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措施(精选12篇)
培养措施 篇1
当前, 随着社会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 城市学校吸纳了大量的外来务工子女, 他们由于在生活学习环境、学习基础与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 尤其是语文综合能力发展差异较大。如何在优质资源均衡教育背景下强化外来务工子女综合能力培养, 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 在这一方面开展了探究与尝试, 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针对学习基础差异, 提升学生分析梳理能力
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各不相同, 所使用的教材版本也有着较大差别。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子女, 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性是每位教师不可回避的问题,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回顾, 认真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 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一是学会回顾旧知。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中没有回头看的习惯, 对自己在过去一段时期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能力等没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导致不知哪些环节还需要强化, 哪些方面是薄弱之处, 不利于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笔者在教学中专门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进行了技巧指导, 要求他们认真回顾上一阶段语文学习情况, 对语文学习做全面的评价, 并在这一过程中回顾已学知识, 做到温故而知新。
二是学会筛选重点。抓不住重点就难以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方面没能够突出重点, 眉毛胡子一把抓, 结果时间与精力并不允许。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指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筛选, 已经掌握的、较为基础性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 转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应用于重难点, 将学习中的重点突出来, 给予精力与时间的倾斜。
三是学会针对弥补。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习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 和其他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通过指导学生回顾旧知、筛选重点, 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哪些短处,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制定复习巩固计划, 让学习回顾更具针对性, 为下一步的语文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二.培养良好预习习惯, 提升课前自主预习能力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缺乏预习的习惯, 将学习活动完全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 这样的状况导致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课内互动难以有效开展,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充分重视预习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向学生进行了预习重要性的教育, 让学生明白, 充分的课前预习活动既是教学活动环节的有效前延, 同时也是为课堂学习进行的基础工作。只有在课前预习中做好充分准备, 才能够保证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 尤其是在解决了基础性问题后, 能够为课堂教学节约大量的时间, 更好地用于重难点突破。在语文课前预习中,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 同时还要筛选出难点方面的问题, 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展课堂学习。
二是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许多学生在预习中虽然投入了时间与精力, 但是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这与学生的预习技巧不足有重要关系。笔者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充分学习借鉴先进的预习经验, 一方面从教学刊物教学网站上搜集下载了大量的预习方法, 在班级板报、自办小报等载体上公布, 供学生学习借鉴, 同时还要求班级中语文学习较好的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预习经验, 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借鉴的成功预习方法。
三是结合实际吸收运用。在提供了先进的预习方法之后, 笔者还要求学生科学运用、灵活运用, 决不能单纯地按照拿来主义、形式主义的方式直接运用。每一个人在语文学习中的基础与能力不一样, 思维方式与角度也不一样, 在预习方法技巧方面没有现成模式验可以参照, 也没有完全适合所有人的万能经验, 学生在预习技巧的掌握过程中, 应当做到借鉴吸收与内化相结合, 将先进的预习经验与自身学习实际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实际效率。
三.课堂强化模式改革, 提升合作学习探究能力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重要的目标。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本校学习之前, 经历了多个学校的学习, 有办学质量较高的公办学校, 也有质量参差不齐的民工学校, 在曲折辗转的求学过程中, 学生在学习中并没有得到均衡培养。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强化模式改革, 让这些学生的合作学习、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是学会相互合作。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缺乏合作意识, 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将外来务工子女均衡地分进班级各个合作学习小组, 每一个小组都有语文学习较为优秀的学生牵头, 中等生、学困生均衡分布在各个小组之中。在小组成员分布的过程中, 笔者充分兼顾了外来务工子女的分布, 保证他们能够有效融入到小组之中。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协作, 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学习,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变个体学习为集体智慧共同克服。
二是勇于提出观点。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语文学习中, 虽然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但是在表达讨论的积极性方面较为滞后。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要求每一个学习小组都要重视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参与性, 鼓励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发表看法, 积极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在学生的引导鼓励下, 这些外来务工子女从内向害羞到积极发言, 有效实现了能力的提升。
三是善于总结成果。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 如何提高学习成果的科学性与完善性, 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笔者要求每个兴趣小组都要进行学习成果的总结, 在总结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首先发言, 对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有助于训练他们的总结梳理能力, 也能够让他们进行对照, 发现自身思维方式方法的不足, 提高学习成果的全面性。
四.搭建读写训练平台, 提升语文综合读写能力
