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权力监督报告(共9篇)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 篇1
关于进一步加强权力运行监督的报告
市纪委党风室:
我局紧紧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积极推进权力运行的规范化、刚性化和公开化,不断将监督贯穿于规划建设业务管理的全过程,完善机制和优化程序,形成了行政督查时时跟进、效能监察全程介入、业务督查督导依法检查的联合督查机制,把廉政风险的防范覆盖到规划建设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完善的内部监控,确保城乡建设的依法合规、顺利运行,充分保障我区规划建设事业健康发展。
一、开展督查督导。将关键环节纳入督查的重要内容,通过督查督导对全局办理的规划建设项目审批同步定期评查,实现规划建设审批全流程监管。
二、强化网上监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手段,建立了内网、外网和政务专网电子信息网络,形成了各股室之间的信息通道和“一网”办公,实现所有建设项目办理过程的可视化,使规划建设审批成为透明作业。
三、畅通民主监督。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对我区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建立便民监督电话,优化政务网站,并通过茶话会、恳谈会等形式,与服务对象零距离沟通,公开服务承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日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 篇2
1.1 防止权力滥用、腐败滋生
孟德斯鸠说过,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1]公共权力如果缺乏监督与制约就容易滋生腐败现象。拥有公共权力的人容易认为权力是自身的, 他可以凭借权力来达到满足私欲的要求, 为自己谋取私利, 而不是真正的利用权力为人民办实事, 加强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可以带来一定的压力来防止权力的滥用。公共权力当前主要掌握在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手中, 这种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决不能用来谋私利, 干部权力越大责任就越大, 有些人就抵挡不住权力带来的诱惑从而滋生腐败的种子, 如果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就会有所顾忌, 一旦运用公共权力来为私人牟利, 人们就会对他产生应有的制裁, 这样当人们手中掌握公共权力时在运用时就会时时尽心, 真正的发挥手中权力的作用。
1.2 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肩负着改革开放来的重大使命, 党的执政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状况, 所以党的建设对我国整体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加强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以外部力量来牵制公共权力的行使, 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公职人员自己产生忧患意识, 自觉地能够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
1.3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 从而真正促使权力掌握者能够发挥公共权力的作用, 真正的运用权力为人民做实事,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努力的做到让人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 充分体现人民公仆的职责, 这样人民就会真正信任政府, 明确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知道党始终代表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协调各级人员之间的关系, 人民群众生活比较安定, 这样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 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的原因
2.1 价值取向偏差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要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但是当前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使得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偏差, 拜金主义、金钱至上, 个人利益为主的观念影响了人们的社会行为。当前社会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屡屡发生, 为人民服务在这些官员看来只是一句空话, 并没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公共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 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 没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让个人利益至上的观点影响自己, 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而影响其社会行为, 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职责。
2.2 责任意识不强
身为公职人员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 作为人民的公仆,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必须明确身上的责任, 但是当前许多官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 不能做到自律, 所以需要外部措施来制约其权力的行使, 如果自身能够很好的运用权力, 真正发挥公共权力的作用, 那么就不需要外力的介入了, 而他们不能恰当行使权力主要是由于他们的责任意识不强, 没有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没有明确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以至于发生以公谋私、以权谋私的现象。
3. 加强公共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措施
3.1 提升价值取向, 强调自我监督
当前许多官员出现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受到个人利益至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牺牲国家的利益,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官员的思想道德建设, 提升其自身素质, 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 而不是作为谋取自己利益的手段。可以通过定期的组织培训与学习, 组织实践教育活动从而进行行之有效的责任意识培养工作, 使其形成自我监督意识而提升官员的思想水平, 明确其价值取向, 能够促使其做到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2 提升群众的监督意识, 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公共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要充分体现民意, 真正为人民办实事, 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但是当权力真正掌握在公职人员手中的时候由于私欲等原因可能不能完全体现民意, 这时就需要我们充分的监督, 但是当前许多人民群众缺乏主人翁意识, 不能自觉维护自己的权益, 殊不知这正是攸关自己利益的时候, 所以要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权力的认知, 充分明确其真正的意义, 这样就会自觉地去关注公共权力的行使状况, 是否有不当的行为,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与制约作用。
3.3 加强网络监督, 发挥网络监督作用
在当前网络普及的时代, 网络监督明显已经成为公共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目前有许多官员都是由于网络曝光才被揭开腐败的面纱, 例如雷政富、李春城等原政府官员都是由于网络曝光才被审查, 可见当前网络监督对于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网络上的事件并不一定全部属实, 但是这个可以作为我们参考的一种凭证, 网络时代为我们监督提供了一个平台, 我们必须充分合理利用它。
参考文献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1.
