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型设计

2024-09-18

阅读题型设计(共12篇)

阅读题型设计 篇1

综观2008年全国18套语文试卷, 除了4套新课标试卷在现代文大阅读上继2007年仍然设置选考题外, 阅读题在题型设计上已连续10多年保持稳定, 且目标明确, 指向清楚。题型设计体现了现代文的学习思路, 对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起着很好的导向功能, 真正发挥了“指挥棒”作用, 也体现了新课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 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能力目标要求。笔者认为至少有下列四方面对现代文教学, 尤其是散文教学起着指导作用。

一、强调整体阅读, 充分感知。

新课标不管在能力目标还是评价建议中, 都强调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整体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解读一篇文章首先由整体感知开始, 历年的高考试卷也为此作了精心设计。如1998年全国卷27小题:“作者看见玉簪花为什么‘先是一惊, 随即怅然’?”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通读全文才行, 实际上, 题目也提示要联系全文。1999年全国卷21小题:“文中批评哪五种错误观点?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问题的答案就是全文内容的要点, 以此也可知道多项选择题的E项是错误的。2000年全国卷21小题:“作者对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问题本身就要求整体把握。2008年天津卷18小题, 辽宁卷14小题, 浙江卷18小题, 全国卷 (一) 14小题, 均要求整体阅读后, 或提取筛选语句作答, 或联系中心概括语句作答。并且在多年的题型设计中, 常把这些题目放在第一小题, 而最后一个问题也常要求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对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内容等方面鉴赏评价、讨论探究。这显然体现命题的导向功能, 强调中学语文教学文本阅读的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特点。着力点是让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 又能走出文本。因此,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强调学生整体感知, 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 反复阅读。切不可文章未看完或意思也未看懂, 就匆忙讨论、分析、探究。这样往往貌似热闹, 实则浮躁;貌似侃侃而谈, 实则不着边际。更有甚者, 以多媒体课件的闪烁切换代替学生的阅读思考, 更是对阅读主体实践的戕害。“旧书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虽然讲的是读旧书, 但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恐怕与教师热衷对教材精雕细刻地分析, 习惯把嚼好的“食”塞给学生不无关系, 学生缺乏的是反复整体阅读实践, 缺乏的是主体思考感悟。

二、着重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的强弱体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在调查中发现, “概括能力差, 不能迅速抓住内容要点”是影响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概括段意和概括中心时抓不住要点。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均有考查学生概括能力的题目。如2002年全国卷20小题:“知音的传说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根据文意, 分两点对此概括说明。”这就是在文意筛选基础上的直接概括。19小题的“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 为什么会‘万分兴奋和感激’”和21小题的“作者为什么‘唐突地劝慰他’”也都是在分析、综合基础上加以概括。2004年全国卷20小题, “作者在第三段中所描写的少年离别家乡的情况有几种?请概括说明”, 就是对段落要点的概括。19小题, “从文中看, 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也是对第二段内容要点的概括。2008年安徽卷14小题, 浙江卷20小题, 都检测概括能力。实际上, 上文提到的强调整体阅读及历年的高考中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 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对学生阅读概括能力不能放松, 要让学生养成概括段意、概括中心的习惯, 掌握概括内容要点的方法, 即“撮要”的方法。如对段意的概括有“摘句法”、“语境法”、“综合法”等, 对中心的概括有“基本法” (从概括每段内容着手) 、“抓题目文眼法”、“背景分析法”、“意境分析法”、“形象分析法”等。

三、强调对作品的深度耕犁, 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现代文阅读除了要能正确研读文本、准确理解文章内容外, 还要能多角度挖掘文本意蕴。近两年的新课标试卷出现了问题探讨题, 就是要求考生能走进文本, 又能走出文本。2008年江苏卷19小题是:“‘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 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表面上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实际是要求考生走进文本, 对“纯朴的嗜血者”能作辩证的分析, 又能走出来结合文本思考践踏生命者对现实社会的警醒作用。再如2007年广东卷18小题:“作者既说‘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 又提出‘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你是如何理解的?”此题就是考查学生从文章不同层面发掘作品意蕴的能力, 并要求探讨文中蕴涵的人文精神。2007年和2008年宁夏、海南卷的14小题都属探究题, 也都要求考生能结合文本作入情入理的深层分析。长期以来, 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不高, 与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只停留在浅表层面有关, 他们没有对文本细读、深读, 没有既能入乎其内, 又能出乎其外, 课堂上缺乏真正的教师、文本、学生的深层对话。而要实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 既需要教师有更新的理念, 更需要教师有解读文本的深厚功力。这样才能搭建恰当的平台, 与学生、文本作深层次的对话, 从而提高现代文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四、养成细细揣摩、品味、赏析语言的习惯。

语文课应姓“语”, 阅读教学应从“语”出发, 这已成为共识。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或从理解层面, 或从鉴赏层面对此作了精心设计。如1998年全国卷29小题:“文中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 这样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1999年全国卷22小题:“‘刀法如果用得不对, 可能万象同毁;刀法如果用得对, 则一笔下去, 万龙点睛。’这里所用的几个比喻分别比喻什么?”2001年全国卷22小题:“‘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3小题, 分析说明“人不是一起放牧的马群”、“开门和关门只是生命严峻流动的一部分”、“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这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2008年辽宁卷15小题、江苏卷13小题、全国卷 (一) (二) 15小题, 都是理解重要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同时, 在试卷中还出现了语段赏析题, 如2008年天津卷20小题, 2007年江苏卷、浙江卷15小题, 都要求从表达特色、修辞技巧等方面对文中语言进行赏析。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在指导学生阅读时, 应从语言入手, 避免粗枝大叶, 不求甚解, 要让学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 要注重对重点语句、精彩语言的品味分析, 养成“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阅读习惯, 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则在关键处点拨、释疑。

长期以来, 现代文阅读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一直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近年来, 高考命题专家们为解决这些问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笔者不主张阅读教学考什么就教什么, 怎样考就怎样教, 但是认真研究高考题型设置特点、解题思路, 至少能让语文教学少走弯路, 少做无用功。也就是说, 通过研究高考让阅读教学的着力点真正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至于其他任务都是派生的、附加的、次要的, 不能喧宾夺主。同时, 阅读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因为对任何一篇文章学生的理解都不是“零度空间”, 教学的意义是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而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则是学生主体的阅读实践, 舍此, 别无他法。

阅读题型设计 篇2

托福阅读题型:六选三题型该怎么做?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类题目的答题要求

Directions: An introductory sentence for a brief summary of the passage is provided below. Complete the summary by selecting the THREE answer choices that expres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 in the passage. Some answer choices do not belong in the summary because they express ideas that are not presented in the passage or are minor ideas in the passage. This question is worth 2 points.

通过阅读 directions,我们得到以下信息:

有 3 个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应该表达 the most important ideas错误选项有两类:一是与原文不符的,二是原文中的细节信息分值 2 分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目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或者是在阅读结束后,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文章的整体框架,涵盖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所以梳理关系,掌握框架成为解这道题目的关键。这里介绍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朗播网主推的阅读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把主要观点和关键信息记录下来,同时梳理信息之间的关系,既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也可以避免因为忘记主要观点而不停地回读文章,浪费大量时间,考生直接看笔记,就可以比较直观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大家可以先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If true, though, why did cold-blooded animals such as snakes, lizards, turtles, and crocodiles survive the freezing winters and torrid summers? These animals are at the mercy of the climate to maintain a livable body temperature. It’s hard to understand why they would not be affected, whereas dinosaurs were left too crippled to cope, especially if, as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dinosaurs were warm-blooded. Critics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shallow seaways had retreated from and advanced on the continents numerous times during the Mesozoic, so why did the dinosaurs survive the climat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lier fluctuations but not with this one? Although initially appealing, the hypothesis of a simple climatic change related to sea levels is insufficient to explain all the data.

