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2024-10-08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共10篇)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篇1

实践表明,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观程度的要求。为此,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成为很多大城市中广大人们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实际上,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设计形式单一,缺少人性化的因素等。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人员的重要任务。

1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

植物是构成空间和景观的主要元素。为此,在设计城市植物景观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将植物景观的构成要素充分融入到其中,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才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观赏性在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被充分地凸显出来。这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在设计中合理组织植物的空间分布,并且对植物的可感知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植物自身的形态及质感、颜色等进行全面的了解,确保能够将植物自身的特征表现出来,并且能够与人的视觉感相互统一。同时,还要确保植物的生长形态,能够和原生长地的形态一致。例如,在高寒山地所生长的植物,一般都会以尖塔型作为主要的树型;在平原地区生长的树木,一般树冠都是开张的形状。为此,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一点,并将植物的观赏性充分展现出来。

2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设计形式较为单一

在很多城市中,虽然城市的植物景观很漂亮,但是由于城市多个地方景观设计形式相同,设计较为单一,无法提升植物景观的观赏性,更加无法达到人们的喜欢程度,很难让当地的居民得到满足。

2.2缺少人性化因素

设计中没有将人性化的因素融入到其中,更多注重的是植物的美观度及个人的感官经验等。同时,设计主要以城市发展作为主要的中心,缺少人性化因素。因此,很多城市在植物景观设计完成后,人们无法从视觉上得到满足感,很难将城市景观设计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也无法达到城市景观设计的真实目的。

3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景观的设计要点。以下主要对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3.1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功能相一致

在设计广场植物景观前,需要对城市广场的功能进行相应的了解。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广场是最有活力、最具有标志性及记忆性的重要部分,其是一个城市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现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为此,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一定要确保景观设计与其功能表现相一致。

3.2确保景观设计与广场性质相一致

在广场植物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注重城市广场的类型及植物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确保广场植物景观能够与广场的性质保持一致。城市广场具有很多种类型,因此绿地设计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2.1集会性广场这种广场的主要用途为政治文化集会及庆典游行等,其一般都会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如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人民广场等。对于这种类型的广场,植物景观选择的类型应具有雄伟、简洁的特点;对于那些较小的纪念性广场而言,植物景观要具有一定的亲切与和谐、素雅等氛围。在布置广场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要确保风格的统一,但是在植物种植方面,可以应用多样的种植手法。例如,绿化面积较小的广场时,可以种植一些具有极强代表性的树木作为点缀,而在草地上或者建筑背景前,需要将树形的轮廓显现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广场的美观程度。另外,如果广场的面积较大,可以布置大面积的草地,用草地去衬托广场的广阔形象;如果要将广场的庄严气氛展现出来,可以设计一些浓重的、具有苍翠特点的树木。例如,湖北省武汉市的洪山广场,该广场整个植物景观具有完整性特点。

3.2.2纪念性较强的广场植物景观设计需要以纪念性意义为主。为此,在选择植物种类方面,不应过于繁杂,最适宜的方式是多处种植某种植物,确保能够达到强化的目的。并且,在植物布置形式方面,要采用规则式种植方式,以便整个广场能够凸显出有序性。

4小结

针对植物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当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展开了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了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并且,在城市植物景观设计中,施工人员应注意植物的选择,要选择与生长环境等方面相统一的植物,这样才能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才能够为城市植物景观设计带来相应的保障,从而美化城市,满足人们对城市植物景观设计的要求。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篇2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是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构成, 但是通常多数景观设计只是局限于解决功能等理性问题, 但是忽略了城市景观对于整个城市形象的影响力。为了能够实现城市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 提高整体生活环境, 因此城市公共景观设计成为目前研究者需要认真探讨的课题。

1 现代城市公共景观状况分析

众所周知, 城市是市区群众生活聚集的区域, 而现代城市社会中趋于多元化发展的状况, 会从多个层面上去影响到当前城市公共景观形象艺术风格的形成。例如当前城市的建筑, 当前城市的色彩、雕塑、服务设施等等, 可以说城市公共景观形象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 不只是可以体现出现代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 并且也能够去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城市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如今城市公共景观的形象成为了城市形式的载体, 也能够成为现代城市价值的重要构成。一般人们去一个地方旅行, 是为了欣赏这个地区所独有的文化景观, 也从而去了解不同地区所具有的文化特色, 实现了拓展视野的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依旧难于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协调, 例如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设计缺乏科学性的规划, 一味地想要提高自己城市的名誉与品位, 就投入了大量资金来建设自己的“面子工程”。

我们所要建设的城市景观艺术是给予群众一种感悟艺术的事业空间与没有限制交流的文化艺术场所, 是不能够将公共性与艺术性混合在一起的, 这两者需要有各自的侧重点。我们在给予其审美价值同时, 需要去努力展现出自身具有的公共艺术内涵, 使得两者能够在当前公共艺术领域中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

2 当前我国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们说城市景观设计对于一个城市发展有着巨大促进作用, 不能忽略的是, 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笔者在下文中简要论述:

2.1 城市景观失去原有特色

随着现代城市不断发展, 也出现了一些传统景观与文化遗产频繁遭受破坏的现象。部分城市为了扩大路面, 砍伐了道路两旁的古树。一些传统民宅都被铲平, 取代的是毫无生机的高层楼房。诸多传统景观、名胜古迹是一个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民族文化积淀的客观反映, 对于城市历史发展、文化风俗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传统景观、风景名胜也是一个城市地区的特点体现形式, 但是当前众多城市的公共景观因为盲目地建设而显得十分平庸、失去了原有的特色。

2.2 城市景观设计时忽略了软质景观的设计

诸多城市公共景观的绿化设计过程中, 会将设计的重点放到构成景观环境的硬质景观中, 通常会忽略了绿地、林荫这些相对软质的景观设计, 让一些绿地草皮、花卉成为了整个城市景观设计中的附属地位, 因此需要我们后期设计中注意。

2.3 城市景观设计相对奢侈

我们说城市公共景观提高档次的基础就是功能的合理性, 但目前所谓的档次被人们理解成为是磅礴的气势或者考究的用材。很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广场化”、“园林宫廷化”、“绿地观赏化”等现象, 一些人们片面地认为, 必须要建设具有标志性的设计, 才能够提高整座城市的气势与档次。

