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题型

2024-05-14

探究性题型(通用7篇)

探究性题型 篇1

探究性实验主要有三种类型:对未知物的探究、对物质性质的探究和对反应原理的探究。本文仅对第一、第三类型作一分析。

一、对未知产物的探究

此类题目让学生通过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的性质推测可能生成那些产物, 然后一一检验推测, 最终确定结果。这类题在问题设置上常常包含了对实验基础知识的考查, 比如常见物质分离提纯方法、常见气体的制备、气密性检查、量气操作、防倒吸、防污染操作等。

例1: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铁与硫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所得固体M的成分, 设计了如下图装置。倾斜A使稀硫酸 (足量) 与固体M充分反应, 待反应停止后, B装置增重, C装置中溶液无变化, 反应后进入量气管气体的体积为VmL (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 由上述实验事实可知:

(1) 固体M中一定有的物质是_____ (填化学式) 理由是_____。

(2) B装置的名称是_____。写出B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3) 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如果实验中没有B装置, 则C装置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

(4) 稀硫酸和固体M反应后溶液中还残留淡黄色固体, 该固体是_____, 要分离出该固体, 在实验操作中, 除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5) 通过进一步实验, 测得固体M中各种成分的质量之和小于反应前铁粉和硫粉的质量之和,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

a.M中有未反应的铁和硫

b.测定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c.A中留有反应生成的气体

d.气体进入D装置前未用浓硫酸干燥

解析: (1) 产生的气体中有不能被NaOH吸收的气体, 证明该气体是H2, 则可推断出, Fe与硫隔绝空气条件下反应后的固体M中有过量的Fe, 则固体M中一定有FeS、Fe, 由生成H2的体积可计算出Fe的质量。

(2) (3) B装置是洗气瓶, 用来吸收H2S, C装置用来检验H2S是否吸收干净;若H2S没有吸收干净, 则能与CuS04溶液作用生成黑色的CuS沉淀。

(4) 稀硫酸与M反应后还剩余的淡黄色固体为S, 要分离出S, 需用过滤装置。

(5) 测得M中各成分的质量和小于反应前的Fe和S的质量, 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计算时A中的气体没有完全进入B或D中, 或者是读D中气体体积时水准管的水面高于量气管的水面, 造成D中的气体体积是大于1.0×105Pa时的气体体积

-答案: (1) (1) Fe S Fe B装置增重、量气管有气体 (2)

(2) 洗气瓶2OH-+H2S———>2H2O+S2-

(3) 证明H2S已被完全吸收黑色沉淀

(4) 硫漏斗、玻璃棒

(5) b、c

二、对反应原理的探究

该类题目是在研究事物现象、原因未知的情况下, 需要根据已有的认识,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对化学事实和现象的归纳、类比, 作出判断性解释或说明, 即提出假说, 并验证假说。

例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索镁粉与溴水反应的机理, 做了如下四组实验:

(1) 将镁粉投入冷水中, 未见任何现象;

(2) 将镁粉放入溴水中, 观察到只是开始时产生极少量的气泡, 但溴水的颜色逐渐褪去;

(3) 将镁粉放入液溴中, 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现象;

(4) 向含足量镁粉的液溴中滴加几滴水, 观察到溴的红棕色很快褪去。

则下列关于镁与溴水的反应机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镁粉只能直接与溴水中的溴反应

B.水是镁粉与溴发生反应的催化剂

C. (2) 中产生的极少量气泡是由于镁粉与水反应得到

D.镁粉与溴水中的H+发生反应, 导致平衡移动使溴水褪色

分析: (1) 说明镁不和水反应 (2) 说明镁和溴和水的混合物反应 (溴水中含有水) (3) 说明镁和液溴不反应 (4) 说明镁和溴, 加了水后就反应, 这就是水作催化剂

答案:B

探究性实验习题,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考察了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要力求做到:根据已有知识和题给信息 (即依据信息) 进行知识整合和发散思维 (即提出假设) , 在进行认真分析抓住关键 (即实验探究) , 然后仔细推敲、排除干扰 (即得出结论) 。