光看上面这段文字,只是单纯的单词和句子组合到一起,看完之后很有可能会忘记,如果问题中,特别是最后的六选三题目问到相关问题,很多同学都会进行重读,不仅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一紧张反倒读不懂简单的句子了,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运用笔记法记出来的内容是什么样子的呢:

通过上面的笔记,整段内容的框架就比较清楚了:文章向我们阐述了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得出来了一个结论。大家看一下,框架性是不是很强?所以,这样不用重读,大家也可以知道这部分的主要内容了。如果整篇文章都按照这样一个方法记下来的话,还用愁忘记文章内容吗?大家还不赶快学起来!

托福词汇之阅读核心词汇

思考类动词总结

Think/assume/conceive/conclude/expect/

determine/hold/judge/presume/reckon/see/

sense/suppose/comprehend/consider/deduce/

infer/deliberate/evaluate/examine/meditate/

mull/mull over/muse/ponder/rationalize/reason/

reflect/resolve/ruminate/speculate/

study/turn over/weigh/contemplate/convey

思考类名词总结(观点/概念/理论)

Notion/idea/view/concept/perception

perspective/observation/examination

witness/judgment/approach/hypothesis

impression/supposition/theory/thought

apprehension/comprehension/realization

consideration/interpretation/understanding

speculation/version/picture/inclination/ideology

支持类单词总结

Support/maintain/insist/hold/uphold/agree/

accede/admit/consent/assent/verify/revel in/

glory in/believe in/dictate/celebrate/value

反对类单词总结

Contradict/decline/disagree/dispute/dissent/

oppose/protest/refuse/abandon/neglect/

disapprove/condemn

核心的;主要的;基本的;内在的

essential/chief/crucial/core

fundamental/main/key/inborn

principal/elementary/primary

indispensable/central/vital

underlying/inherent/intrinsic/inborn

重要的;显著的

important/valuable/substantial/big/considerable/

critical/crucial/decisive/earnest/exceptional/marked

meaningful/momentous/paramount/salient/significant/weighty

eminent/influential/outstanding/distinctive/esteemed/grand

honored/illustrious/leading/majestic/notable/powerful

prominent/remarkable/solid/superior/conspicuous

限制/阻挠

limit/confine/compress/decrease/lessen

narrow/bar/bind/cap/check/constraint/curb

impede/inhibit/obstruct/restrict/cramp

diminish/block/choke/frustrate/hamper

hinder/retard/stall/throttle/thwart

退步

decline/halt/repress/recession/cease/fall

减少

decrease/abate/curb/curtail/drop/ebb

evaporate/fade/lower/reduce/restrain/shrink

slacken/slump/subside/wane/diminish/subtract

增加/发展

increase/develop/enlarge/expand/grow/raise

advance/aggrandize/amplify/augment/boost/

broaden/enhance/enlarge/escalate/extend

further/heighten/inflate/magnify/mount

progress/proliferate/spread/swell/widen

托福词汇积累之兴趣爱好

hobby 业余爱好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play chess 下棋

long-distance running长跑

play bridge 打桥牌

collect stamps 集邮

play tennis 打网球

jogging 慢跑

sewing 缝纫

travelling 旅游

do some claysculptures 搞泥塑

与低碳生活有关的托福词汇

低碳 Low-Carbon

低碳经济 Low-Carbon Economy(LCE)

低碳生活 Low-Carbon Life

低碳旅游 Low-Carbon Tour

低碳城市化道路Low-Carbon urbanization way

碳 Carbon

二氧化碳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排放 the output of the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浓度Atmospheric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碳减排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碳排放标准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碳排放责任 Liability fo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越境碳污染 Trans-frontier carbon dioxide pollution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温室气体 Greenhouse gas(GHS)

温室气体排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

全球气候变暖 Global warming

生物圈 Biosphere

大气层 Atmosphere

大气模型 Atmospheric models

空气质量管理 Air quality management

大气监测 Atmospheric monitoring

大气修正 Atmospheric corrections

大气层的化学成分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 atmosphere

臭氧层 Ozone layer

紫外线 Ultraviolet ray

红外线 Infrared

环境 Environment

生态 Ecology

生态系统 Ecosystem

工业烟尘 Industrial fumes

环境核算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环境审计 Environmental auditing

环境健康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

环境影响评价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环境影响状报告书 Environmental impact statement

环境指标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环境政策 Environmental policy

环境风险评估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任务型阅读题型“讲与练” 篇3

题型展示一:短文排序型阅读理解

这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是给出一篇约200-300词的短文,各段落的顺序已被打乱,要求学生根据短文内容和结构将段落重新排序,有时首段或尾段的位置已给出。这对把握篇章结构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篇章结构的层面上把握短文,了解其大概结构,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解这类题型时,首先要注重首段或尾段,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判断其基本的逻辑关系。注意首段的最后几句可能给出的线索。再通读其余段落,留意各段中含有暗示性的词语或句子及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这些可能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初步排列段落,结合各段所给出的暗示以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一步调整各段顺序。最后确认,把排好顺序的短文通读一遍,从整体上对段落的顺序进行最后的确认。

[题型举例]阅读下列语段。把它们组成一篇连贯的短文。

(A)A fire-engine will arrive quickly. The firemen know what to do.They have long ladders to reach high windows.

(B)If you want to be a fireman, you must be strong and healthy. A fireman has to be able to carry heavy things. He has to be able to climb ladders and to work in high places. So he also has to be brave.

(C)They try their best to rescue the people who can’t get out. If some people are hurt, they are taken to hospital in ambulances(救护车).

(D)When a fire begins, we must tell the fireman. Do you know how to do this?

(E)After all the people have been rescued, the firemen put out the fire. Sometimes this is very difficult because some people keep things in passages and on stairs. Then the firemen can’t get past to fight the fire.

(F)Go to the nearest telephone and dial the number 119. When someone speaks, tell him about the fire. Speak slowly and clearly.

[答案及简析]通过阅读,我们可知这是一篇关于消防知识的短文,应该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根据第一语段D我们可以预测全文的内容,发现火灾的处理方法是:就近拨打119报警,消防车来到,灭火的过程,当一个消防队员的基本条件。根据这个步骤可得出正确的顺序应是:

1. 选F。说明火灾报警的基本要点,就近拨打119,报警时说话要慢且清晰。

2. 选A。说明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来到火灾现场并携带他们的专业设备。

3. 选C。说明消防队员怎样救人。

4. 选E。说明有时他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过道堵塞等。

5. 选B。阐述做一个消防队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

题型展示二:填充式阅读理解

这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是:给出一篇完整的短文,然后根据短文内容改写成另一短文或转换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句,每空填上一个单词或短语,使其能符合短文原意。

解这类题型时,首先要充分理解所给材料,运用分析、推理、判断等方法,结合所学的语言知识,从词形变化、同义词、句型转换、动词时态和语态等多方面进行解答。

[题型举例]A school inspector(检察官) was coming to visit a school. The school headmaster was afraid. He sent a boy to the station to see if the inspector was on the train and he told the boy to run back to school if the inspector arrived.

Then the boy got to the station; he was very glad to meet his uncle there. He didn’t see the inspector. His uncle didn’t know why the boy was there at that time. The boy told his uncle the secret and he said the headmaster was waiting for the inspector.

The boy thought his uncle was coming to see his father. But his uncle came with him to his school. His uncle wanted to see the headmaster because he was the inspector.

阅读短文,完成句子,每空一词。

The headmaster felt ____(1) when he heard a school inspector was coming to ____(2) the school. So a boy was sent to the station. He asked the boy to run ____(3) as soon as he ____(4) the inspector. The boy was so ____(5) when he saw his uncle at the station. His uncle didn’t know ____(6) the boy was there ____(7) school time. From the boy’s words, he knew the headmaster was waiting ____(8) him. The man didn’t go to the boy’s home, instead came ____(9) the boy to his school. The boy didn’t know his uncle was just the ____(10).

