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道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追求(精选3篇)
公共道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追求 篇1
公共道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追求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这不仅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必将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现社会的协调发展、全 面进步,这是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在全民族形成共同理想至关重要。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有坚固的精神支柱,才能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有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有和谐的社会环境,这是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所在;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建设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可以高度凝炼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20个字,既弘扬了传统美德、继承了革命道德,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经验,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时代特色。这20个字,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我们要宣传好这20个字,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们要实践好这20个字,使之成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主旋律;我们要通过宣传、实践这20个字,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思想道德规范。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从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从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到邓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每一个中国人成就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
提高公民道德水平,就要让每一个公民都有爱国的思想、爱国的情感、爱国的精神、爱国的行动,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道德建设群众性强、实践性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贵在自觉,贵在参与。只要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公共道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追求 篇2
一、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现代文明在建设中能打动我们心灵的就是诚信, 社会核心价值被诚信得以触动, 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被有效推动。
1. 广大人民群众孕育了诚信, 中华民族传统的根源是诚信, 精神财富最具生命力的也是诚信。
大石桥张家两代人还债的感人故事, 是家庭诚信的体现, 也是社会对诚信的认同的具体体现。可以说, 我们百姓群众一同认可、一起参与、一并创造的道德景观就是“诚信林”。
2. 及时的引领有利于诚信的弘扬, 不断的积累也可以培育诚信, 是精神成果最具有影响力的。
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和软实力就是诚信之人。营口的“金字招牌”就是张家“诚信林”, 营口品牌之一也是诚信, 城市的美誉度正不断被提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 金字招牌“诚信林”, 能不断提升营口的道德价值。
3. 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道德, 就是诚信。
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能表现出来,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诚信得以驱动。营口在过去以至于当下的发展, 都是受益于诚信驱动。自1861年以来在东北, 营口是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 繁华兴盛, 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在关内外名副其实。像当年仓储业“大屋子”, 以及“过炉银”制度, 信用担保是离不开的。所以, 营口近代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诚信”这种文化基因促进的。
