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2024-05-27

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通用12篇)

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篇1

1 企业道德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企业管理理论。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可分为企业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3个层次。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最核心的体系。它引领和决定着企业其他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方向。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既能够为社会受众认知、认同、信任和褒扬,也能够促使企业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从而增强员工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系统、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以期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因此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

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位员工的思想、行为所起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指企业道德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4个方面: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整体优势;学习创新,争创一流。

“质量第一”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这就使得企业行为的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构成,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

“用户至上”则是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以更优质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全过程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目前,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形象竞争”时代,新一轮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是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即除了追求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还要更重视企业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这包括:①对政府的责任,如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按期纳税;②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③对顾客的责任,包括做到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④对职工的责任,即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⑤对投资者的责任,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在现阶段,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越是讲求道德,就越有可能赢得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3 创建企业道德文化的策略

3.1 建立道德规范要求

道德的规范性包含2层意思:①增强职业道德规范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使之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自律,成为其自觉行动;②注重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操作过程本身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使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前者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功能,后者涉及职业道德建设和操作过程的自律问题。建立企业道德行为规范,明确道德标准体系,形成既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企业道德文化”,将道德标准细化为行为规范,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各种方法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培训,强化道德说服力和道德劝导力的作用,从而使文字化的要求变为具体、可视的言行规范,起到导向示范作用,同时在道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纠偏、扩展,保证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正常进行。

3.2 实施人性化管理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扮演“布道者”和“育才者”的角色,通过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愿望、核心价值观,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的潜能。其次,领导者要坚定信念,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领导者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才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管理亲和于人,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3.3 完善道德制度与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道德制度。所谓道德制度,是指将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正规化。其次,要将道德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计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并加以肯定,才能形成习惯并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可以保证道德文化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最佳效用。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人们就会自觉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3.4 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的管理

企业文化重塑必须务实。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相结合,要将道德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框架之中,与企业内部的制度建设相同步;道德建设的管理基础是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组织保障制度。首先,要建立日常的管理机构,负责道德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制订相应的计划,组织检查考核和总结;其次,道德文化建设要同企业其他管理工作一同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和总结,才能保证道德建设的实施结果。加强企业道德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企业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渠道,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企业应把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工作做细、做实,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水平,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社会和企业自身对企业精神的认同和共同的价值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道德文化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此建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道德文化对形成优秀企业文化、保持企业和谐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关键词:企业文化,道德文化,建设

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篇2

文章导读:企业的道德准则与道德义务与个人的道德准则与道德义务不完全相同。社会对个人道德行为的最低准则是不危及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即“(利己)不损人”的原则,这是道德对“自私”宽容的极限,也是道德底线,损人利已则是道德不能容忍的。那么在企业文化咨询、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又该如何遵循其中原则呢?此文将为您一一作答。

利己亦利人为恒道,基本且恒久的道德原则是“利己亦利人”的原则,是大多数人认可并接受的道德原则。“舍己为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愿舍弃自己的利益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无私利他”的原则,仅是少数人能够经常为之,而大多数人只是偶尔为之,但为了引导社会成员的偶尔之行为接近恒久的真、善、美而必须设之的道德原则,这种高尚的道德原则反映了人类的道德理想,是审美层次的价值追求。

还有学者分析,第一种,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就是“自劳自得”,与他人无关。第二种,“利已也利人”的“个人主义”,这是双赢、多赢、互利。第三种,“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个人主义”,出于自私动机参与合作,双方(多方)合作经营亏损情况下,会出现一种悲剧。第四种,“利已不利人”的“个人主义”。这即通常所谓的“损人利已”,这就完全成为掠夺了。当并非不利于自己,但有利他人和社会,或完全利他却未受到鼓励时,“美德和利益便分道扬镳”。

这时就需要社会建立一种鼓励利他的机制,使这样的人和事能够存在与持续下去,变为一种可敬仰的风尚而不是一种“傻子行为”——这是社会和企业的责任所在。企业的基本道德标准应建立在不损害他人,有利社会,能身体力行之上。

实际上,企业的道德行为与个人的道德行为是有着很大相似之处的。有一位全球著名IT总裁说:“昨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可是绝大多数人是倒在明天的晚上,只有很少一部分勇者才能见到后天的太阳。”在这个

前进的过程中,“良心”是走向光明的奠基石,虽然有人认为“不值钱”,但一旦放弃,却是永远也难以找回的珍宝。

企业道德是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对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是企业行为的自律和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指导下的约束力。企业道德与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应是统一的,各自内容也应紧密相连,浑然一体。

作为社会的一个经济组织,企业的伦理道德要考虑多方因素:一是股东、管理者、员工、消费者等相关群体的利益最大化;二是社会的公平目标和进步目标;三是企业合理的功利性追求。

一般而言,社会对企业的基本伦理道德要求是在不违背体制安全及追求合理利益的同时做到“诚实信用、公平交易、信守契约、合法经营”。为社会生产商品、维护员工的正当权益、提供就业机会、上缴国家税收、回报股东利润、促进资产增值、保证消费者利益、维护环境的生态平衡应是企业基本的道德义务,至于回报社会这种高尚行为,是由企业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责任感以及合理的功利性选择决定的,如,是赞助希望工程、社会治安事业,还是体育事业、文化卫生事业、光彩事业完全可由企业功利性的价值偏好决定。

中国几千年来“重农轻商”传统的偏见,造成了中国社会重义轻利的文化传统,并以“无商不奸”、“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来鄙视从商者,对商业文明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古代也有“廉贾”、“良贾”、“诚贾”之谓,即是以义利商,诚信不欺的从商者。

“儒商”则是兼有儒雅之道的从商者,“憨商”则是看长远重大节,以憨厚、诚信,不欺人、不霸道,给人以值得信赖的感觉,获得口碑,以“憨厚”为经营之道,义利兼收。其实无论什么时代,“良贾”、“诚贾”、“儒商、“憨商”也都是有正义之心的从商人士。

如,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1887-1952)当时,看到国外食品在中国大量倾销,便以“提倡国货,改良食品”理念开始,提出三本主义(本

心、本领、本钱)、三个至上(信誉、顾客、质量)的经营理念办起“冠生园”与之竞争,成为有口皆碑的民族资本家。

小贴士:深圳市上员企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由精于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战略管理、营销策划和企业品牌规划的多位权威人士和相关机构共同组建而成,汇聚具备多年相关工作经验和曾经在国际知名公司任职的众多优秀人才。

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篇3

关键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一种社会制度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文化为其提供理论指导和奠定基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文化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筑造,同我们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短板”。特别是表现在企业及企业经营者身上尤为突出。近年来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铬胶囊”等表明,我国企业道德文化缺失、滑坡已非常严重。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分析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非常及时,非常迫切。企业道德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我们应充分认识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企业及经营者道德文化重塑,保证企业在道德文化范畴、法制轨道内经营和发展。

