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原则

2024-06-15

探究性原则(精选11篇)

探究性原则 篇1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基本内涵

谨慎性原则是在会计报告确认的时候, 保持的一种谨慎态度, 是在处理收入和费用时坚持的基本原则。会计准则上要求企业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不得将资产和收益进行多计, 还不得少计负债。其主要的核心内容是在处理经济业务的同时能够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 尽可能的不虚增利润, 不夸大资产。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应用

实务中财务分析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能够使得财务操作更加的严谨。实践中在评估短期偿还债务的核算上, 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谨慎性原则, 帮助企业进行准确的分析, 特别是正确的运营核算, 能够帮助企业快速的生产运营, 便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短期偿还债务的能力评估上, 可以充分的体现出谨慎性原则。又如固定资产采用的加速折旧法计提的折旧, 该折旧的方法能够实现固定资产成本在估计耐用的年限内得到有效的补偿, 该种方法能够实现前期多提折旧, 后期少计提折旧。这样的折旧方法一方面能够使得在固定资产的初期获得较高的利润, 另一个方面当固定资产趋于老化或者报废时, 固定资产折旧的损耗就能够全部的收回, 这种方法真正的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谨慎性原则在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的制定上, 能够充分的把控好尺度, 使得谨慎性原则能够将其达到均衡, 严格遵循配比的原则, 充分的把控好谨慎性原则的适度性,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严格遵循会计的基本原则, 使得会计核算得到正确的执行, 把握正确的核算方向。

三、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谨慎性原则在控制力度上有待提高, 存在执行力缺乏

在实务中针对谨慎性原则的控制力度不够, 应该坚持保持一定适当的度, 过度的谨慎或者谨慎不足都是不良现象, 但是从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实务的现状来看, 往往存在谨慎过度或者不足的弊端, 例如在企业的承包经营管理中, 企业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 经常在短时间内实施掠夺式的生产, 同时谨慎性原则就成了逃税漏税的武器, 这是该原则自身的弊端, 但是在实践中要防止过度的情况, 很多会计操作往往应用的面不广, 执行的力度不够, 谨慎性的作用难以体现, 应该将其保持在一定的原则范围内, 没有将其控制在应有的范围内, 这是弊端所在。

2.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局限性

谨慎性原则运用过程中存在不规范制定实施标准或规范, 没有规避其真正的局限性。谨慎性原则在实践中会受到资产或者利益的制约, 因其相关会计方针政策存在选择范围较广的特点, 因此在实践的操作中谨慎性应用就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对成本的计算上往往采取先进先出法, 或者采取加权平均的原则, 这些方法的采取会存在当期的评估与实践中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偏差, 偏差的出现就会影响到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又如对固定资产的计算一般就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评估, 该种方法会影响到利润的估计, 使其与实际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这些方法的选择完全是依赖企业自己的决定, 难免会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计算偏差。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到企业相关准则的制定, 在制定标准的相关基础数据上就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影响到谨慎性原则的效应。

3. 谨慎性原则在实践中存在不均衡性

会计准则、制度和相关条款中存在不均衡性的问题, 例如企业会计制度准则中有些条款项目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 实践中的运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如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比例上, 不按照减值准备的比例进行操作, 没有真正的细化核算数据, 以至于很多操作往往偏离实际, 导致很多信息使用者很难根据相关数据进行投资决策。又如在差错更正上由于会计政策的变动, 导致其不具有真正的实践操作性, 就会存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的不均衡性。

谨慎性在绩效考核上存在考核评价方式不合理的弊端。目前, 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上都是以利润为前提, 围绕利益的主体进行考核, 但是往往结果是虽然达到了利润的标准, 却失去了其本身的合理性, 例如实践中针对一些不计提准备的会计核算上, 有些企业进行部分计提准备, 没有遵循真正的谨慎性原则, 往往在实践中会出现严重的主观性, 谨慎性难以真正的体现。因此, 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做出主观的臆断, 往往根据自身的职业能力进行判断, 导致会计核算上干扰相关内容的预计,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使得谨慎性原则难以在实践的运用中真正的体现, 难以达到有效的均衡。

4. 谨慎性原则在实践的运用上谨慎尺度难以掌控

在实践中往往会对客观性的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 不能够真正的把握好谨慎性度的尺度。比如缺乏明确的理论依据, 经常会受到人为的因素较多, 主观随意性较强, 准则中一般情况下很多没有针对性的标准, 标准上难以准确把握, 就会给管理和核算遗留更多的主观操作空间, 管理和核算上就会有自主操作空间, 随意性较大的话就会难以真实和客观的反映企业真实的、实际的财务状况。会计法规上例如针对坏账处理应该逐步实现会计和税法的统一。经营活动中如果不谨慎就会间接的增加内部会计核算的漏洞, 例如现金流出量上, 谨慎性原则会受到限制, 在一定的法制条款的约束下, 企业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和核算方法, 对于企业来讲效果会不同, 因此在实践中谨慎性原则难以把控好谨慎的尺度, 就会造成信息的不准确性。

四、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应用中的改进措施

1. 在实务操作中, 谨慎性原则需要把控好度的尺寸

实践中要用谨慎性原则的度来进行衡量, 将谨慎性严格的划分为四种类型即“基本确定”“很可能”“可能”以及“极小可能”四个层次。在相关性、真实性及可靠性原则的基础前提下, 要将实践中的不确定性有效的以上述内容进行融合, 将其在不同的层次, 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 以及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此外, 为了保证审慎原则的正确, 有必要对谨慎性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限制, 把控好度的尺寸有利于限制会计人员的主观性, 减少可能存在的主观臆断。

2. 将谨慎性原则贯穿于具体标准或规范中, 规避其局限性

制度上很多有许多不详尽的地方, 谨慎性原则能够对制度上的弊端进行改进, 例如特别是对减值准备, 其变现的价值是很难确定的, 所以谨慎性原则就是保障。因此, 制度在执行上和实践操作中, 要不断的运用好谨慎性原则, 将其规范的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通过对制度的实行和实践控制上进行规避风险, 例如在计提准备金上, 应该具体进行谨慎性的实践操作, 在具体实践中进行会计核算, 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指导会计核算的正确方向, 从而保证信息的可比性和准确性。要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内容下进行准则的深度扩展, 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度及可操作性, 还能够在制度上进行改良, 逐渐帮助企业转变观念, 将其顺利的实施谨慎性的会计核算理念。

另外, 在企业内部要将谨慎性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上, 当实践的成果出现良好的反响后, 以及具备可行性的成熟条件后, 要不断的进行扩展, 才能真正的培养出内部和谐公正的良好氛围, 还有利于会计信息的方向和目标的决策。当企业在实务操作中, 应该将谨慎性原则设定一定的前提与条件, 限制一定的约束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其限定在一定的使用范围内与使用程度内, 能够严格杜绝一些滥用现象的发生。在企业实际的操作中, 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谨慎性原则, 其同样影响着各个方面的利益。当然, 谨慎过度会直接影响到收入和相关利得, 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税收, 还会减少收益, 所以, 只有不断的强化监督管理, 和内部的谨慎性尺度的把控, 才能在管理上循序渐进, 逐步进行内部的管理和完善。

