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

2024-09-27

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精选3篇)

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 篇1

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

发布日期:2014年04月22日 | 在模切过程当中,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问题,有的甚至让人搞得焦头烂额、头疼不已。在这里我们就把工作当中的一些问题列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接触的是平刀和辅料类的模切,所以也就跟大家讨论一下普通常见的问题,没关注到或有更好的方法大家多多探讨。

问题

1、产品底纸冲穿或不断。这个分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全部冲穿、一是局部冲穿。从原因上来分析,首先了解你的模具刀锋是否损坏不够锋利。产品整个冲穿检查你的模切机是否压力不稳定,或是你的模切速度快慢不均,还有的是停机后再开机出现压力不稳,反复检测证实原因后检修你的模切机。产品局部冲穿检查你下模板是否局部垫得太多,一般调模要求只垫一层胶带最多2层,下模板不能冲切太深。垫模板选择硬质板,会增加你模切的稳定性,比如:电木板、PET板、亚克力板有的甚至会用铁皮。

问题2、产品变形。检查模具没有问题当冲切出来的产品尺寸有出入。检查你的垫刀棉使用是否恰当(高度、厚度、硬度、弹力等)?这里就不说用什么材料,不一样的产品不一样的要求选材要求都不同,这种我们叫做挤压变形。再者就是检查你的模切材料是否有贴合是张力控制不均,导致冲出来后产品收缩。这种体现最明显的就是PE保护膜类或海绵胶类,遇到这样的产品就要在复合的环节控制好材料的张力,减少在模切后产品收缩。如果张力方面没办法控制到一点都不收缩,记录好你的贴合张力,不同的产品先模切实验,收缩多少将模具相应的放大或缩小多少,下次生产相同产品按照之前参数作业。还有一个产品变形就是原材料的因素,比如橡胶或海绵类。这种材料在冲切的时候注意模具角度,一般选择单锋刀,垫刀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高度和硬度。

问题

3、细小边类产品模切变形。为什么把这个分开来说,是因为两个问题性质不一样。要求不高的产品一般边距太小(0.8mm)以内我们会选择做跳步模,内外框套为冲切。这种做法在模具成本和调模上面会轻松很多,弊端就是产品尺寸多靠模切机性能和模切师傅控制,容易出现尺寸不良(主要是套位不准、偏位)。还有就是一些不规则产品,在选择激光模一次性冲切的时候可以将模具刀高度降低,以防止在冲切的过程中模具受力后变形。还有就是小孔或小边距处不能直接用普通的垫刀棉,可以用玻璃胶或硅胶裁成需要形状和尺寸人工塞入模具内。激光刀模达不到效果的话就要考虑用精密的模具了(腐蚀模、雕刻模等),有些比较难做的产品,一次成型很难达到的,可设计2次成型或更多次套冲成型,以达到产品要求。问题

4、重刀或跳刀不直。此两种现象主要就跟拉料和卡位有关了。重刀最主要的原因是拉料拉力不均造成,可将前面放料用吸风或压板带上拉力,注意每卷料的接头可能都会导致拉料间距不同,特别是较厚的材料如泡棉类。跳刀不直首先确定模具是否调直,原材料是否分直。调模时多跑一段,将走料拉直后再收回来,前后限位卡死。

问题

5、模切产品排废。关于排废的问题有很多种:1全断产品排废,我们可用保护膜做底,产品半切在保护膜上,然后去了保护膜的成本,有的人在用排废针顶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排不净的现象,这多半是你技术的原因,目前我做的产品都能用它排掉(特殊要求的除外)。2排废时底膜拉断,首先看你的底膜是否太薄,比如有些双层保护膜底膜只有0.03mm厚度,这个在模切来说是比较考技术的,可能你调模和冲切都没问题了,排废就出现拉断底膜的情况。换上厚的保护膜还是有拉断的情况,那就看看你冲切的时候是否有冲切过深的地方,切坏了底膜导致拉废时底膜从切口处拉断。另外就是你的底离型膜离型力是否不够,与废料粘合太紧,排废拉力过大拉烂底膜。

