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防控措施

2024-10-24

质量防控措施(共12篇)

质量防控措施 篇1

近年来, 我国多次发生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卫生事件, 让人们对肉食品安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给大众消费蒙上了阴影。实现对动物产品从饲料-养殖-屠宰-加工-食用整个生产链条的有效安全监管显得极为重要, 而饲料作为源头其质量安全更不容忽视。当前, 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在不断增加,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饲料源头抓起, 监控食品安全链条起点, 提升畜产品整体质量成为必然。

1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问题因素

当前, 影响饲料质量安全的问题因素相对较多,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滥用抗生素, 预防和控制畜禽养殖疾病, 致使药物残留或耐药性传递及细菌致病性突变;二是非法添加兴奋剂类物质, 预期提高瘦肉率, 极易引发人食用含有“瘦肉精”肉品;三是过量添加饲料添加剂, 致使重金属超标严重, 直接污染饲料, 进而影响养殖质量;四是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问题, 重点是致病微生物, 以及原料携带霉菌, 引发畜禽疾病;五是天然污染问题及农药残留等问题, 主要是饲料原料本身自带的有毒有害成分, 人为喷洒农药过量等。

2 防控饲料质量安全实效措施

2.1 抓好原料质量关, 夯实源头保障

配合饲料的大宗原料有玉米、豆粕、棉籽粕、鱼粉等。为了确保饲料产品整体安全水平, 不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切实抓好源头监管, 要从原料的外观颜色、尿酶活性、蛋白质溶解度、氨基酸含量等指标进行目测与检测, 做到原料采购批批检测, 批批有检测报告。原料运输采用专线供应, 防控运输受潮受晒;原料采购到厂后实施批批查验和抽检, 确保质量档次, 防范毒性物质掺假或超标, 从而达到抓牢原料关, 产出好饲料产品的最终目的, 实现安全采购与生产。

2.2 抓好饲料生产关, 增强技术水准

要增强关口关键点质量控制意识, 加强饲料行政审批把好生产安全关。一是健全完善评审程序及评审工作规范, 依法坚持资质标准, 淘汰一批标准低、规模小、无化验室及必要的检验仪器、加工机械化程度低的小企业, 提高饲料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必要时派驻技术人员驻场监管。二是加大对各类获证企业的年度备案审查力度, 对于不按要求备案或者生产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 要依法严厉查处, 直至吊销生产或审查合格证, 切实从行业准入上把好关口。三是加速推进饲料工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建设现代饲料业。引导企业参与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和饲料产品认证, 以及饲料安全管理规范应用等项工作, 推进饲料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四是加强《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绿色食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等应用技术、标准或规范推广工作,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 促进节本增效,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增强市场竞争力。

2.3 抓好运输储备关, 保障饲料质量

运输储备条件直接影响饲料产品的质量。一要加强运输防控。饲料成品的安全运输应做到专用运输车辆, 夏秋做到防晒、防潮, 冬春做好防雨、防雪, 防控运输过程的外界污染。保障饲料运输的安全有效。二要完善储备条件。做到饲料产品专用库, 有足够的储存空间, 有完善的防潮、防鼠等设施设备, 定期实施检修更换。三要定期实施盘库。做到先到先用、后到后用, 临近有效期的产品及时上报或夺其产品申请销毁, 确保用料的质量安全。

2.4 抓好饲料使用关, 规范使用行为

饲料投入品使用直接关系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一抓牢动物养殖场。引导规模动物养殖场实施标准化养殖, 采购信誉高、机械化程度高的企业产品, 制定实施动物饲养记录制度, 掌握核对饲料产品是否合法有关知识, 规范开展饲料使用记录。二要抓牢饲料产品供销点。严格审核检查饲料生产企业和饲料产品的批准证件, 核对合格证及说明书是否齐备。重点检查饲料添加物是否规范、合法, 严防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法非添加物, 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2.5 抓好宣传引导关, 增强安全意识

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和法规知识, 针对执法监督人员、生产经营企业, 分类制定宣传培训方案, 不断扩大法律法规普及面, 让从业者和养殖场户知法、懂法、守法, 切实提高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 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 牢牢构筑自觉抵制违禁品及确保饲料产业安全的保障。通过宣传引导, 推进饲料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2.6 抓好饲料研发关, 提升安全质量

目前, 我国新饲料研发缺少系统性, 制订对照的标准依据相对短缺。要适时根据养殖畜禽的种类、年龄和生理状态, 调整饲料配方, 满足畜禽营养需求。切忌任意打乱营养平衡, 频繁无计划的调整营养配方, 无限量的营养素会对养殖畜禽的生长造成危害, 取得不理想的养殖结果, 甚至引发养殖严重后果。

2.7 抓好饲料监管关, 实施整治执法

要深入开展以动物源性饲料和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为重点的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行动。一要扩大饲料监测范围及抽检频次, 力争全覆盖检测, 全面检测。初步形成“县 (乡) 初筛, 市级确认”的工作机制, 确保饲料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防止发生重大饲料质量安全及污染事件。二要加强饲料生产经营市场执法整治工作。按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要求, 全面对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整治, 广泛深入开展饲料市场和企业超范围, 非法使用三聚氰胺、“瘦肉精”等违禁药品专项整治行动, 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组织开展动物源性饲料、单一蛋白饲料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确保饲料原料安全。三要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逐步提高基层检验检测.监督执法能力薄弱等问题, 构建完整的监管队伍, 完善饲料监管手段, 提升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有养殖就有饲料质量安全, 饲料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 要切实从源头抓起, 完善全程监管防控, 选优用好优质饲料原料, 按照科学有效的饲料生产标准, 全程执行饲料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才能确保饲料产品安全, 进而保障畜禽养殖全程安全高效。

摘要:近年来, 我国多次因饲料问题引发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畜产品安全卫生事件, 消费群体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给大众消费蒙上了阴影。当前, 饲料质量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在不断增加,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从饲料源头抓起, 监控食品安全链条起点, 提升畜产品整体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词:影响,饲料安全,实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丽, 等.饲料安全控制及其对策探讨[J].农产品加工 (学刊) , 2009, 12.

[2]娜日娜, 等.我国饲料安全现状与解决对策[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2, 07.

[3]郝生宏.我国饲料安全问题及解决策略[J].饲料博览;2013, 02.

[4]孙玉兴.饲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 2013, 06.

[5]宋洪远, 等.我国的饲料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国农村经济, 2003, 11.

质量防控措施 篇2

引言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财产安全,而且还维系到人们的生命。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被消费者投诉最多的十大类商品中,房屋住宅质量问题一直位居前列,可见,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所关注的焦点,因此,质量管理是关键和核心,只有在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注重影响施工质量方面的各种主要问题,不断强化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才能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真正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从而建造出更多更好的的优质工程。

一、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本文所指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包含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应密切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技术可行,能够解决施工难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经济合理,降低整个施工成本。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对长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制度落实缺乏足够的执行力,造成企业缺少监控与必要的指导工作,对各工程项目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并且,无法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付诸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二)人力资源缺乏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全部是由本公司职工完成,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施工项目逐渐增多,施工企业由此开始对外招聘一些农民工来完成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当施工企业的老一代技术工人退休后,人员技术水平整体下滑,施工中的体力劳动部分往往都承包给了农民工,人力资源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同时,企业中的一部分优秀管理人才在得到充分实践锻炼后,处于企业的薪资和福利不够高等原因,都先后相继离开了原施工单位,再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增多,目前很多旆工现场管理的人员都是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缺乏一定过得工作经验,这就导致整个施工企业的员工呈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和结构性短缺。归纳起来,一是表现在技术水平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二是表现为公司从上到下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力度。此外,由于施工企业门槛较低,在竞争加剧的前提下,私营老板挂靠大企业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步履维艰,从而使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就相应减少了员工培训,从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恶性循环。

(三)施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材料的管理混乱

从机械设备的角度来看,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远景规划与经营积累的注重力度,一旦行业周期从旺季转入淡季时,就容易形成资金缺乏,继而形成设备更新迟缓,生产力也就随之逐渐落后。

再从材料管理的角度来看,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一是严格对施工材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通过建立管理台帐来保证合理使用;二是为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成套技术管理,三是要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四)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总体而言,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一是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人是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三是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再如,施工的前一工序往往可视为后一工序的环境,同理了,前一分部工程往往也就是后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如果某项施工工程所处区域内地质与水文差异大,不良地质多,或者雨季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较大,都会给整个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的防控措施

(一)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从施工技术成面来看,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从施工管理层面来看,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这就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离不开系统的质量责任制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有力保障。具体而言,可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案,第一,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易出质量问题的环节以及施工队伍自身情况来确定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施工内容;第二,要结合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施工内容来编写施工组织设计计划书,并在明确了施工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质量保证计划以及施工措施,同时进一步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第三,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检查,并对施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由此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此形成案例库,并将成熟经验逐渐转化成今后确保施工质量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由此进入良性循环,保证优质高效建筑工程的开展。

此外,还要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考虑工程的经济性。施工项目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在提高项目质量的同时,必然会增加项目成本。因此,对于施工项目而言,其追求的质量不是最高,而是最佳,换言之,以能满足没计要求和业主的期望为标准,这样一来,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就能得到有效兼顾。

(二)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一,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具体而言,一是选聘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施工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要对与施工项目相关的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从而确保岗位职责分明,技术人员选配得当。二是要对项目经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项目工程师主导现场监控,并确保每个工程分包队伍能够严格开展整个施工工作,由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第二,对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而言,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可见,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一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要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加大施工设备、建筑构配件和建材的质量监督

我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凡是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其他相关物件,都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标准。可见,为了保证工程优质,建筑施工工程就要分别针对物料采购环节、物料检测环节、物料运输保险环节以及物料使用环节严密把关,其中,物料采购环节是第一道需要严密监控的环节。在当前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各种材料的销售名目繁多,并且对采购人员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良诱惑,对于此,下文主要分析建筑材料选择方面的物料采购环节。

第一,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优选,甄选标准不仅要求采购人员事业心强,诚实守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人员在选拨完成后,还应在后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物料质量鉴别技术。

第二,充分掌握信息,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优选送货厂家,并对物料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供货能力等信息进行掌握和树立。在具体选择时,要选择具备国家认证许可证以及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或厂家,并详细掌握对方的厂址和各种联系方式,从而使物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第三,由于建材市场的产品良莠不齐,这就需要对相关物料、构配件以及施工设备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具体而言,要保证施工项目的所有物料要符合前期的设计要求,并具备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书,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物料,一是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二是要注意对质量保证项目不全的物料开展详尽的分析、检测和鉴定工作,把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质量问题物料一律杜绝在场外。