3 新时期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3.1 城市景观设计要与自身历史文化紧密结合

我们说在实际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 务必要与城市自身文化历史紧密结合, 一方面要突出城市具有的现代化特征, 另一方面也要去充分展现出来城市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所以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要将城市原有的古建筑群体等文化景观渗透进去, 在设计景观的时候, 要与城市古建筑群协调, 这样就不显得突兀, 也有种和谐美感。如果两者难以紧密结合, 那么就可以选择分区设计的形式, 可以将城市布局成为了古城区与新城区, 就保证了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景观的和谐, 也不会去打破原有的城市设计原则。

3.2 城市景观设计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我们说每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都需要有一个完善的食物链与营养级。而秋天落败的枯叶就是春天生命生长的养分, 如果一味地去清除了公园的落叶, 那么就等于切断了自然环境中闭合的循环系统。我们在城市绿地的维护管理过程中, 要使其废物变成营养, 例如借助返还枝叶、返还地表水补充地下水等生态设计思路。

3.3 城市景观设计要加强生态绿地建设

我们说在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 绿化是难以忽略的一个环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 需要尽量地保留城市绿地原有的自然特征, 在城市河岸边的一些带状的公园都要尽量去保留, 构建起城市的绿色通过, 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完整。另外, 我们在城市景观绿色设计过程中, 可以去推广屋顶的绿化设计, 去对城市环境进行调节与改善。例如浙江杭州钱塘新城在城市规划设计中, 就始终去坚持生态、感性、生活等设计理念, 去确保人与自然的共生。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居民对于现代城市生活的质量要求是不断提高的,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城市景观设计水平, 让城市呈现出新的发展风貌。而本文所探讨的相关问题希望对今后城市景观设计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进而促进现代城市的持续发展。

摘要:城市化成为我国近几年社会客观发展趋势, 有越来越多的人群逐渐朝市区集中, 并且有很大部分人群始在城市中定居, 扩大了城市的规模与承载量, 这使得城市的公共景观设计与建设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对我国当前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状况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设计、建设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公共景观设计,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何鄂, 韦天瑜, 杨文会, 许正龙, 项金国, 大唐.公共艺术与地域文化[J].雕塑, 2006年04期.

[2]李平毅, 丁艳, 陈颖聪.四川自贡盐商宅邸王家大院建筑景观初考[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10, 12.

[3]朱军.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建设[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 04.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公共绿地;设计原则;设计内容

1 城市公共绿地的相关概念

城市公共绿地主要是指城市中对所有公民开放,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一定用地范围内进行规划布局,以植物作为主要造景素材,同时兼顾娱乐、休闲、科教、服务等功能的永久性户外休闲场所。

1.1 城市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大致可以分为6大类:

第一,公园绿地。由政府出资建造,具有一定的功能布局,包含设施与功能,主要提供群众进行游览、休憩、娱乐、科教等活动,同时发挥美化城市的功能。在类型上包括综合性公园、儿童公园、带状公园、街头绿地、建筑配套绿地等。

第二,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材料的基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及各种林地。

第三,防护绿地。具有安全功能,为城市提供卫生、隔离的绿化用地。包括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以及为防风沙、固水土而造的防护林。

第四,风景游览绿地。具有观赏、文化、者科学价值的大面积自然风景或有名胜古迹的地方,一般位于市郊。经过园林部分开发,规划休息、娱乐、餐饮等服务设施,供人们进行休憩的大型绿地。

第五,专用绿地。指服务于城市中经济、行政、教育、卫生、设计等机构或设施范围内的绿化用地,在城市中所占比例大,分布广泛。类型包括居住区绿地、公共建筑及机关学校绿地、单位附属绿地。

第六,路道交通绿地。附属于城市道路的绿地,包括分车带、行道树、立交桥绿化、安全岛等,主要起到组织交通、防尘、遮阴、美化街景、降低噪音等作用。

1.2 公共绿地效益

1.2.1 生态效益

(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多种有害气体。同时,许多水生植物能够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植物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有毒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

(2)改善城市小气候,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绿色植物能够削弱太阳辐射,使市区的日照时数和照度减少。植物根系吸收大量水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大量水分,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同时,城市内的带状绿地能够引导风向,为城市创造良好的通风环境。

(3)降低噪声。植物对噪音具有明显的消音和降噪作用,增加城市绿化,布置绿化带、降噪带对降低城市噪音有显著的作用。

(4)保持水土,防灾避难。植物的根系对土壤具有固定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地表土的流失。同时,树冠、叶面的阻挡,能够减少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建立防风带可以减轻台风、洪涝、塌方等自然灾害,城市绿地能够成为有效的避难场所。

1.2.2 社会效益

(1)是居民日常休闲活动的重要场所。公共绿地内一般设有休息、运动、娱乐等设施,是居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沟通交流、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2)文化科教,提升自我修养。公共绿地在设计中往往结合一些地域文化、神话传说、科普知识等。同时,也可举办绘画、书法、摄影、盆景、工艺品等展出,从而提升游览者的自身素质和修养。

1.2.3 造景功能

(1)丰富城市天际线,软化建筑轮廓。城市中主要以硬质建筑为主,线条生硬、轮廓清晰。公共绿地则是柔和的软质景观,与建筑景观相结合,能够形成高低错落、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形成丰富的城市天际线景观。

(2)打造城市景观中心,形成有特征性的景观区域。针对不同的城市区域,采用各具特色的植物造景,能够形成特点鲜明,独树一帜的城市景观。同时,鲜明独特的景观效果能成为视觉焦点,起到引导交通和视线的作用。

(3)衬托构筑物、建筑物,营造空间艺术效果。针对不同类型的建筑物,运用相应的植物材料进行搭配,能够使建筑物更富有生机。例如,纪念碑旁栽植挺拔对称的树木,可体现其庄严性;居住区内布置多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植物,能够营造出亲切宜人的气氛。

2 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原则

2.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是城市公共绿地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设计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来进行,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

2.1.1 注重不同年龄阶层,重视老年群体

不同年龄阶层在日常生活与需求上存在很大的不同,其在心理、生理上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将其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休闲的需求量十分大。老年休闲问题对城市公共绿地规划提出了新要求。老龄人口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使用群体,在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其的使用需求。

2.1.2 重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

这一群体主要指的是残障人士。随着人口的增加,我国残障人士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因此,在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中,应当对这一部分群体加以考虑,如果忽视了这一群体的使用感受,也就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3 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许多优秀设计作品取得成功的法宝。设计师广泛采纳公众提取的意见与建议,以弥补个人考虑的欠缺,使设计更加满足最广大使用者的要求。

