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2024-09-28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精选12篇)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篇1

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保证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使国家财产免受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 必须加强会计监督工作, 把会计监督工作作为经济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

1 会计监督的基本含义与内容

1.1 会计监督的含义

会计监督就是依照国家法律和国家经济政策、规章制度对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并利用正确的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的协调、控制、监察、督促,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2 会计监督的特点

一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同时进行, 因此具有基础性、完整性和连续性。二是会计监督主要利用各种价值指标, 以财务活动为主, 具有综合性。三是以国家的财经纪律和法规为约束, 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1.3 会计监督的优势

会计监督作为一种监督手段, 具有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会计监督贯穿会计工作的始终, 参与性强。二是会计监督是其他监督形式的基础和综合。三是会计监督时效性强。会计业务的及时处理、会计凭证的及时传递、会计综合结果的及时产生, 决定了会计监督有反应快的特征, 即时效性强。四是会计监督层次多、面广。五是会计监督可防患于未然。

2 当前会计监督弱化的主要表现

(1) 跨级原始凭证失真, 基础数字不实, 会计信息模糊。这种现象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为了掩盖不合法的经济内容, 变造原始凭证, 从而形成表面上合法的经济内容;二是虚构经济内容, 随意填报发票内容, 凭假发票报销, 存在相当水分。对上述种种现象, 会计人员的事中监督显得无能为力。

(2) 领导人员带头违法, 会计监督无法实施。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违纪, 极大地限制了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使会计工作存在依附性, 会计监督丧失了效力。

(3) 内部管理松弛, 相互监督不力。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 甚至根本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 有的单位虽建有规章制度, 但是不落实、不考核, 形同虚设, 内审机构人员由部门领导委任, 其隶属关系、经济利益均受到单位领导人的制约, 从而使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不力状态, 致使大量违纪现象产生。

3 会计监督力度减弱的原因

(1) 会计人员定位本身存在的局限性。有效的会计监督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监督者必须相对独立于被监督者。而由于强调会计回归企业, 致使会计人员的确定由管理者自己说了算;会计核算和监督与企业利益是一致的;会计人员各种关系均隶属于本单位, 决定了会计人员对本主体经济活动的监督受到限制。在单位局部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不协调的情况下, 会计人员出于对切身利益的考虑, 很难旗帜鲜明地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2) 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环境有待改善。新《会计法》规定,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依法实行会计监督。然而由于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 使一些单位领导人无视法律, 出现越权行为。在如此环境下, 企业领导人对于来自会计人员的监督可以接受, 也可以不予理睬, 似乎违反《会计法》不算违法, 甚至一些单位领导人对抵制自己错误决定的会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 使会计人员不敢坚持原则, 放弃会计监督权力。

(3)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会计监督究其根本是人的问题, 会计人员的素质低也是会计监督力度削弱的一个根本原因。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有两种情形:一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 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所反映的经济活动失真;二是由于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对不正之风不敢坚持原则, 甚至与违法乱纪行为的制造者串通一气, 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4 加强会计监督的途径

(1) 改革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 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地位。近几年由于强调会计回归企业, 企业内部出现“人控”现象, 会计监督在企业中名存实亡。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应建立保证会计人员独立地位的管理制度。新修订的《会计法》规定, 国务院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工作。按照这一规定, 财政部制定出台了会计委派制度, 这一制度使会计人员与企业彻底摆脱隶属关系, 使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发挥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作用。

(2) 加强法制建设, 强化会计监督。会计监督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 应根据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 及时建立和完善各项会计法规, 保证有法可依, 有制度可循。严格贯彻执行新《会计法》, 要特别强调会计资料的真实性, 同时加大《会计法》的执法力度, 赋予财政部门对违反《会计法》的行为以直接处置的权力。进一步完善其他会计法规, 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 制定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3) 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状况, 很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着会计工作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一直以多种形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 但是目前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和会计职业培训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讲授, 而忽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导致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较差的原因之一。一些会计人员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忽视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 工作责任心不强, 职业道德修养差。因此要在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同时, 培养会计人员树立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保证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 必须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本文从会计监督的含义与内容, 会计监督的弱化表现, 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 加强会计监督的途径4个方面进行论述, 建议培养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关键词: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篇2

现代会计是一个以提供客观、相关、合意的财务信息为职能的财务信息控制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的会计是为企业内、外部提供决策依据的信息源.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监督,一是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行为的监督,即自我监督;二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

作 者:贾玉禄 JIA Yu-lu 作者单位:安阳工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刊 名:安阳工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20xx “”(3) 分类号:F231.6 关键词:会计监督 合法性 合规性 认识与实践

对会计监督职能的认识 篇3

关键词:会计监督

传统的会计管理只提会计检查,不提会计监督,更不清楚会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会计管理工作,应当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一、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一项基本职能

会计的职能主要包括管理、监督、核算和分析。监督和核算是会计工作的两项基本职能。1985年我国颁布了《会计法》,会计工作有了一个基本法规。在这个法规中,明确规定了会计的基本任务是会计核算和实行会计监督。要求会计核算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会计监督。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紧密相联的。会计核算是基础,离开核算会计监督就失去依据,有了核算,会计监督就事出有因,查有实据,具有说服力。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深入,没有监督,会计核算起不到管理的作用,通过监督,促进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以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互相促进,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会计的任务。经济监督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会计监督是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监督形式。会计监督与其他经济监督形式比较起来,有其自己的特性:

1.全面性。企业中,会计核算资料像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企业各方面经济活动,企业的资金运动,就是一根红线,把企业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表现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会计核算资料的监督,可以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可以了解企业是否遵守财经法纪。对主要会计核算指标的监督,可以检查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否提高。

2.基础性。各单位会计监督是内部监督,是经济监督体系的基础,是外部监督的前哨。单位会计监督加强了,为外部监督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外部监督创造一定的条件。

3.及时性。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通过日常会计业务活动进行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情况了解熟悉,发现问题随时提出,较其它经济监督形式更及时。

4.广泛性。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基层单位,都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对本单位进行会计监督,可以形成一个广泛的会计监督网络,有利于监督工作的广泛开展。

二、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

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必须明确会计监督中的几个问题:

1.会计监督的目的。明确目的,监督就有了方向。会计监督的主要任务是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监督,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对违反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力制度规定的收支不予办理。维护国家财政、财务制度,保护国家公共财产。

2.会计监督的主体和客体。会计监督的主体是各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会计监督的对象(客体)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及其成果。凡是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会计监督的对象,包括财务收支、财产物资和财物三个方面。

3.会计监督的范围。从广义来说,会计监督的范围包括会计账目失实、经济犯罪行为、违反财经纪律和经营决策失误等四个方面。从目前我国会计机构的职责来看,会计能直接监督的范围,实践中只限于会计账目失实和违么财经纪律两个方面。经济犯罪行为和经营决策失误问题,会计不能进行直接监督,应该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调查研究,随时提供情况,共同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4.会计监督的依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法律依据。包括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财政财务制度。②理论依据。主要指会计原理和处理会计事务的规范。③事实依据。指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会计监督要尊重事实,必须实事求是,查明事实真相,决不能主观猜测。

5.会计监督的程序。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有的问题在监督中要直接表明态度,哪些可以办理,哪些不能办理,不能办理的会计事项,应该说明情况,不予办理。手续不全的要求补办手续。有的问题,会计人员无权处理的,要向单位领导报告,责成有关单位查明原因,作出处理。还有一些问题,属于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果会计人员同单位领导人意见不一致,而单位领导人坚持要办,可以照办,但要向上级机关提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请示处理。

6.会计监督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依据监督的对象来决定。有三种,①制度监督。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稽核制度。②账务监督。包括凭证审核、账簿审核和报表审核。③财物监督。主要是审核平时财物的收发手续是否严格,有无漏洞,进行定期盘点,检查账物是否一致,如有可疑之处,也可进行临时抽查。

会计监督要依据法律法规,做到知法、守法、执法、护法,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专业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会计监督才更完善、更有力。为了维护国家财经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必须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王庆成主编:《公司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讲话》.经济科学出版社.

[3]财政部:《新会计制度讲解》.财经出版社.