对本校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综合能力考核分析可以发现, 读写综合能力低下是大多数外来务工子女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针对这样的状况, 笔者积极搭建读写训练的平台, 努力为他们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一是课程设置统筹兼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并没有专门的读写课程, 笔者在学校研究课题的分支下, 专门设置了读写训练课, 每天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为读写小课。在读写课上主要开展三种类型的训练, 一是要求学生阅读指定书目,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汇语段, 学习借鉴文章的间架结构, 并做好读书笔记摘记工作。其次是进行写作技巧指导, 安排学生开展片段描写、特写等训练活动, 针对作文教学环节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行针对性巩固补充, 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技巧。另外还进行了口头小作文训练活动, 按照指定课题, 以学号为顺序, 进行一分钟口头演讲,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是发挥读写阵地作用。为了营造浓厚的读写氛围, 笔者在读写配套阵地建设上开辟出了读写园地、每日一拼、每日美文等专门栏目, 每天都有学生轮流摘记优美的语段供学生阅读朗读, 同时还积极发挥读写手册作用, 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量不少于五十万字, 摘记读书笔记不少于四十篇, 其中对文章间架结构的提纲提炼不少于十五篇, 将读写阵地与读写工具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的读写训练活动更加有效, 有助于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是运用竞赛激励手段。以赛促学是许多语文教师在培养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综合能力方面常用的激励手段, 笔者针对学生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要求, 定期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或展览活动, 如口头小作文竞赛、读后感征文竞赛、命题作文竞赛, 以及读书笔记展览等, 让学生在这些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激发动力, 积极投入到读写活动之中, 从而实现读写能力的快速提升。
五.引导观察社会生活, 提升学生素材搜集能力
许多外来务工子女在写作活动中素材匮乏, 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 并且枯燥干涩。为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笔者从提升学生素材搜集能力这一切入点入手,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研究生活, 筛选和搜集出有价值的信息。
一是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求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 例如群众生活的变化, 社会风气的转变等, 让学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 要认真观察周围的生活, 从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 并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 有助于学生逐步积累写作素材。
二是指导学生发掘校园亮点。校园生活距离学生最近, 校园人物与学生朝夕相处, 校园中的各种亮点也能够成为学生发掘的重要素材。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 他们在校园中能够有效融入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较大意义。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 认真观察校园中的各种亮点, 如良好的校风、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严谨的学风, 等等。这些方面不乏先进的学生典型, 他们在观察中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有价值的素材, 为作文写作积累了底蕴。
三是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对外来务工子女而言, 他们所经历的生活环境、区域相对于其他学生要复杂得多,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每一处生活环境所经历事件中的社会热点进行回忆、观察、发掘和思考, 从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积累素材的同时提高思维分析能力。
综上所述, 针对外来务工子女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状况, 广大语文教师应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培养, 努力整合各种资源, 积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培养措施 篇2
一、工作思路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学校确立“教育引导,加强管理,悉心培养,鼓励冒尖”的原则,实行“年级组、教研组,以老带新,新老挂钩”的师徒结对;形成“校长负责,教导处专管,骨干帮教”的管理体系
二、工作内容
(一)新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
1、目标:新教师(新分配进校的教师以及代课教师)依据工作思路“一年入门”,过好常规关和教材关,能按常规和一般模式组织教学,全面进入教师“角色”,做到教书育人结合,教学效果原则上不低于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3分,并熟悉班主任的常规工作,搞好班级管理。
2、措施
(1)教导处牵头,安排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发挥骨干帮教作用;(2)开学第一个月组织教研组听新教师上“展示课”进行常规帮教。(3)过好常规关,练好基本功,坚持岗位练功,练好粉笔字,口头表述能力,板书设计等写功与说功。
(4)采用“同步移植法”缩短新教师适应周期:同步——要求同年级同学科与师傅的教学进度同步,考试辅导同步;移植——通过上课教案、教法移植。(5)一开展次教学技能展示比赛,第一学期进行粉笔字、板书设计比赛。第二学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比赛。
(6)期中教研组内新教师上一次“汇报课”。
(7)教务处、教研组定期、不定期加强对新教师的教学常规检查。(8)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9)每学期完成“四个一”,即一次基本功比赛、一堂汇报课、一篇教学体会、一个满意教案。
(二)青年教师培养目标和措施
1、目标:
青年教师的要求,总结经验,加强对教法、学法的研究,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效果原则上不低于同年级同学科平均水平,并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2、措施:
(1)学校定期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要求青年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优质汇报课,一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在学科年会上或教育杂志上发表。同时要求青年教师能独立制多媒体课件。
(2)学校对有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训,通过压担子、优先给予学习机会等手段促其尽早成熟并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区举行的优质课,对当选的青年教师给予大力表彰。
(3)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手段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尽早成为科研型的教学骨干。一是加强理论培训,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教育教学个案,开展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二是要求青年教师在每小节或每单元教学后撰写质量较高的教后记。
培养措施
1、成立以主管校长为组长的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具体事务由教务处和各教研组协同完成。
2、实行青年教师过关制。青年教师要在成长过程中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观、教材教法观、教育管理关、教学科研关。由教导处、德育处、教科室共同操作,并组织评委会根据平时表现和教学成绩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考核通过的教师给予奖励。
3、加强管理,重视培训,严格要求。(1)由教导处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常规管理。(2)定期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工作汇报会。(3)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培训会,对青年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4、落实辅导制。(1)每名青年教师都要确定一名辅导教师,辅导与被辅导的关系要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并经学校批准。(2)辅导教师要对青年教师的备课、讲课把好关,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所用教案必须由辅导教师在课前认真审查并履行签字手续,每周辅导教师至少要听青年教师新授课的一节以上。(3)辅导教师要对青年教师整个成长过程负责,辅导与被辅导关系要保持稳定,一般不
少于3年。在聘任、排课时充分考虑此种关系,尽量保证两者在一个年级任课。
5、完善竞争激励机制。给青年教师创造到外地考察、进修学习的机会,让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具体措施为:
1)加强教学常规的落实和检查,定期组织(或参加)学校(或市)的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形成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的教学技能;
(2)教研组活动中重视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积极支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
(3)承担校内或组内相应的公开课教学任务;(4)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5)每学期完成“七个一”,内容为(一次演讲、一份教案、一个课件、一份板书设计、一份教学分析、一次课堂教学、一次专业考试)。(教务处负责)。考核结果作为青优参评的重要依据。
(6)搞好班级常规工作,开展好各种活动,并不断总结反思、积累经验。
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措施 篇3
[关键词]培养; 幼儿自信心; 措施