3. 谨慎性能够帮助企业完善制度中的不均衡性

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 还要依靠国家进行制度上的完善, 制定并且改善会计准则的规定、将其与实务相联系, 以及相关条款坚持实践的可操作性, 不仅仅需要国家的积极制度上的完善, 还需要相关会计工作者与有关部门协力合作, 完成准则制度的完善, 不仅仅从宏观上进行完善, 还需要结合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实际状况, 进行理论联系实际, 积极研发创新性的制度管理文件, 促进谨慎性原则的充分利用。改善会计准则和相关制度及条款, 其对于谨慎性来讲是非常必要的。会计准则等相关制度条款的逐步完善, 需要政府等相关部门进行通力协作。积极完成准则制度的相关内容, 内部考核管理上, 要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和规范, 规避局限性。应该细化相关准则, 不断在制度的实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 不断的总结经验, 通过实践不断的扩展内部制度的深度。谨慎性原则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的避免主观性, 强化谨慎性原则的监督和管理, 才能够帮助企业的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 坚决杜绝过度的谨慎

目前, 抽象性是谨慎性原则的弊端。但是其也是最根本的保障, 如何把控好谨慎性原则, 是当前会计人员应该充分进行考量的问题, 也是当前会计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内部管理上如何在审计监督职能上把控好度, 是当前会计人员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特别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行业利益的标准, 积极构筑防御体系, 在竞争中有效的规避风险和损失, 灵活的掌握谨慎性原则。因其谨慎性原则较为客观, 要求企业对谨慎性原则的有关内容进行细分, 细化有关条款, 才能进行有效的量化, 将其限定在可以操控的范围内和可控空间, 最终实现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保证其有效的公允性。

现阶段, 正在进行的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 都是在合理的避免会计和税法的差异, 将其原有的复杂化逐渐的变成简单化, 就不会出现的涉税风险也就加大。所以, 税务机关要坚持谨慎性原则, 进行合理的税务审核, 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正确性。还要杜绝过度的谨慎, 否则汇算清缴工作的结果就是出现多缴税款, 以及相反的局面出现少缴税款的现象, 这些都会给内部的企业管理带来不可避免的漏洞。会计人员更要不断的更新专业知识, 积极培养专业的技能和专业的理论方法, 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上逐步的进行灵活运用, 才能真正的将谨慎性体现出来。只有全方位的整体专业知识的培养, 积极学习最新的理论法规知识, 才能真正的将谨慎性运用到管理中去, 才能真正的把握好自身发展的需要, 不断的建立内部和外部的监督机制, 才能真正的将谨慎性原则的实践操作性体现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保障申报审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才能够真正的推动企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财会研究, 2014 (12) :126-127.

[2]徐美华.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分析[J].商, 2015 (40) :24-32.

[3]夏元新, 许延明.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经贸, 2015 (06) :48-56.

[4]梁毅.浅谈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实务中的应用[J].时代金融, 2015 (03) :974-978.

探究性原则 篇2

2.增强针对性。以正在干的事情为中心,注重围绕单位职能任务和党员岗位职责,注重围绕推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注重围绕立足本职比岗位胜任度、发展贡献度、师生满意度、社会美誉度进行承诺,切实提高公开承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止公开承诺标准过高过泛、不切实际,搞形式主义。

3.把握可行性。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顺应人民群众的期待,把师生的意愿和需求作为承诺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帮助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层党组织要根据本单位实际,党员要结合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每年向师生承诺几件办得到的实事好事,并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结合起来,帮助师生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师生得到更多实惠。

探究性原则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原则;方法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切实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呢?

一、探究内容的选择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之前,我们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备课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选准课堂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的对象要富有挑战性或“跳一跳”可以完成的内容,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欲望和能力。对不同特点的知识点,我们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可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学习,但绝不是一味如此,对有些知识点例如在研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可以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紧压在一起的铅块不易被拉开、液体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和固体不易被拉伸等实验中研究得到。而在学习电流、电压等概念时我们可以用水流、水压作类比的方法以及挂图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对电流、电压的理解,诸如此类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便用科学探究的办法予以研究学习,而用类比和打比喻的方法或是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反而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探究情境的启发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中,教师以特有的情感及所创设的特定环境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充分發挥,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创设有效的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显得很重要也很必要。在物理课中,笔者一方面注意愉快教学和情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根据物理课的观察性和实验性等特点,积极进行直观教学,使各种物理现象、物理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让物理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例如学习“惯性”知识时,在演示惯性小球实验前,让学生猜测木块飞出时铜球是否随之一同飞出,当学生的猜想和现象不一致时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如在学习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的内容前,我们可以放映电影《英雄》中秦军的箭阵场景片段,很有视觉冲击力秦军射箭的场面,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诸如此类创设的情境,都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积极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探究学习状态之中。

三、探究材料的合理性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探究材料往往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刺激源,也正是通过这种刺激,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才有可能“个性化”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和易于操作的,否则学生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信心。

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探究教学时,我们提供一个电源、两个灯泡及电流表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故障为断路,但怎样检测故障在哪里,又怎样排除故障?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这时可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的小组提出是电流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灯泡的灯丝断了,有小组提出是电源接触不良或报废了……这么多猜想究竟哪一种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的共同探讨,并请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由于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学生比较熟悉又易于动手操作,这样就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探究引导的适度性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剥夺学生的活动权利和机会,我们的替代性的活动行为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空间。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设计好总体探究方案并作全班的交流,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学习。

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利用或减小摩擦力事例,然后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启示,做他们“航标灯”。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在探究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控。学生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了解,把游离在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探究学习中,促进小组全体成员探究学习有效进行。同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是他们探究学习小组中的一分子。

无论我们的角色如何变化,始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我们必须做到:“学生会自己解决的,不提示;学生能自己思考的,不暗示;学生能自己评价的,不先表示。”

五、探究问题的基础性

物理课堂探究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适当提高探究的问题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上升。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会提出很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的质量、形状、物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以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而其中只有液体密度大小和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才会影响浮力的大小。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如果我们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良好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很快就可以排除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密度等这两个无关的因素,这样就避免了无用的争论,为在课堂上研究关键问题赢得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浅谈谨慎性原则 篇4

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应用谨慎性原则的依据和效果, 一是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 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二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中, 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 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三是使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的基础上, 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 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可以抵消管理者过于乐观的负面影响, 有利于正确决策。