一、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企业文化分为企业道德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三个层次。道德文化是企业文化中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其他文化活动及企业实践活动的方向。企业道德文化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以提高经营者、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使其形成共同的企业价值观。这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是一致的。

当前,我国企业道德滑坡主要表现为一些企业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道德文化缺失、诚信缺乏等方面。这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很不相符。具体分析,企业道德文化缺乏的负效应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行欺骗性广告宣传,在营销和推广上夸大其词,疯狂进行概念炒作来愚弄和欺骗消费者。为谋求利益最大化、在产品中添加不安全或有害物质,或生产无损健康但也无效的产品;明知该产品会有危害人体健康的成分,但为减少成本、故意隐瞒真相,只突出宣传有利的方面或信口开河、擅自夸大产品功效。这在电视购物广告、医疗、药品、保健品、化妆品、食品等行业最多。

二是通过制造假冒或高仿真度仿制他人商标、包装、字号的商品或伪劣产品、牟取暴利,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不尊重市场游戏规则,在竞争中采取不正当的、非法的手段、窃取他人商业秘密,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乃至挖墙脚,“放暗箭”,对竞争者和合作者不讲信誉,彼此拖欠和赖账,造成市场交易秩序混乱和信用危机频现。

三是有些企业盲目追求利润,不顾员工的生存和工作环境,对职工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有些技术要求不是很高的企业,通过不断招聘员工,解雇员工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在试用期间给予很低的工资,试作期结束时便找理由将其辞掉;有些企业对员工的工作评价不公正、不诚实,并以各种理由拖欠和克扣薪水;企业和员工之间交流机制不通畅,无视或不积极解决员工的诉求;有一些员工则利用自己掌握的企业顾客资源或技术资源,向企业提条件、提要求;或者是利用企业资源,在外开展“第二职业”或另立门户,造成企业利益严重受损。

四是与政府的关系扭曲。现在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对于严重社会道德的行为假装不知,甚至怂恿、庇护,助长了歪风漫延;在清理债务关系时,外地欠本地的,政府助其竭力追讨;对外债务上,则为当事人出谋划策,通风报信,能躲则躲,能赖则赖;企业与政府之间还存在诸如财务欺诈,制假贩假、偷税漏税,权力腐败、商业贿赂等现象。

上述种种现象导致企业多种社会关系扭曲,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效率,社会公平和社会道德等。个别道德失范只重视了企业眼前利益,但对社会效率创伤极大。比如已过去的“三鹿奶粉”和近来的“药物胶囊”事件,其影响不是一家或某几家企业,而是对中国乳制品产业和医药产业带来极大打击。目前国外乳制品在中国市场的压倒性优势就是个别企业道德文化缺失带来的恶性后果。重塑企业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须付出巨大代价,任重而道远。如果企业道德失范行为被持续纵容、姑息,市场经济秩序何以规范,社会公平怎样构建,社会道德何以存续与进步。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的原因

(一)定位不准确

企业自身定位不准确是企业道德建设不力的根本原因。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即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作为经济组织,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己特定的经济利益。作为社会组织,企业的行为受到社会的约束和限制,必须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一些企业经营者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济”身份,而忽视了“社会”身份。为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而置社会伦理道德于不顾,以牺牲其他社会成员利益为代价换取自身经济利益。自身道德文化建设视为可有可无。正是如此,我国呈现经济快速发展,企业道德滑坡的怪现象,企业“经济体”的谋利动机一旦恶性膨胀,将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危害。

(二)社会风气不正

这是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不力的外部诱因。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表现。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但追求GDP增速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时,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已成为一种硬伤。在这种大环境下,整个社会出现一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一是幻想一日暴富、一夜成名;二是动辄宏观战略,贪大求洋;三是只顾眼前,忽略未来。于是过分强调物质利益,导致对精神追求淡漠,社会责任感淡漠,对社会丑恶现象、不道德现象无动于衷。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逐利机会被无限放大,如果部分竞争者都自觉维护公共利益,那么另一部分损害公共利益又未受到制裁的企业就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竞争所造成的压力会使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逐渐适应较低的道德标准,而社会对守法守德的企业没有给予肯定,对违法无德的企业没有下力制裁,企业道德滑坡现象势必扩散。

(三)思想认知偏差

思想认知偏差是企业道德建设被荒废的直接原因。一些企业对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关系缺乏理性的、科学的认识,对坚持道德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解错误。不少企业经营者依然认为自己不违法,就是道德的企业;还有人认为,企业应先发展,做大做强后再

搞道德文化建设;甚至有人认为,伦理道德的本质是“无私利他”,“自我牺牲”,与企业牟利性质相悖,非此即彼,不能相容。这些认识上的错误观念都是制约企业进行道德文化建设的障碍。如此以来,在企业界,领导不重视,经营者漠视,员工无视,出现“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铬胶囊”等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创新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建议

当今,举国正在学习组织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此环境下,我们应从政府、社会和企业三方面入手,系统加强和推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

(一)强化政府在推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首先,完善法律制度,努力形成有法可依的新局面。在企业及其经营者欠缺道德经营的主动性与自觉性的今天,将企业道德行为提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通过法律制度强制性地调整企业价值取向,有助于较快扭转企业行为,促进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政府应根据市场实际需要制定并颁布促使企业道德经营的有关信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努力实现法律法规的全覆盖;努力探索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量化考核体系,将抽象的指标具体化,定性的指标定量化,彻底改变过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随意性,形式化、表面化,努力开创有法可依的新局面。

其次,执法力度加强,努力实现法律效力的新提升。只有严格执法才能确保各项法律规章落到实处,才能确保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不走样。从目前频发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看,众多法律法规执行效果被大打折扣,归根结底是执法出了问题,因此要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对不法经营者和企业的打击力度。及时惩戒各种企业失范行为,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惩的良好氛围,以制度拒绝失信,从而调动企业道德经营的积极性,减少和消除不道德的经营行为。

最后,要加强政府监督和对危机的预防和处理能力。加强监督,主动出击,严格管理,消除危机于萌芽状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让不道德经营者行为无处容身。同时,对政府相关机构不作为或不正当作为应给予严惩,彻底改变为了税收、政绩而为不道德经营者护短、开脱或保驾护航的不良现象。

(二)强化社会作用是推动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外在动力

首先要正确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一是加强媒介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意义在于它可以通过对局部利益和个别现象的关注,对整个社会偏失起到提示和较正作用。由于媒体受众面广,参与度高,舆论压力可以迫使企业修正偏差行为,促使政府积极作为。二是加强行业监督,即在部门内部,各行业经营者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在一个相互公开、透明、公正的经营道德环境下,如少数企业行为不道德,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时,就会促使其他经营者站出来揭露批判这种不道德行为,使不道德经营者在整个行业无法立足,失去发展空间。三是建立完善第三方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加大对企业监督力度。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和组织,并与企业融资等经济行为挂钩,实现企业道德文化水平与企业经济发展的直接挂钩,增加企业不道德行为的成本。

