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健康教育

2024-06-14

特色健康教育(通用12篇)

特色健康教育 篇1

当今, 特色学校建设已成为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 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也就是说, 只有学校办出特色教育, 才能彰显学校的内涵品质, 才能使学校拥有鲜明的教育特点, 并以此形成学校文化或学校精神, 从而提升学校在社会、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价值和声誉, 使学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好学校。因此, 每一所学校都应注重特色学校建设, 努力成为一所实施特色教育的好学校。

一、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

1. 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所谓特色学校, 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 从本校实际出发, 经过长期的办学实践, 形成了独特的、稳定的、优质的办学风格和出色的办学成果的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和“出色的办学成果”是特色学校的本质内涵。

2. 特色学校的基本特征。

(1) 相对性

特色学校是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前提的, 建设特色学校不是为了特色而特色, 而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不能片面强调做“特色”、造“特色”, 把创特色变成“作秀”工具和“应景”文章。

(2) 独特性

特色学校也就是个性化学校, 是优化了个性的学校, 是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独特风格的学校, 但特色学校绝不是专业学校。

(3) 优质性

特色学校是具有优秀的办学成果的学校, 是育人效果显著的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宗旨是提高育人的质量, 如果不能更多更好地培育人才, 学校的风格再鲜明、再独特, 也是毫无价值的。

(4) 稳定性

特色学校是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 形成以特色教育思想为核心的办学体系, 并被全体成员不断内化, 从而形成独特稳定的个性和风格的学校, 有经得起历史和实践考验、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稳定性。

(5) 发展性

特色学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是一个不断探索、提升、完善、超越的过程。同时, 特色学校不等于学校特色。学校特色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某一方面的独特风格或独特优势;特色学校是学校特色的高级形态, 具有整体效应, 它不是局限于某一点, 而是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 最终使学校工作在全方位、多角度, 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

二、为什么要注重特色学校建设

创建特色学校是各级各类学校寻求更快捷、更广阔发展道路的共同课题, 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改革的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明确指出:“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出名师, 育英才”。为此, 必须打破目前的“千校一面”和“万人一貌”的局面, 重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 大力培养具有不同个性、不同专长、不同爱好和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 真正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 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个体得到最适宜的发展, 为其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基。这就决定了教育发展必须走加强特色教育、创建特色学校之路。

2. 特色学校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需求。

创建特色学校, 核心在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差异发展、多元发展和整体发展, 本质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发展、全面发展。这种按照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提供针对性的教育, 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育人模式, 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更加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更加符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3. 特色学校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特色学校建设是学校教育铸造高尚灵魂的时代性文化策略, 对提高全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即已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对特色学校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2010年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要“注重教育内涵发展, 鼓励学校办出特色”。特色学校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教育战略指导方针的高度, 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指针。因此, 特色学校建设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4. 特色学校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标志。

参照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国家竞争力模型“三阶段理论”, 学校发展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要素驱动阶段 (外延型发展) 、效率驱动阶段 (内涵型发展) 、创新驱动阶段 (特色化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中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科学界说, 表明了我国教育正处在从内涵发展向创新发展的过渡阶段, 学校教育正朝着以彰显独特的学校文化与精神、学校特色与品牌、学校理念和价值为标志的人文教育阶段迈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基本价值取向。

5. 特色学校建设是创新发展的抓手。

创新是民族前进的不竭动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学校要创新就要有自己的特色、风格与个性, 特色学校建设则是学校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和抓手。特色学校建设是中小学阶段教育目标的生动体现, 是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别样追求。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抓好特色学校建设。

三、如何推进特色学校建设

1. 结合学校实际, 谋划特色之路。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要紧密结合学校办学实际, 科学确定特色项目, 准确定位特色目标, 精心制定创建规划, 确保学校特色的持续发展。在制定特色发展规划中, 不能凭空虚构、主观臆断, 需要充分考虑五个方面的因素。

(1) 历史与传统

学校的发展历史和优良传统是学校自身的固有资产, 是其他学校无法复制的办学资源。建设特色学校, 一定要注重从本校的历史和传统中汲取营养, 挖掘潜力, 打造亮点。

(2) 师资与专长

要分析本校教师中哪些是有专长的, 有什么专长。一般来说, 学校所期望的特色, 应与大部分教师的兴趣爱好、专长取向一致或相近, 这种情况下, 教师就容易接受, 容易投入, 容易形成合力, 否则就可能难以理解, 难以推进。

(3) 自身优势

要在办学过程中找出自己的特殊优势, 并使这一优势科学发挥、合理利用。为此, 每一所学校应当准确认识自我, 完善自我, 丰富自我。

(4) 办学条件

校舍、场地以及教学设施等硬件, 对学校特色的培育能起到促进和制约作用。在特色学校建设中, 应充分考虑学校物质载体的承受力, 真正做到因校制宜、扬长避短。

(5) 社会背景

广泛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等是培育学校特色的肥沃土壤, 我们应充分挖掘、合理利用, 使其为特色学校建设服务。

2. 结合师资提升, 稳固特色之本。

特色学校建设责任在校长, 关键在教师。因此, 必须全面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保证特色学校建设的顺利实施。

(1) 校长队伍建设

校长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领路人, 要善于发展自己独到的见解, 努力形成独特的教育观念, 大胆实施独特的办学方略, 找到办学的优势和突破口, 扬长避短、推陈出新, 创造出学校的特色。这就需要提到“四定”:一定目标———校长首先要为自己的发展定目标, 其次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定目标, 把目标定得高一点、远一些;二定特色———定出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三定方略———需要用方略来实现和打造特色;四定时限———用阶段性目标支撑特色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

(2) 教师队伍建设

蔡元培先生说:“有特色的教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教师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要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自身应该兴趣广泛;要培养学生特长, 教师自身应该拥有特长。广大教师要主动自加压力, 潜心钻研, 在教学实践中磨炼和提高自身素质, 把特色学校建设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做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力军。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校本研修活动, 注重教师特色专业的教育与培养, 使其逐步形成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育教学风格。特色学校一定是由特色班集体构成的, 一定是由特色学科来支撑的, 所以,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肩负重任。同时, 要注重形成合理的梯队, 使学校不仅成为培育特色学生的摇篮, 也成为培养特色专业教师的摇篮。加强教研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引导作用。每所学校及校内教育科研部门要深入研究特色学校建设理论, 组织骨干力量对创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每所学校要将特色学校建设作为校本教研的核心, 积极开发与特色学校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 把课题研究作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提升特色层次的有效手段, 为特色学校建设拓宽路子, 打造精品。

3. 结合文化建设, 实现文化育人。

特色学校的特色在于与众不同的学校“文化”, 办学就是办文化, 做教育就是文化育人。特色学校建设既需要学校文化的继承, 更需要学校文化的创新, 塑造特色校园, 彰显学校个性。建设学校文化, 就是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应是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内涵和品质。拥有一种先进的、独特的、富有时代特征和相对稳定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成功的标志。文化, 是特色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 对特色建设能起到引领、激励和推动作用。特色, 只有形成一种学校文化, 才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特色。因此, 加强文化建设, 是学校发展个性、打造品牌的必然选择。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也是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 学校特色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创建过程中, 不断总结、提炼、升华, 从而形成物质、精神、理论等层面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是特色学校的个性和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所以, 我们必须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 致力于学校文化的建构与积淀, 从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不同层面入手,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着力打造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 特别是行为文化中的备课组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体育文化、艺术文化、社团文化等, 全方位、高品位地重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当然, 学校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可能一蹴而就, 往往需要持久、持续性打造。