探究实验的解答同时应注意:1.细心审题是关键:目的、原理要画出。2.认真分析是核心: (1) 原理分析; (2) 材料分析; (3) 变量分析; (4) 结果分析。3.正确表达是保障。

小小说阅读题型探究 篇2

一、情节结构

1.命题形式

根据想象推断《丈夫的账单》一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解题思路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或依次概括文中所写的几件事,是常见题型。根据想象推断故事情节,是一种反推题型。解题时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揣摩,弄清文章结构及其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的方法及其作用等。

马克·吐温的《丈夫的账单》,没有详细的事件描写,没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更没有描述人物性格的形成过程,只有一份账单。解读时就要注意丈夫账单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如年轻女打字员、妻子、岳母、中年女打字员,同时要注意到年轻女打字员最后变成中年女打字员。据此推断小说的情节:丈夫新招聘了一女打字员,与之关系比较暧昧,既预付薪金,又献上鲜花,还共进晚餐。此事被妻子知道后,掀起了轩然大波。丈夫为了赔罪,只好花一笔钱给妻子买时装,给岳母买昂贵的大衣。可妻子、岳母仍不肯善罢甘休,最后丈夫只好将年轻女打字员辞退,另聘了一位中年妇女。

二、人物形象

1.命题形式

试分析《被骗》这篇小说中“司机”的形象。

2.解题思路

分析人物形象主要是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指出人物塑造的方法,评价人物形象。须紧扣故事情节,结合相关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通过对作品语言的把握和体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时的感情倾向,把握评价人物时所用词语的褒贬性。

米哈依尔·扎多《被骗》通过“我”与司机的对话,写出了“我”对司机的猜疑,但司机却一直热忱地为“我”服务。从这些方面可看出“司机”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善解人意,关心别人,即使在被误解的情况下,也能以诚相待。

三、主题概括

1.命题形式

(1)概括小说《读书》的主题,联系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的感想。

(2)探究小说《您的鹦鹉死了》丰富的主题及其社会意义。

2.解题思路

小小说是省略的艺术,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它以小见大,以微见著,以小事件或平常现象反映大主题或深刻的道理。阅读小小说,必须透过情节、人物和事件,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出文章的大主题,以及多元化主题。

拉夫·索科洛夫斯基《读书》写的是梅勒洛夫在监狱里被强制读书的故事,读书沦落为一种惩罚犯人的手段,作品讽刺了不读书的令人担忧的社会现状。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似乎习惯了追赶时间,却越来越不能静心读书。读完这篇小说,定会有所触动,思考如何多读书,读好书,充实自我。

《您的鹦鹉死了》情节简单,但蕴含丰富,其主题不是单一的。它通过主仆二人一个违反常理的电话,讽刺了轻重不分、本末倒置的价值观和被扭曲的人性。同时,从主人罗德的家庭遭遇,可以看出家庭生活的畸形。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家庭悲剧,就在于对物质和虚荣的追求,作者在此呼吁的是基本的人性。

四、构思技巧

1.命题形式

(1)《纽扣》是一篇特色鲜明的小小说,请从构思立意角度加以探究。

(2)说说《退刀记》在构思立意上的独到之处。

2.解题思路

小小说追求时间、场所、人物的压缩集中,作品结构的简练精巧,阅读时要掌握一些常用的构思技巧并了解其艺术效果。常用的构思技巧有哪些?从立意方面看,有托物言志、象征、对比反衬、欲抑先扬等;从选材组材看,有以小见大、画龙点晴、形散神聚、巧设线索等;从结构安排看,有伏笔照应、悬念设置、蒙太奇等。其艺术效果,如悬念法扣人心弦,抑扬法波澜起伏,对比法强调突出,侧面描写能烘云托月。

《纽扣》的构思特点,一是小中见大。“纽扣”虽小,但蕴涵丰富:它浓缩了老太太一生的故事,是这个日本女人生活和命运的见证。它以点代面,折射出日本社会的人生世态和社会境况。二是双线结构。明写彬田卖菜,暗写老太太的生活。明暗结合,虚实相间,使“卖菜”的情节推移和人物的命运诠释同步展开。

希尼尔的《退刀记》在构思立意上的独到之处,一是设置悬念。小说开篇写一老妇人来到柜台前要退刀,但为什么要退刀呢?她说这把刀太阴冷,用它杀了不少人,她的老伴及弟弟全家都是被杀过的。在哪里杀的?在南京。直到小说结尾点明刀上有一排“日本制造”的小小字样,才让人真正明了退刀的原因。二是双线交织。明线是买刀退刀,暗线是老妇人对日本侵略者的不满和仇恨。

五、叙述人称

1.命题形式

(1)请指出《读书》一文所用人称并简述其好处。

(2)《对岸》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行文,有哪些好处?