人们总爱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骄傲自满,要戒骄戒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成了家庭的小太阳、父母的心头肉,由于家长的过度溺爱、包办代替,孩子们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国内一些心理学家曾测量了140名4—12岁儿童的智力水平。发现智能好的儿童自信心都比较强。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等健康心理相联系,而缺乏自信心或感到自卑则常是与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忧郁等消极心理相联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一、从游戏活动入手,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有百种语言,教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差异,努力为不同水平的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如:在体育游戏“小小兵”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难易不同的器材,使不同体力、身材的幼儿,都不同程度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教师还要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取得成功。如在游戏“好玩的报纸”中教师启发鼓励幼儿去发现、创造报纸的各种玩法,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探索和尝试,孩子们想出各种饶有童趣的玩法。如:金鸡独立、跳方格、金箍棒、骑马、贴胸跑、投纸球、玩纸飞机、转风车等。
老师每天给予孩子一个成功的喜悦:一句夸奖的话、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朵小红花、竖起一个大拇指……一个个成功的喜悦,让孩子们的心灵绽放花朵,自信心也随之增强。如小班创作画《我的妈妈》,从成人角度看,他们的绘画内容既不合逻辑又荒诞可笑,但是孩子们从他们独特的、纯真的眼中创造性地表达了自己眼中的妈妈以及对妈妈的喜爱。老师循循善诱,运用奖赏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在孩子的画纸上画了一颗小红星、一张笑脸、一朵大红花。老师把暖暖的情和甜甜的爱传播给每一个孩子,赋予他们自信和勇气。
二、从日常生活入手,多鼓励多赏识,增强自信心
首先,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尽量放大孩子的优点,多夸奖孩子做的好事和取得的进步。当幼儿不听话不守规则,犯小错时,成人会特别关注,大加指责和呵斥,这样,孩子的情绪低落,影响了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教师应该关注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发现放大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强化,赏识鼓励做到持之以恒。
其次老师还要做到适度赏识,让每个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关爱与信任。老师要特别关爱、鼓励、信任那些能力差和有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幼儿,及时捕捉其闪光点,帮助他们扬长避短。对能力弱而品德好的幼儿,教师要多给予表扬,淡化他们缺乏自信心的消极情绪。对能力强的幼儿的表扬要适度,过高、过多的表场会助长他们的自傲心和虚荣心,在夸奖的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从幼儿需要入手,留给孩子广阔的发展空间
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小,笨拙,生怕孩子累着、伤着,自己包办一切。还有的家长认识很片面,以为学习成绩好就是能力强,吃饭穿衣长大就会了。其实,家长的过分溺爱、包办代替,在无意间束缚了孩子的双手,剥夺了孩子发挥潜能的权利,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滋长的是依赖、怕困难、不自信。从儿童发展的观点来看,不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就是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就是伤害了孩子。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做。”家长要本着“大人放手,孩子动手”的原则,让孩子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学习自己穿衣、洗手、刷牙、整理图书等,这些不起眼的小事,锻炼了幼儿独立生活能力。
四、家、园共同配合,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自信的形成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自信心事半功倍。家长要让孩子能干起来,就必须教会孩子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作为父母要当孩子贴心的“同盟军”,当他沮丧时,要多夸奖他,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为自己鼓劲加油。当他遇到困难时,要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他帮助他。当孩子犯错误时,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安慰他包容他。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共同配合,孩子的自信心才能得到培养。
木瓜不同时期树形培养措施 篇4
1 初建木瓜园树形的培养
当木瓜苗木定植成活后, 苗干上即刻长出很多嫩芽。为了培养理想的树形, 首先应根据嫩枝分布情况, 选择2~4个位置及方向较理想且健壮的枝条作为未来主枝培养枝, 其方向应成为三角形或上下对应斜生状。其余枝应在木质化前全部抹芽, 以集中养分促进保留枝生长, 尽早形成雏形。
二至四年生幼树生长较快, 这一时期树枝及根系向四周扩展十分迅速, 是果树树形塑造成败的关键时期。一因此时是树体骨架基本形成时期, 如主枝的位置、方向等;二因此时是各主枝形成、枝组刚出现和日后树冠内膛虚与实的基本形成时期, 同时也是树形是否相对持久稳定的关键时期。因此, 这一时期应利用冬季或早春农闲时机, 对所保留的主枝进行开张角度和重短截, 促发新枝形成结果枝组, 每个主枝此时期应最多保留1~2个枝组, 并且对主枝延长枝放纵, 以平衡树势。
2 结果初期树形的培养
四至五年生时, 树木已开花并有少量挂果现象。这一时期应以养树为主, 力争实现既长树而又有产量的目标。主要措施有: (1) 对主枝上有培养前途的新生枝进行15~20cm的轻短截, 促进树刺芽形成短果枝。 (2) 进一步调整和增大主枝角度, 可采用攀拉法等。 (3) 清理剪口部位的萌生枝, 少留或不留。 (4) 保证地下肥水条件跟上树木生长的需要。
3 盛果期前树形的培养
这一时期主要为丰产树形打好基础。具体措施有: (1) 有计划培养出主枝上2~3, 或3~4个结果枝组。 (2) 防止新生营养枝出现, 若所处位置得当, 保留后可开张角度并进行摘心, 当年可在中下部长出3~5个长短不等的刺芽枝。若肥水条件好, 次年有望开花结果。 (3) 理顺好主枝层间上下之间的位置和占据空间大小的关系, 原则是上部主枝为弥补树冠空间而留。木瓜树低, 一般2.5~3.0m, 实践中主枝之间的矩离应控制在35~40cm。 (4) 木瓜叶片小, 叶柄短, 叶幕层作用不突出, 对树冠内膛影响严重, 据此在对上层主枝上的枝条管理时, 应以中度短截为主, 促发侧枝及刺枝形成短果枝。这样既培养了树形, 又为下一步单株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由于上下层主枝上都存在一定量的结果枝, 应使所有枝条在分布上保持“冠面乱攘攘, 下看位置当, 相互不影响, 位处好地方”的效果。
4 结实期树形的培养
结实期树形培养应掌握果园的情况, 一是果树结实量的动态变化, 是否出现产量波动现象;二是主枝及结果枝组的一年生枝生长状况, 例如生长快慢等;三是单果重量的变化 (一般应在0.15~0.25kg范围) , 倘若单果重量变小, 说明树势变弱;四是树冠与树冠之间的距离, 以控制树冠大小及修剪强度;五是树冠不同部位的修剪措施。一般结果期的树修剪量不大, 总体来讲是弱枝长放, 养壮再截, 同时也可采取回缩、短期息枝等方法。
4.1 树冠的培养
维持单株冠幅和单位面积总冠幅最大, 是获得高产的基础和关键, 进入结实期的树冠一般达到预期最大值。若不加控制, 会出现因树冠重叠而挤压, 或遇风使树冠发生摩擦而导致落花落果和枝条机械损伤等。可控调主枝, 使主枝和枝组的位置合理布局。以开心形为例, 一般开心形有2+N个主枝, 首先, 应将主枝所占空间平均布局, 而后将每个主枝合理布局2+N个枝组, 若相邻枝组发生拥挤时, 应将枝组上的果枝进行错位配置, 其错位空间距以果期发生2~3级风摆动树枝时互不影响为准, 保持树形水平呈雪花状, 垂直呈馒头形;其次, 控调延长枝, 利用修剪使其以补空法朝左右方向扩大树冠, 待延长枝达最大幅度时, 再用延长枝换头法培养整个树冠, 使整个树冠在调控各部位的前提下维持树势平衡, 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4.2 结果枝的培养
木瓜树的果枝可分为3个部分, 基部5~10cm为盲节, 10~20cm为短弱枝节间 (视枝条长短和强弱而变化) , 中间部分为果枝群区, 末端为延长 (伸) 枝。经4~6年开花结实后结果枝会逐渐外移。木瓜树一但出现结果部位外移, 必然造成果压枝头, 最终呈披发状。木瓜的枝一但下垂, 在垂枝弯曲的弧形顶部就会萌发很多新生枝条, 这种营养枝的出现将导致养分分散, 产量下降。若要改变这种状况, 应对果枝实施10~20cm轻度短截, 促使枝条部分叶芽萌发新枝, 控制结果部位外移。例如某一果枝因多年结实而老化, 应采取重度回缩, 一般回缩至中下部某一较旺盛的枝条处, 经过长放和息枝, 枝条老化问题会得到解决;若回缩后有2个以上果枝, 可一个采取回缩, 另一个采取长放和息枝法。
4.3 主枝的培养
进入结果期, 主枝头延长速度缓慢, 结实产量由低到高最终缓慢下降。因此, 延长高产时期是科学管护的关键。具体地讲, 可根据主枝上各个结果枝组长势情况, 一是采取单个枝组内的果枝进行交错结果与息枝;二是对结果枝组内的枝条进行回缩, 弱枝长放后回缩也可达到目的。同时因木瓜树衰老枝条回缩后的伤口处易萌发新枝的特性, 若对这些枝条经长放后回缩, 也可达到局部更新和稳定产量的目的。
4.4 疏花疏果
学优生培养措施 篇5
三年级焦永丽
一、基本情况分析:
我们班几个同学思想活跃,上进心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我把他们定为我的培优对象,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到培优促特,真正发挥优生的内在潜力,体现因材施教、优生优培的原则,特制定优生培养计划如下:
二、培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感受语文的魅力。