办好每一所学校, 使每一所学校都有特色, 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 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 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终极目标就是办好每一所学校, 使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具有特色的好学校, 使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质, 从而实现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特色健康教育 篇2

横城小学李 贞

“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它。有朝一日寒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衡水教育尤其是衡水中学教育在潜移默化中闯进各地教育行业的视线中,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教育教学的领跑者。在学习衡水经验的报告中,原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衡水中学年级主任、班主任及武邑中学周丙顺校长等结合衡水教育教学的实际给出了衡水教育压倒性优势领先的答案。通过学习,我分析总结如下:

第一、精神文化建设。

勇于进取,顽强拼搏,强力争先,追求卓越的精神促使衡水中学快速平稳崛起。我们常说‘没精神,什么都不想做’,这最简单最通俗的一句话却是一语道破真经。人,连精气神儿都没了,形同枯死的躯干一样,那只有“受冻挨饿”的份儿。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领导人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高瞻远瞩的尝试在我国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李金池校长在衡水中学的办学过程之中提出了要“把学校建设成为精神特区”的办学理念同样是科学的、严谨的,也同样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衡中精神的核心就是该校的校训“追求卓越”。搞好精神文化建设就等于是把脚踏进了成功的门里。

第二、教师文化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要优化教师配置。以优秀教师为龙头组成若干教学团队,合理调整本队师资,及时补充合格教师,吸收借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的优势,嫁接各地优秀教学经验,实行好按校、按片、按学区负责制,确保教师队伍的有序稳定。二要加强师德建设。以“十心”立师德(忠心、爱心、匠心、痴心、童心、虚心、清心、恒心、良心、雄心),学习衡中勇于拼搏、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科学有序推进创新师德建设。三要提升教师素质。在“强力提师能,创建新课堂”活动指导下,紧紧围绕“十力”(学习力、研究力、创新力、驾驭力、表达力、亲和力、观察力、反思力、执行力、沟通力),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学能力。四要强化教师培训。衡水中学崛起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外出考察学习、博采众长的过程。教师自我素质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培训、参观、学习各地先进教学经验,这样才能紧跟时代要求,才不会落伍。

第三、教学文化建设。

李金池校长在精英中学提出的“开展激情教育,打造高效课堂”的办学思路,可以说再一次创造了教育界的奇迹。首先,心理学研究证明,激情能够提升自信,激情能够激发灵感,人在激情状态的时候,能够展现出生命的最大张力(即人的潜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情教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要有激情,创设一种激情文化,在学校逐渐形成争先恐后的态势,让每一位教师能够在工作上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一是通过营造激情的氛围,让学生更加自信,能够自我暗示勇于进取、追求卓越,让整个校园都都充满正取向。其次,李金池校长为主导创建的“高效6+1课堂模式”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以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诱思探究教学理论为依据,经过不断探索、研究、总结出来,其导、思、议、展、评、检、用七个环节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背景下,学生能力和成绩得到快速提升。

第四、管理文化建设。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一般分三个层次,较低层次的管理是人对人的管理,中等层次的管理是制度管理,较高层次的管理则是文化管理。“对标先进学习衡水”潜意当中就透露出管理的第三层次。衡水各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立了“以人为本、文化引领、严格管理、制度立校”的管理模式,教育质量逐年上升,创造出有衡水特色的教育教学,得到各级政府、各地教育行业及社会等的肯定。其中以衡水中学的精细化管理最为突出。衡水中学主要以年级部管理、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为主,其校长、教学校长、后勤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紧紧围绕这三方面,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把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真正结合起来,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为目标,逐步形成了以精细化、高效化、人性化、制度化的管理文化。

打造“五行教育”特色 篇3

我们把“行”的不同内涵与学校工作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育人体系,并把它叫做“五行教育”,即“我行价值”(核心价值)、“行知课堂”(特色课堂)、“德育正行”(育人方法)、“家校同行”(办学措施)、“终身读行”(发展理念),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终身学习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建始县实验中学通过践行“五行教育”特色文化,有效地推动了学校不断发展、创新。

推动管理创新。为推行学校文化,我们根据学校财力,有计划地对教室、办公室进行改造,让师生零距离感受学校文化的冲击。为提升执行力,体现“行胜于言、身体力行”的管理及育人理念,凡是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先做;凡是要求教师做的,领导班子带头做。结合“行”文化,学校建立了《实验中学巡查制度》,要求学校领导每天巡查不少于三次,在巡视、督导和检查中深入师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推动教学创新。打造行知课堂。学校派出所有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到名校学习,回来后组织各学科的研究课,对行知课堂的模式、内涵、理念、要求、方向以及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每年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网络作文大赛等活动;积极开展社团活动,成立行知文学社,每周六下午,邀请全县知名的作家、记者对社员进行培训讲座,编印《行知月报》,在建始网设立行知文学社专栏,为学生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终身学习观。学校挤出经费为每个班级做书架,开展“让思想去旅行”的读书活动。注重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远足,鼓励学生走出家庭、走出教室、走出学校。今年暑假,我们为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从“相信我行”“检点行为”“重视行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建议学生旅行、看望亲人、为名著挑刺、尝试当创客、自己为自己点赞等,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推动评价创新。为突出学校文化主题,学校改变评价机制,出台《实验中学学生五行教育奖励方案》,设置“读行之星”,专门表彰奖励阅读、诵读、演讲、作文、摘抄优秀的学生;设置“礼行之星”,专门表彰奖励孝行、雅行、礼行、善行的学生;设置“进步之星”,专门表彰奖励学习成绩、品德修养等方面进步最大的学生;设置“知行之星”,专门表彰奖励全面发展、特长突出、成绩优秀的学生;设置“我行团队”,专门表彰奖励年级、班级、小组建设中成绩突出的团队,体现学校“我行你也行”的核心价值观。到实验中学四年,笔者曾两次只给一个学生发奖,一次是在食堂捡起一只筷子的任静,是首位“礼行之星”;一次是学校门没开而靠在树上全神贯注看书的张安琪,是首位“读行之星”。

(作者单位:建始县实验中学)

特色健康教育 篇4

一、注重德育研究, 强化学生责任意识

根据“不求人人升学, 但求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努力探求新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问题, 在抓好常规德育工作的同时, 勇于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破冰之旅, 培养学生“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对社会负责, 学会报答;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以适应学生的成长、学校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学校坚持以德立校, 把“对家庭负责, 学会孝敬”作为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 赋予“孝敬”的时代内涵, 拓宽“孝”的本质意义。要求学生每周回家做三件家务活;每一周主动的跟父母进行一次谈心;每学期都有一个进步, 给父母一个惊喜;每年岁末给父母写一封感恩信。

对学习负责, 学会求知。将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 不断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有关知识加强德育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明白:在校努力学习, 这是每一个学生的天职;学习没有窍门, 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目标、基础, 有选择性的、有计划性的读书学习, 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把知识运用于实践, 反复学习, 不断提高, 这是学会求知的必经之路。