二、营口“诚信林”建设的启示
1. 人民群众迫切期盼的是诚实守信, 社会道德的主流在当今是诚实守信。
在营口市以至辽宁省诚信建设中“诚信林”是一面旗帜, 经过十几年坚守, 历久弥新的魅力在岁月的打磨中越发凸显。源于社会心态呼唤诚信、渴望诚信, 从而产生全社会强烈共鸣。在“诚信林”的培育中, 强大的诚信力量我们需要认同。
2. 作为管理者一定要谋划科学、引领积极、才能有所为。
营口“诚信林”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很多活动载体都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设计, 干部群众被组织引导得以广泛参与, 通过积极参与, 广大干部群众实现了自我提高、自我教育, 效果立竿见影。
3. 通过办实事、动真情, 诚信精神得到弘扬培育。
张凤毕一家人的诚信事迹在宣传过程中, 营口市并不是单一地通过媒体报告, 更重要的是针对张家存在的实际困难, 给以解决。以张家的事迹感染带动全体市民来培育践行诚信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到诚信有扬、好人有奖, 让“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有效推动。
三、把诚信变成全社会的道德追求
1. 总结营口培育“诚信林”的成功做法, 诚信建设在全社会之中有重要意义。
诚信善举通过张凤毕一家人的践行, 已经演变为集体行动大家共同参与, 有三个要素需要认识, 一个是个体信念, 再一个是群体社会风尚, 另外还有组织的积极作为。平实而朴素的信念“欠债还钱”被张家人所坚持的, 是现代契约精神和中华民族诚实守信优秀道德传统得到有机结合。在一个城市, 自尊自立自强意识激励着人们, 人与人充分信任, 社会诚信的水平越来越好, 社会文明现象会越来越多, 这笔无形资产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营口“诚信林”已成为一张城市名片, 已成为营口的重要精神资本和伦理资源, 充分展现营口文化软实力精华。在“诚信林”培育中, 大家的帮助支持已经成为重要养料。大石桥市民中张家受到很多双善良的眼睛所关注着, 也被很多双温暖的手支撑着。这不仅很大程度激励鼓舞着在困境中的张凤毕家, 还使诚信社会风尚得以形成。营口人的精神境界被张家人的行为得以升华。
2. 在全社会公民道德建设中, 重中之重就是诚信。
公共道德建设——你我共同的追求 篇3
如今,“朋友圈”养老模式已日渐进入广大老年朋友的生活。几位相识的老人相约一起进入养老院,一起遛弯、一起打牌、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回忆那一个个趣事和一段段难忘的岁月。甚至还有好友揪团预备退休,买地盖房一起吃住一起葬。
“朋友圈”养老 朋友相伴不孤单
不久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20多名老教授代表组成“看房团”,来到某老年公寓,查看那里的环境、服务、硬件设施、医疗条件。随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离退休工作处开始与老年公寓洽谈“团购”事宜,初步意向是包下两层楼。据悉,每层楼能住60多人,两层楼就是130位老教授。
这些有意向组团入住的老教授均为高龄、多病的空巢老人,儿女住在国外或外地,很多老人都是从年轻时起就在高校内执教直至退休,人生中大半光阴都没离开过校园,平日里这些老人的生活圈子就是老同事、老教授和学生们。现在他们年纪大了,不习惯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即使住进养老院,也希望能与熟识的老同事在一起。
“老江早啊!”“早啊老几位,咱今天来点啥活动?来两圈麻将啊?”这是居住在老年公寓里的江鸿飞老人同他三位老同事每天早上例行的“问候语”。
据了解,80岁的江老是今年7月入住该老年公寓的省直机关退休老干部,入住后觉得养老院吃住都不错,就是缺个人话家常。于是江老给三位关系好的老同事打去电话,邀请好朋友们一起入住。没过几天,三位老同事陆续搬来,住在同一栋楼里。就这样,老四位每日品茶看报、散步聊天,享受他们愉快的晚年生活。
“我们这么大岁数了,住进养老院吃喝不愁,就是缺个作伴的人,这回有人陪着,每天都特高兴。我们四个老同事关系好,互相脾气秉性都熟悉,相处融洽,还能聊聊原来单位的那些人、那些事。最关键的是,四个人还能凑桌麻将!”江老乐呵呵地说。
在某老年公寓,有一位79岁的老人,她已在老年公寓住了一段时间,最近妹夫去世了,姐妹俩的儿女都在外地,陈美顺大娘便建议妹妹:“干脆你来老年公寓跟我住吧。”她在与老年公寓沟通后,公寓方做了一番协调,让两位陈大娘住进了一个房间。于是,老人们常能看见陈美顺大娘坐着轮椅,被妹妹推出来遛弯、有说有笑的情景。就连公寓工作人员都说:“因为行动不方便,陈美顺大娘原来都不怎么参加活动,现在有妹妹陪着,有什么活动姐俩都一起来,比原来高兴多啦!”
现在,亲属结伴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有哥哥带着妹妹的,有姑嫂、妯娌一起来的,最多还有6位亲属一起入住的。有亲属陪在一起,老人们不觉得孤单,儿女们也放心。
为儿女省心 婆家娘家组团养老
肖雨家很民主,凡有关家庭成员的“人生大事”,照例都要开个“家庭议事会”。他的父亲已59岁,退休开始进入倒计时,父母的养老问题便被提前提到家庭议事日程。
