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2024-10-23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共6篇)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篇1

►►一、加强医院会计监督作用的重大意义

1、是实现医院经营目标的有效保证。医院会计监督利用会计核算的价值指标, 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 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善, 提高经济效益, 为实现医院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保驾护航。

2、有利于保证医院财务活动合法性。合法性是财务活动的最基本要求, 医院的财务活动必须依据我国的《经济法》《会计法》等经济法规进行。充分发挥医院会计监督作用, 可以及时发现和调整医院财务收支中的违法违纪问题, , 从而保证医院各项财务活动的合法性。

3、有利于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会计监督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 有效起到了防止贪污、盗窃现象的作用。会计监督通过对医院各项资产进行定期清查, 确保各项资产的实存数和账面数的一致性, 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时, 可以找出问题的原因, 从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4、可以有效的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企业在最近几年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 这对正常的经济秩序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监督不利, 充分发挥医院会计监督作用可以有效保证医院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目前医院会计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新的《会计法》已颁布实施后, 缺乏与之配套的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医院会计监督过程中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 很多医院将审计监督等同于会计监督。而事实上审计监督属于事后监督, 是对会计监督的再监督, 主要监督会计监督的有效性;而会计监督侧重于会计活动和财务收支过程的事中监督。

2、部分医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内部审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首先, 缺乏对内部审计的新认识, 有些企业对内部审计的只能仅停留在查错纠弊的层次上, 甚至将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经营对立起来。其次, 部分医院缺乏完善的审计制度, 审计缺乏系统性, 致使许多企业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再者, 审计的独立性不强, 部分企业的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其他部门的影响, 导致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内部会计控制观念淡薄, 内部会计控制的核心没有得到体现。内部会计控制涉及到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 他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分内之职, 而是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目前, 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缺乏内部会计控制理念, 对企业的会计控制建设的认识严重不足, 忽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企业的运营存在着重发展、重经营、轻视效益的思想还普遍存在, 没有达到其应该有的管理与全面预算的功能, 这种内部控制观念, 严重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 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4、医院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会计人员是会计监督的执行者, 对会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和高速发展, 对医院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医院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知识水平业务水平偏低, 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

►►三、加强医院会计监督作用的几点建议

1、要认真宣传和切实落实新《会计法》, 使医院各级领导和职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会计监督不是简单的差错纠错的监督和控制行为, 而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深化医院经营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 是完成医院战略经营目标的重要措施。新《会计法》以立法的形式从根本上确立了单位责任人负责制, 规定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要真正落实好这项制度, 提高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制度重要性认识尤其重要。单位责任人负责制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它有利于增强单位负责人法制意识, 提高自身素质, 形成自我约束, 也为会计人员制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2、加大医院审计监督的力度。要确保医院会计监督被切实地执行的效果良好, 会计监督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首先, 医院应做到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监督评审会计监督的总体效果。其次, 要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有效和全面的内部审计。在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的同时, 广泛开展管理审计, 对已发现的会计监督机制的缺陷, 应及时向管理层报告, 并使其得到迅速果断处理。再者, 要树立全员控制意识, 帮助企业更有效地实现预期控制目标, 促进企业控制环境的建立, 为改进会计监督灌醉哦提供建设性意见, 实现企业预期达到的会计监督效果。

3、要加强医院财会人员队伍的引进和建设, 特别是要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教育。首先, 医院要实行严格的会计人员准入制度, 要求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在此基础上要保证医院财务人员中具有会计中级甚至高级职称人员的一定比例, 要求会计主管人员必须拥有会计中级及以上职称并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此, 医院要适当加大财务人员引进的投入, 以引进一定数量业务素质高和职业道德好的会计人才。其次, 要抓好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培训, 对其进行定期考核, 使其熟悉国家的财政法规和医院的财务规章制度。同时, 要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 使其不断学习财会方面的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 以适应医院财务管理改革不断发展的需要。

论加强银行会计监督的方法 篇2

关键词:银行;会计;监督;管理

近年来,在银行会计工作领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已逐步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那么,如何加强银行会计的监督呢?