(四)努力克服不利的环境因素

第一,在工程管理工作上。要明确界定工作职责,做好管理协调、技术协调以及组织协调工作,从而保证物料和施工人员的充裕性和及时性。

第二,在进场前,施工企业在要做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一是对施工场地进行充分了解,二是合理安排材料的堆放和防护工作,三是仔细检查现场的通讯设备以及通风、照明情况,从而合理布置好施工称帝的基础设施。

参考文献: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涛,落云彬,郝瑞苹,蔡力.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质量专业理沦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事出舨社,2006

质量防控措施 篇3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控措施

一、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特点

1、交通受到限制。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在施工中各种交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场地的封闭性,使得工程的各种线路和设备都比较集中,这样不仅不利于工程的人员组织和物品管理,也不利于各种项目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的施工难度。

2、地理环境差。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一般都面临比较严峻的地理形势,即通常表现为施工区域的地下水位比较高,并且土质比较差,从而也就严重的影响了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的各种活动的执行,增加了工程的难度,给施工效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干扰。

3、工程人员素质不高。即目前市政工程的主要施工队伍是农民工,由于他们是在农闲时出来务工的,所以本身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道路工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操作技术水平比较有限,同时从安全防护意识上看也比较薄弱。

二、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市政道路工程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上的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较为严重的影响施工质量的问题,如果不对这些质量通病进行排除,就会严重的影响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安全,所以有關部门必须要结合我国市政工程的施工实际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对这种工程质量通病进行防治和分析。目前虽然一些市政施工单位已经意识到了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各种质量问题,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防治,但是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有针对性的监管,就会导致问题的反复,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此来应对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防治。

三、当前市政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

1、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的工程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的路基铺设水平,所以在工程的施工过中,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路基和沟槽回填土的质量控制,不仅要实现对路基的密实度的管理,还要对现有的回填土的沉降问题进行规避,因为一旦在路基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沉降,就会导致后期施工的不均匀沉陷,进而产生严重的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跳车事故的发生。

2、混凝土开裂、起砂、蜂窝麻面问题

在施工道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最为一种主要的工程材料,如果在拌合过程中的水灰比不合理,就会导致其后期的裂缝问题的产生,不仅如此,还会导致其强度无法满足道路运行的需要,从而出现各种起砂和麻面问题的出现。所以,为了避免这种质量问题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应严格的控制其各种材料同水的比例,并且在后期的养护过程中也应该根据其周围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实现对撒水量和次数的控制。

3、混凝土冻胀引发的质量问题

在一些低温较低的施工区域,混凝土材料容易出现由于冻胀导致的各种质量问题,即要避免由于温度过低导致的混凝土内部的水分的冻结。一般来说,混凝土材料的冻胀可以分为底层冻胀和表层冻胀两种。在对其进行预防的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的土板控制来实现。

四、市政道路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要想实现对各种市政道路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的控制和管理,就必须要认真的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导致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主要是由于在市政施工的过程中,内部结构的承载力较低导致的。所以,要想规避这种问题,就必须要加强对市政道路的内部结构的规划。

经过行车的长期载荷,路面沉降继续加大,沉降也不均衡,路面结构也会遭到破坏,出现各种断板、开裂、下沉等质量问题。沥青路面还会出现早期破损,施工控制措施不合理是直接原因。现行的路面工程大多强调平整度,而不重视压实度。材料到场或终压温度低,或在低温状态下过度碾压。材料配比不当,基质沥青达不到要求。路面基层、路床、基底负荷力度小,弯沉值大。此外,路面基层材料由于收缩作用可能导致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从而产生早期破损。上述质量问题也是雨雪水顺着路裂缝进入路面基层、土基,减小了路基的强度及稳定性,使得局部变形成网状裂缝,最终产生龟裂的根本原因。碾压中出现的细微裂纹和反射裂缝,前期不会影响车辆行驶,不过在水侵及阳光直照的情形下,容易使面层沥青混凝土因过度疲劳而开裂,减少沥青路面的寿命。雨水井、检查井和路面的接缝处产生塌陷,主要在于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基础设施复杂,因此,很多雨水井都建立在行车道上,一些排水管及检查井甚至也装在行车道上。当其井背宽度不足时,回填夯实的难度就很大,压实度检查也难以展开。桥头搭板不到位,在桥台处出现了台阶,对行车的安全性及桥梁产生不利影响。

五、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工作的对策分析

1、更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

要做好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施工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和分析现代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相关理论。找到适合的企业进行施工和质量管理、形成与施工企业发展要求一致的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理念。在以往的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研究、施工管理经验基础上,建立新时期合理的预防施工质量通病的相关质量体系及标准。不断更新自身对市政公路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的相关理念,重视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并将其贯穿到施工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中去。

2、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要控制施工质量,工程还未进行时就要抓紧。第一,工程施工前,应找出整个项目中的核心控制点,将其标注在直线上的整桩和加桩上,并以各桩点为辅助基线沿垂直方向平移,最后予以确认。测量过程中要找准附近的控制点,并以此为基准,与相邻的控制点进行校对,将控制点与测设点的距离保持在100米间。第二,找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点:路面基层底基层,要合理调配材料剂量,采用合格的基层施工设备组合,保证材料质量及拌合的均匀性、配比及平整、压实度;土方路基工程,要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处理路基地面问题并进行压实,测量断面并进行施工放样,确保每层的横坡、松铺厚度和填土的含水量的符合设计要求。

3、强化人员培训,实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

要防治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施工企业必须重视对其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其员工了解企业的管理体系、管理方法改革及变化,强化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通病防治工作中员工们的工作重点及难点,以便更快的实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管理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政道路施工的项目的不断增多,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多,这种情况下有关部门必须要做好质量通病的预防和控制,不断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钱月香.《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质量病害的成因及其对策》.山西建筑,2006.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防控措施研究 篇4

1.1 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本文所指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包含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 在具体实践中, 应密切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技术可行, 能够解决施工难题, 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经济合理, 降低整个施工成本。从目前来看, 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 对长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制度落实缺乏足够的执行力, 造成企业缺少监控与必要的指导工作, 对各工程项目管理出现脱节现象, 并且, 无法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付诸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1.2 人力资源缺乏

相关资料表明, 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 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全部是由本公司职工完成, 在改革开放后, 由于施工项目逐渐增多, 施工企业由此开始对外招聘一些农民工来完成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 当施工企业的老一代技术工人退休后, 人员技术水平整体下滑, 施工中的体力劳动部分往往都承包给了农民工, 人力资源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同时, 企业中的一部分优秀管理人才在得到充分实践锻炼后, 处于企业的薪资和福利不够高等原因, 都先后相继离开了原施工单位, 再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增多, 目前很多旆工现场管理的人员都是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 缺乏一定过得工作经验, 这就导致整个施工企业的员工呈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和结构性短缺。归纳起来, 一是表现在技术水平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素质结构的不合理, 二是表现为公司从上到下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力度。此外, 由于施工企业门槛较低, 在竞争加剧的前提下, 私营老板挂靠大企业的现象较为严重, 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步履维艰, 从而使企业为了节约开支, 就相应减少了员工培训, 从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恶性循环。

1.3 施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 材料的管理混乱

从机械设备的角度来看, 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 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 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具体而言, 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远景规划与经营积累的注重力度, 一旦行业周期从旺季转入淡季时, 就容易形成资金缺乏, 继而形成设备更新迟缓, 生产力也就随之逐渐落后。

1.4 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总体而言, 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 一是工程管理环境, 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人是有工程技术环境, 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三是劳动环境, 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 例如, 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 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 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再如, 施工的前一工序往往可视为后一工序的环境, 同理了, 前一分部工程往往也就是后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如果某项施工工程所处区域内地质与水文差异大, 不良地质多, 或者雨季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较大, 都会给整个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的防控措施

2.1 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从施工技术成面来看,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 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 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 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 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 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 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 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从施工管理层面来看, 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 管理也是生产力的一种体现。这就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离不开系统的质量责任制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作为有力保障。具体而言, 可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方案, 第一, 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易出质量问题的环节以及施工队伍自身情况来确定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施工内容;第二, 要结合工程质量目标以及具体施工内容来编写施工组织设计计划书, 并在明确了施工内容的前提下制定出具体的工程质量保证计划以及施工措施, 同时进一步选择和确定施工方案;第三,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 要加强质量检查, 并对施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由此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以此形成案例库, 并将成熟经验逐渐转化成今后确保施工质量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 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保证优质高效建筑工程的开展。

2.2 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一, 项目经理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因此, 施工企业要选聘经验丰富, 做事高效的施工项目经理, 具体而言, 一是选聘有责任感、组织能力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人员作为施工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要对与施工项目相关的每个部门和岗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从而确保岗位职责分明, 技术人员选配得当。二是要对项目经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岗位责任制, 形成一个由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 项目工程师主导现场监控, 并确保每个工程分包队伍能够严格开展整个施工工作, 由此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组织体系。

第二, 对于工程施工技术人员而言, 由于所有参加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管理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在协同工作的前提下, 才能确保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可见, 施工人员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不可或缺因素。这就需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优选和培训, 从而保证他们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 一是要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二是要培训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

2.3 加大施工设备、建筑构配件和建材的质量监督

第一, 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优选, 甄选标准不仅要求采购人员事业心强, 诚实守信, 同时还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能。人员在选拨完成后, 还应在后期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物料质量鉴别技术。

第二, 充分掌握信息, 要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优选送货厂家, 并对物料质量、价格以及供应商供货能力等信息进行掌握和树立。在具体选择时, 要选择具备国家认证许可证以及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商或厂家, 并详细掌握对方的厂址和各种联系方式, 从而使物料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第三, 由于建材市场的产品良莠不齐, 这就需要对相关物料、构配件以及施工设备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具体而言, 要保证施工项目的所有物料要符合前期的设计要求, 并具备符合要求的质量保证书, 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物料, 一是要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测, 二是要注意对质量保证项目不全的物料开展详尽的分析、检测和鉴定工作, 把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质量问题物料一律杜绝在场外

摘要:针对我国目前的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现状, 首先分析了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人力资源缺乏、施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 材料的管理混乱以及环境管理掌控能力低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防控措施。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刘涛, 落云彬, 郝瑞苹, 蔡力.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 质量专业理沦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事出舨社, 2006

