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措施

2024-10-14

课堂措施(共12篇)

课堂措施 篇1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学生入学条件的放宽使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总体素质大幅下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旷课、厌学等现象,因此,在课堂上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通过外力作用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解决课堂秩序问题,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课堂管理的内涵

(一)课堂管理的定义

课堂管理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管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遵循一定的规则,有效地处理课堂上影响教学的诸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1]。课堂管理实质上就是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二)课堂管理的内容

课堂管理包括课堂物质环境的安排,课堂秩序的建立与维护,课堂规则、纪律的管理,对学生行为的监督,课堂教学管理,时间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些内容构成了课堂管理的有机整体。本文所讨论的课堂管理主要是课堂秩序管理这一方面的内容,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和维护课堂秩序。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不进行课堂管理,那么各种散漫、无组织、无纪律的言行就会蔓延开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无法进行下去。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说过:“管理并不是要在学生心灵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是创造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因此,课堂管理就是教师维持教学秩序的一种手段。

二、课堂管理的重要性

培养人才在各类型、各层次高校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学即人才培养的过程,因此它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课堂是教学的基本单元。虽然说高校学生的培养强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是课堂中教师教学的引导和提示恰恰是这种学习方式效率和效益的根本。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基础。

很多大学教育者都有这样的共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教学实践,还取决于有效的课堂管理[2]。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于学习的问题行为,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发挥,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搞好课堂管理不仅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而且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现存的课堂秩序问题

现在有很多高校学生,经过12年的寒窗苦读,特别是高三一年的锤炼后考上大学,感觉自己已经完成了任务,到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对学习的要求,不再像高中时期那样,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学习。当然,大学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学习之外,其他活动也要积极参加,从而培养自己全方面的能力。但是,现在大学里滋生着一些不良风气,在学生中存在着“大学不逃课不旷课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大学考试,考前一周背背就好”等不良思想,严重侵害着大学生的心灵。同时,在学生中间还存在着没有远大理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缺乏动力、心态浮躁、学习时间少、厌学情绪、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的功利化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集中表现就是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严重旷课现象。根据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28名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显示,53%的学生有旷课经历,24.6%的学生旷课频繁[3]。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只在最后的考试中出现一次,连任课教师是谁都不清楚。伴随着旷课、逃课而来的就是考试之前的临时抱佛脚了。大多数学生都是靠着考前教师划重点,借同学笔记复印,通宵几个晚上,然后直接上考场,结果成绩也不错,屡试不爽,因此学生对日后的旷课也就更加大胆了。特别是在高年级学生中这种现象尤其常见,大三、大四的学生旷课次数比大一、大二学生多25%[4]。除了旷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也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该上课时也按时去了,但人在心不在,对教师的讲课内容全无兴趣,不是玩手机、听音乐、看杂志、交头接耳,就是睡觉。他们也把努力集中在最后两周的时间,考试也能保证不挂科。但是,这样的成绩真的能代表学生的水平吗?学生真的学到知识了吗?我想答案是明确的。这样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学生没有掌握应有的知识或者知识掌握不牢靠,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身心发展都较为成熟,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中教师都非常注意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课堂管理已不像中小学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由于高校各科教学时数有限,课堂几乎是满堂灌,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教师只顾传授知识,对学生的注意力、行为变化较少关心。而课堂秩序问题的出现,只要不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正常授课,教师通常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高校学生课堂秩序问题不仅存在于一般本科院校中,也存在于那些重点本科院校中,但是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看法。由于在重点本科院校中,学生的整体素质较高,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较高,当他们出现旷课现象时,并非是真正的不学习。他们只是不进行课堂内的学习,而是去图书馆或实验室自学。他们在课堂上也经常根据教师的课程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材料钻研,而没有听教师的讲课。因为这些学校大部分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因此出现在他们身上的课堂秩序问题经常是被允许的。而在一般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旷课后并不是进行自学,而是做些与学习完全无关的事情,如沉迷于网络游戏、兼职等,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这些学生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完善高校课堂秩序管理的具体措施

由于各个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同,对课堂管理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本文所提的措施主要是针对大部分一般本科院校中那些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需要通过教师的外力作用来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

(一)建立一套网络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出勤率

在高校的教学活动中,课堂是其核心内容。高校的任务、使命绝大部分都要通过课堂辐射出去。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精深的科学知识。教师的讲解也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加强对知识的记忆。正常情况下,听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比学生自己在课下自学的效果要好很多,因此,提高学生的出勤率,转变学生的课堂态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

要提高学生的出勤率就必须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小学、中学期间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学生在学习上面有教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能够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自由也受到一定的限制。进入大学后,学生的生活方式由中学阶段在学习方面由“教师严格监管”和在生活方面由家长“一切包办”的方式转变为在学习方面由老师“引导与启发”和生活方面由学生“自主与自立”的方式,因此,在大学,学生可以自由地学习生活。伴随着这种自由就是旷课、逃课现象的出现,所以,加强任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管理并非是中学时期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而是要通过采取某种手段让学生履行做学生的义务——按时上课。