2、在老师的指导下,纠正学习上的不良习惯。进一步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
3、要善于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努力做到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习惯。明确前进的方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最优秀的人才。
三、具体措施: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
取知识,形成能力。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1)在语文教学方面,培养自学能力,特别是借助字典、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能力。
(2)在阅读方面,注意在教学中教给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而且在每节课前都要进行预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讲明要求,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况,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及时表扬和批评。为了防止优生产生骄傲情绪,要加强对优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教学中分类管理,对优生提出比一般同学更高的要求。对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疑惑问题,积极加以分析和辅导。
6、为优生辅导确定时间,及时找出不足,查漏补缺。
论幼儿礼仪养成教育的培养措施 篇6
[关键词]礼仪;教育;培养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所以礼仪教育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教育。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要将文明礼貌的行为渗透在生活中,渗透在教学活动中,以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一、教师的身教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幼儿园里,幼儿特别喜欢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礼仪教育活动之前,首先要提升礼仪知识方面的素养。教师的身教可以影响幼儿以下几个方面:
1.让幼儿文明。教师在注重“言传”的同时,更注重“身教”。
2.让幼儿遵守最基本的社会公共道德。要制止不道德的行为,教师除了常教导幼儿之外,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学生。
二、运用多种形式的礼仪教育有助于幼儿理解
依照新《纲要》要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教师可从基本礼仪、幼儿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节日礼仪进行培养发展,明确礼仪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1.巧用儿歌渗透礼仪。例如,儿歌《我的好妈妈》,这首儿歌激发孩子们尊敬长辈的情感,并能与大家交流自己在家做的关心长辈的事情。
2.利用歌曲宣扬礼仪。大班上学期所学的《礼貌歌》是让幼儿知道相互宽容会给大家带来快乐。
3.运用故事感悟礼仪。中班下学期学的《萤火虫找朋友》说的是交朋友要看清他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引导幼儿礼貌待人待事。
三、运用趣味益智游戏渗透幼儿的礼仪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独特的自发活动,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也以游戏为主。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我们将礼仪教育融入到游戏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思索,然后边观察边操作。因此,教师可在设计游戏时有意识地渗透各种知识。
1.幼儿能在游戏中进步。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学会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有礼貌地交往。
2.幼儿能在游戏中感知礼仪。通过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去实验、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知道什么是礼仪,以及为什么要学习礼仪。
四、幼儿行为习惯的摇篮——家庭礼仪教育
相对学校、社会的教育而言,在礼仪教育中,家庭的教育处于基础地位。家庭礼仪教育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日常行为规范。家庭礼仪教育应从身边细小的事情做起,要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培养幼儿诚实、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
2.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接触的第一个环境,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
礼仪教育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使幼儿礼仪教育工作协调一致,共同帮助幼儿树立礼仪意识,明辨是非,鉴别美丑,掌握礼貌用语与礼仪行为规范,从而使幼儿产生爱礼仪的情感。
台湾生物技术人才的培养措施 篇7
人才为科技之本, 面对全球生技市场稳健成长带来的广大商机, 如何结合产业界与学研机构的能力, 加强双方互动, 促成教学相长, 使得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专业人才可符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已成为台湾生物技术产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
台湾生技人才需求
台湾生技厂商对人才需求会随着企业成长阶段或产品开发阶段而有所不同。在企业与产品草创初期, 着重研发技术人才的需求, 其后随着公司规模扩张与产品进入临床试验或查验登记阶段, 为协助资金募集、产品授权或执行各项临床试验等专案计划, 经营管理、财务、法务、专利人才成为招募的对象。产品上市后, 则以量产人才及国际营销等商务人才需求最大。同时, 也持续引进研发人才, 以满足丰富研发品项的需求, 经由周而复始的循环发展, 从而成为领导型生技企业, 对人才的需求也将由生技专业人才扩展至各领域专业人才。
“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的成员参加聚会, 分享创业经历
依据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开展的“2014~2016年重点产业专业人才需求调查”结果显示, 岛内生技产业以生产制造为主要职类需求, 约占总体需求40%, 显示厂商因应市场需求, 积极扩充产能, 同时带动营销业务人才需求提升。而作为产品技术精进源头的研发人才, 则占需求近20%的高比例, 显示生医产业的高知识密集特性, 厂商须持续投入大量研发, 以维持竞争优势。
从学历需求方面分析, 生技产业人才学历需求主要在硕士 (含) 以下, 占总体需求超过90%。其中, 应用生技产业由于以传统产业为主, 产品多已上市, 故学历需求以进行生产制造及业务营销的专科以下及学士人才为主。医疗器材产业近年因体外诊断及隐形眼镜厂商有扩充产能的需求计划, 故需求以学士及专科以下学历的生产作业员为主。制药产业相较于应用生技及医疗器材产业, 由于自研发至销售皆受法规高度管制, 加上近年台当局公告实施PIC/SGMP规范, 岛内厂商积极提升品质管理作业, 需要硕士以上人才。
从科系及专业技能需求方面分析, 生技产业由于应用范围广泛, 需结合不同专业背景人才。应用生技与制药产业以生医相关科系人才为主要需求, 占50%以上。其中制药产业因生产小分子药品, 化工相关科系人才也为其需求要项。有别于应用生技及制药产业, 医疗器材产业基于产品少量多样的特性, 人才需求更为多元, 在电子、机械、资讯等领域皆有需求。
从人才经验分析, 生技产业偏好聘雇有经验人才, 其中以1~3年经验为主要需求, 占总体需求超过40%, 中高级管理方面则普遍偏好聘雇3~5年以上经验的人才, 显示企业重视知识经验的积累, 具有实务经验的人才在应聘时较容易受到厂商青睐。
依据调查结果, 生技厂商认为对公司发展最为关键的职类包括生技高级经理人、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人员、岛内外生技营销业务人员、生技生产制造人员, 以及生技法规人员。由于生技产业高级人才有助于公司整体文化的养成, 因此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将可望带动公司持续发展与成长。而随着生技医药科技日新月异, 不断创新研发是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根本, 因此持续有研发人才需求。此外, 由于台湾生技产业规模逐渐扩大, 技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近年生技企业积极扩展岛内外市场, 需要专业生产制造与品质控管人员, 以及具有岛内外业务或通路开发、国际市场开拓等实务经验的业务营销人员。而生技产品受各国和地区医药卫生法规高度管制的特性, 对于了解其生技医药相关法规、专利、查验登记申请的人才需求也有所增加。
阳明大学爱易守i EASY团队获得台湾“教育部生技创新创业计划”2014年医药生技金奖
生技人才培养措施
相对其他传统产业与资通讯产业, 台湾生技产业规模目前仍然偏小, 产业总从业人数仅7万余人。近年生技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技术产品开发能力提升, 并与国际市场接轨, 对岛内人才需求逐渐增加。然而, 目前产业界对于聘用应届毕业生困难之处, 在于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经验及专业知识难以与产业界结合, 造成产业难以觅得合适人才。此外, 部分核心科系毕业生因具有专业证照, 另有就业管道, 造成投入生技产业意愿较为薄弱。另外, 因应国际化需求, 产业对于高级经营管理、国际营销及专利和知识产权等商务发展能力及具备跨领域的人才需求殷切, 但此具备经验能力的人才较难以单纯经由学校教育培养。
为协助生技人才培养, 台当局积极运用各种政策资源, 缩短产学落差, 2012年10月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通过“台湾生技产业起飞行动方案”, 实施“生技高级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 预计3年投资3亿元新台币, 培育辅导300名博士级生技人才, 并提供博士后加值培训, 通过法人及学术研究机构并结合厂商及医学中心, 合作开展人才培训。