质量防控措施 篇5

1.疫情防控工作目标

项目严格落实国家、河北省、保定市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疫情防控要求,有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努力做到工地施工现场新型冠状病毒零感染。

2.疫情防控工作原则

疫情防控管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居安思危;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一领导,分级响应;分工负责,全员参与;快速反应,协同应对”的原则。

宣传普及卫生防疫知识,增强防治、防护和应变能力,提高全体员工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一旦发现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将突发事件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

建立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旦发现情况,立即启动应急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感染、伤亡情况的发生。

3.疫情防控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为项目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成立项目经理任组长,其他项目班子成员及安全负责人任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疫情防控指挥部,执行疫情应急工作方案,全面负责项目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防控指挥部下设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在指挥部领导下统筹现场疫情防控工作。项目书记担任疫情防控专员,负责疫情防控组织协调,按要求向监督机构和属地防疫部门报告疫情防控情况。项目综合办公室配置 3 名防疫卫生管理员和 3 名防疫联络员,具体负责疫情防控宣贯教育、开展巡查纠察工作、发放防护用品、测量体温、指导生产生活场所消毒、上报疫情防控数据台账等工作。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根据项目疫情防控分工分成风险评估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疫情排查组、医疗救护组、疫情调查组、善后处置组,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疫情防控职责分工见表 3.1。

表 3.1 疫情防控工作小组疫情防控职责分工

序号

名称

职责

风险评估组

对进场人员进行全面排查,做好人员风险评估;指导现场做好现场监控工作,减少人员聚集;完善疫情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合理的准确依据;落实周边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沟通联络,为疫情反应提供及时的支援措施。

后勤保障组

根据项目疫情物资储备计划,落实并每日检查疫情物资的储备数量,建档备案,为疫情应急事件的启动做好储备。

序号

名称

职责

安全保卫组

负责施工现场的警戒、治安工作,做好外来人员、车辆进出场管理,明确现场进出路线;做好施工人员安抚、动员工作,避免因疫情产生人员躁动。

疫情排查组

按照疫情风险评估报告,落实好现场疫情排查工作;落实每日体温测量、消毒、通风工作,做好相关记录,特殊情况及时上报项目经理,以确定应急措施。

医疗救护组

当发现疑似病例或感染者后,立即采取措施对人员进行隔离留观,并通知医疗机构对其进行检查、治疗。

疫情调查组

调查了解疫情传播的范围及相关人员,将与疑似或感染者活动场所及接触人员信息进行统计汇总,提供给医疗救护组,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建档备案。

善后处置组

出现疑似或感染者后,及时通知其家人,并做好安抚工作。同时,对疑似或感染者活动场所进行覆盖消毒处理。

4.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建立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即:一个不得、两本台账、三项教育、四个机制。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具体见表 4.1。

表 4.1 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序号

制度名称

内容

一个不得

建筑工人在项目施工前不得提前到项目。

两本台账

1)第一本台账,《建筑工人进场台账》。建立劳务实名制管理台账,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籍贯、家庭地址、文化程度、培训信息等,以及工人出发地等信息。

2)第二本台账,《建筑工人健康台账》。建筑工人进场时,项目部组织体温测量,此后每日体温测量不少于两次。同时,建立工人健康状况台账,包括:员工信息、体温数据、呼吸情况、是否咳嗽等健康信息。

三项教育

1)第一项教育,进场防控教育。开展好工人入场疫情防控教育,提升工人疫情防控意识。

2)第二项教育,疫情防控教育。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专题宣传教育,要求工人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少群聚、不接触野生动物,加强工人卫生习惯管理。强调正面宣贯,一旦发现疫情隐患,主动和项目部联系,项目部及时联系当地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实时控制疫情。同时,加强工人心理咨询和疏导,保证工人群体不盲目恐慌,保持情绪稳定。

3)第三项教育,项目部专项制度教育。开展项目部疫情防控专项制度教育,做好沟通工作,提高工人配合意识。

四个机制

1)第一个机制,设置疫情隐患排查机制。开复工前五天,提前做好与施工队负责人沟通工作,要求所有返程工人做到佩戴口罩等基本防护。同时,掌握所有工人出发地、乘坐交通工具、身体状况等信息,从源头杜绝或暂缓来自疫区或与感染者接触过的劳务工人进入施工现场。

2)第二个机制,建立疫情防控应急机制。提前联系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对医疗机构要求“自我隔离”的工人,启用项目隔离室,隔离观察时间不少于 14 天。

3)第三个机制,建立封闭式管理机制。项目部实施封闭式管理,对进入项目的人员和车辆排查登记,并一律测量体温。及时发放防护用品,加强对办公区、生活区等场所的日常管理和消毒工作,特别是高度重视食堂食品、环境卫生检查防疫工作。

序号

制度名称

内容

4)第四个机制,建立总部对项目部监管及项目部自检机制。我单位监督、指导项目部将方案落地、措施到位。项目作为责任主体要实现对项目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隐患排查。项目部每日对生活区、办公区和作业区实施全方位自检。按照疫情相关要求,项目部每日向总部上报本项目当日疫情防控情况,确保全面受控。

5.疫情防控措施

5.1疫情防控劳务人员保障措施

表 5.1 疫情防控劳务人员保障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1)制定详细的用工计划,包括进场时间、用工人数、

来源地等信息。

招录

2)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加强

劳务

对进场劳务人员的源头管控,从出发地、源头介入

人员

监测。提前监测时间不少于 14 天,填写个人健康信

严格

息,没有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得录用。

执行

3)招录劳务人员要做到“三不准”:不准私招乱雇

远端

使用零散工和无健康信息的劳务人员;不准在项目

筛查

之间无组织调配使用劳务人员,最大限度减少施工

项目之间人员流动;不准使用按有关规定需要隔离

观察的劳务人员。

1)制定详细的运送计划,包括出发地、人员数量、

“点

花名册、负责人姓名及联系方式,做好劳务人员运

对点”

输途中的防疫和生活保障工作。

组织

2)采取专车或包车的方式“点对点”运送劳务人员

运送

有序进场,在集中运送起点和终点都必须进行体温

劳务

检查,运送过程中要戴好防护用品并坚持封闭管理。

人员

3)运送途中实施集中管理,由专人负责交通工具消

进场

毒、通风及人员防护等工作,定时测量体温,进行

防疫宣传教育。

5.2疫情防控现场管理措施

表 5.2 疫情防控现场管理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1)实名登记

对所有进出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人员进行实名

制管理,包括管理人员、劳务工人以及保安、保洁、

实名制

管理

食堂等服务人员。

2)信息排查

对疫情高发地区人员及早确诊、疑似病例有

过接触的人员进行精准排查,询问、核实春节期间

人员流动情况并做好记录,排查信息建立书面台账。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封闭式管理

1)实施封闭式管理。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2)出入口封闭措施。生活区、办公区保留一个出入口,其它出入口应关闭上锁,采取有效封闭措施。

3)施工区作业安排。合理安排施工作业,优化班组工作地点及内容,避免有限空间内进行聚集作业。

分区分时管理

对施工现场人员实行分区分时管理。人员入场后要 按批次、地区分开居住,楼与楼、楼层与楼层、房 间与房间之间要相对独立,尽量减少人员交叉流动。会议、教育培训、就餐、洗漱要分时段组织,降低 交叉传染风险。同时为施工现场配备充足的卫生防 疫物资、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观察人员管理

1)观察区要求:相对独立,可控制人员进出;对卫生间、淋浴间、排污设施等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 2 次,并做好相应记录。

2)日常记录:每天最少早晚 2 次为被观察对象测量体温,询问检查其身体健康状况,重点检查其有无发烧、咳嗽、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并对观察人员的体温情况、健康情况进行记录。

3)解除观察:观察期间未出现异常方可解除观察。

5.3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措施

表 5.3 疫情防控人员防护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口罩使用

1)项目向所有人员配发合格的医用口罩,要求从业人员正确佩戴防护口罩。

2)未正确佩戴合格医用口罩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办公区、生活区、施工现场。

3)为避免产生新的污染源,用过的口罩禁止随意丢 弃,在测温点和宿舍、办公区的指定位置设置专用垃圾桶,用于丢弃使用后的口罩。垃圾桶每天清理消毒。

用餐管理

1)合法备餐。食堂工作人员证件齐全,一律佩戴合格医用口罩上岗,每日测量体温,监测健康状况。严禁从无照无证餐饮单位和工地周边流动商贩处订餐。

2)分时取餐。避免聚集排队取餐。

3)分散就餐。在室外洁净通风地段设置桌椅供人员就餐,不具备条件的,应实行分散就餐。用餐时应单向就坐,即所有人朝同一方向,相隔距离不少于 1 米。

活动控制

1)项目人员不允许参加聚集性活动;施工作业时引导工人不要聚集施工,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 1m 以上的距离并佩戴好口罩;选择空旷场所进行安全教育或交底。

2)减少集中开会,尽量采用室外会议或视频会议。会议前:佩戴好口罩,并洗手消毒。

会议中:控制会议时间,开会人员间隔 1 米以上,室内会议应保持通风。

会议后:会议室必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应严格消毒。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个人卫生

1)洗手点的设置。办公区、宿舍区、施工区人员出入口、卫生间、食堂等要设置洗手点,配备洗手液。

2)掌握正确洗手方法。使用流水洗手不少于 20 秒,采用七部洗手法。

环境卫生

1)应消毒场所

① 生活区和办公区:办公室、宿舍、食堂、会议室等。

②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司机室,地下道路、综合管廊、工地其他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等。

③ 其他设施:化粪池、排污口、空调出风口等。

2)食堂不少于 3 次/天(闭餐期间);其他场所及设施不少于 2 次/天。

3)正确使用和储存消毒液、消毒设备、酒精等防疫物资,防止意外吞食中毒或引发火灾。

5.4疫情防控健康排查措施

表 5.4 疫情防控健康排查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体温测试

1)施工现场所有开通的出入口(包括车辆出入口)均需设体温测试点。

2)测温人员要做好防护措施,配备体温排查红外热成像仪,并做好记录。

3)对所有进出场人员(包括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测试,确认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出。

健康检查

1)每天最少早晚 2 次对施工现场以及办公区、宿舍区的所有人员测量体温,询问检查其身体健康状况,并登记在册。

2)重点检查有无发烧、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自觉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按相关规定处理。

5.5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措施

表 5.5 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1)加强政策宣传。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以及集中隔离、健康排查、佩戴口罩等的作用,获得项目人员的配合和支持。