一、强化制度的建设和落实

(一)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财会工作的实际,地方管辖银行应由行长挂帅,按照金融法规和人民银行的要求对本行各项内部制度、岗位规章进行清理。在此基础上,及时修订、补充、调整现有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可能在新业务推出前,在计算机业务处理新项目推出前就有较完备的制度可供执行,并在执行中日臻完善、严密。

(二)强化学习、执行会计制度的意识,营建按会计制度办事,用会计制度来管理和防范风险的氛围。首先应强调制度的严肃性,抓好行员遵守银行规章制度和增强防范风险责任意识的教育。其次,强调行员尤其是会计人员、领导干部必须学习、了解、并亲抓银行规章制度落实和建设,按规章制度要求办事,进行管理。在学习方法上要强调务实。第三,着手编制银行各岗位会计制度、业务操作准则,使制度规定、各项业务处理要求细化落实到各个具体岗位。并根据银行业务情况的变化,适时加以修正,并体现出准确即标准化、细致即可操作易学习掌握的特点,有利于用制度来监督和管理。第四,建立奖罚并举的机制。奖励不重、处罚失之于宽,就不可能在广大员工中起到很好的警示鞭策作用。

(三)加强会计部门的检查、辅导和基层行会计达标工作。管辖银行通过辅导工作来服务基层,通过检查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通过经常性的会计达标活动来全面推进银行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监督工作,提高会计工作的总体水平,也间接地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二、健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

(一)强调内部会计控制的严密性、适度性,尤其在内容上要严谨、完善、可靠、稳妥、紧凑、衔接,不致发生任何疏忽、遗漏或失控,既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也不给渎责失职的人员以推卸责任的遁词。1.要注重体制牵制,按业务经营环节、工作特点,设置各职能部门,尽量做到机构精简,但又能区分部门之间管理对象、管理权限和影响范围,按岗位明确职责和分工,实现分工明确,又能相互牵制、监督,提高效率的目的。信贷部门审贷分离即为重要的举措。财会部门必须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之外,将明细核算下放给业务部门会计人员,并明确只有财会部门而非业务部门对其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活动有管理的权限。对于业务不是太大而风险监控难度较大的业务部门,财会部门宜加大会计监管、内控的力度。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程序员、主机操作员、终端机操作员、密码资料文档管理员职责分工也要明确。2.要注重程序制约,强调任何会计业务处理必须经过批准、授权、执行、纪录、检查等程序。这些程序必须交由不同的人或部门去完成,任何人都不能独揽业务处理的全部过程,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分离,以防止差错,特别是舞弊的发生。3.注重责任牵制,明确各自所承担的责任范围,并规定追究、查处责任的措施与奖罚办法。立足于责任最直接、控制成本最低、效果也最大的基层一线控制。

(二)根据银行实际,综合使用多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1.组织控制——考核轮换法。2.授权控制法。3.运用纪录控制法。4.加强内部审计。

三、建立会计监管的体系,加强对银行财务成果真实性的监督管理

银行应建立自己的监督反馈体系,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在不干涉商业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管体系。

(一)加强对金融机构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实行监督管理,监督管理方式从现场监管逐步转变为非现场监管为主,应建立以日常报表分析、非现场检查为主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对金融机构日常报表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有重点的现场检查。

