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题型

2024-09-04

设计题型(精选12篇)

设计题型 篇1

实验设计型题常常是在限定条件 (如实验仪器和药品) 下, 来完成一个或几个实验片段;或在已完成部分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补充未完成的步骤。

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

已知实验的目的及相关条件, 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解答这类问题, 首先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条件, 联想与课本相关的知识点及实验原理, 构思相关的化学情景, 然后设计便于操作的实验方案。

例1 H2与 CO 化学性质相似, 在高温下也具有还原性。某同学欲利用洁净的铜片、集气瓶 (盛满 H2) 、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等实验用品, 探究氢气是否也能还原氧化铜。请简述其实验方案。

思路点拨:本题是 CO 还原 CuO 室验的延伸, 设计实验前要对该实验有较深刻的理解, 如高温条件、还原气体的氛围、铜与氧化铜之间的转化关系等。

答案:用坩埚钳夹住铜片在酒精灯上灼烧, 将灼烧后变黑的铜片迅速插入盛满氢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现象。

二、实验步骤的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给定仪器装置, 设计或补全实验步骤。这类问题通常是实验顺序的设计, 如混合物检验顺序、装置连接顺序、实验操作步骤等。

例2 小明欲利用下列仪器、装置 (每套装置限用1次) , 验证某混合气体的成分是 CO 和 CO2.已知:① CO 在通常情况下不与澄清石灰水和 NaOH 溶液反应;②酒精喷灯可作高温热源。

(1) 连接装置导管口的顺序:混合气体→______→尾气处理 (填导管代号) 。

(2)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存在CO2和 CO 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混合物检验顺序、装置连接顺序的设计题。

答案: (1) ④③⑤⑥①②; (2) B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黑色氧化铜变红。

三、实验方法的改进设计

实验改进的设计主要考察实验设计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探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类问题常见的是实验仪器、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方法的改进。

例3 右图是实验室制备 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 大理石和盐酸接触, 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 盐酸被反应产生的 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 与大理石分离, 停止反应。用该装置制备 CO2节约药品、取用方便。下图装置中哪些可起到与右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 (填写装置代号)

思路点拨:根据题给信息, 先要对原装置的工作原理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加以改进。

答案:B、D.

例4 某混合气体由 H2、CO2、CO 组成, 对该混合气体进行如下实验:

(1) 为确定该混合气体中这三种气体都存在,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铁架台略去, 下同) :

老师看后指出装置有错误, 原因是该装置只能确定混合气体中存在______;

(2) 该同学又对实验装置改进如下:

老师看后指出装置仍不正确, 原因是该装置只能确定混合体中存在______;

(3) 该同学又在 (2) 的实验装置中加了某些装置, 从而能将混合气体中的三种组成气体一一确定, 请说明他在什么位置加上了什么装置。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典型的对实验方案可行性的评价题。

答案: (1) H2; (2) CO2; (3) 在 B 装置前加一个盛有浓 H2SO4的洗气瓶;在装置 A 后和装置 C 后各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例5 康康通过查阅资料发现, 用石灰石精制 CaCO3 的流程图如下:

undefined

经过认真思考, 康康对上述流程进行了改进:

请你通过比较分析, 谈谈改进后的方案的优点。

思路点拨:两种方案都能顺利制备 CaCO3, 但哪个方案更优, 需进一步考虑方便、环保、经济等因素。

答案:改进后的方案能充分利用原料, 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有利于保护环境。

设计题型 篇2

有关物质密度测定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但是对这类题,同学们却把握不好,所以导致得分很少,甚至不得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⑴基础知识不扎实,物理概念和规律不清。

⑵审题不认真,不能找出突破口。

⑶语言组织能力差,叙述缺乏严谨性。

⑷缺乏分析综合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此类命题大多是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去测定某种物质的密度,测定的方法往往是非常规测定,而不是直接测定。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和密度有关的公式有:基本公式:ρ=m/V下面针对据情况进行分类谈一谈解题规律和方法。

一、用密度的定义式 ρ=m/V测密度。

(一)用密度公式,测出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即可求出密度,这是测密度的最基本的简单方法。例1:下面是测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

A、用天平称出盐水和杯的总质量m1;B、整理器材使物归原处; C、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D、用天平称出剩余盐水和杯的总质量 m2E、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1)请把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写在横线上。

(2)盐水密度的最后表达式ρ=。

答案为(1)C、A、E、D、B。(2)ρ=(m1-m2)/V

此类题较简单,但要注意应使测量值尽量精确,这就要求尽量减小误差,此题的实验步骤就较准确。

(二)“替代法”、“排水法”间接测体积和质量

例2:物理老师提供了一架天平(不含砝码)、一个量筒、滴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些水和一个玻璃小球,怎样测小球的密度?

解析:可采用替代法,通过测出等质量水的体积,算出球的体积,利用排水法测出球的体积。步骤如下:

1、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平衡。

2、在天平的两个盘上放上相同的烧杯,在左盘放玻璃球,在右盘的烧杯中加水,通过滴管调节右盘烧杯中的水使天平平衡。

3、将水倒入量筒内,并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1。

4、将玻璃球放入量筒内,并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V2。

5、计算ρ=m球/V球=m水/V球=ρ水V1/(V2-V1)

设计题型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物    实验设计方案    一般方法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是通过不断实验探究而一步步接近并掌握事实真相的。纵观生物科学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发现中,实验都是获取真理的至关重要的手段。因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最大的变化是不再单纯地铺叙前人总结发现的结论,而是更侧重介绍他们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探究历程,由此不难发现,科学发展史是实验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的发展史。

而对于高中学习生物的学生来说,从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到学习实验设计的思路,最终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思想,能力要求不断提升,这一点在近年的高考中得到充分体现。尤其是“实验设计题”由于能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成为高考生物中的的“压轴题目”。但由于大部分学生缺乏实验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遇到这类题型,就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因为毕竟所谓实验要亲身体验,而不是纸上谈兵,可惜现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张,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参与其中,且一个人的探究能力与其从小所受教育方式和个人成长经历,思考方式均有关系,故本文仅从实验设计原则和一般的思路方法角度,对高考中出现的实验设计类题型作出一些归纳和总结,找到解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一、对实验理论的理解

“实验,指的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去认识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规律”。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实验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突出主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并最终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一个过程,这点理解对设计实验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用具、实验假设、实验预期、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推论、交流等。因此在设计一个实验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并遵循以下原则。

二、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生物实验设计中,第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即明确生物实验目的、使用正确的实验原理,选择科学的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实验方案要符合生物学科的基本原理。一般设计实验是建立在观察到的一些客观世界的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用一些已知的知识储备探究未知或验证推论的过程。