点名是教师保证出勤率的主要手段之一。现在有很多学校规定,学生的出勤率是学生是否具有该学科考试资格的依据,如学生在该学科规定的课时里,无故缺席4次将被取消参加该科考试的资格。任课教师也会在自己的课堂上宣布出勤率将占学科最后成绩的百分比。但这些效果甚微,其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执行力度不够。虽然学校规定旷课几次不能参加考试,但真正因为旷课而被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几乎没有。任课教师规定的出勤率占最后成绩的百分比也对学生约束不大,因为最重要的还是最后的考试成绩,况且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并不进行严格、客观的评分,只把考试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因此学生对点名也熟视无睹,照常旷课。

针对这样的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了教学管理的便捷。现在基本上每个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内网络,教学也采用多媒体教学,因此,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网络管理系统帮助教师进行管理。在每学科开课前,教务处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选课形成最终的名单,任课教师在学期期间随机地对学生进行点名,点名时不是用纸质的名单,而是用教务系统中的网络名单,该名单有多种功能。当教师点名时,教师会把旷课的学生作上记号,系统会自动保存,每点一次名,系统就会累积保存一次,然后根据学校的规定,如果旷课4次就被取消该科考试资格,那么当一个学生缺课4次时,系统就会自动显示该生被取消了考试资格,即使该生参加了最终的考试,教师最后在教务处网上录分时也录不了,因为系统已经自动生成该生的记录,需要补修该学科。该系统不但可以显示某个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出勤状况,还可以显示其总的出勤状况。如果学校规定所有的课程累计旷课5次以上就被取消所有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的资格,那么当某个学生累计5次旷课,系统就会自动显示其无参加评优、奖学金、助学金的资格。该系统还可以对请假的同学进行记录,同样可以累计请假次数,以防止学生为了逃避被记录旷课而采取请假的方式。系统在期末还可以帮助教师统计学生的出勤状况以及请假情况,为最后的计算成绩提供便利。因此,从教师的角度看,利用该系统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很好地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还可以减少一些教师的不作为。从学生的角度看,当教师利用该系统点名时,可以从投影仪上看到整个过程,具有透明性与公平性。学生也可以了解自己的出勤状况,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下登录教务处网站系统,查看自己的具体情况。

(二)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对话,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虽然利用网络管理保证了学生的出勤率,但并不能保证学生都能专心听讲。事实上,上课打瞌睡、走神、做自己事情的学生大有人在,特别是那些所谓的“政治课”。讲台上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台下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要的一环。

开展互动式教学,鼓励对话是督促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途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双边的教学活动。互动式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师生间相互促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角,知识内容的传递主要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参与度较小,特别是大课,上课的学生太多,师生间的互动几乎没有。大学课堂里最常见的师生互动形式即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让学生参加课堂讨论。课堂提问与讨论打破了教师唱“独角戏”的情况,但学生参与的广度是有限的。由于大学里提倡的是自由,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只是让学生自由回答,有想法的就回答,当没人回答时教师就会自己解答。通常情况下,参与回答的都是那些思维比较活跃、成绩好的学生干部及人际地位高的学生,其他学生已习惯于对教师的提问保持沉默,他们不思考,或者即使有了想法也不敢更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在课堂上回答教师问题的人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学生。而课堂讨论则是把所有同学分成小组,教师提出一个论点后,小组同学自由讨论。当教师要总结同学的观点时,每个小组都会派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通常情况下也都是由组里比较优秀的人做代表,而那些比较不积极的学生最多在小组讨论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学生连小组讨论也不参与。因此,要打破这种状况,教师必须改变思想。当提问时,除了让那些踊跃发表意见的学生回答问题外,教师应主动点名让那些平时较少参与问答的学生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不上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让其慢慢学会思考问题。对那些上课走神、不专心的学生,教师的随机点名会让他们产生压力,从而促使他们认真地听课。那些有想法但没有勇气表达出来的学生,在教师的外力作用下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得到教师的鼓励后,会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在以后的互动环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样在小组讨论中,教师也应多随机点名,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本小组的讨论,作好代表本小组发表论点的准备。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应认真地观察学生的反应,多提问题,鼓励师生对话,与学生展开广泛的互动。在这样的压力下,为了能使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好一些,有些学生就会在课前先预习一下上课的内容,有助于理解教师的讲解,并在讨论回答问题时有更精辟的观点。而那些不参与课堂教学、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多少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迫使自己融入课堂中。

试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所做的实验表明,知识持久记忆的情况是:人们一般能记住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5]。因此,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与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牢固。当学生把知识转变为自己的东西后,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当然,每门学科的课时是有限的,如何展开师生间的互动,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具体特点作具体的安排。总之,只有教师与学生的互相作用、共同参与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振国.课堂管理的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6.

[2]何云剑,何红华.大学课堂管理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30).

[3][4]李小红.高校学生旷课急需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对A大学学生旷课现象的调查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2).