对集体负责, 学会关心。良好的班风是每位学生对班集体负责的体现。为让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使其能够在集体中与所有成员和睦相处, 召开“榜样在我身边”、“决不服输”“团结就是力量”、“小处见大事”、“同学需要理解, 班级需要爱护”主题会, 开展“一帮一”、送温暖、班团干部竞选活动。学校制定相关奖惩政策进行激励, 班主任具体实施, 让“对集体负责”走进学生的心灵, 形成良好的班风。时刻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感悟他人给我的温暖, 学会对他人的关爱。

对社会负责, 学会感恩。为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回报社会的意识, 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在每天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于潜意识中萌动向典型人物学习的思想。只要努力奋进, 感恩的希望就不会遥远。学校积极整合周边教育资源, 让学生深入到机关单位、广大农村开展如慰问敬老院老人、科普农技宣传、普法宣讲活动, 进行体会“踏入”社会的辛劳与回报社会的快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立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与能力。

对自己负责, 学会成才。对自己负责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让学生知道, 只有对自己负责, 成才就会有希望;只有刻苦勤奋、事事尽责, 克难奋进、不断进取,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才能化希望为现实, 收获成功的喜悦。比如, 让每位学生必须人人写成长日记, 记录自己的青春足迹, 成长经历, 成才过程;班主任及语文老师必须周检。德育处、校团委按月褒奖各个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校的学生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 人人都有一次得到表彰的机会, 使人人成才的理念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美丽的倩影, 以至于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推出特色项目, 丰富特色教育理论

学校在常规德育教育的基础上, 深挖教育内涵, 创新教育形式, 培植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特色项目。以德育、科研带动其他项目的建设, 以特色的思想建设学校项目。形成特色项目群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级, 比如, 体育、民族舞蹈、文学艺术、书法、绘画等, 根据学校特色发展计划, 自订计划及课程目标、整合资源优势、自编校本教材, 按时认真训练、辅导, 随时总结经验。独特的教学方式, 亲切的教学内容, 特别的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围绕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 重点在德育立校、开设课外活动特色兴趣班、科研兴校几个方面, 按照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在实践探索中引领特色项目走向成熟。

三、创建特色学校, 推动学校科学发展

在特色学校创建工作中, 我们挥洒汗滴, 乐于奉献, 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学校特色建设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各种活动中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如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习指导的能力、学会合作互助的能力、学会欣赏包容的能力等等。这都是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渴求的, 比如艺术节、运动会等活动, 学生从中受益匪浅。

学校特色建设提升了学校常规管理水平。特色创建的过程是一个教育思维不断升华的过程, 伴随着特色教育的不断推进, 教师的教育思想得到了有效提升。表现在管理层面上, 学校行政人员日益清晰了对于学校发展的思路, 合理规划了学校发展的愿景, 表现在一线教师身上, 广大教师除了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活动, 师德师风建设得到不断加强, 热爱本职工作。有了自己对于教育的一份思考, 能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 创新自己的育人手段, 提高育人水平。因此, 学校特色创建推动了学校发展。

走特色办学之路, 要不断地明确思想、明确教育目的, 不断地统一思想, 克服困难, 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 自主发展, 各显神通, 不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生存力。要始终坚持以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作为特色建设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要系统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创建过程, 把特色内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 产生特色效应, 真正实现特色创建创出特色。

摘要:本文从德育研究, 推广德育研究成果, 树立学校特色教育理念, 培养师生的良好素质,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特色健康教育 篇5

创校园文化特色

——全国特色教育学校新邵八中跆拳道特色教育发展速写

新邵八中地处湘中腹地,是古梅山地区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民风彪悍,历朝多出武将,以抗战名将廖耀湘为代表的一批武将即诞生在这里,民间习武之风由来已久。历来尚武的新邵人民对武术的崇尚,为新邵八中创办以跆拳道为主的体育特色学校提供了充足的养分。自建校以来,新邵八中传统的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等项目的开展为新邵八中体育文化的孕育创造了非常浓厚的氛围。

新邵八中秉承‚以人为本,以人育人‛的基本思路,确立了以‚以德立教,以质立校,强化素质,彰显特色‛办学理念,把跆拳道‚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核心理念和学生成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倡导传承传统武德精神,把‚三礼‛(知礼节、懂礼仪、有礼貌)作为学校文明教育的灵魂,以活动为载体,以竞赛为动力,开展全校性的跆拳道活动,建立了健全的体育兴趣小组活动体制,通过长期的办学实践,我校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校情的特色教育之路,以跆拳道为主的体育特色已经成为提升学校品位的金字招牌。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重视跆拳道教育工作。

2010年,我校制定了《新邵八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并同时制订了《新邵八中体育发展规划》,经教代会通过,明确把发展以跆拳道为主的体育特色教育作为我校发展体育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全力打造跆拳道特色教育品牌。

1、成立了跆拳道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高度重视跆拳道教育工作,把跆拳道教育工作当作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政教主任、总务主任、跆拳道教练、体育科组全体老师组成的跆拳道工作领导小组。

2、完善机构,把跆拳道教育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计划 2012年,学校在特色教育工作小组的基础上成立了特色教育研究室,领导小组由校长苏立祥担任主任,书记屈宋来、副校长石剑光担任

副主任,黄红根为教研组长,专门负责特色教育工作,做到专人负责管理,专人落实。并有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和相应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提高了管理效率,从而加大了对特色工作的指导,确保了以跆拳道为主的体育特色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外,学校还要求跆拳道工作领导小组制订相应的跆拳道教学工作计划,认真编写了操作性极强的《跆拳道教学方案》。

3、高度重视跆拳道教育基础资源建设

(1)争取支持,保障跆拳道教育工作各项经费到位。

跆拳道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广受人们喜欢。学校在开展跆拳道的过程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市、县体育局,市、县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各级领导先后到学校指导开展工作,并且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学校也投入经费达6万多元,用于跆拳道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跆拳道项目训练、设施设备及场地保养和改善、安全维修、带队教师训练和参与竞赛的各项补贴等,目前已拥有符合国家体育器材配备标准的跆拳道功能场室。在跆拳道项目训练、场地保养、设备改善、安全维修、带队教练训练和参与比赛等环节均有经费保障,为跆拳道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加强跆拳道教练队伍建设。

学校经常派教师外出学习跆拳道先进教育工作理念,三位教练每年至少有一次的外出业务学习和培训,并不定期邀请高水平的跆拳道教练来校指导,提高学校跆拳道教练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

(3)构建完善的运动员梯队建设体系。

县教育局更把我校创特工作列为2012年我县教育工作十件实事之一。县教育局就发展特色教育给了我校诸多指导,在招生政策方面给予我校大力支持,在招生范围、招生人数、优质生源走向方面,把我校与省级示范性高中一视同仁,为我校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就艺体工作而言,明确规定我校可以在全县范围内招收音体美跆拳道特长生,提供降分录取、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优惠政策)。

与此同时,并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和年龄阶段的特点,不以成绩论成败,将打好跆拳道的基本功为根本,分年龄段进行跆拳道的系统训

练,再在基本功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提高。我们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精英层、骨干层、基础层。

二、创新工作机制,训练与比赛相结合,推进跆拳道特色教育工作。学校将跆拳道定为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并且定好教学训练的目标,把跆拳道比赛定为学校的常规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要求全体学生能熟练的完成跆拳道的全套动作。每学期组织一次校内专项比赛,并不失时机地派出运动队参加县、市、省的各项比赛,这也是我们促进该项运动水平提高的有效办法。