问题

6、小尺寸产品排废时不能机器排废或部分产品与废料一起排出。1像摄像头泡棉这类产品在模切的时候,模具上的垫刀棉需要将外围的废料撕掉,以避免垫刀棉挤压材料造成产品与废料的胶粘合在一起不能排废。2某些在冲切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加一些防粘剂(比如脱模剂、洗洁精等),一是防止粘模,也可以防止产品回粘。2排废的时候机器上的压块松紧度调节好,拉废料的角度掌握。

3、底膜的离型度是否合适,离型度太轻或太重也会影响产品排废以及后续的客户使用。这些办法试了都不行那就拿出终极法宝,用PET或其他硬质材料剪个治具,在排废时压住你的产品,这样如果还不行,那你就哭吧。我说上面这几点的前提是你要确定你的产品是全部切透了,不要有的地方你胶都没切断过来跟我说排不了废。对不起,我是斯文人,我不想骂人。问题

7、产品偏位,这里主要讲套位偏位。像摄像头泡棉此类小产品,不能做成型模而选用跳步套位。1在做这样的产品首先你的材料要求一定要直,歪歪扭扭的材料神仙也走不好,就不要怪模切师傅技术不好。2在走料的时候可以先走一段定好位后再把材料拉回来进行模切,定好的位置前后一定要卡死,不能让材料在模切过程中有上下摆动的情况,必要时下模座上也需要卡位。3冲切过程中材料拉力一定要稳,不能在拉料时出现时松时紧的情况。这些环节都检查了没问题但产品还是偏的话,看看你的产品是否偏的有规律,适当的调节一下拉料间距,激光刀模也是有误差的。

问题

8、二次套位产品套位不准。辅料模切二次套位做得最多的应该属防尘网类了,当然也有些公司做的产品类别不同。需要二次套位的最常见的工艺就是冲定位孔用小孔定位,这就要求选择的底纸稳定性较好,最好是选用离型膜,这样在二次定位冲切的时候才有一个稳定的支撑。在冲定位孔时最好是一次冲全断去掉废料,有的人想偷懒,故意把定位孔留一点不冲,就省去了清孔废这道工序,也不会搞得整个机台全是孔废。这个方法对于要求不高的产品来说确实可以说是一个好办法,但要求高的产品就会影响套位精度。第一次冲切时材料要压紧,不能时松时紧,一定要走直,不能偏位,模具与材料要垂直,这直接影响着第二次的套位。第二次套位时前面放料,不能有拉料张力产生,后面排废时也不可拉动机器上的走料。多个模头有一个偏位考虑是模具的问题,可将模具进行修正,单边偏位可调模切机上模座角度,整体有规律偏位在其他都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试着按情况改变拉料间距。

问题

9、压痕。这个问题我想每个公司都遇到过,只是轻与重的问题,可能有的产品要求不是那么严就放过了。这里可能很多人都想得到很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我要说这个没有标准的答案,要根据不同的产品而定。主要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刀锋角度,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垫刀棉的选择,不同的模具选择合适的垫刀棉;调模,模板上不能有压槽;再有就是下模板,不能太软,冲久了会有压槽产生。

问题

10、带手柄类产品二次冲切时机器上边换纸边冲切,容易出现偏位情况。这类加工方法主要是以走料定位,所以对换纸走料这部分要求比较高,在换纸的时候可以将材料多穿几个轴,用卡位卡死定位,将材料的偏位修正过来,这样模切效果就好很多了。在模具设计方面很多人喜欢把手柄对排,以方便第一道工序排废,或者有的为了省材料将手柄错开。这种做法理论上是省材料省事,但对于第二次冲切来说是个麻烦事。个人觉得最理想的排版是将手柄一字排,这样就算你定位有偏差也可以尽量往里偏,不让胶多出来在手柄上。人工也不会多,都是机器一次排废,而且对于成本来说这个小东西本来材料成本就几厘钱,可以忽略,相对于你的效率和品质来说,就不要去捡芝麻丢西瓜了。