2.2 生态原则

景观生态是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效能之一,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应该以生态性作为最基本的前提。景观生态并非一味地植树造林,应当根据城市功能、结构,同时权衡景观、生态、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有目的地进行规划。

2.2.1 乔、灌、草多结构造景

单一植物造景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改善环境来看都具有很大的弊端,远不能满足城市公共绿地的规划要求。从生态的角度上来看,乔、灌、草结构造景创造出了一个物种多样的小群落,充分利用空间资源,使其在经济、生态、景观上达到一个最优组合,极大地提高了公共绿地的质量。

2.2.2 地域性原则

每个城市在经济、文化、历史、气候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城市都具有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特点。正是这些地域差异,形成了每个城市不同的风格与特色。城市绿地公共景观同样应该强调景观的地域性,依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因势利导地打造符合该城市绿地景观。

2.2.3 高效、经济原则

强调以最少的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类身心再生功能,强调以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城市空间有限,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发挥出最大的生态功能。

3 城市公共绿地空间设计内容研究

3.1 空间

3.1.1 选址

城市公共绿地在选址上应当满足能够吸引使用者到来的要求。首先,调查场地能够吸引哪些使用者,使用者距离空间的距离,从而确定场地辐射范围。总的来说,位置是否接近是一处公共空间能否最大化使用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公共绿地的可见性也是决定其使用程度的重要因素。使用者更倾向于前往可见性高的场所,相对较小且隐蔽的公共绿地服务范围会较低。

3.1.2 边界与过渡

公共绿地在形态上应当是开放的突出空间,在通达性上要便于观赏者进入。在设计中,尽量做到一面、两面或多面向道路开放。通过绿化带向道路边缘延伸,暗示行人进入了绿地范围。

3.1.3 亚空间

除为大型集会、集散而设计的空间外,大型公共绿地应当设计出亚空间,以此,来鼓励观赏者使用。大型开放空间往往会使观赏者缺乏安全感,而被植物围合的亚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使观赏者感到安全,观赏者往往会快速穿过大型开放空间来到亚空间内。亚空间可通过植物、坐凳、构筑物等来进行划分,通过这些景观元素,不仅能打造出一个怡人的景观效果,更能吸引观赏者来此驻足,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场所。

3.2 景观要素

3.2.1 植物

经过慎重思考的种植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公共绿地的使用率。通过植物的色、香、质感、密度等因素,能够更大程度地吸引观赏者的到来。

(1)多样性。通常来说,在一定空间内种植多种植物,能够对穿行或休息在其中的人产生更好的观赏感受,通过绿洲效应,达到赏心悦目游览体验。

(2)种植的高度。植物种植高度应当遵循不遮挡观赏者观赏视线为原则。植物种植高度过高会遮挡观赏视线,使得观赏者不得不调整姿势进行观赏,造成不愉快的观赏体验。

(3)边界种植。边界种植的目的是为了划分可进空间与禁止进入空间。因此,在植物选择上,可选择长得浓密的树木或低矮灌木修剪成篱。除了划分空间外,在建筑和路沿石边缘进行种植,可起到软化轮廓的造景作用,营造出刚柔并济的景观效果。

(4)色彩、气味。在公共绿地的种植槽内,可选择一些色彩明亮、气味芳香的植物。在群植树种内,也可点缀几株彩叶或彩花类植物,使整个景观效果更加明亮、欢快。

3.2.2 地形

地形变化具有重要的视觉和心理体验效果,适度的地形变化往往具有更强的美学吸引力。同时,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还能起到组织游览路线、集中视觉焦点以及划分空间的作用,通过抬高或降低地形,达到不同的观赏体验。

3.2.3 水

水在视觉、触觉、听觉上能够让人产生愉悦的观赏感受。为观赏者争取过多接近水的机会是水体设计的关键,我们除了要创造水,还要为能让更多的人接近水而创造便利。水体设计的常用手法包括自然式水体、驳岸处理、水池、喷泉。

3.2.4 设施

公共绿地内应当包含多种设施,他们不只是景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满足功能性的重要保障。

(1)座椅。为满足不同观赏者的需要,座椅在形式上有多种选择,如长椅可满足多人使用,是最受观赏者青睐的形式。台阶和边沿也可发挥座椅的功能,但在高度上应注意不宜过高,边沿在样式和材质上也应当力求丰富多样。

(2)座椅朝向布置。座位的朝向影响着观赏者的视线和观赏者的阳光需求量,根据不同的观赏需求,观赏者选择想要的位置。台阶、边沿或直线布置的长椅能够造成自然间隔,围绕水池或花坛的圆形长椅能够使观赏者保持各自的私密。

(3)其他设施。为了更好地满足观赏者的使用需求,公共绿地内还应当有一些配套的基础类设施,以更好地服务游人,如标示系统、公共厕所、垃圾箱、照明水电、停车场、公共雕塑等。

4 结语

绿色城市空间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都市人渴望更生态、更美好的城市户外休闲场所。在城市中打造一个景色优美、功能齐全、生态优良的公共绿地空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高亦兰.建筑与闲暇[J].世界建筑,2003.

[3]张斌,杨北帆.城市设计与环境艺术[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4]赵宝江.创建园林城市改善生态环境[J].中国园林,1999(2).

[5]黄肇义,扬东援.国外城市生态理论宗述[J] .城市规划,2001(1).

城市公共设施中的通用设计 篇4

本文通过对通用设计理论的阐释和解析,归纳了城市公共设施中通用设计的一般方法,探讨了通用设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为未来我国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必要的实践。

[关键词]公共设施 通用设计 无障碍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共设施逐渐成为衡量一个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和标志。

城市的拥挤、老龄化社会的加剧、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渴望被平等对待的诉求,对公共设施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满足人们各类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之上,如何使人人能够平等、舒适、便利地生活和工作,成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所需要研究的迫切问题。

在探索如何使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的过程中,无障碍设计的局限性开始暴露出来。

无障碍设施的设置目的是为满足那些弱势群体的生理使用需求,但却往往会使弱势群体感觉被与正常人区别待遇,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暗示,使得无障碍设计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障碍设计”。

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通用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即使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尽最大可能被所有人使用,以达到设计能被所有人公平使用的目的。

一、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一词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叶,英文原文为“Universal Design”,中文可译为:普遍性设计、共用性设计、适用性设计、全体设计、万能设计等。