[2]胡锦涛.《十八大报告》[R].人民出版社, 2012.
[3]梁小洁.《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 2005.
[4]推动农村参与村民自治实践解读[J].中国妇运, 2009 (7) .
[5]林毓铭.社会保障与政府职能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6]卫灵.《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J].理论前沿, 2003 (4) 22一24.
加强权力监督的重要性探讨 篇3
关键词:权力监督;监督机制
一、加强权力监督的必要性。
1、加强监督是改革开放条件下防范领导干部腐败的有力武器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重新调整各种利益关系。在调整利益关系的过程中, 一些人会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 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而改革本身也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旧的体制被打破, 新的体制不健全、不完善, 一些人会乘机钻制度的空子, 从事各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同时, 一些腐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随对外开放乘虚而入。一些意志薄弱者信念产生动摇, 理想逐渐淡薄, 就可能经受不住这种考验, 做出种种违法乱纪的事。为了有效预防和制止这些问题的发生, 保证改革开放事业健康进行, 保证党的建设取得成效, 我们就必须搞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2、强化监督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密切
干群关系的需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 也是权力的载体。对领导干部若缺乏监督, 其手中的权力就可能成为产生腐败的土壤。一个领导班子要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就必须有一批公正无私, 能谋善干的人。如果对领导班子不要监督或监督软化, 它就会出现软、懒、散的情况, 甚至出现集体违法乱纪现象。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只有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规范自己的行为, 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与人民群众结成血肉联系, 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3、加强监督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性措施。
由于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 党内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体系中具有关键和示范的作用, 如果党内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监督不健全, 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民主监督也不可能健全。执政党正是通过在各级政权组织和某些社会组织中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来实现执政的, 放弃、放松对这些领导干部的监督, 就是放弃、降低了执政的政治责任。我们党执政几十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表明, 监督确实是保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长盛不衰的强大法宝。
二、强化监督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机制,加强民主监督。
一是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是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是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条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许多新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化堕落除主观因素以外,客观上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某些地方和单位内监督不力,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以致权力被滥用而得不到制止。二是接受党外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才济济、社会联系广,影响深的作用,主动争取他们对国家权力机关和党领导干部的各种监督。要定期举行民主协商会,有关人员座谈会通报交流情况;进行专题讨论,开展谈心活动,自由交换意见,沟通思想;收集、接纳、办理提案,参政议政;让他们担任特约监督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三是发动群众监督。首先,要实行政务公开,增加各级党
政领导机关办事的透明度,不搞暗箱操作,使老百姓了解各级干部的职权和他们的职业活动过程及政绩。其次,要建立传达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的畅通渠道,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普遍设置专门信访机构,“举报中心”,“热线电话”, 公示制度等,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人民群众对党组织、党员、干部,提出意见、建议、批评检举、揭发。第三,采取各种措施多种形式,组织发动群众参加对干部的考察、评议、述职,真正使人民群众的意见成为评价、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四是搞好舆论监督。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舆论具有覆盖面大、公开性、及时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在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各种新闻传媒工具进入家庭,传播媒体更加现代化的今天,新闻舆论这种功能愈加显著,它对权力的制约具有独特的功效。正如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那样,“有时政府听不到的,报纸能听到,它能摸到社会的脉搏”。
2、加大对人事和财务制度的改革和管理力度。
事实证明, 这些东西都是腐败问题的源头, 应作为一件大事进行专项治理。( 1) 严格资金管理。搞腐败离不开钱, 离开钱无法去
搞腐败。因此, 必须管好以下几笔资金: 一是预算外资金, 这笔资金如管不好, 其中相当部分就可能成为单位和个人支配的“小钱柜”,这是导致分配不公、私分滥发的源头; 二是业务应酬费, 这笔费用很大, 是一些干部公款吃喝的主要来源; 三是回扣费, 有相当多的钱通过这种方式“扣”到了个人口袋里;四是罚没款, 一些执法执纪部门采取罚没款和利益挂钩的办法, 甚至下达指标。( 2) 要纠正用人上的腐败现象。当前, 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这个问题。用人上的腐败主要表现在: 不讲原则, 任人唯亲; 搞钱权、权权交易, 买官卖官; 凭私人感情选人用人, 拉帮结派等等。这类腐败现象在党内外影响极坏,危害极大, 必须坚决斗争, 坚决纠正。监督部门要加大执纪力度, 参与到用人工作中来, 加强监督。
3、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专门机构的监督, 是党内监督的一个构成部分, 是党内监督的一种方式和渠道。只有专门的监督机构, 才有可能掌握和运用相对完整的监督权力和手段, 从而能够有效地揭露和查处较为复杂、重大的违法
乱纪行为。这是别的部门和个人不能替代的作用。专门监督机构, 不仅要发现和纠正一般的不良倾向和错误, 而且还要查处党内违纪案件, 更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 切实把我们的党风搞好;只有专门的监督机构, 才能从宏观上把握监督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需要, 适时、有效地制订和执行有关监督的条例、法规。专门监督机构以监督为基本职能, 它能够发挥自己工作优势, 系统地总结监督方面的经验, 协
调各方面关系, 根据监督规律的内在要求和新形势下的具体问题, 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制订有关条例法规, 有效地维护和执行有关条