1、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训练管理体系。

自2011年以来,学校在先后争创‚全国特色学校‛的荣誉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和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跆拳道)学校的过程中,学校创造性地把教师组织训练和带队参赛折算成工作量,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并对推广跆拳道运动做了较为详细的安排:

(1)进一步完善跆拳道队的内部组织机构,从学校行政领导到跆拳道主教练、跆拳道队的队长、小队长,层层落实了跆拳道的训练工作,培养了跆拳道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另外,学校有一批教师是跆拳道的爱好者,也是跆拳道的好手,是理想的助理教练。

(2)切实推行‚跆拳道进课表‛工作,每学期都制定工作计划,并根据阶段性工作制定出可行性方案,期末写出经验总结。认真上好跆拳道课,认真抓好跆拳道训练,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抓好跆拳道基本功的训练和精英层、骨干层的提高训练。

(3)发挥好教师和跆拳道尖子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全体学生爱跆拳道、乐学跆拳道,创建人人学跆拳道、人人爱跆拳道的良好氛围。

(4)认真组织好学校跆拳道队出外表演、比赛,并争取优异的成绩,赢得荣誉。让每一位跆拳道队员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同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扩大学校跆拳道队的社会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

2、开设与完善校本课程。

学校认为:跆拳道不仅是一个项目、一项活动,而应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为此,学校在统一开设体育与健康课、举办体育大课间活动体

等体育活动课程的基础上,突出跆拳道特色。

(1)学校开设《跆拳道教程》,开展规范性的课堂教学。编写跆拳道操,让跆拳道活动艺术化,丰富跆拳道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亦武亦舞的活动中,感受到跆拳道的‚礼、仁、智、毅‛的深刻内涵。此外,《跆拳道在创建特色学校中的实践与研究》也被定为省级科研课题。

(2)为了更好地发挥跆拳道的育人功能,学校把它与学校的校园文化责任教育结合起来,使得跆拳道活动做得有主题、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评比,把学生生置身于一个文化气息浓、文明程度高的氛围当中,使学生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熏陶、受到鞭策,自觉树立学习意识,确定正确的人才观和价值观,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不仅丰富了学校责任道德文化氛围,而且提升学校‚三风‛建设力度。

(3)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入学教育、专题教育、传统教育、读书征文、综合实践课等活动形式加大宣传跆拳道的‚武德‛精神,同时,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与领会,进行爱国主义、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尊师守纪、责任、孝道、感恩、诚信、健康等宣传教育,让‚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在校园潜移默化,让师生们把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记于脑、铭于心、践于行。

3、开展“六个结合”,使武德精神的形式多样化。

为了使跆拳道活动内容更加充实,活动落实到位,学校提出六个结合:把跆拳道武德精神与责任教育结合、与德育活动结合、与体育 ‚2+1‛结合、与学校艺术节结合、与体育教育活动结合、与素质教育结合,使跆拳道的教育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拓展,不仅丰富与发展了学校文化的内涵,而且使校园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此外,学校还编制‚跆拳道操‛,使跆拳道活动趣味化;建设跆拳道文化长廊、跆拳道训练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深入开展跆拳道特色教育活动,勇创跆拳道比赛佳绩。经过几年特色教育模式的浸淫,如今的新邵八中呈现出鲜明的办学风格,全校师生不分男女老师,人人会做跆拳道操,人人都行跆拳道礼,如火如荼的跆拳道运动让整个校园充满了青春的气息。在普及的基础上,跆拳道竞技也硕果累累,2003年以来我校在省市青少年跆拳道比赛

中,共夺得了44枚金牌、43枚银牌、42枚铜牌。2010年8月,我校跆拳道代表队代表全市在湖南省

校中的实践与研究》也被定为省级科研课题。

学校以特色教研室为核心,在加强对跆拳道的科研引领的同时,注重跆拳道的特色教育的外延和辐射作用。

一是加速跆拳道在城乡的普及。学校跆拳道特色教育不仅让八中师生感受到跆拳道的魅力,也让校外的其他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参与进来。学校以精武馆为核心,在全市增设了四个教学点—— 新航中学、酿溪三小、潭溪中学、坪上中学,其他不少中小学的学生纷纷就近学习跆拳道,跆拳道文化传播到市区和农村。如今跆拳道运动已经在全市遍地开发。城乡中小学生的广泛参与,显示了我校跆拳道特色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是,挖掘跆拳道文化精髓,形成极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随着跆拳道教育的发展,跆拳道礼仪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跆拳道精神渗透到师德建设、校风建设、学生德育工作和课堂教学等各个层面。‚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跆拳道精神不仅镌刻在运动场上,还成为各班的班训,激励同学们健康成长,努力拼博,矢志成才。抗洪抢险英雄、被誉为‚新邵七子‛的李雄国和勇救落水群众、被誉为‚见义勇为‛好战士的雷湘君,就是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优秀毕业生。

各国基础教育特色 篇6

俄罗斯:世界上还有免费的午餐

在俄罗斯,只要获得合法的当地居住许可,孩子不分国籍和民族,就可以从一出生起免费获得国家提供的食品直到1岁半;学龄前儿童和大中小学生均享受免费医疗保健服务;普通中小学生的课本、练习本是免费提供的;5年级以下的小学生有免费早餐和午餐优待;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一律免费。

日本: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爱好

科学是日本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也是日本开展得最好的学科。根据调查表明,日本的科学教育在国际上10个发展最好的教育领域中做得最佳。日本中小学科学教育非常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自小学一年级开始便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的观察活动,同时,也很重视开展必要的实验,让兴趣盎然的自然现象从小便进入儿童的视野。日本科学教育自始至终把培养学生的思考力放在课程思想的第一位,对技术教育十分看重。

法国:知识面前人人平等

法國政府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标准把城市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某些达不到这些标准的地区,便被划为教育优先地区,因为只有优先发展教育,这些地区的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会不断进步。这些教育优先发展地区往往是人口来源、文化及社会背景较复杂的地区。教育优先地区的划分是为了提早预防造成学生学业失败的各种情况出台的,它主要是为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一种特殊的教学指导。该政策弥补了因社会与经济地位的差异而造成的“知识面前人人不平等”的现象。

澳大利亚:教材编写由学校自己决定

在澳大利亚,虽然教育部门规定了必须设置的课程,但教材如何编写,课时如何设定等均由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自己决定。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为13年学制,由五岁起入读幼儿园或预备班,其后是10年的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为2年。联邦政府负责制定全国教育事业的政策和发展策略,为教育系统提供经费保障,管理某些国家教育项目,但不对学校负直接的管理责任。州(地区)政府具体负责管理本地的教育事业并提供教育服务。州(地区)设有教育厅,管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的教育,负责制定本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政策、制度和教育教学大纲。学生完成12年的中小学教育后,可获得州政府颁发的学历资格,澳大利亚所有大学及其他国家一些大学都承认这种资格。学生可以选择多种不同途径,继续升学或接受职业培训。学生可继续升读大学、职业技术学院(TAFE)、商科学院或其他职业培训。

其他国家

乌干达把全国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当作社会公正的标志。奥地利法律规定,不论出生、性别、种族、社会背景、阶级、语言和宗教信仰,奥地利公民的教育机会均等。冰岛的教育原则是人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允许学校存在任何歧视现象。泰国对佛教信仰非常重视,佛教是中小学的必修课。印度政府早在1968年就提出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作为国家的教育政策。