通用设计定义的确立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罗纳德?梅斯(Ronald L.Mace)教授所提出的,并于1985年正式使用“通用设计”一词。

他认为通用设计是指“任何一种产品或环境空间的设计尽可能以符合所有人使用为原则,不管使用者的年龄、身体状况或能力水平,使任何人皆能方便使用。”

可以看出,通用设计有别于无障碍设计,其核心在于将设计对象从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扩大到了所有的人,从而避免了弱势群体被差别对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达到人人都能平等地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中的目的。

通用设计正是新时代人性化设计的发展和升华,体现出了文明社会所倡导的人人平等、没有偏见、没有歧视、尊重个人权利的民主观念。

在通用设计概念提出的基础上,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通用设计研究中心的工作小组还提出了通用设计的七条基本原则。

即公平的使用原则、灵活的使用原则、简单而直观的使用原则、直观的信息原则、容错性原则、低体力消耗原则、提供充足的使用尺度和空间原则。

这些原则为使设计能够整合及满足更多使用者的需求,提供了特别的指导。

二、城市公共设施中通用设计的应用

(一)通用设计应用的一般方法

根据通用设计的特点和原则,我们可以尝试总结出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应用的一般方法。

目前在具体的设计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极限值设计,指以人体测量学中极限值尺寸作为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参考极大或极小尺寸,并加入修正量作为设计基准。

例如,公共场所中门的高度的设计、地铁站检票闸口的宽度以轮椅能自由通过为准等。

2.可选择性设计,是指在设施的设计时,提供几种不同的尺度或使用方式,用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使用。

例如,为方便不同使用者而设计的高低不同的公用电话、洗手池等。

3.可调节性设计,指将设施或设施的某些部分设计为是可调节的,以便于不同人的使用。

例如,将公共场所内的座椅设计成可以上下调节高度的,用户可根据需求而调节。

4.特殊设计,就是在设计时,首先将特殊群体作为定位人群,如果我们的设计能被失能者所使用,那一定也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使用需求,以此来达到通用设计的目的。

例如,专门为腿部不便的人而设计的升降电梯,也可以为普通使用者所使用。

(二)通用设计的应用

这里我们以城市公共设施中交通系统和信息系统为例,简单阐释一下通用设计的具体应用。

从通用设计的角度出发,交通设施的设计更多的是考虑到行动有障碍人群的特殊需要。

尤其是通道的设计应当充分满足所有人的使用需求,提供足够的尺度和空间,方便轮椅、老年人的通行,有高低落差的地方应设置坡道。

还有出入口可设计为自动门、高层公共空间设置升降电梯等等,这些设计都可以便于任何人自由通行。

在信息设施的设计中,通用设计理念倡导使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在设计时应尽量简洁易懂,便于各类人群使用。

同时信息的颜色和图形要突出,并可加入可触盲文的设计,这样包括老年人和盲人在内的所有人都可以识别。

有必要强调的是通用设计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它并不是一种新的学科或风格,它只能作为我们设计的一种指导或清楚易懂的方法,所以其在整体上往往不能直观地体现出来,更多是在一些点上、细节上表现出来的。

三、结语

可见,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通用设计理论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研究,为解决老年人和残障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在城市公共空间活动问题上,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未来城市发展和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群.无障碍?通用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篇5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刘丽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全球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残疾人总数程增长趋势,对人权的尊重、以人为本的倡导等等因素,让我们认识到关怀社会中的每个人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回归本性的体现,在城市建设中更是如此。通用设计就是这样的设计,它是全民设计,提倡为所有人设计。城市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人口密集流动性最强的地方,其公共设施的设计与建设关系到每一个人,通用设计得以充分的体现,其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关键词通用设计 公共建筑 公共设施 使用人群、在公共建筑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设施,比如残疾人绿色通道、残疾人卫生间,特殊的座位、电梯等等,这些便是通用设计应用的体现。城市公共建筑在整个城市规划建设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城市的公共建筑建设的好与坏就可以看出这个城市的文明建设程度。公共建筑是城市人群最集中,流动最密集的地区,其建设可谓是重中之重,这是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安全、舒适与身心健康。关于公共建筑中的通用设计是每一个设计师、规划者、城建者、管理者都必须关注与考虑的。

一,通用设计的发展与原则

通用设计是指“在最大限度的可能范围之内,不分性别、年龄与能力,适合所用人使用方便的环境或产品之设计”。二战后,美国在经历小儿麻痹症流行、退伍军人及残障者回归社会遭到阻碍歧视,加之民族运动的发生,使得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并在制定法律明文条例禁止歧

视残疾人,还要为他们提供便于使用的公共住宅,设施、交通、教育等等设施。美国标准委员会(American Standard Association)于1961年制定《A 117.1——方便残障者接近和使用的建筑物标准》成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而ADA(American with Disability Act)法案的颁布更是在制度上体现了对残障者的关怀。随着现代医疗技术与设备进步,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障碍设计变得愈加重要,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无障碍设计的中心是关爱残障者、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但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他们对心理层面无障碍的追求,希望在使用环境或者产品时能够独立完成,和健全的人一样而不是被“另眼相待”。在这样的思潮之下,通用设计应时而生,通用设计在关注残障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他们心理层面的需求,更加人性化与合理化。

通用设计的七原则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罗纳德·麦森与一群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和环境设计人员制定的,如下: 1,使用的公平性:不区分使用者与特殊人群,提供一致而公平的使用方式。

2,使用的灵活性:涵盖广泛的个人喜好及能力。

3,简易及直觉使用:不论使用者的经验、知识、语言能力或集中力等因素,使用方法简单易懂。

4,信息直观:不论周围状况或使用者感官灵密度如何,设计都应有效地对使用者传达了必要的信息。

5,容错性:不会因意外或不经意的动作而造成危险。

6,操作的轻便性:这种设计可以有效、舒适及不费力地使用。

7,适当的尺寸及空间供使用:不论使用者体型、姿势或移动性如何,这种设计提供了适当的大小及空间供操作及使用。

这七项原则旨在让残障者、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不再因为身体的不方便而影响生活质量,通用设计不是专门为残障者进行的设计,它是全民设计,是为所有的人的设计。当然,要想使某个建筑或者设计适合所有人是不现实的,不是所有好的设计都适用于这七项原则。这些只是概念,指导原则,还需要设计师们不断的努力探索。二,通用设计在城市公共建筑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益趋现代化,公共场所的建设更是以人为本,全面服务于市民的生活与娱乐。人们平均寿命的提高,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残障人数的增加,社会对人的重视等等因素,让通用设计愈加重要,在城市的公共建筑中体现的更是如此。众所周知,公共建筑是城市中人口最为集中,人口流动性最为密集的地方,所以公共建筑的建设所体现的通用设计是最为明显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共建筑例如大型的生活购物超市、车站、机场、等等,通用设计在其中的应用可谓是随处可见,也给人们提供很多的便利。