问题

11、防尘网毛丝。主要原因有2个:一是模具接头不到位,2是防尘网质量差。有的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将胶和网都换成最便宜的,就导致材料很软不易冲切。这个时候就有很多人将底纸换成离型膜,想以这样来减少加工的难度。确实这样对于冲切来说方便很多,但这个毛丝问题依然没解决。那怎么办呢?换防尘网,这样能够减少产品的毛丝问题,但不能完全杜绝,因为还有个问题出在模具上。那再换将模具换成腐蚀模,OK,一切解决。反过来想想,这样的话我的成本增加了多少?有的做个山寨机总共产品价格还没模具费高,这个怎么办?找客户涨价或收模具费——你这客户还要不要了?找老板谈这事——你这工作还要不要了?好吧,那就只有想办法。既然问题出在模具上,就从模具入手。激光刀模接口不好这是通病,问题在接口上那我把接口处加一把刀再冲一次呢?结果证明效果很明显,问题迎刃而解。

东莞市威士达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模切设计·制造商,现公司自主研发多种模切设备:数控多功能单座模切机、数控多功能双座模切机、小孔套位模切机、小中大尺寸模切机、模切机生产线、数控电脑高精度模切机、排废机、覆膜贴合机、印刷后应用模切机,广泛应用于:“电脑、手机、电视、LED、背光源、触摸屏、胶粘、印刷”等行业的模切加工。我们用“高品质、高要求”的系列化产品,已成功服务了国际、国内上万家企业,产品远销“美国、巴西、印尼、印度、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韩国、泰国,”等国家„„由于我们“产品性能稳定、售后服务及时”,深受广大客户一致好评,并与“苹果、索尼、诺基亚、三星、比亚迪、伟志、美嘉、恒伟、科美、世纪创造”等知名品牌企业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 篇2

1890年恩格斯在给约·布洛赫的信中提出了著名的“历史合力论”思想。从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概念可知, 社会发展不是某一个人、集团, 某一种因素所决定的, 是特定社会在历史长河中的积淀和现实因素中各种意志的结合, 是各种因素此消彼长的“总合”, 往往是现实总矛盾产生的一种合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这就从政治理论角度阐明了实现社会不同利益整合的必要性。

当代经济学的研究反复证明, 没有系统而有效的制度约束, 无法实现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激励兼容, 优胜劣汰、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持续发展都将是不可能达到的。理性的市场经济制度既肯定个体自利行为的正当性, 同时又注重约束和规范各类主体的自利行为, 从而使不同的主体之间的自利行为得到适当的平衡和兼顾。社会必须有效地整合不同利益, 这类制度约束将众多自利的个体行为 (个人或集体或区际利益) 纳入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轨道, 从而使许多的个体或集体在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增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而不是侵蚀和损害社会的利益。 (跳出“放乱收死”循环, 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三十年改革的制度得失, 韩朝华, 《探索与争鸣》, 2008年第1期) 。

公平和效率是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都会面对的选择, 传统观点认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认为要提高效率就会有碍于公平, 要讲究公平就要牺牲效率。效率和公平的矛盾, 反映着生产和分配的矛盾, 很显然, 一个国家在制定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的过程中, 不能只考虑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 针对主要矛盾制定相关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根据现代福利经济学所提倡的“补偿原则” (即人们由B情况转移到A情况所得到的利益大于放弃B情况损失, 仍算是变好了) ,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协调与同步增长, 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一种可选择的模式。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 但是效率的提高并不会自动产生公平, 公平的实现离不开政策与经济利益的转移。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 社会必须超越所有个体利益, 要建立一种跟所有利益相关方相联系的“利益分享的协调机制”, 这种机制与所有具体利益无关, 是一系列利益谈判和社会交往规则的总和。这类规则往往体现为正式的权利和法案或各种“基本法”, 如宪法等;以及针对具体情景和事物的具体规则, 体现为繁多的各类成文法和细则, 如物权法、会计通则、统计规范、选举程序、劳动法等等。这样, 从基本法到实施细则, 形成了一个从高级到低级的规则体系, 与之相对应的是从中央到地方, 从立法到行政的不同机构, 这一系统中的不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 又相互制衡, 形成一套复合型的社会治理体系 (跳出“放乱收死”循环, 实现社会治理创新——三十年改革的制度得失, 韩朝华, 《探索与争鸣》, 2008年第1期) 。