[答案及简析]该短文非常的幽默,首先考生应该了解短文的大意,学校的检察官去视察学校,校长很害怕。于是他派一个孩子去看看车站上有没有检察官,这个孩子只见到了他的叔叔,他告诉了他的叔叔他去车站的秘密。他以为他的叔叔是来看他的爸爸的,而他的叔叔却随他去了学校,他就是那个检察官。然后我们逐个地去分析每个空:第一句话说明校长听说检察官要来参观他们的学校时,他很害怕。故答案为(1)afraid; (2)visit。下句很明显说明小孩到车站的目的,一看到检察官就回来,故答案为(3)back; (4)saw。当男孩在车站看到叔叔时心情是高兴的,故答案为(5)happy/glad。叔叔不知道男孩上课时候在这儿的原因,故答案为(6)why; (7)at。(8)空考查的是一个固定的搭配wait for(等候),答案为for。这个人和男孩去了学校,他就是检察官,故答案为(9)with; (10)inspector。

题型展示三:选择搭配型阅读理解

这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是:给出一篇短文,其中有五个空白,文章后有5~7句话,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5~7句话中选择5句,分别放进文章中五个空白处。

恢复原文要求考生对文章总体结构有正确推理,考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完形填空,重点考查短文的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等。做这类题时,重点是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然后仔细阅读空白处的上下文,结合该空在全文所处的位置,筛选选项,综合判断。

[典型举例]请阅读短文,从文后所给的句子中选出适当的填入空白处,补全短文。

The elephant is the largest animal walking on Earth. An elephant can carry a load of 1,200 pounds. (1)____

The elephant can carry log(原木) with its trunks. (2)____

There are two kinds of elephants: the African elephant and the Indian elephant. The African elephant has the larger ears. (3)____ Another name for the Indian elephant is the Asian elephant.

The greatest threat to the elephant is the ivory(象牙) trade. From 1979 to 1989 was a bad time for the African elephant. (4)____ In 1989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limited the trade in ivory. It protects the elephant from being killed(被杀),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eople kill the elephant for ivory. (5)____ Don’t even buy anything that looks like ivory!

A. It eats 3,000 pounds every day.

B. Please don’t ever buy anything made of ivory.

C. About 70,000 wild elephants were killed for ivory every year.

D. The Indian elephant has smaller ears.

E. It also uses its trunk for drinking water, bathing, eating and communicating.

[答案及简析]这是一篇介绍大象的文章,既说了大象的概况,也说了大象的外形及近来的遭遇。第(1)小题从前面句子的意思可知是在介绍大象的大概情况,和前一句中的1,200 pounds相对应的,也是介绍大象的情况的只有A选项。第(2)小题的信息词是“trunk”,根据句意可知是在说大象的鼻子的作用,所以此题选E。第(3)小题前一句的信息词是“ears”,说了非洲象的耳朵,自然要说亚洲象的耳朵,根据此关系可确定此题应选D。第(4)小题可根据上文中的“a bad time for African elephants”,在剩下的B,C两个选项中可确定应选C。第(5)小题可根据前后句意来判断选B。

题型展示四:表格式阅读理解

这类题型的结构特点是:给出一段短文,后面用表格(图表)设计了一些问题,要求考生填充表格,进行解答。

解答表格式阅读理解题时,有的问题考生可以直接从短文中找到答案,而有的问题虽然答案所需信息原文有所涉及,但因说法不同,句式有异,考生不能照搬照抄,而应根据题干需要将文中所提供信息重新进行组织整理,所以有时有一定的难度。

[典型举例]Hamsters are small and sweet and make ideal first pets for children. If you want to buy it, you will need a cage, bedding(寝具), water bottle and food dish.

Hamsters must be kept indoors—they are not hardy enough for the great outdoors in Europe. The cage should not be situated in a very cold room, either, or there is a risk that your hamster may start to hibernate(冬眠) in winter. You will need some bedding for the floor of the cage. Bedding that is too dusty, can cause serious health problems. A water bottle will prevent the water from spilling all over the cage. A food dish will also help to keep the food clean, although most hamsters will remove the food and store it in some secret place, often in their bed.

阅读题型设计 篇4

早在全国高考浙江卷2005年考试大纲的出炉时, 浙江省内外掀起了多年来少有的波澜。教育界除了对浙江当时取消听力题型和增加单词拼写题型褒贬不一以外, 对增加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还是很欢迎的。然后, 从2007年起, 广东高考卷开始采用信息匹配型的任务型阅读。江苏也于2008年在高考英语卷中引入读文章填写表格的任务型阅读。本文认为, 人们欢迎这种新题型是因为新题型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传统的阅读考查形式进行了积极的补充, 进一步完善了阅读评价方式。但是, 任务型阅读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尤其是对于使用旧教材的师生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以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教学评价和语言测试的有关原则, 从教学的实践出发来探讨这一新题型的设计思路, 并根据浙江现行高考大纲设计任务型阅读示例一篇, 以期引起同仁们对这一课题更广泛的讨论。

二、任务型阅读的理论基础和阅读任务设计思路

任务型阅读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一种类型。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是指那些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各种真实事情的活动。学生在执行或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接触语言、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程晓堂, 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交际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学习者在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利用语言去完成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任务, 从而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全过程。这一教学理念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有别于传统的句型和语法项目的操练。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演练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那么, 为课堂设计和选择真实的任务就成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进行任务型阅读教学时, 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材料, 如广告、说明书、招生启示、招聘启示、海报公告等, 再根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设计真实的任务。这样,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使用目标语言 (TLU) 获取了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去完成任务, 最终解决了问题, 从而有效地实施了阅读, 体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做中学, 在用中学”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通过阅读去完成任务的场合很多, 因此设计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也有很多种思路。有时, 读的任务和写的任务会结合在一起。现行高考中有些省份的试卷就是读写结合的。本文撇开这种任务, 将任务型阅读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读文字 (包括单词、字母等) 完成任务。例如, 把某些物品放置到有英文标志的地方。本文认为, 看纯粹的图形完成任务虽然经常被用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 但是, 它不属于任务型阅读的范畴, 因为这种任务不包括读的活动。

2.读带有指示性质的纸条完成任务。即教师将事先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写在字条上, 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指令内容从而完成任务。

3.读文章填写表格所缺信息。这种类型的任务, 如果对所填内容的句法结构要求较高, 则会变成读写结合的任务。评价的侧重点就偏离了阅读这一单个项目。2008年江苏卷就是这种题型。

4.将弄乱了的几个故事片段重新按合理的顺序整理好。这种任务在阅读练习中使用比较普遍。

5.将漏掉的承上启下的句子或段落放到原来的位置。

6.读广告、启事、海报等完成任务。例如, 根据招聘广告选择工作;根据大学简介为求学者选择合适的学校;根据景区特点为旅游者选择景点等。

三、任务型阅读的评价和考试题型的设计

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任务型阅读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使用任务型阅读的评价方式, 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提出的要求。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看, 任务型阅读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因为, 任务型阅读测试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格式以及完成测试任务的过程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关系紧密。同时, 高考英语题型中出现了任务型阅读, 其后效作用 (Impact) 将会是很深远的。

语言测试要有实用性 (Usefulness) , 因此, 任务型阅读测试 (不包括读写结合的任务) 常会以下面几种方式出现:搭配式、多项选择式和填空式。多项选择式任务型阅读题型与普通的阅读理解在形式上没有差别, 只是阅读的内容和解题的过程更符合人们日常做事的过程。例如, 文中通常是涉及人物和事件的。任务往往是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里选择一个符合文中要求的人或事件。填空可以是根据阅读过的文字内容通过填空的方式完成句子, 也可以根据所读内容填制表格。2008年江苏卷使用的就是这样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处理信息、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表格的填制。