例和法规;作为有组织的力量, 专门的监督机构能够与其他部门( 包括与领导者) 之间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关系。专门的监督机构, 拥有相对完整、相对独立的监督权力, 它的存在和工作, 可以同有关部门和个人在权力与权力之间, 形成良好的督促、制约关系, 使有关部门和个人, 在行使权力时, 态度更加谨慎, 过程更加规范, 出现了问题, 也能及时得以发现和纠正;专门的监督机构, 是在监督中沟通广大人民群众同有关部门之间联系的桥梁。由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活动主要是一种分散的、个人的活动, 是其民主权利的使用过程, 因而在一般情况下, 只能发现、揭露问题, 而不能最终解决、处理问题。这就需要有专门的监督机构, 及时地汇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收理人民群众的控告和检举, 依照有关条规,组织查处违法乱纪行为。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和监督 篇4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抓住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强化权力运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控,力争在全省建成科学合理的权力内控机制、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和规范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2.基本原则。坚持依纪依法,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坚持民主公开,积极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坚持求真务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内外结合,形成党内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合力。
二、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内控机制
3.科学配置权力。坚持职权法定、精简高效,完善权力结构,对涉及人、财、物和内部管理等方面的职权,从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进行适度分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实行领导班子合理分工,优化权力配置,发挥集体领导作用。坚持党委主要领导负总责和常委分工负责制。
4.优化决策流程。坚持规范运行、便于监督,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使权力运行相互制约、可查可控,形成流程明晰、运转高效的权力运行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完善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的集体决策办法。提交集体讨论决策的议题,按规定时限提前书面通知班子成员。决策过程要如实记录,存档备考。坚持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前征求纪检监察机关意见制度。建立和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要事项,进行廉政风险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开展专家论证、评审,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完善党代表列席全委会制度。
5.实行风险防控。坚持查控结合、动态管理,健全完善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建立经常性的廉政风险排查制度。围绕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的风险点,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突出对涉及人事、财务、项目审批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的廉政风险防范。认真执行重点领域、热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定期交流制度,完善重大节日、干部调整、重大工程招投标和大额资金使用等关键时段的风险防控制度。
三、建立健全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
6.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完善党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目录,明确公开内容、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公开内容,除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事项外全部向党员公开,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全部向社会公开,坚持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党员与群众关注的事项等列为主要公开内容。进一步丰富党务公开形式,健全例行公开、依申请公开、党内情况通报、党内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党委新闻发言人、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等方面的制度,细化公开内容、时限、程序,提高党务公开工作质量。进一步拓展党务公开领域,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组织党务公开制度,并向企业、高校、医院等不同类型的党组织拓展,向县以上党组织延伸。继续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试点。
7.完善政务事务公开制度。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以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为重点,不断完善公开机制。建立健全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审核、公示、听证、询问等配套制度,完善公共服务、财务预算、人事任免、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重要事项和群众关注事项的公开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手段,不断创新和发展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场所建设,完善查询功能。不断完善双向互动、双向反馈交流的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布、重大决策公示预告等制度,方便人民群众参与对公共事务决策的监督,通过完善创新公开方式和渠道,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8.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制度。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快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县级以上行政机关全覆盖、行政权力事项全覆盖、网上行政监察全覆盖,使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成为全省各级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建立部门之间、地区之间行政管理服务信息共享机制,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等功能,提升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应用能力。加快建设公共资源统一交易的电子平台,使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现全流程网上操作和全过程实时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程序、考核、投诉处理和公众评议等配套制度,落实情况通报、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的长效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规范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9.健全重点领域和部位的监督制度。着重加强对腐败多发易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力度,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使用、国有资产运营、金融资本运作、土地使用权出让以及司法权、行政执法权行使等方面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运行。
