植生长期相对较长的农作物。孩子们自己播种、浇水、除草、除虫……在与植物的互动中, 孩子们增强了对大自然的感知, 养成了热爱劳动、尊重别人劳动的品质。

四、创设立体化、互动性强的园本课程墙饰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班级环境布置应与当前的教育内容相配合,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环境的创设,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

1.激发体验行为, 在创设环境中引发互动

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孩子与环境发生互动的过程, 孩子通过思维和行为的参与与环境发生互动, 从而拓展经验, 获得发展。

(1) 追随兴趣生成环境内容

在师生互动环境的创设中, 需要教师关注、追随幼儿的兴趣, 并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我们常说幼儿的兴趣是主题生成的基础, 要把握住幼儿的兴趣点及时生成主题。同样, 兴趣也是主题环境创设的基石, 孩子的兴趣点也是孩子想了解、想表现的焦点, 教师结合教育目标创设主题环境, 将目标物化到环境材料中, 利用主题环境及时再现孩子的兴趣点, 激发了孩子参与的兴趣, 也使主题环境创设更有益于孩子兴趣的再激发。

(2) 关注过程引发幼儿参与

主题环境的创设要具有发展性, 蕴含教育契机, 引发孩子的思考, 使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不断深化, 生成新的活动。

①记录幼儿体验过程。主题环境有记录的功能, 在记录的过程中能够再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并能在记录中引发孩子新的问题, 产生新的探索兴趣点, 不断推动孩子的探究行为。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讲, 孩子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 可以和孩子一同发挥主题环境的符号记录功能, 一同运用主题环境记录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提升孩子的探究经验, 推动主题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我的小书包”主题活动中, 引出如何更快更好地整理书包的问题, 孩子们通过尝试体验, 共同探究出整理书包方法, 并运用图示和图画相结合的方法, 将探究结果展示出来, 起到指导和提示作用。在绘制图片的过程中, 孩子们对不同符号的运用以及对不同笔的功能产生兴趣, 引发了新的探究。

②变化多种呈现形式。不同的呈现形式能引发孩子参与的兴趣, 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 我们改变以前环境呈现的模式, 将平面的东西立起来, 将静止的东西动起来, 将欣赏的东西玩起来, 通过呈现形式的变换, 使孩子始终对环境感兴趣, 达到与环境充分互动的目的。

在小班“亲亲兔宝宝”主题环境中, 我们将给兔宝宝准备的食物用筐子装好, 为了不被“大灰狼”发现, 在教师的引导倡议下, 将筐子用松紧带吊在空中, 创设一个能够上下活动的立体环境, 孩子可以将筐子拉下来, 随时将在美工区为兔宝宝做的食物放在里面, 还感受到了不同的拉力。一些欣赏的图片和照片, 我们采用活动的相框进行呈现, 不定期变换内容, 吸引孩子一直参与。

③材料物化教育目标。结合孩子发展的目标, 将目标物化到相应的环境材料中, 引发孩子与环境材料发生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 孩子不断地摆弄探究, 在探究中获得鲜活的直接经验。例如:小班针对幼儿生活技能的提高, 投放扣扣子、帮娃娃整理衣服的玩具材料, 使孩子在玩中获得经验和技能。大班在各个区域中投放计划板, 孩子通过制订计划更好地进行游戏, 在游戏中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和人员。

2.拓展体验经验, 与环境互动中引导行为

主题环境与孩子的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相呼应, 由始至终记录了孩子的学习过程。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 孩子的经验不断扩展, 主题环境的创设结果是孩子生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使孩子更完整、更全面地获得经验。

(1) 看一看、说一说, 共享经验

小班孩子在与主题环境的交流过程中, 能够引发对活动过程的回忆, 并常常把自身融入交流中, 成为交谈的对象和焦点。创设互动主题环境, 注意环境展现的内容要相互关联, 像故事情境一样, 对孩子的经验进行系统的提升, 使孩子能通过情境式主题环境, 像看连环画一样整体地认识事物。

在“快快乐乐过新年”主题环境中, 结合在户外堆雪人的经验, 教师和幼儿利用餐巾纸布置了大大的雪人、夸张的红鼻子北风爷爷、漫天雪花等, 以冬天作为主题环境的主背景。为了让孩子了解新年, 还布置了划着雪橇背着新年礼物袋的和蔼的新年老人, 与漫天的雪花和可爱的雪人相呼应。在雪地里, 教师将和孩子一同制作的礼花布置在其中, 增加浓浓的节日气氛。这些使整个主题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变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孩子通过参与创设, 通过对画面的观察和联想, 对新年有了整体的认识, 拓展了生活经验, 环境发挥了引领提升的作用。