2.解题思路

涉及到描写角度,有叙述人称的区别,视角的区别,叙述人称与视角的联系。作品的叙述一般是由第一和第三人称承担的。使用第一人称时,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但使用第一人称并不是作者自己在叙述,第一人称只是一种视角而已,而且是一种有限视角,叙述者相当于小说中的某个人物,叙述局限于此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使用第三人称时,叙述者就不是故事中的人物,他是站在故事外部,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的,其视角是全知、无限的(当然也可以是有限的)。它不受时空限制,能比较直接客观、灵活自由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

《读书》写梅勒洛夫在监狱被强制读书,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是全知视角,它深入到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梅勒洛夫被判入狱,不想每天给病人倒屎尿,只好选择读书的惩罚。同时作品还介绍了俄罗斯惩罚犯人的措施,监狱官作为一个文学博士为什么在监狱工作等情况。

思想品德学科实践探究题型分析 篇3

作为开放性试题的实践探究题, 题干素材的选取均密切联系本年度的时事政治热点,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今年的实践探究题地域特色明显, 时代感强烈, 涉及的背景材料选自贵阳市的本土资源, 对于宣传贵阳、关爱家乡起到了促进作用。实践探究题体现的显著特征是:

1、考查知识主干化。放在了把最重大的时事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放在了考题考查内容的重点上。

2、考查知识综合化。试题均大多坚持能力立意为主, 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迁移、整和所学的基础知识。

3、试题答案生成化。试题答案综合性较强, 部分问题的答案在教材中找不到相同的表述, 而是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践, 走进试题情境,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生成、组织答案。

上述的特点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学生要有较强的审题能力, 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语言表述能力, 全面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就决定本题具有一定难度。

二、学生试卷的答题情况

1、审题解题能力不强。考试结果显示, 不少同学在答题时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就做答, 有些同学存在根本没有获取题目设问的关键词等信息就作答, 以致答非所问, 答案错误。认真阅读2016年中考考试试题35题第一问设问, 已明确告诉同学“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中“自己的发明创造”, 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致读者, 属于按哪一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进行分配。由于审题不认真, 没有找到设问的关键词, 有同学回答私有经济或个人经济等的答案, 没有针对题目设问进行作答。

2、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同上的案例, 问学生“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中“自己的发明创造”, 在我国现阶段的分配致读者, 属于按哪一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进行分配。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劳, 没有正确区分分配原则和经济成分, 以致有学生回答私有经济或个人经济等属于经济成分的知识。

3、思路狭窄, 要点不全。表现为思路不清, 层次不明, 没有条理, 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显得杂乱无章。

4、语言的规范性和书写规范有待加强。语言不够简练, 书写潦草, 学生错别字太多;答题内容错乱冗杂, 没有规范性。

5、有一小部分同学对待本科目态度极为不端正, 表现为在答题卡上乱涂乱画, 甚至随意妄为的在答题卡上面写一些与考试内容无关的或者社会负面的内容。

三、学生学习建议

综合以上原因分析, 同学们该题失分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基础知识弱 (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 灵活运用) ;审题能力弱 (审不清题意, 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技巧弱 (应变能力不足) 和知识迁移弱 (思维不活跃, 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 。

1.夯实基础知识

近几年的中考题加大了对中学生能力、素质的考查力度, 试题答案综合性、重组性较强, 不可能在教材中原封不动找到, 但这并不代表书本知识已不重要, 基础知识不重要, 反之,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是学习的基石,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归纳组织好答案只有熟练掌握了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才行。思想品德中考试题虽然取材灵活新颖, 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重组、整合能力, 无论试题形式怎样变化, 其考查根基仍在基础知识, 再新的题型, 再活的题目都可以在教材内容中找到知识的支点, 都脱离不了“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的道理。