一、谨慎性原则的表现形式

1. 成本与市价孰低法。

这里所说的市价实际上指的就是重置成本。由于技术进步或市场变化等原因, 作为企业库存的商品的市价可能低于该存货的历史成本, 有价证券的市价也可能低于企业获得它们时的取得成本, 这时企业若出售这些存货或有价证券, 必然会发生损失, 损失额即为历史成本 (或取得成本) 与市价的差额。这项差额要记入企业当期的损益。这时虽然已有潜在的损失发生, 但企业若还想取得该项存货或有价证券仍有可能, 因为重置成本是它们价值补偿的最低尺度, 企业有能力按重置成本使实物 (包括有价证券) 得到补偿。如果市价高于历史成本 (或取得成本) , 其差额即为企业的利润, 在销售时得到确认, 这时企业自然能够补偿其消耗掉的实物资产。这种方法在西方各国普遍采用。

2. 后进先出法。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 存货按历史成本计价,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掉的资产就无法从实物形式上得到补偿。如果这些资产是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需的, 企业的再生产过程就无法进行更谈不上扩大, 只能在缩小规模的基础上进行。而按“后进先出法”计价使得存货得到补偿的价值接近于重新获得它们的价值, 从而使资产的实物补偿成为可能, 而且“后进”的价格也容易确定。

3. 坏账准备金。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 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 不管款项是否实际收到, 均应作为本期实现的销售收入处理。一旦确认为收入, 就必然会体现在利润上。若收入大于成本即会使利润增加, 企业就要缴纳各项税金, 发放股利, 增加福利。一旦应收款项回收不回来, 这些支出的税金、股利和福利即会对企业的资本造成侵蚀, 破坏了资本的稳定性, 降低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按一定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是必要的, 它可以起到资本保持的作用。

4. 加速折旧法。

尽管加速折旧可以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上找到理论依据, 但在我国, 人们通常把它作为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和市场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 任何设备都面临着在其“寿终正寝”前被淘汰的危险, 为了使现有设备在被淘汰之时, 保持或恢复原来的生产能力, 就需要在设备的使用前期计提大部分折旧。上世纪初加速折旧法产生以来, 许多国家一直允许企业采用此法计提折旧。为了保持或恢复设备原来的生产能力, 有些国家甚至还允许计提的折旧额大于资产的原始价值。

二、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体现在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

1. 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 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 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 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 减少利润中水分, 期末存货价值偏低, 体现谨慎性原则。若采用先进先出法, 则会使本期成本降低, 利润中水分加大, 期末存货价值升高, 实现不了稳健性目的。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速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两大类, 若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则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 从而减少利润, 少交所得税, 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体现了谨慎性。

3. 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规定了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由四项增至八项。

4. 设置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因接受捐赠而持有的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 因被投资单位增资、扩股、接受捐赠等原因引起本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增加时, 暂不确认为普通权益, 而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 待非现金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后, 才将实现的收益转入一般公积项目。

5. 债务重组。

企业在进行债务重组时, 只能确认重组发生的损失, 不得确认重组发生的收益, 不预计未来的或有收益, 但预计未来的或有支出。如果存在或有收益, 也只能在实际收到时, 才能作为当期收益处理, 完全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内涵, 有利于防止企业利用债务重组调节利润的现象发生。

6.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下,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对收入区别不同情况予以确认和计量, 方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

7. 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对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直接计入当期费用, 不计入无形资产价值;当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 企业应将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8. 投资。

男人的性原则 篇5

不少人把夫妻性生活不和谐归功于疾病或生理障碍,或者是心理问题,其实不然。国人接受的性教育比较少,人们对于性事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通常情况下,由于一方或双方在性观念方面存在着某些误区,就会导致具体行为上的矛盾与冲突。

男人很看重夫妻性生活,可是很多女人仍然无法正确面对“性福”一词。“性福”是人类最高贵的享受,也是我们许多人最讳莫如深的隐痛。在道德与人性的天平中,它的每一次跳跃和晃动都会让人迷乱,让人失去是非的判断。

在男人的字典里,一直都是性福至上的,因此想要把男人锁定在身边,就必须弄懂男人追求性福的原则。

多情人=性福

有人把找多少个情人当做人生奋斗的“性福”目标,30,50,或是100个,有这种想法的男人,并不是有钱人,而往往是多少有点优势条件,但却要用形式主义来搞点“政绩工程”的色男们。这种男人好色都具有了使命感。当然,这种男人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柄。数据证明不了性福!

娶美女为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亦然,不少男人把找一个美女为妻作为自己的目标。每天搂抱着美女,那是多高兴的事情啊,即使女人有多高的性爱技巧,可是没有姣好的容貌,也难以激起男人的欲望。

现在许多男人,勉强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要找个美女为妻,就必须更辛苦地挣钱,以应付女人的高消费,否则,老婆就得开发自身资源,顺便给你换几顶绿帽。这种情况,即使找了美女为妻,也活得太累。

希望你有性高潮

一些资料显示,如果男人发觉自己不能给女人带来太多的快感,那他就会觉得悲哀,甚至会觉得自卑抬不起头。即使他能享受丰美国宴,看精彩足球,他也不会觉得自己幸福。作为女人,你的热情和可见的愉悦是最本质的东西。但是如果男人体会不到,或者不会利用这个,那你还是会很郁闷的。你要说一些话,比如你做的一切都是这么美妙,我想我恐怕等不到晚上来临了。这样就会改变尴尬局面,引导他到你要去的地方。

也许正是因为女人也担心自己无法到达高潮让男人失落,因此不少女人在床上的时候会假装高潮,让男人兴奋起来。其实男人不笨,他能分辨出来你的高潮是真的还是假装出来的。男人知道你在假装时,他将受到的打击会更大。在你最亲密的他面前,你没必要假装。两人多深入沟通,看可以通过什么姿势让你真正的飞起来才是最应该做的。

希望她在床上穿点性感的

女为悦己者容,女人穿得漂亮完全都是为了让男人多看几眼多关注。不少女人只注重平日里外出的衣着,在床上在家里却是极其随便的穿着,让男人看着就没有欲望。

“谁在乎她穿什么呢?这永远是个次要问题。”一个男人说道,他也说出了大多数男人的心声。但穿着是否性感往往能影响性高潮持续的时间。而持续时间往往是男人关心的问题。如果男人被问及:当你给她脱衣服的时候,假如她穿的性感,你喜欢吗?大多数人承认,他们是这样的。

一位不太关心这些的男士答道:不管怎样对我都好,只要她穿的不是太多。关于这个问题确实存在很大的分歧,但是不能否认穿着是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的男人看到内衣、丝袜就会兴奋起来。可是一旦男人解开你的扣子看见的是那件破旧的内衣的时候,男人的欲望估计早已飞到九霄云外了。

在床上、在家里,女人不妨穿得性感一点,你会发现这对男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诱惑。

希望她有正常的性态度

一般来说,女人的性态度都是矜持的,即使有欲望也不敢说,生怕男人说她放荡。其实男人更希望女人有一个正常的性态度,这个因素很重要。

有时男人会惊喜地发现,女人也能像我一样对性疯狂。甚至有的女士比男人来得更猛烈。据有的女士讲:哦,我的天,我竟整天想着做这种事情。她说,当她走进家门,踩在地毯上就有这种冲动了,一旦真做这种事情,她就会无限缠绵,使男人激情荡漾,每个动作都使男人觉得恰到好处。

每天正经八百、板起面孔肯定对房事不利,过分放浪疯狂也是男人不愿看到的。男人认为女人最好有个健康正常的性态度。男人说,我希望她能带着一点人文色彩来和我做爱,可又不完全是这样。所以,如果一个男人对做爱胆怯,原因多出在女人对性的态度,而不是男人的生理问题。

别说男人不在乎,其实男人在乎的事很多,特别在床上,他们在乎的更多,你知道了吗?