2)纳入三级教育和每日岗前教育。疫情防控教育纳入三级教育和每日岗前教育范围,教育项目人员搞好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等良好习惯。

3)做好公益宣传。利用宣传栏、公告栏、微信群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疫情防治知识健康宣讲,使从业人员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减少集中式教育,减少人员聚集,创新教育和交底活动方式,微信扫二维码获取宣传内容。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

项目人员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主动通过政府官方渠道了解疫情动态和防治知 识,并认真落实有关防控措施。

5.6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

表 5.6 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措施

序号

措施

说明

示例

分类就医

工地发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病人的,应按以下要求分类就医并报告:

1)如是 14 天内从疫区来的人员,给其戴上口罩,通知 120 急救车将病人转运到定点收治医院。

2)如属其他地方的人员,劝导其到就近发热门诊就诊。

3)发现体征异常情况的相关信息向行业主管部门及辖区防疫主管部门报备。

确诊处置

送医人员一旦有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工地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停工并封锁现场。

2)配合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其所住房间和到过的场所、所接触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3)配合相关部门将其密切接触者送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6.应急处置

当工地人员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时,一律不得进入施工区域、办公区域,应及时到隔离观察区域进行暂时隔离,立即安排到就近的定点医院就医,并向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就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乘坐公交等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和在医院内应全程佩戴医用口罩。

经医疗机构确认为疑似病例或确诊后,应立即中止施工,并对其接触人员进行排查,密切接触者送集中隔离点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严禁出入隔离区外的任何场所。封锁病人到过的施工现场所有场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工作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并将相关情况报送社区(村)和属地卫生健康部门。

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封闭施工现场,严禁人员进出工地,配合属地卫生健康部门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排查,对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调查登记,按照卫生健康部门意见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积极做好隔离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排除恐慌心理,服从和配合卫生健康部门做好防治工作,杜绝私自外出或不服从管理的现象发生。

7.防止疫情扩大措施

1项目发生疫情后,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及公司。项目及时与项目所在地街道办、防疫部门、派出所等联动,采取隔离、接触者调查、消毒等措施。

2项目与所在地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进行及时沟通联系,将疑似或感染者移送至医院,对疑似或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必要的医学观察措施。同时对现场实行封闭,严禁人员外出和外来人员进入,避免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3应急预案启动后,人员要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疫情防控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进入规定岗位,采取有关的控制措施。

4我单位根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情况紧急调集外部人员、物资、车辆等进行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提供支持。

4.6安全应急管理措施

4.6.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根据事件发生对象,组成事件相应救援队伍。一级救援队伍来源于项目经理部各主要部门,一级救援队伍组织机构详见下图。

4.6.2应急救援型号标识

配置统一的标记、标识。一旦事故发生,指挥人员、救援分队人员、各种车辆以及事故边界,区域的标记、标识立即使用,并按使用规定置于明显位置。

应急救援信号识别详表

序号

事件类别

哨声类型

着火信号

数短哨音

触电信号

长鸣哨音

应急撤离信号

紧急撤离与救援无关人员信号

一长二短哨音

各救援人员撤离现场人员信号

一长三短哨音

应急救援小组进入事故现场信号

一长一短哨音

事故排除安全信号

短哨一声

解除信号

短哨二声

应急救援标志标识详表

序号

标志类型

标志描述

示意图

警戒区域标牌与标识

20cm 宽,黄黑色警戒线

应急救援人员标识

黄底袖圈红色事故救援字

4.6.3应急救援装备

应急救援装备、设备清单见下表。

序号

装备

作用

示意图

对讲机若干

保证各救援分队与指挥机构短程内的信息畅通

个体防护器材 15 套

确保应急救援人员个体安全

警戒线

紧急情况下设置警戒区域,禁止人员进入

序号

装备

作用

示意图

灭火器材若干

小型火情自救

应急照明若干

紧急情况照明

信号发布器

信号发布

4.6.1事故上报及处理工作

4.6.1.1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以下简称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序号

事故等级

划分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

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

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

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

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事故等级划分的补充性规定。上表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4.6.1.2事故上报流程

4.6.1.2.1事故报送时间

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 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 2 小时。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 30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 7 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4.6.3.1.1事故上报部门

序号

事故等级

划分依据

特别重大事故、重

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较大事故

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一般事故

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4.6.3.2事故的处理

序号

内容

施工现场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上报安全事故。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本单位负责人,建设单位负责人应立即向集团报告,并

按规定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接到事故报告的单位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情况紧急时,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可以直接向雄安集团公司主管安全领导报告,并同

时通知雄安集团公司安全质量部和各级相关单位。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和瞒报。

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二)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三)事故的简要经过;

(四)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发生事故后的“四不放过”处理原则,其具体内容是: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2)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3)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4)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事故发生后,施工单位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拍摄、录像和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

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

一、治安联防方案

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的保卫工作,确保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根剧现场保卫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工地的实际情况,为预防各类盗窃、破坏案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工程的治安联防方案。

1)本工程设立治安联防保卫领导小姐,由工程主管领导为组长,负责全面领导工作,安全员为副组长,组员有若干。

2)工地设门卫值班室,由保安 4 人昼夜轮流值班,对外来人员和进出车辆及所有物资进行登记,夜间设专人巡逻护场,重点是仓库、木工棚、办公室及成品半成品保护。

3)加强对外地民工的管理,摸清人员的底数,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教育。

4)每周对职工进行一决治安教育,每月召开一决治保会,定期进行治安检查,并将会议检查整改记录存入资料内备查。

5)对易燃、易爆、有毒化学危险品设专库专营,非经单位领导人批准,任何人都不得动用。

6)施工现场必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确定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负责保卫工作,层层签订保卫工作责任制,建立保卫领导小组,与各班组签订保卫工作责任书。

7)施工现场要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护场守卫人员要佩带值勤标志。

8)财务室、工具房、库房、施工人员宿舍等易发案部位要指定专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发生盗窃案件。工地内禁止赌博、酗酒、传播淫秽物品、聚众斗殴等违法乱纪行为。

9)锅炉房、变电室、大型机械设备及工程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是现场的要害部位,要指定保护措施,确保安全。

10)做好成品保护工作,制定具体措施;严防被盗、破坏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11)施工现场发生各类案件和灾害事故,要立即报会并保护好现场,配合公安机关侦破。

二、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方案

2.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重大节假日安全保卫领导小组。

2.2 领导小组职责。

1)贯彻上级机关指示精神,落实宣传教育计划。

2)检查督促责任制落实,预防事故的发生。

3)亲临一线,带头值班,严抓死守,确保安全。

4)组织检查评比,不断总结提高,推进工作。

5)加强施工现场治安保卫工作,加强现场巡逻,加大管理力度。

2.3 应急准备及安全措施。

1)项目节前召集项目所属施工人员进行一次节前安全教育,提高节日安全意识,做到人人皆知。

2)节前进行一次易燃易爆危险品及消防安全检查,做到检查有记录、有整改、有复查验收。

3)建立项目主管人员 24 小时值班制度。

4)成立由保安队员组成的巡逻队,负责施工现场以及生活区的 24 小时不同断巡逻监控,及时处理、上报各种隐患、事故,保证工地安全。

5)项目部值班员和巡逻队队长为紧急事务联络员,负责紧急事务的联络信息反晴工作。

三、治安保卫制度

1)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制定的治安规章制度,项目经理部、施工单位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施工现场的治安保卫工作。

2)项目部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治安保卫组织,由项目党支部牵头定期开会分析组织检查、寻找漏洞、制定措施。

3)制定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制度,作到有章可循,重点部位重点人口形成文字档案,作到有据可查。

4)项目部设立治安保卫值班制度,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主要领导要亲自值班。

5)施工现场所有出入口应设警卫室,昼夜有值在人员和记录,施工重要环节应成立护场队,巡逻检查以确保安全。

6)项目部、施工队、班组之间层层签订《治安包保责任书》,各自管好自家的门,管好自家的人。

7)建立健全”两会一队、,发挥其职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9)落实好政府关于施工的管理规定,把好审查关、办证关、辞退关,将治安保卫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工地门卫制度

1)门卫人员必需坚守岗位,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值勤,热情服务。2)门卫值班人员必需着装整洁,精神饱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出入车辆物品严格检查登记。

3)工地材料出门,必须持有项目经理签字的出门条方可放行。

4)进入现场必须持有“出入证”,小商贩严禁入内,因业务往来人必需出示有效证件办理进门手续方可放行。

5)门卫人员对持包出入现场者有权开包检验,不服从者交安全部门处理。

6)对偷带工地材料,无出门品出门的,交工地安全部门处理,特殊情况,可先予扣留。

7)严格执行警卫人员“十不准”和奖惩制度。

8)门卫值班人员必须着装整洁,精神饱满,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出入车辆物品严格检查登记。

9)工地材料出门,必须持有项目经理签字的出门条方可放行。

五、民工住宿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住宿人员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防止各类安全及火灾事故的发生,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特现定如下:

1)住宿人员需“四证”(身份证、就业证、暂住证、出入证)齐全,缺一不可。

2)住宿区内禁止躺在床上吸烟,烟头禁止乱扔。

3)禁止私拉乱接电线,未经批准禁止使用电热器具。

4)禁止挪用消防器材、乱动消防设施。

5)禁止存放工具、杂物、易燃易爆危险品。

6)禁止堵塞消防及疏散通道。

7)禁止在宿舍区、现场内闲逛。

8)禁止乱倒剩饭剩菜。

9)禁止随地大小便。

10)禁止酗酒聚众赌博打架传看黄色书刊音像制品。

11)禁止留宿外来人员。

以上规定住宿人员必须遵守,如有违把者将按规定处罚,并对住宿单位此相同金额罚款,情节严重者交公安机关处理。

6.民工住宿卫安全管理措施

为保证民工生活的居住安全,保证工地的正常施工生产秩序,特制定如下管理规定。

1)凡在民工住宿区内居住人员的单位必须与项目经理部签订《民工住宿区安全包保责任状》并遵照执行。

2)民工住宿区内照明用电一律使用三十六伏低压电。

3)住宿区按实际需要配备灭火器材,保证出现火情能及时进行扑救。

4)住宿单位必细派专人进行生活区管理工作。

5)指定、强化检查处罚措施,定期组织人员对生活区进行检查,堵塞漏洞、消灭隐患。

6)定期对住宿人员进行教育,增强民工安全观念,普及防火、灭火知识。

售后服务承诺

“要做就做最好的”是我公司一贯坚持的质量方针,对此工程,我公司将提

供一系列工厂测试、监造等保障和服务措施,以保证所提供的质量水平和所要达到安装的技术要求,确保优良工程。

售后服务承诺:

1、质保期 2 年(工程竣工验收之日起计算)。

2、我公司有专门的维修部门 24 小时随时待命,灯具出现质量问题自接到通知后十分钟内通知维修人员。4 小时内到现场处理,保证正常亮灯。

3、灯具更换须保证不低于成交产品的质量。

4、供货时需提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第三方出具的灯具、电缆线及电池检测报告;并符合国家电光源质量检测要求。

5、招标人可随机抽取成套路灯、电缆线送检测部门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供货,检测不合格拒绝验收,并追究相应的责任。检测费用由中标人承担。

售后服务方面的其他承诺:

(1)设备到达现场后,我方负责调试工作,直到通过用户的最终验收。

(2)设备在安装调试阶段,根据业主要求,我方将派现场服务人员处理有关设备问题。

(3)售后在设备发生不正常运作时,请及时通知我公司客户服务部,公司将即到现场维修。

质量防控措施 篇6

【关键词】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防控措施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疫病防控问题已显得越来越突出。为有效防控规模养殖业的各种疫病,笔者认为必须认真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①养殖条件差。养殖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和抵抗疾病的能力。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养殖户存在养殖条件差,养殖技术落后,生物污染严重等情况,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条件。②不按规定程序进行免疫。很多养殖户文化水平低,很难做到对养殖动物进行科学的程序化的免疫接种。③不能正确保存和使用疫苗。在各乡镇特别是山区,由于物质条件差以及具体防疫人员综合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免疫失败。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差。部分乡镇特别是山区基层畜牧兽医单位业务人员缺乏,畜牧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对先进的畜牧生产技术推广不到位,对养殖户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不够,缺乏宏观畜牧生产技术指导和调控能力;兽医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条文、检疫防疫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牢固,致使各个环节监管不到位,没有真正收到“以检促防、防监结合”的综合防控效果。⑤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动物防疫法》、《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动物处置办法》、《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宣传不到位,因而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不够重视。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到位。由于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很多乡镇使用的仪器设备落后或不全,有的地方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在各乡镇有的执行不严,有的甚至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未开展,因而使疫病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

2.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

首先,免疫接种。①确保疫苗质量。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疫苗必须有批准文号,注意有效期。疫苗必须按严格要求保存。②必须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使用。注意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③注意母源抗体的影响,不可过早给仔畜(禽)接种疫苗。对病畜、怀孕母畜应谨慎注射。④注意在接种疫苗前几天和注射后几天停用抗生素,要补充电解多维等,以防应激。⑤注意接种疫苗的器具的消毒。其次,生物安全。①养殖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和供电方便,离公路、河道、村镇、工厂500米以外的上风向处,尤其应远离其他养殖场、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②场内的布局和要求。生产区和饲料加工区、行政管理区、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③养殖户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养殖场必须使用全价饲料,防止饲料霉变,并且要定期驱虫。④养殖场大门、生产区入口,要建造水泥消毒池(加入适当消毒液),畜禽舍入口建消毒池,生产区门口必须建更衣室、消毒池和消毒室。养殖场谢绝参观,外来人员不得进场。经常保持舍内通风良好,每天打扫卫生保持清洁;饲槽、饮水器每天洗刷;作好定期消毒。⑤对养殖畜禽一定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措施。每批畜禽在转移调走之后,要对禽舍进行消毒处理。引种时一定要首先了解种畜产地疫情状况,种畜的健康状况以及免疫状况。注意种畜引入后至少须隔离1个月,确保健康后方可人群。⑥在养殖场内发现患病畜禽时,应立即送隔离室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和病理检查,以便及早确诊,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能乱扔或食用。其三,药物控制。①要坚持治疗为辅的原则。需要治疗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只能使用通过认证的兽药和饲料厂生产的产品,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绿色兽药”。②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用药必须有兽医的处方,处方上的每种药必须标明休药期,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③要了解兽药的常识,要选择成本低、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兽药,选择正规和信誉度较好的兽药生产单位的产品,了解兽药的有效成分、作用、用途和注意事项,认识掌握畜禽病情、病因,准确用药。④要对免疫情况、用药情况及饲养管理情况进行详细登记,必须按照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严格使用兽药。遵守用药规定,及时停药。必须填写“用药登记”,其内容至少包括用药名称、用药方式、剂量、停药日期,并将处方保留5年作证据。⑤饲养畜禽过程中严格用药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饲料、兽药管理的规定,严禁在饲养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国际卫生组织禁止使用的所有药物,如:已烯雌酚、盐酸克伦特罗和氯霉素等,不得将人畜共用的抗菌药物作饲料添加剂使用,宰前按规定停药。对允许使用的药物要按要求使用,并严格遵守休药期的规定。⑥在饲养畜禽的整个过程中,要定期对水样、饲料、粪便、血样及有关样品进行药物残留监测,及时掌握用药情况,以便正确采取措施,控制药物残留。其四,加强业务学习。随着禽流感、猪流感等疫病的暴发、蔓延,使得国内各地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任务十分严峻。这就要求畜牧兽医从业人员加强业务学习,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不断积累处理突发畜牧兽医事件的经验,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其五,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可以印制宣传告示、宣传资料,张贴于交通要道、场、镇牲畜交易场所等显眼处;并采取电视、宣传车、讲座等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透彻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继续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机构。继续推行兽医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卫生机构,尤其是组建村级防疫员,并且强化工作人员兽医执法能力和宏观指导畜牧生产的能力。

3.结语

质量防控措施 篇7

一、编目数据质量下降原因分析

编目业务外包是指图书馆以签订合约的方式将其编目业务委托给专业服务机构(即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编目业务外包服务商借助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异地或者到馆完成图书的分类、编目及加工等活动[1]145。实行编目外包之后,新书积压的现象确实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随之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小觑。首当其冲便是编目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编目中出现数据不全、数据不规范、数据错误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外包商与图书馆的根本目的不同。外包商与图书馆的根本目的不同在于,图书馆追求的是最大社会效益,而外包商追求的是最大经济效益[2]132。图书馆实行编目外包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图书编目员的工作压力,缩短图书加工的周期,解决图书积压的现象,提高工作效率,使新书能够及时地进入流通领域。可是,书商作为私营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它的最终目的。书商的主要业务是销售图书,但随着各图书馆相继实行业务外包之后,单纯地做图书销售业务已经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为了捕捉商机和提高竞争优势,书商纷纷顺应时代潮流,推出编目外包服务,加大在图书招标过程中的筹码,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赢得一席之地。编目业务外包自2000 年兴起至今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但外包商专业编目员的数量非常有限,编目团队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很难达到图书馆要求。图书编目是一个相对来说专业性较强的领域,业务水平无法在短期内速成,必须经过长时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才能达到。对书商来说,培训一个合格的具有编目资质的业务人员要花费很大的财力,这是一个高投入、低产出的项目。另一方面,企业人员流动性强,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培养出来的专业编目员不一定能够长期地为公司服务,这严重违背了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宗旨。图书馆为了让有限的图书经费发挥最大的价值,往往支付给书商的编目服务报酬非常有限,有些甚至是购买图书时提供的一种附赠的免费服务,这无疑成为书商一个不得不接受的沉重包袱。因此,这项工作往往得不到公司的认真对待,书商提供的编目员的素质自然受到质疑,难以保证图书外包编目质量。在编目外包的初期,书商派驻的编目员更换频繁是个普遍现象。书商没有自己强大的编目团队,派出的编目员经常游离于几个图书馆之间,甚至是几个城市的图书馆之间,各地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都会对他们的工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他们的工作时间随意性很强,带有很大的突击性质。有些书商甚至临时聘请外公司的人员,根据图书的编目数量给工作人员支付报酬。由于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编目员无法享受到其他福利,必然选择提高在单位时间内编辑MARC的数量,以获得更高的薪资。这种追求数量的工作模式成为导致编目质量下降的一个普遍原因。

2.著录规则使用不当。我国图书馆界已进入联合编目时代,目前存在的五大联机联合编目系统包括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OLCC),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心(CUCC),地方版文献联合采编协作网,上海市文献联合编目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数字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服务系统。各大联编机构为了维护数据都会出台本系统成员馆必须遵守的编目规则,但各大联机编目机构的编目规则、书目数据规范存在差异[3]104。由于外包商派出的编目员同时在好几个图书馆编目,各图书馆加入的联机编目中心不同,遵循的编目规则也不同,而且每个图书馆由于自身图书馆藏的特点,还会制定本馆的图书编目细则,外包编目工作人员会因为无法及时熟练掌握各种编目规则及细则和区别清楚各馆的编目规范,在MARC制作过程中就会出现众多著录不规范现象。

二、编目数据质量控制措施

编目外包虽然会存在诸多的问题,但它的成效却不容否定,这也将是未来图书馆的一个发展方向。外包这一工作方式将在图书馆工作中扩大其业务范围,在图书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这种新的工作模式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如何规避风险和扬长避短上,引领它朝着有利于双方发展的方向前进,实现互惠共赢,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做好编目外包的充分准备工作,签订严密的外包合同。在实行编目外包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会在编目外包实施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需要到已经实施编目外包的图书馆调研,总结经验。分析编目外包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探讨本馆在实行时如何有效地规避这种风险;其次,分析各馆编目外包中哪种外包模式适合本馆借鉴,哪些有效的管理方式值得吸取。另外,在外包商的选择上同样需要谨慎。尤其要认真考察它的编目团队资质情况,编目员是否具有编目证书以及其在同行中的口碑等。确定外包商后要签订严密的外包合同,因为订立严密的合同是编目业务外包成功的重要因素,编目业务外包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都可以通过编目业务外包合同管理来完成[4]59。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对在合作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只有加强对合作过程中风险的预测,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图书馆和外包商的权益。

2.加强与书商的沟通和合作。在双方合作之初,依照合同确定本合同期内的外包编目员,在此期间如无特殊情况,不允许其随意地更换。外包编目员上岗之初,要进行必要的上岗培训,包括使用的编目系统、编目规则、本馆编目细则、种次号取号方法等,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对合作初期的编目数据,图书馆要逐条地进行审校,发现问题及时与外包编目员讲解沟通,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防止类似错误扩大化。在编目业务外包工作中,图书馆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整个外包业务,发现问题随时沟通,相互协商解决。图书馆采编部工作人员要克服排外心理,把外包编目员放在平等的地位,真心接纳他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编目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认真听取他们的合理要求。在建立友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基础之上,双方创建起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