2013年第一期计划启动, 已选出13家培训机构, 联合甄选100名博士级生技储训精英, 进行为期一年的博士后在职培训, 经录取的博士级生技精英, 将由培训单位与其合作厂商或医学中心进行职能学习规划, 协助其顺利投入生技业界, 为产业带来新贡献。
台湾“经济部”也推动“协助应届毕业青年职场研习培训计划”, 内容包括研发专业研习、产业分析、实验室研习、工厂诊断与辅导见习等跨产学领域, 运用“经济部”督导的研发机构的研发能力与产业经验, 带领青年人研习, 提升实务职能, 并进一步协助青年人就业。此外, 配合药学系学制由4年延长至6年, 台湾“考试院”已研拟将药师考试调整为分阶段考试, 2014年7月1日起施行, 鼓励对产业有兴趣的学子即早投入产业。
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办公室”自2013年起推动“生技高级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 预计3年提供300个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培训机会, 通过岛内重要的法人及学术研究机构担任培训机构, 规划一系列药品、医疗器材、医疗管理等在职实务培训, 并且提供6个月以上的产业实习机会, 以积累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的实务经验和核心技能。希望通过培训单位搭桥, 让岛内学研产业接轨, 来协助更多优秀人才桥接到产业就业或创业, 进而促进生技产业发展。
第一期计划 (自2013年3月18日起至2014年6月30日止) 核定13家培训单位及100名培训人员数额, 吸引368位海内外毕业博士人才报名参加甄选, 录取率约27%。合作厂商/医学中心共计有77家, 提供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实习的机会与场合。截至2014年4月18日止, 第一期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已有7名提早至企业就业, 1名自行创业, 84名赴合作厂商/医学中心实习, 问卷调查厂商聘雇意愿约69%。此外, 在报名甄选阶段, 有5位优秀人才被原聘用单位加薪挽留、赴海外深造或企业高薪挖角。该计划预期达成至少三分之二结训的博士级生技训储精英赴产业就业或自行创业。
台湾“教育部”于2010~2013年推动“转译医学及农学人才培养先导型计划”, 培养具有将医药及农业生物基础研究拓展至产业研发的跨领域、创造力及关键技术的人才, 鼓励各大专校院发展校际及产学合作教育, 开设转译医学及农学跨领域课程及学程, 充实相关重点实验设备, 并灌输学员攸关知识产权、产业加值、生技创业、经营与管理的理论与实务经验, 以提升生技研发人员投入产业开发行列的兴趣与意愿。
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局”表彰岛内高校杰出创业团队
目前该计划推动的重要成效包括成立转译医学及农学计划办公室及7个重点领域教学资源中心, 推动干细胞及再生医学、基因体及蛋白质体的临床应用、新药及中草药产业、检验及医材产业、水产养殖产业、作物及花卉产业、畜禽产业等7项重点领域资源整合及区域教学联盟, 协助参与计划的33个伙伴学校充实相关特色实验室, 形成各校的教学发展特色。
教学资源中心统筹高级生技及跨领域的人才培养, 邀请各校法商管理学院教师参与医农生科学院的教学, 并聘请产学研知识产权专家到校授课, 开设30门跨领域高级课程, 除促进校内跨院系师资的交流, 并让生命科学领域学生学习攸关产业发展的知识, 包括智慧财产权、产业管理、产值评价及相关法规等, 计有4200人次参与跨领域课程。伙伴学校开设转译医农讲授课程111门, 培养的学生约4700人次, 实验课程113门, 培养的学生约2500人次。
培养学生实务经验与技能
为加强业界及学校合作, 以培养学生实务经验与技能, 使正规教育毕业生能迅速投入产业。目前, 台湾“教育部”资助学校开设转译医农产业实习课程53门, 赴业界实习学生数共667人次。其中有86名学员因修习课程, 而获得进入生技产业从事研发相关工作的机会。除提供专业领域知能外, 特别着重于产业发展相关知识的传授, 并通过聘请业界专家授课及举办产学交流活动, 强化转译观念, 同时借由办理国际研讨会、技转研习会及产业论坛, 提供产学对话管道, 激励师生转进生技产业的兴趣;2013年共举办104场, 约8600人次参与。
台湾“教育部”还从2014年开始推动“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 以生技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核心, 系统性地规划生技产业实务教学课程及高级课程, 并以跨校、跨领域学员为对象集中授课, 学员能由浅入深获得整体一贯的培训, 使其能积极投入生技产业的创业与开发。规划的生技产业创新创业课程包括生技关键技术、创业精神与启程、市场分析与技术鉴价、团队组成及人才管理、知识产权管理与法规、市场营销与经营策略、财务风险管理、个案实例专讨、计划实务演练等九大方向。通过公开征集, 甄选适合的大专校院成立“农业/医药生技产业教学实习推动中心”及“跨领域生技产业精英培训推动中心”, 由推动中心邀集相关产学研各界专家整合规划九大方向基础、进阶及高级农业/医药生技关键技术及跨领域课程, 并组成跨界教学团队协助授课, 招募全台湾硕/博士生、博士后、教师及业界精英组成创业团队, 共同参与修习课程。完成高级课程的团队, 其创业营运计划将可通过成果展方式观摩分享。优秀团队将被辅导参与相关国际竞赛或转而参与台湾“科技部”或“经济部”相关创业活动方案, 也可通过中介与相关产业建立联盟, 进行加值合作或选才就业。
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人才
为提升岛内医疗器材产业的研发能力, 缩短岛内医材产业的学习曲线, 台湾“科技部”运用“台湾-斯坦福医疗器材产品设计之人才培训计划” (简称STB计划) , 通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 连结硅谷社群资源, 为台湾培养具创新性医疗器材产品设计及产业化实务能力的“跨领域种子人才”, 并致力构建整合生医工程的创新与创业平台。自2007年至今, 共完成12个梯次的斯坦福赴美培训计划的选才活动, 吸引了403位来自各领域杰出成就的专家参与, 已甄选出34位赴美学者, 其中14位为临床医师, 20位为工程师 (18位为博士) , 结训学员目前共计24位。而完成培训的学员中有7位已进入创业阶段, 合计组成5个创业团队, 并皆已获得资金挹注发展为新创公司, 包括为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创新产品Somincs、可携式导尿管Compact Cath、移动医疗照护解决方案i Xensor、深层电磁波治疗设备Neuro Prex, 以及由时习数位公司所开发的视觉脑部深层同步刺激学习工具。由岛内所开设的临床实务培训, 目前已积累培养119位人才, 并产生34份医材原型构想书。其中1位学员以体感复健技术创立龙骨王公司, 另有6位学员通过此培训平台, 顺利申请进入斯坦福赴美培训课程。
台湾“科技部”还通过S TB Club和STB-e NET平台举办岛内外创新创业交流活动, 建立医疗器材创业合作网络, 至今共办理24场媒合交流活动, 以及36场STBClub课程活动。STB Club为运用传递硅谷育成经验来协助研发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新创医疗器材社群网络。STB-e NET (www.stb.org.tw) 则是提供国际创新医疗器材技术与产品发展现况与趋势的网上知识传递平台, 现在每月订阅《STB创新医疗器材简讯报导》电子报的人数已超过1500人。
“国研院”遴选科技含量高的创新团队, 角逐200万元新台币创业奖金。
资料来源:台湾“国研院”科技政策研究与资讯中心
为配合生技产业发展需求, 台湾“科技部”仿效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卓越研究成果商品化机制SPARK Program模式, 打造SPARK Taiwan-“生医与医材转译加值人才培训计划”, 通过扶植岛内区域型培养大学成立, 以构建符合生医成果商品化需求的本地培养环境为目标。2013年吸引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争取成为培养大学, 除投入共计2100万元新台币的配合款与台湾“科技部”共同投入各研发团队前期关键开发导向经费外, 还在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的指导与协助下, 通过培养大学选派的技术教练、个案专案管理人员及新药与医材跨领域专家顾问团的积极投入, 实质协助培训项目朝向商品化推展, 更促使培养大学逐步构建校内整合育成的能力与环境, 以形成自发自主性的成果应用开发聚落。SPARK Taiwan还在岛内首次推动里程碑模式的经费补助, 配合扶育案源达成目标里程碑的辅导机制, 使培养大学善用有限资源来获得最大效益。至今, 两所培养大学共甄选出15个培训团队, 计有69位教授、医师及研究人员投入培训课程及产品研发。
迄今, 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共举办了7场大型的交流论坛, 邀集超过30位各领域的岛内外专家讲授与交流, 培养大学并配合培训案源的需求, 开办超过85小时的培训与实作课程。召开17场专家辅导会议, 由岛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并提供个案辅导达65项, 藉以增进学研团队的产品开发能力。
鉴于台湾生技产业持续发展, 未来将持续通过强化产学合作, 增加实习实作机会, 以缩短产学落差, 并鼓励大专校院发展专业领域及特色科系, 以培养各类专业人才。同时, 经由跨领域课程与培训, 以及延揽岛内外具实务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台创业及担任培训指导工作, 协助培养产品开发、国际营销、通路开发、专利分析、技术转让、国际法规、产品查验申请及产业市场分析等产业专业人才, 预期可有效提升台湾生技人才专业水平, 促进人才适才适用, 加速生技产业发展与成长。
生技产业抢人大作战
目前, 台当局推出一系列生技人才培育计划或博士就业相关的补贴, 产业界可以让员工得到免费或低价的在职培训, 或是得到高达每年100万元新台币的博士级薪资补助。这一系列的方案, 可以缓解目前一部分高级人才毕业即失业的窘困, 也同时让主管部门能对目前高速成长的生技产业需才迫切的情况有了着力点。
这些方案确实为生技产业拉近了衔接性人才培育的落差, 因为学校所教与企业所用的人才供求往往差异很大, 除了研发性的工作以外, 大多的其他职能都必须重新培训, 如专利、财务、临床试验、法规、鉴价等, 也让想加入产业的学生或从业人员, 多了取得独立性机构核发的专业证照 (如专利师、鉴价师等) 的机会。然而, 若深入了解产业现况, 台湾生技产业人才要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这种衔接型人才培育方案真能符合产业的人才需求吗?
近来, 台湾许多生技股股价都有优异表现, 许多公司的市值已高于10亿美元 (约合300亿元新台币、大约是美国前五十大生技公司的规模) , 也有一些公司的市值甚至超过了2.5亿美元 (约合75亿元新台币, 大约为美国前百大生技公司的规模) 。然而, 台湾这些可以挤身美国百大生技的公司是否也拥有同等市值的国际级企业一样的竞争条件呢?创新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人才, 这些企业又到底该拥有怎样的人才, 方能不辜负投资人的期待呢?