[5]范士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课堂措施 篇2

2012年9月修正

资兴市二完小通过创建高效课堂活动,致力于创新集体备课模式,建设良好学风,减负增效,构建高效课堂。经校委会、教导处、教代表共同商讨,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实施时间和实施要求:2012年9月1日至于2013年7月1日。2012年下期9月20日按开学初备课组计划和当前进度,单元主讲人完成 “一备”初稿,9月20日各备课组开始进行“二备”,2013年上期3月20日按开学初备课组计划和当前进度,单元主讲人完成 “一备”初稿,3月20日各备课组开始进行“二备”,在各组集体备课活动后的第3个工作日,传电子稿至学校QQ群共享提供给各科任教师,经教师个人“三备”后使用。

二、具体操作步骤:

(一)、一备:备课主讲教师根据单元核心知识、课本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实际选定补充材料,备好单元主讲个人稿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单元教学目标

2、课时划分

3、课时讲学稿

(1、)学习内容(含重难点)。

(2、)课堂导入:包含检查学生课前预习、基本知识介绍、基本能力训练。(100%训练面,落实合格率)

(3、)课堂探究:讲解知识要点,总结规律。(90—100%训练面,落实进步率)

4、)课堂拓展:设计层次递进的思考题。(整合各种教辅,讲练结合,落实巩固率)

(5、)课后作业(复习和预习):语数外物化布置的书面作业各不得超过20分钟。

(二、)二备:集体备课讨论,形成统一使用授课教案,上传至群共享,提供给各任课教师。

三、)三备:教师根据统一教案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可在二备案上进行直接的圈划,教师个人留存。

(四、)职责划分:

“一课三备”是我校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措施之一,这项工作的执行力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同时也将是学校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积累和经验,因此,教导处对这项工作的督察至关重要。具体要求如下:(一、)教导处:

1、按要求检查讲学稿中的各个环节。

2、“三备”教案的抽检及记载。

3、作业量及有效性以问卷形式调查学生,结果反馈,及时整改。

4、电子稿的收集整理。

5、制定干部听课表,听课中检查学生“三率”的落实情况。(二、)政教处:

1、开展《学生在校一日常规》、《课堂常规学习》,并开展活动强化学习的落实,督促班级使用好班级日查记载本。

2、落实日常巡查,及时纠正违规言行。

3、表彰规范生,同时注重违规生的帮教。(三、)年级组:

1、开展强化学生整齐划一行动的专项训练。

2、开展听课,看学生课堂表现,与任课、班主任教师交流,共商对策。

初中地理课堂不足与措施 篇3

生活化教学没有得到切实实施。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多数学校纷纷开始投入教学改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虽有创新教学方式的举措,但成效不大,特别是生活化教学。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在采用生活化教学时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没有切实实施其教学方式,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大大地降低了,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现在各级各类学校基本配齐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为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地理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课程在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地理专业都有设置,初级中学分期分批对在职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继续教育和远程培训,为中学地理教师具备过硬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二、完善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措施

1.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初中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发挥自身的辅导性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独立思考与探究地理问题。教师应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热情,通过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海陆的变迁》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扮演国家讲解员,运用多媒体辅助播放海陆变迁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海陆变迁过程的认识,随后针对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知识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进一步探讨海陆轮廓的形成以及大地是如何运动等问题。

2.结合生活事物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应训练学生有意识通过观察生活中关系到地理知识的信息,强化自己提炼地理信息的能力,并积极寻找生活中有关地理方面的问题,展开探究。例如,通过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结合世界气候分布图记忆典型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典型代表,并结合日常生活的实例认识与了解气候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此外,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要素,沒有地图的地理是不存在的,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地图的认识与记忆。

3.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学习地理

初中地理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结合生活实例,通过与实际生活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维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思考、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地理现象的生活实例,从中总结出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规律,有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地理知识。此外,教师结合的实例应该具有时效性与代表性,如与地理某个知识点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教师应结合热点分析并让学生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将学到的地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提高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效率。例如,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提供2013年6月13日发生的“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成功对接的热点背景材料,让学生进行四个步骤分析解决问题:第一步,提取信息。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第二步,找到隐藏信息。把材料中和答题有关的隐藏信息找出来;第三步:知识反馈。思考所问问题与书本上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这些知识点是什么;第四步,整合知识。把所给信息与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得出答案。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

三、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1.课件容量大,“机灌”现象严重

有些地理教师,课前没有精心备课,不了解教学目标,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更不考虑学情,针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不做详略的处理就全搬到课件中,这是一种“教材搬家”似的多媒体教学。还有些地理教师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不作了解,也不相信学生有对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建构的能力,在制作课件时,不分重难点地将所有知识都在课件中呈现出来,更有甚者把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学生难以听懂的课外拓展内容也罗列到课件中。诸如此类的种种做法都会导致课件容量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为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将课件内容一一呈现,学生思考、理解的时间很短,留给学生讨论、做笔记的时间很少,参与互动的机会更少。而教师只是机械地操作电脑,频繁地变换幻灯片,作为辅助手段的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了多媒体的操作者,出现严重的“机灌”现象。调查数据显示:29.5%的学生反映信息量大,34.8%的学生提到教师操作太快,认为地理教师课上有40分钟以上的时间在操作电脑的学生有28%。这些数据有力的说明了这一问题。