3.发挥外包商的优势,提高外包商服务水平。培养专业的编目员对外包商来说,代价大,成本高,而且看似一个得不偿失的行为。其实,这是一种表象。从长远来看,这项业务具有广阔的利益前景。如今,图书编目外包在国内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管理模式在今后将会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手段。在一些编目外包实施卓有成效的图书馆,外包领域已经覆盖了包括盖馆藏章、图书编目、图书典藏和图书上架等项目在内的一条龙服务,而且逐渐向图书馆其他业务扩展。图书馆应该帮助外包商意识到外包业务的发展前景,是值得外包商进行投资的。与此同时,图书馆应该意识到,书商提供的免费图书外包服务势必带来编目质量下降的问题,应主动舍弃这种免费的服务,适当地付给对方一定的费用。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推动下,外包商势必会重视编目团队的建设,提高其服务水平,扩大它的行业竞争优势,从而达到图书馆与外包商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使编目外包朝着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推进。

4.严把编目质量关,做好编目外包评估工作。编目质量是衡量编目外包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困扰众多实施编目外包图书馆的一个首要问题。分类编目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它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学科背景。一位合格的图书编目员既要对图书分类法、著录规则和主题标引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又要有长期的实践操作。外包商派驻的编目员一般很难达到这个水平。合作初期,他们不能熟练掌握各图书馆根据自身馆藏特点制定的编目细则。因此,在合作初期编目数据的审校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图书馆审校员要对编目数据逐条地仔细审校,发现问题及时与驻馆员沟通,并且要做好记录。一段时间后要对编目数据错误进行汇总,并反馈给外包商。在编目外包进入正轨之后,图书馆也不能放松编目数据的审校工作,要定期对编目数据进行抽查,形成差错统计表,反馈给外包商,让这项工作贯穿整个图书外包的全程,构成编目外包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外包合同期末,要对编目外包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分析优点,指出缺点,总结经验教训。这对下一期的外包工作起到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图书编目外包今后在图书馆的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大,图书馆应给予合理的引导,让它健康有序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使之能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

摘要:在各高校图书馆相继实行图书编目业务外包之后,编目数据质量下降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造成编目数据质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包商与图书馆各自的根本目的不同;二是外包编目人员对著录规则使用不当。据此,图书馆需要在签订严密的外包合同、加强与书商沟通、发挥外包商的优势和严把编目质量关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编目数据质量。

关键词:编目,外包,质量,措施

参考文献

[1]韩爱萍.高校图书馆图书分类编目外包的最佳模式[J].咸宁学院学报,2006(1).

[2]陈新洁.图书馆编目外包质量控制与绩效评价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1(4).

[3]张华.浅谈我国联机联合编目现状[C].文献编目工作的继承与变革,2012.

质量防控措施 篇8

1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施工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相对落后

本文所指的施工技术和管理包含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的实施以及施工工艺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应密切结合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一方面要技术可行,能够解决施工难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保证质量、加快进度、经济合理,降低整个施工成本。从目前来看,由于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对长远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制度落实缺乏足够的执行力,造成企业缺少监控与必要的指导工作,对各工程项目管理出现脱节现象,并且,无法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付诸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之中。

1.2 人力资源缺乏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到改革开放初期,很多施工企业的工程施工全部是由本公司职工完成,在改革开放后,由于施工项目逐渐增多,施工企业由此开始对外招聘一些农民工来完成一些技术性强的工作,当施工企业的老一代技术工人退休后,人员技术水平整体下滑,施工中的体力劳动部分往往都承包给了农民工,人力资源上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同时,企业中的一部分优秀管理人才在得到充分实践锻炼后,鉴于企业的薪资和福利不够高等原因,都先后相继离开了原施工单位,再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增多,目前很多施工现场管理的人员都是刚从校门走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这就导致整个施工企业的员工呈现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和结构性短缺。归纳起来,一是表现在技术水平结构、年龄结构以及素质结构的不合理,二是表现为公司从上到下缺乏对人力资源的重视力度。此外,由于施工企业门槛较低,在竞争加剧的前提下,私营老板挂靠大企业的现象较为严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步履维艰,从而使企业为了节约开支,就相应减少了员工培训,从而在人力资源方面形成恶性循环。

1.3 施工设备比较陈旧落后,材料的管理混乱

从机械设备的角度来看,机械设备的好坏在运行过程中对工程质量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的行业整体来看,机械设备落后以及不配套的现状,给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具体而言,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对远景规划与经营积累的注重力度,一旦行业周期从旺季转入淡季时,就容易形成资金缺乏,继而形成设备更新迟缓,生产力也就随之逐渐落后。

再从材料管理的角度来看,材料管理包括对施工原材料、施工半成品和成品以及构配件等的管理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工作:一是严格对施工材料开展检查验收工作,并通过建立管理台帐来保证合理使用;二是为了避免混料和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要对施工材料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成套技术管理,三是要对库存要求较高的材料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工地临时仓储的防水、防潮能力。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施工工程受成本和所在地域环境的影响较大,材料的选用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并且,很多工地材料管理不善,材料乱堆乱放现象随处可见,从而从施工前期就影响了整个工程质量。

1.4 环境管理的掌控能力低下

总体而言,很多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工程质量,一是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证体系等;二是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气象和水文等;三是劳动环境,如施工场所、工作空间等。复杂而多变是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主要特点,例如,从气象条件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温湿度的变化,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会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再如,施工的前一工序往往可视为后一工序的环境,同理,前一分部工程往往也就是后一分部工程的环境。如果某项施工工程所处区域内地质与水文差异大,不良地质多,或者雨季对施工过程的影响较大,都会给整个施工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防控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工程质量通病危害性的认识。治理通病重在预防。要提高有关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对防控工程质量通病重要意义的认识,要广泛宣传工程质量通病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和危害,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实例剖析等方式,提高有关人员对通病危害性的认识,要切实把防控工程质量通病作为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尤其是对一些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质量通病,更要进行大力宣传,形(下转第44页)成人人皆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人诛之的局面。

2)加强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操作者的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责任心。

要使其掌握防控通病的主要方法,并能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精心管理和操作,要真正做到内业指导外业;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要统筹兼顾各专业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各专业工种间的相互配合问题。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中要有防治通病的专篇,且针对性要强,措施要具体。

3)提高施工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密不可分相关,技术因素不仅包括技术人员的技术素质,而且还包括施工装备、施工信息以及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等。科技的巨大作用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效果也相应会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最终体现。这就反映出一个规律,为了保证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就要重视施工中所辖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先进性以及适用性,施工企业要把符合技术要求的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具体操作规程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之中,并通过具体出现的问题来对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进行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

4)加大施工设备、建筑构配件和建材的质量监督。

我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凡是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设备、构配件以及其他相关物件,都必须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设计标准。可见,为了保证工程优质,建筑施工工程就要分别针对物料采购环节、物料检测环节、物料运输保险环节以及物料使用环节严密把关,其中,物料采购环节是第一道需要严密监控的环节。在当前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背景下,各种材料的销售名目繁多,并且对采购人员还有其他方面的不良诱惑。

参考文献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涛,落云彬,郝瑞苹,蔡力.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质量专业理沦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事出舨社,2006.

质量防控措施 篇9

环形混凝土电杆是中低压架空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 目前电杆的供应商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企业,尤其以小型企业为主。 而小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质量意识相对较差,工艺控制和检验把关不严等现象比较普遍。 本文通过对环形混凝土电杆的质量抽检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了该产品的质量管控措施,希望对全面提高混凝土电杆的生产质量,确保电网建设安全有一定帮助。

1抽检结果

浙江省自2009年起, 每年对全省到达施工现场待施工的环形混凝土电杆组织1~2次集中抽检。 检查范围覆盖全省所有电力施工工地及对浙江省供货的全部电杆供应商,历年检查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2009~2012年电杆的抽检不合格率逐年下降,说明通过不断加强的质量抽检,督促供应商提高了质量意识, 加强了对产品质量控制, 强化了质量管理。

通过对历年汇总的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可知, 在现场抽检中, 表面裂缝占不合格总数的35%,为不合格的最大因素;其次为漏浆占27%,内外表面露筋占21%,壁厚超标占12%;其他占5%。

2缺陷形成的原因分析

2.1力学性能

通过力学性能测试能综合反映供应商的技术力量、原材料(水泥、砂、石、钢材)、混凝土配比、张拉工艺、钢筋骨架等质量。 2009年,抽检过程中力学性能试验的样品在施工现场抽取,2010年与2011年,采取施工现场与供应商成品堆场相结合的方式抽取样品,2012年, 力学性能的样品主要在供应商的成品堆场随机抽取。

力学性能试验的总体结果良好,但在2011年5月的抽检中一批电杆力学性能不合格。 采购合同要求覫190mm×12为J级杆, 供应商发货到现场的电杆规格为覫190mm×12(12覫12)级别未标。 经检测, 覫190mm×12(12覫12)电杆在J级的承载力检验弯矩下挠度超标,力学性能不合格。 此案例力学性能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应商技术力量薄弱,电杆的设计配筋不合理。 2011年11月起,浙江省电杆供应商均采用统一设计的电杆图纸,已基本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

2.2表面裂缝

在环形混凝土电杆中,表面裂缝的危害主要是裂缝产生后常常成为空气、水分及其它侵蚀介质的通道,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加速了混凝土的碳化, 使钢筋腐蚀速度变快,从而削弱了钢筋的受力截面积,特别是高强钢丝,因其表面积大而截面积小,锈蚀对其危害更大。 GB/T4623—2006《环形混凝土电杆》中表面裂缝属A类项目,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环向和纵向裂缝。 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有纵向裂缝,环向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05mm。

通过分析抽检结果发现,纵向裂缝占到表面裂缝的68%,产生纵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有:①混凝土脱模强度偏低,脱模时发生碰撞;②电杆离心成型后带模碰撞;③运输、转运装卸过程中发生碰撞;④ 堆放层数过高,未有效放置层间支撑,从而挤压底层电杆产生纵向裂缝;⑤水泥变质。

产生环向裂缝的主要原因有:①堆放场地不平整,电杆局部受力,受拉面产生环向裂缝;②堆放时支点间距过大;③结构设计不合理;④混凝土强度不足;⑤运输、转运吊装时,吊具间距过短或过长。