2 当前主要利益关系的呈现形式以及调整方式和内容。

2.1 劳资利益关系及其调整

劳资利益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重要的经济关系, 它不仅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 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美国著名的劳动经济学家摩尔根认为, 劳资利益关系是工业国家的典型问题之一, 国家经济的稳定与增长, 大半取决于处理劳资利益关系时取得成功的程度。探寻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的和谐劳资利益关系的实现机制与调节模式, 不仅是构建社会关系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础, 而且这些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而新时期劳资关系的协调, 必须抛弃以往物质资本利益独占的格局, 实现劳动与资本利益分享。为此, 要加强工会力量和集体谈判功能;要实现工会角色和行为的转变:

第一, 工会作为劳动者利益代表者的地位要得到加强。工会必须进行自身改革, 扭转工会工作行政化的倾向;要从立法上加强对工会和企业双方协商代表的身份的甄别;基层工会要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确定为“工会基本职责”, 把行政事务权利还给政府和企业。第二, 工会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调节”作用要得到凸现。从强调“生产和维护”的传统的二元主义功能模式转变为“突出维权”的新功能模式;应重组各级工会, 工会主席应直接选举产生;工会财务必须独立。第三, 维护职工经济权利和政治权利要并重。加强工会的利益协商和谈判功能, 必须有效推进集体谈判制度和工会、政府、企业三方协调机制的建立;同时把握好劳资利益关系的平衡点, 做到“两个维护”。第四, 要更多地依靠法制而不是行政力量开展工作。要进一步扩大工会在关系到劳动者利益的重要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监督和执行方面的权力。使工人具备参与立法的资格, 使工会集中力量关注有关劳动者基本权益得到确定。 (《劳资利益论》马艳、周扬波,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P254-256)

2.2 区际利益关系格局及其调整

区域将成为整合各种科技资源、促进产业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战场;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中心和带动区域发展的火车头;合理的产业分工和生产力布局将逐步形成;中心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集群创新正成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国未来15到20年科技发展的最基本任务是提高产业竞争力, 国家各科技领域是以战略和前沿科技为主, 区域将成为我国产业技术的主要支撑;跨区域的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创新性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的竞争优势来源。如何有效整合区际资源, 实现帕累托最优, 实现区际利益分享, 是区际利益调整的目标, 其途径和方式是:

第一, 生产力标准。国家政策与经济利益转移是否促进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作为衡量其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看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是否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以及人均量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 提高产业结构, 进行产业转型。其中, 主导产业是区域产业的组织核心, 关联产业和基础性产业依据与主导产业的经济技术联系, 彼此连接, 形成联系紧密有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或制约的产业系统;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作用下, 调整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流动和配置, 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三, 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通过一定的空间组织形式把分散于地理空间的相关资源和要素连接起来, 也就是要优化资源和要素经由区域空间结构的连接方式, 使之形成能产生特有经济效益的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第四, 加强城市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要发挥城市的区域生产中心、流通中心、服务与管理中心、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创新中心的作用, 以城市化推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演进。第五, 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发展。农村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 农村工业化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和工业文明植入到广大农村, 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促进和推动农村现代化;要充分发动农民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在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从事农村工业化, 其中包括三种方式:其一, 农民自发、自主的发展非农产业;其二, 外来投资者 (从国外发展经验看, 应加以限制。) ;其三, 农民与外来投资者均以投资人的身份联合发展非农产业。第六, 促进区域技术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从而对区域结构变迁发挥作用, 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3 调整利益关系, 实现“利益分享的协调机制”的政治制度——民主协商

决策的形式如果是通过公开讨论, 每个参与者能自由表达, 同时也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意见作出的, 那么这种民主体制是协商 (David Miller, “Is Deliberation Democracy Unfair to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P201) 。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 能有效因应文化间对话和多元文化、社会认知等某些核心问题, 尤其强调对公共利益责任, 促进政治话语相互理解, 辨别所有政治意愿, 以及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要求与利益, 具有集体约束力的政策。作为民主治理形式, 协商民主在本质上以公共利益为取向, 主张通过对话实现共识, 明确责任, 进而作出得到普遍认同的政策 (Jorge M.Valadez, “Deliberation Democracy, 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Self-Democracy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USA West View Press, 2001, P30) 。

恩格斯说:“我们自已创造着我们的历史, 但是, 第一, 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 其中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 ……第二, 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而其中每一个意志, 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 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而由此就产生一个总的结果, 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 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 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终归是经济的情况 (或是他个人的, 或是一般社会性的) 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 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 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 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