其次,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费者素质高底或维权意识的强弱也是影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如果消费者整体素质高,善于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权益,那些不讲商业道德,不讲社会公德的企业便难以在市场立足。因此,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政府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更多的路径支持和法制保障,努力实现维权的常态化,进一步压缩不道德经营的生存空间。

再次,全社会要树立重道德、守纪律的新风尚。要大力加强社会道德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风气,让重德守信成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准则。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深入人心,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典型作用,引导整个社会的道德文化建设良性发展。

(三)加强企业自身建设是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是加大对企业经营者的宣传教育。企业经营者是企业一切行为的最终决策者,其对企业发展方向、经营行为、道德文化建设起决定性作用。企业经营者道德修养高,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高,出现不道德经营的可能性就低,因此要把提升企业经营者道德修养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好。使他们认识到要做成一流企业,制订并遵守道德规范,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已经从一种美德或自我选择变成一种必需。只有在坚持企业经营道德的前提下,企业发展才能实现持久、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加强员工的道德文化教育。企业员工是生产经营行为的实施者,是确保道德经营的重要力量。一些企业的员工教育训练偏重于技术和管理技能训练,道德文化教育环节薄弱,甚至出现道德教育盲区。要通过各种方式在员工中灌输合法经营,道德经营的意识,把道德文化建设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确保整个企业道德经营。

三是将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应以企业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渲染和制度管理两种途径,软硬配合,两手都硬,把企业经营者、员工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作为外在规定,强制执行,并努力使这种外在的强制规定变为企业员工自觉遵守的内在要求,最终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促进企业健康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2011年12月29日《中国青年报》.

[2]湖南日报数字报刊《加强企业道德文化建设初探》.

试论企业的道德文化建设 篇4

一、企业道德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 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 不是产品, 而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 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 树立共同的价值观, 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 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 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 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 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 以其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 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 因此, 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导向作用, 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 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 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 即对员工潜移默化, 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 指其不但对本企业, 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质量第一, 用户至上;诚实守信, 以人为本;团队合作, 整体优势;学习创新, 争创一流。“质量第一”, 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 这就使得企业行为的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 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构成, 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 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 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用户至上”, 则是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 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 以更优质的商品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的全过程, 本身就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目前, 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形象竞争”时代, 新一轮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 而是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 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 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 即除了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 还要更重视它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这包括:对政府的责任, 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 按期纳税;对社会的责任, 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 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对顾客的责任, 则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对职工的责任, 在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对投资者的责任, 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等。在现阶段, 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企业越是讲求道德, 就越有可能赢得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 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 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三、创建企业道德文化策略, 建立道德规范要求

道德的规范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增强职业道德规范对员工行为的约束力和影响力, 使之真正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自律, 成为其自觉行动;二是指注重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操作过程本身的规范性和合法性, 使组织的职业道德规范与社会公众利益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协调一致。前者涉及职业道德规范的外在功能, 后者涉及职业道德建设和操作过程的“自律”问题。建立企业道德行为规范, 明确道德标准体系, 形成既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相一致、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行业特色的“企业道德文化”, 将道德标准细化为行为规范, 促进职工养成文明的语言和行为习惯;并通过各种不同方法深入广泛地宣传教育培训, 强化道德说服力和道德劝导力的作用, 使文字化的要求变为具体的、可视的言行规范, 起到导向示范作用。同时也可在道德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纠偏、扩展, 保证企业道德文化建设正常进行。

四、实施人性化管理

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号召, 对下属成员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 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 领导者本身就应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 领导者要扮演“布道者”和“育才者”的角色, 通过向员工传达企业的愿望, 核心价值观, 关注员工的成长, 为员工的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以提高企业凝聚力和激发员工的潜能。其次, 领导者要坚定信念, 要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其三, 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 重视感情的凝聚力量, 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 就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管理亲和于人, 管理者与员工彼此间在无拘束的交流中可以互相激发灵感、热情和信任。

五、完善道德制度与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道德制度。所谓道德制度, 是指将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文明化、正规化。其次要将道德建设与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相结合。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计过程, 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 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并加以肯定, 才能形成习惯并稳定下来, 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通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的建立, 以保证道德文化的正常有序开展。要把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结合起来, 考虑被强化者的需求, 这样才能效用最佳。行为得到不断强化而稳定下来, 人们就会自觉地接受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 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观念为全体员工所接受, 逐渐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

六、加强道德文化建设管理, 企业文化重塑必须务实

论企业清洁生产中的环境道德建设 篇5

论企业清洁生产中的环境道德建设

企业是清洁生产的基础性单位.企业必须承担实施清洁生产的义务和法律责任.我们可以从环境道德的经济价值意义看其对清洁生产的重要作用.清洁生产的`有效实施急需环境道德介入.企业只有确立环境道德标准,加强环境道德建设,才能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作 者:高雅珍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部,上海,闵行区,02刊 名:理论探索 PKU英文刊名:THEORETICAL EXPLORATION年,卷(期):“”(2)分类号:F406.2关键词:清洁生产 经济价值 环境道德

企业道德文化建设之我见 篇6

一、企业遭德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凝聚力。一个企业真正有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只是产品,而更在于是它的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加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和向心力。道德文化体系的核心是正确处理效益目标与责任目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企业道德文化建设要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的统一的、系统的、协调的道德文化体系,以期在员工中形成对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在思想感情上、价值取向上和行为规范上都保持高度一致,以产生较大的凝聚效应和震撼效应。因此,企业道德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融合、辐射等功能。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价值目标上来;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工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的统一的价值观中去;辐射作用,指其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

当前企业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质量第一,用户至上;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团队合作,整体优势;学习创新,争创一流。质量第一,即以优良可靠的产品质量与服务质量取信于市场,使得企业行为的出发点落到了"利他"的道德上;而保证质量的优良可靠,离不开企业员工的合理构成,这就需要管理者以"人"全面发展为重心的道德化管理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增强凝聚力,调动全体员工讲求质量信誉的积极性。用户至上,则是在质量可靠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消费者着想,以更优质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使消费者满意。其出发点与实施的全过程,本身就突出了企业行为的道德性。目前,市场竞争已全面进入企业间的“呢象竞争”时代,新一轮的竞争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效益上,而且还体现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竞争,是精神文化、伦理道德、文明程度的竞争。这类竞争的实质促使现代企业进行新的形象定位,即除了以利润为标志的经济效益,还要更重视它所承担的社会政治和道义责任,其中包括对政府的责任,遵守国家的法规和法令、按期纳税;对社会的责任,体现为提供就业机会、支持社会福利事业,保护并美化自然环境;对顾客的责任,包括价格合理、质量可靠、服务热情周到;对职工的责任,在于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合理的劳动报酬、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平的发展机会;对投资者的责任,包括保障投资的安全、股息的获得等等。在现阶段,规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道德伦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小企业越是讲求道德,就越有可能赢得市场及社会公众的信任与赞誉,就越能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三、创建企业道德文化的策略,建立道德规范要求