2.精选复习资料

同学们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热点、焦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拓展视野。纵观近几年的政治试题都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 都与热点、焦点密不可分。考题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社会生活, 答题要点来源于课本, 为此, 我们同学要提高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当然, 复习教学要以课本为主, 不应该主次颠倒, 将辅导资料替代教材。

3.加强解题训练, 提高答题技巧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政治题灵活多样, 在课本上找不到完全一致的答案, 这就要求同学生在平时学习中, 要加强有针对性的训练, 从解题思路、审题方法、答题技巧等多方面仔细阅读材料, 提取关键词和有效信息, 找准答题角度。对于同一材料同一问题要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对于重点题、典型题要进行练后分析, 分析失误之处, 进行纠错并完善答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探究的勇气, 让学生面对观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首先, 加强审题训练。关键在于同学要通过阅读题目和材料找到答题关键词, 掌握寻找“题眼”的方法, 不同题型的审题方法各异, 针对不同题型进行训练, 掌握不同的审题方法。提高自学生对试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包括对材料的审读能力、关键词句的提取能力、答题方向的判断能力等。

其次, 加强答题训练。关键在于要要求同学使用学科术语、语言顺畅、层次清晰的习惯, 要克服答题时只答其一不及其他的问题。

再次, 加强对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回答开放性问题是同学的弱项, 要训练、提高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发散以及解答问题的能力。

最后, 加强规范答题训练。答题过程中存在有同学答题答错位置, 错别字严重, 这些问题应给予关注并纠正。

高考英语新题型的解题方法探究 篇4

[关键词]解题方法;信号词;关键词;解题步骤

自《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多个省市陆续在高考英语试卷中采用“七选五”型阅读理解题。该题型的命题主要目的为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对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要求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上的联系,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句子与段落之间的关系,对语段的逻辑性、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特征有较强的意识性和熟练的把握,同时具备运用一定的语法知识分析和理解长句和难句的能力。可以说,该题型是对考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综合测试,它拓宽了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考察的深度和广度,无疑加大了解题难度。

为了使学生尤其是阅读理解能力弱的考生较好地完成“七选五”型阅读理解题,我总结了一些关于“七選五”题型的做题方法和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解题方法

1.结构法

(1)根据问题所在的不同位置来确定不同的解题策略。

①如果问题设在段首,通常应该选择段落主题句。考生应该认真阅读下文内容,查找主体词或其他相关的词,推断出主题句。

②如果问题设在段尾,则通常是概括性的结论语句。考生应注意在选项中查找表示结论、总结等的信号词,如therefore,as a result,in a word,in short等词语。

③如果问题设在语段中,这时就应该是承上启下、或只承上或只启下的段中过度句。这时只要看空前或空后的语句,注意语义的一致和连贯就可以了。

2)根据文章自身的结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解题策略。

首先,试题的设立可能是文章的题目或小标题,这时可以先根据所给选项句的单词拼写特点以及选项句的长短基本确定选项的范围,然后再根据各段的段义和文章的主要含义做出正确选择。其次,考生应该注意从文章的结构入手,分析文章的总——分——总结构,注意文章的叙事、议论的顺序和结构,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2)信号词法

信号词是指he、her、the、it、this、that等代词和 and、but、however、also等连词以及what、how、why等标志特殊句子结构和句子之间结构关系的词汇和短语。它们是用来连接语篇内部各成份之间;或是表明上下句之间关系的;或是用来标明作者态度、立场等。信号词不但可以帮助考生梳理相邻句子之间的关系,还能表明某一特定语篇的总体走向,能反映上下文的语义规律,说明上下文是如何系统地连接,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考生推导阅读过程中较难把握的作者态度,观点之类的隐藏信息。

3.关键词法

关键词指句子中的核心名词或名词词组、专有名词、数字、代词、连词等。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在选项句中和文章设空的语段中寻找对应的关键词,若文章某空的语段与某选项句中有对应的关键词,而且只此一项,则该选项即为正确选项。

4.语义联系法

选项与语段在语义和逻辑上一致是此题型的最终要求。所以考生在做题时最重要的是要读懂空白前后的句子,然后根据意思的连贯性或逻辑性从选项中选取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需要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也需要较长时间。