希望你能为他激情澎湃

没有什么能比在床上恰当地表现自己这点更能增加激情了,即使发出微弱的嘶嘶声也要比在无声中做爱更能激发性致。一些男人似乎对“有声”和“无声”的性爱并不十分在意,他们认为你对他是否有热情和热情的程度是至关重要的。

不错,男人都希望女人能为他疯狂。他更愿意相信是他使你呻吟性幻想或者其他别的情境所带来的效果。作为一个男人,他想知道,他做点什么才能使你达到最佳境界。有时甚至是你的一句听起来无关紧要的话,也会使你们的性生活如鱼得水。

大部分男人都不愿意承认,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甚至连一些猛男也会掂量:我能否真正在床上取悦另一半?不过,有时问题的关键,在于女人可以也可能在做爱中假移动、旋转、推拉,于是,连那些最为自信的男人,也不能确认你是否真的喜欢他的做爱方式。其实女人越是能为男人的精力旺盛而激情澎湃,就越能在男人的引导下达到快感的极限。

希望你能舒服

第一,你感到舒服才会提升你同他的性致。女人要放松自己,要把它当成美味来享受,这比担心你的表现更有益处。

第二,你自己感到舒服意味着我们都感到舒服。过分关注你的缺陷,必然造成对你自己身体的关注,而不是对你们身体的关注。把自己掩盖在被子底下,只能使你们一起对性致产生焦虑,这样反而影响了做爱的效果。所以,不要老在自己在床上看起来是否完美上花费心思,其实关不关灯这个问题不是很重要。

有些细节你必须要注意,例如:怎样的举动能让他为你再来一次高潮?若你掌握性爱里的主动权,会改变些什么吗?一些细节往往会被女人忽略,这些细节恰恰是足以令男人为你疯狂的核心重点。所以,女人要学会有了快感就喊出来,一味地盲从和隐忍只会让意淫变得更加邪恶,这样男人才会越战越勇!

探究性原则 篇6

少会计估计的随意性, 降低财务会计报告的风险, 重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成为必然。谨慎性原则既是本期的事后核算, 也是对下期的预见, 在使用中具有双重性, 本文就此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一) 存货的运用。

由于存货是企业的流动资产, 价格变动频繁, 对于存货发出的计价, 按谨慎性原则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应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 新准则取消了因材料价格发生较大的波动而对企业利润影响较大的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平均法, 修改后的存货计价方式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二) 加速折旧的运用。

我国大部分企业一直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 不能适应企业的技术更新和发展的要求。谨慎性原则为此允许了固定资产可采用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不仅符合收入与费用配比原则, 能使这些资产在具有最大经济效用的早期多计提折旧而减少因物价上涨发生的损失, 能均衡固定资产各期使用成本, 也符合会计谨慎性原则。

(三) 资产减值计提的运用。

新制度中提出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例如固定资产, 如果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 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如果一味用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核算, 将会导致企业的实际资产和账面资产产生较大差距, 企业的会计信息也会出现严重失真。资产减值准备制度的实施, 保证了各项资产的真实性, 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四) 对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运用。

应收款项作为企业的资产, 在预期未来能够收回多少存在不确定性。因此, 企业在期末对应收款项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比例计提坏账准备, 合理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 既不高估资产也不低估费用, 有利于企业抵御坏账损失产生的风险。

(五) 在收入确认核算中的运用。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才可以确认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可靠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的成本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只有企业的销售满足上述五个条件, 才能确认收入。这些规定使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更加谨慎, 可防止高估收入。

(六) 在或有事项核算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对或有事项准则规定, 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 企业要确认可能发生的预计负债, 而不确认可能发生的或有资产。对于债务重组中涉及修改债务条款的, 债务人应将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 而债权人则不应确认或有应收金额, 不能计入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 避免了企业在债务重组中获取不良利润。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主要运用“预计负债”科目, 合理地预计负债, 此规定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七) 在确认递延所得税中的运用。

新准则规定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在确认资产时要保证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所以用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在资产负债日, 资产如发生减值应当提取减值准备, 这是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八) 在关联方交易披露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 控制方均要披露母子公司的关系;与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的, 应当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的性质、交易类型及交易要素;强调只在提供确凿证据下才能披露关联方交易是公平交易。该准则的发布与实施限制了企业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 保护了企业资产, 使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更清晰客观、更符合谨慎原则。

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两面性

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在所有会计准则中是最具有争议性的, 即在会计核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也因为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导致带有主观随意性, 所以如何慎重的利用谨慎性原则显得非常重要, 其双刃性主要表现:

(一) 合理性。

1.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 应当尽可能建立在稳妥可靠的基础上, 以回避或转移经营风险。这就使企业有效避免短期化行为, 保护各会计主体所拥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从而维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权益。

2.有利于进一步挤去资产和利润中的水分。

谨慎性原则可避免夸大资产及利润, 能提供较为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使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加稳健。

3.有利于企业增强抵御经营风险。

遵循谨慎性原则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充分估计, 可以客观、审慎地反映经营中的风险因素, 规避或转移未来不确定的风险损失。

4.有利于决策层做出准确的经营决策。

谨慎性原则可以使管理者不因过分乐观而造成决策失误, 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和理财决策。

5.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如果能够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 谨慎的会计处理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避免风险和损失, 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加大企业经营安全系数, 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 提高市场竞技力。

(二) 缺陷性。

1.确认与计量带有极大的主观性。

由于我国目前资产信息、价格市场机制尚不健全, 会计人员在执行具体会计政策时, 可选择的空间较大, 受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职业判断能力影响, 会计信息很难验证, 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 既不能视而不见, 又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企业资产和利润达到客观性要求的目的不一定能够完全实现。

2.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

因为资产减值准备的具体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某些企业迫于业绩考核等需要, 将计提准备作为粉饰业绩、进行盈余管理主要手段。

3.与税法的差异影响谨慎性原则的使用。

现行税法对税前列支的费用规定有别于会计制度的规定, 当计提减值准备时, 企业利润将产生影响, 还需补交所得税, 同时加大了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出, 限制了稳健性原则的运用。

4.对关联方交易制约不足。

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只对关联方交易中的应收账款规定不得全额计提坏账准备。于是某些上市公司会利用关联方交易来调节利润, 使谨慎性原则在关联方交易中沦为掩盖虚假的外衣。