(二)加强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中央银行在会计监管时要对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作出恰当的的评价,监督金融机构是否建立健全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及风险防范责任制,以有效地发现和揭示金融机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账户管理,强化结算纪律。目前企业利用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多头贷款、多头提现,资金在几家银行间不断转移,逃避银行收息,使银行贷款形成呆滞,资产质量下降,形成信贷风险。同时又为银行之间相互压票、退票及截留客户资金提供了土壤,扰乱了正常的结算秩序。因此,加强账户管理已势在必行,首先,建议总行根据新时期经济的特点修订《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各分支机构根据办法规定加大对违规账户的处罚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及金融机构予以曝光。其次,账户管理全面实现电子化,建议总行开发统一的账户管理系统,使其与同城交换系统进行有效联网,并建立相应的"违规账户"档案,违规账户不能参加同城交换,使其资金无法正常动作,提高和加强账户管理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四、加强会计监管队伍的建设,提高会计监管人员素质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篇3

一、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 是要提高认识, 强化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公司内部的方方面面, 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 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 而是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要层层落实, 各部门配合, 共同为公司资金的管理做出努力。

其次, 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要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是加强财产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 要定期检查盘点, 堵住漏洞, 保护公司资产安全。

再次, 是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 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 避免不合理资金占用, 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 定期核对应收账款, 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 避免死账、呆账的发生。

最后, 建立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 作为股东的出资者, 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 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 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 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 股东作为出资者, 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 一般通过间接控制, 来行使其监督权, 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 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 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 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 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二、加强公司财务内部管理监督

经过几年来财政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改革, 公司财政工作逐步公开、透明, 但重资金分配轻管理, 重资金拔付轻监督的现象比较普通, 财务管理仍较混乱, 财务监督力度较弱, 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必须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 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制度, 并依照新政策不断改进完善, 认真执行, 实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违制度必纠。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 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活动, 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具体分工、职责, 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完善单位内部牵制、稽核、内审制度, 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 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 有效堵塞漏洞。健全监督机制要从单位内部、政府外部、社会公开三方面形成一个监督体系, 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形式。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 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克服对“一支笔”审批的监督力度较弱的现象, 成立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汇审小组, 定期对单位的财务开支实行集体研究, 汇审汇签, 入帐报销;其二财政、审计、纪检、检察等监督部门及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 对单位财务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其三真正实行财务公开, 增强财政、财会工作的透明度,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 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其次,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依照“保工资, 保运转, 保稳定, 促发展”的原则, 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部门预算及“收支两条线”不断完善, 强化政府职责, 加强资金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切实转变部门职能, 改进作风, 防治腐败, 防止乱收费和坐支挪用资金的发生, 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带动财政日益公共化、透明化。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 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 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最后, 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 加强监督, 责任到人。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严格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 尤其对发票的审核。为杜绝虚假发票现象的发生, 要求财会人员在审核中认真把关, 主要应注意发票的使用范围、基本内容、防伪标识、印鉴、手续、附件等。对于不真实, 不合法的原始凭证, 不予接受, 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内容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经办人员, 由其负责将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 再办理。另外, 改革资金的分配方式, 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财务活动分析, 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力度。根据单位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 要有单位负责人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 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事由, 调出原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 与债务人对账, 发出催款通知书, 责令其限期归还。

参考文献

[1]、林万祥, 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 《当代财经》, 2008年9月

[2]、薛雯, 对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趋势的探讨, 《商业经济》, 2008年10月