10.健全领导干部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党内监督条例,健全和规范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积极探索上级纪委支持和协助下级纪委加强对其同级党委常委会成员进行有效监督的制度,健全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监督的制度。不断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全面实行市厅级领导干部点题述职述廉、县乡级干部勤廉公示和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总结完善基层党代表询问、质询办法,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提名、考察、决定等环节的监督。
11.健全事前事中监督制度。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对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打招呼、诫勉谈话、召开民主生活会、调整工作岗位等方式,早作提醒、严肃批评、责令改正,防止由小问题酿成大错误。建立健全党员定期评议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落实党员监督权。严格执行重要情况报告、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完善谈心谈话制度。
12.健全监督协调机制。完善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制度建设。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监督的积极作用,增强监督的合力和效果。
五、抓好工作落实
13.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加强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党委(党组)书记负总责,确定一名党委(党组)负责同志具体抓,及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各级纪委要认真协助党委(党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各部门要认真查找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和风险点,严格实行风险制约、分权制约、流程制约、问责制约,保证权力在制度的约束下规范运行,防止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 篇5
一、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要善于把握重点,在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上下功夫。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领导工作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不仅党的领导和机关要严格遵循,政权机关同样要严格遵循。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实践一再证明,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得好,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就有了保证;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破坏,党内生活不正常,班子就会出问题,个人也会出问题。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一是要严格落实“十六字”方针。在实际工作中凡涉及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由领导班子集体按决策程序,议事规则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而且一经作出决定,必须严格执行,任何个人都无权随意更改。二是要严格落实个人分工负责制。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抓好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的落实。对那些过于集中又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要严格规范、合理配置和科学分解,使分解后的权力运行规范化、程序化,以达到相互制约、相互制衡,减少或杜绝在执行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的可能。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正职对党委和上级负责、副职对正职负责,切实加强班子的内部监督。三是要严格检查、赏罚分明。要加强对贯彻集体决议的检查,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坚持做到奖惩分明。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执行集体决议过程中,阳奉阴违,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把自己凌驾于集体领导之上,拒不执行决议者,以及失职渎职者,一定要追究其责任,严格执行组织纪律。
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要把事前预防和事中约束作为重要的监督环节。党的十六大和中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强化监督、创新体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从严监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事前监督,一是要抓好决策民主化,这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领导干部要发扬民主作风,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实行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切实根据上级精神和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计划目标和实施方案。切忌主观臆断,想当然事前拍胸脯,事中拍脑袋,事后拍屁股的现象。二是要确定重点,增强监督的针对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督管理范围,加强对敏感的人和事及腐败易发高发行业、易发对象、易染时期、易染部位的监督,把拥有执法权、行政审批权、人事权、财权的个人、部门作为重点。防止越权、侵权、滥用权力的现象发生。三是要拓展监督空间,实施全方位多层面的监督。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很重要的一条是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运行监督,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领导干部具有“双重人格”,台上讲的和台下做的不一样,八小时内和八小时外不一样,加之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具有复杂性、隐蔽性和分散性,自认为无人监督,放弃自律,所以什么事都敢干,什么地方都敢去,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忘记了党纪国法。因此,领导干部八小时外的活动也应纳入监督范围,实施全程监控。此外,对领导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及家庭有婚丧嫁娶、乔迁新居、逢年过节等特殊时期,做到未雨绸缪,早打招呼、早提醒,保证事前监督落实到位。
权力运行监督检查情况报告 篇6
