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措施质量

2024-06-07

方法措施质量(共12篇)

方法措施质量 篇1

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是一个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并不单纯是指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还应该突出对人的塑造,尤其是教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健全的人格。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职业建设

教师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师德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必须要求教师率先垂范,用自己良好言行和人格魅力去感染、熏陶、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健康成长。教师要切实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良好形象,永远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争取在教学上是一把好手,在师德上是一座丰碑,努力赢得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认可。

二、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农村地处偏远,加之长期较为随意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养成很多无意识行为习惯。做什么事没有目的性,而且没有多少规矩可言。这样的习惯让他们的学习、纪律、卫生、公共道德等方面都存在着缺陷。抓习惯培养,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地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事做,做有意义的事。我们通过每周的升国旗仪式、主题班会以及校园广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行为规范。我们还制定严格细致的量化标准,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努力提高学生的自理、自立、自制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

1.学习培训。学校要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带”形式。

2.走出去、请进来。学校要安排每个人每学期都有外出培训的机会,通过理论学习、外出参观、教研等方法提高教师的各种能力。

3.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每人都要有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教学研究课题,以此开展课题研究、评教评学、观摩展示、优质课竞赛、实验课等活动,为教师素质提高创设环境,促教师专业成长。

4.全面开展“互听互评活动”。实行“听一节课,学一个优点”,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互相进行评课活动,而学校的领导要进入教师的课堂中,将每个科目的教学动态了解清楚,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要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沟通,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5.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评优”的活动,让所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6.严格管理。要建立健全跟教学管理相关的制度,而检查工作由学校相关的领导来负责。针对教学总结与计划、集体备课、教案书写、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课堂的组织管理、课后辅导、作业的数量与质量、命题能力、试卷分析和讲评、后进生的补习提高、教研活动、继续教育学习、教育科研、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都要具备对应的规章制度,采取不定期抽查及定期检查的方式,给予真实的评价。

7.期末考察则依靠考试成绩、领导评价以及学生评价这几个评价来综合,从而得出教师的个人评价,将其归纳进教师的个人年度评价。

8.工作中,教师要做到:建立良好的形象,取得良好的成绩,拥有一项特长,取得良好的教改效果。

四、强化课堂进程的管理

(一)课堂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做好的几个阶段

1.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方法以及教材的选取。

2.知识的导入,在新知识点的教学中导入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其是新知识的开始,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的开端。

3.研究主体,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其关键在于研究而不是简单的讲授。

4.加强知识的巩固,巩固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知识的掌握。

5.扩展总结,处于这个阶段不但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总计,还需要对学习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

(二)要重视教学的反馈

1.要构建学生教学信息的队伍,准确掌握学与教的相关动态。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3.采用教务处、教研组及年级组等各个不同层次的组织来安排学生与教师的各种会议。

4.组织听课制度。建立听课相关的制度,按照制度来规定每个教师及领导每周要听课的次数,在听课以后填写相关的表格。

5.开展对考试科目采取书面质量分析的方式。不同的科目在考试结束之后,对应教师要仔细填写“教学质量分析表”,其中要包括考试的情况,学生成绩曲线以及今后的改进方针等。

6.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模式来了解教学计划的辅导与执行情况。

7.学校领导要实施教学质量研究与相关资料反馈工作,定期开展质量研究会议。应用多种反馈方式实施跟踪检查,以此来提升教学品质的管理能力。

五、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形成良好育人氛围

制度是强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学校注重制度的构建,应用制度管理教师,做到制度管理与情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奖罚分明,一视同仁,让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所有师生都做到严格遵守制度。最重要的是求真务实抓落实,把制度落到实处,做到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使学校常规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果,收到实效。

六、细化后勤保障管理制度

要提升教学品质,需要在学校安保工作财务管理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制定对应的方针,要使学校处在一个安全且安静的环境中,保证学生与教师的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财产安全。与此同时,要强化财务人员与后勤人员的业务与政治学习,要把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掘出来。

通过以上方法措施,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有很大的提高。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工作来提升教学品质,还有很多的措施与方针,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因此,在工作中,我们要创造性地落实工作,才可以在教学改革的潮流中获得长久的发展,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品质及办学能力。

方法措施质量 篇2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为提高我校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及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第一,认真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教学内容(或课题)、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课时分配、授课时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教学后记等。第二,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学后记重点写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要求教师每单元不少于1 篇教学后记。提倡上课前编写导学案。第三、提前一周备课,严禁电子版备课。

2、认真上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第一,教师上课前作好充分准备,带齐教案等所需物品,预备铃响及时到达教室门口,准时上课。第二,关心爱护学生,充分调动生学习的兴趣。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有效开展小组

互助学习活动,灵活运用教法。第四,上课时间,不会客,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做与本节课无关的事。

3、精心布置和认真批改作业。

第一,课堂作业必须当堂完成。第二,批改作业要及时、认真、细致、不漏批错批。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作文必须在下次习作前批改结束,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字迹要工整。第三,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讲评和纠正。对好的作业要予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第四,严防学生抄写作业。

4、认真进行考核。

单元测试由各年级按单元进度进行,期中阶段,学校统一进行期中考试,并作出期中质量分析。期末阶段,按上级要求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成绩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实绩依据。各类考试都要求教师认真评卷,及时发回,认真进行讲评,并做好质量分析和查缺补漏工作。要认真督促学生订正试卷,认真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二、加强过程管理,向过程要质量

为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确保我校教学质量奋斗目标的全面完成,必须制定并严格执行以下教学过程管理制度:

1、坚持听课制度。到班随堂听课,是发现自身问题,促进教改,方便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行政和教导处要随时到班听课,相互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每位教师每学年须听课15节以上,主管领导按区教委要求执行。

2、坚持教学巡导制度。学校行政领导人员定期不定期对所有年级教学工作进行巡视和督导,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运行。

3、坚持教学月检查制度(1)每学月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 业批改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2)每次检查要有相互交流,点评到位,相互提高。(3)教导处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导处将经常性组织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如评上课、评备课、评作业批改……评出等级并在绩效考核中兑现。

4、坚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导处认真做好期中、期末考试安排,并及时召开教学质量分析会,找问题,添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视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要立足岗位练兵,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学习内容可以是教育教学理念、课题研究交流、基本功培训等,增强教师的学习意识,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

(2)、建立健全“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研制度。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竞赛评比和观摩活动,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进修不仅在制度上给

予保障,在经费上还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邀请外校名师、专家来本校指导。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学校关注新教师的成长,为新教师成长提供平台。

(3)建立教师读写制度。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所有教师每期都必须阅读一份有关的教育教学报纸、杂志,并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摘录,以便于在集中学习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并进行反思讨论。鼓励教师在教育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

四、重视家校合作,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密切了家长和学校的联系。指导家长正确认识、教育自己的子女,理解、支持、配合学校工作,号召家长每日检查孩子的作业,帮助孩子弄懂学习内容,耐心做孩子思想工作,提高孩子学习成绩。

陈家小学教务处

CTP质量的检查方法和控制措施 篇3

检查CTP需要将C、M、Y、K四色版同时展开,对彩色签字样进行分色检查;对于黑白签字样,将CTP四色版作为整体检查。整个版面的图形、文字、书眉、页码等所有信息必须与签字样完全符合,同时检查版面是否有乱码。乱码产生是由于造字没有转成曲线,或是图文中某字体在发排字库里没有对应的字体(Post Script),因此对客户带来的电子文件,一定要了解是否有造字等特殊字体,在发排之前检查RIP文件,处理掉产生乱码的隐患。

另外,要检查折标、作业号、色标及台号说明是否在相应的位置,图文是否变形、交错,版面是否有脏污和凸凹痕迹。

尺寸

依照客户提供的成品尺寸和订法,对CTP进行尺寸检测,包括夹刀尺寸和出血。对于骑订和锁线胶订,不需要考虑装订尺寸;对于胶订,胶订尺寸一般在1~3mm,根据客户的成品尺寸和提供纸张大小确定。同时测量拼版后的整体尺寸,判定是否在所提供的纸张幅面之内。根据印刷机机型不同,确定叼口尺寸是否合适。同时检查版心位置,成品是否有易被裁掉的图文,只要距成品线大于3mm可视为安全。总之,尺寸的检测非常重要,尺寸就是版面规矩,任何一个尺寸检测都不能忽视,否则会给装订工序带来麻烦甚至损失。

拼版

CTP版面大小通常为对开以上,而实际成品尺寸有32开、16开、12开、8开等,所以在印刷前需要拼成大版,常见的是对开版。根据客户要求的成品尺寸和装订方式及纸张的大小,选择印刷机机型,确定拼版方式。首先做折台,有两折、三折、四折等。对于较大克数的纸张,不能三折或四折,需要两台合在一起,装订时先断开再折。对于不能构成整印张的零散版面,往往需要组版。有的正反面组合在一起即一版翻,使用一套版在正反面印刷,结果节省一套印版。特别对于那些幅面尺寸相同而印数不同的作业,合理拼版更重要。某些客户为了广告的需要,在不同的发行区域设计不同的四封版面,印数相近的直接拼在同一个版面上;如果印数不同,印数多的需要连二或连三,尽可能拼在同一个对开版面。