企业文化与职工道德之间的关系 篇7

随着社会的逐渐进步和快速发展, 我国的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因此, 社会对我国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企业加强其硬实力建设, 同时更重注企业提高其内部的文化等软实力的建设。在当今社会严峻竞争力的情势下, 各个企业只有同时提高企业的财力、人力、物力以及企业文化建设、职工文化建设, 才能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才更加有利于企业和谐和稳定的发展。社会中不同学者对企业文化和职工道德之间的关系有着不同的见解, 有些学者认为企业文化的形成与职工道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高尚道德素养的职工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 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职工道德素养, 二者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还有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管理人员的行为标准和文化理念, 代表着企业的利益, 而职工道德是企业职工群众的文化理念, 因此企业文化和职工道德之间是对立的关系, 这种观点将企业文化和职工道德相分割, 不利于企业中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的沟通, 同时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落实, 也不利于职工道德的培养, 而且阻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抑制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培养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中所有的职工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文化观念、道德准则和价值观标准。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 以发展为核心, 建立的促进企业发展的管理理论, 需要企业中所有的职工共同遵守, 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影响着企业经济和地位的发展, 而且影响着企业职工的行为、道德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全面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道德修养是调节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 企业职工的道德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活动, 在当今社会对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同等重视的趋势下, 企业的发展要将经济发展与道德培养并重, 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企业职工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 只有具有高尚道德修养的职工才有利于企业建设精神文化。高尚的道德素养还可以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企业职工的创造力、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能力。

(一)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只要内容之一, 相对于经济、政治等建设, 文化的建设更加具有凝聚力, 更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要让企业长期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并且从中得到一定的收益, 同时企业自身得到更好发展, 企业就要从产品、制度、企业特色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来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灵魂, 因此,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就是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 提升企业的形象, 加强企业的特色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 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二)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实现企业科学管理

科学的管理体制和高效的运营机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不断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实现企业科学的管理, 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中, 引导企业职工形成相同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前提下, 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管理, 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办公、经营的各个环节中, 建立企业职工行为约束机制, 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 实现企业层次化管理, 这样对于不同层次的职工有的放矢, 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 更有利于职工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的显著提高。由此可见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实现企业科学的管理, 进一步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养。

(三) 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

不同的企业文化的影响下, 企业职工树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会有所不同, 由此可见, 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职工高尚道德素养的形成。相反, 企业的发展也需要高尚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的职工, 因此,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核心。在优秀的企业文化背景下, 用优秀的企业文化来熏陶职工的思想理念, 促进职工高尚道德素质的形成。在优秀企业文化的制约下, 在加强企业职工技术能力的同时, 加强对职工道德素质的培养, 提高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利用优秀的企业文化, 建立高技能、高道德素养的职工队伍。

(四) 企业职工道德培养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形象

高尚的职工道德可以向公众展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素养, 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 扩大企业的影响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的企业的整体形象。身为企业职工的一员, 言谈举止不仅仅代表的是个人的形象, 同时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所以首先企业职工要提高自身的形象, 才能够提升企业整体的形象和影响力度。企业职员形象的提升不仅仅在于自身外在形象, 而且还要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内在形象, 这样职工的自身形象得以提升, 象征着企业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五) 企业职工道德培养有利于推动企业的发展

道德是企业生产力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具有越高尚道德素养的职工, 具有越强的生产力。然而, 一些企业错误认为企业的发展仅仅与职工的专业技能息息相关, 只要提高企业职工的技术能力就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 所以只注重企业的效益, 忽视了对职工道德素质的培养, 结果却没有达到计划的效果。道德会制约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具有高尚道德的职工会在遵守企业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和自身获取利益, 这样的职工会视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 职工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齐心协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 企业职工道德培养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建设秉承以人为核心的思想, 无论优秀与否的企业文化都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建设和遵守, 要想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培养企业职工的道德素养, 只有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职工队伍才能更有利于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高尚道德素养的职工认为个人的发展是为了促进企业更长远、稳定的发展, 久而久之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反之, 企业职工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 不但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 反而还会抑制企业的快速发展, 破坏企业文化建设。由此可见, 加强对企业职工道德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企业文化与职工道德之间的关系

虽然企业文化和职工道德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但是企业文化与职工道德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者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但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同时也代表着企业职工的利益, 职工道德的培养不仅提高了职工个人素养, 同时提升了企业的形象和企业影响力。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职工的道德素养, 相反, 高尚的道德素养可以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一) 职工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道德培养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管理文化。精神文化包括, 企业精神、企业使命、企业目标和企业愿景等;企业的物质文化包括企业的标志以及企业的硬件建设等;企业的行为文化包括企业的形象、企业职工的行为和素养以及企业的宣传等;企业的管理文化包括企业的管理制度和企业的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都离不开具有高尚道德职工的参与。因此, 职工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工道德还是企业文化实施的有效形式。

(二) 企业文化是职工道德培养的指南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 无论是企业的发展、经营还是企业职工的行为都要依据企业文化来落实开展。新的职工进入到企业后首先要学习企业文化, 让职工自身思想与企业文化相融合, 这样职工在共同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企业文化影响着职工的自我定位和目标的确定。因此企业文化是职工道德培养的指南, 是职工高尚道德素养形成的精神支持, 优秀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大大的调动了职工的能动性, 指引着职工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 使职工的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三) 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培养具有相同的思想和目标

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培养都是将以人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职工的配合, 企业文化在形成后需要职工落实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象征着企业的利益, 而且也维护着企业职工的权利和利益, 企业职工道德的培养一方面提高职工自身的素养, 另一方面提升企业的形象, 其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能够使企业得到更好地发展, 使得企业可以长期有效的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 只有同等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道德培养, 才能更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更有利于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共同目标, 实现企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东.试论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3 (04) :52-55.

[2]童爱农.浅谈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层文化和职工文化[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2012 (01) :36-39.

[3]黄河涛, 简洁.论工会在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01) :112-113.