关于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 篇4

一、会计监督职能的概念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会计根据财政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各种会计信息、会计数据和会计资料, 对会计主体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各个单位的经营目标。在会计监督职能履行的过程中, 会计人员及其所在的会计机构乃至社会各界人士都会依照国家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 其中包括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监督、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的监督、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等等, 从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 进一步规范市场的经济秩序。会计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监督属于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 是会计人员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广义的会计监督则还包括对会计监督活动的再监督, 其内容既包括单位内部监督又包括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

企业的经济活动复杂、繁多, 因此需要利用会计监督的职能来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但会计监督不仅仅存在于经济活动发生的过程中, 而且还存在经济活动发生前与发生后, 具体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是指会计人员及其所在的会计部门在经济活动发生前, 就活动的开展计划、费用支出等相关事项,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等的规定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使经济活动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事中监督是指在日常会计工作中, 对正在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随时随地的检查和督促。如果存在问题, 则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让经济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事后监督是根据事前经济活动所订立的目标和所遵循的原则, 通过一系列的会计资料和会计数据对此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评估, 为其他经济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和资料。

二、会计监督的作用

(一) 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两大基本职能之一, 是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经济虽然给了各个单位自由进行经济活动的权利, 但市场经济也需要法治的规范, 因此这种自由也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会计监督是通过单位的会计人员对单位内部的各项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和审核来完成的。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 不仅可以保障财经法律、法规的作用更好的发挥, 减少违法犯罪的行为, 更可以使经济方面的竞争变得更加有序,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二) 有利于严格规范会计工作的秩序

要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健康、繁荣的发展, 需要各种经济因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必须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严格规范会计工作的秩序。一方面, 我们需要通过国家的财政法规来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所有的经济活动都需要财政法规的指引和指导, 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只有严格遵循财政法规, 会计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其自身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可靠性。另一方面, 除了通过财政法规来实施会计监督外, 在企业内部也要建立有效的会计监督机制。只有这样, 才能够让会计人员深切感受到会计监督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才能够让会计人员真正自觉起来, 严格遵守会计工作的秩序。

(三) 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会计监督职能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除了制止和纠正企业不合法、不合理的经济行为, 更增添了为企业服务的职能。会计监督通过会计核算提供成本、费用、利润等各种价值指标, 以此来指导和调节企业的经济行为, 从而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只有不断改进会计监督的方式和方法, 让会计监督与服务企业紧密的融合在一起, 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只有不断的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控制, 让会计监督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 才能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 有利于保障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一直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任何的经济收支活动都是在会计监督下进行的。而会计监督的形式又多种多样, 比如进行科学的账务处理程序、对原始记录有效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等等。这些监督手段使会计工作能够在一种透明的状态下进行, 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及时、有效的纠正和制止那些违法违纪、贪污舞弊的问题, 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

(五) 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保证各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近年来, 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而最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的办法就是加强会计监督职能。只要能够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让每一笔会计业务、每一项会计信息都得到充分、有效的监管, 那么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会自然减少。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投资者来说, 会计信息的真实可以让他们客观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选择;对于债权人来说, 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让他们看到企业的实力与潜力, 从而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对于消费者来说, 会计监督下所披露真实会计信息, 可以让他们了解企业的产品构成, 从而做出购买与否的选择。总而言之, 会计监督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有利于保证各信息使用者的相关利益。

三、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

(一) 会计监督法律不健全

新《会计法》是规定会计人员权利与义务的根本大法, 其中对会计人员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是《会计法》中的某些条款仍然不够完善, 这些都影响了会计人员对会计监督职能的履行质量。比如在《会计法》中有关法律责任的部分, 仅仅涉及了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而民事责任则被忽略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会计人员的侥幸心理, 使舞弊造假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但是除了《会计法》之外, 其他的配套法律、法规仍然存在脱节现象, 甚至有一些还与《会计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二) 内部监督困难多, 执法力度差强人意

我国的大多数单位都是由单位负责人来领导会计人员工作的, 会计人员的许多行为都是根据单位负责人的指令进行, 包括那些违法犯罪的行为, 比如说会计人员对公款的挪用以及对财务报表的虚假提供等等。如果会计人员没有顺从领导的意思, 则会遭到一系列的打击报复, 这都降低了会计人员严格执法的积极性。而对于那些被曝光的违法行为, 也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大多数情况下, 往往是以罚代法, 以行政处罚代替司法追究, 以经济处罚代替法律责任, 这就会使原本的监督效果大打折扣, 更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这种违法犯罪的行为。

(三) 国家监督机制不健全

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比较复杂, 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 比如审计监督、税收监督、财政监督等等。相对应的, 这些方面的监督都有专属自己的监督权, 这些权利之间有一定程度的重叠和交叉。当出现问题时就相互推诿, “踢皮球”的现象时有发生, 这就可能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 从而造成严重的损失。此外, 监督部门都过分重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 考虑自身的利益多于其他, 就会给某些不法分子提供违纪的机会, 造成经济秩序的紊乱。

(四) 社会监督不到位

社会监督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须经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的单位, 应当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资料以及有关情况。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二是指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的一种没有法律效力的监督。当然, 最主要的还是注册会计师的监督。近年来,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事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 比如从业范围较小、执业标准不完善、执业质量不高以及风险意识薄弱等等, 这都使社会监督在不断弱化。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 注册会计师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往往刻意去迎合委托人, 甚至不去了解客户的情况就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审计, 满足其各种不合理的要求。这就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质量, 使其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达不到其执业的要求, 从而削弱了社会监督的作用。除注册会计师外, 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责任履行会计监督职能。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样的意识, 认为会计工作和自己没有关系, 所以也不会去关注会计工作的开展。更有些人, 即便是发现一些违法违纪的会计行为, 由于内心的胆怯和事不关己的态度, 也没有进行检举和揭发,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五) 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 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滑坡都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方面就是受到利益的引诱, 当自身的经济利益与职业道德发生冲突时, 许多会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牺牲了国家的利益。同时, 有些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十分淡薄, 不学法也不懂法, 更是以不知情为借口, 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 从而不能很好的践行会计监督。此外, 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存在着知识储备不够、业务能力不高的问题, 大多数也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 更有甚者竟是无证上岗。这些都威胁到了会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更使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四、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一) 健全会计监督的相关法律体系

要想有效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则是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新《会计法》, 但是却没有配套的实施细则。所以应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实施细则, 使会计监督有一定的可比性。同时, 在《会计法》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或界定不准确的地方, 应抓紧修补和改善, 使内容具体化、规定清晰化, 让所有人员在执行会计监督职能时有法可依。在完善《会计法》的过程中, 应加强其威严性, 加大惩罚力度, 强制性的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此外, 还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如《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等, 加快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 使会计监督真正落到实处。

(二) 完善内部监督体制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建立一套完整的内部监督体制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 要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相关的思想教育, 使其明确自身的会计责任主体地位, 不得指使、授意会计人员做出一些不利于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 同时也要确保本单位会计业务的真实和完整。另一方面, 要建立会计人员委派制, 使会计人员能够有效的摆脱与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 真正做到独立工作,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

(三) 加强外部监督

外部监督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在我国, 这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需要不断的加强和改善。首先是国家监督, 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将监督方式由财政直接监督转变成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从而提高监督力度。国家的经济监督部门也要不断强化监督职能, 对于那些权利交叉的部分要进行有效的整合, 使各部门能够合理分工, 各尽其责。其次是社会监督,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 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工作的规范。一方面, 要强化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自身建设, 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职业道德观念。另一方面, 加大处罚力度, 对那些出具虚假报告的注册会计师予以重罚, 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四)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是强化会计监督的根本途径。首先, 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 使他们可以真正理解会计人员的神圣职责, 从而在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时能够遵纪守法、实事求是, 公正、客观的对待一切事物。其次, 树立会计人员的信心, 增强其知识储备, 提高其业务水平, 为会计监督工作的更好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 要让法治观念深入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的心中, 让他们能够真正懂法、守法, 在规范自己行为的同时也能够监督他人, 为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综上所述, 会计监督是促进社会主义会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同时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 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的努力付出, 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只要会计监督职能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能够得到不断的强化,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计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李奕.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监督管理的必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 2008 (2)

[2]仕翔鸣.浅谈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及改进措施[J].会计之友 (上旬刊) , 2007 (12)

[3]董新勃.浅析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及对策[J].现代商业, 2010 (7)

[4]陈荣芳.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农业, 2008 (5)

[5]朱迪珍.谈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 (29)

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 篇5

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也逐渐有了整体的发展,但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不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社会实践上。现在老旧的会计监督方法已经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小型企业的特点

