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例再设计

2024-10-23

阅读课例再设计(精选6篇)

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1

《雷雨》扩展阅读课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 云南省曲靖一中任玲

用WebQuest形式为高中阅读教学设计课例,可以清晰地设置一个学习流程,有目的地集中网络资源,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现选定高二戏剧单元的相关作品《雷雨》,进行了一次课外扩展阅读教学尝试。

一、课题导言

从作品的地位及评价争议入手,以17岁的周冲这个接近学生年龄的人物为切入点引入作品的阅读。

二、学习任务

1.走近大师:了解作者情况、创作过程、艺术见解、创作风格等。

2.走进作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3.通过对一部作品的深入研读,掌握阅读和鉴赏作品的方法,增强文学修养,提高鉴赏能力。

4.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5.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

6.关注人的生存需求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感受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在感情体验与震撼中增强生命意识,滋养人文情怀。

三、过程和资源

(一)准备阶段

1.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原著。

2.观看电影《雷雨》。

(二)课堂研读讨论

1.设问提示

要求:阅读原著后,找出自己有兴趣深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具体明确地把问题描述出来,以便研读资料时有的放矢,有所侧重。(让学生陈述问题,教师进行设问示例。)

﹡曹禺是如何创作《雷雨》的?他自己对《雷雨》有怎样的评价?这些情况对我们理解作品有什么帮助?

﹡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与鲁侍萍、繁漪、三个儿子之间的难于调和的矛盾在哪里?作品在各种矛盾纠葛中揭示了他怎样的形象特征?

﹡你对周萍这个角色怎么评价?你怎么看待他与繁漪、四风的感情纠葛?„„

﹡曹禺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恳地祈望着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你能体会作者这份贯穿于全剧的悲悯情怀吗?

„„

2.网上资源研读

要求:带着问题研读以下相关资料,研读时把重要的信息复制记录、保存下来。

﹡链接关于整体赏评的资料:《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资料》、《曹禺谈<雷雨>》、《李健吾谈<雷雨>》、《曹禺剧作的变化》、《<雷雨>(节选)教学探微》 等十篇。

﹡链接关于作者和创作情况的资料:《<雷雨>的诞生》、《曹禺生平及创作》、《第三只眼睛看曹禺》等五篇。

﹡链接关于作品主题思想的资料:《永远的雷雨》(王蒙)、《要么自由,要么发疯》、《对于神秘诱惑的憧憬》等。

﹡链接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资料:《我喜欢的繁漪和周冲》、《评<雷雨>中的人物》、《人物形象塑造的复杂性与多元化》、《繁漪形象辨析》、《沉默的鲁侍萍》、《关于周朴园》等八篇。

﹡链接关于戏剧语言的资料:《论曹禺戏剧语言的抒情性》、《谈谈<雷雨>的语言》等。

﹡链接同龄人对《雷雨》的见解:《人性的生存悲剧》、《<雷雨>的戏剧冲突》等。

3.在线帮助:链接21CN、Yahoo、263 等搜索引擎。(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并激励学生补充、丰富有效资源)。

4.课下纸媒体资料研读:书城查阅资料、图书馆借阅资料。

5.课堂讨论:针对问题,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深化认识。

6.学习反思:

﹡你读完原著后初步的感受是怎样的?那些你阅读中很宝贵的第一感觉是否记在随笔上了?

﹡阅读原著时有没有对问题涉及的内容做重点关注?

﹡阅读资料时把重要的信息摘录下来了吗?比如那些可以佐证你自己的观点的材料,还有那些你打算加以辩驳的说法(当然还包括信息出处)。

﹡古语说: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要诀是“受到启发但不被牵制”,你阅读时“质疑”过材料吗?

﹡阅读过程中是否及时地记下自己思维闪动的火花?

﹡阅读时有没有发现资源本身的错误或者缺漏?你用心辨识了吗?

﹡阅读时,发现你要解决的问题资源不足,搜索查询了吗?

﹡讨论时你及时地记下同学们的重要发言了吗?在讨论的思维碰撞中,你是否捕捉到了新的灵感?

