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精选12篇)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1
我园的科技教育始自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幼科技教育研究”以后历经“十五”、“十一五”等三个五年研究周期, 目前正以苏州市“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以两小活动为主体的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开展研究活动。十几年如一日对科技教育的坚守, 使我园的科技教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形成了以“乐学科技”为主的特色教育品牌。在创特色、树品牌的过程中, 我园十分注重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科技教育环境。
一、创设显性的科技教育校园环境
环境是幼儿耳濡目染的教育介质, 是幼儿自然成长的良师益友。多层面的环境伴随着幼儿的生活, 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又能激发幼儿动手参与的愿望。这里的校园环境指的是物质环境, 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是创建特色幼儿园的保障体系。
1. 规划绿色的自然种植园区, 培养幼儿观察的能力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我们在有限的校园内尽可能地种植品种多样的植物便于幼儿日常的观察, 如石榴树、橘子树、梨树、桂花树、腊梅花、桃花、月季花、樱花等。并且在有限的场地上留好一块种植园地, 供幼儿种植和观察。我园的种植园地由三个圆形组成米奇头像的形状, 分别为小、中、大班三块种植地, 种植玉米、向日葵、花生、毛豆、茄子、土豆、萝卜、油菜等农作物。在种植地的外围是一条小水沟, 流动的水沟内铺有鹅卵石, 在这里老师们喜欢种上芋艿、茨菇, 养上金鱼、小蝌蚪, 红色的金鱼在绿色的茨菇叶子中间穿梭, 还真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有时老师们还会将小鸡带到种植园地放养, 让小鸭在水沟内游上一圈, 小鸭欢快的畅游和孩子们欢快形成了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
班级的自然角是大自然的缩影, 在这里可以开展种子发芽实验、种子采集活动, 饲养蚕宝宝、小蝌蚪、小金鱼等小动物, 内容可以包容万象, 无所不有。有了自然角, 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天天观察、直接感知、比较实验、操作管理。在自然角里, 孩子们亲自给植物浇水, 用各种食物去喂养金鱼、乌龟、蜗牛, 并及时记录下观察的结果。小班我们采用印章记录的方式, 中班采用画画的记录方式, 大班采用画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录方式。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成长变化是一个需要耐心照料与等待的过程, 各种植物和动物在孩子们的观察与记录中、在孩子们的期待中一天天长大, 一天天发生着变化, 孩子们体验着生命成长的喜悦。通过观察使幼儿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激发其兴趣与求知的欲望。
2. 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操作室, 激发幼儿创新的火花
科技创新操作室其目的是在幼儿园建立专门为科技教育服务的专用室, 让幼儿在这里自由进行科技操作, 掌握一些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基本技能, 培养幼儿灵活的思维方式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科技创新操作室是全园幼儿科技操作的场所, 重点考虑
·幼儿特色活动 (昆山) ·
材料全、涉及范围广和具体实用。我园在创设科技创新操作间时以“让小手更灵巧, 让眼睛更明亮, 让心灵更聪慧, 让头脑更敏捷”为操作理念, 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我园的科技操作间是分区进行布置的, 有“材料区”、“工具区”、“探索区”、“制作区”、“展示区”。“材料区”中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师生共同收集的废旧材料, 如瓶子、瓶盖、毛线、布料、纸张、盒子、皮筋、弹簧、木块等, 供幼儿在制作和实验的时候按需选取;“工具区”提供剪刀、榔头、量杯、滴管、放大镜、小勺、漏斗、尺、弹簧秤、温度计、双面胶等;“制作区”则摆放一些便于幼儿操作的桌椅, 在面对制作区的墙面上,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易学的小制作流程图, 有绘画的, 照片的, 还有与操作材料相同的实物的, 在这些“图示”帮助下, 幼儿在“材料区”、“工具区”选择自己需要的物品, 看流程图进行制作和实验。
让材料说话, 让幼儿自主完成任务是科技创新操作室的特点, 科技创新操作室成了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的乐园。科技创新操作室有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它能让幼儿体验到自由和自主, 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幼儿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什么区、玩什么、和谁玩, 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方法, 自己决定与同伴合作的方式, 这是科技创新操作室的魅力所在。
3. 设置多样的班级科技操作区, 迸发幼儿探索的热情
除了设置有公共的科技创新操作室, 多年来, 我园一直要求每班每学期都要为幼儿创设科技操作区。科技操作区是教师根据每学期研究进度精心策划的, 也是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经验水平量身定做的, 所以更有针对性。如在呈现方式上中大班的教师会考虑为孩子设置开放式的区角环境, 便于孩子进区操作, 而小班的老师则用收取方便的盒子来呈现, 活动开始时打开、活动结束时关闭。在材料的投放上也更具灵活性, 教师能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及时更换和补充相关的材料。
班级科技操作区的另一个优点是指导性强。每天区域活动时总有几个孩子进入科技区, 教师作为一个旁观者, 观察着他们的活动, 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就及时暗示、启发和指导, 引导幼儿在班级科技操作区内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 进行实验、探索和记录、设计、制作活动。在每一次科学活动之前, 教师投放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接触, 引发幼儿的疑问、探索, 为科学活动的开设打好基础、做好铺垫。而每次教学活动过后, 孩子们来不及做的小实验、小制作等操作活动也可以在这里完成, 班级科技操作区成了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扩展与延伸。
4. 布置美观的楼梯科学文化墙, 开启幼儿智慧的大门
怎样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中凸显我园的科技教育特色、科技教育文化, 是我们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本着“展示成果、潜移默化、引领发展”的原则, 我们最终将东西两面楼梯布置的内容定位为“幼儿科学幻想画”和“科学家的发明与发现”。
参与江苏省科技创新大赛“幼儿科学幻想画”这一个项目, 我园已整整坚持了八个年头。经过八年的努力, 如今幼儿科学幻想画已成为我园科技教育特色项目之一。大家在欣赏我们的科学幻想画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作品都和当下发生的重特大事件有关, 那是我们老师针对时事组织孩子讨论, 并积极引导孩子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的结果。如《高铁救生衣》就是在7.13甬温线高铁特大事故发生后, 在共同的讨论中, 孩子们说“要发明一种装置, 当火车发生相撞时, 座椅上的装置弹出来后能旋转使人迅速飞起来。”是呀, 如果有这样的装置, 在这次事故中就不会失去这么多的生命了。在今年国庆高速公路首次免费后, 遭遇空前的大堵车, 听说有一名孕妇因被堵三个小时致使孩子窒息而亡, 如果救护中心有一辆我们孩子在科学幻想画中设计的《会升降的救护车》就不会发生这样可悲的事情了, 孩子在作品中是这样描述的:“这是一辆车轮可以升降的救护车, 遇到堵车, 就可以把车身抬起, 两侧的车轮在堵车的间隙中穿过, 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也许若干年后, 我们孩子的这些科学幻想真的能变成现实, 我们真的应该重视孩子们小脑袋瓜里的大想象。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这一特点与科学家一样, 所以我们说幼儿个个都是一位小小的科学家。为了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孩子争当小小科学家的愿望, 我们在西楼布置了“科学家的发明与发现”墙饰。这里囊括了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画像以及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图片的简单介绍。如中国古代张衡与地动仪、毕升与活字印刷术、蔡伦与造纸术, 中国现代的钱学森与火箭导弹、茅以升与桥梁, 外国有爱迪生与电灯、牛顿与万有引力、莱特兄弟与飞机、乔布斯与苹果手机等。看到孩子们驻足画像前观看、讨论, 心中不免产生未来你们也能成为科学家的期盼。
二、营造隐性的科技教育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主要是指为幼儿营造轻松、愉快、利于幼儿进行探索的气氛, 使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状态下发现、操作、探索、学习, 进一步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1. 塑造热心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
进行科技教育, 关键要有一支热爱事业, 热心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为此, 幼儿园建立了园内科技教育网络, 由园长室牵头, 教科室全面负责, 教师全员参与科技课题的研究。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五个一”, 即学习一本与科技有关的理论书籍, 开设一堂体现自身特色的科技实践课, 撰写一篇反映科技研究成果的反思性论文, 记载一组研究对象成长的个案资料, 辅导一个科技特色小组, 从而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在开展科技活动中, 我们要求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更为人性化、更为主动、更为开放的学习环境, 并通过教学方式、方法来体现。在所有的学习环境中, 教师不直接介入, 不随意评价, 只认真观察, 微笑等待, 尊重和关注幼儿的个性活动方式, 发现和肯定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观察分析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在幼儿求助时给予适宜的启发与帮助, 让幼儿感到学科学、做科学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
2. 培养喜爱科学探究的小小科学家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科学探究精神, 首先要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在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 幼儿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 容易突发奇想, 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和个性的发挥。所以, 在开展科技教育的时候, 我们非常注重为幼儿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 幼儿与教师之间是平等的, 幼儿和幼儿之间也是友善的, 这样容易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幼儿有什么想法也可以大胆地和教师、同伴交流, 在交流中, 幼儿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促使科技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畅, 更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在教学活动, 尤其是科技活动中, 幼儿好问、好奇、好动的天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们有很多的奇思妙想, 对于他们不了解的、没见过的东西充满了好奇, 于是探索的欲望也极其强烈, 在这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不正确的探索方法, 这时, 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 让幼儿觉得积极探索是能得到老师允许和支持的, 于是幼儿会更加投入于活动中而不会因为老师的制止而变得缩手缩脚。正确的引导利于幼儿掌握探索、制作、合作的方法, 从而提高相关的能力。
三、构建互动性的科技教育家园环境
在开发幼儿园科技园本课程过程中, 我园一直思考如何让科技教育走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打造与家庭相融合的幼儿园科技教育新局面, 逐步形成“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科技教育的学习共同体。
1. 搭建好科技节这个舞台
科技节是一次波及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其他人群的科学普及活动, 是科技教育的集中反映, 是积累和提升科技教育活动经验的有效途径, 也是家园共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园的科技教育特色, 也为了唤醒家长的科技教育意识, 将科技教育融入到家庭, 自2008年起, 我园开始举办一年一届“西幼BABY”科技节, 每个科技节为期一月, 每年的5月为我园科技月。科技节的活动口号是“动手做, 动脑想, 西幼BABY在成长!我参与, 我体验, 科技活动真HAPPY!”科技节活动内容分别围绕“幼儿六个一活动”和“教师六个一活动”展开。幼儿六个一活动包括“制作一件科技小制作、完成一幅科学幻想画、观看一部科技小电影、学讲一个科学小故事、尝试一次科学小实验、举行一次科普擂台赛”。教师六个一活动包括“展示一个科技活动、撰写一篇科技论文、制作一件科技玩具、辅导一张科学幻想画、学习一篇科技好文章、组织一次科普培训”。
活动过程分为开幕、实施积累、闭幕三个阶段。开幕式通过张贴海报、发放倡议书以及鼓动宣传等方式让家长了解科技节内容, 明确科技节的意义与目的, 激发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科技节的热情;实施积累阶段每周落实两个重点项目到家庭, 由教师指导和激励家庭有序完成;闭幕式以展示活动成果、颁发奖状奖品为主, 对于全程参与六个一活动的孩子颁发“科技节体验证书”及全程参与奖。
科技节因活动内容丰富, 延续时间长, 又动员了幼儿、家长的广泛参与, 使园内科技教育气氛浓厚, 家庭科技教育也搞得轰轰烈烈, 可以说是一次与家庭有效融合的群众性的科学普及教育活动。
2. 构筑好园网站这座桥梁
在科技教育课程开发推动下, 我园对网站作了全面改版, 增设了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宝宝主页, 使所有科技教育主体都有参与的机会, 并能有效互动。高效快捷的网站使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研究方向, 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中来。如科技节开展期间, 幼儿园将活动企划书、六个一活动的细则及时发布到网站上, 各班把幼儿在科学小故事比赛中的视频、照片与简讯及时传到班级主页上, 而家长们则把孩子在家做的小实验的流程照片、视频、记录的科技节趣事、所要讲述的科学小故事发布在宝宝主页里, 让更多幼儿观看, 与家长分享, 与老师互动。
园网站不仅成了一个完善的幼儿园与社会、家庭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展示平台, 更成为科技与社会、家庭互动的新模式, 使之具有开放性、即时性的特点, 缩短了家园信息反馈周期, 是家园共育科技新苗新桥梁。
科技教育环境的有效创设打造了幼儿园特色建设的品牌。全园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技教育研究, 个个参加科技活动的氛围。今后一个时期, 我园将以创设适宜幼儿“玩中学”、“做中学”、“想中学”、“议中学”、“用中学”的科技教育环境为前提, 不断完善并发展科技教育特色, 使之成为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着重阐述作为一所科技特色幼儿园如何创设支持性的科技教育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对创设校园环境、精神环境及家园互动环境的具体描述, 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充满科技人文特色的、栩栩如生的、有利于幼儿园发展的科技教育大环境。
关键词:幼儿发展,科技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子煜.幼儿科技教育概论[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3.11.