2.对教学主体不清

教学设计的任务由教师来完成,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主导者;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是学生;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目前67%的地理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时考虑的关键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需要,很少人考虑教学方法的需要,更无从考虑如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逐步地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关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中有35%的学生反映师生互动少;只有一半稍多的学生认可在多媒体教学中交流、展示的机会较多。针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在农村中学由于班额小,分组讨论活动进行的较好;城镇中学每班人数基本达到六七十人,多者有八九十人,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开展得较少。从某种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操作多媒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体现,学生也失去了教学的主体地位。

3.唯媒体独尊,忽视传统教学优势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知识的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很好地强调重点,突破知识难点,最终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它的优点很多,但并不说明针对所有的教学内容,它是唯一最适合的教学手段。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以前教学所使用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挂图、板图、模型、实物等手段的作用,多媒体是难以代替的。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有调查数据显示:38%的学生反映地理教师有时用,而近50%的学生反映不用。说明目前有不少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针对不同的知识不考虑哪种教学手段最适合,而只是一味地追赶潮流,所有知识都采用多媒体形式展示。忽视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提升课堂提问环节的有效措施 篇4

一、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

教师如果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创造性,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同时注意引导他们发掘、 体味语文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会大为提高。语文课堂提问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科学的提问能极大地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在释疑的过程中才能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

课堂需要提问还须善问,提问要区别对象,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和提问角度。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的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把学习内容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鉴赏、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通过精简的问题能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消化问题,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出色的提问犹如戏剧的开幕,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乃至激情的作用。

二、用心倾听,捕捉学生的答题亮点

《学记》 曰:“善问者如撞钟,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 则大鸣,待其以容,然后尽其声。” 这就是说,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就要慢慢启发;对接受能力差的学生, 就要反复提醒;对学习优异的学生,提问要偏难一点;对学习差的学生, 要容易一点,否则他们会丧失答问的信心。教学过程是动态的,不可能与预设问题一致,学生在课堂上随时可能提出教师预想不到的问题,越是这样的问题越能激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若老师不能关注这些学生,那么学生以后再课堂中就不再善于动脑。

例如:在教学 《鸿门宴》 第三小节中,“哙拜谢,起,立而饮”句, 教参如下注解:樊哙拜谢后,起身, 站着把酒喝了。笔者在授课时,将 “而”的用法定位“连词,表修饰”, 当即一位同学站起来质疑,认为这是一个承接作用。有同学从生活常识谈自己的看法:樊哙本是坐,为表示自己的豪爽以及对项王的尊重就应该先谢后站再饮,这是一组动作,如果表承接关系完全可以省去“立”,再者司马迁本意是塑造樊哙的不拘小节的性格,所以是修饰关系。经过这一短暂的讨论,同学们的思维更积极,课堂更活跃,学生自主求知的欲望得到释放。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技术

笔者在校示范课教学杜甫的 《登高》,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杜甫的多首诗歌,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学生必定死气沉沉。于是在上课之前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 《杜甫》 的片尾曲 《日月放光辉》,并且投影歌词 (如下):绵绵似如黄河水,当年一气贯南北。一览群山凌绝顶,胡马奔腾不可追。秋风起,白发垂,伤心笔下千行泪,一声嚎啕万人悲。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沉沉郁郁评述时直说功与罪。落木萧萧下,江河去不归。天地茫茫无穷尽,日月放光辉。

播放完毕问学生:“这个作曲家是谁?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本来平时比较枯燥的作者介绍一下子变成游戏。同学们开始用所学过的诗歌做诠释:谈到了 《望岳》 的磅礴气势,说到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忧国忧民,感慨杜甫的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内心涌动的情感。于是,趁热打铁, 带着同学们对杜甫的感触学习了这首诗,这样的引入不仅让课堂有很好的气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

四、趣味情境营造轻松氛围

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一节课开头的导入若不能做到环环相扣,又怎能求得学生课堂投入?导语设计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好求知欲, 渲染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这种情绪将鼓舞学生主动快乐学习,是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在课前要努力寻找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教材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链接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文本,探究文本对话的疑惑点。

学校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篇5

1、指导思想

按照“二期课改”的精神,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从教学的五环节入手,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树立教服务于学的观点,重在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教师主导下,充满自信地学习。

2、工作目标

整体优化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考试五大教学基本环节,进一步完善《冠龙高级中学教学管理条例》;重点优化各学科课堂教学,经过三年努力,初步建立具有“自强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3、阶段性措施

(1)第一阶段:2008.2——2009.1

A.设计并启动由分管校长领导,教学部负责,教研组共同参与的《“自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本重在搭建“自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概念定义、内涵诠释、理论依据、教学理念、教学原则、预设模式、教学策略等。

B.启动以“解读课程标准,全面把握教学目标,研究适合校情的教学策略”为主要内容的新教材导读学习项目,要求教师人人学习新课程标准,人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全面理解《两纲》教育精神的内涵,各教研组制定贯彻“两纲”的行动计划,形成学校教学渗透“两纲”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结合点,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