[3]、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篇4

一、高校普遍的财务状况分析

高校所有的管理都是以资金和物资作为保证的, 良好的高校管理要求发挥内部资金和物资的潜力, 也就要求必须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在扩张后的高校管理中, 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在进行资金的财务规划时, 财务信息的不科学未能给高校决策层提供正确的信息支撑。例如:很多高校没有遵循财务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对于资金使用没有时间价值观念, 不主张进行筹资方式风险分析, 资金成本和结构没有进行科学的计算, 没有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概念等等。二是在不断扩张中, 高校进行基本建设的同时造成了财务资金吃紧的情况, 为了融资或者为了别的目的, 仍然按照高校财务预算的要求“以收定支, 不编赤字预算”, 因为掩盖了赤字, 造成财务控制不力, 使得资金链断裂, 最终暴发财务危机。还有, 固定资产建设, 不提取固定资产的折旧, 也不反应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以最终的支付总价进行入账, 造成资产虚增。还有的贷款利息不计入构建的固定资产价值, 直接列入事业支出。对超出自身财力的事业性支出, 在预算安排上简单地用不列支的方式来进行解决, 或者留待下一年解决, 不列支并非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式, 只是在预算和决算上掩盖了自身资金上的欠缺。长此以往, 当付款合同不得不兑现的时候, 往往造成资金链的断裂, 就会影响自身的基本运作, 造成信用危机。三是大部分高校财务没有一整套完整的指标分析系统, 使得高校对自身负债情况没有正确的认识, 意识不到自身的财务危机, 盲目搞建设, 大肆搞攀比, 大举举债度日, 造成了现在高校普遍的经费紧张现象。总而言之, 高校扩招以后, 虽然仍属于事业单位, 却产生了很多企业的财务行为, 如果没有采用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将会使高校对自身的财力没有正确的认识, 甚至连真实的资金情况都不能得到反应。

二、采用事业会计制度, 实行企业财务管理

对于高校存在的这一系列问题, 可以通过采用事业会计制度, 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 财务管理仍沿袭传统的“报账型”会计模式, 一般习惯于记账、算账、报账, 对内对外提供有关的基本信息, 这些基本信息也仅限于历史数据的记载和解释, 未进行深入地财务分析、资金效益考核。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必须依赖于会计所提供的信息, 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依赖于会计信息。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相互配合可以起到全面监督的作用。会计离不开财务活动, 离不开资金运动, 离不开价值运动的实体, 同样财务管理离开了会计就会成为空中阁楼。所以, 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在理论上、方法上存在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关系。高校规模的扩张, 对高校财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校之间的合并, 分校区管理, 二级财务管理, 无纸化办公的发展等, 要求财务软件要能满足网络化的发展, 要求一级财务加强对二级财务的控制、监督、指导;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和教职员工, 要求自身在学校内的财务数据, 能够经常查询、核实。所以高校的财务管理应采用事业会计制度, 实行企业财务管理方法。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企业分配管理。把这些基本内容运用到高校财务管理中将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如何进行这项企业化财务的管理, 首先要在管理中引进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并要确定并且下达为学校整体战略服务的各责任中心预算目标。这样能将学校的战略目标财务数据化, 从而变成各部门、各层次教职工的工作任务。然后对预算总目标根据责任单位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进行层层分解, 逐级展开量化, 设计绩效预算考核的内容和指标, 规定各项指标保质保量完成, 通过上下协商, 制定出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直至每个教职工的目标, 进而总目标指导分目标, 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 从而形成相互促进的责任预算指标, 最后再将总体目标分切为各级子目标。当然应该设置好的制度与组织架构保证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行。

三、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监督

完善的财务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组织保障, 高校在进行财务制度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保障制度的建设, 高校成立纪检监察部门可以保证廉政建设, 同时必须加强审计处财务审计的监督职能。要加强高校财务审计的监督,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 财务公开为重。

公正透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集中体现。财务部门要坚持以财务信息的广泛公开为正常, 以财务信息的有限公开为例, 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民主监督作用。除不宜完全公开的财务信息外, 都可以而且应当分层面多形式全过程按程序公开。对于财务公开, 可以通过会议、文件、公示栏、校园网等途径。系部除了公开教师的超课时经费外, 对系部的财务收支也要作出明细进行公开。行政职能部门财务公开的内容应包括学校财务制度, 预算编制标准、编制原则和执行情况, 收费的政策依据、项目、标准和范围等, 学生缴欠费情况、项目经费收支情况, 教职工工资、欠缴费情况、津贴发放、税费扣缴等情况以及集中采购规章、招投标信息等。笔者建议各个系室、各个部门在预算编制审批下来之后就将其公开, 在年终公开各项开支、各项收入, 做到让每位员工都清楚明白, 这样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甚至对学生使用的经费也应该采用公开为宜。例如:对学生人头收取的团费、各种社团经费、学生活动经费的使用情况质疑, 这些都应该公开, 军训发放的经费也是可以透明的。