随处可见的升降电梯或者平的斜面电梯为一些老年人、残障者提供方便,在升降的电梯中,数字按键排列即有竖式也有横向,这种设置既符合健康的人使用,也便于残障者、儿童、身体矮小的人使用。但有些建筑使用阶梯式的电梯,不利于乘坐轮椅的人士使用,不符合通用设计。在公共卫生间可以看到为残障者设立的卫生设施,在卫生设施旁边设有一些栏杆,方便一些残疾者在使用完毕后能够顺利的起身,适用于一些身材矮小或者坐轮椅的人使用的卫生设施安装较低。还有婴儿椅的设置,怀抱婴儿的母亲在使用时,把婴儿放在婴儿椅里,方便安全。我曾经在一家肯德基里见过一位带着婴儿的母亲,因该卫生间没有相应的设置而行动不便。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还建有专门的无障碍的通道就是便于残障者、老年人等使用。一些有危险的设施旁边设有栏杆、警示牌等,这些就通过有障碍的设计实现通用设计。三,当前公共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公共建筑中做到让每一个人满意是不可能,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在一些公共建筑中我们还以看到门的设置有的是转动的、自动感应开闭,这样的设计或许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方便,但对于一些特殊的人是种障碍。坐轮椅的人在经过转动的门时需要费很大的力气,很不方便。自动感应门是通过感应装置而自动开合,但是对盲人来说,他们最灵敏就是感觉就是触觉,门把手就是他们对门的记忆,或者可以说门把手就是门代表,自动感应门是不是也给他们带来一些不便呢?像这样的问题在城市公共建筑还存在着很多,需要设计师们去改变,好的通用设计应该是为所有人服务,是不分人群的,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四,总结

在注重人权的今天,通用设计变得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城市的建设中,人们也体会到通用设计带来的方便与安全、舒适,但是通用设计还不

很健全,在给人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求设计师、工程师、建筑师等等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在丰富通用设计的同时,也使得城市公共建设更加健全、更加人性化。

参考文献

[1]齐康,城市建设 东南大学出版社

[2] [美] 唐纳德·A·诺曼著,梅琼 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年

[3] 人性化设计:使更多顾客的生活更方便、更舒适(Online)

城市公共景观设计 篇6

养护和挖掘城市道路的,应当设置隔离栏,施工机具以及材料应当摆放整齐,并采取有效防尘降尘措施。

第二十二条 城市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可以根据市民生活需要,综合设置便民摊点或者举办宣传展示活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场地摆摊设点、举办各类宣传展示活动。临时占用经营或者举办活动的,应当遵守有关时间、地点等规定,并保持环境整洁。

道路两侧不得擅自超出门窗和外墙进行店外经营作业或者展示商品。物业管理区域内,利用共有部分、共用设施设备经营的,依照物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城市商业街区、机场、车站、体育场馆、公园等城市公共场所,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做好日常维护,保持容貌整洁、美观。

第二十四条 机动车停车场应当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符合停车场专项规划,并与城市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等紧密衔接。

占用城市道路、公共场地设置临时停车泊位的,应当经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批准。

第二十五条 城市道路侧石以上机动车临时停车泊位设置由公安机关会同城市管理、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等部门确定;非机动车停放点设置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未设置停放点的,非机动车停放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鼓励沿街单位向社会开放停车场所。

机动车、非机动车应当按照规定区域定点规范停放。禁止在沿街道路两侧长期停放无人使用且严重影响城市市容的车辆。

第二十六条 供水、供气、电力、通信、交通、环卫、休闲等公共设施,所有权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应当定期维护,保持标识明显,外形完好、整洁,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各类公共设施出现破损、锈蚀、脱落、移位等的,应当及时清洗、修复、更新或者拆除,废弃的各类杆、箱、亭等设施应当及时移除。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城市道路、建(构)筑物、公共设施以及树木上涂写、刻画、张贴。确需发布信息的,应当在公共信息栏内发布。

第四章 户外广告与景观照明

第二十八条 户外广告设置应当统一规划,实行总量控制,做到合理布局、安全整洁、内容健康、用语规范,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兼顾昼夜景观。

第二十九条 城市管理部门会同城乡规划等部门组织编制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按照规定程序经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和报批后公布施行。

城乡规划部门负责大型户外广告的规划审批。城市管理部门负责城市和建制镇的建成区内户外广告设施的设置审批和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户外广告设置技术规范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条 沿街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建筑工程的户外广告、景观照明设施,必须与建筑主体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建(构)筑物同一外立面上的`户外广告设施总面积应当符合户外广告设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第三十一条 公益性户外广告设施由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统一建设管理。

大型电子显示屏、商业综合体墙体、建设工地围挡等公益性广告比例应当符合相关要求。商业综合体墙体、建设工地围挡等不得擅自发布非自身商业广告。

第三十二条 经营性户外广告泊位使用权应当依法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或者协议出让等公平竞争方式有偿取得,具体办法由城市管理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三十三条 住宅小区内的宣传栏、指示牌和示意地图等应当统一规范设置,并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第三十四条 城市道路上的各类设施不得擅自设置广告或改变其使用性质。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交通车辆车身设置广告或者使用加载电子屏、音响等形式播放户外广告;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式灯箱广告;不得擅自在公共场所散发各类广告和宣传品。

第三十五条 城市照明应当符合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景观照明应当与功能照明统筹兼顾,做到经济适用、节能环保。

第三十六条 景观照明应当与建筑、道路、广场、园林、水域、广告设施等被照明对象以及周边环境相协调,体现被照明对象的特征及功能。

景观照明不得造成光污染;不得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和交通安全;不得破坏建(构)筑物、绿化以及其他设施的原有结构和风格。

第三十七条 景观照明应当符合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建设单位组织验收时,应当通知业主和相关部门参加。验收合格后,纳入景观照明控制系统实行统一集中管理。

城市公共景观的可达性设计 篇7

一、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的点、线、面

城市公共景观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并可以身临其境参与互动、体验设计的空间景观。公共景观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广泛包括:山体、水体等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城市中的绿地、公园、道路、广场等人造小品设计等。通过它们可以感受到城市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向往, 也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人文情怀。