从全国高考的角度看, 单列的任务型阅读试题更要求具有实用性, 试题形式要有稳定性, 评分标准要具有客观性等特点。2005年开始的浙江省任务型阅读试题采用选择搭配的形式, 将试题定位为客观题。从答题要求 (Instruction) 的角度讲, 答题要求必须是学生熟悉的, 答题的格式也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这样才能反映应试者完成任务的真正水平。应试者不会因为对答题要求不够清楚而影响了测试任务的完成。Bachman (1997) 认为, 答题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应试者明白测试过程和任务、如何测试以及如何判分。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测试题型如有更改, 其答题要求和样题一般要提前几年公布于众。例如, TOEFL试题的题型改革要在实施前六年完成。因此, 从这一角度看, 浙江省2005年增加的任务型阅读题的答题要求和试题格式最终做到了保持与大纲样题的基本一致。即包括以下特点:1.搭配型。2.题干第61—65为五个人物的描述。3.选项为六个事件A-F的描述。4.六个选项 (A-F) 中有一个与题干中的五个人物的描述不匹配, 即有一个选项是冗余选项。2007年和2008年的广东卷使用的也是这种信息匹配的任务型阅读, 而且直接叫做“信息匹配”, 作为阅读任务的第二节。与浙江卷相区别的是, 广东省试题是先出现A-F六个信息选项, 然后出现五封读者来信或者五本杂志等, 要求将两组信息进行匹配。

四、根据浙江现行考纲要求设计的任务型阅读示例

第二节:阅读下列材料, 从所给的六个选项 (A, B, C, D, E和F) 中, 选出符合各小题要求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The people below are all looking for someplace to enjoy some kind of activity in Beijing.Aft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se people, there is information about places A—F.Decide which place would be most suitable for the person mentioned in questions 61—65 and then mark the correct letter (A—F) on your answer sheet.There is one extra paragraph about one place which you do not need to use.

61.Stephen studies art in Beijing University.He shows grea interest in paintings and he is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ose oil paintings that reflect the variety of life.

62.Mark has just come to China and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He has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to have a chance to see a wonderful Chinese acrobatic performance in China.

63.Oscar is a student from Yangzhou University, visiting his friends who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in music.They are planning to find someplace to enjoy rock and roll and pop songs.

64.Charles works in Siemens Company, Shanghai Branch.He is going to Beijing on business in middle September.He will be free in the evening, so he wants to go to someplace to enjoy some music performed by foreign bands.

65.Carol studies Chinese in Beijing.She is free recently during the day time, so she would like to find someplace where she can attend some kind of activities so that she can learn some details about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Ca pital Theatre:To celebrate its 50th anniversary, the China Acrobatic Troupe will present“The Soul of China”, where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is made real.Chills (寒战) will run down your spine (脊柱) as you watch breathlessly as performers take their art ant the bodies to the edge.Time:7∶30 p.m., September13-19.

B.Huangshicheng Gallery:A group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is running.About 50 works by 25 young artists including Ge Yun and Yu Yang are on display.Time:9 a.m.-5 p.m.until September 10.

C.The Wangfung Art Gallery:A joint show of oil paintings by10 young and middle-aged artists will be hosted by the gallery.On display are more than 30 of their latest works, which capture the wondrous variety of life in unique (独特的) styles.

D.Anyuan Museum: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ffer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1919 to 1949.Time:9 a.m.—4p.m., daily.

E.The Olympic Center:“The Fashion Night of Chinese Rock”is set to bring back fans out by the thousands next month.Nine Chinese rock bands will perform at the concert, including older generation bands, middle generation bands, middle generation and some recent arrivals.The audience will be given a chance to decide what songs they want to hear, which is sure to bring a storm.Time:September 16.

F.Grand Theater of 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La Petite Band, the Baroque Orchestra of Belgium, will perform as part of activities across the world to commemorate (纪念) the 250th anniversary of Bach’s death.Time:7∶30 p.m.September 11-14.

(Key:CAEFD)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普通高校招生:1:2005年理科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萧春麟, 刘清华.英语测试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阅读新题型(二) 篇5

阅读新题型(二)

阅读下面短文,请将文后标有A-E的.句子插入文章中标号1-4的合适位置,使短文连贯完整;其中一个句子是多余的。

You say you’re old enough to stay out late on weekends while they say you have to be home early. You say you want to see that new film while they say you can’t see it. You say you’ve met some nice kids and you’d like to go out with them, but they say they’d like to see your friends first.

When you’re a teenager, it seems that every time you say “I want to”, they will certainly answer “No, you can’t.” Also, no part of your life is safe from the “prying eyes” of your parents. 15-year-old Debbie says, “My dad always wants to know where I am, what time I’m going to be home. Most parents do that. Do they have to know everything? 1 ”

2 When something goes wrong, most parents just don’t believe in their children. Without asking why, they think their kids are wrong. And not many parents would allow their kids to choose for themselves.

3 But remember that not too long ago you were really a child. Your parents still remember the childish mistakes you used to make. They want to protect you though you do not want them to do so. And when something seems to threaten your well-being, they worry.

So, if you want to get more freedom, please try to understand your parents and do not just lie. 4 If you want them to allow you to stay out late, don’t just say, “All the other kids can stay out late.” Tell them as much as you can about what you want to do and where you’ll be and why it’s important for you to stay out late ..., they might just say yes.

A. Yes, it is true that your parents sometimes treat you like a small child.

B. No one likes being troubled.

C. They should give us more freedom.

D. Try a more friendly way.

阅读理解题型解题技巧 篇6

各种题型解题技巧如下:

一、词义猜测题

猜词技巧是一种很重要的应试技巧。在诸多的英语测试中,几乎都包含有猜测生词或关键词词义的题目。考试中经常作为考点的词汇包括以下几种:

常用词在特殊语言环境中的特殊意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词;生僻词。

词义猜测题常见提问形式有以下几种:

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word “...” means .

2. The word “...” most likely means .

3. The word “...” in Line...probably means .

4. By the word “...”, the author means .

5. In Line..., the word “...” refers to .

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earest / closest in meaning to “...”?

7. In Line ..., the word “...” 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 which of the following?

那么,我们如何猜词呢?

1. 利用上下文中的同义关系猜测词义;

2. 利用上下文中的反义关系猜测词义;

3. 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

4. 利用逻辑推理猜测词义;

5. 根据上下文的指代关系进行猜测;

6. 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猜测。

二、细节理解题即信息题

细节理解可以分为表层细节题即在原文中可直接找到答案,选项和原文在表述上没有变化;深层细节题即在原文中可以找到有关的信息,但需将选项信息与原文句子进行语义上的转换(即: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相同的意思)或是需要对几个细节信息进行简单计算、排序等加工处理。

三、推理判断题(包括作者态度)

推理题的题干常以这样的形式出现:

1. It can be concluded /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2. The author implies / suggests that...

3. What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4. What information will be provided following this passage?

解决推理判断题的技巧:

1. 根据细节进行推理,必须吃透相关文段的意思;

2. 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应当关注主题句,同时把握文章的体裁也可以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推断作者的观点,应当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4. 推断下文的内容,必须特别关注最后一段的内容,尤其是最后的两三句话。

推理判断题要求在理解原文表面文字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总结,从而挖掘出文章隐含的深层意义,判断作者的态度倾向、写作意图等——即通过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据统计,这类题型是阅读测试中的难点,占的比例较大,同学们常常在这类测试题中失分。

常见推理判断题判错的原因:

1. 看似从原文推断出来的结论,实际上与原文不符;

2. 在常识上是正确的,却不是文章表述的内容;

3. 推理过头,引申过度;

4. 内容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5. 推理不准确,过于片面或武断;

四、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要求考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包括分析归纳文章的段落大意、重要情节、人物特征等。

主旨大意题的解题技巧是:把握文章脉络,找准主题句,观察作者总结性语句。即主要观察文章结构:

文章结构1: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主题,后分段加以论述,以事实进一步解释支持主题——主题句在文首;

文章结构2:作者先提出主题,论述后加以总结——主题句首尾呼应;

文章结构3:作者以具体事例开头,随后展开阐述,最后总结——主题句在文末;