台当局虽积极在设法补足产学中间落差的人才, 但眼前台湾生技产业要跃进国际舞台的人才鸿沟问题却可能更值得重视。台湾生技公司要想真的拥有国际竞争力, 而这竞争力将来自能揉合研发, 生产、专利、法规、市场及所有外在大环境因素的跨领域人才。根据统计, 过去十多年来, 台湾生技产业的市值、营收、公司数量等指标都增长了10倍以上, 向内衔接的产学人才也增加了许多, 但向外衔接的国际型人才却没有等比例的增加, 因此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 生技产业正进入国际型人才的抢人大作战时期。
台湾交通大学、“国研院”、生物产业协会及互贵兴业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 共同推动生技创业。
企业亟需“黑天鹅型人才”
当原本只够10家公司的人才要被50家公司抢, 最容易看到的现象就是这些人的总体酬劳被出得起价的公司哄抬。这可从公开信息中许多高级经理人拥有的股票价值破亿元可窥见一斑, 而出不起或不愿意竞标的企业就势必在抢人大作战中屈居下风。
向外衔接的国际型人才究竞要有哪些人格特质呢?虽然每家公司各有其特殊专业上的需求, 但仍有些共通的优先顺序:首先是所谓“黑天鹅型人才”, 即具备快速而多元的学习与整合能力, 因为单一专业能解决的问题早就已被深耕多年的“白天鹅专家”解决了, 剩下的都是需要跨领域的“黑天鹅型人才”才能解决的。
简单地说, 除了本业以外, 其他如研发、财务、法规、法律、制造与行销等专业, 最好能很快地深入学习, 否则也一定要找到信得过的专业人员协助。这种“黑天鹅型人才”能够努力不懈地思考突破困境的方法, 每次遇到问题, 总能找出至少三个解决方案。山穷水尽疑无路, 但在绞尽脑汁思考后, 常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浅谈高校艺术素质培养的措施 篇8
所谓艺术素质是指具备艺术范畴内的内在知识水平和外在表现相协调统一的一种综合水平和能力。比如从事舞蹈、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艺术行为的人他们所具备的和艺术相关的能力, 就可以称之为艺术素质。
高校实施艺术素质的现状呈现以下特点:〈1〉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 自主性比较强, 〈2〉多数高校院校没有艺术教研室或艺术活动中心等机构;〈3〉学校拥有一定数量的教师队伍, 但学历、职称层次无法与专业教师队伍相比;〈4〉大多数学校经费紧张, 教学设备短缺〈5〉有部分学生认为艺术素质教育与就业无关, 学习兴趣不大。
2 怎样培养艺术素质
2.1 对品德的培养
首先艺术素质教育与“德”有紧密联系。不要仅仅将艺术素质教育归结为吹拉弹唱、舞文弄墨等技巧性的训练。李叔同将人格教育与艺术教育紧密结合, 他强调“人格为先”, 主张“先器识而后文艺”, 即首重人格修养, 次重艺术技艺。长期以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开拓耕耘, 实践创新, 已经逐渐形成了杭州师范大学自己具有鲜明的艺术教育传统。
2.2 对审美观念的培养
艺术教育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雕塑、建筑、陶艺等艺术学科, 各艺术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是艺术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管是哪一种艺术, 它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是人类对世界、对现实、对生活的一种情感反映。因此, 人们说优秀的艺术作品能陶冶影响人的性情。艺术作品影响人、感染人的过程, 也就是教育人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受教育者认识美的过程。正是因为艺术本身是么美的铸造, 它感染人, 作用于人类的审美, 靠的就是它自身美的魅力。
2.3 对思维的培养
艺术素质的教育除了审美功能作用外, 行象性思维的培育是另一主要功能。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艺术能够激起幻想, 开拓思想, 形成道德原则, 开阔眼界, 皆因思想立场, 给人以理想”, 这是前苏联对艺术教育的阐述。古往今来不乏这种突出的例子, 如英文系出身的沈湘, 成了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主任。在国际上, 人类学博士毕业的大提琴家马友友,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从某种程度上说小提琴艺术对他的科学发明有很大关系。
3 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措施
3.1 注重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绝非是教育歧视, 要注重保持学生的自尊心,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学生评教所产生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学生评教就是让学生间接参与学校管理, 让学生直接对于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自己的评判,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避免了由单纯的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评判所带来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拓宽了对教师教学评价的渠道, 对于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态度, 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学生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的局限性和主客观因素以及评教本身的复杂性, 在学生实际的评教过程中, 又难免出现一些偏差, 尤其在分层次教学之后, 学生在评教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主观性和其他因素, A层次的学生相对公正一些, 而B、C层次的学生因为对自己所在层次
激发学生的兴趣, 必须采取多种办法。以音乐教学为列, (1) 贴近生活, 激发兴趣。如服装设计, 插花艺术等; (2) 创设情景, 引起注意。在教学中, 运用音乐、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 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丰富、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 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
3.2 加强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在艺术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组织各类、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 因为课外活动是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类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 要很抓学生心理特点及艺术教学的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纯真的艺术感受、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努力提高学校艺术教学质量。
3.3 艺术教师要扮演好培养者、促进者的角色
艺术教师是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者和促进者, 综合艺术课程所涉猎的领域十分广泛, 其教学任务是一名授课教师难以完成的, 只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其次, 艺术教师要以与学生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活动, 建立师生同乐的学习活动空间, 教师应积极地“旁观”。。
3.4 学生应从心理上接受艺术教学
在高校艺术教学的过程中, 大部分同学抱着一种混混而已的心理, 并没有从认识上接受艺术教育, 他们觉得学与不学都一样。针对这样的思想, 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进行正面教育, 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让他们从心里上接受艺术教育,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的目的。
3.5 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
建立在对时代特征和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艺术教育不仅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 还要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共同关注学生艺术能力的陪养, 建立在对时代特征和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科学认识基础上。
事实上, 素质的提高, 不单是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 更需要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标准个人意识、道德修养等的提高;素质的提高, 也能使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大学生更应该尽可能地接受人文教育, 找回丢掉的另一半, 走出或超越自己狭窄的专业范围。它将成为艺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而倍受重视, 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这有益的探索当中, 寻找自我。
不满或者成绩不高等因素, 不在自身找原因, 而将怨气推给任课教师, 故意独自或者联合其他同学给任课教师打低分。学校如果发现类似情况, 应向其他的教师或学生做详尽的调查之后, 对教师再做出正确的、公正的评价。
钢琴小组课分层次教学反映了教学理念的更新, 适应学生学习钢琴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 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 能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有力地促进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 钢琴小组课分层教学模式还需日臻完善。
作者简介
丛劲涛 (1971.12-) , 男, 辽宁锦州人, 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理论及音乐教育理论研究、键盘演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 人才的艺术感受、想像和创造能力, 己经成为促进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艺术素养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作为普通高校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艺术教育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本文首先介绍了对高校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继而探讨了艺术素质培养的措施。
青年大学生创业的培养措施 篇9
那么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创业, 如何让青年大学生有着毕业后自主创业的意愿, 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应该重点培养的地方。众所周知, 如Facebook的创始人, 马克·扎克伯格;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众多美国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 既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国家的教育培养、经济政策是他们能够成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近些年来, 我国也开始鼓励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 如中国移动举办的“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 旨在为那些有理想, 适应当下经济潮流的大学生提供能够展示自我, 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 新技术, 新能源等等一些领域层出不穷, 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要走新兴的工业化之路,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大学生提供的自主创业的温床将更加广阔。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年大学生的具有创业精神, 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的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以我个人的角度来看,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青年大学生的创业进行培养:
一、打破学校教育中传统的应试模式,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不比别人差,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中国没有出现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自主创业人, 究其原因是整个社会教育和思想意识的引导走入了歧途和偏颇。每一位中国学生心中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我够努力, 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 那样我的人生任务就基本圆满了, 12年的寒窗苦读也可就此告一段落, 大学的时光只要“混混”便可轻松度过, 但是由于他们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 没有清晰地认清大学毕业后所面临的就业压力。鉴于此, 我认为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 学校要不断提供学生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如, 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 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直接面向社会的实习机会, 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如果我要自主创业, 那么现今社会什么才是我能够从事的领域, 换句话说何领域我涉足以后, 将来会有成功的机会。
相信大家对清华毕业的学生回到家乡进行生猪养殖;北京大学毕业的学生回家种绿色有机蔬菜这些壮举并不陌生, 那么可能人们会有这样的疑问, 两个毕业于中国最高等级学府的学生, 为何放弃在大城市的美好前程而选择回乡创业呢?
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由原来的只注重温饱转向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 那么生态猪, 有机蔬菜等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他们正是因为对当今社会现状的充分了解之后, 做出了准确的判断, 然后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业的道路最后获得了成功。也许很多人对他们的做法感到惊讶, 在我们传统教育的观念中多少家长乃至亲朋希望的是通过读书做官走向仕途, 基于此, 我们就更应该鼓励在校青年学生, 读书做官并不是你人生的唯一出路, 如果你有能力和魄力, 为何不尝试着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呢?
二、颠覆家庭观念中“铁饭碗”传统, 锻造学生自力更生能力
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方面, 那么作为家长更应该支持和鼓励自己的孩子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当然, 我们对青年大学生是否自主创业不能强求, 作为家长, 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改变我们自己的传统思维方式, 不要一味地叮嘱孩子将来毕业后, 做官进国企事业单位才能保住“铁饭碗”永远不会丢失, 这一做法, 无形中将孩子本有的创新思想扼杀在摇篮中, 也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改变。在新世纪, 我们更应该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 在失败面前可以昂首挺胸继续前进;敢于打破常规, 颠覆传统, 让自己的能力在青年时代散发出璀璨的光彩。
三、改变国家社会中固有风气, 为学生提供保障和支持
学校和家庭在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同时, 国家也要为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使得学生敢于创业, 乐于创业。如国家可以为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服务, 经常组织这些人员一起进行调研和考察。
在经济上, 给予这些自主创业人员一定的优惠政策, 如提供相对较便宜的办公场所, 政府出钱对创业成功的人士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在技术上给予一定的扶持;在投资和创业方向上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 做青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坚强后盾。
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 需要新生代的不断探索, 勇于打破和颠覆传统的思维方式。我们要培养青年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努力, 去创造, 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的意识。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 用怀疑的态度来对待这些怀揣着创业梦想的青年学生, 我们要时刻鼓励他们奋勇前进, 要有敢于不断尝试新的挑战, 把握住新的机遇的决心和勇气。青年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由于他们年轻, 充满着朝气, 相信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引导下, 未来将会有更多青年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大潮中。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世纪, 新技术、新能源等等一些领域层出不穷, 高端技术和人才的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要走新兴的工业化之路,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大学生提供的自主创业的温床将更加广阔。
关键词:青年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家庭,国家
参考文献
[1]隆麒.基于素质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社.青春在这里闪光:讲述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和创业的故事[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0.