第二是可行性,设计的实验要人为操控并付诸实施。

第三是严谨性,这一点是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容易疏漏的地方,即设计实验应该尽量没有漏洞,保持实验的准确性。

第四是简便性,材料的选取,实验操作在满足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简便,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第五是可重复性,即实验结果不应该是偶然的,应该可以多次重复体现。

第六是随机性,主要体现在取样上要排除主观影响,尽量随机取材,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减少实验误差。

第七是实验条件前后要保持一致性,即在实验过程中,除主控因素外,不应随意变换条件。

第八是单一变量性,在高中生物課本中提到三个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所谓单一变量指的是人为操控的变量即“自变量”,在一次实验中可以涉及多个“自变量”。这通常是为了探究更多问题,但是在实验中,一个自变量的变化只能对应观测它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控制自变量,观察因变量是实验过程中获取结论的主要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自变量应紧扣实验题目与目的,如“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个实验题目中,自变量应该是“光照强度”,而“光质”和“光照时间”则为无关变量,应该排除,答题时应该注意,不应笼统地说“光照”,遵循严谨性原则。

第九要设置对照组,以对照得出结论并排除无关变量带来的未知的影响。一般高中生物中涉及的有空白对照,条件对照,以及自身对照(实验前后个体自身对照,如切除法探究甲状腺激素对大鼠代谢的影响实验),等等,无论哪种对照,都不改变实验涉及的自变量。而是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对,获取结论。需要注意的是,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的区别,对比试验没有对照组,而是通过各实验组之间的比较得出结论,如“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实验中各组均为实验组,是对比实验;而“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则要设置空白对照组,是对照实验,两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不同的。

三、设计实验流程

在掌握以上原则以后应用到具体的实验设计中,设计实验的思路简单如下:

首先要确定实验的目的,并确定实验的标题,实验目的是整个实验的中心思想,所有的实验设计都要围绕它进行,而实验的题目是因实验目的而确定的,无论是观察类提取类实验,还是验证性探究性实验,都要在实验的标题中得到体现,如“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等。从题目可以看出实验目的,并且最终结论要体现出这一目的的实现情况,进而做好记录,分析讨论,总结。

其次,明确实验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变量关系,即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的分布。如“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这一实验中,呼吸方式即有氧和无氧呼吸,这是原理,那么氧气就是我们要控制的自变量,而这一变量变化带来的结果是产物的不同,这就是因变量,要注意因变量不是唯一的,如酒精的有无,二氧化碳的产量,这都是因变量。而与之无关的其他会影响实验的因素,则是无关变量,如温度、光照与葡萄糖溶液的浓度等,则必须设法排除干扰,保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致。

然后就是根据以上分析,具体设计出实验步骤,这是大部分学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其实只要很好地完成前两步,接下来就可以遵从前面所说基本的实验原则,将实验步骤写出来。如一个对照实验,可以按以下步骤设计。

第一步,遵从随机性原则取材,并分组,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如“选取大小长势相同的叶片若干,分为A,B,C三组”,设置好实验组和对照组并进行编号。在语言描述时要注意规范文字,不要用口头语,而应用科学准确的实验用语,保证实验的严谨性,尽量不要用模棱两可的语言。

第二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做不同处理,突出实验组中自变量的变化,这一步仍要注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如加入液体引起体积的变化、发生反应引起温度的变化等。在对操作的描述过程中,用语要简洁准确,避免画蛇添足,并根据已知的实验原理,合理控制实验时间等条件。

第三步,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即因变量的不同变化。

第四步,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因变量变化与自变量改变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在確定了实验目的,设计了实验步骤之后,要对实验过程进行预测,这是近年来经常考查学生的内容。在预测实验结果时,简单说就是一定要“点题”。我们的预测结果一定要体现出实验的标题和目的,并规范用语,注意实验中控制的条件范围等,如“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这一实验中,我们使用的生长素是什么样的浓度范围之间的,要在结论和预测中体现出来,如“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的生根有促进作用”。如果是验证类实验,则结论中应该体现出所验证理论的准确性。同时在实验结果预测或结论中,要注意各种可能性分析全面,如在“促进”“抑制”的同时,不应忽略“既不促进,又不抑制”这一种结果等。

以上几点,是设计实验的一般原则和思路,在具体设计实验或是解决实验类问题时,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具体处理。实验科学是一门剖析自然规律的科学,其本身是一门科学,相信通过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的学习和实验设计类试题的训练,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完善严谨科学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从书本上获取现成的理论,而是自己发现问题,并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新的课程改革所希望实现的目标之一,本文只就应试作答稍作总结,具体问题还要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适当训练,摸清规律,从而形成成熟的解题思路。

参考文献:

[1]史华波.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生物高考实验设计题型的解题方法 篇4

虽然实验能力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但很多学生由于思路不清, 把握不够好, 失分很严重, 部分学生甚至放弃实验设计题, 导致该题得分率很低。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在高三复习中应注意帮助学生形成一套解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 尽量做到能得分, 得高分。面对一道实验大题时,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明确目的要求

认真审题, 弄清该题是验证还是探究实验。一般在题干中有“验证……”、“证明……”、“探究……”, 通过相关字眼判断实验类型, 并明确实验目的。判断验证还是探究实验直接关系到对实验结果的预期及结论的得出。

例如: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试以大白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为观察指标, 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 并作出分析。

(1) 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两组, 甲状腺激素溶液, 蒸馏水, 灌胃器, 耗氧量测定装置, 小动物活动测定仪等。 (实验提示:给药途径为每日灌胃, 给药剂量和仪器操作不作考试要求, 室温恒定。 )

(2) 方法与步骤:__________。

(3) 结果预测与分析:___________。

[解析]通过题干中“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这句话, 可知此实验属于验证实验, 实验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二、分析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就是完成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这就需要分析实验中所涉及的生物学及相关学科中的知识、方法, 以及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实验原理一般在题干中不会出现, 需要学生从已学的知识范围去寻找, 也就是书本知识是做题的支撑和依据。另外, 提供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也应考虑在内。此过程要求学生利用储备知识独立分析、运用。

[解析]接上例:实验原理是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即加速物质的氧化分解, 耗氧量增加,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使活动量增加。题干中材料用具中的耗氧量测定装置和小动物活动测定仪也提示了相关实验原理, 通过小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反应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就可以联想到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活动量和耗氧量的影响。

三、设计实验步骤

根据题目给出的材料、用具 (一般情况下要用全所给的材料用具) , 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步骤应用简洁科学的语言叙述:

1.分组标号: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宜的材料和器材 , 选材应保持条件相同 (如上例中: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 。将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以分两组, 也可以分若干组, 每组进行明确的标记, 如用甲、乙、丙或是A、B、C或者1、2、3, 总之, 让人对实验组一目了然, 便于实验的观察、统计、比较和叙述。

常用的句式如:①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 分别编号为A、B、C等;②取两支试管, 分别编号为甲、乙, 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③选择年龄、体重 (性别) 、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 分别编号为1、2、3等。

2.实验处理 :根据实验的要求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处理。实验处理要遵循“单一变量,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 就是对实验结果有关键影响的单一因素。对照原则, 就是要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实验。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 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 两者受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 两组之间的差别, 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通过对照组能增强实验的信度。按照对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四种:

①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例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 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 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 起空白对照的作用。

②条件对照: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 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却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的对照。例如, 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方案中: 饲喂甲状腺激素的为实验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的是条件对照组;不饲喂药剂的是空白对照。

③自身对照: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不再另外设置对照组, 例如,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自身对照简便, 但关键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的现象及变化差异。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 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 在“探究温度对酶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中, 温度0℃、50℃、100℃为相互对照。

3.培养 (或饲养 ) 、观察、记录 :对于植物实验和某些动物实验, 分别进行实验处理后, 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养, 才能出现结果。有些实验进行实验处理之后, 在较短时间 (1~2小时) 就可以观察出现的现象。除实验变量外,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培养、饲养等条件应相同, 即控制无关变量。要注意能体现“单一变量”的词语的准确使用, 例如使用“等量”“相同”“适宜”等词语。

[解析]接上例:方法步骤如下:

①将两组大白鼠分别标号为甲组和乙组, 并分别用给出仪器测定与记录耗氧量和活动量。———分组标号

②每日用灌喂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 给予乙组灌喂等量的蒸馏水, 饲养一段时间。———实验处理

③定期测量与记录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培养 (或饲养) 、观察、记录

四、实验结果、结论的预测和分析

1.实验结果的预测 :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变化 , 而实验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作出的一种推论。验证实验和探究实验的实验结果预测是不一样的。如果是验证实验, 则可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目的一致 (此时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 且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 。如上例中, 因为是验证实验, 所以实验结果可预测为:未给甲状腺激素时, 甲、乙两组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相近;给甲组鼠甲状腺激素后, 其好氧量和活动量大于乙组。如果是探究实验, 则预测的实验结果不唯一, 大致有三种可能:“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 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

2.观察变量的确定 : 因变量与观察变量有时是不同的 , 对于因变量不能直接观察的, 应该通过相应手段转换, 将因变量间接展现出来, 便于观察。如上例中, 小鼠的促进物质氧化分解无法观察, 可通过小鼠的耗氧量和活动量的指标变化体现。

3.实 验结 论 的 归 纳 提 炼 :实验结果是实验所得到的直观 现象, 如测得的有关数据, 实验对象呈现的特殊颜色、气味、形态、生理等方面的变化, 因此实验结果应是对实验现象的直接陈述。而实验结论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根据已有知识的合理迁移, 通过推理和判断, 得出的关于生命现象最本质的认识。如上例中, 此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 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使耗氧量和活动量加大。

五、其他要注意的问题

1.实验顺序和步骤一定要合理, 方法要简便易行。 完成实 验步骤后可多读几遍, 体会一下。

2.语言的叙述和表达要简洁明了 , 讲得越多 , 犯错误的可 能性就越大。

3.题目中所给的器材一般都要用上 , 如果器材没有用上 , 那就表明你的答案可能有问题。列出的器材还会给你一定的启示, 如有凡士林则肯定有密封的要求。

以上是解答实验设计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实验设计题的考查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常常对实验设计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进行考查, 应根据实验设计题的具体情况和要求, 灵活运用, 做出正确回答。

摘要:本文分析了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 并以一道高考实验题为例, 给出了实验设计题型的解题方法。

设计题型 篇5

1.《机电企业管理导论》:考试题型和比例。试卷总分100分,其中:基本概念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60%;分析理解题(简单回答问题、论述题)30%;分析计算题(应用分析题、计算题)10%。试卷难易比例:了解方面约占10%,掌握方面70%,运用方面20%。

2.《现代机械设计方法》:考试题型和比例;基本概念题(名词解释、填空、选择)50%;分析理解题30%;综合应用题20%(其中:简易题30%、中等难度题60%、难题10%)。内容分配:创新设计部分10分;优化设计部分30分;可靠性部分20分;有限元部分40分:笔试内容15分+上机25分(应用软件解决简单问题)。注:若机考成绩低于15分,则不能通过整个有限元方法部分考试。

3.《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造技术 》:考试题型和比例:考试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两种方式,试卷总分100分,其中:笔试占50分,上机考试占50分。笔试考试题型: 填空、选择、判断题占50%,问答题占30%,分析题占20%。上机考试题型: 使用一种三维软件设计2~3个三维零件;装配一个含10个零件以下的装配体;实现由三维零件输出二维零件工程图。

中考新题型(十) 篇6

写出下面故事涉及的人物的名字。(2分)

(1)《水浒》中"智取生辰纲"的组织领导者是——————。

(2)《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

(选自2003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本题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推荐的课外阅读篇目设置,涉及了两部文学名著中的部分重要情节中的主要人物,来考查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情况。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其中,建议学生阅读的长篇文学名著包括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解答此类问题,如果说有诀窍的话,只有一个,就是要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从目前中考试题来看,此类考题难度不大,一般仅要求考生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了解作品的主要故事情节,记住主要人物和典型事件即可。

就这两道题来说,读过原著的考生,正确解答并不困难。《水浒传》第十六回题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看上去好像吴用组织领导了劫取生辰纲的行动。其实,考生如果浏览过本回内容,应该明白,吴用只是周密策划了这次行动的步骤,而晁盖才是真正的领导组织者。孙悟空"大闹五庄观",是《西游记》中一个有名的故事,见于原著第二十五回。相比之下,这道题的难度较前一道题要低些。

从2003年其他省市中考语文试卷中同类试题出现的情况来看,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可能成为今年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热点。希望同学们重视课外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按《大纲》或《课标》提供的书目进行阅读。

相关链接

1."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豹子头"指的是——————。(2分)

(选自福建福州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2.(1)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一事。

(2)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2分)

(选自黑龙江省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3.下面三部古典名著你读过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各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故事。(小学、初中课文中的故事除外)(3分)

例:《红楼梦》 葫芦僧断案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选自浙江绍兴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4.文学常识(2分)

(1)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海的甬剧《典妻》是根据柔石的小说《————》改编和创作的。

(2)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本题为加分题,每写对一组加1分,加满2分为止。)