今年是省纪委的反腐倡廉“制度执行年”,规范权力运行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文化厅各项反腐倡廉制度落实的监督主体,我们派驻纪检组深刻的认识到:只有更加有效的规范权力运行,才能最大限度的防控廉政风险,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为此,我们严格按照《黑龙江省文化厅关于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制度监督检查办法》履行职能。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按照《监督检查办法》要求,派驻纪检组去年共实施了两次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的监督检查。上半年与纪委检查组的检查合并进行,已向纪委检查组做以汇报,这里就不过多复述。这里着重对去年年底由派驻纪检组独立进行的监督检查做以汇报:
去年年底,我们派驻纪检组利用三天的时间,会同省文化厅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的成员深入各职能处(室),通过案卷、文件、记录、谈话了解和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对权力运行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检查。并将检查情况予以通报。
(一)通过查看制度上墙、制度上网、行政触摸屏、申诉电话等制度公开的事项,检查权力运行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情况。
(二)通过调阅处务会记录,检查审批程序执行情况
(三)检查AB角执行情况,主要看权力制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四)通过查看各处(室)的行权案卷,看是否符合统一的文本格式,是否对行权全过程记录在案,全部责任人是否签字。
(五)通过问询服务对象,检查权力运行是否廉洁、公正、高效、便民。
(六)通过对五个有审批权项处(室)18余个工作人员的问询,检查其对制度涉及的责任人、工作程序、公开形式等环节,以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等应知应会有关内容的了解程度。
通过检查情况来看,我厅的34项制度及相关的配套制度全部纳入了统一监管。运行过程真实公开。网上办件、咨询、查询、表格下载等信息服务真实有效,网上审批过程与公开流程一致。2010年运行的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已办结,完成审批程序,运行无误。在全部许可工作中,各处(室)能够使用法制办规定并下发的专用制式表格;使用档案局规定样式的档案盒;申请材料打印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并在办公场所准备了申请材料示范文本供申办者参考。在审批过程中,相关人员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规范权力运行制度。缩短了审批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不但推进了制度的规范化,而且促进了行政的公开、公正、透明,并且通过专家评审等方面的制度,使智囊延伸,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廉政建设。
存在问题:
一、部分处(室)负责的审批项目涉及的范围较大,如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大多数项目还需专家论证,导致工作流程不能完全统一。
二、个别处(室)人员相对不足,在受理和审查过程中,不能完全发挥AB角的权力行使作用。
三、制度下发以来没有行权的处(室)中,个别人对制度的掌握不是很清楚,还需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2011年,我们计划结合“制度执行年”活动实施方案中规定的安排,在6月中旬对文化厅规范权力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监督检查。由于检查组的到来,我们先期对情况进行了一次情况摸底。
因为文化厅审批权项并不是太多,所以自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实施以来,5个具有行权事项的处(室)中有3个至今没有进行任何审批项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教育科技处、计划财务处)。今年,整个文化厅共运行了9项行政审批事项,其中文物保护与考古处7项;市场管理处2项,全部已办结。通过我们情况摸底和回访行权对象来看,各行权各处(室)均建立了行权案卷,认真填写处务会记录,对行权全过程记录在案,全部责任人签字,并向派驻纪检组送交行权案卷备查。同时每季度能进行自检自查,权力行使公正合理,运行程序严密,权责统一,裁量规范。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要以这次检查组检查为推动,克服派驻纪检组人少线多的不利因素,加大力度治理行权处(室)对规范权力运行制度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走过场”的固体毛病,努力在“制度执行年“的半年检查中,使这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得以彻底的整改。同时,争取在下半年工作中,整个省直文化系统能够以规范权力运行工作的成效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登台阶、上水平。
以上情况特此报告
二○一一年五月七日
浅谈权力监督制约对策分析 篇7
一、权力监督制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制度制定缺乏系统性, 研究和制定监督制度多, 研究和制定权力相互制约关系的制度少;二是制度制定缺乏科学性, 多数制度停留在表面浅层次上, 在发生某一问题时, 注重解决问题, 而忽视“问题之后问题”的解决办法, 制度修定的不及时;三是在权力行使过程中, 有程序不遵循, 许多制度流于形式, 制度落实不到位。四是权力行使过程中, 确保证决策权、执行权落实的多, 强调保证监督权落实的少, 公开透明度不够。
二、权力监督制约几点对策
(一)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机制
一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制约机制, 科学合理的权力制约机制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要做好权力的合理分工, 重点做好“一把手”权力的配置问题, 党政之间、正职与副职之间、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依法依规享有合理的权力, 使职权与责任对等, 对重大项目的审批、大额资金的使用、重要人事任免、合同签订、资金预付款的拨付等关键环节要实行会审会签, 对“三重一大”问题, 要实行集体研究决策, 坚决杜绝重大决策由个人说了数, 防止出现无责之权或无权之责。二要优化权力流程。对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和程序认真进行梳理, 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以制度规定权力运行流程、规范权力的行使。三要实行风险防控。按照“有权必控、发案首控、风险强控”的工作思路, 对容易发生腐败的人、财、物等权力运行的关键点, 腐败问题易发的风险点, 建立健全相关防控措施和制度规范, 使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得到重点关注和防范, 确保权力规范运行。
(二)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首先要突出重点人群行使权力的监控。领导干部是权力运行监控的重点, 对领导干部实行立体式的监督, 做到对领导干部的任前、任期和离任监督并重;对领导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会圈监督并重;对领导干部的纠正、诫勉和查处并重。推行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公开, 建立公开的具体制度和程序, 使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确保权力的运行公开、透明。其次要突出重点领域的监控。在人、财、物、工程管理等重点领域, 积极开展效能监察, 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 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注重过程监控, 做到哪里有经营活动, 哪里就有监督制约措施。同时要强化岗位责任机制, 明确职责, 对其工作的完成情况实行绩效考评, 对考评不合格的, 要实行退出机制。
(三) 创新反腐倡廉具体监督制度