培养措施 篇10
一、培养扎实的计算功底
1. 理清概念。
任何数学规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之上的, 概念不清会导致对数学理解不清或张冠李戴, 要让学生在做计算时做到有理有据。
2. 熟练口算。
任何一道整数、分数或小数的四则运算, 最终都要化成一些基本口算题来解决。口算不熟会使计算缓慢, 所以说培养学生熟练的口算是提高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关键。计算的基础是口算, 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 是计算能力提升的重要组成。口算能力的提高要通过每天的训练而慢慢提高的,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使学生养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 达到正确、快速、灵活地口算。
3. 牢记法则。
法则是数学运算的基础, 当学生算错时, 反复检查也不会发现, 甚至告诉他做错了, 让他重做, 他仍旧用错误的方法来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已经形成了错误的计算习惯。在计算时丢三落四, 对法则记忆不准确。
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1. 审明题意是关键。
首先需要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识别存在于生活中蕴涵的大量数量关系, 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语文中所学习的阅读可以来为我们数学中的应用题来服务, 要让学生细读, 在教学中,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 一道题还没有读完就开始做, 结果答非所问, 这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因此,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细心读题的习惯。
2. 理清已知寻找突破口。
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 解答应用题, 分析问题是关键。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一方面, 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 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当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 能积极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 学生应认识到现实中所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此, 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3. 检查计算总结题型。
在这里我们就用到了我们之前所说的计算能力, 如果你之前两步做得非常好, 对问题分析得非常透彻, 但还有重要的一步就是计算, 所以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计算功底。我们还要让学生学会讨论问题, 对题目有新的认识。思考讨论, 寻找问题中所隐含的数学关系, 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教师要去鼓励学生品味问题情境, 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问题情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所求的问题和情境中的条件, 运用多种形式分析数量关系, 将数量关系表达出来, 向别人解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教学时, 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 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如看例题编题、看习题编题。再到对问题的解决,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三、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大多依赖于直观形象, 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丰富的现实原型的直觉观察。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按照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 向学生提供充足的现实原型, 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几何形体感知经验, 具体可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1. 要贴近生活实际。
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接触的空间图形来教学,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唤醒学生已有的感知经验。例如, 在教学《射线的认识》时, 首先将激光手电筒光射向木板, 问学生:“这束激光的端点在哪儿?”然后抽去木板, 请学生继续观察, 说说现在这束激光的特点。在学生初步感知射线的基础上, 用具体的生活现象增强了学生对基本图形的感知经验, 这样学生对射线有了更深的印象。
2. 要活用教具。
首先, 利用实物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不可缺少的途径。实物、模型能使空间形式在学生头脑中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日积月累, 学生逐步做到离开实物、模型, 也能进行空间形式的思考了。其次, 如果利用生活中容易找到的物品来制做实用、直观的教具, 这会使原本很难的知识变得简单多了,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思路打开了, 学习热情高涨, 学习效率也随着提高了。教师还可以在上一节课给学生布置一下预习任务, 让学生自己做教具, 这样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例如, 在《圆柱的体积》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模仿在学习圆的时候所做的教具, 用萝卜做一圆柱体, 并将其分割拼为一个类长方体, 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要运用多媒体手段。
在认识图形中,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这种方法是现下最时兴也最有效的手段, 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第一, 多媒体可以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 从而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 多媒体能更多、更好地展示图形, 能突出观察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抽象的图形知识理解得更准确、更深刻。同样是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 学生借助直观操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不能无限地将圆柱体分割的, 这里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不断地进行拼图, 发现图形越来越接近一个长方体, 这样就会很轻松地得到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样的教学, 多媒体为学生推导公式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 学生观察方便、理解深刻。
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措施的探索 篇11
摘 要:培养质量是专业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分析了影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指导、企业实践方面提出了若干措施,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关键词: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措施
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开展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探索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律的培养模式、质量标准及保障体系和办学管理体制。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目标是培养正规的高层次人才。我国专业学位制从1991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校从2015年起开始招收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要加快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必须优先提高培养质量,因为质量是专业学位教育的生命线。目前,各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保障措施的缺失已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质量因素分析
1.课程方面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于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各高校专业硕士课程设置跟学位硕士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以基础理论为主,这样的课程设置无法体现专业硕士学位的应用性及实践性特点。另外,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设置应用性和职业性不强,与学生实际工作所需存在偏差。
2.教学方面
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专业硕士的教学应该以实际应用为主,满足学生日后工作所需。但是,现在大多数高校的专业硕士学位的教学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缺少案例教学、研讨教学等教学方式。教学中没有因材施教,教学效率低下。
3.导师方面
指导教师在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保证方面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大多数高校指导教师仍然采用与培养学位硕士同样的师徒式指导方式。这种师徒式的指导方式对于培养专业硕士来说相对比较封闭。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高校提出了双导师制度,即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学生的制度,但是落实程度不高。
4.实践方面
专业实践是培养专业硕士学位方面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对专业硕士学位的培养保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发现,高校针对专业硕士培养方面建立的实践基地比较少。实验基地可以是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或者是民营企业,高校应该与这些单位共建实践基地,为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保证。而且,我们发现,实践环节在专业硕士培养的学分并不高,实践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
二、保障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质量的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设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性、实用性强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技能。为了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应该鼓励教师编写一批系统性强、内容新、水平高的针对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材,紧跟本行业的发展动向,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补充和更新教材。
2.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鼓励教师以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安排实践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案例中应充分挖掘,使学生在案例教学或现场教学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印象。而且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
3.双导师制度的进一步落实
在实际培养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导师只是挂名,没有带学生,即使带了学生也很少亲自指导,良好的实验环境和现场学习机会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所以,在以后的企业导师遴选上不仅要严格按照条件选择,而且要进行考察,确实能够给学生提供好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的才可以考虑选聘。在选聘后也要定期对企业导师进行培训,使导师明确学生每个阶段的任务,并及时完成。
4.专业实践的加强
可以说,专业实践是专业硕士培养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所以,培养单位应该提供和保证开展实践的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建立一些实践基地,为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实践环节提供保证,而且应该加大实践环节的学分及学时的比例,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
本文首先对影响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给出了专业硕士学位培养质量保障的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实践为主的教学方式、双导师制度等,这些措施为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史田野.对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A].全国第九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学术会议论文集[C].北京,2012(9).
[2]陆媛,罗琼.浅议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3).