(三)撰写文章

1.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源,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雷雨》的文章。可以是小型学术论文(链接小论文的撰写指导以及范文),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等(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作业形式)。

2.回顾、反思、总结研究性阅读全过程中的情况及得失利弊,写一篇学习随感。

(四)交流借鉴:

1.论坛交流。

2.上传部分习作,摘要选登精彩见解,供学生阅读、交流、借鉴,亦是学习成果的展示。

教学反思:

第一,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实现了将探究学习引入常规教学的初衷,形成一个“范例性”WebQuest扩展阅读课案。它为学生展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有效阅读过程,突出学习方法和效果的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第二,借助网络,不仅加大了课堂的密度和容量,且实现了由课内向课外的便捷延伸。有利网络资源的集中,在学生课业负担重、上网条件并不优越的情形下,免去了漫无边际的查询之苦,有利于省时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师比讲读授课更为宽松。学生从研读资料到完成作业,都可以更为充分地体现操作的个性化与层次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控研读状态、选择作业层级。优秀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借鉴,也对学生的学习有更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第四,课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互动性看似不足,但实质上“设问提示”与自主研读资料寻求解答的教学环节中,集中地体现出了激疑、设疑、知困并解疑解惑的能动探究性。高质量的设问,是研读解困的动因,但问题意识往往是学生最缺乏的。“设问提示”环节,正是基于刺激学生“知困”的需要而设置的,它有利于刺激学生的问题意识,使阅读由浏览情节的“读过”,上升到带着问题研读相关资料的“读懂”,再到研读中注重设疑解困、生发属于自己的见解的“读透”,实现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第五,由这个课例产生了一个高中阶段进行课外阅读扩展的总体设想,即设计层级分明的WebQuest形式探究阅读课案。内容为教育部指定的必读名著,每学年重点研读一部,用WebQuest形式,高一设计突出探究的“示范性”(如以上课例),展示完整的探究阅读过程。高二提升层次,强调探究的“指导性”,设定一个大致的流程,指导学生自己设疑,分组查询资料,寻求答案,制作成简单的网页,课堂上进行交流借鉴,在互相启发中改进方案,完善思路,深化认识,最后由教师汇总整理所有有价值的问题、资源、精彩文章或解答,完成WebQuest的构建。第三阶段强调探究的“自主性”,即由学生自己选题,完成一个课题任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查阅、分析、辨别、筛选、整理、积累、利用信息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体现,突出师生间交流的互动性和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主探究性。@

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2

桥下初中

朱彩霞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课因词汇量大、生词多,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而教师也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难教;有效性体现不足。通过连续三次的课堂实践、分析反思、改进,试图找出影响有效的因素及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关键词: 阅读课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一)选题的缘由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采取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和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建构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践目标。在这种改革理念的趋势下,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方法必须加以改变,然而,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所谓传统教学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New Standard》教材中的英语阅读课文,因词汇量大、生词多,篇章长,使学生感觉困难重重;而教师也普遍感到课时紧、任务重,难教。因此有教师就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听讲为主;或采用翻译法——逐句翻译一遍了事。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和单一,既降低了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理解。于是本人选择了“阅读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课例研究”作为研究的主题。执教内容为外研版八年级下Moudle 5 Unit2中的阅读文章。希望通过三堂课的实践、分析和反思,能从中真正体验课例研究的整个过程,达到自己的预设目标。

(二)预期达成的目标

通过三次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反思,想达成的目标是:

1、观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的因素

2、寻找促进有效课堂的策略

3、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研究的过程与改进

三堂课的教学设计均由三个部分组成:教师问问题导入部分;呈现新课部分;进行讨论部分。

(一)第一次课试教

【观察发现】

课堂上师生互动形式单一,内容贫乏,生成质量不高;课文教学重点偏向了阅读策略教学,主题不突出。

【问题诊断】

(1)教师问问题导入部分

教师问问题,虽然内容上与前面的旧知联系在一起,以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in life ? 为题,并且自己设问,让学生回答,产生一定的生-生互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的指导,内容单调,导致生-生互动时形式呆板,生成质量不高。

(2)呈现新课部分

以问题为引导,教授新知。但课堂提问重点不突出,且形式过于单一,一问一答多,开放性问题少。提问有效性体现不足。A)来信

T: Who is Steve’s friend ? S: Da Wei is.T: How does Steve feel about playing computer games? S: He feels terrible.T: What do his friends /classmates think of it? S: His friends think of he is dishonest after it.……

学生的答案都是唯一的,被教师牵着走,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更没有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例阅读一开始,教师让学生找事件的起因,结果。T: 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 “Why doesn’t the computer work?.指令发出后,学生开始找,但效果跟预设差不多。B)回信