首先要积极探索完善集体领导和分工制度、信访制度、巡视制度和报告制度、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询问和质询制度、罢免或撤换制度的规则与程序。其次要进一步健全党内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 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确保监督制度具有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三要健全公开透明制度, 在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实现过程、结果公开, 要不断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厂务公开制度, 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与考核, 严格在权限范围内审批业务, 定期通报财务收支情况, 对工程建设项目、干部任用、资金使用、物资采购等重点业务, 积极推进网上公开和实时监督。四要不断强化源头治理配套制度。在物资采购、工程招投标、废旧物资处理等关键领域, 坚持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投标、物资采购、不良资产处置等制度。五要健全监督网络, 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建设, 将法律监督、程序监督、民主监督和组织监督有机结合, 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 进一步推进纪委、行政监察、财务审计“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将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规范地纳入监督体系之中, 利用信息化和高科技载体, 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 有效发挥各个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形成人人参与监督的整体合力, 增强监督实效。六要完善群众举报制度。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 鼓励职工群众举报,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同时要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 并严格为其保密, 避免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
(四) 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控
首先要把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明确领导干部在执行制度上的主体责任, 加强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 促进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和执行制度, 自觉接受制度的约束。其次建立健全廉政教育培训制度、定期学习制度、集中教育制度、领导干部有关事项报告、收入申报、廉政谈话制度和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等, 督促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制度、领会制度精神, 不断强化制度意识, 消除权高于法, 情大于法的特权意识, 筑牢遵纪守法的思想基础。三要加强考核评价, 要开展常规性和专项督查, 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年终考核、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结合起来, 做到奖优罚劣。四要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加大对违反制度的追究力度, 对于在执行制度方面不按程序办事, 甚至利用职权施加压力的要依法从严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更要严肃查处, 有效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论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有效监督 篇8
关键词:领导干部;权力;监督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09-02
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是执政党保持政权稳定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很多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扩大了反腐败的机构,建立了反腐败的专业队伍。不可否认,我国现在的监督体制对行政权力的运行、防预与惩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官员腐败的趋势并没有遏止反而越来越严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对领导权力的监督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领导干部的个人德行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其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这是从个人内在的德行角度来防止腐败的产生。道德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控制系统,并不是靠主体之外的力量来控制,而是通过教化,把社会所需要的道德观念内化于人的心中,使人主动追求人格完善,培养起自我控制的能力,使他们做到不想腐败。为此,首先要使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以此消除腐败产生的内因;其次,要定时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廉洁奉公的有关规定,增强其党性原则,培养其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最后要利用一些反面教材如成克杰、胡长清等,对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增强其自我约束的能力,使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权力就是义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需要约束,树立正确的掌权意识和行使权力的价值取向。
二、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荼毒,建立为人民服务的权力观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程中,“人治”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官本位”和特权思想至今还有影响力,社会等级制度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加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各级领导干部都采用任命制,因此,一些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比较淡薄,习惯于高高在上,指挥别人,不愿接受别人的监督。有些领导干部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臣民”,自己是“父母官”,这种封建官本位的思想,使得很多领导干部走上了腐败的道路。为此,必须要加大对权力监督的宣传和教育,在全社会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束缚和抵制资本主义的诱惑,进一步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使各级领导干部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党的宗旨、权力和义务、权力与监督、民主与法制等,使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真正为人民群众办事。
三、完善领导干部的选拔考察机制,建立以德为核心的选拔标准
领导干部是不是德才兼备,是其本人能否廉洁奉公、拒腐防变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外在的监督能否产生效果的内在因素。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中,必须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来考核评价领导干部。对于领导干部的工作、思想、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考察,尤其是要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廉洁清明,对于存在腐败情况,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采取一票否决。把领导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任用的第一原则。