二、解题步骤

1.先看选项,阅读分析选项

(1)如果部分选项的各单词首字母都大写,则可能是文章标题句或小标题句;选项是祈使句则可能用在建议性文章的各段首句;特殊疑问句则可以用在语段的过度位置。

(2考生在阅读分析备选句子的同时应该注意查找句子选项的信息词、关键词和主体词,做好标记。

(3)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弱,或者所给选项多为英语长句或不易理解的句子,为了节省再次阅读时间,考生应该在选项后进行简单扼要的汉语标注,以便在阅读其它选项和文章时忘记已读选项含义而便于查找。

2.阅读段首句、前后句、标记关键词、信号词

阅读各个空所在段的段首句、每个空的前后句,并将前后句中的解题线索,即关键词、信号词标记下来与各选项句的关键词、信号词进行对接,找出在语义、逻辑上与之相关选项句加以选择。

3.缩小范围,试填对比排除

若七选五试题难度较大,不能通过阅读选项来明确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不能通过查找关键词和信号词来完成解答,则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再结合结构法、信号词和关键词法以及句义联系法把剩余关联选项逐一填入空白,对比每个选项的填入效果,择优选择。

4.通读全文,检验答题效果

将选定的答案代入原文,在理解文章大意和基本结构的前提下,对所做答案在语义连贯、合乎逻辑、结构合理、过度自然等方面进行全面检验。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不必拘泥于考题顺序,可以直接跨过前面不能确定的空白而完成后面较简单的、必保正确的题目。

总之,做此类题型,关键在于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试心理,要努力抓住文章的线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根据短文语境和试题设计特点,认真推敲,同时也要克服畏惧、厌倦和急躁的心理,勤练多思,就可以掌握解题技巧。

(责任编辑 刘新蕊)

探究性题型 篇5

“完整的答案应有全面性和准确性。”但作为考试阅读题,均应遵守解题策略基本要领,做到“四个意识”,即文本意识、审题意识、得分点意识、语文意识。

首先是文本意识,即思考问题必须充分尊重原文,关注上下文,紧扣语境,捕捉作者的心理;切记依据自己的情感意愿,独立于文章之外而思考。其二,审题意识,即细致读题,看清题目的要求,确定答题方向。其三,得分点意识,出题人在设计分值时应是严格考虑过答案的各种可能性,答案应有几点?或至少有几点?按点给分。有时一些功能性的问题,答案只有一点,但在这一点中,答案也应包含几个要素,按要素给分。所以所谓“得分点意识”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答案要点配备,还要求单一答案中关键要素要在结构中体现出来。其四,语文意识,也就是说在答案表述时禁用口语,强调用“语文”的语言入题,完成这一点就要求答案中要有有效的“关键词”,否则就可能导致答案表述不准确。这类文章的课后相关问题的答案来源主要涉及四个思考角度,即:内容,情感,表现手法和结构。

以下以这两篇文章习题为例,试探其中的常规题型: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

问题一:语句理解赏析:选文第(2)段和第(4)段分别描写了“我”和“老人们”的神情,都是“柔和的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简要分析分别展现了“我”和“老人们”怎样的内心世界?

这里摘录相关原文如下:“坐在桌前,就这么把全身心浸在酽酽的黄昏里,转目镜中,见满头披垂的乌发,竟也染上了黄昏的一片幽情,无数根发丝犹如满月朗照下的一片草地,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他们的头发全都斑白了。他们双手交臂,双腿并拢,眼睑低垂,几乎是熟睡时的表情。他们满面的皱纹里横溢的金光,使他们的脸显得更为祥和。他们的面上,唯有嘴角在微微抽动,好象在细细地品味着什么,沉凝地回味着什么。大概是在咀嚼黄昏吧。”“他们那表情,实在是人世间少有的平和,实在是柔和得不能再柔和,安详得不能再安详了。”像这一题型,思维切入的角度应是内容与情感:发丝的柔和与安详映照的是青春美貌,老人神情的柔和安详书写的应是心态的平和与满足,情感上前者则是陶醉,后者则是享受,所以可以作答:

我:对青春美貌,满头乌发的自我陶醉

老人:对迷人夕阳下美好时光的平和领略享用

问题二:作用题(表现手法+内容+结构)

仔细揣摩文中第(10)段中对夕阳下景物描写的语句,说说此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景物描写作为一种行文技法,在行文中主要有四类作用:(1)渲染气氛、(2)烘托情感、(3)预示事物命运、(4)推动情节发展。再结合答案来源中的内容和结构,可归纳三点:1.描写夕阳之美,夕阳下炒米胡同充满生机(内容)2.以夕阳下景色之美衬托老人们的平和安详(景物描写作用)3.为下文写老人享用夕阳下做铺垫(结构)

《故乡红叶》

问题三:作用题(表现手法+结构)

问: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写“香山红叶”?

此题也为“作用题”,答案考虑角度应涉及表现手法+结构:

1.对比: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对比,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表现手法)2.为下文写故乡红叶为人漠视做铺垫。(结构)

问题三:形象赏析题

人物形象的赏析角度最好依靠人物在文中出现的身份和所经历的事情相互参照物方可得出全面的答案。《故乡红叶》,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和“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做赏析:文中的父亲身份:一为人父,二为坚守故土的山民,所以由此获得两点:

1.对儿女的理解和关爱(人父)2.朴实与勤劳(山民)

“我”在文中身份一为人子,二为久离乡村、生活在城市的新一代市民,所以获得两点:

1.对父亲关爱、理解心有感激(人子)2.父亲辛勤劳作,而自己少能帮忙,心存内疚(新市民)

问题四:思想感情的理解

《炒米胡同里看夕阳》简要概述作者在“看夕阳”中获得怎样深刻的认识。这一问题是对文章主题的正确把握,文中能提供的关键句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炒米胡同有太强太旺的生命在天地间存息”在思考方向上就仍要想到前面的思路:

物----------------人(情)

作者写物乃为了写人情,所以作者欣赏的不是夕阳,而是夕阳映照下的老人以及这一景物所在作者内心深处激荡起的情感或情绪,那种上升为人生哲思的东西:只更以坦然、平和、安详得心态,而对时间的流逝、生命的长短,生命就会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以上经验,我们再来作一总结:

托物抒情类文章的难点在于其所选意象或现象含义之隐晦含蓄,而读懂这一意象或现象之内涵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其象征意义,它与人之间某种相关的品质,或它与人的生活之间某种粘连的影响。今年来,江西中考卷中的《木瓜树的选择》、《槭树下的家》、《方寸田园》、《黄蜂筑巢》,抚州卷的《怒从黄河来》莫不属于这类文章,而由此类文章产生的相关考题也只有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给出合理的答案。而答案的准确更需要强化“四种意识”、仔细推敲“四点来源”,若能如此,对此类散文的相关问题也算是有所领悟了。

摘要:江西历年语文中考卷中文学类作品阅读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所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托物抒情类的名家散文,因其在表情达意上含蓄、曲折、隐晦,学生在理解主题、把握文意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试图从文中作者所选的意象与情感的关系以及其情感逻辑演变的角度对其主要题型进行解析。

探究性题型 篇6

1“7选5”题型的特点分析

“7选5”题型要求从短文后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正确答案填入空白处, 使得文章完整。其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和对文章结构的把握。给出的备选项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性语句;二是在文章结构中起到过渡的语句;三是对文中词语或句子进行解释的注释性语句。对于错误的两个选项也是从这三类语句中进行选择的, 例如以偏概全的主旨性语句, 言不达意的注释性语句等。

“7选5”题型对学生分析理解长短难句的能力要求很高, 该题型是对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综合的一种测试, 不仅对学生阅读速度进行严格要求, 还要求学生对所读文章的主题思想、具体信息要有所掌握, 特别是对文章上下文的转折、连接词进行分析, 找到作者的写作意图与主要观点, 区分出论点和论据。在此基础上, 学生还应全面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段落层次的意义所在, 只有了解了这一切, 才能在后面的答题中确定正确答案。