文章结构4:作者举例开篇(或举例说明别人的错误观点),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最后用事实依据来阐述这一观点——主题句在文中。

总之,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结构,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分析出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现代文阅读题型教学浅析 篇7

首先,看标题。标题作为一篇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有很多,如:标题可以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可以总结文章内容,突出文章主题,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还可以因为形式新颖而吸引读者,等等。因此,先看标题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阅读的基础。

其次,分布阅读,以理解为关键。第一,粗读。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要有着眼于全篇的眼光,从整体上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第二,精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具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比如:主旨句,文眼句,总结句,过渡句,抒发感情的句子,等等。再理清文章内部相互关系和各段落相互之间的联系,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等,以便在背景中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容。第三,选读。结合题目,思考题目中的问题涉及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并确定相对应的语句,再分析每一段每一句的意思。尤其是理解个别语句的题目一定要将题目带入“语境”,再结合背景由浅入深地思考。

最后,多读,积到累是关键。在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还应在平时多注重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多读多练,才能在高考阅读中做到游刃有余。在平时的训练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概况能力。分析文章中各种词语的不同作用、表达效果,以及拟人、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的使用效果,还有文章采用的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比如:象征使文章立意更深,烘托渲染为文章营造氛围表现环境,等等,由字到句再到篇,再具体分析个别段落的作用,比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表现中心的段落,等等。另外,应熟记一些表现技巧,比如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直抒胸臆,等等。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为全面理解文意做好铺垫。

例如:2010全国高考题第二个阅读,选择的文章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保护人》,题目要求:1.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3.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做分析。

通过阅读分析,第一题主要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只要求简单分析人物形象,难度较低。概况人物形象特征,可以用一个判断句,也可以分开表述,关键是给人物定性,并能抓住人物性格中的突出特点,因而精读是关键。可知玛兰是个“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的人。

第二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着重考查与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片段的作用。解题时要注意其思考的方向:一是对表现主题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二是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发展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三是对整个故事情节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补充背景、揭示矛盾、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因此答案是“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第三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发性的探究题,是对小说标题的一个评价。标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一般大都从主题的揭示、人物性格的暗示、情节结构等几个方面考虑。而本题题干要求已给出三个方面,且求择其一陈述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三个方面答题各有套路,三个要求答案是不一样的。观点一,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黑暗现实;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互相推诿的丑恶现象;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观点二,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通过“保护人”含义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体现了小说的讽刺特色。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主干突出,不枝不蔓;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围绕“保护人”安排相辅相成的明暗两条叙事线索,使结构收放自如,平中见奇。

结合阅读题型, 开展有效提问 篇8

一、有效课堂提问的意义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提问, 教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参与课堂交流。但很多教师的提问只是摆个花架子, 显得课堂热热闹闹, 实际上对于课堂教学没有任何促进作用。有效课堂提问能够优化阅读课教学的各环节, 促进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 调动潜能, 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有效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各环节中的运用

下面我结合人教版英语新教材选修8 U-nit 2 Cloning:Where is it leading us?展示如何结合阅读理解题型进行有效提问。

1. 导入环节

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 必须重视导入环节。兴趣是学习的基础, 因此,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贴近学生生活、富有启发性的情景或话题导入阅读主题, 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把自己调整到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 为学习阅读文章做好铺垫。这一环节上, 教师可以播放《生化危机》的部分视频并提出问题:“Have you ever seen some science fiction stories, films, news reports or TV shows concerning cloning?What do you know about cloning?”

2. 读中环节

(1) 利用略读, 有效设计主旨要义题

主旨要义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第一个段落, 甚至第一个句子里。主旨要义题主要考查学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利用好略读技巧, 进行有效的提问, 可以促进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旨。这一阶段可以设计以下问题:“What’s the style of the passage?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2) 利用查读法, 有效设计事实细节题

高考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很明显, 学生只要找出相关的信息即可。教师可以通过查读环节, 引导学生关注重点信息词汇, 掌握文章细节。在此环节,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True o False”题目, 让学生“scan and find answers”。该环节的问题设计为: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and why.

Dolly the sheep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clone of a mammal.

A cloned animal usually dies earlier than the original one.

(3) 利用精读, 有效设计猜测词义题

精读环节注重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方法、概念内涵的理解以及知识点的梳理。猜测词义题需建立在深层理解的基础上, 因此可以在这一环节开展。它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处理生词的能力, 可以结合文中的长难句出题。提问方式为“What does the word…referto?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in the passage mean?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rd can replace the underlined word?”

对于这类题目,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语言情境, 采用照应、替代、省略、对比、举例等方法来确定答案。因此, 选修8 Unit 2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可设计如下问题:Whadoes“this”mean in the sentence?The question that concerned all scientists were:“Would this be a major difficulty for all cloned animals?”

3. 读后环节, 有效设计推理判断题

阅读结束后, 学生对文章信息已有很好的掌握, 这时候可进行推理判断题的训练。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 依据暗示推测作者的态度。它注重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答案一般在文中不能直接找到, 要依据某些关键词和文中相关信息加以逻辑推理。推理判断题的题干中常含有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 conclude等词汇以及表示推理的情态动词can, could, would, might等和表示可能性的词probably, likely等。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常见的问题:We can conclude/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The passage implies/suggests that…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is…

针对选修8 Unit 2 Cloning:Where is i leading us?我们可选用其中的一两个问题, 在进行语言输出训练的同时, 检测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总之, 广大教师应抓好课堂提问, 结合高考题型开展训练,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结合实例展示如何结合阅读理解题型进行有效提问, 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题型,提问,实效

参考文献

[1]刘道义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2]赵敏霞.教师课堂提问新探[J].北京教育, 2003.

[3]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型解析 篇9

【技法点拨】

技法一:停顿断句——把握原则找规律, 理解句意是关键。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准确把握, 考题形式大致为朗读停顿和断句加标点两大类, 一般情况下以客观选择题或主观划分题两种题型呈现, 往往是主观试题较多, 难度大, 得分低。备战此考点,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 准确朗读, 把握句读。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也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 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义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 因此解答这类题时, 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 确定地理解文意, 然后采用猜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连词成句, 以了解整个句子的基本意思, 然后根据句子的表情达意进行节奏划分。

(2) 总结规律, 做好停顿。

给文言语句加标点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通读全文, 明其大意。这是正确加标点的基础。第二步:断句。准确断句可以为加标点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步:加标点。句中停顿根据句子结构加的标点通常有顿号、逗号、分号和冒号, 句末停顿根据句式加的标点通常有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例1 (2014年湖北鄂州卷)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

A.今 / 齐地 / 方千里

B.盖 / 余之勤 / 且艰若此

C.后狼止 / 而前狼又至

D.而安陵 / 以五千里之地 /存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要求找出有误的一项, 属于客观选择题。解答时, 须根据古文的朗读停顿规律, 熟读精思, 辨清词义, 明确句子的语法结构, 并依此确定语句停顿。该题中的四个句子均来自课内, 都不是诗句, 不存在对偶的问题, 只能作结构或意义上的划分, 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 或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来加以判别。

【参考答案】B

例2 (2014年广东卷) 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善哉祁黄 羊之论也 外举不避仇 内举不避 子

【解题指津】本题也是考查对古代散文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但属于主观划分题。该题表面考查的是文言句的朗读节奏的划分, 但是却依托于文句在文段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实际上是将文言句的朗读与简单文言词句的阅读理解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因此, 断句的前提就是正确理解文意, 在此基础上, 根据文言语句停顿的基本原则和规律, 作出准确的划分。

【参考答案】善哉 / 祁黄羊之论也 / 外举不避仇 / 内举不避子

技法二:词语释义——系统梳理重归纳, 瞻前顾后看语境。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和理解, 我们要系统梳理、重点掌握常见实词的词义, 尤其要注意积累和理解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古音通假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则要重点掌握一些常用虚词的不同用法, 达到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要求。备战此考点,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