[2] (.美) 克里斯汀.夏洛劳拉.布里坦著, 高潇怡, 梁玉华, 孙瑾译.儿童像科学家一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2.
[3].朱小娟.让幼儿在探究中学科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6.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2
齐河县教育局 段风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感谢省教育厅领导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专家给我这次机会,有幸代表齐河县教育局作汇报发言。下面我把齐河县推进“1751”改革创新工程的主要做法向在座的各位做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齐河县地处德州市最南端,与省会济南隔黄河相望。辖9镇5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齐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春秋时为齐国正卿晏婴采邑,是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全国道德模范孟祥斌的家乡。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53处,其中小学132处,初中16处,高中2处,职业中专1处,特教中心1处,教师进修学校1处,在校学生69160人;现有教职工5897人。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实施以来,齐河县教育局更加坚定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信心,借力改革创新工程,全力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一、“1751”改革创新工程实施前的齐河教育现状
近年来,齐河县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的优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荣获德州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一等奖、经济发展考评第一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连续四年把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20连续两年把城区小学改、扩、新建工程列入全县十大民生工程,近五年先后公开招聘教师700余名,先后投入800万元实施校园“一通二热三化”工程,投入近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使全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门类齐全,有效衔接协调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公平竞争、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但是同很多兄弟县市一样,齐河的教育发展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发展不均衡,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配备、教学质量上存在着很大差距;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大校不强,名校不多,城区学校规模小、班额大,与日益膨胀的城区适龄人群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三是教师队伍的数量不足、素质不强、结构不尽合理的矛盾突出,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四是应对长期应试教育的惯性思维仍然存在,盲目崇拜升学率的思想在部分教职工中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缺乏素质教育理念,课堂效率不高,育人方法单一;五是教育干部害怕变革、拒绝变革,认为各项变革总是和抓升学率相矛盾,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仅仅表现在理念上、口号上,实践层面还停留在模仿和形式化阶段,学校发展步伐缓慢、效益低下。再就是齐河离济南近,是历史上省里多项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直让很多齐河人心有余悸。以上这些问题和不足既有教育投入不足、欠账太多的历史原因,也有长期以来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各自为政的客观因素,还有我们教育内部的原因。面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县教育局改革创新工作的突破口就是盘活学校发展的内部动力资源,激发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情怀,使学校走内生式自主发展之路。
我们从1月起,启动了齐河县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工程,制定了有关特色学校建设一系列的实施意见及评估标准,全县中小学立足校情,确定了重点培植的特色项目,工程开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像马集镇中心小学的“孝文化”、第一实验小学的“文明礼仪”、胡官屯镇中学的“精细化管理”、第四实验小学的“国语养心、环境育人”等项目特色凸显,优势突出,推动了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随着特色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进展缓慢、水平很难提高的“高原现象”逐渐显现。
二、我县推进“1751”改革创新工程的几点做法
(一)反复酝酿,形成共识。
全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启动后,我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召开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专题会议,对《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张志勇厅长的《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开路先锋――寄语“1751”工程项目学校》和《改革者无罪――致“1751”改革创新工程学校》等文章精神进行深入学习、讨论、研究,提高了认识,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1751”工程的实施,是促进学校自主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对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我县教育实现跨跃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特别是张厅长提出的专家不批评、不向省教育厅反映、省教育厅不追究的“三不”原则,解除了部分干部担心改革创新还没出成果,就已经暴露了规范办学方面的问题等许多疑虑,县教育局、三处项目学校的校长及教职工都放下了包袱。另外,讲话中提到改革要从“一校一方案”、“一校一特色”做起,让我县正在进行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见到了曙光。专家们的引领必将会破除我们遇到的瓶颈问题,使我们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必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此基础上,局党组研究制定了《齐河县执行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三年行动计划》,把“1751”改革创新工程实施纳入全县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重点推进,并作为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参数,同时确定了“专业引领,政策驱动,科研带动,学校自主发展”的工作思路,最终实现“一年打基础,二年有特色,三年创品牌”的整体目标。创建了纵横联合推进模式,“纵向”是由省专家组、县专家团队、校级骨干团队,由上至下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横向”是由三所项目学校、四所跟进试点学校、十五所乡镇示范校,由点到面三级推进模式。纵向在实践层面上培养出一批专家型校长和教师;横向是加强学校间的互动交流,形成校际联盟,互动并进,培育出一批示范校。纵横结合,全方位推进改革创新工程,三至五年打造县域特色教育品牌。
(二)强化领导,健全机构。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经县政府批准,局党组研究决定,成立了以县教育局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的工程领导小组,并成立了齐河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执行中心,下设办公室,由普教科科长担任办公室主任。三所项目学校相应成立了校级“1751”工程执行工作小组,小组负责人由本校的校长担任,挑选本校有改革意识、思想先进的一线骨干教师做为小组的成员,并制定了工作职责,达到层层有机构,步步有措施,为下一步培养校级的专家做前期铺垫。中心还出台了《齐河县执行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改革创新工程工作制度,并下发了改革创新工程指导手册,建立了齐河县执行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专家库、档案室,选拔了一批有思想、有实践经验的老校长、现任校长组成专家团队,教研室和教科所全程参与,以发挥科研带动的作用。执行中心自成立以来,发挥其专业指导作用,协助省“1751”工程专家组,全程参与了项目学校的前期诊断、规划制定等工作,加强对三处项目学校督促和服务,总结改革成果,及时推广到工程跟进试点学校,做好管理和指导工作。
(三)强化学习,提升素质。
为了提高参与人员的专业水平,执行中心有针对性地购置专业书籍,如《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基础教育阶段》、《新教育》等,组织他们学习、培训,从理念上进行建构。执行中心还多次邀请省课程研究中心专家组来齐河,到三处项目学校现场指导,并组织项目学校和跟进学校到日照、淄博、枣庄、莱芜、章丘、唐山等地名校学习,并结成“姊妹联谊校”。还组织相关人员于10月17日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省素质教育论坛。
(四)注重过程,动态监控。
为了遵循走规范办学、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改革创新、推动学校走自主发展的新思路,让三所项目学校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避免只重结果,忽略过程的监控,执行中心对三所项目学校实行动态管理。制定了阶段性工作定期汇报交流制度,关注三所学校每一阶段的工作进程,以便随时对项目学校的工作跟进、指导。
(五)政策扶持,经济倾斜。
为了全面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县里对这三所学校实行
多项政策扶持:师资配备上,县教育局通过公开招聘、教师调配,优先保证了这三所学校的师资配齐配全;硬件投入上,为焦庙镇实验小学投资10多万元进行了教学楼内装,购置了办公桌椅,配齐了图书等;用人机制上,扩大学校自主管理权限等。
(六)借力工程,推进试点。
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工程优质资源,借助专业力量的支持,学习先进的诊断模式,培养本县的改革专家,执行中心抓住契机,启动了特色学校建设推进工程,把已具有特色雏形的四所乡镇学校做为工程推进试点校。专门邀请省专家张晓峰和崔成志来齐河为执行中心第一批专家团队进行专业性指导、培训,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随后专家团队对四处工程推进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诊断,对四所学校的诊断报告逐一进行了论证、分析、讨论,定稿,并和四所学校的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最终形成了切合本校实际的诊断报告,为今后三年发展规划和计划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执行中心专家团队经过仔细的筛选,在国内、省内为这些学校提供了几所特色相近的名校,通过学习交流,结成相互促进发展的校际联盟,借“1751”改革创新工程的源头活水,实现办学水平的提高。
三、我县“1751”改革创新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三所项目学校开展情况
省专家组对学校如何实现自主创新发展作了高屋建瓴的阐释和引领,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和指导性的建议。三所项目学校就核心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素质提升、课堂改革等形成了一个新思路。
1.齐河一中被确定为省项目学校后,学校几次召开校领导班子会议讨论、研究,并以书信、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向全校师生员工征求意见,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在此基础上,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一是管理机制和用人机制改革,由原来的级部管理改为“一级三部”新的管理体制,并在班级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为行政后勤队伍“减肥”,把原来能上课却不愿上课的行政后勤管理人员,按条件推到一线任课,制定后勤服务一线的相关制度,激发起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二是实施名师工程,强化教学研究。制定十年培养百名名师的计划,创造争当名师的氛围(例如,每次学校例会都播放一名优秀教师事迹视频,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促使全体教师不断向优秀教师靠拢,促使优秀教师不断向名师靠近)。每个教师都有研究课题,除了上级主管部门要求的课题外,还有自己研究和开发的,包括校本课程、高效课堂等,并及时推广研究成果,用科研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逐步解决违规占用学生课外时间的问题。三是创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充分发挥工会和社团作用,开展各种活动。在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2.齐河三中借鉴名校经验,立足本校实际,探索完善“自学引导、当堂达标”(三三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以课堂文化为中心,扩展探索出“师生同乐”(三三四)学校文化建设模式,提炼出“快乐成长、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在省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了“管理、教材、课程、文化整合”的方案,如教材整合,以语文和数学两科进行实验。语文教材整合的思路是“分册整合、捆绑成长”;数学教材整合的思路是“调整顺序,适当增减”。“教材整合”模式,能够彻底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教学,让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把学校的课程改革推向了一个崭新的空间,同时也带动了学校其他各项工作。让教师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幸福,让学生快乐成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三中。”
3.焦庙镇实验小学以“和谐校园”著称,多年来校长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创造带有浓郁人情的校园氛围。省专家组以全新的模式,又为该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在工程的引领下,他们对自己的今后发展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升华了“仁和”的办学理念,开展了以学生成长档案为载体的“学生发展评价特色创建”,以认识当地十种动物和跟父母学做十道菜为主的社会实践“双十活动”,借鉴日照市新营小学经验,开发了乡土文化类、音乐技能类、美术技能类等五大类十八种课程,采取“大走班”形式,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供了平台。10月13日,在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专家的跟进指导中,专家们对学校近期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中肯而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
(二)工程跟进试点学校开展情况
省“1751”改革创新工程的强劲东风,给齐河特色学校建设带来了解决“高原现象”的金钥匙。我县充分发挥三所项目学校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寻求新的契合点,应势而为,把已初具特色学校雏形的祝阿镇中心小学、晏城镇南北中学、宣章屯镇中心小学、赵官镇中学作为工程跟进学校。如今,试点工程学校随着“1751”工程的步伐同期推进,特色项目优势日益突出。
1.祝阿镇中心小学的“黄河文化”特色。
祝阿镇中心小学地处黄河“黄金水道”,距离黄河不到80米,可谓是“中国距离黄河最近的学校”,在校生137名,教职工13名。专家们为该校总结了三句话:“袖珍不失大气;简陋不失境界;淳朴不失温馨”。学校将“黄河文化”特色上升为学校的核心理念,以“塑造完美人生”为育人目标,践行“让孩子有个幸福快乐的童年”的理念。
该校的主要做法是:(1)实践中彰显“黄河文化”。在课堂中进行训练,在环境氛围中熏陶,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在校本课程中延伸,在教育活动中渗透。(2)理念上提升“黄河精神”。①深化和优化“黄河文化”。由点到面铺开惠及全体,由单向向多向渗透、延展,由文字内容向黄河精神迈进,由经验向理念提升。②在教师队伍中锻造“黄河精神”。思想认识的提高,工作境界的升华,凝聚精神的增强。