企业财务道德建设的多视角分析 篇8

一一、“诚信为本, 操守为重”文化的塑造

1.继承和发扬中西伦理文化的传统美德。由于财务道德是由财务人的人格道德内层次和职业道德外层次所组成, 因而财务人人格道德即财务人道德品质范畴所蕴含的公忠正直、诚实信用、积极进取、谦虚廉洁、勤思苦学、知耻自律等内容, 和财务职业道德所包含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内容。当然都离不开数千年以来的中西伦理文化中优秀部分的传承和吸收。既要重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精神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合情况下的选择、改造和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又要关注现代世界性伦理精神在每一个国家具体会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引导作用。

2.建立和完善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诚信建设的过程中, 企业家和管理者要树立以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建设以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 将诚实守信思想根植于全体员工的头脑中, 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这样就不仅能在企业中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 而且能促进企业内外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 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全体员工的忠诚心、能动性和创造性,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使企业充满活力、长盛不衰。

3.加强财务诚信道德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许多企业和个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钻制度的空子, 打假账的主意, 从而造成假账的泛滥。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叶慧曾曾指出, 造成目前造假严重的原因之一是财务教育的核心已不再是道德教育, 而是转变为财务战略和企业战略方面。“道德教育应该是会计职业教育的基石”。当前我国的财务教育, 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轻视道德教育, 重视知识课程覆盖面的扩大而削弱了财务法规的学习, 由此造成财务诚信的基础不牢。因此, 我们不仅要在财务领域全面开展诚信教育, 而且要扩大到全社会。

4.建立健全财务道德评价体系。财务道德的监测评价系统是企业道德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首先, 应建立财务道德跟踪监测系统, 判断财务道德意识所处的阶段, 及时发现财务道德状况的新动向;其次在建立健全财务道德评价系统时, 建议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会计组织内成立道德委员会来履行这一职责。进行财务道德评价, 就要对财务人员遵纪守法、真实公正, “责业、廉业、精业、敬业、爱业”等方面制定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并且要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有社会评价方法和自我评价方法, 而社会评价方法又可分为社会舆论与传统习俗评价。对道德评价结果应使用奖罚手段、示范道德榜样、大众传播媒介等方式, 使财务的道德状况始终置于各单位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督导之下。这样, “道德法庭”才会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二二、公司内部治理的重构

1.基于所有权安排优化的对策。由于代理成本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存在, 所有权安排的重要性便凸现出来。根据有关企业所有权问题的“企业契约”理论, 认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才是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因为他们拥有明确定义的控制权和收益权。依据对企业所有权新的认识建立起来的公司治理, 也就包括了利益相关者, 并把承担社会责任、满足所有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作为其重要的目标。所以在所有权安排方面, 将会出现三方面的重大变化, 分别是机构投资者力量的强化、内部股权安排的优化和个人股东行为的调整。机构投资者力量将会强化。机构投资者可以为解决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一种重要选择。从机构投资者的特征来看, 它的出现为解决公司控制和监督问题提供了可能性, 也克服了一般小股东不懂专业知识的弱点。

2.治理结构中监督机制的重建。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总的发展方向是强化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作用, 抑制公司执行机构的权利滥用。而在这中间又以董事会的改革为核心, 其基本方向是加强公司的内部治理监督机制。公司内部治理监督机制既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又包括他们之间权利的相互制衡与监督。股东、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通过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相互制衡关系来实现。首先是股东的监督, 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形式, 即通过股东大会和股东市场这两种途径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其次是股东大会的监督,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 对公司内部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重大经营活动的监督表现在:选举和罢免董事与监事的权利;对玩忽职守、未能尽到受托责任的董事具有罢免权、知情权和监察权。股东大会对公司董事会、经理人员的经营活动及有关的账目文件具有阅览权, 以了解和监督公司经营。最后是董事会的监督, 董事会方面的一个重要改革思路是加强独立董事的作用。由于独立董事与企业业绩没有直接利益关系, 是更好的企业监督者。

三三、激励机制的建立

1.激励机制建立的可行性。现代契约理论, 必须要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如何设计契约解决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引起的可能的利益冲突。其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经理签订契约以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市场上, 仅仅依据古典企业所概括的传统产权理论, 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复杂经济关系的需要。在现代复杂的经济关系中,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出现了控制市场。它要解决的问题是既要给企业经理以适当激励, 包括利用股票、股票认股权、影子股票、股票增值分红权、奖金、长期业绩计划、黄金降落伞、声誉激励等等, 又不能使企业被内部人控制, 以避免控制权的失控, 同时又要防止被其它企业收购, 尤其是恶意收购。从以上可以看出, 有效控制市场一方面可以通过激励机制的安排, 同化出资人与经理人的效用函数, 以降低道德风险;另一方面, 又可通过权利制衡机制安排, 瓦解经理人的超级信息地位, 以阻止其逆向选择。

试论我国企业管理的道德建设 篇9

所谓的企业管理道德, 就是指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 是特殊的职业道德规范。

(1) 一般对企业而言, 它是一个企业立足于世的根本, 是各项行为间的基本准则, 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本源头, 同时也具有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某种价值导向, 维护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它更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各个企业之间综合竞争力的一种重要资源。其中也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第一, 主要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用来处理内部各种关系及内部管理的行为道德准则。

第二, 主要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 用来处理企业内部与外部各种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实践活动。

第三, 主要指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企业管理者本身的的行为道德修养, 其中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职工之间, 职工与企业之间, 各个企业间的各种关系。

(2) 在企业管理活动中, 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能够获得社会群众, 尤其是企业内部职员的认可和支持。只有这样, 才能进一步实现企业的目标, 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积极倡导高尚的道德伦理或思想道德, 加强更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道德行为准则和规范, 也可以从其他方面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维持企业正常的交易活动和秩序。同时也可以在与其他企业交流或互动的过程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公共形象, 进一步巩固企业的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条件和机会。

(3) 在如今这个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传递如此发达的社会当中, 如果企业员工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久利益, 为了自己的小部分利益和舍弃整个企业的利益, 完全没有任何道德, 没有一丝敬业精神, 而管理者又以公徇私, 以假乱真, 以次充好, 对顾客不讲任何诚信, 这样的企业在今天的企业发展形势下完全没有任何发展空间。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必须加强道德管理建设, 这样才能维护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相互信任, 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树立良好的公共形象, 改善社会关系, 提高敬业精神, 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道德建设的具体措施

2.1 要清楚地认识和坚持企业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就是在企业内部要以大局为重, 注重团队精神, 企业和员工之间保持一种相互的信任, 维护自身权利, 尽到自己该尽的义务和责任, 完善员工和企业间构成的一种双向结构模式。员工要坚持企业集体主义原则, 要以企业利益为主, 尽力争取和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 对企业要忠诚, 要具有奉献精神, 树立良好的工作形象, 员工与员工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和谐团结的友谊。而对于企业来说, 要维护和尊重员工的权利和隐私, 学会信任自己的员工, 以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企业。

2.2 要进一步维护和塑造企业员工的角色道德关系

何为角色道德关系, 一般而言, 企业员工在各自的岗位从事不同的工作, 而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就是企业员工的角色道德。而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它是企业的灵魂, 是企业在管理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突破口。能否塑造好企业员工的道德, 让他们更好地扮演这样一个重要的角色, 这不仅决定了企业整个的道德水平, 而且也决定了企业的产品质量的优劣, 服务质量的好坏以及整个企业运行的具体流程和价值导向。一般而言, 对于员工提升角色道德的基本要求有这几个方面:

(1) 热爱自己的岗位, 认真做好自己分内的每一件事, 能够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2) 能够对企业忠诚, 自觉地为企业作贡献, 并且时刻保持着集体主义意识。

(3) 员工之间要互尊互爱, 尽力维护企业内部团结精神, 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2.3 全力倡导企业的公平公正原则

在人事任免利益分配方面, 企业都要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为每一位全心全意工作的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这样才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从而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真正体现企业的道德建设, 进一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预防和消除企业中利用特权徇私舞弊、私自获利的现象, 这样才能使企业管理运行流畅, 使每位员工充满干劲和活力, 积极工作, 努力创造和生产价值, 发挥每位员工的最大作用;也能加强员工和企业间的感情, 使其对企业更加忠诚。

2.4 企业管理道德建设失衡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近些年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规模也逐渐在扩大, 各企业间的竞争压力也愈演愈烈, 有许多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漠视企业管理道德建设, 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1) 由于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目前在很多企业还不是很完善, 造成企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一个健全的体质来约束, 在竞争过程中没有任何秩序,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在管理道德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和加强。除了企业出现的这种情况, 还有国家政策没有完全落实的原因, 因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条形法规认识不够, 就容易造成各地区和各行业间的竞争起点不一样, 企业就会在经营管理方面很大程度地缺乏公平竞争的意识, 造成竞争没有相对公平的环境。同时又加上一些地方保护主义泛滥, 许多政府官员为了从中牟取暴利而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形势, 不从实际角度出发, 甚至纵容和维护无序的竞争, 这就使得管理道德建设严重失衡。

(2) 企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差异性和不对称性也是造成管理道德建设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

(3) 许多企业在价值取向方面有所误导, 在思想方面也认识不清, 这也是造成管理道德建设失衡的一个原因。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 拜金思想泛滥, 导致这种行为的发生。

(4) 对法制观念认识不够, 维护和纵容不法企业的不良行为。

(5) 消费者在很多时候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也不知道如何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3 管理道德建设的有效措施

(1) 政府需大力支持和全面建立相对完善和比较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2) 在企业内部宣传和塑造企业社会公德意识, 处理和维护好各方面的关系。

(3) 进一步加强政府在管理道德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

(4) 全面加强诚信规范和道德教育理念, 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道德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意识到“以德治企”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道德建设在当今这个时代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在对维护企业运行, 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加强员工的集体意识,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我国企业应该要重视道德管理, 采取各种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措施, 保证企业有良好的道德水准, 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一国.试论我国企业管理道德建设[J].广西热作科技, 2007 (09) .

[2]章歆.我国企业管理道德失衡成因及对策[J].经营管理, 2008 (06) .

基于商品道德属性的企业文化路向 篇10

一、对商品属性的再定位

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是从劳动开始的。劳动是人类得以存在的唯一途径,居这一途径首位的是生产,生产把人与人结合在了一起。人类的生产行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形态中所表现的方式及目的是不同的。“我们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越不独立,越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的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由于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只有到十八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结合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只是达到他私人的目的的手段,才是外在的必然性”。所以随着社会生产率和组织力量的发展,人为了自我目的的实现,在生产中的独立性越来越大,从而产生了社会分工,从本质意义上来说,社会分工是人实现私人目的的最有效手段。

生产率的提高使人们意识到生产更多的产品用于换取自身或氏族成员所不能生产的产品,将会更有利于自身或氏族的生存,这种交换的结果远比通过战争进行掠夺的效果要好,于是,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产品——以劳动的手段生产出来的用于交换的产品,我们称这样的产品为“商品”。我们可以看到,商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交换目的与行为赋予了它的特殊性。只有当产品具有使用价值的时候才能交换出去,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之一。这种价值是通过人的劳动创造出来的,这样,人与物就有了必不可分的联系,这个联系以人的劳动凝结为标志,从而使得商品具有了价值这一属性。就此我们说,商品作为物的存在,其必然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重属性,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度其使用价值;商品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让度等量的价值,也就是说商品的两重属性需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商品的生产者和商品的消费者是分离的,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市场占有最大限度的商品消费者时,他凝结在商品中的价值才能最大化实现;商品消费者只有通过市场最大限度的比较商品生产者时,他获取商品使用价值的目的才能最优化实现。“市场占有”与“市场比较”的统率因素则是商品自身中隐含的“道德”。换句话说,商品生产者只有在在道德的引导下,本着诚信待人、合法经营、服务社会、公正竞合的道德理念,才能更好地占有市场,为更多的消费者所选择,这样的交换前过程就决定了商品具有道德属性。商品道德属性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商品使用价值的潜在效能,直接决定着交换行为的未来趋势。

商品的道德属性是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灵魂,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商品道德属性的外在表现。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的实现要依靠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市场交换过程的实现,这个过程也是商品生产者道德素质通过商品的表现形式外化的过程。在商品道德属性的价值引导下,现代企业为了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都在力求构建以商品最优化占有市场为标志的、适应本企业发展的有效形式,即企业的文化建设。

二、商品的道德属性要求建立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初新兴的一种管理理论,是以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本企业特征的经营哲学,即以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为核心所生成外化的企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风俗习惯和传统的有机统一。其内容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习俗、企业形象、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环境、企业礼仪、企业风尚等意识形态以及这些意识形态影响下的文化结构,其中企业道德占主导地位。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价值理念实践化是其关键。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标志的传统企业的运行要素是资本、生产工具、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物化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其所生产商品的物化存在,即以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为基础的市场有形体。企业文化的兴起,标志着企业经营与管理从物质层面向文化层面转化。企业的物化外在存在是在其内化的企业文化引导下进行的。以回报社会为目的的现代企业的运行要素是知识、信息、资本、员工、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企业不再把人的要素视为劳动力,而是将其看作企业工人的同时,又将其看作企业成员,故而现代企业中的人本思想就凸现出来了。

现代企业的人本思想是商品道德属性成为现实的基础性条件,这样,人本思想就成为了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要素,其目的在于形成能够促进企业持续成长的良好的管理价值观。企业管理主要涉及到质量管理、人才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和研发管理,在这些管理之中占有统率地位的则是人才管理,因为用好人方能办好事。企业文化层次由里向外依次为: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在这四个层次中,与客户直接联系的是物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品。在一个企业中,商品是通过员工的实际生产和管理行为生产出来的,而员工的实际生产和管理行为必须在本企业的有效管理制度的约束之下进行,进一步说,企业的有效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理念的产物。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企业以什么样的理念经营,即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直接决定着企业成长的态势。