例如教师设计了两个讨论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Discussion 1.How many mistakes has he made ? What is your opinion? Discussion 2.What should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Why ? 这两个讨论题对学生来说是从书中找出来进行归纳一下,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讨论部分没有体现内容。所以体现不出这堂课的有效性。(3)进行讨论部分

Problems: 1.I have no friends, so I feel lonely.S1: You should often speak to someone friendly.S2: You should join some clubs.S3: ……

2.I get pimples when I am sixteen.S1: You eat lot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S2: You drink enough water.S3: You should wash face with toilet soap or washmilk.S4: ……

由于时间安排前松后紧,到了要讨论这个环节时,只剩3分钟时间了。因此,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讨论。其实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很有趣的。

【解决策略】

(1)加强对学生的课前指导,提高生-生互动的质量。

(2)加强问题的设计,无论是呈现部分,还是阅读理解部分,都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计一些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好说的开放性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师生互动的机会。

(3)注意教师的教学用语,力求指令清晰、易懂,并加强情境创设,提高生成质量。

(4)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重新设计和落实讨论部分的教学。

(二)第二次课改进

针对第一次课出现的问题和同行教师提出的解决策略,我对这节课的有关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对学生的课前指导;增设一些开放性问题和讨论题;压缩阅读策略的教学时间,增设一些情境设置,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检测。

【观察发现】

课堂互动的机会大大增加,互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不够透彻,讨论部分依旧没有很好体现,学生的讨论浅浅尝辄止。

【问题诊断】

(2)呈现新课部分

这一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已由已知答案的呈现性问题向不知答案的真实性问题跨越。

例第二次课呈现问题是:

T: Has Steve told his father the truth? S: No, he hasn’t.T: Why does Steve feel terrible? S: Because he knows he has done something wrong.T: Does Steve want to mend the computer himself? S: No, he doesn’t.T: As we read, we need to find “How can Steve prove he’s honest?” S: ……

T: Are you have similar to Steve ? What are they ?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have… ?

最后又设计了一个更开放的问题:

If I have…., I will…

这样学生就不是一步步地由教师牵着走,而是通过观察去发现身边的一些问题。因此,课堂气氛立刻活跃了起来,回答时也由第一堂课的提名答改为one by one式的回答:

S1: If I have a problem, I will ask the teachers or the friends for help.S2: If I don’t tell the truth, I will be a dog.S3: If I copy other’s homework, I will let the teacher punish me.Why?

……

(3)增加的讨论部分

这一环节中,教师似乎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虽然教师增加了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讨论,但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由于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对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挖掘不足,一些讨论浅尝辄止,其实这个同学刚讲到If I have…, I will…时,眼里充满着泪水,他肯定有苦衷,所以这个环节再延续。让这个同学再讲:

Problem:My family isn’t rich.My father often gambles.What shall I do ?

学生们 one by one 讨论开了,同学们对他父亲的赌博非常憎恨,恨不得马上使他父亲改邪归正,洗手不干。影响孩子和家庭是罪魁祸首。为此父母亲经常争吵不休。这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应该予以大家谴责。然后I have an idea with a smile and ask “Will you gamble when you grow up ? 教师看同学们讨论激烈,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同样如此,讨论重于形式而轻于内容。

【解决策略】

1.教师的语言示范力求多样化,用多种输入形式激活学生的动脑欲望。

2.学生的活动时间力求到位,用多种互动形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

3.创设情境、利用文本,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理解、运用知识。

4.挖掘文本,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加深和丰富内外知识。

(三)第三次课改进

【观察发现】

课堂教学流畅多了,师生互动的质量明显提高,问题的设计更多偏向真实,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明显活跃起来,检测效果良好。

1.讨论充分,出乎老师的意料:: S1: I think if I don’t tell the truth, I will be a dog.S2: In my opinion,if I listen to music in class, I will get a bad mark in study.S3: In my opinion,if an Internet friend wants to meet me, I will tellmy parents or teachers about it.S4: I think if I sometimes quarrel with my classmates, I will not tell some old brothers to fight them.Now I will tell the teachers about it at once.S5: …….2.学生的是非观念得到了引导。