《马丘比丘宪章》曾明确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正是揭示了人作为主体在城市中与公共景观设计有着必然的联系。点、线、面作为平面构成的三大要素, 通常出现在平面几何领域, 但在环境艺术景观设计中, 点、线、面共同影响着城市的景观设计。

点:作为一个元素符号, 有大小、形状、位移等特点, 它是形成线与面的基础。点通过聚集、分散、排列等多种形式在人们视线范围内形成线或某一个焦点或某个面积区域。在环境设计中, 点的表现形式可以是:雕塑、桌椅、指示牌、微型景观植物等某一可以独立存在城市中并起到它本身功能与作用的景观对象。

线:由无数个单独的点组成, 起到区别与分割空间层次的作用。它可以是直线, 也可以是曲线;它可以强劲有力, 也可以温婉流长。例如某一水体的分割;道路形成的线性分割;花坛的空间分割;路边整齐排列的直立的灯具形成了隐形的空间分割。

面:有规整的矩形、尖锐的三角形、规整的圆形、富有创造性的异形区域等。它可以是城市绿地;可以是建筑中心造景;可以是一片生态水体。一般由线围合而成, 具有面积广、视野开阔的特点。能大范围地表现城市公共景观的基本特征, 赋予它灵魂。

二、可达性设计

我们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来定义可达性。宏观上是指从原地克服各种阻力到达目的地的相对或绝对难易程度。微观上指空间本身使人们在交通上顺畅、安全、方便、易于接近。换言之, 人们可以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的可达性感受城市景观;亦可通过身体接触与城市景观互动, 达到人与城市景观的有效融合。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表达了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此种远观不正是体现了视觉的可达性吗?

杭州市对“城市纽扣”窖井盖的美化设计摆脱了单一的灰冷传统, 将杭州特有的美景图案运用其中。共有6个系列, 包括“西湖四季之花系列”、“杭州标志性建筑及景区”、“苏提春晓、平湖秋月”、“画卷杭州”、“杭州河坊街”等等。 (如图1、2) 井盖作为城市公共景观的节点, 不仅防滑耐磨,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 也满足了市民的视觉、心理认同感, 并且实现了城市独有的文化价值。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压着人们无法呼吸。由于城市中的公共景观无法与人互动, 无法实现可达性, 无障碍设计不到位, 人们盲目错误的观念是当代城市公共景观设计缺陷的主要原因。我们如何实现公共景观的可达性和我们如何不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成为我们今天待急迫解决的问题。

三、可达性在城市公共景观设计中的价值

以德国弗莱堡城市为例, 弗莱堡是德国一座古老并具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靠近法国和瑞士, 吸引着大量游客。街巷水渠、有轨电车、卵石铺路、拉线悬挂式路灯是这座城市独有的传统景观。它的每一处景观都无不与它的悠久历史有关。弗莱堡摆脱了大都市的喧嚣, 没有了耸立的高楼, 通透的玻璃幕墙, 处处都能体现公共景观的可达性与公共性。

(一) 公众参与的可达性价值

人们不是城市的旁观者, 而是创造城市的主体。在现实生活当中, 人类会受自然因素即物理意义上的影响、心理因素多方面的制约不能实现可达性。现实因素可以理解为道路的畅达、宽度、障碍而不能到达, 心理因素可以解释为人内心因焦虑、恐惧、徘徊从个人的过往经验出发觉得无法到达。城市公共景观的可达性至关重要, 公共景观不能发挥它的价值, 人的可参与性和景观的价值就会减低城市的活力。

德国弗莱堡城市的街巷水渠并不是刻意作为城市水体景观出现在城市中, 它的出现是随着这个古老的城市而发展的。水与人的亲密尺度使水渠的存在具有了公众参与的可达性。喜水是人的天性, 经过翻修的水渠系统, 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嬉戏的场所, 亲民朴素, 温馨而又怡人。在弗莱堡, 水渠成了城市中心的公共景观。传说古时为了防火、让牛羊牲畜解渴而修建, 至今已经改变了它的功能, 听闻单身人士不小心沾到水渠的水, 能找到幸福摆脱烦恼。正是实现人心理、身体的可达性。

(二) 可达性的心理需求价值

根据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情感方式、地位、周围环境等因素形成了个体的多样性, 每个人对景观的需求不同。人们希望从公共景观中能找到情感的共鸣, 以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方式与城市景观互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由低级向高级将人的心理分为五个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人们的心理不单单是从生理需求出发, 更从安全性、有效性、整体性等去思考与研究。

(三) 标志信息可达性的价值

城市导向信息系统包括指示牌、景观地图、标志等作为公共景观的一个节点, 如果缺少地域化设计特色, 指示不清, 图形与信息混乱会造成城市秩序失调。标志信息导向系统是快速实现可达性的有效工具。色彩鲜明、简洁明了、人性化、地标合理化能有效提高人身体与心理的可达性。

卵石铺路:弗莱堡的碎石拼成的人行道不仅具有传统文化特色, 更具有明显的导向指示作用。在商店、理发店、珠宝店门口, 可以清晰看到碎石拼成的剪刀、砖石等图案, 为城市增添了不少趣味。 (如图3、4) 卵石拼成的徽章分别指出了建筑的性质与用途。人们通过简洁易懂的图形能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需求的建筑, 而不会被一些杂乱的指示所误导。

四、结语

郑州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分析 篇8

在景观设计中,公共设施是户外空间环境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元素,它不仅是连接人与环境的重要文化要素,也能展现不同城市文化底蕴和地域特征。通过以郑州城市公园中的公共设施为研究对象,调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的现状,分析其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郑州市;公园公共设施;景观设计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满足物质方面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城市主要的户外开放空间,城市公园不仅是市民首选的休闲游憩场所,也是展示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环境的重要窗口。作为城市公园的重要组成要素---公共设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让人们在户外活动中获得更好的人性关怀,如何让一个城市更好地满足市民大众对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如何让一个城市从细节中体现其文化特色,全面展现城市风貌等问题成为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的重要内容。

一、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分类

(一)城市公园的定义

公园设计规范中对公园的解释: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对公园的定义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二)城市公园公共设施定义及分类

城市公园环境设施是将环境设施的设置空间限定在城市公园这类有场域限制的户外公共空间中,为游人提供满足户外活动相关需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具有其他类型的城市环境设施所应具备的功能及社会价值,但又具有相对独立的规划和设计定位。