5.资产确认缺乏一致性。

企业在实际操作中, 出于各种目的任意调节资产。有的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有的按照市价计价, 造成企业资产不实。

6.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差异要进行追溯调整。

企业在执行会计政策时因为某些特殊情况需要变更, 因涉及到损益和所得税的调整, 这需要追溯到前几年或更长时间的会计业务调整, 比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的变更等。

三、谨慎性原则两面性的完善措施

(一)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及约束机制。

上市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建设,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防范和检查财务舞弊方面的作用。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强化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和责任, 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在遏制财务舞弊方面的作用。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二) 提高诚信, 加强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鉴于新的会计准则给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更大的自主权, 尤其是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度”,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 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 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 力求客观和公正, 避免主观随意性。

(三) 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使用, 避免过度谨慎。

尽管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非常重要, 但必须在维护真实性的原则上加以贯彻应用, 除此之外还应当与其他会计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以能够最恰当反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标准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使用,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四) 强化外部监控机制。

确保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促进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 加强对审计失败和审计合谋的监管和处罚, 强化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 多管齐下防止财务舞弊行为, 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构造“防御”体系。

(五) 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充分披露。

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在于充分估计风险和损失, 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 保证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因此, 凡是与谨慎性原则应用有关的、会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 都应在财务报告中做出全面陈述, 以便信息的使用者明确事实, 独立判断。

谨慎性原则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在各项经济业务中都存在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企业会计人员应在充分了解谨慎性原则应用的根本目的、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 尤其注意在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 只有适度地应用谨慎性程序和方法, 才能真正扬长避短, 其谨慎性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北京林森审计咨询有限公司.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 (2007) 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3].施静波.谨慎原则在会计实务的应用及启示[J].商业会计, 2006, 7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篇7

谨慎性原则亦称审慎原则、稳健性原则, 是指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要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会计环境中存在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的精确性受到影响的情况下, 应运用谨慎的职业判断和稳妥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充分预计可能的负债、损失和费用, 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的资产和收益, 以免会计报表反映的会计信息引起报表使用者的盲目乐观。目前,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在我国非常普遍, 一些企业不良资产过多, 资产账实不符, 虚盈实亏现象严重。而谨慎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会计方法时, 在可供挑选的若干方法中, 倾向于选用对业主权益产生有利影响最少或最不利的一种方法, 尽量采用能使本期净资产和净收益获得最小金额的数字。”显然, 这对于解决我国企业的虚盈实亏、提高资产质量, 降低报表水分, 规范信息披露有着积极作用。谨慎性原则可以体现在确认、计量、报告等诸方面, 它要求:会计确认标准稳妥合理;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权利和利润;财务会计报告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

二、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实物中的具体运用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 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 或者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具体讲, 就是企业在处理未来不确定的经济事项时必须持谨慎态度, 凡涉及资产、负债、收益和成本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时, 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 宁可少计资产和未实现收益, 而不可少计负债和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即没有绝对把握实现的收入, 不能人为虚拟入账;凡是可以预见的, 并且应列入本期成本的支出, 都应列入本期损益。

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实物中的具体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方面, 我国现行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其中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属于平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属于加速折旧法, 上述规定允许企业从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自身的财务与经营政策选择适当的固定资产折旧法。如果企业选择双倍余额递减法或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 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增加固定资产前期的折旧额, 可以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 从而减少利润, 少交所得税;又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 提高资金利用率, 还可使企业减少因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损失, 这些都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方面, 对于具有商业性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而对于不具有商业性质的非货币性交易应当以换出资产帐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这是为了防止企业人为地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估换入资产价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方面, 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 企业应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时检查各项资产, 合理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基本上包括了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非现金类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一方面避免了资产减值导致的企业利润虚增, 有利于企业将长期隐藏的不良资产消化, 提高其资产的质量;另一方面可以使财务会计报告更加真实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避免企业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或有事项处理方面,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或有事项有关的预计负债及其形成原因、或有债务形成的原因等, 而企业通常不应当披露或有资产。这些对或有事项的处理规定, 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有利于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更稳健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可能发生情况。

三、谨慎性原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谨慎性原则自从被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后, 便对会计实务尤其是企业会计实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的应用有利于避免夸大所有者权益和虚增企业利润从而保护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它在应用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瑕疵。谨慎性原则引入企业会计实务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夸大所有者权益和虚增企业利润, 但由于谨慎性原则本身具有较强的主管倾向性, 企业本期利润稳健了, 对后期却不稳健。比如拿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 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企业当期利润计算偏低, 期末存货价值减少, 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成本偏低, 从而使利润反弹, 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 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 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 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 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 因而这种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操纵企业利润的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

谨慎性原则本身所具有的倾向性以及企业会计实务中所存在的主观性, 使其与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相关性要求经常发生冲突。真实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 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谨慎性原则着重强调确认可能发生而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 忽略可能利得的确认, 这会导致对潜在资产或收益的低估, 从而导致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情况的出现, 这显然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而谨慎性原则的宗旨是宁可少计资产或可能发生的收益, 不可少计负债或可能发生的损失。因而, 会使得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来收益, 无法在会计信息中反映出来, 而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低的或有负债和费用却得到确认。这样反映出的信息过于保守, 降低了信息的相关性, 从而可能误导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制约了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谨慎性原则在运用中的主观性, 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如企业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对或有事项的判断都需要会计人员凭借自己的从业经验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去完成, 而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受制于我国目前高等会计教育模式, 大多数会计人员明显缺乏自主理财和职业判断力, 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可验证性。

四、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完善

谨慎性原则固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但我们不能因为其存在瑕疵而将其弃之不用。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实务, 可对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条件做如下改进:增强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 减少其人为操纵空间。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相关会计制度中的规定过于原则, 为不法企业利用其操纵利润留下了许多空间, 这要求我们的会计主管部门能够将谨慎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规定详细, 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南, 尽量在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起能被广泛接受的、有一定灵活性的标准。同时谨慎性原则的不当运用主要原因在于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用谨慎性原则人为调节利润, 谋求自身利益。因此, 应当完善公司治理机制, 加强对公司相关行为的惩处力度, 同时建立公司相关行为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力求从根本上消除违法违规利用谨慎性原则的动机。

限制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范围, 避免其与其他原则的冲突进。由于谨慎性原则容易导致低估资产、收入、高估负债、费用, 从而影响到净利润计算的正确性, 因此, 它应当是其他会计原则的适用条件不存在时的补充原则, 其应用要谨慎。在企业会计制度中, 应当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明确的规定, 要求该原则必须是在其他会计原则无法适用或者其他会计原则的适用会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才能适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任何会计原则的运用都离不开会计人员, 而谨慎性原则的倾向性和主观性特点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这就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使其形成实事求是、诚信为本的求真意识;同时还要求会计人员系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 及相关的经济、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 以增强对经济环境的预测能力和经营状况分析能力加以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

在企业会计实务中实行谨慎性原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但在应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对其负面影响进行合理的规制, 唯此才能真正实现谨慎性原则的本质目的。

摘要: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有利于避免夸大所有者权益和虚增企业利润从而保护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但它在应用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 随着其应用范围的扩大, 企业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现象也大为增加。因此, 深入分析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会计中应用的现状和问题, 结合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该原则的完善提出相关对策意义重大。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1].何少兰.试论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 2006 (10) .