(2) 玩一玩、试一试, 指导行为

教师一般会把互动主题环境分为隐性互动环境和显性互动环境。其中隐性互动环境的作用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的发展。教师可以在幼儿需要帮助的时候, 提醒幼儿到环境前看一看, 自己找到答案, 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而显性互动环境创设的结果能直接引领孩子的行为, 发挥环境的指导作用。例如在进行“小手真能干”的主题活动时, 教师将穿衣服、叠衣服、整理衣服的方法拍成照片布置到墙饰环境中, 当幼儿不会自己做这些事情时, 可以到墙饰前看一看照片, 根据上面的步骤提示, 自己动手尝试。

五、结束语

园所文化与园所品牌创建 篇3

一、园长文化与园所文化发展

当一园所用文化的方式确立发展战略,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特色的园所,园所的建设必须贯彻党的德智体美的教育方针。幼儿园育儿文化理念,就是幼儿园的价值取向,就是文化立园的思想在文化上的体现。园长是带着理念来的使者,正是理念带来的文化创新形成了文化创新发展的魂。园长文化要把握发展点,要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语言,在理念的建构中让环境育人,让墙壁说话。

幼儿园的特色模式是办园者追求的价值取向和办园模式所体现出的精神高度。一个园所追求的特色目标越高,其发展越快,品牌就越被社会认可。幼儿园的办园愿景是园所描绘未来终极价值取向的图景,其目的是打造特色品牌,凝聚人心。这不只是想体现出特色,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出思想自由。我们幼儿园在探讨特色的时候实际上就是探讨思想自由。因为自由的思想,我们在孩子心里和个性中挖掘,当你挖掘出了孩子的各种兴趣和思想的时候他才会独立行走于世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由兴趣而产生。我们园所为孩子们创造各种思想自由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正是为了开发孩子那种天分。文化育人理念是以文化人的方式对儿童进行美德打造,是从文化立园的角度来发展特色品牌的新思路。文化立园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人性美德,文化育人最重要的就是挖掘人性当中的这些美德。人性有美德,也有恶德。我们倡导幼儿园进行文化育人正是为了扬善避恶。

文化的特征在于创新。创新的特征于幼儿园的建设,就是用与众不同的思维进行园所特色品牌的发展。园所之间的差异由特色决定,园所的社会认可度也与园所的发展战略有关。园所的品质影响儿童的个性成长和性格塑造,影响园所发展的程度。幼儿园要对内形成一种凝聚力,对外形成一种社会品牌的价值,以展示我们用文化的方式来发展。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园所的特色越突出,特点特征越明显,方向越明确,对孩子的个性成长的影响就越深刻;一个园所的特色越平庸,对孩子影响越少。文化立园的理念越短浅,园所发展潜力也越少。我们今天的家长大多受到各种艺术的熏陶,拥有较高的学历,他们对幼儿园的文化育人环境和特色文化环境,寄予了很高期望。家长舍得花钱的前提是,让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学有所成,学有所报。社会对园所的要求给幼儿园的环境建设提出了文化育人的新要求。正是社会上这些想法以及精神文明的需要,给我们的环境建设提出了文化育人的新要求,给园所的理念建设提出了开发人性美德的新方向,给园所的精神建设提出以文化的方式打造有灵魂的下一代的新思路。

幼儿园的文化战略建设是建设文化育人理念的需要,也是内涵发展的需要,是创新特色品牌的需要。幼儿园文化立园的战略规划告诉我们,幼儿教育不是家庭教育,也不是学校教育。用文化的视角观察幼儿园的幼儿教育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对上承担为学校输送充满灵性、天真活泼儿童的重任,对下承担着对孩子性格培养和兴趣开发的重担。重任是社会寄予的希望,重担是家庭寄予的厚望。既然走上社会,幼儿园有责任让儿童学会人和人之间的礼让关怀与沟通,有责任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和人性的美德。

从开发性格角度来讲,幼儿园教育要使孩子性情开朗,学会做事坚韧。性格是儿童对外的敲门砖,性格决定孩子的一生,性格决定命运。孩子性格的培养影响孩子一生,而其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文化育人的理念。文化育人的意义在于从小培养孩子内心的人文情感,文化立园的意义在于把握文化创造的特征和适应社会动态变化的功能,增强园所发展的竞争力,并以园长文化为总揽,以幼儿园文化立园为导向,以教师文化为载体,以环境文化为己任,以寓教于乐为规律把握构成幼儿园鲜活的文化和生命集体。孩子的性格、品德和人格是家庭和幼儿园合力塑造出来的,是家庭的亲情、幼儿园的寓教于乐的育人方式共同铸造了孩子的情感世界。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今天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要提出来,就是在孩子的成长中,不能把家庭变成第二课堂,幼儿园不能变成学校的基础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幼儿教育必须依据人的成长规律进行。家庭于孩子的成长,在于教会儿童做人做事的人性美德和修为,做人的核心是仁慈和包容,做事的核心是诚信和认真,这是家庭要做的,这就是家庭育人规律;幼儿园于孩子成长,在于寓教于乐,在个性培养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美和丑,这是幼儿园教育要把握的规律;而学校于孩子的成长则在于知识能力,这是学校要把握的教育规律。不管是谁,无论哪个层面违背了教育规律,培养出来的人都可能是“单向度人”。很多年轻人没有胸怀,不会感恩,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从小缺少这种教育。