(二) 预算编制时间过短, 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等原因造成了部门预算不准确。

一般高校的预算编制方法大约是以上一年为基数, 再浮动几个百分点, 有的预算还使用WORD文档, 很有可能导致预算计算出错, 从而影响预算的严肃性。作为学校的预算应该实行零级预算, 按照系部的真正收支来编制, 应该增加透明度。各个系室、部门都应该了解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原则, 并且应该公开让全体员工明白, 才能实事求是按照内部需要作出预算, 不搞攀比。预算内容应该可以更加全面, 例如有些部门的创收应该可以放到学校的预算中来, 可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例如:各个系自考的学费等一些常规性的创收。由于一些高校没有树立起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 造成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 故预算常会失控。并且存在各部门预算和高校内部预算以及编制预算与执行预算存在差别, 重视预算内资金、轻预算外管理。且预算项目没有细化, 预算支出应该有更加科学的定额和标准。

(三) 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机制。

会计有两种职能, 核算与监督。高校的会计基本上做到了核算的职能, 会计监督还有待提高。其实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作为学校财经管理的归口主管职能部门, 校财务处有责任对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资金运作、财务管理、会计基础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校内二级核算单位会计监督相对薄弱, 使得学校财务处的会计监督更显重要。这点对于工程预付款的管理, 会计加强监督是很有用的。目前, 大多数高校都存在负债, 所以在资金链上随时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不能及时报账, 有的学校甚至出现3年前的账, 现在还无法报销。这样的情况既不利于会计核算也不利于会计监督。因为当年的费用没有在当年报销, 所以出现预算不准确, 预算失控的现象。加上高校近几年的人事变动也比较大, 账目的真实性有时也无法显现。因此, 对于这种财务状况比较困难的高校, 最好的办法是当时的费用入当年的账目, 即使无法支付, 但是必须计入往来。这种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模式能起到很好的财务监督效果。

(四)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 确保学校财产完整无损,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据调查, 学校财务处与国资处的资产类账户是不相符的, 而国资处的资产账户与实物是不相符的。这中间当然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但是对于职能部门本身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对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 是各个使用单位应该思考的, 例如:音乐学、体育系等实验室器材放在仓库几年都没有拆包装。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做到几点:一是为了正确反映事业单位财产的情况要建立健全物资收发、保管制度, 严格执行, 合理发放。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 责任落实到各责任部门和个人, 各责任部门设账记录使用情况, 检查纠正使用管理中的问题。二是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 定时盘底。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 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 责任部门设置台账, 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 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按学期由监督部门一起参与实物盘底。三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最好是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 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 积极支持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 避免重复购置, 防止各部门从平均主义出发, 搞“小而全”盲目购置固定资产, 充分利用现有设备, 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

(五) 财务风险防范。

学校在扩张中达到一规模后, 收入在招生状况不变、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的一个固定收入, 如果学校在基本建设方面花费得太多, 资金方面将会形成一定的缺口。这个缺口将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 我们要防范这种财务风险。有的学校在基本建设铺开以后, 无法取得很好的融资, 根本就不考虑资本结构, 就在员工当中进行集资, 企图缓解资金缺乏的暂时困难, 最终导致损害员工利益。在争取银行贷款同时要优化资本结构, 笔者认为以集资的形式贷款不可取, 可以采取延迟应付账款和提前收取应收账款的办法, 当然要在对方同意的情况下。在开源节流上面, 学校生活超市可以多开几个, 鼓励各个系部想办法创收等等。其次, 还应争取横向科研经费, 争取更多的财政拨款。

综上所述, 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转向了大众化教育, 教学规模的扩张给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难题,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这一方面采用事业型会计制度, 企业型财务管理, 并且不断加强财务审计监督能使高校提高管理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魏干梅.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财会通讯 (理财版) , 2008 (1) .