拼版时还要同时考虑成品尺寸、纸张尺寸和叼口尺寸。比如成品尺寸是210mm×230mm,用纸幅面为1230mm×880mm,不能采用通常的对开纸印刷,否则造成巨大的浪费。为了更有效利用纸张,需要大小开裁纸,720mm×875mm和490mm×875mm两种,拼版分大小台,大台4×3=12页,小台4×2=8页。不论怎样拼版,图文的正反面一定要套合在一起,这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颜色

颜色的调节和控制主要在扫描和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中进行。共4个颜色通道,即青(Cyan)、品(Magenta)、黄(yellow)印刷三原色,加上黑色(Black)。由于等量的印刷三原色只能产生棕色,在黑色的饱和度上有所不足,为了避免这一点,扫描仪会将CMY各移去一部分,在另一方面加入一定程度的黑。采用底色消除法UCR(Under Colour Removal)或灰色置换法GCR(Gray Colour Replacement),UCR是中暗调替代转换方式,GCR是广泛替代转换方式。用黑色替代青、品、黄所产生的部分灰色,不仅使图像阶调丰富和鲜艳,而且节省大量油墨,印刷过程易于控制。

色彩管理主要由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阶调层次工具Levels和Curves完成。色彩如何准确再现要看是否达到灰色平衡,上图是不同区域的灰色数值(供参考)。

判定层次阶调是否合乎要求的依据:对于黑白印刷,K版只要有85%,印刷效果就有足够的灰度;对于彩色印刷,若亮调3%网点清晰而不丢失,暗调95%网点不糊版,网点无明显扩大的,说明层次阶调合乎要求。

在CTP的成品规格以外加上色梯尺、色标、信号条,色梯尺有利于检测印刷后出现的偏色。色标、信号条有利于检测各色油墨的颜色和印刷不良品。

网点

网点的检测指印版的分辨率和全阶调的网点再现。数字印版测控条是一种专门用于检测印版输出质量的有效手段,使用该测控条可以检测印版的分辨率、亮部到暗部网点的再现。印版分辨率是图像细微层次再现能力的标杆。当曝光、显影不足时,网点易表现为偏大,反之则偏小。实际工作中应提前对印版进行分辨率测试,借助测控条中的阴阳线标进行测试,以确定能够再现的最小网点直径。

在印版四周等间隔放置一系列实地条、网点梯尺,可以检测印版四周边缘的密度均匀性,密度变化可以反映印版曝光和显影的均匀状况。借助网点梯尺可以检测印版不同位置的网点再现状况,使用密度计测量梯尺网点面积率,比较不同印版的网点值,如果印版网点值变化很小或没变化则说明系统状况好,如果发现印版网点值变化较大,则说明系统运行有问题,应检查激光光源和显影液,如有必要需更换光源或显影液。

数字化控制方法是CTP系统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质量检测手段,借助数字制版控制条可以对CTP印版的成像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方法措施质量 篇4

关键词:工业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方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一座座新兴城市、厂矿、企业将突兀而起, 随之而来的工业管道安装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多。工业管道安装工程质量控制要求较高, 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环环相扣, 一个环节稍有疏忽, 导致的质量问题, 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管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必须严格把好施工质量关。本人从事多年工业管道施工, 对工业管道安装做了一些归纳, 并提出一些解决工业管道安装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具体措施, 谨供大家参考。

1 管道布置一般要求

管道布置和安装的质量, 直接影响装置的生产率、产品质量、工艺操作、安装生产以及管道本身的美观和使用寿命。所以在管道安装工作中, 应特别重视管道的合理布置和安装要求。

1) 布置管道时, 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并统筹规划所有管道, 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2) 管底 (管架梁底) 距车行通道面的高度一般不小于4.5m;距人行通道路面的高度不能小于2.2m;距铁道路轨面的高度内燃车不能小于6m;电气机车铁路净距不小于6.2m。与电线、电缆之间也应保持设计或规定距离。管廊下没有布置泵和其它设备时, 管廊下层管子管底标高一般不应低于4m;管廊上下两层管道标高差一般采用1m、1.2m、或1.4m.沿建筑物敷设的管道应考虑不挡门、窗。埋地管道的敷设深度应在冰冻层以下;

3) 管道布置不能妨碍设备、阀门附件以及吊车、行车的操作和检修;塔和容器附近的管道不能从人孔、手孔或其他开孔的正前方通过, 以免影响人孔、手孔以及其他开孔的使用;尽量避免从电动机、配电盘、仪表盘的上面通过;

4) 管道间距符合一定要求;

5) 应尽量避免产生“气袋”、“口袋”、“盲肠”的布置。

2 管道排列及连接

管路排列是否正确, 直接影响到安装、操作、检修以及生产安全等。因此, 将管路正确排列放置, 是管路安装的重要环节, 要遵循水平横管排列、垂直立管排列、管路相遇避让等施工原则。一般情况下, 管道的连接处应考虑设置在易于检查、维修和不影响管道正常运行的位置。

管道安装时, 不允许将液体管路架设在电气设备的上方, 以免管道渗漏或结露时, 影响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管路安装时, 应保持横平、竖直, 且符合设计要求, 其安装允许偏差如下表:

3 管道安装工程的施工程序

管道施工前应检查现场条件是否满足要求、材质检验是否达标等, 然后按照管道安装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进行安装。管道安装工程的一般施工程序为:

4 管道安装技术要求

4.1 热力管道安装要求

1) 地沟敷设和架空敷设是热力管道最常见的安装方式, 管道安装时一般需按照介质的流向设置坡度, 以便于放气或排水, 通常室内管道坡度为0.002, 室外为0.003, 并在管道最高点安装排气阀, 最低点安装排水阀;

2) 管道输送的是热水时, 如需竖直安装补偿器, 应在补偿器的最低点安装放水阀, 最高点安装放气阀;

3) 补偿器的两侧应安装固定支架, 固定支架之间安装导向支架, 支架的安装必须牢固;

4) 为了避免保温层被管道伸缩时破坏, 应在管道底部装上滑动托架, 可降滑动托架以电焊的形式焊接在管道上;

5) 导向支架的安装应考虑支架中心与托架中心一致, 不能使活动支架热胀后偏移, 靠近补偿器两侧的几个支架安装时应装偏心, 其偏心的长度应是应点距固定点的管道热伸量的一半.偏心的方向都应以补偿器的中心为其准。

4.2 乙炔管道的安装要求

乙炔管道的敷设方式有架空敷设和埋地敷设.架空敷设应敷设在非燃烧体材料的支架上, 也可敷设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丁戊类生产厂房的外墙面和屋顶上.禁止将乙炔管道与电线电缆敷设在同一支架上, 禁止乙炔管道架在煤气体管道上面.地下敷设应采用直接埋地方式, 埋地深度应根据地面荷载决定。

4.3 氧气管道安装要求

1) 在安装前要对氧气管道的管件等进行脱脂处理, 并在后续的安装过程中随时检查, 保证管件完全无油脂;

2) 合理确定氧气管道的坡度及敷设位置.氧气管道输送干燥氧气时, 可水平安装而不设坡度, 如送潮湿的氧气则应有不小于0.003的坡度, 并坡向凝结水收集器;

3) 室内安装的氧气管道位置要低于易爆管 (乙炔管) , 高于非易爆管.严禁把氧气管道与电缆安装在同一沟内;

4) 氧气管道安装中, 从水平干管引出分支管时, 一般应从干管的顶部或侧面开三通接出.管道除与设备、阀门连接采用法兰及螺纹连接外, 其他均采用焊接.在氧气管道适当的位置标明“氧气”“禁油”等字样。

4.4 高压管道安装要求

1) 由于高压管道的所处环境不同于一般管道, 长期受高压、高温的影响, 甚至受到受到输送物质的腐蚀, 因此, 高压管道自身要有耐高温、耐高压、抗腐蚀等性能;

2) 安装前要确定管子及相关所有配件的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 严格完成验收工作;

3)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支架的制作与安装.管道安装时, 应使用正式管架固定, 不宜使用临时支撑或铁丝绑扎.与管架接触的管子及附件, 应按设计规定或工作温度的要求, 安置木垫、软金属垫或橡胶石棉垫等, 并应预先在该处支架上涂漆防腐剂.管线穿过墙壁、楼板或屋面时, 应按设计要求在建筑物上留孔和安装套管支架等;

4) 管道安装前, 应试先将设备、阀门等找正固定.如果管段在安装前要求进行水压强度试验时, 对于同径、同压的管段、管件等可连通试压;对于预装成整体吊装的组合件, 可以单独试压.经水压试验后的管段必须进行清洗和吹洗;