领导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与信誉,他们所体现的“德”对社会道德的进步具有导向和示范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1]2012年,中组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考核干部德的基本要求,改进和完善了干部德的考核方法,这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出的新的标准。
四、强化党内监督的重点,建立制度化的党内监督体系
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在政府工作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既是党自身的权力,也是党应该对人民群众应尽的义务。为了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同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监督意识、增强自觉性
我们党是执政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一言一行都必须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所迫切需要的[2]。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力度,出台了党内监督条例,提出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腐败体系等,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克服监督薄弱现象,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做好党内监督工作。我们还要提倡一种自觉的有效的监督,对不良倾向和不正之风敢于揭露,敢于提出批评。这样,才能使被监督者有所触动,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制约,从而正确地行使手中的权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把握监督重点、增强针对性
领导干部在其所在机关或领域处于领头人的地位,对所在领域的某一件事有拍板的权力,处于权力运行的中心位置。因此,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从以下几个重点起到有针对性的监督。首先,突出重点部位,强化对掌握人权、财权的政府管理部门以及党员干部的监督;其次,突出重点领域,对于垄断性强等容易产生腐败的领域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因垄断引发权力滥用问题以及商业贿赂问题,从而保护公平竞争,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3];再次,突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如加强对民主集中制的监督,对涉及“三重一大”事项、干部选拔任用、财政资金项目运行以及对行政审批项目的监督,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的从政行为,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行为的发生。
五、加强群众监督,提升群众监督的能力,完善群众监督的平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决定力量,领导干部世界观的改造,离不开群众的监督。群众监督是领导干部世界观改造的外在约束力,加强群众的监督有利于领导干部自觉的改造世界观。群众作为一种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主体,要真正落实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要向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监督的平台。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信访机制和举报机制,推动监督渠道的多元化。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在信访过程中的正当权益与要求,进一步推动群众举报有奖、举报受保护和保密等制度,维护举报者的正当权利。其次,要拓宽人民群众监督过程中的利益诉求渠道。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应该行动起来,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微博等现代化手段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让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无所遁形。再次,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能使人们群众对政府的决策、权力运行程序、决策结果等有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这样做,不但能够规范领导干部在权力的运行过程中的制度化、规范化,而且能够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政府办事的流程,从而更方便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反思现行的领导体制,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所指出的:“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4]究其原因,权力过分集中是导致这些特权现象产生的主要源头。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领导干部个人专权,致使腐败的滋生,要杜绝腐败的产生,从制度上来说必须改变权力运行的机制。
第一,各级党委对党内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要特别注意,要经常性地开展党内反腐倡廉等活动。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坚持集体讨论,对于已经通过集体讨论的决定不能轻易否定或更改,要全力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作用,尽力避免领导干部个人或少数人拍板的问题。
第二,对腐败易发的领域和环节要采取重点监督的原则。包括干部选拔任用、大项经费使用、房地产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公务采购等,逐步推行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纪检、审计机关派驻制[5]。翻看近年反腐的历史卷案,其中很多违法违纪的案件与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违法插手经济活动分不开。为了遏制这种现象,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对违规插手和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领导干部提出了明令禁止的要求。必须要认真落实这些规定,从根本上预防腐败问题的产生。
第三,构建完备的领导干部决策机制。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和制约,有利于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效益化。对于领导干部决策的监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建立权利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将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分别交与不同的人手中,对权力进行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使权力运行规范化。其次,建立公示、公开制度,实行“阳光工程”。属于领导干部职能范围内的审核、审批等项目,使之形成制度,并向人民群众公示,接受监督。最后,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干部在进行决策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过错那么就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已经造成的错误,要建立决策纠错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把决策失误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2]刘珂.关于加强医院后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5).