特色健康教育 篇7

由历届奥运会浮雕装饰的校园围墙显示出学校的与众不同, 人性化的办学理念———“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 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憧憬”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在记者与学校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周副校长的交谈中, 学校三大特色教育项目也随之揭开了面纱。

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学校特色教育的突破口

“素质教育的概念比较宽泛, 我们必须要寻找到好的切入点。”周副校长说, “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 学校在艺术教育、体育教育方面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特别是大型团体操的艺术创作和表演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现在, 在注重开展常规性体育活动和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 我们正致力于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扎实到位, 学校则将奥林匹克精神教育纳入了学校的办学目标, 并成立了嘉峪关第一中学奥林匹克领导小组, 制定了奥林匹克教育三年发展规划, 还实行了奥林匹克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学校则通过安排奥运背景知识教学, 在新生中进行奥林匹克体育活动, 举办奥林匹克讲座、奥林匹克手抄报展览、奥林匹克橱窗板报展览、奥林匹克故事会、“一班一国”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渗透奥林匹克精神教育。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奥运的热情, 学生参与奥运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此外, 学校还积极参与北京奥林匹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发起的《阳光奥运校园行》大型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为全校师生配发了《北京奥运会中学生读本》, 为师生们设计制作了奥运文化衫, 还在校园内建设多处奥林匹克景观。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2006年10月, 学校则被评为“2008全国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2009年5月, 学校经甘肃省体育局批准又成立了“嘉峪关市雄关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这都为学校开展奥林匹克特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然结束, 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已经埋在学生心间, 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也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周副校长说。

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

当前, 学生的心理问题很多, 比如焦虑、紧张、迷茫等。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幸福。对此, 周副校长深有感触。

为了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1998年, 学校创立了嘉峪关市第一个“中学生心理辅导室”, 通过个别辅导、上团体辅导课和心理放松训练等形式为学生服务。自2002年以来, 学校更是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逐步聘任了心理学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担任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健康教育在保证时间、保证地点、保证方式的基础上, 实现了分层次、多元化发展。

为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多次在校内、校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并编印了心理专刊《心驿》。同时, 为了解决心理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学校还把心理健康教育和课题研究结合起来, 好的成果则发到网上实现资源共享。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学校已逐渐形成了“关注学生, 关心学生的心灵成长, 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的全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学校还利用甘肃省科协在学校建立的脑思维训练室, 并使用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脑思维训练教材》对学习用功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脑思维训练, 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 学生实现了良性发展。

而在学校的影响下, 嘉峪关市部分学校也开始尝试建立心理辅导室, 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科普教育———为创新型人才成长铺路

在学校的校史馆内, 记者看到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有学生大型团体操的激情演出、有学生军训和运动场上飒爽英姿、有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温馨场景。但最吸引记者眼球的还是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和科技竞赛的场景。

周副校长对记者说:“学生对科普知识很感兴趣, 对一些科技竞赛活动也很痴迷。为此, 学校组建了多种兴趣小组, 并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快乐的玩耍中不断成长。学校通过开展科普教育, 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

为了加强科普教育力度, 在学生中普及科普知识, 2006年6月, 学校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 建成嘉峪关市首家省级科学工作室, 科学工作室下设“机器人工作室”、“科技制作工作室”、“轨道四驱车活动室”、“科技图书室”等, 总面积559平方米, 并配有专职教师1人, 兼职教师35人。学校还自编了《机器人基础教程》《模型制作教程》《心理教程》等校本教材, 科普教育工作做到了有课程计划、有教材、有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科普竞赛活动。

“2006年以来, 学校还多次举办了科普健康知识讲座和有关机器人的科普报告会, 科技竞赛活动更是搞得如火如荼。从2006年起, 每年5月中旬, 学校还面向嘉峪关市其他中小学开展科普教育现场展示活动, 四年间已接待师生近1000人次。”

听着周副校长的介绍, 看着学校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的图片, 记者仿佛也置身于当时看似平静、实则激烈的赛场之中。

临离开时, 在周副校长的引领下, 记者参观了学校的科学工作室。

当步入标准化心理辅导室时, 记者一下子就平静了很多, 房间虽显得不是很大, 但蓝天、白云、绿色草坪的温馨布景, 舒适的躺椅, 充满童趣的大脚印沙发, 齐全的多媒体设备, 让记者在知道什么是省级标准化心理辅导室的同时更是惊叹不已。走进科技制作室, 一件件作品出现在记者面前:有拣乒乓球器、农场报警装置、风车、航模等, 每一件都是学生通过桌上一台台小小的机床和日常生活中的废弃品加工制作出来的。与科技工作室相邻的脑思维训练室里, 各种开发学生大脑思维的物品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看着一个个谜语牌, 记者试图揭开谜底, 却是徒劳无功, 而对于看似简单的七巧板、类似九连环的装置等, 记者就更没有了尝试的勇气。

特色健康教育 篇8

一、荣昌教育的现状

荣昌县共有中小学190所, 其中农村学校占总体的94%;共有教师6148名, 其中农村教师占总体的80%;共有学生10485人, 其中农村中小学生83900人, 占全县学生的80.6%。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 荣昌的农村学校在全县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而相应的老师占的比重却很少, 没有形成正常的师生比。城区学校集中, 便于统筹管理, 农村学校分散, 存在诸多问题。现以城区学校的代表玉屏实验小学和农村学校的代表铜鼓中心小学为例, 谈谈我县城乡教育的差别。

玉屏小学:教育硬件设施完善, 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 教育教学辅助设施齐全。教育资源丰富,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丰富;其次是现代教育资源的丰富。学生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 都可以很轻松地通过学习现代信息技术, 获得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轻松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 获得相关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轻松获得丰富的教育类物质, 譬如书籍、乐器、体育器械、美术用品等。此外, 相关的辐射型设施也极多。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训练班, 根据兴趣来选择发展方向。家长素质较高,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教育过程充满理性, 对教育的指导能力强, 关注教育的程度显然高于农村。各种有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铜鼓小学:教育硬件设施、现代教育资源有限。首先是师资有限。专职老师缺乏, 很多教师充当着“万精油”的角色;其次是现代教育资源的缺乏, 很多孩子没有亲身尝试过电梯、IC电话, 没坐过火车、船和飞机,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力较差。家长素质较低。大部分家长对教育处于茫然状态, 更谈不上学生课外兴趣的培养, 家长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水平极低, 效果不好。很多家长对九年义务教育依然认识不足, 对知识对人的可塑性发展的效用感受不深。各种不利条件使农村学生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以上对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的代表进行对比后, 我们清楚地看到, 农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显不及县城。城区学校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吸引着众多农村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不断地壮大学校规模, 持续着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而农村学校却停滞不前, 面临着生源和师资流失的恶性现状。究其原因有:

(一) 客观存在的原因

1. 教育投入的多寡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从目前的情况看, 农村与城区的办学差距的确“永远”也赶不上。农村学校经费普遍紧张, 没有相应的教育投入作保障, 很难得到有效运转持续发展。

2. 教师待遇不均造成优秀教师大量流失。

城区教师待遇较高, 有更多的学习、进修、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 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而边远学校教师则相反, 致使优秀教师流失, 使之形成强校更强、弱校更弱的恶性局面。