小型企业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多种产品。在生产中,高、大、精、尖的产品,一般是由大型企业生产的,除此之外的产品则是由小型企业生产的。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缓冲器的作用。在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由于小型企业可以迅速地转移生产经营领域,从而吸收夕阳产业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时所带来的冲击,帮助维持社会就业、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的稳定。

二、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即会计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方法,对特定会计对象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会计监督不但是会计制度的基础,也是经济制度监督的重要元素。在小型企业中,经营分散、业务繁杂,会计监督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中,会计监督的主要目标对象和监察内容是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会计监督的具体职能包括以下几点:

(一)监督检查本单位的.各项会计资料,保证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精确性和合法性,其中包括会计凭证、财务账簿和财务报表等。

(二)监督本单位的各种资产和资金情况,保证其完整性并确保资金、资产的合理使用。

(三)监督各项财务支出和收入,保证其符合财务法规和制度的规定。

(四)监督检查本单位合同、财务计划和其他与财务有关的经济活动,保证经济活动的运行和管理具有科学性、合理性。

(五)监督经济活动的成本支出,保证以最少的投入生产最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达到资金的最有效利用。

(六)监督单位的利润和效益,并监察利润的分配情况,保证按照规定合法上税,同时也保证利润分配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会计制度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的作用。

三、小型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问题

会计监督这一会计基本职能,对于维持小型企业的正常经济运转,反映小型企业的运营和效益状况,推动小型企业进步和良性发展等方面都有特别的功能和效果。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监督的作用一直被管理者重视。

而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小型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计监督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真正职能和作用。小型企业的会计监督职能呈现弱化趋势,是小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难解的课题。会计监督的具体弱化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经济凭证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财务凭证的管理混乱是小型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极严重的问题,导致会计工作的难以执行和无法监督。

小型企业领导忽视经济法规,会计无法监督。这种情况使会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无法有效行使职能和权力,也让会计工作失去独立性,导致会计监督的职能失效。

小型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完善,监督的内部职能实现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部分小型企业歪曲了经济开放政策的正确意义,让管理工作处在低效甚至是无效状态,使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缺失、责权混乱,导致会计监督无法进行,高度弱化其监督效果。

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松弛。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单位和企业片面理解搞活开放的政策,放松甚至放弃了管理工作,导致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致使会计监督无从人手,大大削弱了会计监督职能。

四、小型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的发展方向

会计实现的作用是职能的外化,也是内在职能在特定条件下的转化。会计监督提供的信息具有连续性、系统话、全面性、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反映出具体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的变化及经营成果,还能以货币的形式再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小型企业的经济管理提供很大的方便。

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工作中,财务会计能够通过编写定期财务报表,揭示一个小型企业的财务及变更情况和最终经营绩效,也可以通过对这份财务报告的分析,肯定成果、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

会计监督可以为经济决策搜集数据、作出信息预测,建立发展目标,并通过讨论选择最佳方案。粗略统计,小型企业在世纪经营管理中所需信息的70%以上都来自以会计监督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在小型企业的决策过程中,会计工作只是为经济决策提供数据基础,并不能取代经济决策。

预测前景,小型企业为了确定合适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必须搜集大量信息,包括当前和以往的。通过分析会计财务报告中具有预测价值的历史信息,可以预测小型企业的经营前景。特别应提到的是,我国在建全制度的过程中,明确规定在财务报表以外的其他财务报告中应当包括预测信息。

参考文献:

[1]于中一.基层财务管理与会计监督实务全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2]杨红梅.浅谈会计监督职能.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

对事业单位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监督的职能 相关策略

面对会计监督职能缺失影响到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现象,我们应该尽快的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应对,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职能。

一、在事业单位中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中的会计监督职能,就是指在事业单位中相关的会计人员,在一定的法律法规管理下,在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下,运用积极合理的方式对单位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对不规范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处理,进而让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活动都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行与发展。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内容也是比较多的,例如,要监督好单位中的相关会计资料,像会计的报表、会计的凭证以及会计的账簿等等,对这些资料进行监督的目的就是保证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监督好各项的资金以及相关的财产状况,保证单位资金的完整性以及资金运用的合理性;再就是监督好单位中财务的相关收支状况,还有监督好单位中相关经费预算的具体情况。

二、现阶段事业单位财政监督方面遇到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定期进行审核的工作不到位

我们知道,国家的相关单位以及管理部门需要定期的对相关的事业单位进行例行的检查,这是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并且如果在审查中发现问题,出现问题比较多的事业单位,或者各方面表现不佳的单位,则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惩罚,或许是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行政方面的。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的事业单位并没有能够及时的参加审查活动,并且需要交付的罚款金额也没有明确规定。会计监督工作在事业单位的会计账务中存在比较严重的盲区。

(二)在事业单位中相关的财务纪律较为松弛

部分的事业单位中公款私用的现象十分的严重,不但在社会上形成了不好的负面影响,并且严重损害了相关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个别的财务人员利用自身的职务之便,不惜损害大家的利益来谋取自己的利益。还有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单位内部设立了像自支自收性质的部门,有的时候发生将单位中的经费转移到新设部门进行处理的现象,这种行为在无形中影响到了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职能发挥。

(三)会计监督运行的相关机制并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工作中,在各个工作的环节都能够体现出监督的力度以及对相关会计工作监督的水平,相关的监督机制中包括会计的监督实施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流程;对职工进行奖励或者是惩罚的制度;对单位中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工作技能的培训等。现阶段很多的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制度中存在不利于工作开展的因素,会计的监督与会计的核算之间比较一下就可以知道,在很多的事业单位中并没有真正的形成科学、统一,且比较完善的制度。就算是为相关的工作制定出了一些约束以及管理的制度,但是由于实际操作的时候存在困难,时间长了也就不了了之,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甚至有些单位领导根本就没有重视过会计监督体系的建立,对监督工作没有管理的意识,所以更不会提升管理的档次。

三、完善会计的监督体系应该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起事业单位内部的监督机构,并逐渐的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相关的制度体系,才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明确的制度规范下,在符合制度要求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定期性的对会计人员,会计部门以及相关的工作进行检查,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且责任落实到人,对应当承担责任的工作人员按照惩罚规定进行惩罚,同样的管理办法,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也要及时的进行奖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能为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创造出良好的大环境。

(二)提升会计从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积极的提升自己单位整体的从业者素质,在会计队伍中也应该如此,对会计从业者要加强监督与培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对于财务人员的数量要求越来越多,大量的会计人员也就融入到了会计的队伍中,但是这样的现象必然就会使会计队伍出现工作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再就是,会计工作其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例如,单位经过银行来为职工代发工资,以及用公务卡来支付结算等新的支付手段已经被广泛的运用,这样的业务虽然为人们带来了方便,但是在另一个方面也为单位的资金以及账户带来了安全方面的隐患。所以一定要经常性的组织相关的会计从业者培训学习活动,增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技能,也提醒其在工作中一定要谨慎小心,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综合性监督

要加强政府的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税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做好之间的沟通工作,并且对事业单位中相关的财政问题增加监督的力度,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进行处理,并要求严格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来进行改进。一切工作的开展都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点的,新时代下也要充分的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四)落实“三位一体”会计的监督制度

要进一步的强化“三位一体”的监督制度,并且要做好以下的三点工作,一要强化现代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减少工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当有问题发生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补救。二是把事业单位中会计审计监督的权利进一步的进行明确。最后一点,税务监督的作用要进行强化,也就是社会中的税务相关代理组织要与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要对事业单位相关的财务收支进行联合的监督和管理。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以及文化也都在不断的发展中,在管理方面,尤其是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上会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的完善起来。在一个单位中,会计以及相关的工作与一个企业的财政关系十分的密切,所以必须充分的重视。会计监督体制能够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公款私用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提升相关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且提升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方面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晨.对目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探讨[1].广东科技报,2011(08).

[2]徐建虎.关于新会计准则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探讨[J].中国乡镇的企业会计,2011(10).