周日晚的家庭议事会,气氛十分热烈。参会人员有父母、肖雨和他的老婆李雪,他们的女儿在外地读大学没有参会。会议主题:关于养老。扩展议题:是居家养老好呢,还是住养老院养老好呢?抑或是启用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刚一提到养老,肖雨的老婆李雪眼圈就红了,她一下想到了她的父母。李雪说,再过两年,她的父亲也要退休了,她也正为父母的养老问题犯愁。岳父母居住在距他们城市200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李雪是家中的独生女,她时常为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孝而内疚。
想当初,岳父母本来是想要招肖雨为上门女婿的,就是为老了之后能有个依靠。可肖雨也是独生子,父母又怎么会同意他做上门女婿呢。他与当时未过门的李雪的爱情曾经一度降至“冰点”。可他和老婆是真心相爱,他们极力做着双方老人的思想工作。而双方老人也不忍心棒打鸳鸯拆散他们。于是,肖雨的父亲和岳父订立“君子协议”:姑爷儿子一个样,归他们双方共同所有。自他和老婆结婚后,特别是在岳父母50岁以后,他和老婆便频繁往来于双城之间。
想到此,肖雨接过老婆的话说:“等岳父退休后,咱们就把他们接到这里和爸妈一起同住,这样双方父母的养老问题不就都解决啦?双方父母都在我们身边,我们照顾起来也方便。”
其实肖雨早为四位老人想好了“养老模式”—— 在郊区买下一座四合院,郊区空气好,房价又不贵,而且还可以在院子里养花种草或种植绿色蔬菜,过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四位老人一家亲,他们在一起能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而且郊区离市区又不远,他们有什么事情,拨个电话,开车分分钟就能到达。
肖雨的话说到了父母和老婆的心坎上。他们都举手一致通过了他构想的“婆家娘家‘组团’养老模式”。李雪立即给她父母打电话,把养老会议内容向岳父母进行了传达,让他们也发表意见、补充意见,岳父母听后也举双手赞成。岳父还说,现在他们年纪还不太大,身体也还很硬朗,他们就“组团”居家养老。等他们到了七老八十了,年岁大了身体也不中用了,他们就住进养老院继续“组团”养老,决不拖儿女的后腿。李雪听后,眼圈红了。
现今,在这个私人定制、个性化设计流行的年代,已不仅仅只有退休的老年朋友开启“朋友圈”养老新模式,未退休的同志,也纷纷加入到组团养老的行列。
好友揪团预备退休 买地盖房一起吃住一起葬
一般人想到养老,多半会想到要存钱,才有安全感。然而,今年53岁的荒野保护协会创办人、牙医师李伟文却认为,在人生的快乐存折中,錢不需要太多,但“朋友”却是丰富老年生活的泉源。他从30几岁起,就进入准备退休的进行式。他花最多心思准备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可以一起老去的朋友们。
去年,李伟文与一群知交老友们,一共12户,做了一个重大决定。这群大多50岁上下的壮年人,共同集资,在台南市选了一块地,预定自建一栋老人公寓,正在建筑设计中,取名为“蜗居”,决定一起实践老年的理想生活。
担任牙医师的李伟文,是旁人眼中的“另类医师”。他不像一般医师总是被工作塞满,诊所采取预约制,一天约诊不超过10人。“一群老人在一起,有共同的回忆很重要,”李伟文说,他曾看过很多人事业成功,拼上全部时间,老时却很寂寞。他希望老了后,能跟有共同记忆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时间。
“一生玩不够”是他的座右铭。在不同人生阶段,他都有不同的玩法,也因此交到不少一路一起成长好朋友,可以一起老去。1995年,他与朋友成立荒野保护协会,上山下海,推动生态保护与环境教育。之后他又成立静态的电影欣赏会,由朋友开放家中场地,一个月相聚看一次电影,一起在电影中分享人生况味。2009年,他又成立了“夏瓣生聚乐部”,由于成员们大多年纪来到50岁上下,这三个字的谐音就是“下半生”。人生如果是春夏秋冬,他们希望50岁还像夏天,仍像盛开的花瓣一样灿烂活着。
2012年,夏瓣生开始有了“蜗行台湾”的构想。蜗行不同于一般的旅行,乃在于它的公益性质。每人每走一公里,就要捐出20元,捐给当地公益团体、小区或学校,一边旅行,一边做公益,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有回馈的快乐。
一次的台南蜗行,让李伟文的好朋友们有了以后一起定居的想法。当时,参加的成员,对于那一次体验到的台南美食、巷弄文化与艺术人文气氛惊艳不已。于是,有人提议:大家到台南盖一栋退休后一起住的房子。没想到,真的有许多人响应,大伙儿真的开始看地,成员还走访台湾的养生村与老人住宅,最后真的在台南买了一块空地,作为蜗居基地!
负责设计蜗居的建筑师李两成认为,考虑老年住宅时,不应只想到无障碍空间等,重点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楼是一座开放的公共空间,希望打造出“时尚的人民公社”,有共同的书房、食堂、还有晒衣场,能够每天一起做饭、吃饭、洗衣等,增加人与人交流接触机会。同时一楼还可以作为活动平台,未来将集合大家的长才,开不同课程,成为台南一个文化活动新据点。
留学德国的李两成表示,自行设计、自己兴建的老人住宅,在德国已有愈来愈多案例,在台湾可能还是第一次。自己盖的房子,不仅符合自己需求,也可以省去被建商赚利润,更符合经济效益。
关于老年,李伟文与朋友们,比起别人想得更长、更远也更前卫。除了要与朋友老了一起住外,这群朋友也计划死亡后,还要一起葬!由于荒野保护协会的背景,这些朋友大多爱好自然,曾经一起踏過许多森林溪谷,未来希望选择树葬,将骨灰回归于自然中。
此外,李伟文认为,倘若祖先都葬在相同地方,子孙就自然会来这个地方祭拜。连祭拜都可以“揪团”,孩子们也可以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互相成为老朋友,才是名副其实的“友谊长存”。
若说老年生活的满意度是人生最后一场期末考。李伟文与他的朋友们,早就揪团准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