5) 安装法兰时, 应按照高压螺纹法兰装配连接的要求进行.拧紧螺栓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应特别注意.高压管道的安装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固定焊口, 特别是在竖直管道上, 一般不应布置固定焊口;

6) 安装管道时, 不得用强拉、强推、强扭或修改密封垫的厚度等方法来补偿安装误差.管线安装如有间断, 应及时封闭敞开的管口.管线上的仪表取源部位的零部件应和管道同时安装, 不得遗漏。

4.5 公用管道的安装要求

1) 燃气管道的敷设主要是采用埋地敷设和架空敷设, 管道敷设应尽量避开交通干道和繁华街道, 尽量避免与铁路、河流交叉, 当沿市区街道敷设时, 宜与道路轴线平行, 一般不斜穿马路;

2) 排管是管子下沟前在地上焊接成管段的工作, 试压防腐后再下入沟槽;

3) 下管是管子下放到沟槽内的方法, 可根据管子的口径、种类、沟槽情况和施工机具装备情况来确定.下管方式有集中下管、分散下管和组合吊装。

5 管道系统的试验

5.1 液压试验

水压试验应用清洁水作为介质, 氧气管道试压的用水不应有油脂存在;在气温低于5℃时, 应采用特殊防冻措施或用50℃左右的热水进行试验.试压管道加压时, 应分阶段进行, 第一次可加压至试验压力的一半, 对管道进行一次检查, 然后再继续提高压力, 试验压力提高, 分段次数应随之增加.

5.2 气压试验

气压是在选用空气或惰性气体作为介质进行的试验.气压试验灵敏、迅速, 但不如水压安全.当遇有结构原因不适合作液压试验或液压试验确有困难的管道, 采用气压试验代替液压试验, 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 并经主管部门批准.其强度试验压力一般规定为:DN≤300mm, Ps≤1.6MPa;DN≥300mm, Ps<1.6MPa;高压管道不受此限制.试验时, 压力应逐级升高, 达到试验压力时立即停止升压.在焊缝、法兰、阀门等连接处涂刷肥皂水, 检查泄漏情况, 如发现有气泡的地方, 做上记号, 等待放压后进行修理, 缺陷消除后再升至试验压力, 继续进行试验, 在交工验收中, 对气压试验, 以接口不渗漏及平均泄漏率不超过规定的数值为合格。

5.3 真空试验

真空试验属于严密性试验, 即将管道用真空水泵抽成真空状态, 用真空表进行一定时间的观察, 计算出压力变化的状况, 其回升数值也以规定的允许值为标准.真空系统在压力试验合格后, 联运试运转前, 也应试以设计压力进行真空度试验, 时间为24h, 以增压率不大于5%为合格。

5.4 渗透试验

渗透试验是一种严密性试验, 常用煤油作为渗透剂, 适应于一般阀门、焊缝的检查.其方法:将阀门关闭, 检查阀座和阀芯的严密性或检查焊缝的严密性, 将阀门的一侧或焊缝容易检查的一面清理干净, 涂刷上白垩粉水溶液, 等待干燥后, 即可在阀门的另一侧或焊缝的另一面涂以煤油, 使表面得到足够的浸润, 利用其煤油渗透力强的特性, 对另一侧进行观察, 以不渗油为合格。

6 管道系统的防腐

防腐蚀工程所用的材料, 必须符合《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12) 的规定, 并具有出厂合格证或检验资料.当对原材料的质量有质疑时, 应进行复检, 且具备原材料的复检报告。防腐蚀衬里和防腐蚀涂料的施工, 必须按设计文件规定进行.当需变更设计、材料代用或采用新材料时, 必须征得设计部门同意.设备管材管件的加工制作, 必须符合施工图及设计文件的要求.在进行防腐工程施工前, 应全面检查验收.在防腐蚀工程施工中, 必须进行中间检查.防腐工程完成后, 应立即进行检查验收.为保证防腐工程施工安全或施工的方便, 对不可拆卸的密封设备必须设置人孔.人孔大小及数量应根据设备容积直径的大小确定.人孔数量不应小于2个.防腐工程结束后, 在吊装和运输设备、管子、管件时, 不得碰撞和损伤, 在使用前应妥善保管。

7 管道系统的绝热

通常, 凡设备及管道外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 需要设置保冷绝热层, 其绝热层厚度不得低于根据工艺、防结露和经济性要求所需要确定的计算厚度.凡设备及管道表面温度高于50℃时, 需要设置保温绝热层, 其绝热层厚度按相关规定计算求得.对于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的设备及管道, 如放空和排液管道, 处理或通过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料要求及时发现泄漏的阀门、法兰处, 则视情况不设绝热层或设置可拆卸绝热层。

8 结论

方法措施质量 篇5

新鲜实验学校 苏学海

一、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

1.立足课堂,及时积累。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地位及作用都是很特别的:它既是每个单元知识的“例子”,本身又包含着若干的语文知识。只不过这些知识是零散的,不一定附着在教材的语文知识体系上。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立足课堂,把这些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梳理,让学生在头脑中编码储存起来。这些知识包括课文中的常用字词、文化文学常识等等。积累的方法是:教学每一课时,指导学生将必须积累的知识从课文及课文的“预习提示”、“自读提示”、“注释”、“思考与练习”中挑出来,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之后,进行一次归纳整理。整理时还要特别注意列出易混淆的知识点。例如,有方言干扰的汉字读音,容易写错的形近字,容易混用的近义词,容易混淆的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等,这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是语文知识积累中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它是学生得到全面知识的“拦路虎”、“绊脚石”。我们在教学时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搬掉它,使教学走上光明大道,避免徒劳无功。总之,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但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教材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施积累就应该依纲据本,不能脱离教材。如《秋魂》中的警句,《最后一课》中对人物的细节描写,《看云识天气》中的精当的动词、精彩的比喻句、精美的写“云”句等。为抓好学生的语言积累,各种雅词、成语、名言警句都是我们的积累对象。这样,我们就应注意引导学生,把积累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要明白:积累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手段,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才是目的,写作才是目的。例如:课堂上仿写各种优美的句子,利用成语连词成段,学习名家名篇的写作方法。使积累与运用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拓展阅读,延伸积累。

大家都知道,要学好语文,光靠课内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了,自己掌握的时间相对多了,就要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引导工作。为了让学生有较为合理的知识结构,还得把知识向课外延伸,既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要与课内知识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这便是课文知识的延展和深化。在学习某篇课文时,尽可能找到原著或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展开朗读。

3.精选传授,查漏补缺。新课标强调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段话,很明确地阐述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课堂与课外的连接。诚然,学生对某一方法的掌握,要有必要的基本素养支持,而基本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能解决的,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淀。

学生在课外积累语文知识,一般上都受到时间和资料的限制,故必然有这或那的缺陷,即使是积累课内语文知识,由于受到理解归纳能力的制约,有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因此,有必要由老师亲自动手,精选一部分课内、外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以弥补学生在积累知识过程中的某些缺陷,而需要强调的是,老师精选的语文知识,一定得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学习课文的需要,所选知识是对课文有补充、扩展和深化的作用,学生掌握了这类知识,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针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学生缺什么就传授什么,尽量将学生的语文知识缺陷弥补过来。根据这个原则,我在教学中主要精选三种知识传授给学生:一是与课文有直接联系的知识。例如,有关课文中作者的楹联,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诗歌、典故等等。二是学生难于查找、不易选择的知识。例如,中国的名言警句、外国的著名作家的重要作品简介等等。三是容易混淆的的一些知识。例如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混淆的近义词、论证的方式与方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等。

4.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究其缘故是他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和丰赡的阅读积淀。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汩汩滔滔、纵横驰骋的雄辩演讲,旁征博引、张弛自如的幽默谈吐,需要的不仅是卓越的言语智慧,更得力于厚实的言语与生活的积累。在表达中,才有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转换与更新。

5.在生活体验中积累。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教学做合一”。这些都表明单有学校的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家庭的、社会的生活。语文学习亦然。中学生风华正茂,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把语文学习空间框定在课堂、教材这“一亩三分地”上,只能使朝气蓬勃的青春倍受压抑。因此大力解放语文学习空间,多方开发校外语文课程资源,是当务之急。语文老师要注意引进生活的活水,将学校语文与社会语文贯通,以增益他们的积累。诸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旅行、社区公益活动等等都是促进其生活积累的途径。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激发其积累兴趣。

7.要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积累方法与习惯非常重要,有了方法才能提高效率,有了习惯才能持之以恒。课堂教学不只限于阅读和写作教学,还可在阅读课、积累课给学生指明道路,提出具体的操作要求,从而在积累的路上留下画“眼”、描“手”、摹“声”的专题等。为避免走入死记硬背、支离破碎的误区,还应指导学生诵读、欣赏,当把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的语言时,学生就会从铿锵的音韵中品味诗文的意境,体会其感情,引发内心的积累和写作冲动。