3.学生在对文本整体感知有很大提高。

4.讨论部分得到体现,检测效果良好

这堂课通过学生导入、新知呈现、问题讨论三个环节的学习,讨论部分效果良好。为了检测学生对整个语篇的理解程度和课堂讨论的效果良好。例: S1: When your friends or classmates copy other’s homework, you should say to him or her “You learn nothing.”If you have difficulties in study, I will help you with your lessons and teach you the ways of study.Make sure we are really good friends.S2: If your father often gambles, you should persuade him not to.Because gambling is very bad for the family and it can affect your study.We know if someone loses a lot of money, he wants to make money back all the time.Instead, he lost more money.So keep away from gambling.S3: My family isn’t rich,but I want to buy a new mobile phone.but now I know I am wrong I should understand making money for my parents is not easy and I don’t afford it,too.I should save money in daily life.After I can make money, I may buy a new one for myself.S4: ……

当然第三次课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

1.师生互动质量有明显提高,但生-生互动体现不足,小组讨论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

2.最后语篇的运用,由于前面的时间过多而略显紧张,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从课后反馈的效果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3.关注阅读策略和对文本整体感知的同时,对文本中的疑难句没有进行必要的解释。

三、形成的结论及反思

通过三次课的实践、观察和反思,我认为英语阅读课教学中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有效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

2、有效的课堂要关注质量和机会;

3、有效的课堂要以任务为驱动;

4、有效的课堂要以课程文本为基础。另外,我认为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原因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师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态度以及提问和活动都是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师对学生的语言应规范

教师语言要规范、地道,指令要清晰、易懂、可执行、可操作。语言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多了,变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少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输入信息量。教师的语速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和学生对英语教材的熟悉程度来确定。

(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和蔼可亲

当课堂上学生回答了一个问题或完成了一项任务,教师都要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或者提供反馈意见,这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首先,教师应该容忍学生犯错误,因为这是语言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次,教师不应该遇错必纠,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这往往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敢开口;最后,教师在指出错误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带批评指责的语气,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情,另外,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思维也有促进作用,师生和谐、愉快的课堂,是课堂有效的保障。

(三)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设计应适中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回答,从中获得新知识的一种方法。设计问题时,若问题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所以设计问题时要考虑:

一、问题要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能够说;

二、问题要使学生有兴趣,使学生愿意说;

三、问题要有层次性,使不同层面的学生抢着说;

四、问题要有情趣性,使学生喜欢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开阔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的思维,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总之,要提高英语阅读课教学中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的文本为基础,以任务为驱动,关注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机会,并在活动和互动中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和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通过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真正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3

今天有幸聆听来自西安市第八十九中高级教师李树全的优秀讲座,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值得深思,特别是怎样优化教学设计,使课堂更有实效性中提到的教学方法独特值得借鉴。听完李教授的讲座,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的反思,让我深刻的了解到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教学之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素质,通过教学使学生有所收获,得到发展,在目前的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充分的发展,就必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以学为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主”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呈现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今天,“学习者中心”的教育思想受到许多国家关注。其实,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产生了巨大影响。“以学生为中心”实质上就是要求教育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等,教学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解答学生活动中遇到的疑问。但杜威的“学生中心论”与今天的“学习者中心化”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前提不同。前者局限于学校内部,后者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它体现的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怎样才是以学生为中心呢?我们看几个教学实例。有一堂中学历史课,这堂课要求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史实,《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教师上课的思路非常清晰:由中国古代史清朝的状况和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过渡到新知识,然后介绍鸦片输入(目的、危害),分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最后讲解鸦片战争的史实和影响,并设计了巩固练习题。我从教六年,在历史课堂中大部分也是这样的教学流程。我知道,这样当然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但很清楚,这种教法实质上就是教师把多少年、多少代人走的一条路教给学生。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引导学生动脑筋想问题出发,就可能会是另一种教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一项活动,即“模拟时事报导”,以当时世界重要报纸记者的身份,根据课本上各栏目(导入框、小字资料、文献、自由阅读卡等)尽量生动地再现历史。教师还可指导学生略加评论,以此明确列强侵华目的、影响等问题。可以想见,其间会闪现出意想不到的“灵光”。比如会有学生超越课本从网络上查到相关资料,另一些同学会将会得出“哪里有侵略,哪里有反抗”的历史结论,还有同学会联系现实、联系自身,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任何一位深入实践的教师都不难发现哪种教法对学生更有价值。前一种教法显然比较死板,给学生一条路,让他们沿这条路走,不去寻找别的路。后一种教法学得灵活,记得牢固,因为学生亲自参与学习。概括地说,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展,从以学生为主的角度去改进,应该做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不会做的事情要教给他们方法。换句话说,就是凡是学生能做的事都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这里可能包括演示,包括思考,包括解决问题。学生在自己动手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理解,而且能够调动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课例评选教学设计最后一课冯欣娟 篇4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姓名:冯欣娟