培养措施 篇12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 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会计岗位的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 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据世界有关经济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 会计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会计人才已经成为市场的“商品”, 用人单位在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下, 要求所选用的人员必须立即进入“实战角色”。大量事实表明, 具有一定会计理论功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会计人才, 在会计工作中有较广泛的适应性, 尤其是在处理复杂会计事项时更能独领风骚。
会计职业判断是现代会计实务的重要特征, 也是会计人才必备的专业技能。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建立在会计专业基础上的一种判断, 它是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 按照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依据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 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 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合理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培养和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构筑与完善支撑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 是保证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会计职业判断显然是会计职业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它的研究有迫切的需求,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是我国中小企业财务工作的主力军, 学生在校期间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应该作为培养的重点。
二、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存在的困境
(一) 高职学生阅读能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
从高职会计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看, 学生学习压力大, 对于枯燥的数字, 大量而又反复的会计分录比较反感, 有厌学情绪。在各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历来都是最难学的财经类专业之一。近年来, 学生的会计证、助理会计师考试通过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从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调查看,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够, 没有正确掌握有效学习及思考方法, 对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形成不足;随着信息手段的普及, 现代人的阅读能力有所下降, 高职学生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存在不能准确通过阅读、问询等方式了解事物实质的困难, 直接影响学习及工作的开展, 表现为:学生对案例分析题畏惧, 害怕处理复杂事项等。
为配合课题需要, 了解大学生课外文化生活, 提高阅读能力, 2011年11月14日~11月15日, 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会计系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一共发出210份, 实收208份。调查面向会计系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 大一129份、大二39份、大三40份。通过调查分析, 大一新生与大二、大三同学相比课外阅读的态度较好, 但主要的课外阅读多由兴趣爱好指引。
通过调查, 可以看出当前在校大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明显不足, 阅读率普遍偏低, 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这与建设和谐校园是不相符合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涵养性情, 陶冶情操, 培养直面人生的心态, 形成成熟的性格,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认知速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希望这次调查活动能引起学校的关注, 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 改正错误, 克服缺点, 把课外阅读搞得更好, 更全面, 更有意义, 并能够就调查结果所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与不足提出更好的建议, 更好地指导大学生们读好书, 好读书!
以下列举问卷相关内容:问卷调查的第四题是问:“你经常去图书馆吗?”大一新生有83%同学每周都会去图书馆2~4次, 大二有76%同学每周都会去阅览室2~4次, 大三有70%同学每周都会去图书馆2~4次, 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 虽然下降的百分点不是很大。据调查:很多大二大三的同学之所以去阅览室绝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考试, 这也为这次调查所显示出的数据提出了质疑, 数据不是很可靠。问卷调查的第五题是问:“你所处的阅览环境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有83%的同学认为图书馆“设施不完全和书籍太少”, 这是较大的阅读环境问题。虽然我们学校有新建的图书馆, 但是图书馆尚未对外开放, 所以目前一直都在学校二教下面的几间阅览室中看书, 场地确实很有限。同学们很期待新图书馆早日开放。问卷调查的第六题是问:“你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大部分同学是选择有时间就去读, 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看看书, 这是个良好的读书心态。问卷调查的第七题是问:“你为什么会进行课外阅读?”有33%的同学会在自己感兴趣时才会去阅读, 有25%的同学选择对学习有帮助的情况才会去阅读, 另外只有42%同学是为提高自身素质去读书的。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没有一个良好的读书心态, 同时也有部分同学对读书持认真态度。问卷调查的第八题是问:“你花在哪一类课外书上时间最多?”有45%的同学主要看休闲娱乐的书籍, 有32%同学主要看科普类书籍, 还有15%的同学主要看文学著作。通过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 大家对娱乐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 对科普类和文学类的书籍感兴趣的程度不是很大。问卷调查的第九题是问:“看书时遇到不懂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有72%同学都选择查询资料, 有很少一部分同学选择问老师。从上可以看出, 随着大学生活的到来, 大家主动向老师请问的积极性明显下降了很多, 从大一到大二大三, 这种趋势也一直是快速下降的。问卷调查的第十题是问:“你喜欢的读书方式?”有82%的同学都是选择纸质阅读, 说明纸质阅读一直以来就是我们平时阅读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的第十一题是问:“你认为改善当前阅读情况的做法有哪些?”有92%的同学认为“提供阅读书目、办学术讲座和开展主题活动”, 这是他们认为可以改善当前阅读情况的做法。
(二)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状况制约着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持续拓展
由于不存在心理优势, 加上社会风气对教学产生的冲击, 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主要表现为:上课发言不积极、不配合教师教学、学习过程中不主动请教、遇到请教得不到回应时特别气馁等。由此直接导致学习的被动, 对于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作用。目前, 高职会计专业招生人数相对较多, 由于受到行业、专业的特殊限制, 学生的实训工作较难开展;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张, 近几年, 各高职院校大量引进了本科院校毕业生站在高职教学的讲台上, 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理论知识也尚未与实践知识深度融合, 对于高职会计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及综合技能的持续拓展存在较大制约。
三、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措施
(一)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
为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与相关行业、企业签订订单培养人才协议试点, 实行“2+1+2”模式, 即学生在校订单培养2年, 在企业顶岗工作1年, 2个暑假在企业实习。学生顶岗实习协议由学院、实习单位、学生或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协议, 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能力, 从而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职业拓展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进行深度校企合作, 按照“紧密结合, 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 签订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方案, 以期达到助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创新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率、促进企业蓬勃发展的多赢目的。为创新教学模式, 可以采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同时根据会计专业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 教师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 构建良好的高职院校师生关系, 从学生进校开始, 每个教学班级安排一个专业指导老师, 负责对他们的专业学习及规划进行辅导, 提倡教师和学生课堂互动及课外活动的接触, 教师应多鼓励、欣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二) 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充分体现会计课程体系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为达到培养目标, 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岗位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任务为导向, 严格按照从理论准备到模拟仿真实训, 再到实战技术与能力训练的流程开展任务型教学。与此相对应, 将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素质进一步划分为基本素质 (诚信、职业道德) 、会计基础工作处理能力、会计要素核算与管理能力、中小企业成本计算能力、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审计工作处理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企业纳税计算、筹划与申报能力、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等模块, 并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确定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和小型企业主管会计能力层次, 并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能力要素, 每一能力层次都有具体的培养目标与考核标准。按能力形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到综合的原则, 将能力训练分解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门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构成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除以上专业技能课程外, 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发挥《大学语文》的课程作用, 开设和专业相关的系列讲座为学生学习进行兴趣引导。此外, 还应高度重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始终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两课”教育、财经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为主渠道,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同时以创新八小时以外学生管理体系为突破, 制定《课外操行评定管理规定》, 建立对学生“八小时以外”的思想道德素质、实践创新能力、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及奖惩机制, 提高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会计信息的获得对职业判断水平高低有较大作用, 会计人员要善于观察、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获取渠道。因此, 在校期间还要注重学生团队意识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 建立满足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
师资水平的高低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为重点, 调整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建设一支专任教师为主, 专兼结合, 满足高职教育需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有计划的派出专职教师顶岗实践和参加双师素质培训, 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双师”素质教师;通过聘请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能手担任兼职教师进行“项目指导”, 优化“双师”素质队伍结构, 使双师结构比例提高;其中, 会计专业的教师, 取得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的比例不低于60%。按照“结构优、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标准, 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选派教师攻读学位、选派专业教师国内外进修、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观摩教学, 拓宽教师视野, 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优化知识结构, 优化学历结构, 造就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四) 建立教学需要的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 应该保持和加强。不仅要利用现有的会计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审计与纳税申报等实训室, 形成一个仿真财经工作环境, 集企业会计业务模拟、税务审计模拟、证券投融资模拟、银行结算模拟全流程的岗位实训室群, 满足高职会计学生各项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且要引进功能齐备、集专业性、对抗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实训室, 建设满足专业实训要求、理念先进、功能多样、设备一流的实训室。例如:贯彻把企业搬进校园理念, 建立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多专业综合实训平台, 打通校企合作的瓶颈, 解决财会专业实习、实训不能深入企业核心的难题, 将财会专业涉及的上下游岗位与岗位群串联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形成全方位、系统性、立体化的知识应用和能力训练。学生通过在多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职业岗位“工作”, 训练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 学会工作、学会思考, 从而培养自身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在校内实训室逐步实现从仿真到全真的基础上, 建议由教师、学生在学院共同入股成立财务服务公司, 从事代理记账、成本控制、财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等方面业务, 这既能解决学生实训的一定困难, 也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直接场所, 同时也对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进行锻炼。
总之,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希望通过多种途径的尝试, 为高职会计学生快乐学习, 掌握好会计技能, 为他们将来能在工作岗位上快乐工作和生活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强.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研究对策[J].财会通讯, 2008, (7) .
[2]史成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12) .
【培养措施】推荐阅读:
培养措施方法06-15
培养的措施08-02
培养激励措施08-06
能力培养措施10-02
培养措施和途径09-01
班主任培养培养计划和措施07-15
企业后备干部培养措施08-17
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措施10-07
人才培养措施方案10-08
保太村后备干部培养措施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