在整个初中阶段,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圈点批注、作摘要、作卡片、作读书笔记等良好的习惯。由于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他们当中常有对老师的要求漫不经心、忽视、遗忘甚至放弃的现象,为使他们坚持下来,刚开始应带有强制性,做好定期检查,并对优秀的给予表扬,让学生有想头。另外,还应开展多项语文活动,如古典诗词背诵比赛、讲成语故事、朗诵等,使其在活动中有成就感,巩固所积累的内容。这样,就会在学生之间形成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在整个班上形成良好的积累氛围,语文素养也在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积累这一手段,在以上的环节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实现了课内走到课外,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表达这一目的,使学生顺利完成“我手写我心”的伟大工程。

二、变革作文批改模式,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

5.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三、注重朗读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讲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七年级学生因刚从小学上来,常会出现唱读、拖调、缺乏感情等现象。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示范,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如果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感受。教师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最佳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加强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发言、回答问题时声小语低,吐字不清,而这些学生往往读的能力较差。所以,若想“说”好,还得先“读”好。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会“说”的弱点,在教学中,我从读准字音入手,让他们读书时放声朗读,这样一遍一遍由浅入深,不断加强训练,学生读和说上口了,声音洪亮了,口齿也比原来清晰了。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平淡,语速过慢,比较罗嗦。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朗读这一环节进行训练,要求他们注意语气的恰当运用。如陈述句,语调要平缓;疑问句,语调一般较高;感叹句,语调一般较低等。从表达的内容来说,语音长而缓,一般用语庄重、严肃、悲伤场合;语音短而急,一般用于表达惊讶、兴奋、激动之情。在教学中,随时注意指导纠正,这样学生就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说话习惯。

四、亲其师、信其道

1.善待学生,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

人生气时经常会失去理智,会讲一些过激的事后会后悔的话。可是话一旦说出口就覆水难收,教师也是人,也会生气,而他对于学生所说的气话有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张社长主张“生气时不教育,教育时不生气”。他还介绍了一个看似好笑却很实用的方法:气得不行,要批评学生时,先把舌头在口腔里转10圈,估计转完,气也就差不多了。

2.评价时,优点大家讲,缺点自己找。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都好面子,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喜欢表扬鼓励,容易接受肯定性评价。所以,评价他们的时候,只有公正、全面、客观还不够,还要让很多“别人”讲出他们的优点,让他们特有面。而对于其缺点,让他们自己说出来,会良药“爽口”也利于病,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并改正。

3.把握好尺度

方法措施质量 篇6

关键词:农业科技;核心主题;生存与发展

农广校是以农、科、教相结合的公益性教育体系单位,具有以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办学模式的农业成人中专教育学校,拥有较丰富的培训教学资源平台,但目前农广校的中专面授辅导教育模式主要包括面授讲解、辅导答疑、自学、作业、实践实习、考试等环节。作为新疆西北偏远地区的农广校,其招收学员多为农牧民,尤其近年来招收的村干部学员、劳动预备制学员,大多为农村基层村干部及部分青年农牧民,其年龄结构差异大,知识层次不一,学习接受能力差异较大,因此围绕农广校中专教学管理,加强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升面授辅导教学质量效率等环节尤为重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育教学管理,落实促进有效的方法与途径,是当前农广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尽全力抓紧抓好。

1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验与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学生为中心,以加强教学管理为关键,营造一个良好的教风学风,“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做好质量”的氛围,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由此我们要树立把教学质量工作放在关系到农广校生死存亡的高度,常抓不懈,其次教学工作者也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市场竞争、效益意识、大胆实践,解决影响教学的主要问题,促进农广校教育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 强化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措施

2.1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授课效率

教无定法,好的教学方法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授课效率。从目前情况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灌输、填鸭、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阶段,教学效果较差。据此,我们必须加大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真正按照农广校的教学特点,用现代的启发式、案例式、情境模拟等方法嫁接我校的教学方法。今后每学年均要确定2-3名民、汉语教师作为教法改革的示范,并切实帮助这些教师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把先进的教学方法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之成为适合农广校教学要求的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带动全体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

2.2 改进教学手段,大力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改变传统的“粉笔加黑板” 的教学模式,大力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表现在教学手段上,就要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高质量的在课堂上反映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多媒体教学资料。一是要改变黑板上覆盖式,语言上流程化的状况,采用直观、现场、模拟等手段直接与实际要求相吻合,让学生在身临其境或情境模拟中掌握知识;二是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在不断充实完善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我校每学年均要确定3-5名教师作为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典型,并切实形成独具特色的教案和电子教案,以此来实现3年内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

2.3 改革实验实习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验实习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农广校学员所学专业课程许多是农牧业生产、管理、实用技术等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程,故此我们要把较多的注意力投向如何提高实验实训的质量上来。首先,要明确思路确定各专业的实验实习内容和课题,使其切实与生产实际和提高质量相结合;其次,要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设计制订各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规划,不断充实完善实验实训设施、场地和其他条件;三是努力使实验课题实训化,尽量减少纯验证理论性的实验,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作为确定实验项目的标准,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四是实训课题的设计要来源于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的需要,并切实有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使之更加适合培养目标的需要。

2.4 建立听课制度,促进课堂授课质量的提高

听课是发现教与学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立有效的听课制度是保证听课取得成效的关键。一是要明确各科教师的听课标准,就是听什么、怎样听并怎样及时反馈等;二是明确各科教师的听课次数,科学合理的确定教师每学期的听课节数;三是制定明确的巡检措施,每学期都对听课情况进行考核,将巡检结果及时公布,并将结果与教师考核相结合以此来推动听课工作的实际效果并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5 建立教学督导组织,对教学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

为把教学工作搞好进一步提高的教学质量,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全面监督指导课堂教学及实习实训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学督导小组由分管教务主任任组长,抽调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动手能力强和办事公道的教师组成。督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听课、评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各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督导小组的活动方式采取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并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的教学重点开展工作,保证重点教学工作的成效。

3 管理体系的建设

农广校是一个体系,也是一个农民教育培训的品牌。因此,我们也要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品牌战略的要求,注意发挥自身的整体优势,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围绕教学管理,常抓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农广校规范化建设。

3.1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工作质量提高的根本,也是培养目标能够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师高弟子强,教师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是教育事业的基本队伍,是办好农广校的依靠力量,农广校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知识水平、技能水平的培训和更新,开展教师“一专强能”的培养工作,不仅促使教师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提升专业技能的合格性和高能性,真正促使向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远程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强化教师的考核与管理,建立一支以专职为主体,兼职为补充的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3.2 学员管理体系

要严格执行教学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落实教学环节,组织学员的学习、考试和实践活动。对中专班分布较远又相对集中的学员,为保证教学管理和面授辅导,以乡场为单位,并由乡场分管领导或专干担任班主任,农广校教师担任责任教师,各乡场政府组织负责本乡场各级村委作好配合工作,各村队须落实好组织委员事宜,组织学员参加面授教学及实践活动,以大力的支持班主任及责任教师管理的工作。在科技培训工作方面对生产规模较大、能起到带动作用的种植、养殖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指导、经营引导。通过带动户辐射带动全村。学校要与党员学员建立信息反馈制度,负责起联络指导学员进行试验、示范、推广,使学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3.3 教学媒体资源管理体系

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培训及创新教学方法。对中专班及培训学员一是结合新型农民培训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农产品营销知识的专题讲座,在关键农时组织科技进村。根据生产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要领和科普读本,及时免费提供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资料。二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农民科技书屋的作用,继续配备、配齐适用的音像、文字教材,由村领导小组及中专班学员负责进行广泛宣传,促进中专班学员加强提高自主学习、吸引广大农民到科技书屋借阅培训资料,并在书屋设立意见薄,收集意见和建议。三是充分利用农广校声像资料库,力争每个培训学员手中都有一张相关课程或实用技术VCD光碟;四是通过村干部学历中专班学员组织科技联合活动,根据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要,把农业科技下乡节目放到村委会;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科技明白纸等形式把农忙时节注意的技术要点分发到每个农户手中。以上方式方法不仅使学员丰富教学内容,而且使所学知识更加贴近实际,更好指导农业生产,并充分调动全体中专班学员学习积极性和责任感。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到农广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的生命线,确保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是农广校教育的核心主题。认真落实提高教学质量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促使全体教师及中专学员进一步树立“教学为中心” 、“质量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农广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形成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推动教学质量及管理体系的全面提升。

提高SMT焊接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篇7

一、立碑现象

立碑现象是指在回流焊中, 元器件常出现立起的现象, 也有人称之为“立片”或“曼哈顿”现象, 其表现形式如图1所示。

立碑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元件两边的润湿力不平衡, 造成元件两端的力矩不平衡, 张力较大的一端拉着元件沿其底部旋转而致。产生立碑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现将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就造成立碑现象的主要因素作简要分析。