[3]顾栋臣.对于目前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问题思考[J].事业单位行政事业资产,2011(12).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篇7

由于一些会计人员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造成目前会计服务监督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为了维护小集团 (企业或集体) 的利益, 会计人员无法实施监督职能

各单位的会计监督人员一方面受到国家会计法律的约束, 另一方面要服从领导的安排, 在法律法规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会计人员迫于压力很可能首先考虑企业的利益。现在一些单位暴露的违规行为, 不是由于会计人员业务技能欠缺, 专业水平不够而无意识犯的技术性的错误, 绝大部分属于为维护企业利益而不惜利用法规制度漏洞, 甚至采取各种违规手段来有意进行的会计操作, 很少有会计为了个人直接的利益会去铤而走险。为什么大部分会计会为了企业 (单位) 的利益而个人去冒违规违纪的风险呢?当然在企业利益得到满足的同时可能个人利益也得到了满足, 但这值得吗?这个现实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二、会计人员梳于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对单位的服务监督不够

现在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只注重对业务技能、法律法规、新准则、新规定进行, 而忽略了对职业道德的教育。就会计人员本身的自学方面, 由于职称聘用和职务提升的压力, 大家都忙于职称考试方面的自学, 很少有人抽时间来学习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之六) , 部分会计人员甚至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哪些可能都不清楚。会计职业道德在经济社会中保持自己的相对稳定性, 内容不多, 简明扼要, 相比较专业知识的学习简单轻松很多, 但是绝大部分会计人员没有去学习领会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敬业爱岗, 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熟悉法规, 会计人员要熟悉法律、法规, 才可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依法办事, 严格实行会计监督, 依法办事, 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前提;客观公正, 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务中, 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搞好服务, 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对企业提供一切相关的服务;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要做到对企业绝对忠诚。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是通过会计人员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来实现的。如果会计人员不清楚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怎么来实现自我约束?怎么来实现对单位的服务监督?

三、大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服务监督的意识

提供服务实际上是一种工作态度, 进行监督是一种工作方法。一般的会计人员都知道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 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会计由于没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 无法做到对企业经济行为的有效服务和监督。由于企业长期缺乏对会计人员品行的考核, 要让他们改变一些习惯性的错误意识和错误的做法其实很难, 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已经错了, 就不会去改变。

以上在会计服务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的, 要是不采取合理的对策必将继续在经济生活中存在下去。就是因为对会计人员欠缺了对品行的考核, 让大部分会计人员只注重和领导搞好关系、维护小集团的利益, 在学习方面只针对职称考试进行业务技能的提升, 而完全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缺乏主动服务和主动监督的意识, 大大降低了对单位经济行为服务监督。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对会计人员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不科学造成的。大部分单位日常考核和提拔任用只注重对业绩进行评价, 而没有真正从品行方面进行考核, 甚至业绩评价都是在走形式。这样的用人机制和评价机制造成了现行的会计服务监督从一定程度上是在做表面文章, 没出事的时候看似很好, 实质上只要到出了问题时才暴露出现行的会计服务监督是多么苍白。

要提高现行的会计服务监督职能, 真正为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保障, 要从理论上说起来, 对策很多, 方法也很多, 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我认为, 现在要走的第一步是把会计人员的品行纳入日常考核和评价。中国自古以来对待人的品行就极为重视, 古代官员的薪酬设计其中有一项叫“心红银”, 意思就是品行表现工资。品行强调的是做人 (强调的是过程) , 服务监督强调的也是对过程的监督。所以必须对会计人员加强品行的教育和考核, 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才能强化服务监督职能。那么, 如何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教育和考核呢?

(一) 告诉会计人员品行的灵魂是什么

品行的灵魂是精神、理念、信条等, 品行的首善是“忠诚”, 忠实、诚信几乎是所有行业提倡的标准, 而会计行业更需要忠诚。会计人员首先要对岗位和职业有高度的忠诚, 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在与不在都忠于职守。

2.当单位遇到困难时能理解。

3.愿意为单位的利益去贡献。

4.不瞒上欺下、不假公济私。

5.对工作要诚实、守时、尽职。

6.不懒惰、不推逶、不找借口。

(二) 对会计人员进行良好职业习惯的训练

训练习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要从日常工作的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习惯是做人的第一步, 有准时习惯的人很少迟到, 有节俭习惯的人很少浪费……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有以下几条:

1.服从的习惯:先服从安排, 不要先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效率的习惯:快速反应, 迅速行动。

3.认真的习惯: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

4.勤奋的习惯:努力和勤奋是双胞胎, 是一个人主动品格的基本表现。

5.反馈的习惯: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反馈。

6.沟通的习惯:主动沟通是团结合作的基础, 它可以化解许多可能出现的矛盾。

7.创新的习惯:创新工作能让工作有新的突破。

8.全局的习惯:做一件很简单的事都要考虑到对全局有什么影响。

(三) 纠正会计人员的不良风气

由于平时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出现盲区, 只注重业绩考核而忽视品行考核, 因为业绩考核只考核“做什么, 达到了什么结果”, 而没有考核“怎么做, 用什么态度去做”。造成现行会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好的风气, 使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和抵制不正之风的能力受到影响。

1.不作为, 单纯考核业绩只允许做对, 不能做错, 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就不鼓励人多做事和做难事, 因为多做事做错的机会就多, 做难事做错的可能越大。

2.不负责任, 不讲真话, 得过且过, 考核对别人随意打分, 直接导致用人失误。

3.干工作做表面文章, 表面上积极, 偷奸耍滑, 只顾讨好上级、看领导眼色行事。

4.弄虚做作假, 不做实事, 不愿承担责任、出了问题往别人身上推。

5.不以身作则、只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

6.不团结, 互不服气、互不沟通。

7.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不敢坚持原则。

以上会计人员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必须及时加以制止和纠正, 才能增强会计人员依法合规办事的能力, 才能有效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提升整体服务工作水平。

(四) 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奖罚, 完善会计奖惩机制

要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奖罚, 单位首先应在规章制度里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哪些品行是必须具备的, 严格遵守的应如何奖励, 哪些品行是需杜绝的, 违反的应如何惩罚。其次是要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观察, 必要时还要采取暗中进行观察的方法。基本要做到:

1.遵守者奖。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能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办理一切会计事项, 也就是具备了良好的品行, 应根据规章制度给予奖励, 这条是必须执行到位的。

2.违规者罚。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只要违反了单位的规章制度, 特别是违反了单位需杜绝的品行, 就必须给予相应的惩罚, 充分发挥会计惩罚机制的威慑力。

品行可以去修正它, 磨炼它, 却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它。人最容易受激励的是品行, 而最难以考核的也是品行。古人认为, 人都有向善的能力, 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的人, 关键在于其能否进行道德修养, 所以要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教育, 才能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 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要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监督和检查, 主要是督促和教育, 帮助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通过正反典型案例的宣传, 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良好的风尚, 使全体财会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强化会计服务监督职能。

摘要:会计人员的品行就是会计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 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会计监督主要是对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 合理性, 有效性进行监督, 是对单位内部的监督。只有具备了良好品行的会计人员才能很好地对单位经济行为进行服务监督。品行可以去修正它, 磨炼它, 却不能从根本上去改变它。人最容易受激励的是品行, 而最难以考核的也是品行。古人认为, 人都有向善的能力, 能不能成为一个“有德”的人, 关键在于其能否进行道德修养, 所以要对会计人员的品行进行教育, 才能要切实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逐步树立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良好的风尚, 使全体财会人员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强化会计服务监督职能。

关键词:品行考核,服务监督

参考文献

[1]《会计职业道德——全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之六》.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篇8

一、会计监督职能发挥力度的不足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基本职能, 也越来越得到国家与社会的重视。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了包括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的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并且国家在1999年通过了第二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在2000年实施, 在此部法律中, 完善了会计监督这个会计职能的相应条款, 但现状不容乐观。

(一)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导致会计监督的难以执行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是, 我国大多数企业单位缺乏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 使得工作差错和舞弊, 因责任不清互相扯皮、推诿, 甚至越权行事, 造成管理失控。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 但这些制度却只是摆设, 并没有得到好的实施与执行, 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约束机制也不够健全, 导致了会计人员无法有效的进行监督。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 甚至无视内部控制制度, 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根本无法执行。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会计监督的职能就难以发挥作用。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财产进行监督, 为维护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很必要的。随着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广泛运用, 对会计人员技术要求较高, 操作单一化, 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难以落实, 违纪违规行为呈现出智能化特征, 会计监督难上加难。

(二) 会计外部监督的权责不到位

1993年, 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在会计监督的方面, 各个部门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因为, 在会计监督的法律规范中, 并没有很详细地规定各部门权责, 会计法只是规定了财政、审计、税务、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但是, 具体权责范围并未详细作出说明, 各个监管部门也只是根据会计法制定了一些相关办法。比如《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这样造成了各个监管部门的重复检查和责任的相互推委。以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 依法对被审计企业进行审计为代表的社会监督, 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而出现的。社会监督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法律的认可, 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是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 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会计事务所出于自身的利益, 争抢业务, 往往过分地顺从被审企业的要求, 审验质量差, 签证可信度低, 起不到应有的公证、监督作用, 有的注册会计师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为企业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 这无异于为企业内部经营者的会计作假开了“绿灯”, 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社会监督作用的发挥。