2 高考英语全国卷“7选5”题型备考策略

2.1 找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文章的内容是通过不同的语句连接起来的, 每一个语句不管怎样错落有致, 但都是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来进行语句构造的, 所以通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解题, 可以正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 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与论点, 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以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选5”题型为例, 短文“Building Trust in a Relationship Again”主要讲述了失去信任之后, 如何再次建立信任。第一句“Trust i a learned behavior that we gain from past experiences”与下面几句存在解释的关系, 而后三句存在着层次递进的关系, 后一句的“it”指代的是前一句的“trust”, 所以将这些句子之间的关系层层理清, 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弄清作者写作的主要脉络, 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2.2 找到句子间的连接性词语

文章中除了借助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可以快速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也可利用语句间连接词的使用来进行正确答案的选择。由于连接性的词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文章中可以完整地表达整个段落或者语句间层次的关系, 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楚和连贯, 所以通过寻找文中出现的连接词进行解题十分必要。学生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时, 就可以将连接词在文章中勾画出来, 便于后面的解题。常见的表连接性的词语有howev er, for example, instead, at the same time, first, not only...but also..等。

1) 同样以2015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7选5”题型为例, 在进行40题的解答时, 阅读文章可知, 可以根据前一句“look at ev erything you still have and be thankful for all of the good in you life”和后一句“it’s a healthy way to work through the experienc to allow room for positive growth and forgiveness.”中间存在的一个“Instead”作为连接词, 这个连接词在此处表达的是一个递进的关系, 既可以完整地表达整个段落语序间的关系, 使文章的逻辑更加严谨, 学生在进行答题时也可以利用这个连接词进行答案的判断, 便于学生更容易判断已知答案的正确与否, 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故40题选择G。

2) 又如2014年高考英语全国卷“7选5”题型中43题, 通过对段落的分析, 寻找到表达转折的连接词。

2.3 锁定线索词

“7选5”题型需要学生重点注意的是对线索词的寻找, 首先, 在阅读中需要关注到名词以及动词的运用, 在阅读的过程中重点标出, 便于定位, 节省对题目的判断时间。其次, 还需要注意文中出现的代词, 找到代词所指代的人、事、物, 确定句子的主体对象, 便于“一击即中”。最后, 对数词和表示时间、年代的词进行标注, 从这些具有强烈引导性的词语中找到正确答案。如下:

1) 以2013年英语高考全国卷“7选5”中42题为例, 该题可以通过指代词的寻找来帮助解答。

分析:“this”所指代的是前文的内容, 作为一个指代词在这个句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shame”的意思是羞耻、憾事, 可以通过指代词的运用和“shame”这个词的含义了解到句子应该有否定的意思。通过题目给出的选项, 可以由F句中出现了“reluctant to tackle such problems” (意为不愿意去解决这样的问题) 而判断正确选项为F。

2) 同样以2013年英语高考全国卷“7选5”题型为例, 通过对数字线索进行锁定, 找到数字所包含的意义, 快速准确找到题目的答案。

分析:“amount”意思是数量、总额, 从表面意思来看, 其意义表明下面所需要的句子肯定会与数字有关或者包含数字, 而“funding”的意思是资金、经费, 正好对应给出的G选项中的“spending” (支出、费用) 。这种数字线索的锁定, 不仅需要对已给文章上下文进行推理, 还需要对包含数字含义的词语进行分析, 找出其指代的对象, 为下文答案的选择打下基础。

3 结束语

阅读理解中“7选5”题型的重点主要放在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上, 把握全篇的文脉是解题的关键, 学生不仅需要运用承上启下的思维能力对全篇文章进行梳理, 还需要找到句子与语篇中的联系, 通过零散语句的结合, 表达相对完整的文章主题, 找到符合文章主题和逻辑结构的答案, 就好比“积句可以成章, 积章可以成篇”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李陆桂.全国高考英语学科命题趋势及2015年备考策略[J].广西教育, 2015, 12:35-38.

[2]鞠英大.2015年英语试卷评析及2016年命题趋势[J].招生考试通讯 (高考版) , 2015, 9:6-7.

[3]唐吉民.明晰相同点, 理清差异点, 探索应对策略——关于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课标卷备考的几点思考[J].语文月刊, 2015, 9:94-95.