目前,“黄河文化”建构体系初具雏形。①育人理念独一无二。特色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幸福快乐的童年。特色目标:塑造完美人生(黄河文化塑智明人生,黄河力量塑体健人生,黄河壮观塑美鉴人生,黄河精神塑德明人生)。特色校风:寄情黄河,厚德载物,乘风破浪,自强不息。特色教风:真爱孕育希望,和谐凝聚力量。②外显环境独一无二。围绕“黄河文化”这一特色,校长带领全体老师利用业余时间,集思广益,精心构建校园环境,展现黄河微缩景观。黄河文化长廊、黄河文化壁等,从专题的角度,渲染黄河文化。让学生每天置身于一种文化的氛围,耳濡目染,时时刻刻受到黄河文化的熏陶,潜移默化中传承着古老的黄河文明。③发展深度独一无二。该校“黄河文化”特色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被县教育局授予“特色学校创建”示范校,全县多处学校前来参观、交流,省、市、县三级河务局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山东教育报》、德州教育网站、齐河电视台等媒体都对该校的做法进行了报道。
祝阿镇中心小学用“黄河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学校把握时代脉搏,传承历史的火炬,让农村的孩子在本土文化的培育下成长、成人。
2.在国学长河中遨游的晏城镇南北中学。
这所普通的农村中学有一个以校长奚兴华为首的热爱国学、研究国学、传播国学的教师群体。他上台讲座,挖掘国学精髓,并将校内的4条主要道路分别命名为忠孝路、仁德路、劝学路、宜生路。还开展国学双班名的设计、挂牌等,全校师生学习《论语》、《三字经》、《大学》、《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并与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相融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老师和学生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袁鹏说,通过学习国学,他发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良习惯,现在能主动帮别的同学倒垃圾、擦黑板、打饭,真正融入到了同学们中间。老教师张曰玺认为,国学活动对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如今一所教学质量原来在全县倒数的中学,现己居中上游。
3.宣章屯镇中心小学的“家校一体”携手育人特色。
学校实行家长驻校听课制,家长参与评教,结合当地蔬菜、畜牧等产业优势,让懂技术的学生家长当课外辅导教师,走进教室为学生上实践课。成立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级预习小组,由家长成立互助组,轮流接送、照顾学生等,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看管问题。制定了《家校一体学生预习手册》和错题档案,下发了《怎样预习――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家校一体”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
四、“1751”改革创新工程展望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通过半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实施“1751”改革创新工程是学校从被动型发展转变为自主型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而只有学校的内生力量强大起来,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目前,我县的三所项目学校、四所跟进试点学校在“1751”工程的带动下,正用自己每一天悄然的变化讲述着改革创新的历程,也在日益发挥他们的带动、引领、辐射作用。以特色提升质量、以特色打造品牌,己成为我县实施素质教育、谋求跨越发展的主流意识。很多学校立足校情,找准突破点,主动介入,如祝阿镇房台小学的师生用他们一双双巧手剪出五彩的世界,诠释着“剪刻人生,立做好人”的育人理念;石屯小学让师生亲身体验西瓜的成长过程,解读着综合实践课的内涵;大黄乡实验小学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的自觉行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较大提高……
齐河县教育局顺应形势要求,正在筹备召开全县改革创新工程――特色学校建设推进现场会,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计划扩大试点学校的范围,从县专家库中选取相关人员组建第二批专家团队,借鉴首批试点学校的经验做法,深入到第二批试点学校,进一步扩大改革创新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取三年到五年内,全县的每个乡镇至少打造一所改革创新品牌示范校。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改革创新工程风声水起,一条新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己隐然可见。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省“1751”工程专家组的大力支持下,“1751”改革创新工程之花将会迎风怒放,为齐河县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创办特色教育 打造学校品牌 篇3
一、把德育放在首位
黄校长通过让学生观看法制题材的录像,开设“法律知识专栏”,进行“法律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使学校成为法制教育的阵地。他从县司法局请来校外法制辅导员给学生做专题讲座,通过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明辨是非,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为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他积极发动全校师生捐赠款物,开展“献爱心大行动”,向灾区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继承和发扬“仁者爱人”的传统美德。
黄校长积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老师、家长们通过“忆苦思甜”的形式,教育孩子饮水思源,尊敬老师,孝敬父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争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报答老师,回报父母,回报社会。
去年四月孔子诞辰的纪念日。黄校长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诵读经典美文”比赛,陶冶学生的情操。琅琅的读书声回荡在实小的校园。去年秋季开学,学校举行“开笔礼仪式”,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启蒙教育,通过“正衣冠、朱砂启智、击鼓鸣志、启蒙描红、茶敬老师、书赠儿童”等六个环节,点燃新生们的智慧火花,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二、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问题无小事”,黄校长经常利用展会、集会时间,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每学期都请来交警同志给学生做交通安全报告,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录相,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校长亲自指挥,全校师生举行两次防震逃生大演练,使学生学会防震知识,练就逃生的本领。当叫安乡出现甲肝病例,黄校长根据上级指示,果断采取措施,及时给学生注射疫苗,隔断学生与高危人群的接触,有效地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三、教研活动蓬勃开展
在黄校长积极倡导下,教师集体备课,互相合作,共同研究,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坚持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设立学科带头人,建立课题组,攻克教学难题,开创学校教研活动的新局面。黄校长大力推动新课改不断走向深入。全校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本校教学开放周举行“十节好课”的教学大比拼,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一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一批教学能手崭露头角,推进学校教学改革。学校委派刘武副校长到叫安中心小学挂职支教,向兄弟学校推广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的成功经验。去年6月,学校派黎传波、苏金梅等骨干老师送教下乡,到在妙镇小学传经送宝,在全县范围内普及先进的教学经验,推动全县教学改革的发展。实小成为名符其实的示范性学校。
四、全面促学生发展
实小提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口号,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除了开足开好体育课外,学校经常举行班际篮球比赛、乒乓球赛,使学生锻炼身体,增进友谊。每年学校运动会是全校体育运动的高潮。近年来,学校陆续向自治区运动学校、专业运动队输送十几名运动员;学校举重队参加全国、自治区比赛,也取得了好成绩。
学校组建了文艺队,为校园文艺生活增添了很多亮点,一年一度的学校艺术节更是精彩纷呈。文艺搭台,教育唱戏,实小人唱出了骄傲和自豪。如今,校文艺队参加全县各种演出深受观众的喜爱。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们在美术殿堂里学习,领略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打造人生的底色。在老师们精心培育下,艺术幼苗舒枝展叶,崭露头角。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4
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
“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同学们“色俩目”的穆斯林问候声,欢迎您走进这所绿色民族苑,在校园紫藤树下赏析少数民族文化,品味少数民族艺术。另外,学校将民族常识、各民族的基本状况、民情风俗的直观图文,张贴、呈现在学校楼道的固定展示墙面上,使学生触手能及、常见乐看。如此氛围的营造,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一种民族特色教育氛围。
“一横”就是走出校门,外派教师赴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学校分期分批派教师赴扬州、北京、上海、杭州、厦门等地挂职学习,深入了解教育发达地区的最权威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转变观念,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教师们见多识广了,底气越来越足了,教学方法更加灵活了,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了。还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先后到香港、海南、大连、桂林、河南、青海、西藏、台湾等地进行考察,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文情怀。通过活动,开阔了民族教育视野,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校本研究能力,更进一步突出民族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民族特色。
“一基地”就是以展示“三个离不开”(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民族、汉民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为主要目标的民族教育基地。近年来,学校通过访问兰大、民大等院校,让学生和大学教授、大学生、留学生进行“手拉手”活动,以达到“招生引师”的目的;还通过和秦王川龙西、榆中朱家沟、临夏和平等民族小学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加强与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校还和东乡贫困学校进行“手拉手”送教活动,真正起到民族学校“基地”的作用。
二、以民族文化为支点,构建“一课”、“一研”、“一亮点”的民族教育特色体系
“一课”就是以56个民族为基本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开发了适合清华小学学生阅读的民族教育校本课程———《穆斯林文苑》。以不同民族为单位的流程进行开发。鉴于本校少数民族中回族、东乡族所占比例较大这一实情,现阶段清华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是“伊斯兰教篇”。课程分年段制定教学要求:低年级以了解为主,中年段重在认识,高年级要熟知、熟悉。并采用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顺序开展民族知识学习和常识的掌握。
“一研”指的是注重学校特色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清华小学加盟了国家级课题《新学校新经典》以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子课题的实验。由于以课题研究为依托,学校特色创建目标更加明确,学校积极争取资金,在每个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率先采用无纸化办公,使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研究操作符合规范,再加上专家的指导、理论上的支撑,使课题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校本性。同样,学校的各项课题研究也因为有了特色创建作为载体与依托,实施起来也更扎实,更有实效了。
“一亮点”就是清华小学开设的国学教育校本课程。清华开设富有文化意蕴的《国学》特色教育,具有承清华之先风,启文化之重构的特殊意义。凡是学校大型的集会,都要求教师、学生齐颂《少年中国说》之精彩片段和《礼运大同篇》全篇,让经典精髓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师生的行为。
三、以民族特色为支点,形成“一发扬”、“二整合”的校园文化理念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清华小学以民族教育为特色规划学校的发展,重塑学校校训等主体文化,形成了自已独有的民族教育主体校园文化体系:一是发扬“诚实、勤奋、团结、文明”的清华精神;二是整合以“雅”为主的校园中心文化。建设高雅的学校,追求学校有学府的博大;兴科研之风,民主之气;求道理之真,人性之善,创造之美;成就儒雅的教师,要求教师有学者的风范,智者的明察,仁者的宽阔,勇者的意志,知识文化博雅,胸襟气度宽雅,言行举止文雅,“雅育”要求男教师“儒雅”,女教师“优雅”,真正做到“立人立己,达人达己”;培养文雅的学生,要求学生行为规范“正”;行事态度“勤”;有学子的勤勉,日有所长,月有所进,情有所爱,慧有所托,志有所远,体有所健,行有所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校还通过师生硬笔书法的辅导、比赛,使全体师生散发出由外而内的“雅致”。
摘要:<正>笔者所在的清华小学是兰州市成立最早的一所“民族小学”。近年来,学校结合实际,构建了以民族精神为灵魂、民族文化校本课程为主体、民族特色活动为龙头的学校特色建设体系,打造民族教育品牌。一、以校园文化为支点,构建“一纵”、“一横”、“一基地”的民族教育框架“一纵”就是创造了浓郁的百年民族学校氛围。大门口赵朴初提写的“清华小学”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见证了这所百年老校的过去与现在;校园内两棵雪松四季常青,伴随着
凝心聚力打造幼儿教育特色品牌 篇5
第一部分 与祖国共成长,创时代新辉煌
——建园六十年发展概况„„„„„„„„1
第二部分 创等级幼儿园情况„„„„„„„3
第三部分 办园的主要做法及成绩„„„„„3
一、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3
二、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着力打造教育品牌„„„„8
三、创新大型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园影响力„„12
四、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的提升,推进精细管理„„„„14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16
百度文库
凝心聚力 打造幼儿教育特色品牌
——中共汕头市委机关幼儿园申报广东省一级幼儿园自评报告
中共汕头市委机关幼儿园,位于汕头市高华路十二号(中山路中段),占地面积2200.8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 5.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68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 14.3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3351平方米,生均 8.4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49%。园内环境优美,育人氛围浓厚,是汕头市园林式单位。园内教育教学设施配套,设备齐全。配套有游戏室、图书室、美工室、音乐活动室、科学活动室、多媒体电脑室、英语活动室、多功能厅等齐全的功能室,并设有游泳池、迷宫、攀岩、沙地、消防灭火设施和安全监控系统等配套设施。园现有小、中、大、混合班等十三个班,在园幼儿395人;教职工67人,教师的专业合格率达100%,大专以上学历占70%以上。幼儿园高级教 师25人,一级教师14人。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为1:5.8。
第一部分 与祖国共成长,创时代新辉煌
——建园六十年发展概况
中共汕头市委机关幼儿园创办于1949年3月,是我党在潮汕地区设立的第一所幼儿园。从创办之初的潮汕托儿所,经历过潮汕保育院、粤东保育院、汕头地区直属机关幼儿园到今天的市委机关幼儿园,一步一步走过六十年不平凡的历程。建园六十年来,经过几代幼教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市委机关幼儿园的办园理念不断提升,办园条件不断完善,办园模式不断更新,办园规模不断扩大。从开办初期的十几个孩子,到六七十年代的一百多个孩子发展到今天的四百多个孩子;教师队伍由建国初期的五、六名保育员,到六七十年代只有少数幼教专业教师,发展到今天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服务优的师资队伍;园舍建设也由原来的平房发展为今天拥有教学楼主、附楼的新园舍。