(三) 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相混淆

虽然, 国家法律已经不断在完善, 但对于会计监督的条文还是只有框架, 没有具体细则, 比如, 新的《会计法》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会计监督的条文, 但是, 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没有跟上, 而且, 会计监督问题也只有在几点中粗略的提到, 有的企业在新的财务制度运行之后, 仍然用传统的办法来对待新制度, 并没有按照新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 使得新法规形同虚设, 并没有取得真正的作用, 甚至因此出现会计管理的混乱, 再者, 我国的内部审计法规还尚未建设, 这也使得会计监督与审计的概念到现在还是很模糊, 连法律在这两个方面都是权责不明确, 法律依据混淆, 正因如此, 很多企业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 而事实上审计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再次监督, 审计监督只是事后的一种监督, 随着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 就根本无法适应以后的经济活动。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刍议

(一) 完善配套会计监督法规,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 绝对离不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所以完善配套会计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是事在必行, 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新的《会计法》, 但没有出台《会计法》细则, 特别是会计监督在《会计法》涉及的范围不大, 导致了会计监督的法律可操作性并不很强, 所以, 建立和完善统一会计制度, 满足企业经营的多元化, 与此同时, 还要强化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比如《经济法》、《证券法》等, 不能顾此失彼。让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首先应该从严贯彻《会计法》。新会计法的实施, 标志着以规范会计工作程序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正在建立, 为加强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保障, 在执行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职责明确。处理每项经济业务, 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财务部门应独立于其他业务部门;二是互相制约。每项会计业务的全过程或某个重要环节, 需由两个以上工作人员共同经手, 以达到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目的;三是稽核对帐。每期必须进行账证、账账、账物、账表核对, 防止错误和不合理事项。同时还应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最后规范监督程序和方法。一要注意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监督。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二要对本单位财产物资进行监督, 即要对财产物资进行妥善登记与保管;对实物资产定期盘点, 进行账实核对, 并对核对差异查明原因, 及时处理。三要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会计人员对违法收支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无权处理的财务收支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请示查明原因, 做出处理;对那些严重违法和损害国家社会公众利益的收支, 还应向主管单位或财政、审计、税务机关报告。

总之, 没有强有力的执行机制做保障, 再好的会计法律、法规也会失去作用。必须切实提高内部会计监督重要性的认识, 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这样一来, 企业落实好了单位会计的内部监督制度, 会计监督也就有法可依, 有章可行, 操作性也强化了, 监督能力再一次得到提升, 会计信息不真也将很少会发生了。

(三) 强化外部会计监督, 保证会计监督职能的强效发挥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外环境的监督, 一个单位会计监督体系能否得以有效的运转, 不仅要依赖于自身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 同时也要依靠外部环境的改善。

财政监督是指各级财政部门在资金积累、分配和使用过程中, 对行政事业单位、部门、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所实行的监督。财政监督之所以是政府监督的有效手段之一, 不仅因为它可以对各个事业单位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也有利于各企业单位严格财经纪律, 保证国家预算计划、发展方针的全面完成。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必须要接受国务院审计机关和各级人民政府的审计机关对其财务收支情况的依法监督, 政府审计监督不仅是国家监督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同时也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有助于各个单位会计工作在法律这面大屏障保护下展开。

税务机关在对企业单位征收税收的过程中, 可以依法查看企业相关的会计资料, 以此可以发现企业是否存在错记漏记或计算上错误等情况, 客观上是对单位会计资料不正确处进行了又一次更正, 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金融机构可以依法对各单位资金的调度和使用方向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稽核, 以及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单位银行账户进行监督, 防止私设账户或转借帐户等不法行为的发生。同时各企业单位应定期向金融机构保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其他一些财务会计报表, 并应该接受金融机构的指导和监督。

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管理机关, 其下设的各级部门可以对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定期审核, 以查处是否存在上市公司有会计做假等行为并及时对其纠正和惩罚, 上市公司必须接受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单位在财务方面的合法监督, 同时也要接受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对本单位提出的合理批评、建议并给予采用。

其次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主要形式, 由于其所具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而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因此具有很强的权威性,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单位应当聘请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 并应当向注册会计师如实提供会计报表和一些相关的会计资料, 注册会计师对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存在差错应当给予纠正, 并及时有效的查处制止单位可能存在的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制约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行为, 有效的防止虚假的会计信息的产生, 进一步确保本单位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总之, 在我国加强会计监督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能够正常运行, 现在, 我国会计监督已经处于一个越来越弱化的状态, 如果再不加强会计监督, 可能将导致会计监督的有名无实, 而我们的企业会计信息的诚信度也更将不复存在。我国会计监督面临如此巨大挑战, 惟有国家, 社会, 企业和会计工作者四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才能为企业会计创造一个明朗的前景, 给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带来一个更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文虹, 王洪英.浅谈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 2007, (8) :17-23.

〔2〕闫希望, 孙静.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必要性〔J〕.现代经济信息, 2007, (9) :22-25.

〔3〕刘青.加强企业会计监督的事务举措〔J〕.Commercial Accounting, 2006, (6) :32-33.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思考 篇9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现状

(一) 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有待完善

会计监督体系采取的是三位一体的形式, 即“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 三者之间相辅相成, 共同构建会计监督体系。随着企业集团投资控股及参股等企业产权多元化局面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经济利益相关者出现了。但此时的会计监督却未充分体现这一部分利益成员的监督意识, 他们行使会计监督的手段稍显单薄。唯一可信赖的监督机构是监事会, 监事会是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公司的常设监察机构, 执行监督职能, 监事会对企业会计的监督是明文规定, 有章可循的, 但现状是监事成员往往履行义务不够, 只是企业决策会议上的坐上宾、门前客。那么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这一部分外部监督就非常疲软, 不能充分体现出有监督动机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会计监督作用。

(二) 审计监督重于企业会计监督

外部审计是会计监督的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企业将外部审计作为会计监督的重要部分, 希望通过审计监督代替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 过分强调审计监督, 偏重于审计结论, 而轻视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很多企业认为, 外部审计事务所有权威性, 审计结论有说服力, 能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现状。但是审计监督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它侧重于事后监督,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同一经济事项的监督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而会计监督从理论上来说是与企业经营并行的, 也就是贯彻始终的, 从企业自身来看,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更适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外部审计监督仅仅是一种服务过程,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要审计机构来承担对企业的监督职能无论是从动机还是能力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会计监督不能代替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也不可能代替会计监督。

(三) 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目前会计监督职能趋于弱化表现在:其一, 企业人员了解会计技术层面知识太少, 从领导到一般员工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不够, 势必使会计人员的监督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员工的理解与积极配合, 特别是面对“合理而不合法”这种问题的时候, 会计人员往往就会偏离了会计监督职守;其二, 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监督关系建立不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对一些内控问题不落实、不执行、不考核、不追究, 导致会计监督职能难以发挥;其三,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 独立性强, 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领导者独断专行, 一言堂现象严重, 致使错误指令、错误行为缺少监督, 甚至违法乱纪、徇私舞弊, 有些经营者还授意或威逼会计人员办理违法会计事项。企业会计人员知晓或参与一些经济案件, 都是由于利益冲突和领导专制, 从而放弃会计监督。

(四) 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的职业地位、职业能力和职业操守是影响会计监督的根本原因。从职业地位来说, 一些企业管理者的会计知识甚少, 没有认识到会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 认为会计就是记账, 任何人都能胜任, 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对企业乃至国家经济良好运行的危害。而且在一些企业中会计人员不能进入企业经营中心层, 只能唯命服从, 甚至会计的监督行为会受制于企业当局的压力, 那么部分会计人员就会认为人微言轻, 政策法规抵不过领导一句话, 无法平衡自己利益与集团利益, 而主动放弃监督阵地。二是职业能力, 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执业风险意识, 职业判断能力弱, 往往是根据领导的意思来办事, 没有根据事实说话, 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也有待提高。在信息数据处理繁杂的今天, 违纪违规行为更加智能化、隐蔽化, 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职业操守, 会计这个职业, 职业操守很重要, 部分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 自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 法律意识淡漠, 不懂法、不学法、不执法, 不能真正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责。