(1) 迁移课内所学。应力求做到两点:1以“本”为本。前一个“本”指课文, 后一个“本”指根本, 这里强调一定要把有限精力用在“认真读好教科书”上。2要瞻前顾后, 结合语境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 特别要注意文章中的注释、重要的词句及一些有深意的句子。

(2) 掌握解题技巧。可以应用三法:1与现代汉语比较, 推敲文言词义。2分析字形, 引申文言词义。3利用成语, 类推文言词义。

例3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要求找出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一般来说, 文言实词考查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音通假、词类活用等几个方面, 而考查的实词往往在课内学过, 因此可根据平时的积累来解答。该题中四个选项的词均为初中接触过的词义, 解答此题, 须找到选项对应的文中原句, 将选项意思代入原文进行检验, 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参考答案】D

例4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以塞忠谏之路也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皆以美于徐公

D. 醒能述以文者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要求找出与例句中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该题中的各选项也都来自课内, 辨析时, 应根据该词在句中的位置以及词语间的相互关系, 弄清它的词性和意义。解答此题, 可先确定题干中的“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再找到一致的选项。

【参考答案】D

技法三:理解翻译——认真揣摩多训练, 大胆表述展个性。

本考点主要考查对文言文阅读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课标所规定的文言文基本篇目的内容, 并根据已掌握的文言文知识阅读浅易的课外文言文, 能按要求概括其主要内容;能按要求翻译文言语句;能评价作者的观点;能对古诗文作初步赏析。备战此考点, 可采用如下方略。

(1) 重点培养理解能力。大家平常就要切实读懂教科书上的文言课文, 认真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逐步形成一定的文言语感。

(2) 强化训练, 熟悉题型。即通过强化性训练, 把握试题的题型设置、解答的思路以及技巧。

(3) 大胆表述, 展现自我。解答主观开放性的语言表述题时, 要拓展思路, 善于联系自己以往的经验, 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敢于对人物、事件、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力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例5 (2014年江苏苏州卷) 下面哪一 个句子不 是倒装句 ( )

A.能谤讥于市朝

B.今诸生学于太学

C.相与步于中庭

D.积于今六十岁矣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正确判断并理解文言句式, 要求找出不是倒装句的一项。解答时, 首先应看清题干要求, 然后弄清文言倒装句式的特点和形式,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比较筛选。一般来说,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和定语后置几种形式, 据此, 则不难作出选择。

【参考答案】D

例6 (2014年湖北宜昌卷) 翻译“乙文” (林纾《湖之鱼》) 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 首先要通读全文, 把握大意, 然后根据上下文以及该句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句意, 翻译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可遵循“解词—串意—顺意”三大步骤, 即首先解读重点的词语, 明确其含义和用法, 然后将一个个、一组组词串联起来, 形成句意, 最后把整个语意通顺、连贯、明白地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如果) 不趁着他人频频下食的时机而离去, 能够脱钩而游走的又有几个 (多少) 呢?

例7 (2014年湖北武汉卷) 下列对本文 (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 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 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 仁厚孝顺, 礼贤下士, 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 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解题指津】本题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求找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解答时, 首先须整体速读选文, 力求初步感知全文内容, 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辨识。值得提醒的是, 要找到文中每个选项对应的句子, 尤其要注意重点字眼的正确与否, 如原文中的“不爱金帛”并非指太子, 而是指吕后, 与C选项中所说太子“不爱钱财”不符, 可见该项对文章理解有误。

【参考答案】C

例8 (2014年江西南昌卷) 这篇文章 (张岱《湖心亭看雪》) 可谓是痴人赏奇景, 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解题指津】本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把握, 解答时, 应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抓住精要词句, 进行细节品读, 以把握文章的要旨。该题选文出自课内, 对全文大意的把握应该不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 可抓住文中对湖心亭雪景“白描”的句子以及对“赏雪人”行为动作及语言的描写来作答。

【参考答案】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 独往赏雪, 醉心于雪景, 闲情雅趣异于常人。 (大意相同即可)

技法四:名句记诵——用心识记常总结, 善于思考勤动手。

针对中考“诗文默写与运用”试题的考查类型及趋势, 我们可运用如下方略备战此考点。

(1) 注重平时积累。诗文的积累不仅要掌握课本中要求背诵的篇目, 还应将学习范畴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注重一些名诗文中的经典句子的积累。提倡理解性背诵, 通过理解诗文的背景、主题和表达等各方面内容, 达到识记的最佳效果。

(2) 经常归纳总结。积累诗文时, 可以从异同两大方面来进行总结, 即对诗文的内容、语言、主题、作者以及创作时代等各方面进行归类比较, 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 反复进行记忆。

(3) 善用脑, 勤动手。一定要加强诗文中字词基本功的学习, 勤于动手, 将每一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烂熟于心, 避免出错。

例9 (2014年湖北宜昌卷) 积累链接:鱼儿, 是可爱的小动物, 《小石潭记》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 , 往来翕忽。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文名句的记诵和默写, 内容是课内要求背诵的篇目。解答时, 可调动平时的记诵积累来作答。对于这类记忆性默写的题目, 如果平时注重积累, 那么根据提示补写上句或下句, 是比较容易的, 但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字、添字、漏字, 或者张冠李戴的现象。

【参考答案】怡然不动尔远逝

例10 (2014年四川南充卷)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 请简要赏析。

【解题指津】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名句的赏析, 虽出自课内, 但对于初中生来说, 也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 快速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背景是解题的关键, 也是鉴赏的基础。此外, 还应掌握诗歌表达的基本技巧, 分析诗歌意象并把握形象, 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 发现作者观点, 触摸诗人灵魂。

【参考答案】任选一个角度, 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 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 表达了惜春之意, “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 如对仗的工整, 音调谐婉, 具有音乐美。

【特别提醒】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 从文言文整体阅读的考查题型来看, 除了上述五个方面的常考题型和基本的应考技法外, 还有如下两个命题走向很值得大家重视和关注。

其一, 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命题者一般选择的是体裁相同、主题类似或是出自同一作者的文章, 也有体裁不同、主题类似的一诗一文, 这种题型既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记诵积累的过程, 又注重在迁移比较中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这种题型除了对字词的考查外, 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 包括句意、段意及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特别是一些鼓励创新的开放性试题在文言文阅读中的出现, 受到考生的普遍欢迎。解答此类题型,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 应该不是难事。对于课内的诗文我们只须细心检索平时的积累即可。对于课外诗文, 我们先要读懂它, 力求找出它与课内材料的异同点。阅读时应注意留心参考文后的相关注释, 还应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内相关的知识储备, 这些“注释”和“积累”往往是我们得以顺畅解答问题的“钥匙”和“法宝”。

其二, 取材课外的古诗文阅读。

这些阅读材料大多篇幅短小, 语言浅易;文体以人物传记、寓言故事、小议论文或是突出地域文化特色的山水游记为主。内容多为讲述古代名臣良将的事迹, 表现官员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或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品行;要么是反映古人尊老爱幼、诚心待人的美德;要么描写古人登高览胜、抒发理想抱负等。课外古诗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 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专家的青睐。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 密切联系学生实际, 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 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 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 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准确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 需把握好“读、思、联、结”四个字。

【强化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问题。

包拯字希仁, 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 主来诉。拯曰:“第1归, 杀而鬻2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徒知端州, 迁殿中丞。端土产砚, 前守缘贡, 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 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 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 亦知其名, 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 有阎罗包老。”旧制, 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 使得至前陈曲直, 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 恶吏苛刻, 务敦厚, 虽甚嫉恶, 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 不伪辞色悦人, 平居无私书, 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 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 有犯赃者, 不得放归本家, 死不得葬大茔3中。不从吾志, 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注】1第:只管。2鬻 ( ) :卖。3茔 ( ) :墓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不久)

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遗留)

C.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到, 往)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述)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拯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闻者皆惮之。

(2) 与人不苟合, 不伪辞色悦人。

3.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 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