在六十年的办园历程中,我园始终坚持“保教并重,保教结合”的原则,继承并发扬园的革命光荣传统,以“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家长服务”为办园宗旨,形成“爱心育人,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优良园风和独具特色的办园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作用,确立了树品牌、创名园的发展战略,以建设保教兼优,管理一流,有儿童英语特色的幼儿园为办园目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育人目标,全面提升园的教研水平和幼教质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健康快乐、聪明有志的少年儿童,对促进汕头幼儿教育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市委机关幼儿园先进的办园理念和优良的保教质量,在汕头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在市委市政府及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园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幼托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妇联幼托先进单位;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广东省托幼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巾帼文明示范岗;汕头地区幼托工作先进集体、汕头市先进集体、汕头
市文明单位、汕头市巾帼文明示范岗、汕头市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先进单位、汕头市推广普通话先进集体、汕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金平区先进幼儿园等荣誉称号。
第二部分 创等级幼儿园情况
1995年我园被评为汕头市一级幼儿园。在2005年和2009年的复评中,专家组对我园的各项工作给予较高度的评价,对我园的创建工作也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鼓励。我们以此为动力,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省级幼儿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未来,创建省一级幼儿园是广大家长的需求,是市委幼儿园持续发展的需要。在领导和专家的鼓励与指导下,我们成立以园领导班子为核心的创建小组,统一思想认识,根据园现有条件,对照广东省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的标准,从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师资建设、设施设备、内部管理、辉煌园史、办园特色等方面入手,经过认真讨论,自查对照,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方案。同时,将创建工作计划向我园主管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报,争取得到上级部门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并召开全园动员大会,公布创建方案和具体计划,使大家明确了幼儿园新的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得到了全体教职的广泛认同与积极响应。
2006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创等级幼儿园的投入,根据消防安全的要求,我园完善了园的消防安全系统,增设了游泳池的循环系统;
重修了园外墙,改善园周边环境,大大疏缓了接送高峰期停车难、交通拥挤的现象,使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硬件设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善。2008年,更新各活动室门,改善厨房设施,在天台安装油烟机消声器,给炉烟机做水膜过滤器,减少噪音和乌烟的影响,有效地改善周边的环境。2009年,修缮五楼多功能厅,改造会议室和医务室,增设30米直跑道;增购投影仪、复印机、电脑、电视、DVD、钢琴各一台(现有钢琴五台),;进一步培植绿化地,成为市的园林式单位。2010年,在市委办公室、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园增购计算机十台,电子钢琴十五台,大型运动器械三台,及一批教玩具和椅子、展柜;厨房增购蒸饭机一台。综上所述,2006年以来,园用于修缮、购置、配套设施等建设投入约60多万元,园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日趋完善,育人环境更加优越。
经过四年多的努力,我园的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生均教育经费、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办学活力不断增强。
第三部分 办园的主要做法及成绩
(一)加强自身建设和内部管理,构建和谐校园 1.建立以爱为核心的组织文化,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我园一贯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纲要》、《规程》为指南,办学思想端正,办园工作思路清晰。党的十七大的召开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关于要重视学前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讲话,使大
家坚定了信心,明确了幼教事业发展的方向。在园班子带领下,制定了园风园训,园徽等,在园所内布置校园语言,幼儿行为规范,家长文明公约,教研特色宣传栏,幼儿园发展概况展示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相片展示及各种温馨提示牌等,不断营造“爱心育人,文化育人”的园所氛围,充分显示了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点,让幼儿园里时时处处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让孩子在健康和谐的环境文化中,感受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引导美的行为、得到美的升华,强化校园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同时,积极发挥教代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力求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我园组织管理机构健全,设置了党(团)支部、工会、教代会、教研组、家长委员会等各种组织,定期召开园务会,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重视让教职工代表参与到管理中来,充分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经常听取不同层面的意见,在决策上集群众的智慧,在行动上聚集体的力量。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制度建设、园的大事要事、热点难点问题都让大家充分讨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形成认同感、归属感,充分发挥党、团工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她们的实践能力和教研能力,我们采取了外部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新手型、经验型、骨干型的老师实行分层培训。对于骨干型的老师,我们结合市、区教育局的教研重点及本园教研重点,有目的组织她们外出参观学习,先后选送骨干到深圳、江门、广州、北京、佛山、宁
波、上海等地学习培训。积极参与市、区幼教委员会组织的专业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2006年11月,园长、副园长到上海参加全国首届幼儿园园长大会,及时了解国内前沿的幼教动态及信息。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迪。2008年11月,园长到广州参加省一级幼儿园评估专家业务培训,被聘为广东省省一级园的评估专家;园派英语课题组的骨干老师陈暻晖老师到宁波参加“全国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与有效性”的培训,进一步奠定了我园的课程园本化指导的理论基础。
对于新手型的老师,我们有计划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如组织有关班级课程计划、班级环境创设的园本培训、说课活动的岗位练兵和集体教学的观摩评价,着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反思能力,以开放的活动形式,面对面的交流研讨,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幼教水平的提高。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我们采用“师徒结对、层层带教” 的形式,通过师徒共同制定结对目标、月小结评价和学期鉴定,有效提高新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教学教育技能。先后共有24位教师结成“一帮一”师徒开展活动,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又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针对性较强的指导。针对保育员这一群体较年轻,缺乏保教经验及应急处理的问题,我们组织了有关流行疾病的卫生讲座和紧急救护的知识讲座,由园黄医生通过课件的展示讲解,让大家了解在不同的紧急情况下应该采取怎样的应急措施,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应变能力。
我园坚持“以人为本”,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培训方式,立足园本培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引导教师善于反思,乐于探讨,互帮互学,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优势,为其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历程,为市委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从“九五”到“十一五”规划期间,园通过开展一项又一项的教育科研,着力培养一批富有研究精神、创新精神的优秀骨干老师,园教研组编辑了《市委园领域渗透式英语课程》一书,获奖发表论文有20多篇。陈暻珲、郑思恬、施美容、孙依丽、林晓容、沈喜佳、蔡颖毅、陈倩绚等青年骨干教师多次承担省、市、区幼教专委会的公开课,获得良好评价。园长、教师的论文多人次在全国、省、市一级获奖和发表。
4.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近年来,建立了工作激励机制,完善了用车制度、门卫巡查制度、园长值班制度、幼儿自带药登记管理制度、食物索证制度等。在激励机制方面还增设了安全奖、节约奖和卫生奖,家长满意度奖和膳食满意度奖。通过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推进量化管理和园务公开,将班级的环境检查、教学具检查、早操检查和膳食烹调质量等纳入量化管理的范围,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反馈、奖罚并举、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定期公布园内各部门、各班组安全、卫生、节约、教学评优、环境检查结果、家长调查满意度及职称申报情况表,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使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修订出台我园有关临工管理规定;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如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医疗应急预案以及疫情报告制度和卫生消毒报告制度;每学期初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各类人员工作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家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由于执行一丝
不苟,强化了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证了园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使园形成了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纪律。
近三年来,我园还着力抓好节约管理,认真制定节约工作实施细则,使节约管理有明显成效。如:将节约工作与奖金挂钩,建立节约奖,并将节约工作作为评比先进个人和班组的一项考核内容,变他律为自律,形成长效机制。我园在节约用水用电用物等管理方面积累形成的经验多次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举办的研讨会上交流,获得领导的肯定。我们还将节约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通过主题活动《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等,培养幼儿良好的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将节约环保理念延伸到每个幼儿的家庭中,受到家长的广泛好评。我园开展的公开课《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还接受了金平区园长协会的观摩,获得好评,被评价为:选材生活化,是有教育价值,对幼儿终身受益的教育活动。
我园的安全工作坚持实行动态管理:安装全天候360度安全监控 系统;定期与各班组的责任人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如:建立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公共卫生医疗应急预案等);建立市委园应急网络图,教学楼消防疏散示意图;将安全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课程,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等;将安全责任逐层分解,分级负责,明确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到位。由于我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又有完善的领导机构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多年来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
(二)以教带研,以研促教,着力打造教育品牌
1.以理论为切入口,打开教育教学新局面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是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条件。我园以理论为切入口,着力通过学习和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引领教师感悟适宜性、有效性的课程建设的重要性、迫切性,引导教师对班级课程计划的思考,从建设适宜性、有效性的课程出发,调整班级计划制定的思路,使幼儿园班级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更加适应班级幼儿发展的需要。同时,以人人参与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推进式研讨方式,引导教师在课程的建设中,按照一般的课程理论,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和原则选择要教的内容,以什么形式组织这些内容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以及怎样评价课程的效果等系列问题,并根据幼儿园的性质、任务、幼儿阶段认知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课程。我们对原来的课程计划进行了完善和修改,促使教师在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活理论,用活理论,有效提高了教师制订班级课程计划的能力,打开了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2.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常规,形成规范的教学秩序
着力抓好班级管理,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园长、副园长每学期根据教研重点有针对性地深入班级观摩活动,加大教学调研力度,与班里教师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反思;指导教师制定班级课程计划,制订适宜性的活动目标,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的可行性常规,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及对班级管理的能力,引导教师主动贯彻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进一步理解幼儿教育整体性的含
义,力求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各教育要素互助有机整合,形成整体的教育内容,在一日活动中贯彻体现教育的整体观,以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为使主配班更紧密地配合,提高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我们对原来的上班时间进行调整,适当延长主配班老师在班时间,使主配班配合更紧凑,使计划得以更完整的实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良好的教学管理常规使幼儿园形成规范的教学秩序。
3.以承办市、区、片公开活动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幼教质量提高