(一) 焊盘设计与布局不合理。若片式元件的一对焊盘不对称、元件两边焊盘之一与地线相连、大型器件周围的小型片式元件, 都会引起元件焊盘两端温度不均匀, 小焊盘对温度响应快, 其上的焊膏先熔化, 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 将元件拉直竖起, 产生“立碑”现象。

(二) 回流焊接温度曲线设置不当。当预热温度设置较低、预热时间设置较短时, 元件两端焊膏不能同时熔化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从而导致元件两个焊端的表面张力不平衡, 产生“立碑”现象。

(三) 焊锡膏与焊锡膏印刷质量问题。焊锡膏的活性不高、元件的可焊性变差, 都会引起焊锡膏表面张力不一样, 焊盘的润湿力不平衡。焊锡膏印刷时焊盘两边的锡膏量不均匀, 多的一边会因焊锡膏吸热量增多, 熔化时间滞后, 导致润湿力不平衡。当焊膏厚度变薄时, 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随之减小, 整个焊盘热容量减小, 两个焊盘上的焊膏同时熔化的概率大大增加, 立碑现象就会大幅减小。

(四) 贴装偏移。在回流焊中会由于焊膏熔化时的表面张力拉动元件而自动纠正, 称之为“自适应”, 它能纠正贴片移位较轻的现象。但贴装偏移严重, 与元件接触较多的焊锡端得到更多热容量, 从而先熔化, 使元件两端与焊膏的粘力不同, 拉动反而会使元件立起产生“立碑”现象。

(五) 元件和基板材料质量问题。贴片元件外形差异、重量太轻、可焊性差异;基板材料导热性差, 基板的厚度均匀性差;都可导致元件两端的力矩不平衡, 产生“立碑”现象。

克服产生立碑现象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一) 严格按照《表面贴装设计与焊盘布局标准》进行焊盘设计, 确保焊盘图形的形状与尺寸完全一致。

(二) 根据不同的元器件, 正确设置预热期工艺参数, 接近理想的预热温度曲线。预热温度一般设为150oC±10oC, 时间为60~90S。

(三) 选用活性较高的焊锡膏;改善焊锡膏的印刷参数, 特别是模板的窗口尺寸。

(四) 调节贴片机工艺参数。

(五) 优先选择重量较重的元件;选择质量好的元件和基板材料。

经实践证明, 引起立碑现象的关系分布图, 如图2所示。通过此图, 更有针对性地减少故障的发生率, 减少或避免立碑现象的发生, 提高SMT焊接质量。

二、焊锡球

在元件贴装过程中, 焊膏被置于片式元件的引脚与焊盘之间, 随着印制板穿过回流焊炉, 焊膏熔化变成液体, 如果与焊盘和器件引脚等润湿不良, 液态焊锡会因收缩而使焊缝填充不充分, 所有焊料颗粒不能聚合成一个焊点, 部分液态焊锡会从焊缝流出, 形成焊锡球, 如图3所示。锡球常常藏于矩形片式元件两端之。

间的侧面, 成一个独立的大球状, 或出现在IC引脚的四周, 呈分散的小珠状。焊锡球不仅仅影响外观, 而且电子产品存在短路的危险, 因此必须排除。产生锡球的原因有很多, 现将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 回流温度曲线设置不当。焊膏的回流是温度与时间的函数, 如果未到达足够的温度或时间, 焊膏就不会回流。预热区温度上升速度过快, 达到平顶温度的时间过短, 使焊膏内部的水分、溶剂未完全挥发出来, 到达回流焊温区时, 引起水分、溶剂沸腾, 溅出焊锡球。

(二) 焊锡膏的质量。焊锡膏中金属含量过低会导致助焊剂成分过多, 因此过多的助焊剂会因预热阶段不易挥发而引起飞珠。

焊锡膏中水蒸气和氧含量增加也会引起飞珠。由于焊锡膏通常冷藏, 当从冰箱中取出时, 如果没有确保恢复时间, 将会导致水蒸气进入;此外焊锡膏的瓶盖每次使用后要盖紧, 若没有及时盖严, 也会导致水蒸气的进入。

放在模板上印制的焊锡膏在完工后, 剩余的部分应另行处理, 若再放回原来瓶中, 会引起瓶中焊锡膏变质, 也会产生锡珠。

如果在贴片至回流焊的时间过长, 则因焊膏中焊料粒子的氧化, 焊剂变质、活性降低, 会导致焊膏回流性差, 导致焊锡球的产生。

(三) 印刷与贴片。贴片过程中Z轴的压力也是引起锡珠的一项重要原因, 却往往不引起人们的注意。部分贴片机Z轴头是依据元件的厚度来定位的, 如Z轴高度调节不当, 会引起元件贴到PCB上的一瞬间将焊锡膏挤压到焊盘外的现象, 这部分焊锡膏会在焊接时形成锡珠。

在焊锡膏的印刷工艺中, 由于模板与焊盘对中会发生偏移, 若偏移过大则会导致焊锡膏浸流到焊盘外, 加热后容易出现锡珠。焊膏印错的印制板清洗不充分, 使焊膏残留于印制板表面及通孔中。回流焊之前, 被贴放的元器件重新对准、贴放, 使漏印焊膏变形。

克服产生焊锡球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一) 将预热区温度的上升速度控制在2~40C/S, 使PCB表面温度在60~90S内升到1500C, 并保温约90S。 (二) 选择优质的焊锡膏;并注意焊锡膏的保管与使用要求。 (三) 重新调节贴片机的Z轴高度;改善印刷工作环境;严格遵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生产, 加强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

三、桥接

桥接经常出现在引脚较密的IC上或间距较小的片状元件间, 它会引起元件之间的短路, 所以必须要加以根除。

产生桥接的原因, 大多是焊料过量、焊锡膏质量问题、焊料印刷后严重塌边、贴装偏移等, 引起焊锡膏预热后漫流到焊盘外, 产生桥接短路现象。

根除桥接现象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一) 焊接时注意焊膏量不要过多; (二) 调整焊锡膏配比或改用质量好的焊锡膏; (三) 调整印刷机, 改善PCB焊盘涂覆层; (四) 调整贴装压力, 并设定包含元件本身厚度在内的贴装吸嘴的下降位置。

四、芯吸现象

芯吸现象又称抽芯现象, 是常见焊接缺陷之一, 多见于气相再流焊。芯吸现象使焊料脱离焊盘而沿引脚上行到引脚与芯片本体之间, 形成严重的虚焊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元件引脚的导热率大, 故升温迅速, 以致焊料优先润湿引脚, 焊料与引脚之间的润湿力远大于焊料与焊盘之间的润湿力, 此外引脚的上翘更会加剧芯吸现象的发生。

克服产生芯吸现象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一) 对于气相再流焊应将SMA首先充分预热后再放入气相炉中; (二) 应认真检查PCB焊盘的可靠性, 可焊性不好的PCB不能用于生产; (三) 充分重视元件的共面性, 对共面性不良的器件也不能用于生产。

总之, SMT的焊接缺陷还有很多, 解决的方法与措施也各不一样, 本文列举的只是四种最为常见的焊接缺陷。为了减少或避免各种焊接缺陷的出现, 只有提高工艺人员判断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提高工艺质量的控制技术、完善工艺管理,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 才能提高SMT焊接质量, 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

摘要:SMT焊接工艺是电子装配的核心工艺, 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和成本。为了降低产品成本, 必须降低焊接缺陷, 提高焊接质量。文章针对常见的回流焊接缺陷,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SMT,焊接缺陷,解决方法与措施

参考文献

[1]何丽梅编著.《SMT—表面组装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年8月.

[2]周德俭编著.《SMT组装质量检测与控制》[M].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7年1月.