【答案解析】

该文言文阅读取材于课外, 内容为讲述古代名臣包拯的事迹。命题者共设置了3道考题, 考查内容包括词语释义、句子翻译、人物分析等方面, 兼顾了文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第1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与辨识, 加点的四个文言词语都属于“一词多义”现象, 也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只要搜索记忆储存, 并结合语境解答即可。

【参考答案】B (“遗”应解释为“馈赠”)

第2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这两句都可以采用对应法来翻译, 即先把文言句的每一个字解释出来, 然后用顺畅的语言连接起来。翻译时, 第1句要重点落实“惮”的意思;第2句要重点落实“辞色”的意思。

【参考答案】 (1)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 皇亲国戚及宦官因此大为收敛, 听说 (他) 的人都害怕他。 (2) (他) 不随便附和别人, 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

第3题考查对文本中主要人物的分析与评价。解答这类题型时, 首先应深刻理解文本的大意和主旨, 然后拓展思路, 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真实感受;要敢于对人物、事件、作者态度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 力求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解读中考英语任务型阅读题型 篇10

一、任务型阅读试题的特点

任务型阅读是指通过各种语言活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考查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能否“按要求辨认语言结构、内容、事物发展的顺序和程序”。 它具有以下特点:

1.材料结构完整, 信息相对集中。

阅读与表达通常有3%的生词量, 单词量在250~300左右, 提供的信息相对集中, 要求考生整合短文中相关信息,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文体或将最精确的词汇填入对应图表中。 这就要求考生能“掌握所读短文的主旨和大意”、“了解阐述主旨的事实和细节”、“了解词义和句义深层含义”、“根据所读短文进行判断和推论”、“根据所读文章大意”。

2.内容紧跟时代, 出题方式多样。

任务型阅读重在考查学生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趋现代化、生活化、知识化, 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 涉及学校生活、电视节目、填写申请表格、发布广告、确定方位等生活实例和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 阅读内容浅显, 易于把握, 体现了运用语言完成实际任务的目的。 出题的方式多种多样, 有问题回答、完成表格、缺词填空等。

3.题目设置明确, 注重能力考查。

该题型中选择的阅读材料一般都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某种规律或顺序展开。 因此, 题目本身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考生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快速检索所需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考查的是学生语用能力。 因此, 答题要求语言精练、概括性强。 这就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技能, 组织语言文字, 规范表达方式, 准确无误地将所需意思表达出来。

二、任务型阅读的复习策略

任务型阅读题对考生英语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较高, 那么如何在复习备考中使学生适应并掌握这一题型呢?

1.整体感知 “任务”, 强化解题步骤。

为了理解和掌握任务型阅读, 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作基础。 因此, 复习前, 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任务”的内涵, 告诉学生什么是任务型阅读理解, 它的具体要求和任务形式有哪些等。 教师可从教材入手,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 选取课文中的任务型阅读作为例题分析, 然后让学生找出教材中更多的任务类型进行归纳。 同时, 借助练习强化解题步骤, 熟练掌握解题技巧, 做题目方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精选阅读题材, 激发阅读兴趣。

好的阅读材料能够使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因此, 在阅读教学中, 阅读材料的选择极为重要。

(1) 选材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有些英语阅读文章是一段小幽默或者含有有趣的部分, 还有一些讲的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趣事, 这些都能使得他们对理解文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比如:让对足球十分感兴趣的学生阅读一篇关于足球知识的文章, 他从这篇文章中所获得的语言知识远胜过他读10篇小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兴趣时,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 选择的材料必须内容丰富, 各种类型的题材都应有所体现。

(2) 选材要有实效性。

教师选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选用富有时代特征的、 贴近学生现实的材料, 同时应特别关注各个领域的最新信息和研究成果, 如:国内外时事、纳米技术、奥运会、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 虽然这些文章在知识难度上可能高于学生的认识水平, 但由于是热点问题, 学生通过报刊、电视等各种媒体已经熟悉相关话题, 因此, 在教师的帮助下, 他们完成阅读任务不会有太大困难。

(3) 选材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大量广泛的课外英语阅读的同时, 弄清中考任务型阅读中短文的选材特点十分重要, 它可以作为我们平时阅读材料选材的重要依据, 增强复习应考的针对性, 减少盲目性。 在广泛涉猎、综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前提下, 把中考任务型阅读题目的题材、体裁特点牢记在心, 明确中考对考生能力测试的要求, 对于增强解题的心理预期、培养正确的阅读思路,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利用题型特点, 强化考题技巧。

任务型阅读的题目考查方式大致有三种: (1) 信息捕捉型, (2) 信息转换型, (3) 信息归纳型。 笔者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题时巧妙利用题型特点, 认真分析和整合, 尽快掌握答题策略和应试技巧。 一般说来, 完成此项任务的全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

(1) 浏览全文, 捕捉信息。 通过浏览全文, 掌握其大意, 了解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2) 细读问题, 分析信息。 浏览全文后, 已对文章或段落大意有所了解, 再读考题, 对要捕捉的信息进行分析、推理, 这样便可先解答与主题思想有关的问题。

(3) 复读全文, 抓住细节。 带着问题复读, 可缩小复读范围, 更便于捕捉关键的信息。 复读时可边读边用铅笔做标记, 把有关的人物、 事件、 时间、 地点、 起因 ( 即SW:who, what, where, when, why) 画出来。 经过这样的处理, 对文章的内容和细节便更清楚了。 另外, 复读全文时, 还应特别注意首段或每一自然段的首句和结尾句。 因为在首句和首段, 作者往往要说明事件的起因, 阐述自己的观点或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与人物的关系, 结尾句、段是事件的结论或作者表达的态度、意图、目的等。

(4) 细读题目, 完成任务。 在明白题意和文意的基础上, 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所要求的任务。

高考阅读理解四大题型全解析 篇11

细节理解题

根据笔者统计,2011~2015年新课标I卷阅读理解中细节理解题占比55%,而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主旨大意题加起来才占45%。细节理解题多出现在应用文中,难度不大,主要考查考生定位细节信息以及比较原文细节和选项的能力。一般来说,考生在做细节理解题时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因此命题人设置了大量的这类题型,来保证大多数同学都能得分,然后通过设置其他题型来增加题目难度,提高试题的区分度。虽说细节理解题是给分题,但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可以顺利拿到分数,问题还是出现在细节定位和与选项的比对上。在进行定位和比对时,考生首先需要阅读题干找出关键词。关键词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数字和首字母大写的词(或词语),第二类是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和副词,第三类是其他题目中没有出现的词(包含考生可能不认识的词汇和不常见的词汇)。接下来需要回到原文进行定位,在定位时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在原文中找到,定位起来较为容易。另一种则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踪迹全无,难以定位。不少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就开始胡蒙乱猜。其实,关键词在原文中并不是踪迹全无,只是发生了同义替换,考生需要在原文中寻找关键词的近义词(或短语)或者与其意思一致的句子。定位之后就需要进行比对,考生需要具备同义改写和识别选项陷阱的能力。下面我们以2015年新课标I卷的几道真题为例来看看如何定位和比对。

23. Who will give the talk on the islands in the Thames?

A. Chris Lewis.

B. Malcolm Tucker.

C. Miranda Vickers.

D. Liz Payne.

此题是A篇设置的一道细节理解题。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题中有首字母大写的Thames,islands也是其他题目中没有出现的词,因此可以用islands和Thames来进行定位。阅读原文,可以定位到第五段前两句:Eyots and Aits—Thames Islands, by Miranda Vickers. The Thames has many islands. 题干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复现,对比选项,可以发现C项为正确答案。