成语:————————人物及故事:————————

成语:———————— 人物及故事:————————

(选自浙江宁波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5. 在你读过的中外文学名著中任选一部(本),按照要求填写下表。(4分)

(选自贵州贵阳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6.下面对文学名著的点评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

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历险多年,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得到了可观的财富。

D.《水浒》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选自江苏南京市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设计题型 篇7

多媒体课件 (以下简称课件), 是按照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 合理组织文本、图像、声音、视频、 动画等素材的一种辅助教学软件, 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 已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种表现形式和辅助手段。Flash作为主流的一款课件制作平台,由于其生成文件小、适合网络传输, 且通过Action Script (以下简称AS) 脚本语言能进行编程设计, 可制作出界面美观、动静结合、图文并茂、交互方便的智能型多媒体课件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练习检测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Flash课件中通常也有练习反馈环节, 许多Flash教材对动画效果的介绍比较多, 但对练习题型的设计由于需要用户有一点编程基础, 通常系统介绍的比较少。就Flash课件制作时常见的 选择、填空、判断、拖拽、 连线等练习题型介绍了相关的设计方法。

2 选择题

选择题是练习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又分为单项和多项选择题, 该题型的设计主要利用Flash中的组件结合AS脚本完成, 下面分别介绍。

2.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通常由一个题干和若干个答案选项组成, 所有答案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下面通过实例介绍该类题型的设计。题面内容和时间轴设计参考如图1、图2所示, 举例时只做一题 (以下同), 若制作多组单选题可以在后续帧上仿做。

2.1.1 题目层

新建文件后, 编辑单选题面内容, 并在窗口/组件中引入4个单选钮组件Radio Button。修改A答案前的单选钮属性值 :实例名称 为a1,data为0 (错误答案 ), groupName为radio1,lable为空 ; B实例名称为a2,data为1 (正确答案), group Name为radio1, lable为空; C和D也为错误答案, 实例名称分别改为a3、a4, 其余同A的设置。

2.1.2 答案层

分别建立表示正确和错误答案的两个剪片剪辑元件, 在这用“√”和“×” 表示, 并引用元件到场景答案层, 影片元件实例名称分别命名为dui和cuo。

2.1.3 翻页层

制作好上一题、下一题的按钮, 并引用元件到场景翻页层且添加相关AS脚本。

上一题按钮: On (release) {

2.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也是由一个题干和若干个答案选项组成, 但正确答案 是选项中 的一个或 多个 , 多选或少 选都不对 。下面对多 选题例举 , 题面内容 和时间轴 设计参考如图3、图4所示。

2.2.1 题目层

编辑多选题面内容, 并在窗口/组件中引入4个多选钮组件Check Box1。修改A答案前的多选钮属性值: 实例名称为a1, lable为空 ; B、C和D的实例名称分别改为a2、a3、a4,其余同A的设置。

2.2.2 答案层

分别建立表示正确和错误答案的两个剪片剪辑元件, 在这也用“√”和“×” 表示, 并引用元件到场景答案层, 影片元件实例名称分别命名为dui和cuo。

2.2.3翻页层

制作好上一题、下一题的按钮, 并引用元件到场景翻页层且添加相关AS脚本, 上一题和下一题的AS脚本参考上面单选题的设计, 检查按钮对多选后的结果进行判断, 其上添加的脚本如下:

2.2.4 Action 层

在关键帧中写上AS代码, 进行初始化设置。

3 填空题

填空题通常是题目中留出空格, 使作答者填入与题干相符的内容, 然后根据提供的正确答案对所填内容做 出判断。填空题效果和时间轴设计参考如图5、图6所示。

3.1 题目层

编辑填空题面内容, 在填空处分别放置两题的输入文本框 , 定义输入 文本的文 字属性 , 并对两题 分别命名 为da1、da2。

3.2 答案层

分别建立表示正确和错误答案的两个剪片剪辑元件, 在这也用“√”和“×” 表示, 并引用4个影片元件实例到场景答案层, 实例名称分别命名为dui1、cuo1、dui2、cuo2。

3.3 翻页层

上一题、下一题的按钮及AS脚本参考上面选择题的设计, 检查按钮对输入填空后的结果进行判断, 重做按钮完成清除已填文本和反馈信息, 以便重新做题。

检查按钮: on (release) {

重做按钮: on (release) {

3.4 Action 层

在关键帧中写上AS代码, 进行初始化设置。

4 判断题

判断题是一种以对或错来进行选择答案的题型, 通常根据题干内容在其后面的括号内给出“√”和“×” 的反馈, 可用两个选项的单选题来设计, 或用填空题的思路来设计, 在这用添加AS脚本的方法制作判断题效果。题面和时间轴参考如图7、图8所示。

4.1 题目层

编辑判断题面内容, 制作按钮元件“√”和“×” 并引入场景, 分别单击该按钮进行判断。

“√”按钮 : on (release){

“×”按钮 : on (release) {

4.2 答案层

分别建立表示正确和错误判断的两个剪片剪辑元件, 在这用笑脸和哭脸表示, 并引用2个影片元件实例到场景答案层, 实例名称分别命名为xiao、ku。

4.3 翻页层

上一题、下一题的按钮及AS脚本参考上面选择题的设计。

4.4 Action 层

在关键帧中写上AS代码, 进行初始化设置。

5 拖拽题

拖拽题通常会给出一些拖拽目标区 域和一些 拖拽对象 ,按题目要求把拖拽对象放到相应的区域中给出是否正确的反馈信息。

下题是将一些计算机设备名拖拽到相应的输入或输出设备区, 正确的停留在目的地并显示笑脸, 错误的恢复原位并显示哭脸, 题面效果和时间轴参考如图9、图10所示。

5.1 题目层

编辑拖拽题面内容, 输入、输出设备对应的区域分别制作影片剪辑元件, 引入到场景时命名为sr、sc; 对拖拽的4个设备名称先分别制作按钮元件, 然后制作4个影片剪辑元件,分别引入对应的按钮, 在场景中引用4个影片剪辑元件实例,并命名为 键盘 (jp)、显示器 (xsq)、扫描仪 (smy)、打印机(dyj)。下面介绍键盘的拖拽 , 其余3个名称可仿照设计。双击打开影片元件实例键盘, 在键盘的按钮状态加上AS脚本如下:

5.2 答案层

分别建立表示正确和错误判断的两个剪片剪辑元件, 在这也用笑脸和哭脸表示, 并引用2个影片元件实例到场景答案层, 实例名称分别命名为xiao、ku。

5.3 翻页层

上一题、下一题的按钮及AS脚本参考上面选择 题的设计。重做按钮让拖拽对象归位, AS脚本如下:

5.4 Action 层

在关键帧中写上AS代码, 进行初始化设置。

6 结语

Flash课件中常见的练习题型设计方法虽各不相同 , 但在应用中有些题型可用以上不同的方法来达到同样的目的, 同(下转第79页)时大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充题量, 完善界面的整体设计等, 从而提升Flash课件的质量和效果。

摘要:介绍了Flash课件制作时常见的选择(单选题、多选题)、填空、判断、拖拽等练习题型相关的设计方法。

创建型模式在题型库设计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软件工程,设计模式,题型库,软件复用

0 引言

设计模式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系统阶段时处理对象的创建、对象之间的组合和协作关系、以及系统中各对象责任分配的方法,使用这些方法,可以使软件系统具有高复用性、高可扩展性和高可维护性,软件工程技术发展到今天,软件工程领域已经有相当多的成熟的设计模式可供参考。我长期以来都在动手编制一套学生考试系统,首要目的是希望这套系统能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我设计和实现这套系统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设计上的难题,导致我在实现我的系统的时候反反复复地修改源代码,整个工程也进展缓慢,自己的信心和热情逐渐降低。直到我学习了设计模式之后,我的思路豁然开朗,软件技术界的前辈们给我们留下的经验里就有许多是我遇到的问题的答案,那些经验就隐藏在设计模式里。下面就简要描述我在这套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遇到的问题和设计模式所提供的解决方案。

1 系统数据模型

在所有的设计任务中首先考虑的是数据的表示,在这套考试系统中,主要的数据结构设计问题是题库的表示和试卷的表示。因为考卷内容和一套试卷的表示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数据,所以采用XML文档来表示这些核心数据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比如可以用下面的XML文档片段:

上面的XML片段表示了一份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三个子元素分别表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试卷的各种题型,子元素的属性表示各种题型的数量和小题分值。类似的,题库以及学生答卷也用XML文档来表示。当然,按照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系统中每种题型的表示及其操作封装在相应的类里,这些类的集合就是题型库。

在试卷的XML文档表示里,不同的科目将要求XML文档中的有不同的子节点,子节点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以表示更复杂的题型。这样,无论是哪类型的试卷都可以用XML文档来表示,只需要定义合适的子节点。这要求题型库能处理这些不同,即要求题型库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较高的复用性。

2 设计中的问题

本套系统的运行模式是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开发和运行平台采用ASP.NET,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是试卷在页面的呈现问题;最先的试卷的呈现页面的服务器端代码采用以下的结构(伪代码):

上段生成题型对象并调用其方法的代码用UML序列图表示如下:

首先的问题是这是一种硬编码的方式,题型库里所有的题型名及其类对象都会出现在试卷呈现代码中,即上图的客户端(Client),这一点从图1可以看得更清楚,所有的消息(单向箭头)都是从Client发出。如果题型库增加了一些新的题型,那么,这段代码里就相应的须要增加相应代码来适应。这就是题型库和页面呈现模块之间的耦合性太强,不便于系统的维护和修改。其次,在这段试卷页面内容呈现逻辑中包含页面的一些HTML标签的输出等控制页面布局的内容,而这部分内容对于每种题型都是一样的,在这里多次重复显得非常臃肿。类似于试卷内容页面呈现问题,学生答卷保存的问题也涉及到题型库对象的生成和使用问题,当然类似的问题会在考试系统的各个部分普遍存在!

3 对象生成模式和模式选择

前述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可总结为:页面呈现模块(客户端)做了服务对象的创建任务,而这个任务是题型库的责任,页面呈现模块只应该知道要创建的对象的接口,而不是具体的对象。在设计模式中,有一些模式专门用于对象的生成,使用这些对象生成模式可以使开发出的系统的可维护性和适应性更强,或者说,使开发出的系统更具柔性。现有的常用对象生成模式及其主要用途列表如下:

工厂方法(Factory Method):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抽象工厂(Abstract Factory):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生成器(Builder):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原型(Prototype):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且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单件(singleton):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所以,对照上表中各个生成模式的用途和本系统设计遇到的问题,我觉得选择生成器模式可以最好地解决本系统的设计问题。把题型对象集合看作是一个复杂对象,这些对象如何构建的任务有生成器来完成。页面呈现模块只应负责页面元素的HTML呈现任务,它应该只需从那些题型对象得到每个大题内容的HTML表示即可。下面列表是采用生成器设计模式后,页面呈现模块的主要对象和职责:

Builder:根据某一具体的试卷XML文件创建表示各种题型的题型对象,以对象数组返回。

Constructor:用对象数组中每个对象的相应方法实现页面的构建。

下面的伪C#代码描述了在客户端(页面呈现模块)中创建和使用题型库的过程。

对比页面呈现代码的原来版本,现在的代码简单明了,因而易于维护和修改。整个题型对象的生成过程用UML序列图表示如下:

图中的Client对象就是本文讨论的考卷内容呈现页面,而对于Client而言,虚线框里的一切都是不可见的,它只知道得到的对象列表的元素的接口以便于引用那些题型对象的相应方法,比如GetHtml()等。当然,生成器的内部设计也可以使用其它设计模式,比如抽象工厂模式等。

可扩展性和易于修改:比如,如果要求每种题型的出题具有随机性,只需定义一个Builder的子类,并重新实现其中的各个题型类。或者从原来的题型类派生新类并重定义方法,使这些子类满足功能需求就可以了,客户端代码只做一点改变,如下所示:

Builder myBuilder=new conBuilder2(试卷文档路径,题库文档路径);//生成具体的生成器对象。

而其他的代码无需改变。现在的页面呈现代码可以适应任意的题型内容的页面呈现任务,而对于新的题型的显示也能适应,因为题型库中处理这种新题型的类会把其内容的HTML代码交给页面呈现代码。

4 结语

在题型库的使用领域,比如题库的编辑,其中的插入小题、删除及修改等功能都是针对一个题库进行操作,也就是说要确保在使用题库对象时只能有一个题库是当前题库,设计模式中的单件模式可以满足这样的要求。总之,创建型设计模式的合理使用有效增加了我设计的题型库系统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我期待着设计模式中的结构模式和行为模式能解决我的系统设计中遇到的对象结构和对象交互问题。

参考文献

[1](美)Erich Gamma,Richard Helm,Ralph Johnson,等著,李英军,马晓星等译.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美)Roger S.Pressman.梅宏.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设计题型 篇9

苏教版第三册教材第39页—第40页的练习四1~6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不同的要求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 通过对两个算式含义的比较, 体会两个算式之间的联系,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2.能用学到的语言, 正确交流思考过程。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平均分的两种意义, 学会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资源:

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平均分东西的活动, 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含义的实质。本课是在学习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及根据这两种分法的意义进行列式的基础上,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题认标 (预设1分钟)

同学们, 昨天我们学习了《除法》, 今天, 我们一起来上一堂练习课, 对除法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的意义进行巩固。

二、实例梳理, 巩固内化 (预设8分钟)

(1) 学生操作。

(2) 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 ( ) 份。

请学生上黑板摆, 然后写算式。

a.你是怎么摆的? (每5根一份) , 摆的结果是分成了 ( ) 份, 小朋友你们摆的过程和他一样吗?

b.你能把算式响亮地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c.谁记得它们在除法算式中的名字?

d.你们的记性真好, 谁能说一说10、5、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刚才, 我们把10根小棒, 每5根一份, 分成了几份, 用除法算式可以写出。像这样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 分成了几份, 我们就用除法计算。

(3) 接下来, 我们还是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 每份是几?