[3]刘煜.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资治文摘:管理版,2009,(1).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7
[5]王真,刘忠和,车跃丽.着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6).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 篇9
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权利,自古以来一直被人们推崇,甚至神话。那么我们今天如何运用权力呢?应该从权利运行的阳光与监督两个层面来考虑这一命题。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事关企业反腐倡廉建设大局,责任重大,势在必行。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是防止权力腐败的根本途径,也是这个企业是否具有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为抓好安全生产、“HSE体系建设”,年初职代会提出的做好“安全发展稳定”三篇文章,牢牢抓住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主要环节,通过构建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把每一项权力运行都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作为一个基层单位,比较敏感的地方或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就是车间的奖金二次分配,管理岗位人员配备,后备干部管理,工人岗位调换,材料的领用和消耗,工程质量验收与工程结算等几个关键部位。结合我们车间的具体实际,就基层生产车间如何建立健全权力阳光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以会议讨论为主导的权力运行集体决策机制
建立以会议讨论为主导的权力运行集体决策机制是各级领导班子积极面对和切实解决的问题,也是保证做好一切工作最有效的办法之一。为避免决策失误,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权力运行环节必须坚持集体决策机制。按照这一思路,几年来我们车间一直坚持大事会议讨论,日常工作相互沟通,知情人在两人以上,不搞一个人说了算,坚持阳光决策或集体决策。
从日常生产管理这一层面,我车间建立了每周二车间工作周例会,每月奖金考核二次分配月例会,车间人员变动班子专题讨论会等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从工程管理这一层面,虽然我们车间日常施工工作量不算大,但几乎天天动火,施工队伍来自天南海北,车间配合施工的办公室管理人员比较多,施工作业面广,作业内容繁杂,时间拖得又长,非常不利于车间工程统计与结算。对此,车间把一段时期内要干的施工项目工艺设备安全相互沟通,列好项目清单,排好施工计划,施工项目分解到人,并做到项目知情人两人以上;每个项目所需材料认真统计与核算并附详细材料清单、责任分解到人;严格跟踪统计,采用消项制度,干完一项消一项。我们这样做确保了车间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能及时统计结算,不欠施工单位的账,不损害分公司的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工程结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杜绝工程结算环节不正之风。
二、建立规范透明的权力运行执行机制
政策都是好政策,关键的是执行环节,如何让权力在全车间的生产经营中真正做到公开透明,杜绝会上一样会下一样,写在纸上一样,实际做起来一样。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重要问题。实现好的决策机制关键是执行环节,如何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1.把车间班组两级在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比较敏感的事项认真梳理,在车间曝光,让更多的人知道近期车间要做什么,不搞偷偷摸摸、暗箱操作。2.各种荣誉分配与评比,坚持按比例分摊到班组,车间不留指标。3.评比先进与推优时能量化的都量化,能票决的都票决。4.引进层层把关机制。如在考勤管理上,我们建立了车间考勤由值班人员、人事员、班组长三级把关管理体系,确保了考勤准确与真实。
如何提高我们的执行力,除了采取必要的措施外,我们也十分重视加强廉洁从业教育,树立明明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理念,敏感工作坚持公开透明,有两个以上的人知晓及签字盖章,必要时有职工代表参与,比如今年分房子抓阄,我们运作时把工作交给了职工代表来操作,效果很好。
三、建立防控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创新监督方法,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提高监督效果,这是建立科学的权力监督机制,实现权力阳光运行的关键。
创新监督方法,主要体现在监督不拘一格,拓展监督渠道,发挥电视网络等媒体和街头巷尾社会舆论作用。
整合监督资源,就是群众监督,班子成员相互制约,公司纪检监察、审计、财务定期检查、职工代表民主评议等诸多手段并举,形成完善严格多渠道的制约与监督。
上级主管部门监督应体现在:定期对车间领料、奖金分配、人员变动、工程预决算等检查监管,建立公开日常考核管理办法;深入到基层进行检查廉政情况,组织一线员工和所在单位领导背对背的谈话;检查不限于听汇报,要深入了解奖金分配、工程结算分配的真实情况,避免基层领导汇报的遮遮掩掩。
基层自身监督,主要通过自查自检,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来实现。
对于权力运行的监督,我们应更加注重的是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建议公司纪委、审计处、财务处,发挥专业优势,以服务于生产服务基层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个别管理薄弱的单位,定期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使基层机关每一个单位真正做到了“权利在监督下的阳光运行”,把“注重预防、改革创新、公开透明、民主监督、求真务求”的原则,真正落到了车间班组的每一名干部员工的实际工作之中。
对于权力运行的监督,我们还要注意融合。一方面紧紧抓住热点敏感问题、易发多发部位的监督,不断拓展权力运行监督渠道,使权力不真空不失控,另一方面还要抓好权力阳光运行与全面监督的有机融合,自觉地把监督机制融合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之中,用创新的思想、阳光的心态来实现监督与工作的融合。
四、建立权力不分大小的全面监管机制
权利有大有小,就机关基层而言,有决策层和执行层之分,机关权力相对大些,基层可以说没有什么权利。但作为权力监管都是一样的,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们的权力监督机制必须覆盖到每一角落,做到全面监管。
我们知道权力监督的重点要放在那些管人财物的部门,所谓牵牛鼻子,抓住西瓜。作为分公司一线生产车间,我们虽然没有什么大的人权财权物权,但仍然是企业权利肌体的一个细胞,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也不能忽视这微小的细胞,只要我们每一个细胞都是健康的,那么我们分公司就到处充满阳光。
【加强权力监督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调查与思考08-26
加强依法行政 规范权力运行12-07
监督权力10-02
监督权力10-06
行政权力的监督06-14
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07-14
审计权力制约监督探讨论文06-26
破解基层一线权力制约与监督难题07-27
浅析税务稽查执法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12-09
6 强化权力运行和监督体系建设实施方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