单位:临朐县冶源镇杨善初级中学指导教师:李云峰

单位:临朐县冶源镇杨善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理解结构线索

一、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课前搜集有关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反抗侵略的诗文和歌曲。

2、教师搜集、筛选相关资料,课堂上注重引导与点拨。

3、质疑法、讨论法、问答法、演示法

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

把握文章大体内容,了解叙事线索。

2、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和某些不易为学生理解的情节。

3、教学突破:抓住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过程来理解文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语言,发奋学习,不断上进。

五、教具:幻灯片、多媒体、题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一定都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其中有一个场景是剧中人物祁

瑞宣,一位教师,国难当头,国土沦陷,学校无法开课,他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

上了最后一课。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录像,请大家认真观看。(播放视频)

(学生认真观看)

教师让学生谈观后感。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板书课题 最后一课)

二.预习检测:

(幻灯片展示:1.你能读准加线字吗?你会解释加点字吗?捂 戒 凳郝叟 膝

诧异 钥匙 祈祷 哽 征发 喧闹

2、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生展示交流所做题,师纠正点评。然后师要求生在本子上巩固这些字词。

展示第二个题目答案。学生踊跃发言、讨论,教师 归纳总结:1870—1871

年,法国同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本文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三、师展示学习目标

(课件显示:

1、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2、再读课文,理解结构线索。)

四、自由阅读,质疑讨论

1、师要求生自由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生自由阅读,思考问题。

师明确归纳:本文写了阿尔萨斯某一小镇上接到不准再教法语的通知后,当地

人民深感亡国的痛苦,在小学校里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

2、师要求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归纳问题。

(师提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答案并不唯一,不必拘泥,只要言之有理即

可)

生默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讨论探究。各小组长主持学习讨论.将

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分类筛选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将他们帖在各组的题板上。(小组成员认真阅读,写出问题,相互交流,展开讨论,筛选问题,然后取得

共始的问题帖在题板上),最后将题板上交,投影显示,引导分析比较问题,经全班筛选,确认值得探讨的问题。

(课件显示:

1、文章是怎样安排故事情节的?写了哪几个场面?

2、这些情

节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3、作者是怎样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现我的心理变

化的?扣住具体的字词句来赏析)

生认真思考,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完善答案。

五、揣摩语言,激活思维

(生自由朗读,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提出问题(课件显示:

1、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有什么

作用 ?2“、又出了什么事”中的“又”有什么含义?

3、他们该不会强迫这

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表现了“我”什么思想感情?

4、“忽然教堂的钟敲

了十二下”中的“忽然”有什么表达作用。

5、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

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 钥匙”?

小组合作讨论,相互探讨纠正,教师点拨引导,完善答案

六、拓展延伸,迁移提升:(课件显示)有人认为,中国人写好汉字,这应当

是我国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基础性的要求;有人认为只要学习好,字写得好不

好无所谓。你的观点呢?请简要阐述。

学生踊跃发言,谈感受

七、课堂小结

(课件显示)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

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

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布置作业:

(课件显示)

1、摘录并积累有关爱国的名言

2、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上学路上准备逃学

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过程上课之前诧异

上课经过深深的懊悔

宣布散学觉醒动情

由衷的悲痛无声的抗议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流程图:

导入新课——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

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指导教师点评:本教学设计师生互动性强,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性强,能做到

学生是主体,参与性强,并且能体现“农村远程教育”,不失为一节成功 的教。

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5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着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b=b+(2)-3>-5(3)≠1(4)x+3>6(5)2m<n(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小组交流 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练一练]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3+5>7;(2)x+y≤9(3)-2>3;(4)-2x>5 2.不等式的解

多媒体演示 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5的解呢?(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大于6;(4)x的 小于2.例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2)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3)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

(4)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5)x的 与2的和至多为5.[练习]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例3 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 [练习]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1)x=3>6;(2)2x<8;(3)x-2>0.[备选例题]

1.方程3x=6的解有

个,不等式3x<6的解有

个。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 c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x(m)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拓展 适合不等式x-3<0的非负整数是哪几个数?适合不等式x+3>0的非正整数有哪几个?分别求出来.(五)课堂跟踪反馈

下列各数:-5,-4,-3,-2,-1,0,1,2,3,4,5中,同时适合x+5<7和2x+2>0的有哪几个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到数轴上。难点:正确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互动设计 第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借助天平演示导入)①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小胖子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着是什么原因?