学生上黑板演示分的过程, 再填一填算式, 小眼睛可要看仔细!

a.小朋友看清楚××小朋友分的过程了吗?他是怎么分的?根据学生的回答, 在“平均分成2份”上画线。

b.看××小朋友列的也是一个除法算式, 你们跟他一样吗?你能说说这里被除数10, 除数2, 商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c.谁愿意再说一说, 我们轻轻地把除法算式读一读。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求每份是多少, 也是用除法算。

(4) 像上面两题的算式那样,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 不管是按每几个一份地分, 求分成多少份, 还是平均分成指定的份数, 每份是多少, 都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材解读:本题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动手摆一摆、填一填、说一说等活动, 让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在学生的交流中, 无痕地对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意义进行有效的反馈和梳理。】

三、当堂检测, 评价反思 (预设21分钟)

观察这幅图, 谁能根据平均分的知识,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图的意思。

刚才大家说得很好, 下面就把这两句话补充完整, 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

这两题的被除数8表示的意思相同吗?“2”和“4”又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同一幅图, 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平均分, 就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材解读:本题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离开实物, 根据图让学生想象是如何进行平均分的, 以此来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请你完成上面的填空。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如果老师把棉桃上括在一起的括号擦掉, 你能根据你的意思分一分, 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说说你的除法算式的意思。

12÷4=3刚才已经说过了, 难道你还有表示不同的分法吗?

噢, 原来同一道除法算式,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意义。

在这么多算式中, 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都是12, 它表示什么意思呢?除号后面的数又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商又表示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是学生对除法的意义掌握到一定程度的一种灵活思考。在教学时, 我借助本题, 进行了拓展性的练习,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思考深度。从难易程度上, 较前一题又有了新的提升。】

你觉得做这样一题, 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

【教材解读:这是一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开放性题, 教材设计时, 题中的总数、份数、每份数都要求学生填写。练习时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填写, 并说一说, 主要训练学生对除法算式的意义的完整、准确的表述, 同时也为解答下面一题打好基础。】

4.看图各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列好算式, 说说你列的算式的意思。

同桌互相说一说, 再交流。

【教材解读:本题设计从课始的动手操作, 然后让学生从图兼文字的提示理解除法的意义后列算式, 再到本题直接看图理解意义来列式, 从直观到表象, 再到具体, 就如蹒跚行走的孩童撤走了扶手, 独立行走一样, 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5.下面用文字表示的题, 请你写出除法算式, 再读一读。

(1) 被除数是20, 除数是5, 商是4。

(2) 把24平均分成4份, 每份是6。

(3) 8支铅笔, 每人分2支,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对《除法》进行了练习。通过练习, 你觉得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教材解读:本题脱离具体、形象的事物, 直接在文字的表述中, 根据除法的意义进行列式解答, 为学习除法最终解决生活问题而设计。】

我们通过摆小棒、看图, 根据平均分的不同方法, 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含义, 并列出了除法算式。同学们的表现越来越棒了!

四、独立作业, 激励导行 (预设10分钟)

1.课堂作业:《补充习题》第20页第1、2、3题。

设计题型 篇10

早在全国高考浙江卷2005年考试大纲的出炉时, 浙江省内外掀起了多年来少有的波澜。教育界除了对浙江当时取消听力题型和增加单词拼写题型褒贬不一以外, 对增加阅读新题型———任务型阅读还是很欢迎的。然后, 从2007年起, 广东高考卷开始采用信息匹配型的任务型阅读。江苏也于2008年在高考英语卷中引入读文章填写表格的任务型阅读。本文认为, 人们欢迎这种新题型是因为新题型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有利于推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传统的阅读考查形式进行了积极的补充, 进一步完善了阅读评价方式。但是, 任务型阅读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尤其是对于使用旧教材的师生来说更是如此。为了适应这一变化, 本文以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结合教学评价和语言测试的有关原则, 从教学的实践出发来探讨这一新题型的设计思路, 并根据浙江现行高考大纲设计任务型阅读示例一篇, 以期引起同仁们对这一课题更广泛的讨论。

二、任务型阅读的理论基础和阅读任务设计思路

任务型阅读是新课程标准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活动的一种类型。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任务主要是指那些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各种真实事情的活动。学生在执行或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接触语言、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 (程晓堂, 2004) 。任务型语言教学是交际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在交际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学习者在表达意义和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在任务型语言教学的过程中, 学习者通过利用语言去完成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的任务, 从而完成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全过程。这一教学理念体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 有别于传统的句型和语法项目的操练。由于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演练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情, 那么, 为课堂设计和选择真实的任务就成为任务型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过程。

在进行任务型阅读教学时, 教师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材料, 如广告、说明书、招生启示、招聘启示、海报公告等, 再根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设计真实的任务。这样,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使用目标语言 (TLU) 获取了信息, 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去完成任务, 最终解决了问题, 从而有效地实施了阅读, 体现了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做中学, 在用中学”的特点。

现实生活中通过阅读去完成任务的场合很多, 因此设计课堂阅读教学任务也有很多种思路。有时, 读的任务和写的任务会结合在一起。现行高考中有些省份的试卷就是读写结合的。本文撇开这种任务, 将任务型阅读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读文字 (包括单词、字母等) 完成任务。例如, 把某些物品放置到有英文标志的地方。本文认为, 看纯粹的图形完成任务虽然经常被用于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 但是, 它不属于任务型阅读的范畴, 因为这种任务不包括读的活动。

2.读带有指示性质的纸条完成任务。即教师将事先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写在字条上, 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指令内容从而完成任务。

3.读文章填写表格所缺信息。这种类型的任务, 如果对所填内容的句法结构要求较高, 则会变成读写结合的任务。评价的侧重点就偏离了阅读这一单个项目。2008年江苏卷就是这种题型。