3. 城乡需求引发的心理状态不同。

城市竞争激烈, 家长心态更重视于知识的获得, 技能的培养, 故而教育过程也体现更高层次的理性。农村由于工作环境的简单性和技术含量、知识含量的偏低, 造成乡村家长整体心理需求较低, 认识水平较低, 故指导学生的能力也受相应限制。

(二) 主观存在的问题

1. 对“教育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打造渝西川东教育高地”的认识、理解不够深入。

很多农村学校认为“打造教育高地”是政府和名校的事, 而自己却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只等政府有限的外部投入。这样的思想是永远不能够达到教育的均衡发展的。

2. 丰富的教育资源未能得以开发。

城市教育资源丰富, 而农村教育资源也并非枯竭, 但未能得到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大部分资源都处于散置状态。比如“农远工程”, 许多学校的教师去年因为要接受检查, 用得较多;而今年的使用率不到总课时的30%。

三、以艺术教育为特色创农村学校品牌,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改革, 上下求索。要真正实现教育城乡统筹兼顾, 均衡、和谐发展, 除了需要外部大环境的均衡条件, 更需要农村学校找准特色, 找准突破口, 以自主发展来促进全县的均衡发展。而以农村特色教育为载体, 打造农村品牌学校, 来推动荣昌教育的城乡统筹发展, 打造“三名工程”和实现“教育高地”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者认为, 农村学校应着力实现一个转变、两个树立、三个挖掘, 努力促进荣昌教育均衡和谐发展。

1.一个转变。转变均衡教育就是搞平均主义的观念。均衡教育并不等于平均教育, 是在均衡中求特色, 在特色中求发展。何谓特色?它应该是在传承中创新, 在创新中求精, 以精品意识建构特色, 让特色品牌真正带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个特色学校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1) 它是历史的积淀, 具有时空的广泛性; (2) 一个学校独特的风貌, 具有氛围的浓郁性; (3) 特色应是社会公认的, 具有认同的社会性; (4) 应是立足课堂教学的普及与提高, 具有群众的参与性; (5) 它是与时俱进的, 具有动态的可持续性。

近几年来, 我市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特色显著, 成果斐然。如綦江县、渝北区的儿童版画享誉京城, 其风格与技法已自成体系, 独具一格;铜梁龙灯、荣昌安富的陶艺、美术、体育, 路孔的缠丝拳, 梁平年画及长寿竹编等一大批颇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正在发掘和有效利用中;另外, 梁平灯戏、秀山花灯、黔江摆手舞等民间艺术形式也开始出现在教学及活动中。这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艺术教育形式和内容, 还在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可见, 农村学校通过艺术教育这一载体来打造学校品牌是大有作为的。

2.两个树立。一是树立“均衡发展, 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名校在发展, 农村学校也应共同发展, 和谐发展, 应结合自身实际, 把系统的特色办学理念与均衡发展的内涵结合起来, 农村教师更应加强自身学习, 努力让自己从“教书匠”向科研型老师转变, 树立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二是树立“均衡发展, 艺术教育是杠杆”理念意识。《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因此, 加快艺术教育改革步伐,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农村教育, 加强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要求。艺术教育不是“贵族教育”更不是“精英教育”, 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艺术教育在培养教育农村学生高尚的情操、完善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生活质量等到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三个挖掘。一是充分挖掘教师潜能, 寻求教师队伍专业化、正规化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人的问题。学校之间最不容易消除的均衡是师资队伍的均衡。要均衡发展, 就要突破区域限制, 树立教育无校界、实现全县教育一盘棋。首先, 应加强对农村艺术教师的专业化培训, 培训形式采取“以点带面、动静结合”的方式, 培训内容应针对性强、易于操作。其次, 应多加强城区、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的互动交流, 号召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 为创农村名校提供软件支撑。最后, 农村学校应充分发掘教师资源, 聘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家长、民间艺人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到校授课, 进行互动交流, 形成一种和谐的艺术氛围。

二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 寻求走农村艺术特色之路的有效途径。学校有了特色, 学生才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爱好选择不同的学校。农村学校应在特色化方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 形成更多的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特色学校。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才可以站到一个高的平台。农村有广阔的土地、丰富多彩的山水资源和独具魅力的山歌民乐等艺术、人文资源, 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乡情,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更能打造出农村学校的品牌。比如: (1) 建立乒乓球训练基地、陶艺制作基地等。组织“山娃秧歌队”、“山歌民乐兴趣组”、“乡情采风团”等小组, 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农具自制乡土乐器;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让学生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如把山间的泥土作成陶艺品、把废弃树根做成根雕等都可以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 倡导农村学生、家长都培养一项艺术特长。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个人都有审美需求, 都有社会实现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将人的多种需求按其性质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应该说, 人对艺术的追求是存在的。如果条件允许, 人们是乐于拥有艺术特长的。倡导“每一名家长和学生培养一项艺术特长”, 在此过程中对加强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促进国民素质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3) 在开展“科技艺术节”的基础上, 每年开展一次“农村艺术节”活动或义卖活动。把农村学生、家长及教师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展示, 展现我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素质, 形成良好、和谐的艺术氛围。也可利用重庆每年都要举行的“旅游商品艺术节”, 将大量作品展出,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 扩大我县影响力。 (4) 在网上建立互动平台, 促进城乡沟通。建立一个荣昌“农村艺术教育”网站。通过这个互动平台, 展示我县颇具特色的农村学校和优秀农村艺术教师风采, 让农村、城区艺术教师进行经验和思想的碰撞, 让全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其它学校的艺术教育。

三是充分挖掘长效竞争机制, 寻求城乡艺术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竞争促发展, 要发展就应根据实际, 重点打造, 以点带面。我县已有几所学校在农村艺术教育方面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取得了重庆市“艺术学校”的称号。可以把他们作为农村艺术学校的品牌进行重点打造, 推向更高的层次, 在全县农村学校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同时, 可以让这些学校的领导在其他农村薄弱学校中作经验交流, 带动薄弱学校共同发展, 形成“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和氛围。

总之,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 需要教育内外协同长期努力, 综合多管齐下。我们要与社会大众一起树立科学的教育均衡发展观, 防止把教育均衡等同于绝对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教育资源平均分配。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 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必定能够促进我县义务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艺术课程标准》.