〔2〕贾发炫.提高高校财会人员的素质修养探讨〔J〕.山西大同学报, 2008 (4) .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篇5

关键词:干部监督,方式方法,探索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了较大的篇幅阐述了干部监督工作在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作用, 为干部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给我们如何加强干部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能动地把握干部监督工作的主动权, 切实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而紧迫的课题。

一、当前干部监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 监督意识不强

对权力的监督, 无论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愿监督、不便监督、不敢监督、不让监督”的认识问题。在干部监督者方面, 有的认为社会变革和经济转轨的时期, 消极腐败现象不可避免, 监督难有作为;有的认为自己对全局性情况和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了解, 难以监督到点子上;有的认为监督是领导和专门机构的事情, 对一些不良倾向视而不见, 对监督漠不关心;有的怕得罪人, 怕伤和气, 监督下级怕丢了选票, 监督同级怕伤了和气, 监督上级怕得罪领导。在被监督者方面, 有的习惯于监督别人, 却不愿接受别人的监督, 认为监督是对自己的不信任, 甚至对监督者抱有偏见。

(二) 监督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 虽然出台了不少的监督管理制度, 但不少制度措施内容空泛, 条款过于原则, 就事论事制度多, 程序性制度少, 定性的规定多, 定量的规定少, 缺少具体的实施细则, 对违反这些规定应如何处置, 缺乏相应的具体规定。有的制度制定时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 防范性措施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 出现了无章可循的现象, 监督制度存在空洞。有些制度偏重于对个体行为规范, 缺乏对权力运行的防范制约规定。

(三) 监督途径不规范

1、干部考察缺乏创新, 针对性不强。

有的单位考察干部往往重阶段性考察, 轻经常性了解;重实绩, 轻思想政治素质评定;重普遍性考察, 轻重要时期、重要岗位、重要环节的深入。

2、监督制度、措施落实不到位。

如领导干部的谈话制度, 现在各级谈话都很少, 有的一年谈话不到一次;民主生活会“走过场”现象依然存在。

二、加强干部监督的新途径和方法

(一) 增强监督意识, 提高监督水平

工作中主动监督意识不强, 主观上不想监督, 客观上不敢监督, 实际中不能监督的问题还确实存在, 对此, 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提高认识, 加大力度, 努力改进。特别是要强化四种观念。

1、要强化党性观念。

干部监督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 监督工作的特殊使命, 决定了搞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和坚强的党性观念。

2、要强化组织观念。

这既是共产党人坚强党性的一种具体体现, 也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力量所在, 更是我们做好干部监督工作的关键。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执法执纪的优势, 有效地运用干部监督机制, 落实干部监督制度, 坚持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作风, 铲除一切不正之风的生存土壤。

3、要强化纪律观念。

要坚决摒弃不正确的认识和想法, 反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做法, 甚至“袒护包容、姑息养奸”等不敢监督、不去监督的思想, 强化监督纪律, 明确监督责任, 理清监督思路, 规范监督程序, 反映真实情况和问题, 积极地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

4、要强化法治观念。

加强干部监督工作必须讲究依法办事、照章行事。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干部任用工作条例》、《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 对各种政策要做到了如指掌, 娴熟运用。

(二) 强化干部监督效能, 构建干部监督管理新机制

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 关键在于建立起一整套简易、便行、管用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 对各级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1、完善组织监督管理机制, 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由于干部实行分级管理, 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直接承担考察选拔的各项具体工作。因此, 组织部门必须在党委领导下, 紧紧抓住干部工作的主要环节, 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2、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相互监督机制, 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

一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凡属重大决策必须经集体讨论, 不得由个人或少数人擅自作主张。二是严格党内民主生活。三是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党员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创造条件, 着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民主氛围。