依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判断,纵向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供应商为了赶工期将混凝土尚未养护到设计强度的电杆发送至施工现场, 且在转运、 装卸过程中发生碰撞。 而环向裂缝主要是受现场堆放场地的限制,堆放不平整,电杆局部受力从而产生环向裂缝宽度超标。

2.3漏浆

漏浆包括电杆模边合缝处漏浆和钢板圈(或法兰盘)与杆身结合面漏浆两种情况。 由于产生漏浆, 使得混凝土的密实度受到影响,成为空气、水分及其他侵蚀介质的通道,造成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从而使电杆的使用寿命缩短。 GB/T4623—2006中漏浆属于A类项目,规定不应有漏浆,但模边合缝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 每处漏浆长度不大于300mm、累计长度不大于杆长的10%、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不大于100mm时,允许修补;钢板圈(或法兰盘)与杆身结合面的漏浆深度不大于10mm、环向长不大于1/4周长、 纵向长不大于30mm时, 允许修补。

从抽检结果看, 漏浆是造成电杆不合格的第二大原因,占比27%。 造成漏浆的主要原因有:①生产电杆所用的钢模不符合JC364—2001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钢模》要求或长时间使用后维护不当造成钢模变形,以致钢模装配的缝隙过大;②在生产过程中,当混凝土浇灌完毕后或每次拆模时未能将合缝处清理干净,造成钢模的分模面和企口残留了硬化的水泥砂浆,使钢模合缝不严,致使合缝处产生漏浆;③在组装钢模时,紧固螺栓方法不当,不能做到对称均匀地拧紧螺栓,甚至有螺栓漏拧的情况,使钢模的两条合缝在长度方向上受力不均,造成合缝局部不严,产生漏浆。

从抽检现场的情况分析, 在施工现场发现漏浆缺陷, 很大一部分是供应商质量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供应商在成品入库及产品发货时,未能对电杆进行认真的检查,许多在允许修补范围内的漏浆,供应商未进行任何处理就发货到了施工现场。

2.4内、外表面露筋

露筋是指电杆内部的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但不包括电杆端部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头。 存在露筋的电杆露筋处的钢材直接暴露在空气中,没有混凝土的保护,钢筋极易锈蚀,严重影响电杆的使用寿命。 GB/T4623—2006中露筋属A类项目,规定不允许有露筋。

造成露筋主要原因有:

(1)生产过程中,混凝土填料不足,壁厚偏薄,从而形成露筋。 此类因素形成的缺陷往往和壁厚不足同时出现。

(2)因水灰比过大、离心时间或蒸汽养护时间不足,造成内表面混凝土塌落,或严重漏浆,从而形成露筋。 此类因素形成的缺陷往往和漏浆或混凝土塌落同时出现。

(3)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脱落、破损,致使离心时钢筋骨架移位紧贴钢模或偏心而形成露筋。 此类因素形成的缺陷往往保护层厚度也不足。

(4)架立圈尺寸设计不合理,致使骨架整体尺寸偏大或偏小,或骨架成型后,因堆放不合理或碰撞造成骨架局部变形,从而造成露筋。

(5)钢筋间距过密,离心时阻碍砂石的流动,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6)生产电杆用的钢模或离心机变形,造成电杆偏心,从而在壁厚较薄的一侧形成露筋。

通过对抽检现场有露筋的电杆进行观察分析, 得出, 电杆漏浆主要是由于供应商工艺控制不严格、电杆填料不足、钢模变形和离心时间或蒸汽养护时间过短造成的。

2.5壁厚

电杆壁厚过大对提高电杆的力学性能无明显的作用,反而增加产品成本及运输安装费用;壁厚过小,会对电杆的力学性能造成不利影响,使混凝土过早地呈现破坏状态,同时壁厚偏小也难以保证纵向主筋的保护层厚度, 从而影响电杆的耐久性。 在GB4623—2006中壁厚属于A类项目, 规定壁厚的允许偏差为(-2~+10)mm。

造成壁厚超差的原因主要是:①在向钢模内浇注混凝土时,不能做到定量喂料,模内混凝土时多时少,造成电杆壁厚不均匀;②拌合混凝土时,未控制好用水量,水灰比偏大,离心时混凝土难以密实, 产生的余浆多,离心后也未将余浆倒出,造成壁厚不均匀;③生产电杆的钢模或离心机变形,造成电杆偏心,电杆壁厚一侧偏薄一侧偏厚。

以前,许多电杆供应商,特别是一些老厂,还在使用落后的搅拌方式,且生产管理比较松散,混凝土配料的称量全靠生产工人的主观估算,随意性较大,造成壁厚偏差较大。 近几年,许多新建的电杆制造厂或完成技术改造的老厂,使用电脑控制的混凝土搅拌站(楼)已基本能做到定量喂料,这些制造厂生产的电杆其壁厚偏差已经较小。

2.6其他

从浙江省抽检结果来看,其他缺陷(如局部碰伤、内表面塌落、蜂窝、麻面、粘皮等)仅占比5%。 随着我国基础工业的发展,以及电杆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这些缺陷都已变成偶发性缺陷。 但是如果供应商放松质量意识及生产工艺控制,极易造成电杆不合格的出现。

此外,电杆的混凝土强度以及弯曲度因受条件限制,未能列入抽检的项目中。 所以在抽检结果中也未统计入内。

3质量防控措施

电杆缺陷的形成原因,除去在运输或二次搬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纵向裂缝和局部碰伤,其余缺陷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供应商生产工艺控制不严造成的。 作为电杆的用户, 对电杆质量的防控主要在督促供应商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生产工艺管理水平以及加强收货验收上。

电杆因其长径比大、重量重、易碰伤、运输半径有限等特点,所以电杆的供应商基本以本省企业为主。 在其质量管控上,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

首先应对供应商的生产能力、 质量管理水平等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调研。 调研时应着重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及质量保证体系,应重点对以下内容进行现场检查:①生产设备是否能满足要求;②试验设备是否能满足检验的要求;③生产过程或关键点是否有记录;④工厂的技术力量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等。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将调研中发现的生产能力、 质量管理不佳的企业,以及历年抽检中发现问题比较多的企业加入重点管控企业名单,加大对这些企业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频率。

(2)监督

对供应商的质量抽检工作, 做到国家电网公司的2个100%的要求。 抽检工作可采取供货现场或仓库抽检、供应商库存抽检等方式。

(3)整改

在供应商调研及质量抽检中发现的问题, 除了要求供应商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调换以外,还应要求供应商对相应的不合格项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措施及结果进行确认。

(4)验收

电杆的验收应重点检查电杆的外观质量是否合格,以及仔细核对电杆的出厂合格证内的电杆力学等级与合同要求是否相同。

4结语

质量防控措施 篇10

1 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原则

1.1 充分利用地形, 尽可能与地面自然坡度一致, 以减少埋深和土石方量。

1.2 力求管线短、直, 避免不必要的转弯!穿越河道、铁路、地下建筑及其他碍物。

1.3 排水管道一般沿道路布置, 并设在污水出户管多!流量大的一侧。要充分利用现有管线, 可能时应将现场排水管线与永久性管线综合考虑, 在线管的负荷容量方面应留有余地, 为以后的发展服务。

1.4 处理好与其它地下管线之间的关系, 在建管让已建成管, 临时管让永久管, 小管让大管。

2 住宅小区排水系统管线设置

2.1 建筑物排出管设置

通常情况下, 建筑物的排出管一般都是布置在建筑物周围的, 主要是连接了1栋或者2建筑物中污水排水管的排水管。而设计人员在对建筑物排出管进行设计时, 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物平面位置、地形情况、房屋排水位置等多方面的因素问题。并且, 在定线的过程中, 还要特别注意建筑物扩建程度, 这样避免在后期改建管道时, 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其次, 排水管道最好埋设在出厨房, 卫生间内, 这样有利于缩短房屋排水管长度, 促使其与建筑物周边保持平行。

2.2 检查井的设置

在与房屋排出管交接处应设排水检查井, 管道或检查井中心至建筑物外墙面的距离不宜小于检查井设置在排水管道的交接处、管道方向转弯处、管道直径变化处、管道坡度变化处、管道标高变化处以及较长的直线管段上, 作为检查和清通管道用。

3 排水系统常见堵塞及原因

3.1 卫生设备堵塞的原因

3.1.1 卫生设备生产市场混乱。

目前, 有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 盲目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选择了一些价格低廉、质量粗劣的卫生设备, 使得卫生设施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频发堵塞问题。

3.1.2 施工单位安装与土建工种之间配合不好。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 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施工图纸设计要求进行安装, 并未将卫生设备的排水管道进行事先预置, 与土建人员之间配合不好, 就会产生各种质量问题, 甚至还会导致一些建筑废弃物遗留在水弯处, 造成堵塞。

3.2 污水管道堵塞的原因

3.2.1 设计图纸与施工现场不符

对于旧城小区改造工程来说, 其中有一些属于地下隐蔽的工程缺乏相关的技术资料, 而技术人员又很难全面掌握实际情况, 导致施工图纸中部分设计常常与实际现场管道情况出现不符合的现象爱。尽管设计人员已经事先在图纸旁侧标识出了按照情况予以调整, 可是由于部分施工单位技术素质较差, 很难及时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往往都是问题发生之后, 才想到进行补救。此外, 施工人员在对管道进行基础处理时, 没有对其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 致使管道发生下沉, 引起堵塞。那么, 想要防止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 设计人员不仅要充分做好实地勘查工作, 掌握详细的信息资料, 充分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问题, 对其进行全方面的精心设计, 从而充分保障工程设计质量。

3.2.2 管径的无原则放大

虽然我国对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然而, 由于一些设计人员只是一味的满足于建设单位的不合理要求。他们认为只有管径越大, 才会越安全。因此, 常常会毫无计划原则性的将管径方法, 最终导致流速降低, 使得沉淀物日益堆积, 发生堵塞。所以, 设计人员在对管径进行确定设计的过程中, 应该按照实际情况, 选择出合适的计算方法, 以此来保证管道达到国家规定使用要求, 促使流速大于最小设计流速。并且, 在实际的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过程中, 施工人员还要对各种杂物、污染物进行清除, 以免落入到排污管道中, 造成管道堵塞。针对这一问题, 施工人员可以提前用水泥袋堵住管道入口处, 再适用石灰膏进行敷设迷失。为了防止一些不确定因素引起的排污立管堵塞, 施工人员一定要对每一个排污口进行检查, 同时加置暂时的堵板。这样一来, 杂物就无法在进入排污立管中, 即便不小心落入, 也会被堵板挡在了入口外, 方便与清理。最后, 当所有施工操作完成之后, 施工人员还要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质量验收, 在确认所有施工质量合格之后, 再将临时堵板撤除, 确保排污管道系统的通畅运行。