方法措施质量 篇8

1 加强对整体护理理论的认识

长期以来, 护理工作的侧重点停留在打针发药, 认为“发药才是治疗”导致临床护理人员注重专业技能, 忽视文化素质;规范程度较高, 个性发展偏弱的现象。虽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大医院开展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 但由于理念没有更新, 将整体护理理论与方法看成一种现成的东西, 只要拿来照搬就行了, 并没有认识到这种理论的实际意义, 因而只在记录表格方面做了一些变动, 实际进行的是功能制护理。认识到这一点, 我院护理部加强了对各级人员的学习教育, 使其真正了解整体护理的实质, 充分认识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努力实现专业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并行提高。

2 培养高素质的护理队伍

2.1 素质的概念

素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简而言之, 是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作用的品格修养, 功能或发展的身心素质。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具有独立从事护理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 具有独立思考, 评判思维能力的创新型的护理人员。

2.2 从护理队伍新生力量的选择培训上下手

近两年, 我院领导提出提高护理质量应从新生力量的选择和培训上下手。选择护士限于本质, 有无耐心, 是否具备履行护理职责所需要的可靠及负责任的个人特质和具有对团队的有效运作做出贡献的人际及群体才能, 在此基础上, 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 具有满足感, 和谐温暖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培训及事业发展的机会。使刚刚步出校门的低年资护士能够尽快地提高理论实践能力, 按照护理程序的科学工作方式, 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整体护理。

2.3 竞争上岗, 按层次使用

在护理人员的使用上, 做到按层次使用。现有护士长均通过竞争上岗, 在年龄结构, 学历层次, 职称资格, 开创精神等方面择优录用, 使护士长具备更全面和较高的综合管理素质, 能更有效地实施管理才能, 使科室工作更具活力。在护士长的领导下, 选拔配备思想行为端正, 临床经验丰富, 护理操作娴熟的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人性化和个性化服务。各项专业技术由浅入深由不同年资的护士分别负责, 让不同职级的护理人员从事不同层次的护理工作, 使各年资护士都有用武之地,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 提高护士素质应注意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2.4.1 提高业务能力

护理人员应不断用新知识充实头脑, 具有丰富的知识, 过硬的业务技术, 才能更好地实施医生对患者的各项治疗计划。我院共有护理人员80名, 80%是中专毕业生, 20%是高中毕业生。其中, 60%分别参加了大专、函授、成人教育等, 取得了高等学历, 在临床上起到了骨干作用。我院护理部要求各个科室每周晨会至少提问两次, 每季度业务考试一次, 技术考核一次。因此, 对患者实施护理时都能得心应手。2.4.2加强修养, 培养医德加强医学伦理的学习, 加强“以患者为中心, 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意识, 使护理人员了解医德对做好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个人修养,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5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

2.5.1 搞好医患关系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应仪表端庄, 言谈举止大方, 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想事情并付诸于行动, 为患者提供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护理, 使患者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

2.5.2 搞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护士不仅要注意与患者的关系, 还要注意与患者家属交往的技巧,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纠纷。

3 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3.1 建立与健全护理质量保证和改进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由美国质量管理协会专家J.M, Juran提出的。建立与健全护理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基础, 它包括组织结构, 资源与程序。组建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 用委员制的管理模式, 让更多的护理骨干参与全院护理质量管理, 群策群力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与薄弱点。全方位, 全过程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控, 可以及时发现影响护理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 从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3.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

环节质量管理又称为过程质量管理。过程管理注重于通过过程控制事项, 防非预期结果的出现, 强调预防为主, 把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控制在每一个环节之中。

3.3 改进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工作是具有较强技术性、服务性、与人密切接触的医疗工作。高质量的护理为保障患者安全, 挽救患者生命, 促进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做好全程服务是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3.4 持续质量改进的观点

3.4.1 在TQM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了持续质量改进的观

点, 美国卫生保健组织鉴定联合委员会 (JCAHO) 将持续质量改进定义为:实现一个新水准运作的程序, 而且质量是超前水平的, 其目标是向服务对象提供高质, 高效, 经济的服务。

3.4.2 新时期护理质量管理将置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基础上:

提出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遵循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有助于实现护理质量的有效管理。在实际护理质量管理中, 应用PDCA循环是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基本办法。PDCA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简单重复, 而是不断提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强调在原有质量管理基础上, 不断定位新的标准, 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于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中。

摘要:目的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培养高素质强适应的护理队伍, 重视全面质量管理在现代化管理中的应用, 实现从以往质量保证 (QA) 向持续质量改进 (CQZ) 转变。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使其在住院期间感到心情舒畅, 有安全感, 顺利接受治疗。结论提高护理质量就要有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护理人员, 才能正确有效的将护理程序理论用于临床工作和护理管理中, 才能使护理程序发挥更大的效能, 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方法措施质量 篇9

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材料质量控制

施工材料对于建筑工程是非常重要的, 施工材料不合格必然导致工程的质量不符合要求。对于地基和基础这种隐蔽的工程而言尤为重要。因此, 必须在工程施工之前对施工的材料进行质量的控制, 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1) 审核施工材料的供应厂家, 经过多方考察, 选择具有资质的, 施工材料质量过关的厂家进行施工材料的供应; (2) 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也要进行必要的抽查和检验, 主要包括: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检验报告单、检验材料的外观;检查材料的理化检验等等。通过多重的审核和检验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进而保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

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 经常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因此, 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质量的控制。

2.1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2.1.1 基础轴线发生位移

基础轴线位移是地基基础从大放脚砌筑到室内的标高处, 基础轴线与上层墙体的轴线发生了错位。基础轴线位移很多是发生在建筑的内横墙, 这会使上层墙体和基础发生偏心受压, 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

基础轴线发生位移的原因: (1) 由于大放脚收分尺寸掌握的不准确, 基础大放脚砌筑至顶处时, 已经发生偏移, 再砌地基基础的直墙部位就容易发生轴线位移; (2) 在施工过程中, 横墙基础的轴线一般应该在槽边打中心柱, 但部分施工人员实际放线时仅仅在山墙处有控制桩, 横墙的轴线由山墙一端排尺控制, 待到砌横墙的基础时, 基础槽线被封在纵墙的基础外侧, 无法吊线找中。

2.1.2 地基基础标高出现偏差

当地基基础砌至室内地平处, 出现标高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基础标高相差比较大会影响上层墙体标高控制。

出现偏差的原因:地基基础下面的沙土混凝土基层标高相差比较大, 影响了基础砌筑时对标高的控制。由于皮数杆不能贴近基础大放脚, 很难观察所砌每一基础与皮数杆的标高差。由于采用大面积铺灰的方法砌筑填芯砖, 对铺灰厚度或是铺灰面积很难把握, 不能保证砌筑速度, 砂浆挤浆困难, 灰缝不能压薄, 出现冒高的现象。

2.1.3 地基基础防潮层失效

防潮层开裂或是抹灰不严实, 地下水分沿着地基基础向上渗透, 造成墙体的潮湿。外墙受潮后, 经过相关作用, 墙体表面逐层剥落, 影响美观和结构强度。

防潮层失效的原因:施工中误将砂浆作为防潮砂浆使用;在防潮施工前, 没有清理基面影响粘结, 操作时表面抹灰不实, 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出现裂缝;冬季防潮层施工, 因受冻失效。

2.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质量问题的控制

2.2.1 轴线位移控制措施

(1) 定位放线时在外墙角设置龙门板, 并防止槽边推土和发生碰撞造成移功。 (2) 横墙轴线应该设置中心柱, 中心柱与地面齐平, 中心柱之间不能堆土放料。 (3) 在地基基础收分部分砌完以后, 要重新核对, 并以新轴线为准, 然后再砌筑地基基础的直墙部分。

2.2.2 地基基础标高偏差控制措施

应该加强对基础标高的控制, 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在砌筑地基基础之前, 应该对基础标高进行普查, 不平处可以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平;将用钢筋或是小断面方术制作的皮数杆直接砌筑在地基基础的中心位置, 检查标高时, 应该用水准尺校对水平;进行宽大的基础放大脚砌筑时, 采用双面挂线, 保持横向的水平;填芯砖的筑砌采用小面积铺灰, 随铺随砌。

2.2.3 地基基础防潮层失效控制措施

地基基础防潮层施工应该作为隐蔽工程项目, 在建筑物基础工程完工后进行, 24cm厚的墙的防潮层下要用采用满丁砌法的丁皮砖;防潮层施工适宜在基础房心回填以后进行, 防止填土时破坏防潮层;未做具体规定下, 防潮砂浆宜采用2cm厚1:2.5的水泥砂浆再掺适当的防水剂的做法;防潮层施工不宜在冬天进行。

3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

3.1 强夯法的质量控制

(1) 要测量定位。由地基基础施工单位根据试夯时确定的夯点布置图, 逐一地测量放置夯点。测量定位必须准确, 这是关系到用强夯法施工的效果的关键环节。 (2) 用推土机预压两遍进行场地平整后, 对场地高程进行测量, 确定夯点的布置是否符合测量放线的确定点。如果地下水位较高, 应该根据施工现场具体状况采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 或者在基础表面铺0.5~2m厚的中砂, 粗砂或是砂石进行垫层, 防止设备的下陷。再次, 进行分段施工, 从缘向中央强夯, 从基础的一边向另一边进行。每完成一遍, 用推土机进行场地的平整, 放线定位就可以接着进行下一轮的夯击。强夯法的加固也是有顺序的:先深后浅, 也就是按照先深层士, 然后中层土, 最后表层土的顺序进行加固。在夯啬完最后一遍, 最好采用小夯锤再低能量进行一遍满夯。 (3) 进行地基基础夯击时, 要明确一些注意事项。例如, 按试验时确定的强夯参数进行夯击;夯击位置要准确;落锤要保持平衡;及时排除夯击坑内的积水;夯击时遇到含水量大的地段, 铺砂石后进行夯击;每完成一遍夯击, 要将夯击坑用新土或者是周围的土将坑填平, 再进行下一轮的夯击。

3.2 注浆法的质量控制

(1) 安排专人对现场钻孔记录表上进行如实地记录; (2) 为防止浆液上冒, 用硅化加固的土层上面要保留1m厚的不加固土层, 必要时要打灰土层或是填土夯击; (3) 注浆法要注意灌注浆液的压力范围, 一般开始时0.2~0.4MPa和结束时是0.8~1.0MPa; (4) 一般用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土的加固, 但是如果随着深度增加, 土的渗透系数增大, 则应该用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加固。如果相邻涂层的土质不同, 对于渗透系数比较大的土层应该先进行加固; (5) 对于浆液配比及性能指标、注浆孔位、注浆顺序、孔深、孔径以及注浆过程的压力值等进行定期抽查, 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并将检查结果与记录人员的记录核对; (6) 对已注浆孔位在孔位平面图上进行及时标记并注明日期, 避免出现漏孔的情况; (7) 在注浆过程中如果出现地面变形或是附近的建筑物变形的状况, 应该立即停止工程, 分析原因, 找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4 结语

建筑地基基础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都必须要有可靠的地基基础做支撑。因此, 对建筑地基基础质量进行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要全面了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 保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雷.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旋与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4) .