特色晨锻,健康成长 篇9

一、晨锻场地巧策划

幼儿园晨锻场地的合理策划是开展有效晨间体锻的前提。 我园各年级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利用幼儿园环境、家长资源, 结合乡土材料, 制作了幼儿喜爱的晨锻器械, 创设了幼儿喜爱的晨锻情境。 我园绿意盎然的小山坡成为开发的重点, 幼儿园策划小组的精英们在山坡下、大树间绑上高低错落的粗麻绳, 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保持平衡地走。在大树丫上装上轮胎秋千, 麻绳吊梯, 两颗大树之间还装上了高低不同的攀爬网。 山坡下、草地上铺上可以钻爬的麻绳网, 孩子们可以在网下利用各种方式玩突破封锁线游戏。 山坡边树丛间架起蜿蜒曲折的轮胎小路, 我园利用家长资源收集弯弯的竹条搭建农村培育棉花用到的育苗盆, 上面铺上塑料薄膜做山洞。 利用收集来的缸埋在泥土里铺成一条高低错落有致的小路, 幼儿练习走平衡。 好玩的农村特色晨锻场地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锻炼体能的机会, 更给孩子们无限的游戏想象空间, 既具有挑战性, 又具有原始生态性, 孩子们穿梭其中, 玩得不亦乐乎。

二、体育玩具巧挖掘

《纲要 》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自制教具, 玩具。 ”自制体育玩具具有实用、有趣、节约、能体现农村特色等特点。 我园利用家长资源, 就地取材, 收集了众多农村用具,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农具的改造, 并巧妙地运用到晨锻中。 如我园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与能力水平为幼儿提供:改造了的翻耙, 在传统翻耙的基础上缩短长度, 在翻耙头上装上两个扶手, 便于幼儿抓握。 改造了独轮和双轮两种型号的木头推车, 大小各异的虾篓、挑担工具和长短不一的竹质或木制小扁担、枕席、草垫、木头长凳、小板凳等农村用具, 开展特色体锻游戏。 大班幼儿具有难度上的提升, 可以玩民间游戏车铁环、抽陀螺、簸箕 (沙包轮流抛接) 跳皮筋、蛇皮袋跳等游戏、我园还自己设计制木制龙舟, 一定坡度的木制赛道, 供幼儿玩划龙舟竞技类游戏。

三、特色区域巧安排

我园将众多的自制体育玩具收集、汇总、整理及改编的老游戏等进行合理的分类及区域规划安排。 如大班在晨间体锻小组分散活动中, 特色区域分为六个体验区: (1) 老游戏体验区:内容:幼儿可进行老鹰捉小鸡、编花篮、噔噔蹬, 马来了等民间游戏。 (2) 皮筋体验区:内容:提供皮筋, 幼儿结合游戏儿歌:马兰开花二十一, 三人拉皮筋, 三人合作进行花样跳皮筋。 (3) 铁环体验区:内容: 提供自制铁环, 幼儿练习滚铁环, 体验传统游戏的快乐。 (4) 竹梯体验区:内容:提供长短多种型号竹梯、高低不同的人字梯若干, 幼儿自主摆放竹梯, 人字梯, 也可借助辅助物轮胎搭建竹梯, 练习跳、钻、爬、平衡等多种技能。 (5) 翻爬体验区:内容:提供改制翻耙, 能用翻爬骑马、 摆出多种花样造型, 搭山洞等进行一物多玩, 发展多种技能。 (6) 其他农具体验区:提供改造的小推车、水缸、簸箕、筛子、斗笠等材料, 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游戏, 自主创新材料玩法。

幼儿在六个分散活动特色区域中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特色区域, 与同伴合作游戏, 教师分配在每个区域, 负责幼儿的安全和材料、玩法上的适时帮助。

四、“一物多玩”巧玩法

开展“一物多玩”, 不仅仅能增强幼儿的体质, 更能通过体育锻炼, 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同伴合作交往的创新意识; 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如在长长的竹梯游戏中, 孩子借助各种辅助材料和竹梯建构, 创造出多种玩法, 有的把竹梯当成小路手脚着地爬, 有的将竹梯竖放在竹梯架上, 练习螺旋形钻山洞, 将竹梯架到大树上, 玩爬树游戏。 孩子们借助轮胎, 将竹梯架在不同高度的轮胎上, 在一定高度上爬过长长的竹梯。 通过自主选择材料、自主摆放、自主游戏, 孩子创设了一个自主、自然、自在的农村特色活动空间和时间。 孩子们在游戏中灵活得好似小猴子, 也有的如杂技演员一样, 踩在高低不同的梯子上, 动作灵活自如。 孩子们的脸上个个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一物多玩”, 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幼儿的活动兴趣, 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且让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等多种能力得到发展。

五、传统游戏巧渗透

陈鹤琴先生指导我们:“课程的第一个原则是民族的, 要学会挖掘本国的教育资源, 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化’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游戏, 经过长达几千年的发展, 传承到今天, 形成自己特有的形式和风格。在幼儿园活动中合理地渗透一些竞争性和趣味性的民间传统体育游戏, 不仅可以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 锻炼幼儿的体能, 而且可以加深幼儿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我园利用多种家长、社会资源与途径收集典型的传统体育游戏, 并结合年龄段汇编成册, 分年龄段渗透到幼儿晨间体锻中。 如小班选择难度系数低的:城门城门几丈高, 小孩小孩真爱玩, 老鼠笼, 炒黄豆, 噔噔蹬, 马来了等老游戏。 中大班可选择难度稍大的游戏:切西瓜, 丢手绢、老鹰捉小鸡, 官兵捉强盗, 打陀螺、跳竹竿、抛绣球、跳皮筋、踢毽子、拔河、投沙包跳房子、跳绳等, 传统老游戏伴随着孩子度过幸福快乐的童年。

特色健康教育 篇10

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

“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同学们“色俩目”的穆斯林问候声,欢迎您走进这所绿色民族苑,在校园紫藤树下赏析少数民族文化,品味少数民族艺术。另外,学校将民族常识、各民族的基本状况、民情风俗的直观图文,张贴、呈现在学校楼道的固定展示墙面上,使学生触手能及、常见乐看。如此氛围的营造,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种民族特色教育氛围。

“一横”就是走出校门,外派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赴扬州、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挂职学习,深入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最权威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转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们见多识广了,底气越来越足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了,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还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先后到香港、海南、大连、桂林、河南、青海、西藏、台湾等地进行考察,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情怀。通过活动,开阔了民族教育视野,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校本研究能力,更进一步突出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基地”就是以展示“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民族、汉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访问兰大、民大等院校,让学生和大学教授、大学生、留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以达到“招生引师”的目的;还通过和秦王川龙西、榆中朱家沟、临夏和平等民族小学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校还和东乡贫困学校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真正起到民族学校“基地”的作用。

二、以民族文化为支点,构建“一课”、“一研”、“一亮点”的民族教育特色体系

“一课”就是以56个民族为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开发了适合清华小学学生阅读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穆斯林文苑》。以不同民族为单位的流程进行开发。鉴于本校少数民族中回族、东乡族所占比例较大这一实情,现阶段清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伊斯兰教篇”。课程分年段制定教学要求:低年级以了解为主,中年段重在认识,高年级要熟知、熟悉。并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顺序开展民族知识学习和常识的掌握。

“一研”指的是注重学校特色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清华小学加盟了国家级课题《新学校新经典》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由于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学校特色创建目标更加明确,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采用无纸化办公,使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研究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校本性。同样,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也因为有了特色创建作为载体与依托,实施起来也更扎实,更有实效了。

“一亮点”就是清华小学开设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清华开设富有文化意蕴的《国学》特色教育,具有承清华之先风,启文化之重构的特殊意义。凡是学校大型的集会,都要求教师、学生齐颂《少年中国说》之精彩片段和《礼运大同篇》全篇,让经典精髓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师生的行为。