在伯纳德.曼宁看来, 民主协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 民主协商是各种观点相互比较的过程, 这个过程有助于使信息更明晰, 使人们偏好更清楚;第二, 民主协商包含两个维度:既是集体的, 同时也是个人的。协商过程目标是扩展参与者信息, 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已的偏好。集体意义上讲则是不会满足于相互冲突的论题, 而是试图说服他人;第三, 民主协商和辩论以相对理性的听众为前提, 自己建构教育和培训过程, 意见交流和公众仲裁提供了没有卓越教师的教育;第四, 民主协商不为多数主权提供辩护。某些行为必须禁止多数, 不应排斥任何投票参与协商的权利, 也不应压制有效行使这种权利所必需的自由;首先必须禁止多数借口其他团体不同意多数意见而将其排除在协商机构以外;其次多数应该考虑民众所提供建议及议案多样性, 少数权利观点应得到尊重;最后, 借助投票的协商过程及其结果, 可能导致解除领导者职务, 但这种协商必须要定期举行;第五, 协商理论仅仅提供了一种不完善的、尽可能合理地作出决策的方式。这个过程能使人们更可能实现合理的结果, 如人们重视时间维度和反复教育的效果的话 (Bernard Mannin, “On Legitimacy and Political Deliberation”, in, Vol.15, No.3 (Aug.1987) P338-368) 。

民主协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要从如下方面入手:第一, 实现政府角色的调整。在利益关系的协调中, 单靠利益相关方很难解决。为此, 需要政府作为一个第三方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利益仲裁机制、争议处理机制、利益协商机制等。第二, 提升政府的调控力度。 (1) 强化政府公共管理目标, 选择好公共政策, 促进利益协调; (2) 加快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增强执法力量; (3) 加大执法力度, 增加个体的侵权违约成本; (4) 充分培育和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5) 理顺产权关系应当注重劳动者的资本权益; (6) 实现公司治理从过去股东一元主体向经营者、职工和各方利益相关者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模式转变 (《劳资利益论》马艳、周扬波,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年1月, P270-290) 。第三, 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在“利益分享协调机制”中, 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干预职能属于具体规则的层面, 政府干预的方向、重点、程度、方式都要经受更高治理层级的控制和规范, 这种层级就是民主协商制度。这有利于改变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两种职能所带来的角色冲突和治理失灵。 (作者毕业于重庆理工大学)

摘要:本文强调利益整合的必要性、阐述了其内容和方式, 以及利益整合的途径:提出了建立一种与所有利益相关联系的“利益分享协调机制”——民主协商及其内容。

浅谈模切常见问题与分享 篇3

关键字:模切;生产工艺;爆线;起毛;解决方法

前言

模切技术在印刷、标签等行业中技术已较成熟,但是在其工艺生产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产品的检验中,常常发现许多模切制造的产品爆线或者切边起毛等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常常都是因为模切制造过程中的一些环节未能准确把握的原因。针对模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分析。

1.爆线现象及其对策

模切工艺生产中,爆线问题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非常值得引人关注的问题。引发爆线问题的因素也非常多,主要有工作较长时间后有可能模切版上的压痕钢线发生松动、有异物与压槽中、模切压力太大和压痕钢线太高等原因。详细分析爆线问题的原因后,我们得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

1.1.调节模切压力、底模、压痕钢线

模切工艺生产中,模切压力、底模、压痕钢线能够较大的影响印品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需调节准确,否则很容易引起爆线。

1.1.1.调节压痕钢线高度时需充分考虑纸张定量因素。如果纸张定量较低,相应的压痕钢线高度也设置的高一点;也就是说,如果纸张定量较高则相应的压痕钢线高度也降低一些。在实际模切工艺生产中,如果在同一批的模切原件中含有不同的纸张定量原件,则最好进行分开操作并根据不同的纸张定量原件调节压痕高度,否则十分容易导致爆线问题。

1.1.2.底模痕槽与压痕钢线这两者的高度应该相匹配,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爆线发生概率,从而得到良好的压痕效果。