[2]裴寒蕊.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明.改革与开放, 2012 (16) .

[3]何朝勇.浅谈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法.今日科苑, 2009 (24) .

[4]周振华.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信息, 2010 (16) .

方法措施质量 篇10

1.1 科学取样

水泥这种建筑材料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在针对水泥的检测过程中, 科学合理地采取样本是确保检测成功的重要环节。做药科学合理的采取样本需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在对一批材料进行取样时, 需要注意取样的部位, 即取样部位要符合规定, 这里所指的规定是指要从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随机采取, 并且采取的手段方法要符合规定, 不能随意采取。因为不合理的采取部位以及方法容易导致检测结果的偏差, 使结果的误差变大, 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第二, 在对材料进行采样时, 需要采取一定数量的样本, 该数量的多少需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采样数量一定要正确, 这是因为采样的数量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息息相关。较少的取样数量很容易导致检验结果产生误差, 影响对该批材料整体质量的判断, 很容易导致对质量问题的估计不足, 忽视了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导致最终建筑工程的质量, 甚至影响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造成损失。

在现实的建筑施工中, 水泥检测并不规范, 取样不符合规定、不具代表性、采取样本的数量不充足、取样的方法不够准确等现象时有发生, 需要操作人员在日常施工中多加注意,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1.2 一定的外部环境条件

水泥的质量与性能受很多的因素影响, 其中最为常见的因素有所处环境的温度因素以及所在环境的湿度因素。国家相关的行业部门对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环境因素有着确切的规定, 因此, 需要在日常水泥养护时控制周围的环境因素, 在检测时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 将温度因素和湿度因素对水泥的影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确保检测结果的可比性。

1.3 误差度

在检测试验中产生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是有些误差是因为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 这种误差是不必要的。为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这种不必要的误差。在检测过程中, 检测人员需要严格的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在检测材料时做到准确完成试验, 避免试验方法或步骤不到位而产生的错误, 一切以规定为基准, 减少人为误差。

1.4 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 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 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

2 水泥安定性检测方法解析

水泥的安定性即体积安定性, 是指水泥在凝结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均匀性。如果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即为体积安定性不良, 安定性不良会使水泥制品或混凝土构件产生膨胀性裂缝, 降低建筑物质量, 甚至引起严重事故。 (1) 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三种: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镁过多或掺入的石膏过多。熟料中所含的游离氧化钙或氧化镁都是过烧的, 熟化很慢, 在水泥硬化后才进行熟化, 这是一个体积膨胀的化学反应, 会引起不均匀的体积变化, 使水泥石开裂。当石膏掺量过多时, 在水泥硬化后, 它还会继续与固态的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高硫型水化硫铝酸钙, 体积约增大1.5倍, 也会引起水泥石开裂。 (2) 国家标准规定:水泥安定性经沸煮法检验必须合格;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得超过5.0%, 如果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 则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不得超过3.5%。 (3) 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应作废品处理, 不能用于工程中。检测方法有试饼法和雷氏法, 有争议时以雷氏法为准:用试饼法进行检验时, 将制备好的标准稠度的水泥净浆取出约150g, 放在涂油的玻璃板上, 使其摊开, 成饼状, 要求试饼制作必须规范, 直径过大、过小, 边缘钝厚都会影响试验结果。一般试饼, 直径以70~80mm、中心厚约10mm, 边缘渐薄、表面光滑为规范试饼。煮后安定性试饼用直尺检查不弯曲, 用肉眼观察无裂纹的前提下, 仅有少量脱皮现象, 应判为安定性合格。试饼煮沸前, 应检查并记录有无裂缝或弯曲现象。要检查试饼养护温度时间与湿度是否符合要求。如养护温度太高或湿度不够, 可能在沸煮前就使试饼发生收缩裂纹, 特别是在水泥比表面积比较大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收缩裂纹, 这时不能认为试样不安定;如养护温度过低, 沸煮后可能产生脱皮现象。当用雷氏法检验时, 要用到专门的仪器:雷氏夹。以测量沸煮后的雷氏夹试模的二指针尖端间的距离的增加值来判断安定性是否合格, 如果增加值不大于5.0毫米, 则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合格。当用试饼法和雷氏夹法测定同一水泥样品出现争议时, 以雷氏夹法为准。

3 水泥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严格检查水泥材料三证

水泥质量控制的措施有很多种, 而最为重要的就是严格控制水泥的来源, 从进货的源头控制水泥的质量, 杜绝不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要求的水泥进入到施工现场。这不仅可以保障水泥的质量, 还节省了水泥质量检测而造成的经济成本。从源头上控制水泥质量需要做到严格检查水泥生产厂家的资质, 查看厂家是否具有质量合格证、生产许可证以及安全认证等。从正规的生产厂家购买水泥, 保障水泥质量。

3.2 必要的强制性检测

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保障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避免因建筑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要杜绝伪劣假冒的水泥材料应用到建筑施工中。这就需要明确检验的重要性, 并将检验工作提升到强制性检验的高度, 根据规定严格进行水泥质量的检验工作。另外, 提高施工人员对水泥质量检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从思想上提高对该项工作的重视, 将思想上的觉悟发挥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严格自觉地行使检验工作, 并科学合理地完成检验步骤, 保障检验的顺利实施。

4 结束语

在国家经济发展阶段, 大力发展建筑行业, 以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入手, 以检测试验为方法, 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对我国建筑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水泥是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泥的质量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最终制定, 是建筑物安全性、可实用性的重要保障。水泥的检测是建筑施工的前提, 而对水泥检测报告的分析是建筑施工的重要工作之一。检测报告是否合理、是否准确可靠直接影响着该批水泥是否可以使用。因此, 加强对水泥的质量检测技术、合理规划检测流程、确保水泥的安定性, 是水泥检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水泥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

摘要:在建筑施工中需要很多的建筑材料, 为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 各种材料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 在材料进场时需要对材料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需要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水泥作为建筑施工中重要材料的一种, 在针对其进行检测时需要对其安定性、凝结的时间、水泥的强度以及细度进行科学准确的检测。这项工作是一项拥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 文章着重描述了检测水泥的技术流程以及其安定性的检测方法, 并简要介绍了建筑材料的相关控制措施。

关键词:质量检测,水泥安定性,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军辉, 魏将松.浅析水泥的检测方法[J].河南建材, 2015 (1) .

[2]邹国平.试锥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定值的探讨[J].广东建材, 2008 (8) .

[3]陈宁申.影响水泥安定性检测结果的因素分析[J].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2003 (5) .

[4]吴伟.水工建筑中水泥安定性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与检测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 (11) .