C.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坚持“起点低一点,步子小一点,互动多一点,反馈勤一点”的教学策略,夯实基础,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倡导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导师般的厚爱、慈母般的母爱、朋友般的挚爱,营造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使用恰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渗透科学的学科学法指导,注重过程,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开展课例研究。

D.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以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可实行分层选择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批改作业,及时诊断教、学问题,及时改善教学行为,及时矫正学习问题;注重作业的激励功能,倡导要点指导、评语赞扬等批改方式;倡导作业面批,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个别学习辅导。学校要定期检查作业及其批改情况,发现、总结教师的典型经验,并及时发扬光大。

E.测验、考试要按照课程标准、兼顾学生实际,坚持采用双向细目表,严格把握命题要求,提高命题能力,并要加强学校各级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

(2)第二阶段:2009.2——2010.1

A.完成《“自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中期报告,并拟定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的指导实施方案,重点推进“自强教育”进课堂。每学期要举办能够体现“自强”课堂教学特色的研讨课,并写成个案分析报告。

B.开展全校性“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讨、交流活动,重点引导教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个维度达成教学目标,重点落实教研组贯彻“两纲”行动计划的要求。

C.专题学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本理论、类型形态、互动模式和实施策略,总结提炼出切合“冠龙”实际的各学科师生有效互动的方式和技巧。

D.重点研究对“学困生”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问题。作业布置要切合学生实际,设定在“最近发展区”;作业批改要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赞扬性评价;学习辅导要加大对“学困生”的面批辅导,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作业产生一种“我也行”“我也能做对”的情感体验,进而乐于通过努力去获取成功。

(3)第三阶段:2010.2——2011.1

A.完成《“自强”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报告。各学科形成一批体现“自强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案,并有2-3篇教学示范案例。

B.完成《冠龙高级中学教学管理条例》的修订,重点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入手,切实改进教学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C.完善“师生互动”的策略研究,完善帮助“学困生”获取成功的策略研究,开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的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指导性文本。

冠龙高中教学部

活跃小学音乐课堂的措施感悟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形象化;故事启发;情感体验

作为艺术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想象力,但是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常常聚焦于学生如何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乐理知识,这就使得我们的音乐课越来越逼仄,让本应该活泼的课堂氛围沉闷下来。这种情况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寻找以生为本,打造活跃高效的音乐课堂呢?

一、乐理知识形象化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初期,多以形象化思维为主,这就是他们对枯燥的乐理知识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沉闷的根源。鉴于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转换成学生容易认知的形象刺激。

就拿低年级最基础的唱听单音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童话式角色来引导孩子们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森林里老虎大王组织小动物玩带队喊口号游戏,规定七名小动物来领喊特色口号:小马(do)、知了(re)、小猫(mi)、小狗(fa)、小猪(sol)、松鼠(la)、小蛇(si)。下面我们来听他们是如何领呼的:(用琴演奏)mi—do—或re—sol—la—。

听完接着问:“孩子们,能听出刚才是哪个小动物的领呼吗?”这样的引导,学生都很好奇,吸收和掌握乐理知识的速率比平时高了很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音乐背景故事化

了解音乐背景是深入掌握音乐情感的基础,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根据这一认知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给他们讲述歌曲创作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才能有效牵引学生引起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卖报歌》时,我们就可以把歌曲的创作背景:聂耳如何认识报童“小毛头”以及小毛头如何在艰难的生活中与命运抗争的……这样的故事会吸引他们托腮倾听,让他们再想象报童无依无靠、忍饥挨饿还要在凄风苦雨中奔跑叫卖的情景。这样一来,让学生通过情感体验获取了音乐情感,还起到积极的德育作用,取得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

总之,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我们要把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己任。贯彻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根据教学实情通过形象引导和故事启发等措施来开放课堂,保证音乐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浅谈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措施 篇7

一、师爱的建立, 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每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想成为老师心中的好孩子, 是每位学生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求。学生喜欢哪个学科的老师, 那么他这个学科的成绩也就相应较好, 在课堂上他会以积极上进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以朋友的心态和学生交流, 使全体学生得到老师真诚的话语、相信的目光和和蔼可亲的微笑, 用真诚的关爱赢得每位学生的信心, 解除学生对老师的陌生和戒心, 达到靠近和信任老师, 使师生建立起一种友谊, 再转向对学生的教育, 从而让这种友谊扭转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创造出宽松和谐、平等互助的教学气氛。

二、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自新课改以来, 语文教材编排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材之中融入许多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与同学们共同学习知识, 例如“我会读”“我会说”“我会摆”等栏目都有与学生共进步的学习伙伴, 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平常的教学设计中,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更有趣的学习环境, 把“讲故事”和“找伙伴”等学生喜欢的游戏引导进教学课堂之中, 激励学生多说、多练, 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就会自始至终地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 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激励评价, 树立自信

在新学期, 初接触新班, 笔者发现有些思想内向的学生总不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课间也是独来独往, 疏远了集体, 更怕见到老师。究其原因, 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自信心, 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 在众人面前少言寡语, 更不敢亲自尝试去做某事, 自己的内心一直处于禁闭状态, 内心极为痛苦。激励评价是学生树立自信风帆的灵丹妙药。老师的每一句表扬、每一种鼓励的眼神, 对学生都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尤其是对差生更应创设环境, 使他们有机会更好地表现自我, 在“表扬—进取—成功—自信—拼搏—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循环过程, 不断萌生出上进的心理, 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风帆。