主要包括:休息设施系统、游憩设施系统、卫生设施系统、照明设施系统、信息设施系统、商业设施系统、管理设施系统以及无障碍设施系统。

二、公园公共设施设计现存的问题

(一)从功能角度分析

功能性是公共设施具有的最基本属性,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人、设施、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然而有些公园的公共设施因为缺乏合理性、整体性的设计,导致城市公园在设置公共设施后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在户外环境中,公共设施需要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不只是大多数人的需要,特别是要为残疾人、弱势群体、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的户外活动设施。只有充分考虑到人的真正需求和心理感受,才能设计出适合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更好地体现出对人的关怀程度。

(二)从审美角度分析

城市环境中的公共设施在设计时不仅要满足人们的基本使用功能,而且还要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公共设施作为公园景观环境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其中每一个座椅、路灯、雕塑、甚至包括信息牌,都要展现出艺术性。如果设计缺乏美感,造型粗糙单调,对于城市公园环境和城市居民来说,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园整体的景观效果,也满足不了大众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三)从人文角度分析

现在的很多城市中,城市公共设施往往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公共设施的生产过于批量化,导致公共设施的设计无法展现这个城市的特色,因为它没有很好的和城市的文化相融合,更不能提升该城市的形象。成功的公共设施设计应该是与该城市文化相融合,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脱离城市文化而独立存在的。

(四)从设计角度分析

公园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现代商业迅猛开发下,公园公共设施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导致我国公园中常用的公共设施与公园整体环境产生不协调感,这往往成为公园整体景观中的瑕疵。通过调研发现公园公共设施整体缺乏对城市环境、地域特色的体现。表现为设施风格各异、色彩各异、新旧共存, 设计风格不统一的特点,这将会直接影响到公园整体的景观效果。

三、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建议

(一)系统性的设计原则

目前我国的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导致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和实施往往滞后于城市公园景观的规划设计,这样就会出现城市公园环境设施与所在环境产生明显的脱节,不能和周围环境、建筑风格相协调。对此,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设计应该力求与公园景观环境设计同步进行,使设施更好的与所在环境相协调,更加完善城市景观效果。

(二)艺术性设计原则

城市公园公共设施不仅需要满足人们日常的使用功能,同时还应该起到美化周围环境、供人们观赏的作用,它体现了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结合。我们可以通过对造型、材料及颜色的合理搭配,来提高原有城市公园中公共设施的审美性。

(三)地域性设计原则

公共设施是体现城市文化的载体,地域性原则在景观设计中主要是涉及到了环境背景和历史背景,前者指的是地理条件,后者指的是时间。因而在设计公共设施时,应充分考虑郑州当地的环境背景和历史背景,通过造型和材质的选取来体现出郑州市的发展和地域文化内涵的特征,来体现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

(四)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作为城市公共设施,不仅要满足单一人群的使用,更需要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在设计每一个公共设施时,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使用。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还要处理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达到在以人为本的经济利益前提下,满足舒适、环境优美的各种不同要求。

(五)合理性的设计原则

合理性原则是在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务必要遵循的原则之一。在设计中,合理性是一个多方面的理念,它不仅仅是来自单方面的一个概念。它包括使用材料的选择、设施摆放位置选择、设计风格的选择,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时应该把重心放在如何体现人性关怀上,根据不同公园的功能、人流量、主题风格来选择相应的材料、摆放位置等,既要保持设计风格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又要展现出不同公园的主题特色。

四、结语

我相信,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设计水平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户外生活品质要求意识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城市公园环境设施的设计。虽然它只是整个城市景观中的一个设计元素,但是却起着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公共设施,通过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客观的去发展城市景观,提高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谭巍.公共设施设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8.

[2]安秀编.公共设施与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2

[3]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7.

[4]邹立坤.城市公园环境设施设计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城市公共汽车乘车守则 篇9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乘坐公共汽车的乘客应遵守本规则,共同营造文明、礼貌、安全、和谐的乘车环境。

第三条、乘客应遵守下列乘车规定:

(一)在车站内排队候车,不得进入机动车道。待车停稳后依次上下,尽量不要站在车门处,以便他人上下。禁止要求司机在非停车站停车上下。

(二)关照老弱病残孕和怀抱婴儿者优先上车并主动为其让座。在车上应坐好或拉紧扶手,自行保管好随身物品,禁止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

(三)禁止进入驾驶室、坐引擎盖、与司机闲谈、自行开关车门;禁止在车内吸烟、喧哗、打闹、使用不文明或冒犯性语言;禁止向车内外乱吐痰、乱扔杂物;禁止多占、蹬踏坐席;损坏车内设施和标识。

(四)高龄老人乘车宜尽量避开上下班高峰,行动不便或重病患者乘车应有人陪护。

(五)酒醉者、裸身者、无人监护的精神病患者、严重传染病患者、无成年人带领的学龄前儿童禁止乘车。

(六)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易碎及有毒等危险品乘车,禁止携带影响公共安全、卫生的动物乘车。

(七)禁止在车内销售商品或散发商业宣传材料和广告物品。

第四条、乘客应遵守下列票务规定:

(一)照章购票(含刷卡、投币或出示有效免费乘车证件),并自觉接受司乘人员查验。

(二)乘坐无人售票车用现金购票应自备零钱。

(三)身高满1.1米的儿童应购票。每名乘客可免费携带身高不足1.1米的儿童一名,超出的按超出人数购票。

(四)随身行李超过20公斤或者0.125平方米的每件购票一张。

(五)购票后不能退票。遇车辆因故不能继续行驶时,可在司乘人员安排下换乘后车,所购车票继续有效。

第五条、对违反本规则的行为,按以下规定处理:

(一)违反本规则第三条有关禁止性规定的,任何人均有权予以劝阻,不听劝阻的,司乘人员可以拒绝为其提供服务;造成公私财物损失或人身伤害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二)违反本规则第四条规定,逃票、投币不足、投假币或冒用、伪造、涂改免费乘车证件乘车的,司乘人员有权要求其补交车费,并没收所持乘车证件。

第六条、因违反本规则在车上发生的乘务纠纷,由承运企业调查处理,对处理结果有争议的,可申请属地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调查、调解。

第七条、车上发生治安或刑事案件,司乘人员和乘客应报警和协助警方调查取证。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报告 篇10