二、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思考

(一) 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政府部门一直在大力宣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 其目的也是加强会计监督的职能, 对企业来讲, 一是应该在各级层次的员工中, 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守法意识,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特别是针对企业领导者, 要大力宣传会计法律、法规知识, 让其充分了解会计法律法规所覆盖的内容, 合法决策;对会计人员也要加大会计法规的培训, 提高专业人员对会计法律的熟悉程度, 对业务的判断能力, 让其执法必正、必严。二是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中会计文化的作用, 将会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 在全体职工中普遍明确会计职能、会计依据、会计流程, 特别是对一些与经济业务有紧密联系的部门, 如销售、供应等部门, 要让其了解会计法律、基础会计实务等会计基础知识, 开展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律约束。笔者在实际工作中, 通过组织编辑《财务特刊》这种企业文化宣传形式, 达到了宣传会计法律、解释会计知识、建立会计文化的目的。通过期刊这个宣传阵地, 长期对会计相关内容进行普及, 使法在人心、循章办事。三是通过加强对会计监督的认识, 让各层面的人员认识会计职能的管理核心作用, 提高会计人员的管理地位和自信心, 企业要充分为会计人员履行职责提供权力保障、法律保障、措施保障。通过这些举措, 逐渐从会计的认识向认知转变。

(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有“产权不清晰、代理不明确”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要加强会计监督, 就必须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 充分发挥所有权人的会计监督职能, 形成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各负其责, 协调运转, 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使监事会在法人治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 不能作为花瓶虚设, 要不受经营层的干扰, 要充分赋予监事会经营审查权、意见反馈权、职务弹劾权, 以保护出资者的权益, 真正形成企业内部的制约力量。在董事会内设立高级财务董事或财务委员会, 由董事会直接管理, 向董事会负责, 对企业的日常经营进行必要的财务监督, 维护财经纪律, 防止企业经营层营私舞弊行为的出现。要处理好经济利益中会计监督权力委托关系, 即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权力委托, 经营者对会计人员的权力委托, 主张权力委托中的会计责任, 形成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相一致的责任义务承担。明确并追究经营者的权力代理会计责任。对企业团体内部形成的权力委托关系进行必要的会计责任制约, 有效保障赋予了权利责任的会计人员自下而上实施监督职能的实现。

(三)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是指各级管理部门在内部产生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 并形成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及报告的所有程序与步骤, 能有效地防止错误行动或故意舞弊行为的产生, 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 企业应在遵守会计法规的基础上, 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的货币资金、存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内部稽核和岗位责任等制度, 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二是要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 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将不相容的职务分离, 使各部门的工作必须共同协调, 相互监督, 通过以会计监督体系为中心, 做到以各环节为程序控制, 会计为中心控制, 充分让会计体系贯穿整个经营体系过程, 落实会计监督的事前、事中、事后的控制, 把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三是规划好流程控制, 用流程将利益关系群体区分开来, 通过各环节的相互监督控制减少舞弊行为, 然后伴以现代会计网络体系, 利用以财务管理系统为核心的信息系统, 提高企业业务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杜绝业务流程中的人为因素, 保证会计系统按业务实际情况真实完整地进行记录、核算、反映, 做到有据可查。四是完善和利用好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监督是现有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方面, 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 也必须强化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 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 通过外部审计对企业经济事项的独立思考, 可以将隐藏较深的风险行为加以纠正, 通过外部审计风险管理专业化较强的特点, 帮助企业实现会计监督, 规避经营风险。

(四) 加强会计人员的监督独立性

加强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独立性, 从根本上来说, 就是要有相应的制度来保证会计人员的会计监督不受企业的干扰。一方面, 从企业会计责任主体来讲, 有些企业领导作为会计责任主体不懂业务、不懂法律, 不能区分会计事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认为会计上的事情自己说了算, 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出了问题又借口自己不懂会计事务或会计人员没解释清楚将责任一推了之, 严重干扰了会计监督的独立, 阻碍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作为会计责任主体, 必须要懂管理、懂业务、懂财务, 熟悉有关经济法规, 对自己负责, 对企业负责, 对法律负责,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 保障会计人员独立行使会计监督职能。另一方面, 从企业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上来讲, 会计人员多是附属于企业的, 那么权力是企业赋予的, 利益是企业负担的, 这样就造成了会计人员对企业的依赖和畏惧, 将会计人员置于一个不知可否的地位, 会计监督就难以落实到位。现在很多集团企业实行会计负责人委派制度, 将个人利益与所在企业分开来, 将监督权力与服务利益来源相分离, 提高了会计主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减少来自企业的内部利益压力, 提高了会计监督的实效性, 但是其他会计人员仍属所在企业, 难免有管理权架空的局面。现阶段, 会计人员不能归属于所在企业这个利益主体, 只能以独立身份出现, 在会计法律法规的约束范围之内, 向投资人负责, 真正摆脱会计人员与所在企业之间的依附关系, 从而使会计人员可以排除干扰, 依法办事, 正确履行会计职能, 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五) 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分析 篇10

会计监督职能概述

1. 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

会计监督职能, 广义上讲是指通过会计规范和检查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 从而达到预定目标的作用。它是对企业经济活动是否依法经营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会计监督职能的主要任务在于发现和纠正一切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 防止和纠正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偏差和失误, 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运行, 维护有序、合法、稳定的市场经济。它涵盖了会计人员对企业所有经济活动的合法形式的检查和监督。狭义上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仅仅限于企业系统内部范围, 由会计人员对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行为加以监察、指导和控制, 或者由专职的会计监督部门对其他部门管理者的经济行为实施监督的活动。

2.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

(1) 合法性。合法性是会计监督主体依法进行会计监督的特有属性。会计监督的性质是监督主体对企业经营及其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制性的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 会计监督就是依法监督。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会计监督权的行使必须在合法范围。会计监督主体的每一项监督行为都必须符合会计法规, 即会计监督主体的监督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如果监督主体的行为超出了会计法规的规定范围, 其行为将不具有法律效力。二是会计监督活动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方式。对被监督的客体而言, 接受会计人员的监督是法律所规定的, 是必须的。

(2) 普遍性。对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体现在监督活动的一贯性。企业经济活动随着市场环境及客户的需要发生着变化, 要使企业运行及其工作人员的经济活动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依法办事, 就必须对企业运营管理活动进行一贯性的会计监督。作为法律所赋予的特殊职能, 会计监督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贯穿于管理者的决策、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 才能及时的发现问题, 纠正差错, 保证企业经营的顺利合法进行。

(3) 公开性。监督的公开性体现在会计人员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批评、审查、评价都是公开进行的。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感, 让企业会计人员的监督充分发挥, 才能使企业长久生存和发展, 免于因追求短期利益而失去长远利益。

3.会计监督职能的分类

(1) 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经营决策之前实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性。以防止作出不当的决策。

(2) 事中监督。事中监督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动态监督的过程。其作用是随时随地检查、考核企业合法经营情况, 及时发现偏差, 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纠正。

(3) 事后监督。事后监督是企业在某项经济活动基本结束后所实行的监督。其目的在于全面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预期的目标是否达到, 执行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并查明其原因, 找出责任所在。

4.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

会计监督职能直接关系到企业整个体系的良性运作, 它在企业经济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 会计监督职能是维护企业管理系统良性运行的必要环节, 它对企业经营的合法运行有评价和审查的功能, 可以督促企业经营者依法行事, 改进工作作风,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会计监督职能可以保护企业合法财产, 维护企业形象, 实现企业长远目标。防止企业管理者违法失职、滥用职权, 无论是在这种行为发生之前和之后, 实行严格的会计监督, 可以防止和消除企业不应有的损失。因此, 如果没有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 企业的经济活动就没有适时的监控, 容易迷失方向, 造成人财两失。只有实施会计监督, 才能对企业工作人员违法失职的行为加以控制, 给予法律上的制裁, 才能切实保障企业的合理利益, 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 预防作用。通过对企业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制定企业运营目标, 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经营中的失误, 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企业的经营者必须依照法律程序办事, 必须接受会计监督, 否则, 就有可能出现偏差和失误。

(2) 教育功能。会计监督能够增加企业经营者及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 从而使依法经营的原则在经济行为中得到贯彻。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确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标准。同时, 会计监督对企业的违法行为, 要进行及时的揭露, 防止危害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 从而对企业经营者达到行为教育和心理意识教育的目的。