在市、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园承担本教学片示范园的工作,以多种形式(公开课、开放日等)向幼教同行展示本园的教学特色及科研成果,带领本片区的幼儿园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2007年5月,我园承担市幼教专委员的教研任务,沈喜佳、蔡颖毅组织的综合活动《玩具大家玩》和《客人来了》接受了市幼教专委会理事及同行300多人次的观摩。2008年6月,我园蔡颖毅老师的说课活动———中班综合活动《送礼给外婆》,作为全市九个幼儿园的示范代表,参加了市幼教专委会组织的教师说课活动,受到同行和专家的赞誉和好评。2009年4月,我园开设的综合活动《有趣的0》、《妈妈找蛋宝宝》和《毛毛虫与蝴蝶》接受了金平区幼教专委会及同行200多人次的观摩。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师生互动获得良好的评价。2005年至今,共承担市、区、教学片及市幼师的教研任务近十次,接受观摩共 2750人次。以承办市、区、片公开活动为契机,通过给青年教师压担子,以老带新、一帮一的形式,培养、成长了郑思恬、孙依丽、林晓容、沈喜佳、蔡颖毅、陈倩絢等一批青年骨干教师,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市委园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办园特色不断对外辐射,得到上级领导的赞许和同行的肯定。同时也将优质教育资源向周边区域辐射,为社区适龄幼儿的入读提供了优质的学位。
4.积极推进课题研究,形成有特色的园本化课程
近年来,我园坚持以科研强园为导向,针对幼儿园实际开展多层次的科研课题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省、市各级课题研究,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保教质量的提高。如:园通过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建立健全各项教研制度;坚持执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参观学习制度,定期邀请幼教专家莅园指导、开讲座,并先后选派担任实验任务的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江门、佛山、宁波等地参加培训;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形成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教研氛围;建立教科研激励机制,设立论文奖、公开课奖、科研成果奖等,定期举办教科研成果评奖。做到教研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推动,教研活动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较强,教师参与积极性较高。课题研究过程规范,资料健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鉴于我园在幼儿英语兴趣教育方面积累的一些成效和经验,汕头市幼儿师范学校将我园定为该校的英语实习基地,将英语方向班的学生安排在我园见实习,定期聘请我园专职英语教师为市幼师生开示范课。园取得“字宝宝明星教师”2人,市课程改革积极分子2人。
2003年9月,我园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儿童英语兴趣教育研究》的科研活动,立足本园实际,选择子
课题《发现教具,动手动脑,激发兴趣》作为我园的研究课题。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理论知识,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口语水平和教学技能,创设与英语教育相适应的特色环境,科学设计和合理使用教学具,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并努力朝着整合的方向去组织英语活动,尝试将英语与五大领域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2006年4月,子课题《发现教具,动手动脑,激发兴趣》的研究课题圆满结题。我园课题组共设计、制作了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具近100套;指导幼儿参与设计、制作学具近30套;制作了4本成果展示相册;设计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作为教材;收集了相当数量的幼儿习作。在课题结题评审中,有关专家对我园的课题研究成果予以高度的评价,我园被广东省总课题组评定为“课题示范学校”。陈暻晖老师在佛山结题会上向300多位专家同行上现场展示课“Tow Little Birds”。我园课题成果汇编成《趣味英语 快乐学习》一书出版,推向社会。2006年12月,我园课题《发现教具,动手动脑,激发兴趣》的教研成果荣获第十二届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三等奖。我园重视教科研的总结、交流,园课题组成员在“十五”规划课题中共有20多篇论文和活动设计在全国、省、市一级获奖和发表。
虽然《发现教具,动手动脑,激发兴趣》课题已经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是我们教育科研的脚步并没有停止。2008年4月,我园向市教科所申请立项,我园的英语课题《善于动手动脑,发现创造教具,激发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探索研究》成为汕头市十个重点课题之一,是汕头市幼教领域唯一的英语实验园。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目前 的师资力量,我们选择了课程园本化的道路。通过对各种幼儿英语教材的学习,结合本地、本园实际,有选择地吸收和利用,并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与创编,逐步完善课程形式。我们把幼儿园英语课程园本化的探索定位在以主题形式整合儿童学习经验的主题教育上,初步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发展的、科学的园本化特色课程,整理一套大、中、小班《领域渗透式英语课程》,并积极整合利用各种优势资源,提高教育及管理实效,以特色辐射全园及幼儿五大领域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推动幼儿园整体发展。
(三)创新大型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幼儿园影响力
我园自八十年代以来,坚持开展全园娱乐性游戏活动,在长期的实践中,对大型活动的主题形式和内容进行积极探索与研究,并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大型主题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寓教于乐,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活动形式上,我们打破班界,全园参与活动,有时不仅有老师和幼儿参加,还邀请家长参加。通过设立主题,创设大型模拟环境,设计多个游戏项目,引导幼儿自主参与游戏,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技能、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在活动内容上,我们从幼儿的周围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充分挖掘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找准贴近孩子的生活的教育内容,形成多个主题,先后设计、组织和开展过主题为“爱祖国”、“爱家乡”、“ 学做合格小公民”、“快乐生活”、“学会自我保护”、“与灾区小朋友牵手1+1,邮爱
过六·一”、“迎奥运 安全出行”、“亲亲一家人”等等的全园娱乐性游戏活动 个,在爱的熏陶、感染和培养中,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如:2008年,在准备六·一活动的时候,我们惊闻5.12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马上决定把抗震救灾活动作为对幼儿进行关爱他人,奉献爱心教育的契机,特别在全园活动中增设爱心捐献站的活动项目,开展与灾区小朋友牵手1+1,“邮”爱过六·一活动,通过引导幼儿观看电视新闻报道和救灾图片专栏,了解灾情,学习防震避险、自救及自我安全保护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激发他们献出自己的爱心,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四川灾区人民的关爱之情。在这次生动的爱的教育中,有的孩子捐出了储蓄以来的全部零钱或压岁钱,有的孩子则捐献了自己心爱的玩具图书,有的孩子则以制作小礼物和绘画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灾区小朋友的关爱和美好祝福,全园师生先后3次共捐款40404元。
为了进一步推进平安汕头建设,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积极为奥运会营造一个安全祥和的社会环境,在汕头交警支队的支持配合下,我园举办主题为“迎奥运 安全出行”的全园娱乐性活动,通过“关爱生命 安全出行”图片展览;判断交通安全行为的对错;规划 “十字路口”的模拟场地,设置模拟红绿灯和交通标志标线,组织小朋友进行交通安全方面的训练;„„等等一系列游戏,让小朋友在参与中了解交通安全的基本常识,增强交通安全防范意识,从小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迎接2008年奥运会。活动不仅弘扬了奥运精神,宣传了奥运知识,也
展示了小朋友爱祖国、迎奥运、讲文明、懂礼貌、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现在,我园的大型游戏活动已形成独有的特色,经常接受外园和汕头幼儿师范学校师生的观摩与学习交流,并受到高度评价。相关活动被汕头都市报、汕头日报、汕头电视台、汕头电台等多家媒体所报道。2009年,我园再次荣获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和中国儿童中心颁发的“优秀集体”称号。
(四)重视卫生保健工作的提升,推进精细管理 1.确立以幼儿健康为工作的核心目标,推进精细管理 我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坚持以“防”为主的医疗方针,扎实做好日常各项卫生消毒工作和预防工作。坚持每日晨检,做好幼儿带药来园服用的登记和发放工作。近年来建立完善了多项制度,有《疫情报告制度》、《卫生消毒报告制度》和《公共卫生医疗应急预案》等。坚持每周为幼儿制定营养均衡的带量食谱,每季进行一次食量、营养量的分析、统计、评价。为了提高卫生保健的管理水平,增购了幼托保健软件,变回顾性评价为先算后食(先算营养量,然后备餐),现在的幼儿膳食严格按营养量配餐,食品多样,有充足的果蔬量,面食坚持每周自制,烹调独具儿童特色及营养要求,美味可口,每餐新鲜。每餐食物有留样。为体弱幼儿及有过敏史的幼儿提供特殊饮食。在膳食管理方面,我园坚持教职工与幼儿的伙食严格分开,建立台帐,严格执行食物索证制度,坚持蔬菜农药测试和食物留样,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建立健全制度,先后制定多种预案,主要有:《疫情报告制
度》、《卫生消毒制度》、《医疗急救预案》、《食物中毒预案》、《传染病的急救预案》、《手足口病预案》、《甲型流感应急预案》……使卫生保健管理工作日趋完善。近年来没有发生疾病的流行;月发病率在百分之四以下。
2.扎实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坚持做好儿童体检工作和常规血色素检查,并对存在问题的儿童进行纠治干预。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认真做好查证、造表、组织和登记免疫证等工作。认真做好多发病、常见病的防治工作。2008年9月19日上午,林挺副市长带队来园检查指导工作时,对我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近二年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我们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制定《手足口病预案》,全面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组织教职工加强学习,对幼儿加强健康常识教育,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发现疑似病例及时隔离治疗;每日采用洛本清消毒手,有效的预防了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在我国出现“问题奶粉”时,我园高度重视、全方位做好宣传教育及登记跟踪等防控工作。
3.把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作为我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发展方向
我园在做好日常保健和疾病防治工作的同时,把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作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和发展方向。自2005年以来,在儿童中多次开展儿童心理调查和研究,使用美国Carey等编制并经标准化的中国3~7岁儿童气质量表和家庭环境调查表,应用心理测试软件,为儿童做心理测量,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并通过调查,进行家庭环境因素及父母教育方式等与儿童行为、气质和心理影响等的相关性研究,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及时发现行为偏差或者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干预,成功干预多个个案,取得一定的 成果。我园黄燕虹医生根据调查研究的情况,撰写了论文《学龄前儿童气质与家庭环境因素的相关研究》,于2006年12月发表于《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4.不断追求卫生保健工作的提升,率先成为汕头史首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幼教机构
我园黄燕虹医生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进修,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并于2005—2008年期间,立足本园实际,与医学院合作的汕头市重点科技课题项目《幼儿健康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及统计分析》的研究,先后发表相关论文三篇。通过自身努力和幼儿园为其搭建的平台,黄燕虹医生于2008年获得儿童保健副主任医师的资格。
因为我园卫生保健工作扎实,各方面条件成熟,2007年8月申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成为汕头市首家取得该资格的幼教机构。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在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关怀、支持和指导下,我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不足的地方,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发展。
存在问题:
(一)由于资金不足,办公系统现代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幼儿园网站尚在筹建过程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研能力。
努力方向:
(一)加强队伍建设和园舍配套设施建设、教育现代化建设,争取成为一所优秀的省一级幼儿园。
(二)创建幼儿园网站,加强宣传和对外交流。
(三)办成有鲜明教育特色的品牌园,在汕头地区积极发挥辐射作用。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申报广东省一级幼儿园作为新的起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承担名园职责,再创一流业绩,为培养未来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出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对照《广东省幼儿园等级评估方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自查。自评分为:
1.办园条件 得分:
136.5分 占分值的91% 2.幼儿园管理得分: 327 分 占分值的93.4% 3.效益 加分: 2 分
合计得分: 465.5分 占总分值的93.1%
我们认为,我园符合广东省一级幼儿园标准,特此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申请,请予评估审核。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6
建设“校园墙壁文化”,陶冶师生情操
墙壁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极力打造“让每一扇墙壁会说话,让每一句话都育人”的境界。利用学校所有墙壁去陶冶、感染学生,融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于一体,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墙壁文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建设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校园墙壁文化 在环境建设中,让墙壁与花草说话,让师生生活在如诗如画的书香校园环境中,时时处处为广大学生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食粮,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校墙面上有“青州中小一家人”的教师风采展板;有“规范,让我们的行为更文明”和“文明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宣传专栏等等。学生们有意无意之间把这些文化记在脑子里,给学生以视觉的享受、心灵的洗礼。
让有形无声的校园墙壁“说话”,说出“我们的地球”等等。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赏心悦目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学生们把墙壁说的话“丢下的是道德,捡起的是文明”铭记于心、付诸于行。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打造独具个性、风格各异的教室墙壁文化 学校把教室文化建设的权利完全交给班主任和学生,由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共同“装修设计”,打造极具个性的班级文化,真正做到“以正确的理论引导人”,增强班集体荣誉感。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不同的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差别很大,为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对各个年级教室的布置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一年级各班都精心布置了“看看谁最棒”等栏目;二、三年级各班都建立了“夸夸你我他”“生物角”栏目;四至六年级各班都设计、张贴了“想说就说”等栏目。每个班教室门口也都以统一规格的有机玻璃制作成“班级特色”班牌;班级“全家福”、班级目标等体现各班集体不同的风格与追求。学生每天都在集体智慧设计出来的“温馨家庭”里学习,不会在墙壁上随意张贴、乱涂乱画了,班级文化设计活动已内化为学生热爱大家庭的自觉行动了,可见文化育人的作用!