三、以民族特色为支点,形成“一发扬”、“二整合”的校园文化理念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清华小学以民族教育为特色规划学校的发展,重塑学校校训等主体文化,形成了自已独有的民族教育主体校园文化体系:一是发扬“诚实、勤奋、团结、文明”的清华精神;二是整合以“雅”为主的校园中心文化。建设高雅的学校,追求学校有学府的博大;兴科研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成就儒雅的教师,要求教师有学者的风范,智者的明察,仁者的宽阔,勇者的意志,知识文化博雅,胸襟气度宽雅,言行举止文雅,“雅育”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真正做到“立人立己,达人达己”;培养文雅的学生,要求学生行为规范“正”;行事态度“勤”;有学子的勤勉,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校还通过师生硬笔书法的辅导、比赛,使全体师生散发出由外而内的“雅致”。

摘要:<正>笔者所在的清华小学是兰州市成立最早的一所“民族小学”。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以民族精神为灵魂、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主体、民族特色活动为龙头的学校特色建设体系,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

开创特色教育新局面 篇11

四年来,该校强化管理,特色建设,组织到位,措施落实。武术和电脑绘画两个特色项 目,由校领导专人负责,在江苏省实验学校已构建的这个平台上,着重特色项目建设,坚持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教师与学生同发展,循序渐进、重点培养、普遍提高、扎实训练。

抓普及,促提高。在学生中普及武术与电脑绘画艺术,通过体育课,全体学生学会武术 操,并作为每天课间操内容。在美术课、电脑课中,每学期安排适量的课时学习电脑绘画; 各班成立武术小组和电脑绘画班,加强训练,提高竞技水平。

抓竞赛,上水平。学校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武术、电脑绘画比赛,激发学生成功欲望 ,培养学生成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竞技水平。各学期比赛内容各异,相互交融,通过“新 时代的马良”电脑绘画班级积分赛以及全校的“武术操比赛”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培养兴趣 ,评选优胜,提升能力,以达到较高水平。

抓交流,促联动。学校不定期地举行邀请赛,与兄弟学校开展技术交流,组织运动员、 教练员外出参观学习,观看武术集训,观摩省级比赛等,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联动发 展之目的。

抓考核,出成绩。加强对班级、校级特色项目的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与班级、教师评优 评先挂钩;每学期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考核定级,并给予一定奖励,促进学生学习本领,促 使学校形成特色。

几年努力,已显成效。电脑绘画班的学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计算机应用素质能 力竞赛连续三年荣获一等奖,今年还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8名选手参加省决赛,占无锡市 参赛人数的四分之一,7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有一同学获最佳女选手称号。学校武术 队参加江阴市小学生武术比赛荣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代表江阴市参加无锡市小学生武术比赛 连续二年荣获团体总分第二名。

顾建忠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在该校工作21年,长期的教学与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基础 教育和特色教育经验,他撰写的关于“成功心理教育”方面的论文一直指导着该校的研究课 题,学校通过武术、电脑绘画特色建设,着力打造着“小学生成功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模式。该模式孕育着转折、挑战与成功,培养了学生成功追求心理、奋斗心理、竞争心 理、自信心理;其理论体现特色建设在课堂教学中和各项活动中,最终“让每一个师生获得 成功”。

特色健康教育 篇12

关键词:特色学校,艺术特色教育,内涵发展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依据

2010—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论及教育内容和目标等规划要点时指出:教育必须坚持以育人为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关心每个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该规划纲要在对高中教育的阐述中更是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 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些论述充分说明, 要想使中学教育得到突破性的发展, 就必须创新办学思路, 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走出学校内涵发展的道路。为此, 我们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办学模式, 以便寻求中学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途径, 办出自身特色, 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 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实施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 提高素养,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表明加强美育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 也是把教育办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而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因此, 加快艺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这些认识越来越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也预示了当代和未来中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 “以人为本”的理念呼唤着教育真正地回到“人”, 回到“真实的人”, 这就不仅切合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而且是对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

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社会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改革高中办学模式, 创办和发展多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 给高中阶段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势在必行。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认识到:首先, 实施教育必须认识和分析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优势何在, 特长何在;适合做什么, 不适合做什么。其次, 在施教过程中努力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最后, 只有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才能够使教育真正地走向“以人为本”的良性发展道路。基于此, 普通中学要把加强艺术教育、创建特色学校确定为学校发展的终极目标。

三、艺术特色教育的主体构架

1. 创建特色学校的基本思路

在创建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要强化学生艺术能力的养成,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在全面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 从中选拔、培养艺术特长学生。并加强专业知识教学和技能培养, 使他们彰显出个性精神和风采, 培养出既具有艺术特长又兼备全面素质的合格人才, 以此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2. 培养目标预设

我们将特色学校高中艺术班的培养目标设定为:通过高中阶段三年系统的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向高等院校音、体、美相关专业输送合格的艺术特长生, 使艺术教育的高考升学率稳定在80%以上并保持逐年有所增长的态势。

3. 艺术班班级设置及文化课教学

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关键在于加强艺术教育。同时, 文化课的学习也不可偏废。因此, 学校高中艺术班可按两种体制进行班级设置:一是音乐、美术学生独立或组合编班, 以有利于专业课的教学设置和实施;二是体育特长生分散编入同年级普通班中, 以普通班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影响和促进体育特长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四、实施措施

1. 实施灵活的办学机制

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 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性支持, 为学校艺术教育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在此前提下, 实施校际联合办学的实践:由学校提供优越的条件邀请和吸引兄弟学校专业教师前来学校办班、讲学, 以此辐射和带动整个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和鲜明特色的形成、完善。同时, 校内艺术班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教学人员安排等方面采取与以前大不相同的灵活的办学机制。

2. 执行新型的艺体教育课程体系

艺体教育由艺体特色班、艺体必修课、艺体选修课程、学科课程的艺体渗透及艺体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构成。这五个方面共同推进、相互影响, 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艺体素养的渗透, 以期产生持久的教育效应。

3. 完善艺体特色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学校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艺体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将艺体特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年度评价目标进行考核, 采用多种方法和方式对教学过程及行为进行严格管理, 以此规范艺体特色教育。

4. 继续加强艺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办学有特色, 师资是关键。在已有分配、招聘、选调等渠道吸纳责任性较强、专业水平较高的艺体教师的基础上, 学校可通过校本教研、培训等方式, 进一步提升艺体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5. 深入开展艺体教育的教学研究

努力倡导和鼓励艺体教师积极投入特色学校建设研究的各个领域之中, 规范艺体教师教学和教研行为, 促使艺体教师朝专业化发展。

6. 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及兄弟学校的合作办学

要加大与高校及兄弟学校的合作力度, 争取与更多的艺体院校进行合作。

五、实施步骤

1.初步建立健全艺术特长生招生机制, 拓展招生范围, 适度扩大艺术生招生规模, 并按计划进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与普通班学生培养结合的探索实践。同时, 尝试引进合作院校前来学校办班授课, 以此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 开创学校艺术教育的新局面。

2.进一步合理安排艺体教育场所, 通过建设标准音乐教室、专业美术教室、舞蹈教室, 增设教师画室、美术作品展室等增添音、体、美教学的基本设施, 为艺体特色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创造优良的条件。

3.加强艺体特色教师队伍的在职培训和进修学习, 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及专业技能, 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申请配备特长教育中的紧缺教师。有计划地向中央音乐学院、西北师大等合作院校选送业务能力强、具有可塑性的中青年艺体教师进行深造, 以期打造优良的专业教师队伍, 促进艺体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育改进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全国范围内创建特色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也为我们创建特色学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依据和支持。我们将励志进取、知难而进, 努力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上一篇:民用住宅电气下一篇:培养兴趣激励学生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