4.将弄乱了的几个故事片段重新按合理的顺序整理好。这种任务在阅读练习中使用比较普遍。

5.将漏掉的承上启下的句子或段落放到原来的位置。

6.读广告、启事、海报等完成任务。例如, 根据招聘广告选择工作;根据大学简介为求学者选择合适的学校;根据景区特点为旅游者选择景点等。

三、任务型阅读的评价和考试题型的设计

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有很多。任务型阅读既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策略的有效途径, 同时也是评价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通过使用任务型阅读的评价方式, 能够有效地评价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提出的要求。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看, 任务型阅读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Construct Validity) 。因为, 任务型阅读测试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格式以及完成测试任务的过程与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关系紧密。同时, 高考英语题型中出现了任务型阅读, 其后效作用 (Impact) 将会是很深远的。

语言测试要有实用性 (Usefulness) , 因此, 任务型阅读测试 (不包括读写结合的任务) 常会以下面几种方式出现:搭配式、多项选择式和填空式。多项选择式任务型阅读题型与普通的阅读理解在形式上没有差别, 只是阅读的内容和解题的过程更符合人们日常做事的过程。例如, 文中通常是涉及人物和事件的。任务往往是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所提供的四个选项里选择一个符合文中要求的人或事件。填空可以是根据阅读过的文字内容通过填空的方式完成句子, 也可以根据所读内容填制表格。2008年江苏卷使用的就是这样一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处理信息、分析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以填空的形式完成表格的填制。

从全国高考的角度看, 单列的任务型阅读试题更要求具有实用性, 试题形式要有稳定性, 评分标准要具有客观性等特点。2005年开始的浙江省任务型阅读试题采用选择搭配的形式, 将试题定位为客观题。从答题要求 (Instruction) 的角度讲, 答题要求必须是学生熟悉的, 答题的格式也应该是相对固定的, 这样才能反映应试者完成任务的真正水平。应试者不会因为对答题要求不够清楚而影响了测试任务的完成。Bachman (1997) 认为, 答题要求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应试者明白测试过程和任务、如何测试以及如何判分。全国性的或国际性的测试题型如有更改, 其答题要求和样题一般要提前几年公布于众。例如, TOEFL试题的题型改革要在实施前六年完成。因此, 从这一角度看, 浙江省2005年增加的任务型阅读题的答题要求和试题格式最终做到了保持与大纲样题的基本一致。即包括以下特点:1.搭配型。2.题干第61—65为五个人物的描述。3.选项为六个事件A-F的描述。4.六个选项 (A-F) 中有一个与题干中的五个人物的描述不匹配, 即有一个选项是冗余选项。2007年和2008年的广东卷使用的也是这种信息匹配的任务型阅读, 而且直接叫做“信息匹配”, 作为阅读任务的第二节。与浙江卷相区别的是, 广东省试题是先出现A-F六个信息选项, 然后出现五封读者来信或者五本杂志等, 要求将两组信息进行匹配。

四、根据浙江现行考纲要求设计的任务型阅读示例

第二节:阅读下列材料, 从所给的六个选项 (A, B, C, D, E和F) 中, 选出符合各小题要求的最佳选项, 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是多余选项。

The people below are all looking for someplace to enjoy some kind of activity in Beijing.After the description of these people, there is information about places A—F.Decide which place would be most suitable for the person mentioned in questions 61—65 and then mark the correct letter (A—F) on your answer sheet.There is one extra paragraph about one place which you do not need to use.

61.Stephen studies art in Beijing University.He shows grea interest in paintings and he is especially interested in those oil paintings that reflect the variety of life.

62.Mark has just come to China and he is very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He has been waiting for a long time to have a chance to see a wonderful Chinese acrobatic performance in China.

63.Oscar is a student from Yangzhou University, visiting his friends who share the same interest in music.They are planning to find someplace to enjoy rock and roll and pop songs.

64.Charles works in Siemens Company, Shanghai Branch.He is going to Beijing on business in middle September.He will be free in the evening, so he wants to go to someplace to enjoy some music performed by foreign bands.

65.Carol studies Chinese in Beijing.She is free recently during the day time, so she would like to find someplace where she can attend some kind of activities so that she can learn some details about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Ca pital Theatre:To celebrate its 50th anniversary, the China Acrobatic Troupe will present“The Soul of China”, where the seemingly impossible is made real.Chills (寒战) will run down your spine (脊柱) as you watch breathlessly as performers take their art ant the bodies to the edge.Time:7∶30 p.m., September13-19.

B.Huangshicheng Gallery:A group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is running.About 50 works by 25 young artists including Ge Yun and Yu Yang are on display.Time:9 a.m.-5 p.m.until September 10.

C.The Wangfung Art Gallery:A joint show of oil paintings by10 young and middle-aged artists will be hosted by the gallery.On display are more than 30 of their latest works, which capture the wondrous variety of life in unique (独特的) styles.

D.Anyuan Museum: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offers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rom 1919 to 1949.Time:9 a.m.—4p.m., daily.

E.The Olympic Center:“The Fashion Night of Chinese Rock”is set to bring back fans out by the thousands next month.Nine Chinese rock bands will perform at the concert, including older generation bands, middle generation bands, middle generation and some recent arrivals.The audience will be given a chance to decide what songs they want to hear, which is sure to bring a storm.Time:September 16.

F.Grand Theater of the Cultural Palace of Nationalities:La Petite Band, the Baroque Orchestra of Belgium, will perform as part of activities across the world to commemorate (纪念) the 250th anniversary of Bach’s death.Time:7∶30 p.m.September 11-14.

(Key:CAEFD)

参考文献

[1]浙江省高等院校招生委员会.普通高校招生:1:2005年理科考试说明.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5.3.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4]萧春麟, 刘清华.英语测试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1.