[2] .郝淑娟.浅议谨慎性原则及其应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6 (4) .

[3] .胡燕.试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及规范[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7 (9) .

浅谈税法的公德性原则 篇8

在我国对税法原则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在这些积极成果中, 有对税法原则或基本原则定义的表述:其一, 税法基本原则是指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 亦是一国一切社会组织和个人 (包括征、纳税双方) 应普遍遵循的法律准则。其二, 税法基本原则是指规定于或寓义于税收法律之中对税收立法、税收守法、税收司法和税法法学研究具有指导和适用解释的根本指导思想或规则。其三, 税法的基本原则, 必须是被各国统治者以法律形式固定的准则, 并在全部税收活动中贯彻实施的原则。

二、税法公德性原则

什么是税法公德性原则?现代税收学认为税收起源于社会公共需求。因此税法公德性原则是从社会公共需要中产生出来的, 得到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上升为税法根本准则层次的原则。公德性原则全面反映了税法所调整的税收关系的本质属性, 因而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很强的法的部门区别性。税法公德性原则反映了各个国家税法的共性, 使各国税法具有一致性的一面。

1、保障财政收入原则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额充足和完善就能保证财政收入的丰裕和稳定。为了保障财政收入充分、确实、可靠和适度, 应当在税法中明确保证财政收入是税收活动过程中征纳双方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一系列的保障也是为了国家能够长期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该原则为首要原则。

2、无偿征收原则

在研究税收原则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从最早明确提出课税原则的英国重商主义前期的财税学家托马斯。霍布斯 (Thomas Hobbes) 开始, 经过英国重商主义后期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 (Willian Petty) , 德国经济学家、后官房学派代表人物尤斯蒂 (Johann Heinvich Von Justi) ,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创始人亚当。斯密 (Adam Smith) 、约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 , 到德国最著名的财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 (Adolf Wagner) 提出“收入充分、税收有弹性的财政原则;选择税源、选择税种的国民经济原则;普遍、平等的社会公平原则;确实、便利、征收费用最少的税务行政原则。

3、公平原则

社会物质财富在人民之间公平地分配, 这是人类社会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的理想。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 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 穷的愈来愈穷, 两极分化就会产生, 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 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 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可见, 运用税收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公平作为税收的原则, 通过法律确认, 使之上升为税法的原则, 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整税收关系的一种体现。

4、税收法定原则

关于税收法定原则的内涵, 学者们有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 “税法课赋和征收必须基于法律的根据进行。换言之, 没有法律的根据, 国家就不能课赋和征收税收, 国民也不得被要求交纳税款。这个原则就是税收法律主义。它“是有关课税权形式方式的原则”。也有的学者这样表述:“税收法定主义, 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 税法的各类构成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只以法律规定为依据, 没有法律依据, 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减免税收。”

5、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原则

在国际经济、贸易与技术交往中, 行使税收管辖权是行使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用税法来维护本国的主权和经济利益。我国必须在税法中确立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原则, 在经贸往来中使中国与外国之间处于权利对等地位, 以维护我国的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三、税法原则的功能

税法原则是税法精神最集中的体现, 是指导税法运行机制各项活动的根本规则。因此, 税法基本原则所体现的税法精神必须要渗透到税法创制环节的各种关系之中去, 无论税法的制定、修改、废止和解释都必须在税法原则的指导下进行。1999年8月30日我国立法机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正, 恢复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就是国家贯彻宏观调控原则的体现。税法原则对税收立法的指导在另一方面的表现是, 税法的基本原则在税收基本法之中规定之后, 对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税收法规具有指导作用, 而这些法规的内容不得与税法基本原则相抵触。由于税法原则的指导功能在税法创制中发挥作用, 从而使得制定出来的各项税法制度和税法规范性文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张宇润.论税法基本原则的定位[J].中外法学, 1998.

[2]石坚.新税收原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1998.

[3]胡怡建, 朱为群.税收学教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4]詹姆斯·E·米德.效率、公平与产权[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992.

[5]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邓小平经济理论 (摘编)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7:47.

谨慎性原则与会计职业判断 篇9

一、谨慎性原则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谨慎性原则在多个会计准则中都有相关规定,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规范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规定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 应该计提减值准备。此外, 其他一些资产准则中也都涉及到了减值准备的计提, 如存货准则、建造合同准则、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等。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

其次, 折旧方法选择。固定资产准则规定了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 (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 。如果企业选用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就可使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前几年多提折旧, 从而减少利润, 少交所得税, 等于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还可使投入的资金尽早收回, 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体现谨慎性原则。

再次, 资产的计价。如《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第十一条规定, 在租赁期开始日, 承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这里资产计价选择“较低”者体现的是谨慎性原则。

最后,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收入》规定, 收入必须在若干相关条件同时满足时才能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必须满足五个条件才能确认, 提供劳务收入则要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另外, 无形资产、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准则的一些规定也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如此广泛, 其影响不言而喻, 正确运用它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务中, 谨慎性原则却由于其局限性带来了一些困扰, 主要是人为调节费用、操纵利润的空间增大, 谨慎性原则往往成为企业承包者隐瞒利润, 逃漏税收的秘密武器, 其会计提供的信息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 如何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度”, 成了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涉及到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二、谨慎性原则的运用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 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 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 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国家发布的新会计准则, 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 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 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 贯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企业在运用谨慎性原则时, 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这是因为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以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这里的“高估”和“低估”, 主观性很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 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 第八号会计准则《资产减值》第五条规定了资产可能发生减值的一些“迹象”。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 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 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 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 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 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 (或者亏损) 远远低于 (或者高于) 预计金额等。

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这里第一条的“预计”, 第二条的“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条的“预计折现率”, 第四条的“证据”, 第五条的“将被闲置”, 第六条的“预计金额”, 第七条的“可能”等字眼都决定了减值准备的确认需要职业判断。另外, 本主则第六条规定,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 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这里的“处置费用”和“未来现金流量”都需要估计。

其次, 存货准则的第十五条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日常活动中, 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这个准则出现了三个估计数据, 任何一个估计数据脱离实际较大, 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 存货的期末计价就会出现偏差。

最后, 租赁准则中所说的最低租赁付款额, 是指在租赁期内, 承租人应支付或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 (不包括或有租金和履约成本) , 加上由承租人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担保的资产余值。这里的“可能被要求支付的款项”需要进行职业判断。另外, 该准则还规定, 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选择权, 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购买价款应当计入最低租赁付款额。这一条的“预计”“合理确定”仍然离不开职业判断。