校园墙壁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墙壁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以人为本,让墙壁“说话”育人的功能得到真正的加强,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建设“校园开放书吧”,打造书香校园
校园内摆放造型独特、美观大方的开放式书架,学生需要阅读随手可以拿,不用请示也不用登记,读完后自觉放回书架。书架的旁边放置小凳子,站着看累了就可以坐在书架旁认真阅读,畅游知识海洋,也可把喜爱的书拿回教室或宿舍自由阅读。
“书这么放着,难道不会丢吗?”在这个被认为是“信用稀缺的年代”,学校是如何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学校认为,一开始出现丢书现象是正常的,学生“偷书”是因为爱书。书籍是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书是用来阅读和学习的,对比 “书完整而崭新地珍藏于图书馆”以及“书损失一些,但广泛地被人阅读”这两种情况,学校选择后者。“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从开始的丢书现象到现在一本不丢,主要是学校把图书的管理权完全交给学生,是真正地把信任交给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自然也会以诚相待。
在校园增设开放书架的基础之上,各班还设立了图书角,将图书全部放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供大家随时随地阅读。采用全开放的模式管理书架,由学生自己负责图书的借阅、归还和维护工作,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教师将书架设在学生的身边,最开心的莫过于学生们。教师完全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也会把教师的这份信任铭记于心,并自觉转化成自控能力。这正是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最实在的践行。
为深入推进海量阅读活动,学校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来促进学生阅读。根据学生各年龄段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分类推荐阅读书目,为学生的正确阅读指引方向;要求学生填写“我的阅读榜”,写出自认为书中精彩的句子或片段,写出自己的感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开展 “读书的老师最美”教师阅读活动,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成语接龙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字的乐趣,体验阅读的快乐。
自设置开放式书架以来,无论是晨读,还是课间休息,总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书架旁驻足阅读、仔细翻看,享受书中的营养美味,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学校已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师生阅读兴趣空前高涨,对培养师生阅读习惯、充实课外知识、提升自身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充实校园文化内涵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书香校园”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书法特色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已有四五千年的光辉历史。作为现代小学生,有必要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进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本着“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书法教学育人原则,学校专门成立了书法教学领导小组,将书法纳入课程,并自行编撰了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满足学校师生需求的校本教材,学校还专门开设了“每天一练”写字课,要求教师按校本教材逐课教学。
在书法教学的实践中,学校坚持三个结合原则:一是与语文教学结合。书法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书法练习起步之时,学生练习的内容有些就是语文课所学的内容。二是与培养师资结合。学校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要上交一张毛笔字和一张硬笔字作品,统一归类存档,把写好“三笔字”作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三是与家庭教育结合。学生不仅在学校练字,也要在家里练,坚持书法天天练。每天练字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成效,不是要求学生抄写一大篇文字来应付检查,而是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笔画、每一个字。
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参加书法比赛、办书法专栏,及时表扬书法进步大的教师和学生;通过“学生作业书写大比拼”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练书法关键在于平时、在于坚持;通过开展专题书法教学讲座,让书法爱好者从理论上得到提升、精神上得到鼓舞,养成“每天练字”的好习惯。学校为进一步营造氛围,不仅把大批优秀的书法作品精心装裱,挂于教学楼、办公楼走廊上,营造墨香氛围,还建设了以教师“原生态”书法作品为主的书法室,室内为师生们提供免费的笔墨纸砚,随时可以挥笔练字,也便于书法教学示范和学生作品展示,得到了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通过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美丽舒适、温馨和谐的育人氛围,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都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内涵发展,形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如今,学校讲文明、讲卫生、爱读书等良好习惯蔚然成风。“一路点头”回应学生的礼貌问候已成学校的德育亮点;“无垃圾校园”已不再是梦;“伏桌静”静候教师上课已成为课堂好习惯;浓郁的读书气息也让学校成为“书香校园”。
作为落后的山区小学,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力求让育人功能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细节、每一堂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开发其育人功能,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为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7
为探索高档特色品牌猪肉的生产开发, 组建“产业开发中心”, 指导成立莱芜金三黑食品有限公司, 注册“莱芜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在莱芜猪种猪繁育、生猪饲养、饲料生产、营养调控、标准化生态养殖、特色猪肉产品研发加工、质量保障及配套技术产业化技术集成等方面展开研究示范推广, 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发出了冷鲜肉、烤肉、香肠等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肉制品。通过企业开发, 莱芜猪极品猪肉以每公斤200多元的高价供不应求, 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和市场基础。莱芜猪及其配套系猪肉现已成为我省特色品牌猪肉和优质猪肉市场强有力的领导品牌。建立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促发展、以品牌见成效的发展战略,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消费者的青睐, 在业界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现就莱芜黑猪肉在质量控制、打造品牌等方面的做法做一些简单探讨。
1 树立质量与品牌理念, 明确产品目标
产品和品牌的竞争, 最终是人们对质量的认知。我们始终坚持以塑造高质量和强势品牌为核心的战略理念, 将质量与品牌建设提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为品牌建设设立目标、方向、原则与指导策略。在生猪的育种、养殖、运输、分割、肉制品加工、仓储配送等方面实行全过程覆盖、全流程跟踪的产品标识制度。确定生产一流的优质、绿色高端产品, 把莱芜黑猪肉产品打造成国内顶端猪肉产品。
2 确定育种方向, 强化选育强度, 提高种质价值
把莱芜猪的选育方向由传统的注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等指标转变为注重肉质质量指标并兼顾繁殖性能。根据确定的选育方向, 制定科学合理的选育方案。在世代选育中增加选择的强度, 进行大批量现场和实验室测定, 实现莱芜猪优良肉质性状 (肌内脂肪、亚麻酸等) 的高端标准化值数目标, 提高莱芜猪优良肉质特性的商品价值。
3 研究生产加工技术, 提高商品质量
(1) 研究影响肉质生产的营养需要, 日粮组成, 制定宰前倒计时配方。 (2) 研究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 充分利用莱芜市大片山区、经济林、河滩等资源条件, 进行无公害自然条件下山场放牧或林间放养。 (3) 建立标准化商品猪生产场。严格按照莱芜猪的生物学特性, 采用无公害专用饲料和倒计时饲养法, 分段饲养, 全程饲喂发酵青绿饲料, 提高肉质品质、降低脂肪含量。
4 制定标准与规程, 实施标准化生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要想通过产品销售赢得市场竞争, 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出能反映市场需求, 实现企业标准化生产的标准与规程。为此制定了莱芜黑猪品种标准、鲁莱黑猪品种标准, 提高莱芜黑猪、鲁莱黑猪的养殖水平, 实施标准化管理;制定了26项科学的育种、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技术规程, 规范莱芜黑猪等特色畜禽高档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 保障各项标准及规程执行到位, 实现其产业生产的标准化。
5 应用现代技术, 实现育种选种与生产销售的全程管控
从百姓最关心的生猪及其产品的安全生产入手, 结合当前莱芜黑猪及其配套系发展现状, 充分利用已有的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和物联网最新成果, 对莱芜黑猪产业链信息采集和追溯管理进行集成创新, 构建生猪产业链从育种、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到销售的全程跟踪与可追溯的柔性智能化示范系统。实现从“农场到餐桌”的信息跟踪及反方向的信息溯源, 实现从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信息可反馈、产品可召回的全程管控, 满足政府监管莱芜猪肉安全生产和消费者知情权的需求, 并带动莱芜猪产业技术升级, 引领行业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6 利用网络与媒体, 提升品牌影响
建立莱芜猪网、莱芜三黑一花网、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网络交易平台, 开展特色畜禽及产品电子商务活动与种质宣传。完善网络技术与媒体宣传推介平台, 利用畜牧业博览会、报纸、电视、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 树立品牌形象, 提高产品知名度。
7 建立科技文化平台, 提升品牌价值
搜集莱芜猪饲养历史及科技成就, 建设莱芜猪科技文化馆;成立省级地方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科技文化平台。联络相关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举行观摩、鉴尝、交流等活动, 推进特色莱芜猪社会认知度。通过科技文化平台, 以养殖示范、实践活动为载体, 挖掘莱芜猪深厚的文化内涵, 提升产业品牌价值。
8 开展产品认证、品牌保护, 提升品牌质量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8
●●我们的理性选择——用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我们对艺术教育有着如下的思考。
1. 历史变迁:一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就是一部艺术教育的发展史。
远古的刀耕火种—西周时代周公的“制礼作乐”—春秋战国孔子的“六艺”—西汉的礼乐教育。唐诗宋词元曲……山水书画,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2.国际视野: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高于文化教育。
1994年, 美国国会通过《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 第一次将艺术列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在《一个局长眼中的美国教育》一文中这样写道:“重音体美, 轻数理化。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学校, 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 而数理化乏人问津。”
3.国外随感:近几年, 我3次到新加坡和日本进行教育交流, 学习考察。艺术教育没有国界, 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对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
4.传统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 “乐”具有很高的地位, 常常与“礼”一起, 并称“礼乐”。“礼”的功能是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乐”的功能是调节人的内在精神, 使之平和中正,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孔子说的“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就是体现了这种礼乐观。只有礼乐并重, 才能使整个社会具有和谐的秩序。在某种意义上, 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就是“礼乐文化”。
5.现实要求:人类发展到今天, “乐”已经不再具有那样的地位和作用, 但艺术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显示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
(1) 艺术教育催生着一大批世界级大师
航天之父钱学森一辈子都在宣传这样一个理念:“艺术教育是对任何一门学其他科学的人不可缺少的,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他和温总理多次谈高素质人才培养时也强调这个观点。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个喜爱音乐的小提琴手。音乐给了他灵感、好奇, 追根究底, 追求人家不敢想的东西。没有艺术给他的灵感是很难取得那些科研成果的。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创作了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
1912年, 爱因斯坦在弹钢琴时激发灵感, 几天后, 发现了震撼世界的广义“相对论”。
就是在艺术教育的催生下, 才涌现出了这样一大批杰出的世界级科技人才。
(2) 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艺术教育具有辅德、启智、健心、强身、扬善、求美的教育功能。艺能辅德是陶冶情操、纯洁心灵的最佳方法。著名音乐家滕矢初曾说过“艺术是心灵的体操”。艺能启智: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 人的八种智能几乎都能从艺术教育中获得, 并通过艺术得到平衡和协调。艺术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怎样评价都不为过。艺术教育对于完整的人格培养, 提高国民素质, 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契入口。
(3) 艺术教育是为少儿终身发展奠基的最佳黄金时期
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音乐笔谈》中指出:“有些事情可以等待, 但少儿发展不能等待;有些事情可以弥补, 但错过艺术教育的黄金期是不可弥补的。”从少儿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来看, 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教育一定要在13岁以前。小学和幼儿阶段是艺术教育的黄金时期。
(4) 艺术教育迎来了用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最佳机遇期
去年6月, 在江苏省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 省教育厅领导《以非常举措推进素质教育》的专题讲话, 印象深刻。今年2月, 江苏省又连续召开规范办学行为, 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可以说, 艺术教育迎来了最佳的机遇期。
●●我们的实践探索——以艺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领导重视, 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领导小组, 构建了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形成了艺术统领、条块结合的艺术教育管理体系。制订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规程》, 把艺术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目标。学校以特色建校为战略, 制定了《2008~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 确定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实施的配套措施。着实规范艺术教育的科学管理, 确保艺术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2. 立足课堂, 着手开展艺术教育的课
程研究
学校严格按照新课程——《艺术课程标准》, 抓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这三方面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来指导艺术课堂教学。
学校加强了艺术教育科研工作。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 开展了“新课程理念与艺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和艺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探索艺术课堂教学的新方法, 提高艺术教学的有效性。学校多次举办苏州市、常熟市级音乐课改研讨会, 组织全市艺术专场课堂研究活动。学校被确定为苏州市音乐教学实验基地。
3. 活跃校园, 精心组织艺术教育的多彩活动
(1) 以建好特色班组为抓手, 全力夯实艺术教育的基础
我们坚持教师人人辅导好一个兴趣组和特色班, 学生人人参加好一个兴趣组的要求。做到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学校组建了8个百人团队, 聘请上海音乐学院和本地乐坛高手, 利用双休日开办了古筝、二胡等8个器乐、舞蹈班。我们加强这方面的建设、管理、评价和考核工作, 做到期初有设计、有计划, 日常有记载、有检查;期终有总结、有展示。
(2) 以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契机, 精彩展示艺术教育成果
学校每年举办综合性多样性的艺术活动。每年举办迎春书画比赛。开展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十月举办金秋歌会。新年举办元旦文娱会演、新年音乐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 同时检阅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教育局在我校召开了小学教育工作现场会, 我校百分之八十的学生进行了“艺术教育”的特色展示。
(3) 以全国艺术大师为引领, 科学指导艺术教育工作
上海音乐学院资深教授、中国古筝研究会会长何宝泉和孙文妍教授10多次来校, 从古筝项目入手, 对学校艺术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给予科学的指导。
世界一流的钢琴大师, 中国最卓越的钢琴家刘诗昆到校, 听取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汇报, 观看艺术教育节目录像和展览, 并为学校亲笔题词:“优良的艺术苗圃, 可靠的成材之园。”
中国最优秀的歌剧表演艺术家、上海音乐学院声乐主任廖昌永到我校, 向学校师生谈艺术感悟, 并为学校题词:“愿常熟世茂实验小学艺术之花更加鲜艳。”
(4) 以大型演出、比赛为舞台, 不断扩大艺术教育影响