四、自身做起, 率先垂范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是同学们眼中崇拜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具有示范作用。一位从自身做起, 率先垂范的教师, 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楷模, 又会引起学生由衷的崇敬之情。对学生们的表扬和批评都可以唤起相应的情感体验, 激励学生奋进的热情, 更体现师生和谐融洽的关系。学生各个方面的形成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持之以恒的态度和毅力, 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法, 来感化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语文教材中, 有很多内容都需要积累背诵, 如果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把应积累的内容事先背下来, 给学生做个表率作用就可以从情感和崇拜的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打破“学生学, 教师教”的陈旧教学观念, 形成“师生同学共进步”的良好氛围。

五、尊重信任, 平等共进

人生在世都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这点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就应是位公正的法官, 对待每位学生都应平等, 正像一位无私充满爱心的园丁, 把爱的阳光雨露洒入每个学生的心田。尊重学生的关键应在于面向所有的“中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应调整好课堂的视线, 让后进生得到老师的关注, 分享温暖和雨露, 向老师敞开心扉, 实现心灵互动, 平等共进让校园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人非完人, 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 对待学生的不足要用“缩小镜”去看待, 而对于学生的优点, 我们则用“放大镜”, 使学生更好地看到自己的优点, 激发他们上进的信念, 允许学生反复出现错误, 因为他们还是天真无知的孩子。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是爱的天使, 脱离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您若变成学生, 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变成朋友, 学校变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乐园。”

初中体育课堂安全隐患及应对措施 篇8

1.重视不到位

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往往将安全问题挂在口头, 然而在实际行动中却鲜有落实;上级部门在政策上制定了一系列安全制度以及安全防护制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一次次地提醒体育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问题, 甚至有很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而取消了学生的体育课。然而这样的种种措施都是表面文章, 并不能真正落实到体育教学过程中,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可能遵守一条条规则。此外, 学生不按照老师的讲解来完成学习任务, 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随意操作等, 也增加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教学过程中的疏忽和不足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学生在操作器材过程中操作方法不当。例如, 在体操锻炼过程中, 教师对动作的力度和动作都有严格的要求,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动作的顺序和力度都不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保护和防护措施不到位, 也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有很多项目是比赛制的, 对抗性比较强,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很容易发生碰撞甚至出现有的学生会摔倒等。例如篮球活动和足球活动过程中就会发生这类现象。场地建设的不合理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使用体育器材的过程中要注意按时检查修理器械, 教师对学生的身体也要及时观察, 了解其实际身体状况。其实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个体疏忽而造成的。

二、初中体育教学安全事故的防护措施

1.高度重视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培养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还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其中可以通过思想教育课程和培训课程来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体育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体育动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在具体的操作中也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举一动, 要保证学生的动作不会对自身和身边人造成伤害。学生安全意识提升的前提是教师安全意识的树立, 在体育活动课前教师要及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前准备工作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准备, 要避免拉伤和扭伤教学事故的发生。对一些危险性的作用也要反复核实, 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同时教师还要教授学生进行自我保护, 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姿势和动作。

2.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

教师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身体安全检查, 身体检查的重点要放在大部分身体器官上;这样的身体检查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必须知晓, 以便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体质的学生安排不同的训炼强度。在教学开始前及活动过程中都要做好准备工作。例如, 在进行足球体育教学时, 首先要检查场地配置, 如果发现场地不平以及其他问题时, 要通过协调及时解决, 还要让学生准备安全防护衣物, 学生要准备运动服及运动鞋等, 还要警示同学们不能携带危险器具, 例如小刀钥匙尖锐器械等。体育活动过程中安排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中为了保证每个学生的安全, 可以进行分组教学,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要保持合理的间隔时间和间隔距离, 要避免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器械之间的碰撞, 关键在于要合理调节教学的速度和进度。安全事故是不可避免的, 只能将伤害降到最小。体育教师以及学生都要掌握常用的安全常识, 要懂得一些急救常识, 为后续的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

综上所述, 初中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学校教师, 还是家长及学生个体, 都要提升自我的安全意识。在教学工作中,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要将孩子们的健康问题放在第一位, 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江东鹏.试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及其应对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6) :95.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篇9

一、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使物理课堂教学气氛和谐和轻松, 可以保证学生具有极高的积极性, 思维开阔了, 创新能力便形成了.同时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环境还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形成, 使学生形成创造力, 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创设的民主学习环境,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够愉悦地学习.和学生多做交流, 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需求和建议, 并选择有用的进行采纳, 改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 不断地进行具有建设性教学策略的调整.