园长文化对教师文化的引领,在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的确立。就幼儿园的发展而言,必须以儿童的素养提升为本,因为幼儿园的文化建设要把握儿童兴趣的开发,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就幼儿园特色而言,要以教师素养提升为本。教师是园所特色文化的执行者,是园所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没有以特长著称的教师,就没有园所的特色,也就没有儿童的特长发展。因此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引领教师的师德,提升教师的专业业务。幼儿园是文化的旅馆,儿童只能暂住不能永留,要注重师德,注重教育的过程,注重孩子的兴趣开发,培养孩子的美德。幼儿园教育要在园长文化的培养下不断发展,寓教于乐。

二、园所特色发展和儿童的性情培养

我来谈第二个问题,园所特色发展和儿童性情培养。我们说人是一个有意识、有情感、有想象力的存在物,教师在引导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各种天赋。教育必须利用环境的力量,这里所说的环境一种是静态的环境,如摆上各种绘画、素描;一种是动态的环境,如创造一种讲故事、放音乐的氛围,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审美情绪,触动孩子灵性和悟性的发挥。

幼儿园开展特色活动不能盲目,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在竞争中体现多样化,在形式多样的特色教学当中奠定儿童的性情发展方向。特色,因为特别而难以模仿,因为特点而产生品牌的价值。特色需要长久稳定,实现文化的传统;特色需要环境氛围,形成文化的责任。学习型幼教的建设首先是以学习型园长确立文化立园理念为基础的学习。

如果说特色决定发展,目前幼儿园的品牌建设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奥秘,这就是凡是高收费的园所几乎都高质量、有特色。他们都具有某一方面的特点或特色,如硬件规模大、设备新奇或者理念高远。而不受欢迎的落后园所缺少以上的文化形态。换句话说,落后的园所缺少核心竞争力,缺少主导发展的特点和特色。凡是以自身特点形成发展特点的园所,都是新、奇、特的发展圈。这种发展对内产生凝聚人心的力量,对外产生辐射力量,以此统领发展的话语权。

园所的新奇现象可以体现在文化立园的理念和特色上,我们说它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趋势。园所特色可以表现在园所的现代化硬件、师资优秀品质上,这种特色蕴藏着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没有这种东西,你这个园所难以做大。园所的文化现象可以表现在适应动态社会的创新发展中,比如说文化立园的战略中蕴含着事物发展的本质。幼儿园设立文化发展战略和学校设立文化发展战略是一样的,这是时代的必然。也就是说,办学的高质量由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体现出来。而这种发展怎样接受社会监督,怎样接受大家的认可?必须用文化发展战略方式把它表达出来。文化立园是文化兴校的基础和文化兴国的开端,文化立园在于输送从小有灵性、有灵感的个性的少年儿童。

幼儿园文化立园的战略是在学习型幼教和园长文化的建设中用哲学理性感悟出来的新理念,是规划幼儿园的理念的先决条件。它要求我们在文化特色的基础上构建特色人才的成长摇篮,形成幼儿园创新发展,构建特色品牌。我们说,大厦百年不倒需要基础,人不浮躁、不缺德更需要文化育人的基础。文化育人理念是一种理性,需要从抽象的理念、概念到方法具体解读。涉及园长的职业能力,应该是幼儿园科学发展的把握;实际到园长的职业操守,就是对社会责任的精神担当;涉及园长的职业境界,就是文化立园、办出特色思想的引领。

科普教育特色园所文化 篇4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思路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应该遵守“一个指导、一个根据、一个立足、三个自主”的原则。

“一个指导”是指在幼儿园办园理念、办学宗旨的指导下,进行特色课程的建设。目前,各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办园理念和办学宗旨,特色课程是以办园理念、办学宗旨为指导,要与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一个根据”是指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建设特色课程。也就是说,要对幼儿园现有的情况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整合,根据幼儿园的现有发展水平和资源进行特色课程的建设。具体评估内容包括:课程发展、师资队伍、资源配置、幼儿发展四个方面。

“一个立足”是指幼儿园特色要立足于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这是特色课程的开发之根本。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立足幼儿真正的需要进行特色建设。包括四个方面: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学习特点、发展需要。