32. What are people encouraged to do at the cafe La Chope?

A. Learn a new subject.

B. Keep in touch with friends.

C. Show off their knowledge.

D. Express their true feelings.

此题为D篇设置的一道细节理解题。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La Chope的首字母大写,encouraged也是其他题目中没有出现的词。阅读原文,可以发现在第一段第一句Conflict is on the menu tonight at the cafe La Chope中就出现了La Chope,但没有提到鼓励。继续往下读,不少同学看到第三句Here they are learning to get in touch with their true feelings后觉得应该选D,但是继续读到第五句The customers—some thirty Parisians who pay just under $2 (plus drinks) per session—are quick to intellectualize (高谈阔论),因为句中有汉语提示,一些同学就开始纠结是不是应该选C项。之所以会纠结,是因为大家忘了encouraged这个关键词。第五句话的句意为:这些顾客急于高谈阔论,其中约有30个巴黎人每一季花不到两美元(还可以喝到饮料)。这里并没有出现鼓励他们高谈阔论,而是他们自发而为。阅读第一段最后一句:"You are forbidden to say 'one feels,' or 'people think'," Lehanne told them. "Say 'I think,' 'Think me'." 由此可以确定这个咖啡馆是在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此正确答案为D。

推理判断题

推理判断题考查的是考生从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蛛丝马迹来推断作者言外之意的能力。这类题比较难,难点在于两方面。第一,考生能否找到相关的线索,排除无用线索。第二,考生在进行推断时,能否做到不过度推测,不偏离原文。做这类题的方法类似于细节理解题,也需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二步,定位相关信息。第三步,比对原文和选项。二者的差别在于,细节理解题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或经过同义改写后的信息,而推理判断题则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找到答案,需要进行一定的推断才能得到答案。此类题的选项中干扰项层出不穷,通常干扰项都是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答非所问等。下面我们来看2015年新课标I卷的几道推理判断题。

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Dali according to Paragraph 1?

A. Optimistic. B. Productive.

C. Generous. D. Traditional.

本题是C篇的一道推理判断题。阅读题干,划出关键词best describes (最高级)、Dali (首字母大写的人名)和Paragraph 1 (数字)。由关键词可知本题要根据第一段的内容进行推断。定位原文第一段,我们发现形容Dali的短语有三个: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f modern artists、his powerful personality和the artist's showman qualities,但这些和四个选项都没有关系。除了这些,原文还介绍了Dali的许多作品:“over 200 paintings, sculptures, drawings and more”和“L'Enigme sans Fin from 1938, works on paper, objects, and projects for stage and screen”。由此可推断这位艺术家是很多产的,故选B。Productive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物,比如highly productive farming land (高产的农田)、productive meeting (富有成效的会议)。

30. How are the exhibits arranged at the World of Dali?

A. By popularity. B. By importance.

C. By size and shape.D. By time and subject.

本题也是C篇的一道推理判断题,不过相对容易一些。先划出关键词exhibits arranged和World of Dali,由关键词可定位到原文第二段:The visitor will enter the World of Dali through an egg and is met with the beginning, the world of birth. The exhibition follows a path of time and subject with the visitor exiting through the brain. 由第二句话可知,展览品是按照time和subject来安排的,故答案应为D。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要知道arrange和follow a path是同义替换。

词义猜测题

词义猜测题就是猜测某个词在特定语境下、特定句子中的特定含义。这类题是历年阅读理解的必考题目,只是考查的数量与难易程度有所不同而已。为什么是必考题?因为它是完形填空和七选五题型的低级版。词义猜测题是在一整篇阅读理解文章中抽一个词,让考生进行猜测。而完形填空是在一整篇文章中抽20个空,让考生猜应该填什么;七选五则是在一整篇文章中抽五个句子,让考生猜应该填什么。因此,掌握词义猜测题的解题方法无疑会有助于解答完形和七选五。

做此类题时需要基于词语本身的含义,推断它在某句话中的特定含义,因此要基于语境,从构词法或逻辑关系来分析其含义。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逻辑(标志是and、or和表并列的标点符号)、转折逻辑(标志词是but、however、instead等)、因果逻辑(标志词是thus、therefore、because等)。除此之外,还有表示解释说明的逻辑关系(标志是such as、冒号、定语从句等)。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今年的高考真题。

31. What does the word "contributions" in the last paragraph refer to?

A. Donations. B. Projects.

C. Artworks. D. Documents.

此题是C篇设置的一道词义猜测题,也是一道易错题。A项是强干扰项,大部分同学都知道contributions有“贡献;贡献物”的意思,donations恰好也有“捐赠;捐赠物”的含义,二者意思相近,于是不少考生便选择了A项。我们在前面说过,猜测词义除了要看该词本身的含义,还要看其所处的语境和句子的逻辑关系。该词所在句子出现了并列逻辑的标志and,and前面提到筛选出来的作品来自一些机构,and后面说的是也包括其他一些机构提供的,并且这些机构都是诸如博物馆一类的艺术机构,因此可知contributions在这里应该和艺术作品有关,而与“捐赠”无关,可排除A项。C项artworks有“艺术作品”的含义,符合语境和逻辑,故为正确答案。

主旨大意题

主旨大意题是历年来阅读理解的必考题目,但是今年却没有考查,这并不意味着2016年就不会考查,所以笔者在这里简单分析一下这种题型。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寻找主旨大意题答案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广告类应用文主旨大意题的答案一般可以通过标题和首段内容来确定,这类体裁的文章开篇就会表明是广告、旅游宣传或是招聘。说明文也要看首段,因为说明文在开篇会明确指出说明的事物或事理。议论文如果是关于某现象发表评论的,那么一般要看最后一段,作者通常会在最后一段发表自己的观点。记叙文通常先是大篇幅讲故事,最后一两段进行主题升华,所以答案往往要在最后一两段找。鉴于今年没有考查这类题目,我们来看一道2014年新课标I卷的阅读真题。

23. What type of writing is this text?

A. An exhibition guide.

B. An art show review.

C. An announcement.

D. An official report.

说明文阅读难点题型精析 篇12

一、辨析说明方法, 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得清楚明白, 说明中当然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常设考题有两种: (1) 指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 分析文段中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类题, 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判定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还要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不同功用与特点, 区别它们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概念的不同, 如一些学生对“下定义”与“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区分不清, “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 语言简洁、直接;而“作诠释”则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较详细的解释说明。又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而在记叙文中“对比”则是一种表现手法。另外, 要熟悉、掌握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如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 更具科学性;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 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引用可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 能增强文章的趣味,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方式一般是: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 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 , 使读者……。如2011年河北承德市中考卷《哈勃, 太空中的千里眼》的第17题:“第 (2)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说明方法, 并体会、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考生对几种说明方法善于辨识和区分, 对其作用明确了解, 解答就不难了。答案示例: (1) 分类别,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 (2) 列数字,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二、感悟语言特点, 品析词语表达的效果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词上, 如文中常出现“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词语。一般考题常常考查这些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 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分析这些修饰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突出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该类考题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为:“××”词, 生动地 (准确地) 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符合实际情况, 具有科学性) 。B.“××”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其答题方式为: (1) 不能, 用了“××”词, 生动地说明了……, 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2) 不能, 删掉“××”词, 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 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 准确地说明了……, 符合实际情况, 留有余地, 具有科学性。如2011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卷的第18题:“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体会, 只要能根据提示从说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 说明不是全部, “目前”从时间上限制, 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 去掉这两个词, 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三、理清文章脉络, 补写语意连贯的词句

近年来, 在说明文的阅读考查中, 常出现根据文意“补写语句”这一考点。这个考点的常设题型主要有: (1) 补写恰当词语。 (2) 为选文拟写一个标题。 (3) 补写过渡语句。 (4) 补写总领句。 (5) 补写总结句等。无论何种角度的补写, 都要紧扣所说明的事物, 并且准确地理解事物的特征, 使所写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如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卷的第14题:“请在第 (6) 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根据选文中的提示语“这两则故事说明”和其后的标点符号“:”可知这是一道补写总结句的试题, 要求学生补写上第 (6) 段中的两个故事所说明的现象或问题, 细读文段, 可知道使用麈尾的王衍和张讥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人物, 于是我们可补填上“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或“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的答案 (意思相同即可) 。

四、结合说明内容, 展示个性拓展与延伸

上一篇:校园生活服务下一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