方法措施质量 篇11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措施

1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

根据自身多年的施工现场经验,可以针对房屋建筑工程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下:

1.1 工程基础施工的质量问题

存在少数施工单位在土石方开挖作业的过程中减少实际的土方开挖量,采用直壁开挖而未采取任何支护措施的危险作业,造成高壁塌方。并且在基坑开挖之前没有采取及时的排水措施,基坑开挖未铺设垫层、暴晒时间过长、基坑标高不准确以及边坡护壁不稳导致塌方等等。

1.2 模板施工的质量问题

混凝土施工模板通畅采用木质模板。关于针对混凝土浇筑模板的设计图很少,这就需要施工企业根据实际的施工状况进行自主设计。由于对于这种设计本身不存在明确的规定规范说明,设计方面必然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这样的模板运用在工程实践中,势必会对混凝土浇筑造成质量问题。例如,模板组合不严密出现漏浆、承载系数不足造成浇筑成型后混凝土构件变形等。

1.3 钢筋施工的质量问题

施工钢材选材工作在很多时候会被假象所蒙蔽,如再生钢材在强度性能方面根本无法达到设计要求,但就外观与新钢材无异。钢材加工的过程往往也是伴随着各种失误操作的存在,轻者导致钢筋制作加工不规范,严重者则导致钢材制品作废,造成浪费。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钢筋搭接布置错位也是导致钢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的质量问题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的施工是建筑工程的一项关键内容,它的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普遍都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过程很可能造成由于長时间搅拌导致混凝土水灰比不符合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设计要求。并且如果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现浇混凝土的振捣不密实,这些情况都可能会造成混凝土成型构件出现诸如蜂窝麻面、孔洞等施工质量问题。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除了在混凝土拌合、现场浇筑等方面把好质量关,必须在浇筑完成后对构件进行合理养护也是非常重要的。通畅普通的混凝土构件养护需不得少于7d的时间,如果掺加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构件需不得养护14d。对于混凝土构件已出现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情况,程度严重者需清除构件重新浇筑养护,数量不多的则可利用适合比例的水泥砂浆进行抹面修整。

1.5 混凝土的保护层及其使用荷载问题

浇筑混凝土施工应注意构件保护层的做法问题。很多情况下,施工人员对于保证混凝土构件保护层的做法是将事先布置在混凝土构件中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往上提升。这样一来,能不能保证混凝土构件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是一说,其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移位肯定会对既定的构件荷载设计造成影响,构件荷载要求就不能够再对房屋建筑整体结构起到设计使用荷载的作用。再者,如果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未达到成型强度时,就将其他建筑材料或机械设备堆放在构件之上,混凝土构件质量大打折扣,保证保护层厚度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1.6 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问题

追本溯源,屋面防水施工质量问题应主要在防水卷材材料上进行探讨。对于进入现场的防水施工卷材材料未能把好质量关,允许残、次品被运用到工程当中,这样的情况对房屋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是分成不利的。另一方面,对于屋面与女儿墙的接缝及拐角部位铺设防水卷材的严密度控制及其困难,造成漏水的情况常会出现。

对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出现质量问题还包括钢筋加工制作及布置安放、模板搭设组合及拆卸、混凝土集料的好坏、现场劳动力技术素养以及各种工序的流水搭接等方面。

2 房屋建筑工程控制施工质量的方法措施

2.1 严把施工用材入场质量关

施工用材种类繁多,而且目前建材的更新换代速度也非常快,针对施工用材进入现场前的质量把关,个人认为主要掌握以下几点问题:

2.1.1 材料供应商是否能够按照配合设计所需的材料质量要求通过一定进货渠道组织进货,这一点对于材料进入现场前严格核查。

2.1.2 按照施工设计要求的材料选取可以通过对比同种材料的性能参数及实时价格择优选择。

2.1.3 施工用材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及进度情况进行合理安排分类、进场、堆放、报检等。对于易燃易爆防潮材料需采取特别的库存管理措施,如隔离保管。

2.1.4 工程施工使用材料也要严格按照实际施工进度进行凭单发放,并且再次验核、清查,避免浪费。

2.2 严格控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工艺技术的复杂性、施工材料种类的多样性和施工人员工种的迥异性都可能造成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它们作为出现问题的根源,为了能够控制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求现场施工技术人员、作业人员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现场施工作业人员要做好项目开工前的施工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工作,持证上岗。施工现场要规范合理的施工作业,听从现场技术人员的指挥,不可胡干蛮干。技术管理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合同,对于施工的每一道工序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程项目要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各种工序流水衔接,确保每一个工程部分都在计划的受控范围之内。从我自身多年的施工经验可以看出,仅从施工现场对每一道工序严格控制要求是远远不能达到我们理想中的效果的,必须针对全体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制定相关的责任落实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对每一个人的约束才能够对以上的要求做到落实工作,以确保工程质量问题的控制。

2.3 严格规范控制工程施工作业

施工进度与施工作业才是工程施工的最关键问题。施工进度在原则上讲应该按照原施工组织计划执行。但是工程本身存在很多不可预见性,如工程事故整治、设计变更、材料供应以及机械故障等等,都会造成延误工期的麻烦。因此,实际工期必须根据工程实际的施工情况适当调整。施工作业方面,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施工,严禁偷工减料。落实施工责任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必要时可以对施工工序质量联合自检、专检、联检的层层检查工作,报检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如果出现施工质量问题,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交流,实时监控,抓好工程质量,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项事无巨细的工作。现场每一个施工技术人员都有积极做好预防与控制的工作准备,对于工程施工常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应有所掌握,方方面面做好精心准备,才能够在这些问题方面做到最大的改善,以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利伟;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广东建筑; 2010, 2 (1) : 114 - 104

[2]陈兰海; 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104 - 86

[3]蓝炜明; 浅谈如何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施工质量[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1 (10) : 234 - 134

方法措施质量 篇12

一、提升档案工作质量和水平

1. 强化领导管理水平,设置工作责任制

领导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想要提升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必须先要加强领导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首先,需要定期对领导层进行专业的管理培训知识,确保他们的能够时刻掌握最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其次,要设置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细分明确到个人,既能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形成了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时还能保证一旦工作中发生问题,就能被及时发现并解决,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再次,要制定全面的档案管理计划,要保证计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并要制定相应的工作奖励制度,对于工作表现积极以及提出有效改革意见的员工,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奖励,从而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2. 加强宣传工作,提升全体员工工作意识

在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意识与水平之后,就应由领导人员带头提高全体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优化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员工正确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从而有效增加他们对于本职工作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对单位的归属感。一方面,要组织专门的宣传小组,在单位内容营造良好地管理意识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员工产生积极地影响;另一方面,要定期选派优秀骨干对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使各单位之间能够及时对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查漏补缺,并能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3. 优化档案管理的方式方法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极为繁杂的工作,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档案管理机构要对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进行优化。可以对两部分的内容进行优化:一是档案检索部分。因为档案无论是形式还是种类都不尽相同,而且规模较大,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所需要的档案,首先必须要对档案进行科学、规范的编号和收录,之后在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档案进行分类,并建立案卷目录以及专题目录等多种检索形式。二是电子档案部分。随着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广泛运用,很多档案管理机构都开始建立自己的电子档案资源库,实施档案数字化,以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效率,同时减少档案受损或丢失事件的发生。

二、扩大档案工作、利用范围

各机构的档案数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因为时代的发展、事件的发生而有所增加的。而且对于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而言,自身所收集的档案越全面、越详细就越有利,但是单一机构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各档案管理机构应与其他组织或机构进行合作,提高档案收集效率,从而将档案所包涵的价值和能力有效利用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及时对档案进行补充

各档案机构应该定期对本地区或企业发生的有价值的事情进行搜集、编撰,并以适当的形式将其进行归档、储存。同时要对管理人员进行档案安全防范知识与相关规章制度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减少因人员操作不当,造成档案受损。

2. 施行多地资源共享

在不影响单位机密或城市核心数据的前提下,为了将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可以在多地实施档案资源共享的方式。同时要与多地的资源机构进行合作,将各地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充分调动起来,以最小的成本将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化。除此之外,要建立健全的档案借阅制度,要保证每一份资料的所在地都能及时上传到管理人员的电脑中,将档案丢失的机率降到最低。

三、抓住工作重点

各地的档案管理机构要对整体的档案工作进行划分,找出工作之中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加大工作力度。档案管理机构要坚持顺应时代的脚步,及时对工作的思路和方式进行创新,从而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层次:

1. 抓住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

档案管理机构要派专人到民营企业中对其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按照国家档案局10号令的规定,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与管理体系,加快其电子化档案建设的步伐,并在本地树立档案管理试点企业,从而推进当地更多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层次的提高。

2. 抓住村和居民档案工作的重点

村和居民的档案一直属于基层工作中的重点,档案管理机构要协调和督促镇街有关部门,加强对村和社区居委会档案管理设备的投入,并定期对其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要大力推进电子化档案的建设,实施档案管理联网制度,使档案能够随着村民的迁移而及时变动,确保村(居)民档案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抓住机关档案工作的重点

机关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且参考性较强,因此笔者个人认为机关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以档案查阅利用的高效性和档案保管的安全有效性为主,一方面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和智慧档案建设,运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注重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安全保管,可以将档案资料以光盘的形式进行保存,以延长储存期限,防失密泄密事件发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提升需要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和扩大档案工作、利用范围以及抓住工作重点三方面入手进行,一方面要提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和服务态度,使其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并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提升工作效率。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档案管理工作的提升予以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魏远征,顾樱.“提档、扩面、抓点”全面推进档案工作[J].湖北档案,2009,(4):31.

[2]袁作军.努力探索档案信息化建设之路[J].湖北档案,2014,(12):14-16.

[3]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推进档案工作提档升级[J].黑龙江档案,2015,(3):19.

上一篇:舍饲养殖技术论文下一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欣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