“三个自主”是特色课程建设和实施的重要原则。具体为自主开发、自主实施、自主管理。这是园所特色课程的特质,具有很强自主性的课程才称得上是园所的特色课程。

二、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

对于课程而言,幼儿体验到的课程才是课程的最终归宿。幼儿的经验得到提升,才意味着发展,促进幼儿发展的课程才具有价值和意义,因此,课程最终应该落实到幼儿的发展上。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有效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补充和完善地方课程,切实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更好地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持续提升专业化水平。规范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目的。因此,特色课程建设的最终归宿是幼儿的发展。

三、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原则

1. 实际性原则。

实际性原则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定义中的“一个根据”是一致的。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正确评估园所在师资队伍、课程基础、资源配置、幼儿发展等方面的条件,积极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挖掘潜在课程资源,确保特色课程开发质量。

2.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与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定义中的“一个立足”一致,立足于幼儿发展需要,体现科学性和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设计科学、适宜的课程,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避免进行单一技能训练,杜绝小学化倾向。

3. 一致性原则。

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须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准则,既要符合我区幼儿发展的需要,体现我区幼儿园课程的特色,又要与《纲要》和天津市幼儿园课程的要求保持一致,处理好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

4. 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要求做到两方面:一是课程本身的发展是持续性的,幼儿园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二是幼儿园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而特色课程是幼儿园整体特色品牌化发展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程在幼儿园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有传承性、持续性发展,不能是一阵风,更要避免形式化的特色课程出现。

四、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要素

1.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分级制定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特色课程的目标应该是总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等层级制定。从时间上看是长远目标到近期目标,从表述上看是从概括到具体。

目标的制定要注意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整体性,涵盖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三方面内容。二是系统性,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层级清晰一致,阶段性目标之间要有连续性,渐进性。三是可行性,充分考虑本地、本园的实际,即幼儿最近发展区。四是时代性,关注社会,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制定目标。五是辩证性,平衡认知、情感态度、动作技能三方面的关系。六是补偿性,对国家和地方的课程一种补充,国家和地方课程有其普遍性,我们的特色课程应该是园本化的一种补充课程。

2.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广义上包括教育活动、生活环节、环境资源、家园社区,选材要求贴近幼儿生活。课程内容的选择应该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是目标性,有助于实现目标,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多个活动达成目标。二是启蒙性,基础知识、基本活动、直接经验。三是发展性,能够提升幼儿的经验,使幼儿得到发展。四是兴趣性,很多内容幼儿不感兴趣,可又是幼儿需要的,一定要做到将其转化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

3. 课程实施。

课程组织要结合课程的特点和幼儿实际情况采

专家评述:

用希望的目光去发现每一位教师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一个自身发展的平台;用超前的意识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园所可持续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础。梁静老师尽管是学前教研领域的一个新成员,但她以执著、进取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河西学前教研这方热土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幼儿园特色建设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梁静老师带领骨干团队,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研究如何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灵活多样的形式包括:组织形式的多样———集体、小组、个人等;时间安排的多样———教育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过渡环节时间等;内容形式的多样———大型活动、社团活动、兴趣小组、区域活动等;空间形式的多样———室内、户外、社区等。

课程的实施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顺序性,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其次是连续性,学习前后经验应该是有衔接的。再次是整合性,包括领域的整合和发展的整合,领域是人们为了研究而划分的,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是没有领域的,幼儿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最后是主体性,课程实施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幼教永远不变的话题。

4. 课程评价。

这里的课程评价是狭义的幼儿发展评价。课程评价的作用主要有诊断课程问题、引导课程实施、检测教师工作、鉴定教育效果。课程评价的依据来源于目标,应与目标一致。评价类型从作用和时间上划分,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有观察、调查、谈话、作品分析、测试等方法。目前,幼儿园常用的形式有:指标、轶事、作品分析、照片、报告书等。

课程评价要遵循的原则:首先是全面性与差异性原则,全面性与差异性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二者不可分割,关注差异性才能做到全面性。从两个方面入手,评价面向全体幼儿,评价的内容方式要全面。其次是科学性原则,是指内容准确、方法适宜,不同的内容要有适宜的评价方法。然后是自然性原则,评价自然伴随教育的过程。还有实效性原则,应发挥其作用,诊断课程问题、引导课程实施、检测教师工作、鉴定教育效果。

系统构建幼儿园的特色品牌,应该说是抓住了园所发展的关键,因为,课程始终是幼儿园发展的核心。从这篇研究成果看,在课程特色建设上,研究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合理,并针对课程四要素逐一进行了实施策略上的分析探讨,这些都体现了梁静老师多年来执著于教学研究的经验积累和扎实的学前教育研究功底。

上一篇:无机化工产品论文下一篇: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