优秀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主要有:诚实守信、以人为本、创新研发、坚持不懈地为社会、客户、股东和员工服务。这些理念的具体化就是商品道德属性的市场化,只有把这些理念以道德属性的方式内化于商品之中的时候,这个企业的理念才真正的得以实现,才真正地实现了商品的人性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经营理念,是通过企业的管理制度落实于企业员工的生产行为的,最终借助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市场化得到客户的认可,在这一系列过程之中,商品的道德属性在企业制定经营理念的时候已经潜在存在了,当企业按照经营理念把商品生产出来的时候,商品的道德属性就成为了现实。

商品的道德属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又在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这个理念的产生必须由处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来完成,具体到一个企业,其经营理念的制定要由本企业的决策者——企业家来完成。企业家主导着该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必然会受到企业家职业良心、道德素质和人格情操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以企业家道德建设为核心

21世纪的中国企业家多是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化进程中脱颖而出的。在这段时间里,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把赚钱聚财作为当务之急,无暇顾及企业文化建设与自身道德修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即使搞企业文化、品牌战略、社会慈善,也只能把它们当作营销手段,或为某种个人目的进行炒作。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家在自身道德修养方面做得很好,但就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而言他们是凤毛麟角。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公肥私、徇私枉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呼吁企业家在经营行为中“道德回归”。

企业家作为制定企业经营理念的决策者,在谋求企业发展、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一定要承担社会责任,要以道德形态来制定企业经营理念。有道德的企业家会把企业管理、员工福利、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客户反馈、法律规章和创新竞合联系起来,不偏废任何一方,从而使得其企业的经营理念具有道德的表现形式。在以诚信为本的道德企业经营理念的支配下,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才能是道德的,进而其生产的商品方能是具有道德属性,这种属性是获得社会效益的基础所在,所以,企业家的道德行为最终是以商品的道德属性通过市场传递给客户。当前,市场竞合过程中“名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家将其道德素质注入到商品之中的道德化市场行为,这种行为的外在表现就是具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在表现是商品道德属性的社会认同。

企业家“能够在所有与他的公司相关联的个人和团体之中树立起信任、忠诚和努力的形象”,他对企业的发展及企业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企业家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对客户、员工与竞合者的正视与定位。客户是水,企业是舟,企业家是舵,员工是水手,竞合者是航标。企业家在制定企业经营理念的过程中,第一位要考虑的是客户,因为客户是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对待客户问题上,企业家要本着诚信、负责和服务的理念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舟的行驶离不开水手,企业家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本企业员工,这样的管理是基于对人的基本权利、人的个性与尊严的尊重,这将使得整个公司的凝聚力不断增强。舟在水中行驶,必须正确识别航标,在航标的配合下,方能正确行驶,掌舵人要敢于超越航标,又要善于分析航标的具体情况以适时调整行驶方向。企业家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竞争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使自己跑得正确而快速才能超过对手,切不可在脚下使绊把对手摔倒而超过他。知识经济条件下,“竞合”是既竞争、又合作的意思,这种合作不是“你吃掉我、我打倒你”,而是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资源共享、协调配合。

企业家是职业的象征,这就要求企业家具有职业良心,企业家职业良心的支柱是诚信,这是“做人”的第一步。只有诚信的理念才能成就诚信的行为,为此,企业家只有通过诚实的合法的劳动,向社会提供合格与优质的产品,才能不断提高本企业经济与社会效益。企业家的诚信的外化结果直接表现为本企业所推出产品的质优价廉及售后服务的快速与周到,间接地表现为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的发达与个人事业的发展。具有凝聚了诚信理念的投产决策、技术设计、制作过程、质量标准,才会有真正货真价实的饱含道德属性的商品的产生。企业家行为是否符合职业良心,符合的程度有多高,总是通过其行为结果——产品和售后服务反映出来的。在本质上,企业家职业良心是企业家的主观意志,一旦付诸实践成为客观存在的商品时,就会以利益相关者的口碑或毁誉反映出来。因此,一个真正有职业良心的企业家,就不仅要注重经营行为动机和过程的良心主导,还应注重吸取来自于所有利益相关者对自己职业良心的评判反馈信息,进而扬善弃恶,使企业与信誉、自我与道德共存。

企业家作为管理者以德服人是最重要的,其根基在于诚信做事、恒于践行、言行一致。当代企业家的职业道德修养已成为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企业家道德修养差强人意,其原因既有企业家个体道德素质修养的内在因素,也有企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制度环境、社会环境的其它因素。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国家、社会和企业家个人共同努力。比如,国家要尽快形成有法律保障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尽快提升政府信誉度;社会要形成打击伪劣、保护产权与信誉的环境;企业家要重视自我修养、服务社会,真正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等。

四、结语

浅谈中小企业道德建设 篇11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道德建设 重要性 建设

企业道德作为中小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内提升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对外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现状

中国是一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国家,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99%以上,且大多数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诞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起步较晚,中小企业的道德建设和国有大企业道德建设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第一,中小企业管理者道德意识淡薄,忽视道德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因而,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抓生产和经济效益上。第二,没有树立起和自己企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第三,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氛围,管理者没有把员工视为企业的重要人力资源,而是把员工视为打工者。因而,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中小企业对外没有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因素。第五,中小企业机构简单,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设立抓道德教育的专职人员。第六,中小企业没有制定长远道德建设规划。

二、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

企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员工个人道德素质的主要途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灌输企业道德,营造强烈的道德氛围,提高员工的道德认知能力,让员工正确认识道德对社会、对企业以及对员工个人发展的作用,形成企业上下左右一致的共识,使员工自觉地履行企业道德规范,把企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觉行动,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从而提高员工的个人道德素质。

2.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道德建设使中小企业对社会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升华,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中小企业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是:确保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自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在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中积极践行诚信道德;为国家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3.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企业道德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会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新能力,使其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兴旺发达和员工的全面发展。

4.有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

中小企业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方面和大企业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和大企业比实力。但中小企业可通过道德建设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上下工夫,开发企业潜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为企业赢得更多的消费者,在社会上树立诚实经营、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和潜在的市场。

三.中小企业道德建设重在建设上下工夫

1.在思想上要树立“五种观念”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行为导向。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企业就会迷失方向。因此,企业要把价值观融入企业的日常行为,使价值观与企业行为统一起来。二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发展是建设企业道德的物质基础,而企业道德是推动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衡量企业文明生产经营的标准。只有企业兴旺发达,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下去。三是要树立创新观念。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大胆进行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道德创新。认真研究和保护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创新和追求卓越,实现企业持续成长。四是要树立竞争观念。企业面对的不仅是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还要应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的视野不能只局限于某地区或某一国家的市场,必须从全球的视角审视企业的竞争能力,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如何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全球化经营战略。五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观念。要把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作为企业道德建设的重中之中,把促进人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积极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