3、建立干部监督管理的群众参与机制, 着力提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建立健全群众监督制度, 扩大群众参与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一是严格选拔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制度, 凡未按程序进行民主推荐, 组织部门一律不予考察, 党组织一律不予讨论和审批。二是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三是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的信访、举报制度, 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干部的监督管理。

(三) 干部监督工作要实现全方位、多渠道

1、要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

前者是指以权力制约权力, 以组织的力量制约权力的滥用。后者是指要扩大人民群众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对重大事项、敏感问题和热点问题都要开辟群众监督的渠道, 增强工作的透明度。

2、要把干部监督工作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在内部监督制约方面, 最根本的是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定期谈话、减勉制度等。在外部监督方面, 要建立领导干部推荐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度;选拔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制度;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领导干部信访举报制度;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领导干部形象评议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廉政鉴定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要做到互相配套, 能够具体实施和操作。

3、要把干部监督工作贯穿全过程。

加强监督的方法作用 篇6

(一)成本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当前形势下,企业经营困难,实体经济利润降低,日常经营过程中企业不但要面对同业竞争,还要受到新进入者抢夺市场的威胁。企业日常的流动资金也经常出现困难,在产品价格难以有效提高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的首要选择。

(二)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企业是为节约交易成本而成立的组织,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成本管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企业独立自主进行经营管理。企业作为追求经济利益的实体,其目标是提高利润,要获得利润需要进行有效的经营管理,而企业管理行为本质就是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成本管理不但是企业的基础性工作,也贯穿于企业活动的各个环节的之中,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

(三)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经营决策的支撑

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做出相应的决策,决策必须具有可行性,并且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经营者制定决策的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其所掌握的信息是否准确有效。成本管理为企业经营者提供了获取准确有效信息的工具。缺少了成本管理就缺少了企业基本的信息,制定决策时便失去了标准,即使制定出决策也会脱离企业本身的实际,决策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支撑。

二、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简析

(一)价值相关分析法

价值相关分析法是一种基本的成本管理方法,产品是企业通过一系列工艺流程生产出来的,所以产品的成本也是在生产产品时产生的,因此要进行成本管理必须产品的工艺流程出发。对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价值相关分析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注意点,不是所有的环节对产品价值起到增加作用,但是增加产品的成本,比如存货,主动性存货本身是基于一种预防目的,而被动挤压性存货则会增加产品的成本。价值相关分析法也启示企业管理者,在进行成本管理时,如果某一流程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则尽量缩减,都则会无形增加产品的成本。

(二)质量成本控制法

成本控制的方法一方面是控制成本的绝对值,另一方面则是降低成本的相对值。质量成本控制法遵循后一种成本管理理念,通过降低成本的相对值进行成本管理。质量成本控制法基于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质量高的产品,客户通产愿意为其高昂的价格买单,也就意味着成本管理可以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来实现,只要将产本的成本顺利转移到消费者身上,企业的成本也就有了对应的承担者,客户能承担成本的主要因素就是产品的质量,因此成本管理的核心就是提高产品的质量。

(三)零库存与准时生产法

零库存与准时生产成本管理法多用于制造业,根据产品的生产历程,企业的的存货是不会对产品的价值增值产生作用的,为了降低存货产生的成本,最好的方法是零存货。青岛海尔家电生产采用订单式生产方法,不保留库存,获得了的巨大成功。但是零库存与准时生产方法的成功是建立在产品生产流程完善,各个环节有保证的前提下才会产生作用,否则一旦生产环节的某一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四)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管理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并为企业作业管理提供更相关、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生产会消耗作业,作业会消耗企业的资源,从而产生成本,进行成本管理则需要控制作业对资源的消耗。

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控制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降低作业的资源消耗,降低了资源消耗,成本就会随之下降,因此企业需要提高作业效率。二是严格区分价值增值作业和非价值增值作业,有效控制甚至消除非增值作业,从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简析