中考新题型(十五) 篇11

名著阅读

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

(选自江苏常州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从2000年起《语文教学大纲》已经明确将古典名著纳入中学生课外必读篇目。名著阅读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查。《语文教学大纲》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课本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知识。据此,常州市2004年中考考试说明中明确了这方面的要求:“能答出《大纲》或《课标》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有关常识或情节,积累一定的名句和格言。”

本题虽然名为“名著阅读”,但又不停留在一般文学常识的识记上,而是设定一个语言环境,把它与学生的语文活动联系了起来。在答题要求上,需要考生阅读过作品,对人物、情节都比较熟悉,同时对人物形象特点有具体的理解,且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道题目看似简单,没有过多的限制,但想答好又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苹果”的题目。

回答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自己要介绍哪一部(篇)名著,然后确定介绍这一名著中的哪一个人物。这两步都不是很难,考生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即可。接下来必须考虑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能体现这个人物性格的一件事情。最后还要注意必须用上至少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这两步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的评分要求是:不设标准答案,内容正确,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这就给了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参考答案:《西游记》中,孙悟空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次次识别了变化多端的白骨精,帮助唐僧渡过了劫难。

【相关链接】

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好的课外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的人物-----------------------------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选自江苏无锡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模拟练习】

1.按照示例,请写出源于《水浒传》或《西游记》的一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的主要内容。

示例: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人物:诸葛亮、周瑜;故事:周瑜定计火攻曹军。

成语:-------------------;人物:-------------------;故事:-------------------

------------------- 。

2.《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却同样义薄云天,请你举出两位能体现这种“义气”的英雄人物及其相应事例简单作答。

(1)-------------------

(2)-------------------

【参考答案】

相关链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

一个人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人生才有意义。

设计题型 篇12

自1999年起,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每两年都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工程, 结果表明:6年来, 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 其中2005年首次低于50%。2008年, 通过对近万名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显示, 全部阅读过四大古典名著的学生只占27.7%, 阅读缺失情况非常严重。而与图书阅读率相反, 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 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 0.7%。

多年来, 部分初中男生的重理轻文现象愈演愈烈。对于小学生来说, 语文是一门最感兴趣的学科之一, 而到了初中, 大量的课余时间被其他各科的作业所挤占, 学生根本无时间静心去阅读、去拓展。而当前仍然依惯性运行的应试教育体制, 教与学价值观的严重功利性, 使学生的生活, 很难有空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有鉴于此, 重视并加强在校中学生的语文阅读, 已迫切地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为此, 作为导向性很强的中考, 绍兴市2010年语文阅读题, 给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它从大家习惯的应试角度、导向阅读目标的最终功能旨归。并试图以此为突破口, 向老师和学生传达出矫正当代中学生快餐式浅阅读问题的信息。

绍兴市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试题选用了迟子建的《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为阅读的文本材料, 以专栏记者采访迟子建的形式设计了A、B、C三个问题, 要求以迟子建的口吻回答, 分别从整体阅读、文章立意、文章写法、语言赏析角度进行考查。考点不新, 是大纲规定阅读的最基本考试要点。但外观套用了记者采访形式, 很多考生觉得还是比较新鲜。而第二项阅读的考查, 更是直接采用网络论坛中的网络术语表示。“楼主一、楼主二”更是非上网学生所能见到的形式题。此开放题考查学生鲜明的观点, 充分的论据和有力的论证, 完全是一篇小论文的形式题。因而此题又考查了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能力。酒是陈年的, 瓶可换成了新的了。可作为抽象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九年级学生来说, 表现出极不适应的态势。很大一部分考生一出试场就说, 这样的形式在以往的试卷中从没见到过:“我不上网,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而那些平时看来屡批屡犯的“网虫子”们, 却显得兴高采烈:“这有什么难的, 只要跟帖即可。”大有非我其谁的“派头”。

但最终从中考改卷的情况来看, 此两大阅读题, 得分值普遍不高, 约为50%~70%左右, 仍陷入“囫囵吞枣”的“快餐式浅阅读”习惯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在这里, 我们所说的浅阅读, 是指浅层次阅读或者浅易阅读, 快餐式、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就是典型的浅阅读。拥有浅阅读习惯的读者在获得快感后会迅速将读过的东西弃置脑后。也就是说, 浅阅读往往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走马观花, 传统的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人文情怀, 或者被漠视, 或者被解构。如果人们一旦热衷于浅阅读, 只在简单的快餐式阅读中游走, 细微与情感被人为抽掉, 文学作品不再具有感动人、启迪人的作用。

前段时间, 我通过对全校同学抽样问卷调查, 发现:大多数同学只读卡通书, 看动漫或网络快餐, 对中外文学名著只是通过影视了解。而文字的张力是影视、网络这些界面所无法取代的。那些过量快餐式的阅读, 我以为是不宜成为中学生的首选。因为“过量阅读, 会使人心变得更浮躁”。

著名作家铁凝在《人民日报》撰文也认为:“如今, 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 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使昔日‘纸面’凝聚诸多艺术的神性, 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今天, 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 而是直奔主题, 要的是立竿见影……然而, 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 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 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 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是的, 中学时期正处于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阶段, 中学生网络阅读不宜提倡。一则长期上网, 有碍视力, 二则上网阅读, 各种信息一览而过, 不可能也不会对文本作过多的“深阅读”, 且信息良莠不齐, 青少年好奇心又特别强, 对心智发展只会起到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 我们提倡静下心来作深层次的阅读, 因为深层次的阅读本质在于形成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积淀。只有细读、深读、精读, 透过作品的“像外之像”、“言外之意”、“味外之味”、“韵外之致”, 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是一种思维训练的过程, 须经过一个阅读、思索、再阅读、再思索的过程。我们知道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就是因它们用艺术的语言构设曲折的情节, 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生活, 带给人们的是人生的启迪与心灵的慰藉, 构筑的世界是立体的、多彩的、复杂的;同时, 文学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 每个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往往会依据各自的背景及理解, 通过联想、想象等手段‘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形象,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说的就是文学上的‘这一个’问题, 是人们在阅读经典后的精神享受与回味, 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 文学作品中那些闪光的东西会被放大, 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魅力。”而“界面”的东西, 只是几个导演眼中的“哈姆雷特”而已, 更不用说在读者阅读的过程中所凝聚起来的人类人文精神的叠加, 想象能力、再创造能力的培养, 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品味等语言感悟力的培养。而“浅阅读”使学生简单、粗糙地认识事物, 且懒于做深入的思考。想象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在阅读中的缺失, 稀释了文学作品中睿智的思想光芒, 使其徒有被风干的外形, 不具丰满的血肉, 是一具被风干了的“木乃伊”。对文学的鉴赏不再通过对语言的咀嚼、品味, 因而最终导致语言感受力的下降, 我们所慨叹的人文精神的缺失也与此不无关系。

我想, 2010年绍兴市语文中考卷阅读题命题者的最终用意也在于:让学生摒弃快餐式阅读, 回归阅读本真:优化阅读内容, 明确阅读最终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 内外功兼修, 加强阅读的有的放矢, 以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品位、阅读档次为抓手, 严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而提高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质量。我比较赞同语文研究专家张劲在《重建初中生阅读生态的理由及思路》一文中的做法:“建立健康的阅读教学理念;确定相宜的阅读教学方式;做好阅读的示范者和指导者;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保证有充裕的、固定的阅读时间;创造丰富的阅读资源。”

中学生的阅读教学, 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广大语文工作者一起努力, 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综合素质而贡献我们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4

[2]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06

上一篇:有效布置下一篇:红外信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