城镇公共交通是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进一步满足出行需求的呼声日益高涨,城镇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近期,为推动我县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营造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我们根据县政府工作安排,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就我县城镇公共交通发展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元氏县城镇公共交通总体情况

我县位于石家庄南35公里,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我县道路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东边紧邻107国道,北边连接井元路。2011年底,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44元,围绕全县经济发展,我县道路交通事业也快速发展,县域形成了“六纵六横”的路网格局,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面积达到平方公里,形成了常山路、蟠龙路、人民路、长春路、影院街、昌盛街、中央大街、嘉惠街等8条主干道纵横交错的道路骨干框架,城市路网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为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节能减排、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作为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好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本县公共交通有了长足发展,交通出行结构初步得到改善。

目前,我县城区公共交通运营主要由元石客运有限责任公司、元氏县顺通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和城建公交车队承担。元石客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我县城城、城乡客运日常运营工作,共开通 条客运线路其中农客线路 条。年营运里程 公里,从业人员 余人,年客流量 万人次。顺通出租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我县出租车日常运营工作、共有出租车辆60辆,年营运里程 公里,从业人员120余人,年客流量 万人次。城建公交车队负责我县公交日常运营工作,公交车运营线路 条,运营总里程 公里,从业人员100余人,年客流量 万人次。基本形成了贯通城区各主、辅街道,通达各大商场、机关、学校、工厂、住宅小区,连接周边乡镇,覆盖集中人群的公交服务网络,实现了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县城区交通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群众出行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县城品位得到了大幅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二、我县持续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做法

(一)持续完善公共交通政策保障。请求政府对县城所有公共交通参运运营的车辆以服务质量招投标方式进行招投标,早日改变以往公交交通混乱局面。加快形成多方投资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城市公共交通经营格局。在公交车经营权招投标时,防止了片面追求经济收益。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加快实施相关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法律法规的步伐,保障公共交通的道路优先使用权,积极稳妥的推进我县公共交通行业的改革。

(二)1、持续合理编制公交规划。结合我县人口、产业分布等实际情况,在对城区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统筹火车站、工业园区、居住小区和重点产业的布局,配置完善公交车、出租车、城乡、城城客运等各种公交车辆,调整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等方案,结合运力和运量的不平衡及时建议政府和相关智能部门新增公共交通运营运营车辆。

2、持续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确立县城区公交优先发展地位。我县城区地型复杂,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状。一是科学编制公共交通规划。公共交通规划是县城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原则,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综合改善各种交通方式、换乘枢纽配置以及与对外交通的衔接。二是在县城道路、居住小区、开发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重大项目建设时,将公交停车场、停靠站、起讫站、等配套设施与县城总体规划建设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力争做到站点布局科学、合理,标识鲜明,设计新颖、富有创意。三是加强县城区出租车运力宏观调控,在控制车辆总量,严格按照县政府《通告》要求,根据实际情况,有序递增,提高县城出租车实载率,促进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运输无缝衔接。

1、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优化县城的路网结构。规范各路公交车的始发和终点站场;在县城的火车站、汽车站、明珠商场、医院、学校、旅馆、居民小区等大型商业区和大型客货集散地设置公交车和出租车及城乡城城客运车辆的站点、接驳点和落客点,城城、城乡客运车辆不进县城,实现县内交通与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与出租车各种运输方式换乘方便,实现无缝连接。完善了公交车站台、候车亭、出租车招呼站等配套设施。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站点共有 处。

2、依法加大对干扰公共交通正常运行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能力。对公共交通的服务设施的建设所有参与运营的公共交通车辆都安装有GPS卫星定位设备,主要目的是加强安全运营监管,加强公共交通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与交通部门在安全和管理方面的发展规划接轨,推进行业管理智能化和城市信息化建设。实现我县公共交通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四)持续加强公共交通市场监管。

1、加强对公共交通企业经营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加强行业自律,依法查处非法营运、妨碍公共交通运行、危害公共交通安全等行为,保障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格监督和检查其经营状况,特别是安全生产和服务质量,并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转。

2、强化服务监督职能,细化量化工作职责,落实部门抓企业,企业抓业户,层层有责任,层层抓规范的管理链;建立信息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加大整改力度,严禁出租车无序竞争、争抢客源,宰客、甩客、拒载、恣意哄抬票价,公交车站点乱靠、发班不及时,脱班等现象发生,实现管理规范,经营规范的目标。

(五)持续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公交企业发展。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既是交通运输企业,又具有公益性事业性质,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政府和相关智能部门协调,对县城区公交车、出租车公司的车辆更新和设置装备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的扶持、对公共交通实施规范的经济补贴和补偿政策,对公交政策性亏损、公交车辆新增及更新、公交智能设施、公交新惠民政策都予以财政补贴,对公交经营企业减免相关税收,最大限度地减轻经济负担。2012年共向城乡客运车辆和出租车辆发放油价补贴 万元。管理职能部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重心下移,服务企业,依法行政,提高办事效率,经常性地开展路面联合执法稽查行动,坚决打击和取缔“黑车”非法载客反弹现象,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实载率,依法保障合法者的经营权益,为企业营造良好的优先发展环境。

(六)持续规范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一是强化品牌意识,规范服务标准。品牌是旗帜,品牌是形象,坚持把建立规章制度、行业服务标准作为实施品牌的基础性工作,按照品牌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服务机制。二是以品牌服务为载体,打造企业文化。深入开展文明驾驶员、文明车和文明线路等多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树立和表彰一批先进典型,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约束机制。针对群众反映和自身查找出的问题和管理服务上的薄弱环节,按照合理性、完整性和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限期整改,防止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服务行为,使广大群众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感到安心、舒心。三是提高经营者服务水平。要加强培训教育,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要规范运营服务模式,实现公交化运营服务,所有线路按定线路、定站点、定营运时间、定发车间隔、定管理人员的“五定”运营模式运营。四是开展“温馨在的士、满意在公交”等系列活动,强化公共交通服务规范公共交通市场秩序。适时延长公交车辆夜间运营时间,最迟延至晚上10点半。确立70岁以上老人城镇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等优惠群体优惠乘车政策,实现公交服务的公益性和人性化。为适应元氏县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我们将继续以“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为理念,以为居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经济、舒适、环保”的出行方式为宗旨,在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的前进道路上与荆棘与鲜花为伴、挑战与机遇并存,为元氏县城的公共交通行业创新发展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将百尺竿头,永不止步!

上一篇:写六一儿童节的作文600字-秋天的作文下一篇:全国优秀教师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