二、合理确定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中, 促进物理知识的意义建构, 形成物理学习的能力, 也就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在解决物理现象中,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新的图式和同化.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会话概念, 就是指课堂教学中的交流和沟通, 这种交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师生之间, 一种是生生之间, 这种交流是建立在民主和尊重基础上的,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是学习的客体, 主客体之间的交流对于高效物理课堂的构建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变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教师要完成教学的预设, 形成完美的生成, 因此需要师生进行不断地沟通和交流, 以便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随时反馈学生学习的进度情况,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使课堂教学按照教学目标的指引, 沿着教师预设的教学轨迹发展, 最终实现教材的教学目标.新课改强调的教学互动、师生交流都是自主与互动教学模式的体现.当然具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也应该按照教学的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学情和教材内容确定灵活的教学模式.

三、编写预习的学案

课前的预习是一种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 学案预习法, 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有效预习方法.教师在课前布置学案内容, 学生按着学案所列问题提纲进行自主预习, 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则实现自学, 把未知和未解决的问题带到课堂中来, 通过和学生的合作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 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烙印在脑海中成为图式.学案的编写和发放, 要形成一定的机制, 做到有发放、有检查、有批阅、有讨论、有结果.这样形成固定的习惯后,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促进作用, 也有提高作用.

四、问题设计的有效性

教学活动是在学生质疑出问题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后, 通过讨论和总结解决了问题, 形成了新的概念.在此过程中, 主要内容就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就是有思考意义的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初中物理课的学习内容, 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 而且问题在一定的情境出现, 也是新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这样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的学习和问题提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而且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锻炼和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还是学习物理的引子, 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中, 能力得到提高, 知识得到积累, 思维得到发散, 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构建初中物理的高效课堂, 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 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 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更需要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创设教学所需的环境和氛围.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这是每一名物理教师所应认真对待的永久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传洋.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协论坛 (下半月) , 2011 (3) .

[2]杨青.对“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4) .

[3]田军恒.试论探究式教学法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13) .

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干预措施 篇10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困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困生是指他们的智能正常,但在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有着非常明显的困难, 针对教师对于语文课堂上制定的基础要求也不能够达标,无法顺利完成语文课堂中基本任务的一部分小学生。 长此以往,这部分小学生就会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上,出现消极怠慢的情绪,作业也开始变得马虎,有的甚至开始不完成作业,也不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学习活动,经常自己一个人在语文课堂上发呆走神,致使语文成绩一直偏低。与其他同龄人的小学生相比较,在语文内容的说、读、写等方面学习起来都比较吃力,因此在他们的心理上,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出现了阴影。所以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困生干预措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学困生,原因是跟不上教师讲课的速度, 被周围小学生鄙视,学困生自身产生了自卑心理,语文课堂中的纪律性较差等等。所以为了提高学困生的语文成绩,应当对他们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

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当对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对待,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学困生往往会出自卑的心理,如果周围的小学生也对他们有鄙视厌恶的情绪,就会大大伤害到学困生的自尊心。因此,教师不可以忽视这些学困生,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给予他们就像爸爸妈妈那样的爱护,在学困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多帮助他们。例如,如果他们回答的问题出现了错误,应当在指出的过程中,多说一些鼓励的话语;当他们写作文无从下笔的时候,多给他们一些提示。教师在教授语文课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 《三只白鹤》 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小学生先预读一遍课本,画出他们不认识的生字,然后告诉教师,教师教他们认识完生字之后,如果学困生有认真和教师一起阅读文章,这时就会回答出一些简单问题,但是对于较难问题,却没有及时的找到正确答案,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给学困生一些鼓励,给他一点提示,找出正确答案。 教师这时可以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就可以让学困生通过积极的寻找,在回答出问题的正确答案之后,让学困生体会到回答出问题之后的喜悦心情,缩短教师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困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2、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的方法,培养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只有学困生对语文有了兴趣,才能认真地学习语文,然后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而有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进行教学的内容也没有创新,思想上比较落后,这样就不能激发学困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进而无法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例如,对于语文课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 《纸船与风筝》 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教大家怎样叠纸船,再拿来一个真的风筝,教小学生在纸上画一个简单的风筝,用来当做风筝的小道具,然后教师让小学生按座位分组,一个小学生扮演小熊,一个小学生扮演小松鼠, 让他们分别戴上小熊和小松鼠的装饰在头上,然后自己动手叠一个纸船, 画一个风筝,模仿文章内容中的情景,让小学生进行对话,然后给大家在讲台上进行表演,这样不仅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欢乐,同时也可以提高学困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参与到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让学困生继续保持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需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还应当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高效课堂;问题情境;现代教育技术;实践

英语学科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习环境压抑、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这导致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距离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更是十分遥远。所以,提升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是众多初中英语教师目前应该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谈几点个人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

问题情境,即教师依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现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这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和学习效果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实现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基础。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创设一种问题情境,从而点燃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并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比如,在学习Lets play sports这一单元时,一上课,我就向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Do you like sports?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Can you play volleyball?Do you like volleyball?Are you good at playing tennis?Do you enjoy playing tennis?然后让学生用英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提出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思考意识,点燃了学生学习思维的火花,也便于我们顺利引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为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了基础。

二、有效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

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有效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工具的局限性,使英语教学内容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在当今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有效引进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对英语内容充满学习兴趣,并尽快进行吸收和消化,进而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效保障。