2.在行动上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和谐的企业外部关系。和谐的企业外部关系包括: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企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1)企业在处理与企业关系时应遵循契约与诚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通过订立并遵守各种经济合同和诚实经营,保证交易交往的公平与公正。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家经营性企业都广泛地与其他企业联系着,都是开放的。企业只有遵循契约与诚信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与其他企业的和谐联系和协作,才能与其他企业进行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交流,做到互惠互利,提高自身的资源配置率,使自己获得生存和发展条件。(2)企业在处理与消费者关系时应遵循诚实与守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做到货真价实,让消费者满意。消费者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消费者,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企业的中心目标应该是以消费者为导向。企业只有不断为市场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才能立足市场发展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3)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应遵循责任与义务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为国家政府依法治理企业,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经营,企业的行为导向是生产和销售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企业的目标是能够以较少的消耗获取较多效益,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4)企业在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时应遵循和谐与统一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主要目的是要建立与自然发展的和谐、统一关系。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实施绿色管理,绿色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生态环境管理有机统一起来。绿色管理的实质就是企业在进行管理活动时,应该努力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结合起来,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努力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改善人的生存环境。二是公正与合作的企业内部关系。公正与合作的企业内部关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管理者在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信任与公正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表现为管理者要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要善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工作局面,增强每个人的责任感;善于通过发展目标、共同的事业来激发干劲和凝聚人心;善于和员工进行情感沟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协调、宽松、和谐、理解的软环境。员工既有追求收入,自主发展的权利,也有服从工作安排和相互协作的义务。第二个层次是员工在处理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时应遵循平等与合作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员工中积极倡导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关心、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

3.在规范上要完善“四种制度”

首先要完善企业道德规范。对逐步形成的企业道德规范要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概括、完善,即把企业最优秀的并且具有导向作用的东西,加以条理化、系统化,使之形成制度和规范。其次要完善企业管理的各项制度。员工的好作风、好习惯不是自然而然就能产生出来的,必须用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不能只定规章制度而无检查考核,更不能只发号召而不去检查落实。同时,在制定和落实规章制度中,要充分体现对员工的人格尊重和人文关怀。这样才能达到用规章制度之威德以致远,用动情晓理之慈厚以怀人。其三要完善道德教育培训制度。在这方面我们要向西方国家的企业学习,他们是在员工上岗前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我国的中小企业应着重于培养员工的正确价值观、正确的经营观、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文明的行为。通过培训,不仅要让员工明白其所在岗位的重要性,增强使命感,提高责任心,把“消费者利益第一”作为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把最优质的产品生产出来,提供出去。并通过这种企业道德的不断塑造和弘扬,激励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其四要完善企业道德的实施机制。要在实际工作中探索、研究,形成可操作、易考核的道德实施机制。

4.要发挥好“两个作用”

一是企业管理者要发挥带头作用。企业管理者既是企业道德的设计师,又是企业道德的塑造者,同时又是企业道德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要使企业道德深入员工的心灵,企业管理者必须身体力行和积极倡导,成为企业道德的实践者和楷模,只有这样才能在员工中树立起真正意义的企业精神。二是要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配合作用,只有全体员工都积极行动起来,把企业道德融入日常工作,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为,企业道德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姚莉:诚信是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基石[J].现代企业.2002 (3).88

[2]窦炎国主编:《现代企业伦理学导论》[J].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

新形势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篇12

一、新形势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使国民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了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党中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战略国策。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由于职业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领域, 社会职业关系遍布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因此, 职业道德的好坏随时都在影响着社会风尚。

3.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益于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人格完美

二、新形势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追求小团体利益, 惟利是图, 加剧了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滑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 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追求效益最大化。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和职工的利益。为此, 一些企业急功近利, “大利大干, 小利小干, 无利不干”;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经营策略时, 打“擦边球”, 搞“灵活变通”。而把“用户第一, 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准则当作招牌;一些企业甚至可以为小团体利益, 不择手段, 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

2.面对生存危机, 趋利价值观膨胀, 导致职业道德观念淡化

一些企业由于形势不景气, 连年亏损, 濒临破产, 工资发不出, 更谈不上各种应该享受的福利, 加之物价的因素, 各种生活费用不断上涨, 企业职工, 特别是效益差的和亏损企业的职工, 深感手头拮据, 趋利意识和趋利行为越来越发展, 与企业之间的离心力越来越大。

3.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 影响了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与职业态度, 积极的、健康的占主导地位, 但也有一些社会不良的方面, 例如:金钱至上, 一切向钱看;利己至上, 一切为己。以上现象, 影响了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提高。

三、新形势下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措施

面对企业职工道德建设的现状, 我以为, 要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企业职业道德水准, 必须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 采取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手段。

(一) 引导自律

企业的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自律性, 这种自律性源于对职业道德认识的提高和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意识的强化, 而对职业道德建设认识的提高, 依赖于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这就要求企业要通过广泛的道德宣传教育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发挥典型导向作用, 激发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的道德观, 从而形成来年搞好的道德风尚和浓厚的道德氛围。

(二) 利用他律

他律是外部因素起作用, 也是通过制度规范、监督考核等手段来达到提高职业道德建设水平的目的。

1. 用制度规范企业职业道德建设, 是他律的重要前提

企业要结合行业特点, 集合职工思想道德的实际情况, 使广大干部职工明白善与恶、是与非, 公正与偏私, 正义与非正义, 气节与变节等等, 具体说, 就是要制订《职工道德守则》和岗位行为规范;并把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列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建立以下制度做保证:一是目标责任制度。把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 层层分解, 层层落实。二是分工负责制度。根据班子一班人的分管工作, 把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 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人头, 落实工作职责。三是协调工作制度。根据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任务, 根据各组织的特点, 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机制。

2. 强化监督考核来落实职业道德建设目标, 这是他律的有效手段

(1) 监督机制到位

企业职业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特殊行为准则, 是以方便群众, 服务群众为前提的。因此, 要求人人付出、奉献乃至牺牲是绝对的, 但是要履行规范, 除少数自觉行为外, 多数情况还要靠强有力的监督来保证。

监督可以是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行业之间监督、上下级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及内部监督, 等等。在这些监督形式中内部监督应作为监督的重点。因为内部监督具有情况最明了、反应最快捷、责任易清楚、处理易落实的特点。另一方面, 内部监督是日常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有利于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

(2) 考核机制到位

第一、狠抓重点。从对企业威胁大、社会影响大的问题入手, 由大到小, 由重点到一般, 循序渐进, 狠抓落实。

第二、机构得力。由一批品行端正, 富有经验, 办事公道, 敢于负责的人员组成一个有权威的考核机构, 确保考核不做表面文章。

第三、网络健全。建立一个由党政工青妇负责人、班组长、及骨干分子参加的考核工作班子, 形成由点到面, 自上而下的网络, 使各方面的信息反馈灵敏有效, 实施全方位考核。

第四、量化考评。制订具体明确、群众公认, 便于操作的评比准则和评比细则, 作到明码标价, 有章可循。

上一篇:膜下灌溉技术下一篇:语文教学呼唤返璞归真