②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时距离A地50千米。要在12:00以前驶过A地,车速应该具备什么条件?若设车速为每小时x千米,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世纪公园的票价是:每人5元,一次购票满30张可少收1元,某班有27名少先队员去世纪公园进行活动,当领队王小华准备好了零钱到售票处买了27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3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27个人,买30张票,岂不浪费吗?

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不等式?

(1)+b=b+(2)-3>-5(3)≠1(4)x+3>6(5)2m<n(6)2x-3 上述不等式中,有些不含未知数,有些含有未知数。我们把那些类似于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小组交流 说说生活中的不等关系/

分组活动 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做记录,最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引出不等号“≥”和“≤”。补充说明:“≥”和“≤”表示不等式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练一练]下列不等式中,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

(1)3+5>7;(2)x+y≤9(3)-2>3;(4)-2x>5 2.不等式的解

多媒体演示 创设情景中的第②题

问题1 要使汽车在12:00以前驶过A地,你认为车速应该为多少呢?

问题2 车速可以是每小时85千米吗?每小时82千米呢?每小时75.1千米呢?每小时74千米呢?

问题3 我们曾经学过“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的解”,我们也可以把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数,哪些是不等式 >5的解呢?(由此导出不等式的解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用不等式表示:

(1)x的3倍大于1;(2)y与5的差大于零;(3)x与3的和大于6;(4)x的 小于2.例2用不等式表示:

(1)a与1的和是正数;(2)x的2倍与y的3倍的差是非负数;(3)x的2倍与1的和大于-1;

(4)a的一半与4的差的绝对值不小于a;(5)x的 与2的和至多为5.[练习]1.下列数值哪些是不等式x+3>6的解?哪些不是?-4,-2.5,0,1,2.5,3,3.2,4.8,8,12 2.用不等式表示:(1)a是正数;(2)a是负数;(3)a与5的和小于7;

(4)a与2的差大于-1;(5)a的4倍大于8;(6)a的一半小于3.例3 当x-2时,不等式x-1<2成立吗?当x=3呢?当x=4呢? [练习]直接想出不等式的解集:(1)x=3>6;(2)2x<8;(3)x-2>0.[备选例题]

1.方程3x=6的解有

个,不等式3x<6的解有

个。

2.燃放某种礼花弹时,为了确保安全,人在点燃导火线后要在燃放前转移到10 cm以外的安全区域,已知导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02m/s,人离开的速度为4m/s,导火线的长x(m)应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体会?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如何区别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及解不等式这几个概念?

找出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在“解”,“求解”等概念上的异同点.记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拓展 适合不等式x-3<0的非负整数是哪几个数?适合不等式x+3>0的非正整数有哪几个?分别求出来.(五)课堂跟踪反馈

阅读课例再设计 篇6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篇教学设计是综合的语言技能的训练,融合听说读写,重点突出听说能力。根据广东省英语高考听说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训练,采取“听前读,听后说,说后写”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倾向于将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分项进行训练,而对其融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却有所欠缺。而在现实日常的语言交际中,我们对语言技能的使用并非孤立开来,而是一个综合运用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有必要将多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其相互渗透促进,但也有所侧重,突出重点。四项技能中,读和听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只有将语言的输入和语言输出有效地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五》第一单元第三课时using language 部分。这一单元的话题是围绕“科学家如何以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验证未知的科学道理”而展开的。其中本课时是单元教学中的语言运用(using language)部分,它涵盖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但因课堂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的限制,这节课的设计重点在听和说这两方面。

听的部分是通过两个学生谈论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生活经历,并通过回答问题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的部分是通过学生讨论将来选择什么科学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品格以及经历来完成提问和应答的交际功能任务训练,也实施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高二的学生,对科学家这类人物介绍的文章应该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也具备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而且这个话题也是学生所较感兴趣的,特别是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因此,我想学生会有比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很多同学对于听说是存在畏惧感的,特别是高考听说新题型的改变对于粤北山区的孩子们来说真是一大挑战。语音是否准确,语速是否流畅,是否能听懂信息进行问答,能否及时记录关键信息点进行复述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在听说课活动中要考虑到的实际问题。还有些学生缺乏自信,不愿开口,担心出错等等,那么教师所设计的活动要求就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言语能力。