近五年来, 学校参加了常熟市重大演出活动30场次。学校器乐舞蹈队3次赴北京参加全国比赛获金奖。中央电视台4次播放过我校艺术节目。2008年暑期, 来自上海、深圳、广东、青岛和祖国宝岛台湾的近百名艺术特长生、艺术教师在我校举办了“夏之韵”音乐会。我校的艺术教育得到领导和艺术同仁们的高度评价。
4. 遵循规律, 科学把握艺术教育的原则
(1) 艺术教育对象的普及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把艺术教育作为提高一切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契入口。坚持“班班有特色、生生有特长、人人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2) 艺术教育目标的整体化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 并不是要培养艺术专门人才, 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让全体教师, 特别是艺术教师注重提高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整合发展, 并把它作为追求的总体目标。
(3) 艺术教育途径的多元化
一是抓好艺术课堂, 它是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二是进行艺术渗透。一方面, 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渗透与影响。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雕塑是静止的舞蹈, 舞蹈是活动的雕塑, 另一方面, 要注重艺术教育和各学科的有机渗透, 做到“一科切入, 多科融通”。
(4) 艺术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有些艺术项目可以是整齐划一的 (韵律操、竖笛、口琴等) , 但大部分项目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注重因材施教, 全面了解他们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基础, 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让他们的强势智慧得到最优发展。
(5) 艺术教育目的的生态化
生态式的艺术教育, 就是注重用“艺术能力”代替“艺术的知识技能”作为课程目标, 追求用“人文素养”代替以前功利的说教。让艺术教育功在当代, 让学生学得好;利在长远, 让学生走得远。
●●我们的理想追寻——用艺术教育打造学校的教育品牌
1.坚持办学特色, 不断追寻学校发展目标
我们的办学理想是用教育的理想实现理想的教育, 以艺术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艺术。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具有文化内力、艺术魅力、创新潜力、生命活力、综合实力的生态式的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名校。
2.彰显办学特色, 不断取得艺术教育新成果
学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有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具有艺术特长。
学校近五年来两次获常熟市小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常熟市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小学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学校;苏州市小学音乐教学实验基地;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南京体育学院体育舞蹈培训基地;苏州市器乐比赛一等奖;江苏省少儿艺术展演二等奖;全国少儿舞蹈比赛金奖;全国少儿艺术 (器乐) 比赛金奖;常熟市鼓号队比赛一等奖。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三名 (2001年~2004年) ;常熟市金奖总数第一名 (2005年~2009年) 。
3.发展办学特色, 不断积聚学校教育新优势
2009年春, 世茂实验小学落成启用。我们立足新学校更高更优平台, 实现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 时刻牢记领导的殷切希望, 走“特色名校”的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寻找艺术教育新的增长点。我们要在特色理念上不断提升, 特色内涵上不断丰厚, 特色外延上不断拓展, 坚持办学特色发展办学特色。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9
广州市海珠区新洲小学 (以下简称“新洲小学”) 位于海珠区东部, 拥有五十多年的悠久历史。如今, 学校硬件设施落后, 生源不理想, 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探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新洲小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 留守的孩子经常在户外玩耍、游戏。久而久之, 身体强健成为这些孩子的显著特点。经过充分调查、研究, 新洲小学确立了加大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凸显体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体育特色创建的意义
1.“健康第一”利于适应社会
新洲小学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 将“健康第一”的理念定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创建体育特色学校的理论基础, 因此“健康第一”的理念应融入学校日常的体育教学管理中。新洲小学创建体育特色学校, 旨在令学生身体强健、心理健康, 并培养学生具备社会适应能力, 最终推动学校的体育课程改革,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获得提升, 令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2. 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一起抓
作为以体育传统项目为特色的学校, 新洲小学不断更新观念, 完善师资, 升级设备。几年来, 新洲小学先后投入几百万元改建运动场、篮球场, 打造室外运动空间等。此外, 新洲小学一直重视“素质教育”工作和学生的个性显现与特长发展, 培养了一大批体育特长生, 并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活动, 均取得不俗成绩。
二、“特色大课间”树立学校体育文化品牌
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 新洲小学确立了秉承优良传统的“体育文化”与“现代快乐体育”相结合的“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 进而树立学校的体育文化品牌。
新洲小学在推广“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时, 着重在普及和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学校独特的“体育文化”, 这就需要学校在理论和实践上具备更宽的视角与更高的层次。为此, 新洲小学不仅让每个学生了解和参与有关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活动, 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结构等因素创编了诸多集健身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体育校本训练项目。
1. 项目内容丰富多彩
新洲小学将“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 不断创新活动模式, 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目前, “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竹竿舞、呼啦圈、踢毽子、跳绳和武术等。在新洲小学体育教师的组织下, “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有序、有趣。“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期间, 校园里气氛活跃, 充满欢声笑语。其中, 体育课组教师创编的“圈操”“音乐律动操”等, 集竞技性、民族性和协作性于一体, 既便于开展, 又独具特色, 在活动展示中获得嘉奖。新洲小学“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 既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体质, 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还使师生关系变得更为融洽。
2. 课间操具有原创风格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间操的形式、内容和结构, 新洲小学集合体育科组教师进行数次改进, 从集合、列队到课间操的每个动作都做了精心的调整和安排, 课间操结束后的“自编舞”更融入体育科组教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颇具特色。学生通过做课间操, 不仅全面锻炼了身体, 更感受到艺术和美。
3. 家校互动扩大参与度
家校互动是新洲小学打造“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又一途径。首先, 家长的体育意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为学生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 而现在的家庭又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强壮和心理健康, 因此新洲小学将学校的体育特色文化带入学生家庭, 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和家长信等多种形式, 普及“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并要求家长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必须陪同孩子参与一项体育活动, 旨在通过共同运动的方式渗透体育文化, 普及健身理念。
三、逐步构建长效管理机制
新洲小学努力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特色方面取得突破, 做出成绩, 形成特色, 做到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 具体工作主要从两方面展开。
1. 常规管理工作与提升教师素质并重
新洲小学在创建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过程中, 完善体育教学的常规管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两个关键。
在常规管理工作方面, 新洲小学安排教导处定期检查, 并明确规范体育日常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具体措施有四方面。一是规定体育课堂必须排足课程,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表》、“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和课外文体活动时间。二是严抓集队纪律, 包括集队做操、集队升旗和集队开会等。三是广播操、眼操和“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成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例如新洲小学严格规范广播操进出场的纪律及做操质量, 要求出操静、齐、快, 动作规范且美观, 力求不断改进广播操的动作质量, 使各班领操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四是设立校体育委员, 加强体育检查工作。
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面, 新洲小学除了引进人才, 建立和健全学校体育档案, 要求体育教师备好课程内容外, 还强调体育教师应备好教学的组织管理、场地器材和安全措施等。另外, 加强“活动阵地”建设是新洲小学体育教学的一个亮点。“活动阵地”是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 新洲小学要求体育教师加强“活动阵地”建设, 定期开展学生体育竞赛, 例如校际田径运动会、校际趣味运动会、广播操评比、“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和年级体育教学竞赛等。通过“活动阵地”建设, 旨在让学生重视体育活动, 既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又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友谊, 更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值得一提的是, 体育课组借助教师“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比机制, 对“特色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作出调整和更改, 经过数月实践, 制定出一套具有学校体育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
2. 开展体育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发展并重
通过开展体育校本研究, 新洲小学的体育教师逐渐体悟体育教育思想, 不断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慢慢洞悉新课程标准和体育学科之间的联系, 不仅提升自己驾驭体育课堂的能力, 更促进自身的体育专业发展。
近年来, 新洲小学的体育教师结合个人子课题研究, 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 体育科组教师积极参与每次体育课程研究, 不断悟出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 渐渐找到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法, 最终提高体育教学水平。此外, 新洲小学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教育发展中心的教学理论学习、教学技能学习和学区学校的“优秀课例”展示活动, 旨在从中学习优秀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的技巧, 形成个人的体育教学特色。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篇10
从伏羲、神农伏牛山、桐柏山采药, 到医圣张仲景抑制瘟疫、坐堂行医, 滔滔的历史洪流冲积成古宛大地医药文化的肥壤沃土。1800多年来, 南阳的医学文化沐浴着医圣的恩泽, 世代相传、历久不衰, 日益壮大。
如今, 在这块土地上, 有一所现代化的医学高校不断吮吸着仲景医学文化的乳汁, 正茁壮成长。她就是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圣故里唯一的医学类高等学校。
近日, 记者有幸走进了这个传承着“医圣”灵光的校园, 聆听了该校党委书记秦书君、校长方家选坐而论“医”———就南阳医专的历史成就及光辉未来描绘了一幅美丽画卷。
为基层、农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河南教育》 (高教) :秦书记, 您好!一提到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人们总会对它高看一眼、期望颇高, 因为这里是医圣故里, 有着很深厚的医学文化积淀, 而它又是医圣故里唯一的医学类高等学校。您能否介绍一下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办学历程?
秦书君:好的。1951年9月, 在新中国成立两周年之际, 河南省护理员培训学校南阳分校成立。瓦房6间, 草房18间, 教职工20人, 学员60人, 校舍简陋、设备缺乏, 但不缺的是艰苦创业的精神。一年后, 为适应社会需求, 开办了医士专业, 学校遂更名为“河南省立南阳医士学校”, 时任省卫生厅厅长王太钧兼任校长。1958年秋, 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南阳医学专科学校”, 连续举办了5年大专教育。1964年秋, 更名为“南阳卫生职业学校”。1969年9月、1970年2月先后与南阳县中医药学校、郑州卫校合并, 后更名为“南阳地区卫生学校”。1978年, 学校更名为“河南省南阳卫生学校”。2004年, 经教育部批准, 学校再次升格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 南阳市委、市政府为集中力量办好仲景故里的医学教育, 对南阳的医学教育资源进行统一整合, 将南阳中医药学校连同原张仲景国医大学整体并入南阳医专, 构建了学校“中西合璧, 优势互补, 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使南阳的医学教育最终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初步实现了南阳千万人民和海内外有识之士, 在仲景故里建造一所高水平医学院校的夙愿。
值得一提的是, 原张仲景国医大学1985年创办时, 在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的帮助下, 征地和审批等筹建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建设过程中, 习老百忙之中又先后三次接见原国医大领导, 安排协调有关工作, 并致函邀请时任民革中央主席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朱学范、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其武上将担任学校名誉校长。张仲景国医大学挂牌成立时, 习老又委派其子习远平到南阳参加庆典, 担任学校顾问。国内外300多名知名中医专家应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 当时曾轰动全国, 饮誉海外, 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文凭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众多的海外学者和莘莘学子专程到南阳学习中医。经过多年的发展, 南阳医专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专业体系, 现开设有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医学影像技术、针灸推拿、中医骨伤、口腔医学等18个专业, 并与美国卡姆登学院、菲律宾伊密里欧学院共开设护理、药学、口腔医学等5个专科专业, 在校生万余人。学校至今已有64年办学历史和30多年专科教育经历, 培养各类医疗卫生人才10多万人, 南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70%的医护人员毕业于南阳医专, 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做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教育》 (高教) :方校长, 南阳医专有着令人骄傲的办学历史, 但这都属于过去。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做好顶层设计, 准确把握办学目标和定位对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您作为一校之长, 对以上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方家选:您说得非常对。近年, 南阳医专紧紧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和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 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制定了《南阳医专“十二五”发展规划》及一系列配套文件,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发展规划体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学校审时度势、科学谋划, 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以专业建设为龙头,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 不断深化“校院一体、医教协同”办学模式, 为基层、农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 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确立了人才培养定位, 即培养具有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良好医德医风, 高素质应用性技能型专门人才;制定了发展目标, 即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优良, 办学特色鲜明, 专业结构合理, 适应基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需求, 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医学高校。
《河南教育》 (高教) :听了你们的介绍, 我们觉得学校的办学定位和设计着眼于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非常符合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和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实际需要。那么, 目前学校的具体办学情况是怎样的?