(3) 提高效率。会计监督是运用对记账、算账、报账、检查分析等方法对记载的企业财务活动过程, 对企业全部财政收支数目、性质、用途和经过做全面的监控, 有效地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细节进行检查, 通过对比, 节约企业资源, 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现状

目前, 企业会计职能的监督对于防患和杜绝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违法违纪、纠正不正之风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企业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提高企业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会计监督体制仍存在许多问题, 严重影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1.会计监督机构形同虚设

由于会计是企业的一类特殊的工作人员, 会计法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责任义务, 赋予了他们会计监督职能的行使。然而, 由于, 在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 企业配备会计工作人员, 从属于企业管理人员, 难以违背经营者的意愿, 有的甚至被企业经营者所同化, 造成会计监督机构的形式化。

2.监督权行使不力

在企业现行的会计监督体制中, 会计监督权利的作用发挥不够。按照我国会计法对会计监督权利的明确规定 (《会计法》第4章第27条至第35条) 使会计人员享有充分的会计监督权。但是在一些工作职责中, 会计人员缺乏对监督权利的意识, 在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 分析财务会计的执行情况等工作中, 会计监督权利行使不尽如人意。

3. 会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

目前, 在企业的会计人员中存在着无证上岗、关系上岗等问题。一些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低下, 缺乏实事求是、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 甚至随意挪用公款、做假账。这种无法无德的会计人员不可能正确行使监督职能。

完善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措施

1.建立执行会计监督的法律体系

我国会计管理法律体系有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法及其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会计法规定了会计管理的基本规范, 会计管理的其他法律, 法规和规章等。二是新会计准则。它依据会计法及其他有关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 是会计法的具体化。同时直接指导和规范各企业的具体会计核算工作。三是企业具体会计核算制度。企业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 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制定适用于企业的会计监督制度, 它是会计监督职能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具体化。

财政部门要实施会计监督管理的法律规章, 实施会计准则及各行业会计核算制度, 并检查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实施情况。

2.提高会计监督的思想认识, 增强会计监督意识

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中少数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现象仍然存在, 有必要通过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及监督加以治理。因此, 应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意识, 从企业内部根源上遏制不正之风的发展。事实证明, 没有制约的绝对权力, 必然导致高度腐败和权力垄断。所以, 会计监督是企业经营管理中不能缺少的环节, 是防止企业走偏的重要保障。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会计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企业会计监督职能才能有效的开展。因此, 会计人员要加大学习会计法、新会计准则、经济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力度, 提高自身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素质, 身体力行, 在日常工作中, 将会计监督职能行使到位。

3.实行会计电算化

加强会计监督职能 篇11

摘 要:

在市场环境中,会计师事务所既是逐利者,又得是公正的鉴证者,这两种角色的转换如若没有拿捏好分寸,则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会陷入困境,或者被经济利益绑架,丧失自身的独立性,给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从这两种角色在事务所执业过程中的矛盾点出发,列举了本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并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会计师事务所;逐利目标;监督职能;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6)04007703

会计师事务所有两种基本角色,一是作为政府监管之手的延伸,运用自身专业技术对经济运行单元——企业进行监督,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督促其在商业领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也是一般的经济组织,其最基本的经济目标是逐利,即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此,作为这样一个特殊的组织——既是监督者,又是逐利者,会计师事务所更加需要政府层面的监管以及对其两种角色所决定的矛盾行为的正确引导。

1 审计行业“逐利”现状

1.1 数量众多,且以中小型为主

迄今为止,随着我国商业企业不断增加,在我国注册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数量惊人,已达八千多家;其中能够从事上市公司鉴证业务的大所只有四十多家。由此看来,这些事务所大部分是中小所,这也反映出这样一个特点:大多规模较小,资质参差不齐,竞争优势不突出。

1.2 行业竞争混乱,尤以中小所为甚

我国目前的鉴证行业主要是以“四大”所为龙头,国内几大所领衔,众多中小所跟随的发展态势。实际上具备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事务所只有40多家,这些少数的大型事务所几乎垄断了国内所有上市公司和未上市的大型国有、私有企业的审计业务,大部分的中小所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维系生存的边缘。加之全行业的脱钩改制等因素,使得行业之间竞争日渐激烈,总体上交易双方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因此,不少事务所尤其是中小所只能违背国家明令禁止过度降低收费的监管法规,以降低收费提升所谓的“竞争优势”,使得业内事务所在招揽业务时恶性竞争,影响了执业质量,破坏了行业秩序。

1.3 行业利润两极分化,但总体偏低

一方面,审计行业因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压低收费造成恶性竞争而饱受诟病,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出台政策予以遏制这种不良之风。中注协就曾多次下发文件,其目的就在于打击低收费,提高审计收费标准。而另一方面,社会商业界又出现降低审计收费标准的呼声,全国“两会”上建议“降低费用标准,减轻企业经济负担”的提案早已屡见不鲜。这种现象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以四大所为首的大所,一方面实力雄厚,执业水准高,在行业内具有无可比拟的競争优势,能够承接大型国有企业,跨国企业等审计业务,其佣金自然水涨船高。另一方面,这些事务所早已拥有闻名业内的品牌效应,在业内本身就代表着专业、正直、公允,广大投资者更愿意相信由这些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告,上市公司也就乐意花重金与其合作,自然其审计服务就洛阳纸贵了。而反观业内中小事务所,在上述的一些大型事务所面前相形见绌。收入的两极分化以及行业特性决定的近乎相同的成本水平,导致了行业利润两极分化,但总体上仍然偏低。

2 执业独立性岌岌可危

我国法律法规要求审计人员从事鉴证业务时必须正直公允,因为其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加关系到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然而结合上述现状,绝大多数事务所在为企业提供审计服务时都是“弱势群体”,其公正独立的姿态往往会因其在议价方面的弱势地位,达不到事务所盈利目标,或者因外界利益的引诱和胁迫而发生扭曲,使得其最终违背正直公允的初衷。以经济利益为主的诸多因素正使得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岌岌可危。

2.1 市场经济的利益公平,是审计独立性的灵魂

审计行业长期收入偏低,可能会引发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收入低于正常标准,为保证利润空间,事务所会过度地压缩成本。收入的计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一是审计产品成本。即因提供最终的审计报告而付出的人工成本及相关费用。二是风险成本。即由于审计风险的存在而导致的预期损失费用,包括诉讼损失和恢复名誉的潜在成本等。三是事务所的正常利润。即收入减去成本后,事务所能够接受的利润水平。而占成本最大比例的部分是发生在审计过程中的人工成本。要大幅压缩成本,事务所会采取以下不可取的措施:减少必要的审计程序,忽视对一些应收应付账款的函证,并且不实行相应的替代程序;过度依赖抽样审计,尽量高估重要性水平等。这样伴随而来的是极大的审计风险和报告公允性的缺失。另一种情况,收费的偏低会导致审计人员公允地执行审计程序的底气不足(虽然从职业道德来看这是不应该的),审计人员更容易受各方面经济利益的引诱和胁迫,丧失其独立性,其具体的影响因素有待下文详细分析。

2.2 企业既是被审计方,又是费用承担方

企业本身既是被审计方,又是费用承担方。上文中提到,因为大部分事务所比较弱势,收入相对较低,经济来源严重依赖少数个别企业,所以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很可能对事务所进行施压,采用“或有收费”、“拒绝支付”、“延期支付”等方式引诱和胁迫注册会计师,影响注册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进而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公允性。

2.3 企业既是委托方,又是发包方

企业既是委托方,又是发包方。一则,事务所为了招揽业务不得不再三降低收费投标底线,以便和同行竞争;二则,由于企业本身是发包方,会选择“不太正直”的事务所与其合作,以便为其掩盖财务的虚假成分。这往往会使得某些原本公允正直的事务所最终转而与问题企业同流合污。例如,商业银行在进行放贷业务时,通常会对贷款申请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审计报告报以谨慎态度,对于中小企业,他们甚至会完全不相信其财务状况和审计报告,而以眼见为实,现场查看固定资产、厂房以及相应的生产状况。作为鉴证凭证的审计报告在商业银行眼中如同废纸,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2.4 企业可“随意”更换事务所