3.教学目标分析

语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些科学家和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做出的贡献,并学会如何去描述人物。

语言技能目标:

在听力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预测,获取信息进行问答,做笔记记录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同时,在说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问答,复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鼓励学生向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学习,学习他们探索、钻研、无畏的科研精神。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1. 在听力过程中培养学生进行预测,获取信息进行问答,做笔记记录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2. 在说的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问答,复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创设场景,让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

2. 在听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更快地记录更多的有效信息。

5.教学过程设计

步骤1:Revision (3 minutes)

T: In the last period, we learned about John Snow who defeats “King Cholera”. Now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is famous person who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using the complete sentences. ( If your sentence is complete and correct, you get 5 points; if your sentence is incomplete or inaccurate, you can just get 2 points; if your sentence makes no sense, no points.)

(分4组比赛,让学生尽可能地用完整的句子来介绍John Snow 如何以科学的研究方式收集、分析数据,找到控制霍乱这种传染病的途径的故事)

设计意图:

这是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要求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出John Snow 是如何发现并控制“霍乱”这种传染疾病的。这是对所学内容的通过说进行的一个输出的活动。一则温故而知新,再则通过比谁能说这个竞赛形式,也初步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步骤2: Grammar Completion(5 minutes)

T: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bout Qian Xuesen to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is great scientist. While reading, please complete the passage.

Qian Xuesen (1911-), born in Huangzhou, China, lived and studies for many years in the USA but returned to China in 1955 regardless of temptation. In 1939 he received PhDs in ___1___aerospace and mathematics and stayed in the USA to work on rockets and missiles. When he returned to China he became the Director-General of the Mechanics Institut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He helped Premier Zhou Enlai ___2___(begin) a programme to build China’s first rockets and missles in 1956. Qian Xuesen has won many international awards, including being honoured in China as __3___ outstanding scientist with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In 2009, China was preparing to build a space exploration launch pad on the island of Hainan, and had set __4___ the aim of getting a Chinese man on the moon in the next decade. Qian’s contribution __5___China’s space and missile programme can’t be underestimated. Much of the technology behind the Shenzhou rockets, ――_____6____(launch) into space from the 1990s onwards to much national fanfa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research____7___ Qian undertook. And much of that was based on what he _____8______(study) in the USA during his 20 years there.

After his _____9___(retire) in 1991, he maintained a low profile, despite being garlanded with awards. Qian Xuesen died ___10_____ 31 October 2009. 设计意图:

因为在听力活动中,对钱学森的介绍内容偏少,因此补充一篇关于介绍钱学森经历的文章,并在文章中设空,改编成语法填空的形式,这样既拓展学生的阅读,激活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又加强学生对于一些语法结构的重视。这也是任务型听力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激活背景,扩充知识,降低学生对听力的焦虑程度。

步骤3: Reading Aloud (5 minutes)

T: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Make some marks to help you read better. For the first time, read after the teacher, then pratise by yourself. After that, I will ask someone to read in class.

设计意图:

为了配合广东省高考听说考试第一部分模仿朗读而设计一篇文章,取材于学生学生刚刚做完语法填空的有关钱学森经历的描述的文章。结合本单元本课时的主题介绍科学家,从语篇入手,在训练时要求学生学会利用相应的符号做好意群停顿,重音,升降调,以把握好朗读节奏,发音饱满、语调自然、停顿得当。

步骤4: Pre-listening:Prediction and Question-Asking (5 minutes)

T:Now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some material about Qian Xuesen. Can you predict the content of the listening, based on the pictures and the exercises in the textbook. If you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bout Qian Xuesen, what topics would you like to cover? ……

T: You may raise the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hints below:

请用英语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 他是什么时候出生和逝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他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的哪些荣誉?___________________

3. 他被成为是中国的航天之父,是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预测这是听力训练中一项微技能,在听之前让学生学会根据图片,练习的内容推测将要听的内容,能降低听的难度,有助于提高对所提内容的信心。 此外,根据广东高考听说考试第二部分的要求,再设计了“问”这个环节,让学生学会提问,因为学生普遍对于英语的疑问词和英语的语序感到困难,这一部分使用“中式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要加强训练。

步骤5:While-listening: Listening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5 minutes)

上一篇:商砼项目立项申请报告下一篇:乡镇妇幼扶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