4 系统常见堵塞对策

4.1 室外下水管道堵塞

室外下水管道一般采用铸铁管或混凝土管道。为防止管道堵塞或排污不畅通, 施工时, 一定要对原有将要接入的下水管道的位置!标高等, 进行技术性复核, 计算实际坡度是不是能满足设计要求, 绝不能盲目施工, 造成隐患。

4.2 区物业加强宣传管理

正确使用, 加强管理, 做好卫生设施正确使用的宣传教育, 以减少卫生设备及污水管道堵塞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应定期清除管遭或窖井淤积的污泥, 保持畅通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对一个住宅小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是小区管理的一个硬件工程,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对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的评价, 因此要求有关部门既要从管道设计布置源头上下功夫, 更要狠抓小区工程施工质量, 同时又要加强小区内物业管理水平, 消除隐患, 保持小区排水的畅通。

4.3 卫生设备堵塞措施

针对卫生设备选用质量差这一问题, 工程监理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应严格把关, 禁止建筑安装无生产许可证的卫生设备, 在卫生设备本身消灭堵塞隐患。

结束语

住宅小区排水系统对一个住宅小区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系统, 是小区管理的一个硬件工程, 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对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的评价, 因此要求有关部门既要从管道设计布置源头上下功夫, 更要狠抓小区工程施工质量, 同时又要加强小区内物业管理水平, 消除隐患, 保持小区排水的畅通。

摘要:给排水管道工程作为住宅小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施工质量的好坏不仅会对整个住宅小区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更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 在实践应用过程中, 由于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或是管道设置不合理等, 常常出现管道堵塞的现象, 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多的不便。因此, 笔者就具体对住宅小区排水管道的设置及堵塞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讨论, 并提出了相关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住宅小区,排水管道,堵塞,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丽江.室外排水管道的维护及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09) .

[2]彭全胜, 徐彦华.浅议排水管道事故的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13) .

山羊痘的防控措施 篇11

山羊痘是由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典型的斑疹、丘疹,后变水泡、脓包和结痂的病理过程。继发全身感染者常因败血症而死亡,妊娠母羊易引起流产。

2014年7月以来,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新城乡、勐弄乡等3个乡镇饲养的山羊发生疑似山羊痘病例,3个乡镇存栏山羊6642只,在短短几天内发病376只,发病率5.66%;死亡124只,死亡率32.98%。其中勐弄乡中山村彭某饲养74只羊并发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全群发病,死亡50只,死亡率达67.56%;新城乡新安村刘某饲养27只羊,全群发病,死亡15只,死亡率达55.55%,给盈江养羊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盈江县畜牧兽医局专门成立疫病疫情调查专家组,前往发病地区开展调研工作。

二、发病原因

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不足,重养轻防,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追求良种覆盖率,四处引种,不注重产地检疫,将携带病原的羊只引入而发病;二是片面追求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注重科学饲养管理,造成羊群的抗病力下降而发病;三是该病没有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不接种疫苗,造成羊群对该病无免疫能力,一旦该病发生会迅速造成暴发性流行;四是供销流通渠道多,科学引种措施不健全,疫病监测及产地检疫、出入境检疫技术滞后,也给该病的病原营造了滋生蔓延的机会,造成疾病流行。此次山羊痘的发生,主要是养殖户从外县购买了携带病原的羊只而引起发病。

三、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绵羊、鸡和猪较为常见,虽然山羊、牛和马很少发病,但长途运输、气候变化、饲草缺乏和饲养管理不良等因素都可引发该病。病羊或带毒羊为传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痘疱中。可经呼吸道感染,昆虫叮咬机械传播,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感染。首次在盈江发病,主要是从外县购买羊群到该县饲养且正直炎热的5月到6月份而引起发病,发病明显,全群发病,死亡率高达55.56%。也与盈江高温高湿的气候有直接的关系,传播快,流行区域广,对羊群危害大。

四、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咳嗽、磨牙、呻吟,声音嘶哑,眼脸肿胀,有眼屎,流泪,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从嘴唇开始出现病症,如眼周围、唇、鼻、乳房、外生殖器、四肢和尾内侧等毛短或无毛的部位出现红斑,1~2天后相继成为丘疹,症状明显于皮肤表面。3~4天后变成水痘,中央凹陷呈脐状,随后变成脓疮。孕羊易流产,继发全身感染者常因败血症而死亡。

五、防制措施

1.对症治疗,强心补液

(1)对症治疗:以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清开灵(板蓝根)10毫升与青霉素240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小羊减半;毒痘康每公斤体重0.1克,肌肉注射;毒疮5号+头孢噻呋钠肌肉注射;或氟苯尼考、盐酸林可霉素交替使用,每天两次,连用3天,防止感染。(2)强心补液:用5%葡萄糖250毫升、0.9%生理盐水250毫升加庆大霉素5毫升、维生素 C 5毫升静脉注射,增强羊的抗病力。

2.加强护理,精心饲养

对皮肤上有水疱、脓疱的应把它抓破,用生理盐水清洗、75%酒精消毒后涂上青霉素+敌百虫片(研成末);黏膜上的病灶,用0.1%高锰酸钾液或食醋冲洗后,涂搽碘甘油。给予柔软、适口性好的饲草和补饲适量的精料,圈舍及周围场地要认真消毒,做到精心饲养,降低死亡率。

3.对病死羊实行无害化处理

对病死的羊只实行深埋、撒上大碱(碳酸钠),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无害化处理原则。

4.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勿从疫区引进羊只。发生疫情时,划区封锁,隔离消毒,精心护理。对发病区或受威胁区的羊只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云南省盈江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站 曹后英 尹正发 邮编:679300;云南省盈江县平原镇畜牧兽医站 线小芳 邮编:679300)

奶牛热应激防控措施 篇12

1. 改善环境条件, 提高福利待遇

改善奶牛的生存环境可以减轻炎热对奶牛造成的影响, 要阻断外部的热源进入牛舍、运动场, 同时促进牛舍内的热量和水分向外排出, 通过送风、喷水、洒水等措施促进奶牛体热的散发。在空气污浊且不流通的地方, 奶牛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危险, 甚至毙命, 这就要求在待挤奶区和挤奶区也要加强奶牛的防暑降温工作。

牛舍应建造在通风良好处, 以利牛舍内热量和水分的排出。采用绝缘性能好的材料建造屋顶或增设顶棚, 可以减少热辐射。在牛舍房顶搭建凉棚、种瓜蔓、喷水或刷石灰浆, 以减少辐射热。

在奶牛运动场搭建简易凉棚, 凉棚以高5米为宜, 顶棚的材料应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且辐射系数小, 顶棚要建成倾斜式以利空气流通。

在舍内安装大型换气扇和风量较大的电扇, 加速舍内气体的流速, 以利牛体散热, 炎热季节送风效果最好。夜间奶牛体温和气温的差距较大, 可以缩短送风时间。一般奶牛体温峰值出现在傍晚, 因此, 当气温高于29℃, 湿度在50%以上时, 从早晨5点到夜间1点都需要降温, 重点关注傍晚。晚上横卧牛较多, 可改为低位换气和送风。

在舍内安装喷雾装置, 最好和通风装置一起装, 喷雾、送风能显著促进牛体热量的散发。但应注意把握好喷雾时间, 如果喷雾时间过长, 会造成牛舍湿度过高, 还浪费水。据试验, 每隔5分钟喷雾1次, 每次持续3分钟, 会使牛舍温度比不装喷雾只装风扇的降低1.5℃。

在牛舍和运动场周围适度种植树和草, 可减少日光辐射, 防止热气进入牛舍, 改善牛场小气候。

夏天奶牛行走到待挤奶区会增大热应激, 同时奶牛在挤奶过程中产热量会增加, 因此有必要在这两个区安装较大功率的风扇, 使大量空气吹过牛体周围进行降温。

2. 调整饲料营养, 改善饲养管理

通过调整、改善饲料结构和饲喂技术, 尽量减少、抑制与产奶无关的热量的产生。采食量下降直接导致夏季奶牛产奶量下降, 奶牛在22~25℃时, 采食量出现下降, 30℃以上时明显下降, 下降幅度高达50%以上。因此增强奶牛食欲是减缓热应激的重要措施。

要提高日粮的蛋白水平 (18%~20%) , 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比例 (占粗蛋白35%以上) 。必须注意不过量, 过量的蛋白质加剧热应激。增加优质粗饲料 (如苜蓿干草) 的喂量和适口性好易消化的饲料 (如胡萝卜) 。夏季的日粮浓度要高, 体积要小, 尽量满足个体营养的需要。添加脂肪酸钙、棉籽等, 日粮脂肪含量可达到5%左右。夏季奶牛日粮要控制粗饲料的喂量, 提高精料比例, 劣质粗饲料会使奶牛产热量增加, 但精料最大比例也不宜超过60%, 以免影响乳脂率及出现代谢性紊乱。

在饲喂方法上应少喂勤添, 精料日喂4次为宜。要防止饲料在饲槽内堆积发酵酸败变质。由于采食后的2~3小时为热能产生的高峰阶段, 因此夏天在饲喂时间上, 应当选择在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夜间增加饲喂量, 从晚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期间饲喂量可占整个日粮的60%~70%, 尤其粗料宜安排在晚8点至早上5点进行。

在炎热的夏天, 由于奶牛的呼吸和排汗的增加, 常常会引起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不足, 所以应当增加钙、磷、镁、钠、钾等的喂量。据试验报道, 夏季日粮中添加100~115克碳酸钾/头/天, 可以使奶牛热应激导致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提供充足洁净的新鲜清凉饮水, 必要时增加饮水设施。水温为10℃效果最佳, 凉水有助于奶牛降低体温, 增进食欲。改喂稀粥料, 效果也很明显。

应当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 日粮中添加6克/头/天烟酸, 也可减缓热应激的影响。在高精料、低粗料的日粮中添加缓冲剂, 如在奶牛日粮中添加0.7 5%~1.5%的碳酸氢钠或0.35%~0.4%氧化镁, 有较好的饲养效果。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和维生素A, 也能减缓奶牛的热应激。

上一篇:企业标准化宣贯下一篇:临时用地复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