(一)成本管理理念存在认识误区

企业的成本管理是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出发,以较少的投入获得加多的产出为目标,可以是既定成本下的产出最大,也可以是既定产出下的成本最小,本身是一种效益的概念,与企业收入绝对数量关系不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然存在误区,在经营过程中过多注重数量的增加,争当行业产能领先地位,绝对利润总额虽然增加了很多,但是单位利润缺乏竞争力,用企业的生产效率代替经济效益,与市场化的成本管理脱节,没有完全理解成本管理的理念,某种意义上是脱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的要求。

(二)成本管理范围没有覆盖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流程

产品的生产是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的,因此实施成本管理也要覆盖整个流程。由于产品成本直接是由生产环节产生的,因此许多企业在进行成本时将重点放在了生产环节,而忽略了企业的销售、供应环节等环节,导致生产成本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在销售环节失去了竞争优势,出现技术先进、管理落后的不协调状态,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无法提高。

(三)成本管理制度实施缺乏激励性

成本管理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成本管理的实现需要全员参与,部分企业将成本管理权力下放到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执行实施,由于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对生产环节技术方面的理解,必然出现措施不合理的情况,财务人员的认识与一线生产人员便会出现偏差,技术人员埋怨财务人员不懂技术,而财务人员则认为技术人员不配合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出现内部管理不协调的情况,无法调动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四)成本管理方法、技术落后

企业要进行成本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经营管理成本,成本管理的实施需要制度保证和技术保证,因此实施成本管理时除了要制定具有激励作用的制度,还要有良好的成本管理方法和技术。很多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时没有采用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仅仅要求成本比现有的成本低,没有计划和控制。对于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其搜集整理也缺乏宏观安排,难以反映企业全部的经营状况。

四、改进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管理的战略性

企业应该重新认识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放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位置,将其看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通过制定良好的机制使其发挥作用。企业应该改变经营的理念思路,不能只追求产品数量和销售总量的增加,经营管理层需要认识到,扎实开展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企业在行业内真正的优势地位是由其产品成本和技术水平决定的,而不是由销售总量决定的,应该与市场的要求保持一致,注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将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生成经营流程

企业应将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生产经营流程中,使成本管理覆盖整个生产经营流程,形成成本的整体优势。一方面要避免将重点放在生产环节,忽视销售管理环节,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走向另一个极端,将重心放在生产之后的环节上,对销售方面控制过严,反而会降低产品销量,造成生产方面的成本优势得不到市场的认可。

(三)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

其一,要健全成本管理的基本制度,使其成为成本管理的制度保证,将企业全员纳入成本管理之中,形成全员成本管理,规避成本管理相互推脱的弊端。其二,要建立成本管理激励机制,设定一般指标与特殊指标,员工在相应环节对产品成本、技术含量有贡献的给予物质奖励,通过树立典型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其三,要采用现代化成本管理技术,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机会等及时作出预报,为决策提供服务。

(四)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实施成本管理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企业实施成本管理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而是应该落到实处,如果原有的成本管理模式不适合企业发展实际,应该重新建立新的成本管理制度,可以参考成功企业的经验,派管理人员到成本管理成功的企业学习,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及生产流程选择成本管理方法。

(五)提高成本的管理信息化水平

成本管理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过程控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监测、信息反馈、成本测算等,这些都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不但能够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也可以降低成本管理本身的成本,使成本管理人员方便快捷地对成本进行预测、决策,并可对控制过程实施监控分析,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

摘要:企业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提高单位产品的价格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提高企业利润的直接有效途径,在当前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同类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位产品价格的提升有限,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首选途径便是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应转变成本管理理念,提高成本管理的战略性,将成本管理贯穿到整个生成经营流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激励,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提高成本的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此实现高效率的成本管理,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上一篇:个体化舒适护理下一篇:桡骨茎突腱鞘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