综上可以看出, 谨慎性原则应用时离不开会计职业判断, 如何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 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都是至关重要。因此, 有必要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恰当的运用谨慎性原则, 以便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 实现资本保全, 不让谨慎性原则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三、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合理运用谨慎性原则

企业要想选择适合自己的谨慎性的会计政策, 使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关键的环节是会计人员。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力求实事求是、诚信为本, 避免造成主观随意性。

首先,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一会计业务, 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 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 其原因是职业判断水平不同, 对经济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估计、推测、判断的结果往往也不同。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 熟悉与会计工作相关的财政、金融、贸易、外汇等相关知识, 又要积极投身会计工作实践, 以客观实际为依据, 更新思维方式, 提高创新能力, 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 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水平。因此, 会计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念, 认真学习、贯彻《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 掌握会计实务、税收法规、企业管理等知识, 为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公司也应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机制, 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指导和业余教育的支持力度, 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

其次,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正确进行职业判断的保证。会计人员应坚持真实、公允的原则, 客观、公正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是正确运用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条件。会计人员在进行职业判断时, 应自觉抵制利益的诱惑和外界的干扰, 排除个人主观意念及偏好, 客观、公正的进行职业判断, 作出会计处理, 真实的反映经济业务事项, 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作为继续教育和会计执业资格考核评聘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 培养会计人员的自律品质。

最后, 建立企业内部财务控制与监督体系。由于谨慎性原则经常被滥用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企业可在会计机构中增设专门的财务分析部门或岗位, 对已做出的职业判断进行验证分析、评估并修正职业判断, 同时会计岗位也能相互制约, 防止滥用谨慎性原则。另外, 应建立对重大的不确定事项集体决策制度, 对于需要预测的不确定事项, 应由特定的团队集体进行研究分析, 作出评估或者判断, 防止因个体的局限性而造成的失误。在会计报表附注中, 还应披露会计职业判断的有关信息, 包括资产减值依据、可收金额的确定方法、未来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等等, 让会计报表使用者全面理解掌握会计信息。此外, 还要重视案例剖析。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 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职业判断能力。

谨慎性原则是一把双刃剑, 会计核算中运用恰当, 可以收到增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客观性的积极效果;否则企业就会以谨慎性为借口故意压低资产和收益, 从而破坏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企业必须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让谨慎性原则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谨慎性原则也称稳健性原则, 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 新准则中谨慎性原则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应用过程中很多业务的处理需要对不确定事项进行估计, 这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判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会计准则,谨慎性原则,会计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2006.

[2]魏明海等:盈利管理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3]郭志凌:浅论谨慎性原则在我国新会计制度中的应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 .

完善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建议 篇10

摘要:谨慎性原则作为一项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的重要会计原则而闻名于世,在现代会计中这一原则已在会计实务领域得到普遍运用。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有利于防止企业包装上市、虚夸资产、扩大利润的现象发生,能够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完善会计原则

0引言

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具体会计准则陆续发布,会计制度不断修订,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然而,我国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还比较空泛,在的具体应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规范之处,亟待加以改进。本文就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中的具体应用及存在的不足作一些分析,拟在加深我国企业对谨慎性原则的认识,提高对新制度和新准则的理解和运用。

1合理确定各项原则的优先使用顺序

为了缓解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在运用谨慎性原则的过程中,企业应注意调节谨慎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关系,即“谨慎性原则应在不影响可靠性、相关性的前提下作出对会计方法的选择”。因此,可靠性、相关性原则是制约谨慎性原则应用的基本前提,谨慎性原则的选用应首先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相关。当谨慎性原则与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相矛盾时,应根据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而定。不确性程度较高,优先考虑前者,以确保资本保全;不确定性程度较低,优先考虑后者,合理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当谨慎性原则与可比、一贯性原则相矛盾时,优先考虑前者,同时把影响后者的会计方法变更及影响程度在会计报表附注加以充分披露。本文认为还应出台相关的会计原则,为谨慎性原则应用提供更有力的法定依据。

2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进行必要的约束

税法与谨慎性原则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法律制度的不够完善。然而目前我国没有能力完善有关谨慎性原则的相关法律,因此,为了保障谨慎性原则在短期内能在会计工作中可靠的运用,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科学的必要的限制,对谨慎性原则的应用前提和应用条件进行必要的约束使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尤其是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利用谨慎性原则作为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手段国家必须通过法律对其加以监督和管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3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随着经济活动变化的复杂化,企业面临的风险逐步加大,会计信息使用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要求会计人员提供与未来信息相关的数据资料。由于会计交易和事项是模糊性、结果是不确定性的,况且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预计未来发生的费用和损失,作出合理估计和判断,随着新的交易和事项的出现,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在这种状态下,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职业判斷能力,适应复杂经济活动对会计的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3.1应加强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有求真意识。在我国,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不管在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还是在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均很少涉及。在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也基本上没有涉及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这是我国会计职业界职业道德放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和会计师的后续教育中设置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并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待已成为当务之急。

3.2会计人员应系统地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和编制会计报表,而是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确定和不确定的会计事项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

3.3会计人员应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加强后续教育。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导致会计领域的不断拓宽,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方法的不断更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吸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将大大降低谨慎性原则在日常会计工作中的运用难度,同时,更熟练的业务技能将使谨慎性原则的操作变得更为简便,这些都将很大提高谨慎性原则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

4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内在约束机制

谨慎性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较强的倾向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为了避免企业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一方面应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优化会计行为;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审计监督,防止企业滥用和曲解谨慎性原则,避免人为地加剧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合理运用。

4.1根据国家法规和管理需要,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核算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会计工作秩序,通过一系列措施来促使会计人员增强责任感,强化道德观,提高业务素质,进而达到约束目的。这些措施具体包括:①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完善内部责任控制体系。责任会计制是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实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管理手段之一。责任会计制度的实施明确了各责任实体个人的责任岗位。它将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内部约束机制统一起来,从而约束和引导会计人员履行和规范岗位职责,提高会计工作质量。②不断完善人才评价、选拔等激励机制。在企业内部应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工作业绩、职业道德、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做到奖罚分明。

4.2审计监督是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是确保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对企业的审计监督一般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外部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审计监督,而内部审计则是指企业内部专设的经济监督职能部门,这里主要谈到的是内部审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主要有以下措施:①完善内部审计法规,制定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规范,是衡量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专业标准。制定内部审计准则是完善审计监督体系、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控制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权的充分行使。②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地位。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愈高,愈有保障。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最好由本企业董事会领导,以保证其独立地位。③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随着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及会计人员职称考试制度等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待条件成熟时,应当建立内部审计师考试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内部审计师所必需的技能和知识,并取得资格证书方可执行内部审计业务。