比如,在学习Films这一单元时,我对学生说道:“Do you like to watch movie?Do you know what types of films?Which type do you like best?Can you tell me some famous movie names?”待学生进行简短讨论后,我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介绍中国及外国电影的视频资料,如中国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手机》《甲方乙方》《捉妖记》,好莱坞电影Forrest Gump,Roman Holiday,One day,Inception等等,由于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题材,再加上眼前优美生动的画面和动听悦耳的声音,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了,都十分认真地盯着投影屏幕,且都兴奋地与周边同学讨论着,这样,我在进行接下来的教学任务时,学生也会更好地配合,变得乐于、主动去学,为本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设计实践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英语基础知识之后,我们还应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即给学生提供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去真真切切地感受英语的学习价值与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将英语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技能,进而实现英语教学的高效化,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比如,在学习My day这一单元时,学完之后,我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实践活动,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本单元所学句型,表达自己一天的活动和时间安排,并设计成海报的形式,课堂上向大家展示。也可以在校园中,对其他同学进行采访,采访时要使用When do you...的问句,从而对其他同学一天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了解。这样,我就给了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多姿多彩,也提高了对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对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需要为此付出长期且艰辛的努力与探索,使初中英语课堂在我们的正确引导下,获得高效率、高质量、高收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谢菊玲.新课程英语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霍瑾予.浅论初中英语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J].校外英语:教研版,2012.

课堂措施 篇12

案例一:在体育课开始前, 我一般都要求学生在1分钟内站好队, 可是今天学生因为上一堂课的教师拖堂, 结果几分钟过后仍然没有到齐。看到这种情况, 我忍无可忍地把学生们训斥了一顿, 但是学生们也很冤枉, 上课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 本来设计好的课就这样给打乱了, 自己的情绪也影响了学生的情绪, 整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不高, 好多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开了小差, 甚至还有两名学生打起架来, 一节课只好草草结束, 以失败告终。 (宁夏田龙老师提供) 。

分析:有时候, 教师上课拖堂是有原因的。如, 在课堂上, 常常有违纪的学生, 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 教师对违纪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教育, 因此就会引起拖堂的现象, 这也就给下一堂课带来了麻烦。一般地讲, 学生对教师拖堂是带有抵触情绪的。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一个成功的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持久热情, 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对学生的迟到表示理解并积极引导, 提出应有的课堂常规和行为习惯。反之, 如果教师听之任之, 抑或是不断地批评这个或者那个学生, 这样的结局不仅不能解决问题, 还会让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很多工作负担。此外, 有一些不和谐的课堂行为习惯需要协调, 需要一种实实在在的汇报, 对此, 作为学校管理层也可以为之“解铃”。

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管理制度, 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日常情况, 即使课堂中发生了不和谐的行为, 也可有效控制和协调。

二、巧用教学器材

案例二:利用四次哨声调控完成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部分。听到第一次哨声, 全班学生从各个方向在10秒钟之内跑到集合的位置并站好;听到第二次哨声, 各小组组长分别带领本组的组员围绕不同的方向跑, 可以跑S形、篮球场、三角形等, 且组长领跑的方向一定不能相同, 但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中跑;听到第三次哨声, 体育骨干分别带领队员在不同的方向迅速认真组织做好徒手操;听到第四次哨声, 各小组从各个方向在10秒钟之内回到指定的位置集合好 (贵州省何孝锋老师提供) 。

分析:教师通过四次“哨声”引导学生做规定“动作”, 提高了体育骨干协助教师完成课堂常规的能力, 让学生们形成了一种稳定而有效的自我调控, 为养成学生体育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四次“哨声”与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完美结合, 成为了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行为习惯的一种“无声工具”, 学生在教师的哨声中有效地完成了对准备活动的掌握和理解, 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体育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将教学器材合理运用到课堂中, 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并规范行为的有效方式。

三、引导各种感官

案例三:刚进入一年级的小朋友, 很难集中注意力来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对此, 我都会耐心地进行引导, 在设计课时进行精讲, 并且要求学生听讲时要把小嘴巴“闭好”、大眼睛“亮起来”、小耳朵“竖起来”、聪明的脑袋“转起来”、小手小脚“要放好”。当有个别学生出现不遵守规定时, 我会及时提醒;且每次在讲解和示范动作时都会进行强调, 经过一段时间, 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浙江王兴发老师提供)

分析: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引导学生与教师配合上好课十分重要。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低年级学生由于自控能力较差, 用一些警示的语言、形象的动作规范学生们的听课行为, 可为课堂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同时也强化了学生们充分利用感官的习惯。

四、强化练习意识

案例四:往返类游戏是小场地和器材不足学校的体育教师经常开展的教学内容, 但经常有学生在做往返跑 (跳) 游戏时, 会犯规而不按规则完成比赛。对此, 教师根据出现的问题, 规定第一小组要用左脚踩线, 第二小组要用右手摸线, 第三小组要用右脚, 第四小组要用左手。以此类推, 简单的一个规则上的小改变, 有效改善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比赛的趣味性, 这对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具有较好的效果。 (宁夏高志军老师提供)

上一篇:农机作业下一篇:人生观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