所谓“随意”,是指在企业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方面虽有行业监管,但是往往监管力度很轻,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总能够找到相关的所谓的“正当理由”予以搪塞。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企业解聘或者不再续聘会计师事务所时应当由股东大会作出决定,同时在相应的媒体上公布,如有必要得解释变更原因,并报证监会和中注协备案。而事实上,上市公司在披露变更原因时多数以地理位置不便,人员不足,审计费用协商不一致等无足轻重的理由企图掩盖变更的真实意图。而且历史资料显示,上市公司中呈现出较多大所向小所变更的现象(韩冬、吕莹,2015)。当被审计单位与事务所就公司相关政策,会计处理等问题的看法出现不一致时,聘请小所进行审计,上市公司更易于“协商”和“掌控”最终的审计意见。“上市公司”尚且如此,中小企业影响审计人员“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意见的情况就更不必说。加上选择权完全在于企业,哪怕审计人员给出一个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企业都会终止聘用该会计师事务所。

3 缓和逐利目标与监督职能冲突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经济运行更加的灵活自由,政府放宽监管,让市场经济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會使得商业和审计行业进一步发展,但是也意味着有可能事务所的逐利目标与监督职能的矛盾会越来越剧烈,这当然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消极影响,这类问题亟需解决。会计师事务所这两种目标的冲突是由其存在特性所决定的,不可消灭,却可以通过适当的政策和方法进行调控和缓和,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将发包权与被审计对象分离

自二零零四年起,政府第5号关于财务决算的审计一章中指出国资委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由国资委为其控股的企业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决算的审计。而国内的一些研究也表明,该政策实际上将国有控股企业财务决算审计的招标权收归国资委,能够有效地避免企业管理层损害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有利于提高财务报告的真实度和审计报告质量。

借鉴国资委的做法,综合前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现状,我国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将审计招标的发包权与被审计对象分离。该政策应先在我国的上市公司范围内进行试点。一来这是我国企业的中坚力量,可以代表我国企业运行的整体特点;二来该试行可以起一个比较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试行中的良好效果会使得各企业更易于接受此项改革政策。之后再根据试行效果,考虑各种规模企业的特点,灵活地将该改革政策面向全国推开,全面施行。国务院可以委托中注协成立专门部门来负责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请,由中注协领导和管理。根据各大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的审计需求,由中注协成立的部门统一面向社会进行发包,综合考虑企业业务量规模及投标事务所的审计能力,最终由中注协统一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

3.2 建立审计费用保证账户平台

通过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第三方审计费用保证账户平台,其主要职能在于一旦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通过第三方即中注协的公开招标达成协议,签订合同并且确定最终审计费用后,即要求被审计单位将该笔审计费用汇入此第三方托管。只要会计师事务所依照执业准则公允地发表了审计报告,第三方保证账户就可将该笔审计费用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以防止被审计单位以“或有收费”、拒绝支付、延期支付等方式影响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威胁审计人员忽略重大错报出具有利于企业的审计报告。

3.3 细化收费标准,落实相关政策并加强监管

我国审计行业的审计收费标准主要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以国家制定的审计费用标准为参考标准,各地财政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再制定具体的费用标准。

就目前来看,关于审计收费标准的问题国内学者已有讨论,全国两会上相关提案要求也屡见不鲜,但之所以国内审计收费低价恶性竞争仍然屡禁不止,是因为出台的相关政策还不够细化,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因此,要想使相关政策不变成一纸空文,首先就得将收费标准层层细化,充分考虑到被审计单位性质,审计业务规模,审计人员执业水平,不能仅仅只以工时计费等某一单一标准确定审计收费;在采用灵活方式的基础上,提供每单位业务量的审计工时的参考范围,避免某些事务所过度削减审计程序以降低审计成本。其次,在解决收费过低问题的基础上,又要避免审计收费朝过高的方面发展,从而促进审计行业和企业相互之间关系的良性循环。最后,必须强化政策的落实程度,加大行业内违反相关法规条款的处罚力度,既保护行业的正常收益水平,又遏制其逐利过度的苗头,使之能够得到有效监管。

3.4 抬高准入门槛,提高从业人员职业素质

上文主要是以事务所为相对弱势对象的角度为出发点探讨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过多且大多数规模小,实力弱,审计人员执业素质低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因此,在除上述一系列保护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措施外,我国也要适当提高事务所行业准入门槛,加强从业人员素质教育;对一些不符合法规规定,人员资格不达要求的事务所要强令整改或关停;重视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甚至杜绝会计师事务所因“逐利”而放弃职业道德,丧失自身独立性的不良之风。

参考文献

[1]张蕊.审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韩冬,吕莹.上市公司审计师选择与变更[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4):156157.

[3]曹玉俊.审计独立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00,(04):3951.

[4]吴联生,刘慧龙.中国审计实证研究:19992007[J].审计研究,2008,(02):3646.

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价值 篇12

1.1 会计监督体系的构成

会计监督体系是由具有履行会计监督职能的组织机构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由3个部分组成, 即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 它们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1.1.1 内部会计监督

内部会计监督, 是一种内部控制制度, 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的基础。会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是抑制、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重要条件, 是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制度保证。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应对单位经济活动过程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 实行内部会计监督。

1.1.2 政府会计监督

政府会计监督是政府有关部门, 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的监督检查, 这种检查必须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行使部门的职责权限。

1.1.3 社会会计监督

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 接受委托, 依法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 发表审计意见的监督制度。单位和个人检举违法会计行为, 也属社会监督。

1.2 会计监督体系存在的问题

1.2.1 多头监督

我国财政、国资委、税务、审计、证监会等, 他们对会计都负有监督责任。财政部负责制定会计准则、规范, 会计信息的生产。而证监会制定监管政策, 发布信息, 披露制度。由于他们之间缺乏协调, 有时一些问题看法不一致, 于是冲突便产生了, 这样, 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就被弱化。多头监督往往造成管理分散, 多个部门发出政策, 功能交叉, 他们缺乏横向信息沟通, 不能相互协调, 于是难于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2.2 监督机制不高效

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 采取垄断式的监督管理, 政府权利不受约束, 这造成激励机制不足, 衡量效率高低的标准缺乏, 会计行业自律作用往往被忽视, 于是造成被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 保证不了监管效率。

会计监督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监管缺乏可靠依据。我国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关于民事赔偿责任的有关规定,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而目前现有的法律中, 适当的诉讼机制缺乏, 操作中, 仍以行政处罚为主。在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方面, 处罚力度有限。

2 会计监督职能的手段需要强化

2.1 会计监督理论研究要注重

应该对《会计法》做进一步修改、完善, 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要以法律来明确, 将会计监督的权利、责任、范围、程序等等纳入, 确保有效实施会计人员监督职能。

2.2 领导者与群众的法制观念要提升

群众的监督具有督促性、约束性, 要搞好会计监督, 仅仅依靠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社会各阶层都来关心和支持。提高会计监督透明度, 有助于监督的发挥。自觉接受监督, 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让群众很好发挥作用, 首先要有必要的教育, 党和国家的财经法纪法规要广泛宣传, 让大家的认知能力得以提升, 敦促干部职工自觉遵纪守法, 纠正错误观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遵循财经法规。让领导者具有自觉执行意识, 提高把关的自觉性, 严格认真, 并自觉接受监督。企业领导者贯彻执行财务制度, 要比会计人员发挥作用效果大得多。

2.3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技能职业道德

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 加强政治理论等方面的教育, 对他们的世界观, 人生观进行改造, 使其廉洁自律, 遵纪守法, 忠于职守。工作中, 严格监督, 实事求是。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搞好会计监督的保障, 这样才能搞好核算, 精心理财。这同时还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 所以要有必要的培训。因为新的经济现象的不断涌现, 会计方面所涉及的学科和内容也不断增加, 新情况的不断出现, 就需要研究。当今,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 使会计人员正逐步摆脱手写笔算的笨重劳动, 纸质的账目报表变成了无形的磁质载体, 可以通过微机知识的培训提高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和速度。要更新观念, 提高判断力, 要从单纯的检查、督促观念中走出来, 克服那种一讲监督就是“管、卡”的观点, 树立起为发展生产经营服务的理念。提高会计人员对新形势的适应能力, 搞好会计监督, 拓宽视野, 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注册会计师执业道德教育, 宣传和不断完善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规范, 建立健全外在监督机制。注册会计师本人和会计师事务所, 必须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与提高, 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 让职业道德从他律完成自律。

2.4 提高会计地位强化监督

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监督职能, 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必须得以提高,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令会计监督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为国家繁荣、经济建设、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防止腐败, 稳定社会, 做好监督、做好服务。

3 结语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我国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会计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会计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大, 业务处理也日趋复杂, 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范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规范会计行为,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上一篇:古诗教育技术教学下一篇:参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