1.1.3.长时间工作后,模切版上的压痕钢线常常会有松动现象,容易引起套准偏差、压痕槽和底模错位、压痕线发生偏斜等质量问题。这样会引发大量的爆线现象,且爆线现象大多数都位于压痕线边缘。一旦出现此类问题,就需要底模换新或者重新安装模切版上的压痕钢线。

1.1.4.在产品模切工艺生产过程中,为有效防止爆线的产生,需明确并有效协调模切的局部和全局压力。调节局部压力可通过增加垫纸的方法来实现,全局压力则直接调节模切设备有关参数即可。

1.2.根据产品工艺的不同进行调节

模切工艺实施之前,因不同的产品具有特有的性能需求,有时候需要添加一些印后工序,比如UV上光、覆膜等等,这些印后工序对最终的产品模切质量影响较大。也就是说,操作人员应充分考虑产品自身的工艺特性来调节具体模切工艺操作。例如,覆模工序完成后的印品,再经过模切压痕操作后,表面(常出现在薄膜表面,非纸张层)常常会出现开裂现象。覆膜能够很大程度的保护印品,是因为其能增大印品的耐磨性和耐折度。但如果纸张或薄膜质量比较低劣,那么在模切时薄膜层表面很容易发生开裂现象,影响模切印品外观的同时也使得印品覆模失去了意义。

对于以上几种问题,本文得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更换薄膜,用更好耐折度的材料进行替换。2)保持走纸与纸张纤维这两者的方向一致,使薄膜与纸张能够更好的黏合。3)调节模切设备和模切版的压力参数,仔细观察是否模切产品出现发白,以确定覆模是否到位。4)车间环境的调节,车间空气湿度以55-66%为佳,车间温度以18-22℃为宜,以确保纸张存放在恒定环境中,保证纸张具有固定的含水量,且柔韧性良好以免薄膜层的表面发生开裂。

2.模切边起毛现象及解决方法

模切工艺生产中,模切边起毛也是常见问题之一。若模切边起毛具有非常严重的起毛现象,这些纸毛影响外观的同时也会对后续排废工序的操作人员造成轻微伤害,这是因为纸毛会黏附于印品表面。因此,减少纸毛的发生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总结出的解决方法有:

(1)模切钢刀一旦遭磨损就及时更换,以保证模切钢刀的锋利度。在实际的模切生产过程中,应时刻观察产品是否出现纸毛、是否边缘齐整以判断模切刀的磨损情况。尤其是在250-350g/m的模切定量的灰底白卡纸操作之前,应该确保模切刀的锋利与否,从而有效降低纸毛现象的产生几率。(2)检查底模与模切刀是否匹配。(3)确保模切设备的钢底板平整。长时间作业引起刀痕槽后需先磨平后再继续生产,这样能够使纸张能够均匀受力以确保纸张完全切开,从而减少纸毛的发生。(4)顺着纸张方向贴海面胶条。与垂直黏贴的情况相比,模切刀与海绵胶条接触的更紧密从而减少纸毛的发生。(5)连点制作时,尽量少打能够对纸袋或纸盒的成型造成影响的连点。

3.海绵胶条的使用注意事项

模切工艺生产中,海绵胶条主要具有压住纸张,同时分离纸张的功能,使纸张不会黏贴在模切版上。在使用海绵胶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注意事项:

3.1.模切印品的原材料品种繁多,且各具特色,主要有白卡纸、普通的瓦楞或微瓦纸板、灰底白卡纸等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该根据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印品,并充分考虑产品的实际需求来黏贴海面胶条。

3.2.海面胶条的正确黏贴可以消除压痕与印品模切的偏位问题。例如,在瓦楞纸箱的生产中,生产面积较大,车间湿度、温度的综合影响下,胶合板可能收缩明显。如果在这种工作条件下继续长时间作业,则有可能导致压痕钢线、模切钢刀一定程度的变形或松动,进而引起压痕与印品模切的错位,这这种情况下便可以使用海面胶条以消除错位。

总结

综上所述,印后模切精度取决于模切产品的最终成型效果,对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模切是,首先应该明确其自身的特性,其次,应该注意模切工艺技术操作的各个细节,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保证模切产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刚培. 数控激光模切的研制与应用[J], 光电子.激光,2006(8):1028-1030.

上一篇:中班教案我的心情下一篇: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