5适当增加对财务报表的披露

交际性原则与俄语语法教学 篇11

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 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原苏联对外俄语教学根据西欧交际法的基本理论提出来的。它的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过的外语知识进行交际, 通过交际培养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使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外语。交际性原则作为外语教学的主导性原则, 近几年来广受国内外教学法专家的推崇。用这种教学原则指导教学, 需要把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引导得法, 学生从学习外语起就把知识转化为熟巧和技能, 学了知识就用于交际, 随着知识的增加, 交际能力也逐渐提高, 最后达到理想的目的。

交际性原则的出现, 为改进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众所周知,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交流思想, 以达到相互彼此了解的工具。外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掌握这一工具, 使他们学会用外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际。过去的外语教学是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所谓“填鸭式”是指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服从地位, 既不思考问题也不解决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只是照本宣读。尽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给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 但这些只是在掌握语言本身这一范围内进行的, 而对语言本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其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自身素良好、语言功底扎实, 但在交际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然而, 作为交际法核心原则的交际性原则正好弥补了过去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他对改进课堂教学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交际是外语教学的首要目的, 也是主要手段, 交际性原则主张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对象发表个人意见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直接用外语进行交际, 使学生通过口头或书面的交际交流思想。因此, 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 也要求学生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贯彻交际性原则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灵活地用外语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掌握语言工具要从一点一滴做起, 教师应当把课堂设计为交际环境, 凡是学生学过的句子就要求使用, 尽量给学生多创造机会, 使他们对学习外语感兴趣。所以, 外语教学中贯彻交际性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提高对外语的兴趣。

作为俄语教学中实践课之一的语法课, 如何根据交际性原则来教语法课?如何使语法教学与发展口语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教会学生使用俄语而不死背语法规则等一系列问题, 一直成为外语教师认真探讨的范围。

过去的俄语语法教学时, 在培养学生掌握俄语知识和技巧方面是起了很好的作用, 但是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过去的俄语语法教学导致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了不少语法规则和大量词汇, 仍然不能用俄语进行自由交际。原因在于语法教学中存在着把语言作为某种知识去认识的倾向, 而忽视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忽视了语言的基本功底是交际功能即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功能。因此在具体的语言教学中也忽略了“交际”, “功能”这两大特点。由此可见, 在语法教学中需要纠正过去的偏向, 应贯彻交际性原则。交际性原则既是教学目的, 培养能用俄语进行交际的人才;又是教学手段, 通过言语交际活动来实现这一教学目的。

在运用交际性原则进行语法教学, 教师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用俄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结合所学题材, 不断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交际题目和任务, 刺激他们与教师用俄语交谈或相互之间用俄语交际的积极性。应最大限度地创造接近真实的交际情景, 这样会使学生接受得更快。教师的艺术也就体现于严格的语法体系基础上组织教学, 而又不使学生察觉, 依靠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业和练习, 引导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正确的俄语言语。下面就简要地谈一下在语法教学中体现的交际性原则。

二、课堂教学交际化是基本要求

交际性原则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在缺乏俄语语言环境的条件下, 要把课堂设计成交际过程和口语交际场合, 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使学生用外语交流思想。从教学工作的一开始,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积极带动学生说俄语。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交际形式有:师生之间的问候;值日生报告;组织教学;讲解语法项目;布置家庭作业以及疑难问题解答等。这些形式在语法课上都应当有意识地使用。很多人认为上述内容不属于语法课教师的任务, 所以不必涉及。恰恰相反, 语法课同样属于语言实践课之一, 因此在课堂上用俄语交流信息是有必要的。掌握俄语是一个长期的“习得过程”, 它有赖于努力不懈的言语实践训练。教师要在这些活动形式中逐渐培养学生用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在语言情景中进行语法练习

交际性原则要求在语法的练习中也尽可能没有“语法”, 在练习中应提供情景的变幻。一切语法熟巧的训练都是通过练习获得的, 所以在语法练习中要重视情景练习。以需要巩固表示否定的名词第二格的方法为例, 即:Уменя (унего, унеё, унас) нетручки. (журнала, времени......)

在生活中常有需要运用这种语法形式的情景, 如拒绝请求, 解释未做某事的原因等。如:

教师可以通过交际的方式把必要的语法练习在具有语法功能的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和巩固。而这些巧妙建立起来的练习体系, 每项都是最大限度地适应言语的发展, 并包含有各种词汇进行替换的现成的、活的句型。学生通过做这些练习便可以“积累”有用的常用短语和口语惯用语。

四、按照课堂交际化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练习

语法知识的综合性练习也是语法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这是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语法课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的练习。例如:在学习完从句中когда和主句中含有то的句子, 教师可以给学生拿出这样一段话, 然后展开讨论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

“Когдастихийноебедствиекасаетсявсехлюдей, тонесчастьекакбыраскладываетсянавсехравноймереиэтонетакобиднодлякаждойотдельнойличности.Нокогдастихийноебедствиекасаетсятолькоодногочеловека, тоэтовоспринимаетсякакне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ъ, авсякаянесправедливостъпокрываетдушушрамами.” (当自然灾害危及所有的人, 使大家遭到同等的不幸时, 这对每个人来说, 就不那么委屈。但是当自然灾害只祸及一个人的时候, 就会使人觉得不公正, 而任何不公正都会给个人的心灵上留下伤痕。) 这种以讨论的形式进行综合性练习使学生能在互相交换意见的情况下, 自然地转入所学过的句法结构。因此语法课的综合性练习可以扩大学生的语言知识, 也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

五、其他教学环节也应当贯彻交际性原则

在语法课上涉及到的语法材料的讲解和语法术语的使用也应当用俄语。交际性原则要求材料的阐述尽可能简练, 只使用那些必不可少的, 确实有助于学生理解语言现象的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 直接使用俄语讲解会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采用逐渐并反复讲解的方法, 如拿出一些类似于这样的句套:Какогородаэтослова?Какогочислаэтослова?Какойчленэтословавпредложении?Какоеэтопредложение?等通过对话的方式给学生进行语法分析。这样一来, 既可以使学生记住这些语法术语, 也可以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法分析能力。

总之, 语法教学中必须贯彻交际性原则。我们的语法教学一定要紧紧围绕着交际性这一中心安排教学, 利用语法有力手段为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服务。以交际性原则组织外语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 它既要求掌握语言结构, 又要求突出言语交际能力;既符合当今我国的国情, 又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因此外语教师应认真地研究它, 以便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永澄.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性原则[J].中国俄语教学, 1982

[2].李英男.基础教学的交际法原则及其运用[J].中国俄语教学, 1984

[3].蔡秀英.改进语法教学的一点体会[J].中国俄语教学, 1985

[4].郑海石.试谈俄语专业的语法教学改革[J].中国俄语教学, 1986

[5].马惠群.基础教学与交际性原则[J].中国俄语教学, 1988

[6].汤本庆.谈谈俄语强化中的语法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 1989

[7].吴贻翼.我们的俄语语法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 1993

上一篇:怎么发表教育下一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