方家选:目前, 学校占地1316亩, 校舍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5亿元, 获得专利175项;学校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 中外文期刊1500种, 主办的《国医论坛》杂志为国家级期刊。中药标本馆全国一流, 人体生命科学馆国内领先, 仲景文化特藏馆独具特色。实验实训场馆面积14万平方米, 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学校自建3所直属附院, 拥有床位2800余张, 其中一附院为南阳市第二大综合医疗中心。同时学校建有110个校外实习基地, 其中“三甲”医院35家。学校还与武汉大学医学院、海王集团、宛西制药厂等多家单位在药品生产研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
近年,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不断深化内部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 学校共荣获省级、国家级教学技能集体和个人竞赛奖60多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特等奖1项, 艾滋病病理断层标本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获特色专业、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示范性实训基地、教学改革等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0项, 建有中医、护理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2012年11月被批准设立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2014年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自2002年起, 学校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合作举办成人本科教育和在职研究生教育达13年, 培养成人本科毕业生7000余人, 在职研究生420人。2010年起学校与南阳理工学院联办普通中医学本科教育, 在校本科生538人, 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本科教育教学经历和经验。
学校先后荣获“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先进单位”“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40余项。在2008年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在2013年第二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 学校22项一级指标全部获优;2014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
传承医圣精神, 打造仲景品牌
《河南教育》 (高教) :秦书记, 仲景品牌是南阳医专独有的资源, 打响仲景品牌对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对此, 您是如何思考的?
秦书君: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 但卫生人力资源比较匮乏。2013年河南省卫生年报显示, 河南省每千人口医院和卫生院执业 (助理) 医师数为1.92人、注册护士1.88人,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6人和2.05人。同时我省医疗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也普遍较低, 全国每万人拥有医学类本科生5.67人, 我省仅为3.4人, 全国倒数第四, 其中县、乡基层医疗单位尤为明显。基层卫生人力资源状况令人担忧, 严重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 急需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医学专业人才。
目前, 我省具有招收医学专业普通本科生能力的院校共有12所, 其中独立设置的医学本科院校仅有2所, 每年共招收普通医学本科生13000余人, 而我省三年内年均需要本科以上医学人才38509人, 需求人数是招生人数的2.84倍。而专科以下医学人才则相对过剩, 高学历、高素质的卫生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河南省卫生事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此, 增加设置医学本科院校, 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才能有效缓解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匮乏的现状。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 仲景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 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 已超越了民族、时代和国界, 成为全人类的无价之宝。可以说中医药文化的基础在河南, 根基在南阳。打响“仲景”品牌, 在南阳医专的基础上筹建张仲景医学院, 已成为历史赋予南阳人民乃至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因此, 设立张仲景医学院, 把仲景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中原崛起的强大优势, 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优势, 而且在全国具有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河南教育》 (高教) :方校长, 仲景品牌不仅对学校的顶层设计至关重要, 而且在对学生培养上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 学校是如何传承医圣精神, 打造“仲景学子”品牌的?
方家选:长期以来, 学校立足医圣故里的文化沃土, 秉承仲景精神的优良传统, 结合现代大学教育理念, 培育出大批具有良好医德和技能较强的优秀毕业生, 被社会誉为“仲景学子”。
学校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立足点, 紧密结合现代医学教育特点, 经过历代医专人的发掘和凝练, 把仲景精神升华为“崇仁、厚德、恒志、精术”四个方面, 即体恤民疾、悬壶济世的仁爱情怀;不分贵贱、普救苍生的医德医风;勤求古训、立志名医的专业志向;博采众方、精究方术的医疗技能。在此基础上, 学校把仲景精神融入育人全过程, 注重课程设置的人文色彩、教学内容的改革创新、医学视野的拓展延伸和优秀文化的积淀升华, 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多彩, 领略医圣思想的精神内涵。
同时, 加强职业实践磨砺, 搭建践行仲景精神的稳固平台。学校认真贯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 积极进行职业实践。以仲景精神学习活动为起点, 为学生吸收优秀医学文化添加“溶解剂”;以医学技能训练为重点, 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入“催化剂”;以技能竞赛为载体, 为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增添“助燃剂”;以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为舞台, 为践行仲景精神注入“推进剂”。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 学校孜孜以求的仲景精神, 已成为“仲景学子”步入神圣医学园圃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2012年“仲景学子”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仲景学子”取得的社会成效, 彰显出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人才特色。
打造外宣特色品牌 篇11
把生态文明的对外宣传做活。在淮安,保护环境“只有刚性,没有弹性”,全市上下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为了领导干部的所谓政绩给老百姓带来长远的灾难和祸害,绝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成本把严重污染项目引进来,实现了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转变。为了把关系广大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发展理念和成果宣传出去,市委宣传部适时将生态淮安的对外宣传作为动态关注点。去年8月中下旬,邀请省广电总台组织“苏北崛起”大型新闻行动把淮安作为首站采访地,经过认真谋划,将采访主题定为“生态淮安”。30多名记者对淮安市按照“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环保优先绿色发展的思路,坚持环保优先、建设绿色淮安,全力打造天蓝气爽魅力名城、独具一格亲水名城、宁静优美宜居名城、清新秀丽生态名城的举措和成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采访,发挥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优势,采用现场报道、专题报道和动态跟进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新理念后,淮安的外宣工作者敏锐意识到,淮安的“生态文明”建设所体现的理念、措施、成果和经验,对全国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于是迅速策划“生态文明”集中外宣活动,邀请组织新华社、中新社、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记者来采访。新华日报长篇报道《淮安:生态文明就是最重的民生》在A1版头条发表后,迅速在国内外产生极大反响。数十家中文网站予以转载或链接,同时引来媒体连锁聚焦反应。
把文化淮安建设对外宣传做精。淮安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独具地域特色的美食文化、运河文化、戏曲文化、民间文化,使淮安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淮安把文化外宣立足点放在为民惠民上,首先是浓墨重彩推进美食文化。2002年以来,淮安每年举办一次淮扬菜美食文化节,而办节的宗旨之一就是娱乐百姓,把美食文化节办成老百姓自己的节日。每年美食文化节对外宣传始终紧扣弘扬淮扬菜美食文化、改善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主旨。在已举办的六届美食节上,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先后成功组织了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的美食文化推介周,每一届都举行10多次新闻发布会;每年都有300多人次的外地记者来淮采访报道节会盛况,在境内外媒体开设专版、专栏,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惠及千家万户的美食文化。目前美食节已成为展示淮安百姓精神风貌的大舞台,“东方美食之都”这张城市新名片愈叫愈响。
淮安还是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大运河自古以来与淮安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如今运河文化继续滋养着淮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滋养着淮安的老百姓。2006年5月,“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淮安召开,全国200多名专家、学者多角度论证了淮安作为中国“运河之都”在历史、文化、交通、水利和经济等方面具有的不容置疑的地位。为使这一重要会议成为对外展示运河文化魅力与底蕴的有利契机,淮安精心策划和组织境内外媒体记者来淮集中采访,对淮安境内运河沿线及其漕运总督府旧址,对新建的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运河文化广场、里运河文化长廊、水上立交等进行考察。之后又出台了打造“运河之都”新形象、展示淮安运河文化的系列外宣计划,与运河沿线有关城市外宣办、新闻媒体及文化传媒公司、广告公司进行合作,共同策划“运河之都”形象宣传方案,组织市内媒体赴运河沿线19个地级城市采访,“走出去”和运河沿线城市交流、互动,宣传淮安。
与此同时,淮安对地方的特色文化建设进行了卓有成效地宣传。外宣工作者对淮安着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对富有淮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以及淮海琴书、淮海锣鼓、博里农民画等地域文化,对惠及城乡居民的十大文化惠民工程和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都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资源进行挖掘和展示。还和文化部门精心打造了一台“外宣”文艺晚会,“专供”来淮的媒体记者,《借靴》、《赶集》、《淮安大地是我根》等戏曲小品和歌舞,使新闻界的朋友在欢声笑语中真切感受淮安的文化魅力。
把突发事件对外宣传做正。针对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就业、信访和发展环境等问题,淮安始终把外宣的着力点放在以民为本上,着眼于树立淮安良好形象。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淮安段发生一起特大交通液氯泄露事故,造成28名村民死亡,高速公路关闭20个小时。事故引起境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及境内外数十家媒体80多名记者迅速汇聚淮安,事故处置的短短四五天内,境内外各种媒体刊播“3·29”事故报道就有万余件(次),央视先后派出5个栏目组来淮现场报道,并在整点新闻中滚动播出;新华网、新浪网、搜狐网、中新网等知名中文网站均设立了专页、专题,密集报道“3·29”事故处置进展。由于运筹谋划得当,及时发布信息,主动引导舆论,整个事故处置的对外报道及时准确、公开透明,中央外宣办和江苏省委领导以及专家、学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评价。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批示:“主动、及时发消息,正确报道,防止炒作。是突发事件报道的一条成功经验。”中央外宣办副主任王同庆指出,“3·29”事故的信息披露和新闻发布工作做得好,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著名学者李希光教授认为,“3·29”事故的成功报道体现了江苏省和淮安市党委政府处置危机的能力:没有炒作与误导,很透明,没有人说政府掩盖了真相,也没有人给政府施加压力,很好地体现出了省、市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果断、务实、为民的形象。
去年7月下旬,市区一家企业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及时组织通稿。召开新闻发布会,用准确、透明的新闻信息对市内外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舆论引导,对内对外的舆论宣传自始至终既积极又平稳,没有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有效促进了事故的顺利处置。七八月间。上海河济公司涉嫌经济诈骗,引发外地大批农民工和建筑商、材料供应商到淮安集访。宣传部门及时研判,及时处置,及时建议省有关部门向新闻界通报情况。有效引导了社会舆论,避免了不实传言,使这一事件得到稳妥化解,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六七月间,淮河发生流域性大洪水,淮安市洪泽湖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加之上游客水压境,抗洪防汛引起境内外众多媒体的高度关注。中央、省以及上海、深圳、香港等地境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纷纷赶来淮安采访,最多一天,来淮安采访的媒体二十余家,中央电视台派出3个报道组,新华社派出4个采访组12名记者驻扎淮安半个月,及时采访报道淮安抗洪救灾情况,新华社与新华网有关淮安抗洪救灾的通稿就有百余件次。由于组织引导得当,这次应对处置自然灾害的对外宣传焦点放在了全市上下全力以赴防汛抗洪,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上,为全市抗洪防汛营造了积极、正面的外部舆论环境。
实践证明,做好民生外宣,是遵循对外宣传客观规律,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客观要求。淮安的民生外宣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更加有效地拓展了地方外宣,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外宣传的新领域、新空间。民生外宣同时又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地探索创新,不断拓展领域、丰富手段,这样外宣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心,促进和谐,树立形象,推进发展。
(作者系中共淮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
打造特色品牌争创一流学校 篇12
北京市黄庄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多年来学校坚持合理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统筹安排各项资源,稳步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在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学校搭建了骨干万兆,千兆至桌面的高安全、高性能、分级管理网络平台,校园全都实现无线覆盖,为信息技术在各部门应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学校多年来致力于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提高,通过分析各专业特点,不断加强学科教师的针对性培训,同时建立了导游檀拟、烹饪演示、服装CAD、电脑美术等专业实训室,建设了多媒体录课室。所有班级教室建设了竟业达多媒体交互系统,彻底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申使用信息技术的被动局面,多名教师在国家级和市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自建资源库已初具规模,在专业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现已申请并实施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和区级课题“中等职业学校资源库建设”,同时借鉴企业ERP管理,整合现有资源,与企业联合开发了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各部门管理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管理透明度和管理效率,实现了全员化、层级化和信息化管理。
【打造科技教育特色品牌】推荐阅读:
打造品牌特色07-15
打造特色树立品牌07-06
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09-26
对标名校学经验 打造特色树品牌08-03
做强科学特色 打造优质幼儿教育10-11
关于《依托学生感恩教育·打造学校特色文化》的研究建议10-24
品牌经济打造07-20
打造强势品牌06-07
打造视觉品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