[4]崔艳华.高考英语五年 (2010-2014) 全国新课标卷命题趋势研究及备考策略[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 6:121.

[5]张娜娜.图式理论在高考英语完形填空题型中的运用——基于2008—2011年全国卷Ⅰ的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 2011, 74:8-9.

探究性题型 篇7

关键词:化学;思维;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一、《化学反应原理》高考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及考点预

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要考察热化学方程式及盖斯定律的灵活应用,也可能涉及到图像和活化能,并与生产实际和新型能源相联系。

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必考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一般会涉及到图像。考察知识包括速率、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其中:

(1)绝热情况的分析判断很有可能是考点之一。会涉及绝热情况下反应进行的程度,要考虑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过程中容器温度变化对反应进行程度的影响:对两边气体计量数相等的反应,物质的量虽然不发生变化,但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压强改变对应产生的影响;温度改变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对勒夏特列原理的深层次理解也要重视。要明白原理说的是平衡移动方向对外界条件的改变只能减弱而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例如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后体系温度会升高;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平衡后体系压强会增大,对应的各物质浓度会增大,尤其是对有色物质参与的反应无论平衡向哪个方向移动颜色都会加深。总之,外界条件的改变不可能发生逆转。

(3)与盖斯定律联系起来考察时两个方程式若想加,则总方程式K值为两个方程式K值之积;若两个方程式相减,则总方程式K值为两个方程式K值之商。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也可能做为考点,也可能会对催化剂的用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做分析判断。

3、对原电池原理的考察,可能偏向于新型电池。类型可能有:新型燃料电池,尤其是熔融盐燃料电池是重点。其中,含碳燃料电池用碳酸盐,含氮燃料电池用硝酸盐,含硫燃料电池用硫酸盐。对应的酸根离子起调节溶液电荷的作用。另外,新型锂离子电池也是考察重点。以判断电子离子移动方向、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电量的计算为形式。

4、对离子平衡、PH值、离子浓度大小、盐的水解、溶度积考察可能与化学工艺流程结合起来,以图示形式出现。涉及内容有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计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平衡移动的判断、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判断与计算。溶度积的比较计算、还可能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二、题型预测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既可能单独成一个大题,也可能与化学反应与能量、原电池原理搭配成题。若单独成题则可能难度较大,且考察比较全面,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及平衡常数。若搭配成题,难度可能降低,考察不可能太全面。

电解质溶液的考察很可能与化工生产实际相结合单独成题,若是这样,同样考察比较全面。涉及内容有化学反应,电离平衡、盐的水解离子浓度大小判断及计算、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与移动,物质的分离操作,还可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与方程式的书写。

三、题型举例

例题1:(模块单独成题型) 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4Li+2SOCl2 ===4LiCl +S +SO2.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的负极材料为__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SOCl2易挥发,实验室中常用NaOH溶液吸收SOCl2,有Na2SO3和NaCl生成.如果把少量水滴到SOCl2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装该电池必须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此蓄电池电解含有0. 1 mol CuSO4和0. 1 mol NaCl的混合溶液100 mL,假如电路中转移了0.02 mol e-,且电解池的电极均为惰性电极,阳极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L,将电解后的溶液加水稀释至1 L,此时溶液的pH=____________。

例题2:(模块搭配成题型)氢气和氨气都属于无碳清洁能源。(1)镍氢碱性充电电池被誉为“绿色化学电源”,充电、放电时的反应为: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充电时,该电极应与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相连。

(2)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氮气。已知:

则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液态水和氮气时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3)研究表明工业上合成氨反应( )在25℃、400℃的平衡常数分别为5×105和200,

①合成氨是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合成氨选择400~500℃原因是:。

③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表中为各物质在不同时刻的浓度。

0—5 min,H2的平均反应速率 = 。反应在5分钟时,条件发生了改变,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填序号)。a.使用催化剂 b.降低温度 c.增加氢气的浓度 d.分离出NH3

(4)在- 50℃时,液氨中存在电离平衡 ,离子积常数K=c(NH+4)·c(NH—2)。若一定条件下,平衡时c(NH—2)=1×10-15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在液氨中加入NaNH2,液氨的离子积常数增大

b.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常数为1×10-30

上一篇: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论文下一篇:化学共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